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頁 公文范文 數字經濟賦能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數字經濟賦能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2023-03-29 18:05:1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數字經濟賦能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數字經濟賦能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摘要:文章從技術經濟范式視角出發,認為數字經濟賦能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是對“技術體系結構-經濟產業結構-社會制度結構”三大維度的遞進和演化;在這個“塵埃如何落定”的演化過程中表現出了五大演化特征,即動力的復合性、路徑的漸進性、邏輯的層次性、時間的周期性和效應的雙重性;運用演化經濟學的分析框架解釋了數字經濟賦能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演化機理,并與傳統的技術創新與擴散的分析視角形成比較,認為慣例、變異與新奇的創生類似于數字技術融合與旅游業技術創新,選擇機制、路徑創新與遺傳類似于數字技術在旅游業內的擴散,耗散結構的非平衡演化類似于旅游產業結構優化與高質量發展;在賦能演化機理的分析基礎上,提出了根據旅游業經濟和社會雙重屬性實現數字經濟賦能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最后,提出了促進旅游產業“大融合”、樹立賦能過程的“復雜性”思想、樹立安全風險防范意識、引入“負責任創新”科技倫理、建立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等政策建議。

關鍵詞:數字經濟;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演化機理;政策協同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并促進其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已成為國家層面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旅游業是第三產業的龍頭產業,在刺激消費、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產業扶貧、綠色發展、文化遺產保護、紅色資源傳承、構建國際國內雙循環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全國已有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將其列為戰略性支柱產業,旅游業對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度已達12%。因此,如何通過數字經濟賦能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研究命題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一、數字經濟賦能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研究現狀

(一)文獻綜述

1.數字經濟、賦能經濟與高質量發展的內涵界定數字經濟的定義,以2016年舉辦的G20杭州峰會發布的最具代表性:數字經濟是指以使用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作為載體、以ICT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賦能經濟作為一個新概念,尚無法給出精確定義,僅能給出描述性概念:廣義角度是指基于組織間賦能形成的社會經濟運行方式。狹義角度是指基于數字技術應用形成的以產業組織間融合發展為特征的社會經濟運行方式?!案哔|量發展”并不是一個專門的經濟學概念,其實質乃是關于經濟發展質量高低的判定標準問題。學者們普遍認為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新發展理念”,是在吸收歷史教訓和總結世界經驗基礎上提出的科學衡量經濟發展質量的最佳標準[1][2]。從三者定義可知:數字經濟是因,高質量發展是果,賦能經濟是二者橋接的方式。

2.數字經濟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

數字經濟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研究主題集中于數字經濟的融合機理和促進高質量發展的路徑、邏輯和機制。學者們認為,數字經濟本質上是一種融合經濟,數字經濟在產業結構優化、創新驅動發展、經濟增長動力和經濟發展目標等角度適應我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3];數字經濟借助于新的投入要素、新的資源配置效率和新的全要素生產率促進經濟增長[4];數字經濟通過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引領高質量發展[5]。在定量研究層面,數字經濟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研究多以傳統制造業為例。劉昭潔(2018)運用投入產出法計量了中國數字經濟基礎產業與制造業的產業融合度,就數字經濟背景下產業融合對制造業的產業績效和產業結構水平的促進效應進行了實證分析[6]。

3.數字經濟與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研究

從已有文獻來看,對高質量發展的研究已積累了一定成果,但對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研究較少,更缺乏數字經濟引領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機理研究。學者們(戴斌,2022;馬波,2022;胡靜,2022)認為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具有在社會、經濟、生態、文化方面的訴求,促進其高質量發展應以旅游業的多重屬性為切入點[7][8][9];閻友兵(2021)從產業發展活力、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和有效七個維度構建了旅游業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10];關于數字經濟與旅游業高質量發展關系的研究成果數量較少且內容比較膚淺,大多是將數字經濟賦能旅游業高質量發展視為一種口號提出,學術含量有待提高[11]。

(二)簡要評述與研究思路構建綜前所述,學術界關于數字經濟與高質量發展的研究成果比較充實,但對于數字經濟賦能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機理的研究層次不高,故本課題提出以下五點研究構想。

1.研究框架:從碎片化到系統化的提升。數字經濟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經歷了產業融合、技術創新與擴散、產業結構優化和高質量發展等五個不同環節,現階段研究成果偏重于其中個別環節之間的關系研究,未能將五種概念及其理論體系融匯在一個系統的研究框架之中。

2.研究視角:從靜態均衡到動態演化的轉換。數字經濟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經歷了一個如前層層遞進、效應不斷傳導的過程,但現有研究成果受新古典經濟學的影響,采用了靜態均衡的研究范式來描述這樣一個具有明顯“塵埃如何落定”的過程,而演化經濟學在以動態演化的視角觀察社會經濟的發展過程方面具有優勢。

3.邏輯解釋:構建起于微觀主體,串聯微觀中觀宏觀三個層面的解釋體系?,F有研究成果關于數字經濟促進高質量發展的解釋多偏重于宏觀邏輯,數字經濟賦能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經歷了一個從微觀(企業)到中觀(旅游行業)再到宏觀(經濟社會發展)的動態演化過程。因此,需要構建一個基于微觀主體再到中觀行業、宏觀經濟社會發展的層次清晰的解釋體系。

4.研究方法:定性與定量研究相結合?,F有研究成果中雖然有關于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定量研究,但研究鏈條的起始端并非起于數字經濟與旅游業的產業融合,因而忽略了賦能的過程與演化機理的研究,造成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定量研究并無太多的學理和理論支撐,顯得有些就事論事、缺乏內涵。因此,在本課題研究中要特別注意定性與定量研究在邏輯上的相輔相成、相互因應、殊途同歸。

5.研究視野:積極效應與消極效應相結合,機理研究與對策性研究相結合。在數字經濟賦能旅游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必會產生一些垃圾冗余即所謂安全風險問題,因此要加強對數字經濟賦能高質量發展的兩面性研究。文章針對當前該問題研究之不足,以技術經濟范式為分析框架,從系統演化的視角出發,糅合產業融合、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優化與高質量發展等理論,構建起一個基于微觀主體企業,系統的、層次分明的、動態演化的數字經濟賦能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機理研究體系,彌補現有研究之不足。

二、數字經濟促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理論基礎:技術經濟范式

技術經濟范式是美國經濟學家弗里曼和佩雷斯于1986年提出,并于1992年形成的一套描述技術進步在微觀的企業行為、中觀的產業結構變動和宏觀的經濟體系轉換中發揮作用的理論框架,創造了技術創新與經濟格局變遷研究的方法論。弗里曼和佩雷斯認為,技術經濟范式是建立在技術革命基礎上主導技術結構變化,進而對宏觀和微觀經濟結構及運行模式造成變革的過程。數字經濟賦能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過程實質上是數字技術對旅游業滲透融合并逐步影響其主導技術、產業結構和運行模式的過程,是一個由技術再到產業結構再到治理模式轉換的過程。因此,技術經濟范式與數字經濟賦能旅游業高質量發展之間具有高度耦合性,從技術經濟范式的視角進行分析具有可行性。在技術經濟范式看來,數字經濟賦能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是對“技術體系結構-經濟產業結構-社會制度結構”三大維度的遞進和演化,共分三個步驟:第一,以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各種重大的、相互關聯的技術形成聯結的主導技術體系,并以關鍵投入的形式導入傳統旅游經濟范式中。第二,新技術體系的導入和拓展會引領產生新的生產函數和產業業態并促進旅游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第三,當新旅游產業結構體系中“數字旅游”成為一種主導模式后,這種新技術體系將會通過旅游產業關聯和融合以及與國家發展戰略的協同,促進整個“大旅游產業族群”的運行模式和治理體系進入高質量發展軌道。

三、數字經濟賦能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演化機

技術經濟范式揭示出數字經濟賦能旅游業高質量發展要歷經一個“技術變革-經濟變革-制度變革”的演化過程,也即要歷經一個“塵埃如何落定”的演化過程。在這個演化過程中,系統表現出了相應的演化特征,這種演化特征業已發生在過往的歷次產業革命引發的社會經濟變革之中,還必將在未來必然會發生的各種新技術革命帶來的賦能經濟中顯現。因此,總結歸納利用這些演化特征,有助于社會以較小的代價獲取更好的賦能經濟效果。

(一)數字經濟賦能旅游業高質量發展進程中的演化特征

1.動力的復合性。數字經濟與旅游經濟的融合動力來自于消費者的多樣化市場需求、旅游企業對范圍經濟的追求、新技術的高強度滲透性、政府產業政策引導和管制的放寬。從自組織理論角度看,數字與旅游融合的動力既有來自于市場的自組織因素又有來自于政府的他組織因素,動力機制具有復合性。數旅融合的復合型動力機制要求我們在促進數字經濟與旅游經濟的深度融合時要發揮市場與政府的雙重作用。

2.路徑的漸進性。根據技術經濟范式的研究思路,新技術要歷經融合應用、技術創新、產業變遷、制度變革才能逐步發展成為經濟社會的主導范式并最終引起經濟社會格局的變革。因此,文章認為數字經濟賦能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經歷了以下路徑:數字技術與旅游業的技術融合-旅游業技術創新-數字技術擴散-旅游產業結構優化-高質量發展。由“融合-創新-擴散-優化-高質量發展”五個環節構成的賦能路徑是一個漸次遞進、效應傳導、螺旋式上升的演化過程,在效應傳導過程中,既存在著正向的溢出效應同時也存在著反向的回波效應。

3.邏輯的層次性。現有成果關于數字經濟賦能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邏輯解釋偏于宏觀層面,考慮到旅游企業是技術融合、技術創新的微觀主體,而旅游產業結構優化和高質量發展是一種宏觀經濟現象。因此,本文嘗試構建一個起于微觀旅游企業技術融合到中觀旅游產業結構優化再到宏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三層解釋框架如下:一是在企業層面,數字旅游融合形成的新產品、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具有可盈利性和模仿價值而成為旅游業新的主導設計,并擴散到整個旅游產業層面;二是在產業層面“重塑”了旅游產業結構的技術基礎、運行模式、產業組織形態和規模,提升了產業績效,即帶來了旅游產業結構優化效應;三是在宏觀經濟社會層面,通過“數字旅游”主導產業的回顧效應、旁側效應和前向效應將“數字經濟”擴展到其相關產業和社會領域,創造了“大旅游產業族群”新的增長規則、制度和模式,引領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4.時間的周期性。伴隨著路徑的漸進和邏輯的層次變化,數字技術革命引發經濟社會變革存在著一個可延續40-60年的康波周期,包括了前期安裝階段含引入期和成長期及后期部署階段含成熟期和衰退期,周期性概念的引入為我們分析賦能經濟提供了模型。在不同周期階段,數字旅游經濟表現出不同的特點,旅游業的主導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呈現的多樣性、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程度、旅游業的經濟社會文化影響、治理模式、安全風險等指標有著不同程度的表現。如果把1994年中國首次接入互聯網當作數字經濟的萌芽,波長為50年,則中點為2019年左右,也就是說我國數字旅游發展已進入此輪技術革命后半期的起始階段即成熟期,正處于數旅融合賦能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黃金時期。

5.效應的雙重性。“科技是發展的利器,也可能成為風險的源頭?!睌底纸洕诎l揮賦能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積極效應的同時,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一些負面效應即安全風險,這些安全風險散落在曲折的路徑、層次和周期中,隨著賦能過程的演化而演化,并表現在技術、倫理、市場、法律、金融、教育、社會和政府等層面(見表1)

(二)數字經濟賦能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動態演化機理

數字經濟促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復合性、漸進性、層次性和周期性特征,無不暗示著賦能經濟發展過程中蘊含著演化性特征,本課題嘗試運用演化經濟學的分析框架解釋數字經濟賦能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演化機理,并與傳統的技術創新與擴散的分析視角形成比較。

1.慣例、變異與新奇的創生:技術融合與旅游業技術創新當旅游產業由于系統“慣性”作用運行在效率低下的“路徑依賴”舊范式中,一些先進企業總會通過“搜尋”具有新奇“變異”意味的新范式以取得競爭優勢,此時數旅融合新產品、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作為一種“創新性破壞”和引入“新的生產函數”介入到原產業發展之中,成為一種引發旅游產業結構系統失穩的“負熵”。

2.選擇機制、路徑創新與遺傳:技術擴散選擇機制是基于績效標準對系統內變異的多樣性進行篩選,數旅融合創新能降低產品成本、提升消費者價值、增強企業盈利性,因而成為旅游產業系統內諸多變異的“主導設計”,引發整個系統的追隨-模仿-傳播即技術擴散,并在市場作用下產生動態報酬遞增與自我強化機制即遺傳機制,從而打破整個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停滯“鎖定”狀態而進入“路徑創新”軌道。

3.耗散結構的非平衡演化:旅游產業結構優化與高質量發展原耗散結構躍遷到新耗散結構的現象叫作耗散結構的非平衡演化,旅游產業結構變遷與優化實質上是一種耗散結構的非平衡演化,是一個漸變與突變、微漲落與巨漲落相結合的過程,是對原旅游產業結構體系穩定性束縛力的突破。此時,數字旅游經濟在新的旅游耗散結構中已成為主導產業,并通過產業間技術經濟關聯引領“數字旅游”向其他產業和社會領域進行滲透和輻射(旅游產業結構優化效應),表現出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協調、綠色、共享、開放特征。賦能經濟用“能級躍遷”概念解釋該演化機理,即當原旅游經濟運行范式存在“效率閾值”時,通過引入數字技術作為創新變量,“賦能”原旅游經濟范式由低能級圈層躍遷到高能級圈層,新旅游經濟范式在高能級圈層的運行模式和治理體系中表現出高質量發展特征。

四、數字經濟賦能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實現路徑

(一)旅游業的雙重屬性

從實踐角度看,數字經濟賦能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存在著兩條路徑:第一,通過發揮旅游業的經濟屬性。即當“數字旅游”成為新旅游產業結構的主導產業時,通過新旅游產業結構的結構優化效應,借助于大旅游產業結構族群間的政治、經濟、技術、文化關聯,通過前向、后向和旁側效應的發揮,將“數字旅游”這種新業態新模式擴散到工業、農業、文化、體育、健康、教育等相關產業之中。第二,通過發揮旅游業的社會屬性。即發揮旅游業的政治、文化、教育功能,將旅游業置于社會經濟的發展背景中,通過旅游業與國家戰略的關聯關系,在綠色發展、“雙碳”規劃、國際國內雙循環、“一帶一路”、鄉村振興、產業幫扶、共同富裕、文化遺產保護、紅色資源傳承等領域成為實現國家戰略的載體,與國家戰略協同發展并最終體現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五大發展理念中。

(二)新發展理念下的賦能路徑

通過發揮旅游業的雙重屬性促其在“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各領域都要體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具體方式如下:(1)創新發展。促進5G、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科技與旅游業的滲透融合,豐富數字旅游的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2)協調發展。一方面表現為旅游產業結構的自身優化,另一方面體現為旅游業與區域社會經濟協調、城鄉協調、經濟與多重社會屬性協調。(3)綠色發展。引導旅游業走生態、低碳發展之路。(4)開放發展。旅游業不是一個封閉的內循環圈,而應與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戰略及國家發展戰略協同發展。就江蘇旅游業高質量發展而言,應與長三角一體化、大運河文化公園、長江經濟帶建設、蘇南蘇北協同發展聯動;在國家戰略層面,應與產業扶貧、鄉村振興、綠色發展、文化遺產保護、黨史教育、紅色基因傳承等方面發揮作用。(5)共享發展。即旅游業發展成就要惠及旅游業的有形和無形、直接和間接相關利益者,惠及多元社會主體,例如文旅融合、產業扶貧、共同富裕、民生產業、鄉村基層治理結構。

五、數字經濟賦能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建議

(一)數字旅游發展現狀分析———以江蘇省為例

1.江蘇省數字經濟發展居于全國前列,為數字旅游發展奠定了基礎。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具有明顯的區域聚集特征,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川渝經濟圈成為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區域,2020年江蘇省數字經濟產值達4.4萬億,占全省GDP比重為43%,位列全國第二。

2.江蘇省旅游市場規模龐大,旅游產業比較成熟,“互聯網+旅游”基礎較好(目前中國網民規模9.4億人,互聯網普及率67%),為傳統旅游業轉型數字經濟提供了優勢。

3.區域、行業發展不平衡。全國范圍來看,數字經濟發展格局未突破“胡煥庸線”,江蘇省數字經濟領先的區域依然是蘇南、蘇中、蘇北的排序,城市而言是蘇州、南京、無錫的排序;數字經濟發展呈現出三二一產業逆向滲透趨勢,第三產業數字經濟發展較為超前,第一、二產業數字經濟則相對滯后;對數字旅游產業而言,數字經濟對旅游消費端的滲透程度較高,而對旅游產業鏈的其他環節融合度并不高,行業整體數字化程度并不高。

4.技術供應不足制約了數字旅游的應用場景。2003年的“非典”催生了淘寶、京東、攜程這樣的OTA企業,2019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本應該催生一批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但真正具有商業應用價值的數字旅游融合模式尚未出現。

5.復合型數字旅游人才供給不足。數旅融合對人力資本的專業性、復合性和創新性水平要求較高,同時還需具備全局視角、戰略思維、深度分析能力以及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如此高要求導致數字旅游人才供應不足。

6.旅游業與相關產業的融合度、滲透度亟待提升,與相關國家戰略的關聯度亟待提升。數字經濟促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是旅游產業融合度,旅游業與文化、體育、教育等行業融合度越高,則數字旅游的影響度、擴散度越高;旅游業與綠色發展、鄉村振興、產業幫扶、文化遺產保護、國家形象傳播、黨史學習教育、紅色基因傳承的關聯度越大,則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程度越高。

7.政府數字化治理能力亟待提高。傳統監管已不能適應數字旅游業務模式迭代迅速的發展態勢,治理方式亟待優化創新。

(二)數字經濟賦能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建議

1.促進旅游產業“大融合”。融合性是賦能經濟的基礎與核心,要在以下三個層面促進旅游產業融合:第一,數字經濟與旅游業的高技術滲透融合,即旅游業數字化問題;第二,加強旅游業與相關產業間的延伸融合,增強數字旅游模式在融合對象領域的擴散度;第三,旅游業與國家戰略的協同發展。

2.樹立賦能過程的“復雜性”思想。賦能經濟的五大演化特征揭示,數旅融合賦能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是一個包含了漸進、層次、周期、風險等復雜要素的演化過程,涉及技術、倫理、市場、法律、金融、教育、社會、旅游消費者、旅游企業和政府等利益相關者的博弈過程。

3.樹立防范安全風險意識。要處理好發展和安全這對辯證關系,切忌“重發展、輕安全”的跛腳傾向,或者存在“先開張、再治理”的片面思維。

4.引入“負責任創新”科技倫理。旅游企業既是創新的主體,某種程度又是安全風險的制造者,數字旅游企業要引入“負責任創新”的科技倫理進行自律,即數字經濟參與者在追求經濟效益時必須兼顧社會效益,不能侵害公共利益,并將責任認知落實到數字經濟每個環節的制度設計、技術設計和行為規范當中,最終構建起政府監管、企業自律和市場協同的治理機制。

5.建立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數字旅游融合賦能高質量發展具有自組織與他組織的復合性特征。政府既要尊重市場的內生性、創新性特點,尊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要從金融、財政、稅收、人才供給、政策等方面加強頂層設計,創新政策供給,形成良好營商環境;政府在促進賦能經濟發展過程中,要將積極監管、審慎監管與依法監管相結合,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相結合,在鼓勵創新和有效監管間取得平衡;對于數字旅游發展中的“安全性風險”,政府要起到“市場暗夜”中“守夜人”作用,建立適應數字旅游運行的風險監測、預警、處置體系,提高政府數字化治理能力。

6.備足政策工具箱,根據賦能經濟的不同演化階段、周期相機采用。(1)設立數字旅游產業發展基金,代償企業創新風險。(2)保護知識產權,鼓勵企業創新。(3)建立數字旅游集群式產業園區,培養一批瞪羚、獨角獸企業,頭部企業。(4)發布數字旅游核心關鍵技術攻關榜單,引導旅游企業商業模式與技術創新融合,構建更多旅游應用場景。(5)加強國際技術合作,通過“國外技術+國內市場”方式進行創新。(6)依法監管,反壟斷、反不正當經競爭、反資本無序擴張。(7)依法保護旅游消費者隱私與數據安全。(8)組建數字旅游企業協會,引入“負責任創新”理念,加強行業自律,構建政府監管、企業自律、市場協同的治理機制。(9)將數字旅游融合發展置于旅游產業發展戰略之中,如就江蘇省而言,可引導其與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大運河文化帶、國家文化公園等重大工程相結合,實現數字文旅產業集聚。(10)加強旅游數字化人才教育與培訓。鼓勵高校對傳統旅游管理專業進行數字化改造,加強數字旅游復合型人才供給;在鄉村振興中,加強對農民的數字化技能培訓,助力旅游幫扶;破解“銀發市場”的“數字鴻溝”問題,將鴻溝轉變為紅利;對于旅游數字化轉型中、疫情防控常態化中的結構性、臨時性失業人員進行數字化技能培訓,幫助其轉崗就業,增強其職業韌性。

參考文獻

[1]宋明順,張霞,易榮華,朱婷婷.經濟發展質量評價體系研究及應用[J].經濟學家,2015(02):35-43.

[2]任保平,文豐安.新時代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判斷標準、決定因素與實現途徑[J].改革,2018(04):5-16.

[3]張鴻,劉中,王舒萱.數字經濟背景下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路徑探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9(23):183-186.

[4]荊文君,孫寶文.數字經濟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一個理論分析框架[J].經濟學家,2019(02):66-73.

[5]任保平.數字經濟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邏輯、機制與路徑[J].西安財經大學學報,2020(04):5-9.

[6]劉昭潔.數字經濟背景下的產業融合研究———基于制造業的視角[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8.

[7]戴斌,李鵬鵬,馬曉芬.論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形勢、動能與任務[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2(02):1-8.

[8]馬波,高麗鑫,寇敏.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微觀機理探析———以旅游性價比為中心[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2(02):16-24.

[9]胡靜,賈垚焱,謝鴻璟.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義與推進方向[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2(02):9-15.

[10]閻友兵,胡歡歡.中國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水平的測度及時空演化分析[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21,37(01):5-18.

[11]楊宏浩.數字技術賦能旅游業高質量發展[J].中國旅游評論,2020(03):29-38.

作者:嚴偉 單位:金陵科技學院 人文學院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淫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精品一级片高清无码,国产一区中文字幕无码
宅男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 日本激情猛烈在线看免费观看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 | 午夜亚洲国产精品福利在线 | 亚洲中文字字字幕犯侵 | 中文字幕九热精品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