發布時間:2022-10-25 08:28:3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初中語文教學創新探索,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新時代的初中學生都有一定的個性和學識基礎,所以教師在語文教學時要遵循學生的這一個性和學識,不“逆龍鱗”而為之,要在順應學生上下功夫,然后依據教材內容進行創新教學。筆者結合近些年語文教學的實踐,就創新教學探究談以下觀點。
一、教師用“肢體”語言教學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對教師的褒獎時會說教師有一雙“會說話的眼睛”。事實上,這是對教師運用肢體語言進行教學的一種肯定,對學生來說教師的肢體語言能夠讓學生在享受教師無聲語言認可的同時,會自覺進行自主學習“,應對”教師的認可,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一是上課時教師穿著得體、步伐穩健,然后以飽滿精神登上講臺后,這樣的教學開場白,學生會被教師舉止優雅的舉動所吸引,所以會在課堂教學過程始終關注教師教學,穩定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課堂上遵紀守規,自主學習。二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頭部動作和手勢能夠讓學生從中得到很多豐富的信息。比如,教師認可、肯定學生的課堂回答時,教師常用頷首點頭、鼓掌、豎起大拇指的方式表示非常滿意,對學生的回答不滿意時常用搖頭等動作。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讓學生知道教師對自己的友善態度,友善的課堂教學氣氛,會自覺參與教師的教學。三是教師在課堂教師時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熱情、開朗,不把課下不愉快的事情帶到課堂,讓學生感到教師親切、自然,縮短了師生的心理距離,進而讓學生無論從學習情緒,還是思想感情上都能夠容納教師,這樣的教學教師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四是課堂上教師的眼睛會“說話”,對學生課堂上的不滿意可以用眼神傳遞,對課堂上學生的認可亦可用眼神。學生可以從教師在課堂上親切而自然的眼神中看到教師的“期望”“恨鐵不成鋼”,進而明晰教師的意圖。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按照新課標要求,面小全體學生,依據教材內容,適時地變換視角全體學生溝通交流。五是教師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善意的提醒,對學生進行由衷的贊美、關心、理解時,教師可走到學生身邊進行友好的拍頭、拍肩和拍背等觸摸行讓學生能夠感覺到教師對他的關心和愛護,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和勇氣。假若學生在課堂出現錯誤時,老師也能夠用的愛撫的肢體語言來善意提醒學生的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師用學生“話語”教學
“鼠有鼠路,蛇有蛇道”,“網絡自有網絡語言”。對于初中學生來說亦是自有一套“語言”,所以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只要摸準學生的這種語言,學生會很投入的深入課堂教學,并且學的有滋有味。在教學《我的戰友》一文時,筆者為了能夠讓學生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思想得到教育和震撼。教師領讀課文,并不時加上學生的語言:“一團烈火把整個包住了”(不會吧,美國人太狡猾了)。在這危急的時刻,他只要從火力跳出來,就地打幾個滾,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撲滅(有沒有搞錯)。但是這樣,我們就會被山頭的敵人發現。在這生與死的關頭,毅然決定用自己年輕的血肉之軀來換取整個班、整個潛伏部隊和這場戰斗的勝利。他咬緊牙關,攥緊雙手,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動不動,他命令自己堅持住,烈火在他身上燒了半個多小時才漸漸的熄滅(酷斃了)。這樣從學生的角度,用學生的語言來表述文章,自然讓學生另有一番感受和所得。
三、教師創設“情境”教學
有一次語文課,筆者正在范讀課文《生命生命》。不巧的是,有一只麻雀飛進了教室,筆者和學生一樣再驚呼中停止了閱讀,一是課堂有些失控,課堂秩序有些亂。筆者看到這種情形,靈機一動,何不來一堂情景教學。于是,筆者用黑板擦敲在了講桌上,“同學們,我們的客人到了課堂來聽課,我們是不是歡迎一下”,學生們笑了,此時由于學生的笑,驚到了麻雀,開始亂飛,一下撞在玻璃窗上,一名學生迅速把它捉了起來。“老師,我有鳥籠子,我養著它吧”。筆者接話道“這恐怕不行,它傷的怎么樣還不知道呢?是不是請獸醫看一下。”學生又是一陣哄堂大笑。“不用了吧,讓獸醫給小麻雀看傷,恐怕不行吧。”“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嘛。”不知道是誰冒出了一句,又是一陣大笑。當前的課堂氣氛已經形成,于是筆者清了清嗓子,大聲說道:“今天小麻雀闖進課堂來聽我們《生命生命》這堂課,說明小麻雀似乎知道了什么,我們先別忙著怎么處理了,先請同學們接著老師讀范文的進度,繼續讀文章,看文章能否給出處理小麻雀的答案?”于是,同學們靜下來,認真讀誦課文。在學生看完教材和教師的動員下,全體學生均同意把麻雀放歸大自然。麻雀飛走了,但學生的心態則有了變化:保護生命就是保護自然,也就是保護人類自身的生命。一堂麻雀誤入教室的意外事件竟然讓我們這節課上的這么有滋有味,這真是“生活處處皆語文”。
作者:崔民娟 單位:山東省臨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