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19 15:10:4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科技英語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準確性原則(Accuracy)
科技文章不同于文學作品,它不要求辭藻華麗,描寫細膩。但它要求詞能達意,并且表達得十分準確,使讀者不致捉摸不準或甚至產生誤解。當然,要達到準確,很大程度上有賴于作者的英語水平,要求作者能對英語的詞、詞組、句子正確地運用。
1.詞的準確。
科學技術的發展取決于事實和思想的準確傳遞。寫作的最大障礙不是如何正確使用語法,而是用詞不準引起語意含糊。因為文字編輯可以幫助你改正語法錯誤,卻很難校正語意含糊或者核對實驗是否屬實。
(1)詞義要確切。科技論文中,詞義必須準確,盡量選用單詞的首要含義,避免利用單詞不常見、不正式或文學含義。使用簡單的詞可以減少用詞不準確而引起的錯誤。[1](P.122)因為,簡單的詞多是常用詞,而生僻詞的用法往往吃不準。無論簡單詞或生僻詞,單憑感覺是不保險的。因此,作者要養成勤查詞典的習慣,如affect和effect意思是不一樣的,不可互換。這在一般英語原版詞典的解釋中可以看出來。同樣,科學論文中content和concentration是不同的,也不能用level來替代。comprise也不等于constitute。判別這些詞的用法,普通詞典過于籠統,唯有查詞典、有關專業書籍和刊物才能區分。
(2)認真區別同義詞。認真區別同義詞,避免用詞造作或混淆不可以彼此替換的同義詞,如:避免使用ascertain,建議使用determine,establish。在科技文章中除了術語外,許多非術語也往往有特定的含義,不能任意更換。如在一般文章中sig-nificant一詞可解釋為“有意義的”、“重要的”、“有效的”、“值得注意的”,而在科技文章中它只是指“統計學上顯著的”,不宜作它用。又如approximately在科技上是指數值十分近似。若只是一個很粗略的估計就不能用它,而只能用about或roughly。
(3)注意起修飾、限制作用單詞的位置。有些詞則因為位置不妥而意義不同,甚至產生歧義。如only既可作形容詞,又可作副詞,要緊密靠近所修飾的詞。如:
Theyexaminedonlysixrats.(他們檢查了僅6只小鼠。)
Theyonlyexaminedsixrats.(他們僅檢查6只小鼠。)
Onlytheyexaminedsixrats.(只有他們檢查6只小鼠。)
所以修飾詞位置不當,句子意思截然不同。為突出論文的核心內容,應盡可能地將表達核心內容的詞放在句子的開頭,以便引起讀者的注意。科技論文要求表達準確,結構嚴謹。所以,只要思想概念的自然順序許可,應使相關聯的成分放在一起,修飾語應盡可能地靠近被修飾語,不可插斷,主語與謂語盡量相鄰,從而使表達的內容更清楚準確。[2](P.8)如:
Thereportedoccurrenceofagglutinatedgrainsinthewallbythesameauthorsremainsunconvincing.
簡析:“bythesameauthors”應緊接在“occur-rence”后面。也可將此句改成:Thesameauthors′re-portoftheoccurrenceofagglutinatedgrainsinthewallremainsunconvincing.
2.時態的準確。
使用一般過去時可正確地闡明“做了什么”。比如描述的內容為特定、過去的行為或事件,介紹研究過程,敘述或總結研究結果為關于過去的事實,回顧研究目的時,用過去時態。如:
Aratherunexpecteddiscoverywasmadeduringtheseinvestigations.
UV-visibleandfluorescencespectraweremeasuredonaPerkin-ElmerLambda17UV-VisspectrometerandaPerkin-ElmerLS-5Bluminescencespectrometer.
現在時適用于闡述事實和真理。比如敘述研究方法和目的,介紹研究結果,陳述結論,提出建議,描述的內容為不受時間影響的事實時,或是指出結果在哪些圖表中列出,用現在時態。如:
InthecontestoftheWoodwardandHoffmannrules,thethermalretro-[2+2]-cycloadditionissym-metryforbidden.
Absoluterateconstantsforawidevarietyofreac-tionareavailable.
現在時和一般過去時都可以用來表達結果、討論和結論。如:
Thismodeldemonstratedmonitoringofthehighlydisfavoredfragmentation.
Inconclusion,thefirstgeneralmethodforprotec-tionofthe2,3-πdoublebondofindoleshasbeende-veloped.
使用現在時描述結果,與使用過去式的差別是:使用現在時表示“該結果是在研究過程中所揭示的普遍事實”;相反,使用一般過去時則表示“這是我們在本次研究中在某些特定情況下所發現的事實”。[3](P.54)如:
Femalelistenersfindloudmusicmoreirritatingthanmalelistenersdo.(現在時,表示任何女性于與任何男性相比,女性比男性覺得大聲的音樂更使人激怒。)
Femalelistenersfoundloudmusicmoreirritatingthanmalelistenersdid.(過去時,表示本次研究的樣品中,女性比男性覺得大聲的音樂更使人激怒。)
二、簡潔性原則(Brevity)
任何文章都要求寫得短些,不要轉彎抹角,而應該直截了當,開門見山,科技文章尤其如此,特別要避免羅嗦冗長。一切文學性的描述以及空話、套話、長話、大話都應去掉。在不影響表達的前提下盡可能用第一人稱,短的句子、詞組和單詞??梢杂煤唵尉鋾r便不用復合句;可用單詞代替詞組時就用單詞;可用短的單詞時就用短的單詞。
1.刪除廢詞。
許多詞或短語對句子幾乎增加不了任何意義,因而被稱為“廢詞(wastedwords),空詞”。例如:quite,very,extremely,asitwas,moreover,basically,essentially,totally,completely,therefore,等等。因此,要刪除多余的詞及“空詞廢詞”。如:不用Alread-yexisting,而采用existing。一般說來,句子里不要含有不必要的詞匯;而段落里不能含有不必要的句子,這樣并不是要求寫出的句子都是短句,更不是要避開必須有的細節,而是要求所有的詞匯都是不可或缺的。要有“忍痛割愛”和“惜字如金”的氣魄,刪除修飾的和虛飾的、含糊不清的和帶主觀色彩的詞句,以及重復的段落。[4](P.2)
2.避免使用空洞的短語。
英語中不少詞組完全可以用一個單詞取代,并且往往意思更清楚。[5](P.8)有說服力的文章是簡潔的文章。只有官僚和學院式的文章才會對每個句子加上這樣的陪襯:Itshouldcontinuouslyberememberedtha,tmoreover,ithasbeenpreviouslyindicated,ithasbeenseentha,tithasbeenindicatedtha,titshouldberememberedtha,titshouldbenotedtha,tthus,itisimperativetha,tatthepresentmomen,tintime等等。
它們在書面文學寫作或者口語中很不錯,因而在科技寫作中,作者常常會受到習慣的誘惑而引進它們。然而,在科技文章寫作里,既沒有修飾的空間,也沒有修飾的必要。因此,盡量用簡明的單詞代替短語。如:避免使用amajorityo,f而建議使用most。
3.采用肯定的語句來代替雙重否定。
不用Thisreactionisnotuncommon.
采用Thisreactioniscommon.
Thisreactionisnotrare.
不用Thisresultisnotunlikelytooccur.
采用Thisresultislikelytooccur.Thisresultispossible.
4.避免句子冗長、笨拙。
盡量采用并列動詞代替疊加的名詞,以避免句子冗長、笨拙。如:
差:However,thedepletionofpotassiumisalsoknowntohaveanimpactonreabsorptionofsodiuminthekidneysimpairingboththeabilityofthekidneytoexcreteaNa+loadandtheabilityofthekidneytocon-serveNa+maximally.(41個詞)
好:Potassiumdepletionis,however,alsoknowntoaffectkidneysodiumreabsorptionbyimpairingthekid-ney′sabilitytomaximallyexcreteanNa+loadandcon-serveNa+.(25個詞)
避免同一句子或段落內部改變語態形式,以避免表達上冗長和迂回。如:
差:Thewriterspentthelasttwofieldreasonsinthearea,anditisexpectedthathewillreturnnextyear.
好:Thewriterspentthelasttwofieldseasonsinthearea,andexpertstoreturnnextyear.
怎樣才能做到文章簡潔?第一,要下功夫提煉思想。思想要達于精辟,才能寫出簡潔有力的文字,即通過簡潔的文字來表達思想。第二,下功夫提煉語言。要盡量節省用字,提煉最精辟的詞語,用在最恰當的地方。第三,寫完后多修改。
三、清晰性原則(Clarity)
這首先在于作者思維的邏輯性和條理性。其次,科技文章要能清楚地傳達信息必須有一定的格式。正確地應用圖(Figure)及表(Table)有助于文章的清晰性。文章要清晰,必須把題目(Title)、標題(Heading)、小標題(Sub-heading)、引言(Introduc-tion)和討論(Discussion)寫好。引言是說明研究什么和為什么要研究它,后者是研究的結果。兩者講清楚,文章就易懂。
1.簡潔明了的表格與插圖。
表格的優點是可以很方便地列舉大量精確數據或資料,圖形則可以直觀、有效地表達復雜數據。表格和圖形應具有“自明性”,即:圖表中的各項資料應清楚、完整,以便讀者在不讀正文情況下也能夠理解圖表中所表達的內容。對于表格或插圖的選擇,應視數據表達的需要而定:如果強調給讀者精確的數值,就采用表格格式;如果要強調展示數據的分布特征或變化趨勢,則采用圖示方法。
從根本上說,圖形是表格的直觀化。對于可以用較短的文字清楚表達的數據,就不要以圖形的方式來表達;也不要因為追求美術效果而將圖形做的過于花哨(如增加不必要的立體或陰影效果等)。
2.畫龍點睛的題目。
科技論文的題名是論文的畫龍點睛之處,是表達論文的特定內容,反映研究范圍和深度的最恰當、最簡明的邏輯組合,因此,題目應“以最少數量的單詞來充分表述論文的內容”。題目的作用是吸引讀者和幫助文獻追蹤或檢索。
題目一般不用完整的句子,不包含主語、謂語、賓語等句子成分。它是一個“標簽”,標明文章內容,因此它一般只是個名詞或名詞詞組,有時是兩個以上的名詞詞組并列。題目切忌一般化,而應盡量使之具有特定的含義,必要時可以加個副題。
3.一目了然的引言。
引言是說明論文寫作的背景、理由、主要研究成果及其與前人工作的關系等,目的是引導讀者進入論文的主題,并讓讀者對論文中將要闡述的內容有心理準備。有總攬論文全局的重要性,也是論文中最難寫的部分之一。因此,在引言中要簡潔而清楚地解釋:為什么要選擇這個論題?這個論題為什么重要?
在撰寫引言時,如果表達冗長、重點不突出,就有可能使讀者失去對論文中亮點的印象。因此,引言的撰寫中應注意以下基本要求:(1)盡量準確、清晰地指出所探討問題的本質和范圍,做到繁簡適度。(2)解釋或定義專門術語或縮寫詞,以幫助審稿人和讀者閱讀與理解。(3)適當地使用“I”,“We”,“Our”,以明確地指示作者本人的工作,如:最好使用“Weconductedthisstudytodeterminewhether……”,而不使用“Thisstudywasconductedtodeterminewhether……”。(4)敘述前人工作的欠缺以強調自己研究的創新時,應慎重且留有余地。可以采用類似如下的表達:Totheauthor′sknowledge……;Thereislittleinformationavailableinliteratureabout……
4.切忌繁瑣的討論。
這是論文中最難寫的部分,不但內容難寫,英語表達也難。這部分寫作上最大的毛病是講了一大堆廢話,而沒有講清實質性問題,即研究結果的意義何在,這里有兩種可能性:一是作者自己對其研究結果的意義也未弄清楚,二是作者的邏輯性不強。在科學史上有許多重大的發現其意義并不是當時馬上就能弄清楚的。討論的重點在于對研究結果的解釋和推斷,并說明讀者的結果是否支持或反對某種觀點、是否提出了新的問題或觀點等。因此撰寫討論時要避免含蓄,盡量做到直接、明確。在撰寫討論時應注意幾個方面:其一,對結果的解釋要重點突出,簡潔、清楚。為有效地回答所研究的問題,可適當簡要地回顧研究目的并概括主要結果,但不能簡單地羅列結果,因為這種結果的概括是為討論服務的。如:
Theslowresponseofthelead-exposedneuronsrelativetocontrolssuggeststhat……(由主要結果引導出相關討論)其二,觀點或結論的表述要明確、清晰。盡可能清晰地指出作者的觀點或結論,并解釋其支持還是反對已有的認識。此外,要大膽地討論工作的理論意義和可能的實際應用,清晰地告訴讀者該項研究的新穎性和重要之處。結束討論時,避免使用諸如“Futurestudiesareneeded”之類蒼白無力的句子。
其三,對結果的科學意義和實際應用效果的表達要實事求是,適當留有余地。避免使用“forthefirsttime”等類似的優先權聲明。在討論中應選擇適當地詞匯來區分推測與事實。例如,可選用“prove”,“demonstrate”等表示作者堅信觀點的真實性;選用“imply”,“suggest”等表示推測;或者選用情態動詞“can”,“will”,“should”,“probably”,“may”,“could”,“possibly”等來表示論點的確定性程度。
1.聽譯中的行業專業詞匯
石油英語包括兩大板塊:石油科技英語和石油地質英語。石油科技英語涵蓋領域極其廣泛,單從油氣藏的生成就包括:油氣生成(generation)、運移(migration)、聚集(accumulation)和保存(preservation)。油氣從地下開采到地面過程包括選址(siteselection)、勘探(exploration)、開發(exploitation\development)、鉆井(drilling)、固井(wellcementation)、錄井(welllogging)、完井(wellcompletion)等等。每個領域都包含大量的物理、化學、地球物理勘探、電子專業詞匯。而且石油地質英語更是有大量的古生物詞匯和引入的拉丁詞匯,單詞不僅長而且不符合英語發音習慣。例如penecontemporaneou(s準同期的,沉積后到固結前的),其發音雖不佶屈聱牙但也需要相當的詞匯量積累才能在遇到如此長的單詞時處變不驚。所以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要明確闡述的核心是具體設備或是生產過程,活躍、明晰腦海中對應領域的詞匯群,及時根據語境選擇或者試著拼寫出相近的詞語,然后再帶回源語中核實是否符合原文意思。語境所談的是鉆井泥漿輔助地質信息搜集的作用,雖然撞擊在耳膜上的詞語是“shallowingvision”但是我們要理性而又從邏輯思維角度判斷文章要表達的真實意圖是“shallowinvasion”,即低鹽度濾液對油氣產層的“淺層侵入”,要從語境中選擇石油科技領域的詞匯,而非日常英語。另外一處是“lowsalinity”,由于音質欠佳,聽譯中會產生到底是“lowsalinity”還是“longsalinity”的疑惑,到底文章想表達的是“低鹽度濾液”還是“長度較長濾液”?當然,這種相近詞帶來的疑問是正常的。但是,從濾液物理特性角度而言,侵入產層是由于其自身的濃度和密度與地層流體之間的梯度差導致的“淺層侵入”,而不是濾液長度導致侵入的出現。所以,從石油科技專業角度而言,要掌握專業術語表達,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準確地傳達、再現源語者的意思。
2.聽譯過程中的口音問題
口音問題在石油行業并不鮮見,一個項目可能會有美國人、英國人、澳大利亞人,甚至是英語非母語國家的成員,例如:俄羅斯人、印度人、馬來西亞人、巴基斯坦人等等。有一個形象的比方是一個大型跨國石油合作項目人員可以組成“聯合國”??谝魡栴}會導致聽譯中出現模糊詞語情況。各國家的發音習慣不同,如俄羅斯人習慣把字母“r”發成俄語里面的彈舌音“р”,印度人習慣性將字母“t”無一例外地濁化成“d”。所以針對石油科技英語聽譯中的口音問題除了要熟悉各主要石油國家發音習慣之外,還要依賴語境,用上下文來確定聽到的詞是否和語境主旨吻合。有的時候實在聽不出某個單詞可以記住單詞里某一、兩個音節,在掌握所談語境是設備工具還是施工流程基礎上,推測此句話要表達的意思是什么,準備可以填入句中的詞語,最后結合音節敲定唯一那個詞語。但是由于講課人是一位口音很重的加拿大人,而且吞音現象嚴重,所以在聽的過程中很容易將其混淆成“fast”,從而可能引起錯譯,翻譯成“油或氣(或者二者混合體)將井筒環空里的泥漿驅替,由于油氣的密度比泥漿小,從而加快流體速度”。根據上下文可知此處談論的是井噴,泥漿在被密度較小的油或氣驅替出井筒形成較大壓差情況下導致儲層流體涌入井筒這種事故。因此即使初次聽出來是“fast”也要深思熟慮,想想“液體快速流動”是否符合原文意思,結合語境,通過調低語速至0.9倍,甚至是0.8倍反復精聽,只要曾經接觸過這個詞,最后是可以拼寫出來的。
3.聽譯過程中的地名和人名
石油的勘探、開發、運輸既包括陸上作業也包括海上作業。覆蓋的范圍也越來越廣,所以在談論石油時不可避免會談到或已然耳熟或聞所未聞的“地點”“施工人員”和“甲方”“乙方”等地名、人名和公司名。這就要求我們對石油這個行業要有廣泛的認識,打牢行業必備基礎知識。從聽譯角度而言,就要從已經聽出部分的文章出發,順藤摸瓜,牽出文章主線,并從這個大環境出發,查找、補充其輻射范圍的信息(既可以是中文信息載體,也可以是英文信息載體)。該處的地名“Spindletop”初聽可能不知所云,只知道可能是美國德克薩斯州的某個地方,拼寫的時候甚至可能意識不到“p”其實是已經被濁化的,因此可能會誤拼成“b”,導致南轅北轍,以至于在字典里面無論如何都找不到“Spindletop”這個詞。這就需要譯者查閱相關資料,了解鉆頭設計和近代石油工業歷史來延展聽力能力的觸角和敏感程度。本文討論的話題是鉆頭的歷史,具體談論的是旋轉鉆頭的推廣使用促使了美國德州某油田油氣資源大發現和進一步對牙輪本身的更新換代。因此,通過再線查詢或是文獻查閱可以查出“Spindletop”這個詞語,將其放入文中也能從語境、語法、事實的角度滿足文章要求。該句中另外一個難點是人名“HowardHughesSr.”,不過該人名比較清晰,能夠順利聽譯出來。如果是比較生僻的人名不妨先試著拼寫出來,再查閱在線詞典或是專門的人名詞典進行對比,確定后再放回文中檢驗拼寫規則是否符合文章語境。
4.結語
石油科技英語聽譯和其他聽譯一樣要做到忠實源語,不能隨意添加主觀臆斷,也不能刪減關鍵信息,更不能對難以聽出的詞語不求甚解、甚至搪塞了事。結合文章上下語境,確定文章主旨、把握文章發展脈絡對于在反復精聽基礎上選擇、確認這些難以聽出的行業關鍵詞、個人口音造成的難聽懂的詞甚至是地名、人名都有相當大的作用。因此,要做好石油科技聽譯,既要積累大量的石油勘探、開發、鉆井、固井、完井等方面的知識,還要練習好聽譯技巧,在語境中選確定最準確詞語和對應翻譯。
作者:張鳳麟單位:西南石油大學外國語學院
(1)環境工程專業英語傳統教學模式一般為選定一些本專業的英語文獻或者直接使用英文教材,授課老師帶領學生逐句翻譯,背誦生詞;考試一般為常用詞匯、語句的翻譯,命題短文的撰寫。教學模式相對死板,缺乏趣味性。
(2)對于專業英語的重視程度不夠。以我校為例,目前雖然該課程已從專業選修課改為專業必修科,學生對這門課的重視程度有所提高,但僅從學時安排上講,32學時的課程設置還無法滿足環境工程專業英語學習的需要。與其他專業課或是基礎英語相比,其重視程度還有待提高。
(3)考核考試不夠科學。環境工程專業英語的考核還是以結課考試為主要形式??荚嚦煽兺芑A英語水平的影響較大,沒能發揮學生日常學習的能動性,調動學生課堂活動的積極性。部分學生對于專業英語的學習理解也存在誤區,認為專業英語就是基礎英語加專業詞匯。由于以上問題的存在,使得目前對于環境工程專業英語的學習出現了“說專業英語困難,寫科技論文更難”的現象。因此就需要我們對現有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進行深化和改革。
二、教學方法的改進與創新
2.1注意專業知識的傳授
環境工程專業英語的教學,不應局限于對文獻閱讀和翻譯技巧的傳授,而應以環境工程專業知識的傳授為主,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掌握環境工程領域一些基礎理論和技術的英語表述,并將國際最新的研究熱點貫穿其中,真正提高學生在環境工程領域運用英語進行溝通和交流的能力。對于教材的選用以及教學內容的安排要充分考慮學生實際,避免和基礎英語教學內容重疊,同時注重與同期開展的專業課做好結合。通過與相關專業課老師進行溝通合作,一方面將所學專業課知識融入到專業英語的教學中,例如將上學期或本學期所開設的專業課內容編入到專業英語的教學講義里,通過專業英語的方式復習專業課內容,使學生在充分了解專業知識背景的基礎上學習專業英語,便于專業詞匯和相關邏輯語句的記憶和掌握;另一方面請專業課老師協助學生在專業課學習過程中加強專業英語的實踐,例如對于專業英語課程里已經學習的專業詞匯,在專業課的授課過程里不再以中文出現,通過專業課的學習強化專業詞匯的記憶。這樣就使得學生專業英語的學習,不僅僅局限于大三一學期的英語教學,而是持續得到英語的培訓,這樣就使英語扎根于專業知識當中,使專業課的學習和專業英語的學習可以相互結合,相互促進,使學生學有所用。
2.2合理利用課時
以提高學生對于環境工程專業英語文獻閱讀能力和英語論文寫作水平為出發點,加強學生對于英文讀寫的訓練。在專業文章閱讀方面,鼓勵學生做好課前預習,通過加強學生的閱讀訓練,提高他們的閱讀速度和質量。在翻譯訓練方面,要給學生多布置一些漢英和英漢的翻譯作業,還可給學生布置課外專業文獻檢索任務,或安排學生從外文期刊中查找指定的環境專業相關文章并要求撰寫英文摘要。在課堂講解方面,注意要點突出,教會學生快讀和翻譯的技巧,例如,翻譯的時候不能想當然,要聯系上下文,考慮特殊的語境;遇到長句先找句子的主干也就是主語、謂語和賓語,然后將修飾性的部分最后加入,等等。通過綜合利用課前預習、課余作業和課堂ppt講解來合理利用課時,在課時不變的情況下,盡可能的豐富授課內容來促進學生專業英語的學習。
2.3豐富授課形式
通過豐富環境工程專業英語的授課形式,調動學生學習專業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通過圖片、動畫等形式強化專業詞匯的記憶,增強課程教學的趣味性。通過觀看國際學術會議視頻、分組討論國際環境領域熱點問題等形式,提高學生學習專業英語的興趣和熱情,讓學生自己體會專業英語學習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從而從被動的接受者變為主動的參與者。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采用啟發式教學,利用已有專業知識作為基礎,提出問題,靈活運用語言、情景、圖片、類比等方法來激勵學生,啟發學生積極進行思考、閱讀和交流。鼓勵和組織學生參與課堂互動、交流,通過小型報告會等形式實踐課堂所學內容。鼓勵學生利用外文期刊數據庫等資源,收集、整理、翻譯英文文獻,嘗試撰寫英語論文和實驗報告等。對學生的英語論文及時進行修改和點評,形成“學生起草—老師講評—學生修改—老師再講評”的學習機制,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2.4加強學生口語訓練
對于環境工程專業英語的教學,不局限于對專業英語閱讀、翻譯和寫作能力的培養,采取多種形式提高學生運用專業英語進行口語交流的能力。首先,每節課都運用英語對學生進行上節課學習要點提問,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要考慮到不同學生專業英語基礎的差異,所以在提問的同時結合ppt投影,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尤其是專業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這樣不僅使學生復習了上節課的內容,鍛煉了學生的聽力,更使學生真正學會專業英語口語的表述和交流。
2.5科學安排考核
進一步推進考試方式方法改革,采取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平時成績包括課堂提問、平時測驗和作業,通過適當增加平時成績所占的比重,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增加平時測驗的次數,提高學生平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結論
關鍵詞:學術英語;需求分析;研究生
一、引言
學術英語(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是英語教育(ELT: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領域較新的一個教學和研究概念,其研究對象是學習者的學術交際能力。學術英語課程是以教授學術英語所需要的語言知識和技能為目的的語言教學模式,主要是幫助學習者提高專業課程學習需要的語言綜合能力,包括學術寫作、學術討論、文獻查閱、論文宣讀和陳述等各學科和專業通用的語言知識和技能。根據Dudley-Evans & St. John[1]和Hutchinson & Waters[2]的分類,學術英語可分為ESAP(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 Purposes)和EGAP(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s)。其中EGAP包括學術論文寫作和國際會議交流所涉及的學術語篇、研究論文體裁、學術規范、論文宣讀和陳述等各個學科和專業通用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并廣泛應用于課程設置和教材開發。目前,國內外EAP理論研究涉及語篇[3] [4] [5] [6] [7] [8],語類[9] [10] [11],語言特征和修辭策略[12] [13] [14] [15],以及語料庫[16] [17] [18] [19]等。
EAP課程的開發和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的英國,現在成立了擁有眾多大學成員的協會BALEAP(British Association of Lecturers in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創辦了學術期刊JEAP(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美國現有數百所大學開設EAP學位課程,并有主要刊登EAP科研論文的學術期刊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在許多非英語國家和地區,如羅馬尼亞的大學根據所設專業有選擇性地開設EAP,新加坡的大學中EAP也是高校英語教學的絕對重點[20]。日本東京大學和京都大學的英語教學與專業掛鉤,也開設學術英語[21]。香港大學等六所大學為非英語專業學生開設的課程主要也是學術英語[22] [23]。
研究生培養的目標是培養能夠獨立從事專門研究的高層次、高素質科研人才,能夠撰寫和發表符合國際標準的學術論文,參加國際學術會議交流。我國《非英語專業研究生英語(第一外語)教學大綱》[24]規定的研究生英語教學宗旨是“使學生掌握英語這門工具,進行本專業的學習、研究與國際交流”。作為各學科專業高端人才后備力量的博士研究生,更是需要檢索大量相關專業英語文獻來獲取本專業最前沿的信息,撰寫英語論文,用英語和專業人士進行口頭或書面交流。另一方面,各學科的英語語言都具有獨特的詞匯、句法、修辭和語篇特征,而這些知識是傳統通用英語(GE: General English 或 EGP: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課程中所學習的語言共核部分沒有覆蓋的,有必要進行專門和系統的學習,否則就會出現英語水平再高也無法進行專業交流的窘境。因此,國內高校如清華大學、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大學等[25] [26] [27]都開設了針對非英語專業研究生的學術英語課程,旨在規范學生的學術行為,增強科學精神和學術素養,提高國際學術交流水平。目前國際學術領域各學科的主要著作、期刊論文、研究成果等都以英語為媒介公開發表,但中國學者在學術英語交際能力方面還存在欠缺[28]。因此,研究生的學術英語需求分析刻不容緩,它對于我國研究生學術英語課程建設和研究無疑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二、問卷調查
本文采用問卷調查的研究方法,對某重點大學2011年級博士研究生進行了學術英語需求分析。問卷調查隨堂定時進行,由學生自主完成,任課英語教師當場回收有效問卷250份。問卷內容包括學生個人信息、英語水平、學術英語需求以及建議或意見四大類總共16項,其中8項是單項選擇題,7項是多項選擇題,最后一項是開放式建議或意見項。根據Long[29]的學習需求分析,課程設置必須與學習需求密切相關,否則,課程內容要么太深,要么太淺,都背離了學習者的真實需求。因此,本問卷調查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博士研究生的英語學習現狀和需求,為進一步完善研究生英語課程體系提供依據。
(1)專業、年齡、英語學習時間
參加問卷調查的對象是250名某重點大學一年級博士研究生,母語均為漢語,且都選修學位基礎課程:博士研究生第一外國語(英語)。其中絕大部分學生(78%)來自文科和理科專業,人數分別達到97名和101名,分別占全部250名受試者的39%和40%。此外,計算機工程專業占8%,經濟和管理專業占6%,其他專業如醫學、法律、新聞等占總數的7%。
本次問卷調查的250名受試者的年齡分布情況如下:其中一半以上的受試者年齡在25~30歲之間,共141名,占總人數的56%。25歲以下共46人,占18%。31~35歲共39人,占16%。36~40歲計21人,占8%。40歲以上僅3人,約占1%。從上可以看出,超過2/3(72%)的受試者年齡在25~35歲之間。
250名受試者中絕大多數(83%)學習英語的時間長度超過了10年。其中148名受試者學習英語的時間在10-15年之間,占總人數的59%。有42名受試者學習英語的時間在15~20年之間,占總人數的17%。英語學習時間超過了20年的受試者有18人,占總人數的18%。英語學習時間在10年以下的受試者有42人,占總人數的17%。
綜合受試者的專業分布、年齡分布、和英語學習時間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250名博士研究生中大部分(79%)來自文科和理科專業,超過2/3(72%)的受試者年齡在25~35歲之間,絕大多數(83%)學習英語的時間超過10年。這些數據基本反映了博士研究生的總體情況,其中的一些數據有助于對研究生進行學術英語需求分析。如占受試者比例最高的(40%)的理科專業一般都規定其博士研究生必須在SCI、EI 、ISTP等國際檢索刊物上發表英文學術論文作為畢業要求。此外,超過2/3(72%)的博士研究生年齡在25~35歲之間,且83%擁有10年以上的英語學習經歷,針對這些成年英語學習者的特殊學習需求合理設置學術英語系列課程已經刻不容緩。
(2)英語水平、學術英語水平和學術英語課程評價
前文指出83%的受試者擁有10年以上的英語學習經歷,然而超過半數的受試者對自己的英語水平(146人,占58%)和學術英語水平(132人,約占53%)普遍缺乏信心(見圖1)。其中對自己的英語水平表示非常不滿意的分別有31名 (12%)和20名 (8%);僅4人(約2%)和9人(約4%)表示滿意。在所有這些250名受試者中,沒有人對自己的英語水平和學術英語水平表示非常滿意。在進一步說明時,絕大部分(199,占80%)的受試者對自己的英語閱讀能力普遍表示滿意,而對于聽、說、寫、譯等能力普遍表示沒有把握,其中對于英語聽說(153,63%)和寫作(131,52%)能力尤其不滿意。在解釋其中的原因時,有125位受試者(50%)認為自己英語水平不盡如人意的主要原因是重視程度低。如此低的自我評價滿意度說明受試者對自己長期學習的英語缺乏應有的信心,同時表明博士研究生普遍存在學術英語的學習需求。
在250名受試者中,贊成和非常贊成開設學術英語課程的人數分別是96人(約38%)和67人(約27%),約占所有受試者人數的2/3(65%),而不贊成和非常不贊成開設學術英語課程的受試者只有27人(11%)和6人(約2%),僅占所有受試者的13%。數據說明超過一半的受試者不滿意自己的英語水平(70%)和學術英語水平(61%),2/3的受試者(65%)要求開設學術英語課程,提高學術英語水平。
(3)英語學習動機和學術英語需求
有172人次(69%)認為英語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學術研究和交流,有136人次 (54%)認為英語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撰寫學術論文,有111人次(44%)認為英語學習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學分,57人次(約23%)認為英語學習的目的是為了了解英語文化,46人次(約18%)認為英語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職業發展。
196人次(約78%)選擇學術作為學術英語學習的主要動機,142人次選擇學術會議交流(57%),126人次(50%)選擇學術英語的語言特點和修辭策略,74人次(30%)選擇學術規范。
最受歡迎的學術英語課程依次為:學術英語寫作(169人次,占68%),學術英語聽說(145人次,占58%),學術英語閱讀(94人次,占38%),學術英語翻譯(92人次,約占37%)。
統計數據表明,大多數受試者從未接受過學術英語方面的指導且普遍存在學術英語需求,急需對在讀研究生,特別是博士研究生進行系統的學術英語寫作指導和培訓,以便提高學術英語應用能力,為學術研究、論文撰寫和發表、參與國際性學術會議交流做好準備。
(4)英語學習建議或意見
在建議或意見欄,超過一半的受試者(134人,占54%)提供了各種反饋信息,包括評價、建議、意見等。其中的主要內容可以分為學術、應用、和專業三大類別:
學術性:教育機構對研究生,特別是博士研究生仍然按照傳統的通用英語(GE或EGP)課程組織教學會造成教育資源的重復和浪費,研究生階段的英語學習應該脫離以應考為目的的教學模式,需要針對研究生的學習需求和特點設置學術英語(EAP)課程,內容涉及英語學術論文格式和規范,提高教和學的效率和針對性。
應用型:研究生學術英語課程需要注重學術英語寫作策略和學術會議的基本程序,提供學術論文閱讀、學術英語翻譯,以及學術英語交流(如學術英語報告、論文宣讀或答辯等)模擬學術環境的訓練,加強英語表達和互動交流的機會,調動研究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專業化:研究生學術英語課程設置需要注重學生教育背景和知識結構的差異,開設針對不同學習需求的專業性課程。例如,按照學科專業,最好細分到二級學科以下分班開設學術英語課程,做到英語教學和研究生的專業學習與科學研究相結合。
三、討論和結論
問卷調查分析表明,研究生在學術英語交際能力方面存在欠缺。近2/3的受試者普遍存在學術英語的學習需求,支持通過開設具有學術性、應用型和專業化的英語課程,提高學術英語交際能力,為進行專業學習與研究、論文撰寫和發表、參與國際學術會議交流做好準備。
(1)問卷調查要求按照研究生學術英語需求加強學術英語課程建設,且學術英語課程設置需要遵循以下原則:①應用型:課程設置必須區別于通用英語(GE或EGP),且必須滿足學習者的學習需求。②專業化:課程內容必須與學科專業的學習和研究相關聯。③學術性:課程重點是學術寫作和交流,即學術論文語篇、文體及語言知識的掌握和應用。也就是說,非英語專業研究生學術英語課程建設應該遵循學術性、應用型和專業化的原則,針對成年學習者的特殊學習需求進行學術英語教學大綱、課程和教材、教學法、測試和評估等設計工作,以適應多元化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個性化的英語學習需求。
另一方面,2012年全國共有70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招收碩士研究生,這其中又有300多家同時招收博士研究生。本問卷調查所得到的數據和結論并非完全適合全國各類研究生培養機構(包括985高校,211大學,以及其他高等學校),妥善的做法是各研究生培養單位互相參照和借鑒國內外學術英語的研究成果,結合具體研究生培養實際,充分發揮課程設置自,進行研究生學術英語課程設置的需求分析,多樣化設置研究生學術英語系列課程。同時,在常規的學術英語課程框架指導下,既要掌握常規模式,又要把握其形式變化,創造性地靈活應用于不同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專業學習和學術研究,為提高研究生學術修養和創新能力創造一個適宜的英語語言學習環境。
(2)普遍存在的研究生學術英語學習需求表明,“英語越來越多地作為傳播學術知識的主要語言,它改變了無數學生的學習經歷,因為他們現在必須熟練掌握英語學術話語環境的常規做法,以便了解他們所在的學科并自如地在其中遨游” [30]。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英語論文的數量和質量已經成為衡量高校排名和學術研究機構科研實力的關鍵參數,也是評價研究生學術水平和能否順利畢業的一個重要指標?;谘芯可鷮W術英語需求分析的學術英語課程建設是要幫助廣大研究生掌握英文學術期刊和國際學術會議對學術論文的規范性要求和投稿標準,提供國際學術界的常見論文寫作格式及典型范例。因此,本問卷調查建議研究生學術英語課程設置要結合國內外學術英語的研究成果,針對學術英語論文的撰寫步驟(包括選題、查閱資料、提出論題、組織提綱、撰寫與修改初稿、定稿等)和組成部分(標題、摘要、關鍵詞、引言、文獻綜述、結構模式(如IMRD結構等)、方法、討論、結論、參考文獻等)進行系統講授,為參與國際學術合作和交流做好準備(見圖2)。
(3)基于研究生學術英語需求分析的學術英語課程建設對于英語教師個人素質和教學科研隊伍建設提出了新挑戰,也提供了新機遇。挑戰在于研究生學術英語需求分析和課程建設要求教師具有更加寬廣的學術視野和更加豐富的學術研究經歷,不斷轉變英語教育教學觀念,更新專業知識,提高英語教學能力和學術科研素質,以學術性和專業化的授課方式投入到研究生學術英語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之中,努力構建培養學術英語交流能力和創新人才素質的研究生學術英語課程體系。
與挑戰并存的機遇是,基于研究生學習需求的學術英語課程體系建設將極大地拓寬英語教學的職業發展空間與學術研究領域,有利于把英語教師從傳統通用英語(GE或EGP)的重復性教學勞動中解脫出來,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與學術英語課程和教學相關的科研創新工作中去。例如:對國內外學術英語相關研究的最新成果進行梳理,包括學術英語專業期刊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和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發表的學術英語研究成果,英國BALEAP協會大學學術英語課程的統計分析,美國Purdue University和Cornell University等大學開設的English 421等相關課程,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新加坡、香港、臺灣地區和大陸各大學開設的學術英語課程分析,以及Coxhead通用學術英語常用詞詞表、Swales體裁分析、Benesche批判性學術英語、Michigan學術口語語料庫、Nesi英國學術英語口語語料庫、BALEAP和Council of Europe等機構的學術英語規范等科研學術成果和資源。這樣,學術英語教師的學術科研能力與教學業務水平必將得到提升,學術創新空間和教學科研平臺(包括學術英語論文、專著、課程、教材、項目、獎項等成果)必將得到拓展??傊?,研究生學術英語需求分析既有利于研究生學術英語課程的改革和完善,也有利于英語教師教學和科研的創新和超越,更有利于打造一支符合研究生培養要求的優秀師資隊伍和科研團隊。
四、結束語
學術英語是英語教育領域較新的一個教學和研究概念,與之相關的課程設置和教材開發在國內外大學里越來越受到重視。研究生學術英語需求分析表明,研究生普遍缺乏并且非常需要學術英語的系統學習,以便從通用英語的語言基本技能訓練過渡到以專業研究和學術交流為目的的學術英語系統訓練,為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創新能力提供扎實的學術英語語言技能和英語學術規范基礎(如學術論文寫作技巧和學術會議策略等),使研究生的學術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有較為明顯的提高。因此,國內各高校在不斷加強學科專業建設的同時,急需加強對研究生的學術英語能力培養,基于研究生學術英語需求分析的課程建設必將為培養參與國際科技競爭的高層次人才做出貢獻。
中國大學英語教學正在經歷從統一性和規范性逐步走向個性化和多元化發展的過程。與國外大學學術英語理論研究與教學實踐相比,學術英語在國內大多數高校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目前也只有少數高校開設了研究生學術英語課程[32]?;谘芯可鷮W術英語需求分析,本文建議針對研究生在學術英語技能方面的不足和需求設置學術性、應用型、專業化的學術英語系列課程。同時,研究生學術英語系列課程設置要立足于不同培養單位的研究生培養目標和實際需要,在加強理論研究和不斷實踐總結的基礎上,努力探索和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研究生學術英語課程體系,使得研究生學術英語教學既要符合國家統一規定的原則性要求,又要充分體現全國各地研究生培養實際和學校特色,為英語教師從事教學活動和學術研究創造新的發展方向,也為中國大學,特別是博士研究生英語教學與研究拓展新的學術科研領域。
參考文獻:
[1] Dudley-Evans T & St John M.J. Developments in ESP: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2] Hutchinson, Tom and Alan Water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 2002.
[3] Selinker, L, Todd-Trimble L. Rhetorical Function-Shifts in EST Discourse [J], TESOL Quarterly, 1978(12).
[4] Biber, D. Variation across Speech and Writ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5] Swales, J. M. and Christine B. Feak. Academic Writing for Graduate Students: Essential Tasks and Skills [M]. Ann Arbor: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04.
[6] Rowley-Jolivet, E. and Carter-Thomas S. Genre Awareness and Rhetorical Appropriacy: Manipulation of Information Structure by NS and NNS Scientists in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Setting [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5(1).
[7] 楊信彰. 英語學術語篇中的評論附加語[J]. 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10).
[8] 呂長竑, 黎斌, 胡霞. 中西學者生命和材料科學英文學術語篇間接表達方式的對比研究[J]. 外語與外語教學,2010(5).
[9] Swales, J. Research Genres: Exploration and Application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10] Hyland, K. Matadiscourse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8.
[11] 葉云屏. 將科技語類引入研究生英語教學[J].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2010(3).
[12] Cortes, V. Lexical Bundles in Published and Student Disciplinary Writing: Examples from History and Biology [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4(4).
[13] Becky, S. and Kwan C., The Schematic Structure of Literature Reviews in Doctoral Theses of Applied Linguistics [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6(1).
[14] Koutsantoni, D. Rhetorical Strategies in Engineering Research Articles and Research Theses: Advanced Academic Literacy and Relations of Power [J].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2006(1).
[15] 陳新仁, 任育新. 中國高水平英語學習者重述標記語使用考察[J]. 外語教學與研究,2007(4).
[16] Conrad, S. Investigating Academic Texts with Corpus-based Techniques: An Example from Biology [J]. Linguistics and Education, 1996(3).
[17] Coxhead, A. J. The Academic Word List Ten Years On; Research and Teaching Implications [J], TESOL Quarterly, 2010(45).
[18] Hyland, K. As Can Be Seen: Lexical Bundles and Disciplinary Variation [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8(1).
[19] 徐昉. 中國學生英語學術寫作中身份語塊的語料庫研究[J]. 外語研究,2011(3).
[20] 羅娜. EAP,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中不容忽視的領域[J].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6(1).
[21] 張濟華, 高欽, 王蓓蕾. 語料庫與大學專門用途英語(ESP)詞匯教學探討[J]. 外語界, 2009(3).
[22] Jordan, R. R. The Growth of EAP in Britain [J].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2002(1).
[23] 蔡基剛, 廖雷朝. 學術英語還是專業英語——我國大學ESP教學重新定位思考[J]. 外語教學,2010(6).
[24] 《非英語專業研究生英語(第一外語)教學大綱(試行稿)》[OL]. 1992. http:///news.asp?id =24.2012 -2-12.
[25] 張曉君, 夏歷. 博士學術英語寫作:寫作任務真實性與學習動機[J]. 外國語言文學研究,2008(2).
[26] 張為民, 張文霞, 劉梅華. 通用英語教學轉向學術英語教學的探索——清華大學公外本科生英語教學改革設想[J]. 外語研究,2011(5).
[27] 周紅紅, 繩麗惠, 郭海云. 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博士生學術交流英語課程設計[J].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1(2).
[28] 曾建彬, 廖文武. 研究生英語指定選修課程的探索——以“復旦大學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和創新方案”為例[J]. 中國大學教學, 2011(10).
[29]Long, Michael H. Second Language Needs Analysis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11.
[30] Hyland, K. & Liz Hamp-Lyons. EAP: Issues and Directions [J].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 2002(1).
[31] 熊麗君, 殷猛. 論非英語專業學術英語寫作課堂的構建——基于中美學術英語寫作的研究[J]. 外語教學,2009(2).
關鍵詞:專業英語 測繪工程 課程改革
21世紀,英語與計算機能力已經成為基本素質。對于工程技術人員,英語正逐漸成為其工作語言,許多儀器都只配備英文說明書,一些常用專業軟件如Arc/Info、ENVI等雖然有中文版,但卻不是最新版本。可以說,沒有過硬的專業英語能力,無法第一時間掌握先進的技術與裝備,就無法創造更多的效益。在中國加入WTO之后,測繪的國際交流必將頻繁起來。
然而,雖然我國測繪類專業大都設置了測繪專業英語這門課程,我們的畢業生在走上工作崗位或繼續深造的過程中,依然感到無論是在閱讀還是寫作時都非常的吃力,成為自身能力提升的一個瓶頸。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研究發現,這門課程無論是從課程定位還是從教學方面以及實用性來看,都有許多值得研究商榷的地方。因此,在各種新技術新學科新儀器紛紛登臺、我國各行業都積極與國際接軌的社會大背景下,應當對測繪專業英語課程進行必要的改革。
1 現階段測繪類本科專業英語課程存在的一些主要問題
由于大部分學校的測繪專業是應用型本科,所以以往對于測繪專業英語課程的重視程度很低,通常情況下屬于“雞肋”課程。而學生也比較重視與自己就業和深造有關的其他專業課的學習,對該課程抱著可有可無的態度。這是專業英語的現狀和造成問題的主要原因。歸結起來,其所造成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1 課程設置
測繪專業英語在課程設置上就存在了問題。一般學校大都將該課程放在大三的第一學期或者第二學期進行,這樣安排是因為考慮到專業基礎課已經學完,學生同步學習專業課(如工程測量、攝影測量與遙感、GPS、GIS等等),可以起到中英對比學習、加深印象的效果。但是由于測繪專業英語的先天性重視度不夠的原因,設想的這種效果并不明顯。這是因為從學生心理角度來看,測繪專業英語是一門“沒有太大用途”的課程,課上就不會用心聽講,那么根據“內因決定論”的說法,自然就無法出現課程設計者的預期目標。
這就造成測繪專業英語形同虛設,學生畢業論文慘不忍睹的現象,使得無論直接就業的學生,還是繼續深造的學生,在閱讀外文資料和撰寫英語論文的時候忙于補習或者忙于求助,造成時間和精力上的浪費。
1.2 教學環節
教學環節的主要問題在于教學過程呆板單一,教學內容陳舊。
以往的測繪專業英語課程,在教學中,教師基本上采用教師閱讀和翻譯原文的方式。教材所有,即是教師所教:專業詞匯介紹、課文翻譯、重點詞句講解等等。而學生們也從自身想法出發,默認了這種教學手段,無法調動大家的積極性與創造性,使得課堂上死氣沉沉、毫無生氣。
1.3 教材選用
教材內容陳舊,學術詞匯過時,知識面狹窄。
教材因篇幅和出版延遲所限,學生所見基本都是陳舊測繪知識內容,與同時進行的專業課學習內容脫節,更不能跟蹤世界前沿領域的動態,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今數字化測圖已經在社會上普及了,而有些教材甚至使用了二三十年,還在教授經緯儀平板測量、圓水準器整平原理等知識。這顯然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達不到課程設置的目的。
一些教材中使用的測繪術語已經過時,比如“surveying engineering”已經改為了“geomatics”或“geomatic engineering”。另外還有許多新的術語產生,比如“Grid GIS”、“SAR”、“image fusion”等等,測繪專業本科學生需要有所了解,但是由于教材的陳舊,大多數學生無法知道這些術語的含義。
現在使用的大部分教材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知識面狹窄的情況,有些僅僅局限在測量學以及工程測量方面,沒有擴大到整個測繪類學科,沒有從“大測繪”的角度來映射。這對學生開闊專業視野不利。
1.4 教師能力
教師能力問題也是制約測繪專業英語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F有的教授測繪專業英語的教師,除有條件的學校聘請外籍專業教師任教,絕大部分都是其他專業課教師兼任。專業教師的專業知識往往比較強,但沒有經過專門的英語教學培訓和口語訓練,缺乏用英語授課的能力,對英語教學的基本規律和教學方法也不了解,而且教師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學質量。
1.5 考核方式與實踐環節
多數學校的測繪專業英語課程的性質是考查課,其考核方式也是以單一性的隨堂測試或作業性質的翻譯為主。學生疲于應付,達不到課程設置的目的,同時也是對于教學資源的一種浪費。
測繪專業英語一向沒有給學生實踐的機會,也就斷送了這門課程的實用性。學生不能了解一門課程的用處,也就不會去在心理上重視。
不重視實踐,并非學生的過錯,而是我們的專業建設者沒有充分認識到測繪專業已非過去的專業,而是變成了多方向多學科的交叉性多用途的綜合性一級學科。而無論從教研型還是從實用型的專業角度來看,都需要與國際接軌,都需要用到國際通用的語言――英語。
2 解決方法暨課程改革構想
根據以上分析,筆者在進行了大量調研后作了如下的改革構想,以期能解決以上問題。
2.1 課程設置改革
以往課程設置出于某些考慮,將測繪專業英語安排在大三第一學期或第二學期開設。筆者認為可以將其移至大四第一學期開設,這是出于實用性的考慮。
一般測繪專業的學生將在大四進行畢業設計與論文撰寫,由于距專業英語開課至少有一年的時間間隔,學生在畢業設計與論文撰寫過程中對于外文資料的獲取與論文英文部分的撰寫常常感到力不從心,指導教師在審核畢業生論文過程中也時常發現其英文部分錯誤百出,慘不忍睹。如果將專業英語放至大四學年學習的話,縮短了間隔時間,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對于研究生復試階段的面試有很大幫助。
還有一點,專業英語的課時太少,以我校為例,測繪專業英語的課時只有45個,遠遠不能滿足對教學質量的要求,如果條件允許,應適當增加課時量。
2.2 教學內容改革
教學環節改革應注意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師生的互動性,教師應處于引導的位置??梢赃m當增設特約教師,每個教師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點,適當講授一些教材所沒有的外文資料,以增加學生的興趣與知識面。適當引入多媒體演示,比如在講授“Applications of GIS”這篇課文時,就可以用多媒體的形式,以英文版的Arc/Info軟件為參考,來提高課程的生動性,達到激發學生興趣的目的。
適當布置作業,比如英文科技期刊的閱讀摘要與讀書報告、原文片段的翻譯等等。讓學生參與課程建設,及時反饋教學質量信息以進行改進。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客聘一些外籍專業人士以做學術報告的形式進行,以提高教學質量。
2.3 選用教材
教材方面,盡量選用權威高校與機構編撰的最新教科書,盡可能縮小知識的延遲。以我校為例:選用的是武漢大學出版社的《測繪工程專業英語》,內容比較貼合測繪技術發展趨勢,而且基本上是選用原版,保證了語言的純正性。還可適當增加一定數量的原版外文資料,可以在課上講解,也可留作課下作業。這樣做的好處是學生的專業詞匯量大大增加,還能夠拓寬他們的知識面,對專業課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有條件的學??梢越M織師資進行專門的教材編寫。
2.4 提高教師水平
專業英語一般都是專業課教師兼職,教師的英語水平決定著專業英語課程的教學質量水平,為了提高專業英語課程的教學質量,任課教師應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筆者認為平時應多進行原版外文資料的閱讀以及英文論文的撰寫。還要注意提高英語口語能力,單詞發音要準確。如果有條件,可以參加一些學校組織的出國短期或中期的學術交流與深造。
2.5 考核方式與實踐環節改革
筆者認為專業英語近期內還是應當保持考查課的性質不變,但考核方式可以適當變化。專業英語應注重實用,所以隨堂測驗意義不大,可以改為大作業的方式,即,教師選擇合適的外文文章(最好是論文)若干,讓學生課下完成翻譯,根據譯文質量高低給予成績。文章可以節選,但要保證數量,以免出現抄襲現象。同時還可以鼓勵學生撰寫英文。
專業英語同其他英語課程一樣,注重實踐。所以筆者認為專業英語應增設實踐環節,可以以課外活動的形式進行,比如:舉辦英語論文翻譯與寫作大賽,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提高了他們的論文寫作能力。
結束語
測繪專業英語同樣是一門講究實用的課程,沒有需求,就會沒有實用;沒有實用,師生主動性就無法調動,課程教學質量就不會提高。本文圍繞實用性這點對如何提高測繪專業英語提出了一些看法,隨后針對問題提出建議也是以怎樣能夠讓實用性展現出來而進行的,而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如何發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為學生以后的自學能力做好鋪墊。由于筆者能力有限,文中觀點及主張難免有短淺與粗陋之處,懇請廣大師生與業界人士指正,不勝感激。
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以及國際間的頻繁交流,相信專業英語必將越來越受到重視。
參考文獻:
[1]尹暉.測繪工程專業英語[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
[2]曲建光.測繪專業英語[M].北京:測繪出版社,1996.
[3]楊鳳云,徐茂林,王淑文.測繪專業英語翻譯[J].鞍山鋼鐵學院學報,2002.25,(2):158-160.
關鍵詞:建構主義理論 創建醫學英語句式庫 研究生專業英語寫作
非英語專業的研究生英語是在校研究生重要的公共學位課程,因此得到各高校研究生培養部門和教師、研究生的普遍關注。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步伐的加快,新的形勢對我國的高校畢業生,尤其是研究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研究生、尤其是醫學研究生來講,能夠閱讀醫學專業英文文獻,撰寫醫學英語專業論文和摘要尤為重要。這對醫學研究生英語教學提出了一個嚴峻的挑戰。然而,作者在多年的研究生教學以及學術交流中發現,目前的研究生英語教學存在以下兩大問題:
①研究生英語教學仍然停留在基礎英語教學上,幾乎完全與研究生所學專業相脫節,不能起到有效地促進研究生專業發展的輔助作用。
②研究生英語教學忽略了高層次外語應用能力的培養,即醫學專業英語寫作能力的培養。研究生,尤其是醫學研究生對于專業英語寫作有著迫切的需求,卻茫然無從著手。
這些研究生英語教學中亟待解決的難題,得到全國研究生英語教學部門及教師的廣泛關注。有些高校已采取各種方式努力加以解決。如:和專業教師合作修改研究生專業論文,或在研究生英語教學中講解科技論文的寫作方法,等等。然而這些方法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研究生專業英語寫作難的問題,研究生或者僅僅學到了寫作方法,而對于如何遣詞造句仍然無從著手,或者僅僅某一兩篇論文得到了修改,卻不能持續性地發展專業論文寫作能力和終生學習的能力。
針對研究生專業英語寫作難的問題,作者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提出創建醫學英語句式庫的教學方法,并通過教學實踐達到了非常有效的效果。作者在此對其理論基礎、基本內容、實踐意義做一詳細介紹。
1 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不是簡單地由外部到內部的轉移和傳遞,真正有效的教學是使教學走在發展的前面,“只有那種走在發展前面的教學才是良好的教學”(Vygotsky,1962)。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學習者主動地建構內部心理表征的過程。學習者在一定情境中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以獲取知識,掌握解決問題的程序和方法,優化完善認知結構,獲得自身發展。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生是認知的主體,通過獨立探究、合作學習等方式,努力使自己成為知識的積極建構者,逐步提高自控能力,學會自主學習,為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建構主義理論基礎上,目前比較成熟的教學模式主要有支架式教學、拋錨式教學和隨機進入教學。其中支架式教學(Scaffolding Instruction)為學習者建構對知識的理解提供一種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這種框架中的概念是為發展學習者對問題的進一步理解所需要的,為此,事先要把復雜的學習任務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學習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2 創建醫學英語句式庫的基本內容
2.1 醫學研究生專業英語寫作難的原因分析
據作者多年的研究生教學發現,研究生的醫學專業術語、詞匯量并不小,但進行醫學專業英語寫作卻相當困難。這是一直以來困擾醫學研究生的亟待解決的難題。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兩方面:
2.1.1 學生的原因
研究生的知識結構中,醫學專業術語只是以獨立個體的形式存在著。由于對醫學英語的語言規律和句式結構的缺乏,使他們不能搭建句式框架,也就無法將已知的醫學專業術語運用于專業英語寫作中,因此也就無從完成專業英語寫作。
2.1.2 教學的原因
目前的醫學研究生英語教學與研究生專業相脫節,研究生教學仍局限于基礎英語,沒有幫助學生解決其專業英語寫作難的問題,為其專業發展起到有效地輔助作用。
2.2 創建醫學英語句式庫的教學內容
此教學方法實在教師的指導下和帶領下,研究生自主探索醫學研究生自主檢索醫學專業文獻、探尋醫學英語的語言規律、發掘醫學英語句式結構,并以其為框架進行自主醫學專業英語的寫作實踐,并在教師的指導下不斷積累,逐步創建醫學英語句式庫的過程。具體步驟如下:
2.2.1 教師指導
專業英語寫作方法;創建醫學英語句式庫的步驟、方法。
2.2.2 學生分組
將學生按照專業或相近專業分成研究小組。
2.2.3 學生自主檢索文獻
以小組為單位,檢索、搜集本專業權威文獻,并上傳到小組公用電子郵箱,作為搜集句式語料的文獻資料。
2.2.4 學生自主搜集語料
從專業文獻中探索醫學英語的語言規律,發掘醫學英語的句式結構,并以句式結構為框架,將醫學術語、詞匯靈活地運用于其中,以句子、段落為單位進行寫作訓練。
2.2.5 小組討論
學生互評句式語料,提出修改意見。
2.2.6 教師指導
學生將預料和句子以PPT形式在課上展示,教師予以點評、指導、修改、儲存。
2.2.7 創建句式庫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將存儲的語料整理成句式庫。
3 創建醫學英語句式庫教學的實踐意義
3.1 此教學方法解決了醫學研究生英語教學與研究生專業相脫節的問題,以及醫學研究生專業英語寫作的難題,使醫學研究生的專業英語寫作能力得到飛躍性的提高,同時培養其終生學習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其個人專業發展,發表高層次的學術論文,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奠定基礎。將醫學研究生英語教學與研究生專業緊密相連,解決了兩者之間相脫節的現狀,促進研究生的個人專業發展。
3.2 在培養在校醫學研究生的專業英語寫作能力的同時,為廣大醫學研究生和醫務工作者撰寫專業英語論文和摘要提供寶貴的參考資源。
3.3 此教學方法不僅適用于醫學研究生教學,也同樣適用于高校其他專業的研究生教學當中,切實將研究生英語教學與研究生專業緊密相連,提高研究生的專業英語寫作能力,為研究生的專業發展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并培養其終生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唐松林.建構主義對客觀主義的檢討及其教學原則[J].外國教育研究,2002年第一期.
[2]姜暉,王凌云.社會建構主義理論基礎探究與外語教學,《外語藝術教育與研究》2010年第三期.
[3]楊小菊.支架理論在英語教學設計中的運用,《中國基礎教育研究》2009年第2期
[4]Bruner,J.S.The Process of Education[M].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0.
[5]Piaget,J. he Origins of Intelligence in Children[M].New York: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1966.
[6]Vygostky,L. S.Thought and Language [M].Cambridge,Mass:MIT press,1962.
文章來源自文秘站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創新日新月異,新科技在社會經濟建設中的運用達到了新的高度。隨之而來的頻繁的對外交流使得科技英語翻譯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萍加⒄Z翻譯的準確性要求也越來越高。
一、科技英語的定義
科技英語(EST: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特殊用途英語(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的一個重要分支。它通常是指科學家、工程技術人員等為了客觀記錄自然現象的發展過程或交流專業意見、信息數據、實驗報告等而使用的語言。內容上,經常包括數學語言、圖表語言等。措辭上,經常使用典型句式及大量的專業術語。這兩者也更加決定了其文體風格:準確、簡明、嚴謹。
二、科技英語翻譯的準確性
科技英語翻譯的準確性是指要忠于原文,即準確表達原文內容,除此之外,還要求其文字準確無誤,通順易懂。我國著名翻譯家嚴復一直倡導的“信、達、雅”中,“信” 即“忠實”,要準確完整地表達原作者的思想內容。科技文書多是書面語言,目的是使讀者容易理解而不產生太多的想象,在翻譯過程中必須嚴謹、簡潔,決不可賣弄文字,隨意堆砌華麗的辭藻,也不要求考慮朗讀和吟誦。例如:Hot air rises(熱空氣上升)。如若譯為“熾熱空氣上升”,雖然復合中文四六駢體的傳統,但是卻破壞了科技英語翻譯的風格與規則。再如:
“Amplification means the transformation of little currents into big ones, without distortion of the shape of the current fluctuation.”
譯文:(1)放大意味著由小電流到大電流的轉變,而電流起伏的形狀沒有歪斜。
(2)所謂放大,就是把小電流變為大電流,而不使波形失真。
很顯然,兩種翻譯都是與原文對應的,但是第二種翻譯顯得更加通順、自然,貼切原作的精髓。
三、科技英語翻譯的邏輯性
邏輯特質是翻譯活動的重要思維特征之一,它是翻譯活動不可或缺的。而科技英語的特點使得邏輯性在科技英語翻譯中顯得尤為重要的。
(一)復合句、長句的翻譯
科技文章用語表達科學理論、規律、概述以及事物之間錯綜的關系,闡述事理邏輯性強,這樣復雜的科學思維只能用語法結構復雜的長句來代替簡單句。因此,在翻譯過程中,可以按照漢語習慣破成適當的分句來理清思路,以達到嚴復的“達”、“雅”準則。例如:
The moon is a world that is completely and utterly dead, a sterile mountainous waste on which during the heat of the day the sun blazed down with relentless fury, but where during the long night the cold is so intense that it far surpasses anything ever experienced on the earth.
譯文:月球完全是一個毫無生氣的世界,是一片多山的不毛之地。在酷熱的白晝,太陽向它傾瀉著無情的熱焰,而漫長的嚴寒卻遠遠不是我們在地球上所能體驗到的。
該句句子結構復雜,但關系清楚,邏輯性強。句子含有5個分句,其中一個主句,另外由關系詞“that”、“which”、“where”引導三個定語從句,以及一個so…that結構的狀語從句。主從句理順后。本句想要說明的月球的特性就一目了然了。
(二)短句群的翻譯
科技英語中也并非多是長句,短句群的出現更顯精煉。但是在這一句型翻譯過程中,尤其需要理解原句群的邏輯關系,句子與句子之間必須反復推敲,仔細斟酌,根據生活常識和客觀道理來驗證自己的理解是否有道理,有無紕漏。例如:
“The most powerful travelling telephones are the ones used on ships. Here there is no problem of wEight, as there is on an airplane”.
如果譯成:“功率最大的旅行電話是在船上使用的。這里沒有重量問題,像在飛機上那樣”,則從邏輯上違背常識,很容易讓人誤解為船舶與飛機對重量的要求是一樣的。正確的譯文應為:“功率最大的旅行電話可在船上使用,因為船舶上不像飛機上那樣存在著重量問題?!?/p>
(三)單詞的翻譯
在科技文章中,同一個英語常用詞不僅被多個專業采用,而且含義也各不相同,因此單詞詞義的理解和選擇,要結合整個句子情境,還要借助事理和邏輯關系,順著作者的思維順序去尋求等值的譯意?,F代英國語學派創始人Firth說過:“Each word when used in a new context is a new word.”說得就是要根據上下文正確理解詞義。例如:
The colonial powers should first seek the interests of the colonized people and thus indirectly the interests of mankind.
本句由“and”一詞連接前后兩個部分,但結合上下,第二部分表示的是殖民國這樣做之后的結果,所以這里不能簡單的翻譯為“和”,正確的譯文應為:“殖民國應當首先尋求殖民地人民的利益,這樣也就間接尋求了人類的利益?!?/p>
再如:Like any precision device, the monitor of methane requires careful treatment.
本句中的“treatment”不能簡單理解為“待遇”,而要結合整個句子情境,譯為:跟任何精密儀器一樣,瓦斯監測儀也需要精心維護。
四、結語
關鍵詞: 生物科學專業 專業英語課程建設 教學效果
我國經濟逐漸步入國際化,國際交流越來越頻繁,大批外資企業如雨后春筍,國內企業也逐步國際化。此外,我國目前的多數領域的發展仍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需要向他們學習先進的理論與技術。經濟國際化的發展趨勢,使就業市場對人才國際化的要求不斷加強,要求畢業生能夠熟練地運用英語進行專業知識學習、與他人進行業務活動和學術交流等[1]。因此,提高學生的專業外語水平已經成為當務之急,也成為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一個重要內容。目前,雖然大多數學校的本科專業均設有專業英語的課程,但對其重視程度遠不夠,很少有學校將其作為一門重要課程進行建設和研究。所以學生所獲得的專業英語的知識與能力難以滿足畢業生在相關工作中的需要。
我們將專業英語作為學生素質培養的重點內容之一,使其成為學生畢業后在人才市場中競爭的優勢點。為了培養我院生物科學專業學生較強的專業英語能力,我們從提高師資隊伍素質、改革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三方面著手進行專業英語課程建設探索,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建設高素質的主講教師隊伍
高質量的課程教師隊伍是保證高質量課程教學的基礎和前提。專業英語教學不同于普通基礎英語,教師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英語語言知識,而且要具有相應的專業業務知識和現代的教育理念,能夠隨著專業相關行業的發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以及相應的專業技能,這樣才能在教學中將語言服務于專業的特點充分體現出來[2],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專業英語能力。因此,教師必須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教師的專業知識必須不斷更新,始終能把握該專業發展的前沿;教師的意識必須與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保持一致,能夠隨著專業的發展適當調整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這樣才能培養出高質量強適應性的人才。所以我們挑選了英語水高平、科研創新能力強和教學水平高的教師組成該門課程的教學隊伍[3],并從三個方面進行主講教師隊伍的建設,確保高質量的課程教師隊伍。
1.主講教師必須堅持參與專業的科學研究。
專業英語主講教師需要主持或參與科研課題。通過科研,教師能始終把握該專業發展的前沿,增強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科研中,教師經常查閱英語參考文獻,用英語撰寫和,能不斷訓練專業英語能力,提高專業英語水平,同時能積累專業英語學習和應用的經驗,為專業英語課堂提供教學素材。教師結合自己的親身經驗和感受的講解,更加生動、有說服力。
2.重視主講教師的合作,形成合力,推動課程建設。
密切課程主講教師之間的聯系,共同探討課程教學與建設中的問題。主講教師之間經常相互聽課,指出對方課堂教學的優點與不足;定期交換教學信息,共同研究學生的特點和動態;相互協調教學進度,交流教學研究的心得體會,交流課程建設中所形成的教學資料,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
3.尋求多種學習形式,提高教師的英語水平。
非英語專業的教師擔任專業英語課程教學的共同弱點是口語欠標準和流利,以及對英語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欠全面系統。而專門安排他們出去進行專業英語課程培訓,時間和經濟成本很高。教師可自己聯系到本校的外國語學院跟外籍教師聽口語課,來提高口語水平;可通過網上聽英語課程,對自己的英語知識查漏補缺;也可購買我國權威培訓機構新東方的在線英語課程,較系統地學習閱讀、翻譯和寫作方面的教程,豐富和完善教師的英語知識,如此所花經費和時間少。我校通過以上措施建設了一支科研能力強、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深受學生歡迎的教師隊伍。
二、優化教學內容
當今科技迅速發展,教學內容需要隨著專業的發展適當調整,教材內容既要滿足能力培養與訓練的要求,具有科學性、規范性和系統性,又必須反映時代特色,反映專業領域的最新成果,才能使人才培養適應當今科技迅速發展的要求。我們根據人才培養方案,明確專業英語課程的教學目的與任務,并確定課程教學重點,在準確把握以上要點的基礎上,來修訂教學大綱,再根據教學大綱選擇和組織教材。
1.修訂教學大綱。
根據生物科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按照培養學生專業英語應用能力的思路來修訂教學大綱。確定本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專業英語閱讀與寫作能力,翻譯與口語能力的培養為次;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重視專業詞匯的積累。所以從訓練學生的四種能力的角度制定基本大綱框架,確定每種能力的教學方法和時間。該門課程的整個教學時間為70學時,我們確定了閱讀26學時,翻譯12學時,寫作22學時,口語10學時。然后邀請該專業的專業主干課程教師,結合本專業的實際與特點共同探討教學素材,根據他們在專業教學、科研工作中,以及專業英語學習的體會提供并優化閱讀、翻譯和寫作各部分的教學材料。最后從遵循科技英語的教育教學原理的角度,對大綱進行優化,形成大綱的科學性和系統性。
2.教材的選擇與處理。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我們選擇了蔣悟生主編的《生物學專業英語》為閱讀與翻譯的主要教材,從中選出5篇文章用來做閱讀的教學與訓練,3篇文章做翻譯教學材料,保證了教學材料的規范性。另外,從外文期刊中選擇3―4篇能反映專業領域的最新成就文章,作為閱讀和翻譯教學材料。因為期刊內容新、專業性強,在訓練閱讀和翻譯能力的同時,學生能了解到國際上最新科技信息[4]。我們選用劉潤進主編的《實用農業科技英文論文寫作教程》為寫作教材;根據教師自己參與國際學術交流和合作的經驗,結合《商務口語》中有關本專業的內容編寫口語教學材料,主要包括:專業口語特點、常用的語句和專業口語的技巧與禁忌。
三、探索新的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我們根據專業英語課程的特點與任務重點,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強化訓練學生的專業英語應用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和習慣。
1.拓展教學時空,將課程教學向課外延伸,培養學生過硬的閱讀與寫作能力。
英語的學習和掌握需要反復的訓練。要使學生獲得一定的應用能力,只靠課堂上的講授和少量的訓練是遠不夠的。根據本課程的重點任務:培養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我們將課程的學習與訓練向課外延伸,通過組織課外閱讀與翻譯活動,強化訓練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
(1)組織學生課外閱讀,訓練學生的專業英語閱讀能力。
我們根據學生的英語基礎分3種類型來組織學生的專業英語的課外閱讀活動。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引導他們在課外閱讀原版的英文專業書籍,可使學生逐步了解和掌握原版專業英文文章的特點,逐步形成新的思維方式,學會從原文中發現、提取和綜合信息的方法,提高專業閱讀和理解能力。收集和購買部分原版的英文專業書籍,形成一個小的“專業英語”資料室,注意在購買原著時,以選擇閱讀難度較小的書籍為宜。由于閱讀原版英文專業書籍,比較困難,而且比較枯燥,因此,我們組織每2―3名學生為一組,共同堅持通讀一本書,這樣幾名學生相互鼓勵、相互討論,有利于堅持讀完原著。對于基礎一般的學生,我們引導并指導他們課外閱讀中科院相關專業類期刊的英文論文與英文摘要。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我們推薦3―5個自學英語的網站,引導學生在課余按自己的興趣,自學專業英語,讓學生定期進行課外閱讀心得交流,激勵學生堅持課外閱讀。這樣可有效提高學生的專業英語閱讀水平,而且我們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習慣與能力。
(2)開展專業英語課外實踐活動,訓練學生的翻譯與寫作能力。
我們組織部分專業英語基礎較好、英語學習興趣高的同學成立“專業論文翻譯與寫作小組”,利用課余時間協助本學院的部分英語欠佳的教師翻譯他們擬的英文摘要,參與我校主辦期刊“武陵生物研究”部分論文英文摘要的翻譯和審查工作,通過反復地實踐來訓練學生的專業英語的翻譯與寫作能力,也使學生逐漸掌握科技論文的寫作方法。
2.開展“換位”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參與部分章節的教學。
對于部分難度小的章節,我們開展“換位”教學方式,組織學生參與課堂講解。每3―5名學生組成備課小組,共同查找資料、相互商討,針對某個章節的部分內容寫出講稿,然后在課堂上向全班同學講解,最后由任課老師對學生所授課的內容進行點評,即讓學生畫龍,老師點睛。通過備課和自己講解,學生對相關內容掌握和理解程度遠高于僅聽老師的講解,而且對于一些理解不準確的內容,通過教師的矯正,學生理解透徹,減少了對知識理解的盲點與死角。學生在備課時,通過查閱資料獲得了許多新知識,也培養了自主和探究學習的能力和相互協作的習慣。此外,學生課堂講解也鍛煉了口頭表達力,提高了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自覺性。
通過積極的課程建設探索,該門課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通過該門課程的學習,學生具有了較強的專業英語閱讀和寫作能力,他們在畢業論文工作中能夠參閱一定的英文參考文獻,較準確地撰寫英文摘要。專業英語的課程的學習和訓練,提高了學生英語學習的能力和習慣,大大促進了學生普通英語的學習,學生的大學英語六級通過率提高。由于英語考分高,學生考研率提高。部分學生因為英語的優勢,進了外資企業。此外,教學相長,在課程建設過程中,教師的專業英語能力有所提高,能夠更好地參閱專業英文資料,使自己的研究走在世界前沿,更好地撰寫英語論文,任課老師的英文論文更多被SCI和EI所收錄。
參考文獻:
[1]許波,唐俊青.加強專業英語教學,提高學生綜合素質[J].遼寧教育研究,2001.8:50-51.
[2]張春玲.專業英語的“五步”教學法[J].職教論壇,2005.4:30-31.
一、根據專業特點編撰教材
目前,專業外語的教學尚無針對農業院校專業特點編撰的相關專業外語教材,開設專業外語的院系多采用自編的形式為教學搜集素材和教學內容。并且,隨著授課老師的更換,講授的內容也會隨之發生一定的變化,根據授課老師專業的不同,教學內容也偏向某一特定領域。目前這種狀況對學生學習專業詞匯相當不利,對于將來的英語論文寫作也沒有太大的幫助。針對這一情況,不同院系應該根據本院系的專業設置組織相關人員編寫適合本院系專業的英語教材,教材內容應囊括本院系所設置專業的基本英語詞匯和理論知識。這樣本院系學生在學習專業英語過程中不僅僅能接觸到本專業的英語詞匯和論文知識,對于相關專業的英語詞匯也有較廣泛的認知,由此擴大學生的詞匯量與知識儲備。編撰過程中應注意涵蓋基本理論和知識的英語詞匯和科技文章,可以參考相關專業中文教材中的重點教學內容來組織英文教學內容,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對中、英專業知識進行對照學習,比較容易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也可以避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一些專業理論知識只識中文而不知英文表達方法,或者學到專業英語詞匯時卻不知道對應的中文表述。當學生有了扎實的中文理論知識,再進一步學習專業英語知識時,就很容易產生興趣,也會產生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增加英文文獻教學內容
由于農業院校的專業特點,不可避免的會學習到本領域內一些先進的理論和技術,而教材在選擇內容上偏重較為基礎的知識。理論和技術的發展是日新月異的,因此無法在教材中迅速、及時的體現出來。那么在講授過程中就應該適時的增加2~3篇最新的英文研究文獻進行講授,讓學生在學習了基本的英語詞匯和知識之后也能接觸到本領域最先進的研究理論、成果和技術,以此調動學生學習專業英語的積極性,激發學生進一步求學或深造的愿望。這部分英文文獻講授內容可以從國際知名雜志的刊發內容中選擇,而且講授內容的可變靈活性可以讓每一屆學生都能接觸到當年最新發表的一些相關專業的科學論文,有利于學生知識的更新。英文文獻的教學內容作為專業英語教材教學內容之外的補充,能夠更好地體現專業英語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學生對于專業詞匯的理解和應用的能力。對于某些需要的學生更加重要,在論文的撰寫方面將起到尤為積極的作用。
三、提高教師的專業英文及學術水平
目前擔任專業英語課程的教師普遍具有較好的英語表達和寫作能力,但由于其專業的局限性,往往發生這種情況,即在講授自己較為熟悉或與自己的研究領域較近的英語詞匯及知識時得心應手,講的也比較透徹,而在涉及自己較為陌生的英語詞匯及知識時,就稍顯不足,講解也稍顯欠缺,不免給學生講授內容不均勻的感覺,使得學生在學習本課程時也受講授老師的影響而偏向某一方面的英語學習。針對這一情況,相關院系在安排任課老師時,可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師專業及英文水平安排2~3位老師任課,()在講授不同內容時,由對要講授的內容較為熟悉的教師講授,這樣就可避免對教材內容講授不均、甚至略過某一內容的現象發生。同時,任課老師也要不斷的提高自己的英語表達和寫作水平,不斷地閱讀和學習最新的研究文獻,充實自己的知識,并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學術水平,這樣在課程的學習中,學生才可以通過老師學習到更新、更專業的專業英語。
四、加強與學生的英文交流
在專業英語的授課過程中,多數教師會選擇多用中文進行解釋講析,或者對一些專業詞匯與生僻詞匯以中文加以解釋,在整個過程中仍然以中文為主。英譯中成了最主要的授課模式。為了使學生建立英文思維,教師可以嘗試以英文解釋英文,并且在與學生的交流過程中盡可能的使用英文。這樣除了會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也可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當然,這種以英語為主的授課模式與教師和學生的英語水平有極大的關系。任課老師應該以此為目標,在不斷提高自己英語水平的基礎上,積極與學生以英文為主要交流語言,通過專業英語課程使得教師和學生都有所收獲。
學校也應適當的給教師提供進修學習的機會,以不斷提高教師的水平,保證專業英語的授課質量,也為本專業的發展與國際接軌提供保障。 五、提高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
專業英語的授課對象是高校學生,包括本科生與研究生,學生的英語水平直接影響學生專業英語的學習效果。任課教師可以在課程講授過程中鼓勵學生以自己感興趣的方向為主要內容,撰寫英文的短小綜述或簡介,并請學生在全班或者小組間以英文進行交流討論,或將自己的觀點進行闡述。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掌握專業詞匯的使用和表述方法。教師也可以根據院系條件聘請相關專業的外國專家講授部分學時的課程,提高學生的國際交流能力,鼓勵學生參加國際會議,加強與國際專家的交流與聯系。只有學生有興趣,教師有能力,學習有條件,專業英語課程才能取得高質量的教學效果,才能為培養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提供保障。
六、使用多媒體教學
無論哪類課程,現在基本上都以多媒體教學為主。有的課程可以圖文并茂的向學生展示教學內容,并配以老師的講解,課堂氛圍就會相對活潑。但是,專業英語課程有其特殊性,主要依賴文字教學,即在老師制作的幻燈中多以文字出現,同時教師的講解也受英語語言水平的限制,多以中文加以說明。這樣的內容呈現方式較為枯燥乏味,學生容易產生疲憊、厭學的消極情緒。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選擇購買一些與專業有關的英語科教影像制品,在適當的講解過一些專業詞匯后進行播放,在播放過程中,也可對影像中出現的生僻詞匯和用法進行講解,或對講解中未曾涉及的新技術或理論加以解釋。這樣既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鍛煉學生的英語聽力,同時增加了學生的專業詞匯量,也可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當然,影像內容的選擇受市場現有產品的限制,在選擇范圍較窄的時候,教師可以選擇相關學科的影像制品作為替代,比如,分子生物學專業的英語課程可適當選擇生命的起源、地球的形成或者生物進化等方面的教學內容,也可起到同樣的效果。
七、與專業實驗相結合
由于多數農業院校開設的專業都有其相應的實驗技術,且實驗教學是專業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專業英語在教學過程中也可和相應的專業實驗教學相結合,擔任專業英語課程的教師也應該同時能夠勝任實驗教學,這樣在一次實驗課程設置中就可以完成兩項教學內容,同時使學生學習實驗技術和專業英語詞匯,起到雙重的作用??梢栽黾訉嶒炚n程的課時量,這樣學生就有充分的時間來學習、消化學習的技術和詞匯,并可在學生的自己動手過程中加深印象。
八、增加課下英語交流時間
[關鍵詞] 營銷英語 ESP 認知策略
市場營銷學是20世紀初起源于美國的一門學科。畢業論文 這門以大市場為研究對象的學科所涉及的原理、方法和技巧關系到企業經營的成敗。所以隨著中國經濟日益和世界接軌,營銷學的理論和知識引起了中國企業經營者、實業家和學術界的普遍關注。在現代英語逐漸成為國際商業社會的通用語言的今天,營銷英語(Marketing English)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為它是理解營銷學最直接的語言也是國際經濟交流必不可少的溝通橋梁。營銷英語屬于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一個分支,一種變體。Trevens 提出了 ESP的四個區別性特征:(1)需求上滿足特定的學習者;(2)內容上與特定專業和職業相關;(3)詞匯、句法和語篇上放在與特定專業、職業相關的活動的語言運用上;(4)與普通英語形成對照。營銷英語,作為ESP的變體,具有以上ESP的共同性:它是市場營銷領域的特定語言,詞匯、句法上既有普通英語的特征又有自身的專業特征。而根據營銷英語的詞匯特點,探討營銷英語詞匯認知策略,有助于學習者更好地領會和運用營銷英語。
一、營銷英語的詞匯特點
1.詞匯的專業性
營銷英語的詞匯具有比較明顯的專業特征。營銷英語語境決定或制約著部分詞匯具有其特殊的營銷語義。碩士論文 例如,普通英語中“promotion”、“distribution”的通常含義分別為“提升”、“分發”但在營銷語境中,它們卻有著特殊的含義。以下面一則有關市場營銷方面的商務英語閱讀材料作例子:
Marketing is a collection of activities that includes selling, advertising, public relations, sales promotions, research,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package design, merchandising, the provision of
after-sales service, and exporting. The term marketing mix describes the combination of marketing elements used in a given situation. Appropriate mixtures vary depending on the firm and industry. Major elements of the marketing mix can be listed under four headings: Promotion--including advertising, merchandising, public relations, and the utilization of salespeople; Product--design and quality of output, assessment of consumer needs, choice of which products to offer for sale, and after-sales service; Price--choice of pricing strategy and prediction of competitors' responses; Place—selection of distribution channels and transport arrangements.
在這僅有 114 詞的一個段落中就有如marketing(市場營銷)、selling(銷售)、public relations(公共關系)、sales promotion(促銷)、new product development(新產品開發)、package design(包裝設計)、merchandising(商品學、商品銷售)、after-sales service(售后服務)、marketing mix.(營銷組合)、promotion(宣傳推廣)、pricing strategy (定價策略)、distribution channels(銷售渠道)、transport arrangement(運輸安排)10多個營銷專業詞匯,這些專業詞匯是理解這段話的關鍵所在??梢娨獙W好營銷英語,對專業詞匯的掌握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2.詞匯的跨學科性
營銷學涉及的面很廣,它不僅包含自身生產、定價、促銷、分銷等內容,同時還涉及到人口學、地理學、消費心理學等等,因而其詞匯具有明顯的跨學科性職稱論文 。如demography(人口統計學),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區域經濟一體化),aging society (人口老化社會)等。而由于與營銷學與經濟學千絲萬縷的關系,在營銷英語中最常見的是經濟學上的術語,如: supply(供應),demand(需求),price Index(價格指數), price fluctuation(價格浮動),revenue(收入), 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國內生產總值)等。所以各個經濟領域的專業術語夾雜在營銷英語中是營銷英語的一大特點。
3.詞匯的美語化特征
因為營銷學的發源地是美國。最初的基本理論大部分都是由美國經濟學家提出并加以發展和完善的。因此目前大部分營銷學著作是由美國營銷學家撰寫的,書中所列舉的營銷實例、對營銷現象的闡述和分析、對營銷規律的歸納和總結等等在語言上具有很明顯的美語特征,如:
AmE. Br.E
labor labour 勞工
objectives aim 目標
impact influence 影響
4.詞匯的創新性
營銷英語作為一門綜合類語言學科,與當今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活動緊密相關,并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許多反映當代經濟的新思路、新概念及其先進技術等新詞匯不斷涌現。比如隨著數字信息技術的發展,出現了cybercash(電子貨幣)、cybershopping(網上購物)、virtual store(虛擬商店)等新詞匯。又如隨著現代營銷方式的變化,出現了如attribute-based service(特色服務),mailing-order purchase(郵購)等詞匯。
二、營銷詞匯的認知策略
Lockhart和Craik在1972提出認知加工的兩個層次,第一層次加工(Type I Processing) 即形式加工層次,相當于通過復述加深記憶即機械重復記憶法; 第二層次加工(Type II Processing) 即語意加工層次,指一個詞得到識別之后,還可以與其他詞建立聯想與有關的表象和故事聯系起來,如歸類、利用上下文、構詞法等。英語詞匯浩如煙海,而營銷英語詞匯因其專業性強,更令學習者困難重重。然而,如果根據營銷英語詞匯特點,運用有效的語意加工認知策略,掌握營銷英語詞匯并非難事。
1.根據構詞法認知營銷詞匯
對于把英語作為外語的學習者來說,只有了解英語詞匯的構成方式和變化過程,才能更好地認知、理解和掌握它的含義。營銷英語,隨著時代的發展,商務活動的變化而變化。工作總結 但大多數單詞是利用既有的語言材料通過構詞方式產生的。營銷英語構詞方式主要有:(1)詞綴法,即通過加前綴、后綴改變詞義派生新詞。常見的前綴有anti-(反、阻)、de-(否定、除去)、dis-(否定、相反)、un-(不、非),后綴有- able(能的)、-ee(者、人)、等。如anti-dumping(反傾銷)、disproduct(有害產品)、franchisee(特約經銷方)、disposable income (可支配收入);(2)合詞法,即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按照一定順序排列構成新詞。此類詞在營銷英語詞匯中占較大比例。如target market(目標市場)、convenience store(便利店);(3)拼綴法,即對原有的兩個詞進行剪裁,取舍其中的首部或尾部連成一個新詞。如 Bushiomics(Bush+economics布什經濟政策);(4)轉換法,即不改變詞形,只變化詞性。如名詞和動詞互換、形容詞轉化為名詞等。例句:cash-only(只收現金),mass-production(大批量生產);(5)縮略法,如APEC(Asia-Pacific- Economic-cooperation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如PPP(purchasing power parity購買力平價), LTD. (Limited有限責任的)。
2.在語境中理解記憶營銷詞匯
語境是時間、地點、場合、對象等客觀因素和使用語言的人的身份、思想、性格、職業、心情等主觀因素所構成的使用語言的環境。所謂語言環境,不僅僅指說話的現場,還包括說話人和聽話人的身份、各種背景。對語境的理解有助于學習者對詞匯的認知和理解。而營銷英語本身的涉及面很廣,有跨學科性,英語論文 因此我們在閱讀營銷英語文章或收聽收看英語節目時難免會遇到許多生詞,這個時候就要靠語境猜測出詞義。Beheydt(1987:106)指出“無論是從心理學角度,還是從語言學角度來說,學習者需要了解的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詞匯學習必須在上下文中進行。”更重要的是,語境還能幫助學習者加深詞匯記憶。研究表明,在具體的語境中記憶詞匯比單個無聯系的詞匯記憶有效得多。因此,結合語境來學習和記憶營銷詞匯無疑是一種有效的認知詞匯方式。
3.合理利用專業字典、媒體
營銷英語有一部分專業詞匯,但營銷英語中還存在很多半專業詞匯,通常是指各類專業、學科都常用的詞匯,它不是營銷英語專業所特有的,但在營銷層面上又有特定的解釋。如“order"在一般英語中指“命令”但在營銷英語中就指“定購”;再如“bank”在一般英語中指“河岸”但在營銷英語中指“銀行”。這些半專業詞匯和專業詞匯,一般都要通過專業詞典才能找到最合適的翻譯和解釋。除了要合理利用字典,還要善用媒體比如報紙、雜志、廣播、電視、互聯網等。人們通過媒體可隨時了解到世界各地發生的事情。許多新詞匯往往先在各種媒體出現。因此學習者通過媒體收集和學習營銷英語詞匯不失為一條好途徑。
總之,營銷英語有著獨特的語言及內容特色。要真正掌握營銷英語,我們必須在打好英語語言基礎的前提下,加強營銷知識的學習,兩者相輔相成,才能促進營銷英語水平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Beheydt, L ,Thesemantizationofvocabularyinforeignlanguage learning, System15,1(1987)
[2]呂長屹:詞匯深度知識之關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2):
[3]PeterSkehan, ACognitiveApproachtoLanguageLearning,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
[4]莫莉莉:營銷英語的語言特征及其翻譯[J].上海科技翻譯,2003(3)
[5]肖曼君:詞義的理解,選擇與商務英語的漢譯[J].中國翻譯,2000
[6]張國有主編:國際營銷[M].經濟日報出版社,1997
論文摘要:近年來,很多高校的數學專業英語課教學存在著缺乏穩定的專業英語教師隊伍、教學方法陳舊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高校需要培養一支穩定的數學專業英語課教師隊伍、提高學生對專業英語課的認識、突出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
近年來,很多高校將數學專業英語課列入數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其目的是希望通過數學專業英語課教學進一步提高數學專業學生閱讀和翻譯英文資料的能力,為學生撰寫英語論文和開展研究打好基礎。但是,目前數學專業英語課教學仍存在不少問題。對此,筆者進行了總結,并在分析問題產生原因的基礎上探討提高教學質量的途徑。
一、數學專業英語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穩定的專業英語教師隊伍。很多高校數學院(系)都安排英語好的數學教師教授數學專業英語課。這些教師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但是英語語言的綜合應用能力難以滿足教學要求,主要表現為英語聽說能力較弱,常常采用漢語授課,無法滿足數學專業英語課的教學要求,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性。
(二)學生對數學專業英語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學習積極性不高。多數院校都將數學專業英語課安排在大三或者大四,而這一時期的學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專業課程上,所以很少有學生在數學專業英語課學習中做到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此外,數學專業英語課的考核方式主要是考查考試,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教師在教學內容的把握上存在問題。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所選教材,一些教師不加區別地講授書本內容,致使“滿堂灌”的現象十分普遍。這使學生覺得教學內容單調乏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限制了英語教學的發展空間,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一些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仍將數學知識和英語語法的講解作為教學重點,忽視了對數學專業學生英語實踐能力的培養,因而無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教學方法落后。在數學專業英語課教學中,很多教師采取以教材為藍本、以講授書本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方法。教師占據課堂教學的主導地位,控制討論的話題、內容、過程和參加者,學生很難有機會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和表達自己的見解。這樣,師生之間缺乏互動交流的機會,因而學生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口頭表達和運用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數學專業英語課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主觀因素。在教師方面,由于數學專業英語課對教師的專業知識和語言運用能力要求較高,很多教師很難圓滿完成教學任務,他們常常是在外界壓力下接受該課程教學任務的,因而在備課、講課時都沒有處在積極主動的狀態。在學生方面,大三或者大四的學生對數學專業理論知識有了比較系統的掌握,而且英語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很多學生已經通過國家英語四、六級考試,認為可能解決數學問題的翻譯和相關英文文獻的閱讀問題,甚至有些學生認為借助一些軟件就可以翻譯,因而對數學專業英語課的學習重視不夠。另外,數學專業英語課的考查考核方式使學生放松了對該課程的學習。
(二)客觀因素。一些高校不重視數學專業英語課,投入不足。由于數學專業英語課是近年來的新增課程,很多學校在這方面的教育資源較少,投入積極性不高。例如:壓縮教學時數,將大綱中要求的一學年減為一學期;縮減教師配置,通常安排一位教師負責全院(系)學生的專業英語課,因而授課教師無法進行教學心得體會交流;采用大班授課方式,影響教學效果。
三、提高數學專業英語課教學質量的途徑
(一)培養一支穩定的數學專業英語課教師隊伍。數學專業英語課教學屬于語言教學,要求教師不僅具備系統的專業知識,而且具備扎實的語言功底,能夠熟練運用英語進行表達。教師應該不斷更新自己的數學專業知識,了解該專業的最新發展動態,從實際出發開展教學,并積極研究語言教學理論,參加定期的教學交流活動,以提高自身的素質。學校可以通過培訓的方式提高數學專業英語課教師的英語水平,也可以積極引進英語水平較高的數學教師,充實專業教師隊伍。
(二)提高學生對專業英語課的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學生學習數學專業英語是為閱讀英文專業文獻、進行專業研究作準備的。教師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實例讓學生體會到僅靠已有的英語水平難以準確理解和把握專業文獻,從而幫助他們走出學習誤區,這樣才能使學生以正確的學習態度學習該課程。教師還應該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注重課堂教學設計的多元化,做到教學內容豐富、表現形式多樣。同時,創新教學模式,采用互動式教學法,如專題講解、師生互講等,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討論。教師也應該積極改革考核方式,加強考核的科學性。
(三)突出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高校應該適當增加數學專業英語課的教學課時數,而教師在選取合適的教材后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處理,采用專題講解方式開展教學,也可以把學生感興趣的相關知識引入教學中。在進行專題講解時,教師要先縱向概括,再選取一些材料進行橫向分析。例如:在用英語來表述數學理論推導過程時,教師先總結性地給出一些證明中常用的表達形式,再結合教材中的一些短文讓學生體會這些表述的運用??萍嘉恼碌恼Z體特點是用詞準確、語氣正式、陳述客觀、邏輯性強、專業術語多,因而專業英語課教學的重點在于學生對專業詞匯、句子、翻譯技巧的掌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掌握專業詞匯構詞法,幫助學生擴大詞匯量;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句子結構的能力,通過分析文獻資料中常見長難句的結構特點提高學生翻譯長難句的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注重培養學生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能力。
(四)教學方法多樣化。在教學對象的性質和教學內容上,專業英語教學比大學英語教學更加復雜,所以在選擇教學方法方面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數學專業英語課教學中,教師經常用到的教學方法有互動式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等。
互動式教學法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學習語言是為交流服務的,因此,教師在數學專業英語課教學中應積極采用互動式教學法,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教學活動。一方面,教師應盡量采用英語教學,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在講解重點和難點時可以通過提問、分組討論等方式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使學生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學習;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反應,根據學生的反應調整教學進度、創新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多媒體教學可以真正實現個性化教學,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多媒體技術使教學內容既能看得見,又能聽得見,再加上網絡資源豐富且生動直觀,因此,教師可以通過鮮明的圖像、有趣的聲音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從而達到學生快速掌握學習內容的目的,大大提高教學效率。例如:筆者在講授數學發展簡史時,通過多媒體播放短片《唐老鴨漫游數學王國》。借助于學生熟知的卡通形象唐老鴨,筆者教會學生一些專業單詞的讀音。而學生在觀看、討論、思考的過程中,很快就掌握了這些專業單詞,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提高了運用英語進行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聯想和想象的能力。這也讓學生切實地感受到數學是一門有用的科學。于是,學生從傳統的知識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發現者、建構者,并漸漸地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總之,數學專業英語課程不是一門專業課和英語課簡單相加的課程,而是一門英語語言知識與數學專業知識緊密結合的課程。只有學校、教師和學生三方面長期努力,才能真正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實現提高學生數學專業英語語言應用能力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王麗琴.非英語專業研究生科技英語翻譯教學的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09,(36).
關鍵詞: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電氣工程;專業英語教學
作者簡介:丁潔(1984-),女,江蘇丹陽人,南京郵電大學自動化學院,講師;吳冬梅(1983-),女,河北承德人,南京郵電大學自動化學院,講師。(江蘇 南京 210032)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02-0169-02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是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項目。該計劃旨在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為國家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戰略服務。迄今為止,全國已有近200所高校入選“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各高校教育培養計劃均已制定,并開始實施。該計劃的制定和實施目前主要針對本科生,面向社會需求,培養為國家工程科技服務的高素質工程師。[1]
在科技、信息等領域全球化的今天,電氣專業具有實踐性、時代性、系統性及交叉性,涉及國家經濟建設的各個方面,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通訊以及物聯網等學科的交叉優勢,寬口徑培養學生。
電氣工程教育除了培養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領域的專門技術人才,還培養具有專業技術的非工程技術人才。[2-5]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下,電氣專業與企業聯合培養,以培養出應用型和創新型人才。電氣專業英語作為專業基礎課,結合“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教學實施,需重新進行課程的設置和安排,不斷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電氣專業英語與大學英語的區別
專業英語與大學英語的教學要求不同,大學英語是教育部對高校非英語專業本科生英語教學的要求,其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而電氣專業英語教學則以切實提高學生的整體專業英語水平為目標,以就業及學業深造現狀為方向,目標是培養學生的電氣專業英語能力,提高專業素質,涉及電氣專業英語文獻的閱讀能力、英語論文撰寫能力以及專業英語演講報告能力等綜合能力的培養。
電氣專業英語教學應以大學英語教學目標為指導,結合專業發展和“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培養目標進行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
二、電氣專業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各高校對專業英語在專業基礎課中的重視程度不夠,教學計劃按部就班,教學內容照本宣科,電氣專業英語教學尚存在以下問題:
1.學生興趣不足
目前很多學校將學士學位與四六級成績掛鉤,用人單位在招聘中也常以四六級證書作為招聘的必要條件,將四六級分數作為學生英語水平認定和人才篩選的標準之一。在學校和社會的雙重壓力下,多數學生以考過、考好四六級為學習目標,將精力都放在如何能夠考過、考好四六級,而忽視了專業英語能力的培養。這種被動式的學習方式不利于學生的興趣和持續學習習慣的養成。另外,學生認為專業英語就是專業術語和專業詞匯的學習,加之專業英語長句復雜,構詞繁雜,使得學生更加沒有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對專業基礎知識掌握不夠
電氣專業是寬口徑工科專業,本專業的專業英語學了需要基礎的英語綜合能力外,還要有較為扎實的專業知識。一方面需要對專業課知識有較好的學習和認知,另一方面需要閱讀大量的專業文獻以對電氣專業知識有相對全面的認識。而多數學生很少有閱讀專業文獻的機會,導致學生在面對專業英語文獻時往往語義明白,語法也清楚,但就是不知所云。學生們也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3.專業英語教師整體素質亟待提高,專業教學效率低
專業英語的特殊性要求專業英語教師不但需要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過硬的英語基礎,更需要具有“專業英語”的能力。專業英語教學需要專業和英語都過硬的教師擔任教學任務。而現狀是專業英語教師往往是專業知識過硬,而英語水平不足以支撐其專業英語教學,導致專業英語教學變成了專業課教學,對學生專業英語水平的提高沒有益處。
4.重視程度不夠
重視程度不夠主要體現在:
(1)專業英語設置為專業考查課而不是專業考試課,導致學生對專業英語的重視程度不如一般考試課程。
(2)多數高校沒有固定的專業英語教師隊伍,導致專業英語教學整體水平不高。
(3)專業英語安排的課時較少,一般只有一個學期甚至半個學期的課程,大部分專業英語的教學內容無法完成,不能形成完整的教學體系。
三、“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下的電氣專業英語教學改革措施
1.培養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濃厚興趣才是學好專業英語的關鍵。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以教師為主的講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使學生自發地參與到教學的整個過程中。
培養學生興趣的專業英語教學措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精選一些與電氣專業相關的題目,按課題組織學生成立學習小組,積極發動學生查閱相關英文文獻,提交一段英文文章或摘要。這樣既能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將課堂教學變成學生專業能力的鍛煉平臺。給各學習小組派發學習任務,要求將已看懂的英文期刊論文或英文圖書章節加以提煉,在課堂上以PPT的形式用英語加以口頭報告。這種方式能加強學生學習專業英語的學習興趣。
(3)增加多媒體教學,精選一些電氣發展相關的外文聲像資料穿插于課堂中,使學生身臨其境,從而提高其學習興趣。
2.合理設置教學進度安排,加大專業英語教學學時比重
專業英語教學安排應兼顧考慮到學生的英語能力和專業能力,一般大一進行大學英語基礎教學,大二開始進行專業課教學。專業英語教學大都在學生英語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和具有一定專業能力的基礎上。目前專業英語大都安排在大四上學期,此時學生或開始找工作,或開始準備考研,學習專業英語的興趣和精力都會受到影響,且學生的基礎英語教學和專業英語教學時間間隔較大,不利于英語學習的持續性。因此,專業英語教學應適當提前,在大二開設專業課時輔以專業英語教學,這樣能充分利用學生對新鮮課程的好奇,以及大二學生的好學,提高教學效果。
另外,應加大專業英語教學學時的比重,目前多數學校專業英語都采用一學期30學時的課程安排,教學周期較短,無法對學生的專業英語學習形成良好的影響。將專業英語教學增加到兩學期共60學時,并注意教學過程中逐步深入,可以使專業英語教學與專業課教學形成互相促進的局面。
3.精選的教學內容
電氣專業英語的教學內容選擇非常重要。電氣專業是寬口徑工科專業,學習的專業課程較多,包括電路、電力電子技術、自動控制理論、電機拖動等。從全球信息化發展來看,對計算機軟硬件知識的了解也非常必要。
4.規范的考評制度
專業英語需要注重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培養,考試方式不能簡單體現在期末的一張試卷上,專業英語的學習和教學重點在平時,考試也要關注教學過程,采用多種形式進行考核。因此,專業英語的學生考評可進行如下改進:
(1)平時成績中除了學生出勤外,還應包括課堂中學生的PPT匯報情況,各學習小組對專業外文資料的調研情況等。
(2)期中考查學生的專業外文撰寫能力,主要為一段中文文獻的翻譯能力。
(3)期末考試重點放在閱讀和翻譯,而不是語法、詞匯等。
5.建立專業英語教學與外企的聯合教學機制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下,各高校已切實加強了與企業的聯合教學,制定了校企聯合培養方案,旨在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在電氣專業英語教學過程中,更應該加強校企合作。教師可充分參與到與學校進行合作的企業,尤其是外企中,結合外企的先進電氣設備以及優秀工程師資源,進行電氣專業英語教學改革。
(1)以外企為課堂,邀請優秀國際工程師給學生介紹先進儀器的功能原理、操作方法等,以加強學生對本專業的學習興趣。
(2)采用Seminar討論形式,以教師和優秀國際工程師作為主持,選擇本專業發展的若干個方向,激發學生專業英語討論熱情。
此外,現每年國家留學基金委都會選派優秀本科生赴加拿大參加項目交流和學習,[6]這種本科生境外短期交流學習以及參與項目的培養模式將極大提高卓越工程師的綜合能力,但目前該項目僅限于部分高校,因此,還需加大本科生境外交流項目的范圍。
四、結束語
電氣專業英語的教學效果將直接影響著學生應用英語的水平和雙語教學的實施進程,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下,電氣專業英語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題,以切實提高學生的整體專業英語水平為目標,以就業及學業深造現狀為方向,從聽、說、讀、寫、譯五方面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英語素質。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下電氣專業英語教學的改革,認為應充分利用與企業的合作關系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深入研究教學方法,進行更合理有效的教學嘗試,逐步提高自身的英語水平和業務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與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安富,劉興鳳.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56-59.
[2]王海泉,王東云,馬薇.電氣專業英語教學改革初探[J].管理工程師,2011,(4):77-77.
[3]吳皓,馬慶,馬新藝.電氣專業英語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高等理科教育,2008,(3):160-162.
[4]羅志勇,蔣暢江,王浩.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電氣《專業英語》教學體會[J].教育教學論壇,2012,(8):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