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頁 精品范文 教師節短語

教師節短語

時間:2023-05-29 18:00:3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師節短語,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1、是您用一點一滴,讓我們在成長的路上不再迷茫;是您用一言一行,讓我們在文明的天空里展翅飛翔;是您用一筆一劃,讓我們在知識的海洋里盡情徜徉;是您用一心一意,讓我們在青春的歲月沐浴陽光。教師節,感謝您教誨有方,祝福您一生安康!

2、在著美好的節日里,我要用老師教我寫的字,用老師教我的美好詞句,為老師寫一首最美的小詩。

3、粉筆,染白了黑發;責任,重壓在雙肩;奉獻,無私不求回報;學子,青出于藍勝于藍;祝福,只愿您幸福安康。教師節來臨,祝老師節日快樂!

4、天藍藍,云渺渺;風習習,月皎皎;雨綿綿,葉蕭蕭;思切切,情裊裊;問候遙遙,祝福悄悄。金黃的季節迎來您的節日,祝教師節快樂,桃李滿天下。

5、教師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教師是粉筆,磨短自己補長學生。教師的事業天底下最壯麗,教師的稱號人世間最可敬!祝教師幸福健康,永葆青春。

6、老師如海,寬容做舟,方知海之寬闊;老師如山,寬容為徑,循徑登山,方知山之高大,師生交心,心心相印,方知心之高尚,祝你教師節快樂!

(來源:文章屋網 )

第2篇

慶賀節日,必有演講。發表演講的目的,就是要表達對節日的熱烈祝賀,為節日增添喜慶氣氛,為人們送去歡聲笑語。那么,怎樣演講才能使過節的人們樂起來呢?

1、敲響開場的鑼鼓與一般的演講相比,節日演講尤其注重開場氣氛的渲染,即一開場就要鑼鼓喧天,把人們迅速帶入節日現場,讓人們歡樂起來,愉悅起來。敲響開場鑼鼓是節日演講成功的起點。那么,怎樣使開場的鑼鼓“響”起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注意重點詞的修飾,讓開場的語言充滿熱情、充滿激情、充滿感染力。如學生代表李君在《老師們,節日好》中講道:“走過了夏天,迎來了秋天。在這金風送爽的季節,我們盼望,就像花蕾盼望綻放,就像孩童盼望過年,終于盼來了教師節。在這個讓人仰慕的日子里,請允許我向全體老師表達我心中最最熱誠的問候和祝愿———問候一聲:辛勤培育我的老師們,你們辛苦了!祝愿一聲:無悔奉獻人生的老師們,你們節日好!” 你聽,演講者幾乎對每一個重點詞都作了修飾:秋天是“金秋送爽”的季節,教師節是“讓人敬慕”的節日,對教師節的盼望,不惜用“花蕾盼望綻放”“孩童盼望過年”兩個比喻去狀寫,稱老師是“辛勤培育我們”的老師,是“無悔奉獻人生”的老師。由于有了這些詞語精心的裝點,就使這段開場白激情飛揚,產生強烈的共鳴效果,不僅使老師們興奮不已,也讓所有的聽眾歡欣鼓舞。

2、唱好節日的贊歌節日演講是使人感動的演講。“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唱好”節日的贊歌,就是要帶著感情去唱,唱出感情來,給人以節日的快樂。具體地說,不論是在演講中敘事,或是發表議論,狀寫景物,都要動情于心,動情于人。如《在護士節慶祝會上的演講》: “雖然我們的工作既平凡又普通,可是它和千百萬人的幸福緊密相聯;雖然我們的工作既辛苦又勞累,可是它和千百萬人的命運息息相關。不是嗎?朋友們,護士與每一個人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當你降生到這個世上時,第一個迎接你的是我們護士;當你病魔纏身時,為你解除痛苦的是我們護士!” 短短的一段演講,在陳述護士與每個人千絲萬縷的聯系的時候,一句一個“我們護士”,兩次重復,表達了一個護士對自己職業的愛,對自己崗位的愛,唱出了護士的自豪與榮耀。<br>再如《在紫陽縣慶祝老人節大會上的祝詞》:“在跨世紀的歷史進程中,你們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余熱生輝,壯心不已。三通建設有你們的心血,山地開發有你們的足跡,企業復活有你們的卓識。你們的行動給人以力量,你們的精神給人以鼓舞,你們理當受到全縣人民的愛戴與尊重。 這雖是一段議論性演講,但并不缺少情感,用“你們的……”這些句式,排比出對老人的贊美與敬仰,謳歌了老年人壯心不已、老有所為的品格。

3、精心組織短語、短句,節日是歡樂的日子。節日演講,是通過表達對節日的祝賀,為節日的歡樂氣氛增光添彩的演講,這是演講者必須十分明確的指導思想。因此,節日演講不僅要篇幅短小精悍,句子也要力避拖沓散漫,要精心組織以四、五、六言為主的短語、短句。這樣,才能營造出歡樂的演講節奏,與節日氣氛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如《在神圣的勞動中創造希望》,在講到勞動創造歷史和文明時說:“我們的先民們揮動石刀石斧,燃起篝火,斬除荊棘,團結一心,呼嘯吶喊,獵獲野獸,拾回野果,……朝朝暮暮,歲歲年年,一步步從黑暗走向光明,從野蠻走向文明……”< 選用短句、整句、運用對偶排比,歡暢輕捷,再現了我們祖先的勞動場面,歷史的巨幅畫面清晰地呈現在我們面前,同時也為“五一勞動節”渲染了氣氛,涂上濃烈的一筆,使我們感受到勞動的神圣和偉大。

4、選用亮麗的詞語

要使節日演講讓人樂起來,令人精神振奮,意氣風發,必須使演講的格調昂揚向上,熱烈奔放,切忌沉悶、灰暗。這就決定了,節日演講在遣詞造句的時候,必須注意詞語的亮麗色彩,即選用那些充滿生機,富于生氣,色彩鮮亮的詞語。用這樣的詞語,去營造蓬勃、明麗的演講氛圍,讓聽眾心曠神怡。請聽《在河舒鎮首屆桃花藝術節上的歡迎辭》開場與結尾的兩段:“陽春三月,大家攜一縷春光,引萬紫千紅,風塵仆仆光臨這方熱土。在此,我代表高筍村的全體村民,向前來觀光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和各方游客表示最熱烈的歡迎。”

“尊敬的領導、親愛的賓朋,你們的到來,給了我們莫大的鼓舞,你們的光臨給了我們無限的榮幸。因為你們的到來,桃花更為嬌艷,青山更為嫵媚,人心更為歡暢,生活更加美好。我們———勤勞樸實、憨厚熱情的高筍村人,恭候大家隨時光臨!” 兩段演講,選用了“陽春三月”、“萬紫千紅”、“熱土”、“嬌艷”、“嫵媚”、“歡暢”、“美好”等這些鮮活、明艷的詞語,讓聽眾的視覺、聽覺都光彩閃亮,使這篇藝術節的歡迎詞既熱情洋溢,又鼓舞人心,振奮精神。<br> 節日演講有諸多講究,只要做好了開場白,把人們引入歡快的節日場景,唱好節日的主旋律,精心組織短小精悍的語句,再用亮麗的詞語來打造,相信是會讓過節的人們樂起來的。

第3篇

例1 (全國新課標卷一第15題)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當代藝術博物館今日舉辦名為“風物”的展覽,展出了幾位畫家、攝影師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啟發我們發現身邊的奇景和詩意。

①因此無論多么微不足道的事物都可變成藝術主題

②展出的作品大都體現出用細節帶出重點的風格特點

③彰顯出藝術獨具的神奇力量

④作品展示的都是他們在美國南部腹地、新西蘭北島旅行時留下的記錄

⑤內容從自然環境、建筑、各類標志,到人物、室內布置,覆蓋面很廣

⑥而且帶有敘事意味,每件作品都像日常世界的一個短篇故事

A.②⑥⑤④③① B.②③①④⑤⑥

C.④⑤②①⑥③ D.④⑥⑤①③②

解析 本題考查類型為選用句式之語句銜接型。考生解答此題要注意第二處橫線后面是句號,這表明其前后橫線上所填句子按意思應該分為兩層。按照選用句式要主語一致的原則,②④兩句可分別做起始句。②句介紹藝術風格,而④句介紹內容。六句話中介紹內容的還有⑤句,所以④⑤兩句可連在一起放在前面,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參考答案 C

例2 (湖北卷第21題)下面是《雷雨》中的一段臺詞:

周樸園 (仁慈地,拿著周萍的手)你是我的長子,我不愿意當著人談這件事。(停,喘一口氣嚴厲地)我聽說我在外邊的時候,你這兩年來在家里很不規矩。

周 萍 (更驚恐)爸,沒有的事,沒有,沒有。

周樸園 一個人敢做一件事就要當一件事。(甲句)

周 萍 (失色)爸!

上面畫線的甲句,有的版本為:“一個人敢做,就要敢當。”(乙句)你認為哪句更好?請列出兩條理由。要求:①理由充分、合理;②語言表達準確、簡明。

解析 本題考查類型為選用句式之語境表達型。回答本題,考生可以選擇自己認為更好的句子進行分析,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分析時,考生應該注意從兩方面入手:一是抓住句子的關鍵詞語進行分析,二是對語句所用句式的效果進行分析。

答案示例一 甲句更好。①句中兩次出現“一件事”,表明周樸園很重視這“一件事”。②使用長句,語氣緩和,與前面的“嚴厲”形成對照,表現了周樸園復雜的心態。

答案示例二 乙句更好。①突顯了動詞“做”和“當”,表明周樸園希望周萍做事要敢于擔當,符合劇情的發展。②使用短句,中間增加了語音停頓,合乎口語習慣,語氣較周樸園前面的話更嚴厲。

例3 (山東卷第17題)以下是某中學慶祝教師節文藝演出的一段主持詞。仿照畫線部分的句式,在空缺處補寫相應的語句。要求:句式一致,字數相等,語意相關。

學生甲:老師,您堅守一方凈土,用粉筆書寫忠誠,默默無聞;

學生乙:老師,您勤耕三尺講臺, ① ;

學生甲:加減乘除,算不盡您付出的辛勞;

學生乙: ② 。

解析 本題考查類型為仿用句式之提供情境型。本題提供的情境是某中學慶祝教師節文藝演出,因此仿寫的內容應限制在老師身上,并且符合老師的身份特點。比如,可以歌頌老師的奉獻精神,可以歌頌老師給學生帶來的感動,可以歌頌老師給學生帶來的希望,可以歌頌老師多彩的人生。另外,補寫的語句還要與例句句式一致,字數相等,語意相關。比如,①處要注意仿“用……寫……”加一個四字短語的格式,②處要注意仿一個四字短語加“算不盡……”的格式。

答案示例一 ①用汗水澆灌希望,孜孜不倦②詩詞歌賦,頌不完您帶來的感動

答案示例二 ①用雙手托起未來,無怨無悔 ②赤橙黃綠,畫不完您多彩的人生

例4 (重慶卷第20題)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選兩種自然景物,另寫兩句話。要求:運用擬人手法,句式與例句相同。

例句:身后的那片鮮花,可能是聽了小草講的笑話,樂得咧開了嘴,嬉鬧在明媚的陽光里。

解析 本題考查類型為仿用句式之開放話題型。解答本題時,考生要注意題干的要求,必須自選兩種不是“鮮花”的自然景物,不能是其他對象。另外,還要分析例句的結構,例句主語是偏正短語,接著猜測原因,然后是兩個連續的表示動作的短語。

答案示例 (1)遠處的那株柳樹,也許是受了春風的蠱惑,安逸地瞇了眼,陶醉在和煦的春光里。

(2)山間的那條小溪,可能是嗅到了落花的芬芳,醉得彎起了腰,搖擺在幽深的山谷里。

例5 (全國大綱卷第19題)把下面這個長句改寫成幾個較短的句子,可以改變語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

教練在賽后分析會上對我在比賽中的表現進行的深入剖析,使我對自己在這次比賽中由于驕傲自大、輕視對手導致的嚴重失誤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并作出了堅決改正錯誤,爭取在下一次比賽中取得好成績的保證。

第4篇

一、靈活使用教材的嘗試

1.替換教材的內容或活動

小學英語PEP教材第3冊開始新增了很多新句型和對話內容,課本語言知識難度跨度比較大,學生學得苦,老師教得累。此時,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需要替換教材中不太適合的內容和活動。例如,小學英語PEP教材第3冊第3單元Part B對話部分出現了“Who’s she?What’s her name?”兩個重點句型。也許對英語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來說是能夠在一節課中熟練掌握以上知識點。但小學英語教學是普及式的入門學習,其教學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充分考慮學困生的基礎和接受能力。因此,筆者適當降低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對這節課的對話內容做了如下替換:把對話第三幅圖的What’s her name?替換為Who is she?Her name is Amy.替換為She is Amy.在第四幅圖增添一個問句:Who is he?――He is Zhang Peng.經過教師對教材內容的適當調整,大多數學生能清晰并熟練地掌握新句型Who is he?――He is .Who is she? ――She is .學生學得輕松,老師教學也達到了預定的教學目標。

2.擴展教材的內容和活動

教材中教學活動的難度過高或過低的現象時有發生。如果活動太容易,教師可以對原有的活動進行延伸;如果某個活動太難,教師可以分解活動的步驟,增加幾個準備性或提示性的步驟,從而降低活動難度。例如:PEP教材六(下)第2單元Part B Let’s learn要求學生熟練掌握happy, sad,bored,excited,angry,tired六個單詞。這個教學內容對于六年級學生來說難度太低,不利于激發學生的思維,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觀摩其他教師上課的過程中,有位老師對教學內容做了有效的拓展。當通過各種手段鞏固好單詞后,她又引出各種活動輸出單詞及其原因。

eg:(1)I can’t play computer games.I’m sad.

(2)I .I’m sad.(can’t watch TV,can’t play football....)

(3)I’m sad because .通過活動設計由易到難,學生逐步完成了從詞到句的轉換。并且通過以上內容拓展,學生學會了用自己的思維發表自己的觀點,學會了用英語正確表達自己的心情,真正做到了把英語用起來。

3.調整教學順序

如果教材中某個模塊的內容恰巧與學生現實生活中發生的某些事情相關,而且在語言知識的銜接方面沒有太大問題,就可以提前教學這個模塊。例如,在美食節來臨之際提前學習“What would you like?”這一部分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喜歡吃什么食物。還比如在教師節時學習 “What can you do?”這一句型,讓學生說一說自己能為老師做些什么。這樣的活動能促使學生學了就用,進行真實的語言交際。

4.調整教學方法

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及具體教學情況的差異,有時教材推薦或建議的教學方法不一定適應實際教學的需要,對此教師一定要注意調整教學方法。例如,PEP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B部分let’s learn后有一個let’s chant,要求學生聽說、認讀,鞏固let’s learn中學的5個單詞,并從中了解be動詞的變化。針對這些教學內容,筆者采用了先選擇is或are填空的方式進行,然后再進行聽錄音回答有關問題,而這些問題的設計都和新學的單詞有關,經歷了這樣兩個步驟后,學生們對be動詞is和are的了解更深了,而詞匯的教學也得到了擴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有效的任務型學習活動的嘗試

從學生出發,以恰當的教學目標為中心,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教學目標既是教學的起點,又是教學的歸宿。課時目標的制定既要考慮到課程的總體要求、年段分級要求和各單元的教學要求,又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和認知能力。教學目標是否得以實現是衡量課堂教學活動實效性的主要標準之一。如PEP小學英語第五冊第4單元第一課時的知識目標為:學生能在相應情景下聽懂、會說短語:cook the meals,empty the trash,water the flowers, do the dishes,sweep the floor;能準確認讀和正確運用:“I’m helpful.I can...What can you do?”

第5篇

關鍵詞:中學生;英語;培養;指導;學法;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0-0181-02

1.在中學英語教學中開展學法指導的重要性

目前全國中小學正在積極開展教育改革,努力探索和實施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教育事業的一次深刻的變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養模式的重大進步。學會學習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是順應時展的需要。"我們今天知道的東西,到明天就會過時。如果我們停止學習,蠡爸筒磺啊"許多未來學家認為,將來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會?習的人。當今社會,科技高速發展,人類社會已進入信息時代、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將儻生產的主要要素,這就要求人們不能只有現有的知識,而應該是不斷創新的知識。今天的學生在走出校門之后要適應社會、適應時代,就必須不斷學習,不斷進行知識的補充和更新,終身學習已成為時代的需要。對今天的學生來說,最重要的學習是學會學習,讓學生學會學習已成為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的目標。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因此教師不能只顧"教什么"和"怎樣教"的問題,而應該重視學生"學什么"和"怎樣學"的問題。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一定的學科知識,還應把"教會學生學"作為已任,通過學法指導,使學生學會學習,讓他們掌握一把開啟知識寶庫的金鑰匙。

2.如何在中學英語教學中進行學法指導

2.1培養學生有正確的學習態度和信心。讓學生知道學英語要沒有捷徑可走。要真正掌握英語。就要勤學苦練要勤學苦練,可以從膽大、皮厚、破嘴、爛筆頭做起。"膽大"是指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膽子要大.不怕出錯。"皮厚"是指臉皮要厚,說英語說錯了也不怕別人笑話。我們都是從不斷糾錯中成長的。"破嘴"是指在說英語或讀英語的時候.一定要張開嘴巴大聲地、清楚地、快速地說,看見單詞或短語應該讀準確、讀正確。"爛筆頭"是指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應該把老師口述的例子和知識點選擇重點的記錄下來.沒有那個天才能夠聽課時過耳不忘。要求學生要勤于整理和歸納有規律性的東西并及時記下來。 人貴有志,學貴有恒學習英語是長期積累的過程.這個過程一定要有恒心。要日積月累,付出長期的努力,堅持和積累是學好英語的法寶。

2.2指導學生掌握英語記憶的規律。 事實上,沒有語法不能傳達很多東西,而沒有詞匯卻不能傳達任何東西。記憶單詞,是許多同學學習英語的攔路虎。記憶單詞要變被動記憶為主動記憶.要有意識的記憶,視而不見。聽而不記是學習的大敵。記憶單詞要五到:即眼、口、耳、心、手到,充分發揮各種器官.協調使用,提高記憶效率。同學們可以試用讀讀――想想――看看――拼拼――聽聽――寫寫的方法記憶單詞。讀讀:機械記憶,強化讀音。想想:心記,用嘗試回憶.將讀過的單詞在腦墾過電影。看看:再認,嘗試同憶后對記不住的單詞再認,加深記憶效果。拼拼:口拼,把每個單詞的字母擠出來。聽聽:聽讀,借助錄音機等電化手段。鍛煉聽力。矯正讀音。寫寫:手寫。根據音標和漢意默寫出所學單詞.然后自己對照檢查.及時糾正錯誤。

2.3充分利用教材進行學法指導。學法指導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學法,二是指導即教法。學法指導,是指教育者通過一定的途徑對學習者進行學習方法的傳授、誘導、診治,使學習者掌握科學方法,并靈活運用于學習,教會學生學習方法主要途徑是充分利用教材進行課堂教學。主要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1)歸納指導法。中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這就使得他們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對語言認識形成系統化成為可能。因此使用歸納法完全符合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教師可讓學生反復接觸某一語言現象,使學生形成初步的感情認識,然后引導學生加以歸納。

(2)對比指導法。教學中教師除及時點撥,引導學生發現語言規律外,對一些相似仍又有不同的語言點,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對照比較,弄清它們的區別,加深對語言現象的印象。

(3)解答說理法。提出一種語言現象,一個問題,讓學生分析這種現象,尋求正確答案,并找出選相應答案的理由,這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一種手段。

(4)啟迪思維法。我們要培養學生創造思維品質,培養創造的方法與才能,只讓學生打勾勾,劃叉叉,尋求標準答案是不行的。創造的火花多產生于求異之中,產生于發散思維之中。這種創造品質需要多角思維的方法去訓練。

(5)討論活動法。討論法可用于解決學生對語言現象的疑問,對課文的理解,也可用來對語言現象的操練、深化。學生在討論活動中互相啟發、互相學習,不斷提高語言活動的質量。

2.4積極探索英語活動課的內容與形式。通過活動可提高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拓寬知識面, 增大詞匯量。激發,保持并升華學生學英語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1)開展各種游戲:如游戲活動學說格言、順口溜。Onetwo,how do you do? Three four,open the door . Five six,pickup the box,seven eight,close the gate . Nine ten,stop my hen. 還可請一位學生說一個句子作為游戲活動的開始,下一位學生要接說一個句子, 這個句子要以上句的最后一個單詞作為本句的開頭。

(2)手工制作式的慶賀活動:教師節、圣誕節、元旦節、國慶節要求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長,或畫、或寫,或制作精美的小卡片,上面用英語寫上自己的美好祝愿。活動課時人人亮相,相互贈送、傳閱、交流、評比,筆者借此復習短語及語法:"Who made the card? ""I did ."又問"What did you writeon it? " 學生答:"I wrote: I hope everything goes well withyou.",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習收到了最佳效果。

第6篇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高效課堂

根據新課程指導思想來看,實施高效課堂教學能夠為學生和教師節省出更多的時間,有利于他們對英語學習當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究,以更好地踐行素質教育的理念。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傳統初中英語課堂的教學模式已經逐漸不能適應新時期的教育需求了。本文根據初中英語的教學現狀及其特點,對實施英語高效課堂進行了探究,旨在提升初中英語教學課堂效率。

1初中英語教學特點及其教學現狀分析

初中英語教學對于學生英語學習的影響是廣泛而深遠的,根據我國大部分初中學校來看,英語教學是系統性地向學生介紹和傳遞英語知識的開端。作為一個基礎性的教學過程,初中英語課堂的教學重點即是圍繞著一些簡單的單詞短語、聽說寫作、語句時態等知識點來開展的。進行基礎英語教學和簡單應用練習是初中英語教學在教學內容上最為鮮明的特點。在知識點的拓展應用方面,初中英語教學往往是通過聽力練習、口語對講、短文寫作等基礎方式來對學生的英語知識進行檢測和鞏固。總結起來,初中英語教學的特點就是既強調學科的基礎性,又提供給學生多元化的發展需求;既重視學生教材理論知識的掌握,又關注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發展。目前大部分初中學校英語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是英語課堂教學模式較為單一。我們看到,大多數初中英語教師用一種教學方法貫穿整個英語教學課堂,例如,首先是生詞教讀,然后是生詞釋義,最后遣詞造句。這種模式在我國初中學校英語課堂當中隨處可見,雖然其無可厚非,但是一直沿用這種陳舊的教學“套路”,難免會給英語課堂的趣味性大打折扣。初中課堂教學存在的第二個問題是課堂主體倒置。新課程改革的方向之一,就是要變換傳統課堂的課堂主體。在長時期的教育過程當中,教師一直作為課堂的主體,學生的學習和思考都依賴于教師的指導,這種倒置的課堂主體無疑限制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第三是英語課堂設計有待提高,很多英語課堂教學通常沒有實現教師的既定計劃,導致了課堂效率不高,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不夠牢固。究其原因,在于課堂設計存在些許問題,沒有能夠和實際教學很好地契合。

2實施高效課堂的方式探究

2.1課堂設計:我國古語有云:凡是預則立,不預則廢。初中英語課堂相對于其他課程來說,由于其語言文化的特殊性,更需要教師在課前花費一番心思設計課堂。課堂設計的目的在于幫助教師實現制定出一個課堂規劃,以更加有條理、分層次地開展教學工作。課堂設計的宗旨即是要緊扣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特點。課堂設計的重要工作即是備課,要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首先需要教師自身對教材內容又一個細致的了解和把控。備課是取得實施高效課堂的基礎,教師不妨在這一工作上多花一點心思。例如,分層次備課。因為學生的學習能力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為了盡可能地“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可以分層次地考慮:對于一些學習能力較強,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學不妨為其設計一些難度稍高的英語練習,以滿足其學習需求;對于一些初步接觸英語的學生,教師則應該將重點放在基礎知識的教學上,幫助他們牢固地掌握基礎知識,以求循序漸進。課堂設計的第二個點則是合理制定教學計劃。教師應該將每一次的英語課堂教學作為一項系統性的工作來看待,不妨按照整體教學要求,細化教學目標,一步一步完成每一個教學目標,創建高效課堂。

2.2轉變課堂主體,活躍課堂氛圍:上文已經提到,初中英語課堂存在的問題之一是課堂主體的顛倒,要實施高效課堂,就需要教師完成從課堂主體向課堂主導者的身份轉變。英語教學作為一個雙向的過程,其更加重視教師和學生的雙向互動,而并非教師講解———學生記錄的單調模式。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不妨多鼓勵,多引導學生進行提問,通過建立一種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將學生融入課堂主體。在這一點上,需要對教學方式進行一些創新,除了必要的教學環節(單詞釋義、語法講解等)需要教師指導之外,像一些靈活的教學內容則可以讓學生分組自由發揮。例如一些常見情景對話練習,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co-splay”,通過客串具體情景當中的角色,達到一種“知行合一”的教學效果。當然,轉變課堂主體是和活躍課堂氣氛有著緊密聯系的,只有當學生充分意識到他們的課堂主體地位,才能更加主動地進行英語知識的學習和探索。教師課堂主導者的身份仍十分重要,初中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尚處于待規范和開發的階段,在英語課堂當中,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引導和點撥,對于他們學習當中存在的問題要及時指正。

2.3強化課堂練習,提升課堂效率:實施高效課堂的目的是在于幫助學生更加牢固的掌握英語知識,并能靈活地將其應用到具體實踐當中。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當中,對學生學習成果的檢驗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環節,其能夠及時反饋出學生學習當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練習情況進一步對學生學習當中存在的薄弱點進行講解,以實現高質量、高效率的課堂教學。課堂練習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例如,使用新學的單詞按照相應的語法、時態進行造句,以檢測學生對單詞的含義理解及應用能力。如果是聽力課,可以變式播放一些小的短文、情景對話,讓學生進行原文語句復述、原文含義概括,以檢測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總之,課堂練習形式是多樣化的,其出發點和歸宿都在于對課堂教學進行補充和完善,幫助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總結: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應該具備靈活、多元、包容、和諧等基本元素,依據新課程指導思想,努力促成學生英語能力的個性化發展,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積極創新開拓新的教學方式,不斷完善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是創建高效課堂的重要手段。

作者:陳磊 郭振華 單位:山東省新泰市放城鎮初級中學

參考文獻:

[1]劉靜蘭.淺談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實施高效課堂[J].科教文匯旬刊,2011(32):165-166.

第7篇

論文摘 要:中學階段所掌握的英語口語技能將引領學生未來的英語學習與運用之路,新課標對口語教學提出了明確要求,然而,目前初中的英語口語教學效果與新課標要求相差甚遠。筆者針對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中存在的困難,結合教學實踐,認為要提高初中生的英語口語水平,學校要保證口語課程的設置,教師要堅持用英語組織教學,并鼓勵學生開口說英語,創設適當的語言環境,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

由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03年修訂稿)明確指出:“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加強英語口語教學,提高外語教學整體效益,已成為當前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這不僅反映了外語教學改革的趨勢,也是當前素質教育的迫切要求。但由于種種原因,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與新課標中的要求相比,還有許多困難亟須解決。

一、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中的困難

1.學校方面

(1)口語課程開設不正常。由于目前中考對口語測試未列入考試范圍,即使新課標做出了規定,也未能讓現行的英語教學走出應試教育的“圍城”,許多學校為追求升學率仍然不開或虛開英語口語課程。

(2)班級學生人數過多。培養聽說能力必須通過大量的反復練習,每個學生都要有足夠的聽說實踐機會。

(3)教學設施配套不齊。大部分中學尤其是廣大農村中學的英語課堂,教學資源不足,硬件設施落后,如語音室、英語圖書、電化教材、音頻資料、現代化的教學媒體等都比較缺乏。

2.教師方面

(1)重視程度不夠。由于長期受考試指揮棒的影響,大部分教師主觀上還是“穿新鞋,走舊路”,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以應對各種考試,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尤其是口語表達的培養。

(2)本身素質所限。由于師資不足,目前在農村中學還有大量非英語專業的英語教師,他們沒有經過專業學習和訓練,自身口語水平偏低,語音語調不準確,不能流利自如地用英語組織教學。

3.學生方面

(1)缺乏必要英語環境,聽說英語的機會太少。我國絕大多數初中生是在單一的漢語環境中學習英語的,他們語言學習和習得的主要環境就是課堂。課堂以外學生很少有接觸和使用英語的機會,也不必要運用英語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生課堂上所獲得的一點聽說訓練因此也難以在課外得到復習鞏固。這樣的英語語言環境嚴重影響了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和發展。

(2)心理障礙的影響。部分學生由于英語基本功不夠扎實,如語音語調不夠正確,詞匯、句型、語法不夠規范,就會很容易產生懼怕、害羞心理。

二、解決困難和問題的對策

針對上述困難,筆者在英語口語教學過程中采取了以下對策:

1.確保每周有一堂專門的口語訓練課

由于班級人數超過60人,課堂上如不兼顧學生的個體差異,基礎稍差的學生就會不愿發言,變成基礎較好的學生的口語秀,這對口語教學十分不利。筆者在對學生進行摸底分析后,把每個班級分成若干個3~5人小組。在分組時,既考慮了學生的性格、興趣的特點,又注意到男女搭配,基礎差異。并且確定每個小組的組長和記錄員,共同完成口語訓練課前老師布置的各項任務,并做好記錄,最后以小組為單位,在口語課上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其成果,以達到每個同學都參與口語活動,都有機會開口,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

2.堅持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

教師從一開始就要用簡潔易懂、清晰流利的英語組織課堂教學。起初學生可能不習慣,也聽不懂,教師可以用動作、表情或使用直觀教具和表演等辦法來幫助學生理解。只要教師堅持說英語,學生就會逐漸提高聽的能力,不懂的句子漸漸聽懂了,不熟悉的話語漸漸聽熟悉了,不清楚的詞語漸漸聽清楚了。聽力理解提高了,開口說就有了依據和保證。所以關鍵是教師一定要堅持說英語,用英語教英語。

3.鼓勵學生開口說英語,激發學生說英語的欲望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學的主軸、課程的主體。除每周有一堂專門的口語訓練課外,在每節英語課還安排“三分鐘我做主”的課前演講:每個學生都至少要輪值一天,節目內容由學生課前準備,如值日報告、天氣預報、故事講解、美文朗讀。在課堂交流中,學生開始說英語時,出錯是難免的,教師的改錯要有所選擇。筆者堅持“熱情鼓勵、及時幫助、適當引導”的原則,努力找學生做得對的地方,常以“Very Good.”“Great.”“Excellent.”“Well done.”“You did a good job.”等鼓勵他們積極參與。

4.創設適當的語言環境

教學中要將學生置身于一定情境中,在自覺不自覺的狀態中去看、去聽、去說、去感知,達到掌握和運用語言的目的。

5.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了解文化差異

學生在學得一定科學基礎知識并建立了穩定興趣以后,就不滿足于課堂上所學的內容,很自然地把注意力轉向課外,這時教師可以利用教師節、圣誕節等時機組織學生舉辦英語晚會,設置如問路、打電話、購物、借東西、看病、談論天氣等不同情境,讓學生學會應用所學短語、句型,自編自導自演。

第8篇

語言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與文化相互依存的。學習一門外語,必須了解這個國家文的化背景知識,對文化知識的了解程度直接影響到外語語言知識的使用能力。現行的九年制義務教育初中英語教材中有意識地安排了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了解文化知識,讓學生在無意識中感受英語國家的文化氛圍。這就要求教師在中學英語教學中不但要重視對學生聽、說、讀、寫等能力的培養,而且要在教學過程中導入必要的文化教學,將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

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是英語語言教學的組成部分。在英語教學中,文化教學主要是指導入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文化教學不僅要講解英語國家的文化,還要與本民族的文化進行對比,使學生在了解與認識英語文化的同時,加強對自己母語文化的理解與認同。

1 文化教學的必要性

1.1跨文化交際中不可忽視的文化差異

全球化的進程拉近了不同國度人們之間的距離,跨文化交際已經成為每個民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文化差異是跨文化交際的一個嚴重障礙。克服文化差異造成的交際障礙已經成為整個世界共同面臨的問題。例如,在2015羊年春晚中就有外國觀眾致電詢問主持人:“春晚的吉祥物陽陽是英語中的那個羊?綿羊(sheep),山羊(goat),還是羔羊(lamb)?”主持人回答說應該是山羊,因為陽陽是有角的。英語中有一個短語“separate the sheep from the goats”,意思是“區別好人和壞人”。在《圣經》中常把好人比作綿羊,把壞人比作山羊。上帝分別好人和壞人如同牧羊人區分綿羊和山羊一般。估計這位觀眾很難理解山羊如何能成為央視春晚的吉祥物。

1.2文化教學是實現跨文化交際的關鍵

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隨著國際交流的深入,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語言能力是交際能力的基礎,而具備了語言能力的人并不一定具備了交際能力。交際能力包括五個方面:聽、說、讀、寫四種技能和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進行合適交際的能力。但英語教學中,教師比較重視語言的外在形式和語法結構,致力于培養學生造出合乎語法規則的句子,而忽視了語言的社會環境,特別是語言的文化差異,致使學生不知道什么場合該說什么話,從而忽視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因此,語言的文化差異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作為一個重要問題被提了出來。

2 文化導入的內容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語言習慣,包括稱謂、問候等用語及一些話題的選擇,讓學生懂得在英語中如何運用交際語言。在稱謂方面,英美國家一般在姓氏之前加Mr., Mrs., Miss即可。在英語中很少以職務、職業用于稱呼,如果你把警察叔叔稱為Uncle Policeman,叫護士阿姨為Aunt Nurse,會使英美人感到莫名其妙。漢語中的“叔叔”、“阿姨”、“大哥”、“大姐”用法非常廣泛。但在英語中,“Uncle Tom”、“Auntie Lucy” 只有關系十分密切的情況下才使用,稱謂后面只帶名,不帶姓。英語國家最常用的問候語是“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如果你問別人“吃飯了嗎(Have you had your dinner?)”,別人會以為你要請他吃飯。英語國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氣、健康狀況、交通、體育以及興趣愛好為話題。在英語國家,你不能問別人去哪兒,這樣會使人感覺隱私受到侵犯。

在我國,人們交談時會詢問對方的年齡、收入、婚姻以及體重,以表示關心;而在一些英美國家,他們卻把這些視為個人隱私并盡力回避的,尤其是女士,她們對體重和年齡是很敏感的。因此,當英美人士被問及“ How old are you ?”時,他們一般都會回答“Sorry, it’s a secret.”

贊美語在英美國家的應用非常廣泛,它們就象問候、感謝及道歉語一樣成了一種套話。在英語國家中,贊美與恭維最多的是某人通過努力而取得的成績,人們的注意力不放在某人的技術、天才或艱巨的工作本身,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努力的結果,贊美的內容主要有個人的外貌、外表、新買的東西、個人財物、個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通常稱贊別人的外表時只稱贊她努力(打扮)的結果,而不是她的天生麗質。對別人的贊美、恭維,最普通的回答是說:“Thank you.”假如中國學生不了解以上諸方面的文化差異而套用中國人的日常交往語言,就會造成用語失誤,有時甚至被認為是不禮貌的,從而影響交際。

3 文化教學的方法

3.1利用多種手段讓學生體驗英語文化

教師可以收集一些英語國家的物品和圖片,讓學生了解外國藝術、歷史和風土人情;運用英語電影、電視、幻燈、錄像等資料給學生直觀的感受,使學生對英語的實際使用耳濡目染;向學生推薦體現外國文化的簡易讀本,以增加對英語文化的了解;邀請中外“英語通”作中外文化差異方面的專題報告;組織英語角,英語晚會等,創設形式多樣的語言環境,加深對文化知識的實際運用。

3.2角色表演

教師讓學生熟讀課文對話后,給學生指定角色,進行模仿角色表演。如Lesson 1 中教師節學生向老師送禮物的一段對話,學生可以進行模仿表演。開始可以跟課文一樣,熟練后,讓學生表演送其它東西和回敬各種贊美的話語。

3.3加強中西文化差異的比較

第9篇

學校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陣地,承擔著義不容辭的責任。現結合校本管理實踐,從文化入眼、教育入心、實踐入行三個層面談談如何落實學生“和諧”、“誠信”價值觀教育。(以下簡稱“和誠”教育)

一、構建“和誠”文化體系,使和諧、誠信入眼入耳

(一)從學生視角選擇“和誠”文化載體與符號,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融入校園生活

將“和誠”辦學目標、宗旨、理念滲透于校歌、校徽、校旗、“和誠”之星卡通形象大使等校園“和誠”文化元素中,通過這些元素在校園廣播、藝術節、校運會、道德講堂、“和誠”文明班與“和誠”之星評“樹”等文化活動中的反復強化運用,沖擊學生的視聽,在其心中留下“和誠”印跡,成為學生思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突出“和誠”文化陣地建設,使學生目之所及處處有“和誠”

1. 全面規劃,立體布局。把“和誠”文化納入校園文化的總體設計,做足、做細。根據學校建筑特點,全盤考慮,上下兼顧,大小統籌。可利用樓體命名體現“和誠”理念,如“和韻樓”寓“和則心韻相通”之意,“誠遠樓”寓“誠則行以致遠”之意等。學校空間有限,在發展走廊墻壁文化的同時,要充分利用教學樓看似不規則的橫梁、立柱、樓梯間甚至房頂等空間,展現“和誠”文化。如,在橫梁上張貼“和誠”卡通畫;在學生出入較多、抬頭可見的樓梯背面設計有關和諧誠信的宣傳語;樓梯閣間可布置成錯落有致的盆景、書籍架,命名為“誠遠閣”等;玻璃門上、樓梯側墻上可點綴自行設計的“和誠”形象大使,配以遵德守禮短語等。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在不經意間感受到“和誠”氣氛,得到“和誠”文化的滋養。

2. 突出重點,一條走廊一個專題。“和誠”文化建設應力避填空,要集中系列展示,突顯整體效果。如,要設立整條走廊為“誠信廊”,橫梁卡通畫標語、走廊兩側的宣傳板、宣傳板下的班級手抄報專欄,都要圍繞“誠信”專題做文章。通過讀一讀、看一看、悟一悟、畫一畫等不同方式,給學生創設一個多彩的誠信空間。

3. 小中見大,圖文并茂解讀“和誠”。由于小學生認知能力有限,社會經驗少,對其進行和諧、誠信教育要符合其年齡特點。可從學生感興趣的畫面故事入手,挖掘古今中外和諧、誠信的典型事例,設計“和誠”系列主題板,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品悟“和誠”。如,通過“孔融讓梨”圖文故事“品和”――禮讓家人則家和;通過“廉頗與藺相如”圖文故事“品和”――禮讓國人則人和國強;通過“信義兄弟接力送薪”故事“悟誠”――誠信是為人之本。

二、進行學校、年級、班級三級“和誠”教育,使和諧、誠信理念入心

(一)學校“和誠”教育引路子

將“和誠”教育與校本課程開發相結合,納入學生思想品德教育規劃。如開設經典詩文誦讀課,開發“弟子規”詩文操,整合班會為“和誠”綜合課,定期進行有關“和誠”主題的國旗下講話,開展“和誠”詩文誦讀與藝術展演活動等。通過學校層面的管理活動,引領“和誠”教育常態化。

(二)年級“和誠”教育搭臺子

以年級為單位,開設“和誠”道德講堂,一學期一專題,如“‘和’的繼承與弘揚”、“我誠信、我快樂”、“和為貴、諧為美”等。指導學生利用這個平臺,通過講一個“和誠”故事、演一個和誠情景、做一下和誠點評、唱一首“和誠”歌曲、誦一段經典詩文、做一個“和誠”承諾等環節,使學生心靈與和諧、誠信對話,引發思想共鳴。

(三)班級“和誠”教育撒種子

利用每周“和誠”綜合課,講“和(下轉 53頁)(上接 47頁)諧”、“誠信”主題的歷史故事、現當代典型事件、警句、格言等,讓學生結合聽講內容聯系實際談體會,“品和”、“悟誠”;利用“和誠”文化宣傳陣地,引導學生看圖讀文,促進對“和誠”的認知與感悟。通過聽一聽、說一說、看一看、想一想,促使“和誠”種子在學生心田里扎根、萌生。

三、開展“和誠”實踐,使和諧、誠信價值觀入行

(一)開展系列“和誠”實踐活動,促進知行合一,形成習慣

制定各年級和諧、誠信實踐活動方案,精心組織,有序推進。

1. 以感恩實踐促和諧。利用特定節假日開展感恩實踐活動,將知恩、懂恩、報恩、施恩融入學生生活,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促進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家庭成員之間關系的和諧。如教師節組織“感恩教師溫馨寄語”活動;婦女節組織“我為媽媽洗洗腳”感恩活動等,父親節組織“我愛爸爸”實踐與征文活動;兒童節征集學生和諧留言,組織制作“感恩同伴友誼卡”;重陽節開展“爺爺奶奶我愛您”助老孝親實踐活動。寒暑假以“承擔家務、幫助父母、鍛煉自己”為主題,開展和諧家庭家務勞動實踐活動。學生自制勞動卡,記錄每天一件家務事,家長點評勞動成果,通過親子互動,達到“和諧家庭多溫馨、快樂勞動多親情、自理自力多才干”的實踐目的。

2. 聯系生活踐行誠信。如,組織學生結合個人誠信經歷談體會,征集誠信格言,討論社會生活中的不誠信行為,制定班級誠信公約,開展“一次特殊的考試”無人作弊、誠信應試活動,撰寫班級誠信之星推薦詞等。通過參與活動強化學生誠信意識,培養誠信習慣。

第10篇

【關鍵詞】現狀調查 方法指導 寫作意義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5-0097-01

一、現狀調查

大多數學生來自農村,小學升初中時英語基礎薄弱,父母外出打工,導致留守兒童疏于管理,優秀生大量外流,每年年段前五十名的學生有50%-70%進城區學校就讀,加上每年相對優秀的老師參加進城考試,因此,農村初中無論生源還是師資力量與城區相比有較大的差距。全校每個班級學生英語寫作能力基本都差,畏難情緒突出,也有不少對英語失去興趣。

二、指導方法

(一)培養寫作興趣

1.單詞造句,課堂競爭

學習每單元新單詞的時候,讓學生用所學新單詞造句,課堂上用口頭進行,鼓勵學生造句越多越好,小組進行比賽,形成競爭意識,提高英語單詞的實用性,培養學生的書面交際能力與表達技巧,激發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寫作興趣。

2.創設情景

例如開學初教師節快到了,設置一個以“Teachers’ Day”為題的寫作,創設真實情景。暑假即將到來時,可為學生設置一個以“How to Spend Your Summer Holiday? ”為題的寫作,創設這樣的真實情景為寫作背景,不但可以調動學生寫作的興趣,而且還能提高學生書面交際能力與表達技巧的培養。

3.鼓勵學生寫英語日記

初中剛開始時,由于學生的英語基礎薄弱,老師應鼓勵學生將自己在日常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想用英語日記的方式記錄下來,鼓勵他們盡量用簡單句表達;在英語寫作課時,老師還可收集一些與寫作教學內容有關的圖片、雜志或者文章等,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大膽的開口說英語,激發學生口語表達,同時也是為英語寫作做好鋪墊。

(二)提高寫作有效途徑

1.模仿寫作。模仿寫作主要立足于對話寫作的訓練。這種練習能鞏固學到的詞法和句法,如句型、時態、詞組、不同詞性的使用方法和邏輯思維能力等。這種仿照寫法,主要靠自己在課后自覺獨立去做。另外,按照每課中的句型,自己再行替換練習,這是仿寫的另一種形式。對于這樣的仿寫練習,只要反復練習,堅持不懈,就一定能提高寫作技能。

2.摹擬寫作。摹擬寫作初中的摹擬寫作主要摹擬語篇和短文進行寫作練習。其訓練目的是練習所學語法、句法的綜合能力,如單復數、人稱變化及時態等。

3.加強練習,分類寫作。這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好方法。我們可以這樣習, 如:看圖寫作、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書信、日記、通知、便條、啟事、海報)。

(三)具體措施

1.講解簡單句。講解簡單句是英語中的基本句子,讓學生了解和掌握這五種基本句型對學好英語極為重要。這五種基本句型是:

(1)主語+不及物動詞

(2)主語+系動詞+表語

(3)主語+及物動詞+賓語

(4)主語+及物動詞+間接賓語+直接賓語

(5)主語+及物動詞+賓語+賓語補足語

2.復習時態及語態:一般現在時、現在進行時、一般過去時、一般將來時 、過去進行時 、現在完成時、過去將來時,了解概念、辨別時間狀語、掌握基本結構、陳述句變否定形式及一般疑問句;通過實例講解主動句與被動句的區別,尤其突出被動句的句式特點。

3.收集并展示學生平時作業及考試中易錯的句子,讓學發現問題并能糾正錯誤,如:What’s you name?(主格當形容詞性物主代詞)Running is good for our healthy.(形容詞當名詞)We can by bus there .(介詞當動詞用)I very much like music.(位置錯誤)I very happy.(沒有謂語)He often help I with English.(主謂不一致)等。

4.歸納英語常用種邏輯關聯詞及詞組:(1)先后次序關系:first; second; at last; next;(2)因果關系:because;so that;(3)轉折關系:but;however;though;(4)并列關系:and; also;too;(5)舉例關系: like;such as;(6)條件關系:if;unless;(7)目的關系:so that…

5.鼓勵學生收集英語諺語,寫作時用諺語能強文章的質量和檔次,如:1)Diligenc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勤奮是成功之母。2)Easier said than done. 說話容易做事難。3)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失敗是成功之母。4)Practice makes perfect. 熟能生巧。

6.一般作文與優等作文展示與點評。平時對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先讓學生之間互相查找問題,相互訂正,讓好的學生展示點評結果,老師最后總結,這樣即發現學生平時存在的問題,同時問題也得到了解決。對于優等作文精彩之處要分析點評,讓學知道好在哪里,以便好文章為學生模仿之用。

7.除了以上英語寫作中我們要重點培養以外,新課程標準對初中生的寫作要求還有:

1)掌握1500-1600個詞匯,其中包括200-300個短語,并能在表達中運用。

2)了解中西文化背景差異,掌握中英文之間表達的異同點。

3)書面表達的格式要正確,包括拼寫、語法、標點、大小寫等。其中尤其要注意主謂一致,冠詞、標點的正確運用。

4)根據所給出的中文意思或英文提示詞語,寫出意思連貫、符合邏輯的英語短文。

注意:不管哪一種書面表達形式,既不許隨意發揮,也不允許逐詞逐句譯成英文。

同學們平時學習要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重視每天的學習(課上、課下、書內、書外),鼓勵學生了解西方文化,多看英語小說、雜志、報紙等,多聽英語新聞、電視節目等,這有利于幫助他們開拓視野,培養學生的新思維方式。

總而言之,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單詞和句型始終是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將抓好單詞關和句型關,為培養學生寫作奠定基礎,寫作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特別注意筆頭的訓練。通過我們用心鉆研,激發學生寫作熱情,讓寫作不再無從下手,不再畏懼,讓農村的孩子也能感受到寫作的樂趣。

參考文獻:

第11篇

大眾文化是一種以市場為導向,以滿足大眾的消費需求為目標,利用現代大眾傳媒傳播手段進行大批量復制生產的產業文化,具有娛樂性、商業性、科技性、傳播性、世俗性和消費性等特征。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競爭日益加劇,大眾文化成為社會大眾調劑生活、緩解壓力的首要選擇,并迅速蔓延到影視、音樂、傳媒、文學、商業、網絡等眾多領域,也成為校園新寵:廣告花花綠綠漸迷人眼,時尚雜志爭相傳閱不舍釋手,影視熱劇先睹為快熱評不止,流行音樂邊走邊聽曲不離口……大眾文化不僅影響著學生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審美情趣,而且拓展了語言學習空間,影響了語言生活。

大眾文化影響校園語言生活的原因分析

文化依賴于語言,語言推動著文化的傳播,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實。美國語言學家愛德華?薩丕爾在《語言論》中指出:“語言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語言具有文化功能”。一種文化的發展軌跡不可避免地會在語言中留下痕跡。語言是最重要的交際思維工具,是各種載體傳達信息的基礎或必要補充,因而文化作品無論以文字、畫面、音響、色彩等何種形態存在,都或多或少要借助語言表現其內容。另外,大眾文化的形成和傳播是借助大眾傳媒得以實現的。而無論印刷媒介報紙、雜志、書籍等,抑或電子媒介廣播、電視、電影等,都離不開語言這一重要的傳播符號。因而大眾文化天生蘊涵著語言資源,能對語言生活有所影響。

大眾文化是一種普及化文化,具有娛樂性、世俗性、民生性等特質,而大眾樂于接受并參與創造或傳播。因而大眾文化成了社會生活的顯微鏡,社會物質精神活動風貌會在其中得到及時反映。如每年都會有大量反映經濟發展、政治變革、民生變化的新詞語在大眾文化中密集出現,而國家教育部也曾正式明確白奴、丁寵家庭、考霸等171個新詞語的權威身份。可見具有持續生成、多元多質、新鮮可親、豐富致用等優點的大眾文化語言,對社會語言生活的影響已得到社會重視和認可,未來的影響也勢必更強大持久。

大眾文化具有思想民主化、內容流行化、形式通俗化、手段科技化等特點,因與青年學生的欣賞口味相吻合而備受青睞。海發短信,唱流行歌曲,看時尚雜志,聊天讀博,觀看影視熱劇,傳誦流行語,活用廣告語……已成為校園生活常態。接受、傳播、創造大眾文化不僅是學生獲取信息、參與社會、疏導情緒、人際交往、娛樂休閑的主要方式,同時也對其語言學習熱情、習得與運用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力。

影響校園語言生活的大眾文化主要類型

網絡語言資源。作為第四媒介的網絡傳媒以其多樣化的選擇空間,愉悅的視聽享受,高密度、快節奏的信息容量,集大學生萬千寵愛于一身。作為網絡伴生物的網絡語言,也因其直觀形象、新異合時等鮮明個性而深受學生喜歡。混碼新詞(如:orz、555)、舊字新用(如:、)、方言借詞(如:雷、埋單)、語法新組合(如:很黃很暴力、光滑肌膚)、新造成語(如:正龍拍虎、叉腰肌),以及豐富多樣的語體風格,都被青年學生競相仿效和使用。

手機文學資源。手機是學生信息交流、情感溝通的重要工具。因編發短信方便快捷、費用較低和顯示個性,利用率極高。短信除平實、致用的常規短訊體外,詩歌、天氣預報、童謠等多種文體和仿詞、粘連、諧音等多種修辭格,都在手機方寸之中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手機文學應運而生。

影視廣播報紙資源。青年學生多關心天下大事,常通過廣播報紙了解新聞。同時他們也崇尚娛樂,經常通過網絡接觸影視節目。莊重高雅規范的主流語言與輕松有趣時尚的特類語言,對校園語言各有不同層面的影響,日常生活中幽默、個性的語言更有學生緣。

流行歌曲資源。流行歌曲是對中國古代藝術形式詩詞歌賦的繼承,也是當前時尚的話語方式。它情緒真實,內容通俗,旋律優美,在校園內傳唱不衰。但讀音錯誤、生造詞、有語病等語言失范現象也屢見不鮮。有效利用“糾錯”,有益于學生在欣賞歌曲的同時快樂學習語言。

廣告海報資源。毋庸置疑,當前的青春校園不再是一座與世隔絕的象牙塔和“無商”的純粹治學殿堂,各類廣告海報闖進了校園,很多朗朗上口、表意獨特的語段被青年學生競相傳誦,甚至成為校園流行語,有些還被學生改編、套用、重新演繹,呈現出極強的語體滲透性特點。

大眾文化對校園語言生活的影響方式

拓展語言學習空間,優化語言學習模式。傳統的語言學習活動多采用老師教、學生聽的課堂教學模式。雖有系統、嚴謹、易于控制等優點,但也存在課程資源類型較單一、語料與生活較脫節、學習方式較刻板、學生自主性發揮不充分等缺點,這使語言學習的趣味性、互動性嚴重不足,從而常受學生冷落。“語文學習的外延等于社會生活的外延”,語言學習應跳出封閉的教室,從與社會語言生活如影隨形的大眾文化中汲取養分,落實“語言與生活同在、生活即課程內容”的語言教育理念,實現語言學習的致用性、親和性。

大眾文化蘊涵的語言學習資源非常豐富,覆蓋語音、文字、詞匯、語法、修辭、文體、篇章等廣闊領域。如:①拼音輸入法的熟練掌握有利于漢語拼音方案和普通話的學習;②現代韻文的創作和傳播有助于押韻、平仄等聲律運用技巧的學習;③形碼輸入法有助于漢字結構的學習;④連續聯想輸入有助于詞語、短語正確書寫形式的學習;⑤化形析義有助于探究漢字文化;⑥多種結構的新詞新語豐富了漢字“納新”方式和文化魅力;⑦時尚、豐富的語例涉及語法單位、語法關系、語法手段和標點符號等語法教學的各個方面,有助于快樂學習語法;⑧方寸之間盡顯修辭奇觀和文體華章;⑨誤讀、誤形、誤解、誤用的病例發揮“化腐朽為神奇”的特殊功用……

激發語言應用熱情,實現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的相互增長。學以致用,語言知識的習得是為更好地用語言服務生活。大眾文化在社會普及和校園流行為語言的“學”與“用”同步發展提供了良好契機,有利于扭轉過去過分強調課內知識灌輸而忽視課外能力培養的傾向,極大提高了學生語言習得和實踐的積極性、自主性和創造性。

一方面,青年學生熱衷于用大眾文化語言成分和方式應對校園里的語言活動,如套用廣告語反映校園生活。“校園光棍俱樂部――男人的世界”,“大學生正常消費――不買貴的,只選對的”,“好不容易從失戀中解脫――原來生活可以更美的”,“朋友間的承諾――真誠到永遠”,“大家逃(課),才是真的逃”,“農夫網戀有點甜”,“廁所問題,通則不痛”,等等,借用廣告語進行人際言語交流。面對贊賞說“讓我們做得更好”,給老師寫教師節賀詞“我們的光彩,來自你的風采”,同學見面打招呼“今天你‘博’了嗎”……

另一方面,青年學生還喜歡對大眾文化中的語言品頭論足,開展一些語言賞析或糾錯活動。如“校園流行語,我做主”評選、歌詞語病診斷醫治、給影視界名人正字音、網上“捉蟲”、媒體錯別字大排查……很多不規范的語言用法借助這樣的活動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起到了很好的防范作用。如:劉德華在歌曲《冰雨》中將“劊子手”中的“劊”錯唱成“kuaì”;電影片名“上單眼皮男生”書寫不規范,繁體字、簡體字混雜;廣告語“柒牌西服,讓女人心動的男人”,主謂語(西裝―男人)不搭配;《藝術人生》主持人錯用“家父”稱呼對方的父親;電視連續劇《水滸傳》臺詞“我也想會一下宋江一面”句式雜糅;周杰倫創作的《東風破》的歌詞“一壺漂泊,浪跡天涯難入喉”有搭配不當、指代不明等多處錯誤……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淫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精品一级片高清无码,国产一区中文字幕无码
日本精品不卡中文AⅤ | 一区二区免费视频国产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长视频 | 中文亚洲欧美丝袜清纯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欧美性爱专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