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20 03:04:1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地方經濟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論文關鍵詞:財政收入,經濟增長
一、問題的提出
財政是政府發揮資源配置、收入分配、穩定經濟和監督管理職能的手段。財政收入的多少直接關系到政府宏觀調控經濟的能力的大小。長期以來,我國財政收入制度濃厚的計劃色彩,使得財政收入對經濟增長的導向作用被人為割裂。忽視財政收入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不僅不利于經濟的發展,更不利于發揮財政的職能與作用。因此研究財政收入和經濟增長的關系,能為政府制定財稅政策提供理論依據及建議,防止政策制定的盲目性。
二、國內外研究方面
關于財政收入規模與經濟增長相關性方面,國外對此研究大都得出的結論是財政收入規模與經濟增長呈負相關或弱相關的關系。如Sculley(2001)和Grossman(2002)分析美國的經濟情況,得出政府的稅收水平與經濟增長呈現負相關。Karras(2003)通過對11個國家稅率和GDP增長率的分析得出,稅收短期內與經濟增長呈現負相關,但這種相關性在長期內的趨勢會減弱。國內學者大都研究財政收入與GDP之間的關系,研究的結果一般認為財政收入與經濟增長呈高度正向線性相關性。如徐菁(2007)通過繪制杭州市20年財政總收入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散點圖,并建立回歸模型,得出財政收入與GDP存在顯著的線性關系。
關于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方面,國外學者多認為財政收入應占GDP有個合理的比重,超過這一臨界值就會對經濟有負影響作用。如Sculley(1991)分析了103個國家七、八十年代稅收占GDP比重的數據得出,當稅收占GDP比重低于19.3%時,能促進經濟最大化增長,而當這個比重擴大到45%以上,經濟增長率接近于零。國內學者研究財政收入占GDP比重方面多從該比重過低的原因以及確定該比重的合理規模等方面進行研究的。如董承章、蔣東宇、婁正良(2000)利用我國6年數據,得出工業企業中非國有經濟比重、預算外收入占財政收入的比重上升和國有企業固定資產利稅率的下降是導致近年財政收入占GDP比重下降的重要因素。
目前,國內研究財政收入絕大多數針對的是全國的財政收入經濟論文,地方性財政研究較少。研究財政收入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時,大都側重經濟增長對財政收入的貢獻率,忽視財政收入與經濟增長的互動效應。因此研究地方財政收入與經濟增長的相關關系以及如何依據地方經濟發展特點來促進財政收入與經濟增長的協調增長具有很高的理論現實意義。本文以下以江蘇揚州為例來研究地方財政收入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三、揚州市財政收入與經濟增長的相關關系分析
(一)指標選取和數據來源
1.主要指標
(1)國內生產總值
GDP是公認的衡量國民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也是衡量國民經濟的通用指標,它能綜合反映國民經濟總量,民經濟速度、規模以及國家、集體和個人之間的收入分配關系。
(2)財政收入
財政收入的統計口徑較為復雜,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統計方法不同,一般來說,一國政府的收入包括預算內收入、預算外收入和制度外收入。本文中所指的財政收入僅指納入政府預算內的那部分財政收入,即財政總收入。按目前揚州市財政體制的劃分,財政總收入包括一般預算收入、基金預算收入和上劃中央收入三個部分。
2.數據來源
本文的數據來源均來自于揚州市統計年鑒以及揚州市財政局官方網站公布的數據,部分數據是經搜集整理后計算所得。
(二)模型建立與結果分析
為清楚揭示財政收入與經濟增長的數量關系,現通過揚州市1989-2008年相關數據,并利用SPSS11.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模型分析。
1.財政收入與GDP總量的關系分析
(1)模型分析
由散點圖我們已經能夠很直觀的觀測到二者之間的線性關系,為進一步探究二者關系,筆者建立一元回歸模型。以GDP(X)為自變量,財政收入(Y)為因變量,
得方程:Y=a+bX+ε
其中a、b為回歸系數,ε為隨機變量。
圖1 財政收入總量與GDP總量觀測值與線性模型擬合狀況
以揚州市1989-2008年財政收入與GDP的相關數據為樣本值,利用SPSS11.0分析軟件進行回歸分析,估計出的回歸方程:Y=0.173X-29.369()
其中彈性系數b為0.173,表示GDP值每增加1億元,相應的財政收入將增加0.173億元,經濟總量與財政收入總量的person相關系數為0.979,回歸方程的復相關系數為0.979, r2為0.959,經方差分析,F=423.944
2.財政收入增長與GDP的增長關系分析
(1)散點圖分析
由上面的總量模型可以得出財政收入與GDP總量之間存在著高度相關性,理論上財政收入增長與GDP增長之間也應存在著相關性。但筆者通過對揚州市1989-2008年財政收入增長率和GDP增長率的數據進行繪制散點圖,卻發現觀測點雜亂無章,毫無規律可循,兩變量之間不存在明顯的相關關系。
(2)關系對比描述
以上分析出財政收入與GDP都呈高速增長,但二者的增長率并不同步,為進一步把握二者增長規律,現對財政收入與GDP的增長率進行對比分析,得出如下結論:
財政收入的增長率與GDP的增長率分為以下幾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93年以前,財政收入的增長率基本上是低于GDP的增長率的,財政收入彈性小于1;第二階段是1993-1994年間,財政收入的增長率猛增,大大超過GDP的增長率。第三階段是1994-1997年,財政收入的增長率又低于GDP的增長率,財政收入彈性再次小于1;第四階段是1997年以后,財政收入加快增加,其增長率又超過了GDP的增長率經濟論文,財政收入彈性大于1,尤其是2002、2003、2006、2007年財政收入的增長率都超過了30%,遠遠大于GDP得增長率。從1989-2008年的平均增長率來看,財政收入的平均增長率為22.02%,GDP的平均增長率16.93%,財政收入平均彈性為1.30,這表明近20年來財政收入與經濟增長還是不同步的、非均衡的。
圖2財政收入增長與GDP增長對比關系圖
(3)模型分析
下面對1989年-2008年期間財政收入增長率與GDP增長率的關系進行分析,以財政收入增長率為因變量Y,以GDP增長率為自變量X,利用非線性多項式回歸模型,作了初步測算:
系數
未標準化系數
標準化系數
t
Sig.
B
標準誤
Beta
gdp
0.865
1.233
0.592
0.702
0.492
-0.298
2.972
-0.085
-0.100
0.921
(常數)
0.085
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