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2-27 16:15:3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小學美術高效課堂論文3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學生在小學美術課堂當中展開學習,這與學生在其他課上進行“知識積累-理解應用”的學習過程有所不同,而是要進行“感悟體會-準確表達”的學習過程,對此,在展開具體的教學時,教師應該將本學科的優勢進行充分的發揮,促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能夠充分得到調動,以便于學生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形象思維能力,促使學生能夠逐步地提高美術能力。
一、通過觀察式教學法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a人們總說要追尋美,但是美好的事物其實一直都存在于人們的身邊,人們追求美的過程實際上是在尋找發現美的眼睛,針對此,在展開具體的教學時,教師就應該對學生的觀察能力展開鍛煉,促使學生能夠通過觀察周邊事物,來使得自身發現美的能力逐步得到提升,進一步的使得學生逐步的養成審美意識【1】。例如,在引導學生對“手印、指印變變變”這一部分內容進行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隨后,每個人都需要對自己的手指展開觀察,并說出手指所具有的特點,諸如形態、顏色,或者是不同于他人的獨特之處,這樣能夠更便于學生充分的了解手的外形,學生還能夠對手能做的事情展開描述,以及手對學習以及生活的重要意義,促使學生的創作情感能夠逐步得到加深。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幻燈機進行使用,從而將各種形態的手影展示出來,通過豐富的動態變化,使得學生的創新意識充分得以激發。在此過程當中,學生通過不同視角來詳細的了解同一事物,促使學生能夠全新認識到所熟悉的事物,以便于學生發現美的能力能夠逐步得到提高。其實生活當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乏發現美的眼睛,人們對于身邊熟悉的事物總是關注較少,教師通過對學生的觀察能力展開培養,促使學生能夠對所有物品保持認真的態度,并通過變換觀察角度,來將生活當中隱藏的美挖掘出來,進一步的使得學生的審美意識充分的以培養。因此,學生通過挖掘實際生活當中所存在的美,便于學生對大量形象感受展開積攢,這會更便于學生今后的創作。
二、通過多媒體教學法促使學生展開豐富聯想
要想使得高效的美術課堂充分得到構建,此時,在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就應該對多媒體技術的優勢進行充分的利用,進一步地來對教學環節展開設計,促使學生能夠在多重感官的刺激之下,使得學生對于本學科的學習興趣逐步得到建立,從而在最大限度上使得學生展開思維發散運動,促使學生的創新性美術思維充分得到建立【2】。例如,在引導學生對“我是一只小小鳥”這一部分內容進行教學時,由于鳥有不同的種類,為了使得學生能夠對不同形態以及不同顏色的鳥進行認識,此時,教師就可以將眾多鳥的圖片在多媒體上為學生進行播放,隨后,教師再對學生進行提問:“同學們,我們看過了多種鳥的圖片,那么,誰能夠說出鳥的共同點都有哪些?”此時,學生便會將答案立即給到學生,有的學生說:“鳥的身體呈流線型,并且身體被覆羽毛。”還有的學生說:“小鳥兩邊的翅膀都一樣”針對學生的回答,教師對學生進行表揚,并說:“是的,這名學生觀察得很仔細。”同時,馬上對其做出解釋:“小鳥左右兩邊的翅膀是對稱圖形,并且可以將中間的身體作為對稱軸,現在我們將這兩片翅膀合起來,就能夠了解了。”教師將此圖片在多媒體上為學生進行呈現,能夠更便于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含義有所了解,促使學生能夠對鳥的相關作品創作要領進行掌握,進一步地通過各種類型的小鳥圖片,能夠使得學生的想象力充分得以激發,促使作品的趣味性逐步得到加強。通過多媒體展開教學,還能夠將強烈的感官帶給學生,促使學生對所描繪的物體展開全面的了解,同時通過大量的想象,以便于高質量的美術作品能夠得以創作,這能夠在最大限度上提升整體的美術教學效果。
三、通過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的真情實感
任何一件藝術作品都與創作者的真情實感是分不開的,沒有情感表達的作品并不完整。因此,在展開具體的教學時,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在特定的情境當中展開美術創作,促使學生的情感能夠充分得到激發,并將其注入作品當中,以便于有靈魂、有血、有肉的作品能夠得以呈現。例如,在引導學生對“風箏”這一部分內容進行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將提前準備好的風箏拿到課堂當中,促使學生對其展開觀看,此時,學生的注意力便都能夠集中到課堂當中,等到學生在觀看完畢過后,教師將空白的風箏發放給每個學生,促使學生能夠在風箏上畫上自己喜歡的畫,同時,學生也能夠根據自身想象力大膽地展開創作。等到學生在創作完畢過后,教師將學生的作品一一進行收集,并組織全班學生對他人的作品展開觀看及其評分,教師要為獲取分數最高的學生頒發相應的獎勵,并對其他學生則是要給予鼓勵,最后,教師組織學生到戶外展開放風箏的環節,促使學生能夠沉浸到此過程當中。因此,教師在展開具體的教學時,教師就應該注重對良好的教學情境展開創設,從而幫助學生順利地提取自身情感,并將其在作品的創作過程當中充分得以運用,進一步的使得學生對于作品的情感共鳴能夠逐步得到提升,同時,這也會更便于學生今后的學習。
四、結語
綜上所述,以往的教師總是對文化課的教學更加地重視,而對于美術、音樂等科目有所忽視,這很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針對此,要想使得學生的綜合素質逐步得到提升,此時,教師就應該對美術課堂的整個學習活動引起更加地重視,在展開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就應該對整個教學環節展開精心的設計,并對各種教學手段展開利用,比如說,教師應該帶領學生對周邊事物展開觀察,以此來使得學生的審美意識充分得到提升,教師還要對多媒體技術展開運用,促使學生能夠展開豐富的聯想,最后,教師還要展開情境教學,以便于學生的真情實感充分得以激發,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的創作過程當中,這樣會更便于高效的美術課堂能夠充分得到構建,從而幫助學生的審美意識逐步得到提升。
作者:王碩
小學美術高效課堂論文篇2
高效課堂是以最小的教學和學習投入使學生獲得最大學習效益的課堂,當教師有了構建高效課堂的目標,才會不斷吸收先進教育理念,學習現代化教學設備,制訂完善的教育教學方案。多媒體背景下的高效課堂的構建,需要教師切實發揮自身的教育引導作用,積極制訂創新授課方案,促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活動,感受美術學習的樂趣,從而全面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一、現階段小學美術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較為單一
教學內容的豐富與否,直接決定著學生的學習參與積極性是否高漲,精彩的教學內容能夠點燃學生的美術興趣,切實增強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但是縱觀現階段的小學美術課堂,我們可以看到,大部分教師只是把美術教學定義為教學生如何畫畫,這樣的教學定義,很容易讓課堂內容變得單一且枯燥。而事實上,小學美術教學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除了指導學生繪畫技巧,還可以引導學生鑒賞美術作品、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同時,還可以設置多樣化實踐活動,來陶冶學生情操、增強學生藝術素養。此外,還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去用心感受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并將生活中多樣色彩通過畫筆呈現出來,促使學生感受美術學習的樂趣。但是這些內容在現階段美術教學活動中,都未能得到全面體現,所以常常致使課堂教學變得單一且沉悶。[1]
(二)教學方式較為落后
運用什么樣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活動,對學生的美術學習和教師的授課都有著極大的影響作用。縱觀現階段美術課堂活動,首要問題是教學內容單一,主要是教師依據教材,幫助學生掌握繪畫技巧,這樣的活動,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教師教學方式的落后,從而導致出現教學方式落后這一問題。在當前課堂中,我們可以看到,部分教師仍保持著陳舊的教育理念、教學心態,并采用填鴨式的授課方法,對學生進行指導,整個課堂沒有太多靈動的氣息,師生間的互動性也不夠強。然而美術學科本應該是靈活多彩的,如果整個過程未能使學生感到樂趣和放松,并產生積極參與的動力,將難以對學生產生吸引力。這一問題的出現,需要教師能夠有所認識,并迅速捕捉到問題出現的原因,并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豐富授課活動。
(三)教師專業有待提升
專業素養的提升與發展,是教師高效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保障因素,要想增強小學美術教學活動的質量,需要學校積極建立組織一支專業的教師隊伍。但是縱觀現階段美術教學活動,我們可以發現,教師整體水平還有待提升,部分教師并非美術專業畢業,在開展授課活動時,只是依據教材大綱進行機械式的傳遞,對于很多具體教學內容和教學工作的開展,了解還不夠深入,容易在教學期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此外,還有部分教師對于先進教育理念、教學方式的吸收理解及運用力還有待提升,在課上,也疏于對先進教學設備進行靈活使用。這些問題的出現,會致使學生的美術學習活動效率大大降低,高效課堂的構建也會出現很多阻礙。[3]
二、多媒體背景下美術高效課堂構建的必要性
多媒體背景下的小學美術活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相較于傳統美術授課而言,它有許多優越性。首先,多媒體能夠將圖像、聲音和文字集于一體,給學生帶來豐富的視聽感受,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光可以對文字理論進行把握,還可以充分調動自己的各個感官,感受美術學科的豐富多彩,從而有效點燃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能夠切實增強對美術的熱愛度。同時,將多媒體設備引入教學活動,還可以擴充學生的知識吸收途徑,打破教學的時空限制,并能夠通過使用教學設備,獲取更多教學資源,可以是基于教材內容的延伸,也可以是新的補充。因為美術學習不僅僅要使學生學習和掌握繪畫技能,在課堂活動中,還要通過引入豐富作品,幫助學生提升對審美的認知,不斷積累審美經驗,從而增強審美能力。比如在開展“中國美術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現”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活動期間,教師可以靈活運用多媒體設備,引導學生觀察《流民圖》,在具體圖像的引導下,可以促使學生切實調動自己的視覺能力,對畫面內容有整體認知,只有使學生有了對相關圖像的具體認知,才能夠更好地跟隨教師指導,完成以下問題的思考,比如:作品中的場景氛圍如何?作品中人物身份、年齡、衣著、性別、道具等效果分析;作品中人物造型、肢體動作、五官描寫和情感表達間有何關系?作品是如何通過人物情感來表達和解釋作品主題的?這些問題都要基于學生對相關作品的認知和了解,而非空想,多媒體設備在課上的運用,則可以很好地起到輔助作用,促使學生深化理解。此外,運用多媒體設備開展美術教學活動,也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教育教學中不可逆的大趨勢。[4]
三、多媒體背景下美術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
(一)融合文本信息,提高學生審美認知
在多媒體背景下構建高質量的小學美術課堂,需要教師能夠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全面了解教材中的圖像信息,并通過文字形式加以呈現,從而切實提高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認知。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一點點積累對美術作品的了解,才能夠不斷形成完整的審美認知,進而全面提升美學素養。比如在學習“陽光下的世界”這部分內容時,在學習期間,教師可以為學生引入思考問題:莫奈為什么長期迷戀于陽光與色彩的表現?接著,教師可以引入與莫奈相關的美術作品,比如《麥草堆》,接著,教師通過文字,向學生介紹與作品相關的信息內容,比如:圖畫的創作背景、圖像內容、光色變化等,將相關內容通過文本信息進行傳遞,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對美的認知和感悟,同時全面增強學生的藝術素養,切實幫助學生增進對美的理解和把握,此外還可以增強師生互動效率,為高效課堂的構建與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運用教學視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促使學生開展美術學習的原動力,同時也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基礎,在開展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興趣的激發,使其能夠愿意配合教師,積極投入到學習中來。在傳統小學美術教學期間,教師大多運用口頭講解,促使學生了解和學習美術知識,學生只能被動地聽,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新媒體背景下的美術活動,教師可以引入豐富的教學視頻,促使學生觀看欣賞,通過視頻,可以使學生的美術興趣更加濃厚。以“拓印的魅力”這部分內容為例,教師要能夠提前明確教學目標:促使學生了解版畫的藝術特色,學習欣賞拓印版畫的欣賞方法,掌握簡單的拓印方法,并創作一幅紙版畫。為了促使學生對“拓印”這一藝術形式有深入具體的了解,教師可以引入視頻,促使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全面把握拓印的方法,并能夠根據視頻中的提示,進行拓印活動,從而有效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這樣的教學形式,能夠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要比教師一味地講解更具趣味性。[5]
(三)引入豐富資源,提升學生審美能力
高質量的美術課堂,力圖使學生通過學習探究,獲得更廣泛的資源,切實豐富認知,增強綜合素養。對此,在運用多媒體技術構建高效美術課堂過程中,教師可以依據教學主題及教材內容,搜集與之相關的圖像資源,促使學生能夠獲得更多對美術資源的認知。美術課堂資源包括很多內容,可以是繪畫名家的信息、名家作品信息,也可以是美術創造技巧等。以“外國美術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現”為例,在本課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引入“蒙娜麗莎”“希施金肖像”“意外歸來”“伊凡雷帝殺子”等作品,促使學生通過欣賞不同層面的作品,比較不同人物表情的特征,來感受外國美術作品的藝術魅力。又如在學習“神州大地之旅”一課時,教師可以制定旅游路線,如:北京—西安—敦煌;黃山—漓江—九寨溝。接著,教師依據路線,為學生播放反映壯美的自然景觀或古老輝煌的文化瑰寶的視頻,促使學生能夠通過美術學習,獲取更加豐富的知識資源,從而有效提升自身美術審美能力。
(四)進行學科融合,營造趣味學習氛圍
高效的美術課堂,還表現在能夠具備良好的學習氛圍,在一種輕松、愉快氛圍下,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探究,能夠使其更好地感受到美術學習的樂趣,從而積極調動自主學習動力,切實增強參與課堂的熱情和積極性。對此,在運用多媒體進行美術探究活動期間,教師可以將不同學科融合起來,并靈活使用教學方式,促使學生能夠在美術學習中,切實增強參與美術活動的主動性。在學習“小橋、流水、森林”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欣賞小橋、流水、森林的美麗景色,并引入齊白石的國畫《蛙聲十里出山泉》,列維坦的油畫《深淵》,在欣賞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入多樣化音樂,促使美術和音樂學科能夠有效融合起來,從而切實為小學美術課堂注入活力與生機,同時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愉快地進行相關活動。無論是圖像展示還是音樂播放,都會運用到現代化媒體技術,促使學生能夠處于一個良好的氛圍下,并切實達到構建高效美術課堂的目標。
(五)運用虛擬技術,構建現代化教學課堂
虛擬現實技術涉及了很多復雜的學科,它可以通過計算機來展現出形象逼真的三維立體效果畫面。這一技術的研發,讓更多的信息技術的成像出現了更多的可能性。這一技術在教育領域也被廣泛運用,并受到了諸多學生和老師的喜愛,在多媒體背景下構建小學美術高效課堂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運用虛擬技術,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數字化學習氛圍,使其能夠根據教學主題,真正置身于一個豐富多彩的現實環境中,去感受和體會美術作品的三維立體成像效果。以“科幻故事中的藝術形象”這部分內容為例,教師可以運用VR技術,來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并真實地還原隨光線變化的藝術形象的明暗關系,為美術學習創造更加直觀、真實的感受。此外,VR技術還可以被運用到美術欣賞課中,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參與美術探究活動的積極性,教師可以為學生引入一些名家作者的藝術作品,比如梵高的《星空》,當學生們運用VR技術觀看和欣賞美術作品,可以直觀地感受到梵高筆下星空的奇幻色彩魅力,體會畫家躁動不安的情感和迷幻的意象世界。
四、結束語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綜上所述,可以看到,在多媒體背景下構建高效小學美術課堂期間,教師要保持先進教育理念,充分運用多樣化教學設備,并保持終身學習理念,不斷完善教學策略,促使學生能夠在一個寬松自由、趣味性強的氛圍下感受美術學習的樂趣,并通過文本、圖像、視頻等多種形式,感受美術作品的美好,并在學習探究中,切實增強美術素養,發展自身藝術審美能力。
作者:麥偉蓮 單位: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第九小學
小學美術高效課堂論文篇3
一、樹立生本教育理念,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始終堅持的思想就是教學理念,而教學理念也在一直支撐著學生進行相應的學習。但是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由于應試教育的局限性,教師對于學生的教學往往更為重視學生的成績,這就導致了學生在接受美術教育方面得到的心血遠遠少于其他主力學科。在教學的過程中,針對于小學教學,不能僅僅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小學生的特性決定了學生無法長時間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因此就會導致學生對于知識灌輸產生厭煩感[1]。想要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教育,首先需要對學生的情況進行相應的了解,盡量明確每一位學生的情況。在教學的過程中還需要注意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作為一項需要交流的學科,美術的教學中主要是學生向教師進行提問。而在日后的發展中,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多的進行自我思考,教師需要盡量多地向學生提問,讓學生沿著教師給出的思維來進行思考。這種教學方向的劃定能夠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思考,同時也能讓學生在思考中養成良好的學習思維。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建立起充分的學習信心,讓學生在日后的學習中始終能夠堅持自己的想法。人云亦云對于學生的培養影響非常大,會影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良好發展與表現。在未來的學習中,教師需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關注,使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來讓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2]。例如在進行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有些學生的美術天分以及基礎較好,就能得到更好的繪畫效果,而對于天分不好基礎不牢固的學生來說,教師也需要進行相應的教育與關注。同時教師需要注意不能使用同一種要求來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劃分,劃分的標準應該是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來進行。學習成績更好的學生,教師應提出的要求更高,更嚴厲。而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應該急于成績,而是注重對于學生自信心的培養。只有學生擁有了良好的自信,才能在小學美術的學習過程中擁有充足的學習興趣。
二、利用教學資源提升教學效率
在小學美術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對于教學資源的利用,這里的教學資源不僅僅包括學校的教學資源。對于美術教學來說,教學資源還包括教師對于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引導。教師對于課堂氣氛以及課堂狀況的構建,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得到學習效率的提升。首先對于教室中的黑板報、公示欄等方面的資源可以進行相應的利用,對于學生的優秀美術作品進行相應的張貼與創造[3]。同時還要鼓勵學生勇于向他人學習,通過優秀的作品來將自己的想法與思維進行相應的表述。例如在教學的過程中,針對于英雄人物的繪畫屬于小學美術教學中的一部分,這一部分內容教學主要目的在于鍛煉學生對于人像的繪畫能力,同時也能幫助學生對于英雄人物進行相應的認知與了解。而英雄人物雷鋒,一直都屬于我國傳承已久的英雄人物,那么針對于英雄人物雷鋒的人物繪畫,就屬于小學美術教學中較為重要的一部分。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教學資源的利用,通過教學資源幫助學生對英雄人物雷鋒有更好的了解。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幫助學生對于雷鋒進行相應的認識,例如影像資料等,這種多方面的教學不僅僅能夠讓學生對于英雄人物雷鋒進行相應的了解,同時也能在腦海中對于英雄人物有更深層次的立體化構建。
三、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在小學美術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想要讓學生得到更好的教學,就需要構建出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掌握良好的教學內容[4]。為了達成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教學情境的學習,通過教學情境的建立,來讓學習更為深刻與透徹。同時,情境教學的出現,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讓學生得到思維能力的鍛煉。而在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教學中,還需要注意根據不同階段來對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的引導。在教學的過程中,還需要對于學生的意識進行相應的培養,生活情境的出現讓教學內容得到了相應的展現與確立,學生與教材之間的距離通過生活情境這一教學方式而不斷被拉近。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思考非常重要,美術屬于一門需要進行自我思考的學科,只有學生能夠進行自我思考,才能保證將所學的知識得到充分的運用。
四、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教學的過程中,高效率的小學美術課堂需要教師使用多種方法來對課堂進行相應的改善與活躍,也就是說,需要教師將原本的思維進行相應的豐富與轉變。通過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調動,來實現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需要將課堂氣氛進行相應的改善。在小學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由于初次接觸美術,因此對于美術的表現能力以及學習能力都有著一定的不足。學生由于年齡的原因,在學習的過程中常常認為自己的能力不足,因此就喪失了表現自己的勇氣。很多學生認為教師給予的固定答案要比自己探索知識來的更為容易也更為輕松,對于言論方面對自己進行了相應的限制。實際上這種心理在小學美術的教育中,對于學生的未來成長將產生一定負面影響,影響了學生對于美術知識的學習以及美術學習素質的養成。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方法來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教學。多媒體教學方式的出現讓學生對于教學中的課堂氣氛有了更好的感受力,同時多媒體教學技術多方面感官刺激的方式也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中[6]。小學生由于年齡的原因,很難長時間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中。而教師在使用了多媒體技術后,學生的注意力將逐漸地集中于課堂上,教師在這時需要引導學生進行相應的思考,盡量幫助學生得到自己思考的時間。例如教師可以向學生進行提問,讓學生在問題中進行限定范圍的思考。而這種引導還應該集中在多媒體教學方向中,盡量根據多媒體教學課件內容來對學生進行引導。這種教學活動的開展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收獲一定的樂趣,學生也就更為愿意展現出自己的個性了。對于學生的個性培養來說,主要的目的在于消除學生人云亦云的態度,讓學生能夠擁有自己的想法。在小學美術的教學過程中,想要讓學生達到個人個性的養成,首先需要對學生進行課堂氣氛的養成,其次就需要對學生教學過程中組織形式的提升,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中樂于表現自己的個人能力[7]。
五、轉變學生學習方式
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始終注意,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想要讓學生在教學中的學習效率得到充分的提升,首先需要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進行承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被激發后,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會有一定程度的良性轉變,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想要讓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相應的轉變,教師需要給予學生足夠的學習時間,在此學習時間中,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無論是通過資料的查閱還是合作學習的方式,都能得出答案,這種得出的答案與教師教導的答案有著一定的不同,學生能夠在這種學習方式中更為深入思考問題。獨立的學習能夠讓學生有著良好的思維方式,而合作學習能夠讓學生的多方面思維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在生本理念的支持下,教師通過充分的引導與教育,學生的學習方式將發生一定的轉變。而學生之間的學習小組分組也能讓學習變得較為輕松。對于小學美術教學來說,合作學習方式對于學生的影響更在于能夠幫助學生充分地產生欣賞美的感觸,不僅僅是在繪畫中創造美,更是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欣賞美[8]。
六、從實際繪畫教學入手
幫在以往的教學觀念中,美術這一學科并沒有受到家長和教師的重視,實際教學過程仍然存在不足之處。在部分小學生的認知中,美術就是簡單繪畫,且部分美術教師認為小學生具備基礎繪畫能力就已足夠。因此,在專業繪畫技巧教學中,部分教師會選擇粗略講解,且在學生實際繪畫的過程中,沒有強調繪畫技巧的應用,導致一些學生雖然會繪畫,卻缺乏專業素養,這不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對此,小學美術教師應重視實際繪畫教學流程,幫助學生提升繪畫能力,帶領他們在專業美術技巧的學習過程中深度體驗美術特色。如,“水墨畫——動物”這一課的教學依然屬于美術中的造型表現,但教師的教學任務是幫助學生了解中國水墨畫的主要特點,并在此基礎上學會用點法畫動物。首先,教師可以在課前為學生收集一些較為經典的動物水墨畫作品,如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奔馬圖》等,同時要求學生提前準備好宣紙、毛筆、墨汁等材料和工具。在課堂正式教學開始前,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展示相關的名家作品,而后為學生講解這些作品的主要特點。隨后,教師再安排學生進行實際繪畫,在學生的繪畫過程中,教師不必過于關注學生所畫的意象,而應該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觀察學生如何運筆等專業技巧的應用上,從而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此外,由于部分學生會因為角度等問題難以全程仔細關注教師的繪畫演示過程,因此,教師可以通過錄制微課視頻整合相關的技巧、概念和對應的技法演示過程,以此使學生更加清楚、快速地掌握技法應用的核心。
七、結束語
綜合上文可以了解到,在學習的過程中,想要構建出良好的小學美術學習課堂,教師需要始終堅持對于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將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突出,使用多媒體等技術來進行相應教學效率提升。在教學的過程中,情境教學模式也需要進行相應的普及,只有將情境教學模式加入在實際教學中,才能保證在未來的小學美術教學中得到充分的提升與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寬江.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學美術高效課堂的構建[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4):194.
[2]沈艷.以班為本的小學美術校本課堂教學探究——以《果蔬布貼畫》為例[J].中國校外教育,2020(2):12+19.
[3]陳密.“生本教育”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實踐與運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9(24):134-135.
[4]馮蘭潔.基于繪本的小學中段美術教學設計[D].四川師范大學,2019.
[5]周悅.小學美術生本課堂的構建策略[J].教書育人,2019(28):60-61.
作者:陳倩 單位: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張集鎮木犁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