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1-16 09:12:4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中外民俗翻轉課堂教學研究,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隨著科技的發展數字化教學已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的組成部分。線上線下教學的結合,實現了使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目的。
1.1多媒體教學的普及
由于多媒體具有圖文并茂,聲影俱全的特點,所以能夠提供極佳的教學環境,應用已遍及生活工作的各個方面,尤其是對教育,教學過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多媒體教學模式,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形成明確的內源學習動力。
1.2慕課、微課的引入
慕課(MOOC)是當下最為成熟的網絡化教育載體,它打破了學校、教室的限制,使知識成為開放的公共資源。以微視頻為主要形式的微課,經可汗學院和TED-Ed的推廣,迅速成為慕課環境下的學習單元。慕課充分利用視頻制作的融合性、靈活性和方便快捷的特點,結合視頻講解、字幕講解、專題片制作、訪談式教學等諸多方法,為學習者提供了豐富程度超乎想象的知識盛宴。而這些是課堂解決很難達到的。
1.3微信群、QQ群教學模式
微信群、QQ群教學模式是一種創新的、靈活的教學形式。平臺提供的聊天環境,可以實現語音、視頻、留言和推送數字化資料的功能。從而可以快捷實現師生間的交流和答疑解惑,并減少了教師重復答疑的情況。“群聊”的學習方式靈活機動,既不需要擠占太多的時間,又能方便學習交流。使學生能夠有效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增加趣味的同時又促進了師生的交流。利用微信群、QQ群上課時同時將建立三個群,第一個群叫“授課群”,是專門講課的群,也叫“禁言群”。授課老師在講課時其他學員只聽不發言,授課老師根據課程內容播放課件,跟著課件講解。如有人說話,發圖可能會影響教學進度,因此全程禁言,只有老師在講解。另一個群叫作“討論群”,大家有什么問題隨時可以提出并與老師和同學共同討論。第三個群叫作“作業群”,根據所學內容老師會在線留作業,在線判卷反饋。通過以上三個群同時運行的情況下完成傳統課程中的講課、作業、課后輔導等內容。線上學習不收時間和空間上的約束,學生可以接受直播,也可以重復學習、補充方式等便捷的學習方式完成學習任務。但是這種學習方式同樣需要學生們的高度自律和自覺自主學習意識。
1.4資源庫的建設與共享
在高職院校當前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學資源庫的建設是一個比較重要的任務。資源庫的建設與共享,除了提供給本校學生學習,還可以通過學校之間的資源共享,實現取長補短,互通有無。優秀的教學資源庫可以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提供先進和優良的課程素材,幫助老師完善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元的教學內容。從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教育質量的提升。
在翻轉課堂教育模式下,教師在課堂上不再把重點放在講授書本內容上,而是將寶貴的課堂時間用來與學生共同探討學生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同時將家庭作業的一部分放在課堂上完成,從而更加容易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翻轉課堂結合多媒體技術,能夠更有效地將課程的相關視頻內容巧妙地剪輯植入,并結合ppt的使用,實現可視可聽,隨時學習的目的。從而全面刺激學生感知神經,并最大程度地提升學習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2.1課前環節教學設計
在傳統教學中,雖然教師會告知學生下節課的內容,并會要求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但由于學生是在無人指導的情況下,完成的預習,因此學生基本上是通過通讀相應內容的方式完成課前預習工作。同時,教師也很難利用大量的時間來考核預習效果,導致學生無法堅持做到主動認真完成預習工作。而“翻轉課堂”的課前活動是將教師課前印制好的教學資料和錄制好的基礎性的教學視頻發放給學生,學生通過觀看教學視頻或學習資料,完成相應任務,并提交給教師。“翻轉課堂”的課前任務與教師的課堂講授有著十分緊密的關聯,是教學活動的有效延伸和拓展,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案例,便于教師為學生的學習“把脈”,從而幫助學生領會、吸收枯燥的理論知識,并通過知識的應用達到提升的目的。結合《中外民俗》課程知識點松散,涉及宗教、文化、經濟等諸多方面的特點,筆者基本采用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分工,并自主查找資料,在課上完成ppt講解,同學老師進行提問,最后由老師進行點評的模式。指導老師通過前期提供的資料,幫助學生梳理思路、提高興趣、樹立信心,從而使學生完成ppt講稿的準備工作。
2.2教師備課
“翻轉課堂”教學活動的安排是一個非常有必要深入研究的課題,涉及到教師角色的變化、教學策略的革新、教學知識的重構等。所以在進行“翻轉課堂”教學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如何達到培養學生的知識獲取能力、查閱資料的能力、協同合作的能力、總結整理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問題。還應十分注重作業的布置和安排,所謂沒有“作業”就沒有“翻轉”。《中外民俗》的作業,不單單局限于課程內容本身,與課程相關的拓展內容更是學生需要涉獵和掌握的。作業不應該太難、太偏或太易,否則容易導致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產生畏懼或輕視的心態。作業的設定應該是目標明確,容易合作,難易適中的。教師在設計作業內容時要“因人而異”、“因題而異”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發揮學生的知識特長。比如:有一位學生的家鄉是內蒙古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滿族屯自治鄉的,教師就要求該同學重點準備該鄉滿族民俗,通過古今滿族民俗的比較,幫助其他同學掌握相關知識。再比如:針對日本韓國民俗,由于學生們通過影視劇,漫畫等對日韓比較了解,所以要求完成的項目組同學,重點結合中日韓民俗的關聯性,進行對比學習;而對于歐洲民俗,由于考慮到學生了解得相對片段化,所以要求學生從飲食民俗和宗教民俗進行切入,拓展相關知識。
2.3協同工作能力的培養
目前的高職院校的學生由于家庭社會因素影響,普遍存在自我意識強烈,協同意識薄弱的特點。然而,職場當中又特別需要人們具有協同合作的精神,協作完成的意識,協調工作的能力。教師在安排項目時,有意了解學生特點,讓學生在“協作”中得到同伴間的協助,找準角色定位,鍛煉協作能力。同時學習怎樣借助他人的意見與建議有效解決問題。教師應在此過程中積極糾正和引導,并不斷挖掘培養學生的協同合作能力。
2.4自我展示能力的培養
學生的調查研究成果通過小組匯報的形式予以體現,這一過程不單單是ppt演示、回答問題和成果羅列,而是展示自我、充分考慮聽眾需求和疑惑、提升對課程認知水平的綜合思考準備過程。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協同合作完成,最終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內容豐富,觀賞性強的作品,這一過程對于學生而已非常具有吸引力。當然,也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及參與程度,從而能夠有效達到教學目的。
2.5“翻轉課堂”的不足及解決思路
由于“翻轉課堂”課前課后需要師生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高職院校的部分同學對此抵觸情緒較大。一直以來的被動式學習習慣,很難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轉變。所以結合以上實際,可以考慮翻轉課堂與常規課堂結合穿插的方式,或者是將學生分為兩類,有意愿參與翻轉課堂的,自主學習能力相對較好的學生,完成翻轉式教學,其他同學進行常規教學,并在征得全體同意的情況下,對前一類同學進行適當加分。
3結論
《中外民俗》課程是一門信息量大,綜合性較強的課程,課程教學目標就決定這門課程需要教師能夠有機地將知識講授與實踐訓練進行結合。課堂教學主要強調的是知識的系統性,“翻轉課堂”教學強調的是知識的實用性,知識獲取過程的體驗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可以讓教師很好地將課堂枯燥冗長的教學內容通過學生與教師的有效互動予以傳授。當然,學習場所和學習模式的變化不能完全替代傳統的師生互動的教學過程,還不足以讓教與學的傳統模式發生根本性的轉變。“翻轉課堂”優化了知識傳授過程,提高了學生知識內化的效率,提供了能力拓展的平臺。
參考文獻
[1]肖洋.教學資源庫建設和共享機制研究[J].中國市場,2016,(32):214-215.
[2]黃陽,劉見陽,印培培,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的幾點思考[J].現代教育技術,2014,24(12):100-106.
[3]金乾偉.《中國民俗》典型教學法實踐應用研究[J].高教學刊,2017,(13):63-65.
[5]張可.《中外民俗》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吉林教育,2016,(13).
[6]鄧桂萍.翻轉課堂模式下高職學生自主學習:瓶頸和對策[J].機械職業教育,2018,(3).
作者:白曉梅 艷茹 額爾德木圖 單位:內蒙古商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