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頁 公文范文 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探析

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探析

發布時間:2022-07-13 09:12:4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探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探析:發展經濟學與西部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探析

【內容摘要】發展經濟學是詮釋發展中國家如何由貧窮落后走向繁榮發達的經濟學,經濟的發展和進步是發展中國家的發展主題,發展經濟學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具有指導意義,對我國后發展西部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更是具有普適性。

【關鍵詞】發展經濟學;西部民族地區;經濟發展

一、發展經濟學的產生

1776年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談到一個國家如何由窮變富的問題,實質上已涉及到發展經濟學的研究主題。亞當?斯密關于經濟發展的構想是:經濟發展與經濟增長是一個宏觀經濟問題,是國民財富和社會財富的集聚與增長。勞動生產率的高低和勞動力人數的多少決定了國民財富的增長。這是發展經濟學的雛形。但是,發展經濟學作為一門學科則產生于二戰后。當時一些國家為擺脫殖民壓迫,紛紛獨立,迫切需要發展經濟。當時在實踐上和理論上遇到的問題主要是:在實踐上,一是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問題,二是當時戰敗國的經濟復蘇問題;要么對原有理論加以改造,這比較容易,要么建立新的理論,這相對困難。一些學者深入研究各發展中國家之后發現,其環境與發達國家最初完全不一樣,傳統理論無法復制和拷貝到發展中國家。西方國家的經濟增長理論由于條件不同、問題很多、相去甚遠,也無法照搬到發展中國家。所以當時在實踐上和理論上都迫切需要一門新理論,由此發展經濟學誕生了。早在1939年,克拉克(Clark,C.G.,1939)就出版了《經濟進步的狀況》一書,對后來經濟發展思想產生了重要影響。20世紀40年代出版的《落后地區的工業化》和《東歐與東南歐工業化問題》是發展經濟學的開山之作,在發展經濟學的發展中具有引領性和開創性的歷史地位,是發展經濟學的標志性文獻。

二、發展經濟學的發展歷程

發展經濟學在其發展的過程中,根據其政策演化和發展思路的差異性,發展經濟學家將發展經濟學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世紀40年代末到20世紀60年代末的結構主義發展階段;第二階段是20世紀60年代末到20世紀70年代末的新古典主義發展階段;第三階段是20世紀80年代后的新古典政治經濟學發展階段。

(一)第一階段。發展經濟學發展過程中的第一階段是20世紀40年代末到20世紀60年代末的結構主義發展階段,其結構主義思想,是這一時期的主導思想,后來也成為發展經濟學的主流學派。二戰結束后,很多發展中國家取得了政治上的獨立地位,經濟發展成為發展中國家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但是發展中國家面臨著諸多阻礙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如:經濟發展水平低、發展滯后、經濟變量彈性低、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表現為明顯的剛性結構。因此,結構主義認為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現實完全不同,市場不完善是發展中國家的普遍現象,價格剛性,有時還會出現市場機制的失靈,經濟在沒有外部因素的影響下難以達到均衡狀態。因此,結構主義認為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不是靜態資源的重組和優化配置,而應建立在動態調整可投資資源和保證供給增長的前提下,使社會經濟結構作出相應的調整。

(二)第二階段。發展經濟學發展過程中的第二階段是20世紀60年代末到20世紀70年代末的新古典主義發展階段。結構主義發展思路使許多發展中國家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經濟社會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成就,但是,結構主義還存在理論上的缺陷和實用上的局限性,從20世紀60年代后期開始,新古典主義“復活”而成為發展經濟的新的主流思想。概括起來,新古典主義的主要觀點是:一是社會的發展應是綜合的發展,滿足人的基本需要是經濟發展的目標;二是重視人力資本,糾正唯物質資本的缺陷;三是強調對外貿易在發展中國家對經濟發展的顯著拉動作用;四是新古典主義突出了市場機制、資源優化配置、微觀經濟基礎等在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

(三)第三階段。發展經濟學發展過程中的第三階段是20世紀80年代后的新古典政治經濟學發展階段。同樣,由于新古典主義在實踐中和理論上也存在諸多缺陷,于是新古典政治經濟學開始盛行,新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發展經濟學思想表現在如下:一是可持續經濟發展觀念的產生;二是新增長理論的快速發展;三是新制度經濟學的興起。

三、發展中國家發展的不平衡性

從世界范圍內來看,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普遍存在著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問題,即都存在著發達地區和和相對落后的后發展地區。發展經濟學主要討論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問題。我國是發展中大國,發展中大國又具有不同于一般發展中小國的特征。現有的研究已經表明發展中的大國發展經濟有如下幾個特點:第一,發展中大國人口數量眾多,消費需求旺盛,市場容量的絕對數相比較發展中小國要大。第二,發展中大國人口基數大,幅員遼闊,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公共服務需求和實現產業的集聚、調整、優化,必須建設與之相適應的龐大的基礎設施,同時滿足不斷增長的龐大的國內需求,需要資金數量大,依靠外援或外資幾乎不可能解決問題。第三,由于發展中大國在工業化起步階段缺乏外向型經濟發展的動因,實現的是內向型發展的政策,工業化起步階段建立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也就是必然選擇。第四,自然資源豐富、勞動力資源豐腴是發展中大國良好的資源稟賦,國內市場規模大,但是,發展中大國在經濟發展中也存在如下難題:一是遺產和文明傳統的重大影響;二是沉重的人口壓力、嚴峻的就業問題和低下的經濟效率;三是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四是落后農業與工農業協調發展問題;五是內部發展與對外開放的適度選擇。發展中大國與發展中小國相比較,其工業化過程亦不同:一是資本積累。發展中小國既可以自身積累,也可以依靠國際資本。而發展中大國則不行,盡管利用外資絕對量不少,但所占比例有限。二是產業結構。發展中大國的產業結構要求門類相對齊全,這是由發展中大國的資源狀態和國內需求狀況共同決定的。三是國內市場與國際貿易。發展中小國幅員小,國內統一市場較易形成;發展中大國幅員遼闊,建立交通和通訊網絡需要巨額投資,且耗用時間長。所以,發展中大國不同于發展中小國,發展中大國發展的不平衡問題更為嚴重,更為棘手。比如中國,存在三大經濟地帶,經濟發展水平東部、中部、西部依次遞減,處于末端的西部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低,與東部沿海地區的差距大。發展中大國的發展存在不平衡性、層級性。

四、發展經濟學適用于我國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

與其他國家的后發地區相比較,我國西部地區在自然環境、經濟發展、歷史條件等方面都具有某種程度的相似性。第一,我國西部地區自然環境相對惡劣,自然資源豐富。第二,區域經濟基礎薄弱,二元結構典型。第三,教育科技落后,基礎設施差,社會發育度低,資本形成能力弱。第四,西部民族地區是我國少數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區。發展經濟學致力于推動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為發展中國家擺脫貧困、產業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如今,作為發展中大國的中國內部,亦存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先進地區和落后地區,即存在經濟相對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和經濟相對落后的西部后發展民族地區。發展經濟學為解決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社會問題探索了良好的范例,提供了成功的借鑒,那么用它來解決一國內部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平衡問題也是可行的。這是因為一國內部后發展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的諸多條件和現實情況與世界上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情況類似,所以,發展經濟學完全可以用來解決中國后發展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問題,發展經濟學在中國的后發展地區具有普適性。

五、發展經濟學視角下西部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

發展中國家要發展經濟,就必然要走工業化道路。但是,對工業化的理解不同,就會導致不同的結果。結構主義和激進主義所采取的工業化,既忽視農業的發展,又只采取單向的工業品導向,雖然使工業獲得較大的發展,但也導致了經濟社會的二元結構。不但農業發展嚴重滯后,而且工業發展亦后勁乏力。張培剛教授早在20世紀40年代就曾指出,完整的工業化是包括農業發展在內的工業化。后來發展經濟學之所以陷入危機,是因為發展經濟學沒有完成使命,廣大農村依然貧困,發展中國家經濟社會二元結構依然存在。如今許多發展中國家開始重視農業的發展和農業與工業的協調。我國后發展的民族地區與東南沿海地區的差距,和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相類似,作為一個整體我國還是發展中國家,而民族地區又更為落后,暫時還不具有全面進行工業化的現實條件,發展中國家在由傳統的農業化國家向工業化國家轉化時,應具備較強的物質資源的儲備,包括:數量龐大的、可使用的資本儲備,勞動技能較高的、符合現代工業發展需要的勞動力資源儲備;先進的科技發展水平、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良好的基礎設施等。顯然,西部民族地區在整體上還不具備這些條件。從資本資源來說,西部民族地區資本形成能力弱,資本使用效率差;從適合現代工業發展所需要的勞動力資源來說,西部民族地區科技教育水平低下,具有一定人力資本存量的勞動力資源稀缺、素質差;就現代化的科學技術與先進的現代管理制度的適應性來看,就連東部沿海地區目前都還不夠成熟,何況西部民族地區;從基礎設施建設來看,西部民族地區由于地勢地貌和氣候和水資源等特征,其基礎設施相當落后,其基礎設施建設也相當困難。因此,西部民族地區的工業化和現代化應該是這樣的路徑選擇:一是繼續做好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工作。因為一個民族、一個區域如果還沒解決溫飽問題,怎么奢談現代化。二是在國家扶持下完成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關”———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是現代化工業建立和發展的基本條件。三是調整產業結構,形成一批有競爭力的優勢產業,西部的工業化和現代化不能搞重復建設,要從自身特點和優勢出發,依靠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有潛力的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四是發展科學技術,注重人才培養。實現西部民族地區由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轉化,毫無疑問應是后發展的西部民族地區的發展主題。

作者:饒毅

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探析:發展經濟學及西部民族地區經濟發展

【內容摘要】發展經濟學是詮釋發展中國家如何由貧窮落后走向繁榮發達的經濟學,經濟的發展和進步是發展中國家的發展主題,發展經濟學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具有指導意義,對我國后發展西部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更是具有普適性。

【關鍵詞】發展經濟學;西部民族地區;經濟發展

一、發展經濟學的產生

1776年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談到一個國家如何由窮變富的問題,實質上已涉及到發展經濟學的研究主題。亞當?斯密關于經濟發展的構想是:經濟發展與經濟增長是一個宏觀經濟問題,是國民財富和社會財富的集聚與增長。勞動生產率的高低和勞動力人數的多少決定了國民財富的增長。這是發展經濟學的雛形。但是,發展經濟學作為一門學科則產生于二戰后。當時一些國家為擺脫殖民壓迫,紛紛獨立,迫切需要發展經濟。當時在實踐上和理論上遇到的問題主要是:在實踐上,一是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問題,二是當時戰敗國的經濟復蘇問題;要么對原有理論加以改造,這比較容易,要么建立新的理論,這相對困難。一些學者深入研究各發展中國家之后發現,其環境與發達國家最初完全不一樣,傳統理論無法復制和拷貝到發展中國家。西方國家的經濟增長理論由于條件不同、問題很多、相去甚遠,也無法照搬到發展中國家。所以當時在實踐上和理論上都迫切需要一門新理論,由此發展經濟學誕生了。早在1939年,克拉克(Clark,C.G.,1939)就出版了《經濟進步的狀況》一書,對后來經濟發展思想產生了重要影響。20世紀40年代出版的《落后地區的工業化》和《東歐與東南歐工業化問題》是發展經濟學的開山之作,在發展經濟學的發展中具有引領性和開創性的歷史地位,是發展經濟學的標志性文獻。

二、發展經濟學的發展歷程

發展經濟學在其發展的過程中,根據其政策演化和發展思路的差異性,發展經濟學家將發展經濟學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世紀40年代末到20世紀60年代末的結構主義發展階段;第二階段是20世紀60年代末到20世紀70年代末的新古典主義發展階段;第三階段是20世紀80年代后的新古典政治經濟學發展階段。

(一)第一階段。發展經濟學發展過程中的第一階段是20世紀40年代末到20世紀60年代末的結構主義發展階段,其結構主義思想,是這一時期的主導思想,后來也成為發展經濟學的主流學派。二戰結束后,很多發展中國家取得了政治上的獨立地位,經濟發展成為發展中國家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但是發展中國家面臨著諸多阻礙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如:經濟發展水平低、發展滯后、經濟變量彈性低、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表現為明顯的剛性結構。因此,結構主義認為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現實完全不同,市場不完善是發展中國家的普遍現象,價格剛性,有時還會出現市場機制的失靈,經濟在沒有外部因素的影響下難以達到均衡狀態。因此,結構主義認為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不是靜態資源的重組和優化配置,而應建立在動態調整可投資資源和保證供給增長的前提下,使社會經濟結構作出相應的調整。

(二)第二階段。發展經濟學發展過程中的第二階段是20世紀60年代末到20世紀70年代末的新古典主義發展階段。結構主義發展思路使許多發展中國家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經濟社會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成就,但是,結構主義還存在理論上的缺陷和實用上的局限性,從20世紀60年代后期開始,新古典主義“復活”而成為發展經濟的新的主流思想。概括起來,新古典主義的主要觀點是:一是社會的發展應是綜合的發展,滿足人的基本需要是經濟發展的目標;二是重視人力資本,糾正唯物質資本的缺陷;三是強調對外貿易在發展中國家對經濟發展的顯著拉動作用;四是新古典主義突出了市場機制、資源優化配置、微觀經濟基礎等在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

(三)第三階段。發展經濟學發展過程中的第三階段是20世紀80年代后的新古典政治經濟學發展階段。同樣,由于新古典主義在實踐中和理論上也存在諸多缺陷,于是新古典政治經濟學開始盛行,新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發展經濟學思想表現在如下:一是可持續經濟發展觀念的產生;二是新增長理論的快速發展;三是新制度經濟學的興起。

三、發展中國家發展的不平衡性

從世界范圍內來看,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普遍存在著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問題,即都存在著發達地區和和相對落后的后發展地區。發展經濟學主要討論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問題。我國是發展中大國,發展中大國又具有不同于一般發展中小國的特征?,F有的研究已經表明發展中的大國發展經濟有如下幾個特點:第一,發展中大國人口數量眾多,消費需求旺盛,市場容量的絕對數相比較發展中小國要大。第二,發展中大國人口基數大,幅員遼闊,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公共服務需求和實現產業的集聚、調整、優化,必須建設與之相適應的龐大的基礎設施,同時滿足不斷增長的龐大的國內需求,需要資金數量大,依靠外援或外資幾乎不可能解決問題。第三,由于發展中大國在工業化起步階段缺乏外向型經濟發展的動因,實現的是內向型發展的政策,工業化起步階段建立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也就是必然選擇。第四,自然資源豐富、勞動力資源豐腴是發展中大國良好的資源稟賦,國內市場規模大,但是,發展中大國在經濟發展中也存在如下難題:一是遺產和文明傳統的重大影響;二是沉重的人口壓力、嚴峻的就業問題和低下的經濟效率;三是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四是落后農業與工農業協調發展問題;五是內部發展與對外開放的適度選擇。發展中大國與發展中小國相比較,其工業化過程亦不同:一是資本積累。發展中小國既可以自身積累,也可以依靠國際資本。而發展中大國則不行,盡管利用外資絕對量不少,但所占比例有限。二是產業結構。發展中大國的產業結構要求門類相對齊全,這是由發展中大國的資源狀態和國內需求狀況共同決定的。三是國內市場與國際貿易。發展中小國幅員小,國內統一市場較易形成;發展中大國幅員遼闊,建立交通和通訊網絡需要巨額投資,且耗用時間長。所以,發展中大國不同于發展中小國,發展中大國發展的不平衡問題更為嚴重,更為棘手。比如中國,存在三大經濟地帶,經濟發展水平東部、中部、西部依次遞減,處于末端的西部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低,與東部沿海地區的差距大。發展中大國的發展存在不平衡性、層級性。

四、發展經濟學適用于我國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

與其他國家的后發地區相比較,我國西部地區在自然環境、經濟發展、歷史條件等方面都具有某種程度的相似性。第一,我國西部地區自然環境相對惡劣,自然資源豐富。第二,區域經濟基礎薄弱,二元結構典型。第三,教育科技落后,基礎設施差,社會發育度低,資本形成能力弱。第四,西部民族地區是我國少數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區。發展經濟學致力于推動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為發展中國家擺脫貧困、產業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如今,作為發展中大國的中國內部,亦存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先進地區和落后地區,即存在經濟相對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和經濟相對落后的西部后發展民族地區。發展經濟學為解決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社會問題探索了良好的范例,提供了成功的借鑒,那么用它來解決一國內部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平衡問題也是可行的。這是因為一國內部后發展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的諸多條件和現實情況與世界上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情況類似,所以,發展經濟學完全可以用來解決中國后發展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問題,發展經濟學在中國的后發展地區具有普適性。

五、發展經濟學視角下西部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

發展中國家要發展經濟,就必然要走工業化道路。但是,對工業化的理解不同,就會導致不同的結果。結構主義和激進主義所采取的工業化,既忽視農業的發展,又只采取單向的工業品導向,雖然使工業獲得較大的發展,但也導致了經濟社會的二元結構。不但農業發展嚴重滯后,而且工業發展亦后勁乏力。張培剛教授早在20世紀40年代就曾指出,完整的工業化是包括農業發展在內的工業化。后來發展經濟學之所以陷入危機,是因為發展經濟學沒有完成使命,廣大農村依然貧困,發展中國家經濟社會二元結構依然存在。如今許多發展中國家開始重視農業的發展和農業與工業的協調。我國后發展的民族地區與東南沿海地區的差距,和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相類似,作為一個整體我國還是發展中國家,而民族地區又更為落后,暫時還不具有全面進行工業化的現實條件,發展中國家在由傳統的農業化國家向工業化國家轉化時,應具備較強的物質資源的儲備,包括:數量龐大的、可使用的資本儲備,勞動技能較高的、符合現代工業發展需要的勞動力資源儲備;先進的科技發展水平、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良好的基礎設施等。顯然,西部民族地區在整體上還不具備這些條件。從資本資源來說,西部民族地區資本形成能力弱,資本使用效率差;從適合現代工業發展所需要的勞動力資源來說,西部民族地區科技教育水平低下,具有一定人力資本存量的勞動力資源稀缺、素質差;就現代化的科學技術與先進的現代管理制度的適應性來看,就連東部沿海地區目前都還不夠成熟,何況西部民族地區;從基礎設施建設來看,西部民族地區由于地勢地貌和氣候和水資源等特征,其基礎設施相當落后,其基礎設施建設也相當困難。因此,西部民族地區的工業化和現代化應該是這樣的路徑選擇:一是繼續做好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工作。因為一個民族、一個區域如果還沒解決溫飽問題,怎么奢談現代化。二是在國家扶持下完成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關”———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是現代化工業建立和發展的基本條件。三是調整產業結構,形成一批有競爭力的優勢產業,西部的工業化和現代化不能搞重復建設,要從自身特點和優勢出發,依靠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有潛力的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四是發展科學技術,注重人才培養。實現西部民族地區由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轉化,毫無疑問應是后發展的西部民族地區的發展主題。

作者:饒毅 單位: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探析:幫助民族地區發展經濟措施研究論文

摘要:渝東南民族地區長期貧困落后,但當地自然人文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因地制宜發展當地民族民俗游是渝東南民族地區脫貧致富的一條捷徑。通過對渝東南民族地區發展民族民俗游的SWOT分析,可見此旅游產品具有切合當地實際,富有特色,可操作性強等特點,但在規劃和實施時應注意開發和保護的平衡問題。

關鍵詞:渝東南民族地區;民族民俗游;路徑

重慶市是全國唯一有少數民族聚居地的直轄市。以土家族、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聚居于重慶市的東南角,故稱渝東南民族地區。渝東南民族地區(黔江區、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是重慶一個特殊而重要的地區。它位于渝、鄂、湘、黔隆起的褶皺帶武陵山區,總人口298萬,約為全市的1/10,70%的人口是少數民族,以土家族、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市少數民族人口的93.1%。渝東南地區是一個集“老、少、邊、山、窮”為一體的區域,貧困問題十分突出,“養兒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若干年前,人們常把渝東南地區生活條件的艱苦狀況,作為教育孩子的警示語。重慶直轄前,渝東南民族地區還有40萬建卡貧困戶,138.6萬絕對貧困人口,2萬人住巖洞或窩棚,10萬人患各種地方病,40萬人飲水困難。2002年,渝東南民族地區五區縣人均GDP不足全市平均水平的一半。貧困問題長期以來困擾著渝東南民族地區的發展。[1]

如何幫助渝東南民族地區脫貧致富,已成為新形式下,重慶市委、市政府工作的一個重心。當年,國家設立重慶為直轄市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要充分發揮“大城市帶動大農村”的聯動效應,以加快川東南(今渝東南)等邊遠落后山區的經濟建設步伐。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過去渝東南地區與全市發展差距非常明顯。在新形式下,渝東南民族地區的發展已提上議事日程,它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不僅是局部問題,也是全局問題。渝東南地區的發展關系著全市能否如期實現富民興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渝東南地區經濟社會的穩定,關系著重慶市的穩定。正確處理渝東南民族地區的貧困問題,維護民族地區的團結和穩定,歸根結底要靠發展。

直轄十年來,渝東南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取得新發展。與1996年相比,2006年渝東南民族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85.4%、地方預算內財政收入增長205.8%、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33.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61.4%,200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97.1%。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瓶頸初步緩解,開發式扶貧取得很大成效,經濟總量翻了一番多,渝東南民族地區已經站在一個新發展起點上。但是,也要看到,渝東南民族地區與發達地區還有很大差距,一些主要經濟社會指標遠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經濟總量小、產業薄弱、貧困面大、社會事業發展短腿、農民增收難度大、農村社會保障差等問題仍然是制約民族地區脫貧致富的難題。

一、渝東南民族地區發展民族民俗游的可行性評價及SWOT分析

渝東南民族地區要擺脫貧困,當前仍受諸多因素的困擾。長期以來,渝東南民族地區人們大多以從事傳統的農牧業生產和簡單的工業生產來維持生計,由于勞動工具和生產方式的落后,經濟發展緩慢。這種“靠天”吃飯的財政,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顯得十分不合時宜。如何轉變觀念,調整產業結構,尋找新的致富道路,無疑是渝東南民族地區發展要解決的首要問題之一。

渝東南民族地區是重慶唯一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地,土家族、苗族人口占當地總人口的70%左右。少數民族地區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既是一筆重要的民族文化遺產,也是一宗價值極高的旅游資源。[2]旅游業是一項投入少、見效快、關聯度強的產業,渝東南民族地區若能依托其豐富多彩的民族旅游資源,因地制宜優先發展旅游業,無疑是當地脫貧致富的一條捷徑。渝東南民族地區民族特色鮮明,地理環境復雜多樣,再加上過去交通不便,受現代文明沖擊較小,孕育了極其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渝東南民族地區精美奇特的建筑,風味獨特的飲食文化,多姿多彩的歌舞藝術,奇特的原始宗教儀式,尤其是他們那具有傳奇色彩的婚戀習俗和節慶活動對旅游者具有極大吸引力。因此,挖掘當地土家族、苗族富有民族特色的民俗旅游資源,發展民族民俗游,是一項符合當地實情,投資少,收益高的旅游開發途徑,也是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有效方式。以下是對渝東南民族地區發展民族民俗游的SWOT分析。

(一)優勢(Strengths)

(1)政策優勢。長期以來重慶市委、市政府都非常關心渝東南民族地區的發展,制定了諸如《關于進一步加強民族工作的決定》、《關于加快渝東南民族地區發展的意見》、《關于加強民族工作加快渝東南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市人大通過了《關于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決議》,為加快渝東南民族地區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總書記在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時發表的3.14重要講話及重慶設立“城鄉統籌發展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這兩件大事給重慶以及渝東南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相應也帶來了一些政策優勢。渝東南民族地區還是重慶唯一的少數民族聚居區,因此還可以打好“少數民族地區”牌,爭取國家更多的民族地區開發扶貧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

(2)資源優勢。渝東南民族地區旅游資源豐富多樣,且資源組合良好。該區人文資源獨特,自然資源豐富。既有觀光型資源,又有休閑度假型以及參與體驗型資源。當地土家族、苗族占總人口的70%,擁有深厚的民族民俗文化。風趣詼諧的秀山花燈、優美明快的土家擺手舞、高亢激越,隨口演唱的土家族、苗族民歌、音色柔和,曲調歡快的民間自制樂器“咚咚奎”、號稱中國戲劇“活化石”的儺戲、情真意摯、催人淚下的“哭嫁歌”、唱山歌與敲打樂緊密結合的“薅草鑼鼓”都極具觀賞價值和研究價值。美觀實用的土家民居吊腳樓、肉沫合渣菜、火炕臘肉、咂酒,舍巴日、趕秋節、四月八等則代表著獨具土家風味的生活。當地自然資源種類豐富,檔次較高。有才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成功的武隆峽谷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有在國內保存完整的地震湮塞湖黔江小南海,有似桃花源一樣的酉陽大酉洞桃花源溶洞,有風景如畫的烏江畫廊,有歷史文化底蘊豐厚的龔灘古鎮和龍潭古鎮,有沈從文筆下寧靜安詳的洪安“邊城”。這些旅游資源地域組合較好,大多分布在國道319線的涪陵-武隆-彭水-黔江-酉陽-秀山-湖南吉首國道上,以及渝懷鐵路的涪陵-武隆-彭水-黔江-酉陽-秀山-湖南懷化線路上。

(二)劣勢(Weaknesses)

1.可進入性較差,基礎設施落后。渝東南地區地處武陵山區,交通閉塞,基礎設施落后。交通對渝東南民族地區的發展形成了巨大的瓶頸制約作用。渝東南中心城市黔江距重慶市有400公里,過去只有公路相連,且道路崎嶇不平,到重慶要10小時以上。烏江長期以來水流湍急,險灘密布,航道缺乏管理和規劃,水運作用十分有限。許多有識之士已認識到“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下大力氣對當地交通進行發展和整治。隨著渝懷鐵路的開通,當地交通狀況已有較大改善,但連接黔江等中心城市和旅游資源間的道路發展仍很遲緩,交通發展仍任重道遠。除了交通以外,渝東南民族地區其他的基礎設施諸如餐飲、住宿在數量檔次規模方面也較落后。

2.民族民俗資源漢化嚴重,亟待整理開發和保護。當地土家族、苗族歷史上曾經歷過兩次較大的漢化演變。一是“改土歸流”以后,流官為了革除當地少數民族“有傷風化”的陋習,加強統治,發出強制性《禁令》、《文告》,使得當地許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民俗,緩慢消失,逐漸漢化了。二是新中國成立后也頒布了諸多法令,革除當地一些封建迷信的陋習。如《婚姻法》的頒布使得當地流行多年的“骨種”,“換親”,“坐床”等落后婚俗得以根除,一種提倡簡樸文明的新婚俗逐漸流行開來。因此,當地真正具有民族特色,原汁原味的民俗已所剩不多。不過,在一些地處偏僻山區的土家族、苗族村寨仍有一些具有民族特色和旅游開發價值的民俗得以保存下來。如土家擺手舞、茅古斯舞、哭嫁、跳喪、過趕年、西蘭卡普,苗族的蘆笙、木鼓舞、趕秋、蠟染等都是一些亟待整理和值得開發的民俗項目。

3.“國貧縣”,旅游業發展缺乏資金。渝東南的五個縣(區)過去都是部級貧困縣,經濟發展水平很低,財力有限。地方財政實行分稅制后,除了維持行政人員工資開支,以及用來保證農業重點建設的投入外,基本沒有太多資金用于旅游業發展。所以,僅靠地方財政發展旅游業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爭取更多的政策資金扶持,拓寬融資渠道,發展多種旅游經營開發模式。

(三)機遇(Opportunities)

1.重慶設立“城鄉統籌發展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渝東南作為“一圈兩翼”之“一翼”,面臨重大發展契機。今年,渝東南民族地區迎來新的發展契機。為落實總書記作出的“3.14”總體部署,重慶市提出了“一圈兩翼”的發展新格局。渝東南少數民族地區作為“一圈兩翼”之一翼,較以前“三大經濟圈”時期有了更多、更實惠的發展機遇。重慶市委書記指出:“渝東南這”一翼“在”一圈兩翼“發展格局中占有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這里既是我市唯一集中連片的少數民族聚居區和貧困地區,同時又是重慶通往東南沿海的陸路大通道和全市扶貧攻堅的主戰場。渝東南地區的發展面臨難得機遇和有利條件?!碑斍?,渝東南民族地區還可乘重慶設立“新特區”的東風,加快發展建設步伐。今年6月7日,國務院批準重慶成為“城鄉統籌發展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就決定了重慶今后一個工作重心是“城鄉統籌發展”。渝東南民族地區長期貧困落后,是重慶市城鄉統籌發展最薄弱的環節,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小康社會的難點和重點。渝東南民族地區的發展已引起重慶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必將得到比過去更多的政策和資金扶持。發展旅游業資金短缺問題將逐步得到改善。開放的渝東南民族地區將吸引更多潛在游客。

2.交通得到極大改善,渝東南發展面臨新的機遇。目前,渝東南民族地區的交通已有了較大改善。渝懷鐵路的通車,大大縮短了重慶到渝東南民族地區的距離。渝東南中心城市黔江到重慶只要3個小時,渝東南最偏遠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到重慶只要5小時。渝懷鐵路通車以來,帶火了渝東南民族地區的旅游。319國道三級路改二級路現已開工,建成后從重慶到渝東南邊界秀山只要6小時,從重慶到黔江只要4小時。黔江舟白機場正在緊張施工中,它的建成將進一步縮短渝東南民族地區與重慶乃至全國的距離。渝東南民族地區交通設施的逐步改善必將提高該地區的可進入性,加強該地區與外界的交流,從而擴大潛在游客群。

(四)威脅(Threats)

1.周邊旅游項目的競爭。渝東南少數民族地區地處長江三峽、武隆芙蓉洞仙女山風景區與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區之間。這幾個景區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是聞名遐邇的。這些旅游資源品質高,開發早,已形成一定規模,具有先開發優勢和首因效應,從而形成對渝東南地區較強的競爭態勢。

2.旅游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發展旅游業對地方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具有兩面性。一方面旅游能夠促進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加劇了當地自然生態環境的損耗和地方特色的消失。權宜之計,當然是兩者兼顧實現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只是,少數民族地區政府和旅游開發者面對當地長期貧困落后的現實,常常會急功近利地選擇前者,而忽視當地生態環境和地方特色文化的保護。旅游資源一旦破壞,便難以恢復。

二、渝東南民族地區發展民族民俗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民族區域旅游經濟的發展往往帶來負面影響,諸如旅游資源退化、民族文化藝術的商品化和庸俗化、民族習俗及其生活方式受到沖擊等。[3]如何避免這種負面影響?最根本的是在開發規劃和經營管理時,充分重視民族民俗文化資源的保護,使其能夠長期保持獨特性,本真性和持久性,以保證當地民族民俗游的可持續性發展。公務員之家

(一)開發規劃時應注意保持民族民俗文化資源的本真性

要將民俗文化資源改造成旅游產品,必將有一個包裝和商品化過程。當地政府和開發者往往考慮到當地老、少、邊、窮的實際,抱著短期急功近利的思想,僅考慮民俗文化資源作為商品的吸引力、可展示性和可接受性,而忽視了它的本真性。比如獨具土家特色的民俗哭嫁,是土家姑娘出嫁時傷別離,懼未來有感而發的哭唱歌謠,新娘在結婚前半個多月就要開始哭,有的要哭一月有余。它現在也應游人之邀,可即興表演,而不必等到結婚嫁娶之時。這種展現人倫真情的哭唱歌謠,已變成了旅游需求驅使下專事展演的“虛假民俗”。不知游客看過這種移花接木式的“文化盆景”后,對土家族哭嫁婚俗能了解多少。開發者在進行旅游開發時,往往僅將“民族”看成一種可供利用的市場資源。為了強化旅游的“民族”身份,他們常將民俗事項簡化為更易把握和利用的形式,使旅游者在目不暇接的觀賞活動和趣味盎然的參與活動中,滿足了其領略多姿多彩民族文化的需要。但這種簡化和省略使民俗事項變成了游客眼中“奇風異俗”式的被動觀賞物,失去了它的生活本真性。對那些把真實性作為旅游動機的旅游者來說,降低了他們的旅游滿意度。[4]因此,如何在開發當地民俗文化旅游產品時,兼顧民俗事項的本真性,是發展當地民族民俗游并保持其可持續發展應注意的重大問題。

(二)降低異地副文化的負面影響和沖擊

過去,渝東南地區特別是其中一些山區交通不便與外界交流甚少。因此,一些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和風情民俗得以保留下來,成為民族民俗旅游開發的亮點。但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游客的涌入,外來的異質文化、思想和生活習俗必將對當地傳統文化帶來沖擊,引起當地民俗的沖淡、形式化甚至消失。如渝東南土家族傳統民族服飾同化就是一個最顯著的例證。過去土家男女一年四季都戴頭巾,男穿對胸衣,雙排至十一扣,俗稱蜈蚣扣,袖口、領口及褲管末端加花邊;女人則右開襟,袖大而短,飾花邊,掛銀銅佩飾,俗稱“滿襟”,有滿清遺風;男鞋多為青藍布,女人穿繡花鞋。目前,隨著渝東南地區日益頻繁的對外交流,就連最偏僻的土家山寨,也難得一見身著傳統服飾的土家人了。更嚴重的是外來旅游者的思想文化給旅游地社區帶來了潛移默化的消極影響。如社區居民通過對旅游者行為的觀察,逐漸在思想和行為上發生消極的變化,他們開始對自己的傳統生活方式感到厭倦,故而先是盲目仿效,而后發展到有意識地追求,最后甚至導致出現不良社會現象和犯罪行為,影響了旅游地的社會秩序,破壞了旅游地本土文化的純樸性,對當地民俗文化產生嚴重污染。這種帶根本性的外來文化威脅是我們在進行民族民俗旅游開發時應充分考慮的問題。

當前,渝東南民族地區因地制宜發展民族民俗游,是切合當地實際,富有特色,可操作性強的旅游產品。對渝東南這“一翼”脫貧致富,實現小康,達到重慶市統籌城鄉綜合發展的戰略目標具有現實意義。但民族旅游是脆弱的,在本質上具有自我毀滅性。[5]因此,在開發民族民俗游時,應在可持續發展的宏觀視野下兼顧當地開發和保護的問題,在保持民族民俗旅游資源獨特性、本真性及持續性的前提下,追求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淫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精品一级片高清无码,国产一区中文字幕无码
中文字幕在线你懂的视频 | 日本免费人成网视频免费看 | 亚洲日韩在线a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日本熟女视频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乳网此 | 中文字幕在线有码午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