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頁 精品范文 霧霾對人體的危害

霧霾對人體的危害

時間:2022-05-08 20:58:4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霧霾對人體的危害,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PM2.5的概念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被稱為可入肺顆粒物。它的直徑還不到人的頭發絲的1/20。雖然PM2.5在大氣成分中含量很少,但它對空氣質量和能見度均有重要的影響。與較粗的大氣顆粒物相比。PM2.5粒徑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

PM2.5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以往氣象部門監測空氣污染情況常以PM10為指標,但PM2.5可直接被人體吸入肺部,由于其穿透力強。因此危害較PM10更甚。PM2.5超細灰塵主要來自機動車尾氣塵、燃油塵、硫酸鹽、餐飲油煙塵、建筑水泥塵、煤煙塵和硝酸鹽等,它們是霧霾有害細顆粒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霧素來有“殺手”之稱,加上工業廢氣、汽車尾氣、空氣中的灰塵、空氣中的細菌和病毒等污染物,附著在其上,這些物質會對人體的呼吸道產生影響,很容易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急性支氣管炎及肺炎、哮喘發作,誘發或加重慢性支氣管炎等。專家分析,PM2.5在吸附大氣里面的毒性物質,進入到人體呼吸道以后,會被人體吸收,它對人體體內的影響是全方位的。霧是由我們看不見的水滴構成的,但是霾是由肉眼看不見的顆粒及飛揚的塵埃物等構成的,對身體健康的危害很大。

近30年來,我國公眾肺癌患病率上升了4倍多。目前,醫學界普遍認為這可能與霧霾天氣增加有一定的關系,很多人已經把霧霾天氣比喻成大自然的“吸煙室”。霧霾天氣對人體心腦血管疾病的影響也很嚴重,它會阻礙正常的血液循環,導致心血管病、高血壓、冠心病、腦溢血,可能誘發心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使慢性支氣管炎出現肺源性心臟病等。

專家支招抵御霧霾天

人體每天大約需要呼吸10立方米的空氣,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就相當于一個移動的“空氣過濾器”。該如何躲開PM2.5的危害呢?專家們為您支了幾招:

1.少開車,堵車就熄火,避免汽車空轉。原美國夏威夷大學環境專家董良杰表示,汽車尾氣不僅危害長時間在道路周邊的人,也危害司機本身,特別是長時間堵車、汽油得不到完全燃燒時。所以專家建議大家少開車,長時間堵車時最好熄火,盡量少開窗。

2.嚴禁近郊私自焚燒垃圾和枯草敗葉。私自焚燒是很多農戶和企業處理垃圾最便捷的方式。但私自焚燒所產生的二噁英、煙塵顆粒等有毒物質,會使周邊的城市在不知不覺中陷入“毒霧”。

3.減少外出。頻現霧霾天氣期間,網上出現了一日銷售3萬個口罩的“壯觀”景象,那么口罩能否抵御霧霾天氣對健康的侵襲呢?專家認為,抵御霧霾天氣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盡量減少外出。戴口罩可以防止一些灰塵進入鼻腔,能起到一定的防護作用,但對于PM2.5,專家認為口罩的抵御能力有限。因為即便是專業的醫用口罩,也主要針對PM3以上的可吸入顆粒物,對于PM2.5以下的可吸入顆粒物抵御能力不強。

4.室內預防方法多。不吸煙,遠離二手煙:霧霾天氣少開窗,可以養點花花草草;使用空氣凈化器。市面上80%的空氣凈化器都以凈化空氣中的細微顆粒物為主,對PM2.5有很好的吸附效果,但人們在使用時要注意勤換過濾芯。

第2篇

不可否認,霧霾天氣和PM2.5污染,確實對公眾的健康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危害。霧霾細顆粒物嚴重超標,也讓億萬人揪心,輿論嘩然,一時間“十面霾伏”“自強不吸”等詞在媒體上被熱捧,在公眾之間快速傳播。

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讓廣大公眾理解和認識什么是霧,什么是霾,霧、霾有什么區別,霾和細顆粒物PM2.5有什么關系,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有什么危害呢?本文將收集整理出的相關內容,提供給大家,看看氣象學上是怎樣回答上述問題的,相信您讀完這篇文章,會從科學的角度,采取積極的措施加以面對。

什么是霧霾?霧霾,顧名思義,是霧和霾。霧是懸浮在大氣中的固態粒子或液態小滴物質的統稱,是一種常見的天氣現象,霧的出現以春季2~4月間較多。霾是由空氣中的灰塵、硫酸、硝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粒子組成的,它能使大氣渾濁,也稱為灰霾。

現在人們雖把“霧霾”一詞連起使用,但霧是霧,霾是霾,霧和霾在本質上有很大的區別。氣象學認為,霧是一種天氣現象,主要成分是水,霧會使空氣透明度降低,使大氣能見度惡化。霾的核心物質則是大氣中的固體顆粒,是人為空氣污染物排放與異常氣象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空氣污染物的產生主要來源于機動車尾氣的排放、煤炭燃料的燃燒、工業企業的廢氣污染以及沙塵疊加等多種因素,這些都會給大氣帶來污染。

霾與霧的區別在于,一是霾的相對濕度不大,而霧中的相對濕度是飽和的;二是持續時間不同,霧的時間較短,霾的時間最長可持續10天以上;三是霧的本質是水,一般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直接危害,而霾是污染源,影響人的心肺功能,威脅著人的健康。

霧霾的成因:霧霾污染日趨嚴重,正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那么,是什么導致了霧霾的產生?這些肉眼看不見的微小顆粒,究竟是如何形成、如何變化,又是怎樣影響人們賴以呼吸的空氣的呢?科學家經研究認為,霧霾的形成主要來源于汽車尾氣的排放、煤炭燃料的燃燒、工業企業的廢氣等因素。與大氣污染有密切關系的氣象條件主要有風、逆溫、氣壓、氣濕等,這些氣象因素都影響和制約著大氣污染物濃度及其時空分布情況。

霾和PM2.5有什么關系?PM2.5就是直徑小于2.5微米的顆粒物。一般大于10微米的顆粒物會被鼻毛阻擋在呼吸道外,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小于10微米的顆粒物會進入呼吸道,沉積到呼吸道中,甚至引發肺心病等。很多人會把霾和PM2.5混為一個概念,認為霧霾就是PM2.5,其實PM2.5只是霧霾的其中一種組成部分,對人體的傷害最大,是導致霧霾天氣的“罪魁禍首”,所以治理霧霾的關鍵就是解決PM2.5問題。出現霧霾天氣時,由于空氣質量差,能見度低,更容易發生車輛追尾相撞,影響正常交通秩序,對大家出行造成不便。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霧霾天氣呢?

第一,霧霾天氣盡量少出門。由于霧霾天氣中存在著大小顆粒物,嚴重危害身體健康,顆粒物進入身體后會粘附在呼吸道,造成支氣管炎,咽炎、尤其是抵抗力相對比較弱的老年人和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更應該減少出行。

第二,晨練應限制。有很多人比較習慣晨練,其實這對于人體來講,時間并不是很正確,由于早晨處于空氣交換環境,空氣質量很差,尤其是霧霾天氣,呼吸道容易受到刺激,在鍛煉時容易誘發呼吸道和心腦血管疾病。

第三,外出戴口罩。帶口罩可以防止空氣中大顆粒灰塵進入呼吸道,隔離病菌的傳染,有利于保證身體健康。口罩只能降低受病毒感染的風險,但不能保證絕對安全。要注意:口罩不可重復使用,不可與他人共用,一旦口罩潮濕,須馬上更換干爽的新口罩。

第3篇

霧霾加重心血管病

霧霾是霧和霾的統稱。霧霾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顆粒物,前兩者是氣態污染物,而可吸入顆粒物則是加重霧霾天氣污染的罪魁禍首。顆粒物的英文名稱為Particulate Matter,縮寫為PM。目前,我國監測的是顆粒物治標有三個,分別為:PM2.5(細顆粒物,又稱可入肺顆粒物),即能夠懸浮在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污染物顆粒;PM10(可吸入顆粒物),即直徑大于2.5微米小于等于10微米,可以進入呼吸系統的顆粒物;PM100(總懸浮顆粒物),即直徑小于等于100微米的顆粒物。

一般地說,粒徑在10微米以上的顆粒物會被擋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徑2.5微米至10微米之間的顆粒物,能夠進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過痰液等排出體外,部分被鼻腔內部的絨毛阻擋,對人體健康危害相對較小;而粒徑在2.5微米以下的細顆粒物,直徑相當于人類頭發的1/20,能夠附載大量有害氣體、重金屬等物質,可以穿過鼻腔中的鼻纖毛直接進入肺部,通過支氣管和肺泡進入血液,其有害物質溶解在血液中,對血管內皮直接造成緩慢、持續的損傷,促使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和斑塊,以及斑塊破裂和急性血栓形成,不僅會引起胸悶、氣短、心慌、頭暈等癥狀,還可導致心絞痛、心肌梗死或腦血栓,使原有心血管疾病病情復發或惡化,對人體健康的危害非常大。

霧霾來襲,“護心”10建議

當然,空氣污染并不是疾病傳播,只要心血管病患者能以正確心態面對,合理方式處理,就能安然度過霧霾季節。

1. 盡量不出門,尤應避免戶外晨練

心血管病患者之所以受霧霾影響很大,是因為起霧時氣壓低,空氣中的含氧量有所下降,容易使人感到胸悶不適。早晨潮濕、寒冷的霧氣還會造成冷刺激,容易導致血管痙攣、血壓波動、心臟負荷加重等。因此,霧霾天氣是心血管病患者的“健康殺手”,尤其是同時患有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老人,霧天最好不出門,更不宜晨練,以免誘發高血壓、腦出血等疾病。

2. 外出戴專業防塵口罩

由于細顆粒物太細小,市面上的棉紗口罩只具有防塵作用,無法阻擋PM2.5。經過國家批準的KN90、KN95、N95級別的防塵口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過濾細顆粒物,對大部分細菌、病菌等都能起到良好的防護作用。這類口罩有三層結構,最外層的作用是防濺,中間層的作用是過濾,最內層的作用是防潮。

3. 外出歸來即清洗

在霧霾天氣外出歸來,應立即清洗面部及肌膚,換上干凈的衣物,以免將細顆粒物帶入室內,加重室內空氣污染。

4. 飲食清淡多喝水

在霧霾季節,心血管病患者宜進食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多喝水,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以能起到潤肺除燥、祛痰止咳、健脾補腎的作用。少吃刺激性食物,適當多吃梨、橙、蘿卜、枇杷、百合、蓮子等清肺化痰的食物。

5. 適當飲用“清肺除塵”茶

桐桔梗茶、桐參茶、桐桔梗顆粒、桔梗湯等具有清火、濾肺塵功能,能增強肺泡細胞排出有毒細顆粒物的能力,有效協助人體排出體內積聚的PM2.5顆粒物及其他有害物質。

6. 適當服藥

紫外線能幫助人體合成維生素D,還可殺滅大氣中的微生物,如果經常出現霧霾天氣,紫外線照射不足,會影響人體維生素D合成,心血管病患者可適當補充維生素D。同時,患者應及時調節自身情緒,舒緩憂郁煩悶的情緒,并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一些保護心血管的藥物,保護血管內皮,抑制血管痙攣,穩定斑塊,防止斑塊破裂,預防心梗、中風發生,保護心臟健康免受濃霧侵害。

7. 霧霾天氣少開窗

人每天約有70%~90%的時間在室內度過,因此室內PM2.5的健康效應更大。除雜霧霾天盡量減少外出活動外,還要重點做好室內環境污染的防控。霧霾天氣緊閉門窗是錯誤的,因為室內空氣需要流通。但不應在早晚開窗通風,因為此時污染最重,等太陽出來后(中午前后)開窗通風換氣為好。

8. 少吸煙或不吸煙。

香煙煙霧中含有大量PM2.5,對人體有著直接和間接的危害,應少吸煙或不吸煙。如果無法阻止周邊的人吸煙,那就應該盡量遠離煙霧環境。

9. 適當種植綠色植物。

綠蘿、魚尾葵、萬年青、富貴竹等葉片面積比較大的綠色植物可以吸收有害氣體和吸附PM2.5,可降低室內環境中可吸入顆粒物的濃度。

第4篇

灰霾——混濁干燥

天氣外觀: 灰霾天氣時,大量極細微的干塵粒等均勻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氣普遍呈混濁現象,使遠處光亮物微帶黃、紅色,黑暗物微帶藍色。

主要特點:出現灰霾天氣時,微粒直徑越小,對健康危害越大,其中,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是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PM2.5),又稱可入肺顆粒。PM2.5粒徑小,但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

PM2.5最主要的來源是人為產生的煤炭、石油及其他礦物燃燒產生的工業廢氣,以及機動車產生的尾氣排放,包括散播到空氣中的灰塵、硫酸、硝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粒子,卷煙的煙霧等經過一系列光化學反應形成的二次污染物。這些空氣中的超細懸浮粒子,最直接的副作用就是造成灰霾天氣,濃度越高,則灰霾天氣越多,產生的危害也越大。

人體危害:通常,出現灰霾天氣時,能見度低,污染持續,交通阻塞,事故頻發。 灰霾天氣還可使區域極端氣候事件的發生更加頻繁,氣象災害加劇加重。更令人擔憂的是,灰霾天氣還加快了城市遭受光化學煙霧污染的提前到來。光化學煙霧的主要成分是一系列氧化劑,如臭氧、醛類、酮等,毒性很大,對人體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嚴重時會使人出現呼吸困難、視力衰退、手足抽搐等不適現象。

防范措施:灰霾天氣對健康影響很大,在日常生活中,防范PM2.5帶來的健康侵害,大家應做到如下幾點:

1.晨練不宜過早。晨練愛好者,大霧天應停止戶外活動,因為霧天晨練更易引發氣道高反應。晨練時,人體需氧量增加,而霧中有害物質會侵害呼吸道,造成供氧不足,產生呼吸困難、胸悶、心悸等癥狀。晨練前還要適當多喝點開水,補充水分。

2.做好個人防護,出門時應佩戴有助于過濾PM2.5污染粒子的口罩。目前市面上的口罩品種很多,但并非都能隔絕小于2.5微米的顆粒。醫用一次性口罩對污染顆粒的濾過性不是很好。專業的N95口罩濾過效果好,不過戴這樣的口罩時容易有憋悶的感覺。因此,最好選擇傳統的多層面紗口罩(6~8層最好),濾過性有保障,而且佩戴舒適。遇到霧霾天氣時,應盡量減少外出活動,如非得出門,最好佩戴多層面紗口罩,避免有毒氣體吸入。

好的口罩需要滿足3個條件:

一幅好的口罩,首先要阻塵效率高,阻擋粒徑在2.5微米以下細顆粒物的吸入很關鍵。其次,口罩與人臉形狀要盡量密合,否則,粉塵或病原微生物容易通過不密合處侵入呼吸道,口罩的隔離效果會大打折扣。另外,口罩的呼吸阻力要小,重量要輕。

3.調節情緒,飲食清淡。灰霾天日照少、光線弱、氣壓低,容易使人情緒低落,所以,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過度勞累,注意飲食清淡,多飲水。

4.密切監測血壓。對于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來說,灰霾天容易引起血壓波動,因此,應密切監測血壓,以防止心腦血管意外發生。

5.增強身體抵抗力。通過多種方式強身健體,增強免疫功能,從而抵御灰霾天氣對人體的侵害。

霧——濕潤彌漫

天氣外觀:霧和霾的區別在于空氣濕度的大小。空氣濕度達到90%以上叫霧,低于80%叫霾。霧是低層水汽發生過飽和凝結而成的氣象現象,多呈乳白色,大多在下半夜形成,清晨日出前最濃,日出后漸漸消散。

主要特點:城市由于空氣中粉塵極其豐富,近地建筑物多,風速也較郊區小,因而城市比鄉村易于形成霧。霧中微小的水珠溶解和吸附了一些地表的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物質,最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有害的工業粉塵及廢氣。霧天常伴有較強的逆溫,不利于大氣中污染物的擴散,極微小的霧滴使大氣中所含的有害物質滯留積聚,四處彌漫,無法稀釋,加劇大氣污染,加速各種致病源的擴散與傳播,加劇疾病對人體的侵襲,是誘發呼吸道、眼、皮膚等多種疾病以及致癌、致突變或促癌的一個重要因素。二是汽車排出的碳氫化合物、一氧化氮和大氣中的二氧化氮,在陽光作用下發生化學反應,產生臭氧、氧化氮、甲醛、乙醛、酚等其他氧化劑、重金屬組成的淺藍色光化學煙霧,不僅會加重霧狀,還會刺激人的眼睛和黏膜,并容易誘發呼吸道疾病,嚴重時還可致人死亡。

人體危害:霧對人類健康威脅也很大,且霧日最多的月份也是呼吸道、眼及過敏性疾病等的多發時節。人體吸入有害物質,如有害的工業粉塵及廢氣、汽車排出的尾氣等,對身體的隱性傷害更是無法估量。

防范措施:

在多霧季節里,人們應采取積極防護措施,特別是患有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者、過敏體質者、年老體弱者和兒童,更要加以注意。

1.盡可能避免在霧氣彌漫的環境中進行長時間的鍛煉或工作。大霧天要減少戶外活動時間,在戶外時應戴上圍巾、口罩,中老年、兒童及體弱者更應重點防護。大霧天也不宜鍛煉身體。霧天,污染物與水汽結合,變得不易擴散與沉降,使污染物大部分聚集在人們經常活動的高度。而且,一些有害物質與水汽結合后,毒性會更大,霧天空氣污染比平時要嚴重得多。另外,大霧天組成霧核的顆粒很容易被人吸入并在人體內滯留。鍛煉時吸入空氣的量比平時多,因此吸入的顆粒會很多,加重了有害物質對人體的損害。

2做好個人和環境衛生。霧氣看似溫和,里面卻含有多種有害物質,因此霧天外出歸來應及時清洗面部及的肌膚。臥室應每天開窗換氣,保持空氣清新。應定期及時做好房間的清潔衛生,清理衛生死角,不給病菌以孳生之地。

3兒童要注意補鈣。霧天日照減少,兒童紫外線照射不足,體內維生素D生成減少,對鈣的吸收大大減少,嚴重的會引起嬰兒佝僂病、兒童生長減慢,因此兒童應注意適量補鈣。

沙塵——粗礪撲面

天氣外觀:沙塵天氣又分浮塵、揚沙、沙塵暴、強沙塵暴四種。沙塵天氣,顆粒較灰霾更大,能明顯感覺到沙子吹打到身上。

主要特點:沙塵天氣主要發生在春末夏初季節,這是由于冬春季干旱區降水甚少,地表異常干燥松散,抗風蝕能力很弱,在有大風刮過時,就會將大量沙塵卷入空中,形成沙塵天氣。

人體危害:當人暴露于沙塵天氣中時,含有各種有毒物質、病菌等的塵土可透過層層防護進入到口、鼻、眼、耳。這些含有大量有害物質的塵土若不及時清理,將對這些器官造成損害,病菌以這些器官為侵入點,引發各種疾病。

防范措施:

一旦遇到沙塵天氣時,應采取以下方法進行科學防范。

`1.個人防護。及時關閉門窗,減少外出,特別是老人和兒童。必須到室外活動的人最好戴上口罩,也可以用濕毛巾、紗巾等保護眼、口、鼻,以有效減少沙塵吸入體內。行走時盡量不要迎風,一旦有沙塵進入眼睛,千萬不要用力揉搓,可先用清水沖洗,然后滴入眼藥水,以防止感染。

2.及時清理。回到家中,應及時清理口、耳、眼、鼻,方法有漱口和刷牙;清水沖洗眼睛;以棉簽蘸酒精將耳中塵土粘出。注意,需重點清理鼻子:可兌濃度約為0.9%的純鹽水,灌入洗鼻壺中,分別沖洗兩邊鼻孔。每沖完一邊即擤鼻子,將兩邊鼻孔內的塵土擤出。重復此動作直到鼻腔清洗干凈為止。

第5篇

關鍵詞:治上膈壅毒方加丹參;宣肺祛霾解毒

江西省老中醫專家謝強教授擬此方加味丹參,幫助人們應對霧霾危害,每年診治此類患者2000余人次,療效顯著。隨著空氣質量的惡化,陰霾現象出現增多,對健康危害加重。

1霧霾天氣對人體的主要危害

常言道"秋冬毒霧殺人刀"。

1.1對呼吸系統的影響 霾的組成成分非常復雜,其中有害健康的主要是直徑

1.2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霧霾天氣空氣中污染物多,氣壓低,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的急性發作。

治上膈壅毒方方解:升麻,性味辛、微甘寒,發表透邪、祛避瘴氣、清熱解毒、疏鼻利喉;葛根,性味甘、涼,鼓舞正氣、發散表邪、清熱解毒、除煩止溫、開散郁火;人參(黨參),性味甘平、微溫,鼓舞正氣、補益元氣、益肺養心、安神除煩;三者為君藥,溫涼相配,扶正祛邪,疏鼻利喉,養肺益心,共祛霧霾邪毒。桔梗,性味辛苦、微溫,宣肺祛痰、利咽消腫、清利五臟;甘草,性味甘、平,祛邪解毒、利咽消腫、止咳化痰;二者為臣藥,共助君藥利肺祛邪,化痰消腫。赤芍藥,性味酸苦、涼,通宣臟腑、活血化瘀、止痛消腫,此者為佐藥,佐助君藥益心定志,散瘀祛邪。生姜、桔梗性味辛、微溫,為使藥,引導諸藥。

2丹藥的功效

治上膈壅毒方加味丹參 ,能夠起到宣肺祛霾解毒的作用,是因為丹參為常用中藥,有以下諸大功效。

2.1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2.1.1強心 加強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臟功能,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2.1.2對血管作用 擴張冠脈,增加心肌血流量;擴張外周血管,血流增加;腦血流量下降。

2.1.3抗血栓形成 提高纖溶酶活性;延長出、凝血時間;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血小板內cAMP水平抑制TXA2合成);改善血液流變學特性(血粘度降低、紅細胞電泳時間縮短)。

2.1.4改善微循環。

2.2促進組織的修復與再生作用

2.2.1促進組織的修復與再生 丹參制劑治療:壞死心肌清除快;纖維母細胞分化、膠原纖維形成較明顯;肉芽形成比較成熟。局部淤血減輕、血液循環改善,愈合時間縮短。

2.2.2抑制過度增生 對過度增生的纖維母細胞有抑制作用。

2.3保肝 改善肝微循環。

2.4抗菌 丹參丹參制劑中含有隱丹參酮、二氫丹參酮,對體外的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變性桿菌有抑制作用。

2.5降血脂作用 丹參能使主動脈粥樣斑塊形成面積明顯減少,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丹參可抑制高脂膳食家兔的血脂上升。通過研究發現丹參素還能抑制細胞內源性膽固醇的合成。所以在治療腦血栓的中藥中,丹參就是其中一味中藥。

3治上膈壅毒方在現代應對霧霾危害中的具體應用

由此可見"宣肺祛霾解毒方"能夠扶正祛邪,是現代人們應對霧霾危害,通利鼻喉、保護心肺、清解毒邪的有效方劑。

參考文獻:

[1]危亦林.世醫得效方[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1:341.

第6篇

【關鍵詞】: 霧霾; PM2.5; 空氣凈化技術; 臭氧

1 引言

我國霧霾天氣頻發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霧霾對人體健康的危害越來越廣泛的被人們所熟知。霧霾包括霧和霾兩個部分,霧是由于水汽在空氣中凝結形成的,其除了會阻礙人們視線外對人體并無直接傷害,而霾是空氣中塵粒等細微顆粒的集合體,其通常會吸附空氣中有毒有害氣體,水汽也會附著其上,所以霧與霾通常同時出現。霧霾形成的原因是空氣中PM2.5細微顆粒(粒徑小于或等于2.5 nm的顆粒物)的濃度過高。

《2015年中國氣候公報》顯示僅2015年,我國大范圍、持續性的霾天氣就有11起,對交通運輸和人身健康安全產生嚴重影響。2015年11月上旬霾天飩盜僭詼北地區,濃度超過250 μg/m3,哈爾濱的PM2.5小時峰值濃度接近10000 μg/m3,長春和沈陽等地的PM2.5小時峰值甚至超過10000 μg/m3。11月末到12月初,霾又出現在華北大部及河南北部、山東西北部等地,PM2.5濃度超過150 μg/m3且能見度3公里以下的區域面積達到41.7萬平方公里。12月末,華北中南部、黃淮大部、江淮東部及陜西關中等地也出現中到重度霾,重度霾面積達到19.1萬平方公里。北京南部與河北中南部部分地區PM2.5峰值濃度均超過500 μg/m3,河北北部局部超過1000 μg/m3。這些霾中的細微顆粒會隨著人的呼吸進入上呼吸道,刺激人體的上呼吸系統,當霧霾進入人體支氣管后,會干擾肺部的氣體交換,引發哮喘、支氣管炎和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頻發的霧霾天氣和嚴重的霧霾危害使人們對新鮮空氣和良好的生活環境愈發的渴求。

為了遠離霧霾的危害,空氣凈化器進入人們的視野,對空氣凈化技術的研究也越來越多。19世紀空氣凈化器才真正出現,最初用于消防。二戰期間,高效空氣過濾器(HEPA)誕生,用于核能研究防護,確保科學家的呼吸安全,之后被廣泛的用于空氣凈化器。20世紀80年代空氣凈化器開始應用于家庭,之后由于空氣污染的加劇,人們對空氣質量要求的提高,各種高效的空氣凈化技術應運而生,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各種空氣凈化技術蓬勃發展,使其更加完善。目前市場上,以活性炭吸附為凈化機理的空氣凈化器仍占主流,不過可以預期的是各種新的、更加高效節能的空氣凈化器將逐漸占領市場。

空氣凈化器可以有效的緩解PM2.5濃度過高的問題,但同時也引發了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臭氧污染[3]。低濃度的臭氧具有殺菌、消毒的作用,而隨著臭氧濃度的升高,將會對人體產生危害。臭氧濃度過高,會刺激、損害人體鼻粘膜及呼吸道,當臭氧在空氣中的濃度達到1 mg/L,就會導致人體呼吸加快,并出現胸悶、心悸等癥狀;當在空氣中的濃度達到2.5-5.5 mg/L,就能引起人體脈搏跳動加速,咳嗽頭痛,嚴重的則會導致肺功能受損,出現肺氣腫及肺部組織損傷,如果人在這樣的濃度中持續停留時間超過一小時,有可能因呼吸加快而死亡。臭氧濃度過高還會刺激眼睛,導致視力下降,甚至是失明。空氣中的臭氧會破壞人體血液循環組織功能。臭氧在空氣中濃度的增加,會使人體組織缺氧,輕則會導致甲狀腺功能受損,導致人體骨骼軟化;嚴重時會破壞人體免疫機能,誘發淋巴細胞染色體畸變。由于臭氧具有極強的氧化性,會損害人體心血管及心臟功能,當人在642 μg/m3的臭氧環境中停留2小時左右,人體血管即可出現炎癥,心臟有問題的人可能會猝死。

臭氧污染已繼霧霾污染成為首要的大氣污染,其造成的危害比霧霾更甚,且其更具隱蔽性,不易被人們察覺,無聲無息中對人體造成損傷,所以人們出門前要留意空氣污染狀況,避免臭氧危害[4]。在降低PM2.5濃度時,如何避免臭氧濃度過高的問題已成為空氣凈化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本文將介紹幾種目前主要的空氣凈化技術原理[5-7],包括活性炭吸附技術、HEPA高效過濾技術、靜電集塵技術、負離子技術、光催化技術等,并分析其在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優缺點和可能的改進措施。

2 常見的空氣凈化技術

2.1 活性炭吸附技術

正文活性炭因為其比表面積大,具有豐富的微孔結構,且孔的目數分布較廣,所以常被當做吸附材料使用。活性炭吸附能力強,對粉塵、固態顆粒、氣態污染物等[8]都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是目前使用量最多的吸附材料,其應用范圍也非常廣泛[9, 10]。以活性炭良好的吸附性作為技術核心的專利技術也是叢出不窮[11, 12],可以說活性炭吸附技術是一種比較完善的可用的空氣凈化技術。但其也存在固有的缺點,如活性炭具有吸附飽和性,當溫度、風速等外界條件發生變化時,活性炭吸附的有害物質可能會重新回到空氣中。然而就算外界條件不發生變化,當活性炭吸附一定量的污染物后,其吸附能力也會下降,最終失去吸附的功能,所以活性炭吸附式空氣凈化機要定期更換過濾材料,這樣就造成成本增加,成為其更加廣泛使用的阻力。

活性炭吸附性能優異且豐富廉價,將之棄之不用是不明智的,所以許多專家學者們對其進行改進。古政榮[13]等人將活性炭與納米二氧化鈦進行復合制得一種光催化空氣凈化網,用活性炭優異的吸附性來捕捉富集微粒和有害氣體等,然后用納米二氧化鈦進行催化降解,這樣既解決了活性炭吸附飽和性的問題,使活性炭活性位點再生,又解決了納米二氧化鈦對低濃度有機氣體催化效率低的問題,可謂是一箭雙雕。

2.2 HEPA高效過濾技術

HEPA即高效空氣過濾器,達到HEPA要求的過濾網,對0.1 μm的顆粒有效去除率達到99.7%,對于直徑為0.3 μm以上的微粒的去除率可達到99.97%以上。HEPA分為pp濾紙、玻璃纖維、復合PP PET濾紙、熔噴滌綸無紡布和熔噴玻璃纖維五種材質。其對煙霧、灰塵以及細菌等污染物均有很好的過濾效果,且風阻小、容塵量大、過濾精度高,可以根據需要加工成各種尺寸和形狀。缺點是隨著過濾的進行,吸附量逐漸達到飽和,過濾效果降低,需要及時更換濾網。濾網的使用壽命一般是8-12個月(家用)。

2.3 靜電吸附技術

靜電吸附達到凈化空氣的目的一般分為兩步[14]:一是讓進入凈化器的空氣里的塵埃帶上靜電,二是帶靜電的塵埃在電場力的作用下向電極移動,最終吸附在電極板上。當攜帶粉塵顆粒的空氣通過高壓電場時,由于電暈放電現象使氣體電離,產生離子,離子在靜電力作用下做定向運動,與塵埃碰撞使其荷電,或者離子擴散到塵埃上使其荷電。帶靜電的塵粒進入積塵區后,在電場力的作用下,分別向極性相反的電極運動,并沉積在電極上,如圖一所示。

靜電吸附式凈化器除塵效率高[15],可以凈化大體積量的氣體,能去除的粒子粒徑范圍較寬,可凈化溫度較高含塵煙氣,并且結構簡單、氣流速度低,壓力損失小,可以微機控制,遠程操作。由于具備以上的優點,所以靜電吸附式空氣凈化使用較為廣泛,如在醫藥領域的應用,張曉春[16]等人將靜電式空氣凈化器用于降低急診外科換藥室內空氣細菌數量,黃建[17]等人也做了類似的應用,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缺點是會產生臭氧和氮氧化物,形成二次污染,尤其是臭氧超標問題已成為阻礙其發展應用的主要問題。針對這一問題,低臭氧裝置的靜電式空氣凈化器成為解決問題的一個辦法,現在已有相關的專利被申請[18, 19],相信以后還會有更多的發明出現。其次靜電式空氣凈化器一般設備龐大,耗電量大,制造、安裝和管理的技術水平要求較高,且濃度大于30 g/cm3的含塵氣體需預處理,清洗時比較容易造成室內空氣二次污染,不具備離線檢修功能,其高電壓運轉模式,易產生電流聲。雖然靜電吸附式空氣凈化器存在以上缺點,但其仍不失為解決空氣污染的一個好方法。

2.4 離子化技術

離子化技術就是以負離子為凈化因子,負離子主動出擊擴散至空間的各個角落,吸附沉降粉塵、顆粒物等固體污染物,使之凝聚成大顆粒并沉降地面,還可有效殺滅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分解甲醛、苯系物等裝修污染。同時負離子對人體的健康有極大的幫助,它可以通過呼吸系統進入人體,促進呼吸道內部纖毛的活動,有助于凈化呼吸道;負離子還具有鎮靜、催眠、鎮痛、增食欲、降血壓等功能[20]。

x子化空氣凈化器的核心是離子發生器,由其源源不斷的產生負離子,而在產生負離子的同時也會有臭氧生成,前文已經提及臭氧對人體的危害,所以低臭氧的負離子空氣凈化器成為人們研究的一個熱點。曹輝[21, 22]等人成功將負離子空氣凈化器釋放的臭氧濃度由439 μg/m3降低到41 μg/m3以內,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負離子空氣凈化器的不足。

2.5光媒觸分解技術

光媒觸分解技術即光催化技術[23-25],用以二氧化鈦為代表的半導體材料作為催化劑,在光電轉換中進行氧化還原反應。以二氧化鈦為例,因為二氧化鈦具有不連續的能帶結構,包括填滿電子的低能價帶和空的高能導帶,價帶和導帶之間稱為禁帶。當用一定強度的光照射二氧化鈦時,其部分價帶電子吸收能量發生躍遷,電子躍遷到導帶上,相應的在價帶上留下空穴,于是形成電子―空穴對。當電子―空穴長期存在時,就可以與二氧化鈦表面吸附的污染物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此方法可以有效的降解甲醛、苯系物等有機污染物。圖二[26]為納米二氧化鈦催化分解甲醛示意圖。

光媒觸分解技術的優點是可以直接用空氣中的氧氣作氧化劑,反應條件溫和,可以將有機污染物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等無機小分子,凈化效果好,而且選用化學性質穩定的半導體光催化劑,成本低,不存在吸附飽和現象,使用壽命長。但當凈化較低濃度的污染物時,光催化降解速率慢,并會生成許多有害的中間產物,影響凈化效果。室內空氣中污染物的濃度一般較低,針對這一問題,王韶昱[27]對催化劑等進行一系列的改進,將光催化技術應用于室內空氣凈化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還有其他的方法也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如前文提到的與活性炭復合等。

3 復合型空氣凈化器

由于各種空氣凈化技術各有優劣,使用單一的空氣凈化技術很難解決復雜的空氣凈化問題,所以各種空氣凈化技術聯動使用成為一種趨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荊游等[28]將HEPA、活性炭、活性碳纖維、光觸媒、UV-C和負離子技術聯用設計了一種新型空氣凈化器。實驗結果表明該新型空氣凈化器可以有效去除粉塵、煙霧、VOCs(揮發性有機化合物),能夠殺菌和清除病毒。

4 發展展望

由于空氣質量問題的復雜性,空氣污染物多種多樣如固體顆粒、細菌病毒、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煙霧等,所以很難用單一的技術解決空氣污染問題。多種空氣凈化技術的聯合是解決空氣質量問題的必由之路,但是多種技術的聯合應用也會引發新問題,如設備復雜、耗材增加、能耗增大、操作復雜等。所以選取有效、簡便的空氣凈化技術是非常重要的,同時我們也要勇于探索,大膽嘗試新的空氣凈化技術,研發出更加高效、小體積、低臭氧排放、低能耗的空氣凈化器,為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而努力。

通訊作者簡介

李海濤教授,男.1999年瑞典林雪平大學化學物理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2002-2010年,先后任英國劍橋大學化學系專職研究員(PI),英國劍橋大學化學系生物物理化學實驗室副主任,英國利茲大學化學系外聘專家.2012年回國在江蘇師范大學任職江蘇省特聘教授.目前主要從事單分子熒光技術與癌癥的早期檢測工作.

參考文獻

[1] 鄭莉. 淺談霧霾危害及預防措施[J]. 華夏地理, 2016, (4).

[2] 李海洋, 趙新軍. 基于TRIZ理論的空氣凈化器發展分析[J]. 科技創新與品牌, 2016, (3): 50-52.

[3] 劉嘉璐. 臭氧:PM2.5的“接班人”[J]. 地理教育, 2015, (12): 58-58.

第7篇

【關鍵詞】霧霾;天氣;空氣污染;防治

中圖分類號:X501文獻標識碼: A

1、 前言

本文主要從霧霾的定義、霧霾的成因、霧霾對人體危害及防治措施進行了具體的闡述。

2、霧霾天氣形成的原因

霧霾是霧和霾的組合詞。霧和霾都是一種低能見度的天氣,但兩者本質上是完全不同的。霧是指因水汽凝結導致水平能見度低于1公里的天氣現象,能見度在1~10公里時稱為輕霧,霧和輕霧的主要成分是水,它們本身并不是污染。霾主要由空氣中的污染物導致,即空中懸浮的大量細微顆粒物使水平能見度低于10公里的天氣現象。氣象上區別霧和霾主要依據能見度大小和相對濕度的高低。隨著空氣質量的惡化,陰霾現象出現增多,危害加重,因此,我國不少地區把陰霾天氣現象并入霧一起作為災害性天氣預警預報,統稱為“霧霾天氣”。

因冷空氣勢力較弱,風力較小,大氣層結穩定,也就是不同密度大氣的高度分層狀況十分穩定,在這種穩定的天氣形勢下,空氣中的污染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不容易向外擴散,使得污染物在大氣的淺層積聚,從而導致污染的狀況越來越嚴重。近期極端不利污染擴散的氣候等客觀條件因素之外,還有本地燃煤、機動車、工業、揚塵等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因素,也包括周邊區域污染和本地污染疊加的因素,工業在為經濟和社會提供原材料和產品的同時,也消耗了大量的資源和能源,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而PM10和PM2.5是造成最近霧霾天氣頻繁發生的首要污染物質。

PM2.5細顆粒物又稱細粒、細顆粒。PM2.5細顆粒物指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顆粒物。它能較長時間懸浮于空氣中,其在空氣中含量濃度越高,就代表空氣污染越嚴重。雖然PM2.5只是地球大氣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組分,但它對空氣質量和能見度等有重要的影響。與較粗的大氣顆粒物相比,PM2.5粒徑小,面積大,活性強,易附帶有毒、有害物質(例如,重金屬、微生物等),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按照環境質量監測標準,PM大于等于10微米的顆粒通常可以被阻擋在人的鼻腔外,PM在2.5微米至10微米的能夠進入上呼吸道,但也可以通過痰液排出體外或者被鼻腔內部的茸毛所阻擋,PM小于2.5微米的就不容易被阻擋,會直接進入支氣管和肺泡。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空氣中PM2.5濃度年均值不應高于10微克/平方米。

PM2.5產生的主要來源,是日常發電、工業生產、汽車尾氣排放等過程中經過燃燒而排放的殘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屬等有毒物質。一般而言,粒徑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顆粒物主要來自道路揚塵等;2.5微米以下的細顆粒物(PM2.5)則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如機動車尾氣、燃煤)、揮發性有機物等。

3、霧霾天氣對人體的主要危害

常言道“秋冬毒霧殺人刀”。我們看得見、抓不著的“霧霾”其實對身體的影響較大,尤其是對心腦血管和呼吸系統疾病高發的老年人群體。

3.1.對呼吸系統的影響。霾的組成成分非常復雜,包括數百種大氣化學顆粒物質。其中有害健康的主要是直徑小于10微米的氣溶膠粒子,如礦物顆粒物、海鹽、硫酸鹽、硝酸鹽、有機氣溶膠粒子、燃料和汽車廢氣等,它能直接進入并粘附在人體呼吸道和肺泡中。尤其是亞微米粒子會分別沉積于上、下呼吸道和肺泡中,引起急性鼻炎和急性支氣管炎等病癥。對于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霧霾天氣可使病情急性發作或急性加重。如果長期處于這種環境還會誘發肺癌。

3.2.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霧霾天氣空氣中污染物多,氣壓低,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的急性發作。比如霧大的時候,水汽含量非常的高,如果人們在戶外活動和運動的話,人體的汗就不容易排出,造成人們胸悶、血壓升高。

3.3.霧霾天氣還可導致近地層紫外線的減弱,使空氣中的傳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強,傳染病增多。

3.4.由于霧天日照減少,兒童紫外線照射不足,體內維生素D生成不足,對鈣的吸收大大減少,嚴重的會引起嬰兒佝僂病、兒童生長減慢。

3.5.影響心理健康。陰沉的霧霾天氣由于光線較弱及導致的低氣壓,容易讓人產生精神懶散、情緒低落及悲觀情緒,遇到不順心的事情甚至容易失控。

3.6.影響交通安全。出現霾天氣時,視野能見度低,空氣質量差,容易引起交通阻塞,發生交通事故。

4、防治霧霾天氣的對策

針對日益嚴重的霧霾天氣狀況,人們必須根據霧霾形成原因,做好相關防御措施。要想徹底防治霧霾天氣的再次發生,人們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加強霧霾天氣的治理工作。

4.1.加強霧霾天氣的預防

加強預防霧霾天氣的發生,有利于及時采取預防措施,降低霧霾天氣給人們帶來的經濟及安全損失,氣象站應采取一些措施:一、業務值班人員實時監測霧霾天氣,根據霧霾特征、觀測數據資料,綜合分析能見度、相對濕度等氣象條件,及時霧、霾預報預警信息;二、密切關注天氣,認真做好預報服務。三、加強與公安交警、高速、農業、環保、交通、公交、建設等部門的溝通和交流;四、加強對此次霧霾天氣過程發生和持續的成因、霧霾天氣過程的影響、后期天氣變化的綜合分析和研究,做好決策氣象服務和公共氣象服務;五、認真分析總結當前霧霾天氣預報預警服務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不斷完善霧霾預報業務。

4.2.提倡節能減排、環保出行

這里需要政府和相關部門加節能減排政策的推行,積極提高人們環保意識,提倡人們外出游玩時,多采用乘坐公交車、自行車、徒步等方式出行,減少私家車的使用率,從而降低空氣中污染物含量。同時,繼續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工程,提供空氣質量。

4.3.合理規劃城市整體建設

由于城市規劃的不合理,導致城市空氣中懸浮顆粒物比較多,不容易擴散和稀釋,給霧霾天氣的形成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4.4.建立相應的環境監管和協調制度

由政府部門牽頭,加強氣象與相關部門的合作,組建霧霾天氣預防工作小組,建立必要的監管和協調制度,認真分析本地區的天氣狀況,并采取相應對策。同時,加強城鄉違法、違規污染環境單位和個人的調查與處罰。

4.5、加快相關法律規定的完善

前段時間,長時間、大范圍籠罩我國華北、中東部地區的霧霾天氣引發了社會對環境問題的高度關注。如何治理大氣污染,成為公眾關心的熱點話題。《民生周刊》記者近一周的采訪發現,這亦是代表委員最關心的話題之一,多位代表今年提交了相關建議。

1989年頒布實施的《環境保護法》早已落后于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落后于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更不能適應當前中國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要求。

《環境保護法》的修改首先要研究其在中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的定位問題,理應將其上升為中國生態法治建設的基本法。

其次,應當明確其國家環境政策法的性質,以國家意志形式向全世界宣示中國生態環境保護的全局性、戰略性制度,規定國家的生態環境保護根本戰略、公民的環境權益、國家的生態環境保護基本體制、生態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的基本制度、違法責任以及環境訴訟程序等,都應當在修訂后的《環境保護法》中有所體現。

環保涉及到每個人的生存與健康,環境保護法必須充分體現“以人為本”,將保障人體健康作為立法目的。同時,環保也不僅僅是政府的事情,需要企業、社會組織、公民個人的共同參與,只有形成政府、企業、公民的“共治”,各方面都齊心協力改善環境質量,維護人民健康,才是用實際行動讓人民看到希望。盡快推動《環境保護法》的修訂是這個行動最重要的方面。

5、結束語

總之,霧霾天氣對人體有著較為嚴重的影響,同時也不利于交通的安全,因此,加強對霧霾的預防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社會現實意義,在此過程中,要不斷采用先進技術,降低環境污染,從制度上、法律上強化霧霾天氣的預防和控制。

參考文獻

[1] 成都氣象學院.氣象學[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0.

第8篇

關鍵詞:霧霾 成因 危害 防治

中圖分類號:X131.1 文獻標識碼: A

近年來,由于空氣質量惡化,霧霾現象出現增多且危害加重。由于我國中東部地區冷空氣勢力較弱;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風力較小;大氣層結穩定;一些地區有降水和地面水汽蒸發的影響,使得近地面空氣的相對濕度越來越大;在這種穩定的天氣形勢下,空氣中的污染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不容易向外擴散,使得污染物在大氣的淺層積聚,從而導致污染的狀況越來越嚴重。這是自然方面的因素。而從人為因素來說,在人類進入化石燃料時代后,霧霾天氣才真正威脅到人類的生存環境和身體健康。急劇的工業化和城市化導致能源迅猛消耗、人口高度聚集、生態環境破壞,都為霧霾天氣的形成埋下伏筆。

霧霾的形成既有“源頭”,也有“幫兇”,這就是不利于污染物擴散的氣象條件,一旦污染物在長期處于靜態的氣象條件下積聚,就容易形成霧霾天氣。第一,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顆粒物這三項式霧霾主要組成,前兩者為氣態污染物,最后一項顆粒物才是加重霧霾天氣污染的罪魁禍首,它們與霧氣結合在一起,讓天空瞬間變得陰沉灰暗。第二,城市有毒顆粒物來源。主要是汽車尾氣;使用柴油的車子是排放細顆粒物的“重犯”,使用汽油的小型車雖然排放的是氣態污染物,比如氮氧化物等,但碰上霧天,也很容易轉化為二次顆粒污染物,加重霧霾。

霧霾對公路、鐵路、航空、航運、供電系統、農作物生長等均產生重要不良影響。霧、霾會造成空氣質量下降,影響生態環境,給人體健康帶來較大危害。霧霾天氣時,空氣中往往會帶有細菌和病毒,易導致傳染病擴散和多種疾病發生,使城市中空氣污染物不易擴散,加重了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物質的毒性,霧霾一旦被人體吸入,就會刺激并破壞呼吸道黏膜,是鼻腔變得干燥,破壞呼吸道黏膜防御能力,細菌進入呼吸道,容易造成上呼吸道感染,霧霾天氣還會加大支氣管哮喘群體的發病率,尤其冬季遇霧、霾天氣時,若空氣污染嚴重可能形成煙塵或黑色煙霧等毒霧,嚴重威脅人的生命和健康。霧霾的防治主要可以從一下六方面入手:

1.治理汽車擁堵,減少汽車尾氣排放。近年以來,全國汽車保有量迅速增長導致空氣質量下降,車輛通行不通暢又進一步加劇了汽車尾氣污染。限購限行是不得已采取的措施。治堵需要治本。要控制全國人口的擴張,人口規模也必須遵循客觀規律。控制人口擴張的辦法是產業配比選擇要符合國家發展的定位,不應盲目追求經濟總量的排名位次而擴張產業,必須改變企業和事業單位空間布局過趨向于權力集中的地方。還要注重城市改造,打通建筑群之間的循環通道,使城市微循環系統暢通,以減少廢氣排放,間接減少了霧霾對人們的影響。

2. 從能源消耗不產業結構的關系考察,2011年我國能源消耗總量為34.8億噸標準煤,其中70%是工業部門消耗的,24.3億噸,排放的二氧化碳總量為61.9億噸。其中,冶金、建材、火力發電、石油煉化、化工、重型裝備制造等六大行業消耗的能源又占工業總能耗的79%。所以工業廢氣排放是形成霧霾的主要源頭。為此,國家一定要加大對工業部門的監管力度,在保證經濟高效快速發展不受影響的前提下,盡量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使用,或加大對燃料燃燒廢氣的加工和處理,降低化石燃料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增加清潔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

3. 戴口罩。最好使用N95口罩,對0.3微米的顆粒能擋住95%。

4. 減少戶外鍛煉。有心腦血管、呼吸系統疾病的人更要少出門。霧霾天氣氣壓低,能見度低,空氣中懸浮大量塵埃等有毒顆粒,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應盡量避免戶外鍛煉,以免誘發慢性病得發作或加重。中等和重度霾天氣易對人體呼吸循環系統造成刺激,尤其是在早晨空氣質量較差。

5. 盡量戒煙。卷煙、雪茄和煙斗在不完全燃燒的情況下會產生很多微小的顆粒物,懸浮在空氣中,有害物質就附著在這些細顆粒物上。這是煙草煙霧的主要成分。這些顆粒絕大部分直徑只有1微米左右,屬于PM2.5的范疇。

6. 關閉門窗。由于霧霾天氣時,空氣中的污染物難以消散,在大霧的天氣應緊閉門窗,避免室外霧氣進入室內污染室內空氣,誘發急性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7. 注意飲食。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尤其是老年人要保持科學的生活規律,避免過度勞累,多飲水。要注意飲食清淡,少食刺激性食物,多吃些豆腐、牛奶等食品,必要時要補充維生素D。

8. 行車走路要倍加小心。中等和重度霧霾天氣下,能見度較低,視線差,駕車、騎車和步行的人們都應多加小心,特別是通過交叉路口時,要減速慢行,遵守交通規則,避免發生交通事故。

第9篇

霧霾,顧名思義是霧和霾,但霧是霧,霾是霾,二者區別很大。霧是指大氣中因懸浮的水汽凝結、能見度低于1千米時的天氣現象;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氣中懸浮的大量微粒和氣象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

霧和霾在氣象上是兩種不同的天氣現象。但由于“霧”和“霾”都形成在大氣最低氣層,生成條件又較為相似,加上“霧”和“霾”有時難以準確區分,并且在一定條件下“霧”和“霾”會相互轉化,故習慣性會對“霧”和“霾”不加區分統稱為“霧霾”天氣。如經常有這樣一種現象,在早晨濕度較大時為“霧”,白天氣溫升高“霧消散”后則演變為“霧霾天”。“霧”和“霾”對人體產生的傷害也基本上相同,只不過“霧”對交通出行的影響會更大些。

一般相對濕度小于80%時的大氣混濁,視野模糊導致的能見度惡化主要是霾造成的;相對濕度大于90%時的大氣混濁,視野模糊導致的能見度惡化則是由霧造成的;相對濕度介于80%~90%時的大氣混濁,視野模糊導致的能見度惡化是霧和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當霧和霾混合后,空氣中水分子將包含細顆粒污染物,彌漫在大氣中,不易消散。

霾的厚度比較厚,可達1~3千米。霾與霧、云不一樣,與晴空區之間沒有明顯的邊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較均勻,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較小,平均直徑在1~2微米,為肉眼看不到的空中飄浮顆粒物。由于霾主要是由灰塵、硫酸、硝酸等混合粒子組成的,其散射波長較長的光譜效應豐富,因而霾看起來呈黃色或橙灰色。

霧霾的成因

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霧霾天氣的元兇是污染物排放,而不利于其擴散的氣象條件則是幫兇。可以說,霧霾天氣是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中國科學院“大氣霧霾追因與控制”專項組之“大氣霧霾溯源”項目研究的初步結果表明,霧霾在我國形成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由于污染物排放量大,污染范圍廣;其次是受大氣環流影響,我國中東部偏北地區大氣異常穩定,冷空氣過程少而弱,濕度大且無降水,造成污染物極易積累疊加。另外,西北沙塵氣溶膠疊加也是引發霧霾的一個重要原因。而地區間污染源的傳輸,也造成了 PM2.5 的爆發式增長。因此,在2013年1月10日至14日,京津冀地區出現了21世紀以來最嚴重的持續空氣污染事件。

近期,研究人員利用顆粒物化學成分解析技術,發現污染物中有4類有機組分:一是氧化型有機顆粒物(OOA),主要來自污染源區域周邊輸送;二是油煙型有機物(COA),主要來自餐飲油煙排放;三是氮富集有機物(NOA),一種光化學產物;四是烴類有機顆粒物(HOA),主要來自于汽車尾氣和燃煤。

可以說,造成霧霾天氣的真正元兇還是人類活動造成的大量污染物排放,包括工業燃煤、汽車尾氣、建筑工地以及餐飲油煙等方面。那么,面對如此惡劣的霧霾天氣,我們究竟會受到哪些方面的傷害呢?

霧霾的危害

霧霾是人人逃不掉的“健康殺手”,可能引起感冒、急性支氣管炎及肺炎、哮喘發作,導致心血管病、高血壓、冠心病、腦出血,還可能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誘發或加重慢性支氣管炎等。霧霾天氣比吸煙更易致癌,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中呼吸,會誘發肺癌。

1.傷肺。霧霾天,除了與空氣接觸面積最大的皮膚會很不舒服外,更主要的是幾百種大氣顆粒物,特別是那些PM2.5微粒會通過與呼吸系統接觸,能直接進入體內并黏附在上下呼吸道和肺葉中,并且大部分會被人體吸入,這些空氣中大量“帶著”細菌、病毒的細顆粒物會來到呼吸系統的深處,造成人體器官感染。根據相關統計,霧霾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分別有數年不等的滯后影響,霧霾與癌癥發病率或病死率等存在一些關聯。

2.傷心臟。霧霾天氣對呼吸道疾病的影響大家感受最直接、最深,其實霧霾天氣更容易“傷心”。許多醫學研究證明,霧霾天中的顆粒污染物除了造成心肌缺血或損傷,還會引發心肌梗死,患有心臟病或心臟不太好的人,對PM2.5的增加十分敏感,易加重病情,如造成心衰病人呼吸困難或短促,心衰加重,病人病死率增高。

3.傷血管。出現霧霾天時,氣層往往穩定,天空中污染物不易擴散,容易長期堆積于近地氣層,令人產生郁悶和煩躁的感覺,血壓升高,容易誘發中風、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也容易造成意外傷害和生產事故。

4.傷腦。人如果長期處在霧霾這樣很臟的環境下,無形之中會對神經系統產生一定的傷害。隨著空氣中PM2.5增加,人的腦功能將會逐漸出現衰老跡象。

5.其他。某些疾病在霧霾天會明顯加重或急性發作。隨著PM2.5進入呼吸道會刺激并破壞氣管黏膜,導致其抵抗病毒、細菌進入肺部組織的功能下降,再加上秋冬季節降溫頻繁,晝夜溫差較大,人體易發生感冒、發燒。特別是患有哮喘、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可能造成鼻腔組織損傷和肺部感染而加重的不良反應,甚至出現疾病急性發作,嚴重時危及生命。

霧霾天需要戴口罩嗎?

霧霾天PM2.5濃度很高,戴口罩對減少PM2.5暴露有效。當然,不同類型口罩對PM2.5的阻擋效果不同。總的來說,職業防塵口罩的效果要好于一般口罩。有研究顯示,職業防塵口罩(如N95、KN90)對柴油車尾氣顆粒物(平均粒徑50納米)阻擋效率為97%以上。騎自行車專用口罩的阻擋效率為55%~85%不等。醫用外科口罩的阻擋效率在80%左右。棉手帕或方巾的阻擋效率是30%左右。還有研究表明,在大氣PM2.5污染水平較高時外出佩戴口罩,不僅可有效保護健康人群的心血管系統,還可防止心血管疾病患者癥狀的惡化或發作。需要注意的是,體弱人群,特別是心、肺疾病患者佩戴職業防塵口罩前應咨詢大夫。紗布口罩可以反復使用,但必須消毒,N95等一次性口罩最好不要反復使用,避免帶來二次污染。

第10篇

PM2.5在中國

2010年9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了一張全球空氣質量地圖,向我們展示了長期以來全球低于2.5微米的懸浮顆粒分布狀況,在這張2001~2006年間平均全球空氣污染形勢圖上,全球PM2.5最高的地區在北非和中國的華北、華東、華中全部。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PM2.5小于10微克/立方米是安全值,中國的這些地區全部高于50接近80,比撒哈拉沙漠還要高很多。環境學家估計,在撒哈拉,懸浮顆粒可能是由天然礦物粉塵構成,而在中國東部地區,更有可能是發電廠、工廠以及汽車排放的煙塵顆粒所造成。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機動車保有量的迅速增加,我國大氣中PM2.5的污染日益嚴重。

中國環境科學院的學者對中國部分城市地區大氣PM2.5進行了近10余年的監測,結果發現北京、廣州等大城市PM2.5、PM2.0的質量濃度最高均超過了100微克/立方米,雖然PM2.5目前沒有國際標準,但在世衛組織2005年的《空氣質量準則》中,PM2.5年均值為10微克/立方米,日均值為25微克/立方米;美國環保局2006年頒布的細顆粒物的空氣質量標準年均值為15微克/立方米, 日均值為35微克/立方米,參照這些標準,我國很多城市的PM2.5水平普遍超標。

PM2.5從哪里來

我國PM2.5主要來源于燃料燃燒和汽車尾氣排放等人為活動。

室外的一些顆粒物來自污染源的直接排放,如能源工業部門煤炭的燃燒、機動車尾氣的排放、金屬冶煉過程中金屬蒸汽的冷凝聚結、建筑外墻保溫材料中的石棉老化磨損;還有一些則是排入大氣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等氣態污染物經化學反應后形成粒徑較小的二次粒子。

另外,可吸入顆粒物還來自在未鋪瀝青、水泥的路面上行駛的機動車、材料的破碎碾磨處理過程以及被風揚起的塵土。

而在室內,可吸入顆粒物主要來源于廚房,比如做飯炒菜所用燃料的不完全燃燒及油煙等,香煙煙霧顆粒的空氣動力學直徑也大多在0.1~1.0微米。

PM2.5的化學組成因地區及污染源的不同而差異較大,它們的化學和物理組成隨地理位置、氣候、一年中季節的不同變化也很大。

PM2.5與霧霾天氣

近年來,受全球氣候異常的影響,加上城市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我國部分地區秋冬季節出現霧霾天氣的日子明顯呈上升趨勢。

霧和霾都是氣象學名詞,霧是低層水汽發生過飽和凝結而形成的氣象現象,多呈乳白色,大多在下半夜形成,清晨日出前最濃,日出后漸漸消散,此時大氣中的懸浮水汽含量能達到90%以上,能見度低于1000米。

當大量極細微的包括PM2.5在內的顆粒均勻地浮游在空氣中時,由于空氣當中的PM2.5直徑和可見光的波長范圍相近,顆粒物可以完全吸收和散射太陽光,使肉眼見不到太陽光,能見度下降,并造成空氣混濁,這時出現的天氣稱為霾,可見PM2.5是形成霾的主要原因。

霾一般在沒有明顯空氣活動、風向由北轉南、低空有逆溫層、無風或微風情況下形成,霾天氣的水平能見度小于10千米,并且相對濕度小于或等于80%,和單純的霧相比,霾是空氣遭受污染的產物,所以霾天比霧天更危害人體健康。

PM2.5對人體有害嗎

氣象專家和醫學專家認為,由PM2.5造成的灰霾天氣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甚至比沙塵暴更大。

因為空氣中直徑在10微米以上的顆粒物,會被鼻腔內部的絨毛阻擋;直徑在2.5~10微米之間的顆粒物,能夠隨著人體呼吸進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過痰液、鼻涕等排出體外,對人體健康危害相對較小;而直徑在2.5微米以下的細顆粒物僅相當于人類頭發1/10大小,不易被呼吸道所阻擋,被吸入人體后會直接進入支氣管和肺泡,并沉積在肺泡區。

PM2.5沉積于肺泡區后,會刺激機體免疫細胞分泌大量的細胞因子,引起肺部彌漫性炎癥,誘發哮喘、支氣管炎和肺炎等多種呼吸系統疾病。

另外,一些具有潛在毒性的元素,如大氣中的鉛、鎘、鎳、錳、釩、溴、鋅、苯并芘等多環芳烴化合物主要吸附在這些直徑小于2微米的顆粒物上,由于肺泡區表面積大,肺泡壁上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網,這些沉積于肺泡區的小顆粒物很容易被吸收溶解入血液, 作用于全身,從而影響心血管疾病的發病。

大量流行病學研究發現,PM2.5濃度的增高與咳嗽等呼吸道癥狀的產生、肺功能減弱及哮喘的發病相關,并且肺炎、心臟病及其它一些疾病的死亡率的上升效應隨著大氣中PM2.5濃度增高和暴露時間的延長而增強,尤其是原先患有呼吸、心血管系統疾病的人群及身體狀況不佳的老年人。

研究者還發現大氣顆粒物的濃度與圍產兒、新生兒死亡率的上升、低出生體重、宮內發育遲緩及先天功能缺陷具有顯著統計學相關性。

防護措施

要減少PM2.5對健康的傷害,應以預防為主。

平常室內要保持清潔衛生,吸煙者不要在室內吸煙,擺放一些綠色花草可以起到清新空氣的作用。

日常生活中要盡量少用煤作為燃料,改用微波爐、電飯煲等做飯可減少廚房的空氣污染。

駕車的朋友在長時間堵車時最好熄火,并盡量少開車窗。

喜歡晨練的中老年人應避開早晨6~8時空氣污染高峰期,上午9時以后鍛煉為宜,且不要到公路邊鍛煉,應選擇綠色植物多、空氣質量好、環境較為安靜的公園內。

冬季由于室外溫度低,為防止中老年人心腦血管病的發生,選擇上午10時后鍛煉為宜。

第11篇

在中國,這應該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空氣焦慮”事件,它讓很多人都成為了專家,人們開始關注“PM2.5”這樣生硬的外來詞匯,“霧霾”“爆表”等專業術語在短時間內迅速“晉升”為人們的口頭禪,焦急、憂慮的情緒充斥于報端,環保界的專家學者們得到了有史以來最高的關注和吹捧。

空氣中的隱含殺手:PM2.5

“PM2.5”初識這個數字的人對這個數值的認識還是懵懂的,不知道這個究竟是什么意思,其實PM是英文Particulate matter的簡稱,用字母縮寫就變成了PM,就是顆粒物的意思,而2.5則代表的是顆粒物在空氣中的直徑為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體顆粒或液滴的總稱,由于顆粒比較細小,所以我們肉眼是看不到的,做一個比較合理的比較:人體纖細的發絲直徑一般在70微米,比PM2.5多了將近30倍,相信通過這個比較,大家就比較明了了。

而談起人們聞之色變的PM2.5“爆表”是如何引發的,主要還是因為粒徑在2.5微米以下的細顆粒物不易被阻擋,被人體大量吸入后,直接進入支氣管,干擾肺部的氣體交換,從而引發包括哮喘、支氣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科學研究顯示,PM2.5的主要來源是日常發電、工業生產和汽車尾氣排放。

PM2.5的成因也頗為復雜,主要是人為排放,包括燃燒、燒秸稈、燒烤、機動車出行、餐飲油煙、建筑施工揚塵、噴涂噴漆裝修等,這些顯而易見的現象都會為增加PM2.5做貢獻,除此之外,一些排放出的氣體發生化學反應也會轉化成PM2.5。PM2.5還有自然來源,包括風揚塵土、火山灰、森林火災等。PM2.5相比PM10,兩者來源基本相同,但PM2.5中二次顆粒物所占比率較大。

PM2.5的威力:

和單純的霧相比,“霾”是空氣遭受污染的產物,所以霾天氣比霧天更危害人體健康。近年來,受全球氣候異常的影響,我國北方地區干旱日重,加上城市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出現霾天氣的日子呈現上升趨勢。專家研究發現,由細顆我造成的灰霾天氣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塵暴更大。

顆徑10微米以上的顆粒物,會擋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徑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間的顆粒物,能夠進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過痰液等排出體外,對人體健康危害相對較小。

而粒徑在2.5微米以下的細顆粒物(也即PM2.5)直徑相當于人類頭發的十分之一大小,被吸入人體后會進入支氣管,干擾肺部的氣體交換,引發包括哮喘、支氣管炎和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這些顆粒還可以通過支氣管和肺泡進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氣體、重金屬等溶解在血液里,對人體健康的傷害更大。

霧霾天氣,我們如何“自強不吸”

“PM2.5”潛伏于空氣中,預防起來有點困難,但也不是無法預防,近幾年,許多氣象臺將以“PM2.5”等顆粒為物質基礎的“霾天氣”分為三級,對外有關“霾”的天氣預報,效果還是不錯的。“霾”天氣預報一般分為三級:輕度霾、中度霾和重度霾,濕度標準都是一樣的,即空氣相對濕度小于或者等于80%,區別主要在能見度上。

其中輕度霾是指能見度大于5千米且小于10千米的霾天氣,中度霾是指能見度大于2千米且小于等于5千米的霾天氣,而重度霾則是指能見度小于2千米的霾天氣。

如果預報結果為重度霾,居民就要減少不必要的戶外運動,并適度減少運動與運動強度,以減輕霾天氣對健康的危害。如果是重度霾,居民就要關閉門窗,盡量避免戶外活動,從而預防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即使是輕度霾天氣,外出步行或騎車時,最好戴上口罩等防護用具,從而直接減少“PM2.5”的吸入。

曾經有網友幽默又略帶諷刺的這樣形容“霧霾天”,她說:“人生最大的悲劇是你站在我的對面,我卻看不清你的模樣。”由于空氣質量差,能見度低,這種霧霾天很容易出現車輛追尾相撞,影響正常交通秩序,給大家出行造成不變,在日常行車行走時更應該多觀察路況,以免發生危險。面對霧霾天氣如何保護自己?

1.盡量少出門:

由于霧霾天氣中存在著大小顆粒物,嚴重危害身體健康,顆粒物進入身體后會粘附在呼吸道上,造成支氣管炎、咽炎。尤其是抵抗力相對比較弱的老年人和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更應該減少出行,或戶外運動時應戴口罩防護。

2.晨練應限制:

有很多人比較習慣晨練,其實這對于人體來講,時間并不是很正確,由于早晨處于空氣交換環境,空氣質量很差,尤其是霧霾天氣,呼吸道容易受到刺激,在鍛煉時容易誘發呼吸道和心腦血管疾病。

3.做好個人衛生:

出門后進入室內要洗臉、漱口,換掉外出時穿的衣服,去掉污染的殘留。

4.飲食方面有講究:

第一,多喝水,加快身體的新陳代謝。第二,飲食上我們應該盡量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的攝入,對于冬季愛吃火鍋的人群應盡量減少。第三,飲食清淡,多吃新鮮蔬菜水果,銀耳、梨、柿子、百合、蘿卜、荸薺等潤肺食品。

“躲霧游”備受親睞

近來,隨著我國北方多地區出現連續的陰霾天氣,海南等地的各大旅行讓紛紛推出“好空氣”主題旅游套餐,北方霧靄使海南“躲霧游”瞬間升溫。據調查,外出旅游的游客多為老年人,其中正是因為空氣污染出現不同程度的身體不適,因而選擇去瓊過冬。

從海口市環保局了解到,根據設在5地的儀器監測,海口市的PM2.5數值基本保持在130以下,空氣質量良好,中西部的山區空氣質量多為優秀。海南游“避寒躲霧游”升溫,彰顯公眾對生活環境的重視日益加強,這也可以促進各地城市加大投入,不斷改善環境質量,提升城市對外形象,呼吁廣大人民共同呵護好我們美麗的家園。

Tip:防護小妙招

1.挑選室內排毒植物:

屋里放一些綠色植物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也必須分人群而定,對呼吸道比較敏感的一些病人,對有些花是不太適合的,一部分病人對花的花粉和香味等是會過敏的。所以挑選的時候需注意特定人群的局限。可以適當加濕室內的空氣,為什么到秋冬季節呼吸道疾病就比較多呢?這個中醫因為風寒暑氣燥火,其中有一個邪氣叫燥火,燥火就是說咳嗽得特別多,就是燥氣致病。燥氣致病根據氣候變化分涼燥跟溫燥。如果房間有暖氣,那這個房間里面空氣會特別干燥,會產生一個小環境的燥氣,這個對于呼吸道疾病患者是有影響的,而沒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們也會感到一些口干舌燥。因為空氣環境干燥會容易生塵,所以容易產生對呼吸道的一些刺激癥狀,適當的加濕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2.正確有效佩戴口罩方法:

戴口罩的意識很多人是有了,但是戴了口罩就能有效阻擋灰塵、細菌和病毒了嗎?不少醫學專家指出,馬路上口罩戴法千奇百怪,不合規范的戴法不如不戴。如何正確佩戴口罩,可以按照以下幾條建議一對照:

第一:佩戴口罩前后必須清潔雙手,應依照包裝指示佩戴口罩,包括固定緊口罩的系繩,讓口罩緊貼面部。如果口罩戴得太忪,與臉面不貼合,空氣會從側面空隙中進入,無法達到預防效果。

第二:一定要把嘴與鼻子全部遮住,有的人只把嘴遮住是不正確的,因為鼻子才是人體空氣進出的主要途徑。

第三:口罩不能兩面輪流戴,因為朝外的一面容易吸附病菌,如果沒有清洗干凈就把朝外的一面再朝內戴,容易感染病菌。

第12篇

1、霧霾天氣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2、產生霧霾天氣的原因?

3、怎樣改善這種情況?

在老師提出的問題的基礎下,我在加以修改,制成了一個專題為霧霾的問卷調查表,我調查了家人對霧霾天氣的看法,以及困擾、了解。調查完以后,我又在網上進行了調查,網絡資料調查的結果是:

大家感覺所在地區的空氣質量如何?調查顯示,7、4%的受訪者表示非常好,25、3%的受訪者表示比較好,31、7%的受訪者表示一般,17、6%的受訪者認為差,11、1%的受訪者認為非常差,6、9%的受訪者選擇其他。

霧霾天氣對市民生活造成了哪些影響?調查表明,39、8%的受訪者表示造成呼吸道感染等疾病,40、8%的受訪者表示不敢外出,36、9%的受訪者表示不敢開窗,64、9%的受訪者表示出行受到影響,30、8%的受訪者選擇其他。

霧霾調查報告(二)

看看近幾天的報紙,我發現,空氣污染越來越嚴重了,諸暨的空氣質量指數不斷的下降,這到底是為什么呢?原來,這都是霧霾搞的鬼。

到底什么是霧霾呢?它有多大的危害?霧霾天氣是怎么形成的呢?我們又能為敢走霧霾天氣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通過資料的收集和自己的了解,我找到了答案。

原來,霧霾是霧和霾的組合詞。因為空氣質量的惡化,霧霾天氣現象出現增多,危害加重。中國不少地區把霧霾天氣現象并入霧一起作為災害性天氣預警預報。統稱為霧霾天氣。霧霾的危害可大了!由于霧霾、輕霧、沙塵暴、揚沙、浮塵、煙霧等天氣現象,都是因浮游在空中大量極微細的塵粒或煙粒等影響致使能見度很差,開車時,由于能見度差,就可能會引起車禍。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對人體有害,長期吸入嚴重者會導致死亡。所以呢,在霧霾天氣到來時,我們應該少在戶外活動,一定要出去的話,一定要戴上口罩。少開窗,多補充維生素。這些都是預防霧霾的好方法哦!

這樣害人的霧霾是怎樣形成的呢?一大部分還是我們人類自己造成的。形成的原因有五個:

一、大氣空氣氣壓低,空氣不流動時主要因素。由于空氣的不流動,使空氣中的微小顆粒聚集,漂浮在空氣中。

二、地面灰塵大,空氣濕度低,地面的人和車流使灰塵攪動起來。

三、汽車尾氣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年來城市的汽車越來越多,排放的汽車尾氣是霧霾的一個因素。

四、工廠制造出的二次污染。

五、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

其中,第二三四五條都是我們人類造成的,那我們是不是要減少這些行為,為治理空氣污染做出貢獻呢?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淫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精品一级片高清无码,国产一区中文字幕无码
日韩欧美国产另类婷久久 | 视频国产在线2020 | 香蕉网色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网 | 亚洲一欧美巨大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午夜不卡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