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2-28 10:29:3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初中化學教學研究3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專業素養既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品質,又要根據學科的典型特點,形成相應的技能與素質。化學學是科學與工程學的經典學科。該學科中的科學研究精神、創新精神,乃至實驗精神,都是學生需要學習的內容。初中階段的教育要把學生全面發展當作最終目標,讓初中生擁有更深層次的價值導向與追求。但是,教師要注意,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僅僅只看重學生的卷面分數,教師應該多注重學生創新精神以及核心素養的培養,特別是對學生整體能力、綜合素質的提高,為他們以后的學習、工作以及生活奠定基礎。
一、中學化學教學現狀
1.過于重視分數
在應試教育背景下,不管是社會、教師或是家長,甚至是學生本身,都只在乎考試分數,許多學生平時不努力學習,而臨時抱佛腳,僅僅只是為了考高分,但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分數真的能代表他們的能力嗎?盡管大量刷題、大量背誦的確能讓學生得到好的分數,但是這并非學生的真實水平。到后來進入大學后,部分初中生甚至只掌握了化學基礎方程式,對具體的實驗操作一無所知。許多教授認為,許多大學生的化學基礎較差,化學實驗能力較低,化學實驗能力較弱。所以,中學要重視學生的培養方式,而非單純地培養高分學生。
2.教學目標單一
現階段初中課程目前僅有一項目的,即幫助學生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最高分。這一觀點是好的,對于最終目的是要考取大學的學生來說也是有利的,但如果學生只顧著看、刷、背,他們就會成為考試的傀儡。藉由化學實驗及化學活動,培養學生對化學這一科目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地去學習化學,讓學生在愉快學習的同時取得較高的分數。然而,很多教師并不具備這種培訓意識,他們只是單純希望提高學生的卷面分數,久而久之,學生就喪失了學習的興趣,同時也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最終走向厭學,甚至對學習產生恐懼。
二、學科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化學教學對策
1.化學學科教學模式創新
我國現階段的教育方式主要為書面測試,深受中國傳統教育的影響,有的學校只以分數為依據,只看重學生分數,只以分數高低來判斷教育質量、學生質量,所以,在課堂上教師經常性的只注重考試所在項的知識點。在講課的過程中完全不在乎學生對化學這門課程是否有興趣,他們是否真心實意地喜歡這門科目,教師一味盲目地灌輸知識,看不到學生核心素質的重要性。在這樣的情況下,老師更應該將重點傾斜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在教學過程中深入思考,將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從而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效果。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把學生當作主體,將教材內容進行合理整合,要注意將學生的學習欲望結合起來,讓學生快樂地去探究化學知識,讓學生建立健康完善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光。
2.綜合化學知識提高化學推理能力
信息集成是一個動態過程。思考、判斷、推理、想象和其他各種思維模式的重構,不只是簡單的知識綜合。有效地處理與整合知識,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科書中的知識。要注重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進行知識整合。將大、細、微結合,賦予化學方程的靈魂和溫度,讓學生自然地掌握各種化學方程式。
3.創設實驗情境,促進科學探究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社會學科,基于核心素養,開展情境教學,老師應該將知識、技能和體驗充分結合,通過探究實驗情境的創設,讓學生了解化學知識的來源,感悟知識的本質,真正讓他們在動手操作中探究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鐵生銹的原因”這一知識點的教學為例,老師引導學生開展實驗探究。首先,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給學生播放一段視頻,通過視頻的觀看,讓學生了解鐵的用途和鐵生銹的圖片,并且提出問題:鐵為什么會生銹呢?以這個問題為驅動,創設實驗情境,引導學生開始動手操作,通過三個化學小實驗的開展,讓學生進行實驗結果的對比,了解鐵生銹是水和空氣共同作用的結果,促進學生直觀地了解化學實驗,感悟實驗結果,在實驗情境的展開中讓化學課堂充滿活力、充滿激情,讓整個的教學過程更加直觀形象、生動有趣,既推動教學活動順利進行,又能夠真正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不斷探究、不斷分析,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4.創設故事情境,培養學習興趣
縱觀整個化學科學發展史,涌現出很多的科學家探索科學的歷史故事。在學科核心素養視域下開展情境教學,老師應該積極立足于這些化學史創設故事情境,促進學生了解化學概念與原理的來源,促進他們掌握相關知識,同時,又能夠感受科學家為了追求真理所付出的艱辛努力,感受他們為科學而獻身的優良品質,引導學生以科學家為榜樣,迸發出學習化學的興趣。比如,在“常見的酸和堿”的學習中,老師可以給學生講述酸堿發展史,并且給學生講解侯德榜發明制堿法的化學科學小故事,通過這樣故事情境的創設,能夠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感受一代代科學家對化學知識、化學歷史發展所做出的努力,既能夠增長學生的見聞,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又能夠讓他們真正理解科學探究的內涵,提升學習的積極性,樹立學生的科學價值觀,培養他們身上的科學責任感。總之,在目前這個時代,傳統陳舊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已經不再適用于初中化學的教學,教師要將學生核心素質地培養放在第一位,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深入思考,在方法上進行改革,提出各種創新教學方式,繼而讓學生完善地培養其核心素養。
作者:石玉龍
初中化學教學研究篇2
1思維導圖的制作
思維導圖主要由核心主題,從中心發散開的不同層級的分支和注釋構成,以展現核心與其他知識的關聯,實現思維過程的圖像化,如圖1所示[8]。在進行初中化學知識思維導圖的制作時,先由核心主題展開(如化學物質),之后圍繞核心主題畫出一級分支(如化學物質的結構及性質),在畫的過程中注意美觀與適用,接著再畫出二級分支(如物理化學性質)、三級分支等。在初步完成之后,將有內在關聯的不同分支連接起來,然后再對思維導圖進一步加工和完善[9]。目前,隨著計算機應用技術的不斷發展,制作思維導圖的常用軟件主要有:MindManager,iMindMap和xMind。其中MindManager是付費軟件,內置模板豐富,與Office軟件結合度很高,適用于大型的思維導圖的制作;iMindMap是由TonyBuzan開發的一款付費軟件,也最接近于思維導圖的原始思路,可進行3D視圖設計,適用于小型的思維導圖的設計;而xMind是一款免費的開源軟件,不僅可用來繪制思維導圖,還可以用于甘特圖,魚骨圖和樹狀圖的繪制,而且具有漢化版本。此外,由于現行的軟件存在入門困難且文字處理功能不強等缺點,段齊文等利用Word畫圖工具分別繪制了初中化學中的“物質的量”和“化學物質及其變化”兩個章節的思維導圖,結果表明:Word也可方便快捷地制作藝術效果非常好的思維導圖[10]。
2思維導圖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2.1思維導圖在化學預習中的應用
對于學生來說,預習的作用是提前了解上課的知識,以分清重難點,在課堂上才能更好地把握聽課節奏。初中化學中的化學式、繁冗的物質物理化學性質、化學反應方程式及質量守恒關系的計算和化學實驗常見的儀器及操作方法等往往難以記住,而預習則可提前熟悉與識記這些知識,再利用思維導圖對預習內容的知識點及其邏輯層次關系進行初步總結。對于教師來說,預習就是備課,在備課的過程中,以課堂內容的中心概念出發,結合相關的知識點,制作成思維導圖,則在教學過程中,思路會更加清晰,防止遺忘或講漏某些知識點[11]。另外,還可從學生預習的思維導圖中發現學生掌握薄弱的部分,從而調整課件,增強課堂的針對性,以學生更加理解的方式顯示出來。張曙光[12]在化學實驗課“苯酚的性質和應用”這一單元中,在預習階段指導學生繪制了苯酚的結構性質-應用的思維導圖發現,學生對該內容中的反應類型沒有進行歸納,對重難點區分不清晰。基于預習過程中學生反映出的問題,他重新確定了教學的重難點,以增加課堂實效性。葉鳳琴[13]總結了思維導圖應用在化學預習課中的心得與體會,強調思維導圖是再現學生思維的過程,不僅可讓知識變得更加規律,還起到提高學生聽課效率的作用。
2.2思維導圖在化學課堂講解中的應用
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思維導圖可很好地串聯“主”與“次”,特別是一些零碎的知識點,使得教學工作更加清晰流暢,學生面對具象化的知識的接受程度更好,互動的熱情更高,提高了學生參與的主體性,提升課堂效率。另外,在初中化學實驗課中,由于時間有限,利用思維導圖構建化學實驗理論知識,讓學生快速記憶與理解,從而避免在實驗課上因講解理論占用時間過多而忽視了學生實驗技能的培養[11]。吳皎[14]在初中化學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機化合物”這一單元中,為了使學生系統地了解與掌握糖類、油脂和蛋白質等有機物的結構、組成和性質等內容,作者在教授這一章的內容時,要求學生彩繪出各自的思維導圖,在課堂上讓2~3名學生講解出來,然后教師再來補充修正。課堂效果評價表明,借助思維導圖的師生互動交流的教學模式可大大提高學生參與的熱情,達到了學生主導課堂的目的。楊勝富[15]在講解初中化學“氧氣的制取”和“金屬的保護和利用”這兩單元課程時,分別指導學生構建了七連珠式思維導圖和三角式思維導圖,突出了氧氣制取的實驗步驟、儀器、檢測方法、氣體收集的實驗步驟的連續性和優化了金屬鐵生銹過程中的原理、防銹方法、實驗探究之間的關系。陳艷[16]將思維導圖應用于“二氧化碳與一氧化碳”的新課教學,將這兩種氣體的物理化學性質、制備方法、檢驗方法直觀地展現在了學生面前,在教學過程中也讓學生進行了相關知識的補充,使得學生收獲極大。謝婧[4]在講解“酸堿鹽”實驗課程時,利用思維導圖制作了常見的酸堿鹽的概念、物理化學特征、檢驗方法、實驗現象和相關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強化了學生課堂所學知識的掌握。
2.3思維導圖在化學復習中的應用
化學復習主要是回顧知識,做到“點”與“面”結合,在最短時間內掌握重難點及易錯點。思維導圖則可將所學知識點通過發散性的、可視化的方式相互鏈接起來。與傳統的分條羅列式、抄寫式復習方式相比,思維導圖復習可大大提高復習效率及更好地掌握復習重難點。黃偉毅[17]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初中化學(上)的課堂復習上,經過一個學期的實踐發現學生學習效果提高明顯。曹麗平[18]將思維導圖應用在初中化學中考復習課中表明,思維導圖對化學復習教學和學習具有積極的影響。歐群等[19]在觀摩初中化學—“物質構成的奧秘”這一章的復習課中發現,學生繪制的思維導圖只追求復雜和漂亮,并且只顧繪制思維導圖而不做題。針對這兩點現象,作者提出了質疑,認為復習時只需一幅簡明扼要的思維導圖,應該將關注點放在演練習題上。湯永澤[20]基于PowerPoint,利用思維導圖給學生在課堂上現場示范了“酸堿鹽性質”這一章的復習過程,從而很好地突破了該章的重難點內容。王光榮等[21]利用思維導圖,對初中化學中的“SO2的性質”和“硫酸的性質”的章節進行了復習,指出了思維導圖歸納性強,利于理清層次的特性。戴星[22]發現了傳統復習方法沒有將知識聯系成體系就會在實際理解和應用時存在問題這一現象,強調了借助思維導圖的發散思維方法繪制化學知識體系圖,不僅彌補了傳統復習方法的不足,發現化學知識規律,還可找到自身學習不足,進而有針對性地加強該部分的訓練。
3結論
相對其他學科來說,初中化學的抽象性較強,跨度從微觀到宏觀,而思維導圖以圖、文和符號相結合的方式,突出了各個知識點的內在聯系,提升了知識的整體性,有效訓練了學生的邏輯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師教學效率,在初中化學的預習、化學知識的課堂講解和復習應用中均取得了良好效果。此外,應注意指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的科學、簡潔和美觀性,還需避免學生只關注繪圖不做題的陷阱。同時對于思維導圖應用的效果評價以及與其他教學方式的有機結合需要進一步深入實踐研究。
作者:張馨文 張書軍 單位:四川省營山小橋中學校四川省西充縣槐樹鎮人民政府
初中化學教學研究篇3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初中教師在不斷深化和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基礎上,不斷優化和變革教學。在這種大環境下,初中化學教師必須從過去的“應試”教育框架中走出來,推動教學走向注重學生全面發展的局面。但由于中學化學教學內容比較繁雜,教師往往會將作業分派到學生身上,希望通過“題海戰術”,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習水平。但是從長遠來看,這種方法只能給他們帶來更大的壓力,讓他們的學習心理逐漸失衡。在近幾年的教學中,初中階段的師生們都認可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在某種意義上促進了教學的進步和發展,且逐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課堂的教學效果最大化,促使教學效率得到提升。
一、強調有效教研,優化教學藝術
初中生化學學科的課業負擔問題是我國基礎教育長期存在的一個頑疾,它嚴重地影響著基礎教育的本質與使命,影響著初中化學學科教學質量的提升以及教育的可持續、健康發展,與“以人為本”“健康發展”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馳,嚴重地影響著廣大青年學生的身體、心理的健康發展,也影響著學校的辦學前景。而要改變這種現狀,就要求初中化學老師不但要能講,而且要能講得好。我們要明白,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即教師要給學生解疑答惑,要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地發現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做出相應的教學調整,并采取相應的對策來解決學生的問題。首先是要以舊換新,利用舊知識,層層設疑,引導學生的思維,使他們進入自我探索、自我探索的狀態。其次是實驗改進。傳統的實驗教學方法有耗時、效率低的缺點,實驗步驟繁瑣,實驗現象不清楚,不利于學生的觀察,給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所以實驗教學應立足于學生對日常生活的了解程度,引導學生能夠運用簡單的生活用品來進行實驗設計,提升學生的學科認知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再次是學法指導,要避免過多的考試,化考試為測驗,可以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發現他們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問題制定相應的教學對策,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這樣也避免了題海戰術,有效降低了學生的負擔。
二、借用信息技術,推進教學減負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學校里不斷引進各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技術,使學生的學習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多媒體教學設備,集圖像、聲音、投影于一體,給教學帶來了更多的資源,也方便了教師的教學,為教師節約了很多備課時間。所以,化學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多維教學優勢,從視覺、聽覺等角度對學生進行感官刺激,并運用現代技術將某些重點和難點以直觀、生動的方式呈現給學生,拆分難點,突出重點,把抽象的知識具象化,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也有效地降低了學生由于知識復雜而產生的心理壓力。比如,在“原子的構成”的知識點講解中,要讓學生對原子的微觀結構有一個全面的認識,教師就可以通過動畫的形式,將抽象的知識具象化、直觀化;再比如,在“水的凈化”的知識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進行模擬,讓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充分地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從而讓他們對凈化的原理和過程有一個清晰而完整的認識。
三、構建課堂情境,助推師生互動
實施互動型教育必須依賴于一定的教育環境,在這種環境下,學生可以通過相互交流而收獲更多知識,從而引導他們樹立積極的交流意識,更好地實現新時期的教學目標。在初中階段的學習中,學生的學習任務比較繁雜,不但要學好主科的語數外,還要學好副科中的政史地生以及物理和化學,面對這么多的科目,學生的壓力較大。為此,初中化學教師必須突破傳統的教育理念,在課堂上強化互動教學,以消除學生的疲勞,提升他們的參與積極性。例如,教師可以將生活知識和教科書中的知識結合起來,讓同學們自行探究我們日常使用的香皂和日常用品是怎樣實現工業化生產的,同時也能讓同學們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學常識有所了解。同時,在初中化學課上,有許多有助于創造課堂情景的元素,如生活元素、圖片畫面以及化學原理等,老師可以通過語言和問題將化學的內容與情景相結合,使同學們能夠在情景中進行互動交流,從而解決化學問題,達到學習目的。例如,在講解“物質的變化”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用學生熟悉的問題構建課堂情境,比如“暑假前后大家覺得自己和同學有什么變化嗎?”“大家知道紙張變形實驗嗎?”“過夜或者放了幾天的食物為什么會變質呢?”這些問題都關于學生的生活,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他們進行探究學習。探究之后再進行講解,把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分清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別,然后結合生活中具體實例進行記憶和理解,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化學和掌握化學知識。
四、結語
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有的學生對教師所講的東西不太感興趣,就算他們認真聽,也不會認真地想。所以,初中化學教師應重視對學生興趣的開發,以此保證逐步提高學生積極性,從而為教學質量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中學化學課的減負不能一步到位,而要從長遠來看。[4]作為一位初中化學教師,要在新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從學生的發展的觀點入手,積極探索教學改革的途徑,把“減負”這一具體的任務有效落實,逐步地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傳統教育問題得到逐步改善,進而促使初中化學教學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馬新國.基于“雙減”政策下的初中化學教學[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1(10):170,174.
[2]范文斌.初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路徑探析[J].考試周刊,2021(43):141-142.
作者:郭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