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頁 精品范文 老年醫學內容

老年醫學內容

時間:2023-07-24 17:07:4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老年醫學內容,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老年醫學內容

第1篇

[中圖分類號]R161.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6(c)-112-02

現代社會人口逐步走向老齡化,據統計,全球老年人口約有6億人,中國老年人口占全國人口總數的10%以上,并以年均3.2%的速度增長。做好老齡工作是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質,延年益壽,減少家庭、社會負擔,讓老年人充分發揮余熱,為社會作貢獻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黨的以來,我國的經濟建設、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個大臺階,隨著人民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的逐步改善,科學文化衛生保障事業的發展和計劃生育政策的成功實施,我國人口老齡化迅速發展。目前,我國人口中超過60歲的老人已逾1億4千萬人,預計到2030~2040年將達到25%,占人口總數的11.2%,即每4個人中有1位老人,從而進入老齡化社會。面對社會的老齡化及老齡人口迅速的發展趨勢,衛生事業必須要考慮對老年人的健康保健對策。

1 重視老年人的價值,將老年醫學提到重要議事日程

老齡化社會要研究解決的問題很多,首先應從老年人的價值出發,發展老年醫學事業,保證他們身心健康,做有為老人。

隨著我國老年事業的發展,老年人在國民經濟建設中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老年人憑借其特有優勢,創辦老年經濟實體,特別是眾多的老人在從事技術開發、咨詢服務、教育訓練、醫療保健和技工(農)貿結合的經濟實體中,施展才華,釋放新熱,為經濟建設作出了新的貢獻。還有許多老年人在精神文明建設中作出榜樣,樹立風范,“老有所為”,體現了老年人的人生價值。由于老年人慢性疾病增多,除非人類壽命的延長與老年人健康狀況的改善同步,否則,社會的、經濟的和道德倫理的醫療保健支持體系將遠不相適應。因此,衛生事業的發展亟需將老年醫學提到重要的議事日程,既要考慮老年人醫療保健的策略,又要考慮衛生事業迎接老齡化挑戰的戰略。從根本上說,應根據老齡化進展的特征及趨勢,制定出一個發展老年醫學的綱領,從衛生事業的總體上和全局上來對待老齡問題。對于老年醫療保健工作應該做但一時難以見效的措施,應及早考慮加以安排和解決,如老年人醫療保健措施、老年人養老保健經費、老年醫學教育與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等。

2 建立多層次的老年人醫療保健體系,努力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質量

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醫療、福利問題引人注目,慢性疾病的終末保健隨之引起人們的關心。作為這些保健的目標,人們越來越關心生命質量,也就是說,對老年人的疾病治療以及保健,不僅是延長生命水平,還要看老年人對醫療保健的滿意程度,雖然我國衛生事業發展迅速,具有相當規模和水平,但幾億老人的醫療保健及其管理與費用等,其棘手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依據我國國情和國家衛生工作方針、政策,老年醫療保健應以社區為基礎,建立老人設施、老人家庭與從事老人衛生保健工作人員相互協作的網絡。國家要加強老人設施的投建,如發展養老所,建更多的老人醫院,逐步改變老年人醫療保健場所少、求醫看病難的矛盾,努力適應老齡化社會、老年養老保健的需求。

老年醫療保健應重視中醫、中西醫結合對老年醫療的研究,尤其重視挖掘和發揮中醫中藥在老年醫療保健工作中的作用。

在農村,堅持和鞏固合格醫療制度,采取政策引導農村合格醫療提高水平。重視農村健康宣教工作,指導家庭和老人健康養老。

老年人的醫療保健還要與社會老年學校、老年活動中心及大眾傳播等設施結合,多途徑、多渠道地開展老人“心理養老”,努力從社會、心理和娛樂等方面滿足老年人的需求,使他們不僅身體健康,而且心理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質量。

此外,要設法創立老年醫療保健基金。老齡化社會、老有所醫迫使老年醫療保健事業刻不容緩地加以適應和發展,這就需要大量的發展資金。對老年醫療保健事業,要像創建“希望工程”一樣,多方募集資金,辦好意義在于21世紀的老年醫療保健事業。

3 加強老年醫學教育,培養適應老年醫療保健需要的醫學人才

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醫學成了緊急的社會需求。在英國、加拿大、瑞典等國家,老年醫學教育得以重視,醫學院校設有老人醫學講座,課程上形成了系統的老年醫學教育,老年醫學教育幾乎橫跨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社會醫學。日本也積極探討老年保健醫學教育的方針、策略,發展老年醫學教育。我國已區域性地進入老齡化社會,對于老年醫學教育及其老年醫療保健人才的培養,若不給予足夠的重視和加強,則帶來的老年保健工作的實際狀態將是不容樂觀的。

我國老年醫學教育的發展,一方面側重于醫學教育的改革。在醫學教育的內容上,一是增設老人衛生保健課程;二是細致研究跨學科系統性老年醫學內容,在教學中作必要的增加,同時,就人類老化和老人保健問題推動細胞生物學、病理學、藥理學、免疫學、老年臨床醫學等領域跨學科的協作研究;三是使老年醫學教育的內容在醫學教育計劃中形成一定的模塊,系統充實老年醫學教育的內容,并保證有一定的教育時間。通過教育教學的改革,使新培養的醫學人才,具有基本的老年醫療保健知識與技能。另一方面,開展繼續醫學教育或開辟老年醫學專業,培養老年醫學專門人才。在老齡化社會中,老人的醫療保健工作量大且獨具特色,必須需要大量的老年醫療保健專家和專門人才。這方面人才的培養,要以老年醫療保健的客觀需求為指導,探討有關老年醫學人才的教育目標、教育核心、教育計劃及嚴格的評價方法等,確保造就出一批批有志于獻身老年醫療保健事業的合格的新型醫學人才。

面臨老齡化的挑戰,衛生事業承擔的責任與義務相當重大,應將老齡問題提高到戰略高度來認識,采取切實措施發展老年醫療保健事業,構建適應社會需要的、有中國特色的醫療衛生服務“敬老工程”。

[參考文獻]

[1]唐敏. 社區老年人健康教育探討[J].中國醫藥導報,2007,4(20):63.

第2篇

1人文醫學技能培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是在醫學生本科畢業后進行的重要醫學培訓,是保障醫療安全及提高醫療質量的基礎工作。據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等7部門聯合的《關于建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的指導意見》,可知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重要性,住院醫師人文醫學技能是住院醫規范化培訓與考核的關鍵項目之一,是每名住院醫師都面臨提高的技能。目前我國人文醫學課程相對不足、人文醫學技能培養欠缺,這此有待提高和改進。人文醫學是對生命終極關懷和內涵豐富的醫學哲學,人文醫學技能是將對人文醫學知識升華為精神和信念,運用到臨床實踐中,是醫師臨床實踐能力中不可分害的重要部分,這里面強調廠知識要在實踐中不斷提高。   

老年醫學科多接診和收治65歲以上的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存在多病共存、多重用藥等特點,同時,老年患者又是腫瘤等疾病的高發人群,也是終末期患者集中的人群。隨著生活水平和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對生活質量有廠更高的要求,對死亡有廠更多的認識,那么如何在老年醫學科合理運用人文醫學技能就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和終末期患者及患者家屬進行有效的溝通,如何對待終末期患者的各自訴求,如何更好的服務患者,如何讓住院醫師掌握和運用人文醫學技能在臨床工作中。這此是我們進行人文醫學技能培養的責任所在。有必要在有限而緊張的日常工作中,對住院醫師進行有計劃、有步驟的教學工作。

2老年醫學科進行人文醫學培養的方法

2.1住院醫師培訓前的基本特點    

住院醫師在進人臨床進行規范化培訓時,是將理論知識付諸實踐的過程,這個過程可能存在很多臨床問題,也可能存在很多人文心理問題。當在老年醫學科進行規范化培訓時,不可避免的會遇到終末期疾病患者,如腫瘤、心力衰竭、肺部感染等患者住院醫師在臨床工作中面對終末期患者,有可能會產生不安和壓力,避免接觸終末期患者和家屬等不良情緒。我們帶教教師要注意觀察,及時給予指導。

2.2老年醫學科人文醫學培養內容    

老年醫學科對住院醫師進行人文醫學培養時,可參照緩和醫療教育進行規劃和帶教。緩和醫療是人文醫學在終末期患者中的集中體現,是為廠提高終末期疾病患者生活質量,達到內心平靜,做到生死兩相安。對終末期患者照護體現在三個層面,即生理、心理和靈性。其中靈性照護是指幫助患者接受生命是有限,協助患者尋求生命意義,從而獲得內心平靜、生死兩相安的境界。通過培訓使住院醫師正確理解死亡觀,和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

2.3具體教學與實踐方法    

對在老年醫學科進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學生進行以緩和醫療為主的人文醫學內容講座及教學查房,講者由經過專業人文醫學師資培訓合格及緩和醫療培訓的醫師擔任。可設置理論授課、教學查房和臨床實踐三個部分。    

首先是理論授課,以緩和醫療為主的人文醫學講座為集中授課,2學時的授課內容主要包括:普及以緩和醫療為主的人文醫學理念與核心原則。主要包括如何提高終末期患者的生活質量;如何評估終末期患者的主要癥狀及心理狀態;如何照護終末期患者生理、心理、靈性三個層面。通過理論授課使學生理解于什么是正確的死亡觀。只有自身理解,才能更好的更有效的進行醫患溝通    

然后安排教學查房,為理論授課之后的兩周內完成。選取住院的典型病例,依據理論授課內容進行分析、講解,答疑,回答住院醫師問題,時間可設置為2學時。    

最后是臨床實踐,這部分可采取分組進行,每個小組由3一6名學生和1名帶教教師組成。小組內相互演練,由1名住院醫扮演患者、1名住院醫扮演家屬、其他的住院醫師則運用所學的以緩和醫療為主的人文醫學技能知識進行醫患溝通演練,深人理解人文技能培訓提出的照護患者生理、心理、靈性三個層面,也就是治療患者臨床癥狀如乏力、食欲下降、疼痛等(生理),緩解患者焦慮、抑郁(心理),傾聽陪伴患者痛苦、苦惱如為什么會得腫瘤、為什么治不好、“走廠后”子女怎么辦等由其經歷帶來的問題(靈性)。帶教教師進行點評與講解。然后在2個月的具體管理患者的臨床實踐中,對臨床遇到的病例進行實踐,由帶教教師指導。

3老年醫學科對住院醫師人文醫學技能考核的方法    

關于人文醫學技能考核的方法,可采用客觀與主觀兩方面進行。客觀的方法,可請臨床醫師選取典型病歷,如胰腺癌晚期伴多發轉移,與患者及家屬商議進一步診療方案,為考試題目,由經過統一培訓的考官,對每名住院醫師進行一對一的人文醫學技能考核,每名考生的考核時間可設置8一10分鐘。考核流程為學生閱讀病歷摘要,由考官扮演患者或家屬,被考核的住院醫師為其主管醫師,進行病情交流,運用所學的人文醫學技能知識評估其生理、心理、靈性三個層面的狀態,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商議進一步的診療方案,達成一致的治療意見。評估項目分為:醫患關系建立、告知患者談話目的、表達共情、對待“患者”反饋、達成一致意見。主觀的評價方法可考慮問卷調查法,為住院醫師自評問卷,詢問住院醫師對在老年醫學科進行的人文醫學技能培養的感興趣程度、實際溝通能力、人文醫學技能提高與否、對待終末期患者能力、愿意接受進一步人文醫學技能培養等。客觀與主觀的評價方法均在人文技能培訓結束后一周內統一進行。

第3篇

老年病人常患有多種慢性疾病。這些病人,奔走于醫院各個專科,每個專科醫生,可能都會為他(她)開出幾種藥物。到頭來,他們服用的藥物可能多達十幾種甚至數十種。這些藥物,雖然都可能“治病”,但對于病人,合并使用過多藥物,可能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增加經濟負擔,甚至產生嚴重的副作用。這種情況下,最好找一個自己比較信賴的醫生,幫助對正在服用的所有藥物,進行一番梳理,必要時再和專科醫生商量,調整或精簡用藥。

劉女士,79歲,獨居,由她在外地工作的女兒帶來就診。劉女士患有高血壓病、糖尿病、心力衰竭(考慮為冠心病引起)、心房纖顫、骨質疏松癥、雙膝關節骨關節炎,她還有尿失禁、輕度健忘,經常頭昏、心情抑郁,容易疲勞。她每個月至少要去2次醫院,奔走于各科門診。她現在服用12種西藥,5種中成藥。

劉女士是一個比較典型的老年病人。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半數以上同時患有 3種以上的慢性病。這些病人,往往奔走于醫院各個專科,每個專科醫生,可能都會為他(她)開出幾種藥物。到頭來,他們服用的藥物可能多達十幾種甚至數十種。這些藥物,雖然都可能“治病”,但對于病人,合并使用過多藥物,可能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增加經濟負擔,甚至產生嚴重的副作用。

合并使用多種藥物,最終效果難以預測

現代醫學,對大多數常見疾病,都由專家們依據科學證據,制訂了臨床診斷和治療的“指南”。例如劉女士所患的6種疾病,目前國內均有相關的臨床診療指南。 以前為劉女士診治的各個專科醫生們,包括心血管科、內分泌科、風濕科、骨科和神經內科的醫生們,都是很稱職、很敬業的專家,因此他們都會根據各自的指南,為劉女士處方用藥。從治療“疾病”的角度來說,他們都有各自的“證據”,他們都相信各自開出的藥物,對劉女士所患的疾病有益。但問題是,劉女士每天服用的17種藥物,經過復雜的吸收、代謝、相互作用以后,對劉女士這個“病人”,其總的效果如何?是能改善劉女士的生命質量,還是能延長她的壽命,或是兩者都能,或是兩者都不能?我們能查到這方面的證據嗎?多年前,美國一位聲望卓著的老年醫學專家,Tinetti教授,就曾對類似問題,進行過深入的思考。 遺憾的是,8年過去了,我們仍然只能和Tinetti醫生當年一樣困惑。

現代醫學常常關注疾病而忽視病人

近幾百年來,臨床醫學由“經驗”、“技術”或“藝術”,逐漸演化為一門日益精確的“科學”。在這個過程中,“疾病”概念的確立和明晰,起了關鍵的作用。當醫生們不再將肺結核籠統地稱作“虛弱”、“虛勞”、“咯血”或“肺病”,而是將其確定為一種由結核桿菌感染肺部引起的“疾病”后,才能有針對性地探索其病因,分析其病理過程,尋找其診斷和治療方法,并且對不同治療方法的效果進行比較可靠的評價。歷史上威脅人類生命的大多數疾病,由此而得以被征服,人類的壽命得以顯著延長。“疾病”成為現代醫學的核心概念,臨床醫學各科的教育和訓練,幾乎都是以“疾病”為綱目開展。醫生們的關注點,常常不是某個病人,而是某種疾病。

從流行病學的角度來說,“疾病”是一個很實用的概念,容易計算、分類、統計、分析;從臨床醫生,特別是專科醫生們的角度來說,“疾病”是一個很方便的概念,是他們日常工作的起點和終點,他們篩查、尋找、診斷出疾病,依據指南、常規和教科書治療疾病,最后在出院小結或死亡證明上填上一種或幾種疾病。但對于許多病人,特別是像劉女士這樣被貼上多種疾病標簽的老年病人來說,“疾病”的用途恐怕要大打折扣。劉女士更關心的,是她感受到的種種不適以及她的功能狀態。患有和劉女士同樣6種疾病的老人,有的可能長年臥床不起,有的卻可以在大學里勝任教授工作。而且,劉女士的頭昏、氣短、疲勞、抑郁、尿失禁,是哪一種疾病引起?哪幾種疾病引起?和她服用的這些藥物有沒有關系?對這些問題,還涉及現代老年醫學的理念。

現代老年醫學的核心是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

一般認為,現代老年醫學創立于1914 年。近100年來,老年醫學在歐美國家已形成了一個較完整的學科。現代老年醫學的一個鮮明的特征,是其對病人診療中的“整體性”和“綜合性”原則。老年醫學更關注患者整體健康需要和患者本人的意愿,綜合考慮患者生理機能和多種急慢病的相互影響,權衡各種診療措施的預期效應和不良反應,協調各專科和亞專科的會診意見,從而避免“ 單病診療”的弊病。現代老年醫學也更關注患者的心理和情感,強調功能評估和康復活動。對老年人而言,醫療保健最主要的目標常常不是治愈疾病或延長生命,而是維持、改善生活質量和生理功能。遺憾的是,我國的老年醫學還基本停留在以單個器官系統為中心的單純疾病診治的傳統亞專科模式,缺乏現代老年醫學知識理念。即使各大醫院的老年科醫務人員,也缺乏或基本未經過系統規范的老年醫學專科訓練,迄今我國尚無老年醫學專科醫生認證制度。在現階段和相當一段時期內,像劉女士這樣的病人,不太可能得到老年醫學專科醫生的診治。本世紀初,即有多位醫學專家,呼吁在我國大型綜合性醫院設立普通內科,培養“通科醫生”,可惜亦未得到普遍重視。好在近些年來,我國政府和醫學界,正在日益重視全科醫學體系建設和全科醫生的培養。像劉女士這樣的病人,今后可望得到一個全科醫生的幫助。全科醫療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與病人及其家屬建立良好的溝通,在臨床診療中充分考慮、尊重病人的意愿。

治療疾病應充分考慮病人的意愿

傳統的醫患關系中,通常以醫生為主導,即所謂“家長主義”。自20世紀60年代起,“病人權利”運動在歐美國家勃興,“知情同意”和“病人自”逐漸成為當代生命倫理學中最有影響的觀念,其核心思想是指在醫療實踐和科學研究中應以病人為中心、充分尊重病人的自主選擇、以病人的同意為主導。近30年來,“知情同意”原則已納入我國相關醫療法規,但主要被理解為“醫療機構行手術、特殊檢查或特殊治療, 必須征得患者同意, 并應當取得其家屬或者關系人的同意并簽字”。實際上,一般的日常診療中,也應盡可能得到病人的知情同意,這不但是職業精神的體現,還可密切醫患關系,提高病人對治療的依從性。

另外,從為患者服務的角度來說,醫療的目的,主要可概括為兩個方面:其一為提高生命質量;其二為延長壽命(增加生命數量)。理想的醫療是二者兼顧,但實際上兩者常有沖突。30年前,Mcneil等即以喉癌治療為例進行過探討。處于3期的喉癌病人,若行手術治療,其3年生存率約60%,但病人都會因此失去說話功能;若采用放射治療,雖可保留說話功能,但3年生存率降低到約30-40%。Mcneil等在健康志愿者中進行調查,發現20%的人表示寧愿接受放射治療。也就是說,相當部分的病人,在選擇治療時,寧愿冒縮短生命的風險,換取生命的質量。一個優秀的醫生,選擇治療方法時,應充分考慮病人本人的意愿。當然,病人的意愿,還和文化傳統、、風俗習慣、職業性質、社會地位、經濟狀況、就醫條件諸多因素有關,醫生在臨床診斷和治療中,都應予以考慮。

我為劉女士調整藥物的過程

我為劉女士進行藥物調整時,和劉女士本人及她的女兒,進行了坦誠的討論。討論的內容,涉及到劉女士病情的嚴重程度、劉女士使用的各種藥物的作用和副作用,劉女士本人的意愿,劉女士女兒的意愿,以及她們的經濟條件等。

劉女士目前長期服用的藥物有:降壓藥硝苯地平緩釋片和頡沙坦片;降糖藥二甲雙胍緩釋片、格列齊特片和阿卡波糖片;治療心力衰竭藥地高辛片、倍他樂克片和氫氯噻嗪片;抗血小板藥阿司匹林片和氯吡格雷片;治療骨質疏松的維生素D鈣片和阿侖膦酸鈉片;以及5種“活血化瘀”、“補心益氣”、“溫陽補腎”和“通絡止痛”的中成藥。她還間斷服用“止痛藥”和“安眠藥”。劉女士每月退休金1500來元,她雖然有醫保,但每月需自付藥費六、七百元,要靠經濟并不寬裕的女兒補貼,劉女士為此感到很自責。而劉女士的女兒表示,只要對劉女士的病情有益,愿意花這些錢;劉女士最大的愿望是生活能自理,不要給女兒添麻煩,否則活著也沒什么意義,她女兒則最希望母親能盡可能多活幾年。劉女士認為對她生活造成最大影響的問題,是反復加重的膝關節疼痛。

第4篇

1結果

1.1基本情況共發放問卷147份,回收125份,回收率85.03%,其中有效問卷116份,有效率92.8%。男生占37.9%(44/116),女生占62.1%(72/116)。1.2醫學生對見習階段的社區服務中心教學設備及師資的評價對于見習階段的社區服務中心,85.4%(88/116)的學生認為其教學設備能滿足見習階段需求;82.8%(96/116)的學生認為其師資條件能滿足見習階段需求;71.5%的學生認為其擁有健全的全科(住院)醫師的培養制度;66.4%(77/116)的學生認為其擁有完善的全科(住院)醫師的教學大綱。1.3前期培訓課程情況在14門見習前培訓課程中,學生認為這些課程重要程度均超過3(重要),最重要課程依次為急診醫學(4.03±1.13)、康復醫學(3.79±0.95)、老年醫學(3.78±1.10)和循證醫學(3.77±1.11);但大部分學生只學習過康復醫學(94.0%)和醫學心理學(90.5%)。學生認為大多數課程18課時較為合適,只有急診醫學(52.5%)、老年醫學(42.2%)、醫學心理學(41.4%)、康復醫學(38.8%)和循證醫學(37.9%)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學生認為應增加課時數。對于課程的開設時間,學生希望全科醫學概論(58%)、社區衛生服務管理(53%)、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54%)等課程在第1學年開設,而老年醫學(34%)和急診醫學(24%)在第2~3學年(尤其第4~6學期)開設。1.4社區見習課程評價在12門社區見習課程中,除社區科研(2.90±1.29)外其他課程重要程度均超過3(重要),評分最高的依次為全科門診(3.98±1.11)、慢性病管理(3.81±1.19)、婦幼保健(3.81±1.19)和兒童保健(計劃免疫,3.77±1.22);除老年護理(2.97±1.13)、健康管理(2.77±1.20)、信息管理(2.68±1.21)和社區科研(2.63±1.25)外,其他課程學生感興趣程度均超過3(一般),評分最高的依次為全科門診(3.51±1.27)、兒童保健(計劃免疫,3.41±1.21)、婦幼保健(3.37±1.29)。1.5自我評估同學普遍認為社區全科實習是有收獲的。93%的學生認同在實際問題的處理方法和技巧方面得到了提升;94%的學生認為他們了解了社區服務中心的工作內容及操作流程,達到了大綱規定的要求。1.6訪談結果在訪談中,大多數同學表示在見習過程中,帶教老師在臨床思維培訓、問題改進等方面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大部分同學建議將見習時間從2周延長為4周。此外,不少同學希望能開設更多全科醫學相關課程,如醫患溝通技巧、醫學倫理學和文獻檢索等,并增加培訓的課時,以增強自身對社區全科醫學的認知與實踐能力。

2討論

本次調查的整體結果令人滿意,但仍存在一些問題:①前期培訓課程覆蓋率低,除康復醫學和醫學心理學外其他課程都只有少數學生有過相關課程學習;②雖然學生普遍認為前期培訓課程比較重要,但對于各門課程的興趣與重要性評分有較大差異;③學生們期望的課程安排,如課程開設的學期、學科課時與現有的課程安排存在很大差別。由此可見,高等醫學院校全科醫學教學體系的規范化、系統化有待完善。文獻研究提示[5],可在本科醫學教育階段第2年開設全科醫學選修課,第4年開設全科醫學必修課。在學生進入臨床醫學課程學習前,先期傳播全科醫學理念,而后在畢業實習前,安排學生至社區衛生實習,進一步學習全科醫學基礎知識和技能,增加對全科醫療的感性認識,提高其對全科醫學的興趣,進而在畢業后接受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成為合格的全科醫生,成為合格的“健康守門人”,提升全科醫生素質及醫、教、研水平[6]。在社區服務中心見習過程中,58.2%的學生認為現行的全科(住院)醫師培訓考核制度是合理的,24.4%的學生不清楚現有的考核制度,還有一定數量的學生不清楚全科(住院)醫師培養制度、教學大綱等。這與我國全科醫學的現況不謀而合:全科醫學培訓網絡不夠健全,尤其是臨床輪轉和社區實踐基地建設不規范,培訓過程中沒有具體措施和要求,管理制度不完善,輪轉和實踐教學環節管理不到位等。而臨床輪轉和社區實踐培訓基地是全科醫師培訓最重要的場所,因此,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全科醫學培訓網絡,加強理論教學、臨床輪轉和社區實踐3個環節的聯系,充分發揮培訓基地的組織管理作用[7],豐富全科醫學教學內容、教學形式,讓醫學生擁有較好的全科醫學基礎,也能為之后的全科醫學規范化培養和繼續培養提供優秀的師資力量。近年來,全科醫師在社區衛生服務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全科醫師素質的提升離不開全科醫學教育。在歐美,90%以上的醫學院校都設有全科醫學系或教研室[8],雖然教學形式和學時數各有不同,但教學目標相近。英國則采用選修課和必修課2種形式接受全科醫學入門教育[9]。我國可借鑒國外經驗,結合我國國情,在醫學院成立全科醫學系,在三級教學醫院成立全科醫學科,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合作成立全科醫學教學中心。教學手段、方法的選擇和應用立足于社區,圍繞實習目標[10],統一全科教學的教學大綱和全科醫師的培養制度,完善和規范全科培訓網絡。

作者:王甦平 楊濤 龔睿婕 鮑勇 單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

第5篇

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發展我國老齡事業,國務院日前了《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吉林省在“十二五”時期老齡事業發展的任務是十分艱巨的。為努力打造具有吉林特色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議省政府在充分認識我省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性、復雜性和長期性的基礎上,以更高的站位審視社會老齡化問題,以更廣闊的視野謀劃老齡事業,以更有力的措施推進老齡工作。結合本省實際,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圍繞“構筑老齡戰略對策體系,發展老齡服務體系,完善老年經濟供養體系,建設老年健康支持體系,打造老年宜居環境體系,完善老齡工作體系”六大體系建設,盡快制定出臺《吉林省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促進我省老齡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下面,就進一步加快我省養老服務業的發展,針對加強教育、培訓、提高養老服務人員素質等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全國老齡委辦公室、發改委和民政部等10部門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意見的通知(〔2006〕6號)中指出,“加快培養老年醫學、管理學、護理學、營養學以及心理學等方面的專業人才,提高社區及農村基層衛生技術人員的專業素質。有計劃地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增設養老服務相關專業和課程,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加強崗位培訓,提高養老服務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服務意識和業務技術水平。”我省擁有的高校數量和師資力量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在一些高校中開辦老年醫學、管理學、護理學、營養學以及心理學等方面的課程,既可解決部分學生所學非所用的問題,又為社會化養老服務業培養了專門人才。據調查了解,隨著養老機構的增多和養老服務業的規范化,這方面的專業人才需求量是很大的。

當前,急需解決的是提高現有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的基本專業技術水平和建立持證上崗制度。建議切實落實培訓和用工政策,逐步解決年齡偏大、文化水平低、缺乏專業技術和不持證上崗的問題。省里應統籌安排培訓計劃,在最短的時間內對養老機構和居家養老服務組織招募的人員,提供一次免(半)費的養老護理、家政服務等相關職業技能培訓。培訓后,經職業技能考試鑒定合格的發給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所有養老機構和居家養老服務組織的服務人員都應該持證上崗。在有條件的地方,適當安排一些公益性崗位,使部分優秀從業人員可申請享受當地社會公益性崗位政策。

第6篇

1 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評定

老年人的生活范圍基本上在家庭、社區、醫療或療養機構內進行,在評定其生活活動能力時要全面、準確和細致。日常生活活動(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是指老年人自理衣、食、住、行和在社區中生活所必需的一系列的基本活動。分為基本日常生活活動(basic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BADL)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 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IADL)兩種基本活動。

1.1 BADL評定量表 應用較廣泛的評定量表有Barthel指數和功能獨立性評定(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①Barthel指數是Mahoney和Barthel于1955年開始使用,1965年首次發表并正式命名。評定內容共10項,每項根據是否需要幫助或幫助程度分為0分、5分、10分、15分四個等級,共計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獨立能力越好;可分為良、中、差3個級別。 大于 60分者為良,該組老年人有輕度功能障礙,但能獨立完成部分日常生活,需要部分幫助; 60~41分者為中,該組老年人有中等程度功能障礙,需要大量幫助方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動;小于或等于40分者為差,該組老年人有重度功能障礙,大部分日常生活活動不能完成或需要他人服侍。Barthel指數是臨床研究最多、應用最廣泛的評定方法,其可信度和有效性在臨床上已得到證實;②FIM是1987年由美國紐約州功能評估中心提出,并列入美國醫學康復統一資料系統之中。該方法不僅評定了軀體功能,而且還評定了語言、認知和社會功能,已經在我國等世界多個國家應用。評定內容共18項,其中軀體功能13項、語言功能2項、社會功能1項和認知功能2項。采取7分制評分,FIM評分最低為18分,最高為126分,共分8個級別。 126分為完全獨立;108~125分為基本獨立;90~107分為有條件的獨立; 72~89分為輕度依賴; 54~71分為中度依賴; 36~53分為重度依賴;19~35分為極重度依賴; 18分為完全依賴。前兩級可列為獨立,最后3級可列為完全依賴,中間3級可列為有條件的依賴。

1.2 IADL評定量表 常用的IADL評定量表有快速殘疾評定量表( a rapid disability rating scale,RDRS) 、功能活動問卷( the functional activities questionnaire,FAQ)和我國IADL量表等[2]。①RDRS是Linn 于1967 年提出,可用于住院和社區中的老年患者。其評定內容包括日常生活需要幫助的程度、殘疾的程度、特殊問題的嚴重程度3個方面,共18個評定項目,按其程度分0~3分4個級別打分,最高分54分,分數越高表示殘疾越重,完全正常為0分;②FAQ是Pfefer于1982年提出,1984年進行了修訂,可用于社區老年人和輕癥老年性癡呆患者。共10項內容,各項內容按其能力分0~3分,分數越高障礙越重,正常標準為低于5分,大于或等于5分為異常;③我國IADL量表是陶壽熙等于1992年制定的供腦卒中患者使用的ADL量表,共20項考核內容。按1~4分評分,小于或等于20分為基本正常,21~59分為輕度障礙,60~79分為重度障礙,80分為能力喪失。單純評定BADL 宜首先選用Barthel指數,除了解BADL情況外,還需要了解認知功能時,可選用FIM。若單純了解IADL,應首選FAQ。需要了解BADL及IADL時,可采用我國IADL量表。

2 老年病康復治療與護理

2.1 老年病患者康復治療 目前適合于老年病康復的醫療機構有康復中心、綜合醫院和社區康復。急性期老年病患者可選擇在綜合醫院中的進行早期康復,亞急性期和恢復早期患者可在專業化康復機構中進行綜合性康復,恢復中后期患者在社區康復[3]。有些恢復的中后期老年病患者需要進入護理之家、日間醫院或長期照顧單位,則在相應的康復醫療單位進行康復治療。

2.2 老年病康復護理 老年病患者康復治療應早期進行,老年病康復要與急診搶救同步開始,并貫徹在整個醫療過程中。因此,在老年疾病患者的護理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幾個要點。①調動老年人的治療欲望和積極性,向老年人宣傳健康、疾病以及康復等方面的知識,向患者和家屬宣傳康復醫療的目的和意義,把老年人的注意力轉移到治病、防病上來,主動配合和接受康復治療;②配合康復治療,選擇合理的康復計劃。制定康復目標和治療計劃時要嚴格按照患者的病情和功能狀態進行,治療過程中要循序漸進,從床上活動逐漸過度到離床活動[4];③進行規范康復訓練,對病情較穩定者可讓其進入康復俱樂部,根據病癥和體力等安排訓練科目。康復治療過程中應向患者和家屬介紹有關的康復知識,指導、培訓家屬按規定輔助患者訓練,康復治療時間為1~2次/d。運動強度弱些,每次30~45 min,訓練時注意勞逸結合,以心率不超過110~120 min為宜[5,6];④每隔1個月應進行1次康復評定,總結康復治療全過程,為進一步訓練提出指導性意見;⑤老年病患者要保持有規律的生活,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調節飲食,攝入全面營養、科學搭配的谷物果蔬蛋奶,補充微量元素和維生素,控制油脂的攝入。同時要注意增強身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盡量減少和避免感冒;⑥加強對老年人心理的調整,老年人由于社會、家庭、疾病和經濟等多方面因素可發生情緒、性格、意志、認知等方面的變化。這些變化將影響疾病的康復,應及時注意老年病患者的心理變化,宣傳健康人生的道理,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保證康復治療的順利進行。

參 考 文 獻

[1] 曲鐳.老年病的康復.中國全科醫學雜志,2000,3(1):4 - 6.

[2] 繆鴻石.康復醫學理論與實踐.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348 - 352.

[3] 于普林.老年醫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61 - 277.

[4] 曲鐳.老年病的康復.實用老年醫學,2006,20(2):89 - 91.

第7篇

摘 要:針對老年人摔倒碰瓷事件引發的一系列社會問題,項目開發一種基于Android的老人摔倒檢測報警系統,報警系統利用

>> 基于嵌入式技術的高原輪胎壓力檢測報警系統 基于單片機的煙霧檢測報警系統設計 金屬檢測報警系統的設計與研究 煤氣泄露檢測報警系統設計 基于ZigBee網絡的氣體監測報警系統設計 基于小型沼氣工程的監測報警系統 基于MEMS的摔倒檢測和定位系統設計 基于STM32可穿戴式老人摔倒及其生理檢測系統設計 基于Android平臺的視頻智能監控報警系統 基于android系統的圖像內容檢測 基于Android平臺的老人跌倒檢測軟件 基于三軸加速度傳感器的老人摔倒檢測 危險氣體安全檢測報警與應急系統的應用研究 新型多功能汽車異常駕駛檢測報警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淺談高速公路隧道火災自動檢測報警系統的應用 基于LPC2124的CO檢測報警裝置的研究 基于單片機的瓦斯檢測報警儀的研究和設計 基于ARDUINO的跨步電壓檢測報警裝置研制 家用CO濃度檢測報警系統設計 基于Android技術的老人看護系統設計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2014-12-02.

[4]薛洋.基于單個加速度傳感器的人體運動模式識別[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1.

[5]張愛華,王璐.基于三維加速度傳感器設計的跌倒檢測[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0,14(48):9029-9032.

[6]劉麗華.與老年人摔倒相關的臨床因素[J].國外醫學?老年醫學分冊,1994,15(3):141.

作者簡介:黃俊,男,江蘇省常州市人,徐州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科生。

*通訊作者:唐鶴云。

第8篇

關鍵詞:清熱化濕法;老年社區獲得性肺炎;療效

老年人社區獲得性肺炎是指在醫院外所患的感染性肺炎性反應,是老年人呼吸系統常見病及多發病,包括具有明確潛伏期的病原體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潛伏期內發病的肺炎,是對生命具有一定潛在危險的疾病[1]。老年人社區獲得性肺炎住院患者平均病死率為10%,在特殊人群中可高達45%[2]。老年社區獲得性肺炎臨床癥狀常不典型,易被漏診或誤診。老年人免疫功能和身體的各項技能減退,對致病菌的防御功能明顯減弱,多數病變發展迅速,可導致難治的嚴重肺炎,病死率很高。老年人社區獲得性肺炎根據中醫辨證論治分為邪犯肺衛、痰濕阻肺、濕熱郁肺、痰瘀互結、肺脾兩虛五種證型。其中濕熱郁肺型臨床癥狀較重,病死率較高,因此臨床治療濕熱郁肺型老年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顯得尤為重要。筆者采用自擬清熱化濕湯治療濕熱郁肺型老年社區獲得性肺炎,取得較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100例患者均系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0月就診的內科住院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呼吸分會制定的《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的診斷標準[3]。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62~85歲,平均73.5歲;對照組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65~86歲,平均76.6歲。兩組年齡、性別、病情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治療組:自擬清熱化濕湯的處方組成:黨參30g,白術30g,麥芽20g,清半夏10g,陳皮10g,黃芩10g,山梔子10g,知母10g,桑白皮10g,瓜蔞仁10g,貝母10g,澤瀉10g,麥門冬10g,橘紅10g,茯苓10g,桔梗各10g,甘草3g。辨證加減,舌苔厚膩者用六君湯以健脾化痰燥濕;口臭者加大黃10g以消食導滯;大便干結者加全瓜蔞10g以潤腸;舌苔花剝陰虛者加白芍10g、當歸10g以養陰柔肝。1劑/d,水煎分2次口服。連服1w為1個療程,連用2個療程未見效者停用。對照組:頭孢哌酮注射液3.0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痰熱清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200ml中,靜脈滴注,2次/d,療程7~14d。

1.3觀察內容 用藥后觀察患者癥狀、體征變化及藥物不良反應情況,所有患者在治療前后均作血、尿常規,肝、腎功能,胸透X線拍片檢查,觀察療效。

1.4療效判定 顯效咳嗽、咳痰、胸痛癥狀基本消失,體溫恢復正常,肺部音消失,白細胞計數正常,X線胸片炎癥明顯吸收;有效:咳嗽、咳痰、胸痛癥狀減輕,體溫較前下降,肺部音明顯減少,增高的白細胞計數下降,X線胸片仍提示有肺紋理增粗的現象;無效:發熱持續不退,癥狀體征無變化或加重,白細胞計數高于正常,X線胸片無改變。

2結果

臨床療效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8%,優于對照組(72%),見表1。

3討論

隨著社會人口的老齡化,老年社區獲得性肺炎(CAP)患病率有不斷上升趨勢,已成為威脅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4]。老年人免疫系統隨年齡增長而減退,尤其是T細胞在免疫應答中的作用減弱,所以肺炎的局部反應常不明顯,同時由于體液免疫水平降低,對病菌的防御能力大為減弱,細菌可在肺內立足、生長和繁殖而發生感染,多數病變發展迅速,導致難治的嚴重肺炎[5]。嚴重肺炎也叫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征,是由冠狀病毒引起的 急性呼吸系統傳統病,俗稱"傳染性非典型肺炎"[6]。冬春季是老年社區獲得性肺炎的高發季節[7],由于老年人肺部感染起病常隱匿,缺乏特異性表現[8],因此對不明原因的病情加重應考慮肺炎的可能。本組病例提示尤其應對呼吸和脈搏加快的患者常規進行胸部X線檢查,并進一步做痰培養。老年社區獲得性肺炎的致病菌以革蘭陰性菌最多,肺炎支原體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發病率也呈上升趨勢。到目前為止,西醫對社區獲得性肺炎除靜滴抗菌藥物外,尚無較好治療方法,容易導致抗生素的濫用。老年社區獲得性肺炎,中醫辨病歸屬于風溫肺熱病,陳志斌[9]等認為風寒化熱,或外熱內寒,或風熱犯肺,灼傷津液,化為痰熱,治以清熱宣肺,化痰止咳為法,采用麻杏石甘湯加味治療風溫肺熱病32例,有較好療效。歐江琴[10]認為邪犯肺衛,肺失宣肅,肺氣閉塞,煉液為痰,日久生熱,痰熱壅肺,治以清熱祛邪,化痰止咳為,采用清金化痰湯治療40例老年社區獲得性肺炎,治愈28例,好轉10例,有效率95%。沈敬鴻[11]認為社區獲得性肺炎可歸屬于祖國醫學的咳嗽、喘證,病因病機為痰熱郁肺或邪熱壅肺,采用了清肺泄熱,化痰通腑的治療方法,方選麻杏石甘湯為基本方,加入大黃上開肺氣,下通腑氣,使熱去邪散,肺氣肅降,為釜底抽薪,上病下取,與對照組比較有明顯療效。后期多以余熱未盡,氣陰兩虛為常見證型,表現為低熱、干咳、甚或咳聲無力、痰少、神疲乏力、口干渴、納差,舌質紅,苔少或無苔,脈細數[12]。中醫辨證治療方案參見文獻[13]。中醫在治療方面方法眾多,療效顯著,且可避免因長期而大量使用抗生素而帶來的諸多不良反應。合理運用中藥方劑治療社區獲得性肺炎,能明顯提高療效,更快緩解癥狀,縮短療程,既能減少病人的負擔,又能減少藥物的副作用。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草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1999,22:199-201.

[2]馬利軍,李素云.老年人肺炎的研究進展[J].河南診斷和治療雜志,2002,16(2):106.

[3]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6,29(4):651.

[4]孫,劉兵,楊敏.社區獲得性肺炎老年住院患者的臨床分析[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05,24(2):100-102.

[5]王秀香,楊敬平,烏日娜.老年人社區獲得性肺炎的臨床特征[J].臨床肺科雜志,2008,13(4):473.

[6]衛生部.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臨床診斷標準(試行)[S].2003,05,03.

[7]張清君.老年人重癥肺部感染臨床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04,9(3):262.

[8]顧玉旗,劉寶勤.老年人肺部感染305例臨床分析[J].中原醫刊,2004,31(8):33-34.

[9]陳志斌,陳碧蝦,袁麗麗,等.加味麻杏石甘湯治療社區獲得性肺炎(痰熱壅肺)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0,19(5):725-726,733.

[10]歐江琴.清金化痰湯加減治療社區獲得性肺炎40例的療效觀察[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09,31(4):33-34.

[11]沈敬鴻.清肺泄熱化痰通腑治療社區獲得性肺炎60例[J].遼寧中醫雜志,2011,38(4):664-665.

第9篇

【關鍵詞】住院老年患者;誤吸/窒息危險因子評分表;誤吸,護理

【中圖分類號】R96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487-01

誤吸是指進食(非進食)時吞咽過程中有數量不一的液體或固體食物進入到聲門以下的氣道,而不是像正常情況下全部食團隨著吞咽動作進入食管進行消化。老年人由于機體結構的衰老及生理功能的退化,65歲以上的老年人吞咽運動的時間比年輕人明顯延長[1]國內外研究發現,心腦血管疾病病人發生誤吸率為50%[2],誤吸表現為嗆咳,吞咽困難,返酸,噯氣,惡心,嘔吐等,嚴重者可引起窒息甚至死亡,每年誤吸窒息死亡占總病死率的1.5%[3]. 我科自2011年5月自制使用《誤吸危險因子評分表》對老年患者進行評估,及早發現高危人群,針對不同病因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蕪湖市第二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科收治的住院老年患者,觀察時間為2年,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340例患者為對照對象,作為對照組,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322例患者作為觀察對象,作為觀察組。對照組340例中其中男性患者222例,女性患者118例,年齡72-90歲,平均(81歲),觀察組322例其中男性患者260例,女性患者62例,年齡65-96歲,平均(80.5歲)

1.2 方法 對照組 執行基礎護理包括皮膚,口腔,飲食,用藥,心理護理等

觀察組 對入院患者進行誤吸危險因子評分,楣欄包括床號,姓名,住院號,科室,年齡,診斷等。具體評分表如下:

誤吸(窒息)危險因子評分表

注:飲水試驗又稱洼田飲水試驗,是由日本學者洼田俊夫創立的,具體方法為患者端坐,喝下30ml溫開水,觀察所需時間和嗆咳情況。陰性:能順利1次咽下;陽性分2次以上咽下,可發生嗆咳。

評估時的注意事項 必須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客觀事實為依據,不加入主觀意愿,對神志不清,言語含糊不清有腦血管后遺癥的患者評估時應向陪護人員了解情況,以真實地評估結果。護士應對評分單進行每周評估。

累計總分:13-20分的患者,向患者及家屬做好宣教工作,給予飲食指導。

7-12分的患者,向患者及家屬發放安全告知書,講解誤吸發生的原因及預防措施,在床頭懸掛“預防誤吸”的警示牌,加強巡視。

≤6分為高危患者,發放安全告知書,應采取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內容包括:(1)護士對患者加強巡視,在床頭掛上醒目的“預防誤吸”警示牌,提醒家屬、護士、護工。(2)建立嚴格的進食標準:老年患者宜進半流和流質,進食時取坐位或半臥位,進食速度慢,細嚼慢咽,不要催促患者,觀察食物是否被順利咽下,飯后漱口防止食物殘渣。對于危重,嚴重吞咽困難不能經口進食的患者,應及早給予鼻飼飲食,避免誤吸。放置鼻飼管的患者應注意:放鼻飼管深度超過胃幽門部可減少誤吸,選擇較細的胃管可減少誤吸,鼻飼時床頭要抬高30°,每次鼻飼量不超過200ml,以10-15ml/min的速度喂食,鼻飼完后半小時才能放平床頭,防止食物順鼻飼管返流進入呼吸道。(3 )規范睡眠姿勢:以側臥位或半側臥位為宜,因為睡眠時吞咽功能下降,咳嗽反射減弱,容易使口腔內的分泌物流入氣管,引起誤吸。(4 )積極治療原發病:對腦卒中、呼吸道感染、帕金森氏病等出現嗆咳和吞咽困難的患者應及早治療,如肺部感染患者給予抗感染治療,對維持正常吞咽功能、避免誤吸起到重要作用[4]。(5)組織陪護人員培訓:通過圖片,資料,錄像等多種形式定期對照顧者進行預防誤吸知識的培訓:包括:認識誤吸的危險性;出現的臨床癥狀,什么樣的病人容易出現誤吸,病人食物的選擇,病人進食時的,一次進食量,喂飯速度,喂飯后的注意事項,了解誤吸的一般急救知識。(6)就地急救:一旦出現誤吸,應鼓勵并協助患者咳嗽排痰,阻塞呼吸道時立即清除口腔食物,使患者平臥,握拳于患者的劍突下向膈肌方向猛力沖擊上腹部,造成氣道內強的氣流使阻塞氣道的食物咯出,爭取搶救時間[5]。如發生誤吸,護士立即配合搶救,并應及時上報護理部,作為不良事件進行討論。研究表明腦血管疾病及老年癡呆病人誤吸發生率最高[6]

1.3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0.0進行統計分析,兩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以P

2 結果

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在未建立評分表之前收治的患者340例,發生誤吸21人,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開始應用評分表并采取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共收治322例,發生誤吸6人,無例死亡。因此誤吸危險因子評分表應用于我科收到了滿意效果。見下表

3 討論

3.1 誤吸/窒息危險因子評分表的實施增強了護士安全防范意識:隨著社會的發展,患者的法律意識越來越強,誤吸問題也引起護士高度重視,并列為護理不良事件,應用評分表后可預見性并及時,預防,處理,增強護士的安全防范意識,保證護理的安全。

3.2 誤吸/窒息危險因子評分表的實施提高了患者及家屬的警惕性:老年人胃蠕動功能下降,容易產生儲留和胃內容物返流,誤吸的可能性增加,可導致窒息甚至死亡,但目前還未引起重視,特別是照顧者的重視,有些照顧者唯恐患者的營養不足,強行喂食,造成食物誤入氣管出現吸入性肺炎,嚴重者窒息。護士應讓其意識到發生誤吸的危險性,有利于患者的安全,也可增進護患關系。

3.3 誤吸/窒息危險因子評分表的實施有效的預防誤吸的發生:患者從入院開始,責任護士就要評估誤吸/窒息危險,對高危患者采取各項護理干預措施,從而大大降低誤吸發生率,減輕患者的痛苦,避免額外的醫療開支。

3.4 誤吸/窒息危險因子評分表的實施提高護理質量,確保護理安全:在醫療護理活動中,經常會出現一些難以預料的意外,如果做到事先告知患者及家屬,讓其有個心理準備,可以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投訴和糾紛。自實施“誤吸/窒息危險因子評分表”后,護士能篩查出高危患者,對患者及家屬履行告知,讓護患雙方均增加安全防范意識,從而全面有效地減少護理工作的盲目性和被動性。

4 小結

隨著老年化社會的到來,我國老年患者不斷增多,誤吸的發生率也隨之增高,誤吸的預防高于治療,預防的前提是準確有效的評估,我們作為護理工作者,應具備高度的責任心和沉著、冷靜、敏捷的工作作風,做好高危患者的篩查和急救預防知識的宣教工作,不僅降低了發生率和死亡率,更能提高護理安全質量。

參考文獻

[1] 健康.老年吸入性肺炎易患因素及治療[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8,18(10):582

[2] Millns B,M,Jack Cl,et al.Acue stroke predisposes to oral garm-megative bacilia cause of aspiration pneumonia[J].Gerontology,2003,47:173-176.

[3] 尹建敏,蔡蘭萍,劉長庭.高齡患者誤吸原因分析及家庭保健[J].保健醫學雜志,2000,2(2):57-58

[4] 孫素娟,馮春蘭,老年病人食物誤吸的預防及護理[J],承德醫學院學報,2002,19(3):227-228

第10篇

[中圖分類號] R256.4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8(c)-104-02

震顫麻痹是發生于中年以上的一種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筆者采用葛根素靜脈滴注及西藥輔以推拿相結合的方法,治療本病26例,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病例選擇

所有病例均符合西醫診斷標準第五版神經學中《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綜合征的診斷標準和鑒別診斷》[1],中醫學診斷標準,根據中華全國中醫學會老年醫學會《中醫老年顫證診斷和療效評定標準(試行)》[2]中的證候診斷部分進行辨證分型。

1.2一般資料

自2003年1月~2007年11月我院門診及住院患者49例,隨機分為治療組26例(男17例,女9例),年齡(64.2±9.8)歲,病史最長2年,最短3個月,平均半年;對照組23例(男16例,女7例),年齡(65.4±10.6)歲,平均病程半年,治療組中醫辨證分為兩期、兩型:①早期,患者癥狀較輕,無或輕度功能障礙,能夠保持站立姿勢,日常生活尚能自理;②晚期,患者癥狀較重,出現重度功能障礙,生活不能自理。③氣血兩虛型:病情輕,病程短,肢體顫抖不明顯,頭昏多汗,動作呆滯,色淡無華,舌質淡脈沉弱;肝腎陰虛型:年齡大,病情重,肢體抖動,肌肉僵硬,關節活動僵直,或肢體麻木,腰膝酸軟,雙目干澀,面色暗晦,舌紅苔少脈弦細。兩組病例年齡、性別、病程及中醫辨證分型分布上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療方法

2.1對照組

根據病情選用美多巴片125 mg,每日2次,口服,連用1周;然后改為美多巴片250 mg每日2次,口服,連用1個月,也可酌情選用安坦、金剛烷胺等,對出現副反應者對癥處理。

2.2治療組

采用中西醫結合療法。

2.2.1中藥針劑使用5%的葡萄糖250 mg加葛根素針400 mg,靜脈滴注1次/d(有糖尿病者使用生理鹽水),14 d為1個療程,停藥2 d后,行第2療程,共治療1個月。

2.2.2推拿治療本病治療以補為主、平補平瀉相結合手法,重在益氣行血,養血和血,育陰滋液,揉筋止痙,滑利關節。手法選擇揉、摩、推、按、滾、擦、擊、叩、抖、搖及梳理等。采用多部位按順序治療,具體過程:①患者坐位,醫者先以輕柔手法按揉風池、風府,拿五經,掌根震擊百會,舉背震擊大椎及腰陽關,然后由上而下直擦背部督脈3~5次,意在通關啟閉,發動正氣,調暢經絡。②醫者由上而下以單手拇指推橋弓穴,先左后右每側各推30次,然后揉太陽,分推坎宮,掐揉頭維、四神聰及百會,梳理舞蹈震顫控制區,最后以掃散法沿足少陽膽經由前至后進行操作,上述各部(穴)操作1~3 min。③患者暴露治療部位,醫者依次橫擦其前胸、肩背、背部,以透熱為度,然后拿捏肩井,按揉極泉。④醫者由腋至腕直擦患者三陰經線并拿捏上肢,搓抹手指,掐揉甲根,屬氣血兩虛者加揉胃俞、血海、足三里,肝腎陰虛者重擦督脈,揉命門、涌泉、至陰等,每次治療時間為30 min,每日1次,10 d為1個療程,共3個療程,治療期間患者應加強飲食營養,適當活動,保持情志舒暢。

2.3療效標準

顯效:癥狀明顯減輕或基本消失,隨訪1年無明顯發作者;好轉:癥狀減輕,日常生活能力提高;進步:癥狀稍減輕,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不明顯;無變化:癥狀無改善;惡化:病情加重。

2.4統計學處理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3結果

3.1臨床療效

2組患者經治療后療效比較,見表1,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2.3%,對照組為69.1%,經統計學處理 P

表1兩組患者經治療后療效比較(例)

與對照組比較,*P

3.2不良反應

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后血、尿常規、肝、腎功能等結果均無明顯變化,對照組有3例發生藥物不良反應。

4討論

震顫麻痹又叫帕金森綜合征,病因尚未清楚,其基本病理改變為多巴胺代謝異常,乙酰膽堿能神經相對占優勢,表現為震顫,肌強直,運動遲緩,慌張步態等癥狀。現代醫學主要以藥物補充腦內多巴胺的不足和抑制乙酰膽堿能神經相對優勢,從而調整二者的平衡,達到緩解病情目的,或以定向手術破壞丘腦核及蒼白球來改善臨床癥狀,且其毒副作用越來越大,以致出現一系列難以克服的副反應,患者及家屬難以接受。祖國醫學對本病認識很早,《素問?至真要大論》言:“謂諸風掉眩,皆屬于肝”,《證治準繩》指出:“顫,搖也;振,動也……筋脈約束不住而莫能經持,風之象也。”從對癥狀的描述上,把本病歸于“內風”“顫證”范疇,關于其病情,已經注意到壯年鮮有,中年以后始有,老年尤多。清代名醫高鼓峰進一步分析到老年“大抵氣血俱虛,不能榮養筋骨,故為之振搖而不能主持也。”另有醫家還認為氣血虛損,虧乏,不能上充髓海,元神失養,使得對臟腑筋脈的正常活動不能任持,亦發為本病,表現為肢體顫震,筋惕肉跳諸證,治療上針對病機特點,既要息風除顫,又須育陰養血,通過培補氣血津液化源和加強其輸布濡養作用,達到“治風先活治血,血行風自滅”目的。葛根為豆科屬植物,其味甘,其性涼,入脾胃經,可解肌退熱祛風,發表透疹,升陽止瀉,生津止渴。葛根素是從葛根中提取的一種有效成分,仍具葛根的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①葛根素有溫和改善腦循環的作用,能增加微血管運動的振幅,提高局部微血流量[3]。②葛根素能對抗東莨菪堿所致的學習記憶獲得。③葛根素有廣泛的β受體阻滯作用。本研究表明,葛根素治療震顫麻痹,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其作用機理可能與其抗膽堿作用β受體阻滯作用及增加腦供血或改善腦循環作用有關。推拿治療本病的原理在于通過多部位、多手法的操作,補脾胃以增補氣血化源,養肝腎以填精益髓,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輸布,滋陰柔筋熄風除顫,氣血周流上養元神,從而標本兼治,依現代醫學觀點來看,推拿可從信息、能量和物質三方面進行調治,按摩有關頭部經穴產生的生物電信息,可以作用于丘腦系統,從而對腦機能發揮良性作用;頸、胸、背部手法操作可使血流加速,尤其是促使鎖骨下動脈、椎動脈基底動脈血液供應,加強腦組織的氣血灌注,改善腦黑質紋狀體的供氧量,調動腦功能的正常發揮。此外,推拿還可以增加中樞5-羥色胺含量,降低外周血中乙酰膽堿、組織胺的含量,進而調整多巴胺能神經與已酰堿能神經平衡,從總體上改善病情。

總之,葛根素聯合推拿及配合西藥治療震顫麻痹相得益彰,可明顯提高臨床療效,改善臨床癥狀,可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維治.神經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

[2]中華全國中醫學會老年醫學會.中醫老年顫證診斷和療效評定標準[J].北京中醫學院學報,1992,11(4):39.

[3]段重高.葛根素對金黃地鼠腦循環的影響[J].中華醫學雜志,1991,7(9):516.

第11篇

[關鍵詞] 老年人; 健康體檢; 疾病分析

[中圖分類號] R44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1-166-01

Analysis of Phys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of 6062 Retired Elderly Perso

LIU JingRu 1,CUI JianLi 2,WANG WenLing1

( 1 The Healthy Check-up Center of The Fourth Hospital of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1,China;

2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of The Fourth Hospital of 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find out the health conditions of elderly persons who retired from the F.A.W. and explore the major diseases and preventive methods, and health education activities in guidance have been held. Methods With ways of retrospective analysis, results of physical examinations about 6062 elderly persons Results show that different diseases checked was 92.10% including hypertension, hyperlipidemia, hyperglycemia, coronary heart disease, fatty liver, overweight, and obesity, especially hypertension, then hyperlipidemia, hyperglycemia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nclusions It comes to conclusion that the diseases above all are mainly dangerous for elderly persons. Healthy education activities will be necessarily held and should take the education of health into targeted management. Meanwhile, elderly people are guided to care about antisecosis and dyslipiddemia, and it's important for them to reduce the hyperplasia of prostate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Keywords] Elderly people ; Health examination; Disease analysis

定期進行健康體檢,是早期發現、預防、診斷、治療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最有效手段。對老年人定期進行體檢,是發現諸如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等常見病的有效方法[1],并且通過對體檢資料的分析和定期隨防,對一些疾病的發病趨勢進行預測,對有效加強預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保障一汽集團公司退休人員的身體健康,有針對性的做好疾病的早期預防工作,提高退休人員的生活質量,我們于2009年對一汽集團公司退休人員進行全面系統的健康體檢,并對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提出預防保健措施。具體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 料 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0日于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6062名退休老年人,年齡均大于60歲,分為60~69歲、70歲以上2組。

1.2 體檢內容 內外科常規(身高、體重、血壓、一般查體等)檢查、血常規、血生化(包括空腹血糖、甘油三酯、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丙氨酸氨基轉移酶、總蛋白、白蛋白、尿酸等)、尿常規、腹部彩色超聲等項目,血液標本均為清晨空腹抽取靜脈血所得。所有檢查結果由經驗豐富的體檢醫師匯總復核。

1.3 診斷依據體檢發現常見異常為高血壓、高脂血癥、高血糖、脂肪肝等幾方面。筆者按照如下標準[2]進行復查確診:高血壓: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高脂血癥:血清總膽固醇>5.20mmol/L和/或甘油三酯>1.7mmol/L ;血糖升高:空腹血糖>6.1mmol/L;脂肪肝:以B超影像學為診斷依據。

1.4 統計學處理 疾病檢出率統計按不同年齡組,比較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 性別及年齡構成 參加體檢的老年人共6062人,其中男性3273人,女性2789人, 60~69歲共3344人,70歲以上共2718人。

2.2 疾病檢出情況 共體檢6062人,健康者479人,占7.90%,檢出患各類疾病者5583人,占92.10%。其中高血壓、高脂血癥、高血糖、冠心病、超重與肥胖、脂肪肝排于前幾位,詳見表1。

2.3 兩年齡組患病情況分布①高血壓病、高脂血癥、高血糖、超重與肥胖、脂肪肝檢出率,組間差別有統計學意義,高血壓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②冠心病各年齡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3 討論

1980年老年醫學學術會議規定以60歲為老年人的分界,本次體檢主要是退休老年人,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器官機能逐漸衰退,體內各種激素分泌失調,患病率逐年增高,是疾病發生的內在因素。體檢數據表明,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成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3]。本資料結果顯示,高血壓、高脂血癥、高血糖和冠心病、脂肪肝是體檢老年人患病率較高的疾病,與國內報道相似[4]。長期的高血壓可造成心、腦和腎等靶器官的損害。可使患者致殘,甚至危及生命,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老年人的血壓升高目前不再認為是老齡化過程中的自然生理性改變。各國血壓正常人群調查顯示體重與血壓呈正相關, 而體重超重是發生高血壓的獨立危險因素[5]。本文結果顯示老年人高血壓患病率為59.45%, 超重與肥胖發生率18.47%, 應引起高度重視。可通過改進生活方式進行高血壓一級預防,如減輕體重、限制鈉鹽攝入、平衡膳食、戒煙限酒等,降低高血壓發病率。本文血脂異常比率高居第二位,高脂血癥對身體的損害是隱匿、逐漸、進行性和全身性的。早期高血脂多數沒有臨床癥狀,這也是很多人不重視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的原因。高脂血癥直接損害和加速了全身的動脈粥樣硬化。大量研究資料表明,高脂血癥是腦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腦猝死的獨立而重要的危險因素。

醫學研究發現, 在慢性病的誘因中遺傳因素只占15%,社會因素占10%, 氣候因素占7%, 醫療條件占8%, 而個人的生活方式所占比例高達60%[6]。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許多慢性非傳染性發病率的增長,與精神心理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7]。而這些疾病又往往成為各種心腦血管疾病的促發因素。因此適當的健康教育使老年人改進生活方式是預防保健工作的一項重要措施。我們針對老年人疾病特點,在體檢后開展了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給他們講授自我保健、預防疾病的知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愉快的心情;多參加體育鍛煉,堅持每年到醫院進行一次身體健康檢查。老年人只有持之以恒地做到合理的飲食、規律的生活起居、適當的勞動與鍛煉,平衡的心理狀態才能促進身體健康,減少疾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王平安,張艾莉,劉曉娥,等.678例中老年知識分子及領導干部患病情況調查[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02,21:359.

[2] 陳文彬,潘祥林,等.診斷學[M] .第7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377-382;1284.

[3] 周北凡,吳錫桂.心血管病流行病學及人群防治[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106.

[4] 孫娟蔻.市區299位中老年人健康體檢意向的調查分析[J].中國醫院統計,2005,12(4):338.

[5] Stamler R. Primary prevention of hypertension by nutritional hygienic means. JAMA, 1989,262(13):1801.

第12篇

近年來,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創建工作,緊緊圍繞省級醫養結合示范先行區建設,統籌資源,創新融合,狠抓醫療機構老年友善文化、管理、服務、環境打造,持續深化醫療機構全面落實老年人醫療服務優待政策,有效推動建設老年友好社會。

一、彰顯老年友善文化,著力完善老年人醫療服務優待政策支撐體系。區衛健局把“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創建工作納入衛健系統重點工作,統籌推進,嚴格要求轄區內為老年人提供醫療服務的各綜合性醫院、中醫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在機構愿景或文化中必須有關心、關愛老年人,保障老年人權益,維護老年人尊嚴等內容;職工手冊、行為守則等規范中有對老年人態度、行為和用語等。同時,積極協調財政、醫保、民政等部門,根據老年人對疾病診治、康復護理、安寧療護、醫養結合等服務的需求,在人員和設備配備等方面爭取支持。區財政每年投入5億元補貼城鄉居民醫保及智慧化醫養結合服務工作,投資近2億元高標準建成智能化社會福利中心、老年活動中心,全力提供老年友善服務,解決老年人就醫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積極營造老年友好社會濃厚氛圍。

二、融合老年友善管理先進理念,打造智慧化機構養老品牌。面向老年人專業化養老需求,XX醫院對接XX旅居養老十大品牌--XX養老服務有限公司,在醫院內合作舉辦XX養護院,建立老年患者的雙向轉診機制,形成醫聯體的協作管理模式。養護院建筑面積7500平米,設有床位210張,有機融合醫院優質醫療資源,實行日巡診制度并開通就醫綠色通道,建立老年友善醫療機構的運行機制,實現“重癥快速進醫院、康復立即回機構”。引入“慧濟國際”養老管理團隊和智慧化管理運營模式,建立具有老年醫學服務特點的技術規范和持續改進機制,嚴格按照國家最新的適老化建設規范,配備最先進的智慧化養老管理系統,從基本自理、部分自理、無法自理直至安寧療護逐級設定11類護理標準等級,大力發展專業化的深度照護服務,失能、失智老人占比達到90%以上。同時,建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知識、技能等教育、培訓的長效機制,推出慧濟舒適照護、慧濟食坊、時間銀行、志愿者之家、老幼同樂、寵物療法多種特色智慧化服務,成為兗州機構養老的優質品牌。

三、推進老年友善服務,探索“互聯網+”居家養老模式。針對大部分老人習慣居家養老的現狀,在區中醫院建設醫院、機構、居家“三位一體”的智慧化居家醫養服務平臺,提供多渠道掛號服務,并將電子病歷系統與全科醫生助診系統融合對接,打造了線上線下聯動、院內院外協同、機構居家融合的信息化居家醫養服務模式。通過組建以醫師、專業護士、康復治療師、專業照護師為主的居家醫養服務團隊,建立多學科診療體系,自主研發實現十多項常規檢查的便攜式“全科醫生助診包”,讓移動巡診、移動護理、藥品配送等入社區、進家庭、到床前,不斷優化服務流程,建立老年人就醫綠色通道,為居家老人提供健康查體、疾病治療、健康管理、功能康復、預防保健、生活照護等連續性醫養服務。

同時,積極引導XX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XX醫院合作、XX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XX老年公寓合作,聯合推行街道社區醫養模式,打造醫療養老聯合體,將智慧居家醫養信息平臺與基本公共衛生平臺進行對接,對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慢病老年人,開展老年綜合評估服務,進行定期回訪、科學管理,為老年人提供居家養老、生活照護、身體指標監管、緊急救助及慢病管理等個和遠程診療服務,形成“居家體檢醫療-健康數據上傳-異常信息預警-專業團隊跟蹤服務”智慧型養老醫療服務鏈條,讓老年人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各類養老服務,全時段保障居家老人生命健康安全,切實增強醫療服務精準性、及時性、專業性。

四、聚焦老年友善環境,創新智能養老綜合體。針對規模較大的新建城市社區,以“XX依養家”高端養老公寓為試點,打造“XX依養家”智能養老綜合體。項目總投資6.2億元,建筑面積6萬多平方米。其中,XX依養家老年頤養中心項目,作為XX市政府工作報告涉及我區重點工作,項目建筑和內部裝修全部采用適老化設計,設置有依養家醫院、休閑活動中心、長者生活起居照護區、健身服務中心等功能分區,集優質機構養老、社區日間照料、智能居家養老為一體,現已入住50余人,二、四、五層入住率達到90%。中心在老人生活照護區配備無障礙通行、低位開關、一鍵急救按鈕,房間內通過物聯網技術連接心電、血糖等健康監測設備,以及燈光、空調、電視等生活電器,實時監測老人睡眠情況、生命體征以及離床時間,方便老人生活起居,一旦發生異常系統自動報警,工作人員即刻到位處置,全天候保障老人生命健康安全。

同時,綜合體配套新百匯商圈,為老年人提供吃住行游購娛全方位服務,并建設“5G+量體化養老”模塊,布設智能養老設施設備,配合高效5G網絡、智能管理平臺和專業的服務團隊,實現社區老年人健康狀況實時監測、健康預警精準反饋,打造智能、高效、安全的社區居家養老模式。綜合體周邊整體規劃一、二、三期大型養老社區,能夠滿足1.6萬老年人養老需求,將成為XX社區養老服務的重要基地。

下步,我們將進一步鞏固深化我區省級醫養結合示范先行區和市級安寧療護試點區創建成果,持續完善“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創建工作政策保障,加速推進醫養服務銜接,建設覆蓋區、鎮、村,公立與民營相結合的“三級兩元化”服務體系,實現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全覆蓋。同時依托智慧居家醫養信息平臺,利用家庭醫生服務團隊下沉社區,著力改善老年患者就醫環境,提高自身服務能力和水平,提升老年患者看病就醫滿意度。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淫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精品一级片高清无码,国产一区中文字幕无码
日本欧美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第一字幕 |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a亚洲v天堂网 | 亚洲色资源在线播放 | 日韩精品秘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