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1 08:51:1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英語,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高中英語隨筆作文
高中英語隨筆作文一:The Sprint in College Entrance Exam高考的沖刺
The period of high school stage is the preparation for college, all the students work hard in the purpose of the better future. In this stage, they hold the same target, fighting for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 especially in the third year, the sprint is very important. There are some suggestions for a better sprint. First, students should take a regular work schedul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leep in time, so that students can wake up early in the morning and then work with efficiency. Second is to keep the balanced diet. Student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what they eat, the nutrition should be enough, so they can keep a better mind, thinking in a quick way. The last year of high school life must be hard and tedious, the one who keeps hold on will gain what they want. If they do as the mentioned suggestions, they can work better.
高中英語隨筆作文二:A Seaside Holiday海濱假日
On October 6th, 2013, I went Xiao Meisha with my fellows to spend a nice seaside holiday. On our arriving at Xiao Meisha, we were all filled with excitement, since this was our first trip to the seaside. Xiao Meisha was an excellent seaside resort indeed. There the sky was clean and bright, the wind was mild and pleasant, the sandy beach was soft and comfortable, and the sea was so magnificent. We felt refreshed at that moment. It seemed as if we traveled in the heaven.
We did many kinds of activities at the seaside. Some of us went swimming in the sea; some went surfing; some dived underwater; some had a walk along the sea; some played sports on the beach. But I just took some photos of the beautiful sea scenery. All of us had a happy time.
In the evening, when it was about the time for leaving, we were unwilling to go, because the beautiful sea scenery deeply attracted us. We all expected for our next coming. So I could say that the seaside holiday was both relaxing and wonderful.
高中英語隨筆作文三:Of Hobbies愛好
Today many college students have their own hobbies. For example, some of them like singing; some of them enjoy playing the guitar; some of them are keen on painting; some of them are crazy about taking photos, and so on.
I think it’s meaning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have hobbies, because hobbies can benefit them a lot. On one hand, after a long-time study, hobbies can make them feel relaxed. On the other hand, when they feel depressed, hobbies can bring them happiness. Furthermore, hobbies can mould their temperament as well as show their characteristics.
However, some students are so addicted to their hobbies that they spend less time on study. How foolish of them to do so! In my view, if we focus too much on one thing, either our studies or hobbies will be badly affected. Thus, we are supposed to balance them in a proper way.
高中英語隨筆作文四:My Ideal Job我理想的工作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career outlooks. Some people want to become civil servants; some people hope to start their own business; some people dream of being freelancers, and so on.
【關鍵詞】初、高中英語 銜接 教法 學法 策略
眾所周知,初、高中英語的銜接問題在整個中學英語教學過程中一直是一個比較凸顯的問題。毫無疑問,由這個問題而導致的其他連鎖問題都是亟待解決的中學英語教學的現實問題。由于初中和高中的學習環境的迥異,顯然初、高中的學習英語的方法也有天壤之別。因此,升入高中后,大部分學生對高中的英語學習都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感到無所適從,不知所措。其實,不只是學生有這方面的問題,很多高一的英語教師,開學后都會發現學生的單詞記憶能力差,語法基礎薄弱,缺乏英語語感等諸多問題。為此,筆者研究并提出了初、高中英語學習銜接的諸多方法和策略,希望能藉此改進高一新生的英語學習,促進高一英語課堂教學和諧推進。
1 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困難的原因
1.1 學習環境的改變以及學生心理方面的變化
首先,初、高中學生學習環境的改變。 新學期伊始,初三學生通過升學考試進入高一開始新的學習,這就意味著他們必然要面對一個全新的學習環境――新的老師、同學、集體,新的校園、教材等等。毋庸置疑,這些新生事物肯定會使學生對自己未來的學習和生活產生茫然感,距離感,有時甚至是恐懼感,進而影響他們正常的學習和生活。新的環境對每一門學科的學習都會有很大的影響,高中的英語學習當然也不能例外。
其次,能考入高中繼續學習深造的學生,大多都是初中的"優生",各科成績都應該十分優秀,英語成績當然也不例外。許多學生已經習慣了初中英語課上英語老師那種慣性的表揚和認同,心理上也認為自己一直是英語老師心中的寵兒。然而,進入高一以后,由于有九門科目要學習,學生不僅學習壓力大,而且會覺得學習千頭萬緒,很難梳理。加上英語課上老師沒有那么多時間去關注每一個的每一個亮點,導致許多學生失去了自身的優越感。面對激烈的競爭,許多學生不僅對高中的英語學習失去了興趣,更糟糕的是,有的甚至失去了學好英語的自信心,從而產生自己學不好高中英語的自卑感和恐懼感等等。顯然,這些都是學生的心理因素在作祟。作為一名高一的英語教師,每一位都應該關注這些影響學生學習的心理因素,積極幫助學生適應高中的新的學習生活。
1.2 初、高中英語教法和學法的差異
首先,初、高中英語教法的差異。眾所周知,初、高中的英語教學方法是迥異的。熟悉初中英語教材的人都知道,初中英語教學內容較之高中英語的教學內容,總體說來比較簡單淺顯,主要側重于英語語言知識的學習和反復。在一定程度上,初中英語考試主要側重于考查英語基礎知識,重復考查的頻率比較高。一般情況下,大多數學生都得到了基本知識的強化和鞏固,所以學習態度較端正的學生正常情況下中考都考出了不錯的成績。另外,初中英語課堂容量小,教學進度較慢。因此,初中英語教師的教學時間比較充裕,課時充足,所以促成學生學習起英語比較容易,成績也比較好。相比較而言,高中英語的教材內容多,語言現象復雜,加之考試時側重于對學生的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的考查。因此,高中英語教師的教學任務十分艱巨。 由此可見,高中的英語教材難度加大了 。
其次,初、高中英語學法的差異。高中英語內容多,知識點繁雜,因此學生要想學好高中英語就必須勤于思考,善于歸納總結。顯然,由于高一學生要學習九門課程,因此能分配給高中英語教學的課時就相對較少。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理分配時間也就提出了極大的要求。每位學生都必須學會利用有限的課余時間自主學習,做好課前預習,及時發現不懂難懂的問題,努力做到上課有的放矢,把握重難點。另外,從學習的能力方面來說,高中英語學習注重考查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的學習應該從單純的感性記憶知識層面轉變成理性運用所學知識層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只有堅持這樣做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才能得到不斷提高。由此可見,高中學生學習英語的策略也應該隨著高中學習環境等諸多因素的改變而改變。只有適應高中英語教學的學習方法才有助于高中學生學好高中英語。顯然,
初、高中英語教法和學法的差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中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2 初、高英語教學銜接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詞匯
由于高中英語教師對新課改的把握不很準確,不能對課改的難度和內容進行有效的傳授,所以,教師的英語教學只能停留在表面上,學生英語素質也得不到提高。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傳授高中英語知識?如何才能使學生英語素質得到真正的提高呢?本文從高中英語寫作、高中英語閱讀、高中聽力及高中詞匯儲備方面提出如下建議。
一、提高高中英語寫作能力重在閱讀
英語寫作能力提高的關鍵在于積累,然而閱讀是積累的關鍵。“閱讀是輸入性技能,寫作是輸出性技能”。Swain認為,一個成功的第二語習得者不僅需要接觸很多可理解輸入,還需要產生可理解輸出。由此看來,英語閱讀與寫作之間是相互影響、相輔相成的關系。所以,在英語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應處于同樣重要的地位,但閱讀先行,寫作次之。學生只有接觸到大量的英語閱讀信息,才能完成對語言信息的不斷積累,最終形成對英語寫作基本知識的認知。
二、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重在語感
注重語感,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我們的高中學生,由于缺乏自信,不敢大聲閱讀,這不是一個好習慣。而我們知道,在近些年的高考中,閱讀所占的比重相當大,閱讀量也是相當大,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因此,平時的訓練中,教師就要加大對學生的閱讀訓練。這既可以訓練學生的閱讀速度,又可以很快地捕捉文章的有效信息,最重要的是可以增強學生的語感。
三、提高學生英語聽力重在詞匯
英語教學的重要核心是重視基本知識和技能,詞匯是英語聽說讀寫的靈魂要素,而詞匯又是有一定規律可遵循的。教師在教授英語詞匯的時候,應該通過強化語音、不斷聯想、重復強化等多種手段輔助學生學習更多的單詞,并養成一定的閱讀習慣,堅持每天練習寫英語日記,幫助學生切實理解詞匯。著名心理語言學家萊沃爾特說過:“詞匯是語言的內在驅動力。”由此可見,詞匯是語言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積累詞匯,突破詞匯的分級限制,最終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
四、提高學生英語詞匯儲備重在認知
高中英語教學的目的側重于培養高中生的閱讀理解和自學能力。提高閱讀能力關鍵是擴大詞匯量。如果沒有一定的詞匯量,語言學習就無從談起,英語的聽、說、讀、寫就更是無源之水了。認知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讓學生自主制訂學習計劃。
目前,一些學生普遍缺乏學習策略意識,詞匯的學習主要就是靠死記硬背,這樣不但效率低,而且學生的知識結構也缺乏層次性。學生經常零碎、孤零地記單詞,自主意識很差。提高學生認知度可以有效改善這種缺陷。通過學生有計劃地記單詞,教師有計劃地監督單詞,可以使學生逐漸認識到自己的進步,然后,通過分解學習目標來制訂下一步的詞匯學習計劃。
總之,英語學習的提高,需要師生共同努力,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在日積月累的學習中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柴東方.淺談高中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探索與實踐,2012(12).
關鍵詞:高中英語;合作競爭;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5-0080
在筆者目前所教的學生中,就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英語基礎較差、對英語學習興趣不濃的、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自信心的學生。對于這些班級和學生,要取得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在教法上必須要有新的措施。
一、教學實踐
1. 英語單詞PK賽
為了鼓勵學生在合作與競爭中,識記更多的單詞,筆者設計了“英語單詞PK賽”這個載體。按照計劃,每堂課各有指定的一組學生要上臺接受當堂課隨機抽取的另一組學生的挑戰,比一比哪一組學生識記的單詞多、準確率高。比賽規則是:參加PK賽的兩組學生各4位同學依次在黑板上寫出教師所報的20個單詞,每人各寫5個,其他同學在下面寫在專門的聽寫本子上。獲勝一方將在團體總分上記上3分,輸的一方得1分(這與合作學習法分組設計一致),每過一段時間,筆者會對各組進行排位,點評各組的學習效果。另外,獲勝方的每位學生還將在個人成績上各加1分,輸的組各減一分,這個成績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納入期末總成績中。學期末,筆者會表彰拼寫單詞成績較好的前幾名學生(突出了個體競爭)。每堂課后,筆者都會布置學生明天須識記的20個單詞,要求各組都由其中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負責該組的其他成員都能熟讀并了解其意思。通過這一措施,學生識記單詞的積極性明顯提高,特別是對提升一些英語基礎差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效果很明顯,以前進行的單詞聽寫,他們完全放棄,根本不去準備,對他們來說單詞掌握得好差無所謂,單詞抄寫的這一方法效果也不明顯。實施單詞PK后,個人成績與他所在集體的成績是掛鉤的,而且每個人選擇哪個組都是雙向選擇的結果,為了集體的榮譽和個人在這一組中的信譽,每個人都必須盡全力去識記單詞,只有每個人都參與競爭并協同配合,本組在比賽中才能獲得勝利。有一次課后,出現了很有趣的一幕,兩名原本學習不積極的男生為誰在比賽中寫對單詞的個數多爭執起來。
2. 廣告設計大賽
除了課前的英語PK賽外,筆者還組織過“小劇目”表演,輪流讓各組學生分角色表演一個小短劇,并進行點評。筆者也會在授課過程中,根據文章主題和情景,創設一些任務,讓學習小組成員交流互動,并共同完成目標任務,然后對各組完成情況進行評比,對學生個體的工作進行點評。以SEFC Ⅲ中Unit5為例。
在Speaking一課中,給先向學生介紹了多種廣告的圖片,介紹了他們的代言人、廣告語以及所要表達的人文精神等,并讓學生討論喜歡或不喜歡這些廣告的理由。在此基礎上,筆者給各學習小組布置任務:Making a simple advertising for a product that you choose in group of four.
You may consider the following points:
the name of the product
the spokesman or spokeswoman of the product
the slogan of the product
…
各組要共同商定為之作廣告的產品,可以是運動鞋、飲料、手機、汽車等,并要有設計產品的實物形象或圖片,有一名廣告代言人,有一名廣告詞解說員,其他成員充當顧客或路人甲、乙等。并講明,要從各小組的設計中,評選出最佳創意獎、最佳文案獎(頒發給集體的)、最佳演示獎(頒發給個人的)。第二天的課堂,氣氛很活躍,創意層出不窮,精彩目不暇接,學生的積極性和課堂的成功都大大出乎筆者所料。除了廣告設計任務本身受學生歡迎外,筆者認為激勵措施也是促使各組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協同合作、競相展示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成果
1. 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提高。“合作――競爭”教學法是一種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競爭,在競爭中合作學習”的一種有趣的互動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筆者積極地向學生傳達與人合作,為趣味和快樂而競爭的理念,并要求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在課堂上,學生可以互相交流、彼此爭論、共同游戲,充滿了友愛、互助和競爭。這種教法使課堂變了樣,背單詞最不積極的學生,為了本組榮譽,現在都能記住一些常用單詞;不愛發言的,輪到他們組表演時,既便只有一句臺詞,也會努力表演好。
2. 學生能熟練運用合作技能。開始實行時,小組學生內部存在相互推諉、工作分工不明確等問題,現在對于學習任務和要求,各小組都能按時完成,如在角色表演中,每個學生角色定位明確,任務分配合理。事實上,這一點對筆者的學生是最有益的,因為筆者所任教的學校是一所普通學校,鮮有尖子生,即便是英語單科成績較好的,也不是很冒尖的。對于這些學生,若能通過英語這一科目教會他們合作的技能,筆者認為也是一種教學成績。
3.教學設計水平得到鍛煉和提高。筆者脫離了那種完全照搬、照教參上課的模式,為了創設出適合學生水平,能使學生感興趣的語言情景及問題,筆者時時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了解最新的實事流行,經常查閱信息資料,不斷地查漏補缺,完善自我的教學方法。
三、反思
1. 開展合作――競爭教學,首要是要處理好合作和競爭的關系。教學的任務是要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知識,得到能力的提高和發展。因此,教學中要避免過度使用競爭因子,以減輕學習較差學生的心理負擔和學習負擔。要調動好合作的積極性,鼓勵成績先進者主動幫助后進,共同進步,注意在合作小組內部倡導合作性競爭,比誰對小組的貢獻大。
【關鍵詞】 英語聽力 學習實質 解決辦法
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崛起,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的加快,中國與世界的聯系變得更加緊密,在日益廣泛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過程中,英語的聽說能力變得尤為重要。在我國現行的教育背景下,培養提高中學生良好的聽力和應試能力,是擺在英語教師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只有深入研究分析高中英語聽力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在實踐教學中采取行之有效的對策解決英語聽力中存在的問題,才能適應將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而高中階段的學生在心理和學習習慣方面是發展的關鍵期,只有抓住這一最佳時機,才能更好地解決他們在英語聽力方面和應試方面的問題。只有師生共同努力,才能提高中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這一問題的解決對學生的終身教育和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1 聽力理解過程的實質
“聽”作為人類語言交際方式之一,是語言實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有助于促進說、讀、寫等能力的提高和鞏固,而且是吸取語言營養不可缺少的管道,也是語言交際能力的主要方面。而英語聽力是指聽懂以英語語言為媒介所進行的口頭交際能力。在語言理解過程中可以通過詞匯辨識、由音及義,借助語音形式來掌握語義內容。從心理學角度說就是通過耳朵聽的過程,大腦對所聽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后,最后對英語的詞匯意義和語法關系意義準確輸出的能力。
2 聽力問題產生的原因
“聽力理解是一個涉及記憶思維、分析判斷、綜合歸納等諸多因素的復雜的心理語言過程和創造性思維過程。其理解過程由以下五步組成:聽音會意、捕捉信息,梳理材料、識記信息,辨析比較、處理信息,整理篩選、儲存信息,推斷理解、再現信息。在聽力學習過程中,學生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不能把聽到的信息通過聽覺神經系統直接傳輸給大腦,學生聽英語時習慣于看著課文聽錄音,總是把所聽到的內容從英語翻譯成漢語,借助于母語去理解所聽到的內容,而不是直接將語音轉化成一個情景。這樣就勢必延長反應時間,造成聽者跟不上講話人的局面。同時由于許多學生不具備一定的英美國家的歷史和文化知識,不了解不熟悉英美國家的一些生活習慣、風土人情以及生活方式,聽力理解便會產生一些問題。
3 聽力過程中的難題
首先,語音方面的困難。語音是語言的基本要素,要提高聽力首先要過好語音關。發音不準就不能聽懂也不能正確理解所聽到的發音標準的內容。即使詞匯量再大,也會影響正確理解所聽材料的內容。有的學生讀單個的詞讀得準,但不懂連讀、弱讀、失去爆破、重音移動等可使有些單詞的讀音在語流中發生變化,他們也無法正確辨認和理解所聽材料的意思。其次,語法方面的困難。有不少學生語法知識薄弱,在聽音中即使聽清了聽力材料但也無法正確理解所聽到的內容。再次,在英語聽力中,詞匯量的大小直接影響到聽力理解的質量。由于聽力不同于閱讀,閱讀時遇到生詞可以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而聽力由于時間的限制,一兩遍的短時播放瞬間即逝,不可能回頭再聽幾遍。另外,教師在教學教法上依然采用“聽錄音、對答案”的傳統訓練方式,未能創建與新課標配套的聽力教學模式,使得基礎好點的學生能捕捉到零星的單詞或短語,而基礎差的學生往往是一無所獲。這樣的教學模式長此以往不但會使學生產生畏懼和焦慮的心情,而且還會導致他們英語學習興趣的喪失。
4 解決聽力問題的意義
認真分析學生在聽力中出現的問題采取相應的對策加以解決,對聽力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它可以使教師了解學生的問題所在,根據不同的問題采取不同的方式加以解決。高中學生的聽力問題有其自身特點,他們所聽的語言材料因受考試大綱的限制,里面的單詞大多數為所學詞匯,生詞較少。但教師在所選的聽力材料中應有意識地擴大與材料內容相關的詞匯,并對有關的人名、地名、專有名詞、習語、諺語等加以講解,同時解釋特殊詞的讀音規則。高中學生在語音、語速、聽力習慣等方面能力的提高對他們理解聽力材料意思也很有幫助。因為英音和美音的不同發音,使他們很難在幾秒內準確反映出多音詞的意思。高考英語的聽力材料接近正常語速,語速的快慢直接影響對聽力材料意思的理解程度。另外,不良的聽力習慣使得他們在選擇答案時準確率較低。
5 結語
聽力理解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心理認知過程,是一個迅速接受、加工和處理信息并與所聽材料互動的復雜的過程;是各種語言能力,背景知識和思維能力協同作用的結果。總之,全面提高高中學生的英語聽力的應試和應用能力,是擺在廣大英語教師面前急待完成的艱巨任務。這需要教師們在聽力的實踐教學中不斷地進取、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總結經驗教訓、采用切實可行的方法提升學生的聽力水平。當然,聽力教學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它受教師、學生、教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只有不斷克服聽力中存在的困難,采取有效的聽力對策,才能提高高中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使他們在今后的學習中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 常云.網絡環境下高中英語聽力理解教學模式的探索[J].內蒙古
師范大學學報,2004(12)
關鍵詞:高中英語;戲劇;教學
戲劇(dra-ma)一詞最早來源于古希臘語“act”和“deed”。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使用“戲劇”一詞以泛指那些在劇場里表演給觀眾看的“富有詩意的作品”,亞里士多德還將戲劇分為“喜劇”和“悲劇”。戲劇是文學體裁中的一種形式,也是一種綜合的舞臺藝術,通過舞臺說明、臺詞及人物表演來體現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我們不難發現,文學作品也成為了高中英語新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高中英語教學中引入“戲劇”這一文學形式,既給予了學生精神享受,也是他們語言輸入和輸出的良好載體。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提出,英語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過程,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磨礪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視野、豐富生活經歷、開發思維能力、發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的過程。正是基于此,由馬克·吐溫的短篇小說《百萬英鎊》改編的戲劇劇本及肖伯納的名篇《賣花女》又名《皮格馬利翁》等經典劇本的節選或改編版片段也編入了英語課本。
因此,作為教師如果能在英語戲劇教學中通過興趣培養來教學,愉學寓教,寓教愉學,這樣就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學生逐漸養成自覺、主動學英語的良好習慣。通過筆者多年教學實踐發現,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可立足于語言本身,來指導學生發現語言的美感,用語言的內在魅力誘發學生的興趣。
1、要教會學生欣賞英語語言的外在美。對于剛開始學習英語的學生來說,26個字母本身的風格特征就已經使他們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隨著學習的不斷開展,學生不難發現許多英語單詞本身也有其形式美,例如:level(平的,水平的),le與el對稱;live–evil(生活顛倒過來就是罪惡)。此時,如果教師能有意識地指導學生發現單詞的形式美,也會提高學生背單詞的興趣和效率。英語是一種語言,語言本身就有語調的高低起伏之分,相比而言,英語的節奏感和韻律感也很強。例如:Nopains,nogains(不勞無獲),Wellfed,wellbred(吃得飽,知禮節)等。這些詞組形式上對稱、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教師就要讓學生有意識的在美的享受中學習生活的哲理和英語知識。另外,英語的句式結構相對穩定嚴謹,一定的結構表達一定的、準確的意思。
2、要培養學生挖掘教材中文本的意趣美。現行中學英語教材,選入了大量的文學作品,課文不僅內容豐富,而且語言簡練準確、鮮活優美、生動形象,且都是些名篇佳作。因而,教師可指導學生在課文所提供的語境中,體會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諸如人教版高二下冊Unit19TheMerchantofVenice一課由莎士比亞的同名喜劇改編而來,其強大的語言表現力將人間的愛恨情仇、大智大勇描摹得淋漓盡致,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不可多得的好材料。其中有一段鮑西婭在法庭上論述仁慈的一段臺詞,娓娓道來,勸善之情溢于言表,讀起來很上口。教師在教學時,就要將英漢結合起來,讓學生去理解文義、體會文字美,這樣學生才能記得住,用得上。
3、要引導學生創設學習語言的情景。語言是人類文化的結晶,語言學習有助于提高個人的文化素養,提高對美的鑒賞力。英語是一門世界性的語言,它所展現出來的是世界各國的歷史、文化、風俗以及世界各地的名勝古跡和無數珍聞奇事。因此,把情景引入課堂,即通過英語課的學習把整個世界呈現在學生眼前,使學生置身其中。尤其是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在課堂上創設一種語言氛圍,使英語教學變得更直觀、更便捷。
4、要激發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創造美。英語是一門與眾不同的學科,教師除了教學生學習語法外,還要培養他們的語感,對于語感的培養,教師可以通過戲劇表演的形式來獲得。例如,高中教材中選用的戲劇名篇TheMerchantofVenice,TheNecklace等,都可通過戲劇表演的形式,對教材中的人物進行再創造,從而課文語言就會變得鮮活生動。此刻,學生在創造美的同時也在欣賞美,這樣他們不僅學會了靈活自如地運用英語,而且逐步形成了良好的語感,知識的運用能力和語言的感受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總之,英語教師應立足于語言本身,指導學生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出強烈的求知欲,不斷樹立了自信心,進而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同時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趣味性,重視學生學習的個體差異性和團體合作的互助互補性,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合作學習,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積極討討,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的潛力和創造性。
參考文獻:
[1]趙曉虎.關于高中英語中戲劇題材教學幾點考慮與實踐[J].中國教育文摘,2006(6).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試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關鍵詞:高中英語 新課改 教學理念
一、高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誤區
1.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流于形式
新課改突出了“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新理念,使學生能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是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內容。在幾乎所有的英語課堂上,我們都可以看到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形式。但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在部分課堂上。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只是一種形式,缺乏實質性的自主和合作。主要表現在:
(1)自主學習無法真正達到效果。在一些課堂教學的自主學習中,學生討論了許多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無關的問題,課堂教學漫無邊際,費時低效。課堂展現的是學生虛假的主體性,失去的是教師價值的引導和啟迪。
(2)合作學習無法培養學生的合作技能。學生程度不一,參與度不均衡,學生間的合作不夠主動,教師不能給學生充裕的合作時間,忽視對學生合作技能的訓練與培養,從而產生課堂氣氛似乎很活躍,但實際上思維含金量卻很低,相互作用效果很差。
2.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力度不夠
高中英語新課改強調根據高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發展需要,要面向全體學生,著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但許多教師仍擺脫不了應試教育的影響,缺乏對學生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
(1)教師的語法、詞匯知識講解仍然是課堂教學的主體。不少教師仍以講解語法、詞匯知識為主,學生聽、說、讀、寫的課內訓練時間得不到保證,從而導致學生“聽不懂,講不出”。另外,許多教師只側重課文內容的分析,未能通過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延伸性話題引導學生查閱信息、組織討論,學生語言運用缺少實踐環境,導致許多學生不能熟練地以口語形式流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2)閱讀教學缺乏拓展性和延伸性。目前大多英語閱讀教學中仍以閱讀短篇文章為主,閱讀中、長篇文章的機會相對較少,制約了學生拓展知識與積累詞匯的空間。同時,學生的耐力也得不到磨煉。導致眾多高中畢業生的詞匯量偏少,口語表達能力達不到相應水平,這與課程改革發展極不協調。
二、適應新課改要求的高中英語教學
1.全面提高高中英語教師的自身素質
新課改的基礎是教師,全面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是新課改成功的關鍵。
(1)教師要樹立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發展為本,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重視英語教學中的人文性目的,加強運用英語語言對青少年進行素質教育,既要滿足學生心智與情感態度的發展需求,還要滿足國家的經濟建設與科技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要求。
(2)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教師要不斷進行教學反思,正視自己英語教學的習慣和經驗,利用教學過程中教材的使用、師生的互動、同事之間的相互聽課、說課和研討,不斷修正、調整自己的教學活動,從而形成教師的專業氣質。
關鍵詞: 初高中英語教學 有效銜接 銜接對策
很多中學生在初中階段英語成績相當不錯,但是上了高中后,成績卻明顯下降。也有一些高一英語教師在教學中總會覺得有些英語知識學生應該在初中掌握,高中英語教學中就不需要再重復講解,可是在實際教學中才發現事實并非如此。造成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學生、老師未能做好初高中英語的有效銜接。因此做好初中英語與高中英語的有效銜接,無論對于學生的英語學習還是老師的教學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一、高一英語教學的主要問題
1.學生方面
(1)思想松懈,有畏難情緒。
高一新生入學后不久,往往會產生各種不成熟思想。有的學生在經歷了初三的中考沖刺學習后到了高一,思想上放松;有的學生認為:初中時英語基礎不是十分牢固,到了高中不僅內容增加了,而且難度加大了,肯定學不好英語,存在畏難情緒。還有一些學生聽、說水平低,能力差,不適應高中老師的英語授課方式,覺得聽不懂,不明白,對于英語的學習聽之任之,不肯下工夫。
(2)學習主動性差,方法不恰當。
很多初中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是老師讓做什么才會去做,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較差,學習依賴性很強。不愛大聲朗讀,對新單詞和詞匯存在排斥心理;對于課文的講解習慣于老師逐句詳釋,而不習慣自己獨立思考,理解文章;對于練習中出現的錯誤不注意及時糾錯和反思,總是處于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
2.教師方面
(1)教學起點偏高,課堂容量偏大。
高中大部分教師多年來沒有從事初中教學,對初中教材體系和教學要求不很熟悉,所以教學時多以高考的要求作為參照,忽視學生實際的英語水平。另外,為了適應高考應試的需要,高中大部分教師會有意識地增加教學內容和難度,無形中就使剛升入高中的學生產生巨大的壓力,讓學生感到高中英語很難,有畏懼心理。
(2)教學進度偏快。
初中英語容量較小,內容較為簡單,教學方法也多是簡單的大量的重復練習,反復強調,所以初中教師教學進度相對較慢;而高中教學任務繁重,難度大,抽象概念多,語法現象復雜,教學進度加快,閱讀量加大,由夯實學生的基礎轉向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教學方法也已不再是簡單地大量地重復練習。這樣剛進入高中的學生就不能很快適應高中教師這種容量大、節奏快的授課方式,使得學生上課學習時如“霧里看花”,而教師卻事倍功半。
(3)教法簡單,課堂氣氛沉悶。
初中學生在課堂上發言往往很積極,課堂氣氛活躍;而到了高中,課堂上主動發言的學生不多,課堂氣氛沉悶。這固然有學生自身的原因,但教師也是主要原因。初中教師往往重視導入和各環節的呈現,操練形式變化多樣,善于運用實物、游戲和競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參與到語言實踐中。高中教師由于教學內容繁多,常以自己為中心,自己講得多,學生練得少,學生經常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久而久之就失去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
3.初中英語教材與高中英語教材存在差異
(1)形式的差異。
牛津高中英語新教材的每個單元都由Welcome to the unit,Reading,Word power,Grammar and usage,Task,Project和Self-assessment七個板塊組成,與以往譯林版初中英語教材相比,其明顯的特色在于Welcome to the unit,Task,Project和Self-assessment這四個部分。
Welcome to the unit,激活學生與單元話題有關的已有知識,引導學生開展交流活動,為下一步的學習做熱身準備。Task板塊是課程標準倡導的“任務型”教學模式的體現。Project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拓展,屬于探究式學習。Self-assessment是編者用來落實課程標準中“學習策略”這一重要目標的。
(2)深度的差異。
①詞匯由識記轉向語境應用。
初中要求學生掌握1500個詞匯,而高中則要求達到3000個詞匯。詞匯由常用生活詞匯擴展到大量核心詞匯及認知詞匯。中考詞匯重識記,在完形、閱讀中只要認識并理解簡單含義就可以了,詞匯學部分停留在記憶層面上。而高中詞匯學習不僅要求學生對音同、形同、意近詞進行辨析,更要求學生提高對詞匯的理解與運用能力。詞匯的考查上升到語境應用的層次。
②語法由零碎語法轉向系統語法。
高中語法與初中語法的跨越是很大的。許多初中死記硬背的零星語法都可以在高中語法學習中得以解釋。高中英語語法的難點主要在于定語從句、名詞性從句、狀語從句、倒裝句、謂語及非謂語等。對重要語法的系統掌握和靈活運用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分析、理解語言材料,使知識條理化、網絡化。
③閱讀取材由短小易懂的記敘文轉向高層次、多領域的議論文和說明文。
初中英語閱讀材料形式單一,內容多雷同。高中閱讀材料多來自各個領域的知識,包括邊緣學科知識及跨學科知識,同時又能體現時代性。從題型上來看初中閱讀理解與高中閱讀理解在對文章的主旨大意,細節問題上都有考查,但高中英語閱讀理解也拓展到考查學生根據細節和觀點進行推斷和總結的能力。
二、初高中英語有效銜接的對策
1.學生如何做好有效銜接
(1)把握時間,做好準備。
很多學生覺得中考結束后應該好好放松一下,于是在將近兩個半月的暑假時間里把書本統統拋在腦后,對于暑假的時間沒有做科學合理的安排。九月高一新生入學,很多學生對于所學過單詞記憶模糊,不能很快地適應高中的英語學習。因此初三畢業生休息放松的同時,更應該堅持英語的學習。堅持朗讀背誦初中所學的課文單詞,適當預習高一英語,以及閱讀一些適合中學生的英文報紙雜志,為更好地迎接高一的英語學習做好準備。
(2)克服畏難思想,敢于實踐。
首先應樹立信心,高中是一個新的起點,相信在自己不斷的努力下英語學習會再上一個新臺階。此外還應該認識到英語的學習目的不是研究英語語言的規律,而是為了跟外國友人交際和實際應用。這就要求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多讀,練好說的能力;多背,培養好的語感;多寫,提高寫作能力。課堂是一個很好的展示舞臺,抓住每一個能夠鍛煉自己的機會,敢于表現,有不怕錯、不怕別人笑話的勇氣。堅持住,在一次次的鍛煉中,會發現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越來越濃厚。
2.教師如何做好有效銜接
(1)努力探索,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教師應采用多種靈活有效的方式方法,使課堂活躍,讓學生積極參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教學應根據新課程要求,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授課模式,采用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模式。加強師生的互動,積極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努力運用現代的教學手段,運用多種形式營造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此外,還應注意初高中學生的心理轉變,合理設置練習和測試試題,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體驗成功和快樂,克服高中英語學習的畏懼心理。
(2)科學定位,正確把握教學起點和課堂容量。
高一英語教師應迅速貫通初、高中教材,這是搞好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的基礎。教師要有六年中學英語教學大循環的理念,了解初、高中教材中要求學生應該掌握的詞匯、句型和語法的差異,這樣才能在高中起始年級的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高一新生入學初教師應認真調查分析,做好摸底工作,了解學生現有的英語水平,為更好地把握高中教學起點和難度做好鋪墊。教學做到低起點,小梯度,分層次,不盲目拔高;課堂容量也應適度,容量太大學生難以掌握,太少則完成不了學習任務。同時,教師要經常收集學生的反饋信息,不斷思得(學生得到什么)、不斷思效(教學是否達到預期效果)、不斷思改(還有哪些有待于改進),這樣才能盡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利于師生更好地配合。
(3)及時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從現實來看,大部分初中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較差,自學能力較弱。進入高中后,有些學生仍然沿用初中時的學習方式,教師說什么才做什么。而教師則認為,高中學生應該懂得自己讀書學習了,因而放松了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和學習方法的指導,致使一些學生成績下降。高中英語教學做好學法指導十分重要,要指導學生預習、聽課、記筆記、完成作業、及時復結的方法。
①培養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及時復習的習慣。
預習不僅能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而且能有效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高中階段,隨著英語課文難度加大,篇幅加大,如果學生沒有良好的預習習慣就難以適應高中的學習。對于剛進入高中的學生,對于如何預習,預習什么及預習到什么程度還不太清楚,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詳細安排預習任務,并且做到有布置有檢查,久而久之就會使學生的“學”由被動轉化為主動,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養成為達到某種預定的目標而主動學習的習慣。
“溫故而知新”,及時復習的優點在于可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學習后發生的急速遺忘。因此,對剛學過的知識,應及時復習。學過即習,方為及時。如果在學習之后很久才復習,所學知識會遺忘殆盡,就等于重新學習。
②培養學生善于歸納總結的學習習慣。
在語言學習過程中,歸納總結是將知識系統化的最好辦法,能夠有效避免遺忘,加強記憶和理解。在高一起始階段,要養成歸納總結的好習慣。首先,要求學生做課堂筆記,記知識點、記詞的用法、記各種語法現象。其次,學完一個單元之后,采用聽寫或提問的方式總結每一個單元中所學的重要單詞及固定詞組、句型、交際用語等。此外,教師還要督促學生課后檢查、整理、查漏糾錯,直到學生建立自己的糾錯題庫、詞匯手冊,并經常翻閱,隨時補記,起到復習鞏固的作用。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在不斷歸納、整理過程中就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這樣既有利于知識的積累和長期記憶,又有利于運用時靈活提取,既達到初始階段的目的,又為下一階段英語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要做好初、高中英語教學的有效銜接,教師必須做到轉變觀念,提高自身的英語素質,改進教法,關注學法,加強初、高中英語教師的交流,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只有通過老師與學生的密切配合,初高中英語銜接的路才會走得比較順利,從而為學生進一步學好高中英語,實現學生后續良好發展,做好扎實有效的工作。
一、高中英語早讀的現狀
筆者所在學校將每周二、四30分鐘的早讀時間規定為英語早讀,早讀的現狀為:老師在早讀開始時走馬觀花地查幾分鐘,匆匆了事,而有目的、有計劃,并充分利用30分鐘早讀的學生僅占30%;有80%左右的學生早讀前15分鐘有目的,精神飽滿,但到中途由于讀書氛圍不濃,自我約束能力不強,后十分鐘純屬應付時間;又有一部分學生由于早讀茫無目的,既不能合理安排時間,又沒有正確的早讀方法,看到別人讀什么自己就讀什么,又不知道為什么要讀,讀什么、怎么讀;更為嚴重的是有一小部分學生由于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不認識音標,不會讀單詞,不理解句子,上課一無所知,早讀便無事可干。
二、如何激活高中英語早讀
(一)必須明確早讀的重要性
《英語新課課程標準》指出:“高中英語課程的目標是……在進一步發展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基礎上,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一系列能力的形成必須建立在大量信息輸入的基礎上,要積累各個層次的信息,平時必須大量地閱讀。閱讀能力的提高中早讀是必備環節,早讀是一天中記憶力的最佳時間。而語言能力的提高必須建立在豐富的字、詞、句、篇知識積累的基礎上,學生只有堅持大量地、持之以恒地背單詞、重點短語、典型語法句式和精彩段落,才能豐富英語知識,培養語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才能提高。口語能力取決于詞匯量和組詞成句的能力;閱讀能力取決于分析長句的能力和通過關鍵詞概括段意和總結文章主旨的能力;寫作能力應是豐富的詞匯知識和嫻熟的語法知識的完美結合。所以,在高中英語學習中,學生只有通過英語朗讀,訓練語音語調,擴展詞匯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口語表達能力,課上才能跟上老師的節奏,才能聽懂,從而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因此,充分利用好早讀非常重要。
(二)必須明確早讀的任務
早讀的主要任務是朗讀和背誦,那么到底該朗讀什么、背誦什么,大多數學生很茫然,他們認為自己要讀的東西太多:課本要讀、筆記要讀,單詞要記、語法要記,句子要背、課文也要背……結果什么也讀了,什么也沒記下,更有甚者,早讀30分鐘只盯著一句話,一頁書,既不開口,又不動手。早讀究竟該讀什么?筆者認為,應視教師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自身的英語水平而定:如果課上將要學習生詞,則早讀中至少要用20分鐘時間預習單詞,掌握發音規律,記住字母組合及其讀音,分析單詞結構,再從詞形和用法上加以拓展,在讀會的基礎上記住單詞;如果是語法學習,就必須在朗讀語法規律的基礎上,理解理論知識,掌握背誦重點句式,并有意識地把自己所學單詞運用于新的語法知識,連詞成句,并朗讀背誦句子,起到一石二鳥的功效;若是閱讀課,重點則應放在朗讀文章、理解句式、分析篇章結構上,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背誦重點句子,掌握語法點的運用,培養語感,記憶單詞,積累知識;若遇書面表達能力的訓練,教應該提前收集有關范文,要求學生熟讀,并對常用的典型句式進行背誦。在閱讀材料方面,除了讀課本之外,教師還應推薦給學生一些好的報刊、雜志和書籍。學生一旦明白了讀什么,并確定每天早讀的重點,便可克服茫目早讀和早讀無事可干的不良習慣。
(三)必須解決怎么讀的問題
教師必須指導學生養成良好早讀習慣,使之形成有效的早讀學習方法。在早讀方法的培養上應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1.指導性原則
升入高一的學生,還沒有自學的習慣,若高一英語早讀教師不督促,放任自流,高一結束時,將會有一大批學生掉隊。因此,教師必須布置一定的早讀任務,并監督他們利用30分鐘完成任務,杜絕早讀不開口、敷衍了事,并對學習基礎差、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的學生在學習方法上給予指導。高二、高三的早讀,對重點班的學生,教師可以指定早讀應該完成的任務。除必讀任務以外,讓他們再根據自己的英語水平制定各人的閱讀內容,在早讀的后10分鐘給予督促和指導;而普班的學生,教師必須整個早讀加強督促和指導:教他們以課本為重點,讀會課文、記準單詞、背誦難度適中的句子。因為對這些自制力較差的學生早讀跟與不跟、指導與不指導,結果將截然相反。
2.自主性與協作性原則
高中階段,教師必須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所謂自主性原則,就是必須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使之明白自己的英語水平,明白該讀什么、怎樣讀,且必須持之以恒。教師不可“一刀切”,使用一個固定的模式,而影響學生的自由發展和獨立自主地學習的空間。
協作性原則就是要求在早讀上必須與老師協作,與同學協作。由于高中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為了照顧中等以下的學生,教師在早讀中可以給學生領讀,或讓口語好的學生領讀,也可放錄音讓學生跟讀,力爭讓所有的學生開口,讀順了,讀通了,學生也就愛讀了,這時要求學生必須與老師協作;與同學協作,要求學生在早讀上建立學習小組,可以制定小組早讀任務,相互比賽,相互督促,小組也可以齊聲朗讀課文、生詞,發現自己語音、語調、語速方面的不足,及時改進;小組之間還可以分角色朗讀對話或戲劇,創設英語學習的情境,輕松愉快地學習語言知識。
3.評價性原則
【關鍵詞】高中英語 復習課 PRACTIE
復習課是鞏固和發展知識,訓練技能,培養能力,建立合理的認知結構的重要課型。外研版高中英語教材,無論其在倡導和鼓勵任務型語言教學,還是在教學過程的實際操作中,都能巧妙地將話題、功能、結構和任務融為一體,形成了科學的、循序漸進的生活化的學習程序。然而由于英語知識點的枯燥及內容的繁雜,加之教師固守傳統的復習課教學模式,盲目拓展或加深復習目標和復習內容,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致使復習課時學生多顯得煩躁,甚至產生厭學情緒。
《英語課程新標準》中提倡任務型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倡導體驗、實踐、參與、交流合作的方式,強調學生要 用英語來完成任務。因此,為真正實現高中英語教學的實踐性、交際性目標,使學生真正成為復習課堂的主體,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學習策略和形成英語能力,在復習課上就要認真圍繞“PRACTIE”這個中心,通過復習話題――鞏固記憶――針對訓練,以達到提高應用能力的目的。使復習課成為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增強了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載體。從而賦予PRACTIE新的內涵,使復習課煥發出新的生命的活力。
一、創設愉悅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
課堂氛圍的和諧,實際就是一種情感的溝通與交融,它是學生形成積極態度的基礎和保障,也是驅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原動力。因此新型的英語復習課要求教師要善于創設一種平等、民主、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將復習的主動權、自交給學生,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理解消化鞏固所學的舊知識。
同時,教師要積極探索,巧妙設計,針對復習課的不同教學環節、不同內容,采用豐富多彩的操練形式,使知識的復習、強化、鞏固與能力的培養協同共進,使復習課上得緊湊、活潑,使課堂呈現出更加開放的教學姿態。使學生通過操練活動,展現自己,感受復習課帶給他們的知識、快樂、自信、滿足,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充分地張揚自己的個性,激發創造的潛能。
二、精選話題任務,避免機械的操練
圍繞情景話題展開復習教學是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具體的語言情景中引入話題,使學生在話題的操練中,更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情感、態度,增強學習趣味性進,可避免英語復習課的空洞和單調,使學生在原有學習的基礎上,知識得到拓展,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得以提高。因此,教師在復習課中,要緊扣復習內容的談話話題,精心組織好Free talk這一環節,Free talk中的操練形式可仿照新授課中形式進行,如師生問答、情景表演、討論爭辯等。
如,在復習外研版新課標必修1 Module 2時,根據單元話題“My New Teacher”為話題,讓學生描繪本班或本校熟悉的其他教師及校園生活。因為這是他們最喜歡的話題,他們往往熱情高漲,而且有話說、喜歡說,其中涉及的單詞、句法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操練、運用、理解和掌握。這種貼近學生生活,有明確任務的英語復習,更容易使學生產生興趣,理解語言的意義,掌握語言的技巧,并在實際生活中使用英語這種交際工具,避免了英語復習課機械重復操練,收到了應有的效果。
三、強化記憶鞏固,訓練知識的遷移
強化記憶的痕跡是復習課的一項主要任務,加強記憶、強化理解、鞏固運用的過程。外研版高中英語教材單元內容,除主要話題外,還含有語音、詞匯知識、句型和課文內容等。因此,教師在加大每節復習課的容量和密度的同時,要不斷變換操練的方式,使學生在教師設計的一環扣一環的語言實踐過程中,復習鞏固所學知識,有效地對當前所學知識的遷移內化作用,利于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體系。
如,英語中的同義詞、反義詞、詞的形式等,有訓練知識遷移的功能,因此在復習課上,教師就可按照教學的內在規律,開展繁而有序、多而不亂的詞匯聯系記憶活動,加強詞匯記憶的速度和效率。詞匯的聯系可以結合詞形、詞義、詞性、用法、構詞、類別、屬性等不同的方面,進行單方面或多方面的聯系記憶操練活動。這樣變換復習形式,能充分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發揮理解記憶的作用,使機械記憶的東西系統化,使知識更加鞏固,技能更加熟練。
同時,要針對學生在新授課易犯錯誤較集中的知識內容,在復習課上要讓學生反復練習鞏固,通過循環的“精選、多練、精講、合作”的復習策略穩步地訓練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四、強化針對性訓練,提高應用的能力
所謂針對性即要求復習內容“有的放矢”, 即針對考點及教材中重難點復習,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復習,既要系統抓全面,又要突出重點,更要注重考點。這就要求教師在復習課上要根據不同的環節、不同的內容,找出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和難點,進行整理、歸類,分層、分段,精選設計由題型到內容和課堂程序相配套的針對性訓練題,進行專項訓練,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性、科學性、深刻性和發散性,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透徹,從而提高綜合應用能力。
如,語法知識的復習,教師可先引導學生運用對比異同法進行復習,讓學生理解異同、明白實質、掌握規律。如,比較一般現在時與一般過去時、現在進行時與過去進行時、一般將來時與過去將來時、現在完成時與過去完成時、一般過去時與過去完成時、一般過去時與現在完成時的異同;對比結構 will+動詞原形、 be going to、be about to do 及be to do 等意義和用法上的異同, 引導學生從中發現規律。然后設計針對性的專項練習題,進行大量聽、說、寫的實踐訓練,語法結構與句、段意義緊密結合,使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其結構與用法,培養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總之,在高中英語復習課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需求,圍繞“PRACTIE”這個中心,幫助學生系統地梳理所學知識,強化記憶,鞏固知識,發展基本技能。使學生不僅能全面把握所學內容,構建完整的知識系統,而且讓學生在愉悅的復習中,掌握學習策略,形成英語能力。
參考文獻:
[1]高紅.淺析高中英語復習方法.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2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 英語思維 思維訓練 反省思維
英語思維能力就是排除母語思維干擾,直接用英語進行理解和表達的語言能力。未經過專門英語思維能力訓練的學生,基本上都是將想要表達的英語意思以漢語形式存儲在記憶系統中,當表達時,再進行語言轉碼。如此一來,不僅思維無法跳出母語思維框架,而且這樣表達出來的英語肯定不是地道標準的。所以,高中英語教師結合實際,重點培養學生英語思維能力。
一、杜威與《我們如何思維》
杜威(John Dewey,1819-1952)是美國近現代著名的哲學家和教育家。他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幾乎涉及到教育的各個領域,其中對培養學生優良思維的問題也多有論述。杜威對教育界曾有杰出的貢獻,對我而言當然并不陌生,但認真閱讀他的著作還是第一次。該書可以從兩個層面給讀者提供思考,即教育層面和思維層面。
1.杜威是公認的卓越教育家,提出了讓眾生癲狂的“教育即生活”和“學校即社會”的教育理念
這些理念顯然也在該書中得到了比較切實的體現:一是強調教育必須由具體到具體,敦促教育引導學生由“游戲”上升到智力層面,即強調能夠為學生創造“善于觀察和實踐,并能夠審慎思維,追溯現象背后的因果,而且能將得出的概念性知識運用與實際”的主客觀條件;二是該書將思維訓練的背景全部設在學校,而且強調知識傳承與切身觀察的高度統一。個人以為,杜威的教育理念與我國古代先哲及近代賢人所倡導的并無二致,比如,“知行合一”“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等。缺乏親身體驗的純粹文字教育、自省和獨立思考模式訓練的缺乏都被其抨擊,而這些卻我們當下的教育廣泛的運用。我們現在的教育領導者及從業者們,愧于中外先賢,愧于這個時代,更愧于孩子們!
2.杜威也是知行合一的優秀哲學家,著述頗豐
本書對完整的思維行為進行了深刻分析,簡約而又深刻的闡釋了邏輯過程。該書中的思維,實際上指推理,包括歸納、判斷、意義等。書中重點強調了3個關鍵詞:意義、聯想、觀察。簡單而言,一個優秀的思維者,必須能夠切身觀察,恰當聯想,并付諸于有意義的實踐,必須習慣系統思考,主動探索真實。作者強調思維可以訓練,一是調控聯想能力;二是調控推理條件,這些微言大義給了我極為深刻的觸動。杜威所強調的思維訓練對學術研究有良好的指導作用,而且與其學生所倡導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研究方法有共通之處。
二、《我們如何思維》內容介紹
《我們如何思維》一書探討了人類思維的本質。作者運用大量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詳細闡述了我們進行思維時的不同過程。全書共三部分,第一部分“思維訓練的問題”,說明什么是思維以及思維訓練的重要意義;第二部分“邏輯的探討”論述了邏輯上概念判斷、推理、具象與抽象思維、經驗與科學思維等方法;第三部分“思維的訓練”討論了如何從活動、語言、觀察、課堂教學等方面發揮兒童的好奇心、想象力,培養他們科學的思維方法。
語言是思維的載體。杜威在論述中明確指出了在學校實際教學工作中,妨礙語言的連貫性因而極有害地干擾系統思考的幾種情況,也是我們現在經常看到的問題。
教師有壟斷連貫敘述的習慣。如果把教師們一天說話的時間統計起來,與學生們說話的時間總和加以對比,那么許多老師會感到震驚。學生們的發言也常常限于簡短的詞語或單一的不連貫的句子來回答問題。詳述和解釋,都有教師包辦,只要學生的回答中有那么一點兒線索,教師便常常給予肯定,然后加以引申,詳細地講述他認為學生應當表達的意思。這樣,零星的、不連續的敘述習慣,就必然助長瓦解理智的額影響。
三、英語課堂上語言思維的幾點探索
1.聽力先行
每天定時進行聽力訓練,并就錯選題進行反復試聽,并結合聽力原文反復誦讀。除了日常的聽力考試訓練外,我們還堅持每個單元課文必聽,并要求學生模仿語音語調。兩周一次的英文電影,如《超能陸戰隊》,不僅創造了自然學習英語的輕松氛圍,更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與熱情。
2.課前演講(class report)
每節課前五分鐘,學生輪流做演講,形式不限,可以是美文賞析、影視評論、激情演講、英文歌曲欣賞等。王暉同學的課前演講,是對《狼圖騰》小說與電影對比賞析,她抓住了群狼到羊圈里偷羊和貪婪的人們偷走所有的黃羊的兩個場面,語言精彩流暢,動作形象到位,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美文賞讀
鑒于課文閱讀量太小,筆者精選21世紀英文報紙的文章,開展每周一節的英語閱讀課賞析,所選文章有酷文解碼欄目的感人美文,也有第六版的前沿科技發展,更有頭版的影視娛樂名人介紹。每周一堂閱讀課的開設,不僅激發了學生對英語課堂的期待與激情,更扎實了詞匯基礎,開闊了學生的英語閱讀視野,有利于真正的英語思維的培養。
4.英語寫作
為了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思維與寫作的能力,鼓勵學生寫英語日記,三言兩語不少,兩頁三張不多,既鍛煉了英語寫作能力,更增加了師生的情感聯系,有利于課堂教學情感目標的真正達成。對所學課文的縮寫、改寫、續寫更增加了學習英語語言并運用語言真正思維的能力與樂趣。例如,學完Satisfaction Guaranteed課文后,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對課文結尾進行改寫,學生不僅運用了生動優美的語言描寫,更有各種各樣的故事元素,如穿越、換位等多重驚喜。
總而言之,感謝《我們如何思維》,是因為該書確實值得推薦,給了我比較大的震撼,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期!本書讓我們從一個外國學者那里更為著實了解了“知行合一”“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及“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等我們耳熟能詳的先哲思想!在新課改日益深入的時代語境下,培養高中生英語思維能力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實現學生綜合發展的重要前提,是高中英語教學的一大終極目標,是新課改對高中英語教學的本質要求,高中一線英語教師要緊緊圍繞這一核心,靈活運用教學策略,大膽實踐和創新,勇于突破和改進,全面培養學生英語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約翰?杜威著.姜文閃 譯.我們怎樣思維[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單中惠.杜威的反思性思維與教學理論淺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2,(01).
一、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現狀
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在教學過程中起重要的引導作用。一個優秀的教師不僅僅給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但長期以來,很多老師不注重理論學習,按照習慣性的思維方法,或者是為了學生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績,過多地加強對詞匯和語法的解釋,停留在對材料的表面理解上,學生成績的提高僅僅靠“題海”戰術,無法體驗語言學習的樂趣。具體而言,老師在英語閱讀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首先,過多強調語言知識傳授。很多老師把閱讀材料作為傳授語言知識的一種形式,以詞匯、語法為主線,將完整而有意義的文章分解成若干個零散的語言知識點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很難理解文章的含義。
其次,采用單一閱讀教學模式。很多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更多地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即便不同程度地采用一些啟發方式,也只是教師設計提問,學生被動回答,學生很難在課堂中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從而使學生學習的積極能動性大為降低。
再次,缺乏對閱讀策略的指導。很多教師缺乏對閱讀策略的指導,致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總是不知道用什么樣的閱讀策略去捕捉有效信息,阻礙他們做出正確的推理判斷。同時在教學中,老師實行純粹的閱讀教學也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造成很大的影響。
以上種種現象只是高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基本的問題。其根源一方面是長期應試教育傳統習慣的影響,老師和學生僅僅注重眼前的考試成績,不注重能力的提高和終身學習的培養;另一方面是對英語學習的誤解,不能正確理解學習的真諦。針對上面的各種現象,筆者試就英語閱讀教學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以有利于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二、教學方法
在閱讀教學中,采用提問式、談話式、討論式教學法,將課堂教學引向激發――創造性模式。閱讀文章時,對所學文章要點,教師提出要求,學生閱讀,尋找答案。引導學生閱讀時注意抓住全文的主旨,教師提出問題,啟發學生回答。在聽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弄清學生的薄弱環節。這樣閱讀時,就能有的放矢,既不浪費時間,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在解答問題的同時,閱讀能力和口語能力都得到了鍛煉,也提高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閱讀前根據課文的主要內容和篇章結構,從不同的角度提出預測性問題,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預測和討論,激活學生大腦中相關的知識網絡,使他們處于主動認知狀態,從而產生閱讀的愿望和心理準備。不在閱讀前單獨教生詞,而在討論和語境中呈現生詞,并借此檢測或鞏固學生對單詞的理解。變單講語法知識為知識講解和能力培養相結合,變單純講語言結構為結構講解和語言功能應用相結合。
語言知識與能力的培養是相輔相成的。語言知識是語言運用的基礎,語言知識的運用促使交際能力的形成,交際能力的提高又促進語言知識的鞏固和發展。復述是有效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主要手段。讀過每篇文章后,用自己的話去概括,摘錄其中的重點句子,復述其內容。通過再次閱讀使學生獲得準確的篇章信息分布,并檢測學生能否迅速地找到某一具體信息,對課文中的理解障礙(如學生較陌生的信息,語言難點),以討論的形式進行排除。提前將閱讀材料印發給學生,要求根據提示進行自學,每堂課開始,要求學生提出自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然后再由他們自己討論解決。教師使用提問法把學生迅速帶入問題情境,使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到語言材料中來,引導他們整理、加工、聯想,進行創造性思考,提高他們運用有價值的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在提問時注意難易適度,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使他們有話可談;同時,注意充分調動學生內部動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創造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使他們積極參與討論。在討論中,學生獲得了交際所需的語言技能和相應的語言知識,也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和自覺性,逐漸培養起獨立思考的能力。
課堂上既有師生之間的縱向交流,又有學生之間的橫向交流,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全員參與,踴躍發言,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開闊了他們的視野,加大了英語信息輸入量,使他們英語語言知識更具交際性,同時訓練了他們的思維能力,提高了他們的認識能力,培養了他們的自學能力,促進他們由知識型向智能型轉變,全面提高了他們的英語水平。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了解隱含在語言內部的一個民族的心理狀態、價值觀念、生活方式、是非標準、思維方式、道德標準、風俗習慣、審美情趣等;要指導學生提高對西方文化的鑒別能力,汲取精華,去其糟粕;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情感受到真善美的陶冶,心靈受到激蕩,人格得到升華,提高認識能力,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