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9 07:42:4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中學生德育教育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論文關鍵詞:初中生理智教育探尋
初中階段是人成長發展的關鍵時期,此時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生理上的發育引起心理上的巨變,開始從幼稚走向成熟。既渴望獨立,又擺脫不了對大人的依賴;既對外界充滿好奇,又沒有足夠明辨是非的能力;再加上學習任務緊張繁重,使得初中階段的學生敏感善變。情感容易沖動且膚淺、強烈但不協調,兩極性明顯,而且很不穩定,自我控制能力較差。成為學生問題行為的多發階段,或多或少地出現了一些問題型學生,讓教師感到棘手和不安。如果教育得好,初中生的身心發展就能較為健康順利,為將來進一步的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如果教育不好,任由初中階段的問題行為持續發展下去,就會給學生以后的良性發展造成一定的困難,可能會導致成人期適應社會的能力不強,甚至違法犯罪。
以上分析可以說明,對初中生的教育,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懂得,用理智解決問題要比用情感來的可靠,成功的可能性才更大。理智教育應該是初中生德育教育工作更要關注的內容。
一、目前學生德育方面所存在的一些問題
現今,社會和科技的發展為人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空間,為人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但物質至上和激烈競爭也容易使人迷失,將欲望凌駕于理智之上,以致失控。有調查顯示,現代的中學生有16·79%存在著心理問題,有24%存在著學習問題,有11·2%存在著思想品德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影響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也影響中學生的心理和思想品德。
因此,正視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思想品德素質教育論文,增強其社會適應能力,增強其明辨是非能力,增強其抗挫能力和自控力,已成為二十一世紀學校教育的重要使命。
二、為什么把理智教育作為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教育行為
理智是人的心理活動,與個人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等方方面面都息息相關。假如沒有理智,人們就會忘乎所以,或失去信心,迷失方向,有了理智,才能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發揮自己的特長,展示自我;是激發人智力活動和科學研究取得成功的必要的心理條件,推動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種動力。理智既是人的智力活動,又是情緒的認知和實踐,也是對客觀真理的探求,并加以評價而產生的情感體驗。它支配人的整個身心,影響人的思想、行為的基本方向,使人堅持不懈地完成艱巨的任務。
理智是一種手段,是明智的行動,它應該被審慎地應用來引導變化、判斷、聯系。理智是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另一個名詞,反應方式就是我們通常所稱的“思考”或者“延宕的行動”。它是在經驗或生活的過程中產生的,它并非囿于原始經驗,而是經驗性的,是就著事情本身來進行,把那些觀察到的粗糙而又概略的事實,分解成若干不能被感官直接知覺到的更精細的過程,來代替那些不斷把零碎分散的事實加以聯系和重合的方法。因此,理智是一個分析和綜合相聯結的過程。
理智可以從更深層次反映學校德育教育的本質, 提升學生的精神需求免費論文。引導學生探索未知、追求科學和真理帶來的愉悅和快樂,體會思考和探究的魅力以及成功解決問題之后的成就感。引導學生認識理智是一個人用認知、理解、思考和決斷的能力,辨別是非利害關系;用冷靜、探索、自信和充滿勇氣的心態控制情感,分析事件的開始、發生和結果。理智意味著對經驗的“解放和拓展”,人在嘗試錯誤和獲得成功的過程中,會使自己適應周圍環境,從以往的經驗中獲得對因果關系的認識,并且把這種知識用于應付他所處的環境,提醒自己各種保證取得預期的結果和避開預期結果的方法。知識由此得到增長,經驗由此得到發展,于是,他們的行動亦變成了有方向的活動,這種交互作用就會朝著預期的結果走,這便是理智的性質。
所以對初中生應注重理智教育,把理智教育作為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教育行為。
三、進行理智教育的新教育行為探尋
初中生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情緒和情感特點,可以針對這些特點,引導學生進行探討,用恰當的方式展開工作。
七年級階段,學生的為人處事,多是小孩子氣,掩飾不了自己的內心世界。這里面有興奮和不安、自信和擔憂、躍躍欲試和害怕等不同性質的情緒。可以看出其變化豐富多彩,并且隨著情境的變化而變化的。根據這一特點,就要引導學生學會如何運用理智方式對原始經驗的內容作更好的整理,估計情境的可能性,然后根據這種估計來采取適當行動,增加深刻性和延續性,使學生對事物的控制能力得到訓練,從而增強對情緒的有效平衡。
八年級階段,學生對初中生活逐漸熟悉,慢慢發展到與社會需要相聯系的情感,但還較膚淺,特別是由于他們知識經驗的局限,自我調節和控制的能力不夠強,當預先決定的活動作臨時的調整時,尤其是需要服從社會的要求素質教育論文,放進自己所喜愛的活動時,情感上一時不能接受,情緒波動較大。因此,指導學生根據自己情緒變化的特點,學會運用理智解決問題,懂得調控自己的情緒對于個人行為及生活的影響和作用,合理宣泄不良情緒,保持積極、樂觀、向上的情緒狀態。尊重他人,關注他人的感受,適時適當地表達個人的情感。逐步掌握一些運用理智調節自己情緒的有效方法,形成自我調適、自我控制的能力,才能把沒有方向的變化轉換成一個朝向預期結論的變化。
九年級階段,學生情緒表現較為全面,在即將面臨的人生第一次選擇,心里充滿對未知的恐懼和對未來的困惑,承受能力相對薄弱。情感處于不穩定的、不安全的和不斷變化的層面。這時,引導學生了解理智是一種經驗方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用理智檢驗事實和思想,判斷數據以及控制觀念和推理,使其所推論的或是經過思考的結論有可能表現出來,就可以讓學生能較有效地控制變化,實現把不安定的和充滿問題的世界,變成安全而又穩定的世界的步驟。這正是理智行為的表現。理智的這一層面包含深思熟慮,目的是要確定困難的性質,想出應付的辦法,以便用預期的解決方案來指導行為。
總之,初中生的理智教育工作,是復雜而又漫長的歷程,需要每一個關注這方面教育的教師,互相交流探索,共同努力,使這一新教育行為能夠取得較好的成效,并能長期堅持下去。
一、校園環境做成了隱形課程,形成環境育人的特色
校園文化建設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建設以學生為根本的創意校園,提升文化品位,強化育人功能,展示學校的個性魅力和辦學特色。學校把特色鮮明的校園環境做成了隱性的課程,使每一面墻壁都起到育人的效果,讓校園每一個角落都具有豐富的內涵,讓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體驗幸福成長的快樂。
學校教學樓西側以專題的形式為學生搭建了校本課程展示的平臺:“輕叩詩歌的大門”是學生經典誦讀的展臺;“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是學校的民族教育天地;“學無止境”以活字印刷術的形式向學生呈現了中國的民族文化,同時,也可作為學生教師特長展示的區域;“音樂的殿堂”讓學生認識中外各種樂器,暢游在音樂的殿堂,培養學生高雅氣質。
在教學樓的每一層特設了開放式的活動廳,力圖打破空間的界限,實現空間的開放性,讓更多學生充分參與,提供生生互動的機會。現在,圖書館、大隊室、舞蹈室、美術室、體育館都成了學生最愛去的地方,因為開放式活動廳已成為他們活動的樂園。
中山,經過百年文化的積淀,形成了獨特的精神文化。學校東側的文化展室,就是一部中山的發展史。走進展廳仿佛穿越時空隧道,在緩緩地追溯著歷史。在對歷史的回顧與回歸中,獲得一種歷久彌新的美的體悟。它是中山特定時空的積淀,襯托百年校園厚重文化。那里既有中山百年來的歷史回顧,又有中山人對未來的憧憬;既有歷年來從中山畢業的莘莘學子,又有一支現就讀于中山的陽光自信的學生團體。既有一代又一代的中山人的創業歷程;又有一支精力充沛敬業精業的教師隊伍。學生置身于這樣的環境中定會身心愉悅,健康成長。學校不以規模顯大氣,卻在精致中透出典雅。
二、以德育課程為載體,促進學校的精神文化建設
1.德育網絡的構建
學校構建德育網,歷經8年不斷地豐富、完善。合校后,這個貼近學生生活的德育基地又煥發出了新的光彩,它涵蓋面大,內容豐富,有教師天地、學生樂園、大隊部三個主板塊。教師天地中的論文、教案是教師們交流的平臺。學生樂園則從五愛、法制、名人名言、心理健康、活動記錄等方面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和諧、廣闊的展示空間。大隊部板塊則從少先隊的知識入手,讓學生了解隊的常識,以“小苗成長記”記錄學生豐富多彩的活動瞬間,充滿了科學性、趣味性,是學校的德育大平臺。
2.班級特色文化的創建
學校要求各班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形成自己鮮明的文化特色。教師和學生共同討論,制定本班的班標、班訓。每位學生根據實際,結合班情展開討論,把班級中學生行為習慣融入到常規管理中。每班的展示墻成為學校班級特色的亮點。班級展示墻上貼滿了學生的書畫作品、日常小練筆、數學小報等。這里記載著學生成長的足跡。班里的書架上擺滿了學生喜愛的書籍,學校還在讀書節上評出“書香班集體”,德育教育在閱讀中得到了滲透。
3.微型德育課程的構建
近年來學校開設了德育微型課,利用晨讀或課間進行,一節課為10~15分鐘。課程內容:周一班主任講話(結合大隊部的升旗儀式展開),周二千古美文欣賞(結合學校的經典誦讀開展),周三每周一歌,學校廣播站向全體學生教唱校園歌曲或欣賞中外名曲,周四英語沙龍,周五中山之聲,廣播站播放校園新聞和國內外重大新聞。德育微型課的開展為中山學生的每日生活增添了絢麗的色彩。
三、多選擇的校本課程,滿足不同潛質學生的發展需要,豐富師生的精神文化
我們認為學生的特長發展,不單單是讓學生掌握某種技能,主要是想通過對學生特長的培養對學生個性的尊重,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從而擁有陽光心態。
學校努力探索一條“讓學生個性化發展”的路子,學校堅持國家課程作為課程改革的重心,開足開齊課程,積極挖掘、開發國家課程資源。研究構建具有中山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校本課程分為選修課、必修課兩類。到目前為止,經過反復修改試行選修課開設了“跆拳道”、“舞蹈”、“手工制作”、“剪紙藝術”、“繪畫課”、“民樂”、“中山小足球”、 “科技制作”等十多項體藝類課程。要求教師結合學科特點和教材及學生特點,開發能夠培養學生學科技能的教學內容。本學期與內蒙古電視手在選修課類開設了法制班會課。設必修課,先后開設了“硬筆書法”、“民族團結教育”、“經典誦讀”、“趣味數學”、“語文實踐”等課程。學校在此基礎上將根據學生的不同發展需求調整、開發校本課程,使校本課程形式多樣化,讓校本課程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
學校盡力為學生創設充實、愉快、生動、活潑的校園生活。無論什么活動,都爭取讓學生有展示的機會。合唱節上師生們大方登臺贏得陣陣掌聲;體育節上小足球運動員的精彩進球受到全校師生的嘖嘖稱贊。二胡隊稚嫩帶有童氣的音樂之聲讓人佩服。跆拳道運動員的鏗鏘有力又帶有節奏的喊聲讓臺下的同學們個個躍躍欲試,讀書節上,同學們抑揚頓挫的經典美文誦讀,陶冶著學生的高雅情趣。三樓美術室擺滿了學生的作品,那一件件精美的作品都是出自一雙雙靈巧的手,展示著師生的智慧。書法班門前展示著一幅幅硬筆書法作品,孩子們灑脫無拘束的心靈躍然紙上,一橫一豎一點一捺盡顯學生個性。
我校的操場面積小,學生的生均面積2.4平方米。在這樣的條件下,學校體育屢獲佳績,獲得了全國足球邀請賽煙臺賽區第一名、包頭足球賽第三名、回民區足球賽第三名的好成績。國家足球隊守門員高紅,原國家足球隊,現北京國安隊教練員呂軍進校指導。這些成績的取得源自學校對學生自身發展的重視,得益于“小操場辦大體育”的工作思路。
學校全身心地為學生做好各種服務,以各種活動為載體,讓沐浴在陽光中的孩子們從小感受美、享受美、領悟真。
四、潤物無聲,在課堂教學中立德育人
讓教師在專業上拔節,辦有內涵有特色的教育離不開一支陽光的業務精湛的教師隊伍,但每一位教師都是不同的,學校根據實際情況把教師分為三類,青年教師、骨干教師、老教師,根據不同特點分類要求。對于工作未滿五年的青年教師,學校主抓課堂教學常規的培訓,在備課、上課、說課、評課等方面跟蹤指導。在青年教師中開展“拜師求藝”、“成長講臺”等多種活動。為青年教師舉辦“隨堂課”、“匯報課”、“拜師展示課”讓青年教師盡快成為合格教師,學校的青年教師也正按照預期目標,不斷成長。對于骨干教師進行“提升培訓”開設“文心書社”“教育論壇”“專題講座”,通過觀摩、研討、評比等形式給骨干教師機會。對于事業心強,有潛力的教師進行重點培養,讓他們走出校園參加各級各類教學觀摩課及教師培訓,使骨干教師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名師引領”為老教師搭建了引領、指導的平臺。
我們期待的課堂是讓每個孩子的腦袋都在思考、交流,同時相互碰撞引出更精彩的“火花”。學校開始課堂教學的改革。數學課上“先學后教”的教學方式小有成效。高燕老師教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時,不是先急于把結果告訴學生,而是通過已學的知識正方形的面積公式進行疏導。讓學生動手剪剪拼拼議議說說,自己去感受這一知識點的思維方式,老師則認真傾聽學生的思維過程,通過引導讓學生本來模糊的概念逐漸清晰起來。語文課則開發了“單元主題拓展課”教學模式。在長期的教學中我們發現單單依靠小學階段的十二冊語文課本去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是遠遠不夠的,學校抓住語文課本的單元主題這一特點,深入開展“單元主題拓展課”探究,豐富學生的閱讀量。其中,鄭慧敏老師在進行六年級《最后一頭戰象》的教學時,不失時機向學生介紹中國著名動物小說作家沈石溪,并向學生推薦了沈石溪的《狼王夢》、《再被狐貍騙一次》等作品,學生在學習這一單元文章的同時又和教師一起閱讀了其他幾部這樣的作品。這樣的教學給孩子們提供閱讀的空間,讓讀書成為他們的習慣。“陽光體育五個一”納入到了課堂整合的內容中:1.每天鍛煉一小時;2.會一項體育技能;3.懂一項運動規則;4.講一個體育明星的故事;5.建一個自制的活動記載卡。體育一周一節的整合課,音美兩周一節的整合活動,深受學生喜愛。課堂教學方式的探索改變了以往的課堂教學模式,讓教師走近了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以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五、人文管理,和諧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