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16 17:11:3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英語課本,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跟據《考試大綱》的能力要求,對課本的知識進行重新組合。師生共同站在高考的角度審視大綱要求掌握的知識,強化高考意識,最終提高正確解答高考中檔題的能力。
詞匯課堂一般容量比較大,需要采用靈活變通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帶著興趣去自主學習,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起著指導的作用。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總結了一些方法,現以高中英語課本的詞匯復習為例與大家交流、探討。
Teaching aims: 1) Words: meanings + phrases+ word formation.
2) Ability: build up a network of vocabulary.
Teaching main points: word formation + meaningful words + words with phrases.
Teaching methods: self-exploration conclusion.
Step 1: greeting as usual.
Step 2: keys of revision of the whole unit 1.
4 lessons' arrangement.
Lesson 1: vocabulary (lesson 2、3、4's content omitted)
【Methods】: Teacher shows the contents and asks students to cheek their own printed materials.
Step 3: vocabulary.
Ⅰ. Phonetics
Teacher solves some possible phonetic problems from students while pre-viewing in advance.
Teacher shows the key phonetics for this unit.
a [ei] c [∫]
學生歸總老師補充
a [ei] behave behavior shade .
organization inspiration observation.
translation determination .
c[∫] specialist financial facial .
Ⅱ. Word formation
【Methods】: Teacher shows the key: noun suffixes -tion / -ment.
Students: conclude.
Ⅲ. Words with various meanings
【Methods】: Teacher shows the sentences.
Students guess and conclude the meanings.
①observe ②support ③deliver ④refer to.
Ⅳ. Words with phrases (methods as above)
①argue ②intend ③carry ④look
Student selves-learn reference book and keep notes, teacher supplements.
Ⅴ. Synonym discrimination
worth/worthy/worthwhile
【Methods】: Teacher questions students to review their own usages because the three have been reviewed.
Teacher show the keys: their special usages.
be worth doing.
be worthy of being done/to be done.
it is worthwhile to to/doing .
Step 4: Practising to consolidate.
【Methods】: Students finish the consolidated exercises in 6 minutes.
Teacher and students go for answers.
Step 5: Students can do something for their notes or problems.
Step 6: Sum-up.
Phonetics: a[ei] c[∫]
Word formation: noun suffixes .
Meaningful words: worth etc.
Phrasal words: argue intend.
Step 7: Consolidation-improve-combine with Entrance Examination.
(1)音標。
behave behavior shade organization inspiration observation translation determination consideration generation:[ei].
special official social financial facial:[∫].
(2)構詞法。
-ment .
A.achievement(noun)成就achieve (verb)
B.argue(verb) 爭論argument (noun)
C.advertisement (noun)廣告advertise (verb)
(3)單項選擇。
1.-How did you find the music she played at the concert?
-Wonderful. It is B worth . (2008江西)
A. very; listening B. well; listening to
C. very; listening to D. well; to be listened to
2. I often A the words I don't know in the dictionary or on the Internet. (2011四川)
A. look up B. look at
C. look for D. look into
3. It is reported that the police will soon C the case of the two missing children. (2009江西)
A. look upon B. look after
關鍵詞:高中英語;課堂提問;策略
高中英語注重的重點不再是學生單詞的背誦情況以及語法的理解情況,更重要的是對于學生英語思維的建立。因此,高中英語課堂應注意保證學生的參與度。只有這樣,才能使更多學生得到鍛煉的機會。所以,老師要運用課堂提問的形式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下面,我主要談論一下高中英語課堂的提問策略。
一、提問不要拘泥于課本內容
英語教材上課文的選定有一定的偶然性,不能認為課本上的知識就是一切,因而盲目以課本為綱,使學生的視野縮小到小小的英語課本中,得不到全面提升。而且,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講究學無定法,不是說課本上的內容適合所有學生的需要。因此,老師在課堂提問時,如果僅僅從課本出發,那么學生回答的內容多數和課本內容相關,缺少新鮮感,可能會使學生回答問題的熱情降低,無法達到課堂提問激發學生自主思考能力的目標。因此,課堂提問應在學習課本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知識發散,盡量給學生提供具有新鮮感和高質量的提問,以使提問獲得更好的效果。
二、提問要注重意義性
高中英語課堂的提問往往會出現提問的問題意義不大或沒有談論價值的情況,這是由于老師對于進行課堂提問的意義認知不足,單純為了討論而討論,使課堂討論失去了原本的作用。由于老師的問題沒能向學生提供討論的必要性,學生對此類問題無法產生興趣或者認為不用討論就能獲知答案,削弱了課堂討論的有效性。所以,老師要尤其注意課堂討論問題的意義性,不要為了活躍課堂氣氛盲目進行討論,這樣只會降低自己課堂的價值性。
三、提問應具有延展性
在高中英語課堂上進行提問,一定要考慮高中生的特點,高中時期的學生不再希望過度表現自己,如果老師的提問沒有一定的延展性,提問則無法激發學生進一步探討的欲望,使提問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老師要多提一些“看法”“觀點”之類的延展性較強的問題,避免一些是非問題的提問。
四、提問以學生能力為依據
進行簡單探討。
關鍵詞:高中英語;課堂文化;構建元素;學習積極性
一、課堂教學內容的文化構建:體驗性和生存性
高中英語教材中的閱讀課文無論題材和體裁都比較廣泛,其中不少就直接涉及到英語國家的文化內容,諸如英語國家的地理、語言、飲食、音樂、節日等。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我們欣喜地看到高中英語新課標有了革命性的變化,更多的
加入了對于學生學習策略、情感態度、文化意識這些人文素養的關注。這也體現在目前高中英語人教版實驗教材的編寫上。當然,雖然課本上的內容來源于生活,但是離生活還是有相當的距離。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多種教學手段來縮短這種距離,從而實現教學內容的生活化。生活化的英語課堂的構建歸根結底就是要把無生命的語言與有生命的生括結合在一起,使英語生活化,課堂生活化。學生在英語化的課堂七感受英語的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由單純的學語言轉化為用語言來生活。提高學習的熱情,跟別人交際的目的。
二、高中英語課堂文化構建因素
(一)關于體驗性和生存性的教學內容的文化構建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對于學生的素質教育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教材內容的選擇上。也越發地呈現出多樣性、廣泛性以及豐富性的趨勢。高中英語教材中,不僅涉及到了語言、風俗、飲食等,還涉及到了許多哲理性、感情性的故事。這些文化內容的出現,在豐富學生學習內容的同時,也為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
英語課堂所面臨的挑戰就是如何將生活與課本內容相結合。課本上的內容都是來源于生活,卻又不同于生活。在建立課堂文化時,就要將這種現實與課本之間的差距縮小.讓學生感到知識本身的真實性。要讓同學在體驗中感受課堂內容的生活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例如,在學習西方的風俗習慣時,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與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西方的風俗習慣,將書本上靜態的文字變為動態的
畫面與聲音,讓知識本身具有真實性,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關于互動性、多元性和協商性的教學過程的文化構建
新課程改革要求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評價,不能僅僅局限于學生的考試成
績,這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多種方式,建立豐富的課堂文化,以便對學生進
行綜合性的評價。
(三)關于情感性和激勵性的師生交往文化的構建
為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與學生進行情感上的交流,
要和學生做朋友。通過讓學生喜歡老師,進而喜歡教學內容。這樣的做法在增進
老師與同學的感情的同時。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生的創造性,并讓
他們在情感上更易接受知識.達到對知識新的認識。英語作為語言是用來交流的。學生在課堂上會因為某種擔心而不敢開流,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死氣沉沉的課堂氛圍。此時,就需要老師進行語言上的激勵,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讓學生敢于開口,敢于在課堂上表現自己。當然,激勵不僅僅是在學生不敢表達的時候才有的行為.而是要在學習的點點滴滴上體現出來。要在學生有進步的時候表揚,在學習方法與態度錯誤時進行語言糾正,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教師是關心他們的,和他們是平等的,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從個人價值觀上認同自己,自信心才會增加。
(四)課堂教學中師生交往的文化構建
情感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首要完成目標,因為其影響著學生對人、對事、對社會的情感體驗和豐富以及自身對情感的控制能力。因此筆者在設計教學模式時,也通常是以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教學的核心。只有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夠促使他們進行自發的創造,自行的知識重組以及自我真實的情感流露和自覺的正確的價值觀的培養。為了完成這一情感教育目標,溝通至關重要,因此筆者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也嘗試建立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渠道。課堂之下的溝通讓筆者對自己的學生的個性、能力、差異有了更全面的了
解,課堂之上的溝通讓學生敢于打破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鴻溝,學生在溝通交談時,注意力放在了語言應用上而并非是否犯語言錯誤上,這樣學生通過交談對英語有了更全面的認識,英語水平也有了更進一步的提高,由此可見,教學中師生交往和溝通至關重要。教學者應當試著在建立師生之間的平等的交往關系,同時在交往中向學生傳輸課堂。
三、關于中西方文化差異的理解和尊重的中深層文化意識的構建
在高中英語的學習過程中。除了語言點的學習。我們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西
方的文化,會看到西方文化與中方文化的差異。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與很多因素
都是密不可分的。例如價值觀與習俗的不同,氣候環境的不同,的不同,甚至是歷史因素的影響。所以。教師在建立課堂文化的過程中,要提醒學生尊重
中西方文化差異,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語言本身所表達的意思。
結語:
不管我們是否有這樣的意識,課堂中總存在著某種文化,學生也在進行這種文化的適應。構建好的課堂文化不僅是學校文化的有效傳輸,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認知和正確的價值觀。構建課堂文化不應追求課堂文化的確切改變,而應當通過課堂文化的闡述和描繪來喚起學校的課堂文化的意識。讓教學者能夠從課堂文化的高度來充分認識的自己課堂,同時結合目前的新課標改革內容,就自己的認知和經驗,打造出全新的課堂文化。
教學是文化的學習與提升,課堂總與某種文化聯系在一起,學生總是在課堂的進行中適應著文化。教師在高中英語課堂文化的構建中,應該正確客觀地在文化的高度等多方面審視課堂,綜合以前傳統的課堂形式與當前新課標的改革方向,有創新意識創造觀念地構建適合自己的學生學習、提升自我的課堂文化。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初中英文;教學銜接
一、影響高一英語難教的因素
(1)學生背景各異,成績參差不齊,起點教學難度較大。對于高一新生來講,面對新教材、新同學、新教師、新集體,新學校……學生需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另外,學生考取了高中,有些成績好的學生會產生“松口氣”的想法,入學后無緊迫感;也有些學生由于初中時英語基礎不是很牢固,對高中英語學習有畏懼感;還有一些學生是迫于無奈上的高中,對英語根本不感興趣。
(2)教材跨度大導致教學難以進行。高一學生來自于不同的初中,英語學習的基礎和能力差別較大,“起始能力”各異,有時會過高估計學生的水平,造成教學脫節。初中英語教材內容形象直觀,知識單一,題型簡單,課時較充足,要求學生把握1500-1600個單詞和200-3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了解常用語言形式的基本結構和基本的語法知識即可。但是高中教材內容豐富,知識容量大,要求掌握的詞匯多達3500,并在初中的基礎上注入了大量的語法點、知識點;同時側重提高閱讀能力和閱讀速度,其內容涉及面廣包括天文、地理、網絡、文學、廣告等,更貼近現代生活,時代信息較濃,靈活運用性較強,學生一下子難以適應。
(3)高一新生不適應高中英語學習的“快節奏”。初中英語課堂容量小,進度較慢,教師在課堂教學時用大量的時間練習一個詞匯、句型或一個語法點,學生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鞏固訓練;而高中英語課堂容量大,進度較快,教師對重難點內容沒有更多的時間強調,對各類型題也不可能講全講細和鞏固強化,更不可能在課堂上消化知識點。教師只能側重對各個知識點進行精講精練,將知識歸納、總結、系統化,引導學生舉一反三。
(4)初高中學生英語學習方法不同。初中英語學習,學生的依靠性較強,學習多是被動地吸收,以機械性記憶和練習為主。而高中英語教材由于內容多,這要求學生勤于思考,善于歸納總結,學生要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然而,剛入學的高一新生,還仍然沿用初中學法,致使學習困難較多,完成當天作業都很困難,更沒有預習、復習及總結等自我消化自我調整的時間,影響了學習質量。
(5)初高中英語試題范圍和形式不同。初中試題立足于課本和有限的教學資料,而且題型簡單,只要熟悉課本并通過一定量的反復練習,考試成績將會較理想。而高中試題范圍廣泛,課本只是基礎,學生必須在熟悉課本的基礎上,借助大量的課外知識,開闊眼界,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學生一上高中就要著眼于高考,因此,在高一月考中,老師都是以高考形式命題的。學生剛剛走出初中的考場就要做高考題型的試題自然會覺得很難,要想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就更難,學生沒有了成就感,學習英語的信心也很容易受到影響。
二、搞好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的策略
(1)正確引導初高中學生的心理轉變,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高一新生入學后,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正確引導,端正他們的思想,消除各種消極情緒。讓他們了解高一年級在整個高中階段的作用,清除懈怠思想,全身心地投入學習。要樹立他們的信心,讓他們知道只要認真,完全可以學好高中英語。
(2)加強學生對英語重要性的理解。給學生講清高一英語在整個高中英語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
(3)讓學生了解高中英語內容體系特點和課堂教學特點。了解高考,讓學生在重視高考的同時不要畏懼高考。讓學生熟悉到初中英語與高中英語教學內容、方法及難度差別。
(4)給學生介紹一些好的學法。指出注重事項,引導學生少走彎五路,盡快適應高中英語學習。
(5)教師應實現角色的轉變,突出主導作用。教師除了一定的知識講解外,要指導學生如何獲取需要的知識,把握獲取知識的工具,以及學會如何去處理各種信息的方法,讓他們學會自己學習。教師要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學”上,提供學習方法的指導,授之以“漁”而非魚,真正地實現教是為了不教。
(6)教師要摸清學生的英語學習基礎,提高教學的針對性。教師應從高一學生實際出發,采取“低起點、小梯度、多練習、分層次”的方法,將教學目標分層落實。在速度上,放慢起始進度,逐步加快教學節奏。在知識導入上,要注意由淺入深。
關鍵詞: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改革
高中英語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不僅承接著發展初中英語基本知識,而且為學生在進入更高層次方面的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高中階段的英語學習對于提高學生在英語口語學習及交流能力鍛煉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高中時代接受良好的英語教育,鍛煉英語口語能力,掌握英語語法,就成了當今高中英語教育的主要任務。本文筆者結合自己實際的教學經驗,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見解,以期提高高中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一、課改以來,高中英語教學現存的問題
1.教學方式落后,學習方式轉變速度慢
雖然課改后老師和學生對英語的觀念有所改變,并且認同課改后的理念和內容。但是,現在高中英語教學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很多教師教學方式還沒有改變,依舊堅持傳統的教學方式。課堂上以老師講教為主,忽略了學生的學習態度與課堂上的思維模式,強調學生對英語知識機械的死記硬背,未能做到課堂上以實踐為主,讓學生在自主體驗、自主探究中對知識的理解。課堂氣氛沉寂,學生覺得學習英語乏味無聊,對學習英語沒有興趣。據調查,以老師講授為主的教學占82%、學生自主探究占5%;只有9%的教師運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可見,我國大部分的教師教學方式還沒有發生轉變,運用機械的訓練方法對學生進行學習語言訓練,強迫學生記憶,忽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以及思維發展活動,嚴重的影響著學生日后的發展。
2.忽視教學目標的達成,英語活動形式化
英語教學最主要的就是實踐。但是很多教師忽視了這一點,在課堂上與知識講授和句型操練為主的課堂恰恰相反,有的英語課雖然氣氛熱烈,但是活動中所承載的知識比較少,沒有達到學習知識與拓展知識的目的,使學生產生不是以學習為主,而是以活動為主。很多教師將英語課上的探究活動形式化,一味的追求課堂活躍的氣氛,并沒有起到傳授知識的目的。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創造性的思維并沒有得到相應的培養。
3.課程資源短缺,課程開發不足
當前,很多學校課程開發不足,課程資源短缺。教師和學生對課程資源的意識比較薄弱,部分教師對教學材料的駕馭能力比較低,只能靠課本上的知識進行講教,使學生能夠學習的知識少,視野比較狹窄。曾有調查顯示,很多教師僅以課本為教學的主要工具,將課本與練習冊等同,學校不具備開發課程資源的條件,只能從課本上發掘知識,進行講教。
二、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英語教學策略
1.轉變教育教學理念及改革教育模式
改革后的高中英語教育的新模式,總體來說是以學生為主體、以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為主要目的,以培養國家未來全方位人才為宗旨。重點采用分層次分階段全面教育,教學有側重點,旨在提高學生接受英語知識的興趣。在新模式當中,有一點就是圍繞快速提高高中英語口語水平展開,原來教育的刻板模式是做題、對答案、講題,而這樣扭曲了英語作為一門語言的最基本功能。如果想要提高英語口語的能力,就需要將老師與學生的位置互相調轉。以前由老師來講解的分析現在由學生自評自析,讓學生敢于張嘴。由原來的老師灌輸式教學,變為學生主動求學,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遇到難點再找老師,通過老師的引導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進一步提高其英語口語水平。在教師的日常教學當中,教師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包括書寫能力、基本閱讀能力和英語口語能力。當適應了新型英語教育模式,學生的口語能力得到提高之后,然后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英語語言思維模式并擁有一定的自我推斷的邏輯能力。這樣就可以過濾掉很多重復的步驟和簡單問題所浪費的時間,用這些時間給學生搭建了一個口語交流的平臺,而教師的作用更多的在于評價學生的解題思路和把握知識點相輔,在口語中大膽去應用,幫助學生提高的不僅僅是效率還有學習英語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要把握英語課程改革的背景、課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和重點、課程的性質和基本理念、課程目標與內容之間的關系、英語課程標準的主要特點等,不僅對內容要能夠熟記于心,而且對原文要能夠透徹解讀并且可以靈活應用到日常的教學當中。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對每個學生有簡單的了解,并且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同時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針對性訓練,把學生的英語基礎在入門的時候就打扎實,以便于在日后的英語學習中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力。
2.運用創新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師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的英語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主要以老師的講授為主,強迫學生機械記憶,忽視學生的思維發展。而創新的教學方法則以學生為主,教師講授為輔。在課堂上教師制造和諧融洽的課堂氣氛,根據語句設置情境,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思考和探討,分析語句的成分,最后得出結論。這種教學方法不僅使學生對學習英語產生了興趣,還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創興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課后積極主動的學習英語,并且運用英語進行交談,以達到實踐的目的。
3.創設英語交際環境
【關鍵詞】高中英語 新課改 課堂角色 轉換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029
在傳統的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一直承擔著傳授者與“喂食者”的角色,而學生在課堂中主要是接受者與“吃食者”,這樣的英語教學過程缺乏互動性、自主性與探討性,不利于高中階段學生的英語的全面發展。因此,創新高中英語教學模式,轉變高中英語教師的課堂角色是促進高中英語發展的重要途徑。
一、高中英語教師課堂角色轉換的原因
一直以來,傳統的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讓學生處于被動者的姿態,被動汲取知識,接受知識,學習知識,而忽略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以自我櫓行模對英語課本內容逐條進行解析,讓學生進行機械記憶,這樣生搬硬套對文章進行肢解,只會讓學生死記硬背然后存儲在大腦里。針對高中英語課堂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新課程改革也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要加快教師在高中英語課堂的角色轉換,變革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加快推進教師以“參與者”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主宰課堂,成為英語課堂學習的主人,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影響高中英語課堂角色轉換的因素
高中英語課程的改革與發展決定了,教師在高中英語課堂上必須要進行角色轉換,提高英語課堂的效率,但是還有很多因素阻礙著高中英語課堂角色的轉換。
(一)教師原因
高中英語課堂上角色轉換的困難與教師息息相關,絕大部分教師已經習慣“灌輸式”教學模式,接受新的角色轉換的變革對于他們來說難以適應。接受的速度跟不上變革的速度,導致課堂角色轉換落后。在我國的教育體制中,仍然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操控”,學生沒有自。因此,教師在課堂上不進行角色轉換,學生也無法做好轉換課堂角色的追隨者。教師本身教學觀念的落后還伴隨著教師本身知識體系的陳舊。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大部分教師的教育知識體系存在很大的缺陷與不足,自身汲取知識的積極性也不高,這就會導致他們的知識與教學能力逐步下降,從而對于新的教學方法與新的知識體系的落后。當然,其中也有一部分教師常年缺乏培訓,學習經驗不足,教學方式的更新不足,導致不了解英語課堂角色轉換的教學方式。
(二)學生原因
學生作為新課程改革的中心點,對于教學角色的轉換方面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對于一些小中型城市的偏遠地區的學生而言,學生已經適應通過教師的“灌輸式”方式學習,對于教師突然轉換課堂教學角色,對于這些英語能力較差,口語交際有困難的學生而言反而更難適應,甚至會讓這部分學生失去學習英語的信心,打擊他們學習英語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這些偏遠地區的學生本身可供查閱的英語資料就很少,如果教師將課堂交給學生,學生也未必能夠通過交流或查閱資料解決問題。因此,這種學生的基本概況決定了教師進行角色轉換必然存在著巨大的阻礙。出于學生方面的考慮,在沒有充分考慮衡量課堂角色轉換方面的優與劣之前,教師對于課堂角色轉換也不敢輕易嘗試。這種出于謹慎性選擇的角色轉換需要一定的考量時間,也需要一定的實踐時間。
(三)現行的教育制度
我國現行的教育制度仍以應試教育制度為主,尤其是高考的制度“以分定校”,促使很多課堂教育也“提分為主”,這是阻礙英語課堂角色轉換的一個重要方面。“以分定校”的高考制度讓教師在平常的英語課堂教學中過分強調提高學生的分數,而忽視課堂教學的方式與理念,這就使得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難以提高分數為教學目標,同時,也不想選擇對英語課堂的教學方式進行轉換,從而阻礙課堂教學角色轉換。同時,我國現行的教育制度也決定了教師在教授知識以提高分數為前提的同時,也會重點教授語法知識和作文基礎,而對一些教學部分進行舍棄。學生在這樣一種學習模式下會對教師的一貫教學模式形成依賴,嚴重阻礙高中英語教師課堂角色的轉換。
三、轉換的方式
(一)教學方式的轉換
要想實現高中英語課堂角色的轉換,必須要對高中英語的教學方式進行改變,摒棄傳統的“教師灌輸式教學”,開啟全新的英語教育教學方式。比如在學習必修三的第一單元的Adverise時,以往我會逐詞給學生翻譯,給學生講解其中的語法知識,介紹與英語文章相關的外國的思想、政治和文化背景,讓學生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對文章所涉及的語法與內容能夠記住并應用。但是,自從進行英語課堂角色的轉換后,我在課堂中會將探索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學生自主把握文章的要義,自行查閱與文章相關的思想、政治與文化背景,然后讓學生互動討論,分享各自的探索成果。這樣一來,學生既提高了學習效率增強了對英語知識的記憶,教師也實現了課堂角色的轉換。
(二)教育理念的轉換
教師要在英語教學課堂中實現課堂教學角色的轉換必須要轉換教育理念,更新自我的教育理念。以往的課堂教育理念在課堂上都是以“教師”為中心,由教師向外拓展,育及學生。但是,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師必須要改變這種教育教學理念,逐步發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理念,而教師要嘗試以“參與者”的姿態,真誠,平等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輔助學生完成課堂學習,在學生遇見困難時給予學生一些提醒和建議,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去解決難題,克服困難。同時,教師在“參與”的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個體差異,注意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有的放矢,層級化輔導,以最大效率地發揮英語課堂角色轉換所帶來的課堂效益。
關鍵詞:教學模式;有效途徑;教學觀念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很多英語老師在進行教學時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也有意識地采取多樣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表面上看,課堂的氛圍很熱烈,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也很高,但是等到最終的教學成果檢驗時卻是不理想的。這主要是老師將優化高中英語教學的途徑表面化了,在實際的操作中沒有考慮自身的教學實際,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下面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指出優化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有效途徑。
一、更新自身教學觀念,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只會一味地進行教學,很少考慮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和內在變化,久而久之,學生對學習英語產生了厭倦感甚至是抵制的情緒,這對高中英語教學的高效開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老師在教學中務必要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在教學中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舉個例子,老師在教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這篇文章時,可以跟學生說:“You must be familiar with foreign festivals, can you share with us?”讓學生上臺進行分享。這時就有學生上臺說:“I would like to introduce Christmas day in Britain. On Christmas day, Christmas dinner is very rich, including pork, roast turkey... And so on. Home every one have a gift.”這樣一來,其他學生看到這位同學的表現也躍躍欲試,大家都搶著上臺回答問題。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得將英語課堂重新交還給學生,教師不再是一個人從頭講到尾,而是讓學生自主思考和學習,真正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主體性。
二、立足英語教材,創設生活情境
我們知道,很多英語知識都來源于現實生活,比如一些英語的對話內容其實就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場景。因此,老師不可單一地講授教材知識,而是立足于教材,從教材中挖掘可用的生活元素,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使得英語課堂“活起來”。例如,老師在教First aid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創設一個生活化場景,讓學生針對這種情況來解說應當采取什么樣的急救措施。具體來說,老師可以說:“If you are outside accidentally sprained foot, how should you do?”有的學生說:“first of all,I think that you should stop the movement immediately.Put a stone in the injured foot.Feet can’t touch and you should Wait for someone’s first aid. ”老師應當針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和解析,在這個過程中做一個引導者。這樣一來,學生可以將學到的知識進行有效的運用,在結合教材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聯想能力,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散,而不再局限于課本,使得學生在熟悉的生活化教學環境中,積極地參與討論和思考,從而提高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三、科學設計教學流程,明確課堂教學目標
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大可不必按著課本的順序進行教學,而是大膽地根據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的課堂教學設計。具體來說,老師應當跳出課本的內容限制,站在更加宏觀的角度上設計教學流程。舉個例子,老師在教“The Olympic Games”這節內容時,一般順序是Warming up,然后是Pre-reading部分,緊接著是Reading部分,最后是布置Homework。但是由于學生對The Olympic Games的來源和發展不是很熟悉,那么老師可以將Pre-reading和Reading這兩部分放在前面,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快地進入教學課堂中。
優化高中英語教學模式的途徑有很多,需要英語老師從自身的教學情況出發,不斷地總結教學經驗,在教學中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利用英語教材,將教學內容和現實生活有機結合起來,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同時在保證教學目標實現的前提下大膽地進行流程設計,從而真正做到優化高中英語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 初高中英語教學 銜接問題 對策
學生從初中進入高中的學習過程既是他們自身的轉折點,又是中學英語教學的一個轉折點。筆者作為廣州地區的一名英語教師,分別承擔過初中和高中的教學工作,在教學過程,感觸特別深的是初中和高中英語教學存在較大的差異,很多學生進入高中后感覺很不適應高中英語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一旦碰到挫折,就很容易產生消極的學習態度,這無疑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認識到:初高中英語教學的銜接問題是高中英語教師應首先解決的重要課題。筆者通過深入了解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學習特點,認真分析初高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差異,在幫助學生順利度過從初中到高中的磨合期上取得了一些經驗,本文試將自己的認識進行歸納和總結。
一、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材內容編排的差異及學習要求不同。
廣州地區初三學生使用的英語課本是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實驗教科書,初三上學期共七個單元,下學期共六個單元。按照課時計劃,大概每兩周上一個單元。每個單元的單詞大概60個,但是其中完全要求掌握的大概40個,剩下帶有星號標記的拓展詞匯大約20個。每個單元的內容設置是按照reading,listening,language,speaking,writing這幾個步驟編排。Reading詞匯總量不到300個,其中有一部分是對話。一般情況下,初三的英語每周6個課時,所以課時較為寬松,學生的學習壓力比較小。
相比而言,高一課本無論是內容編排還是課時安排都比初三要緊張了很多。廣州地區高中普遍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實驗教科書。按照新課標的要求,高中英語課程采取必修課與選修課相結合的課程設置模式。其中,模塊1至5為必修課程,模塊6至11為選修課程,每個模塊5個單元。每個單元的內容設置是按照warming up,pre-reading,reading,learning about language,using language這幾個步驟編排的。每個單元的生詞大概是60個左右。在高一期間,學生要完成前1至4模塊的英語學習,每個學期都完成兩個模塊,即兩本書的學習。而高一的英語課時一般為每周5節課,一般完成一個單元需要兩周。所以,相比初三,高中的英語要求無疑比初三高很多,這就讓很多學生不堪重負。兩種完全不同的內容編排方式和學習要求也使學生感到很難適應。
據這幾年中考試題,其所考的單詞拼寫比較簡單,考查的基本上都是6個字母以內的常用詞,而且給了首字母;句子翻譯基本上是初中課本上出現的幾個基本句型,如被動語態、感嘆句,以及賓語從句等;寫作和聽說都是學生生活當中所耳熟能詳的內容。進入高中后,學生在高一期間的測試基本都是單詞、句子翻譯、語法填空、完型、閱讀理解及寫作,特別是語法完型閱讀的難度也比初中大,所以導致很多學生的測試成績并不理想,這也無疑會導致學生對學習英語產生恐懼和甚至厭學。
2.學生對高中英語學習存在錯誤認識。
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習內容較少,要求相對較低。進入初三,除了新增部分詞匯以外,基本沒有新的語法項目,所以老師就有充足的時間對考點進行反復操練。經過對考點的反復訓練,學生在中考取得較高的分數相對容易。以筆者所在的學校為例,2011屆初三我校參加中考人數為269人,在總分150分的英語考試中,我校平均分達到了125.4分。其中,140分以上(含140)達到84人,占總人數的31%;135分以上的有125人,占46.4%;120分以上的有196人,優秀率達到了73%。但據筆者對我校學生的了解,部分學生在初一和初二甚至初三上學期學習不用功,但到了下學期,由于升學的壓力,他們才開始努力和突擊,并在中考中都取得了超過預期的成績。這種情況,讓部分同學認為他們在高中仍然復制這種神話:高一高二不需要用功,到高三通過突擊仍可取得優異成績。這種思想的存在毫無疑問會影響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另外一方面,由于部分同學在初三成績不錯,因此對中考期望值很高,但是由于考試發揮失常等原因,成績并不如預期理想。這就導致他們無法考上自己的理想學校。這部分同學到了新學校以后,難免會有心理落差而垂頭喪氣。這種情緒,會影響到他們對新環境的適應,也毫無疑問會影響包括英語在內的各科學習。
3.初中和高中英語教學方法不同。
初中的學生由于年紀較小,往往在課堂上發言很積極,氣氛比較活躍。而且初中課堂內容容量較小,課時較多,上課進度較慢,有足夠的時間編排各種游戲或競賽讓盡量多學生得到足夠的激勵和參與。同時,中考考點基本都是基礎語法,而分到每個單元就很少,因此老師肯定會在每個單元找到與中考相關的知識點進行反復的操練。
但是到了高中,課時較緊,內容較多,所以老師很少有足夠的時間對每個單元的所有知識點進行反復操練,也沒時間設計更多的游戲及競賽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同時,高中更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如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但是學生進入高一后,尚未分文理科,學生需要學習九門課程,還不包括體音美等學科。這種情況,學生除了完成課堂作業外,很難找到空余時間來預習和復習。這就要求老師盡量在課堂上完成新課的講解和舊知識點的復習,也就很自然地形成了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很明顯降低了對學生的吸引力,教學效果也受到影響。
二、解決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問題的方法
1.了解學生,排除學生學習英語的心理障礙。
在高一教學中教師要盡快了解學生,使教學過程更具針對性。一要通過與初中英語教師交流,了解中考成績中每個分數段的學生初中英語成績相當于什么水平。二要通過與學生溝通,了解所教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差異。在教學過程中要幫助正確認識高中英語學習的特點和要求,讓學生認識到中考英語成績的高低并不能意味著高中英語成績的優劣。教師更應該多關心英語成績較差的學生,特別要關注中考成績與高一測試成績反差大的學生,要讓他們明白學好英語的重要性,幫助他們查找原因,找到學好英語的自信心。
2.做好銜接,補齊學生初中所缺的單詞。
根據教育部制定的英語課程標準,整個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包括義務教育和高中兩個階段)按照能力水平設為九個級別。在九個目標體系中,一至五級為義務教育階段的目標要求,六至九級為普通高中的目標要求。五級對詞匯的要求為學會使用1500-1600個單詞和200-3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為了既檢測學生的理解能力,又檢查學生對基本詞匯短語的記憶,這幾年廣州中考基本上閱讀較難一些,句子翻譯和單詞拼寫就相對容易很多。以2012年中考英語為例,今年中考五個翻譯句子分別考了兩個詞組(keep in touch,neither nor),一個被動語態(was invited),一個感嘆句(what a),一個賓語從句(why they are);而單詞拼寫分別考了age,red,bring,lonely,find五個詞。針對這種命題趨勢,在初三在備考時,就會出現這種情況,即老師只讓學生背那些拼寫簡單及常用的單詞,至于生僻的單詞,只要求認識即可,何況在閱讀時即使碰到個別單詞不認識,也可以運用一些閱讀方法找出答案。這種備考方式,短期效果較佳,但經過中考后漫長的假期,學生會很快忘掉那些復雜或生僻的單詞。因此高一英語老師很有必要把那些對學生來說比較生僻的但又屬于5級的詞匯短語給學生列舉出來,讓學生盡快記住。這就需要高一老師既了解初中教材,又理解高中教材。所幸的是,人教版英語必修一教師教學用書的第154頁附錄中用黑體字列舉出了大部分在初高中銜接階段需要復習的重點詞匯,這可以為高一的老師和學生提供參考。
3.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
在學習方法上,筆者認為教師要求學生做到以下兩點:第一,在初中階段,對學生的課后復習、特別是課前預習要求并不高。但是剛剛進了高一,由于課堂容量加大,要求提高,就必須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并且在還未確定是否學文科還是理科的情況下,學生有必要側重語數英三科的學習。既然英語屬于無論文科理科都要學的課程,學生就有必要在英語上多花時間預習和復習。至于預習的內容,每學一個新單元,學生就有必要跟著錄音朗讀課文中的Reading One,并練習概括總結Reading One的中心;有些文章適合學生復述,就要求學生嘗試復述課文。此兩項要求的根據是近年廣東高考對學生的概括、朗讀,以及聽力等方面的能力要求比以前更高,這兩種方法正好可以對學生的聽說能力進行鍛煉。第二,學會記筆記和整理筆記。因為高中英語課本每單元容量較大,知識點比較零碎,需要學生進行課后的整理和復習。
4.改進教學方法。
在教學方法上,教師要改變那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應該盡量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激勵并能夠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根據美國語言學家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Krashen)情感過濾/障礙假說(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情感因素起著對輸入進行過濾的作用,情感因素因人而異。學習的情感因素會阻礙或加速語言的習得。只有在最佳情感條件下,才會產生真正的習得。因此,老師要采取各種形式的教學方式,把課堂還給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激勵和并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產生有利于學習的情感,老師必須使每個學生都感覺自己受到尊重,并降低學生在課堂上的緊張情緒。為此老師盡量豐富自己的課堂,比如采取小組形式進行討論,使每個同學都參與到課堂中。老師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分配不同的學習或討論任務。有了小組的幫助,學生不至于因為擔心回答問題不當而丟了面子,特別是那些成績較差的同學。老師要對學生的回答做出積極、有意義的評價。整個過程中,老師所起的作用僅僅是幫助者(facilitator)而不是主導者。
總之,能否做好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對學生能否學好高中階段的英語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高中老師不僅要了解初中教材,還要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了解學生的缺點和長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盡快適應高中英語的學習。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英語課程標準研制組.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G McArthur and P Etherton.英語English·Student’s Book A 九年級第一學期[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5]G McArthur and P Etherton.英語 English·Student’s Book A 九年級第二學期[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6]人教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必修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高中英語;教學整合
一、引言
隨著時代和信息科學理論的不斷發展,現代信息技術以一種全新的面貌出現在世人的面前,給人們工作和學習的各個方面帶來了極大的方便。而對于人類最重要的工程――教育,現代信息技術作為現代教育教學的工具和手段,更是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而“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成為我國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它的研究與實施為學生主體性、創造性的發揮創設了良好的基礎。其中,為學生英語聽、說、讀、寫綜合素質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認知工具。而高中作為中等教育中學生接受英語知識最為豐富的階段,其英語教學更是迫切地需要得到現代信息技術的眷顧。那么,什么是現代信息技術呢?
(一)什么是現代信息技術
什么是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是指對信息的獲取、存儲、處理、傳輸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的體系。信息技術包括三種技術:視聽技術(廣播、電視技術等)、計算機技術、多媒體和網絡技術。它具有兩方面的內涵:(1)手段。即各種信息媒體,如廣播、電視、計算機、多媒體網絡等,是一種物化形態的技術。(2)方法。即運用信息媒體對各種信息進行獲取、存儲、處理、傳輸的方法,是一種智能形態的技術。
而現代信息技術和傳統的信息技術相比,是利用現代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實現目前廣泛使用的上述信息技術。具有更為優厚的硬件基礎和軟件質量水平。
(二)什么是現代信息技術與高中英語教學相整合
現代信息技術與高中英語教學相整合,具體的說,是利用網絡上的英語教學資源包括數據、圖畫、聲音等發達的信息技術將英語課程中散碎的知識內容有機組合起來,采用合作探究的模式,培養學生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教師可以利用現有教學平臺,通過信息檢索,師生語音交流互動、學生自主探究、多媒體展示(如使用Powerpoint、Flash等軟件或者利用網頁)、利用主頁網站,開設郵箱等,便于師生課后交流,留作業、交作業等手段實施英語課程整合。
二、現代信息技術與高中英語教學相整合的意義和作用
(一)為英語教學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
傳統的高中英語教學,只有老師的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張講臺,一塊黑板和一臺錄音機便度過了兩節一次的英語課,非常單調和枯燥,缺乏靈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但在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學生可以看到老師制作的精美的,圖文聲像并茂的多媒體作品,這些多媒體作品可以包括文字,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內容要素,而這些素材都可以來自于有著浩瀚信息資源的網絡。這樣便大大豐富了課堂的表現形式。
(二)全方位地優化了教學課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精心準備的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了圖、文、聲、像并茂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形象、生動、直觀地接受知識,增大了課堂語言流量及容量,從而可以優化高中英語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如在介紹某位名人的章節中,就可以從網上下載該名人與該課有關的種種圖片導入多媒體課件,展示給學生。這樣既讓學生學習了與該課有關的新詞匯,又讓學生生動形象地了解了該課的主要內容,之后將學生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有關話題的討論(如對該名人的評價等等)。又如在關于英文詩歌的某章節中,在課件中插入該詩歌所描繪的相關情景的圖片,視頻和樂曲,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沉浸在英語語言運用的優美當中。這些都大大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內容,優化了教學的課堂,這樣利用多媒體輔助的教學課堂,把復雜,抽象的,不常見的,難以理解的內容變為直觀的,淺顯的,動態的感性材料,為學生創設必要的情景,從而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協同配合,而后再通過自己或其他同學的協作解決學習上的難點。這樣,學習英語從原來的枯燥無味變成了現在輕松有趣的事情,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便得到了極大的培養。
(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只是被動的信息接收者,主動參與課堂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很少。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實現了課堂教學的高密度和快節奏。在課堂中,教師根據教訓內容利用多媒體和網絡創設多種教學情境,營造活潑,愉快的課堂氣氛。課后學生還可以通過登錄教師主頁點擊查看課堂上尚未呈現的其他資料,或向教師詢問不解之惑,得到教師的適時答疑;或登錄教學郵箱下載作業題目,做了之后再上交作業。這一過程是搜索、交流、互動的過程,它充分賦予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點燃了學生的思維火花,使得課堂教學真正地活了起來。它給學生創設了良好的英語交流環境,鍛煉和提高了學生用英語思維和用英語表達的能力,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那么現代信息技術從具體上,應該如何與高中英語教學的各個部分相整合呢?
三、現代信息技術如何與高中英語教學相整合
(一)現代信息技術與高中英語聽力教學相整合
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播放英語聽力材料比傳統的錄音機更加清晰,而且可以是融聲音、圖像、文字、動畫、視頻于一體,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開拓學生的思維。而多媒體在播放中,所播放內容可以任意前進、后退、反復,學生如果某一句或某一段聽不懂,可以迅速而準確地找到去重復聽。而且,在網上有很多地道的英語聽力材料,如VOA,BBC等,這樣,就克服了傳統教學中以教師講課為主的弊端,傳統教學中有些教師語音、語調不規范,給學生造成了聽力障礙,而純正地道的英語給學生則是帶來享受。
(二)現代信息技術與高中英語口語教學相整合
傳統的高中英語教學,并沒有給學生提供鍛煉口語的環境,基本上是啞巴英語,甚至連老師上課都用中文講課,這給學生日后英語口語的培養,帶來了極大的障礙。而在現代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我們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獲得鍛煉口語的語言環境,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一是讓學生在計算機播放聽力材料的時候,對著計算機話筒跟讀,模范純正地道的英語語音語調。在此同時可利用評判軟件,根據學生的語音進行打分,讓學生對自己的口語水平有清楚的了解,從而針對自己的不足去提高自己。這便是人機對話。二是借助于網絡語音聊天軟件,可輕易實現“生生”,“師生”之間,學生與校外優秀人員或學習伙伴的廣泛的英語口語交流。三是通過國內互聯網,學生可以與國內英語人士甚至國外英語人士交流,從而達到了真正意義上提高口語的效果。
(三)現代信息技術與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相整合
利用網絡資源給學生選擇大量豐富有趣的閱讀材料,選擇閱讀材料時,大體遵循以下五個原則:
一是延展性,選擇的材料不能與課本有太多的交叉,應該是從課本材料延展出來的,或者與課本材料關系不大。
二是時效性,選擇的材料不能太老舊,要與時具進,與當今社會熱點,娛樂熱點,知識熱點相一致的材料最好。
三是趣味性,選擇的材料不能太枯燥,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而有趣的閱讀材料才是吸引學生的關鍵。
四是科學性,選擇的閱讀材料要有真實性,符合客觀實際,不能違背科學。
五是藝術性,選擇的閱讀材料難度要適中,適合學生閱讀水平。對于偏難的材料,教師要做適當的改編。
(四)現代信息技術與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相整合
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最直接的就是給寫作提供了情境傳設資源和條件。教師可利用powerpoint、flash、網頁等形式為學生提供生動、直觀的寫作情境。或者學生可以通過自行上網查找寫作的主題和素材,自己自學自寫等等。寫作的作品可以通過發送到教師郵箱等形式來提交,而后教師批改的意見結果再通過郵箱反饋回來。或者教師也可以利用BBS等交流互動工具讓學生就某一貼某一話題進行互動英語表達,提高學生們的英語書面表達能力。
通過以上的論述,我們可以看到,現代信息技術對高中英語教學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否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就能有百分百的正面效果呢?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們在把現代信息技術與高中英語教學整合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到哪些問題呢?
四、現代信息技術與高中英語教學整合中要注意的問題
(一)不能忽略師生之間的互動以及學生抽象思維的培養
計算機多媒體與網絡作為教學手段和工具,如果運用不當,會導致當一的人機對話,缺少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而過分運用視頻、聲音,圖畫等,過多的注重課件的動畫、色彩、音響等效果,其結果是喧賓奪主,沖淡了教學主題,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影響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形成和發展。
(二)要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現代信息技術結合起來
若教師片面地追求多媒體輔助教學,無論是課本上的圖片,表格,文字概括等都要一一搬上課件,這不僅浪費了教師備課的時間,而且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而忽視了黑板和粉筆等傳統教學方法的作用,以及其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有效結合。
五、結語
總之,現代信息技術與高中英語教學的恰當有效的整合,有利于優化高中英語課堂,有利于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以及體現英語課堂中的學生主體地位。作為21世紀的高中英語教育,和現代信息技術相整合是重要的教育方法和必然的結果。
參考文獻
[1]多媒體技術全面打造高中英語教學新時代[J].信息技術教育,2007,(8).
[2] 胡謬.多媒體技術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積極作用[J].信息技術教育,2006,(12).
[3]朱楓.多媒體語言教學:問題與思考[J].教學與管理,2007,(10).
[4]顧小京.淺談信息技術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整合的策略[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5,(6).
[5]郭崢春.網絡環境下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模式初探[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08,(3).
[6]高勝利.信息技術應用于高中英語教學探微[J].山西電教,2008,(2).
[7]田勇鳳.信息技術與高中課程的整合研究[J].信息技術與教學,2006,(3).
一、有效利用課程圖片,吸引學生
在新課改下,高中英語教材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教材逐步把學生作為主題,以學生的學習心理和視角來詮釋教材。高中英語教材結合高中生的特點,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插圖和文字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相關知識的教學。教材中的圖片和圖像資源十分的豐富,幾乎每一個知識點和篇幅都有緊密相關的圖片,這些圖片有的是輔助教學,有的是突出教學內容的重點,也有的是印證課本中的某些觀點等等。這些圖片都能很好的激發學習的學習欲望,如果教師可以進一步的深入利用這些圖片,進行課堂導入就效果更佳了。
二、巧用現代科技,激發學習熱情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已經應用到課堂中來。多媒體以其自身的優勢給高中英語課的教學帶來了很大的新意。多媒體教學是形、聲、色齊全的感官教學,以動畫、圖片、聲音等形式展現課堂教學內容的,能把復雜的知識簡單化處理和加工。對于高中英語課的導入,采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使其得到大大的優化,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三、問題設疑導入法
英語課堂,更多的還是要發揮老師的引導作用,作為班級課堂的組織者和調控者,英語教師必須發揮應有的課堂導入作用。英語課堂的導入除了上述的導入方法以外,還可以進行問題設疑法進行課堂導入。我們知道人都是充滿好奇心的,人也都會為了獲取迷惑的答案而富于貢獻。英語課堂如果能采取有效的設疑方法也會獲得學生的青睞和喜歡。在學習課文之前,老師可以根據講解的內容設計一些巧妙的問題,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
四、生活實景導入法
學習英語最好創設一定的生活場景,這樣既有利于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英語知識的學習更加簡單化。在英語課前,教師應該認真備課,熟知課堂內容,掌握課堂節奏,根據課堂內容,進行教學方法的研究和學習。學習本來就是為了習得知識來方便我們的生活。對于英語來說就是培養我們的語言能力,所以創設一定的生活實景來導入新課,本身也是一種培養能力目標的手段了。如在學習英語強調句型時,可以講故事,在提問學生。故事:Three weeks ago, I went to Yonghui Supermarket. I met my students, Zhang Yutao, Mao Yanming and Ye Zhenghua. I passed them as quickly as possiblebecause I did not want to interrupt them. But afterI heard Ye Zhenghua's speech (he made a speechabout smiling and greeting people directly), I regreta little. I should have said “hello” to them orsmiled to them, because smiling is very importantin our life.
學生笑著聽著故事然后進行疑問。
參考文獻:
[1]許佩芬.談新課標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導入策略[J].校園英語,2011(5)
對學生而言,高中英語課外閱讀(含選修課)不僅是英語閱讀的實踐,還是拓寬視野、提高英語思維能力的很好機會;對教師來講,高中英語課外閱讀不僅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還能檢測和反饋學生對閱讀技能的運用。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不高、英語學習途徑單一是制約當前高中英語教學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這也是長期以來高中英語教學圍繞課本、圍繞試卷付出的代價。相對于課堂閱讀和教科書材料閱讀,課外閱讀具有選材范圍廣、選材內容豐富、時間支配靈活及學生興趣濃等優點。高中英語教學要充分利用好課外閱讀的優勢,激發學生英語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策略,多維度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課程目標:閱讀興趣、閱讀策略與閱讀能力
課外閱讀對高中英語教學最大的好處就在于能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學生英語閱讀的興趣來自于他們的閱讀實踐,能通過閱讀獲得信息,能有知識運用的成就感。教師在給學生提供閱讀材料建議的時候,要注意材料內容的難度和趣味性,要注意逐步培養學生對英語閱讀的渴望。假期中教師可以布置閱讀一些名著的簡寫本,如:Great Expectation, David Copperfield, Gone with the Wind, The Old Man and the Sea等。選修課可以安排學生選讀一些英文報章雜志。在課堂教學的Free Talk或Brainstorming環節,可安排學生簡短匯報課外閱讀的內容,這既是為了鞏固學生的閱讀,也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還要注意不同類型閱讀材料對高中學生的吸引力,比如實踐中我們發現高中學生對英文詩歌有著更多的偏好,雖然這類材料對閱讀欣賞的要求較高,但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地選擇合適的內容加以利用。
閱讀策略,或者稱為閱讀技巧,是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重要因素。閱讀策略很多,比如快速閱讀的策略、語篇理解、利用結構或上下文猜測詞義、主題句的尋找等等。英語教師要善于通過閱讀教學訓練學生的閱讀策略,注意輔之相對應的訓練策略。課外閱讀就是對閱讀策略的實際運用,教師要指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運用學到的方法(比如常用的skimming和scanning快速閱讀技巧),要相信高中學生對英語閱讀策略的把握能力,提供給學生實踐的機會,并反饋實踐的結果,使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與閱讀興趣、閱讀策略(從某種意義上講,閱讀策略也應該是閱讀能力的內容之一)一樣,閱讀能力也是閱讀課程的目標。這個目標曾是傳統閱讀教學的終極目標。高中英語的閱讀能力,除了常規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還有初步的鑒賞能力與評價能力。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是基礎能力,學生的詞匯量、語法基礎、對篇章結構的了解是理解的前提,閱讀技巧的運用、閱讀的遷移能力是最主要的內容。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英語課外閱讀的材料要有相當比例的真實性材料,也就是人們現實生活中的文字語言材料。這類材料能增加非英語環境中學生接觸英語的程度,能豐富學生語言運用的經驗,有效地激活學生存儲的知識。隨著高中英語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高中英語的閱讀教學還要求培養學生初步的賞析能力,比如作品的語氣風格、作者的態度、語句的修辭等。
高中英語課外閱讀是課堂閱讀的必要補充,教師不能把課程目標僅僅定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習慣和閱讀策略等都應該得到重視并使之服務于學生的發展。語言教學是以發展學生個體的交際能力為目的的,倘若只停留在語言的組織結構上則偏離了方向。在課程目標上,教師不能短時間之內忽視功利性應試的牽引作用,但也不能無視學生今后更長時間的發展需求。
二、課程內容:媒介多樣、內容豐富與體材靈活
高中英語課外閱讀的開展擁有諸多的途徑與媒介。網絡、報刊(含電子雜志)、書籍、應用型材料(如廣告、海報、發票、通知等)都能為高中英語課外閱讀提供很好的素材。面對眾多媒介,教師要指導學生合理選擇,不同時段要有不同的側重。比如選修課要側重選擇對閱讀技巧有專項訓練的內容,在篇幅上要控制在與高考試題相當;在課余,為了能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要指導學生選擇趣味讀物,或者時事熱點、文體新聞等內容;寒暑假期間,指導學生閱讀名著的簡寫本或者英文報章雜志。同時,教師還要用一定的時間指導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得閱讀信息,并適當地介紹和推薦一些主要的英文學習網站。
課外閱讀的內容是很豐富的,如時事、體育、娛樂、科技、天文、歷史、地理等。由于學生的個人愛好不同,在內容的選擇上教師應該考慮涉及的面廣一點,對于學生不熟悉領域的有關內容要加強必要的指導與引領,特別是要培養學生對閱讀材料中信號詞或信號句的敏感度,幫助其領會段落之間的鏈接,學會閱讀材料中的圖片和題注。教師可以根據課堂教學的進程,選擇和推薦課外閱讀的題材和內容,以加深學生對該類題材和內容的理解與把握。體材的靈活多樣也是高中英語課外閱讀的特點之一。小說故事、科普讀物、應用寫作以及即事感懷的生活哲理小品文等都可以是高中英語課外閱讀可涉獵的范圍。
從課程內容的角度看,高中英語課外閱讀很好地演繹著課程多樣化的各種優勢。通過加強對高中英語課外閱讀的指導,讓學生掙脫枯燥乏味的語言學習,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讓囿于課本和課堂的學生獲得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的實踐機會。
三、課程組織:形式開放、實施有效與指導到位
與課堂教學不一樣,課外閱讀顯然在形式上更為開放。高中英語課外閱讀的組織與實施具有很廣泛的選擇性。這些活動可以是學生自主的活動,也可以是選修課上教師指導下的泛讀,還可以與學科相關的小組活動、文體競賽、研究性學習等各類輸入性的語言接觸上。在體現教育民主化的同時,課外閱讀成為高中英語教學的另一個切入口。當今網絡技術的發展為高中英語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機會。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利用網絡查找信息,更要根據課堂教學的內容布置適量的課外閱讀任務。從這個意義上講,高中英語的課外閱讀既要有學生的隨意性,還要合理地加強教師對課外閱讀的強制性要求,以增加學生對語言信息的攝入量。
英國語言學家Janice Yalden在其代表作《語言教學課程設計原理》中倡導通過比例大綱形式來設計、決定、安排課程的內容。所謂比例大綱形式,“就是以話題或概念為框架,將一個語言課程分為幾個不同的教學階段,分別用來重點發展語法能力、交際能力和篇章能力”。高中英語課外閱讀的側重點是培養學生的篇章理解能力,雖然課外閱讀是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主,但為了更系統地發展學生的篇章理解能力和語言的運用能力,教師要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技術和內容的指導。Yalden提出的“語篇為主線的課程框架、情景為主線的課程框架、學習任務為主線的課程框架”對教師指導學生有效地實施課外閱讀是很有幫助的。教師要充分利用“話題、情景、意念、主題”等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提供“焦點和內容”。[4]
教師的指導到位是有效實施高中英語課外閱讀的重要保障。對課外閱讀的內容、課外閱讀的時間安排、課外閱讀的策略技巧等都要有具體、周密的考慮和建議。為了加深學生對閱讀材料的把握,積累知識,教師可幫助學生設計課外閱讀筆記的記載方式,如:
教師不能因為是學生的課外閱讀就放任不管。教師的指導對學生課外閱讀的開展起著很重要的作用。除了規劃性的指導,教師還要注意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評價性的反饋。利用適當的時間,教師要定期組織學生交流英語課外閱讀的內容。在培養學生閱讀技能的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用講故事、寫讀后感等形式培養學生其他能力的發展。此外,教師本身要率先垂范,要積極閱讀課外讀物,增加對英語語言知識的領悟和積累,否則在指導高中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時候會失去話語權。
四、課程評價:主體多元、協商要求與激勵有力
新課程改革對課程多樣化的要求體現在評價上就是要堅持“評價的發展性、過程性、綜合性和靈活性”。高中英語課外閱讀的評價主體首先應該是學生自己。學生對閱讀內容以及閱讀效果有自己的評判標準。這個評判的過程,學生要能對自己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結果有一個價值性的判斷,而評判的結果又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繼續參與課外閱讀的熱情。學生對自己課外閱讀價值的評價關系著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外閱讀大都是學生的自主性活動,評價的結果影響著學生獨立性和自我發展的能力。同伴也是評價的主體。雖然課外閱讀大都是自主性的活動,但當同學間在交流課外閱讀內容、分享閱讀成果的時候,同伴也就成為了價值評價的主體了。這個評價的最大價值體現為同伴間的合作、探究。教師肯定也是高中英語課外閱讀的評價主體。教師的指導包含了對學生課外閱讀活動的評價和反饋。教師的評價對幫助學生反思修正、認識自我和建立自信起著重要的作用。由于課外閱讀有相當比例是學生在家里完成的,因此評價主體還應該包括學生的家長。家長的評價主要表現為與子女的交流和對閱讀過程中的態度、情感、價值觀的認可。家長參與到評價中來能獲得子女在學習過程中的豐富信息,增進與子女的溝通,而不再是一個“局外人”。
高中英語課外閱讀的目的不應該僅僅是知識的積累和技能的培養,而應該更加關注培養學生對英語閱讀的興趣。因此,在課程評價的要求上要有別于課堂教學,要與課堂教學評價合理錯位。當前高中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就是學生對閱讀理解、完形填空等題型存在畏懼心理。究其原因就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成就感。評價的意義在于服務,要服務于學生的發展。針對傳統評價模式中存在的“管理主義傾向”和“過分強調科學實證主義的方法”等缺陷,美國教育評價專家庫巴和林肯提出了“第四代評價”,主張以“協商”和“回應”的方式“共同建構”。教師通過與學生的交流、協商,分享了課程評價的“權力”,理解學生課外閱讀中的進步與困難,既尊重了知識、能力、興趣等多元價值的取向,更尊重了學生的成果,保護了學生的積極性。[5]
由于高中英語課外閱讀要著力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和熱情,教師尤其要注意指導工作的激勵作用。無論是在給學生的課外閱讀建議時,還是在評價學生課外閱讀的效果時,教師都要從樹立學生信心的角度出發,發自內心地欣賞學生在英語課外閱讀中取得的點滴進步,鼓勵學生積極投身英語的課外閱讀,勉勵學生勇敢地在實際中運用英語閱讀的技能,激勵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品格。由于課外閱讀材料本身的新穎性,加上學生在選擇時的興趣使然,學生能輕松地將課堂上乏味的語法結構和功能有機地融合到閱讀的過程中去。在這個語言運用的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性意識得到了充分發揮,而教師對學生的信任和激勵將能最大化地激發起學生的潛能。
課程多樣化給高中英語的課外閱讀帶來了新的理念,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操作策略。課程多樣化視野下的高中英語課外閱讀追求的不是形式,而是實實在在地能從另一個角度對高中英語的教學起促進作用的方法。我們不能庸俗地把課程多樣化理解為高中英語課外閱讀的簡單化和隨意化。這其實是一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過程,是一個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運用語言能力的過程,是一個尋求創新、調動學生主體積極性的過程。[6]■
參考文獻:
[1]段兆兵.我國基礎教育課程多樣化研究[M].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43.
[2] 呂良環.外語課程與教學論[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40-41.
[3] 康紅兵.農村高中英語課程多樣化的實施策略研究[J]. 江蘇教育研究,2012(1):36-38.
[4] 耶登.語言教學課程設計原理[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F13,F14.
關鍵詞:高中英語 教學 有效性 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6-0118-01
中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學習直接影響到學生進入高等教育學習的知識基礎,因此,高中的英語教學對整個教育階段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增加他們在英語上的積累,最關鍵的因素就在于提高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考驗任課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教師如何把握課堂教學的節奏,如何調動高中生的學習積極性,如何安排課堂教學的知識量,這都需要在高中英語有效性教學方面進行探析。
1 當前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現狀
在我國的應試教育體制下,高中英語老師為了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成績,幫助學生考上理想的學府,依舊采取傳統的課堂教學辦法,只知一味的灌輸給學生知識,使英語課堂教學變得枯燥無味。目前,我國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主要現狀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課堂教學模式落后。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普遍存在“重知識,輕能力”的灌輸性知識教學模式,課堂上大多是教師一人在講,忽略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英語課堂教學中過分強調掌握技巧,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主動性,注重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而忽略了聽、說的訓練,使得課堂教學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其次,師生之間缺乏互動和交流。某些高中英語課堂上,師生關系只是一種教育和被教育的關系,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基本的溝通了解,在課堂上互動少,沒有活躍的課堂氛圍。教師只知道一味的按照固定的思路講解教材,使得課堂教學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大大降低了課堂教學的質量。
再次,英語教學缺少環境的培養。我國的高中生長期運用漢語進行交流對話,很難適應英語模式和說話順序,想要提高高中生的英語水平,一定要注意環境的熏陶。學校可以加大資金投入,聘請一些外教或者購置多媒體器材,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
最后,英語教學的評價標準單一。許多高中英語教師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仍然對學生實習統一的要求,拿成績的好壞來斷定學生的英語水平,在教學中采取統一要求、統一練習,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沒有做到因材施教,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2 提高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2.1轉變教師觀念,提高自身素質,加強師生溝通
新課改要求下的教學目的不再局限于對學生知識的灌輸,教師不僅要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還要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促進全面發展。面對新的教育背景,英語教師要轉變觀念,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都有所調整,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教師除了要有精湛的專業知識外,還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教學能力,有廣闊的知識面。
另外,成功的課堂教學還應該能夠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心靈體驗,在課堂教學中營造一種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氛圍。對待每一個學生就好像對待自己的家人,努力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對學生加以鼓勵。課上課下都要積極溝通,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心理狀況,從而促進教學的有效性。
2.2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
課堂的教學環境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重要的影響,如果課堂環境壓抑,那么學生的情緒也會變得低落,進而影響學習效率,相反,如果課堂教學環境生動活潑,那么學生就會有飽滿的學習熱情。因此,教師要創建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可以引進外教進行教學,利用先進的設備引起學生的興趣,在班級的墻壁上懸掛英語名人名言,舉行一些英語趣味知識競賽,口語競賽等等。
2.3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
多媒體技術的運用,給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幫助,它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還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高中英語的知識面比較廣泛,要求學生有豐富的閱讀量和聽說讀寫的能力。因此,光靠課本上的內容是不夠的,我們必須充分利用課外教學資源,以此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豐富教學內容。
同時,多媒體能夠通過聲音、圖片、視頻等方法帶給學生豐富的視聽感受,對于鍛煉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另外,通過圖片,視頻的播放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2.4進行分層次教學,完善課后評價
學生對英語的掌握程度不同,對知識的吸收和理解能力也存在著差異,這就要求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不過,很多教師會因此產生錯誤的理解,會降低對“后進生”的英語要求,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對的。針對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在進行高中英語教學的時候,要把傳授的知識點進行細化。這樣才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吸收和掌握知識,也能夠逐漸培養起他們對英語的興趣,增強自信心。
恰當的評價可以起到鼓舞學生的作用,能夠讓他們從教師的反饋中獲取信息,不斷反思自己的學習狀況,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喚起更高水平的需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具體表現,采用適當的評價語言,多表揚,少批評,多肯定,少否定,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良苦用心,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姜云.高中英語有效性課堂教學方法分析[J].中學生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2012(7):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