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頁 精品范文 醫學碩士畢業論文

醫學碩士畢業論文

時間:2023-03-28 15:16:5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醫學碩士畢業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醫學碩士畢業論文

第1篇

關鍵詞:醫學論文;碩士學位論文;質量

中圖分類號:G64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12-0319-02

碩士畢業論文是碩士研究生在校學習三年的總結性成果,它不僅是評判研究生學習和學術研究工作優劣程度的重要指標,也是衡量學校教育教學水平最重要的科學標準。川北醫學院自2006年獲碩士學位授權,截至2012年12月已有3屆畢業生,其中有很多畢業論文被廣泛參考引用,有的還被評為四川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這對正處于研究生教育起步階段的我校既是機遇又是考驗,我校應將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視為學校發展的生命力,力爭以此為特色創出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品牌。本文以2009級碩士學位論文為例,分析當前碩士學位論文普遍存在的問題和產生的原因,從管理角度出發探討有效監控碩士學位論文質量的方法,為提高碩士學位論文質量探索出一條新途徑。

一、此次參與調查的碩士學位論文中存在的問題

1.論文創新能力較差

創新是碩士學位論文的靈魂。但我們所做的調查結果顯示論文創新性在幾項得分中偏低,具體表現在論文選題、研究方法、論文設計等方面缺少新見解和新思路。

2.論文寫作能力欠缺

論文寫作能力主要表現在論文中圖表的規范性、參考文獻引用的正確性、論文格式的統一性,以及論文中數字、計量單位、外文字母、標點符號的書寫規范等方面。此次參加對外盲評調查的10篇論文,均存在計量單位、插圖制表、文字表達不規范的現象。

3.文獻收集整理利用的能力不強

以10篇論文在引用參考文獻的數量、時間、外文文獻比重等方面做分析。

從下表可以看出,總體文獻引用數量和外文文獻引用比重均較高。但由于外語水平的限制,一些研究生沒有能力進行外文文獻的查閱,因而對自己研究領域在國外的研究狀況了解甚少,不能及時跟蹤該研究領域的最新動態。

4.科研設計能力有待提高

科研設計是研究者對研究課題的預期目標、研究內容、技術路線、研究方法的基本構想和計劃安排,包括調查設計和實驗設計等。比如在調查設計中抽樣誤差大小和樣本含量直接相關,不少同學對樣本含量的把握還不十分準確,這樣就造成樣本過大而造成調查不夠細致,或樣本過小而造成指標不夠穩定、檢驗效能低等問題。

5.論文格式不規范

我校結合碩士研究生教育實際情況出臺了《川北醫學院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撰寫要求》。但由于學生對論文格式規范性認識不到位、教師指導疏忽等多種原因,造成已經出臺的文件不能按要求落到實處,60%以上的論文存在圖表應用不當、參考文獻引用格式有誤、論文各部分順序錯亂等論文寫作規范問題。

二、原因分析

1.指導教師水平能力參差不齊

碩士畢業論文質量最重要的就是取決于指導教師的有效指導。我校仍有少部分新聘用不久的指導教師,尤其是校外的兼職指導教師在科研、教學等方面力量比較薄弱,不能保證有效指導。

2.畢業生重視不夠、精力投入不足

畢業生們在最后一年除了要撰寫畢業論文外,還要應對來自就業、升學和出國深造等多種壓力,甚至有的學生因為自己的導師科研課題多、臨床工作繁忙,還要幫助導師完成導師的科研和臨床工作,因此時間緊、任務重。

3.畢業論文質量管理體系不完善

我校尚存在開題把關不嚴、中期檢查走過場等問題。目前我校除了參加“雙盲評審”的論文是評閱人由學校單方面聯系,其他論文的評閱和答辯等均是學生自己聯系專家。這就造成論文評閱和答辯的專家往往是學生指導教師的熟人、朋友,使得論文評閱和答辯流于形式。

三、提高我校碩士學位論文質量的對策

1.加強指導教師隊伍建設

指導教師是學位論文的具體指導者,是影響論文質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指導教師的學術水平、治學態度、科研能力和責任心等對論文指導效果有重要影響。我校現有碩士生導師211人,其中校外兼職導師62人。目前,我校已出臺的《川北醫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考核與獎懲(試行)辦法》、《川北醫學院實施研究生培養“雙導師制”暫行辦法》等導師考核管理相關文件。文件明確規定:我校碩士研究生導師須每年進行考核,考核“優秀”的給予獎勵,考核“不合格”的停止招生一年,三年之內兩次考核“不合格”的將取消碩士研究生導師資格。考慮到碩士學位論文的重要性,建議學校將碩士學位論文的質量考評作為單獨的硬指標納入碩士研究生導師的考核體系中去。

2.加大對研究生論文寫作的訓練指導

“語文”、“論文寫作基礎”、“信息文獻檢索”是為撰寫論文奠定寫作基礎的三大基本課程。鑒于我校研究生教育在校授課時間短(僅有半學期課程學習時間)、學生臨床實習任務重的特點,建議我校在研一下學期和研二階段靈活開設一些“論文寫作基礎”和“研究生語文”等講座,并將講座視頻投放在學校相關網站上,以供我校校外聯合培養點的學生下載學習。另外,還可請相關領域專家編印一些語文知識、論文寫作指導、信息檢索指導等方面的小冊子發放給學生,由學生自行學習。

3.完善學位論文質量監控管理體系

我校研究生教育尚處于起步階段,在論文評閱、答辯等環節上還存在著一些失范現象。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們應加強研究生處在學位論文管理中的監控作用,建立論文評閱和答辯專家庫。由研究生處牽頭聯系校內外專家,對專家的科研水平、學術誠信、工作態度等做詳細記錄,并定期進行專家資格審查,對審查不合格的專家堅決從專家庫中予以剔除,并不斷引進優秀人才以壯大論文評閱及答辯專家隊伍。

參考文獻:

[1]宋國建,王倩飛,崔斌,等.醫學院校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管理初探[J].教育廣角,2009,(6):87-88.

[2]張云仙,吳學東,姜禾嬌,等.我校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分析[J].中國冶金教育,2002,(6):14-17.

[3]劉存祥.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管理體系的構建研究[J].高校管理,2012,(5):259.

[4]黨傳升,羅梅娟,等.構建基于全面質量管理的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監控體系[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07,(5):71-74.

[5]李安萍.地方院校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的調查分析[J].當代教育科學,2008,(15):18-22.

[6]朱陶,李健,等.某海上石油海上鉆井平臺作業工人職業緊張現狀研究[J].川北醫學院學報,2012,(8):383-385.

第2篇

1 開題報告格式與開題報告寫作技巧

開題報告是研究生畢業論文工作的重要環節,是指為闡述、審核和確定畢業論文題目而做的專題書面報告,它是研究生實施畢業論文課題研究的前瞻性計劃和依據,是監督和保證論文質量的重要措施,同時也是訓練研究生科研能力與學術作品撰寫能力的有效的實踐活動。

《中國青年報》報道:復旦大學新聞學院2002級研究生所做畢業論文開題報告,僅有不到1/3的博士研究生獲一次性通過,而78位碩士研究生,10人沒獲通過,僅有19人獲一次性通過。這在復旦大學乃至于全國研究生教育的歷史上都很少見。但據筆者了解,倘若以嚴肅的眼光審視目前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論文開題報告工作,可以說,管理部門、導師、研究生三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認識不足的問題視論文開題報告為走過場、視論文開題報告為形式。除思想上重視不足外,對畢業設計開題報告的撰寫方法缺乏了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鑒于此,筆者結合自己的管理工作體會,就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的寫法和技巧做一探討。

1.1 1 畢業論文選題的原則

畢業論文選題一般要求滿足以下原則:

①開拓性:前人沒有專門研究過或雖已研究但尚無理想的結果,有待進一步的探討和研究,或是學術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討的問題;

②先進性:碩士畢業論文要有新的見解,博士畢業論文要做出創造性成果;

③成果的必要性:所選課題應有需要背景,針對實際的和科學發展的需要,即應有實際效益或學術價值;

④成果的可能性:課題的內容要有科學性,難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適當,充分考慮到在一定時間內獲得成果的可能性。

以上要求說明,畢業論文題目不是給定的,而是研究出來的,只有在對所研究領域的過去、現在的研究資料等信息進行全面把握、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才能夠確立滿足以上四性要求的選題,從而為完成高質量的畢業論文奠定堅實的基礎。無論是結合導師已有科研任務的選題,還是自選課題,選題之前的信息積累與發現問題均是研究生所必須經歷的過程,盡管導師已完成了以上過程,但導師并不能替代研究生,這就是研究生學習、研究的獨立性要求。

1.2 2 開題報告的內容與撰寫要求

開題報告的內容一般包括:題目、立論依據(畢業論文選題的目的與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研究方案(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過程、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及創新點)、條件分析(儀器設備、協作單位及分工、人員配置)等。

2.1 開題報告畢業論文題目

題目是畢業論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準確、規范。要將研究的問題準確地概括出來,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質,反映出實驗研究的基本要求處理因素、受試對象及實驗效應等。用詞造句要科學、規范。

②簡潔。要用盡可能少的文字表達,一般不得超過20個漢字。

2.2 開題報告畢業設計立論依據

開題報告中要考慮:

① 畢業論文的選題目的與意義,即回答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價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談現實需要由存在的問題導出研究的實際意義,然后再談理論及學術價值,要求具體、客觀,且具有針對性,注重資料分析基礎,注重時代、地區或單位發展的需要,切忌空洞無物的口號。

② 國內外研究現狀,即文獻綜述,要以查閱文獻為前提,所查閱的文獻應與研究問題相關,但又不能過于局限。與問題無關則流散無窮;過于局限又違背了學科交叉、滲透原則,使視野狹隘,思維窒息。所謂綜述的綜即綜合,綜合某一學科領域在一定時期內的研究概況;述更多的并不是敘述,而是評述與述評,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獨特見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發現問題,突出選題在當前研究中的位置、優勢及突破點;要摒棄偏見,不引用與導師及本人觀點相悖的觀點是一個明顯的錯誤。綜述的對象,除觀點外,還可以是材料與方法等。

此外,文獻綜述所引用的主要參考文獻應予著錄,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論的真實依據,另一方面也是對原著者創造性勞動的尊重。

2.3 開題報告畢業設計研究方案

開題報告中要考慮:

① 研究的目標。只有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才能保證具體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過程中各種因素的干擾。

② 研究的內容。要根據研究目標來確定具體的研究內容,要求全面、詳實、周密,研究內容籠統、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義當作內容,往往使研究進程陷于被動。

③ 研究的方法。選題確立后,最重要的莫過于方法。假如對牛彈琴,不看對象地應用方法,錯誤便在所難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過的課題,只要采取一個新的視角,采用一種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創新的結論。

④ 研究的過程。整個研究在時間及順序上的安排,要分階段進行,對每一階段的起止時間、相應的研究內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確的規定,階段之間不能間斷,以保證研究進程的連續性。

⑤ 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對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關鍵性困難與問題要有準確、科學的估計和判斷,并采取可行的解決方法和措施。

⑥ 創新點。要突出重點,突出所選課題與同類其他研究的不同之處。

2.4 開題報告畢業設計條件分析

突出儀器設備等物質條件的優勢。明確協作單位及分工,分工要合理,明確各自的工作及職責,同時又要注意全體人員的密切合作。提倡成立導師組,導師組成員的選擇要充分考慮課題研究的實際需要,要以知識結構的互補為依據。

以上就畢業論文開題報告之構成要素的撰寫進行了簡要的介紹。要寫好開題報告,除了掌握必要的開題報告的寫法之外,筆者認為,思想上一定高度重視,平時要勤動筆,并善于學習借鑒他人開題報告的優點。(選自:《浙江中醫學院學報》2004.9,原文:撰寫研究生開題報告的技巧與方法作者:張紅)

開題報告寫作規范

一、 開題報告的寫作應包含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綜述本課題國內外研究動態,說明選題的依據和意義;

2、研究的基本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3、研究步驟、方法及措施;

4、研究工作進度;

5、主要參考文獻。

二、開題報告的排版要求:

封面為四號宋體,正文為小四號宋體,頁邊距為左3cm,右2.5cm,上下各2.5cm,標準字間距,標準行間距,頁面統一采用A4紙。

第3篇

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撰寫技巧及范文

2008年08月25日 星期一 上午 08:50

1開題報告格式與開題報告寫作技巧

開題報告是研究生畢業論文工作的重要環節,是指為闡述、審核和確定畢業論文題目而做的專題書面報告,它是研究生實施畢業論文課題研究的前瞻性計劃和依據,是監督和保證論文質量的重要措施,同時也是訓練研究生科研能力與學術作品撰寫能力的有效的實踐活動。

《中國青年報》報道:復旦大學新聞學院2002級研究生所做畢業論文開題報告,僅有不到1/3的博士研究生獲一次性通過,而78位碩士研究生,10人沒獲通過,僅有19人獲一次性通過。這在復旦大學乃至于全國研究生教育的歷史上“都很少見”。但據筆者了解,倘若以嚴肅的眼光審視目前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論文開題報告工作,可以說,管理部門、導師、研究生三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認識不足的問題——視“論文開題報告為走過場”、視“論文開題報告為形式”。除思想上重視不足外,對畢業設計開題報告的撰寫方法缺乏了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鑒于此,筆者結合自己的管理工作體會,就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的寫法和技巧做一探討。

1.11 畢業論文選題的原則

畢業論文選題一般要求滿足以下原則:

①開拓性:前人沒有專門研究過或雖已研究但尚無理想的結果,有待進一步的探討和研究,或是學術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討的問題;

②先進性:碩士畢業論文要有新的見解,博士畢業論文要做出創造性成果; ③成果的必要性:所選課題應有需要背景,針對實際的和科學發展的需要,即應有實際效益或學術價值;

④成果的可能性:課題的內容要有科學性,難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適當,充分考慮到在一定時間內獲得成果的可能性。

以上要求說明,畢業論文題目不是給定的,而是研究出來的,只有在對所研究領域的過去、現在的研究資料等信息進行全面把握、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才能夠確立滿足以上“四性”要求的選題,從而為完成高質量的畢業論文奠定堅實的基礎。無論是結合導師已有科研任務的選題,還是自選課題,選題之前的“信息積累”與“發現問題”均是研究生所必須經歷的過程,盡管導師已完成了以上過程,但導師并不能替代研究生,這就是研究生學習、研究的獨立性要求。

1.22 開題報告的內容與撰寫要求 開題報告的內容一般包括:題目、立論依據(畢業論文選題的目的與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研究方案(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過程、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及創新點)、條件分析(儀器設備、協作單位及分工、人員配置)等。

2.1 開題報告——畢業論文題目

題目是畢業論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準確、規范。要將研究的問題準確地概括出來,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質,反映出實驗研究的基本要求——處理因素、受試對象及實驗效應等。用詞造句要科學、規范。

②簡潔。要用盡可能少的文字表達,一般不得超過20個漢字。

2.2 開題報告——畢業設計立論依據 開題報告中要考慮:

① 畢業論文的選題目的與意義,即回答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價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談現實需要——由存在的問題導出研究的實際意義,然后再談理論及學術價值,要求具體、客觀,且具有針對性,注重資料分析基礎,注重時代、地區或單位發展的需要,切忌空洞無物的口號。

② 國內外研究現狀,即文獻綜述,要以查閱文獻為前提,所查閱的文獻應與研究問題相關,但又不能過于局限。與問題無關則流散無窮;過于局限又違背了學科交叉、滲透原則,使視野狹隘,思維窒息。所謂綜述的“綜”即綜合,綜合某一學科領域在一定時期內的研究概況;“述”更多的并不是敘述,而是評述與述評,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獨特見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發現問題,突出選題在當前研究中的位置、優勢及突破點;要摒棄偏見,不引用與導師及本人觀點相悖的觀點是一個明顯的錯誤。綜述的對象,除觀點外,還可以是材料與方法等。 此外,文獻綜述所引用的主要參考文獻應予著錄,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論的真實依據,另一方面也是對原著者創造性勞動的尊重。

2.3 開題報告——畢業設計研究方案 開題報告中要考慮:

① 研究的目標。只有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才能保證具體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過程中各種因素的干擾。

② 研究的內容。要根據研究目標來確定具體的研究內容,要求全面、詳實、周

密,研究內容籠統、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義當作內容,往往使研究進程陷于被動。

③ 研究的方法。選題確立后,最重要的莫過于方法。假如對牛彈琴,不看對象地應用方法,錯誤便在所難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過的課題,只要采取一個新的視角,采用一種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創新的結論。

④ 研究的過程。整個研究在時間及順序上的安排,要分階段進行,對每一階段的起止時間、相應的研究內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確的規定,階段之間不能間斷,以保證研究進程的連續性。

⑤ 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對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關鍵性困難與問題要有準確、科學的估計和判斷,并采取可行的解決方法和措施。

⑥ 創新點。要突出重點,突出所選課題與同類其他研究的不同之處。

2.4 開題報告——畢業設計條件分析

突出儀器設備等物質條件的優勢。明確協作單位及分工,分工要合理,明確各自的工作及職責,同時又要注意全體人員的密切合作。提倡成立導師組,導師組成員的選擇要充分考慮課題研究的實際需要,要以知識結構的互補為依據。 以上就畢業論文開題報告之構成要素的撰寫進行了簡要的介紹。要寫好開題報告,除了掌握必要的開題報告的寫法之外,筆者認為,思想上一定高度重視,平時要勤動筆,并善于學習借鑒他人開題報告的優點。(選自:《浙江中醫學院學報》2004.9,原文:“撰寫研究生開題報告的技巧與方法”作者:張紅) 開題報告寫作規范

一、 開題報告的寫作應包含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綜述本課題國內外研究動態,說明選題的依據和意義;

2、研究的基本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3、研究步驟、方法及措施;

4、研究工作進度;

5、主要參考文獻。

二、開題報告的排版要求:

封面為四號宋體,正文為小四號宋體,頁邊距為左3cm,右2.5cm,

上下各2.5cm,標準字間距,標準行間距,頁面統一采用A4紙。

三、開題報告的字數要求:

正文字數不得少于3000字。

設計策劃碩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一. 簡述

設計計劃學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邊緣學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證設計的優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導設計的展開。在設計需要科學計劃這一概念已成為現代設計界共識的情況下,我國業界內部對設計計劃學的認識與研究,還沒有跟上設計發展需要的步伐。針對我國設計教育現狀,本書將就該學科的教學方面,提出一套科學的行之有效的設計計劃方法。以期為設計類學生深入理解設計,更好地掌握設計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導。

二.學術價值分析

1. 選題依據

計劃在今天已逐漸成為一門顯學,大至國家事務,小至個人日常生活,社會各個領域都離不開計劃,各類大大小小的成功項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導入,實施了相應的計劃活動。計劃學的興起是知識經濟時代資源整合化的大勢所趨。而反映到藝術設計學的領域,我們可以發現,計劃同樣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如何設計,如何保證優良的設計,這都需要科學的調查研究,需要精準的分析定位,需要詳實的設計依據,需要合理的組織安排,這些與我們通常理解的形式,風格的賦予層面的“設計”相異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設計計劃的內容。而如何正確進行設計計劃,存在著一個方法論的問題。在學科間的交叉融合成為當前學術主流的大環境下,設計計劃應該可以打通各設計專業間的藩籬,為取得成功的設計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設計先進國家,對設計計劃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設計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較成熟的結果,出現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術預測法,科學類比法,系統分析設計法,創造性設計法,邏輯設計法,信號分析法,相似設計法,模擬設計法,有限元法,優化設計法,可靠性設計法,動態分析設計法,模糊設計法等。這些方法側重于不同的專業設計方向,而設計計劃面臨不同設計專業,更需要的是一種整合的靈活的解決問題的計劃方法。這就需要我們針對計劃自身的學科特點,從現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進行提煉,總結出一套適應現在情況的設計計劃方法來。

2. 創新性及難度

本文將參考管理決策方法與相關設計方法研究的成果, 試圖尋找一套對于我國設計師來說,明確可行的跨專業設計計劃的方法體系。

本文致力于從簡明實效的角度,為設計計劃人員提供易于操控,而且便于和各個專業設計師進行溝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該方法不僅對專業設計團隊的計劃環節

有用,對個體設計人員的的設計工作也應具有指導作用。這就需要針對我國設計現狀,從國內外各學科領域名目眾多的相關方法中進行精心挑選,合理安排,科學綜合的處理,創造出一套高效的計劃方法來。雖然國外的相關成果業已成熟,但如何在眾多不同側重角度的方法中總結出理想的計劃方法,需要我們對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認識和理解,同時明了我們設計各專業的工作規律,以期做到跨專業的有效性。

本文具有一定的難度。首先在對計劃的理論性分析與研究中,需要樹立對計劃的正確理解與認識,進而廓清設計計劃的概念。接著將在設計計劃方法論層面的研究上,對設計計劃及其方法論進一步闡述。鑒于國內現在并沒有對設計計劃有深入的的系統的研究,該書內容基本上屬此方面問題的首次討論,面臨著缺乏大量相關經驗及理論借鑒的景況,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積累的實踐性資料和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總結與深化。

本文最大的難度在于資料的搜集上,國內相關資料匱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氣候,而由于我院互聯網情報系統的不完善和出于對技術保密的考慮,也很難從互聯網上得到理想的資料。作者只能從書店,圖書館和其他專業的老師和同學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當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從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資料。方法的研究是一個涉及面很廣的課題,也需要從很多領域進行比較分,探索總結。而從一個學科到另一個學科的跳躍性研究,需要迅速轉換思維及反復調整視點,這也對作者的思維技能,思考方式,學術視野及知識積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質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3.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國際設計交流間的局限和我國設計界的特殊情況,尤其是國內設計教育上的某種封閉性和滯后性,我國業界對設計計劃方法的認知尚不夠深入,還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學和實踐中簡明且易于操作的設計計劃方法。經初步調查,當前學界內僅有的幾本相關著作,也僅限于對西方某些設計方法與程序的簡單的介紹,沒有很專業地從計劃的層面進行系統闡述,而市場上連篇累牘的相關書籍主要是從市場營銷和工商管理方面著手,對設計類諸專業的設計計劃,并不具備現實指導作用。所以亟待有這么一套專業性較強的設計計劃方法及其論著出現。在某種程度上,本書的出現將對設計計劃這一門新興學科,起到填補教學用書空白的作用。而從技術的角度而言,本書的完成也有相當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幾年來的設計策劃課程的教學中,已為之積累了大量新鮮的實踐性,經驗性資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構,亦為這個跨專業的研究項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資源上的準備。

4.預期成果

本書預期字數為12萬字,分為理論與方法兩大版,僅闡述設計計劃的相關內容,更重要是推出設計計劃的概念與方法。所涉及范圍主要包括管理學,決策學,認識論,方法論,創造學,心理學,行為組織學,人類學,社會學,設計學,史學等諸多學科領域,最終將完成一本集科學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動案例及實際操作指導于一身的,具有教學指導作用的專業書籍。現在本書工作已大致完成資料收集階段任務,在下階段三個月的時間內,我將就所收資料進行分析總結,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附一. 全書基本構架

設計有序---設計計劃學方法研究

前言

一. 思維的奧秘

1. 神奇教練的解決之道

2. 全腦運動---人腦思維的奧秘

3. 理性思維程序化

4. 日常生活中的思維程序

二.設計有序

1. 系統設計系統---淺析設計

2. 設計有序---設計計劃學的興起

a. 設計計劃學的需要

b. 設計計劃學的發展與前景

c. 設計計劃學的角色

3. 設計計劃方法論

4. Step to step---計劃的展開(全書之重)

5. 一起來吧(具體案例)

6. 計劃書

a. 操作方案書的要求

b. 實施方案書的要求

c. 計劃書的構成

d. 計劃書的表現技法

7. 十八般武器---計劃工具介紹

三.計劃從身邊做起

a. 處處留心皆學問---以窺視來訓練

b. 排除確信無疑的定論

c. 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

d. 培養有效運用分配時間的能力

后記

附二. 參考書目(僅列二十條)

1.《蘭德決策—機遇預測與經營決策》/喬迪譯著? —成都:天地出版社,2000,10

2.《麥肯錫理念》/ [美] 埃森?拉塞爾 保羅?弗里嘉著;趙睿等譯? —北京:華夏出版社, 2002,4

6.《企劃書實用手冊》/ [日] 小泉俊一著;于大德譯? —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8.

10.《企劃訓練入門》/ [日] 悴田進一著;李幸紋譯? —臺北:小知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3,11.

11.《設計過程與方法》/ [日]沈祝華,米海妹編著? —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1995,10

47.《創意企劃案》/小管著;?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2,9

48.《新企劃力:創意思考解決難題的六大能力》/ 郭泰著;?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2,4

50.《創意企劃案》/小管著;?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2,9

本文具有一定的難度。首先在對計劃的理論性分析與研究中,需要樹立對計劃的正確理解與認識,進而廓清設計計劃的概念。接著將在設計計劃方法論層面的研究上,對設計計劃及其方法論進一步闡述。鑒于國內現在并沒有對設計計劃有深入的的系統的研究,該書內容基本上屬此方面問題的首次討論,面臨著缺乏大量相關經驗及理論借鑒的景況,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積累的實踐性資料和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總結與深化。

本文最大的難度在于資料的搜集上,國內相關資料匱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氣候,而由于我院互聯網情報系統的不完善和出于對技術保密的考慮,也很難從互聯網上得到理想的資料。作者只能從書店,圖書館和其他專業的老師和同學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當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從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資料。方法的研究是一個涉及面很廣的課題,也需要從很多領域進行比較分,探索總結。而從一個學科到另一個學科的跳躍性研究,需要迅速轉換思維及反復調整視點,這也對作者的思維技能,思考方式,學術視野及知識積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質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3.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國際設計交流間的局限和我國設計界的特殊情況,尤其是國內設計教育上的某種封閉性和滯后性,我國業界對設計計劃方法的認知尚不夠深入,還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學和實踐中簡明且易于操作的設計計劃方法。經初步調查,當前學界內僅有的幾本相關著作,也僅限于對西方某些設計方法與程序的簡單的介紹,沒有很專業地從計劃的層面進行系統闡述,而市場上連篇累牘的相關書籍主要是從市場營銷和工商管理方面著手,對設計類諸專業的設計計劃,并不具備現實指導作用。所以亟待有這么一套專業性較強的設計計劃方法及其論著出現。在某種程度上,本書的出現將對設計計劃這一門新興學科,起到填補教學用書空白的作用。而從技術的角度而言,本書的完成也有相當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幾年來的設計策劃課程的教學中,已為之積累了大量新鮮的實踐性,經驗性資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構,亦為這個跨專業的研究項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資源上的準備。

第4篇

文章編號:1003-1383(2011)06-0800-03 中圖分類號:R 47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6.056

護理學專業已提升為一級學科,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于培養護理創新人才。我國頒布實施的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護理學專業中要求護理本科畢業生“應具有基本的臨床護理工作能力,初步的教學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在倡導創新精神的今天,增強創新的意識,培養創新型護理人才顯得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緊迫,而創新型護理人才培養的基礎,就是學生在校期間創新意識的形成和科學研究能力的培養,提高護理本科生的科研創新能力是護理教育的主要培養目標之一。我校地處經濟欠發達的少數民族地區,60%的學生來自基層及少數民族地區,畢業后絕大多數回到基層工作。近幾年來隨著國家新醫改政策及新農村合作醫療的實施,基層醫療事業迅速發展,但高端護理人才缺乏,急需具有創新能力的護理人才充實到臨床及護理管理的崗位。本著“加強基礎、突出素質、注重能力、引導創新”的原則[1],為了更好地實踐我校培養“精醫術、懂人文、有理想、能創新”的辦學定位,近年來實施護理本科生科研導師制教學改革實踐,取得較滿意效果。

對象與方法

1.對象 以我校2004級、2005級、2006級五年制護理學本科(英語方向)共15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女生143名,男生7名,年齡19~23歲。

2.方法 按照人才培養方案實施教學計劃,并在此基礎上實施科研導師制針對性培養學生科研能力,具體做法為:①選聘導師。由護理學院在學校專、兼職教師中選拔責任心強,副高以上職稱或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擔任導師。并將導師的基本信息及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向學生公布。②選擇導師。一般于大四第二學期開始,由學生根據自己的研究興趣和對導師的了解自行選擇導師,由每位導師確定帶2~3名學生。③開展系列專題講座。在完成人才培養方案中規定的《預防醫學》《文獻檢索》《護理研究》等相關課程的基礎上,以專題講座、參加相關學術活動、小講課等形式加強科研能力的培養,內容包括科研基本知識、護理科研概況、統計學基本知識、護理論文撰寫方法等。④舉辦科技創新活動。學生自由參加學校及院系組織的科技活動。⑤到基層教學基地掛職鍛煉進行社會實踐活動。⑥科研實踐。學生進入臨床實習前在導師指導下進行科研選題,撰寫科研立項標書,進行開題報告,由護理學院組織專家進行評審,學生獲立項后帶著課題進入臨床實習,在實習過程中由導師和臨床帶教老師共同監督實施課題。實習結束回到學校后安排2~4周時間撰寫論文,由護理學院組織進行論文答辯、評分。

3.評價 ①科研立項:由護理學院組織科研開題報告,專家組從選題意義、科學性、實用性、可行性、創新性、譯文、課題完成量等七方面評價,答辯通過給予立項,不能通過者由導師根據專家意見指導學生修改,合格后給予立項。②論文評價:畢業論文成績由導師評分、專家評分、答辯小組評分三部分組成,比例為3∶2∶5;評價標準從學術價值、實用性、創新性、論點論據、語言文字、參考文獻、答辯情況等七方面進行評分,總分90分以上為優秀、85~89分為優良、80~84分為良好、60~79為分合格、59分以下為不合格。

4.統計分析 采用SPSS 11.5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

結 果

1科研課題研究內容 150項學生科研課題研究內容,前三位順位依次為:調查分析、臨床護理觀察及健康教育。而新技術運用、護理管理和教學改革所占比重較低。見表1。

2.課題完成情況 150名學生中有144名學生能按計劃實施并如期完成,占96.0%。6名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無法實施或完成課題而要求更改研究內容,并在導師指導下調整,最終能完成課題。

3.論文評價 論文評分優良率為42.0%,良好以上的達79.33%,無不合格論文。見表2。

討 論

創新是人類特有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是人類主觀能動性的高級表現形式,是推動民族進步和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新世紀以知識創新為突出的特征,創新教育已成為我國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創新離不開科研,科研是學科建設和專業發展的基本活動,是加強護理研究、推動護理學科建設和專業發展最重要的環節。張金萍等[2]認為21世紀的護理工作很大一部分內容將是以健康人而非病人為對象開展預防、保健、社會服務等工作,根據社會市場需求和衛生保健事業發展需要,護理學專業的學生應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具備自然科學、社會人文科學、醫學基礎知識和先進的護理理論及技能,能在不同類型的醫療衛生、保健機構從事臨床護理、預防保健、護理管理、護理科研工作的高級應用型護理人才。本科生導師制是近年來許多高校在借鑒國外高校辦學經驗的基礎上,為適應我國高等教育發展需要,探索學生教育和管理的一種新的工作機制[3]。我們通過實施導師制針對性地培養本科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初步顯現人才培養效果。

1.建立初步的科研意識 護理本科生應具備初步的科研意識已是護理學界的共識,隨著護理學科的提升,加快學科建設步伐成為重中之重,而科研意識淡薄、科研能力欠缺是護理隊伍普遍存在的問題,除歷史原因外與隊伍學科氛圍有密切關系,要改變這一現狀必須從護理教育抓起。在國外,護理科研工作主要由博士、碩士畢業生承擔,對本科及大專生未作要求[4],但美國的一些研究型大學為提高本科教育水平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加強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提高其創新能力,培養學術后備人才則成為這些改革的中心環節[5]。當前我國護理博士生幾乎是鳳毛麟角,碩士生的教育也在起步發展階段,護理科研的重任落到護理本科畢業生的肩上。我們通過本科生科研導師制的實施,三屆護理學本科學生科研立項達150項,從結果看到,雖然學生科研立項的內容比較局限,新穎性不夠,45.33%為調查分析,新技術應用僅占5.33%;論文撰寫的優秀率僅為7.33%,質量有待提高,但重要的是學生有了實踐機會,科研意識有明顯的提高。

2.培養初步的科研能力 護理本科生學制五年,在校學習時間相當充裕,參加校園文化、學術活動的機會多。我們在入學后第一、第二年就有計劃地安排學生利用節假日定期輪流到實踐教學基地掛職,在老師的指導下參與力所能及的實踐活動,讓學生早接觸臨床、早接觸實踐、早接觸病人、早接觸社會,在實踐活動中激發學生臨床思維和評判性思維,發現問題,萌發探索及解決問題的好奇心和強烈欲望,導師因勢利導地培養創新思維,為科研選題和開展科研工作打下基礎。本科生通過課堂-實踐-文獻檢索-選題-立項-撰寫科研標書-開題報告-實施課題-撰寫論文-論文答辯,經歷科研工作的全過程,體會其中的艱辛與獲得成功的快樂,更重要的是在實施過程中認識到自身知識的不足,激發學習興趣及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論文評分結果顯示優良率為42.0%,良好以上的達79.33%,說明學生在導師指導下掌握科研的基本步驟、方法和科研論文書寫的程序與要求,具備初步科學研究的能力。

3.符合以臨床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目標 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及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人民群眾對護理技術要求不斷提高,傳統的護理常規不能滿足服務對象的需要,臨床需要的護士是醫學基礎知識牢固,專業知識扎實,技能操作熟練,溝通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獨立思考及臨床思維能力,在工作中不墨守陳規,能不斷創新的新型高級護理人才。而在欠發達地區對上述新型高級護理人才更是求賢若渴,如我校所處地域是全市總人口382.63萬人,有12個縣區的少數民族地區,2010年底注冊護士有4000多人,具有碩士學位的注冊護士只有1人。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本科畢業生充實到臨床一線,對本地區護理學科的發展更是非常緊迫而具有戰略性意義的。當前護理本科教育階段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時明顯不夠,如我校的培養方案中《護理研究》理論課為僅18學時,為了彌補不足我們采取專題講座,課外活動及假期的社會實踐來補充,經過幾年的實踐取得一定成效,既能節省學時,又能使學生在實踐中學到知識提高能力。

4.科研能力培養的教學改革思考 科研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學校教育階段是培養的基礎,護理本科生文化基礎較好,具備有科學研究的潛質,學校如能正確引導,樹立科研意識,讓學生掌握基本科研方法對今后工作有重要的意義。實踐中我們體會到,讓學生直接參與到科學研究工作,經過親身體驗,從中感悟科學的嚴謹、倫理道德的重要,樹立科學研究的意識,培養創新能力。作為護理教育策劃者及護理教學管理者,應從有利于學科可持續發展和有利于學生成長成才的角度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整合課程,優化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手段,不拘泥于課本和課堂,利用一切教學資源全面培養學生科研能力。我們體會到導師制的優勢是:導師對學生的知識、能力和興趣有比較深入的了解,能正確引導學生樹立科研意識,逐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做到有的放矢;同時學生能在直接參與導師課題實施,協助導師進行資料收集,數據錄入等具體科研工作,有比較多的機會與導師溝通交流。實踐證明,學生課題的水平,撰寫論文的質量與導師的水平和能力及指導程度有密切的關系,沒有導師的正確指導,僅靠課堂中講授學生是無法進行科研立項并實施的。因此,導師制能提高護理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是培養創新型護理人才的有效模式。不足之處是少部分導師因教學、臨床或管理工作任務繁重,對學生投入精力不夠,今后將進一步完善。

總之,注重護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將有力地推動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人才質量的提高,將為社會輸送更多思維敏銳、素質全面的創新護理人才,從而促進護理專業人員學術和社會地位的提高[6]。培養護理本科生的科研能力,除了學校、學生重視外,與臨床帶教老師的科研能力和意識、實習醫院的科研環境有緊密切的聯系,需要參與護理教學的各機構、部門、人員多方共同努力才能保證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劉東玲,楊培常,李 偉, 等.護理本科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效果評價[J].護理研究,2010,24(10B):2705-2706.

[2]張金萍,劉文慶,劉麗華,等.護理學專業基礎醫學課程新體系的構建[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10,30(7):89-90.

[3]曾凡東.科學評價是本科生導師制健康發展的動力[J].當代教育論壇2005(3):30-31.

[4]仇瑤琴,陳曉英,沈園園,等.護理本科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與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10, 25(3):214-215.

[5]Chapman H.Towards effective group-work in nurse education[J].Nurse Edue Today,2006,26(4):298-303.

第5篇

(一)

首先,衷心地感謝我的導師趙仲堂教授。當我面對科學的高峰有些彷徨時,是導師在鼓勵我,“攻堅莫畏難,只怕肯登攀”;當我在科學的殿堂中步履蹣跚時,是導師在指點我,“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當我埋頭于書本執迷不悟時,是導師在明示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當我在實際工作中遇到困難時,是導師在引導我,“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的導師,學識淵博,對專業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百忙之余仍然讀書不輟,不斷探求;為人師表,率先垂范;傳道授業,嘔心瀝血。如果說我從導師那里學會了怎樣做好學問,那么首先應該說我從導師那里領略了真正的學術精神,導師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堅韌的探索精神將使我終生受益。

衷心地感謝李士雪、王志玉、徐凌中、姜寶法、王束玫、彭績、方鵬騫、盧祖洵、李立明、曾光等教授的鼎力支持,以及王隴德、姚志彬、江捍平、張丹、鐘育新、陳廣源、王立新、劉松暖、陳金喜、鐘天倫等領導,在我工作和學習中,時常能感受到他們對我的關心和幫助。

衷心地感謝山東大學衛生學院的全體老師。當我在千里之外迷茫、徘徊時,是他們慷慨地為我敞開了大門,把我領進了一個深奧而又迷人的殿堂。感謝親愛的師兄弟們,感謝他們在科研工作中給予的大力幫助!

衷心地感謝深圳市衛生局、寶安區衛生局及各系統、各部門的領導、同事和朋友們在我平時工作及完成論文過程中對我的支持與幫助。

最后,衷心地感謝寶安區委、區政府、區人大、區政協、區編委等各級領導及區人事局、區計劃局、區局等部門、各界對我區公共衛生事業的重視和支持!衷心地感謝寶安區公共衛生系統的各位同仁以卓越的執行力作出的突出貢獻!(孫玉衛博士)

(二)

值此論文完成之際,衷心感謝我的導師李會慶研究員三年來嘔心瀝血的培養。

三年來,在課題設計、現場、實驗室工作、論文撰寫等各個方面,導師給予了悉心和無私幫助。導師敏銳的洞察力、淵博的學識、嚴謹的治學態度及忘我的奉獻精神,是我永遠學習的楷模。

衷心感謝山東大學衛生學院趙仲堂院長、謝克勤教授、王志玉教授、王潔貞教授、王束玫教授、王志萍教授、姜寶法教授、徐凌中教授、賈存顯老師在學習、研究等方面給予的幫助指導和支持。

衷心感謝李士保老師在生活、學習等方面給予的幫助。

衷心感謝山東省諸城市計劃生育服務站丁樹奇站長、趙民書記及全體工作人員在現場調查、患者追蹤、樣品保存、等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

衷心感謝我的同學劉洪慶、鄭文貴、李林貴、周英智、楊艷芳、鄭國華等在學習、生活、實驗室工作等方面給予的幫助。

衷心感謝山東省科學院施勝芳老師、刁玉濤同志在學習、研究等方面給予的幫助。

衷心感謝濰坊市婦幼院婦科周蘭英醫師在提供CytoThin宮頸取樣專用毛刷、緩沖液、預實驗所用樣本等方面給予的幫助。

衷心感謝山東省皮膚病防治研究所郭教授、濰坊醫學院病教研室郭文君、劉汝清老師、整形醫院唐勝建主任在標本超低溫存放、宮頸細胞學檢測等方面提供的幫助。

衷心感謝山東大學附屬齊魯醫院婦科王立杰大夫在提供HPV陽性標本方面給予的幫助。(陳會波博士)

(三)

本課題是在我的導師李會慶研究員的精心和悉心關懷下完成的。導師嚴謹的科研思路、實事求是的治學態度、淵博的學識、敬業的精神、對科研工作敏銳的洞察能力是我畢生學習的楷模。在此,對導師三年來對我學術上的精心指導與生活上的關懷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謝。

衷心感謝山東大學衛生學院趙仲堂院長、王永杰副書記、姜希宏副書記、李士葆老師等在業務與生活等方面給予的關心與幫助。感謝姜寶法教授、王束玫教授、賈存顯老師、王潔貞教授等在我學習上提供的幫助。

感謝山東省科學院生物中心高雪芹老師、黃海燕老師等在我實驗中給予我的無私幫助。

感謝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化驗室邢杰大夫和山東省醫學科學院皮膚病防治所科的李娜大夫等在標本采集中提供的幫助與支持。

感謝章丘計劃生育服務站、諸城計劃生育服務站、岱岳計劃生育服務站和無棣計劃生育服務站的領導與有關人員在現場與標本采集過程中提供的大力支持與幫助。

感謝山東省醫學科學院基礎所流行病研究室的刁玉濤老師在科研工作中提供的支持與幫助。

感謝師兄弟、師姐妹王志萍博士、鄭國華博士、陳會波博士、周英智博士、楊艷芳博士、房學強博士、鄭薇碩士和黃克鋒碩士在我學習與生活上的關心與幫助。

感謝我的家人對我學習和生活上的全力支持和關懷。

最后感謝在我學習、生活及論文完成過程中給予過我關心和幫助的所有老師和同學。(劉洪慶博士)

(四)

本課題是在導師的悉心和殷切關懷下完成的,在此衷心感謝導師對我的諄諄教導,以及對我在生活、工作、學習、研究等各方面的無私幫助。王老師嚴謹細致、實事求是的治學態度,認真勤奮、不知疲倦的的工作作風,以及對事業的執著追求都將使我終生難忘,并時時鞭策我努力工作,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奮發向上。

特別感謝流行病與衛生研究所的王潔貞教授在本課題的統計學分析方面給予的指導。

本課題整個實驗過程中得到了王桂亭老師、宋艷艷老師、姚蘋老師、許洪芝老師、龔忠發老師的無私幫助,在此向他們致以最誠摯的感謝。

感謝薛永磊、王小凡、王戰勇、任桂杰、陶澤新、宋紹霞、張文強、吳冰、劉曉麗等師兄、姐、弟、妹的無私支持和幫助,他們幫助我解決了很多的困惑,幫我完成了實驗以及論文中的部分工作,希望我們以后能夠繼續合作,共同進步。特別感謝我的師姐王戰勇在我的實驗過程中給我的無私幫助。

本課題還得到了衛生Du研究所的謝克勤教授、于麗華老師、流行病與衛生統計研究所的王束玫教授、汪心婷老師、免疫學研究所的馬春紅教授、學院的王鳳山教授、劉一紅同學、李媛同學、騰莉同學、徐洋同學等人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感謝我的同學張翠麗、孫秀彬為我的課題提供的幫助。

感謝所有支持和幫助過我的領導、老師和同學們!

感謝我的父母、我的家人對我工作的大力支持,感謝他們對我生活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溫紅玲博士)

(五)

在此論文完成之際,首先,感謝我的導師畢振強主任醫師在我碩士研究課題的設計、實施和論文撰寫過程中對我的悉心和幫助。他對科研工作精益求精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更加有信心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科學研究工作中去。我的另一位指導導師王志強老師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和幫助,他們不僅支持我的研究工作,也關心我的生活。兩位導師嚴謹細致、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認真勤奮的工作作風,我會牢記終生,它將一直Ji勵著我將來更好的開展相關研究工作。

本課題在研究過程中,得到了山東省疾病控制中心各位領導的支持。特別感謝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防治所的王顯軍所長、王玫所長給我的大力支持和無私的幫助。同時,還要感謝其它老師的熱情幫助,使我的課題在那里能夠得到很好的完成。

本課題在研究過程中,得到了本教研室王束玫老師、姜寶法老師、賈崇奇老師、賈存顯老師的熱忱指導和無私幫助,使我深受感動和啟發,在此,向他們致以最誠摯的感謝。

感謝李建同學、房學強同學、楊麗萍同學、劉兆蘭同學給我的無私幫助,希望我們以后能夠繼續合作。

最真誠的感謝對我理解、支持、幫助的各位!

感謝我的家人對我學習的理解、支持和關心,他們的付出是巨大的!(馬衛勝碩士)

(六)

看似漫長的學生生涯即將結束了,心里實在舍不下山大這美麗的校園,更舍不得朝夕相處的老師和同學們。

三年前,我懷著無盡的遐想,來到山大,來到衛生教研室,三年來,我無時無刻不在感受著老師們的關愛和教研室同事們的無私幫助

衷心感謝導師丁守鑾副教授,導師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對高度的敬業精神,始終是我學習的榜樣,也讓我感到慚愧。在我寫畢業論文期間,導師雖遠在國外,卻無刻無刻不在鞭策著我的學習,給予我勇氣和動力去繼續完成我的論文,我在此表示深深的謝意。

衷心感謝導師王潔貞教授給予我學習生活中的教誨和在畢業論文上的極大幫助

衷心感謝本教研室全體老師和同學曾給予我熱情的幫助

衷心感謝師兄孫秀彬三年來給予我學習生活上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

衷心感謝山東學院田金方老師在時間序列知識方面給予我的

衷心感謝我的爸爸媽媽在我寫論文處于最困難的時候給予我的鼓勵和支持

最后,衷心感謝那些曾默默支持過我的朋友,在這里請接受我真摯的謝意

三年光陰,如同白駒過隙,轉眼間不得不將要和大家說離開,但是,一想起

曾在這里的點點滴滴,我都會像今天這樣感動,這種感動,將會伴隨我的一生。(王強碩士)

(七)

值此論文完成之際,首先向尊敬的導師王潔貞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謝和誠摯的敬意。

時光如梭,轉眼三年的學習生活即將結束。三年來,導師敏銳的思維、嚴謹的治學態度、淵博的學識、果斷干練的作風、誠摯謙虛的品格和寬厚善良的處世方式,永遠值得我學習和效仿。導師在我的學業上尤其是在論文的撰寫過程中,傾注了大量的心血,給予了我許多教誨和,將使我終生受益。多年來,導師還在生活方面給予了我諸多慈母般的關懷和愛護,使我在感Ji之余常常感到心有不安。我將更加努力,不辜負恩師的期望。

薛付忠副教授對本研究給予了大量的指導和鼓勵。薛教授勤奮的科研作風、與時俱進的科研精神和寬以待人的為人之道真正體現了一位學者的風采。在此,致以誠摯的謝意。

感謝山東省CDC的康殿任和王志強醫師,以及莒南縣和平邑縣CDC的領導和工作人員在資料收集過程中給予的幫助和支持。同時,本研究的資料收集還得到了山東省CDC陳仁友、張曉菲、郭婕、范軼歐和袁群醫師以及本教研室孫林博士的幫助,在此一并感謝。

感謝山東大學衛生學院的領導和老師在我學習期間給我的幫助和支持。

感謝本教研室老師和同學對我學習、生活上的幫助和關心。

特別感謝我的父母和弟弟,每當我在學業上受到挫折時,總能從他們那兒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勵,

我還要感謝一直支持我、關心我和照顧我的男友,在地圖測量、論文資料整理和圖像繪制過程中,他分擔了很大一部分工作,使我論文得以順利完成。

最后,向所有關心我、愛護我和給予我幫助的所有人再一次致以誠摯的謝意!(張娜碩士)

(八)

本課題是在導師于素芳副教授的悉心和殷切關懷下順利完成的,導師對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均給予了無微不至的關懷,在此表示深深地謝意。三年來,您使我懂得了學無止境,在學業上不斷求索;學會了認真做事,踏實做人。您嚴謹細致、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兢兢業業的敬業精神和寬以待人的處世風范,我會牢記終生,并將永遠受益。

本課題從設計到結束的整個過程中還受到衛生Du研究所謝克勤、趙秀蘭教授、于麗華老師和其他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以及勞動衛生和衛生學研究所李杰教授、李國珍老師及其他老師的無私支持,使我深受感動和啟發,在此我向他們表示最誠摯的謝意。

特別感謝宋福永師兄、宋美芳同學、喬春霞同學,感謝你們對我的幫助和配合,希望我們以后還有機會繼續合作,共同進步。

感謝師弟和師妹們的幫助和合作,希望我們的友誼永存。

感謝我的家人,他們給予我支持和鼓勵,使我克服困難,完成學業。

謝謝!(易超碩士)

(九)

三年緊張而又充實的研究生生活即將結束,在碩士畢業論文完成之際,我要向所有支持、關心、幫助過我的人們表示最誠摯的謝意!

由衷地感謝尊敬的導師藺新英教授的諄諄教誨。三年來,藺老師在學習、工作、生活方面給予了我無微不至的關懷,為我提供一切可能的機會進行學習和鍛煉,可以說我的每一步成長,每一點成績都凝聚著藺老師的心血。藺老師嚴謹的治學態度,扎實深厚的學識功底,敏銳的洞察力,果斷的工作作風,都是我終生學習的榜樣。本論文是在藺老師的精心下完成的。在論文的選題、實驗的進展以及文章的修改等環節,藺老師的言傳身教使我受益匪淺。謹向藺老師致以深深的謝意!

本課題在實施中,得到了山東省立醫院兩腺科馬宏巖主任及本教研室所有老師和同學熱情的幫助與支持,還要感謝病Du所的姚平老師和Du理所的于麗華老師以及實驗中心的郭冬梅和王淑娥老師,他們的支持使我深受感動和啟發,在此謹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謹以此文獻給我敬愛的導師藺新英教授和所有支持、關心、幫助我的人們!(趙妍碩士)

(十)

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即將結束,在將近三年的學習生涯里,曾經得到過許許多多老師、同學和同事的熱情關懷和無私幫助,在此謹向他們表示最衷心的感謝和最誠摯的謝意!

首先,我要向我的導師謝克勤教授致以衷心的感謝!謝老師治學嚴謹,學識淵博,待人誠懇,胸襟坦蕩,他高屋建瓴的學術眼光、兢兢業業的工作精神,為我樹立了榜樣。三年來,學習上謝老師對我嚴格要求,精心,并很早就向我提出論文的指導意見,幫助確定論文的主題,從論文的主題、內容、到整體的結構都給予了細致、有效的指導。在寫作過程中,謝老師不惜休息時間,細致、耐心的提出寶貴的修改意見,是論文得以順利完成。他對我孜孜不倦的耐心教誨和無微不至的關懷令我難以忘懷,受益非淺。

在專業課程學習和論文工作開展期間,還得到趙秀蘭、趙麗、張翠麗、于麗華、朱振平等老師的精心指導和大力幫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謝,另外在實驗和論文撰寫過程中還得到王青山、張利平、郭新、宋福永、周貴珍和潘光兵等同學的支持和幫助,在此一并表示真誠的謝意!

最后,感謝我的父母以及所有這三年學習過程在物質和精神上給予我幫助的親人和朋友們!(朱英建碩士)

(十一)

首先感謝我的導師徐凌中教授在課題的研究過程中給予了我從課題設計、資料收集與整理、到論文的撰寫等全程的悉心和幫助,對導師付出的辛勤勞動致以最衷心的感謝和最誠摯的敬意。王興洲老師在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學分析等諸多方面給與的無私幫助和指導,對本文的順利完成做出了巨大貢獻;荊麗梅、楊學來等同學在資料收集與分析討論過程中提供了大量的無私幫助,給予了許多方便,在此表示感謝。

在現場資料收集過程中,威海市衛生局、威海市疾病控制中心、威海市衛生監督所、文登市衛生局、文登市衛生防疫站、乳山市衛生局、乳山市衛生防疫站、榮成市衛生局、榮成市衛生防疫站的有關領導在現場組織協調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與幫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謝。還要感謝在資料收集過程中,威海市各市(區)參與本次的全體人員。

最后,特別感謝威海市衛生局對本項目提供的特別資助以及有關領導給予的高度關注。(高校教師侯淑軍)

(十二)

在本論文即將完成之際,謹此向我的導師XX教授致以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本論文的工作是在李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完成的。李老師以他敏銳的洞察力、淵博的知識、嚴謹的治學態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和對科學的獻身精神給我留下了刻骨銘心的印象,這些使我受益匪淺,并將成為我終身獻身科學和獻身事業的動力。

在攻讀碩士的這三年里,導師不僅為我創造了優越的科研和學習環境,使我得以在計算機科學領域中自由翱翔,同時在思想上、人生態度和意志品質方面給予了諄諄教誨,這些教益必將激勵著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奮勇向前。

真誠感謝教研室的XX博士和師兄XX碩士,他們不僅在學術上給我指引,而且在生活上予以幫助,從他們身上我學到很多知識。感謝項目組成員在項目開發中的互助合作,正是集體的努力才使得項目進展順利。

由衷感謝我的室友同學,他們開創性的研究拓展了我的學術視野,無數次的爭論和探討使我的研究工作有了長足的進展。

第6篇

關鍵詞 青少年;羞怯;音樂治療;認知行為療法

分類號 B844

DOI: 10.16842/ki.issn2095-5588.2016.11.004

1 問題提出

羞怯是人際情境下的一種常見現象。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羞怯個體通常會表現出如臉紅、出汗等一系列的身體癥狀,以及緊張、焦慮等情緒狀態,同時由于過度關注自我表現和他人評價,導致羞怯個體無法恰當自如地表達自己,因此往往會逃避社交情境(克羅澤,2004)。盡管有研究者提出“積極羞怯”的概念,認為羞怯有一些積極的作用,但更多的研究者認為,羞怯給個體發展帶來的影響是消極的,一般羞怯個體的社交范圍狹窄、朋友較少(蔡政玲,2001;李菲菲,羅青,周宗奎,孫曉軍,魏華,2012),缺乏必要的社會支持,時常感覺到寂寞孤單(Ashe & Mccutcheon,2001)。此外,有研究者還提出,羞怯很可能是社交焦慮在初期階段的表現,若羞怯問題一直得不到緩解,則有很大可能發展成社交焦慮障礙(金一波,李嬌,張鋒,2014)。尤其對于青少年而言,本來就處在自我意識高漲,極度關注自我形象的階段,如果他們一直遭受羞怯帶來的困擾,就可能會更加回避人際交往,刻意躲避公眾場合的自我表露,逐漸自我封閉,對他們一生的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高峰強,宮瑞瑩,祁冬燕,王鵬,2011;韓磊,竇菲菲,朱帥帥,薛雯雯,高峰強,2016)。基于此,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重視如何通過干預減少個體的羞怯行為以消除羞怯帶來的不良影響。

相關研究表明,團體心理干預在解決羞怯、社交焦慮等方面有良好效果,其中認知行為療法的應用范圍最為廣泛,產生的效果也頗為顯著(Schneier,2006;李榮剛,2009)。近年來,表達性藝術治療逐漸受到關注和認可,音樂治療作為其中的代表性方法之一,在調節心理狀態、緩解情緒障礙等方面表現出良好的治療效果(Kain,Caldwellandrews,Krivutza, Weinberg,Gaal, & Wang, & Mayes, 2004)。所謂音樂治療,就是在治療過程中,治療師以音樂為媒介,運用音樂特有的生理、心理效應,通過各種專門設計的音樂行為、音樂經歷及音樂體驗,達到消除心理障礙、恢復或增進身心健康的目的(邵麗,王庭槐,2009)。有研究者提出,音樂治療尤其適用于語言表達或人際交往技能不足的個體,也適合于人際敏感性較高的青少年群體(孫琳,鐘佼妤,孫宏偉,2015;徐光興,2001)。那么音樂治療能否緩解青少年的羞怯?與已經被證實可以有效改善青少年羞怯的認知行為療法相比,音樂治療是否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此外,已有研究發現,青少年的羞怯與其自我發展密切相關,其中自我接納水平的提升可以有效減少青少年的羞怯行為(李依雯,胡雅慶,王玉花,2015)。那么,音樂治療是否可以通過緩解青少年焦慮情緒、促進青少年的自我接納水平進而改善青少年羞怯行為?

綜上所述,本研究將以羞怯青少年群體為研究對象,考察音樂治療對羞怯青少年的干預效果,與認知行為療法進行效果優劣對比分析,并通過對青少年自我接納水平在干預前后的分析揭示音樂治療對青少年羞怯行為的作用機制。

2 研究方法

2.1 被試

研究者通過海報、微信推送和課堂介紹的方式在北京市某中學招募志愿者,隨之進行問卷篩查和逐一訪談,在自愿報名的學生中選擇符合篩選條件的小組成員。篩選條件主要包括以下兩個部分:(1)符合羞怯標準但未達到社交焦慮障礙,羞怯量表得分高于34分且社交焦慮量表得分低于38分的個體;(2)面談中有羞怯表現、有較強意愿來參加團體活動、且能保證全程參與的個體。最終確定參加實驗的被試30人(平均年齡15.13±1.26歲),其中男生9名,女生21名,并隨機分配至認知行為療法干預組(10人)、音樂治療干預組(10人)及控制組(10人)。

2.2 實驗設計

本研究采用“等組前后測及追蹤后測”實驗設計,認知行為療法干預組、音樂治療干預組兩組被試各接受每次2小時,共計8次的團體輔導,課程內容框架見表1;控制組不接受任何干預。干預前、干預后和干預結束3個月后,運用羞怯量表、自我接納問卷等工具對所有被試進行評估。

2.3 研究工具

2.3.1 羞怯量表

采用Cheek和Buss(1981)編制的羞怯量表。該量表是目前應用范圍較為廣泛的測量總體羞怯的工具之一,共13題,采用5級計分法,分數在34分及以上者被認為是羞怯個體。本研究中,此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5。

2.3.2 社交焦慮量表

采用何燕玲和張明園(2004)修訂的Liebowitz社交焦慮量表,共24題,分別評定恐懼焦慮(主觀體驗)和回避(客觀事實),采用4級計分法,以38分為界診斷社交焦慮障礙。在本研究中,此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1。

2.3.3 自我接納問卷

采用叢中和高文鳳1999年編制的自我接納問卷,共16題,采用4級評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接納的水平越高。本研究中,此問卷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6。

3 研究結果

3.1 音樂治療團體干預的效果分析

對三組被試在干預前的表現進行Z檢驗,結果發現,三組被試在羞怯和自我接納上的基線測查分數均不存在顯著差異(見表2)。結果說明,實驗組和控制組基本同質。

對音樂治療組和控制組在干預前后的自我接納和羞怯分數進行Z檢驗,結果發現,音樂治療組的被試在羞怯水平上的即時后測和延時后測分數都有明顯降低,而自我接納水平分數顯著升高,但控制組被試的羞怯水平和自我接納水平均無顯著變化(見表3)。結果說明,音樂治療團體干預可以有效降低青少年羞怯水平。

3.2 音樂治療團體干預和認知行為團體干預的效果比較

對音樂治療組和認知行為組干預后在自我接納和羞怯水平的分數進行Z檢驗,結果發現,音樂治療組和認知行為組的即時后測得分在自我接納和羞怯水平上均無顯著差異,但在延時后測的分數上,音樂治療組的羞怯得分顯著低于認知行為組(見表4)。結果說明,音樂治療團體干預在改善青少年羞怯表現的延時效果上優于認知行為團體干預。

3.3 音樂治療團體干預對青少年羞怯行為的作用機制

為了探討音樂治療團體干預對青少年羞怯行為的作用機制,以音樂治療組被試的自我接納水平改變量為自變量,以羞怯水平改變量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結果發現,自我接納的改變量(即時后測-前測)可有效預測即時后測中羞怯的改變量,并能解釋羞怯改變量(后測-前測)變異的32.6%;延時后測的自我接納改變量(延時后測-前測)也可有效預測延時后測中羞怯的改變量,并能解釋羞怯改變量(延時后測-前測)變異的58.4%(見表5)。結果說明,音樂治療團體干預方法可以通過提升青少年自我接納水平進而改善青少年羞怯表現。

4 討論

4.1 音樂治療團體干預對改善青少年羞怯的有效性

本研究在設計團體輔導方案時,并沒有簡單地從羞怯的認知、情感和行為方面著手,而是結合青少年羞怯的相關心理機制,從自我接納的結構內涵入手有針對性地開展。

基于音樂治療組和控制組被試的基線-后測-延時后測數據對比分析發現,三組被試在基線分數沒有顯著差異的前提下,音樂治療組被試的羞怯后測得分明顯低于控制組被試,可見音樂治療團體干預的確可以有效降低青少年的羞怯水平。并且在干預結束3個月之后,音樂治療組被試的羞怯水平依然低于控制組,說明音樂治療團體干預對青少年羞怯的干預效果具有一定的持續性。

4.2 音樂治療團體干預對改善青少年羞怯的優勢

盡管在即時后測時,認知行為干預組和音樂治療組在各方面的得分差異不顯著,但在延時后測時,音樂治療組的羞怯得分顯著低于認知組。這一結果說明,首先從短期干預效應來看,音樂治療與已經被很多研究證明行之有效的認知行為療法一樣有效;其次,從持續影響的角度來看,音樂治療可以起到比認知行為療法更好的延時效果。可見,音樂治療團體干預的確可以有效降低青少年的羞怯水平,并且其干預效果更具持久性。

究其原因,可能在于認知行為干預的結構性和理論性更強,因此該組被試的學習更多體現在認知層面,但在實際生活過程中,個體并沒有充分嘗試去真正調節自己的行為和情緒,運用合理的人際技巧來修正自己人際交往模式的機會也相對較少(寧雯,2013)。與之不同的是,音樂治療組的被試更多是在直接的活動體驗過程中學習和感受適合自己的交往模式。在音樂所創造的和諧、愉悅的氛圍下,團體成員通過非語言表達的途徑,在活動中一步步去探索自己,尋找適合自己的交往技巧。比如在集體音樂繪畫時,個體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選擇畫面的一部分進行繪畫,每個成員發揮自己所長,共同完成作品。因此相比于認知行為組的學習,音樂治療組更具靈活性,在團體輔導中所掌握的技能技巧能夠更加容易地遷移到實際生活當中。這同時也說明,可能對于青少年來說,通過體驗式的團體活動去逐步發掘自身資源和力量,是更為適合、可靠的干預方式(方建移,劉宣文,張英萍,何偉強,2006)。

4.3 音樂治療團體干預對改善青少年羞怯的作用機制

本研究發現,應用音樂治療團體干預方法,羞怯青少年自我接納的改變量能夠有效預測其羞怯改變量。羞怯個體所具有的共同特點是不能成功地與外部世界建立聯系,不能夠正確地接受自己,自我評價低下(韓磊,高峰強,賀金波,2011)。音樂作為人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創造出來的安全氛圍可以成為個體表達自我的媒介,成為促進個體自我成長的途徑。在音樂支持的自我表達過程中,羞怯青少年內心隱藏的情感、觀念得到了團體中其他成員的共鳴,成員之間的反饋也幫助他們重新認識自己,于是小組成員開始逐漸打開封閉的內心,更清楚和客觀地意識到,雖然自己并不完美,但是依然要積極地接納自我,勇于表達自我,并在此基礎上結合自身發展任務,制定合適的目標,為實現這個目標而努力。可見,音樂治療可以有效提升個體的自我接納水平,而自我接納的提升可以有效降低青少年的羞怯水平,這與已有研究結果也是一致的(李依雯,胡雅慶,王玉花,2015)。

4.4 研究啟示和展望

本研究對于未來的羞怯干預有兩點啟示:一方面,對于羞怯青少年這一特殊群體而言,認知行為導向的團體干預固然也可以有效改善其羞怯現狀,但該療法的效果持久性不如音樂治療團體干預,因此可以更多采用音樂治療方法去改善青少年的羞怯行為;另一方面,自我接納的提升是音樂治療團體干預對改善青少年羞怯行為發揮作用的一個重要中介變量,因此有關青少年羞怯行為的干預方案都應關注與羞怯密切相關的自我接納水平變量,在考察這些方案有效性的同時更應關注方案發揮作用的原因。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有待改進的地方:首先,干預時間較短,活動只進行了八次,內容還是不夠深入,相關治療方法的效果還是發揮得不夠充分;其次,本研究樣本量較小,被試都來源于同一所學校,這可能會影響到本研究結果的可推廣性。在未來的青少年羞怯干預研究中,需要更大樣本、多元化的被試選取以及更長時、分層的干預,以提升研究的信效度。

參考文獻

蔡政玲 (2001). 小學高年級兒童害羞與生活適應的相關研究. 碩士畢業論文, 臺灣靜宜大學.

叢中, 高文鳳 (1999). 自我接納問卷的編制與信度效度檢驗. 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 8(1), 20-22.

方建移, 劉宣文, 張英萍, 何偉強 (2006). 心理咨詢新模式: 聚焦于問題解決的短期咨詢. 心理科學,29(2), 430-432.

高峰強, 宮瑞瑩, 祁冬燕, 王鵬 (2011). 小學生羞怯與孤獨、同伴接納和社交自我知覺的關系. 心理研究,04(1), 69-75.

韓磊, 竇菲菲, 朱帥帥, 薛雯雯, 高峰強 (2016). 羞怯與攻擊的關系: 受欺負和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4(1), 81-83.

韓磊, 高峰強, 賀金波 (2011). 人格與羞怯的關系: 中介效應與調節效應. 心理科學, 34(4), 889-893.

何燕玲, 張明園 (2004). Liebowitz社交焦慮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診斷學理論與實踐,3(2), 89-93.

金一波, 李嬌, 張鋒 (2014). 害羞者對模糊情境信息的解釋偏向. 心理科學, 37(3), 700-703.

李菲菲, 羅青, 周宗奎, 孫曉軍, 魏華 (2012). 大學生羞怯與網絡交往依賴的關系: 人際交往困擾的中介作用.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2), 182-184.

李榮剛 (2009). 大學生社交焦慮的現狀及其心理干預研究. 碩士畢業論文, 蘇州大學.

李依雯, 胡雅慶, 王玉花 (2015). 大學生羞怯與自我接納的相關研究. 教育, (1), 140-141.

寧雯 (2013). 團體輔導對大學生社交回避行為的干預研究. 碩士畢業論文, 曲阜師范大學.

邵麗, 王庭槐 (2009). 音樂治療的現況與進展.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4(10), 959-960.

孫琳, 鐘佼妤, 孫宏偉 (2015). 藝術團體心理危機干預對災后兒童心理健康狀況的改善效果.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3(10), 1552-1557.

克羅澤 (2004). 理解害羞. 上海: 三聯書店.

徐光興 (2001). 臨床心理學―心理健康與援助的學問.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Ashe, D. D., & Mccutcheon, L. E. (2001). Shyness, loneliness, and attitude toward celebrities. Current Research in Social Psychology,6(9), 123-133.

Cheek, J. M., & Buss, A. H. (1981). Shyness and soci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41(2), 330-339.

Kain, Z. N., Caldwellandrews, A. A., Krivutza, D. M., Weinberg, M. E., Gaal, D., Wang, S. M., & Mayes, L. C. (2004). Interactive music therapy as a treatment for preoperative anxiety in childre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nesthesia & Analgesia,98(5), 1260-1266.

Schneier, F. R. (2006). Clinical practice.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355(10), 1029-1036.

第7篇

一、確立與制度目標協調統一的法律碩士管理和培養模式

法律碩士(J.M)學位設立的目的在于為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社會培養高素質應用型的法律專業人才,這不僅是法律教育體制改革的一個基本方向,而且也成為社會各界的廣泛共識。首先,它借鑒了美國的J.D法律教育模式,以彌補中國法學教育過分偏重學術教育、本科教育之缺陷。我國法學教育長期以來都以“本”為本,基本上是從本科教育開始的,主要是一種學術教育而不是實務教育。而美國的法學教育是研究生教育,以培養面向社會需求的實務型人才為主。考慮到法學是一門涉及到社會生活多方面的經驗性的學科,一個人只有在具備了較為全面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一定的人生閱歷之后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法律,因此美國的法學院一般會要求申請進入本院學習的學生必須要有一個非法律專業本科以上的學位。這樣的制度設計有利于彌補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帶來的理論思維的淺顯和社會實踐知識的不足等等弊端。[①]

其次,從招考實踐來看,法律碩士專業從創立之初到現在,一直都名列各高校報考研究生熱門專業之前茅,最多的報考人數,最低的錄取比例,法律碩士一時間成為考研招研的社會新寵,有些教學單位甚至提出要將法律碩士打造成為與MBA一樣的金牌學位的口號,這一切無疑都證明法律碩士的設立合乎社會發展要求,其培養目標定位極端必要、高度可行。

基于此種目標,法律碩士教育和教學的全部工作都應該圍繞著培養寬口徑、重應用、高層次、復合型的優秀人才來進行。但是,這種法律碩士教育的應然性要求與我國現行法碩教育的現實情況和培養模式之間卻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在此結合我們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在2003年底進行的一次關于法律碩士教育現狀的問卷調查,[②]對目前法律碩士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簡要敘述。

(1)目前我們在法學學位上實行的是法學碩士與法律碩士齊存的雙軌制,對此有部分大學的法學院也正在進行卓有成效的改革試驗,但究竟法律碩士如何進行培養,還沒有多少經驗和制度設計,許多法律碩士教育單位中仍然沿襲和簡單復制原有法學碩士、博士教育那一套,在課程設置與教學方法上缺乏創新,學習效果差,從而使得法碩教育和培養沒有特色、缺乏應用性,缺乏特色和深度,陷入進退失據的尷尬局面。用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陳興良教授的話說,就是:“對于法律碩士,不知是當作法學碩士來培養還是當作法學學士來培養。我作為一名法學教授,同樣存在這樣的困惑。給本科生上課,我知道應當講些什么;給法學碩士上課,我也知道應當講些什么,就是給法律碩士上課,我不知道應當講些什么。到目前為止,也還沒有一套形式與內客俱佳的法律碩士教科書。即使是在畢業論文的寫作上,也存在爭議。”[③]

(2)目前各高等院校法學院相對缺乏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師資力量,其法律教育資源的軟件和硬件兩個方面本來就十分有限,而面對研究生連年擴招的時代背景更是“捉襟見肘”,不僅使之在法碩招生收費和學生住宿安排等問題上屢遭質疑,[④]而且也大大降低了法碩教育水平和培養質量,這已不同程度地影響了法律碩士制度的整體形象和社會評價。目前在校的法律碩士在被問及對法碩教育的總體感受和評價的問題時,只有2.25%的被調查對象感覺很滿意,感覺良好的占17%,而感覺一般和不好的卻分別占到41.1%和39.7%.而對于認為社會可能對法律碩士作出何種評價的問題,有67.3%的被調查者選擇一般,25%的認為較差,而只有7%多一點的認為很好或好。

(3)目前我國高校的法律碩士教育體制與法律職業需求以及司法人員資格認證制度之間相互脫節,相對脫離法律實務,與立法、司法、行政執法部門的溝通和聯系較少,致使法律碩士的就業優勢無法體現,成為法律人就業市場中的“雞肋”。盡管有很多人呼吁盡快確立J.M教育在我國法律教育中的主渠道地位,也已經有不少高校的法學院也為此進行了多項制度改革,將面向法官、檢察官、律師以及公安人員的社會就業問題,看成法律碩士教育的“指揮棒”和“晴雨表”。然而,由于其培養法律碩士的動機和方式均非為著滿足實踐部門的需要,而是偏重于理論性法學教育,培養研究性人才,加之學制較短,法學知識的傳授尚不全面,故此在法律碩士的就業問題上,同法學學士、碩士以及法學博士相比較,總處于劣勢,形勢不容樂觀。在調查問卷中,當在讀的律碩士被要求就自己的就業前景對作一個預期時,問卷一中58.3%的被調查者表示不樂觀;而對報考法律碩士者的調查問卷即問卷二中則有76.3%的認為就業情況會一般。

(4)除了在培養應用性和高法律素質的法碩人才方面尚有欠缺之外,寬口徑和復合型這兩項要求也還需進一步落實。盡管法律碩士學生分階段涉獵了兩種專業的知識和經驗,而普遍(58.4%的被調查者)認為自己理應屬于復合型人才,但也有40.2%的人認為自己的法律理論基礎薄弱,同法學碩士相比處于劣勢地位;另外,對于如何將法碩階段的法律知識學習與原背景專業相結合的問題,回答說不知道如何結合的竟然占到53.8%.

顯而易見,法律碩士研究生報考的高熱度與社會對法律碩士的滿意度并不成正比,二者之間也絕非簡單的數學公式。當前我們的核心任務是:按照法碩培養目標來建(重)構各高校法學院系的法律教育培養模式,改變法碩培養中的“本科化”局面,變單純“以本為本”的法律教育為學術教育(法學碩士、法學博士)和實務教育(法律碩士)并舉,并形成按照兩種人才培養目標和理念執行的兩套可操作的培養方案,最終實現培養目標和培養實踐的平衡。

二、建設結構合理的法律碩士課程體系

在攻讀法律碩士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方案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課程體系的科學設置問題。課程體系設置的基本宗旨,就是安排結構合理、循序漸進、互為支撐的多門相關課程,實現法碩教育和教學的目標。課程設置的關鍵就是把握好基本的法律知識教育和職業素質教育之間的平衡,把培養學生的法律理念和習得法律實務技術結合起來。

在過去的幾年里,針對法律碩士課程設置這樣一個學生反映比較多的問題,[⑤]人大法學院針對實踐要求,對課程教學進行了大膽改革,改進課程設置,調整教學計劃,使學習更具系統性。按照法碩學生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期間,需獲得學位課程總學分保持在45學分以上(其中必修課不少于30學分,選修課不少于20學分)的基本要求,在開設通行的法學必修課之外,注意做到:(1)系統開設多項程序法使之同實體基本法相配套,如民訴、刑訴、仲裁法、行政訴訟法等);(2)對于各個實務性部門法,均安排相關案例法選修課(如民法案例分析、刑法案例分析、民訴案例分析、刑訴案例分析、經濟法案例分析、知識產權法案例分析、知識產權法案例分析等);(3)案例課采取法學院教師與外聘實務人才相結合授課的辦法,發揮兩個積極性;(4)專門就法學新興應用學科和社會熱點領域開設選修課程(如法律經濟學專題研究、信托法、房地產法、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物證技術學等)。這樣一來,盡管法碩招生數量和規模仍相對較大,但是通過面向法學實務,每學期滾動開設近30多門的任意選修課程,既有利于學生各取所需,方便選課,又確實豐富了學生的理論知識,提高了他們從事法律實務的能力。

當然,圍繞著課程體系的設置,教學組織的其他環節也要與之緊密配合,一體改革。其中包括:(1)選任合格的、有豐富法律實務經驗的主講教師,合理安排指導老師,改變法律碩士學生沒有導師的現狀,在選擇指導老師和專業方向方面,應該尊重學生的自主性,而不是靠抽簽或指定的形式,應該充分發揮指導老師制度的積極作用,如建立導師與學生的固定聯系制度,還可以嘗試讓學生參與導師的課題研究和處理案件的活動等等;(2)加強教材建設,組織優秀、精干的法碩教育專家(包括一定數量的資深律師、法官以及立法、執法人員參加)編寫一套適合法碩培養需要的專用教材,并同司法考試與培訓書籍相互配套;(3)鼓勵法律碩士同學學以致用,與法律實務部門相互配合,積極參與各種社會實踐和普法活動,還有就是由法學院統一組織以法律碩士同學為骨干的模擬法庭活動;等等。

針對學位論文問題,我認為按照法律碩士的培養目標,在修滿必要課程學分外,獲得學位的最終環節不應以撰寫畢業論文為唯一條件,也可以是某種調查報告(如案件調查、立法調查等)、畢業設計(如公司上市招股說明書等)甚至于某種特殊貢獻(法醫學鑒定成果、證據認證方案等)。而論文也不應強求多高的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而更應該注重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論文選題一般要具體、應用性強,具有可操作性。

三、推進密切聯系實際的法律碩士教學方法的改革

關于法律碩士教學方法的問題,在調查問卷一中,被調查者普遍認為法律碩士的教育方法有待改進,這個比例占到了69.2%,此外還有27.8%的人認為目前(2003年前)的培訓方案很糟。至于具體的改革方案設計問題,有73.9%的被調查者認為應該與法學碩士有所區別。

如前所述,我們對法律碩士的培養目標定位是非研究性專業,換句話說,它要培養的是法律實務人才,而不是理論家(當然也有不少法律碩士選擇考博或立志做研究,但由于其比例極少,暫不討論)。所以,在法律碩士的教育中應該突出其實踐性和針對性。在這方面,法律碩士是有著清醒的認識的,問卷一中,在問及法律碩士相關教學方法的缺陷時,有61.9%的被調查者認為應用性不夠,56%的認為針對性差,而在問及所鐘愛或認為適合的教學方法(多選)時,案例教學法排到了第一位,占78.6%,61.3%的人選擇小規模教學,59.5%的人選擇互動式分組討論,54.2%的人選擇情景模擬教學。同樣,在被調查者的建議中,多數也反映教學沒有針對性,教師沒有考慮到法律碩士的特點,即各有特色的專業背景,而是“一視同仁”。

對此,我們要認真改進教學方法,使其更適合法律碩士的特點。這樣的改進方案,歸結起來有以下幾種,(1)廣泛采用案例教學法;(2)改變現有大班(通常是200人左右的大教室)授課制度,采取小規模教學模式;(3)法碩分班分組,在課前、課中、課后均進行互動式分組討論;(4)針對具體法律問題,在老師的引導下,采取診所式法律教育方式,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等等。

法碩學生在學習法律知識時普遍感覺到,法律的概念、規則、制度、法律條文都非常抽象,其之所以抽象,因為這是法學家們通過長期對諸多復雜的法律現象進行抽象邏輯思考后歸納整理出來的。對于這些抽象的法學(不僅是法理學,還包括民法、刑法等各個部門法)理論,單純的死記硬背是無濟于事的,很可能一個法律制度,學完以后,能說出其中所涉及概念的定義、法律特征、構成要件,可一遇到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卻依舊茫然不知所措。這時候,“案例分析”方法就是將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習到的法學理論真正與法律實踐緊密的結合起來的橋梁,它非常有利于培養法碩學生作為一個法律人應具備的能力。

以民法的案例分析教學為例,首先,對于初學民法的學生來說,應該選定一到兩本非常簡明、清晰的民法學教科書,認真讀上幾遍,對書上講到的民法的基本概念、規則、制度都非常清晰的通盤了解。這是下一步進行案例分析加深對民法理論掌握成都的根本前提。然后,學生們可以在得到老師的指導幫助或聘請高年級同學加入的前提下,組成案例分析小組,三五人或七八人都可以,從一本好案例分析的書籍(如果沒有也可以直接從我國各級法院已經公布的案件)中選擇一個案子,發給參與討論的同學。獲得案例后,由小組選出一位負責的學生將案例材料復印分發給大家,同時規定一個時間,讓大家各自研究,寫出案例分析報告。等待開會討論的前四五天由這個負責的同學收上來,交給老師或高年級的同學(或邀請到的法學碩士),由他們選擇一到兩個主題發言人。在開會時主題發言人先就各自對案例的研究做出主題報告,其他人既可以提問,也可以發表自己不同的見解,通過不同思想、觀點的沖撞砥礫,好的思想觀點自然脫穎而出。會后參與討論的全體學生中分析的不正確的同學應該應反思自己為什么分析的不對,找出原因,發現問題,然后查找資料,進行核對,進而重新學習沒有理解透徹的民法理論,此時他自然會別有一番滋味的。如此從抽象到具體,再從具體到抽象,穿梭于法律與事實之間,循環往復,持之以恒,就會有非常大的長進。

四、完善面向就業和社會需要的法律碩士管理和評估體系

(一)從法律碩士的管理體制上講,招生規模問題、學制問題以及收費問題至為關鍵。

首先,關于招生規模的問題。對此目前學生們的反映比較大。在問卷一中,有51.7%的被調查者認為應當適當縮小規模,44.2%認為應該大規模削減,只有0.6%的人認為仍有擴大招生的余地。實踐中,出于經濟利益的考慮,許多學校盲目擴大法律碩士的招生規模,把法律碩士視為“創收”的重要途徑,法碩人數的激增必然導致聽課效果的降低。盡管國家教育主管機關最近作出了繼續擴大碩士招收的決策,但如前所述,考慮到目前各高校現有教室、教師等教學資源相對有限,捉襟見肘。因此,一味地擴大招生規模,只會進一步降低法碩培養水平,導致低水平的教育和低水平的就業二者間的惡性循環。因此,在目前的招生規模條件下,不再認為擴大,而是進一步改革挖潛,優化資源,合理安排教室,最大程度解決法碩教學“座位緊,上課難”的具體問題。

其次,就法律碩士的學制問題,有63.5%的被調查者認為應該用三年的時間讀完該專業,只有13.8%對目前的兩年制感到滿意。在問卷一中,被調查者普遍反映,兩年的時間對于法律碩士是遠遠不夠的。對此許多任課教師也是這樣反映。法律碩士入校后,除去寫論文,找工作,真正學習的時間也只有一年多一點甚至不到一年,而即就是在這短短一年里,也無法進行深入廣泛的學習和研究。對此,我認為,應該改革法律碩士目前實行的兩年學制為的彈性學制,一般畢業為2~3年,個別人提出延期答辯的還可以再行延長。在實際操作中,應該針對法律碩士不同的背景,實行不同的或相對靈活的學制,平均下來,一名法碩學生在校修完50學分,應該花3年時間,其中優秀者,則可以提前申請答辯拿到學位。

最后,關于法碩收費的問題。有超過89%的被調查者認為目前的收費偏高,10.1%的人認為適中,0.6%的人則認為收費偏低。盡管各高校的教學水平、所處地域、市場平價等具體情況都有不同,從而導致法律碩士收費不一。但也應該按照公平、公開的原則進行認真討論,關鍵是要做到培養費的收費透明化,然后依靠人才使用市場的供求來決定最終的收費。

(二)法律碩士的質量評估體系

第8篇

一、多因素促動下的數量擴張與最新發展

專業型研究生教育不是什么新事物,但大規模發展卻是近二三十年的新現象。其間,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是此類研究生教育迅速增長的主要推動因素之一。除此之外,政府引導、人口變化和就業趨勢等也對專業型研究生教育的發展有著重大影響。

第一,專業型研究生教育的發展,與知識經濟的興盛密不可分。這種經濟高度依賴知識產品的生產者,對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髙要求,促使其延長受教育年限,將專業教育從專科和本科層次提升到研究生層次。隨著新興產業的不斷涌現,研究生教育層次的新專業層出不窮,如金融數學和油氣工程。同時,一些原先沒有像醫生和律師那樣被視為“專業”的行業,也慢慢跨人了專業或準專業的軌道,如作曲和創作。結果,專業型研究生教育的門類日益繁多。

第二,研究生教育層次新專業的設立,有時與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戰略直接相關。當國家和地區需要發展某一產業時,往往會與高校聯手,有針對性地設立研究生教育層次的學位項目。20世紀90年代,西澳洲政府決定把油氣開發作為一項支柱產業,并為發展該產業培養一支當地的技能型勞動力。于是,州政府與石油企業和地方高校合作,由當地一家主要的石油公司出資,在西澳大學設立了油氣工程研究中心,開展相關的專業碩士學位教育同樣,美國南伊利諾伊大學艾德華茲維爾分校新設的生物技術管理專業碩士學位,也呼應了將圣路易斯市建設成“生物技術區”的政府目標。

第三,人口結構的變化有時也會影響行業對從業人員的要求,醫療衛生行業尤其如此。隨著老齡人口的持續增加,醫療衛生服務的重點從治病救人轉向提供醫療保健指導和臨終關懷服務。同時,全球人口流動的加速要求地方醫療衛生機構面對來自不同文化背景、擁有不同保健觀念的人。醫療衛生人員必須與病患溝通,了解病患如何界定“疾病”,制定能被病患接納的治療方案。于是,20世紀80年代起,護理實踐方面的研究生培養計劃相繼出爐。1986~2006年間,美國開展護理專業研究生教育的機構從 220個增至518個,碩士學位項目由180個升至417個,博士學位項目也由39個升至101個。

第四,有時候,開展專業型研究生教育,與學生的就業取向有關。傳統的研究生教育以培養學術型人才為主,但事實是,大多數研究生畢業后并不從事學術工作。美國曾做過一項研究,發現該國的博士生中,只有一半想在大學教書丨\這項研究突顯了研究生教育的傳統目標與實際效用之間的偏差,引起了人們對研究生教育的質疑與批判。在學術型研究生教育之外,增設專業型研究生教育,在某種程度上是對這種批判的回應。

第五,少數情況下,研究生教育層次新專業的設置,是為了吸引生源,維持相關學科的生存。例如,美國不少數學類專業團體(如美國數學學會)積極推動兩年制的產業數學和應用數學碩士學位教育項目,原因之一是為了通過專業型碩士生教育,讓數學專業的畢業生像法律和工商管理專業的畢業生那樣,也享有豐富而靈活的就業機會,從而將其保留在數學領域。

在上述五項因素的促動下,近年來,發達國家和地區專業型研究生教育的規模有了顯著增長。在美國,1984~2000年間,專業型碩士學位的授予量從27.1萬增加到36.6萬'增幅超過35%。與此相關,有權授予研究生學位的高校也在增多。以美國為例,2000~2004年,其3856所高校中,有權授予博士學位的高校從260所增至406所。盡管最負盛名的研究型大學仍然掌控了50%的博士學位授予權'但與20世紀末75%的比例相較其控制力已明顯減弱。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澳大利亞。1990年,澳大利亞只有一個博士層次的專業學位項目,到2001年,這一數字升至131個。1996~2008年,澳大利亞名校的博士生人數占該國博士生總數的比例,從56%降至48%。可以說,如今,參與研究生教育的高校越來越多,研究生教育正在從精英型走向大眾化。

近年來,專業型研究生教育在發展上又呈現出兩種新動向。首先,一些非政府專業組織和基金會積極參與,大規模資助高校開展專業型研究生教育,使專業型研究生教育的發展由個別高校的自主行為,轉變為一種集約化的行為。例如,成立于1934年的艾爾弗雷德?斯隆基金會(AlfredP.SloanFoimdation)專門資助美國科技與經濟方面的研究和教育。1997年起,它選擇14所研究型大學,為每所大學提供不超過45萬美元的資金在自然科學和數學領域,開展兩年制的專業碩士學位教育。此后,它又在另12家研究機構,出資設立了一套生物信息專業碩士學位課程。到2005年,已有約45所高校在基金會的資助下,開設了專業科學和數學碩士學位課程。

其次,專門開展專業型研究生教育的學院得以成立。1997年,美閏成立了第一所專業型研究生教育學院凱克研究院(KeckGraduateInstitute)它隸屬克萊蒙特學院,致力于生物科學的教育與研究。2000年,凱克研究院招收了第一批28名學生。如今,它與企業和其他高校密切合作,提供專業碩士、專業博士和雙學位教育,并設有生物科學管理方面的博士后工作站。

二、不同于學術型研究生教育的若干特征

與學術型研究生教育相比,專業型研究生教育有如下明顯特征。

其一,由于專業型研究生教育具有強烈的市場取向,所以在設立新專業之前,高校一般會開展市場調查,了解市場對相關專業的需求,判斷設立新專業的可行性以及課程應該包含的內容。以美國為例,1999年,肯塔基大學護理學院在開設護理實踐博士專業之前,向州內382名衛生保健機構的主管發放了問卷。其中,60%的主管有興趣聘用該專業的畢業生,并估計說未來五年內,可以為畢業生提供80個就業崗位〃\斯隆基金會在資助專業科學和數學碩士學位教育項目前,一般要求院校建立企業咨詢委 員會,分析企業對課程內容的看法,了解它們希望畢業生具備何種技能。市場調查不僅有助于提高相關專業與課程的適用性,而且可以建立業界對專業型研究生學位的信任,幫助畢業生建立就業網絡。

其二,接受專業型研究生教育的學生,大多具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在企業中擔任中層或高層領導。他們在工作中認識到自身知識結構的不足,希望在專業技能之外,掌握其他領域的本領,如市場營銷和通信技術、團隊合作、人際交往、財務規劃和人事管理,以便更好地履行行政管理職能。與此相關,接受專業型研究生教育的學生以在職為多,愿意辭去工作,全力攻讀學位的僅為少數。西澳大學油氣工程研究中心招收的碩士生,平均有近十年工作資歷,全日制學生只占15W。在美國圣何塞州立大學,70%修讀專業物理學學位的學生還從事其他工作。

其三,專業型研究生教育具有鮮明的跨學科性。這一方面是因為相關專業多出現在跨學科領域,如金融數學和計算化學,另一方面是因為企業和學生高度關注專業之外的知識與技能,如客戶心理分析以及與他人共事的技巧。例如,斯隆基金會稱其科學專業研究生教育的特色是“科學+”(science-plus),即把嚴格的科學和數學學習,與管理學、政策學和法學等內容相結合,并強調培養協作與交流能力?。可以說,專業型研究生教育培養的不僅是高級從業人員,還有專業型管理人員。

由于單個院系很少具備開展跨學科教學的條件,所以專業型研究生教育通常依靠多個院系甚至多所高校的合作。如西澳大學油氣工程專業的教學,由來自當地三所大學七個學院的14個系共同承擔,有些課程還聘請了西澳洲之外和國外的教師前來講在一些高校,專業型博士生不像學術型博士生那樣,由一、兩位教授指導,而是由一位主導師與來自其他院校的專家小組共同指導。

其四,專業型研究生教育最顯著的特點,是以多樣化的考察和實習為核心,以便學生了解企業或行業所處的社會與經濟環境,把握勞動力市場和客戶的動態,協助企業解決真實的問題。而且這種考察和實習多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真正的工作場所中所需的閉隊合作技能。在美_的康奈爾大學酒店管理學院,二年級研究生用一學期時間,結成六人一組的酒店發展咨詢團隊,考察相關酒店,訪談酒店管理人員,分析其各類的資產與市場,探訪酒店的競爭對手,撰寫酒店發展計劃,并向業界代表作口頭陳述。堪薩斯州立大學的紡織與服裝系為專業型碩士生設計了四類實踐項目:一是在企業指導下的實習;二是根據企業的需要,開展市場調查;三是為企業做一個項目,如廣告、推銷和時裝展;四是完成一份企業分析報告,評估其優勢與不足。這樣的實習對在職學生有不小的吸引力,因為他們可以與自己就職的企業一起,開發各種實用項目,實現學習與工作的融合。

其五,企業的參與對專業型研究生教育至關重要。如前所述,研究生層次的專業學位教育項目在設立之前,往往需要開展以企業為主的市場調查;設立成功之后,高校也要借助企業的力量,為學生安排考察和實習。除此之外,企業還在教學和學生指導中扮演重要角色。在西澳大學的油氣工程研究中心,主要由企業員工講授的課程約占課程總數的一半一些企業還為專業型研究生教育提供獎學金和設備等資助。例如,凱克研究院與企業有著廣泛而深人的聯系,單是實習項目就得到了13家公司的資助。事實上,向凱克研究院捐資的企業如此之多,2005~2010年間,研究院便募集了3000萬美元。

其六,專業型研究生教育的模式多種多樣。由于此類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差異紛呈,除高級從業人員外,還有專業型管理人員和技術專家,所以即便是同-個國家的同一門專業,其學制和課程要求也千差萬別,學位名稱亦各不相同。以英國的醫藥工程碩士學位教育項目為例,各校規定的學習時間從一年到三年不等,在A校可以得到大量學分的“生物工程”課程,在B校也許只是幾個小小的單元。至于學位名稱,牛津大學稱之為“生化工程”,利物浦大學稱之為“醫藥T:程”,帝國理工學院稱之為“醫學工程與物理科學”,此外還有“生物醫藥工程”、“醫藥工程與物理學”和“醫藥技術設計”等。

在授課方式上,為了照顧在職學生的需要,夜間授課、周末授課和網絡授課等形式日趨普遍|91。有調査顯示,美國的專業物理學碩士學位課程中,有五分之一開設了夜間課程。伊利諾伊理工學院的保健物理碩士學位項目專門面向在職人員,多數課程可通過遠程學習完成%。一些高校還將課程劃分為不授予學分的獨立模塊,方便學生短期學習。

專業型研究生教育的多樣化還體現在學生評估上。一般而肓,傳統的學術型研究生教育要求學生撰寫畢業論文,并通過有校外專家參與的答辯。雖然一些專業型研究生教育項目對學生也有此項要求,但總體而言,評估方式差異很大。例如,美國護理專業的博士生,一般需要在畢業前完成一個以實踐應用為導向的項目,如發起一項改變或改良實踐的行動丨151。此外,企業也在判定學生學業成敗中,擁有一定的話語權。

三、面對的挑戰

專業型研究生教育因其貼近市場、政府、學生和學科發展的需求,近年來有了長足的發展。某些專業型研究生學位已經得到行業協會或專業團體的認可,成為相關行業或專業的人職條件\不過更多時候,專業型研究生教育不得不面對質量保障不夠完善、與學術型研究生教育相比吸引力不足等問題。

1.質量保障的缺失

如前所述,專業型研究生教育的模式極為多樣,不同院校同一專業的培養目標、學制安排、課程設置、教學方式和學位名稱等,都可能大相徑庭。如何保障這形形的專業教肓項目都能達到最基本的質量標準,便成為各國面對的首要難題。

高等教育階段,院校或專業在設立之前,一般需通過政府認可的認證機構的認證。否則,院校或專業很可能得不到政府資助,在生源和勞動力市場上也缺乏公信度。不過,這些認證制度主要面向本科層次的教育。由于專業型研究生教育大規模發展的時間不長,所以相應認證制度仍在建設中。大多數情況下,如果高校有權授予研究生層次的學位,那么它就可以自行開設專業型研究生學位項目。例如,A大學有權授予碩士學位,那么它雖然不能自行開設專業型博士學位項目,卻可以提供專業型碩士學位教育。可以說到目前為止,專業型研究生教育的質量保障主要依靠相關院系和高校的自律。

不過,在一些專業團體和行業協會的推動下,個別專業開始有了全國性的設置標準。例如,美國護理學院協會分別于1996年和2006年,《髙級護理實踐碩士教育要素》和《高級護理實踐博士教育要素》,設置了相關專業的課程標準。但它同時指出,該專業畢業生的崗位各不相同,有的擔任機構領導,有的是診所專家,有的是政府醫療衛生系統的決策者。所以各院系在設計課程時,重心可以有所差異,或以領導技能為主,或圍繞高級臨床實踐,或關注信息技術等,實習內容也可以多種多樣,有的管理某個護理保健機構,有的照料病患,有的制定并實施衛生保健政策。可見,這兩份《要素》給院系留有相當大的自主空間。更重要的是,《要素》不是專業認證標準,僅供院系在自愿的基礎上參考執行。所以總體而言,《要素》對相關的專業教育沒有太大的約束力。

英國的情況有所不同,皇家護理學會作為英閏最大的護理專業團體,于2010年了專業護理研究生教育的認證標準,從課程、設施、學習資源、招生、管理、師資和實踐等15個方面,提出了一整套細則。例如,課程必須兼顧理論與實踐,實習時間不少于500小時,專業設置必須充分考慮業界的需要,并通過有效途徑,讓業界參與質量反饋和評估。同樣,美國教育部也已批準美國婚姻顧問協會(Ameri?canAssociationofMarriageCounselors)對相關專業的研究生課程進行認證。

總體而言,專業型研究生教育的設立多由高校自主決定,來自專業團體和行業協會的認證只是剛剛起步,涉及的專業領域極為有限。而且,即便在那些已經設立認證標準的領域,也有不少不愿接受認 證的院系運作其中。

除專業認證外,另一種質量保障模式是制定全國或地方統一的資歷框架(qualificationsframework),如英國的國家資歷框架和澳大利亞的資歷框架。這些框架寫明各級資歷擁有者必須具備的知識和能力標準,從而引導院校的專業與課程設置。但是,為照顧不同專業和課程的需要,這些資歷框架的用語一般較為模糊,院系要達到既定標準,難度并不算大〃。此外,至少在英國,院校有權選擇不參與此框架。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質量保障缺失這一問題,人們的看法并不一致。雖然一些人批評說,認證和評估機制的薄弱造成了研究生教育的混亂與低效,但也有人認為,研究生教育的無政府狀態是其靈活性的反映也是其成功的秘訣明。

2.學術型研究生教育的競爭

與學術型研究生教育相比,專業型研究生教育的發展時間較短,規模較小,不得不承受來自學術型研究生教育的競爭。一些研究發現,專業型研究生教育的畢業生在勞動力市場上的競爭力,不如學術型研究生教育的畢業生。雖說前者培養的是高級從業人員和具有技術專長的管理者,但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時,卻發現自己必須聽從持有學術型博士學位的上司之令。這迫使不少專業型研究生學位的持有人,最終只能回到學術的軌道上。例如,南加州大學的專業科學碩士學位項目,第一屆共有15名畢業生,其中7名決定留在學校繼續深造,只有3名進人了企業界。新澤西理工學院亦是如此,11名計算生物學專業碩士畢業生中,在醫藥公司工作的僅3人。賓州大學生物技術專業的10名碩士畢業生中,也只有3人進入了企業界網。

與此同時,學術型研究生教育正通過多種方式,改變其傳統的刻板形象。例如,美國的國家科學基金會發起了“綜合型研究生教育研究與培訓”計劃(In>tegrativeGraduateEducationResearchandTrainee-ship),實施以專題研究為核心的博士生教育。它以問題為導向,倡導跨學科研究。基金會已在五年的時間內,向55所大學的70個博士學位項目撥發了6400萬美元%在英國,政府協同英格蘭高等教育撥款委員會和知名高校等,將研究與技能培訓相結合,于2000年開展“新博士學位”教育(NewRoutePhD?)改革。“新博士學位”教育仍以學術研究為主,招生標準與學術型博士生的標準相同,學生仍需完成學位論文,并通過傳統的答辯,方可正式畢業。不過,它在課程中增加了一些跨學科內容,如演講與交流技巧、團隊建設與管理,此外還有企業培訓。目前,已有倫敦大學、利茲大學、紐卡斯爾大學和諾丁漢大學等16所高校參與其中,涉及生物科學、商貿、教育、工程、環境科學和法律等13個學科領域氣

學術型研究生教育的變革,使其與專業型研究生教育的界限不再那么明晰。調查發現,髙校教師和學生都認為,學術型研究生教育具有足夠的彈性,能包容各種新穎的課程和研究課題㈨。既然學術型研究生教育巳不再那么刻板,既然它可以有不同的實施方式,也能給予學生跨學科的體驗和實地培訓,那么專業型研究生教育是否還有存在的價值?特別是當專業型研究生學位缺乏與學術型研究生學位同等的吸引力時,專業型研究生教育該何去何從?

3.其他挑戰

除質量保障薄弱,缺乏與學術型研究生教育同等的競爭力外,專業型研究生教育還面對著以下兩道難題。第一道難題是資源短缺。提供專業型研究生教育,需要院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這是因為,首先,專業型研究生教育一般針對性較強,每個專業的生源市場都不算大,所以各專業的在校生規模較小,難以獲取規模效益。其次,專業型研究生教育對跨學科教學的要求較高,需要開展跨院系、跨院校甚至跨國合作,所以在交流溝通和課程實施方面,牽涉較多的人力和時間。再次,實習是專業型研究生教育的核心。這就要求院校與業界建立廣泛的聯系,形成有效的合作機制。這既需要耗費較多的人力和時間,又需要教師重新認識自己的角色,所以對教師而言,未嘗不是一種挑戰。最后,由于專業型 研究生很少像學術型研究生那樣,參與導師的研究項目,所以導師的工作量加大了

第9篇

【摘要】 目的:探討我縣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原因。方法:選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進行糖尿病篩查確診為妊娠期糖尿病孕婦60例,對目前公認的6種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因進行分析。結果:肥胖和糖尿病家族史是孕婦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影響因素。結論:糖尿病篩查應當作為產前保健門診常規檢查項目,尤其是對肥胖和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婦更應密切關注。

【關鍵詞】: 妊娠期糖尿病;病因;肥胖

Gestational diabetes cause analysis in Xinjin county of Chengdu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auses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in our county. Methods: We included 60 cases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pregnant women, by diabetes screening from January 2010 to June 2012 in our hospital, to analyze the cause of the currently recognized six kinds caused. Results: Obesity and family history of diabetes is high impact factors of pregnant women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Conclusion: Diabetes screening should be used as a routine examination of the prenatal care clinic. Furthermore, obesity and family history of diabetes pregnant women 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Key words】gestational diabetes; causes; obesity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運動量的逐漸減少,妊娠期糖尿病發病率呈現增加的趨勢。由于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無明顯癥狀,且最大危害在于母嬰并發癥增加、圍產兒死亡率增高。因此加強產前診斷門診對妊娠期糖尿病的篩查工作,將有助于妊娠期糖尿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控制糖尿病病情,減少對母嬰帶來的不利影響具有重要意義。筆者對2011年1月到2011年12月在我院產前保健門診進行糖尿病篩查確診為妊娠期糖尿病且自愿進行該研究的孕婦60例,進行目前公認的6種致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因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新津縣婦幼保健醫院產前保健門診自愿進行妊娠期糖尿病篩查孕24-28周的孕婦。

1.2 方法 受試者于上午8點前,空腹6-8小時以上采靜脈血2ml。參照2010年國際妊娠合并糖尿病研究組織(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diabetic pregnancy study group,IADPSG)推薦的妊娠期糖尿病診斷標準進行診斷。診斷標準為:妊娠期采用75g葡萄糖負荷進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OGTT的診斷界值如下:空腹、1小時、2小時血糖值分別為5.1、10.0、8.5 mmol/L(92、180、153 mg/dl),任何一項血糖值達到或超過上述界值,則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

測量肥胖的標準參照肥胖度BMI值:體重(KG)/(身高M)2= BMI,20~24之間正常,超過24為肥胖。

篩選出妊娠期糖尿病且自愿參加該研究的孕婦60例,進行影響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性因素分析。高危險性因素包括:(1)年齡≥30歲;(2)既往有妊娠期糖尿病史;(3)糖尿病家族史;(4)肥胖;(5)有妊娠期糖尿病家族史;(6)本次妊娠,胎兒過大。

2. 結果

研究發現,在納入的6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婦中,有54例體重超標,37例存在糖尿病家族史,其次就是年齡≥30歲的孕婦也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險性因素。

3. 討論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間發生或發現的糖尿病或不同程度的葡萄糖耐量異常,也就是先懷孕,之后發生的糖尿病。孕婦本來沒有糖尿病,受孕以后,性激素分泌增多,它們在人體組織外周有抵抗胰島素的作用。隨著孕周的增加,不斷增多的雌、孕激素可促使機體分泌更多的胰島素保持正常的糖代謝。由于個體差異,并不是所有人的胰島都有那么好的代償能力,對于代償能力不好的人,可能會表現出糖代謝異常,或者胰島素敏感性不夠,妊娠可促使隱性糖尿病變為顯性。

妊娠期糖尿病多發生于妊娠中晚期。因為妊娠中晚期,孕婦體內抗胰島素樣物質增加,如胎盤生乳素、雌激素、孕酮、皮質醇和胎盤胰島素酶等使孕婦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隨孕周增加而下降,為維持正常糖代謝水平,胰島素需求量必須相應增加。對于胰島素分泌受限的孕婦,妊娠期不能正常代償這一生理變化而使血糖升高,使原有糖尿病加重或出現妊娠期糖尿病。因此,我們參照國際標準主要探討了孕24-28周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的高危險性因素。目前,妊娠糖尿病相關的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過去有不明原因的死胎或新生兒死亡、前胎有巨嬰癥、羊水過多癥及孕婦年齡超過30歲等[1,2]。因此,我們選擇了目前公認的6種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險性因素進行分析。就本研究發現,肥胖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險性因素,其次為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婦也應引起產前保健門診的醫護人員足夠重視。此外,盡管既往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孕婦僅有5例,但是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有過2次妊娠史的孕婦較少,這可能與目前計劃生育工作(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有關,也應當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險性因素。以上結果與田宇[1-3]報道的沈陽地區妊娠期糖尿病影響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結論一致,作者同樣認為妊娠合并肥胖、孕前體重指數及糖尿病家族史可能是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險因素。此外作者還發現,孕后進食水果量可能是妊娠期糖尿病的保護因素。

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孕婦應當注意:首先控制飲食[4],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推薦接受營養師的飲食建議。另外,運動也能幫助孕婦糖尿病的女性降低血糖水平,運動可能會幫助降低對胰島素的需求。那些已經在經常堅持運動的準媽媽,被鼓勵繼續她們的運動項目。最后,藥物治療也非常關鍵,經過嚴格的飲食管理和運動療法,血糖仍不能有效控制時,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就應該接受胰島素治療。

妊娠期糖尿病可導致孕婦自然流產、早產、胎兒畸形、新生兒低血糖、羊水過多、巨大兒,巨大兒易引起難產、產傷、新生兒窒息,并增加剖宮產率以及產科感染率。妊娠期糖尿病嚴重危害孕婦及圍產兒健康。因此加強產前診斷門診對妊娠期糖尿病的篩查工作,將有助于妊娠期糖尿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控制糖尿病病情,減少對母嬰帶來的不利影響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蒲杰 李蓉 王浩,等. 成都市妊娠期糖尿病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四川醫學. 2010; 7: 873-875

[2] 阮丹杰,王偉,李繼紅,等. 北京市懷柔區妊娠期糖尿病相關危險因素[J]中國婦幼保健. 2010; 18: 2533-2534

第10篇

【關鍵詞】實踐能力;市場營銷學;教學改革

《市場營銷學》課程綜合了社會學、經濟學、心理學、管理學等多門學科的內容,主要解決在市場經濟中的企業如何將其產品或服務通過交換實現其價值的問題。雖然市場營銷學課程設立不久,業已成為管理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采取的也是本科院校“學科型”為主的教學模式,對于高職院校學生來說,受制于其自身的學習基礎比較差這一客觀因素,傳統型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不佳,高職院校學生畢業后無法靈活運用理論于實踐,無法滿足企業對營銷人才的需求。長期以來,該課程建設處于相對滯后的狀態,陳舊的教材不能適應新的市場環境,教學方法“重理論、輕實踐”,顯示出很大的教學缺陷。每個學科并不僅僅是為了理論研究,而是為了實踐服務,市場營銷學也不例外,對于高職院校,合理針對高職院校的特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導向的市場營銷教學課程改革尤為迫切。

一、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學》課程教學現狀

(一)使用教材

目前高職院校普遍采用的是“十二五”高職高專財經類規劃教材,該教材分為十四章,在每章首,列有知識要點和能力要點,在每章中間,列舉大量的案例支撐營銷原理,在每章后,列有本章小結、名詞解釋、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案例分析和實踐訓練題,供學生思考和練習使用。對于十四章的教學內容,可以看出分為兩個主要部分,即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基礎知識中包含市場營銷概述和市場營銷職業道德與相關法律;專業知識中包含市場營銷環境,價格策略、促銷策略、分銷策略等。

(二)教學方法

目前高職院校的市場營銷學課程體系主要采取的是一個學期的講授及一周的市場營銷系統實訓。

1.在教學環節,大部分的市場營銷學課程都采用多媒體教學,雖然具有圖、聲、文并茂這些特點,但課堂教學主要側重于對于教材的單純講授,給學生展現的只是PPT課件,而且一個PPT很多情況下是以一個模板擴展下來,沒有實質性的更新。此外授課以教師講授為主,案例分析、情景模擬為輔,導致在實踐能力培養方面沒有突破,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不高,課堂效果達不到預期。

2.實踐環節,目前高職院校加大了對實訓室的投資,引進了模擬市場營銷整個流程的市場營銷綜合實訓與競賽系統,該平臺虛擬A公司的營銷環境,將市場營銷環節分為直銷、批發、零售,針對不同的規則,需要在市場對抗的環境下,精確地選擇目標市場,緊跟市場變化,有效制定最佳的營銷策略組合,贏得市場先機,取得市場份額。學生對于該系統平臺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但是一周的實訓時間學生只能初步掌握各個環節的步驟,了解具體操作流程,卻無法靈活運用這個系統。在培養學生更靈活的應用營銷方法、培養學生市場調查與預測能力、營銷策劃能力、市場開發能力、銷售管理能力、品牌管理能力等方面還有很多需要加強和改進的地方。

二、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重理論、輕實踐。市場營銷課程的設置一方面按營銷環節進行細分,另一方面更強調學生運用營銷知識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可是出發點是好的,卻缺乏必要的實際營銷策略講授。就像高職院校其他課程一樣,市場營銷學課程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教學,忽視了一個重要的方面――實踐。實踐出真知,往往市場營銷的成果都是實踐中產生的,并不存在純理論的研究。經過調查發現,絕大部分的老師都存在課堂純理論教學,缺少實踐教學的環節的現象。

2.教學內容陳舊。高職高專的市場營銷教材大部分都是借鑒本科院校的市場營銷教材,內容龐雜,而且難度大。大部分開設市場營銷學課程的本科院校里,市場營銷學課程教學的目標主要為:培養掌握營銷專業基礎知識、具備一定的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應用型人才,但沒有顯示出高職高專培養實踐性人才的特點,高職院校要求的是培養創新型人才,陳舊的本科教學內容完全無法滿足要求。此外在所用的教材中所采用的案例多為上世紀的案例雖然十分經典,但是已經時過境遷,并不能很好的適應當前的市場環境以及滿足當前的市場要求。

3.教學方法單一。目前高職院校普遍采用的是案例式教學,主要有教師口頭表述案例、課本閱讀案例以及綜合性案例,這種教學方式在選取合適的案例的前提下可以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但是卻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創新能力以及實踐能力。教學方法的單一使得教學過程過于單調枯燥,往往達不到培養實踐能力的要求目標。

三、《市場營銷》課程改革途徑

《市場營銷學》這門課程要求我們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只有具備這些能力,才能向客戶傳遞有用的價值。《市場營銷學》課程教學改革既要滿足開放式課程學習的要求,又要通過擴展自學提高學生在營銷實踐中靈活應變的能力。教學方法需要呈現多樣化態勢,各種教學手段綜合利用;教學評估不僅多維化,而且更加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展示和測評,實用性更強。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相結合,以切實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1.案例教學法。哈佛大學的案例教學法已經成為了全

(下轉第88頁)

(上接第87頁)

球各所高校競相模仿的典范,但并不僅僅止于此。對最新出現的典型營銷案例進行剖析,市場營銷課程的設置一方面按營銷環節進行細分,另一方面更強調學生運用營銷知識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教學方法呈現多樣化態勢,各種教學手段綜合利用;教學評估不僅多維化,而且更加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展示和測評,實用性更強。對于教學方法,歐美高校主要實施有案例教學、課堂討論、面對面反饋、問題解決部門、角色扮演、學習實驗室、激勵、小組合作等方式。對歐美部分高校的研究分析表明他們在教學方法及手段的創新方面體現了更多實踐性的特點。

2.項目教學法。在完成每一專題的課堂教學后安排一次實踐性操作。如講授完營銷調研專題的基礎理論和知識后,組織學生進行一次市場調查,內容涉及調查方案的設計、調查主題和內容的確定、調查工具(問卷)的設計、調查對象的確定、抽樣方案的設計、調查費用的預算以及調查的組織實施、調查資料的整理、編輯、分析和調查報告的撰寫等。課程實踐的內容、組織、考核等均納入課程教學計劃之中。在完成專業課程的教學后,組織學生到企業進行專題實踐,其內容是營銷專題調研(如產品市場供求狀況調研、企業營銷診斷分析等)、企業營銷專題策劃(如專題公關策劃、專題廣告策劃、專題營銷策劃等)。這一實踐一般都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不超過10人),分別由專業教師帶隊,深入企業1個月,在專業教師的直接指導下完成。

3.校企結合模式培養。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的最終目標是向企業輸送合格的人才,“象牙塔”里的閉門造車不一定能培養出適合市場需求,具有實踐能力的市場營銷人才。作為高職院校來說,可以讓學生提前進入企業的第一線,市場營銷學實習基地相對于航運專業的實習基地,具有廣泛性、普遍性,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與市場中的形形式式的企業、店鋪、商家建立校企合作關系。通過一定時間的理論教學,然后在第一線實踐,了解社會的需求,積累一定的經驗再回到學校進行理論的完善。高職院校可以利用校企結合模式,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市場營銷人才。

4.新建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市場營銷學課程對于不同的專業分兩種評價方式,考試和考察。考試課的卷面成績占70%,同時對于校內的市場營銷實訓平臺加強推廣,并作為市場營銷學教學實踐化的重要部分。這種方式可以綜合考慮學生的知識、技能、態度三方面的能力培養,而且可以以這種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參與實踐,從而能夠改善過往實踐環節的薄弱不足,這對于實踐化教學建立一個完整的評價體系來確定教學效果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王娟.《市場營銷學》實踐能力培養教學改革探究[J].當代經濟,2015年第8期P115-116

[2]馮彬蔚.基于能力導向的高職《市場營銷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2011年第8期p26-28

[3]陳英梅,劉曉偉.基于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培養的市場營銷學課程教學改革[J].遼寧醫學院學報,2015年5月P91-92

[4]李曉輝.FZ職業學院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昆明理工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13年5月

第11篇

【關鍵詞】因果關系推定;環境侵權;蓋然性;疫學因果關系;間接反證

在環境污染事故引發的環境侵權案件中,因果關系的認定是一個確定環境損害賠償責任的關鍵問題。但與一般法律關系比較,環境法律關系當事方之間總存在一個中介——環境,由于環境破壞和污染具有長期性、潛伏性和積累性,損害致因的復合、復雜性,人類對其認知意識、認知技術能力水平的有限性,使得環境法中要確定必然性的因果關系,非常困難。鑒于此,環境侵權領域發展出了一系列新型的因果關系推定理論。這些因果關系推定的做法在司法實踐中被大量應用,有必要進行總結,歸納不同方法適用的場合與規律,構建因果關系推定原則的應用方法體系。

一、因果關系推定原則適用的相關做法及其優劣分析

(1)蓋然性說。蓋然性說又稱優勢證據說,是指環境侵害案件中只要因果關系存在的蓋然性(即可能性)大于因果關系不存在的蓋然性,就可以認定因果關系存在。即只要一方當事人主張的事實,有超過50% 以上的蓋然性證明度,即可作出結論。顯然這種證明方法并不完全科學,如果雙方提出的證據價值均很低時,其弊端更是顯而易見。因此,優勢證據說未被廣泛應用。(2)疫學因果關系說。疫學,是醫學上普遍采用的確認流行病、傳染病的發病原因、機理、途徑以及易感人群及其發病率如何等的科學和方法。在四日市大氣污染公害訴訟案中,日本法院查明,自企業開始運營的20世紀60年代起,津磯的二氧化硫的濃度逐年增大;而對四日市不同污染地區的調查結果是:與污染程度低的調查對象地區相比,津磯罹患支氣管哮喘病的比例逐年明顯增加。綜合以上事實,因被告六家公司的排煙導致的大氣污染與原告公害病的發生有明確的因果關系。此說降低了優勢證據說的蓋然性,提出了一種具體的標準,可以對復雜的因果關系做出有效的判斷,所以為許多國家引用。其不足一是只適用于環境污染造成人體患病的場合,有一定的局限性;二是對于非特異性病患,僅以現在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就要直接證明污染與每個疾患之間的因果關系是不可能的,需要更科學的嚴密性。(3)間接反證說。主張這一理論的人認為,由于環境侵權的因果關聯因素較多,如果原告能夠證明其中的部分關聯事實,其余部分的事實則被推定為存在,因而被告負反證其不存在的責任。在日本新瀉水俁病案一審中,法院對事實因果關系的認定過程是:“(A)被害疾病之特性及其原因(病因)物質;(B)原因物質到達被害人或被害地的途徑(污染途徑);(C)加害企業原因物質之排放(從產生到排放的裝置)。……在類如本案的化學公害案件,要求被害人進行自然科學上的解釋和證明,確實有背于作為侵權行為制度基礎的衡平原理。因此,對上述(A)和(B)的事實,依據情況、證據的積聚,如果能夠就因果關系的科學關聯作出沒有矛盾的說明,就應當解釋為已經證明了法律因果關系。如果上述(A)、(B)的舉證已經完成,就污染源的追尋而言,顯然已經到達了企業的門口,因此于(C)部分,實不如認為,因果關系的存在應予以事實上推定。如果企業方面不能證明自己的工廠與污染源無關,即應認為原告已經盡了法律上因果關系的舉證。”間接反證說大大緩解了原告在環境侵權案件的舉證上的困難,操作較為便利,適用也較為廣泛,但原告究竟要對哪些步驟或部分進行舉證,各家學說有不同的看法。而且,由主要事實推定其他事實的過程中,究竟是以誰的經驗為標準,是以社會大眾的經驗為準還是某些特定人群的經驗為準,仍存在一些爭論。

二、我國環境侵權因果關系推定存在的問題

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稱《民訴法若干意見》)第74條和2002年《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稱《證據規定》)第4條對舉證責任倒置的規定對環境侵權案件的審理產生了重大影響,單純適用該原則處理的案件為數眾多。盡管如此,還是出現了一系列創造性地運用因果關系推定理論的案例。仔細考察這些案例,問題也不少。

1.未厘清因果關系推定與舉證責任倒置的關系。在上海“貓叫綜合癥”案審理過程中,法院認為,根據證據規則,被告應就其污染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但前提是污染行為與損害結果間存在疫學上的因果關系。但從本案來看,被告排放的物質均不能引起五號染色體短臂缺失,且原、被告提供的科技查新報告、專家咨詢意見及已有的科學常識中,也未包含兩者間存在致害可能性的明確陳述。故而,法院認為:原告主張的致害因子與致害結果間的疫學因果關系尚不成立,引發本案舉證責任倒置的前提并未達成,不足以推定因果關系存在,由此法院未支持原告提出的賠償請求。《民訴法若干意見》第74條和2002年《證據規定》第4條對舉證責任倒置的規定并未設定任何前提條件,就是要求加害人承擔環境侵權案件的舉證責任,該案一方面想適用舉證責任倒置原則;另一方面又顧及到因果關系推定原則,最終沒有妥善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

2.因果關系推定適用的具體步驟做法不一。在王娟訴青島市化工廠氯氣污染損害賠償案中,法院創造性地援用了醫學旁證、家族病史等間接證據,并考察了氯氣泄漏與受害者患病在時間上的先后順序,最終推定被告的氯氣泄漏事故與原告患病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判令被告承擔賠償責任,在該案中法院并未要求原告王娟對因果關系作“初步證明”,而在浙江平湖師范農場特種養殖場訴嘉興市步云染化廠等五家企業水污染致蝌蚪死亡案中,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首先肯定了因果關系推定原則與舉證責任倒置原則是世界各國處理環境污染侵權案件中普遍適用的原則,也肯定養殖場證實了五被告的污染環境行為及可能引起漁業損害兩個事實,但仍以“蝌蚪死因不明”為理由,認定養殖場所舉證據未達到適用因果關系推定的前提。實際上仍堅持讓原告(養殖場)承擔證明污染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因果關系的證明責任。另外,在劉哲好訴青島勤益水產有限公司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案中,也采用了類似的因果關系推定步驟。

3.機械化套用因果關系推定法。從蓋然性說、疫學因果說和間接反證說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它們都是針對特殊情況而產生的,不能簡單套用。因果關系的認定因具體案件的復雜性和特殊性而有所不同的,每一因果關系理論所適用的案件范圍也是有限的。由于新型的環境侵權案件也在不斷發生,應鼓勵法院創造有針對性的因果關系推定做法。我國法院對因果關系推定法的適用尚處在借鑒和摸索階段,不免出現類似案件不做類似處理的情形,而且對國外已經成型的做法簡單應用,不在判決書中詳細闡明其邏輯過程的例子也不少。在程賢文等訴大冶有色金屬公司大氣污染賠償案中,法院推理邏輯如下:(1)被告曾排放含二氧化硫的污染物;(2)在被告排污期間,位于其下風向的農作物受害;(3)農作物受害癥狀呈典型的二氧化硫污染特征;(4)在同一區域內沒有其他二氧化硫排放源,且可排除農作物病蟲害、氣候災害及農業自身管理等干擾因素。法院在這一案件中運用事實推定說展示的邏輯推演過程,值得提倡。

三、完善我國因果關系推定原則適用的對策

(1)厘清因果關系推定原則和舉證責任倒置的關系。環境侵權訴訟中的因果關系推定與舉證責任倒置是不同類型的法律規范。因果關系推定是指對于某種表見事實發生損害,受害人無需再證明其間的因果關系,即可對表見事實行為請求損害賠償,而被告只有舉出反證證明損害與該事實無關時,才能免責屬于證明方法規范;舉證責任倒置是指在環境侵權訴訟中出現的案件事實應當由誰來提供證據加以證明,以及在訴訟結束時,如果環境侵權案件仍然處于真偽不明的狀態時,應當由誰來承擔敗訴或不利的訴訟后果,其屬于證明責任規范。在訴訟進程中,推定與舉證責任的適用是分處于不同階段的,兩者并不沖突。(2)統一因果關系推定的適用步驟。因果關系推定的適用環節應分為以下四步:第一步,受害人初步證明。受害人可以通過優勢證據、間接反證和疫學因果關系等方法簡單證明因果關系的存在;第二步,加害人反證,即由加害人就因果關系不存在舉證,依然可以通過優勢證據、間接反證和疫學因果關系等方法;第三步,運用因果關系推定,如果加害人不能反證,法律就可以推定因果關系的存在,推定的效果是使被害人承擔環境侵權的責任。第四步,確定加害人有無免責事由,即法律規定了免責條款,在免責事由下,致害人可以不承擔任何的法律責任。(3)區分不同案件運用不同因果關系推定理論。第一,對常見的侵權相鄰關系的環境侵權案件如交通運輸、建筑施工和社會生活產生的噪聲、振動、粉塵、惡臭、光照妨害等引發的訴訟,雙方當事人舉證能力較為均衡,適宜采用蓋然性理論中的優勢證據說。在訴訟中,由雙方當事人分別舉證支持自己的主張,并對對方提出的證據進行質證,只要證明因果關系存在的證據的蓋然性大于不存在的蓋然性,即可推定因果關系成立。第二,對于大氣污染或水污染導致的農民、漁民、牧民的種植業、養殖業受到損害等財產權益的損害,可采用間接反證說推定因果關系。即只要受害人能夠證明因果鎖鏈中的部分事實,就可推定整個因果關系鏈條都成立;若被告有異議,則應排除上述推定,否則被告就要承擔對其不利的判決后果。第三,在環境污染造成多數人罹患特異性疾病的案件中,適用疫學因果關系理論。這類案件主要包括因電磁輻射、放射性污染、固體廢物污染等引發的侵權案件。其特征在于,環境污染已經造成多數人患病的損害事實;根據現有的科技水平,無法認定污染與人體發病之間的確切關系,致病機制尚不明確;此種污染具有持續性、積累性,往往經過較長時間才出現健康受損癥狀。第四,對于潛伏期較長、危害范圍較廣、歷時久遠而取證困難的環境損害應考慮當事人的地位,被加害人的社會關系的種類、損害情況等綜合運用各種學說確定因果關系。最后,環境侵權的司法實踐是不斷發展的。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工業生產導致的污染類型在增加,環境侵權的司法實踐也會面臨更多的新型案件。在其因果關系認定發生困難時,應當允許法官依據法律規定,借鑒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驗,并創造新型的適合我國國情的因果關系推定理論。

參考文獻

[1]汪勁.《環境法學》(第二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288

[2]日本律師協會.《日本環境訴訟典型案例與評析》.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31~32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淫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精品一级片高清无码,国产一区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欧美日韩偷拍综合一区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院首页 | 天堂va欧美ⅴa亚洲va一国产 | 综合色区国产亚洲另类 | 午夜福利在线视频性色 | 亚洲h片在线观看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