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0 17:33:3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多元統計學方法,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摘要】
目的:提出一種基于改良馬氏深度函數的多變量參考值范圍統計學建立方法,并以此為基礎探討統計深度函數在解決多變量參考值范圍問題方面的實際應用價值. 方法:采用計算機模擬試驗和實際數據分析相結合的方式,從參考值范圍幾何特征、參考值范圍合法性與有效性等方面對新的和現有的幾種多變量參考值范圍建立方法進行比較分析. 結果:改良馬氏深度法建立的二元參考值范圍具有典型的中心橢圓特征,對于多元正態分布資料,改良馬氏深度法與正態分布法一致性在98.5%以上,實例數據分析結果顯示改良馬氏深度法建立的參考值范圍大小比多元正態分布法更接近理論水平. 結論:改良馬氏深度法在參考值范圍幾何特征方面符合要求,在合法性及有效性方面優于現有的成熟方法,可以作為多變量參考值范圍的有效統計學建立方法.
【關鍵詞】 參考值 計算機模擬試驗 深度函數 統計學方法
0引言
醫學多變量參考值范圍統計學建立方法是困擾醫學統計工作者的重要問題之一. 目前的多變量參考值范圍多采用多次重復使用單變量參考區間的方法,但此方法的主要問題之一是無法處理變量間相關性的影響. 針對多元正態分布資料,多元正態分布法仍是最有效的方法[1],而近年來有關學者提出的多指標百分位數法[2]和全息元法[3]等在探索針對其它類型資料的多變量參考值范圍建立方法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嘗試.
統計深度函數是針對多元數據的基于空間排列的一種順序統計量,具有明顯的非參數特性,可作為醫學多變量參考值范圍統計學方法的一種選擇. 為探討統計深度函數在多變量參考值范圍統計學方法上的應用價值,本研究提出一種基于改良馬氏深度函數的多變量參考值范圍統計學建立方法,并通過模擬試驗和實例數據分析探討該方法的實際應用價值.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本研究實例數據資料來源于2001年某省健康青年體檢數據. 其中包含3453例受測者,全部為男性,年齡14.5~29.5平均(18.41±1.01)歲. 數據包括血壓、體型和體能等三類多元指標. 其中血壓指標包括收縮壓和舒張壓2個變量;體型指標包括身高、坐高、肩寬、體質量、胸圍、腰圍、臀圍等7個變量;體能指標包括肺活量、立定跳遠距離、俯臥撐次數以及仰臥起坐次數等4個變量.
1.2方法
1.2.1改良馬氏深度函數方法設計統計深度函數用以計算多元數據基于空間排列的秩次以及各種順序統計量[4]. 本研究以馬氏深度函數[4]為基礎,經過適當的改良后,將其應用于多變量參考值范圍統計學建立方法. 其改良方法如下.
從提高馬氏深度函數穩健性考慮,對其進行以下操作:在進行空間排列順序計算前,先對原始變量進行標準化,使各變量具有相同的變異程度;以中位數向量為位置參數;以Spearman秩相關矩陣為變異矩陣. 改良馬氏深度函數可表達為式(1)的形式.
MDS(x,F)=[1+(xs-Mds)′R-1s(xs-Mds)]-1(1)
其中,xs表示各分量經標準化后的數據向量,Mds表示各分量經標準化后的中位數向量,Rs表示原始樣本數據的Spearman秩相關矩陣.
改良馬氏深度法建立多變量參考值范圍的主要操作步驟如下: ①應用改良馬氏深度函數將多元數據類型的參考樣本轉化為統計深度指標,實現多元數據向單變量數據的轉換;
②采用百分位數法建立統計深度指標的指定容量的單側參考值區間(右側區間,包括中心點對應的統計深度最大值);
③對于新樣品,先依據參考樣本的中位數向量和秩相關矩陣計算其對應的統計深度,并依據上述統計深度單側參考值區間判斷其正、異常分類.
1.2.2運算環境與分析方法本研究的全部分析計算過程均在SAS 9.1軟件環境下通過編程方法完成. 將從參考值范圍空間幾何特征、參考值范圍一致性以及實例分析等方面對改良馬氏深度法和現有的幾種方法(多元正態分布法、多指標百分位數法、全息元法)進行對比分析,以考察改良馬氏深度法的優缺點及其實際應用價值.
參考值范圍空間幾何特征分析以計算機模擬數據為基礎,為簡便操作僅從二元正態分布資料參考值范圍的幾何分布形態入手進行探討. 具體操作為:針對二元正態分布的模擬數據建立多變量參考值范圍,并直接對參考樣本進行分類并繪制散點圖,觀察其空間幾何特征,從而考察各種方法所建參考值范圍的合理性.
由于多元正態分布法是針對多元正態分布資料的最可靠的多變量參考值范圍統計學方法,此處我們通過考察多元正態分布情形下改良馬氏深度法和多元正態分布法所建立參考值范圍的一致性(針對參考樣本的分類結果一致性),來驗證該方法的可靠性.
實例分析將采用隨機抽樣方法(采用SAS的surveyselect過程實現)從實例數據抽取800人作為參考樣本,應用改良馬氏深度法和多元正態分布法建立其50%,75%,95%的參考值范圍,并將此參考值范圍應用于全部受檢者,判斷其“正、異常”分類,計算“正?!闭叩陌俜直炔⑴c理論水平比較,從而評價兩種方法所建立參考值范圍的可靠性. 2結果
2.1參考值范圍幾何特征一般來講,理想的多變量參考值范圍應當表現為樣本數據點分布中心區域上橢圓或近似橢圓的幾何形態. 本研究的分析結果顯示,現有三種方法中多元正態分布法的參考值范圍呈中心區域的橢圓型,多指標百分位數法為矩形,而全息元法則為帶狀,后兩者的結果不符合中心橢圓區域的基本要求. 改良馬氏深度法建立的參考值范圍與多元正態分布法一致,呈中心區域的橢圓形. 對于三維或更高維度的數據樣本,不難推斷上述結果應當同樣適用,此處不再列出.
2.2參考值范圍一致性分析結果顯示,改良馬氏深度法建立的參考值范圍與多元正態分布法具有很高的一致性,一致率均在98.5%以上.
2.3實例分析對于全部三類多元指標,改良馬氏深度法建立的參考值范圍大小均比多元正態分布法更接近理論水平,表現出更高的可靠性(表1).表1三類多元指標參考值范圍可靠性對比情況
3討論
多變量參考值范圍是醫療衛生領域常見的數據處理問題之一. 多元正態分布法的應用條件較為嚴格,要求樣本服從多元正態分布的假設. 雖然某些資料可通過變量變換的方式轉換為多元正態分布,但實際工作中多數數據資料仍無法滿足此條件[1],因此多元正態分布法的適用范圍有限. 目前常用的替代方法多次重復應用單變量參考區間的方法仍然無法解決,所進行的有關此類問題的研究也未能完全解決多元數據各分量間相關性所帶來的問題.
統計深度函數作為一種描述多元數據空間分布相對位置的非參數統計量,為多變量參考值范圍統計學建立方法的降維操作提供了新的選擇[5-8]. 馬氏深度函數考慮了多元數據的內部相關性,更符合醫學多變量參考值范圍中的實際應用需要[9]. 然而其定義中的位置參數和變異矩陣以參數法為基礎,影響了其穩健性. 本研究以馬氏深度函數為基礎,提出一種改良的馬氏深度函數,并嘗試了該深度函數在解決多變量參考值范圍問題方面的應用效果. 改良馬氏深度改變了原有函數定義中的位置參數和變異矩陣,提高了深度函數的穩健性. 從本研究的分析結果來看,改良馬氏深度法能夠建立合法有效的多變量參考值范圍,具有更高的穩健性,在醫學多變量資料參考值范圍統計學建立方法方面值得進一步的探討和研究.
【參考文獻】
[1] Hekking M, Lindemans J, Gelsema ES. A computer program for constructing multivariate reference models[J]. Comput Methods Programs Biomed, 1997, 53(3): 191-200.
[2] 陳彬, 李克, 林昆, 等. 用多指標百分位數法確定醫學參考值[J]. 西部醫學, 2003, 1(2): 185-186.
[3] 王潤華, 田小兵. 全息元法制定多指標參考值范圍研究[J]. 重慶醫科大學學報, 2001, 26(2): 171-174.
[4] Zuo YJ, Robert S. General notions of statistical depth function[J]. Anal Stat, 2000, 28(2): 461-482.
[5] Gerhard JW. A note on the depth function of 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 problems[J]. Dis Appl Math, 2001, 108: 325-328.
[6] Anja S, Peter JR. Halfspace depth and regression depth characterize the empirical distribution[J]. J Multivariate Anal, 1999, 69: 135-153.
[7] Zuo YJ, Robert S. Structural properties and convergence results for contours of sample statistical depth functions[J]. Anal Stat, 2000, 28(2): 483-499.
目的探討多元化健康教育對老年骨質疏松骨折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100例老年骨質疏松骨折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健康教育,觀察組接受多元化健康教育。比較兩組康復總有效率、二次骨折發生率、生活質量改善情況。結果觀察組康復總有效率為94.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2.0%(P<0.05)。兩組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明顯優于護理前;且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二次骨折發生率為4.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4.0%(P<0.05)。結論老年骨質疏松骨折患者中實施多元化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效果滿意,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骨質疏松;老年患者;多元化;健康教育;生活質量;骨折
老年骨質疏松患者容易發生骨折,這也是骨質疏松最為嚴重和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由于老年骨質疏松骨折病情進展相對緩慢,且患者大多缺乏相關知識和認知,很容易忽視自身病情,需要臨床給予及時、全面的照護和健康指導[1]。本文觀察研究多元化健康教育對老年骨質疏松骨折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為老年患者的康復提供幫助,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骨質疏松骨折患者納入本次研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27例,年齡61~76歲,平均年齡(65.2±5.3)歲;其中18例為髖部骨折,15例為脛骨與踝部骨折,7例為肱骨近端骨折,6例為橈骨遠端骨折,4例為胸腰段骨折。觀察組中男22例,女28例,年齡60~75歲,平均年齡(64.6±5.2)歲;其中17例為髖部骨折,16例為脛骨與踝部骨折,8例為肱骨近端骨折,6例為橈骨遠端骨折,3例為胸腰段骨折。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健康教育;觀察組接受多元化健康教育,具體如下:①出院后第2周以視頻、圖片以及PPT結合的方法向患者講述骨質疏松骨折相關知識,明確本病成因和危害,并指導患者掌握相應的預防措施;②出院后4周給予患者個性化生活與飲食指導,設計個性化且多元化的營養套餐,明確膳食結構的意義和重要性,多攝入肉類、豆類、海產品以及綠色蔬菜,并積極參與戶外鍛煉、曬太陽等。③出院后6周結合患者骨質疏松情況、個人興趣愛好和骨折康復進度制訂相應的運動復健鍛煉方案[2];④出院后8周通過圖片以及實物等方式輔助指導,明確常用藥物和應注意事項,告知藥物用法用量,并開展相應的心理疏導。
1.3觀察指標統計兩組康復總有效率、二次骨折發生率,評估兩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其中療效標準和生活質量評價參照文獻[3]、[4]。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康復總有效率對比觀察組患者顯效33例,有效14例,無效3例,康復總有效率為94.0%(47/50),對照組顯效18例,有效18例,無效14例,康復總有效率為72.0%(36/50),觀察組康復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生活質量評估指標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明顯優于護理前;且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二次骨折發生率對比觀察組二次骨折發生率為4.0%(2/50),對照組二次骨折發生率為14.0%(7/5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相比于常規單一的健康教育,多元化健康教育對于患者個人因素的差異以及其他危險因素給予了綜合、全面的考慮,并評估骨質疏松患者在上述因素影響下病情改善以及骨折痊愈后日常生活質量的改善情況,提出通過交互式、一對一的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為患者提供針對性護理服務,這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常規健康教育所固有的缺陷和不足,避免了常規護理模式的盲目性[5]。老年骨質疏松骨折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嚴重多發病,發病率較高,容易導致患者致殘甚至致死,引起患者自理能力下降,使其生活質量遭受嚴重影響,這就給臨床護理提出了更加嚴峻的挑戰[6]。本次研究針對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加以強化和拓展,基于循證治療護理結果這一實證證據,制訂科學的干預方案并完善健康教育手冊內容,在心理疏導的基礎上開展綜合康復指導。
在傳授個性化健康教育知識時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做到有的放矢,并通過談話來了解患者對于健康知識的掌握情況,分析有利于提升其知識水平的有效突破點[7]。同時對患病后患者逃避心理以及出現知識倦怠這一變化予以充分考慮,重點加強健康知識教育補缺,并做好家庭監督輔助,以此來達到疾病轉歸、積極干預心理形成并有效降低二次骨折發生率的根本目的。本次研究結果發現,通過“一對一”地開展多元化健康教育,觀察組患者康復總有效率為94.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2.0%(P<0.05),表明通過采取合理的運動復健鍛煉與飲食指導對于老年骨質疏松骨折患者生活質量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并有利于促進患者病情轉歸。且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優于護理前和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多元化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此外,觀察組二次骨折發生率為4.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蔣冬萍等[8]的報道相符,充分說明多元化健康教育能顯著減少老年骨質疏松患者的二次骨折,療效持久穩定。綜上所述,在老年骨質疏松骨折患者中實施多元化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效果滿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肖亮,吳艷平,何英,等.保護動機干預對老年骨質疏松骨折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護理管理雜志,2014,14(2):123-124.
[2]楊紅月.不同護理模式在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比較.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14):26-27.
[3]張東,吳威,金銳,等.健康教育護理干預改善老年骨質疏松骨折患者生活質量問卷評分調查.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3,11(3):128-129.
[4]忻佩華.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骨折的護理.實用醫學雜志,2006,22(1):105-106.
[5]霍娟,謝瑤.舒適護理在老年骨質疏松骨折患者中的應用.河北聯合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14(4):563-564.
[6]靳青,余興艷,張延暉,等.護理干預對PVP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骨折術后再骨折的影響.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2,18(11):1029-1031.
[7]王麗姣,宋彩萍,肖莉,等.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影響因素分析及康復護理.護士進修雜志,2010,25(24):2250-2252.
【關鍵詞】 中醫醫案 統計分析方法 證候 多元統計
中醫醫案是中醫臨床實踐的記錄。古今醫案蘊藏著醫家寶貴的辨證論治經驗和知常達變的思維方法,如何從浩淼文獻中總結各醫家的辨證論治經驗及思維方法,是一項重要課題。采用統計分析方法對古今醫案進行研究無疑將事半功倍。作為一種工具和方法,統計學在中醫醫案研究中的應用盡管只有20年的歷史[1],但發展很快,目前已由單純的頻數分析向多元回歸、聚類分析等多統計分析方向過渡;研究內容也由分析主藥和方劑使用規律向分析證治規律的層面上轉移。統計學與中醫醫案研究結合越來越緊密,已經成為研究中醫醫案的重要途徑。
1 應用領域
1.1 對經典醫籍的研究
對經典醫籍方證用藥的研究是目前應用統計學方法研究中醫醫案較多的類型之一。主要集中在對一些經典古代醫籍的整理、數據庫的錄入及建立、人工智能查詢、方證用藥、癥狀證型等的研究,但目前更多的是用于方藥的研究。如鄭氏[2]研究了《臨證指南醫案》胃脘痛門共44個醫案50診47個湯劑處方,分析出了胃脘痛門的用藥特點。此外,程氏[3]研究統計了《臨證指南醫案》中有關咳嗽的醫案143案156診,總結出了外感、內傷多個核心方。
1.2 對癥狀的研究
在中醫證型的研究過程中,較多的是對癥狀、體征、舌脈的研究,一般多應用回歸分析,研究證型與癥狀的相關性。該方法對于中醫規范化研究將有很大裨益。如趙氏[4]根據中醫理論和慢性乙型肝炎中醫辨證標準中肝郁脾虛、瘀血阻絡證,選擇了臨床上常見的26項癥狀、體征,對肝郁脾虛+瘀血阻絡證91例患者的癥狀進行了統計分析。通過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建立了癥狀、體征與證型之間的線性回歸方程,提示臨床所選26項癥狀、體征與病情有很好的相關性,能較全面地反映肝郁脾虛+瘀血阻絡證。
1.3 對用藥規律的分析
在應用統計學原理及統計分析方法研究中醫醫案的過程中,研究最多的就是用藥規律。因中醫用藥的頻次統計方法簡單,易于操作,且能總結出一些疾病治療的基本方藥。周氏等[5]就明清時期消渴案進行統計分析,采用流行病學調查方法,廣泛收集了反映明清時期醫家各學派的醫案資料59例進行統計分析,尋求治療消渴病的用藥規律。黃氏等[6]進行了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用藥規律分析,探索中藥內服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方劑的用藥規律。采用檢索方法對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處方l23首、中藥146味進行統計學分析,并總結出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用藥規律。
1.4 對方劑的研究
除了中醫醫案的用藥規律,統計分析方法較多地應用于對一些中醫經典方劑的證治規律探索,明確中醫藥方劑應用證型、治法,通過研究能較好地指導臨床用藥。張氏[7]對《金匱要略》苓桂術甘湯證古今醫案共158例進行了統計分析,從發病規律、辨證規律、用藥規律及其在臨床疾病中的分布情況進行了系統分析,研究了該方證的病因病機、診斷指標、舌苔、脈象以及用藥規律等。此外,何氏等[8]研究了五苓散方證的證治規律,通過從11部古今醫案專著和40余種現代期刊中采集的3633例五苓散主治醫案的統計分析,得出五苓散方證的主癥、舌苔、脈象、基本病機,并考證分析了五苓散方證主治用藥規律及其與現代醫學疾病的聯系。李氏等[9]通過對古今生化湯證204例醫案的全面系統統計分析,闡明了生化湯證證治規律、適用范圍及注意事項。
1.5 藏象研究
建立中醫醫案的數據庫,還能拓展研究領域,加強學科間的聯系。如孫氏等[10]用統計學方法研究中醫藏象理論,利用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學信息研究室“中醫藥基礎數據庫”中的方劑文獻數據庫,取其中記載了3個及3個以上適應癥的方劑663個,作為考察用統計學方法進行中醫理論研究的方法學可行性的預試驗數據。結果顯示,中醫藏象理論中的五行學說相關內容有一部分得到了驗證,但有更大的部分沒有得到驗證。由于用于分析數據的局限性,分析的結果只具有參考性和啟發性,整個研究的更大意義在于依據對中醫理論發生發展的認識,考察用統計學方法進行中醫理論研究在方法學上的可行性與合理性。
1.6 中醫醫案數據庫的建立
統計分析方法尚應用于中醫醫案數據庫的建立,進行人工智能查詢分析中醫醫案,但目前這項工作尚處于探索完善階段。吳氏等[11]采用計算機C語言開發古今醫案查詢統計分析系統,并在對醫案中的詞語進行詞素解析的基礎上,建立了查詢專用主題詞表,采用主題詞與邏輯運算符組合的查詢方式,且在正式查詢前對查詢表達式進行合法性檢查,按癥狀、病機、治法、藥物4個方面進行相關頻次統計,并以超級鏈接的方式為查詢者提供具體原始信息。該系統具有便于多角度統計分析醫案的特點。
2 中醫醫案研究中的統計分析方法
2.1 頻數分析法、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
該方法為早期中醫醫案研究的主要分析方法,僅對某一變量的出現次數進行頻數分析或相關性分析。如郭氏等[12]針對感音神經性耳聾10年臨床醫案共1688例進行統計分析,主要就年齡、病因、病程、預后、辨證規律、耳聾分級、臨床檢測手段、用藥情況等進行了頻數分析,揭示了該病的發病特點和辨治規律,探討其診斷標準、療效標準和用藥規律,以期為正確治療該病提供理論依據。該方法簡單易行,在以往的醫案研究多見,但由于中醫醫案的復雜性,往往很難達到更高的分析要求。
2.2 Logistic回歸分析
近年來,中醫醫案研究中應用最多的是Logistic回歸分析。在醫案研究中,Logistic回歸是根據判別對象若干個指標(在證候研究中通常是癥狀、舌、脈等變量)的觀測結果判定其應屬于哪一類(如證型、方劑的療效均可看作要進行判別的類)的統計方法。研究者通常是通過臨床流行病學的方法收集患者的癥狀,并根據傳統的辨證理論對每個患者進行辨證,確定為某證,然后采用判別分析和回歸分析建立癥狀與證之間的判別函數,達到篩選和確定證候相關癥狀的目的。從氏等[13]總結了歷史上著名醫家醫案22 459條,篩選變量,通過統計軟件進行Logistic多元逐步回歸統計分析,選出肺病的常見臨床證候、與某一證候正相關和負相關的病因或病理結果、癥狀和用藥,并定量地表達了這些病因或病理結果、癥狀及用藥對該證候的重要性。
2.3 聚類分析
聚類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據對象間的相關程度進行類別的聚合。由于聚類分析并不作出最后的結論,而是對整個樣本資料按指標和樣品的相似程度進行歸類,以利于研究者的下一步分析,故屬于探索性分析。如鄭氏[14]在查閱大量古今中醫文獻的基礎上,以明清醫家論治骨痹的理論、方藥、醫案為主要辨析依據,分析研究了明清醫家論治骨痹(骨關節炎)用藥規律;采用R型系統聚類分析方法,尋求古代名醫的處方用藥結構規律;根據系統聚類的結果,表明當歸與甘草、牛膝與杜仲等是相關性較大的因子。
2.4 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也稱為主分量分析,是將觀測變量分類,將相關性較高即聯系比較緊密的變量分在同一類中,而不同類的變量之間的相關性則較低。在證候研究過程中,證候指標多而雜是一大特點,如果直接用這些指標進行回歸、判別或相關分析,常會出現回歸結果不穩定、判別函數變化較大等現象,有時甚至因為增加或減少幾個病例,導致回歸或判別結果產生很大變化。這主要是指標太多、變量間存在多重共線性關系。此時,若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或因子分析進行降維處理,用具有代表性的少數幾個新變量行進一步統計分析,能很好地克服一般回歸、判別分析的不足[15]。
2.5 多元統計分析的綜合應用
單一的統計方法雖然在處理數據時存在諸多問題,但兩種或幾種統計方法的聯合運用將有助于消除不同統計方法的缺陷,提高分析結果的可靠性。如王氏等[16]對大規?,F場流行病學資料(3909例),在變量的相關性及多重共線性分析并結合文獻的系統分析及臨床經驗的基礎上,應用SAS軟件對有顯著性意義的危險因素進行回歸分析、聚類分析及主成分分析,以探討中醫中風病證候的多元統計分析方法,提示多元統計分析是揭示中醫證候復雜關系的有效方法。
3 結語
近年來,應用統計分析方法研究中醫醫案已經取得相當大的進展。統計分析法可應用于對中醫醫案證型的規范化研究、方藥的應用規律、證型相關性研究、方證的研究等方面。此外,尚可用于中醫醫案數據庫的建立,完善人工智能查詢分析醫案系統。統計分析方法已從單一頻次統計分析過渡到多種較復雜的統計方法及其聯合應用。但總體而言,研究還處于探索階段,存在很多不足,如一些重要醫案的數據庫統計分析系統尚未真正建立統一、統計分析方法使用不規范等,有待完善與發展。
參考文獻
[1] 吳 童.中醫文獻研究中統計學應用概況[J].中醫藥學報,2005,33(2):58.
[2] 鄭 璇.《臨證指南醫案》胃脘痛用藥統計分析[J].時珍國醫國藥, 2006,17(1):122.
[3] 程文江.《臨證指南醫案》中咳嗽醫案的統計分析[J].浙江中醫學院學報,2002,26(1):15-16.
[4] 趙曉威.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虛加瘀血阻絡證宏觀指標統計分析[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02,12(2):88-89.
[5] 周 君,馮 妍.明清時期消渴病案59例用藥統計分析[J].國醫論壇, 2005,20(6):18.
[6] 黃春梅,蘇培基,李大剛.中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用藥規律分析[J].湖北中醫雜志,2006,28(9):36-37.
[7] 張 琦.苓桂術甘湯證治規律研究[J].成都中醫學院學報,1995,18(1):8-10.
[8] 何新慧,何建利,盧林耿.五苓散方證證治規律研究[J].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2000,14(3):15-18.
[9] 李朝平,劉 新.生化湯證證治規律研究[J].甘肅中醫學院學報,1996, 13(2):19-21.
[10] 孫尚拱,高劍波,煙建華.用統計學方法研究中醫藏象理論[J].數理統計與管理,2005,24(2):120-126.
[11] 吳中平,何新慧,柯雪帆.醫案查詢統計分析系統介紹[J].上海中醫藥雜志,2003,37(3):54-56.
[12] 郭 宏.感音神經性耳聾醫案1 688例統計分析[J].中醫雜志,1997, 38(6):355-356.
[13] 從 華,張啟明.肺病辨證用藥的Logistic回歸分析[J].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02,26(5):322-327.
[14] 鄭 紅.明清醫家論治骨痹(骨關節炎)用藥規律研究[J].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03,27(2):95-97.
關鍵詞:統計學;經濟管理;應用研究;影響分析
中圖分類號:C93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3-0011-02
統計是認識客觀世界數量規律的有力工具,無論是進行宏觀的國民經濟管理,還是進行微觀的企業經營決策,都需要準確地把握有關經濟運行的各類數量信息。根據具體應用領域的不同,先后形成了生物統計學、檔案統計學、管理統計學、信息統計學等統計學的不同學科。統計學方法在經濟管理中有廣泛的應用,經濟管理評估、經濟管理預測、經濟管理分類、經濟管理標準制定等領域統計學的思想和方法均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在經濟管理工作的具體實踐中,也對統計調查的方法、統計分析工具甚至統計信息化工具提出了諸多新的需求,推動統計科學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因此,深入探討統計學在當代經濟管理工作中的影響,對于推動統計科學和經濟管理科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統計學的基本理論和價值觀
統計理論是數學的一門分支學科。它以概率論為基礎運用統計學的方法對數據進行分析、研究導出其概念規律性(即統計規律)。它主要研究隨機現象中局部(字樣)與整體(母體)之間,以及各有關因素之間相互聯系的規律性。它主要是利用樣本的平均數、標準差、標準誤、變異系數率、均方、檢驗推斷、相關回歸、聚類分析、判別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試驗、模糊數學和灰色系統理論等有關統計量的計算來對實驗所取得的數據和測量、調查所獲得的數據進行有關分析研究得到所需結果的一種科學方法。
統計學的價值觀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真實可信。統計資料的真實性是保證統計結論可行度的基礎,統計資料的真實性不僅包括統計數據本身的真實性,也包括統計過程的真實性,統計工作者只有堅持真實可靠的價值觀,才能發揮統計在了解國情國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第二,科學嚴謹。就是要提高統計的科學性,堅持統計調查工作的規范統一,健全完善制度,夯實基層基礎,實現統計方法、手段的現代化,推動統計能力、數據質量、政府統計公信力的提高,努力爭創卓越一流的工作業績。第三,創新進取。就是在進行統計實踐工作和統計研究的過程中不斷以問題為導向,創新統計工作方法、創新統計技術,促使統計工作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二、統計學在經濟管理中的應用
實踐中,統計學在經濟管理評估、經濟管理預測、經濟管理分類、經濟管理標準制定以及經濟管理科學研究中都存在廣闊的應用空間。
1.統計學在經濟管理評估中的應用。通過評價工作為評估對象進行排序并進行擇優是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要職能,在評估的過程中通常包括指標權重計算、指標體系優化等工作。在指標權重計算方面,統計學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粗糙集方法,它不需征求專家的意見,切斷了權重系數主觀的來源,使權重系數具有絕對的客觀性,可以克服主觀因素的不利影響,同時減輕計算工作量;在指標體系優化方面,多元統計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利用降維的思想,將多個指標轉化為幾個綜合指標的多元統計方法,主成分保留了原始變量絕大多數信息,且各個主成分之間互不相關,從而達到指標優化的目標。
2.統計學在經濟管理預測中的應用。在經濟管理工作中,需要根據歷史數據對未來的發展趨勢做出判斷,例如根據歷史銷售量預測未來時間點的銷售情況,又如新古典增長模型中重點研究的區域經濟如何實現均衡增長的經濟學問題需要對經濟增長的收斂性即初期的靜態指標(人均或勞均產出)和經濟增長速度之間的負相關關系進行研究和檢驗。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多元統計分析中的線性回歸以及通過對數化處理的擬線性回歸模型能夠有效解決經濟發展的預測問題,又如統計學中開發出的收斂、絕對收斂、條件收斂等方法能夠對經濟系統的收斂性問題進行判斷和分析。
3.統計學在經濟管理分類中的應用。在經濟管理的過程中,通常需要將具有一定共性因素的管理對象進行結合,在分類的基礎上,以類別為基礎提供差異化的管理,例如經濟管理中的客戶關系管理就需要建立在客戶分類工作的基礎上。聚類分析屬于一種沒有先驗知識的統計分析方法,在經濟管理中進行分類的基礎,首先在于建立分類對象的特征指標,然后根據特征指標收集數據,最后通過“距離”測量的方式建立將“距離”最近的對象歸為一類。系統聚類是一種重要的聚類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首先將個樣本各自看成一類,這是各類之間的距離等于各樣品之間的距離,然后選擇距離最近的兩類合并成一個新的類,計算新的類與其他類之間的距離,再⒕嗬胱罱的兩類合并,這樣每一縮小一類,直至所有的樣品規程一類為止。系統聚類法的聚合過程可以通過聚類圖的形式表示出來,這種圖不僅使聚合的過程一目了然,而且便于確定分多少類以及如何分類。
4.統計學在經濟管理標準中的應用。在經濟管理活動中,經常遇到標準制定的問題,例如,在工程經濟管理領域,在相關元器件出廠檢驗時就需要對元器件是否合格以及合格的元器件能夠應用的具體場合做出判斷,這就需要進行標準制定。實踐中,統計學中的統計抽樣和統計檢驗方法能夠有效服務于標準的制定工作,應用統計學的思想,可以在大樣本抽樣的基礎上獲得大量不具有相關性的統計數據,進而以統計數據為基礎對元器件壽命的分布函數予以假設和檢驗,獲得具有統計顯著性的元器件壽命分布函數,并根據分布函數的特征制定元器件合格與否以及不同應用場合的標準。
5.統計學在經濟管理研究中的應用。研究方法問題是經濟管理研究中的重要問題,研究方法的可靠性直接決定了研究結論的可信度。在經濟管理領域中,實證研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論,在社會科學以及經濟、市場、管理等研究領域,有時需處理多個原因、多個結果的關系,或者會碰到不可直接觀測的變量(即潛變量),為了解決這類對象問題的研究方法論問題,統計學的中結構方程模型因為能夠同時處理多個因變量、容許自變量和因變量存在統計誤差、能夠同時估計因子結構和因子關系以及能夠有效估計整個模型的擬合程度等優勢,成為經濟管理實證研究中的重要研究方法和工具。
三、統計學與當代經濟管理的交互影響分析
統計學與當代經濟管理的交互影響可以從統計學對經濟管理工作的推動作用和經濟管理工作對統計學的推動作用兩個層面理解:
1.統計學對經濟管理工作的推動作用。一方面,統計學方法推動經濟管理科學化。在泰勒的科學管理體系中,通過科學的觀察、記錄和分析,致力于“時間動作研究”,探討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最佳方法,制定出合理的日工作量,其中孕育著通過定量化提高管理的準確性和科學性的思想,統計學方法本身作為應用數學的重要分支,是實現經濟管理科學化重要工具,有助于推動經濟管理科學化目標的實現。另一方面,近年來,各種統計分析軟件高速發展,Statistics Procedure for Social Science(SPSS)、SAS等統計學軟件的出現極大提高了統計學方法在經濟管理中的應用程度,也極大地規范了經濟管理研究工作的科學性和規范性。對于操作者而言,只要能夠在科學收集數據的基礎上正確掌握上述軟件的操作步驟,甚至無須精通各種統計模型冗余的推導過程都可以得出研究結論。
2.經濟管理工作對統計學的推動作用。經濟管理的過程本身也推動了統計學的發展,例如,經濟管理中經常面臨樣本數量不足的統計推斷問題,如在樣本數量低于30個的情況下如何通過統計推斷形成關于樣本整體特征的描述,這就推動了統計學中小樣本參數估計、小樣本假設檢驗等相關統計學技術的發展;又如,大數據時代,數據量快速增大,數據增長速度的加快,以及數據的多樣性,即數據的來源、種類不斷增加。在大數據時代,許多傳統統計方法用到大數據上,巨大計算量和存儲量往往使其難以承受;對結構復雜、來源多樣的數據,如何建立有效的統計學模型也需要新的探索和嘗試。因此,經濟管理對象復雜性的不斷提高也推動了統計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
綜上可見,統計學方法與經濟管理之間相互聯系,統計學方法為經濟管理研究和經濟管理工作提供方法論指導,經濟管理研究和實踐工作為統計學的提供實踐土壤,而且隨著經濟管理對象復雜性的提高,不斷為統計技術的發展提出諸多新的需求。因此,統計學方法與經濟管理之間并非相互割裂關系,而是二者相互影響、相互推動、協同發展。
關鍵詞:生物統計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索;實踐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15-148-02
生物統計學是數理統計原理和方法在生物學中的應用,不僅在生命科學領域、而且也在其他學科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是一門工具學科[1]。生物統計學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均較強,涉及的基本原理、公式和概念較多,需有一定的數學基礎和邏輯推理能力才能學好,相對于其他專業課程,師生普遍反映難教、難學、難記[2]?!渡锝y計學》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和動力,考試前通過死記硬背接受理論知識,形成短暫記憶,隨著時間的延長,所學內容逐漸忘記。這門課程講授完之后,學生不會靈活運用其中的方法,也不會設計一個簡單的試驗,更不會將生物統計學的基本理論、技術和常用統計方法應用到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中,導致理論教學與實踐應用脫節,顯然未達到教學目的。以往《生物統計學》教學以單純理論教學為主,不設或很少開設實驗課。因此,筆者結合《生物統計學》的基本原理,利用計算機和統計軟件,開設了《生物統計學》實驗課,并嘗試對該課程的實驗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探索。
實踐教學環節非常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培養質量,而《生物統計學》課程教學的實踐環節亟待加強。在《生物統計學》實驗教學過程中,我們利用計算機輔助實驗教學,開設以下實驗課:(1)《生物統計學》某章節理論知識講授完之后,利用計算機和相關統計軟件,開設相應的實驗課。在實驗課上,教師通過統計軟件演示例題的計算和分析過程,并講授統計軟件的使用方法,學生根據所學理論知識,結合實例在計算機上借助統計軟件進行操作,這樣使學生獲得知識更加直接與快速。(2)學生參與試驗設計和科學試驗。學生要在生產實踐或實驗室中設計試驗,親自參與試驗數據的采集,并對試驗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這樣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渡锝y計學》教學開設了如下實驗:
1 利用Excel繪制常用統計圖
Excel繪制圖形功能強大,各種版本的Excel軟件均提供了14種標準圖表類型,每種圖表類型中又含有2~7種子圖表類型;還有20種自定義圖表類型可以套用。講授完試驗資料的搜集和整理后,開設利用Excel繪制常用統計圖的實驗課。學生在實驗課上利用Excel繪圖時,可以對圖表區、繪圖區、數據系列、坐標軸、圖例、圖表標題的格式,例如文字的顏色、字體、大小,背景圖案、顏色等進行修改和調整,使修飾后的圖形更加美觀好看,爽心悅目。當圖和數據放在一張工作表上、學生改變繪制圖形的數據時,其圖形將發生相應變化;將鼠標放在圖中某數據點上,在鼠標下方將彈出一個文本框給出數據點的具體數值;用鼠標單擊繪圖區中的“數據系列”標志,其圖所屬數據單元格將被彩色框線圍住,便于用戶查看圖形的數據引用位置。在“數據系列”點擊右鍵可以向散點圖、線圖、條形圖等添加趨勢線,并可給出趨勢線的方程與決定系數。
2 利用Excel進行數據描述統計分析
講授完試驗資料特征數的計算后,開設利用Excel進行數據描述統計分析的實驗課。首先選用與生活聯系緊密的數據資料,讓學生利用Excel計算這些數據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測定和分析這些數據的集中趨勢,然后利用Excel測定樣本標準差、總體標準差和四分位數,讓學生分析這些數據的離散趨勢。另外,讓學生利用Excel分析總體次數的分布形態,計算總體平均值的置信區間,有助于識別總體的數量特征。總體的分布形態可以從兩個角度考慮,一是分布的對稱程度,另一個是分布的高低。前者的測定參數稱為偏度或偏斜度,后者的測定參數稱為峰度。
3 利用Excel進行統計假設檢驗
講授完統計推斷之后,利用Excel進行統計假設檢驗的實驗課。統計假設檢驗是根據隨機樣本中的數據信息來判斷其與總體分布是否具有指定的特征[1]。我們選擇實際案例,讓學生提出假設,利用Excel中適當的統計方法計算檢驗的統計量及其分布,確定顯著性水平和決策規則,最后推斷是否接受假設,得出科學合理的結論,這個過程就稱為假設檢驗或統計假設檢驗。統計假設檢驗的方法多樣,通過比較就會發現它們的基本方法和步驟大同小異,例如t檢驗、u 檢驗、x2檢驗等,可以詳細講述其中1~3種假設檢驗方法,其它假設檢驗方法可以采用啟迪和推導方式讓學生利用統計軟件自行輕松地學習和操作。
4 利用Excel和SAS軟件進行方差分析
講授完方差分析之后,開設利用Excel和SAS軟件進行方差分析的實驗課。利用Excel只能進行單因素或雙因素(包括可重復雙因素和無重復雙因素)方差分析,而涉及雙因素隨機區組試驗、三因素試驗和裂區試驗等試驗數據的方差分析,即讓學生利用SAS軟件進行多重方差分析。另外,Excel中的單因素或雙因素方差分析只能給出方差分析表,不能進行平均數的多重比較,也無法用不同字母標記法表示差異顯著性的結果,這些也都需要利用SAS軟件。
5 利用多種統計軟件進行回歸分析
由一個或一組非隨機變量來估計或預測某一個隨機變量的觀測值時,所建立的數學模型及所進行的統計分析,稱為回歸分析[1]。按變量個數的多少,回歸分析有一元回歸分析與多元回歸分析之分,多元回歸分析的原理與一元回歸分析的原理基本相似。按變量之間的關系,回歸分析可以分為線性回歸分析和非線性回歸分析。利用統計軟件進行回歸分析時,首先讓學生如何確定因變量與自變量之間的回歸模型;如何根據樣本觀測數據,估計并檢驗回歸模型及未知參數;在眾多的自變量中,讓學生判斷哪些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是顯著的,哪些變量的影響是不顯著的。在方差分析實驗課上,先讓學生利用Excel進行簡單的線性回歸分析,然后利用SPSS軟件進行相關與回歸分析,最后利用SAS軟件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和逐步回歸分析,使學生了解不同統計軟件的特點、功能和作用。
6 利用基本原理設計試驗
試驗的精確度高低取決于試驗設計的各個方面,只有通過有效地控制試驗誤差才能提高試驗精確度。因此,教師有必要正確引導大學生在試驗過程中要做到操作仔細,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科研素質。在試驗工作中,從試驗資料中發現潛在的規律性是極其重要的,這需要科學合理地運用統計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講授完試驗設計之后,要求學生根據試驗設計的基本原理,在生產實踐或實驗室內提出試驗設計的基本思路,制定試驗方案。然后,學生分組討論試驗設計的可行性,并進行糾正和修改。在試驗前期,學生應進行試驗前期準備工作。在試驗過程中,學生要考慮試驗條件的差異對試驗數據的影響,可根據試驗設計的原理和技巧分析試驗出現的問題,使學生獲得的理論知識與實際聯系起來,從而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試驗結束后,獲得大量的試驗數據,需要選擇正確的統計方法分析試驗資料,得出科學合理的結論,以達到研究目的。最后,教師根據學生設計的試驗思路、方案、步驟及作出的試驗報告給予評價。通過開設試驗設計實踐課,可以使學生明確試驗的目的、試驗設計方法、試驗因素及水平等內容,有利于提高學生設計試驗方案的能力。
實踐證明,開設《生物統計學》實驗教學后,學生能夠在計算機上借助相關統計軟件親自統計試驗數據,利用所學的統計學方法分析和檢驗試驗結果,最后得出可靠的結論。最后畢業時,學生能根據試驗設計的基本原理,可獨立完成畢業論文試驗設計,實施設計的試驗方案,獲得試驗數據資料。由于試驗數據統計分析耗時,而且繁瑣,因而過去畢業生害怕對試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自從我們結合《生物統計學》的基本原理,利用計算機和計軟件開設了該課程的實驗教學后,學生輕松地掌握了該課程的基本原理和統計分析方法,統計和分析數據的速度、精確度均大幅度提高?,F在部分學生還能幫助教師進行科研課題的數據處理和分析,畢業論文水平也大大提高。
《生物統計學》教學實驗課的開設,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積極主動地學習,培養了學生進行科學試驗設計的能力,初步掌握開展科學試驗設計的方法;培養學生掌握正確收集、整理試驗資料的方法,能利用生物統計方法對試驗資料進行正確的統計分析;培養學生掌握常見統計軟件的使用方法和統計方法?!渡锝y計學》實驗課深受學生的歡迎,這也是對該課程實驗教學的嘗試和改革探索的肯定。在該課程實驗教學過程中,筆者深刻體會到要提高《生物統計學》課程的實驗教學效果和質量,教師需要投入時間與精力,鉆研實驗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水平,轉變實驗教學理念,不斷探索和優化多元化的實驗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李春喜,邵云,姜麗娜.生物統計學[M].4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1-3.
關鍵詞:冠心病;治療;Cox比例風險模型
冠心病是現在心內科最常見的心血管系統疾病的一種形式[1],同時也是目前評價心內科臨床患者治療效果好壞的重要指標[2]之一。冠心病診斷與治療過程如果不夠科學規范,不僅大大影響療程效果,也會延長其住院時間[3],并讓病人帶來了巨大痛苦及高額的住院費用。本文159例患者進行了冠心病治療效果相關影響因素的Cox比例風險模型回歸分析,為醫院減少或消除心血管系統疾病提供新的手段與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研究對象隨機選取在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期間在我醫院心內科進行治療的冠心病患者159例,根據疾病分型,其中隱匿型心肌缺血有31例,心絞痛有72例,心肌梗死型有23 例,心力衰竭型有29 例,猝死有4例。患者病程在1~13歲,年齡范圍在40~7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9.78±14.97歲。其中男性為99人,平均年齡為61.27±14.59歲;女性為60人,平均年齡為56.23±14.57歲。在我醫院健康體檢正常人中隨機選取159例作為對照組,兩組人均檢測各項血糖、血脂生化指標,兩組人在年齡、性別等方面均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流行病學橫斷面研究方法,以面對面調查結合查看病例等方式,應用個體化問卷調查表,主要內容包括:冠心病患者年齡、性別、民族、疾病史、遺傳史、病程、用藥史、治療史等。
1.3 診斷標準
依據201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下發的[4]《冠心病診斷標準》判定。
1.4統計學處理與分析
應用多元Cox4.0軟件統計處理數據,使用Cox比例風險模型對冠心病患者基礎資料和治療過程進行統計學分析,以α=0.05為檢驗水準。
2 結果
2.1對冠心病組與健康對照組各生化指標的比較
冠心病組與健康正常對照組在血糖(GLU)、血甘油三酯 (TG)、血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 Cox比例風險模型在冠心病治療研究中的應用
為研究Cox比例風險模型在冠心病治療研究中的應用,首先把多元相關因素進行評分量化,具體量化方案可見表2。把可能相關因素帶入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統計分析后,表明冠心病治療效果相關影響因素包括患者年齡、性別、疾病分類、遺傳家族史、高血壓、糖尿病、吸煙、飲酒、超重(肥胖)、戶外運動、血脂異常、規范治療以及是否合并其它疾病等。具體數據可見表3。
3 討論
國內外研究早已經證實冠心病和血脂異常有關[5]。冠心病患者容易血脂增高,其主要機制為三羧酸循環障礙引起脂質代謝異常,醛固酮等代謝產物增多,另外血癥脂代謝異常者更易致血管內膜損傷,造成動脈硬化,從而增加心腦血管并發癥的危險性。本研究結果也發現冠心病組與健康正常對照組在GLU、 TG、TC、HDL、LDL-C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在臨床疾病治療過程中對患者治療預后和轉歸效果的評價指標不僅要看其治療結局的好壞,還要看治療效果的影響因素。治療相關影響因素除了與治療措施相關外, 還通常與病人的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生活方式、病程長短、生化檢測水平等多種因素相關。1972年英國統計學家Cox DR首先提出一種新的評價疾病預后轉歸的比例危險模型方法,該方法可以成功處理多個因素對治療效果影響的難題。
多元Cox比例風險模型在醫學領域分析中的應用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高度注意,并且其應用越來越廣泛。近年來Cox比例風險模型應用于預測疾病治療發生與轉歸、評價臨床治療效果、疾病預后影響因素的研究、藥物療效資料分析、評價醫院感染干預效果等多個層面。本文運用Cox比例風險模型對冠心病治療效果相關因素進行研究,此次研究通過Cox比例風險模型統計分析后,表明冠心病治療效果相關影響因素包括患者年齡、性別、疾病分類、遺傳家族史、高血壓、糖尿病、吸煙、飲酒、超重(肥胖)、戶外運動、血脂異常、規范治療、是否合并其它疾病等。以上研究發現與國內外相關研究報道基本一致。所以針對這些方面加強臨床治療工作是預防和控制冠心病的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 陸再英,鐘南山. 內科學[M]. 7 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74-302.
[2] 王仁鍵,李瑛春. 冠心病的常規藥物治療[J]. 臨床合理用藥,2009,22(10):54-56.
[3] 韓嘉寧,吳海峰. 冠心病的臨床治療體會[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23(12):93-94.
應用統計學專業主要課程應用統計學一般學習課程:高代、幾何、數理統計、多元分析、抽樣調查、實變函數、復變函數、數學分析等等。應用統計學主要研究統計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針對大量數據能夠熟練地運用計算機處理和分析數據, 用以解決各個領域內的實際問題。主要涉及到數據分析、數據管理、統計調查等。
課程體系:《C/C++程序設計》、《數理統計學》、《運籌學》、《描述統計》、《抽樣調查原理》、《多元統計分析》、《應用隨機過程》、《復變與積分變換》 部分高校按以下專業方向培養:大數據、金融統計、生物統計學、風險管理與精算。
應用統計學專業就業前景
應用統計學專業主要包括一般統計和經濟統計兩類專業方向,從培養目標上講,主要是培養具有堅實的統計學基礎理論,具有系統的研究方向專門知識,具有獨立從事實際數據采集、處理和分析的能力,能為實際問題的解決和決策提供量化的依據,具有能夠繼續進行博士課程學習和研究的能力,成為統計分析,風險管理和精算方面的高級人才。
應用統計學專業研究生要發展,還是考慮往財稅、金融等領域突破,考CPA、精算師等,到銀行、會計事務所、保險公司等機構工作。因為單純的統計是沒什么工作好做的,需要和其他的工作(專業)相結合。
應用統計學專業就業方向統計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前景非常好;主要到政府統計部門、經濟管理部門,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以及信息咨詢公司等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或者到大型企業部門從事數據分析工作。應用統計學專業的畢業生主要到企業、事業單位和經濟、管理部門從事統計調查、統計信息管理、數量分析等開發、應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門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
從事行業:
畢業后主要在互聯網、新能源、金融等行業工作,大致如下:
1、互聯網/電子商務;
2、新能源;
3、金融/投資/證券;
4、計算機軟件;
5、其他行業;
6、專業服務(咨詢、人力資源、財會);
7、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
8、外包服務。
從事崗位:
畢業后主要從事產品經理、交互設計師、ui設計師等工作,大致如下:
1、銷售助理;
2、會計;
3、人事專員;
4、行政專員;
5、倉庫管理員;
6、行政前臺;
7、出納;
【關鍵詞】醫學統計方法;臨床醫學研究;應用
在現代臨床醫學科研工作中,醫學統計方法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且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和發展。但是部分醫學科研人員卻相對忽視對于醫學統計方法的研究和應用,并且缺乏相應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操作技巧,導致臨床醫學研究中出現較多的實際問題。在今后的臨床醫學科研中,科研人員只有加深對于醫學統計方法的認識,選擇科學、合理的方法,才能保證科研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完成。
1醫學統計方法概述
在現代臨床醫學科研工作中,專業設計與統計學設計是重要的兩個環節,也是影響科研工作實際效率和質量的重要因素,必須引起科研人員的高度重視。醫學統計方法作為現代臨床醫學科研中一門獨立的自然科學,其從形成與發展共經歷了近300年的歷史,由較為簡單的統計方法逐步向各種科學統計方法綜合應用的方向轉變。隨著現代電子計算技術的不斷發展,特別是SPSS、SAS等統計處理軟件的研發和應用,客觀促進了臨床醫學科研工作的大幅發展。在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中,醫學統計方法在臨床醫學科研中應用的基本步驟為:1)對于某項臨床醫學科研工作進行全過程的設計;2)根據統計學設計的基本要求,收集和整理所需的各類資料和臨床數據;4)對于經過歸納后的資料和數據,選擇科學、合理的醫學統計方法,以保證科研工作所獲取各類信息和數據的客觀性、可靠性。從現代臨床醫學科研發展的角度而言,科研人員在專項研究或論文撰寫時,都離不開醫學統計方法的應用,所以他們必須掌握基本的醫學統計學原理和方法,并且依靠其掌握科研項目的客觀發展規律,形成具有一定價值的專業文獻。由此可見,現代醫學統計方法則廣泛用于臨床醫學科研、醫學論文撰寫,以及衛生事業管理等領域,其實際作用和意義是不容忽視的。
2統計學設計與指標選擇
在現代臨床醫學科研中,統計學設計和指標選擇是科研人員開展工作的首要環節,他們必須堅持對照、重復與隨機化的基本原則,在重復觀察一定數量的樣本基礎上,合理設定對照組,以保證統計學設計中的隨機抽樣或隨機化分組。在臨床醫學科研的統計學指標選擇時,應注意下列問題:1)采用配對設計的醫學統計方法,盡量保證組間的均衡性2)臨床醫學科研的目的必須明確,特別是要與現代醫學實踐工作緊密結合,以促進現代醫學事業的穩步發展;3)注重醫學統計方法與指標的可行性研究,注重于解決某一或幾個方面的現實醫療問題;4)臨床醫學科研中的統計樣本要盡量全面,樣本越大其統計結果也越接近于實際情況,也有助于提高臨床醫學科研的可靠性與科學性。
3醫學統計方法在臨床醫學科研中的應用
在現代臨床醫學科研工作中,醫學統計方法合理的應用必須引起廣大科研人員的高度重視,而且要加強對于現實問題的深入研究。同時,國內科研人員應積極吸取和借鑒外國先進的醫學統計方法,并且不斷加強計算機技術及各類新型軟件的研發,最終全面提升臨床醫學科研工作的實際效率和質量,為促進我國醫學事業的發展貢獻重要的力量。
3.1COX模型的應用在臨床醫學科研中應用COX模型時,科研人員要應用C0X模型進行單因素的篩選,并且綜合分析影響統計結果的接近顯著性或顯著性因素。在應用COX模型進行統計結果多因素分析時,應逐步檢驗和清除不顯著的因素,最終形成具有科學性、客觀性的優化數學模型,以便科研人員進行深入的分析。在利用COX模型進行臨床醫學科研的危險因素分析時,必須保證方程公式的進一步優化,特別要注意兩組數據模型的對比與分析。
3.2多元回歸與常規統計方法聯合應用在臨床醫學研究的多指標統計分析時,科研人員必須采取常多元回歸與常規統計方法聯合應用的模式,盡量減少統計結果的模糊性。例如:在進行某一藥物的功效研究時,要采取先進的電腦測定方法,并且通過臨床病例臟器功能指標與多項形態的綜合統計與分析,建立專業的多元回歸模型,在對比病例治療前后的各項檢驗指標變化情況的基礎上,從而科學判定某一種藥物的實際效果。
3.3其他方面的應用隨著各類現代化檢驗儀器的研發和應用,在臨床醫學科研中要適當強化正常值的研究范圍,絕不能簡單的采取實驗組與對照組對比分析的醫學統計方法。科研人員應提高樣本的數量,進行各類臨床數據和資料進行綜合的統計學處理,并且按照正常值的統計方法進行其余工作。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隨著現代信息技術與生命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在臨床醫學科研工作中,對于各類醫學資料和數據的科學收集、整理與分析是不容忽視的關鍵性問題,也是構建現代醫學基礎研究體系的重要一步。在今后的臨床醫學科研中,科研人員的專業素質提高是至關重要的,他們不但要掌握基礎的醫學統計和概率論知識,而且要強化自身的分析判斷能力與邏輯思維,這對于促進臨床醫學科研工作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金丕煥,主編.醫用統計方法[M].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3:144-153.
【關鍵詞】 兒童;學習障礙;智力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vity of intelligence factor between the children with LD and the normal children.Methods To set up case group and a contrast group,the WISC-CR test was performed inpidually i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relativity between LD and normal control was significant in all results.Conclusion The occurrence of prevention and cure on child LD need develop child’s intelligence and the speech expression and operation ability in good time need to notice an equilibrium development particularly an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child’s mental variety,then to give exactitude to appease in time with intervention.
[Key words] chlidren;learning disabilities;intelligence factor
兒童學習障礙(learning disabilities,LD)是目前兒童心理咨詢門診中最常見的心理衛生問題之一,其發生率較高,我國近年來的研究報告中LD發生率多數在6.5%~17.8%。國內文獻多數這樣定義學習障礙,所謂學習障礙是指智力正常,由于在獲得和運用聽、說、讀、寫、算和推理等能力的一個或多個方面未能達到其相應的年齡和能力水平,出現明顯困難,從而導致學業落后[1]。因此研究LD兒童的智力特征對于干預兒童LD有較為重要的意義。
1 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貴陽市城區某小學2~6年級學生為篩查對象,根據兒童學習障礙的診斷標準,以“滾雪球”法篩查出61例學習障礙兒童為研究對象,采用1∶1配對設對照組,故本次研究共有122例兒童參與。
1.2 方法 篩查出的61例LD兒童為研究組(LD組),以同班級、同性別、同年齡且學習成績居于班級中等以上水平的兒童為對照組。分別對兩組兒童韋氏學齡兒童智力量表(城市版本)測試。
1.3 質量控制 參加調查的人員由專業人員組成,在調查前進行了量表測查的統一培訓工作,嚴格按照量表測試指導手冊中規定的統一指導語和調查方法進行標準化程序測試。測查時間和場地環境:在心理檢查室或學校專用會議室進行,周圍無噪音干擾,光度適中。盡可能地保證受試兒童情緒放松、注意力集中;和被試兒童建立和維持良好信任關系后開始實施檢測。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for Windows 11.5統計軟件進行統計描述及分析,對數據進行配對資料的χ2檢驗、配對t檢驗及多元相關分析及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2 結果
2.1 LD小學生的智商分布 LD小學生的各項智商基本在正常范圍。PIQ和FIQ主要分布在平常智力及以下水平;VIQ分布范圍較廣,部分LD初中生VIQ達到高常(18.5%)甚至優秀水平(3.3%)。VIQ、PIQ及FIQ的測試結果中,均有半數以上(50.5%~69.1%)LD學生居于中等以上水平。
2.2 兒童LD組與對照組的智力配對t檢驗 與對照組相比,LD組除填圖分測驗(P>0.05)外,其余各項分測驗及總智商、言語智商、操作智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P
2.3 兒童LD組與對照組的智力平衡性配對χ2檢驗 對LD組的VIQ與PIQ進行配對t檢驗,結果表明LD組的PIQ均低于VIQ,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12分作為VIQ和PIQ分離的標準,對LD組及對照組進行配對χ2檢驗,結果表明:LD組的VIQ和PIQ分離現象(54.1%)與對照組(39.3%)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4 兒童LD組韋氏智力測試總量表與分量表及各因子相關性分析 兩組兒童韋氏智力測試結果顯示總量表與分量表及各因子符合相關性分析的分布趨勢見圖1~4。兩組兒童韋氏智力測試各因子的相關性LD組中總量表分與除積木和拼圖外的所有因子均具有較強的相關性(P
3 討論
韋氏量表是一種診斷性量表,它將智商90~109稱平常智力,110~119稱高常智力,120~129稱超常智力,在130以上稱極超常智力。80~89稱低常智力,70~79稱邊界智力,70以下稱智力低下。LD小學生的各項智商基本在正常范圍,PIQ和FIQ主要分布在平常智力及以下水平;VIQ分布范圍較廣,部分LD初中生VIQ達到高常水平(18.5%)甚至優秀水平(3.3%)。VIQ、PIQ及FIQ的測試結果中,均有半數以上(50.5%~69.1%)LD兒童居于中等以上水平。在WISC~CR測試中,言語分量表主要反映了對一言語信息的加工能力,即VIQ反映了大腦左半球的功能;操作分量表主要反映了視一空間信息的處理能力,即PIQ反映了大腦右半球的功能。本研究中的配對t檢驗表明,LD組的11項分測驗成績均低于對照組,提示LD小學生存在多方面的智力問題。與對照組相比,LD組除填圖分測驗(P
參考文獻
1 查爾斯·杰克遜.了解心理測驗過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98.
2 張妍,陳力,劉愛書.學習障礙初中生智力與學習成績探討.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4,18(9):644-646,657.
【關鍵詞】教學改革 統計學 經管類專業 調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9682(2012)06-0026-02
統計學是一門搜集數據、整理數據、顯示數據、分析數據、解釋數據并在數據基礎上得出結論的方法性科學。它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作為經管類各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它為解決各專業領域的實際問題提供了工具和方法。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統計學與計算機科學的結合越來越緊密,統計軟件的開發與應用不僅大大簡化了統計的運算和分析,更大大拓展了統計方法的應用領域。從市場調查到企業管理再到銀行、保險和證券,各類經營管理活動無不滲透著統計的思想和統計方法的應用。因此,如何完善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果,使學生能夠在本科階段扎實掌握統計學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并能夠運用所學幫助其解決本專業領域的實際問題,就成為當前高校經管類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為了對目前經管類專業統計學的教學現狀有一個客觀的了解,為進一步推行統計學教學改革指明方向和提供參考依據,提高經管類專業統計學的教學效果,我們采用了向學生發放問卷的方式進行調查。
一、對象與方法
1.調查對象
采用分層抽樣和整群抽樣相結合的方法,對上學期剛學完統計學的國貿、會計、公管、市場營銷、農林經濟管理及物流等6個專業的學生隨機抽取10個班,共300名大學生進行調查,回收有效問卷287份,有效率為95.67%。其中,男生123人,占42.9%;女生164人,占57.1%。分別是國貿60人,會計85人,公管50人,市營29人,農林28人,物流35人。
2.調查方法和內容
采用課堂發放問卷當場收回的方法以及校園網問卷上傳兩種方式進行信息收集。調查項目包括:統計學考試成績、對統計學方法掌握情況的自我認知、課堂授課方式評價、授課內容建議以及考核方式建議等。
3.統計分析
采用EXCEL軟件建立數據庫,進行雙份錄入、核查,并采用SPSS for Windows 16.0進行統計分析。兩組定量資料的比較采用t檢驗或秩和檢驗,多組資料的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定性資料的統計分析主要采用卡方檢驗。
二、結 果
1.教學效果
樣本的統計學考試成績基本呈正態分布(見圖1),平均成績為77.65±8.65分。
在有效樣本數據中,認為自己能夠獨立進行數據資料統計描述和統計推斷的占87.1%,能夠獨立進行列聯分析的占68.8%,能夠獨立進行相關與回歸分析的占64.6%,能夠獨立進行方差分析的占58.2%,尚有15.3%的學生認為自己無法獨立完成數據處理。
2.課堂教學
課堂講授是影響經管類專業統計學教學效果的核心因素。為此,我們針對課堂講授的學時設置、選用教材、教學內容、進度安排、教學方法以及課堂管理等進行了專項調查。
學時設置。目前我院經管類各專業統計學的學時數均為72學時,均為理論課。調查結果顯示87.3%的學生認為可以適當減少理論教學的學時數,增加實驗設計的教學環節。
選用教材及教學內容。目前我院經管類各專業統計學選用的教材是中國人民大學賈俊平教授編寫、人大出版社出版的《統計學(第四版)》,教學內容包括:統計學基本概念、數據的搜集、數據的整理和顯示、數據的概括性數字度量、參數估計、假設檢驗、列聯分析、方差分析、相關與回歸分析、時間序列分析以及指數等。內容涵蓋描述統計和推斷統計的大部分方法。調查結果顯示,85.2%的學生對所選教材感到滿意,43.2%的學生感到教學內容較多,36.4%的學生感覺內容適中,2.3%的學生認為還可適度增加一些有關多元統計分析的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和進度安排。調查顯示,90.3%的學生更喜歡體驗式教學方法。建議教師的授課方案由“實際問題”出發,通過分析問題,應用統計方法的方式引領學生進行統計思維的訓練和統計方法的掌握。9.7%的學生表示傳統的授課方式更易于被接受。95.7%以上的學生都表示授課過程應多聯系實際,從應用或今后工作需要的角度來介紹統計知識??梢钥闯鼋^大多數的學生深刻了解“統計是一門方法,一種工具”這一重要思想,并擁有掌握數據處理技能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巨大熱情和迫切希望。有關進度安排,54.3%的學生認為授課進度合理,32%學生認為應該適度縮減描述統計部分的授課時間,而適度增加假設檢驗和方差分析的授課學時。13.7%的學生認為有關統計軟件的操作速度偏快,講解速度也偏快。
課堂管理。調查顯示,57.8%的學生認為授課教師應創造寬松的學習氛圍。23.8%的學生認為課堂紀律主要靠學生自律,授課教師所能起到的作用不大。18.4%學生認為授課教師應該嚴格課堂教學秩序,課堂管理的松散化也是導致部分學生缺勤或思想開小差的一個主要誘因。
3.考核方式
考試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檢驗。目前我院經管類專業統計學的考試方式采用的是閉卷考試,考試題型一般有填空題、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簡答題和計算分析題等6類。調查結果顯示,76.7%的學生認為目前的閉卷考試方式可以部分或全部反映其真實的學習情況,23.3%的學生則認為不能反映。關于考試題型, 34.2%的學生認為可以去除簡答題,而56.4%的學生則認為可以減少簡答題的數量或分值,但不能去掉。60%以上的學生認為客觀題容易考查學生對統計基礎知識、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死板掌握,而無法測試和體現學生運用統計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47.5%的學生建議考試采用開卷方式,給出幾則案例,寫明分析要求,由學生自由選擇測試題目,以統計分析報告的形式利用各種手段完成測試。87.9%的學生認為開卷考試更能體現學生對統計知識的掌握情況和綜合應用水平。
三、討 論
通過問卷調查和以上的調查結果分析,我們基本掌握了目前我院經管類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偟膩碚f,統計學課程的教學效果良好,大多數學生較好地掌握了統計的基本思想和常用的統計分析方法。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學生和社會對于統計方法的應用需求越來越多,需要掌握的深度也越來越高。隨之而來的便是對統計學課堂教學和考核方式的轉變。為此,我們建議:
1.改革考試方式
對于學生而言,考試就是指揮棒,考試方式和考查內容決定了學生努力的方向。從社會需求和學生自身需求的角度看,應用是根本。就經管類專業的學生而言,他們學習統計學的第一目的和最終目的都是用其去解決經濟管理和社會實踐中出現的實際問題。因而我們的考試方式和考查內容應該著重測試和體現學生對統計知識和統計方法的應用水平。
改革構想如下:將考試成績分為三個部分:課堂表現、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第一,課堂表現占總成績的10%。課堂上思維活躍,積極與老師互動、思考回答問題的得10分。課堂表現分成五檔,每檔之間的差距為2分。分值檔級按課堂上的精神狀態和發言次數評定。第二,期中考試占40%。期中考試采用閉卷考試的形式,主要考查學生對統計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況,一般以客觀題為主。第三,期末考試占50%,采用開卷考試的方式??荚嚂r間設定為2~3個小時。由任課教師出4~5個分析案例,要求學生自由抽題并對選中的案例進行分析,最后撰寫,形成統計分析報告。
2.改革教學內容
本次調查顯示,接近一半的學生認為整個統計學課程的教學內容較多,同時相當一部分學生對自己應用這些方法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表現出不自信。我們分析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第一,目前我院經管類專業的統計學教學沒有開設實驗課程,72個學時均為理論講授,雖有多媒體的協助,但學生缺少親身實踐的機會,加上大學教育的松散化,學生應用統計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空間不足。第二,目前統計學的整體教學內容較基礎,應用的空間有限。在我們講授的內容中,假設檢驗、方差分析和列聯分析的應用面最廣,然而我們的講授也僅限于一個總體參數(均值和比例)的假設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和兩個變量之間的列聯分析。這些內容基礎,但在實際場合,往往變量較多,問題較復雜,所以很難直接應用。第三,在實際問題的解決中,統計分析的結果往往要用統計分析報告的方式來呈現,而在我們目前的統計學教學中缺少這部分內容。
為此我們建議:減少理論講授的時長,增加實驗上機的學時;減少描述統計等簡單內容的講授時間,增加統計分析報告撰寫的教學內容;適度介紹多元統計分析的內容。
3.改進教學方法
傳統和簡單的教學方法是遵照教材,按部就班地介紹每一種方法。該種模式內容完整、邏輯性強,但會造成課堂教學氣氛的沉悶與乏味,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無助于提高學生的統計實踐水平。在社會實踐中往往是由實際需要出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搜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解釋數據得出結論,因此我們的教學過程理應遵循這樣的程序,從實踐中尋找問題,整理形成案例,在對案例進行分析的基礎上講解應用統計思想和統計方法,讓學生在探求與摸索中體會統計方法的“威力”,自覺地對統計方法進行理解和學習,并將其應用到類似的社會實踐中。
總之,我們希望通過對考核方式、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轉變,提高學生學習統計方法的積極主動性,增強學生實際處理數據的能力,達到經管類專業學生學統計用統計的根本目的。
參考文獻
1 施紅英、閆洪濤、楊新軍.醫學統計學教學的現況調查與分析[J]. 西北醫學教育,2009(6):1164~1166
生物統計作為畜牧學科的核心課程一直是高校的講授重點與難點。本文將結合筆者在講授生物統計學課程中發現的一些現實問題,如:理論課與實操分割,學生的數理基礎薄弱,課堂交流的缺乏等探討生物統計學課程的教學改革方向。
關鍵詞:
生物統計;教學改革
統計學可以分為數理統計和應用統計兩大范疇。生物統計學就是應用統計學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同時也是生物信息分析和超級計算機平臺上進行大數據分析的重要理論基礎。隨著國際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中國不論從政府,企業還是高等學府越來越重視統計學的相關課程。通過生物統計學課程的講授,筆者發現了一些生物統計學課程講授中一些值得探討的問題。
1高校教學安排中通常將理論課的講授和實踐操作分割開來
舉個例子來說,在高校的生物統計學課程通常是先進行基礎理論的講授,內容包括統計資料的整理,資料的描述統計,常用的概率分布,假設檢驗,方差分析,卡方檢驗,直線回歸與相關分析,以及試驗設計方法。所有的理論課程講完以后,一般情況下就過去10個教學周了。之后是安排一整周的教學實習。教學實習的安排通常是一種統計學軟件(如SAS)的操作,以SAS軟件為例,主要教授如下內容:SAS軟件的基本操作,SAS程序結構、程序的輸入、修改調試和運行,常用生物統計方法的SAS程序(描述性統計、資料的正態性檢驗、t檢驗、方差分析、直線回歸分析等)[1]。這里有幾個小問題值得高等教育的工作者去思考。首先,學生的記憶能否再10周以后對于抽象的理論知識依舊清晰。在微機課程開始的時候,所學的知識已經是幾周以前講授的內容了,在教學中,我經常發現當我提出一個指令讓學生輸入的時候,一部分學生還可以馬上跟上教師的節奏,另一部分學生在線面瞪著眼睛茫然不知所措。其次就是實踐操作的部分內容和理論課程脫節。這樣講授的后果就是不論理論課程還是實踐操作,學生學習結果都是半桶水,而生物統計學課程也成為同學們心目中的難點課程。
2涉及大量的抽象概念和公式,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該課程的興趣
生物統計學涉及大量抽象概念,例如:總體與樣本,參數與統計量,準確性與精確性,隨機誤差與系統誤差,小概率事件實際不可能原理等[2]。生物統計學涉及大量的數學知識。雖然我院的學生在開設生物統計學課程之前已經學習了部分高等數學的知識。但對于理工口的學生而言,農科口的學生對數學的掌握和運用程度仍然有所欠缺。而這些抽象的概念和公式導致了部分學生的恐懼心理。
3統計學課程的數理屬性導致了課堂交流開放性的欠缺
和管理或文法課程不同的是,生物統計學課程中講述例題的結果是在概率論的基礎下做出的結論。比如說:當計算出的試驗參數小于或超過試驗閾值的時候,我們可以接受或否定預先建立的零假設,而否定或接受備擇假設,從而對試驗結果做出統計學上的判斷[3]。而管理學課程往往可以是多元開放的結果。比如:請用S(strengths)W(weaknesses)O(opportunities)T(threats)分析法來討論一家企業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同學在和教師的討論過程中就可以根據自身的知識,經驗和理解給出開放多元的答案。根據以上三點在生物統計學講授課程中所發現的問題。我對生物統計學課程有如下思考:1)將理論課時和實踐課時結合講授。首選的方案是在機房里講授統計學課程,2個標準學時的大課可以一堂課程講授理論課程,一堂課講授相關的微機操作。次選方案是在多媒體教室講課時,老師用自己的筆記本電腦連接連接多媒體平臺,切換理論和操作課程的講授,每節課程結束后,下次課帶學生進機房實操。2)對于數學基礎相對薄弱學科的學生,在每節課的講授之前先做一個簡單的概念回顧,將本節課程所需要運用的數學知識進行一個幾分鐘的短時間review以消除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恐懼心理。3)加強和學生的課堂溝通。盡管無法做到象文科類課程那樣隨心所欲的暢所欲言,課堂交流在生物統計學課程上仍然是必要的。一般而言,我會選擇上一堂課結束前講授過的習題和同學們進行溝通交流。溫故而知新,對自己已經聽過的課程同學們進行解答和回顧往往更有信心,也能更好的活躍課堂的氣氛。
4總結
生物統計是一門農業口重要的核心課程,在生物統計的教學中,筆者發現了一些困擾現在高校教師和學生的問題,也提出一些教學改革的探討,以期提高教學效率,改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關鍵詞]:系統工程;房地產項目;多元分析統計方法
1.系統工程
系統工程是一門工程技術,但是,系統工程又是一類包括了許多類工程技術的一大工程技術門類,涉及范圍很廣。它是組織管理的技術。把極其復雜的研制對象稱為系統,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賴的若干組成部分結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而且這個系統本身又是它所從屬的一個更大系統的組成部分[1]。系統工程則是組織管理這種系統的規劃、研究、設計、制造、試驗和使用的科學方法,是一種對所有系統都具有普遍意義的科學方法。系統工程的目的是解決總體優化問題,從復雜問題的總體入手,認為總體大于各部分之和,各部分雖較劣但總體可以優化[2]。
2.系統工程的評價方法
2.1 單項評價法
單項評價方法主要指利用經濟理論和技術水平對系統的某個方面作出定量評價的方法。經濟評價方法主要有價值分析法、成本效益法、利潤評價法等。技術評價方法主要有可行性分析、可靠性評價等。在這里只介紹成本效益法和可行性分析法。
2.2層次分析法(The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
AHP是處理系統工程中一些難于用其他定量方法進行分析的復雜問題的有效方法,也是一種整理和綜合人們的主觀判斷的客觀方法。
用層次分析法作系統分析,首先要把問題層次化。根據問題的性質和要達到的總目標,將問題分解為不同的組成因素,并按照因素間的相互關聯影響以及隸屬關系將因素按不同層次聚集組合,形成一個多層次的分析結構模型。
最高層:表示解決問題的目的,即層次分析要達到的總目標;
中間層:包括準則層和指標層,表示采取某一方案來實現預定總目標所涉及的中間環節;
最底層:表示要選用的解決問題的各種措施、策略、方案等。
房地產工程項目開發方案評價、采礦方法可行性方案綜合評價等可采用此方法。
3.多元統計分析方法及理論
采用多元統計分析方法,即先做主成分分析,再取若干主成分對樣品進行聚類分析,結合第一主成分和綜合得分排序對樣品進行分類排名,由此得到一種新的綜合評價方法。主成分分析(PCA),也稱為主分量分析,是把多個變量(指標)化為少數幾個綜合變量(綜合指標)的一種統計方法。主成分分析采取一種降維的方法,找出幾個綜合因子來代表原來眾多的變量,使這些綜合因子盡可能地反映原來變量的信息量,而且彼此之間互不相關,從而達到簡化的目的。聚類分析是研究“物以類聚”的多指標統計分析方法,主要用于對事物類別的面貌尚不清楚,甚至連總共幾類都不能確定的情形下分類問題的研究[3]。系統聚類法在聚類分析中應用最為廣泛,凡是具有數值特征的變量和樣品都可以通過選擇不同的距離和系統聚類方法而獲得滿意的數值分類效果。它是把個體逐個地合并成一些子集,直至整個總體都在一個集合之內為止。多元統計分析方法的具體步驟:
(1)根據累計方差貢獻率大于85%的原則,提取前個主成分因子,并計算各主成分得分:
(2)根據樣品各主成分、綜合因子的得分,確定樣品的排序,得到綜合評價結果。其中,綜合因子得分以所選用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為權數進行線性加權求和得到,即
(3)對所選定的新數據陣(F1,F2,…,Fr)進行聚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