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9 09:00:2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美術寫生考察報告,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1現代環境藝術的學習與應用
感悟現代城市環境設計,了解行業的方向、特點及發展趨勢,認識環境設計的現實意義是環境設計專業考察實踐課程的又一重要內容。由于現代環境藝術較為集中體現在發達城市和省會中心城市。因此,該專業學生通常會在大三的第一個學期針對大中型城市的環境設計現狀進行考察,例如從懷化出發,向東組織懷化-杭州-蘇州-上海的路線,向北組織懷化-北京-天津的線路,向西組織懷化-成都-重慶-西安的線路,向南組織懷化-廣州-深圳-香港地區。考察內容涵蓋城市建筑,如公共空間、居住空間、主題空間、會展空間、流行商業空間,城市景觀、園林景觀,城市雕塑及公共藝術,公共設施,導視系統等典型現代環境設計實例。通過觀察、測量、繪制、采集設計元素等學習過程,加深學生對于實體設計的印象和理解。
1.2藝術形式認知與設計素質提升
現代社會是一個物質、經濟高度發展的社會,更是一個多元整合的強信息時代。就環境設計專業而言,不但要從本專業中獲取信息,還要從其他各門類藝術中吸收營養,如從現代美術、時尚藝術、流行色、新潮設計等藝術形式里吸收信息。在大中發達城市有各種藝術類展覽,組織學生參觀這些設計作品的展覽,可從中感受當代設計潮流、分析當今設計趨勢、學習經典設計案例。例如中國設計大展、北京國際設計雙年展、廣州國際設計周等,這些展覽專業性強,可供學習的資料全面,對畢業設計的創意能起到激發靈感的作用。再如中國美術館、故宮博物院、蘇州博物館、上海美術館、北京的798藝術區和上海的1933創意生活中心等等,既能從中感受繽紛多彩的現代藝術魅力,又能認識傳統和現代的設計文化,提高綜合鑒賞能力。
2專業考察教學指導
專業考察過程是輕松愉快的,考察課程的實際教學難度也是較高的。帶隊教師應根據課程要求和不同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教學指導。
2.1發現式考察指導
一方面根據考察目標,教師預先設定一些題目供學生參考,例如“公共空間園林小品表現形式調查”、“有特點地面鋪裝調查”“、金屬裝飾材料運用調查”等等,然后指導學生進行專項收集和設計分析;另一方面,在考察過程中啟發學生主動發現和挖掘新的設計要素和表現形式,通過現場觀測、空間體驗,完成資料收集。例如在考察中,同學們發現湘西侗族建筑“三寶”壁飾藝術很有特色,柱頭掛滿金匾、對聯,重檐下的彩繪,有龍、鳳、魚、鳥、葫蘆、花草等圖案,或正梁頂上塑有雙龍搶寶、丹鳳朝陽等浮雕。經過采訪、拍攝、測量、寫生,加深了對少數民族建筑的理解。
2.2研究式考察指導
在考察過程中,不是只停留在以寫生或攝影記錄對象的純視覺認知形式上,而是引導學生對設計理念、設計組成、設計表現方法作深層次的探究,采用解讀性、記錄與分析并重的教學形式。例如:蘇州博物館,可采用一點多面的方法對建筑形式、空間組合,景觀構成,材料,表皮,色彩,文化內涵等多個方面進行觀察指導;還可以采用多點一面的方法,結合拙政園的案例,找到兩者統一性的一面;最后通過發散式思維,做出新的設計演變、設計改造等。通過對典型案例的解構、重組及重新認識,可以加深學生對建筑實體的理解,提高在后續設計課程中的審美意識及創造能力。
2.3取經式考察指導
即以參觀談訪、學科交流的形式探討學習,獲取設計經驗。在考察的行程中可以組織學生到專業的設計與美術院校參觀訪問,與師生進行座談、交流,學習不同院校的教學設計思路,為設計創作取得有益經驗,當然還可以到校友工作的設計企業進行互動、交流。因此在專業考察出發之前,要聯系好走訪的院校、設計企業,安排邀請好本專業教師進行學術講座、與學生座談,參觀設計作品、企業工作室,與相關設計人員探討切磋。教師可以在交流中了解不同的教學形式與方法,學生可以為設計創作取得新的信息和寶貴經驗。
3專業考察課程作業
環境設計專業的考察課程作業形式易多樣化。除了提交一份圖文并茂的考察報告外,還應結合專業要求,加入一定的實踐環節,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的表達。在這方面,懷化學院藝術設計系做了一些實踐探索,課程作業由“觀測”、“表達”、“設計實踐”三個步驟完成。
3.1“觀測”
即觀察測量對于考察對象,首先對其外觀形態、色彩、材質、周邊環境等方面進行觀察,形成感性認識。然后使用隨身攜帶的測量工具進行測量、驗證,掌握觀察對象的準確尺度,獲取第一手資料。如筆者指導的2012級環境設計專業考察課程,教師帶領學生前往貴州鎮遠古城采風考察。在感受了古城的整體風貌后,輔導學生對當地典型的山地建筑進行重點觀察和測量。例如,將中原四合院形式搬到山上改造成的山屋、吊腳樓、回廊等多種形式的山莊式院落。學生經過觀測實踐,不僅鍛煉了自身在真實環境中的尺度感,還鞏固了測量學知識,為后續工作奠定了基礎。
3.2“表達”
即運用繪畫技法、制圖知識表現及還原觀測對象的過程,如在鎮遠的考察中,學生完成“觀測”任務后,便開始了寫生及繪圖工作。依據觀測對象的實際形態、尺度、色彩繪制透視圖,以采集的測量數據為基礎繪制平面、立面、剖面圖樣,在二維圖紙上較為完整的表達觀測對象。同時借助攝影、文字記錄進行了資料補充。這一階段主要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細致的觀察力。
3.3“設計實踐”
即在完整理解考察對象的基礎上,對其設計實質、傳統設計元素、文化背景及設計局限性等方面作深入思考,并進行新的設計應用。例如,筆者帶領學生結束考察后,分項對收集的資料進行了整理、分析,指導學生展開實驗性設計。有的學生對原有建筑環境做出了設計改造;有的學生則將某些傳統設計元素進行了演變并應用于新的環境中;還有的學生對鎮遠民居特色作了較深入的研究,并制作出大量設計圖樣進行說明。通過設計實踐環節,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創造能力,達到了專業考察課程的教學要求和高度。
4結語
關鍵詞:中等職業教育;美術教育;審美能力;職高美術教師教育
職業技術教育是以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為目的的教育。美育又被稱為審美教育,它是運用藝術美、自然美和社會生活美來培養人們正確的審美觀點,使受教育者達到具有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的基本任務是教育者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點,提高審美能力,逐步培養審美情趣,發展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審美教育作為一種長期的不間斷的情感教育,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情育,它不可能在短期內見到效果,卻是促成完整人格的重要基因,比之于社會同步的思想教育更具有相對穩定的社會效益。
一、審美能力之培養與中職美術教育之特殊性
當代社會和經濟的高速發展,尤其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教育政策的變化,導致職業教育的辦學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審美教育在職業教育里也越來越重要。
1、審美教育在美術職高教育中的積極意義
審美活動作為一種生命活動和生存方式,審美活動滲透在人類的一切物質和精神生活中。審美能力是對美的事物一種判斷能力,是對美的感知理解能力。而審美能力由多個層面構成,即“審美感知力”、“審美想象力”、“審美理解力”和“審美評價力”等。審美過程是學生調用記憶、知識、經驗對審美對象進行感受、體驗、分析、并給出價值判斷的過程。這一過程有著豐富的個性特點和心理學背景,并且深受學校教育特別是美術教育的影響,美術職高生需要一個健全穩定的審美心理結構和較高的美術專業的素養。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不單單是完成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形成學生的專業素養的重要前提。美育所陶冶的高尚情操,是道德、人格完美的必備條件。因此審美教育對美術職高生的成長具有決定性作用。它的成功與否決定了這個學生長大以后是否成為有用之才。
美術教育者歷來把以美感人、以美育人作為實施審美教育和開展藝術教育活動的重要方面來考慮。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整個學習的內容、環節和過程等也應是審美的過程,培養美術職高生的審美能力是很有意義的。一方面可以提高美術職高生的藝術修養,塑造美術職高生的人格和素質。陶冶美術職高生的情操。培養美術職高生懂得美,欣賞美,發現美的能力。幫美術職高生樹立起正確的審美觀;另一方面培養美術職高生的審美能力,可以提高他們創造美的能力。
2、當前我國美術職高教育審美教育的現狀
新課程改革更加重視素質教育,對審美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并沒有明確指出美術專業的職高生審美教育的地位,沒有涉及到中等職業中學美術專業性的改革思路。中等職業學校要進一步確立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指導思想,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辦學,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大膽進行辦學模式和辦學機制的改革和創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迫切需要是職業技術教育賴以生存的基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迫切需要千百萬受過良好教育的初、中級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技工和其他受過良好職業技術教育的城鄉勞動者。美術職業教育作為職業教育中的一種,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千萬計掌握美術技能以及各門類的設計師。所以當前我國美術職高教育的培養目標與規格就是培養接受美術專業教育的掌握一定美術技能的初、中級技術人員,技工來服務于社會美術專業人才,促進社會主義的發展。職業教育首先應該發展人的個性,其次才是能力。職業教育應該從對學生的謀生關懷開始,逐步向人生關懷邁進。否則,職業教育就只能是一種變相的藝徒培訓,而不是真正的職業教育。對此,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也諄諄告誡我們:“今天我們關心科技人才的培養,但對此我們必須小心從事,因為我們培養出來的科技人員只是服務于某些目的的專業工人,他們并沒有受到真正的教育”。所以中等職業中學美術專業培養學生不是機器大生產的模式。而是多層次,全方面的為市場培養美術專業人才,德才兼備,注意發揮學生的個性在專業技能的作用。除了讓學生掌握熟練的專業技能外,還要提高審美等各方面的修養。
二、美術職高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的途徑
1、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點
由于長期以來美術教學一直停留在以傳播一些基本技能為唯一目的的現狀上,做為美術教師也不太清楚美術大綱上的精神要求,對教材片面理解,遇到欣賞課時就一跳而過,很少與學生一起欣賞討論一些中外美術名作,或者只是繁瑣地羅列一大堆畫家和作品來平淡地介紹,對作品的創作背景和象征寓意及歷史事件引導學生去分析評論的很少,這無疑限制了學生的藝術想象力和大膽評論對象的能力。整節欣賞課由老師當主角,學生當聽眾,講得平淡乏味,學生聽了反應淡漠,一堂課下來,學生根本沒有一點切身體驗欣賞作品所帶來的愉悅和深刻感受,更談不上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點了。長此以往,教師的思想里就日漸喪失了對學生審美觀點的樹立、審美情趣的培養這一重要的教育目的,也偏離了美術素質教育的宗旨。
如何讓受教育者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點呢?審美觀點是人們在審美活動中所持的態度和看法。學生在審美社會活動中,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堅持某種審美觀點,他們的觀點是否正確、用什么尺度來衡量,這就是審美教育的關鍵所在。
2、培養發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專業技術、技能教育中,實際制作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在培養學生樹立了正確的審美觀點之后,應當同時培養學生發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美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如書本的封頁設計、文具盒上的圖案設計、書桌椅子的造型設計、家庭的物品陳列、百貨商場的貨品擺放等,這些平時不被注意的東西,只要你用心發現,就會得到不小的收獲。在教學中,適當讓學生動手制作一些小手工、小制作如剪紙、賀卡、立體造型等,以開動腦筋,充分發揮想象力、創造力,亦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中領悟到美的真諦。
3、體會感悟自然界中的美
另外也可讓學生走出教室,投身到大自然的懷抱,憑著感官直覺,看天空中的彩云,聽山間小鳥的啼鳴以及潺潺的流水聲,就會心曠神怡;欣賞浩淼的湖水、蜿蜒的小路、起伏的山巒以及點綴其間的亭、塔、水榭,可以更好地把握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中美的形象和象征意義。學生欣賞自然美對于鑒賞力的提高是很有幫助的。當我們在欣賞山水畫時不容易理解作者運用的筆墨、表現的情意、刻畫的境界。倘若用心飽覽了名山勝景,就會領悟到境界因地形成,山巒起伏移步換景,青山疊翠千奇萬狀,從而真正理解到畫面上明暗分明的霞映飛泉、點綴勝景的橫橋野渡、柳覆長堤的奧秘。在游覽中,還可以讓學生隨時寫生,親自用手中的畫筆,把這些所看到的、認為是美的景物畫下來,適當地加上自己的一些正確的看法、思想,使其成為一幅既有意境又有思想的好畫。這樣,既培養了學生手、眼、腦并用的能力,又增強了審美能力。
三、美術職高審美教育對美術教師教育的要求
根據以上有關審美能力的問題的論述,我們首先應該肯定,中等職業中學美術專業的學生的審美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那么對職高美術專業教師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
有過硬的美術專業水平還是不夠的,以往的師范教育都是專業、教育各不相干。但是能勝任美術職高審美教育的老師,必須是有著豐富知識背景和教育能力的老師,必須是懂得如何將一般審美教育與專業、職業教育聯系起來的老師。在職高里任教美術專業班的專業老師還必須有現代化的教育教學觀念。美術是一門個性的學科,沒有很明確的好與不好的界限。美術專業老師在教學當中不可以去打擊學生的畫。一個職高美術專業老師必須有著豐富知識背景、教育能力、臨場應變能力。
“美育是關系到人的各個方面的‘系統工程’”。美術職高生的審美能力教育,是一種全方位的素質教育,與德、智、體等一起,關注了學生生存質量,使學生自我完善、自我優化,我們充分利用優秀的美術資源,認識美育在美術職高現代化整體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我們面前展現出的是教育的美好天地和高素質的現代化建設人才。
參考文獻
[1]楊思寰.《審美心理學》[M].人民出版社,1991.9.
[2]高楠.《青年審美心理》[M].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6.
[3]聶振斌.《儒學與技術教育》[M].南京出版社,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