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頁 精品范文 中醫美容基礎理論

中醫美容基礎理論

時間:2023-07-06 17:15:2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中醫美容基礎理論,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中醫美容基礎理論

第1篇

1 中醫美容發展歷史回顧

中醫美容的歷史可追溯到兩千年前, 其發展軌跡大致如下[1-2]:第一階段為遠古至先秦時期(公元前221年前),是中醫美容起源時期;第二階段為秦漢三國時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64年),中醫美容的萌芽時期;第三階段為兩晉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時期(公元265年至960年),此期是中醫美容理論體系逐漸成形時期;第四階段為宋金元明清時期(公元960年至1911 年),中醫美容的拓展時期,在理論及技術方面都有了較大發展;第五階段為20世紀初(1911年起) 至20世紀80年代前,中醫美容被冷落,停滯不前;第六階段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此期中醫美容如沐春風,發展壯大。各級醫院相繼開展中醫美容服務項目,學術論文、著作紛紛發表,各級學會、學術團體相繼成立,學術水平逐級提高,科研院所積極進行中醫美容方面的實驗及臨床研究,中醫美容人才培養方興未艾。

2 中醫美容理論基礎及技術運用

2.1中醫美容的含義:關于中醫美容含義的界定,楊智榮[1]五年前提出,目前根據中醫美容的目的和方式,可以將中醫美容分為廣義和狹義兩大類。廣義的中醫美容,研究的內容廣博,其以整體觀念、形神合一、天人相應、陰陽五行、臟象經絡等中醫學說為理論體系的核心,不局限于顏面局部的美化,突出與防疾治病,養生健美、抗老防衰、延年益壽緊密結合,運用中藥、針灸、按摩、氣功、食物、養生等手段補益臟腑、通調氣血、扶正祛邪、綜合調理,從而改善人體機能、形態與容貌,達到形體美和容顏美的和諧統一,最終實現容悅形美、延緩衰老、健康長壽的目的;狹義的中醫美容,重在研究美化、養護容顏及損美性皮膚病的預防和治療,同時以中醫醫術與方藥為手段,消除個體容貌上的某種缺陷或改善容貌現狀,達到中醫所言之“駐顏”、“美顏”、“留顏”、“益容”的目的。楊素清[3]指出中醫美容是在人體審美的理論原則指導下,運用諸如辨證論治、中藥方劑、針灸、按摩、中藥護膚品等中醫藥手段所進行的美容。中醫美容四種服務方式,即“維護”(美容保健)、“修復”(損容性疾病診治)、“改善”(修飾、掩飾容貌缺陷或暇疵)、“塑造”(美容整形術)。中醫形神美的定義用語反映了中醫學特色,“形”即指人的形體及其形象,“神”即指人的神機、神明、神志、神色,也就是西醫說的人的生理、心理現象或謂生命活力,形神美即指形體、容貌和生命活力之美。劉寧[4]對中醫美容學給予了定義即中醫美容學是一門在中國傳統美學和中醫基本理論指導下,結合現代美學,運用以自然療法為主的方法,研究健康美麗容顏、形體的養護,損美性疾病的防治和損美性生理缺陷的掩飾和矯正,以達到防病健身、延衰駐顏、維護人體形神美為目的的學科。從以上我們可以對中醫美容的含義有較清晰的理解。

2.2 中醫美容的特點:關于中醫美容的特點,許多專家、學者有很深刻的理解和闡釋。例如楊素清[3]提出中醫美容的基本特點,一是以整體觀為指導原則,二是以辨證論治為施術方法,其作用安全長效,措施防治并舉;楊智榮[1]在2006年出版的規劃教材中提出,對中醫美容的特點進行高度概括,即:整體調養,標本兼治,辨質施調,因人而異;歷史悠久,方法多樣。可以歸納出中醫美容所具有的優勢及特點,其核心突出整體觀念,標本兼治,辨質施調。

2.3 中醫美容理論基礎

2.3.1 中醫學基本理論是中醫美容的理論核心:中醫的整體觀念、陰陽五行理論、藏象理論、氣血津液理論、經絡理論等與美容、人體養生保健有著密切關系,這些理論是中醫美容基本理論形成的基礎,對中醫美容技術的運用起到指導作用。

2.3.2 人體體質學理論應用于美容保健實踐:1996年,匡調元編寫了《人體體質學》。2007年,楊智榮編著了《美容保健技術》,將體質學理論發揮和運用,對人體體質保健理論及技術進行了高度概括和闡述,豐富了中醫美容理論體系,對中醫美容理論創新起到重要作用。2009年中華中醫藥學會了《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準[5],使體質分類更加科學化、規范化,對體質辨識及在中醫美容保健方面的應用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

2.3.3 中醫人體美學理論促進中醫美容學科發展: 李紅陽提出構建中醫人體美學理論體系,促進中醫美容學科發展。中醫整體審美思想為“形神統一”、“天人相應”。“大醫精誠”是中醫美學理論的精髓,即強調善是美的前提,不善不美的美學思想[6]。

2.4目前常用中醫美容保健技術與方法

2.4.1 中藥美容保健:美容保健中藥及方劑在內在體質調養及外在容貌美化上有著獨特優勢。中藥美容保健法是指在中醫中藥基礎理論的指導下,運用中草藥提高或恢復機體的生理功能,美化人體,保持青春健美的一種方法[1]。一般選用補益氣血、活血化瘀、祛風清熱、涼血解毒、消腫散結等類藥物,以內服或外用,平衡臟腑陰陽,調和經絡氣血,提高生理功能,達到整體美容保健目的[7-8]。本法的最大特點是在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理論指導下,因人而調,辨質施調,充分發揮中藥美容作用,它是臨床上運用非常廣泛的一種中醫美容方法。中藥內服即是依據辨證論治、辨質施調原則,以內養外,達到美容保健目的,體現中醫治病求本的思想;外用則是以不同劑型采取不同外用方法針對不同病癥施治,達到局部治療效果,體現治標;兩種方法常同時使用,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常用美容的中草藥有補氣駐顏的黃芪,抗衰美容的人參,駐顏去皺、悅澤潤膚的茯苓、麥冬,延緩皮膚老化、減少色素沉著、養血悅容的地黃,另有黃精、桃仁、杏仁、柏子仁、川芎、蘆薈、、冬瓜仁、白芷、防風、辛夷、 五味子、蒼耳、桃花等,不勝枚舉。

2.4.2 經絡美容保健:經絡美容保健是指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通過經絡、腧穴刺激,疏通經絡、調理臟腑、平衡陰陽、滋養皮膚,達到美顏潤膚,防病保健目的的一種中醫美容技術。其技術方法多樣,效果顯著。包括針灸、推拿、刮痧、拔罐、耳穴療法、經皮給藥等[10]。

2.4.3 中醫膳食調養:膳食調養以中醫學基本理論為指導,采用食物或藥食同源的中藥通過日常飲食而達到防病治病、美容保健目的的一種方法[1]。其特點是簡便易行,經濟實惠,易于堅持,適用范圍廣。

2.4.4 體質調養技術:體質調養是依據中醫體質學理論,以辨質施調為原則,運用中醫綜合美容調理技術內外結合,標本兼治,改善偏頗體質,對亞健康狀態進行美容保健及皮膚養護,達到美容延年目的。在預防、調理亞健康狀態方面突出中醫藥優勢,體現中醫“不治已病,治未病”思想[1]。現代體質學將人的體質分為九種[5],并科學建立了體質評判標準和方法,經過體質評定后,辨質施調,運用藥物、膳食、經絡、情志等綜合調理,達到全身陰陽的平衡,健身延年,駐顏防衰。

2.4.5 其他中醫美容相關技術:音樂調養及情志調節也是中醫范疇的美容技術。中醫尤其重視情志對美容的影響,根據五臟配五音、五志,以中醫五行生克制化理論為指導,即能發揮音樂和情志的美容保健作用[9]。

2.5 運用中醫美容技術防治調理的常見損容性疾病及亞健康:常見的損容性皮膚疾病有黃褐斑、雀斑、痤瘡、白癜風、皮膚角化病、皮膚衰老癥、營養不良癥、日曬傷、皮炎、濕疹、斑禿、白發、甲病等,全身疾病有失眠、頭痛、月經不調、肥胖癥、婦女臟躁等。

關于亞健康,孫濤在《亞健康學》中進行了系統闡述,結合多學者理論,提出亞健康狀態是指人的身心處于疾病與健康之間的一種健康低質狀態,是機體雖無明確的疾病,但在軀體上、心理上出現種種不適應的感覺和癥狀,從而呈現活力和對外界適應能力降低的一種生理狀態[11]。世界衛生組織將亞健康定義為反映人在身體、心理和社會環境等方面表現出不適應,介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臨界狀態。以下 3~4個征兆可診斷為“亞健康”:渾身乏力、易疲倦、頭腦不清爽、思想渙散、頭痛頭重、面部疼痛、眼睛疲勞、眩暈、立起時眼發黑、耳鳴、聲音有異常、郁悶不快、早晨起床不適、失眠、早醒、手足發涼、便秘、心悸 、坐立不安 、肩頸僵硬。亞健康狀態調理就是以中醫基礎理論及體質學理論為指導,辨質施調[1,12]。

3 在科學研究及技術開發方面的建議

3.1應加強中醫美容學、中醫美容理論、中醫傳統美學理論的研究。

3.2注重專科專項的深入研究。在專科專病的防治、調理技術、方法、手段方面推陳出新,臨床實踐中確有療效的美容中藥、方劑、手段等積極立項、借助學術會議宣傳,擴大影響,促進中醫藥優勢的發揮。

3.3學術研究水平避免低層次,應在分子、基因層面上加大研究力度。

3.4善于吸納經方驗方,挖掘古方效方,并利用現代科研手段,通過基礎實驗研究或臨床療效研究,開發中醫美容藥方及技術,為中醫美容可持續發展奠定理論基礎,古為今用。

3.5注重現代美容技術與傳統中醫美容技術相結合,將成熟有效的美容技術應用于美容實踐,西為中用,中醫美容才得以長青不衰。

3.6中醫美容要國際化[13],中醫美容理論要現代化、國家化,中醫美容診斷手段現代化,中醫藥研發和運用現代化,中草藥美容制品現代化。

4 展望

未來人們對中醫藥美容保健會有極大的需求和渴望,中醫美容的臨床研究與實踐會更加深入、系統、規范,達到更高層次的學術水平;隨著學術研究水平的提高,中醫美容技術將推陳出新,最大發揮中醫藥美容保健的特色及優勢,給我們提出嚴峻的挑戰;中醫美容高等教育將得到良性發展,專業人才培養體現校企聯合培養的優勢,共同培育中醫美容復合型、應用型專業人才,美容業從業人員的素質將得到提升,人們美容保健的需求會得到專業技術人才的優質服務和科學保證。

[參考文獻]

[1]楊智榮.美容保健技術[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5.

[2]吳慧金,何智健. 中醫美容的歷史、現狀及未來思考[J].亞太傳統醫藥,2009,5(8):1-2.

[3]楊素清.淺淡中醫美容學的特點[J].中醫藥高教研究,2008,36(3):112-113.

[4]劉 寧.中銀美容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06:11.

[5]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體質分類與制定[S].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9.

[6]李紅陽.構建中醫人體美學理論體系.促進中醫美容學科發展[J].遼寧中醫雜志,2007, 94(1):103-105.

[7]金宏柱.中醫美容臨床研究近況[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5,21(2):131-133.

[8]吳 寧.中藥外用法在治療美容上的歷史與現狀研究概況[J].江西中醫藥,2007, (11):79-81.

[9]陳景華.美容保健技術[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6.

[10]黃藜珊.論皮膚針在針灸美容治療中的作用[J].福建中醫藥,2008, 39(3:25-27.

[11]孫濤,王天芳, 武留信.亞健康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6.

[12]許明輝.論中醫美容與亞健康狀態的診療[J]. 臨床進展中國社區醫師,2009,23(11):13-14.

第2篇

1 以德為本

專家預測,美容行業將成為我國服務行業中最具競爭力的一個行業[2]。相對于美容行業飛快的發展速度,目前的職業教育發展明顯遲緩,美容行業從業者素質參差不齊,中專以下學歷占總從業人員的 90%[3],職業培訓標準亟待提高,高素質的醫療美容技術專業技術人才亟待引進,以期拉升整個行業的品質[4]。

所謂德,一般包括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四個方面,是個人的立身之本。其中職業道德是規范行業的重要道德標準。美容行業的總體性質屬于服務業,在工作中,難免遇到形形的顧客,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唯有堅守職業道德,堅持“服務”的理念,本著幫助顧客的宗旨,不卑不亢地耐心講解,積極尋求可行方案,才能使問題得到圓滿解決。而美容行業的“德”,正是由傳統醫學“維持人的生存、救死扶傷”演化而來的“提高人的生命質量,增進生命活力美感”的使命感和“服務意識”。只有堅守這種職業道德,才能養成“為問題找方法”的習慣,成為具有高水平職業素養的優秀人才。

2 以知為用

2.1 夠用:2006年衛生部下達文件,指出高職高專醫療美容技術專業將不允許報考臨床執業醫師,使得醫療美容技術專業的專業設置和培養目標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對醫學知識的要求也著重強調基礎理論,能進行辯證且能科學指導技能手法的實際應用,能夠針對健康和亞健康人群進行保健和調理。這種轉變,使該專業所設置的《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方劑學》、《針灸學》等中醫基礎課程和《系統解剖學》、《生理學》等西醫基礎課程的重點也有了一定的調整,強調夠用、實用,在此基礎上能夠靈活運用。以《中藥方劑學》為例,由于不能開臨床藥方,所以對該專業學生只要求掌握非處方中成藥,能夠運用藥膳和食療對亞健康狀態或正常人群進行調理或保健即可。而醫學生必學的《組織與胚胎學》、《病理學》等則可以直接刪去,或僅以知識講座的方式加以了解即可。

2.2 實用:中西醫基礎知識的實用性主要體現在對技術手法的指導、完善;對醫療診斷技術的轉化和對健康人群養生保健方法的應用等方面。譬如,針對美容項目“卵巢保養”,雖然市面上已經開展多年,但醫學界始終未曾肯定,甚至還加以貶斥—這種情況下,作為專業技術人才,應該從該項目的實際效果和理論支持兩方面進行科學評估、修正與完善,消除美容愛好者的顧慮,還市場以科學有效、合理可信的技術和美容項目;而醫療的診斷治療技術也轉變成對顧客健康狀況的判斷、調理、保養和維護,這些已經體現在近年來被逐漸認可或已廣泛應用的手診、面診、虹膜診、背診、痧診等技術方法中;當今,美容院已經將舒緩的音樂、芳香的氛圍、花草茶、美容手法等融為一體,不管是音樂、香味、茶,還是技術手法,都是養生保健的方法之一,如何針對每個人的體質特點和存在的問題,制定個性化的保健方法,是對中西醫基礎知識實用性要求的升華和綜合應用。

3 以技為專

從各高校醫療美容技術專業所開設的課程與就業崗位和工作模式來看,醫療美容技術專業的技術主要由中醫美容技術(針灸、推拿、刮痧、拔罐、點穴、藥膳食療等)、生活美容技術(美體、皮護、塑身等)、修飾美容技術(美甲、化妝、紋繡等)、儀器美容技術(即美容儀器的使用與保養技術)、化妝品調配技術和銷售技巧六部分組成。醫療美容技術專業“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5]的培養目標,美容行業“服務”的工作性質,專業美容的運營模式,決定了銷售是該專業學生必須具備的一種特殊技術,而其媒介則是其他各種技術的實施。所以,對技術的牢固掌握和綜合應用是該專業人才必須具備的專長。

隨著美容行業的日益規范,對技術人員的要求和分工也越來越細化。從去年開始,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對大中專在校生新設了刮痧師、美體師、美甲師等工種的資格考試平臺,也正是國家對技術人才的重視、規范和引導。所以,醫療美容技術專業人才既要全面學習包括銷售知識在內的各種技術,能夠綜合應用,又必須精于其中的一項或幾項,做到有所專長。

總之,醫療美容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應突出以下幾個方面:①正確認識美容“服務行業”的性質,樹立正確的“服務”意識,堅守職業道德;②靈活應用中、西醫基本知識,科學指導顧客進行有效的養生保健,并由之評判、完善現行的技術手法;③牢固掌握并能夠實際應用一種或幾種專業技術。但,如何使這些在科學理論指導下的美容技術,轉變成符合現代人健、美需求的可行項目,并連同一定的行業規范和運營模式直接供市場應用,還依然是整個行業所面臨的一大難題!

[參考文獻]

[1]王秀蘭,周典.關于高等職業教育醫療美容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J].中國美容(2010年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美容分會學術年會論文集),180-182.

[2]王慶儉,陶紅艷,劉哲妍.美容行業發展之我見[J].職業技術,2009,(6):88.

[3]韓秀萍.美容行業對美容人才能力素質的要求[J].衛生職業教育,2009,(6):134.

[4]武燕,劉茜,武琴琴.淺析高職高專醫療美容技術特色專業的建設[J].衛生職業教育,2012,30(14):14-15.

第3篇

1 “雙師型”的內涵和要求

為了能夠適應中醫美容專業等高職教育發展,我國為建設有別于以前的輕實踐、重理論的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師隊伍,提出了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這個命題,然而,“雙師型”教師直至目前還沒有具體統一的標準,對于“雙師型”的內涵,教育學家有幾種不同觀點[1]:一、“雙證”說:即持“雙證”就代表“雙師型”教師。這個觀點是指獲得了高等學校教師職稱或講師及以上職稱,并同時獲得本專業中級以上職稱或執業資格證即為“雙師型”教師。二、“雙素質”說:其認為“雙師型”教師要兼備“教師”和“技師”雙角色的職業素質和能力。三、“雙師”配合說:既可以是“雙師”素質由個人兼備,也可以分別由具有實踐操作技能的教師和具有專業理論教學能力的教師配合擔任。

目前,教育部提出的“雙師型”教師應具備的條件認可度較高,主要是指,“雙師型”教師應具有講師(或以上)教師職稱,同時又有5年以上本專業一線實踐工作經歷,或者有本專業的中級或以上技術職稱,亦或者主持實踐技術研究或應用的,或參加過專業技能培訓合格者[2]。

高職中醫美容教育以美容技術能力培養為中心,這就決定了培養的人才應在具備必需的中醫美容知識和基礎理論的基礎上,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掌握中醫美容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術。要培養這樣的中醫美容人才,必須有高水平的中醫美容教師隊伍,既要有寬厚的知識背景,又要具備動手操作能力及生產管理中醫美容第一線的實踐經驗,逐步建設有中醫美容專業特色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2 中醫美容專業的師資現狀

中醫美容專業培養的人才不僅可以就職日常美容機構,還可以參與損美性疾病的預防與護理,與中醫的醫理、藥理和人體生理等知識都有緊密聯系。與其他職業教育相比有特殊性,對教師亦有特殊要求,現開展中醫美容教育的培訓機構大多都是中高等醫學院校,因為該專業不僅要求教師有專業技術能力,還要求教師比較扎實的中醫學理論基礎。也就是說,高職中醫美容專業教育雖然屬于高等職業教育,但是依然對專業理論和醫學基礎知識有較高的要求,所以在醫學院校開展中醫美容專業教育,有相對豐富的師資,對專業理論和醫學基礎的教育基本可以滿足。然而,中醫美容專業畢竟是以職業操作為主的專業。中醫美容教育起步較晚,在教育實踐的摸索過程中,容易延續舊的教育模式,無論在師資配備上,還是在學生培養方面,都容易犯“重理論培養,輕技術訓練”的錯誤。同時還存在教師流失嚴重和教育技術更新慢等問題。為配合中醫美容的高職“雙師型”教育,有部分教師是兼職教師,聘用外校的技能教師,由于時間配合度低、待遇低、重視度低等問題,經常會出現教師資源流失的情況。中醫美容技術飛速發展,中醫美容教育技術更新相比之下略有遜色,要求教師及時參與進修培養等,提高自身教學水平。

3 中醫美容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建議

3.1師資建設和教師培養:首先,引進已具有中醫美容教育“雙師型”教學人才,是最快速有效建設中醫美容“雙師型”教師隊伍的重要途徑[3]。醫院或美容院中不乏豐富實踐經驗、博學善講、有教師素質的中醫美容培訓人才,將此類人才引進課堂,既能滿足中醫美容的教學需要,還能為學校的中醫美容課程環境帶來生機。此外,聘請與中醫美容相關的科研單位、企事業單位的優秀管理人員、科技工程技術人員等進學校做兼職教師,對中醫美容專業的“雙師型”教師的師資隊伍是很好的補充。同時,對中醫美容專業教師進行培訓是建設中醫美容“雙師型”師資隊伍的主要途徑[1]。由于各種原因,目前中醫美容專業教師中的“雙師型” 教師比例偏低,所以可通過校內中醫美容專業教師的培養,將其能力和理論水平提高到“雙師型”教師的標準。要求校內中醫美容專業教師要扎實的醫學和美容理論知識,提高美容技術操作素質,使其逐步達到中醫美容“雙師型”教師標準。這樣不僅可以保持中醫美容教育師資隊伍的穩定性,同時也有利于中醫美容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中醫美容專業“雙師型”教師的培訓方式根據培訓地點不同,可分為校內培訓和校外培訓兩種。校內培訓主要是指“請進來,互幫助”。所謂“請進來”是指聘請中醫美容第一線的技術人員或國內外資深的中醫美容教師資培訓專家對在校教師進行短期培訓,“互幫助”是通過教師共建學習型組織,通過老教師傳幫帶新教師,新教師將新技術和新的教學方法教給老教師的方式,從而提高中醫美容專業教師的素質。校外培訓即是“送出去,多實踐”,可以選派中醫美容教師代表到國內外美容職業技能培訓機構進行培訓,或是到大型美容機構、醫院美容科等進行培訓和學習,這樣既能讓教師得到中醫美容實踐鍛煉,又利于教師引導中醫美容專業學生的企業實訓。

3.2管理調控和隊伍建設:有的研究者認為,“雙師型”教師對職業院校的要求,更適宜把某所學校作為一個具體對象,而不是把客觀存在的每位教師當作具體對象[1]。也就是說,學校必須重視“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不僅從個體上要求每個中醫美容專業教師都達到 “雙師型”教師標準,更應該從整體師資隊伍建設的角度統籌管理和調配,努力構建一支中醫美容專業特色顯著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從學校管理層面,應以《高等教育法》、《教師法》、《職業教育法》等其它相關法規為指導,構建一套適應中醫美容教育發展的“雙師型”教師管理制度。在中醫美容專業特色的“雙師型”教師的資格認定、職務聘任、遴選任用、教師流動、工資待遇、考核獎懲、進修培訓等一系列環節制訂相應的規章制度[3]。在師資培養管理方面,要合理調配中醫美容教師資源。創造條件送中醫美容教師參加醫院和美容院的實踐,同時鼓勵其參加美容技能考級考證,鼓勵中醫美容骨干專業教師讀在職研究生。

另外,學校可聘請一批“懂中醫理論、美容技能強”的校外中醫美容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充分發揮社會教育資源的優勢,構成以中醫美容實踐能力見長的兼職教師與本校以理論教學見長的教師相互學習、互相搭配的“雙師型”教師組合,共同承擔培養學生的責任。同時,從學校層面考慮,建立激勵機制,將“雙師型”素質評價結果與教師的獎金、職稱、福利和進修機會等直接掛鉤,引導中醫美容教師向“雙師型”方向發展。從而,穩定、壯大中醫美容師資建設,從整體上建設一支中醫美容“雙師型”教師隊伍。

總之,根據中醫美容專業教育的特殊性,和“雙師型”教師培養的要求,不光要求加大教師培養力度,還要從整體入手,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從而建設一支中醫美容“雙師型”教師隊伍。

[參考文獻]

[1]嚴長遠.淺談“雙師型”教師的內涵[J].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1(18):15-17.

[2]葉小明,朱雪梅.“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影響因素與模式探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4:56-58.

第4篇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消費意識和健康觀念的提高,中醫美容因中醫理論獨特的“藏象”理論逐漸受到大眾關注,而肺臟特殊的生理功能使其在皮膚、毛發美容等方面有重大的意義。

【關鍵詞】:中醫基礎肺美容

《素問·六節藏象論》道:“肺者,氣之本也,……,其華在毛,其充在皮”,這一生理功能的特殊性使得肺在皮膚、毛發美容等方面尤為重要。

1中醫基礎理論

中醫認為,肺在體合皮,其華在毛,在竅為鼻,五行屬金,為陽中之陰,與自然界秋氣相通應。古人認為五色分屬五臟,其中肺色白(《內經》)。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氣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脈,主治節。肺氣以宣發肅降為基本運行形式,同時,肺有“嬌臟”之稱,不耐寒熱濕燥諸邪之侵。手太陰肺經與手陽明大腸經相互屬絡于肺與大腸。

2肺與美容

2.1.肺主氣司呼吸

《素問·六節藏象論》曰:“肺者,氣之本。”《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有:“天氣通于肺。”說明了肺不僅主呼吸之氣,還主一身之氣,對全身氣機有調暢的作用。肺氣以宣發肅降為基本運行形式,把自然界的清氣吸入,把人體的濁氣呼出,推動著津液的布輸,協同各個臟腑的工作,有利于有害物質的排出,對人體美容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同時,中醫認為笑能宣發肺氣,調節人體氣機的升降,故常笑能養肺。

2.2.在體合皮,其華在毛

《素問·五臟生成篇》:“肺之合皮也,其榮毛也”,《素問·六節臟象論》:“肺者,氣之本,……,其華在毛,其充在皮”。皮毛,包括皮膚、汗腺等組織,是人體之表。肺宣散衛氣于皮毛(宣發),發揮衛氣的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的作用,同時將津液輸送布散至全身皮毛肌膚腠理,使之紅潤光澤。肺的生理功能正常,則皮膚致密,毫毛光澤;反之,肺氣虛,不能宣發衛氣和輸精于皮毛,可見皮毛憔悴枯槁現象。[1]故《靈樞·經脈》曰:“手太陰氣絕,則皮毛焦。”《靈樞·本神》:“肺喜樂無極則傷魄,……皮革焦,毛悴色夭。”

2.3.在竅為鼻

肺在竅為鼻,《靈樞·五閱五使》曰:“鼻者,肺之官也”。所以肺之功能失常,能影響于鼻,如出現酒渣鼻。酒渣鼻在中醫又稱為“酒糟鼻”,是一種好發于顏面鼻部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也是一種常見的難治性損容性皮膚病。唐老認為酒渣鼻病位在肺胃;病機本質是肺胃積熱;本病多見于素體肺胃積熱之人,尤其嗜酒之人,當積熱上蒸,外遇風寒,寒凝血瘀,復感蟲毒,日久而成酒渣鼻。[2]吳哲等認為此病乃屬痰熱郁肺,故治療當清肺泄熱、祛痰化濕。[3]

2.4.主行水,與秋氣相通應

肺主行水,是指肺氣通過宣發肅降運動,推動和調節全身水液的輸布和排泄。《素問·經脈別論》:“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故又稱“通調水道”,通過肺氣的宣發肅降,把津液布輸到皮毛肌腠以濡潤之,輸送到皮毛肌腠的水液在衛氣的推動和調節作用下化為汗液,并有節制地排出體外,有助于新陳代謝,從而保證毛竅通暢,肌膚潔凈,自然煥發光澤。若肺主行水的功能失常,皮膚新陳代謝產物不能隨散氣、汗液排出體外,往往阻塞毛竅,使皮膚出現斑點,或黝黑或凹凸不平,而導致損容性疾病的產生。[4]肺與秋五行同屬于金,而肺喜潤惡燥,所以秋季易見肺燥之證,如口鼻干燥,皮膚干裂等。干燥的秋天使皮膚日蒸發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一個成人每天水的生理需要最低量為1500毫升,秋天可達2000毫升,所以應當補水養肺,多次少飲為最佳。

2.5.肺與大腸互為表里

肺與大腸由手太陰經和手陽明經的相互屬絡而構成表里關系。大腸主傳化糟粕和主津,肺氣的肅降有助于糟粕的排泄,若肺的生理功能失常,影響大腸主津(即燥化作用),出現水與糟粕俱下,嚴重時可引起脫水,肌膚干燥,面容憔悴而蒼白;大便秘結不通,影響人體的新陳代謝,有害物質再吸收入血,導致皮膚粗糙,無光澤,形成痤瘡、色素沉著、顏面色斑等。

2.6.肺色白

五色入五臟,白色入肺。清代何夢瑤在《醫碥》中:“白色屬肺,主氣因虛寒”。故可多食用白色系列蔬果,維持肺部和大腸的健康,如:蘆筍、包心白菜、白西蘭花、卷心菜、大蒜、山藥、蓮子等。另外,《神農本草經》曰:白芷,長肌膚,潤澤,可作面脂。《醫學入門》曰:山藥,補肺潤皮毛,久服益顏色,長肌肉。《藥性論》曰:苦參,治熱毒風,皮膚干燥生瘡;天門冬,煮食之令人肌體滑澤,除身中一切惡氣不潔之痰,令人白凈,頭不白。

3.小結

肺氣的宣發肅降始終貫穿于肺的各個生理特性之中,與美容關系密切,輸送津液于皮毛,潤澤肌膚;主行水,衛氣的推動,促進皮膚的新陳代謝;與秋氣相通應,喜濕惡燥,容易導致肌膚干燥無光澤;與大腸互為表里,助大腸排泄糟粕,抵御有害物質侵蝕肌膚;朝百脈,主治節,肺氣助心行血,促進血運,使肌膚紅潤有光澤;肺為“嬌臟”,不耐寒熱濕燥諸邪之侵,若肺衛不固,邪氣侵襲,會引起肺的功能失調,造成一系列的問題。所以,通過宣肺、泄肺、補肺、潤肺等,能有效地調節人體分泌系統和循環系統的功能,改善皮膚微循環,增強皮膚免疫力而恢復皮膚的正常生理功能和活力。[5]食用色白或入肺經的食物,能收到很好的美容效果。可見,肺在排毒養顏中有特殊的意義,美容應首先從肺入手,隨著中醫藥不斷往現代化的方向發展,相信中醫藥在美容方面將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廖慧玲,尹思源,毛櫻逾,周喜芬.麥冬抗皮膚衰老作用探討【J】.山西中醫,2007,23(3):53.

[2]許學江.唐定書立足肺胃科學辨治酒渣鼻【J】.遼寧中醫學院學報,2006,8(3):53.

第5篇

一、醫療美容專業的特點

隨著我國醫學的不斷發展,我國醫療美容行業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關注,在醫療美容行業的實際發展過程中,已經取得了相應的成就。在很多醫學的高校教育教學活動中,醫療美容專業得到了全面的開展,當前很多人對醫療美容專業的興趣較高,從事醫療美容專業的人才越來越多。

對于醫療美容專業而言,主要為了培養具有一定技能且能夠從事醫學美容、美容衛生保健的技能型人才。臨床醫學與美容醫學的交叉部分屬于醫療美容專業,是一種新型學科,也屬于美容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很多高等醫學教育學校中醫療美容專業的實際教學情況的全面了解,發現這門學科主要教授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及醫療美容技能等,為醫療美容技術工作培養高級技術專業人才。

二、醫療美容專業組織學和胚胎學理論教學體會

(一)因人施教的教學模式

針對當前很多醫學高等學校醫療美容專業,通過對組織學和胚胎學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查和了解,發現在教學過程中已經采用的因人施教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并不理想,并沒有發揮因人施教的重要作用。例如在對結締組織中脂肪組織的結構進行講解時,可以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適當講解生物化學方面的相關知識。

很多高等院校醫療美容專業的學生包括文科學生和理科生,在很多專業知識的講解過程中,不同的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程度不同,因此影響對知識的整體掌握。醫療美容是在充分利用醫學知識和技術的基礎之上,對人體的健康進行維護,對人體的美進行再塑造。醫療美容涵蓋人體各個器官和部位。因此,在醫療美容專業知識講授的過程中,需要教師盡量將每一個復雜的知識進行細化,運用通俗易懂的方式進行教授,提高學生對組織學和胚胎學的學習興趣。

(二)PBL教學模式

隨著醫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在醫療美容專業的教學中,PBL教學模式得到了一定的應用。PBL教學模式主要以問題為導向,并以學生為中心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PBL醫學教育主要的基礎是醫學問題,教學主體是學生,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在教師輔導下對某一醫學問題進行全面的研究。

例如在皮膚章節的教學中,可以提出相應的問題,如皮膚的漂白是什么意思,可以適當擴充學生的知識面,適當講解白癜風的主要特征,通過師生共同探討學習整個章節。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醫療美容專業的學習興趣,

(三)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第6篇

關鍵詞 形象設計 培養方向 化妝 美容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形象設計專業高等教育的產生和發展,很好地滿足了市場需求,提升了行業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促進大量人員就業。但是,由于國內各高等院校對服裝、化妝等專業內容的取舍、整合不一,形成了多種專業培養方向。培養方向的多樣化造成課程設置、技能種類、就業方向的多樣化,因此,目前全國的形象設計專業雖有類似名稱,但教學內容差異很大,專業體系尚不完善,教學效果難以掌控,就業前景時好時壞,這些問題都嚴重影響著該專業的生存和發展,亟待相關人士解決。

1 形象設計專業的培養方向

1.1 服裝與化妝方向

服裝與化妝方向的形象設計專業一般開設在藝術設計目錄下,稱作“藝術設計”(形象設計方向)。目前,廣西藝術學院、大連醫科大學、廣東技術師范學院、中原工學院、大連工業大學等幾所院校開設該方向的本科層次教育。該方向的教師多為影視院校的化妝專業畢業生和服裝院校服裝設計畢業生,他們具有專業的化妝和服裝知識和技能,講授本專業相關課程。

課程設置方面也是以服裝、化妝為主,配合以形體禮儀、會展策劃、企業形象等相關輔助內容。例如,以下是某形象設計本科院校的專業課程設置:

中外服裝史、形象設計概論、 CI策略、形體禮儀、服裝效果圖、管理學、毛發制作、發型設計、化妝設計、美容設計、服裝工藝與材料、服飾色彩與搭配、立體裁剪、配飾設計、慶典策劃、燈光場景設計。光構成、攝影基礎。

學生就業主要任職于電視臺化妝師、中職學校教師、形象設計培訓機構教師、自由職業化妝師、化妝品公司彩妝講師、服裝公司設計師、還有一些網站、報社的化妝師或娛樂編輯等化妝相關職業。

1.2 影視化妝方向

影視化妝方向的形象設計教育在“戲劇影視美術設計”目錄下,其名稱也不一定稱為“形象設計”,有的稱作“人物造型設計”,有的稱作“戲劇影視美術設計”(舞臺化妝方向),其核心課程是影視化妝技術,其余課程都圍繞戲劇、舞臺設計開展。主要專業課程有:舞臺化妝設計、舞臺化妝技術、服裝設計、舞臺服裝技術、繪畫(專業基礎)、藝術概論、中國話劇、中國戲曲、外國戲劇、中國美術史、西洋美術史、音樂欣賞、舞臺設計、舞臺燈光。

影視化妝方向的形象設計專業培養影視化妝師,在電視臺、各類制片廠工作,從某種角度講,是該專業學生最向往的職業,但是這一職業的圈子很小,需求量有限,不適合大規模招生和辦學。北京電影學院的人物造型設計專業雖然報考人數很多,生源旺盛,但是該校堅持隔年或隔兩年招生,不讓學生數目過多。

1.3 服裝表演方向

服裝表演與形象設計方向一般在“服裝工程”目錄下,將服裝表演與服裝、化妝課程相組合,稱為“服裝表演與形象設計”專業。在有形象設計以前的服裝表演專業通常都是將服裝表演與服裝設計課程相組合,讓表演班的學生學習服裝設計知識,畢業后也可以從事設計工作。有了形象設計專業以后,由于該專業的化妝、整體造型、舞臺燈光等內容與服裝表演內容更為接近,更容易融合而成為一個具整體性的專業體系,因此,大部分學校都將專業方向由服裝設計轉而為形象設計。但是,形象設計內容所占比重仍有不同,有很多學校仍以服裝設計課程為多,而有的學校則全面改革成為形象設計課程。這樣的組合無疑是合理的,更適合服裝表演專業的課程體系,也更容易達到該專業的培養目標。

服裝表演專業本身就是一個年輕的專業,其專業深度、課程體系和就業范圍都有待論證和提高,跟據一項對近三年北京服裝學院服裝表演專業的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調查,“服裝表演專業畢業的學生從事模特職業的比例只有18%”,“而轉行到服裝設計領域的比例只有5%”。調查結果證實:由于表演學生的個人綜合素質、個人形象等諸多因素,大部分學生在畢業后或者模特生涯結束后都轉行到服裝營銷領域工作。這一結果也有效印證了服裝表演與服裝設計專業的結合并非成功的專業組合。相反地,形象設計專業在形體、化妝、個人整體造型、不同場合禮儀等方面的知識配備不僅能夠更好地輔助模特的服裝表演工作,而且能夠充分發揮模特自身優勢,使之更適合從事服裝營銷工作。從學術角度看,形象設計與服裝表演的結合是一個較好的專業組合。

1.4 化妝美容方向

浙江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和北京服裝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開辦的形象設計培訓,以及很多其他學校開辦的大專、高職層次的形象設計教育都有美容方向,但是所占比重各有不同,有的學校只講授少量美容課,有的則將美容作為重點內容,其培養目標也并非化妝師,而是美容師。例如,江蘇廣播電視大學的人物形象設計專業就是從以前的現代美容專業轉變而來,其美容教學經驗豐富,體系成熟:主干課程有:形體概論,美術基礎,美容生理基礎,色彩設計,美容皮膚科學,美容中醫基礎,人物造型化妝,發型設計,藥物美容學,形象設計,皮膚護理,形象藝術欣賞,物理美容技術,化妝品學,美容外科總論等專業課程等。

誠然,形象設計專業和純粹的美容專業是有區別的,但是在形象設計教育和市場都尚有待開發的時候,作為形象設計專業組成部分之一的美容,其龐大的市場和旺盛的就業率也是形象設計辦學時可以考慮的條件之一。這樣的培養模式以美容為就業保障,發展尚不完善的形象設計教育,推動化妝就業,也是一種較好的辦學模式。

2 形象設計專業存在的問題

問題一 :就業問題

就業問題,是應用類、職業類、技術類學校和專業教學質量的重要檢驗標準,也是形象設計這樣的應用學科的辦學效果的檢驗標準。現在就以廣東某高校形象設計本科專業為例,用具體數據來看看形象設計不同專業培養方向的就業情況。該校的形象設計專業有服裝、化妝、美容三個就業方向,就業范圍較寬,再加上學校位于廣東這一服裝、美容美發基地,有著良好的市場環境,頗能代表我國形象設計專業的發展現狀。

該專業就業方向較多,卻沒有一個具有明顯優勢的方向;學生第一次就業的轉行就業率居高不下,顯示了該專業自身實力不夠強,教學體系繁雜,重點不突出;真正的形象設計方向由于市場關系,就業率常年很低,甚至幾近于零;化妝是該專業的主要就業方向,主要在電視臺任化妝師,或為自由化妝師,或在化妝品公司或美容公司做化妝導師(這一工作需要美容基礎);美容方向的市場需求很多,但是2007年以前,大學生的期望值較高,多不愿去美容公司工作。2008年,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找工作非常困難,學生放低心態,使得美容方向就業率大為提高,也使得形象設計專業成為很好就業的專業之一;服裝方向為該專業第二就業率,但是根據學生就業后的信息反饋,該專業的服裝方向就業的學生專業水平遠遠低于服裝專業學生,在該方向的生存發展上有明顯的劣勢。形象設計專業的其他相關方向(企業形象、櫥窗陳列、美容等)的就業率也較低。

問題二:形象設計教學和市場的問題。

專業培養方向決定了課程設置、教學內容、以及最終達到的培養目標,也決定了學生的就業方向。全國各學校的形象設計教育以化妝、美容、服裝、服裝表演為培養目標。這么多種方向,卻沒有一個能夠真正達到“形象設計”這一目標。也就是說,各專業方向還不能夠相互融合,合理取舍,并作一定的學術研究和課程開發,將相關知識進行融合、提高,使其整合為一個人物整體造型專業。具體表現在,形象設計專業的課程以專業技能課為主,嚴重缺乏基礎理論和綜合設計類課程,學生的綜合設計作品缺乏專業深度,綜合性不強等。甚至于,各個方向不僅不能整合,還在課時、師資等方面都出現了種種矛盾,互相排斥。眾多且雜亂的課程使學生疲憊不堪,然而辛苦過后卻不能在任何一個方向上學精學透。因此,對形象設計的專業整合勢在必行,建設成真正的“形象設計”專業;建設基礎理論,發展綜合設計,拓展專業范圍,挖掘專業深度,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應有的教學質量,建設成一個具備本科資質的專業。

另一方面,形象設計市場的空白也是學生就業的一大障礙。在我國,成規模的形象設計機構有西蔓色彩工作室、比較知名的有東田造型、毛戈平形象設計藝術學校等,其他都是小規模,不規范的形象設計培訓和服務公司,零散分布,數目很少。可以說,中國的形象設計市場上處于剛起步的階段,以后的發展也尚不明朗,還不能夠吸納大規模人員就業。

3 幾點建議

以上在專業開辦和發展初期產生的諸多問題,關系到課程建設,培養目標,師資培養與引進,以及學生就業和本專業的市場前景,關系到該專業的發展趨勢和改革方向,也關系到該專業能否成為一個獨立的專業而長期存在下去。這些問題該如何解決?

3.1 堅持市場化的辦學方向

堅持市場化的辦學方向是解決就業的重要手段。高等教育擴招背景下,本科教育已經從以往的精英教育轉變為大眾化教育,我們必須擺脫過去精英教育的清高姿態,堅定地關注市場,走出一條真正應用型的道路。形象設計作為在以擴大內需為目的的高校擴招背景下產生的綜合各方向的應用型專業,本身就是迎合市場而誕生的一個專業。這樣的專業,“要深入分析本地經濟與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調整專業或專業方向,及時增設當地經濟與社會發展需求的應用型專業,為當地經濟與社會發展培養所需要的各種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不能沿襲傳統的課程體系,而需要構建充分反映社會需求,滿足地方、行業對人才需求的應用型課程體系。”

形象設計專業在國外少有開設,韓國的大學有此專業,但是數目較少。美國的影視化妝專業都是以培訓班的形式存在,沒有學歷教育。可以看出,形象設計專業的學術性較為有限,缺乏在理論上深入挖掘和研究的空間,而是一門以操作技藝為主的專業。這個專業的發展適合向下走的道路,而不適合向上走。因此,我們要在發揮高校的學術優勢的基礎上,時刻關注市場,堅持市場化的方向,調整培養目標,課程內容,就業方向等專業建設內容。

3.2 完善形象設計教育體系

教學質量是高校的生命線。完善形象設計教育是專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所在。作為一個應用型專業,“其人才培養應既有別于傳統本科院校培養的學術性人才,又有別于高職高專院校培養的技能型人才。”它所培養的應該是“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其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具有鮮明特點,理論基礎扎實,專業知識面廣,時間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并有較強的科技運用、推廣、轉換能力等。”形象設計專業要想達到這一目標,首要的任務在于:作為一個新專業,很多課程都是前所未有的,急需進行課程開發。這些課程有:整合各專業方向為一個“形象設計”方向,完成這一方向的基礎理論,綜合設計課程建設,才能做到課程體系的基本完善。

在課程體系基本完善的基礎上,關注市場,發展相關輔助方向(企業形象、展會策劃、櫥窗陳列等),形成特色教育,填補市場空白。比如,以服裝作為教學方向之一的形象設計教學機構可以增設櫥窗陳列、展會策劃等課程,填補目前市場對服裝店鋪、展位陳列的空白,以及國內關于各類服裝展會策劃方面的教育空白。以美容為教學方向之一的形象設計專業可以增加銷售、管理課程,因為我們的學生具有本科、大專等較高學歷,在美容院一般都擔任美容導師、彩妝導師等職務,從事各個加盟店鋪的銷售指導工作,并能夠進入管理層任職。

通過這些措施,可以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掌握較為深入扎實的專業知識,具有就業市場的競爭力。并且,扎實的專業水平可以拓展就業范圍,是專業具有一定就業廣度。即使學生畢業后轉行,也會同樣底氣十足,有所造詣。這樣,形象設計專業的建設才基本完善,這一專業才能夠長期生存并發展下去。

3.3 以專業實力培育形象設計市場,開拓其他與專業相關市場

扎實的專業實力能夠帶來更高的就業質量和更寬的就業范圍。形象設計教育水平的提高無疑能夠提高形象設計市場的服務質量,帶動市場的發展壯大,市場的壯大反過來又能夠帶動就業,促進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同時,有了專業實力,就能夠拓展就業方向,向企業形象,展會策劃,或明星形象策劃,廣告造型設計,影視美術等行業發展,使形象設計專業成為一個特色鮮明,實力強勁的優勢專業。

參考文獻

[1] 顧萍.服裝表演專業高等教育研究.北京服裝學院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08.12.

第7篇

關鍵詞容顏按摩美化頭面部疲勞康復按摩穴位

中醫按摩是祖國醫學的醫療技術之一,屬外治范疇。它之所以能源遠流傳至今,并且不斷發 揚光大,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歡和接受,這是因為中醫按摩不僅能治病,而且能防病,并因其 疏經通絡、活血化瘀,故也有美化容顏、延緩皮膚衰老的作用。中醫認為頭面部為諸陽之會 ,手上的三條陽經終止于頭面部;足上的三條陽經的交接點也在此。現代研究資料表明,按 摩頭面部,特別是作穴位按摩,可以使面部皮膚毛細血管擴張、改善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 謝,具有平衡陰陽、疏經通絡、調和氣血的作用,從而達到消除疲勞、營養肌膚、延緩皮膚 哀老、美化容顏之目的。作者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探索和總結了一套穴位美容按摩的方法 ,在臨床美白嫩膚去斑治療中取得了顯著的療效,現介紹如下。

首先,用兩手掌的大、小魚際由下向上輕揉面部,使面部皮膚逐漸發熱,進入按摩狀態。然 后根據面部經絡穴位的分布進行按摩,方法如下。

1額部防皺、除皺按摩

用雙手拇指疊壓在印堂穴上,重按輕起按壓6遍,再依次沿印堂穴--神庭穴的直線按壓9遍 。力度則可因人而異,根據各人的身體強弱及需求而選定適宜的力度。用雙手食指、中指、 無名指分別放在兩眉的眉頭攢竹穴、魚腰穴,陽白穴、絲竹空,沿垂直線按至發際6遍。將 雙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分別放在絲竹空穴、太陽穴、瞳子穴,沿垂直線按至發際邊緣 6遍。應用兩手美容指(即中指與無名指)指腹平行于額部從下向上打圈(攢竹穴、魚腰穴、絲 竹空、瞳子穴、太陽穴)共9遍。

以上操作,主要是能增進額部、眼部的視神經等處的血液循環,消除額部皺紋及緊張感,消 除眶上神經、額神經的疲勞。

2眼部穴位按摩

用雙手中指按壓兩眼周圍的穴位,重按輕起,連續6遍。按壓順序是:攢竹空、魚腰穴、陽 白穴、絲竹空穴、瞳子穴、承泣穴、球、四白穴、睛明穴。雙手美容指并攏疊壓,繞 眼部環形肌作倒八字抹15遍。雙手美容指輕抹雙眼瞼15遍。雙手美容指,分別交替拖抹眼袋 各15遍。用左右手美容指指腹分別輕彈眼袋部位1分鐘。左右手美容指并攏分別交替沿魚尾 紋方向和垂直魚尾紋方向,進行輕柔的輕15遍。以上操作可以消除眼袋及黑眼圈;可以增進 眼部血循環,松弛眼部神經,消除眼部肌肉的疲勞,活躍眼部皮膚的細胞,消除外眼角魚尾 紋。

3鼻部穴位按摩

兩手分別在迎香穴點按9次,向上按至鼻通穴、睛明穴,然后下滑至迎香穴,在鼻翼至鼻根 部來回輕抹1分鐘,最后停留到迎香穴上,重按輕起按壓9遍。兩手五指交叉,左右拇指交替 從上往下抹鼻梁2分鐘。然后從下向上抹9遍。

以上操作可以增加鼻部皮膚的彈性,且使鼻頭挺立。

4顴頰部按摩

用拇指再次按壓人中穴,然后兩手分別揉按迎香、顴、巨、頰車、下關穴、聽宮穴、翳 風穴。

5唇部按摩

用左手拇指按下頜承漿穴,兩手分別用拇手指按地倉穴,各10遍。用兩手美容指繞唇輪匝肌 ,由內向外環狀形按摩10遍。

以上操作可以加強嘴輪匝肌的彈性,延緩嘴角下垂。

6下頜部及頸部按摩

用左手拇指、食指分別點按承漿穴、廉泉穴6遍,然后用雙手指放在下頜部,按至耳垂直下 ,反復按6遍。用雙手從下往上輕抹頸部皮膚6遍,防止頸部皮膚下垂。用雙手四指拼攏從上 往下順著頸淋巴走向由內向外作淋巴排毒9遍。

以上操作可消除或預防雙下巴,同時可防止頸部皮膚起皺紋或松弛。

7頸后部按摩

雙手美容指并齊放在頸后,從下往上揉按,從大椎穴-風池穴、斗私穴、啞門穴、風府穴 依次向上按壓頸椎,并向上提拔,反復9遍,提捏頸后肌肉。

以上操作可以消除頸部疲勞,緩解頸椎骨質增生及疼痛癥狀,同時可預防及治療頸椎病。

8耳部按摩

用兩手分別揉捏兩側眼睛穴,用兩手拇指與食指捏耳朵上所有的穴位,根據病人的健康狀況 確定從下往上或從上向下按捏。用雙手中指分別按壓耳門穴、聽會穴、聽宮穴,并用中指分 別插入兩則耳孔,上拔6遍。

9頭部穴位按摩

用雙手并攏打頭2分鐘,然后用雙手拇指疊壓按神庭穴、上星穴、百會穴,反復6遍。然后反 復按"四神聰穴"。用右手手背貼著頭皮,左手手背稍用力擊打右手掌處,全頭循經擊打5 分鐘。然后按頭部發際邊緣的穴位1分鐘。用雙手十指分開重按輕起,不斷變換位置,然后 用美容四指扣按腦后的不同部位。雙手合掌,輕叩頭部1分鐘。用雙手大小魚際揉按全頭6遍 。用雙手四指輕揉提擦頭發,并向垂直方向輕拉頭發、梳頭6遍。

以上按摩手法,可以加速頭部的血液循環消除大腦及全身的疲勞,加速頭、面、頸部淋巴液 的循環,"頭為神明之腦"可醒腦益智安神,同時可以預防腦萎縮,增加記憶力。

體會

在美容美膚實踐中,必須以中醫基礎理論及解剖學知識為指導前提,必須熟記頭面部人體解 剖結構及記熟頭面部肌肉、穴位、經絡為走行及其用途。只有這樣,在施實美容按摩平衡法 時才能手到心到穴到,手到皮膚亮麗、斑皺消除。

第8篇

    【關鍵詞】  中醫飲食;護理;應用

    中醫飲食護理是中醫護理學的重用組成部分,也是辨證施護的重用方法之一。運用正確的中醫整體觀念及辨證施食理論,結合臨床實踐,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或康復病人的保健方面,進行營養和膳食方面的調護和指導,合理安排膳食,有利于疾病的治療和康復[1]。

    1飲食調養在健康中的作用

    飲食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是人體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養的源泉,合理的飲食,使人能獲得各方面的營養,預防各種疾病和促進病體康復都有重要的意義。中醫有“治病當論藥功,養病方可食補,藥補不如食補”的說法。因此,飲食護理在中醫護理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中醫飲食護理是中醫護理學的重用組成部分,也是辨證施護的重用方法之一。運用正確的中醫整體觀念及辨證施食理論,結合臨床實踐,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或康復病人的保健方面,進行營養和膳食方面的調護和指導,合理安排膳食,有利于疾病的治療和康復。強調了飲食調養在人類養生,確保健康中的作用。

    2在中醫治療與護理中,飲食有著重要的作用

    《素問·臟氣法時論》說:“毒藥攻邪,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這里所說的“毒藥”是指治療性藥物,以攻邪治病為主;而谷、果、畜、菜是為食療性食物,以調養機體為主,即為飲食護理。藥食合用,則“補精益氣”。 進一步指出了五谷、五果、五畜的氣味屬性以及在治病、防病當中的作用。

    3中醫飲食護理的基本觀點整體觀念和辨證施膳。

    3.1整體觀念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3.1.1首先是天地人合一即是人與自然的相統一,因為人處在天地之間,生活于自然環境之中,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人和自然具有相通相應的關系,遵循同樣的運動變化規律。所以飲食護理就有了因時而異、因地而異等原則。

    3.1.2其次是指把人體當作一個有機整體來看待人體是由肝、心、脾、肺、腎等五臟,胃、小腸、大腸、三焦、膀胱和膽等六腑,皮、脈、肉、筋等五體以及眼、耳、鼻、口、舌、前陰和等諸竅共同組成的。并通過五行的相生、相克將五臟、六腑及五體等有機聯系起來,所以就有了食物對臟腑的“所生”、“所克”、“所制”、“所化”等不同。

    3.2辨證施膳分為辨證和施膳兩個階段(1)辨證主要是指將四診所收集的資料、癥狀及體征,通過分析、綜合,辨清疾病的原因(內外因)、性質(寒熱)、部位(表里、臟腑、經絡)及邪正關系(虛實)之間的關系,確定為某個證型。(2)施膳主要是根據辨證的結果,確定相應的膳食宜忌。(3)“同病異膳”和“異病同膳”之不同。

    4飲食的相宜

    海帶和芝麻:兩者同食可美容、抗衰老,并對血液有凈化的功效。豆腐和韭菜:兩者同食對陽痿、早衰、、遺精、婦女陽氣不足、大便干燥、癌癥患者有一定療效。草莓和牛奶:兩者同食清涼解渴,增加營養,養心安神。紅棗和核桃:兩者同食有補血、益智、抗衰老的功效。雞肉和冬瓜:兩者同食有清熱利尿、清腫輕身的作用。雞肉和人參:有填精補髓、活血調經的功效。

    5中醫飲食護理的原則

    5.1“三因”制宜“三因”制宜,即因時、因地、因人不同而采用不同的飲食。因時有春、夏、秋、冬四季不同;地有東、南、西、北之分;人有胖、瘦、盛、弱之別,所以飲食也應“辨因”施治。

    5.1.1因時制宜夏季氣候炎熱,陽熱偏盛,應多食寒涼、滋潤屬性的食物,如綠豆、苦瓜;冬季氣候寒冷,陰寒偏盛,應多食溫熱屬性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等,根據食物的不同屬性能使人體順應氣候變化,以維持人體的內外環境相對平衡。

    5.1.2因地制宜東南地區氣溫偏高,濕氣重,宜食清淡、滲濕食物;西北地區氣溫偏低,燥氣盛,宜食溫熱、生津、潤燥食物。

    5.1.3因人制宜兒童身體嬌嫩,宜用性平、易消化食物。老年人氣血、陰陽虛弱,宜進補氣助陽 或養血滋陰之品。成年體質壯實的外感風寒患者,可選用 發散作用較強的食療方如姜糖飲、姜糖蘇葉飲、蔥白粥等;對老年體虛而感風寒者,食療時宜配補益食品,如人參桂枝粥、木耳粥等。體質屬寒者,宜食熱性食物;體質屬熱者, 宜食涼性食物,忌熱性食物以及辛辣煙酒等;女子以血為本,飲食應以補陰補血為主, 盡量選擇多液食物;體質過敏的人,不宜吃海鮮腥發之物。

    5.2辨證施膳病證有寒、熱、虛、實之分,食物亦有四性五味之別,飲食調護應按病證的性質不同,選擇相宜之食品。對于患者的飲食,須根據具體病證加以調配,即辨證配膳。飲食護理與用藥治療同法,當“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寒證應忌生冷瓜果等涼性食物,宜食溫熱之品;熱證應忌辛辣、醇酒、炙搏等熱性食物, 宜食涼性之品;陽虛者忌寒涼,宜厚味溫補;陰虛者忌溫熱,宜甘寒滋養。食量適宜,軟硬適宜。

    6討論

    飲食護理是以中醫基礎理論為指導原則。張仲景言:“飲食之味,有與病相宜,有與病為害,若得宜則益體,害則成疾”。由于飲食本身的復雜特性,必須做到辨證用膳,以促進病人康復。重視四氣五味食物同中藥一樣有四氣五味之理,食物同中藥一樣對機體功能和疾病有某種調理和治療作用。中醫飲食的護理,在醫療飲食護理實踐中有著獨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輔助治療方面意義非常重大[2]。中醫膳食護理完全遵循整體觀念,并高度重視協調人體內部、人體與自然界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保持人體內外環境的統一性。

    【參考文獻】

第9篇

在圖云關上當外科醫生是一項比較辛苦的工作,除每天要爬山坡、吃雜糧外,還要緊張地學習、值班和參與各種手術。但3年的辛勤生涯,卻也為我打牢了終生從業的基礎。我從外科主任張先林教授那里學習到了普外科的基礎理論和技術,又輪轉到骨科、泌尿外科、眼耳鼻喉科等專業科室學習。特別是在眼科學習階段,我從英國留學回來的李泰鈞教授那里學到了做雙眼皮的美容手術。圖云關上有許多年輕的女護士,她們都愛美,經常請這位附屬醫院院長做雙眼皮手術,而我則在一邊做他的助手。李院長邊做手術邊為我講述如何設計定點、劃線、下刀,直到最后縫合。他諄諄善教的精神令人感動。故此,沒過多久,我居然也能自己做了。他看我心靈手巧,后來就讓我做主刀醫生,他做我的助手,經過一段時期的鍛煉,我終于能夠獨立地進行這項美容手術了,之后居然小有名氣!新來的年輕護士就直接找我為她們做這項美容手術了!這也是我當時能夠做的唯一的一項美容手術!

勝利后,我去了美國留學進修,在費城有名的賓州大學進修,專業學習項目是整形外科。導師是美國著名的整形外科先輩Robert H.Ivy。從他那里,我學到了修復重建外科這門修復先天性和創傷性殘缺畸形的外科新專業。

Ivy老師非常認真地培養我。他為我介紹了一位來自德國的移民〖CD2〗鼻部畸形整形外科專家Hans May,安排我每星期六上午去那里觀摩學習。這位May教授的專項手術是從事鼻子的各種畸形矯治。西方人種的鼻子,鼻背很高,有呈鷹鉤的,有呈歪斜的,很少有塌鼻畸形;相反,我們東方人中塌鼻子的畸形較多。May教授的鼻畸形矯正技術非常高明,1例歪鼻畸形患者安詳地睡在手術臺上,經過1個多小時的手術,一個美麗而端正的鼻子出現了,真有些戲劇性的效果!一天下來,他能夠完成5、6例這類手術,每天所收的手術費當然也不菲了!他有時也為年紀已達中年的婦女做全面部除皺手術,以改善容貌,使她年輕化。這種手術比較復雜、細致,從發際內做皮膚切開,層層剝脫皮膚,直達眉弓以及面頰部,然后向上后方拉緊,重新固位,縫合,切掉多余的皮膚,最后拉緊縫合切口,切口都隱蔽在發際和耳郭前后。除皺手術效果非常好,看起來年輕了10~15歲。這真是一項驚人的手術,我從心底里佩服他的高超技巧!但我只是一名觀摩者,從來沒想過什么時候自己也可以施行這項手術。

1948年底,我從美國回到上海,先后在同濟大學醫學院同濟醫院、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廣慈醫院(現瑞金醫院)和第九人民醫院工作。擔任整形外科主任。從事、和抗美援朝戰爭中受傷和先天性畸形的整復治療工作。但當時全國的局面是崇尚閉關自守、反璞歸真的,不論是誰,一套中山裝,男女老少皆宜,寒暑風雨不論,但卻偏離了自古以來中國人崇尚“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的初衷,以及歷史上的燕瘦環肥習俗,更不要說涂脂抹粉,濃裝淡抹等時尚生活了。但人們對美的追求,是生活和社會進步的自然規律,是任何力量都阻擋不了的。一些著名演員上了年紀后,化妝遮掩不住歲月留下的皺紋,連老年男性領導或長者也是如此。上下眼瞼松弛使眼睛睜不開,阻礙了視野,還得請整形外科醫生幫助她(他)們做些美容手術,包括做雙眼皮手術、去瞼袋手術以及除皺術等。由此,可以讓她(他)們重返舞臺,恢復和延長她(他)們的藝術生命和活力,并使社會文化不斷提升。這股不可磨滅的力量,自然地推動了“美容外科”的發展,雖然它是緩慢地進行著!途徑說起來很簡單,只要這些名演員和藝術家們請單位領導向上海市文化局批準蓋章后,就可以讓整形外科醫生們放心地為她(他)們進行這類手術,而不用擔心“違法”了。

1960年,那時我還在廣慈醫院工作,首批來找我做眼睛和鼻子美容手術的是上海和外地的話劇演員,這類手術相對比較簡單,憑我個人那個時期的手術技巧,都得心應手地完成了任務!術后她(他)們帶著笑容,愉快地重返舞臺,盡情地表演!

但以一名整形外科醫生來說,這類美容手術看起來比較簡單,實際上卻是重擔在身,不容失敗或降低質量。作為一名整形外科醫生,主要診治的病例,是一些嚴重燒傷后的瘢痕,或各種先天性畸形。手術治療的目的,是在矯正畸形的基礎上,恢復局部的功能和形態,這是件“雪中送炭”的醫療任務。而對于要做美容手術的求美者來說,卻是在形體相對正常的條件下,做“錦上添花”的人體雕塑。這類手術只允許100%成功,而容不得1%失敗。這對手術醫生來說,是一種非常沉重、神圣的責任。手術刀雖小而輕,但責任卻重于泰山!故此在進行美容外科手術時,我總是百般細致、萬般專心地去完成它,不允許助手代勞,試切一下,亂縫1針。故此,手術效果頗佳,從未失手!

就這樣,我在整形外科治療領域里,慢慢地開展了美容外科這門分專業。但在那個特殊階段,我還是認為美容手術像一只手有五個手指那樣,美容外科只是它的一個小指而已,美容手術占很小的比例。比例雖小,但份量卻依然十分沉重。沒多久,一些十分著名的藝術家、名演員來找我做美容手術。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先后為頂級藝術家們做了美容手術。記得在60年代初,第一位來找我做手術的是著名話劇前輩丹妮,后來相繼而來的有電影演員白楊、昆劇演員言慧珠、京劇演員張春秋等,以及包括為各地秦腔、晉劇等知名演員做的全面部除皺手術。這對我來說,則更是一個考驗!我只是在美國期間,觀摩過幾次全面部除皺手術,如今卻要獨擋一面,完成如此重任,壓力之大,自不待言。但任務已來,豈容推辭。就這樣我被“逼上梁山”,獨挑重任,小心翼翼,步步為營,先復習書本,再充分做好各項術前準備,然后勇敢地上陣。記得言慧珠的除皺手術完成后,當她出院回家時,她家的護工阿姨見面就說:“啊,師母,你這次出去休養,效果這么好哇,怎么年輕了這么多”!慧珠大姐笑而不答,心中充滿了愉快和自信!當然在此同時,我還開展了隆乳手術、肥大縮小術以及去除過多腹壁脂肪等各種大小不同、部位各異的美容手術。此外,還遠赴北京、南昌等地,為一些老領導做因上瞼組織過于松弛而導致的上瞼下垂手術。因上瞼下垂而影響視野的手術既屬醫療,亦屬整容的手術范疇。

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20余年里,我先后做了不少這類美容外科手術,沒有發生過一例差錯或事故,在此同時,當然我也培養了一支技術和醫德較高的青年隊伍,其中不乏有后起之秀!

但總的說來,當時我們主要的醫療任務還是放在雪中送炭式的修復重建方面的手術,美容外科的排位始終是五指中的老五!

1978年,改革開放吹響了科技和經濟發展的號角,祖國大地吹拂陣陣改革開放的春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美也有了新的追求和認識,美容外科有了自由發展的園地,做美容手術不再要求有文化局的批準。故此,美容外科以飛快的速度,得以發展和壯大,各大醫院的整形外科擠滿了排著長隊要求做美容手術的人,大有壓倒需要修復重建手術的正規病人之勢。除公立醫院外,私營醫院和私人診所也獲得了衛生部門的批準而相繼成立。由于發展速度過快,難免有良莠不齊、事故屢出等情況的出現。我本人曾先后發表了多篇評論性文章,闡述了整形外科和美容外科的關系和發展趨向,以及如何整頓美容外科隊伍的建議和感言。另一方面,在培養整形外科青年醫生過程中,諄諄教導,以身作則。現在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整形外科能夠采用“派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加強國際國內交流,曾多次在上海召開國際美容外科學術交流會,把我國的美容外科隊伍納入正常發展軌道。把從事美容手術的醫生隊伍培養成一支技術精湛、手術細微、醫德高尚并具有強烈審美觀和扎實基礎的美容外科醫師團隊。看來,過去我把美容外科排在五指中的老五的舊觀念,是一種錯誤的認識,上海第九人民醫院美容外科這只小指,現在已經成長為和食指、中指并齊的一門大學科了!

美容外科伴我成長,在暗中,在明里,她是一門藝術,是外科技術的升華,美學和藝術的結合,在手術刀上譜寫了一首新曲。如今我雖已步入暮年,久不揮刀,但仍然關心她,愛護她,指導她,為它的發展前途寄托希望,相信她必然會在科學技術的不斷推動下,得到更寬廣的發展。

(轉載自《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09年第8期)。

《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編后語:

讀了張滌生院士撰寫的《我和美容外科的貼身成長》一文深有感觸。張教授已年過九旬,但身心健康、思維敏捷,仍然關心著美容外科規范化的發展。文章深入淺出、語重心長,傾注著對學科建設和發展的深情厚意。

張院士首先描述了我國美容外科發展的近代歷史。文內著重指出了“整形外科手術治療的目的,是在矯正畸形的基礎上,恢復局部的功能和形態,這是‘雪中送炭’式的醫療任務。而對于要美容手術的求美者來說,卻是在形體相對正常條件下,完成‘錦上添花’的人體雕塑。后者手術只許100%成功,而不容1%失敗”。文內再次強調了:“1978年改革開放吹響了科技和經濟發展的號角,美容外科以飛快速度發展和壯大,但由于發展的速度過快,難免有良莠不齊、事故屢出情況的出現,我曾先后發表了多篇評論性文章,發表了如何整頓美容外科隊伍的建設和感言……把從事美容手術醫師隊伍要培養成一支技術精湛、手術細微、醫德高尚并具有強烈審美觀和基礎扎實的美容外科醫師隊伍。上海第九人民醫院美容外科這支團隊,已成長壯大為一門大學科了!”上述教導,值得我國從事美容外科專業的工作者深刻反思、理解并體現于臨床實踐中。

探索

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與

美容醫學整體學科建設

彭慶星

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一些醫學專家提出世界醫學模式正在發生變化,即由近代“生物醫學模式”向現代“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并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認同。

1.什么是醫學模式?

醫學模式是指醫學發展的不同時期的基本形態特征。它是人們對不同時期的醫學本質的認識,即回答了“什么是醫學的本質?”的問題。

醫學發展的歷史長河中,醫學的發展經歷了三個基本階段:古代自然哲學醫學模式近代生物醫學模式現代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

所謂醫學模式的轉變,是指醫學在這三個發展階段中的模式轉換過程。在醫學發展的這三個基本階段中,經歷了兩次模式的轉變:第一次是由古代“自然哲學醫學模式”向近代“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第二次是由近代“生物醫學模式”向現代“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

2.第一次醫學模式轉變的基本特點

由古代“自然哲學醫學模式” 向近代“生物醫學模式 ”轉變導致的思維特點的轉變的基本特點:

* 醫學的研究方法,從綜合走向分析;

* 醫學的結構,從宏觀走向微觀;

* 醫學的手段,從技術與人文的一體化,走向純技術的機械論科學;

* 醫學的思維方法,從整體走向部分,即從“整體論” 走向“還原論”。

3.第二次醫學模式轉變的基本特點

由近代“生物醫學模式”向現代“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的基本特點:

* 醫學的研究方法,從分析走向綜合;

* 醫學的結構,從微觀走向宏觀,即走向重組與整合;

* 醫學的手段,從純技術機械論科學走向技術與人文相結合的系統論科學;

* 醫學的思維方法,從部分走向整體,即從“還原論”走向“整體論”。

4.還原論的特點及其對人類文明的巨大貢獻

過去的幾百年間,科學習慣于像拆卸鐘表一樣地將自然還原成一組組基本的、獨立的零件,再通過對這些基本零件的研究來推知自然現象的性質。

自然科學以這種機械的還原論方法為基礎取得了巨大成功,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科學家們尤其是物理學家都以為科學的大廈已經完工,只剩下一些零零碎碎修修補補的活計了。因為大部分重要事情似乎都已經敲定,如:

在宏觀領域,牛頓力學掌控著整個世界的運動,牛頓時空觀也已經確立:時間均勻流淌,空間平直伸展,物質和能量、時空和運動互不相干各行其道。即宏觀領域被牛頓所拆散。

在微觀領域,像太陽系一樣的原子模型在教科書上留下了深刻印象,它像宏觀世界的微縮,又像世界中的世界,其中的規則也與宏觀世界相似。于是我們把“生命”被視為細胞的集合體,甚至“人體是機器”。

就這樣,還原論的科學成功地建立起:

1.龐大而又完整的科學體系,在認識自然界的過程中卓有成效;

2.孕育出高度發達的工程技術;

3.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提高勞動效率=最大限度地削)……

從而,建造了空前昌盛的現代人類文明。

5.還原論的局限性

來源于還原論的物理科學,到了20世紀深入地提出了一些還原論無法回答的一些新課題,即牛頓物理學無法回解決的一些課題,如:

愛因斯坦發現時間、空間、物質和能量乃至整個宇宙必須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物質告訴時空怎樣彎曲,時空告訴物質怎樣運動”。一旦割裂它們就會產生嚴重失真。牛頓世界物質與時空分離、時空均勻平直的狀況,只是忽略失真后的一種近似。

從而提示人們,還原論的科學所能夠認識的世界,只是世界的一部分,而且是一小部分。于是,科學需要補充整體的觀念。

6.從還原論到整體論的偉大飛躍

新世紀里的整體觀念,繼續推動著科學向更高層次、更加宏偉的目標發展。其基本特征是:以系統論為核心的科學方法論的運用。

系統科學提供了一種從整體出發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人們將所觀察和研究的事物對象視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充分考慮它所有的因素及其之間種種相互關聯、不斷變化的復雜關系。

由于系統論方法的運用,人們不再停留在某局部上一味地糾纏、故步自封,而是朝著全面的、整體的方向來思考和研究。這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次最偉大的進步!

7.整體論思維時代的醫學使命

醫學是一門以人為對象的科學。人具有生物、心理和社會三大屬性。其中的本質屬性是心理性和社會性。

近代西方醫學,是一類生物學模式的成功的醫學,但它只關注到人的生物性。

后現代的宏觀醫學模式還關注到人的本質屬性,是為人的整體屬的科學模式,反映了后現代醫學發展的大趨勢,一種不隨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醫學發展大趨勢。新世紀的醫學家及廣大醫務工作者的歷史責任在于:努力順應現代醫學模式轉變的大趨勢,盡最大的努力將上世紀的這一理論成果轉換為更加深廣的醫學實踐。

在此,鄭重地提醒當代醫學家及廣大醫務工作者們:今后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凡本著完成醫學發展這一歷史責任而付出的種種創造性努力,將是醫學發展最需要的成果,將是人類所期待的醫學。

8.整體論指導下的醫學分類

整體論的指導,實質上就是系統論方法的指導。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中外人文醫學界就已明確:后現代的醫學分為基礎醫學、應用醫學和人文醫學三大類。其中應用醫學大類之下又分為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和康復醫學三類。當年還沒有“美容醫學”這一說。今天,到了不能不明確美容醫學學科類屬的時候了。

美容醫學的各分支學科基本上源于各自的臨床母體學科,但它“年已及冠”了,應該從其自身所具有的學科性質來認識其分類問題。切不可簡單化地僅憑“母代”的習慣來確定其歸類問題。從學科性質上來探索,美容醫學學科具有另一全新的內涵,與臨床母體學科相比,存在四大差異:

⑴學科對象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病人”,而是另一群健康(或亞健康)人自認為在容貌上和形體上存在某些缺陷或瑕疵,且心理上有求美需要的“美容就醫者”;

⑵學科宗旨不是修殘補缺、治病救人,即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錦上添花;

⑶學科內涵不僅包括基礎醫學與臨床應用技術,還包括審美技能和美容心理學診療技能。

⑷社會學內涵上的差異:在專業技術實施的后續過程中,存在著許多不同于臨床醫學的倫理學、社會學和法律學方面的原則和要求。

9.以整體論為主導來思考美容醫學學科建設問題

美容醫學整體學科是整體論思維時代典型的醫學產物。因此,中華醫學會醫學美學與美容學分會于2007年1月26日在湖南省長沙市召開的“學科建設研究座談會”,在學習領會“從還原論到整體論”的基礎上開題討論學科建設問題的。

座談會探討了“學術方法”、“思維方式”等問題,高屋建瓴地認為:在“還原論”科學成果已達頂的新世紀,要自覺地以整體思維為主導來思考學科建設問題,思考21世紀的種種科學問題。在此基礎上,會議取得了兩點共識:

一是傳統中醫學是整體思維的偉大成果,可以用“還原論”去補充它,沒有理由用“還原論”去否定它。

二是當代中國醫學美學與美容醫學整體學科的形成,是現代整體思維的一項最新成果,要用“整體思維”來建設它,以完成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

第10篇

[關鍵詞] 針刀;閉合性手術;開放性手術

[中圖分類號] R24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6)11(c)-0161-05

A simple comment on needle-knife closed operation

ZHANG Tianmin DU Yanjun

College of Acupuncture and Osteology and Traumatology,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ubei Province, Wuhan 430065,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concept of needle-knife closed operation,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osed operation and open operation, introduces closed surgical instruments, action principle, and the theoretical basis,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and requirements of closed opera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understanding of clinical medical workers for the theory of needle-knife closed oper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acupotomology theory, needle-knife closed operation is using needle-knife instruments to cut or separate the soft tissue around the joint, to relieve the pain of patients,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reatment. The indications of needle-knife closed operation have developed from orthopedic diseases to many clinical difficult miscellaneous diseases of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surgery, gynecology, pediatrics, dermatology, ophthalmology and otorhinolaryngology, and plastic and aesthetic surgery. The future development space of needle-knife closed operation will be very broad, which has owned the conditions of developing clinical sub-discipline of acupotomology.

[Key words] Needle-knife; Closed operation; Open operation

西醫手術在治療疾病中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西醫專家們也在研究如何減少開放性手術的并發癥及后遺癥,但傳統手術具有切口較大、創傷大、需要切除部分人體組織器官、術后需要縫合傷口等缺點。找到一種以不切除人體組織器官的外科手術是醫學的進步,針刀閉合性手術就是這樣一種外科手術,其以針刀醫學理論和人體弓弦力學解剖系統為理論基礎,在非直視條件下進行手術,切口小,創傷小,不切除人體的任何解剖結構,術后無需縫合。本文通過了解針刀閉合性手術的基本概念和針刀操作過程,闡述針刀閉合性手術的特點與優勢,規范針刀臨床技術操作,保障針刀操作安全性,提高針刀療效,促進針刀技術操作的標準化、規范化進展。

1 閉合性手術的基本概念

1.1 定義

針刀閉合性手術是在針刀醫學理論的指導下,應用針刀器械對骨關節周圍軟組織進行切割、分離、減壓,以解除患者痛苦、達到治療目的的外科手術方法[1]。

1.2 特點

]合性手術的特點有二:一是切口小,不切除人體任何組織器官,不需要縫合;二是非直視手術。首先,切口小是指針刀刀刃在1~3 mm,所以針刀刺入皮膚及各層次解剖結構,到達病變部位完成刀法操作后,拔出針刀所留下的創口很小,不需要縫合,針刀口可自行愈合。其次,針刀閉合性手術不切除任何人體組織器官,這與西醫手術的性質截然不同,針刀手術是通過切開病變部位的粘連、瘢痕,調節人體生物力學平衡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最后,非直視手術是指針刀閉合性手術相對于西醫開放性手術而言,由于針刀切口很小,針刀在人體內的操作過程不是在肉眼直視下進行,而是在非直視的條件下操作。非直視手術的基礎是針刀醫學理論和弓弦力學解剖系統。

2 閉合性手術與開放性手術之間的關系

西醫手術是指在西醫學理論指導下,應用各種器械和儀器,在直視條件下,對機體組織或器官進行切除、修補、重建或移植的方法。它需要切開人體正常的組織后到達病變部位,由于切口大,所以手術操作完成以后需要縫合才能閉合切口,故又稱為開放性手術、直視手術等。隨著新技術的運用,微小切口技術、腔鏡手術等也成為西醫手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稱為微創手術。雖然微創手術的切口變小了,但是它的目的和開放性手術是一樣的。閉合性手術是在針刀醫學理論指導下,應用針刀對骨關節周圍軟組織進行切割、分離、減壓,達到治療目的的外科技術[2]。開放性手術和閉合性手術既有聯系又有分別,以下從兩個方面闡述它們的關系:

2.1 聯系

開放性手術和閉合性手術都是以診療疾病為目的,以解剖為基礎,進行嚴格的術前消毒、麻醉,以金屬器械對人體進行干預,都需要通過切開或者刺入人體組織,達到治療的目的。

2.2 區別

針刀閉合性手術與傳統西醫開放性手術在指導思想、理論基礎、操作部位、方法、切口、后遺癥及并發癥等方面均存在著本質的分別。

2.2.1 指導思想不同 開放性手術的指導思想是機械唯物主義,哪里有病變,就將哪里打開,將病變組織完全切除,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但是這種思想忽視了人體的生命性和自我修復潛能,也沒有認識到病變組織的出F是人體自我代償的自我修復的結果,是不能一味切除的。而針刀閉合性手術以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思想,重視人體的生命性和自我修復潛能,粘連瘢痕組織是人體對異常應力代償的結果,治療疾病不需要切除,只需要切開、分離一部分粘連瘢痕組織,達到調解異常應力、恢復人體力學平衡的目的。

2.2.2 理論基礎不同 開放性手術有其自身一整套的基礎理論和操作技術,如麻醉技術、止血技術、復蘇技術、無菌技術和比較完整的生理學、解剖學基礎理論。這些技術和基礎理論是適應于開放性手術的,而閉合性手術以這些理論和技術作為基礎則是不能實現的。

2.2.3 操作部位不同 西醫開放性手術重視局部,哪里有病變就針對那里進行治療,也就是臨床上常用的壓痛點治療方法。而針刀醫學研究認為疾病是人體弓弦力學系統力平衡失調所導致的軟組織粘連瘢痕所致,而且這些粘連瘢痕攣縮不是一個點的問題,而是以點成線、以線成面、以面成體的立體網絡狀病理構架,應用針刀對關鍵節點的粘連瘢痕進行松解,從而恢復人體弓弦力學解剖系統力平衡。

2.2.4 操作方法不同 西醫開放性手術強調切開,對病變組織完全切除。如椎間盤突出癥,就將突出的椎間盤摘除。而針刀閉合性手術根據人體弓弦力學解剖系統和網眼理論認為突出的椎間盤是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原因,而不是結果,腰椎間盤突出癥可以治愈,但是不能被摘除。應用針刀松解腰段軟組織的粘連瘢痕,恢復腰段弓弦力學解剖系統力平衡,即可治愈該病。

2.2.5 對人體的創傷大小、并發癥和后遺癥不同 雖然兩者都是應用金屬器械對人體進行創傷性治療,都是治療疾病的手段,但兩者造成的人體創傷大小是完全不同的。西醫開放性手術是以切開方式進入人體,是長線切口,而且需要切除病變組織,造成術后瘢痕、再粘連等一系列并發癥,而針刀以刺入方式進入人體,針刀刃寬度只有1 mm,而且不需要切除病變組織,不遺留手術瘢痕,不會引起手術切口再粘連等并發癥。

3 閉合性手術的器械――針刀

3.1 針刀的形態結構

針刀由針刀柄、針刀體、針刀刃3部分組成。根據針刀體的直徑不同分為Ⅰ型針刀、Ⅱ型針刀和Ⅲ型針刀。根據針刀體的形狀不同分為直形針刀(圖1)和弧形針刀(圖2)。Ⅰ型直形針刀主要用于軟組織行經路線(如肌腹部)粘連、瘢痕和攣縮的松解,Ⅰ型弧形針刀主要用于軟組織起止點的松解;Ⅱ型直型針刀及Ⅱ型弧型針刀主要用于強直性脊柱炎、關節強直、腦癱等疑難疾病的針刀松解;Ⅲ型直型針刀及Ⅲ型弧型針刀主要用于股骨頭壞死的針刀松解。

3.2 針刀的作用原理

3.2.1 針刀機械原理 針刀作為一種金屬刀具,本身具備了刀的功能。針刀刀刃具有切、割、削和分離作用,而針刀體前部參與了針刀分離的功能。

3.2.2 針刀治療原理 針刀醫學研究發現,慢性軟組織損傷疾病及骨質增生是由于人體弓弦力學系統的力平衡失調引起的,人體失代償后產生粘連、瘢痕、攣縮和堵塞,形成立體網絡狀的病理構架。針刀的治療原理主要是通過在非直視條件下進行閉合性松解術,應用針刀的切、割、削和分離功能,切開軟組織的瘢痕、分離粘連與攣縮、疏通堵塞,從而破壞疾病的病理構架,恢復軟組織和骨關節的力平衡,使疾病得以治愈。

4 閉合性手術的理論基礎

4.1 人體弓弦力學解剖系統

人體弓弦力學解剖系統是以骨骼為弓,以連接骨骼的關節囊、韌帶、肌肉、筋膜為弦,完成人體運動功能的力學解剖系統。它由5個部分組成,即單關節弓弦力學解剖系統、四肢弓弦力學解剖系統、脊柱弓弦力學解剖系統、脊-肢弓弦力學解剖系統及內臟弓弦力學解剖系統[3]。針刀醫學研究發現,人體弓弦力學解剖系統的力平衡失調是導致慢性軟組織損傷疾病及骨質增生疾病產生的根本原因,其力平衡失調后,就會在弓弦結合部及弦的應力集中部位產生粘連、瘢痕和攣縮,形成立體網絡狀的病理構架,在解剖層面確定了病變部位,為針刀手術提供了準確的定位,即針刀的施術部位明確了。針刀閉合性手術不需要長形切口,是在非直視下松解粘連、瘢痕和攣縮,破壞疾病的病理構架,所以,掌握人體弓弦力學解剖系統結構是完成針刀閉合性手術的基礎,也是針刀閉合性手術安全和有效的根本保證。

4.2 人體表面解剖

人體表面解剖是指人體表面的各種體表標志以及體表投影。體表標志主要包括人體的骨性標志、肌性標志及皮膚標志,體表投影主要包括人體重要的神經、血管及臟器在人體表面的投影[4]。針刀閉合性手術是非直視手術,在針刀手術過程中,術者無法看到針刀在體內的操作步驟。所以,掌握了人體表面解剖對于針刀手術入路、針刀在體內的操作以及避開人體重要神經、血管及臟器均具有重要的作用[5]。

4.3 應用解剖

應用解剖是指人體因肢體畸形或處于某種強迫狀態下的非標準的解剖結構。當疾病造成患者的肢體畸形或處于某種強迫時,他們內部的解剖結構和體表定位就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此時,標準下的體表定位則無法指導完成針刀閉合性手術。所以,掌握應用解剖就能有效避開在病理條件下重要的神經、血管及臟器,對保證在非標準下完成針刀閉合性手術有十分重要的意義[6]。

5 閉合性手術基本操作的特點和要求

5.1 操作特點

針刀閉合性手術是在熟練掌握人體解剖結構的基礎上,在非直視條件下進行的閉合性軟組織松解術。避開人體重要的神經、血管組織,切開瘢痕、分離粘連與攣縮、疏通堵塞,破壞疾病的病理構架,恢復軟組織和骨關節的力平衡,使疾病得以治愈。

5.2 操作要求

針刀松解是閉合性手術,針刀多在組織的深部切割松解,有時甚至要深入關節腔、椎管進行操作,對病變部位局部內環境的破壞或影響比針灸針要大,所以對針刀操作的無菌要求比對針刺操作的要求要嚴格,一旦手術部位感染,會造成深部膿腫、關節腔膿腫等。因此,在施術過程中,必須符合外科手術的無菌要求。在關節腔內、椎管內治療時,須符合骨科手術的無菌要求[7]。

針刀操作必在麻醉基礎上進行操作。絕大部分針刀手術在局部麻醉下進行,大關節疾病的針刀松解需要在神經阻滯或者全麻下進行。

6 針刀手術入路

6.1 四步進針刀規程

四步進針刀規程包括以下四個步驟:定點、定向、加壓分離、刺入。

6.1.1 定點 在確定病變部位和精確掌握該處的解剖結構后,在進針刀部位用記號筆做標記,局部碘酒消毒后再用酒精脫碘,然后覆蓋無菌洞巾。

6.1.2 定向 使刀口線與大血管、神經及肌腱走向平行,將刀口壓在進針刀點上。

6.1.3 加壓分離 在完成第二步后,右手拇、示指捏住針刀柄,其余3指托住針刀體,稍加壓力不使刺破皮膚,使進針刀部位形成一個長形凹陷,刀口線和重要血管、神經以及肌腱走向平行,淺表細小的神經和血管就會被分離在刀刃兩側。

6.1.4 刺入 當繼續加壓,感到一種堅硬感時,說明刀口下皮膚已被推擠到接近骨質,再稍加壓即刺入皮膚。此時進針刀點處凹陷基本消失,淺表細小的神經和血管即可避開刀刃的切割,完成進針刀過程。

6.2 針刀手術入路

6.2.1 按骨性標志的手術入路(包括以骨突為標志的手術入路、以橫突為標志的手術入路) 骨性標志用手在人體體表可以精確觸知或者用針刀在體內精確觸知,如喙突、橈骨莖突、關節突、橫突、肋骨等。這些骨性標志,除了具有定位意義外,也是進針刀的重要參考。以骨性標志為依據,進針刀方法的原則是針刀刃不離骨面以保證安全操作。

6.2.2 以腱性標志為依據的手術入路 此種手術入路用于松解淺表的韌帶及筋膜,以直接減低其張力來達到治療目的。進針刀時根據治療目的,按照解剖部位,確定筋膜或韌帶的位置。進針刀時,刺入皮膚直達筋膜或韌帶表面,此時手下有堅韌的阻力感,然后按照治療目的進行針刀刀法操作。

6.2.3 以條索、硬節為依據的手術入路 此種手術入路用于局部的條索、硬結和壓痛點,通過直接對局部粘連瘢痕攣縮等高應力點進行松解,釋放局部異常應力達到治療的目的。進針刀時以局部條索、硬結和壓痛點為標志,嚴格按照四步進針刀規程,將針刀刺入局部條索硬結及壓痛點處,然后按照相應治療目的進行針刀刀法操作。

以上敘述了三種基本的手術入路,涵蓋了絕大多數疾病的針刀治療的手術入路。當然,隨著針刀技術的發展,將來還會有更多的針刀手術入路。

7 針刀刀法

針刀刀法是指針刀手術操作過程中,針刀的針刀刃和針刀體作用于病灶組織,根據不同的治療目的,采用不同的刀法進行治療。因此,它是針刀基本操作技術的核心部分,也是保證安全和取得療效的根本手段。常用的操作方法有:

7.1 縱行疏通法

針刀刀口線與重要神經血管肌腱走行方向一致,針刀體以皮膚為圓心,刀刃端在體內做縱向的弧形運動,主要以刀刃及接近刀鋒的部分刀體為作用部位,其運動距離以厘米為單位,范圍根據病情而定,一般為1~2 cm,主要用于肌肉粘連瘢痕的針刀松解。

7.2 橫行剝離法

橫行剝離法是在縱行疏通法的基礎上進行的,針刀刀口線與重要神經血管肌腱走行方向一致,針刀體以皮膚為圓心,刀刃端在體內做橫向的弧形運動。橫行剝離使粘連、瘢痕等組織在縱向松解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其松解度,其運動距離以厘米為單位,范圍一般為1~2 cm。

縱行疏通法與橫行剝離法是針刀手術操作的最基本和最常用的刀法。臨床上常將縱行疏通法與橫行剝離法相結合使用,簡稱縱疏橫剝法,縱疏橫剝1次為1刀。

7.3 提插切割法

刀口線與重要神經血管肌腱行進方向一致,刀刃到達病變部位后,切割第1刀,然后退針刀至病變組織外,再向下切第2刀,一般提插3~5刀為宜。適用于筋膜、韌帶、關節囊病變的針刀松解。

7.4 骨面鏟剝法

針刀到達骨面,刀刃沿骨面或者骨嵴切開與分離骨面軟組織的方法稱為鏟剝法,鏟剝法適用于軟組織起止點病變的針刀松解,如肩周炎喙突點、肱骨外上髁炎、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等。

7.5 通透剝離法

針刀刀刃先刺穿一側囊壁,通過囊腔,再刺穿另一側囊壁,適用于囊腔性疾病的針刀松解,如腱鞘囊腫、滑囊積液、肩峰下滑囊炎等疾病。

8 針刀術后處理

取出針刀碘伏針刀孔再次消毒后,創可貼覆蓋創口。術后患者不能起立,必須由手術車推出,一般治療的患者平臥1 h,未見明顯不適方可起身。

9 小結

針刀醫學吸收西醫注重解剖和中醫注重整體觀念的優點,將西醫開放手術變為針刀閉合性手術。中醫針刺治療是用金屬做的針刺入人體進行治病,無需切開皮膚就可以達到人體的深層部位而不損傷人體的組織形態,但是它對人體內的病變組織不能進行切開、剝離、松解等手術治療;而西醫的外科手術雖然可以對人體內部病變組織進行切開、剝離、松解甚至摘除等治療,但同時也要切開正常皮膚及相關的組織才能進行,這是西醫開放性手術無法避免的,同時西醫外科手術給人體所帶來的后遺癥和并發癥也是較為嚴重的[21]。針刀治療既可達到切割、松解、剝離、切開病灶的目的,又無需大范圍切開皮膚和相關組織,也就避免了外科手術的后遺癥和并發癥的產生,而掌握人體解剖結構位置,熟悉重要神經、血管的體表投影,嚴格按照四步進針刀規程和針刀手術入路進針刀,是針刀閉合性手術安全性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 張天民.針刀醫學基礎理論[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121-125.

[2] 張義,權伍成,尹萍,等.針刀療法的適應證和優勢病種分析[J].中國針灸,2010,6(30):525-528.

[3] 張天民,吳緒平.人體弓弦力學系統力平衡失調與疾病發生發展及針刀治療的關系[J].中國針灸,2010,S1(1):121-124.

[4] 張義,郭長青.針刀醫學:針灸學的復古與創新[J].中國針灸,2011,12(31):1111-1113.

[5] 張天民.慢性軟組織損傷的力學病理機制及針刀治療學原理[J].湖北中醫學院學報,2010,3(4):46-47.

[6] 蔣菊娣.淺談實習生在手術室的帶教管理[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09,24(24):177-178.

[7] 王華,陳瑤,錢南萍.圍手術期抗菌藥物應用的調查分析[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2,8(36):90-93.

[8] 張東紅,吳芙,周如聰,等.優質服務干預在預防手術室患者感染的效果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4(24):1020-1026.

[9] 張永華,袁明艷.手術中護理道德要求的體會[J].內蒙古醫學雜志,1996,5(48):316.

[10] 李黎明,成華,孫嵐.手術麻醉信息系統的臨床應用[J].中國數字醫學,2008,2(3):51-53,71.

[11] 李戩,繼光.松解神經根管外口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機理的實驗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0,33(12):6-7.

[12] 莫彩鮮.老年人微創手術麻醉并發癥臨床分析[J].微創醫學,2010,5(5):475-477.

[13] 段玉婷,王超.暈針的處理及療效體會[J].上海針灸雜志,2015,10(34):1004-1005.

[14] 俞倩.暈針的原因預防及處理[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1,1(1):25-27.

[15] 丁榮珍.暈針的預防和處理[J].蚌埠醫藥,1995,2(13):21.

[16] 王晶,王令習.對針刀醫學安全問題的思考[J].世界中醫藥,2013,7(8):793-795.

[17] 范小濤.針刀治療股神經卡壓綜合征的安全徑路研究[D].南京:南京中醫藥大學,2010.

[18] 李飛,姜天鑫,楊駿.針刀結合隔三七餅灸治療血瘀型膝原發性骨關節炎: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針灸,2016, 8(36):799-802.

[19] 王海松,任小珊,田井亮.針刀配合關節松動術治療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臨床研究[J].亞太傳統醫藥,2015, 23(11):107-108.

[20] 朱中書,孫欽然,張麗瑾,等.針刀治療動靜力失衡性大鼠頸椎間盤退變模型的研究[J].河北中醫,2016,7(38):1034-1039.

第11篇

壯醫藥學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獨特的理論體系和臨床基礎。壯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和醫療實踐中,將藥物和食物相配合,經過適當加工,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壯醫藥膳,成為壯族人民養生保健、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壯醫藥膳是在壯醫基礎理論的指導下,結合壯族人民的生活習俗而形成的。

1 壯醫藥膳的理論基礎

“陰陽為本,天、地、人三氣同步”的天人自然觀[1]是壯醫藥學最基本的理論基礎,同時也是壯醫藥膳的理論基礎,對壯醫藥膳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壯醫認為,人體的各種變化,都可以用“陰陽為本,三氣同步”的學說來解釋。正常健康的人體,處于一種陰陽和諧的狀態,各種原因引起的陰陽的偏勝偏衰都可以導致疾病的發生。“三氣同步”即天、地、人三氣同步運行,天地之氣為人體造就了生存和健康的“常度”[2]。同時,天地之氣又是在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人對天地之氣的運動變化有一定的主動適應能力,這樣人才可以維持生存和健康的“常度”;如天地之氣運動變化太過,人體的適應能力不及,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三氣同步”的另外一層涵義就是人體分為上、中、下三部,上部相“天”,下部相“地”,中部相“人”。人體三部之氣也是在不停的運動變化之中,以適應天地變化的“常度”。壯醫藥膳就是采用藥物與食物相配合的方法,調理陰陽的偏頗,使天、地、人三氣同步運行,維持生存和健康的“常度”,從而達到養生保健,防治疾病的目的。

2 壯醫藥膳的特色

2.1 壯醫藥膳的原則壯醫藥膳的原則是調氣、解毒、補虛。壯醫藥膳主要是在壯醫理論的指導下運用各種手段對人體陰陽的偏頗和氣血的偏盛偏衰進行調理,使人體的谷、水和氣三道以及龍、火兩路保持通暢,內臟氣血骨肉功能保持一定的常度。調氣是通過各種具體藥膳方法來調節、激發或通暢人體之氣,使之正常運行,與天地之氣保持三同步。“毒”就是入侵人體的邪氣,解毒是通過藥膳的作用來清除人體的 “毒邪”,使人體的“三道”保持暢通,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補虛主要是針對慢性病、老年病、或邪氣去除之后的恢復期,通過藥膳促進疾病的恢復。

壯醫藥膳是在全面分析患者的癥狀、病因病機、疾病性質、病情緩急的基礎上,結合患者的體質、年齡狀況,并參照季節、地理環境等因素,來確立相應的食療原則,給予適當的藥膳治療,以達到陰陽共制,天、地、人三氣同步的目的。

2.2 壯醫藥膳養生保健的特色壯醫藥膳主要根據個人不同的體質,結合嶺南地區特殊的地理、氣候環境,選擇合理方法對疾病進行預防。同時,在天、地、人三氣同步理論的指導下,根據不同的季節氣候特點確立相應的藥膳原則。一般認為春升、夏清淡、秋平、冬滋陰[3]。

谷物類保健是壯醫藥膳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良好的飲食習慣對保持人體的健康至關重要。壯族人民以水稻、玉米、番薯為主食,同時在日常生活中食用大量的豆類食物,這些食物具有良好的健脾胃、益腎氣的作用,對人體健康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許多食物被加工成藥粥、藥飯、藥糕等藥膳供人們食用。如賀州、桂平的黑糯米釀酒具有補益中氣及腎氣的作用;廣西著名的長壽之鄉巴馬縣的長壽秘訣就是多食天然無污染食物,如粗糧、自然食物、低熱量食物、粗纖維食物,蒸煮食物多食,煎炒食物少用。同時,壯醫藥膳的烹調特別講究保持食物和藥材的天然性,選擇恰當的食物與藥物緊密結合,更好地發揮藥膳的保健作用。烹調方法有蒸、煮、燉、炒、煲湯等,制作藥膳時,還可加入一定和調料,增加藥膳的色、香、味,以提高食欲。另外,在壯族地區,蠶蛹、蚯蚓、螞蟻、蜈蚣、蛇等蟲類,雞、鴨等都是傳統的美食,經烹調加工成藥膳食用,如油炸蠶蛹等。

蔬菜類保健是壯醫的重要特色。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同時還有良好的藥用價值。如菠菜可解酒毒;苦荬菜味苦性寒,可解暑毒,并可治蠱;紫蘇有食下不饑,可以釋勞之功;枸杞菜味甘平,食之能清心明目,配以豬肝,又有平肝火之功。

瓜果類是壯族人民進食時的必備之物。瓜果不僅具有滋陰功能,同時還有很好的美容保健之功。另外,瓜果類也是常用的原料,壯族人民常制作出各種具有民族特色的瓜果藥膳,如山楂糕、菠蘿盅、石榴汁等。

2.3 壯醫藥膳防治疾病的特色壯醫藥膳治療疾病主要針對慢性病、老年病、或邪氣去除之后的恢復期效果比較顯著,常在調氣、解毒、補虛的原則上選擇合適的藥物配合飲食進行治療。

調氣、調血是壯醫常用的治療手段。調氣是通過各種具體藥膳方法來調節、激發或通暢人體之氣,使之正常運行,與天地之氣保持三同步。同時,血也是構成人體結構的重要物質基礎,壯醫藥膳非常重視對血的調節作用,壯族地區多分布在亞熱帶地區,天氣炎熱,血氣易于受熱妄行,壯醫多選擇有清氣涼血作用的藥物加入食物中,來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如在夏季,天氣炎熱,多喝生地茶可達到涼血的效果。對于產后乳汁缺乏癥,以帶有乳汁多的食物,如木瓜湯、豬腳湯、花生仁湯,配用補血通絡之品進行治療。感冒流行時,可食用如蔥豉粥等來預防疾病的進一步發展。

解毒和補虛在藥膳治療上運用頗多。廣西地處熱帶、亞熱帶氣候地區, 多雨潮濕, 熱邪為患之病時有發生。壯族地區天氣炎熱,多汗傷氣, 加之山多地少的自然環境, 使體力勞動繁重, 體力消耗過大, 形成壯族人身型普遍矮小, 外實內虛, 上盛下虧的體質。壯族人們在日常飲食中加入一些解毒補益之品,經過精心烹飪,制成可口的膳食,可長期食用以治療一些中毒性、虛損性疾病。如生大蒜頭可以預防蟲毒在胃腸滋生,防止“病從口入”;治療少女崩漏用黑豆煲豬骨;治療營養性水腫用五指牛奶根、糯米煲豬脊龍骨;用銀耳燉鶉蛋以強精壯陽;用鮮竹貓血用米酒沖服或與豬肝、瘦肉蒸熟服可治療哮喘;“白果燉老鴨”“羅漢果煲豬肺”“黑墨草燉豬肺”“羅漢果豬肺湯”“豬肉或老母鴨、水鴨、鷓鴣肉煲蓮藕”治療陰傷久咳。同時,壯族民間歷來流傳有生飲蛇血治風濕,螞蟻治風濕,蛤蚧、麻雀、公雞蛋(公雞) 滋補壯陽等說法。

3 壯醫藥膳的意義及重要性

壯醫藥膳是壯族人民智慧的結晶。現代壯醫藥膳品種不斷增加,豐富多樣,如藥膳罐頭、壯藥保健飲料、藥膳糖果、藥酒等。廣西各大飯店都有民族風味餐廳,還開有蛇餐館、魚餐館等,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海內外來客。1988年,廣西民族文物苑推出了一批壯族風味小吃,如五色糯米飯、三角涼粽、蕉味糍、炒田螺、蝴蝶過河、蒸狗扣、彩色銀絲拌等,使壯醫藥膳登上了大雅之堂,得到人們的認可。因此,挖掘研究壯醫藥膳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醫療保健價值。

參考文獻

[1]黃漢儒.壯醫理論體系概述[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1996,2(6):3.

第12篇

1口腔醫學中人文關懷教育現狀

做為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口腔醫學人文關懷與其它醫學教育中人文關懷情況相似,一直重視醫學技能培訓而忽略了人文素質的培養,重在對口腔醫學生醫學基礎、臨床操作和實習操作能力的教育和學習,而忽略了口腔教學中對學生尊重患者心理及精神需求的培養,從而導致口腔醫學教育中人文關懷教育的缺失,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口腔醫學教育課程中醫學知識和人文關懷不聯貫。在口腔醫學課程設置中,有關醫學人文關懷的課程,如醫學心理學、醫學倫理學、醫學美學等大多設置在醫學基礎課期間并且大多作為選修課而非必修課,而這部分內容的講授教師很多不參與臨床工作,沒有切身與患者及家屬的交流經驗。在后期專業課時,卻沒有相應醫學人文關懷的課程設置,在口腔醫學專業課中,教師主要講授所涉及疾病的病因學、診斷標準、臨床癥狀,治療方法和并發癥等,在教學過程中對患者社會、心理方面的問題涉及相對較少。所以在口腔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將兩者有效結合學習,從而導致人文關懷素質和醫學專業知識培養的脫節。口腔醫學教育者對人文素質的重視程度不足。在口腔醫學教學實習過程中,教師多重視對口腔醫學生基礎理論、基礎知識與基礎技能的培養,而忽視了如何更好的理解患者、解決患者心理需求與人格尊重的培養。在傳統教育模式下培養出來的醫學教師,對醫學人文關懷的理解不足,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以傳授專業知識為主,認為人文關懷等素質的培養應由講授醫學基礎課的教師完成。這就導致在教學或實習過程中,有些學生以患者的疾病為笑料,并以見過的各式患者的面部畸形為談資的情況出現。

口腔醫學生對人文關懷方面素質培養的理解不全面。現行的口腔醫學教育模式,多以患者的病癥的診斷和冶療為教育目標,在專業課和實習課的考核中,以學生掌握多少疾病的表現及治療方法為考核指標,而與患者的交流能力、人文關懷的能力、對待患者的態度、言語表達以及表情動作等多方面卻沒有具體的量化指標。這些導致了口腔醫學生認為只要能解決患者疾病就能達到治療的目的,而患者心理訴求是患者自已的問題,這方面的問題不應做為醫療的目的。所以在實習過程中,不注重患者心理的保護,如在對面部畸形患兒解釋病情時,直接說明患兒面部畸形的嚴重和復雜程度,而這樣做可能導致患兒心理上的不適;如自悲、自閉,不愿意與家屬或醫生接觸和交流,長期可能導致患兒心理發育上的人格障礙。

2口腔醫學人文關懷教育的重要性

口腔醫學專業課程中的口腔修復學、口腔內科學、口腔正畸學、口腔頜面外科學等教育都強調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而口腔醫學專業以治療和預防口腔和頜面部生理疾病和提高人體自身完美為目的。口腔醫學所涉及的部位多與人體面貌與美容有關,如口腔修復學所治療的人體牙體缺失、牙列缺失等疾患是人每天與人語言交流的重要感觀部位。口腔頜面外科與口腔正畸科所處理的一些患者是頜面部牙列或面部畸形,這與每個人的面容息息相關。隨著社會與人民生活水平的發展,人們追求生活質量的要求也隨之提高,而對自我面貌形象的要求也在不斷上升。所以在解決口腔疾病的同時,醫師同時也需要實現患者對心理、生理和自我價值的需求。以培養合格的口腔從業醫師為教學目標的醫學院校,在口腔醫學教育中有目的的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素質就顯得十分重要。這將長期影響學生將來在從業中人文關懷的素養。這也突顯出了口腔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人文關懷教育的重要性。

3加強口腔醫學人文關懷教育的對策

口腔醫學教育專業課程設置中,加入人文關懷相關學科的教育。在高校口腔醫學教育課程設置中,為構建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課程體系有針對性地設置相關基礎文化課,如醫學哲學、醫學史、社會學、美容學、醫學辯證法、醫患溝通方法及技巧等課程。同時,構建多層次公共基礎課課程、醫學基礎課課程、口腔醫學專業課課程的立體課程體系,加入人文基礎課程,并在口腔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授課過程中,將各門課程有機整合,不斷向學生傳授人文關懷理念,全面充實口腔醫學生的人文關懷教育。口腔醫學教師要加強自身人文關懷素質的培養。

教師是教育活動的實施和指導者,在某種程度上講,教師的自身人文關懷素質直接影響學生對人文關懷的理解和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人文關懷理念會加深學生對人文關懷的認識。所以,口腔專業教師同樣應加強人文關懷科學知識的訓練,只有高素質的具有良好人文素質的口腔教師隊伍才能將人文關懷的理念順利地傳授給學生。因此,對教師進行定期的人文素質的培訓,不斷增強師資隊伍對人文關懷的理解也是十分必要的。教師在教學方法中以身示教,潛移默化的熏陶學生人文關懷理念。在口腔醫學的課堂與實習教學方法中,授課教師多有目的讓學生參與患者的診療過程,并可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如醫患交流、志愿者義診活動、病例討論、步驟設置等讓學生在實際工作中受到教師人文關懷的影響。而這也需要教師在后期的專業課授課時,有意識的加入對患者年齡、職業、工作情況、經濟情況、疾病情況、心理需求的綜合考慮并以此制定適合患者的治療方式,以身示教的方式讓學生學會“以病人為中心”的人文關懷理念,從而培養口腔醫學生在將來的從業中形成良好的人文關懷素質。

在實習教育中,設立多種的考核體系。在當前的課堂教學和實習教學中,學生依據考核體系的指向進行學習,考核體系中多為對學生技術掌握能力及對基礎理論的記憶。所以,建立諸如患者交流能力、理解與體諒患者的能力、表情及言語表達能力、待人接物等的表現都應該是醫學人文關懷的考核范疇。在口腔醫學中,建立多樣的考核量表。如在與患者交流時尋找一個為患者心理及生理情況下最佳的治療方法、在口腔中能夠保留的牙體組織盡量保存、在制備洞形前解除患者的緊張情緒、患者手術前將手術可能的問題及患者的要求相結合等,這些都可以成為學生的考核指標。多種的考核方法能有效促進學生的學習人文關懷方面知識的積極性。總之,在口腔醫學教育中融入和加強醫學人文關懷,提高學生對人的尊重,對生命的敬畏,在學習專業技能的同時掌握人文科學的素質,有利于他們將來成為優秀的口腔醫務工作人員。同時,在口腔醫學教育中努力開展醫學人文關懷教育,也能幫助口腔醫學生、教師和醫務人員建全、豐富現代醫學模式知識體系,從而進一步的把醫學人文關懷理念根植于廣大醫務工作者中,能更好的培養為廣大人民健康服務的醫療隊伍。

作者:劉利軍扈梅馬軍單位:新疆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頜面外科教研室教學科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淫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精品一级片高清无码,国产一区中文字幕无码
视频区国产欧美国产日本 | 亚洲日韩欧美中字在线 | 日本中文乱码字幕在线网站 | 日本乱中文字幕系列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卡 | 日本又黄又湿又高潮不卡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