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7-10 09:19:4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生態原則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運用,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城市景觀生態設計及其理念分析
1.1城市景觀生態設計及其理念分析
城市景觀設計中包含內容相對寬泛,既有對土地的使用,又包含自然土地地貌保護以及美學與功能的改善強化、場地規劃、城市設計等。城市景觀生態設計中,其宏觀概念就包含了市區與郊區的整體規劃與設計,按照景觀生態學的原理和方法,對城郊景觀空間結構進行合理規劃,確保廊道以及斑塊、基質等景觀要素在數量與空間上分布合理,達到市區、郊區以及二者之間信息、物質以及能量流的循環暢通。而微觀的城市景觀生態設計則是指在景觀設計與建設中,通過對能源、物質的循環利用與場地自我維持,應用生態處理技術等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理念,貫穿在城市微觀景觀設計與建設、管理全過程,形成具有生態效益的城市景觀設計方案。城市生態設計理念最早提出于20世紀70年代,隨著城市生態設計理念的提出,全球許多國家紛紛開展了有關城市生態系統及其建設發展有關方面的研究,改善及保護城市環境也逐漸成為城市景觀設計的重要思想,并且在城市景觀的規劃與發展上產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響,一些國家或地區逐漸將城市景觀生態設計與發展落實到城市建設與發展的實踐中,推動了地區經濟建設與在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相互平衡發展。
1.2海綿城市及其思想分析
海綿城市作為一種新的城市概念,是在城市化建設過程中,隨著城市建設速度的加快,鋼筋、混凝土、瀝青、水泥等材料在城市建設中的應用,使城市地表的大氣———水循環等自然生態系統受到破壞,不能通過自然作用進行地表徑流控制;另一方面,城市建設中修建的人工排水設施又不能夠對自然條件下暴雨、洪峰等帶來的影響進行完全承受,使城市內澇或干旱等情況嚴峻,對人類生存以及生命財產安全造成較大的威脅,在這一環境影響下,“海綿城市”的城市建設與規范發展思路逐漸被提出,注重在城市排水系統設計中優先通過對自然力量的考慮,在實現有限的降雨資源儲存與有效利用下形成相對完善的城市水循環系統,從而構建具有自然滲透以及自然存蓄、自然凈化等功能的城市循環系統,以推動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海綿城市與城市生態設計的目標相一致,它是在城市生態設計理念基礎上,結合城市建設與自然環境發展實際需求,以海綿城市的城市規劃與設計思路,通過城市規劃使其具備向海綿一樣的彈性功能,能夠通過對地下水、自然降雨以及地表徑流等水資源的良好吸收、滲透、存儲以及過濾、凈化等處理,在有效保護水環境的同時,通過綜合處理與有效利用來解決城市建設中帶來的生態危機。
2.1生態原則在城市公園設計中的運用
2.1.1公園項目概況簡述。杭州西溪濕地公園項目為模擬自然濕地的生態系統所設計的一個人工濕地公園,項目設計中運用了生態學原則以及有關理論方法,通過濕地公園內部不通生態系統景觀及其生態功能之間的差異性,通過相互作用綜合考慮進行設計建造的一個人工濕地公園項目,形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可循環人工濕地循環系統,該項目設計中除遵循生態原則外,同時還具備了文化、美學等功能。該公園設計中以“自然、文化、未來”為設計概念,注重以人為本、天人合一的城市可持續發展思想,并結合公園所處地區的深厚且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構成山、水、園、林相互結合的綠色、生態濕地公園,同時具備“生態娛樂休閑”、“歷史文化傳承”與“濕地科普教育”等城市景觀功能,是一個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生態濕地。該公園規劃建設中從空間上劃分為綠色空間和建筑空間兩大部分,公園建筑以江浙地區著名的仿古建筑風格為主,包含彩繪亭、閣、樓等特色建筑形式,公園植物品種數量約為640多種,以水生、旱生植物品種與數量為最多。
2.1.2城市公園的生態設計分析。城市景觀的生態設計實際上就是城市景觀與生態過程相互協調,以減少城市景觀對資源、環境以及生態平衡系統破壞,使之最小化的一種設計形式。其中,城市景觀與生態過程的相互協調實際上就是城市景觀設計中對自然環境以及生物多樣性的規律要求的遵循,在盡可能地減少人為因素對生態環境以及景觀的破壞的同時,達到城市景觀建設與生態發展相適應的狀態條件。首先,在進行上述城市濕地公園景觀的生態設計中,其生態化設計理念就是以遵循自然環境作為濕地公園設計的前提條件,同時在濕地開發與規劃設計中注重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盡量減少人為因素對濕地公園中自然以及資源環境的干擾影響,在充分發揮濕地環境的自然資源優勢及生態效用同時,通過以人為本、天人合一的生態設計理念,充分發揮該人工濕地公園景觀的生態原則與特征。比如,在濕地公園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恢復設計中,由于濕地生態系統的動植物類型及數量相對多樣化,不僅植物群落復雜多樣,也是一些野生動物或者是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的棲息地,是一些鳥類或者是兩棲動物繁殖、遷徙、越冬的場所,因此,保護及恢復濕地公園生物多樣性,對濕地公園生態平衡以及循環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濕地公園生態設計中,要保護和恢復濕地公園生物多樣性,不僅要加大對濕地公園生物多樣化的監管,針對濕地公園的生態環境特征,對其生物類型以及品種進行有效控制,在發掘本地區特色動植物品種的同時,對外來引進動植物品種需要對其屬性等進行充分考慮,控制有害生物對動植物生態系統發展的破壞影響。此外,濕地公園生態設計中,還需要從減少人為破壞以及堅持“以人為本、天人合一”的設計理念與要求上,對濕地景觀生態設計進行把握。比如,對于人口較為稀少的濕地公園開發區域,在公園開發設計中,盡量避免或減少在公園規劃中加入人工雕琢等因素,使之形成具有自然魅力的生態濕地公園,實現濕地公園的生態系統保護。其次,結合上述濕地公園景觀特征,在進行濕地公園的生態設計中,還需要從科學性以及藝術性、實用性、文化性等設計原則上對濕地公園的生態設計進行把握,通過不同原則的相互協調與綜合把握,達到較好的城市景觀生態設計效果。比如,上述濕地公園設計中,為實現了科學性的生態設計原則把握,不僅在濕地公園植物景觀設置過程中,避免出現南方景觀中設置北方植物造景,以對植物多樣性或正常生存環境造成破壞影響,從而導致整個濕地公園生態系統受影響;同時需要對自然環境下南北動植物屬性與特征進行了解,并在本次景觀設計中巧妙運用,以達到較好的城市園林景觀生態設計效果。
2.2生態原則在城市濕地景觀設計中運用
杭州西溪濕地景觀設計中,不僅運用了景觀生態學原則和方法,而且從生態設計層面出發,運用了“海綿城市”設計思想,從防洪、生態、完整性以及空間層次性等濕地景觀設計原則綜合考慮,在城市濕地景觀的水陸消落區景觀設計中,采用基地介入設計方式,在原有濕地基質土壤保留基礎上,作為水陸消落區的自然過渡區域,同時結合區域原有的形狀與生物分布等規律進行水岸形態以及生物景觀設計,以在城市濕地景觀設計中充分保留原生態的濕地駁岸自然面貌,不采取硬化造地,僅通過卵石或片石等硬質材料進行加固處理,形成自然防護岸,以避免破壞濕地原有的生態特征。此外,在城市濕地景觀的水循環系統設計中,根據城市濕地地勢低洼以及存在自然水渠等集水單元的特征,充分利用這些自然水渠或低洼積水區進行草灘綠地或者是水道改造,并與周圍河流形成連通,建立內外互通的水循環系統,既起到了雨季防洪作用,又有效避免城市內澇發生,還為城市濕地景觀注入了新的活力。
3結語
總之,對生態原則在城市景觀設計的中的運用進行分析,有助于促進城市景觀的生態設計與發展,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生態、自然、綠色、環保等要求,推動社會經濟與城市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周達 單位:杭州原田華建筑景觀創意咨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