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頁 精品范文 畜牧專業實習自我總結

畜牧專業實習自我總結

時間:2022-05-25 04:09:0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畜牧專業實習自我總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畜牧專業實習自我總結

第1篇

關鍵詞: 任務驅動 項目帶動 《食品分析》 教學改革

近年來,高等教育事業發展迅猛,隨著高校的擴招,招生規模和畢業生人數每每攀升,已連續多年出現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問題,造成這種現象的緣由固然是復雜的,深究其根,創新意識和綜合應用能力的缺乏是重要原因之一,這正是目前高等教育的薄弱環節。作為人才培養的基地,高校需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狀況。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應更加突出學生綜合能力、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的培養,積極探索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途徑和方法,提高學生競爭力的同時為社會提供專業技術性人才。

1.研究背景

《食品分析》是我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食品質量安全專業的一門應用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能夠通過該課程的學習提高專業素質,除了在課堂上獲得堅實理論基礎之外,課外實踐及應用能力的培養也不容忽視。目前該課程教學及學習中還存在一些不足,具體表現為:①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過于傳統。該課程教學主要以課堂講解、傳授知識為主,教學中對學生的個性發展不夠重視,學生學習被動,課堂氣氛沉悶;教材內容很難跟上知識快速更新的腳步,學生思維局限性強,學習積極性不高。②學生缺乏科研意識,創新能力不足。在目前的培養體系下,大多數學生學習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僅限于專業理論知識的接收和深化,缺乏科研實踐的意識和氛圍,能夠積極參與科研和第二課堂活動的學生只占很少一部分,且參與過程中科研態度不夠嚴謹,成果甚微,這樣的結果反過來影響了學生參加科研的積極性。③在科研管理上重教師、輕學生,學生科研經費不足,科研平臺建設不夠完善。

筆者具有多年食品分析課程教學經驗,針對目前食品科學專業高等教育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以《食品分析》課程為例,提出“課內任務驅動,課外項目帶動”的食品分析課程教學改革理念。

2.主要研究內容

2.1《食品分析》課內任務驅動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

理論教學效果是評價課程教學體系的基本手段,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進強化課堂教學效果是該課程教學改革的基本任務之一。《食品分析》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提出課內任務驅動,即在課內以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回答問題的模式提高接受知識的趣味性,通過課堂作業、課堂提問得分制度作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手段。該教學法是一種 “以能力為本”的新型教學模式,其特色在于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主動用腦、用心、用手進行學習的教學方法。該方法完全顛覆了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完成了角色的對調,把主動權讓給學生,讓學生轉變為學習活動的實施者、參與者,教師只是作為學習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引導者。學生不再單純地從教師的授課中獲取知識,而是從親身參與的行為(實驗、實踐)中自覺地獲取信息,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利用已有知識、技能和能力結構,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并進行自我總結和客觀評價,從而轉化為學習和再學習的動力,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該教學法的這些特點,特別適合于《食品分析》教學實踐。該課程在學習過程中涉及很多檢測方法、實驗原理及實驗步驟等單調的知識點,如采用以往的教學方法,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若能引導學生在已有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采用邊復習、邊思考、邊引入新知識的方式,同時在學習中融入一些學科發展動態、企業文化及教師自身科研經歷等方面的知識,將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在教學組織手段上,不局限于傳統的教授,而是結合課堂內容應用一些提問、討論甚至辯論等教學方法。總之,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如果能貫穿于該課程教學中,就會極大地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

2.2以教師科研課題為載體,搭建學生個性發展空間,實現理論體系的強化和升華。

《食品分析》課程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都很強的專業基礎課程,僅僅通過該課程32學時的實驗課時,學生很難把握課程的精髓。因此,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驗及實踐機是食品科學學科教育改革的必經之路。近五年來,在學校的支持和學院的努力下,我院科研平臺建設有了很大的改善與提高,已經形成了濃厚的科研氛圍。與此同時,我院教師積極進行課題申報,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課題、校級課題申報上碩果累累,我院整體科研實力不斷增強。

《食品分析》教學改革提出的“課外項目帶動”模式要求以院、系、專業方向為基礎,以教師科研課題為載體,擬組建多個以學生為主體的,旨在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培養創新精神與綜合運用能力的興趣小組,鼓勵學生按照個人興趣開展科研活動,支持學生進行自我設計、促進個性發展。實施過程中,可以我校大學生研究訓練計劃(SRP)、國家大學生創新實驗計劃、挑戰杯等多種形式,大力發展學生研究訓練計劃,引導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科研訓練。通過此類項目的申報及實施,學生在資料查閱、申報書撰寫、實驗方案設計、項目實施及項目管理等各方面都得到鍛煉,為今后更高層次的課題執行及進一步深造奠定了基礎。此外,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搭建了師生之間學術交流的平臺,學生學到的不僅是科研方法與專業知識,而且可以從教師身上學到嚴謹的治學態度、真誠的處世之道。

2.3建立和完善校外實習訓練基地,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課程的學習是工科院校培養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的重要教學環節,要培養該專業綜合性人才,必須做到理論和實踐融會貫通。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組織學生真正下企業,通過參觀學習甚至是一定時間的生產實踐。目前,我院已建立了校外實訓基地,并連續多年組織學生進行為期一個半月的生產實習,取得了良好效果。此外,近幾年我院與兵團很多食品企業構成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并且聯合企業進行了科技攻關、成果轉化等方面的研究。

如果能在原有實訓基地的基礎上,新增與該專業緊密相關的校外創新基地,為本專業的實踐教學提供保障,使理論與實踐得到較好的銜接,提高學生實踐操作的技能,最好能夠聯系有合作關系的企業提供學生學習、培訓的機會,對我院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來說將是錦上添花。借此機會,學生通過親自參與企業生產,不僅鞏固了專業知識,提高動手能力,而且在工作經驗、企業管理等方面有一定積累,并對企業的生產及管理提出合理可行的意見和建議。

3.成果與成效

該教學改革的設想及實踐以石河子大學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為依托,目前已在食品學院2013級學生中得以實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過“課內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構建,在該課程的理論教學中,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在課堂中積極思考,踴躍回答問題。新的教學模式明顯調動了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對該課程的教學效果反饋較好。在“課外項目帶動”模式實踐中,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2013級學生中已有65%的學生參與各類科學研究,學生普遍反映通過參與科研不僅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和鞏固課堂理論,而且對科研課題的申報、立意及科研執行有了一定的認識。

該課程的教學改革研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提升,預計在我院2014級、2015級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學生中持續開展,對《食品分析》及其相關課程如《食品化學》、《食品工藝學》、《畜產品加工工藝學》、《果蔬貯藏及加工》、《食品生物化學》等的教學改革起到示范和指導作用,期望對我院乃至我校相關及相似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起到輻射和借鑒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新愛.關于食品分析課程的教學改革探討[J].農產品加工(學刊),2013,9:85-87.

[2]徐聃.食品分析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林區教學,2008,7:16-17.

[3]易翠平,程云輝,劉瑞興,等. 基于信息化時代的教學改革模式探討[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2013,6:76-78.

[4]李雯昕,蔣玉梅. 食品分析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15,6:17-18.

[5]方蕾,趙全,卞春,等. 《食品分析與檢驗》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4,5:58-60.

[6]陶永霞,黃文書,馮作山. 食品質量與安全“食品分析”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大學教育,2014,08:99-100.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淫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精品一级片高清无码,国产一区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 | 香蕉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 | 欧美漫画一区二区精品 | 视频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精选三级欧美 | 亚洲欧美日韩人成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