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3 11:16:0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食品藥品安全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中國醫藥導刊(期刊級別:科技核心期刊 ) issn:1009-0959 cn:11-4395/r 郵發代號:2-492 周期:月刊 出版地:北京 主管單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主辦單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信息中心 中國醫藥導刊期刊簡介 發展歷程
《中國醫藥導刊》對我國醫藥行業的技術交流和企業及產品的宣傳具有行業主流強勢媒體的功能。多年來,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管理和領導下,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信息中心領導的支持和編輯部全體同仁,作者和讀者共同努力下,近10年來《中國醫藥導刊》一直高質量按時出版,2008年6月又被科技部正式評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核心期刊)”。同時,《中國醫藥導刊》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中國醫藥導刊》經新聞出版局批準,從2008年7月正式有雙月刊變更為月刊。定價:23.00元/期。歡迎廣大醫務者、專家、讀者、醫藥工作者積極訂閱并向本刊投稿,提出寶貴意見。
方針與任務
《中國醫藥導刊》集醫學、藥學及相關政策法規于一體,力爭站在當今世界醫藥科技發展的最前沿,突出"前瞻性、實用性、指導性、科學性",積極協助我國臨床醫藥工作者,及時了解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的政策和法規,掌握國內外醫藥科技產品的最新發展和治療學進展的最新動向,不斷提高自身的法制觀念、理論素養和診療水平,以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高水準醫療服務不斷增長的社會需求,促進我國醫藥科技事業的良性發展。
受眾讀者群
讀者對象為廣大臨床醫生和臨床藥學工作者和其他醫藥衛生人員、科技工作者和管理人員。
欄目設置
政策法規、藥事管理、專家論壇、臨床醫學、藥物臨床研究與應用、合理用藥、大規模臨床試驗、疾病治療指南、衛生經濟學、藥物安全性監察、培訓園地、新產品介紹與述評、國際會議、醫海擷英、實驗研究、rct快報與評論、爭鳴與其它。 辦刊宗旨
適應當今世界醫藥科技高速發展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體制調整以后的新形勢,協助我國臨床一線的醫藥工作者,及時了解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的法規和政策;掌握國內外醫藥科技的最新發展和治療學進展的最新動向,不斷提高自身的法制觀念、理論素養和診療水平。本刊緊密結合臨床實際,突出先導性、實用性和時效性,是臨床醫藥工作者的重要參考文獻,也是向醫藥工作者傳遞世界最新醫藥學技術、產品信息和了解醫療設備生產等信息的重要窗口。
關鍵詞:食品安全溯源;網絡交易食品;安全信息
一、引言
隨著科技與社會的進步,網絡消費正步入我們的日常生活,網購食品也成為人們采購生活必需品的一種便捷方式。然而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事件頻頻發生,“毒奶粉”、“霉大米”、“地溝油”、“瘋牛病”、“口蹄疫”等時有發生,一件件讓人觸目驚心,這也讓人們不禁對網購食品的質量安全感到擔心。據了解,網絡食品交易糾紛也經常發生,案件比例約占網絡商品交易糾紛總數的20%。由于在網絡交易過程中,消費者主要是通過文字、圖片、聊天工具等手段得到商品信息,才使一些不法經營者借機銷售價高質劣甚至假冒偽劣的產品。還有許多消費者購買到劣質或變質的食品后,雖然氣憤,但因維權過程相對麻煩,舉證困難,個人損失又不太大,因而沒有選擇向工商部門或消費者協會投訴,只好自認吃虧。由此可見,網絡食品安全問題亟待解決。2015年4月新《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經修訂并通過,并將于2015年10月1日實施。新法案進一步明確了預防為主、風險管理、全程控制、社會共治的食品安全監督與治理原則,并對網絡食品經營新增了制度性規定。新法規定由互聯網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承擔主體審查義務、管理義務以及消費者權益保護義務。然而,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能做到的只是對食品經營者入網資格的審查和對食品安全管理責任的提醒,對于實際交易中商家銷售食品的質量、食品生產源頭管理、貯存及運輸安全的實際管理也是力不從心的。
二、理論概述
食品溯源是指在食品供應鏈的各環節(包括生產、加工、貯存、運輸及銷售等)中,對食品及相關信息進行跟蹤、管理和追溯,使食品的整個生產經營活動處于有效的監控之中。我國食品安全溯源理論起步相對較晚,目前還處于推動階段。但隨著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將食品溯源理論與網絡交易相結合,將成為公眾參與食品安全監管的一個重要方法,也將極大地促進我國食品安全溯源體系的發展。
三、我國網購食品安全監管中的難點
1.網購食品質量難以保障,消費者維權困難
由于在網絡交易過程中,消費者主要是通過文字、圖片、聊天工具等手段得到商品信息,對實際商品質量無從知曉。待收到商品后時常發現有腐敗變質、臨近或超過保質期、假品牌食品、甚至是“三無食品”等現象。因為要拆包才能發現質量問題,網購食品常常陷入不能退換貨的困境。一旦消費者投訴,商家便以買家保存不當等理由拒絕賠償,導致消費者維權困難,只好自己承擔經濟損失。
2.假冒偽劣食品難以控制,損害正規企業利益
由于網絡交易食品經營準入門檻較低,一些不法經營者獲得準入資格后,就假冒正規食品企業經銷商銷售冒牌食品、偽造名牌企業商標冒充綠色或有機食品,以次充好,以不合理低價擾亂正規食品銷售市場。他們在欺騙消費者的同時破壞了正規企業的聲譽與品牌形象,給企業和社會帶來很大危害。
3.網絡交易第三方監管困難
根據新《食品安全法》規定,互聯網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承擔主體審查義務、管理義務以及消費者權益保護義務;然而,由于網絡交易跨地域性和虛擬的特點,使食品企業經營條件審查困難,加上網絡交易食品經營準入門檻偏低,相當一部分的網店是以家庭作坊為據點的網購食品生產商,很難嚴格執行《食品安全法》中的相關規定,其生產環境、生產環節和生產人員的健康狀況以及食品安全認證情況,更令人堪憂,這些都為提供交易平臺的第三方監管帶來了很大的難題。
4.食品質量監督部門跨地域性執法困難
新《食品安全法》中規定,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發現入網食品經營者有違反本法律規定的行為的,應當及時予以制止并立即報告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這說明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對網絡食品交易有共同監管的職責。但是,網絡食品交易以網絡為載體,有跨區域性或無境域性特點,導致以地域為基礎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執法存在職責劃分與管轄問題。并且,網絡交易中商家逃離了常態化的市場監管,使網絡監管執法過程中的固定證據難獲取,而電子證據取證又很容易滅失,也是監管的一個難點。
四、構建網絡交易中的食品溯源體系
1.建立網絡經營食品信息監管平臺
信息管理是食品安全監管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建立獨立于網絡交易服務平臺之外的網絡經營食品信息監管平臺,不以商業盈利為目的,全面負責網銷食品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與相關系統信息對接及食品安全溯源信息監管。網絡經營食品信息監管平臺為生產、經營者提供信息導入系統,為消費者提供公開的食品安全溯源查詢系統。生產者、經營者等將食品的生產、加工、運輸、貯存及銷售過程中的所有信息進行記錄,導入信息監管平臺。信息監管平臺要求食品供應鏈上各參與方必須提供完整的信息,并對信息的真實性進行審核與監督。經信息監管平臺審查,食品溯源信息完整真實,并符合國家安全指標的,信息監管平臺進行合格標記。對標記后的商品,由信息監管平臺提交給網絡交易服務平臺,經其審核通過后可以在該網上銷售。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從源頭阻止了不合規企業經營者進入市場。同時信息監管平臺將食品安全溯源系統與網絡交易系統、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系統對接,消費者在收到網購食品后可以通過食品安全溯源查詢系統清楚地了解到該商品的詳細信息,并通過“查詢正確”和“查詢不符”兩個按鈕,將查詢結果反饋給網絡交易系統與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系統,決定是否付款,對問題產品企業進行檢查和處罰,保證了食品從產至銷的全過程質量安全可追溯,維護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2.完善食品安全追溯法律與制度
目前,我國關于食品安全溯源還沒有形成專門的立法,但在新《食品安全法》中已經明確提出“要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各級地方政府可以以新《食品安全法》為支持,進一步明確食品安全溯源的內容與規范,明晰各級組織的職責與范圍,細化各職能部門的工作任務與責任,建立起權責一致、分工合理、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管理制度。司法部門應以實際案件為依據,查找食品安全監管方面的漏洞與隱患,學習和借鑒發達國家的有益經驗,針對食品安全溯源領域管理不完善、溯源困難及網銷食品監管復雜等問題,細化法律法規,建立起與食品安全溯源制度相適應的、相匹配的、互相補充的、可操作性強的法律規定,通過立法的方式賦予食品安全溯源體系嚴肅性與強制力。
3.推行RFID技術的應用
食品安全溯源系統在國外建立的較早,特別是在歐盟、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被廣泛應用。我國食品安全溯源理論雖然起步較晚,但已有了很好的開端。比如上海構建了“上海食用農副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平臺”,北京市有蔬菜質量安全溯源系統,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特別是2010年在廣州亞運會清真食品追蹤溯源體系中運用RFID技術,實現了清真食品追蹤溯源項目路徑上供應鏈信息環節無縫對接。借鑒這些成功的經驗與技術,網絡經營食品信息監管平臺可以推廣RFID技術應用,提供與食品供應鏈終端參與者對接的信息平臺,便于食品溯源信息導入系統。而食品生產者、經營者等只需添置RFID識別設備,即可完成食品信息的輸入,既方便快捷,又不會大幅增加生產經營成本。消費者收到商品后,可以通過電腦、手機、電話等手段進行查詢和信息檢驗。特別是物聯網為這一應用得以實現提供了有效的技術途徑。
4.建立網絡食品經營企業信用檔案
食品安全溯源體系本質上就是信息管理系統,需要確保信息的完整性與傳遞的連續性。在食品供應鏈中,各參與方必須將與食品及其屬性相關的各種有效信息進行標識后,及時傳遞給下一個參與方,且保證后者能夠正常應用傳遞的數據信息。在此系統中,信息的真實有效是關鍵。網絡經營食品信息監管平臺將各參與方導入的食品信息保存,并據此建立各參與企業的信用檔案。一方面,作為食品安全溯源體系識別和追蹤的基礎信息來源,一旦食品安全危害事件發生,可以追溯和召回產品,及時阻斷問題產品流向社會;另一方面,追溯食品“從源頭到餐桌”過程中各環節全部信息,從而可以追究相應環節違法者的法律責任,也將進一步加強各參與企業的自律性,為食品安全加碼。
5.開放公眾查詢,拓展社會監督渠道
食品安全溯源體系難以推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消費終端信息不易采集,但食品的網絡交易可以解決這個難題。消費者通過網絡采購食品,他們的自然信息就留在了交易系統中。通過信息對接,食品安全溯源系統也就保留了終端消費者的信息。并且消費者收到商品在確認收貨之前,必須在食品安全溯源系統中查詢該食品的信息,與食品包裝上標簽信息和實物進行對照,信息無誤且質量未發現問題,點擊“查詢正確”按鈕,通過鏈接轉至網絡交易平臺進行確認收貨,網絡交易服務平臺向賣家付款。如果經對照發現該食品的實物信息與溯源系統中信息不符,或是發現質量問題則點擊“查詢不符”按鈕中止付款,并將溯源信息截圖與問題食品照片提交給信息監管平臺。信息監管平臺將在規定的時間內重新核實消費者訴求信息,同時向食品經營者所在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提出檢查經營者生產及經營條件的申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對被投訴單位進行檢查。如果屬于個別食品問題,則買家拒絕付款,并由賣家承擔相應賠償;如果屬于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整體條件不合格,則關停該企業,取消其生產與經營資格。網絡經營食品信息監管平臺將公開檢查結果和處理意見,幫助消費者取得損害賠償,保護消費者權益,實現了消費者直接參與食品質量監督。同時,網絡經營食品信息監管平臺建立開放型食品安全溯源系統,公眾和社會各單位、團體均可在注冊后查詢到食品產、供、銷等完整信息,將此系統與同時將此信息系統與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系統、工商管理系統等進行對接,資源共享,將便于他們對食品企業的資質審查、產品抽檢、日常檢查、投訴處理、行政處罰、誠信記錄等業務執行,拓寬了社會監督的渠道。
食品安全溯源體系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在食品網絡交易快速發展的今天,利用物聯網技術整合食品產業鏈數據信息,構建網絡交易中食品安全溯源系統,可以使網絡終端消費者直接參與食品質量監管,拓寬社會監督渠道,進一步推進食品安全社會共治。
參考文獻:
[1]周應恒,張蕾.溯源系統在全球食品安全管理中的應用.農業質量標準,2008(1).
[2]高嶸.基于物聯網的豬肉溯源及價格預警模型研究[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10.
[3]吳雪飛.GDRC清真食品安全認證溯源體系研究.華南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論文關鍵詞:公共管理,缺陷
近期,“地溝油”再次成為民眾熱議的焦點,《中國青年報》的報道描述了“地溝油”從餐館下水道里的“紅色膏狀物”輕松變成清亮“食用油”、經低價銷售重回餐桌的經過。地溝油是用含油脂成分的殘渣及泔水加工而成,加工后不論合格與否都不得食用。[1]不法商販為了牟取暴利將加工后的“地溝油”用于餐飲服務業,給百姓的身心健康帶來嚴重的危害。這是繼“三鹿奶粉”事件之后,再一次暴露政府在食品安全領域監管的缺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辦公室于2010年3月18日下發了《關于嚴防“地溝油”流入餐飲服務環節的緊急通知》。此次“地溝油”事件的暴露并非偶然,因為在幾年前已經出現過這樣的問題,人民日報在2001年11月29日的環境新聞《誰來管管地溝油》就曾提出對“地溝油”規范管理的擔憂;時隔九年“地溝油”不但沒有終結,產業反而日益壯大。正是這種事件凸顯出政府公共管理的缺陷,特別是政府在食品安全領域管理的缺陷,主要體現在以下以個方面:
一、管理缺乏預防意識。食品安全的監管應該從源頭抓起,建立食品安全評估預警機制,把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遏制在萌芽狀態防范于未然。[2]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事故將嚴重危害百姓的身體健康,影響和諧社會的構建。食品安全領域的事前控制尤其重要,防范勝于救火。“地溝油”事件無疑暴露出政府尚未建立健全社會運行狀況的監測體系及危機預警系統,從以前發生的多起食品安全事故也可以看出畢業論文怎么寫,“亡羊補牢”多于“未雨綢繆”監管缺乏預防意識。
二、沒有建立完善的全程管理體系,管理漏洞多。目前,我國食品安全管理采用“一個管理環節由一個部門管理”的原則,采取“分段管理為主,品種管理為輔”的制度,按照國務院的規定,有關管理權分別賦予了農業部、質檢部門、工商部門、海關部門、商務部門和食品藥品監督局部門等多個職能部門,這種分段管理模式可謂是“九龍治水”。首先,管理部門多、環節多導致了管理資源的嚴重浪費,不利于節約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效能論文提綱怎么寫。其次,各部門對食品安全質量管理的標準要求不統一,難以形成監管合力。另外,“九龍治水”的管理模式在應急管理過程中權限不清、職責不明,相關職能部門之間推諉扯皮現象時有發生,導致錯過最佳管理時機。國家應明確授權一個行政管理機構對食品安全實施全程管理,改變政出多門“九龍治水”的多頭管理模式。[3]建立嚴格的管理體系,用法律手段確保各項監管得以執行,重塑公眾對政府的公信度。
三、對涉案人員的懲罰力度不夠,懲戒作用有限。參與生產、加工、銷售的違法經營者,懲罰的力度太小違法成本太低,不足以對其它經營者起到有效的警戒作用。雖然我國在食品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的管理均有法可依,但是總體來說現有的法律法規對違法責任設計不科學,處罰普遍較低,違法成本遠低于違法效益。即使發生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監管執法部門的清查也多是搗毀窩點、查封加工點或企業整頓,違法經營者得不到應有的法律制裁,因而起不到有效的懲戒作用。
四、缺乏有效的政府官員問責機制。對相關責任人實施問責的目的就是要對其形成有力的監督和制約。然而,當前在我國的一些地方卻存在著逃避問責、隨意問責等問責不力和問責效能低下的情況,這嚴重影響了官員問責的嚴肅性、權威性和合法性。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官員問責缺乏統一的法律依據,沒有解決好問責的實體性和程序性問題;哪些情形需要追究責任、追究誰的責任、由誰追究、如何追究以及問責對象應當承擔什么樣的責任等,都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其次缺乏完備的官員問責程序將導致逃避問責、隨意問責和暗箱操作的情況時有發生。完備的官員問責程序應當包括問責啟動、問責事項的調查、問責對象的處理和問責決定的復核審查等步驟,同時也應對官員的復出情形作出規定。當前被問責官員短時間內重新復出的情形時有發生,建議對被問責官員先進行民意測評再決定其是否重新復出畢業論文怎么寫,有利于體現官員問責制的嚴肅性和對民意的尊重。
五、績效評價體系存在缺陷。政府發展觀和政績觀要靠政府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來量化表現,不同的政府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導致不同的政府發展觀和政績觀?,F階段我國尚未建立科學的、可行的、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求的政績評價體系,導致“評價失靈”現象時有發生。當前,我國政府績效評價體系難以引導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和科學的發展觀,誤導政府決策和行為也在所難遇,主要表現在:首先,政府績效評價的內容、程序、方法不規范,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其次,過分注重經濟指標在政府績效評價中的比重,忽視經濟質量、生態效益、民生質量和社會發展?,F行評價指標體系中GDP指標比重過大,輕生態環境指標、民生質量指標,忽視在加強社會管理、增強公共服務等方面的績效評價。再次,領導干部缺乏正確的政績觀指導,導致政府績效評價失去正面的激勵作用。部分領導干部片面認為“政績”就是經濟增長,大搞“數字政績”和“形象工程”。“地溝油”事件的發生就是當前政府績效評價體系下“評價失靈”的典型案例。
當前在經濟全球化和社會發展多元化的新形勢下,社會利益主體和社會結構正在發生重大變化,社會問題日益增多。這一現實對科學發展與和諧社會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級政府要把加強社會管理,尤其加強在食品安全領域的管理提到重要議事日程上,深入研究事物發展規律,正確預測未來趨勢,做到防患于未然。為不斷提高政府公共管理能力,提高管理的效率、效益,完善的路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增強管理工作中的預測能力論文提綱怎么寫。預測能力的提高,對于政府履行監管職能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預測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是管理的起點,食品安全管理千頭萬緒、高度復雜,要求管理者從長遠的、戰略的角度出發,預先考慮和預測可能面臨的各種安全問題,在心理上和物質上做好充分對抗困難境地的準備。“精明的人解決問題,天才避免問題”事前的預防重于事后的補救,政府在公共管理過程中,始終保持憂患意識、居安思危針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問題,事前做出妥善的安排。
二、優化政府組織結構徹底終止“九龍治水”現象。政府職能部門之間權責交叉重復,部門設置過多,分工過細畢業論文怎么寫,職能相互交叉重疊,導致多層管理、政出多門。優化政府組織結構必須撤銷不該設的機構,根據政府應履行的職能重新整合政府組織系統,從而為政府正確履行職能,避免行政不作為提供體制保障;優化政府組織結構要根據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加強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等部門的建設,從而使政府職能的履行更加符合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三、加大對違法經營者的懲罰力度和完善官員問責制。對制造、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企業不僅要使其破產,還要依法追究責任人、經營者的法律責任,對造成危害的有監管責任的政府部門和官員要問責,要追究其失職責任甚至是刑事責任。一個責任型和服務型政府必須建立制度完備的問責制度,建立“權責統一”的行政體制,明確劃分各部門的職責權限,在制度中明確規定行政責任追究的主體、追究事故的類型、追究環節以及追究時限等。
四、構建科學合理的政府績效評價體系,引導政府官員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當前頻發食品安全事故反映出我國一些地方政府過分重視經濟增長的政績評價,而忽視對公共安全、公共衛生等與民生相關的政績評價。針對當前政府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中存在的問題,有必要重新定位、研究和設計政府績效的評價指標體系。薄貴利教授認為,政府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應當符合以下條件:一是充分體現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和要求;二是有利于促進各級政府轉變職能;三是有利于提高各級政府民主行政、科學行政和依法行政能力;四是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效能;五是科學合理,簡便易行,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4]這四點充分概括了當前我國政府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應當具有的特征和條件,也應當成為當前我國重新定位、研究和設計政府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原則。
參考文獻:
[1]朱永義、李靜,泔水油、地溝油生產銷售追蹤調查分析[J],中國食品衛生,2004年第16卷第5期。
[2]胡稅根,翁列恩.預見性政府治理與社會突發事件的預警機制研究[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2).
[3]黎慈.試論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制度的完善[J],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09,(1)
[4]薄貴利.推進政府績效評估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8,(1).
[5]唐娟.政府治理理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6](澳)歐文·休斯.公共管理導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7]陳振明.公共管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摘 要] 闡述了高職院校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的重要性,分析了建設高職院校圖書館特色資源服務于醫藥行業的必要性。湖南食品藥品職業學院圖書館依托行業優勢,緊貼學院人才培養模式和示范性特色專業群建設,重點打造CNKI職業技能資源在線平臺、《化學文摘》特色文獻館、中草藥實用手冊全文數據庫和“專業館、課程館、考證館”服務平臺,進一步提升特色館藏資源服務醫藥行業的水平。
[關鍵詞] 醫藥行業;高職院校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7. 062
[中圖分類號] G250;G25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07- 0133- 03
1 引 言
高職院校圖書館是收集、整理、開發和利用圖書、報刊、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與網絡信息等文獻資源,為師生教學科研、實驗實訓,為行業技能鑒定、繼教培訓提供信息服務的學術性機構。作為文獻信息中心與圖書情報中心,圖書館不僅是高職院校的三大支柱之一,也是高職院校教學科研、行業企業培訓鑒定的服務平臺,更是全面提升高職院校教育質量和深度對接行業、產業、企業的重要保障[1 ]。
當今時代是以數字化、網絡化、移動化、智能化、泛在化為特征的信息時代,高職院校師生和行業企業讀者對圖書館信息資源的需求廣泛迫切,伴隨著3G、4G、云技術、大數據理念、移動智能終端的快速發展,高職院校圖書館已衍變為集紙質圖書、文獻數據、特色資源庫和職教特色服務為一體的數字資源中樞和網絡服務平臺[2 ]。作為湖南省唯一一所專門從事藥品(食品)生產、質控、經管、服務及監督全產業鏈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行業高職院校,湖南食品藥品職業學院圖書館依托行業優勢,緊貼學院人才培養模式和示范性特色專業群建設,重點打造特色館藏資源,進一步提升信息資源服務醫藥行業的水平。
2 高職院校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的重要性
教育部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教高[2015]14號)中規定:“圖書館應根據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學科建設的需要,以及館藏基礎和資源共建共享的要求,統籌紙質資源、數字資源和其他載體資源建設,保持重要文獻、特色資源的完整性與B續性,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文獻信息資源體系?!薄蛾P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1]12號)明確指出:“高等職業學校要搭建產學研結合的技術推廣服務平臺,面向企業開展技術服務,推進科技成果轉化。高等職業學校要努力成為當地繼續教育和文化傳播的中心,搭建多樣化學習平臺,開放教育資源。”根據《全國高職高專院校圖書館建設指南》的要求:“各高職院校圖書館應依托本地區和學校特色學科專業或專題資源優勢,結合地方政治、經濟、文化及社會發展,根據教學科研的需求和專業建設發展的需要開展專題特色資源建設。長期積累以形成專題特色文獻資源優勢?!?/p>
資源建設是圖書館開展服務的基礎與保障,特色資源建設是圖書館面向學校、行業、企業信息服務的重點,也是體現圖書館核心競爭力的指標之一。高職院校主要為社會、為行業培養和輸送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館藏文獻資源既要體現高職教育的“高等性”,又要體現高職教育的“職業性”,在經費缺乏、人才偏少、館藏規模小、技術手段和服務管理相對落后的情況下,將有限的資金集中用于建設“專而精”的特色館藏已成為大多數高職院校圖書館的首選。其次,學科專業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高職院校圖書館的基本任務之一就是為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學資源庫建設,尤其是為重點、品牌、特色專業或專業群建設提供完備的文獻信息服務,凸顯學科專業優勢,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強。再者,高職院校依托地方經濟和行業產業,可以更好地保護優勢資源和發揚地方特色,為地方經濟和行業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文獻資源保障[3 ]。因此,高職院校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顯得尤為關鍵、迫切。
3 建設高職院校圖書館特色資源服務于醫藥行業的必要性
民以食為天、藥以安為先、安以質為重、質以人為本。醫藥行業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職業技能事關藥品質量安全,藥品質量安全更關系著國民健康、社會穩定與經濟發展。醫藥行業是一個多學科先進技術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產業群體,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統產業與現代產業相結合,集一、二、三產業為一體的產業。醫藥行業作為民生行業,素有“黃金行業”之稱,是典型高產出、高回報的高新技術產業,名符其實的朝陽產業,是《中國制造2025》戰略中十大重點領域和優勢產業之一,也是湖南省“十三五”時期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二大重點產業、長株潭核心產業之一[4 ]。
隨著高職院校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進一步深化,高職院校圖書館的用戶群體發生了很大變化,不僅有教師、學生及行政人員等校內用戶,同時又有了與高職院校合作的行業企業員工以及社區居民等校外用戶[5 ]。湖南食品藥品職業學院作為湖南省一所依托醫藥行業的高職院校,在培養行業急需、緊缺技術技能人才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學院圖書館更是教師學生讀者和行業企業員工知識更新、技能提升、繼教培訓的重要陣地及服務平臺。因此,建設好服務于醫藥行業的高職院校圖書館特色資源,不僅能夠為社會、為行業、為學校培養藥學類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創造良好的信息環境,更為產學研結合、校企對接融通提供優質的信息服務,這對于拓展高職院校圖書館的服務內涵和職能,提升面向醫藥行業的服務質量和效率,提供校企深度偶聯與戰略融合的共享服務平臺,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4 服務于醫藥行業的高職院校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內容
4.1 CNKI職業技能資源在線平臺
CNKI職業技能資源在線平臺大規模集成、整合了職業技能教育資源,包含國家職業標準網絡出版總庫、職業技能培訓視頻資源庫、職業技能培訓教材數據庫和職業技能鑒定培訓試題庫。湖南食品藥品職業學院圖書館依托該平臺,在湖南省藥學類專業高技能人才培養和執業藥師繼續教育培訓中廣泛共享這四大資源庫[6 ]。圖書館業務館員為每位學員注冊、開通該平臺的登錄賬號,學科館員與學院專業教師共同按照平臺中的國家職業標準與技能培訓大綱,結合實際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和詳細方案,將各工種(崗位)的鑒定要素與執業藥師的培訓要點融入到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中,并利用該平臺的教材、視頻、試題等資源指導學員開展網絡在線培訓,這種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學習方式極大激發了學員興趣,培訓效果顯著提高。
4.2 《化學文摘》特色文獻館
《化學文摘》(Chemical Abstract,CA)創刊于1907年,由美國化學文摘服務社編輯出版,早期出版印刷型,自1987年起開始出版光盤數據庫。CA報道了來自150多個國家用56種文字出版的16000多種期刊、科技報告、會議錄、學位論文、圖書、專利等文獻。CA以收錄化學化工文獻為主,兼有生物、醫學、藥學等內容,每年報道的文獻量約有50萬篇。湖南食品藥品職業學院圖書館為進一步推進特色館藏資源建設,2013年從湖南醫藥化工研究所全套引進CA這一醫藥化工領域的權威文獻,包括1907年~2001年的印刷版和2002年~2012年的光盤版,傾力打造“CA特色文獻館”,并以此為平臺,契合藥品制造與管理示范性特色專業群建設,我館學科館員為我院教師學生和行業企業讀者全程提供CA的查詢、檢索、鏈接和獲取服務,進一步加強了我館特色資源與醫藥行業企業的融合共享。
4.3 中草藥實用手冊全文數據庫
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強調:“要著力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堅持中西醫并重,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敝兴帉I是我院重點建設的特色品牌專業,2016年我院學生在全國和湖南省兩級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藥傳統技能比賽中實現三連冠,以此為契機,湖南食品藥品職業學院圖書館全新引入的“中草藥實用手冊全文數據庫”構建起專業化學習平臺,業務館員為我院教師學生和行業企業讀者注冊并開通數據庫的訪問賬戶,學科館員依托“中草藥實用手冊全文數據庫”,針對中藥性狀鑒別、中藥真偽鑒別、中藥調劑和中藥炮制四個競賽項目,利用該數據庫中的圖片、案例、輯要、通則等為技能大賽指導老師提供完整、詳實、準確、即時的備賽復習資源。同時,該數據庫也為我省一些中藥、中成藥和中藥飲片的生a企業、科技公司、研究院所在校企融通、院校合作中提供了對接共享的特色資源平臺。
4.4 “專業館、課程館、考證館”服務平臺
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是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的核心工作。為我院能打造一批行業特色鮮明、對接產業緊密、校企深度融合的特色專業和專業群,構建一個適應行業發展、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的專業課程新體系,健全“文化素質+職業技能”、推進專業設置、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相銜接,湖南食品藥品職業學院圖書館魅力搭建“專業館、課程館、考證館”服務平臺?!皩I館”為我院藥學、中藥、藥品經營與管理及食品營養與檢測4大特色專業專屬打造;“課程館”為我院藥物制劑技術、中藥鑒定技術、醫藥市場營銷及營養配餐理論與設計等12門精品課程量身定制;“考證館”為我院師生讀者和行業企業員工通過執業藥師、公共營養師、健康管理師、中藥調劑員、食品檢驗工和醫療器械購銷員等16項職業準入考試創新構建。我館學科館員全程提供三館服務平臺的引導、推薦、篩選和咨詢服務,進一步推動了這一系列優質職教特色資源高效、精準、實時地服務于醫藥行業、產業、企業。
5 結 語
“服務行業、對接產業、校企合作、產教融通”發展模式是我國高職教育改革的切入點,也是高職院校圖書館發展的核心理念。特色資源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服務于醫藥行業的高職院校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更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建設高職院校圖書館特色資源應緊抓時機、因地制宜、注重內涵,直接瞄準行業產業發展趨勢,彰顯高職院校圖書館有異于普通高校圖書館的獨特定位和鮮明特色,完成歷史賦予高職院校圖書館服務于行業產業的職責重任與光榮使命。
主要參考文獻
[1]潘偉男,鄧水秀,舒展.導入6S管理理念構建高職院校圖書館優質服務平臺[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4,26(8):165-168.
[2]潘偉男,鄧水秀,舒展.慕課――高職院校圖書館特色服務的新支點[J].情報探索,2015(3):118-120.
[3]殷新葉.專業群視角下高職院校圖書館特色文獻資源建設的思考[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3,25(5):38-40.
[4]潘偉男,鄧水秀,呂毅,等.藥學專業中高職銜接的職業能力標準體系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5(5):49-51.
[5]畢惠芳,陶姝成,董梅.面向產學研結合的高職院校圖書館特色資源庫建設研究[J].浙江高校圖書情報工作,2015(2):10-13.
[6]潘偉男,鄧水秀,舒展,等.CNKI職業技能資源在線在校企合作中的實踐研究[J].繼續教育,2015, 29(9):51-52.
[收稿日期]2017-02-07
[論文關鍵詞]環境影響評價 餐飲服務 許可 條件
2010年5月6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印發的《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執法文書規范》對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中的各種執法文書進行了規定,其中所附文書樣式中的第一個文書即為《餐飲服務許可申請書》。該申請書所附申報資料第8項明確載明“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審查意見或情況說明”。對此,有人認為,這只是申報資料中的一個記錄項,并非餐飲服務許可的條件項,環境影響評價(以下除有關規定名稱外,簡稱環評)審批并非餐飲服務許可的前置條件。其理由主要有:設定餐飲服務許可的是《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均無環評方面的要求;《餐飲服務許可管理辦法》中也沒有環評要求,只是在第十條第七項作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規定的其他材料”的兜底性規定;唯一與環評有關的是《餐飲服務許可申請書》所附申報資料的第8項標注,將環評作為餐飲服務許可的前置條件缺乏依據;目前在工商部門尚未明確環評是否作為工商登記的前置條件之前,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若把該資料記錄項僵化地設定為許可條件,有越權之嫌。關于環評審批是否餐飲服務許可的前置條件這一問題,各地存有不同態度,因此在實際操作上也不一致。對此,筆者認為環評審批是餐飲服務許可的前置條件。原因在于:
一、餐飲場所一直都被納入建設項目的環評管理
(一)國務院于1998年11月18日頒布的《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第六條規定,國家實行建設項目環評制度。《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第七條和《環境影響評價法》第十六條中均規定,國家根據建設項目對環境的影響程度,對建設項目的環評實行分類管理。建設項目的環評分類管理名錄,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并公布。
(二)為貫徹執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1999年4月19日,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了《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分類管理名錄》(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令第14號,2008年10月1日廢止);為實施建設項目環評分類管理,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法》第十六條的規定,2008年9月2日,國家環境保護部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這兩項目錄均將餐飲場所納入了建設項目的環評管理。并且,2009年11月24日,環境保護部在《關于公民租賃住宅樓開辦個體餐館應當執行環評制度的復函》(環辦函〔2009〕1220號)中明確,公民個人租賃住宅樓開辦個體餐館也應執行建設項目環評制度。關于這一解釋,有人提出,2006年10月17日,國務院法制辦在《關于環保評價許可是否頒發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前置條件問題的復函》(國法秘函〔2006〕403號)中有著不同的解釋,即認為“公民個人租賃住宅樓開辦個體餐館的,不屬于環境影響評價法第十六條第三款關于《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規定中的‘建設項目’,因此不需要在工商注冊登記前辦理環評審批手續?!比绾握J識這兩個解釋,筆者認為,根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第七條和《環境影響評價法》第十六條的規定,既然法律授權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并公布建設項目的環評分類管理名錄,那么,在建設項目的分類認定這一問題上,環境保護部的解釋才屬于有權解釋,國務院法制辦無權對其進行解釋。
(三)2010年1月13日,環境保護部公布了國家環保標準《飲食業環境保護技術規范》(HJ554-2010),對飲食業單位的選址、總平面布置、總體要求、油煙凈化與排放要求、排水與隔油要求、噪聲及振動控制要求、固體廢物控制要求等予以了明確。
二、餐飲服務許可工作中應當執行環境保護有關規定
(一)我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十一條規定:“新建、擴建、改建向大氣排放污染物的項目,必須遵守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規定……建設項目投入生產或者使用之前,其大氣污染防治設施必須經過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驗收,達不到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規定的要求的建設項目,不得投入生產或者使用?!保坏谒氖臈l規定:“城市飲食服務業的經營者,必須采取措施,防治油煙對附近居民的居住環境造成污染。”因此,餐飲服務許可申請人欲作餐飲場所的項目應經環保部門驗收并達到國家環保有關要求,否則,該場所不應作為餐飲場所使用。
(二)我國《物權法》第七十七條規定:“業主不得違反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業主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外,應當經有利害關系的業主同意?!敝绱艘幎?,因為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是社會關心的熱點問題之一,容易造成對居住環境的破壞,影響其他業主的正常生活,容易引發鄰里糾紛和公眾對政府部門的投訴。因此,餐飲服務許可申請人不得違反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將住宅作為餐飲服務用房。如果法律、法規和管理規約允許將住宅改變為餐飲服務用房的,還須經過有利害關系的業主同意。
(三)我國很多省市也制定了有關地方性法規和規章。以江蘇省為例,《江蘇省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條例》第十一條、第十二條中規定,新建、改建或者擴建建設項目,可能產生環境噪聲污染的,應當依法進行環評;將住宅改變為餐飲、娛樂等商業用房的,應當經有利害關系的業主全體同意。《江蘇省城鄉規劃條例》第五十條中規定,業主不得違反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擅自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確需改變的,應當滿足建筑安全、居住環境、景觀、交通、鄰里等方面的要求,征得利害關系人同意,報經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批準,到房屋產權登記機關辦理相關變更手續;涉及改變土地用途的,應當依法辦理審批手續;擅自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的,有關部門不得核發相關證件?!赌暇┦写髿馕廴痉乐螚l例》第三十二條中規定,該市主城、新市區和新城范圍內,新設可能產生油煙、煙塵的飲食服務業項目,經營者應當事先予以公示并書面征求相鄰單位和居民的意見;經營者在向環保部門報批環評報告時,應當對公眾意見采納情況作出說明,并報送工商行政、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備案;環保部門在作出行政許可前,應當對公眾意見進行核實;飲食服務業項目選址應當符合環境保護規定,不易造成環境污染糾紛。蘇州等地也專門出臺《餐飲業環境污染防治管理辦法》,對餐飲業經營場所的選址、餐飲業項目的環境影響審批等方面作了明確規定等等。
由上可見,我國從上到下均對餐飲業環境保護方面作出了規定。雖然上述中的很多規定并不是專門針對餐飲業制定的,但是,這些規定一經公布生效,就具有普遍的約束力,任何個人和單位在相關工作和生活中都應當嚴格遵守。在餐飲服務許可工作中,許可機關和申請人自然也應執行上述規定。
之所以造成目前很多地區不將環評審批作為餐飲服務許可的條件現象的發生,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有:一是如上所述,國家有關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的專門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包括《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餐飲服務許可管理辦法》和《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中均沒有環評方面的明確要求。二是有關機關和個人對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缺乏通盤性的把握,致使其在實際工作中只執行有關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的專門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而沒有執行其他有關餐飲環境保護方面的規定。三是環保部門沒有全面執行環境保護有關規定,沒有對被納入建設項目環評管理的餐飲場所全部實施環評審批,沒有依法全面查處未經環評審批的餐飲服務經營者。這在很大程度上放任了依法應經環評審批而不經環評審批的行為。四是不同部門對相關法律法規的理解不同。比如,對《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第九條第二款“……需要辦理執照的,建設單位應當在辦理營業執照前報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钡囊幎ǎh保部門的執法者認為,這一行政法規已明確了環評審批和工商注冊登記之間具有先后關系,也就是說已明確規定環評審批是工商注冊登記的前置條件。而工商部門的執法者認為,這一條款只表明環評審批是符合《行政許可法》設定條件的一個由環保部門執行的許可,只明確了建設單位具有經環評審批許可后方能領取營業執照的法定義務,卻沒有表示“工商部門對未取得環評審批的不得頒發營業執照”,因此,工商部門并沒有將環評審批作為工商登記的前置條件的義務。如此就發生了很多未經環評審批的餐飲服務經營者也能取得營業執照的現象。
三、很多地區已將環評審批作為餐飲服務許可的前置條件
餐飲業的經營場所多位于城市中心的居民區和辦公區,相當一部分又位于居民樓和辦公樓的底層和內部,油煙、噪聲、廢氣等嚴重影響了周邊居民的工作和生活,環保部門一時難以徹底解決有關問題。在很多地區,不少餐飲服務經營者無需環評資料即可取得餐飲服務許可證。對此,有人認為,突破環評審批直接為餐飲服務經營者敞開餐飲服務大門,可以通過環保部門事后監管的方式來解決餐飲業的環境污染問題。筆者認為,這種認識實屬錯誤。原因在于,一旦突破環評審批這一控制污染的第一道防線準許不符合環保要求的單位和個人進入餐飲市場,勢必會給群眾的環境利益造成損失,餐飲服務經營者也會因此受到環保部門的處罰,造成其財產損失,同時還會給環保部門的執法工作造成巨大壓力。因此,在環境污染嚴重、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地區已經認識到將環評審批作為餐飲服務許可的前置條件是十分必要的,并付諸了行動。除上述蘇州等地專門出臺規章明確餐飲業項目未經環評批準不得建設或營業外,還有不少地區明確將環評審批作為餐飲服務許可的前置條件。比如,今年3月1日,《武漢市城市綜合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對核發《餐飲服務許可證》時審查環境評價資料進行了明確規定。為貫徹落實該條例的有關精神,武漢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環保局聯合制發《關于貫徹落實武漢市城市綜合管理條例有關事項的通知》,就核發《餐飲服務許可證》工作中有關環境保護相關資料作了進一步明確規定。其中要求,自今年3月1日起,凡在規劃用途為住宅的建筑物底層和內部,申請核發《餐飲服務許可證》的,一律不予受理;凡申請核發《餐飲服務許可證》的中型及以上餐館類項目,申請人在申請時應先取得環保行政主管部門出具的環評批復文件;在規劃用途為商住的商業裙樓內申請核發《餐飲服務許可證》的餐館類項目,申請人在申請時也應先取得環保行政主管部門出具的環評批復文件,其他餐飲項目環評審批由環保行政主管部門依法予以辦理。
>> 召回缺陷汽車產品的法律制度探析 十大汽車產品缺陷 淺談汽車產品研發項目管理 簡論汽車產品缺陷的法律規制 對我國汽車產品召回制度的探討 汽車產品開發同步工程應用管理機制研究 基于PDCA的汽車產品研發過程及質量管理研究 缺陷產品召回制度 項目管理在汽車產品開發中的應用 成本管理在汽車產品研發中的意義 汽車產品回收利用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關于汽車產品的綠色設計研究 探究我國缺陷產品召回制度――以大眾汽車召回為視角 汽車召回事件:拷問名牌產品質量管理及控制體系 大數據時代的汽車產品缺陷互聯網輿情 國家質檢總局2013年第三季度汽車產品召回情況等 工業4.0時代汽車產品設計過程中的質量管理研究 我國缺陷產品召回制度研究 淺析缺陷產品召回法律制度研究 論缺陷產品召回制度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2] 張光明. 缺陷產品召回管理預警體系研究[D]. 青島:青島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3] 高民杰,袁興林. 企業危機預警[M]. 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3.
[4] Booty, Mike. Safety at leisure[J]. Fire Prevention and Fire Engineers Journals, 2005(10):12.
[5] 宋林飛. 中國社會風險預警系統的設計與運行[J]. 東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1):69-76.
[6] 馬琳,土澤蓉,梁晚益. 著力構建我國食品安全事故預防、預警及應急處置機制[J]. 中國食品藥品監管,2005(6):14-15.
[7] 盧錫慧. 企業經營管理預警系統的建立[J]. 河北農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1998(4):43-47.
[8] 胡華夏,羅險峰. 現代企業生存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的理論探討[J]. 科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0(6):33-34.
[9] 鄭國輝. 召回缺陷汽車產品的法律制度探析[J]. 商場現代化,2008(9):283-285.
[10] Rupp Nicholas G, Taylor Curtis R. Who Initiates a Recall and Who Cares Evidence from the Automobile Industry[J].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2001,50(2):123-149.
[11] 佘叢國,席酉民. 我國企業預警研究理論綜述[J]. 預測,2003(2):23-29.
[12] Stanton. Alex Pentium brouhaha a marketing lesson[J]. Advertising Age, 1995(8):18.
[13] 張蕾. 對缺陷汽車產品召回制度的研究與思考[J]. 重型汽車,2010(1):37-38.
[14] 王琰. 解讀我國汽車召回數據分析及缺陷調查認定程序[J]. 標準生活,2009(9):36-37.
[15] 阮平南,王塑源. 企業經營風險及預警研究[J]. 決策借鑒,1999(3):2-6.
[16] 繼虎,王彥茹. 從汽車召回問題看企業質量預警信息渠道[J]. 汽車工業研究,2011(11):29-32.
[17] QIAN, Jian-sheng, YIN Hong-sheng. Data Processing Model of Coalmine Gas Early-Warming System[J].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2007,17:20-24.
[18] Smith NC, Thomas RJ, Quelch JA. A Strategic Approach to Managing Product Recall[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6,21(9):102-112.
油脂類輔料作為一類源于食品工業(通常被認為是安全的:美國FDA列入GRAS)應用于制藥中已經有相當長的時間,大多應用于生產注射劑、乳劑、劑、營養劑等的藥用輔料。常用的油脂類輔料植物油有橄欖油、大豆油、杏仁油、花生油、玉米油、椰子油等。植物油中含有比較豐富的植物甾醇,不同的植物油中甾醇組成差異較大,故甾醇組成及含量在植物油的評價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藥用輔料植物油的國家標準中,并不包括甾醇組成的檢查。測定植物甾醇的方法有很多。早期的方法[1]有毛地黃皂甙沉淀法、Liebermann-Burhcard可見光比色法、酶法等,但是這些方法干擾因素較多,且只能測定甾醇總含量,不能對各甾醇組成進行分離鑒別。后有文獻報道利用薄層色譜法(TLC)[2]分離和分析植物甾醇和植物甾醇酯,根據斑點的大小和顏色的深淺雖然可判斷各甾醇組分的大致比例,但該方法靈敏度和定量準確度較低。目前研究最多的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譜(HPLC)[3]、衍生化處理-氣相色譜(GC)[4]和氣相色譜法-質譜聯用(GC-MS)等現代色譜分析方法,這些方法不僅能測定植物甾醇的總量,還能夠分別定量檢測出各甾醇組分的含量。本研究選用橄欖油作為研究對象,將高效液相色譜法和衍生化處理-氣相色譜法聯合運用,分析橄欖油中的甾醇組成及百分含量。
1儀器與試藥
1.1儀器美國Agilent公司1200/1260型高效液相色譜儀,美國Agilent公司7890型氣相色譜儀;CARBOLITE電熱恒溫干燥箱,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DZF-6030A型真空干燥箱。
1.2試藥乙醇、石油醚(40~50℃)、丙酮、吡啶等試劑為分析純,異丙醇、正己烷為色譜純,水為超純水。橄欖油(共3批,1個企業),葵花籽油對照(批號MKBK1503V,Sigma),膽甾醇對照品(批號111618-200301,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β-谷甾醇對照品(批號110851-201407,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
2實驗方法
2.1樣品處理精密稱定橄欖油、葵花籽油各5.0g,置250mL錐形瓶中,加氫氧化鉀乙醇溶液50mL,加熱回流1h進行皂化。冷卻后移至分液漏斗中,用石油醚(40~50℃)萃取3次,每次50mL,合并石油醚提取液,置另一個分液漏斗中,用50%乙醇溶液洗滌3次,每次50mL,棄去水層,水浴去石油醚,所得殘渣在105℃干燥至恒重,計算不皂化物的含量,不皂化物結果見表1。取所得樣品的全部不皂化物,用石油醚(40~50℃)溶解3次至試管中,每次4mL,氮氣吹干,加流動相適量(約1mL)溶解殘渣,經0.45μm濾膜濾過,作為供試品溶液,用于色譜分離分析。
2.2液相色譜分析采用Kromasil60-5SIL硅膠柱(250mm×4.6mm,5μm),以異丙醇-正己烷(1∶99,v/v)為流動相等度洗脫,流速1.0mL•min-1,檢測波長210nm,進樣量20μL。對照品及樣品的典型色譜圖見圖1。以膽甾醇的出峰時間為參考,收集從20min至32min的洗脫液,為提高濃度,以2次或3次液相色譜進樣所得的洗脫液吹干后為1個供氣相分析樣品。提取的不皂化物組成比較復雜,液相色譜分離有很多雜質,不采用同填料預柱(即硅膠)時,色譜柱進樣多次后有很多雜質強保留在柱子中,繼續進樣供試品溶液的保留時間不斷前移使甾醇不能與其他物質分離,因此最好使用相同填料預柱對供試品溶液在進入色譜柱前進行過濾。
2.3氣相色譜分析衍生化溶液的制備:取“液相色譜分析”項下供試品溶液洗脫收集后的殘渣,加無水吡啶0.2mL,加N,O-雙(三甲基硅烷)三氟乙酰胺(BSTFA)-三甲基氯硅烷(TMCS)(99∶1,v/v)0.2mL,密封,混勻,80℃加熱20min,取出,放冷,取液體層,即得供試品衍生化溶液。分別取對照品溶液、膽甾醇液相色譜洗脫收集后的殘渣,自“加無水吡啶0.2mL”起同法操作,取液體層作為對照品衍生化溶液、膽甾醇衍生化溶液。色譜柱:DB-5毛細管柱(30m×0.25mm×0.25μm);進樣口溫度:290℃;進樣量:2~3μL;分流比為25∶1;載氣:氦氣;流速1.8mL•min-1;程序升溫:起始柱溫260℃,保持50min,再以5℃•min-1的速率升溫至290℃,保持5min。取對照品衍生化溶液、膽甾醇衍生化溶液與衍生化供試品溶液2~3μL,注入氣相色譜儀,記錄色譜圖,葵花籽油作系統適用性試驗,葵花籽油的甾醇色譜圖中菜油甾醇峰與豆甾醇峰的分離度大于4.0。本實驗中,葵花籽油的甾醇色譜圖中菜油甾醇峰與豆甾醇峰的分離度為4.43。按表2所附的相對β-谷甾醇峰的保留時間[7]鑒別各甾醇峰,各甾醇峰相對β-谷甾醇峰的保留時間見表2??瞻咨V圖(A)、葵花籽油典型色譜圖(B)以及橄欖油典型色譜圖(C)見圖2。根據所得氣相色譜圖,計算從膽甾醇到7-燕麥甾醇15個峰的總峰面積,按面積歸一化法計算各甾醇的相對含量,3批橄欖油的甾醇組成及含量見表3。測得橄欖油中含有多種甾醇,其中β-谷甾醇的含量比較高,占總甾醇量的80%以上,其次是菜油甾醇,5,24-豆甾二烯醇,未檢測出24-亞甲基膽甾醇、菜油甾烷醇、7-燕麥甾醇、樺木醇。
3討論
論文關鍵詞 食品安全 激勵 監管機制 完善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是一件關系民眾身體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的大事。然而,近些年我國食品安全事件卻大有席卷大江南北之勢,從上海“染色饅頭”到遼寧“毒豆芽”、從湖北“毒生姜”到重慶“毒花椒”、從山東的“甲醛白菜”到江西的“人造豬耳”,從安徽阜陽奶粉到河北紅心鴨蛋、從“三聚氰胺”的三鹿奶粉到“細菌超標”速凍水餃等,頻頻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暴露出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也對政府執行力提出嚴峻的挑戰。
一、現有體制下食品安全監管機制的反思
2009年6月《食品安全法》的施行,標志著我國從“食品衛生時代”進入了“食品安全時代”?!妒称钒踩ā反_立的多部門分段式監管、風險監測和評估、食品召回等制度,對遏制食品安全事件的擴展發揮出積極意義,但其缺陷與不足也日益凸顯:
1.食品安全違法成本低,執法力度偏弱。低廉的違法成本是食品安全事件不斷出現的重要原因,如無證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流動食品攤販,因其生產成本極低,按照現行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即使被取締,換個地方重新開張困難不大。同時,從針對違法生產者的處罰來看,對于在食品加工過程中添加有毒、有害等非食用原料的違法行為,往往是只要不造成惡劣影響甚至釀出命案的,相關責任人的刑事責任就很難得到追究,而且現有《食品安全法》對違法所得的認定也缺乏有效的手段,導致職能部門執法過程中普遍存在對食品安全事件處罰過輕、以罰代刑的現象,難以對違法者產生震懾作用,致使食品安全中某些深層次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
2.部門職責交叉,難以做到無縫隙監管。從監管部門看,食品安全現行執法部門涉及衛生、質監、工商、農業、海關、食品藥品監管等多個部門。雖然在《食品安全法》實施后,各地相繼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員會,但這一機構或是掛靠在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或是掛靠在商貿服務業局、或是掛靠政府其他部門,并未真正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在這種尚未形成有效運行的聯動機制的前提下,分段式的多頭管理模式,不可避免會出現執法交叉和工作推諉,食品安全監管的錯位、越位、缺位現象時有發生,“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無縫隙監管淪為一句空話。
3.階段性整治方式普遍存在,不利于監管成效的鞏固。食品安全監管側重于階段性整治的問題在各地依然普遍存在,一些監管主體往往采取在一定時期內集中力量對社會存在的某種違法行為進行專項治理,或是在食品安全事件被網絡媒體曝光后采取事后查處補救的執法方式,即通常根據某一臨時事件的發生或某一特殊時期的需要來開展執法活動。這種突擊性的監管方式,致使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陷入“整治——好轉——回潮——再整治”的怪圈,監管模式不具有經常性、長效性。
4.監管主體責任不到位及問責制度執行不力,弱化了監管成效。從監管主體看,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沒有劃片到人,或者僅把劃片到人停留在公示欄上、文件上、匯報上。食品安全如果出了問題,一般只是要求整改,責任由集體承擔,很少落實或無法落實到具體人員,監管存在籠統化。此外,根據《食品安全法》規定,只有在“本行政區域出現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才“依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記大過、降級、撤職或者開除的處分”。這種結果問責、甚至是嚴重后果問責的規定,也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食品安全監管的執行力和成效。
二、引入激勵機制,構建全方位食品安全監管模式
(一)激勵及激勵方法概述
所謂激勵,是指人類活動的一種心理狀態,它通過影響人們的內在需求或動機,使被激勵者產生一種強大的內在驅動力,促使其向所期望的目標努力的心理活動過程。激勵的方法有很多,籠統來講,可簡單分為正激勵和負激勵。
正激勵,就是通過對被激勵對象的贊揚、肯定、承認、獎賞,正面強化某種符合組織目標期望的行為,以提高被激勵對象的積極性,使該類行為更多、更頻繁地出現。
負激勵,就是通過制裁和約束的方式來抑制被激勵對象的某種行為,并在減少或消除這種行為的同時,促使被激勵對象進行反省,自覺調整、改造,朝著組織所期望的方向去行動。
(二)激勵方法在強化食品安全監管中的運用
1.正激勵在強化食品安全監管中的運用。出臺鼓勵扶助政策,引導企業生產經營安全食品。政府部門要制定出臺富有吸引力的、切實可行的鼓勵扶助政策,堅持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并重,有效激發引導企業開展安全食品的生產經營,具體如:對于生產經營安全食品、事跡優異突出者,可由地方政府給予當選“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資格或授予“勞動模范”稱號等政治榮譽,以及給予科研項目研究經費扶持、經營場地使用優惠、稅收優惠返還等經濟獎勵;可由食品安全行政監管部門頒發“食品安全質量信得過單位和個人”榮譽稱號、給予延長食品安全質量檢驗周期和頻次等獎勵;可由財政金融部門給予享受國家和地方財政的低息貸款、優先辦理提供金融組織銀行貸款等獎勵。積極有效的正面激勵措施,將有力促進食品行業進入有序、健康、強盛的良性發展狀態。
設立食品安全績效獎,激發監管部門及其主體的積極性。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通過重獎在食品安全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監管部門、監管主體,激發他們的斗志,增強各監管部門及其主體在食品安全領域的責任感,促使他們結合本職工作,激發創新能力,探索建立富有創造性的工作模式,促進各項監管措施落實,切實獎出干勁、獎出積極性、獎出責任感,進一步提升食品安全監管水平,打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環境。
嚴格執行舉報保密制度,激勵公眾參與監督。當前,國內眾多省市都出臺了舉報獎勵制度,但從實施的效果來看,皆不盡如人意。究其根源,關鍵就在于舉報人信息無法得到良好的保密。人類自我保護的本能,決定了他在面對物質激勵和人身安全博弈時的必然抉擇,試想,舉報者如果連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還如何敢于舉報相關人員的違法事實?因此,對舉報者進行嚴格的保密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要切實加強對舉報人信息的保密措施,堅持一個核查員對應一個舉報人的“一對一”制度,建立嚴格的查處與懲治舉措,嚴厲追究泄露信息者的責任,給予民眾充分的安全感,激發他們參與食品安全監督的熱情,形成全社會關心、參與食品安全監督的良好氛圍,唯有如此,方能確保食品安全的長治久安。
2.負激勵在強化食品安全監管中的運用。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檔案,實行行業禁入和退出機制。由食品安全委員會協調工商、衛生、質監、食藥監等部門,以各類餐飲和食品企業法人的身份證號以及注冊企業名稱作為對象,將食品安全違法違規行為記入信用檔案。食品生產企業的違法違規行為一旦達到一定標準,則對該企業及其法人、直接責任人,記錄黑名單、吊銷營業執照、五年內禁止在食品行業重新注冊,直接責任人不得從事食品生產經營管理;五年后重新申請注冊的要列入重點監控名單重點監管,重犯者將永久禁入。對構成食品犯罪的,不僅將受到法律嚴懲,還將永遠禁止在餐飲食品行業注冊登記。食品安全信用檔案記錄實行電腦聯網存檔,永久備份,黑名單不得刪改。
【關鍵詞】 零售藥店;執業藥師;藥學服務
藥品零售企業是直接面向社會公眾,提供購藥服務的重要部門。在藥品經營和質量保證的過程中,執業藥師是最能保證公眾用藥安全有效地專業技術人員。我國從1994年3月15日起,開始實施執業藥師的資格制度,相對于其他發達國家起步較晚,政策法規尚未完善。特別是隨著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在一系列新的法規政策的頒布實施下,如何真正配備執業藥師并發揮作用,已成為十分重要的思考問題。我國《執業藥師資格制度暫行規定》明確規定了執業藥師的職責:處方的審核及監督調配,提供用藥咨詢和信息,指導合理用藥,開展治療藥物的監測及藥品療效的評價等臨床藥學工作[1]。
1 執業藥師在我國藥品零售藥店中的現狀
1.1 缺乏法律保護和約束 由于《執業藥師法》尚未正式出臺,執業藥師的責、權、利得不到法律應有的保護,具體表現為:責任得不到體現,權利得不到保證,利益得不到保障。這就給執業藥師的重視始終提不到一個高度上來。加之零售藥店執業藥師配置不力,許多藥學職稱的人員進入藥店執業。既有衛生系統藥學職稱的從業人員,還有藥監系統授予藥學職稱的從業人員。
1.2 執業藥師數量不足,分布不合理 拒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有藥品生產廠家6 000多家,藥品經營企業130 000多家,藥品使用單位320 000多家,而我國目前現有執業藥師為153 153人,在數量上遠遠不足。分布不合理,大多數在城鎮,農村很少,尤其以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居多。經濟發達的沿海城市和南方城市為多,如江蘇省為第一,現有12 400人。西部內陸省份很少。
1.3 執業范圍分布不合理 我國執業藥師注冊執業范圍分為:藥品生產單位、藥品經營單位、藥品使用單位。事實上大多數執業藥師主要分配在醫院藥房,制藥企業和科研單位;藥品批發企業次之;零售藥店最少。尚且部分零售藥店存在執業藥師兼職、掛證現象,而國外執業藥師則主要在藥店。造成上述原因主要是執業藥師崗位待遇、薪酬及勞保福利等相差懸殊,導致執業藥師流向停滯,分布不合理。
1.4 整體素質較低,繼續教育滯后 目前執業藥師學歷情況:中專37%,大專33%,本科16%。專業背景:相同專業58.9%,相近專業41%。如從業藥師、駐店藥師和各種職稱的藥學人員仍需培訓提高。采用培訓班形式授課,輔導效果一般。課堂學員太多,聽課積極性不高,培訓教材共性內容較多,個性方面欠缺。還有執業藥師原有知識結構相對單一的原因。
2 零售藥店執業藥師工作的發展思考
2.1 保證數量與質量、加強繼續教育 要把零售藥店執業藥師隊伍發展和提高其素質結合起來,嚴格執行繼續教育制度。繼續教育形式、方式、手段應多樣化。如培訓、研修、學術講座、學術會議、專題研討會、專題調研、考察、撰寫論文和專著以及有組織的自學、網上授課、在線輔導等。執業藥師在藥店接待顧客和患者,需要過硬的綜合素質。不但要精通藥學,還有熟悉醫學。應當加強病理學、生理學、診斷學方面的知識。掌握商品營銷學基本知識。關注醫藥方面的最新動態,運用先進的理念指導藥學執業工作。
2.2 樹立窗口服務形象,積極宣傳執業藥師 醫院藥房執業藥師崗位分工明確,社區零售藥店則完全不同。尤其是小型零售單體藥店,執業藥師為質量負責人,還有兼職庫房藥品養護工作、店堂藥品銷售工作。有些藥店個體經營者盲目指派各種雜物事情,甚至要求執業藥師違規銷售藥品或者推銷保健品代替藥品。因此執業藥師首先要堅持遵紀守法,委婉的規勸企業經營者,明確個人職責,做好本職工作。和營業員團結協作,熱情待客,敬業愛崗,以扎實的專業知識服務于社區群眾。改變藥店負責人和員工對自己的認識,贏得顧客和患者的信任與贊揚,維護好執業藥師的自身形象。從而提高整個隊伍素質,為推動加快執業藥師立法創造條件。
2.3 指導安全合理用藥,開展社區健康講座 藥學服務是以患者或者消費者為中心所展開的各項活動和服務,目的是保證藥品的使用安全、有效、合理、經濟,從而讓其生活質量有所提高。零售藥店執業藥師要不斷提高調劑服務技能,認真審方,發藥時應耐心交代藥品的使用方法。對于特殊人群,如嬰幼兒、老年人、妊娠及哺乳期婦女、肝腎功能不全者等需要特別詳細提示??梢远ㄆ谠诹闶鬯幍晁幧鐓^,定期開展一些專業講座,如老年人如何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健康飲食、青少年眼部保健和形態健康等講座[2]。
2.4 做好店員培訓,提升員工素質 零售藥店執業藥師要認真貫徹“GSP”管理條款,如員工培訓方面,應該從專業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藥事法規三方面提高員工素質。當前零售藥店一部分從業人員業務素質偏低,法律意識淡薄。執業藥師理所當然的擔負起零售藥店此項工作。制定年度培訓計劃、培訓實施方案、員工個人培訓記錄及考核。促使我國零售藥店從業人員綜合素質整體向前邁進,讓服務質量產生質的飛躍。
2.5 強化職業道德,從嚴要求自我 醫藥零售業分為連鎖經營和單體藥店,執業藥師執業單位經營規模不同。小型零售藥店員工幾個,大型企業幾十個至上百人。不論企業規模大小,執業藥師始終應從嚴要求自我,不應將自己混同于一般營業員。牢記執業藥師職業道德準則。在執業過程中將患者及公眾的自身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努力做到尊重患者、進德修業、珍視聲譽、遵守法規、獨立執業[3]。
綜上所述,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零售藥店出現了種種推銷手段,如價格戰、會員制、有獎銷售保健品等。執業藥師應該不斷提高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優質的藥學服務樹立品牌形象,為社區大眾提供安全、有效、經濟的藥物,創造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從而促進零售藥店有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參 考 文 獻
[1] 人事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執業藥師資格管理暫行規定[S].人發[1999]34號.
謎團:大米中的鎘來自哪里
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網站公布了第一季度餐飲食品抽驗結果,其中一項結果為44.4%的大米及米制品抽檢產品發現鎘超標。廣州市食藥監局共抽檢18個批次,有8個批次不合格。在廣東省食安辦公布的抽檢31個批次的不合格大米中,有14個批次來自于湖南,鎘含量從每公斤0.26毫克到0.93毫克不等。
5月21日,鎘大米來源地湖南攸縣官方通報了不合格大米的鎘含量范圍,披露原稻主要收自當地農戶,涉事米廠“手續齊全,周邊也無重金屬企業”。
既然生產環節無污染、原稻來源也沒有問題,那么,污染大米的鎘又源自哪里?
南京農業大學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研究所教授潘根興說,這些重金屬的確不應該存在于農田,因為它們原本是來自礦山。
早在2007年,潘根興和他的研究團隊在全國華東、東北、華中、西南、華南和華北六個地區的縣級以上市場中,隨機采購大米樣品91個,結果表明:10%左右的市售大米鎘超標。研究還表明,中國稻米重金屬污染以南方秈米為主,尤以湖南、江西等省份最為嚴重。潘根興表示,大米鎘超標的關鍵在環境污染,“這取決于兩個因素:土壤和品種?!?/p>
“鎘污染大部分來自開礦。工廠排放廢氣中含有鎘,可能會通過大氣沉降影響較遠的地方?!杯h保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所長高吉喜表示,此外,一些肥料中也含有重金屬鎘。即使冶煉廠距離遠,其排放的廢氣擴散后也可能隨降雨落到農田中。專家表示,要尋找稻米鎘超標的原因,需對當地大氣、水和土壤進行檢測。
現狀:農業污染狀況觸目驚心
鎘大米事件已經引起了社會對于農產品,特別是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安全及農田污染問題的關注。
“我國土壤污染呈日趨加劇的態勢,防治形勢十分嚴峻?!倍嗄陙?,中國土壤學會副理事長張維理長期關注我國土壤污染問題,“我國土壤污染呈現一種十分復雜的特點,呈現新老污染物并存、無機有機污染混合的局面?!?/p>
農藥化肥污染同樣嚴重。據張維理分析,我國農藥使用量達130萬噸,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而據測算,每年大量使用的農藥僅有0.1%左右可以作用于目標病蟲,99.9%的農藥則進入生態系統,造成大量土壤重金屬、激素的有機污染。
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研究員侯彥林指出,一項針對30多年來近5000篇中文論文的統計數據表明,礦山周邊、工廠周邊、城鎮周邊、高速路兩側、公園等經濟活動和人員活動密集區域的土壤幾乎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且經濟越發達,污染就越嚴重,南方比北方嚴重。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副校長羅錫文也曾公開指出,我國受重金屬污染的耕地面積已達2000萬公頃,占全國總耕地面積的1/6。
環保部門一項統計顯示,全國每年因重金屬污染的糧食高達1200萬噸,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億元。
治理:法規和技術亟待完善
“這是一項長期策略,需投入大量資源,短期很難見效。”侯彥林指出,切斷污染源無疑是當下最重要的事情?!爸卫磙r田的重金屬污染,不能破壞土壤原有使用功能。比方說有些化學藥劑能析出重金屬但會破壞土壤功能,要采取生態治理的方法?!焙顝┝趾粲酰壹壍拈L期運行的預警和預測系統,對農田污染現狀和發展趨勢進行及時監控。
張維理認為,更為深層的問題是,我國耕地質量保護法規不完善。目前,對于土壤污染,國家層面缺乏法規和技術標準,地方標準更是空白,立法刻不容緩。
關鍵詞 WTO/TBT 技術標準 設想
The suggestion on China’s WTO/TBT practice
Cheng Mei-zhen(The college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 in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Tianjin, China 300222)
Abstract First 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same characters of WTO/TBT practice in developed counties. Then it points out some problems on WTO/TBT practice of our country. At last this thesis puts forward some assumption to improve theimplementation of WTO/TBT in China and defend economic safety of our country.
Key words WTO/TBT practice Technical Standards
據商務部資料統計,我國入世以來出口商品貿易所遭遇的貿易壁壘中80%屬于技術性貿易壁壘,有2/3的出口企業受到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影響,設計出口產品為總出口量的2/5,每年的損失約200億美元。顯然,技術性貿易壁壘已經取代反傾銷,成為制約我國產品出口的第一大貿易壁壘。
按照世貿組織的定義,技術性貿易措施(WTO/TBT)是指一國以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或保護國民健康以及維護生態環境為由對進口商品的質量實施的強制或非強制的技術性措施。廣義的TBT體系主要由技術法規、技術標準、包裝和標簽要求、商品檢疫檢驗規定以及綠色壁壘和信息技術壁壘等構成。TBT措施的表現形式極具廣泛性,涉及法律、法令、規定、要求、制度等多方面,并帶有不確定性和靈活性的特征。而一國技術水平和經濟地位往往決定著該國在TBT實踐中居于主導地位還是被動地位,生產技術水平較低的發展中國家,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實施水平較低,因而經常受到發達國家的刁難和限制。
WTO/TBT協議雖然堅決反對成員國設立以貿易保護主義為目的的技術性貿易壁壘,但又承認各國為了達到合法的目標可以采取技術性貿易保護措施。因而,參與國際貿易的各國均進行TBT的有關立法,并將其作為保護本國市場和提升本國出口商品國際競爭力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和途徑。各國和地區依據本國的經濟地位和技術地位以及經濟發展模式WTO/TBT的執行各有側重、體現出不同特點。
一、發達國家WTO/TBT實踐的特點
(一)充分發揮政府作用
美國技術性貿易措施的政府管理體現在兩方面:一是以完備的聯邦法律對國內市場實施保護;二是政府部門嚴格執行強制性標準。美國聯邦法律明確規定美國技術性貿易保護的基本原則、實施機構和具體措施。其監管范圍涉及幾乎所有貿易領域。美國政府部門對標準的嚴格執行和監管是限制進口商品市場準入的有效手段。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對藥品檢驗為例,聯邦法規對進口藥品的認證、包裝、標識以及監測檢驗的方法都有規定,甚至對非處方藥品和器械上的警告詞語都有具體要求。另外,美國政府還賦予FDA對不符合美國技術標準的進口品執行扣留、回收和拒絕進口的職能。
日本TBT的突出特點是要求外國產口進入日本市場不僅要符合國際標準,還要符合日本標準。日本對很多商品執行強制性技術標準,通常要求在合同中體現技術標準條款,同時附在信用證上,并在貨物入境時須經日本官員檢驗通過。
(二)積極制定國家(共同體)技術標準戰略
在新的國際經濟環境下,技術標準已處于競爭的前沿,因而主要發達國家和一些新興工業化國家對技術標準占領國際市場、維護出口商品國際競爭力的認識逐步加深,紛紛制定國家技術標準戰略,并將技術法規和技術標準的意義和作用從企業和產業層面提升到國際戰略層面。1999年歐盟通過歐洲標準化戰略決議,而2000年加拿大標準化戰略,2001年日本制定了標準化發展戰略。2000年美國制定的標準化發展戰略明確提出要利用美國的技術優勢,整合各方面資源,大力推進美國標準的國際化,并使之更容易被國際市場接受。這些發達國家(共同體)標準戰略共同點在于:加大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的力度,努力使與本國產業相關的技術要求轉化為國際標準,注重建立區域標準化聯盟,選擇信息、環保、制造技術等領域作為標準化戰略重點,強調科技發展和標準化戰略的協調統一,并注重增強標準的市場適應性。隨其后的韓國等新興工業化國家,也根據本國的競爭優勢和技術水平,制定了先采用國際標準,后制定國際標準的趕超戰略。
(三)非政府機構作用突出
日本民間行業協會和企業的作用也明顯體現在技術性貿易措施中。由于在投資與貿易自由化進程中,政府的過多干預已經受到指責,行業會規和企業標準便易于作為通用的標準。日本企業技術能力較強、技術儲備豐富且管理嚴格,企業標準往往也高于國家標準。
美國相當多的標準,特別是行業標準由工業界等自愿參加編定和采用,私營標準機構就有400多個。美國國家標準協會是所謂“自愿標準體制”的協調者,其本身并不制定標準。而合格評定系統的主體是專門從事測試認證的獨立實驗室。在這個分散的結構中,美國政府部門的作用就是認定和核準各獨立實驗室的資格,或指定某行業合格評定的特許實驗室,以使其頒發的證書具有行業認證效力。
在德國,企業是推動標準化的一支重要力量。對于一項標準,如果反對的企業超過46%,則該標準就不能成立。德國標準化研究所和德國電器協會為公益性組織,其工作具有獨立性,不受國家部門的約束。
二、我國WTO/TBT實施的現狀
我國于上世紀末開始針對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執行采取一系列措施,特別是入世后更是按照WTO框架的要求進行增加和修訂。
(一)設立專門的實施機構
1.建立國家WTO/TBT通報咨詢機構
國務院于1998年6月批準我國《貿易技術壁壘協定》的通報咨詢工作由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管理。各省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都相繼建立WTO/TBT咨詢機構和網站,均能及時通報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發展動向,并為企業提供應對進口國技術壁壘和解決對外貿易爭端的技術咨詢和服務。
2.組建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根據國務院的決定,2001年4月原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與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合并組建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同年8月和10月分別成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委員會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國家標準委”按照國務院授權,履行行政管理職能,統一管理全國標準化工作,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局的名稱?!皣艺J監委”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局的名稱,負責監督、管理和綜合協調全國認證認可工作。
3.成立TBT部際聯席會
2003年,由國家質檢總局牽頭,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公安部、信息產業部、農業部、商務部、衛生部、國務院法制辦公室、海關總署、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質檢總局、國家環??偩帧⒚窈娇偩?、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認監委和國家標準委共17個參加的全國TBT聯席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成立該會的目的在于協調管理全國的技術標準工作,促進技術性貿易措施的有效實施。
(二)建立貿易壁壘調查制度
繼2002年我國實施《對外貿易壁壘調查暫行規則》后,2005年3月商務部新制定的《對外貿易壁壘調查規則》開始實施。該規則提高了與雙邊規則的一致性,還增加了對進口商品貿易壁壘的調查規定,有利于加強對外貿易的協調、打破國外貿易壁壘,為我國企業爭取公平貿易環境。
(三)TBT預警系統取得階段性成果
目前國家科技部正在進行《技術性貿易措施戰略與預警工程方案》課題的研究,以貿易與產業發展、環境保護和人民生活安全保障三方面為基準,擬建立部門協調、行業主導、企業參與、科技支撐的技術性貿易壁壘預警系統。計劃一兩年內在重點行業建立預警體系,實現快速應對;三至五年內提高行業標準的水平,轉變被動應付為主動應對;五到八年內建立起適應國際化的中國標準,實現戰略應對。商務部已首批《出口商品技術指南》,針對我國企業急需應對國外貿易壁壘的重點商品,經行業協會、商會、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科研院所、以及重點出口企業的共同分析,提出適用范圍、出口概況、國際市場準入技術要求、目標國市場準入技術要求、與我國相關措施的差異,以及跨越技術壁壘的解決方案。
三、完善我國實施WTO/TBT的幾點設想
從上述分析不難看出,我國的WTO/TBT實踐還處于初級階段,無論在內容、結構、手段還是實施主體等方面,都有待于進一步建設和完善。我們應本著從我國實際情況出發,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盡快實現WTO/TBT的有效實施,保障國家經濟安全。為此,試提出以下幾點設想。
(一)盡快建立技術標準實施體系
體系化是標準化的一個基本原則。如果技術標準未能實現體系化,就不是完全意義上的標準化。我國目前在這方面存在的問題比較普遍而嚴重,比如食品安全管理,分別由農業、質檢、工商、衛生、食品藥品監管等部門負責,但各部門依據的又不是統一的法規。這種分散、分段、分權、甚至分割標準、分割技術的管理辦法,本身就不是標準化,因而不但難以發揮其在國民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中的作用,更不利于企業走向世界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因此必須改變各自為政、各自為戰的狀況。
(二)加速實現技術標準的系統化管理
技術性貿易措施體系的建設不只限于技術法規和技術標準的制定,更重要的是實現技術的直接支撐。沒有強大的技術支撐,技術性貿易措施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而從加快科技創新入手,強化科技支撐體系,應成為建立我國技術性貿易措施的當務之急。
(三)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
行業協會在應對WTO/TBT實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也是突破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發展方向。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首先是可以有效解決企業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時的“信息滯后”難題;其次是可以利用技術優勢,引導企業按照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進行生產,通過質量認證,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主動破解技術性貿易壁壘;三是將政府部門的推動、行業協會的協調和企業的參與有機結合,實現由被動應付向主動應對、戰略應對的轉變。
(四)引導企業樹立標準競爭新理念
企業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新動向,其中重要一點就是使產品競爭優勢轉化為專利競爭和標準競爭優勢。因而,參與發達國家的行業標準制定,掌握貿易規則的主動權,是企業有效應對國外TBT的重要途徑。浙江的康奈集團就主動向全球性鞋類認證機構SATRA提出共建研發設計中心的要求,并最終與之達成技術服務合作協議,達到了參與研發世界最新鞋類技術和環保標準的目的。另一方面,企業面對TBT時還可援引我國《對外貿易壁壘調查規則》,積極要求我國政府啟動進口國貿易壁壘調查,從制度層面沖破國外貿易壁壘,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白云.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分析.全球視野,2005;9
[2]潘志偉.全球貿易視角中的技術性貿易壁壘[J].商業研究,2004;(3)
[3]孫敬水.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經濟分析.中國物資出版社,2004
[關鍵詞] 營養學;應用型;實踐教學
[Abstract] Nutrition majors is the important base in college which cultivates professional personnel of the dietary guide,control of food hygiene,nutrition education and consulting service.In order to nurture the undergraduate to fit needs of society,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constr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about apply-type subject of nutrition majors.
[Key words] Nutrition;Apply-Type;Practice teaching
營養學是研究食物、營養與人體健康關系的一門學科,知識性和應用性很強,與國計民生的關系密切,在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康復醫學中都占有重要地位[1]。對于應用型營養學專業人才的培養,實踐教學環節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為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培養社會需要的“道德、知識、能力”全面發展、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科學、技術與管理兼備的復合型人才,必須建立與培養方案相適應但又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
1.應用型營養學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
1.1關于應用型營養學人才的認識
應用型營養學人才主要是指具備扎實的臨床醫學、預防醫學、食品科學和營養學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同時具有較強的業務能力,不同于職業技術院校培養的純粹務實的、操作性人才;也不同于傳統的本科教學那樣,培養理論性、研究型人才;更有別于社會上“短、平、快”培養出來的公共營養師。除了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團隊意識,英語和計算機等通識教育的共性要求外,對他們的專業技術實踐和應用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從創新潛質角度,應用型人才的主要特長在于技術實踐與技術應用層面的創新,這與研究型人才長于規律發現、知識與理論創新,或長于技術發明與技術創造存在明顯區別[2-3]。
1.2定位應用型營養學人才培養的合理性
我校自2009年開始招收營養學專業本科學生以來,積極推進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實踐環節、教學手段等內容的研究與實踐,并選擇應用型人才作為本?!盃I養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原因為:我國正面臨著營養缺乏和營養過剩的雙重挑戰,全國范圍內,營養缺乏性疾病仍然是首要問題,特別是某些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缺乏相當普遍;營養過剩以及與營養相關的慢性疾病的患病率也迅速上升,嚴重威脅著國民健康,因而,營養學專業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正規營養學專業人才的培養工作集中在中國科學院和各高校的公共衛生學院開展,但以研究型人才為主,多任職于大學和研究機構,從事相關的基礎和人群研究。市場上各種培訓班培養的公共營養師,可能會滿足社會對營養專業人才的部分需求,但是,一方面多數缺乏臨床醫學背景,不能滿足病人對營養的特殊需求;另一方面,有調查發現,大學相關專業在校學生報考公共營養師前后飲食態度、飲食結構以及營養知識回答正確率差異不明顯[4],再者,由于培訓時間相對較短,實踐技能也不能做到系統的培養,顯而易見,其職業資格證的含金量較低。目前,國內只有少數醫學院校開設營養學專業,而且既具備扎實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同時具有較強的業務能力的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較弱,導致營養人才的缺口主要在應用型層次上。
2.應用型營養學人才實踐能力的分析與分解
為了便于實踐課程體系的結構化設計,我們參考網絡工程專業的實踐課程描述[3],圍繞技術的應用特性,從技術構成、功能構成和梯度構成三維角度對實踐能力進行了分析與分解,如圖1。
2.1技術構成是指實踐能力所對應的技術分支。這些分支既要反映營養學的核心技術,又要包括預防醫學、營養學和食品科學的交叉技術。具體包括食品理化檢驗技術、食品微生物檢驗技術、食品毒理安全性評價技術、人體的營養狀況評價技術、膳食計算與食譜設計技術、健康人和各種疾病的膳食指導技術、營養宣教與咨詢技能以及食品衛生監督、食品質量控制、營養配餐等技術。
2.2功能構成是指實踐能力所對應的職業分工或從業領域。可分為:①進入社區、家庭,在公共營養領域成為公共營養師;②進入營養科室或相關科室,在臨床營養領域成為臨床營養師;
③在營養研究領域繼續攻讀碩士研究生乃至博士研究生,將來可從事營養與食品的教學和相關科學研究工作;④在食品領域參與有關食品的衛生監督、分析檢驗、安全評價、營銷等。
2.3梯度構成是指實踐技能所對應的水平特征。技能一般是指順利完成某種任務的一種活動方式或一種心智活動方式,它是通過訓練而獲得的。基本技能是指針對某一個或少數幾個技術應用點的實踐能力;綜合技能被理解成對技術的綜合應用或整合應用能力;創新技能被理解成對現有技術的創新應用能力和對新技術的快速響應能力,例如營養專業從業人員對營養軟件的熟練應用能力,甚至是營養軟件的設計,營養與運動如何協同促進健康等等,這也是應用型人才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
3.應用型營養學人才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3.1應用型營養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內容
應用型營養學人才的培養,以傳授知識為基礎。以能力培養為中心,以提高素質為主線,以培養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為目標。為了達到應用型營養學人才的培養目標,同時借鑒國內、外的優秀做法,本文提出構建應用型營養學專業教學實踐體系的六大板塊,并將其納入專業教學計劃,詳見表1。
3.2構建營養學專業教學實踐模式的保障體系
3.2.1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要達到應用型營養學專業培養的目標要求,就必需擁有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水平較高、充滿活力的師資隊伍。可以通過以下方式組建:1)加強中青年教師的實踐鍛煉,例如到企業、衛生監督所、疾控中心、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及臨床營養科“掛職”鍛煉,參加一些由實戰專家授課的專項技能研討或培訓班等,通過各種途徑提高實踐操作技能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高校教師隊伍多元化,營養學是一門集臨床醫學、預防醫學、食品科學、中醫保健、烹飪等綜合性學科,只憑借營養學教研室教師的力量遠不能滿足需求,因此,可以聘任其他學校的兼職教授、工作經驗豐富的臨床營養科醫師為本專業的兼職教師,這樣也可以對校內專職教師起到“傳、幫、帶”的作用。
3.2.2實驗室建設
為保證各項課程實驗、專業綜合實驗、教學實習以及教師科研需要,新建了食品化學實驗室、食品工藝實驗室。并且充分利用與依托現有資源,營養學專業所在公共衛生學院,擁有江蘇省高等學?;A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點一個,即預防醫學基礎實驗教學中心;其環境與健康實驗室為徐州醫學院重點實驗室建設點;再加上學校對新專業的投入,使得實驗室的規模和儀器設備都得到較大改善,保證了實踐教學的質量,也為教師搞科研和學生科研訓練、完成畢業論文創造良好條件。
3.2.3建立長期穩定的社會實踐基地
建立長期穩定的社會實踐基地,能夠彌補高校教師實踐經驗的不足,讓學生較真實地感受到進入相應崗位工作的實際情況。依托本校臨床醫學專業和預防醫學專業現有的醫院、衛生監督所和疾控中心等實習點,積極拓展大型企業、臨床營養科、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實踐基地,為學生實習提供更多的機會和選擇,使學生掌握更為綜合的實踐經驗。同時加強學校與實習基地之間的聯系,將來在產、學、研等方面開展更深入廣泛的合作,進而達到雙贏。
4.營養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實施建議
4.1不斷改進實驗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實驗教學課程的安排本著“厚基礎、強技能”的原則,不斷優化實驗課程內容體系。實驗教學內容設置上形成以基礎訓練為主的驗證性實驗、以提高綜合能力為主的綜合性實驗、以提高研究能力和創新思維為主的研究性或創新性實驗等不同層次實驗類型的實驗教學內容,突出設計性、綜合性實驗,兼顧實驗內容的與時俱進。
改進實踐教學的方法,關鍵是要突出學生在實驗和實習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淡化教師的設計者或領導者的角色。充分利用各類實驗室和實習基地教學資源,盡可能多給學生提供動手的機會和思考的余地,重點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設計、獨立操作、獨立分析能力[7]。
4.2創建科學的實踐環節考核制度
實踐環節的考核是檢驗和推進實踐水平的主要手段。改變傳統的以考核實驗和實習報告為主的考評方法,創建科學、全面的實踐環節考核辦法,對學生的考核不僅包括實驗報告和實踐總結的撰寫水平、實驗理論的書面考核、而且要考核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態度、操作技能實際的掌握程度、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以及觀察問題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從而更為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4.3形成有效的教學管理規范
在各實踐教學環節的實行過程中,以院主管教學的領導牽頭,教學辦公室協助各教研室、實驗室組織實施,落實校外實習基地并完善學生實習的各項考核,最終確定合理的實踐教學方案并在學院內制度化,確保實踐教學準確、及時、有效的進行。
參考文獻:
[1]申玲,江城梅,趙紅,等.營養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索.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9,11(2):218-219.
[2]隋志純,谷巖.高校本科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研究.商場現代化,2010,602(2):1.
[3]施曉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網絡工程實踐課程體系構建.中國大學教學,2008(8):35-37.
[4]王琳君,夏明,張賽紅.大學相關專業在校學生報考公共營養師之效果評價.中國食物與營養,2010(7):4-7.
[5]羅綱,趙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營養學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探討.醫學教育探索,2009,8(4):355-357.
[6]羅堰.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學實踐體系構建的思考.技術與市場,2007(11):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