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頁 精品范文 交通工程概論論文

交通工程概論論文

時間:2022-04-19 08:36:0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交通工程概論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交通工程概論論文

第1篇

關鍵詞:土木工程概論;課程教學;教學方法;考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21-0068-02

土木工程作為一個專業覆蓋面廣、行業涉及面寬、對國民經濟發展具有巨大推動作用的行業,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998年教育部頒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將原來的橋梁、道路、巖土等專業合并為土木工程,形成了一個寬口徑的“大土木”專業,這一調整的目標是培養具有較寬理論基礎、較強適應能力、較廣專業視野的土木工程專門人才。在這一大背景下,“土木工程概論”課程應運而生。目前,國內各高校普遍針對土木工程及其相關專業本科生開設了該課程?!巴聊竟こ谈耪摗钡慕虒W目的是:[1-4]使學生較全面了解土木工程專業所涉及的領域、包含的內容、所獲得的成就及未來發展方向;從宏觀視角了解土木工程專業的綜合性、社會性及其在技術、經濟與管理方面的統一性,初步涉及一些基本專業概念;引導學生了解自己對大土木下屬眾多學科中最感興趣的方面,建立熱愛土木工程專業的感情和對土木工程事業的責任心,為今后積極主動地學好專業課程、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打下基礎。

相對于“土力學”或“畫法幾何”等專業基礎課程,“土木工程概論”課程開設歷史較短,目前還沒有形成較為成熟的、被普遍認同和推崇的教學方法。因此,針對該課程展開深入的教學教法研究,對于切實提高課堂效率、改善教學效果無疑都大有裨益。

一、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土木工程概論”課程在高校一般是作為土木工程專業的必修課及其他相關專業的選修課,開設時間一般為大一或大二期間?!巴聊竟こ谈耪摗狈秶w本專業全貌,這就要求學生必須站在學科全局的高度,對學科全貌充分認識與把握,以期做到理論基礎扎實、專業知識面廣、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并有較強的運用和推廣能力。[5]“土木工程概論”課程的任務是培養學生認識土木工程的專業范疇,初步建立解決問題的工程方法,掌握各類土木建筑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為學習相關的后續課程打好必要的基礎,能應用土木工程的理論和方法對一些簡單的工程實際問題進行定性分析。[6-8]目前“土木工程概論”課程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內容寬泛粗淺,缺乏實踐性的內容

作為一門引論性質的課程,它所涵蓋的領域極為廣泛,其內容涉及到工程材料、建筑工程、道路與鐵道工程、橋梁工程、隧道與地下工程、巖土工程、水利工程、給排水工程、海洋工程、機場工程、項目管理、防災減災等,內容龐雜粗淺,課本往往只能點到即止。另外,書本概述性文字偏多,但囿于課時,課堂上大部分時間只能用于理論知識的講解,缺少實踐性的內容作為支撐。土木工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所有相關理論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是工程實踐。[9]若能將講授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學習效果的改善都將產生巨大的幫助。

2.經典教材匱乏

開設土木工程專業的高校很多,相應的《土木工程概論》教材不一而足。事實上,出于各種原因,各高校往往熱衷于組織本校師資力量來編纂教材,以滿足課程開設需要。筆者認為,這樣做雖然可行,但其合理性仍值得商榷。一方面,由于“土木工程概論”是一門內涵豐富、更新迅速、適用廣泛的專業基礎課,對于上海地區高校適用的《概論》教材,在四川或北京的高校同樣適用,各校各自為政式地編著自己“獨特的”《概論》教材實非必要,反而造成了人力物力財力的巨大浪費;另一方面,當師資力量不足時,教材之間抄襲嚴重,內容編排幾近相同,與其說是自力更生,還不如說是自欺欺人。

3.對任課教師的要求很高

鑒于課程的重要性,教育部曾要求“要配備對土木工程有著深刻認識且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來講授這門課”。高校的實際情況是,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往往還承擔著更為繁重的專業課程的教學任務,而“概論”課程常常是由經驗不豐富的講師承擔。但青年教師通常對自己的研究方向比較熟悉,而對于其他不相關的方向則知之甚少。由于實踐不足,在講述工程實例時就難以做到旁征博引、生動活潑、深入淺出。

4.課時過少,考核方式簡單

就筆者的教學經歷來看,“土木工程概論”課程的授課學時介于16~24學時之間,也就是說,每次上課(90分鐘)都要講完一章的內容,如建筑工程、道路與鐵道工程等,由于知識點很多,難度較大,教學效果令人擔憂?!案耪摗钡目己朔绞酱蠖嗖扇¢_卷考試或提交小論文的形式,急功近利的學生常常只盼著“畢其功于一役”,疏于平時的學習積累,掌握知識的牢固性大打折扣。

二、“土木工程概論”的教學改革

1.增加課時量,增添實踐性內容

建議在以后的課程設置中適當增加課時量。在現階段的教學中,由于課時較少,課程教學質量難以保障。對于關鍵問題的講解,應當更為全面而周詳地講述,盡量講細講透。例如講述斜拉橋與梁橋的關系時,應結合“構造特點”“傳力路徑”“受力特征”“建造材料”等要點來綜合講述,這就需要增加課時量作為前提和保證。

“土木工程概論”的教學內容必須“理論聯系實際”,從而培養出實用型人才。一方面,任課教師在授課前可通過網絡等渠道收集關于土木工程的最新案例,對其新知識、新技術等進行整理、分析和總結,確保傳授的知識與現實世界不脫節。另一方面,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認識各種土木工程,可適當安排一些現場教學,增加其感性認識,加深其對于土木工程的認識和理解,同時也有利于增加其學習興趣。

2.重視教材及教師隊伍建設

教材是教學觀念和方法的反映,教材建設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教材合理與否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教材的內在質量要求教材具有科學性、可讀性、知識性、思維性、啟發性和教學的適用性。《土木工程概論》教材應當堅持實用性原則,盡量選用內容淺顯易懂、條理清晰、圖文并茂,且著重以介紹土木工程各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共同特性為重點的教材。筆者建議應由全國性的各大學會組織人手聯合編纂教材(每3~5年更新修訂一次),然后在高校推廣使用。

從教學規律上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教學效果與教師素質直接相關。本課程由于涉及工程領域較多,這就要求任課教師不但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而且還要有扎實的專業背景知識和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因此,建立一支穩定的、高素質的教學隊伍是改善教學效果的必要條件。就目前國內高校實際情況而言,主要有以下兩種途徑:一是在中青年教師中培養一批專業知識廣博、科研實踐能力強、教學基本功扎實的專業骨干教師承擔本課程的教學任務;二是采取不同學科多位骨干教師共同授課的方式,每位教師講授自己最擅長的學科方向,共同完成整門課程的教學任務。此外,應鼓勵開設課程教法研討會,各相關學科的教師聚集一堂,共同商討、探索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對于有條件的高校,還可提倡國際合作交流,盡快了解和吸收國內外土木工程領域的最新成果,以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

3.教學方法和手段創新

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應逐步推廣和不斷完善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方法,處理好教師主導和學生主動的關系,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對于認真思考、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可以給予適當的獎勵績點,計入期末總成績。要重視現代化教學技能,積極探索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通過圖像、聲音、文字三者的有機結合,把教學內容立體、有序、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尤其是對于信息量大、難以描述的教學內容和最新研究成果、重大工程介紹等,更應該采用現代信息技術。例如在每一章講授部分結束后,筆者會給學生播放一段事先精心準備好的土木工程教學視頻,并同步進行必要的講解,如“超級工程”“Discovery”等都為“土木工程概論”課程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4.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是檢查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為了提高“土木工程概論”課程的教學質量,對現行的考核方式進行改革勢在必行。應積極探索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消除傳統考核方式的弊端。筆者建議豐富考核內容,采取多種手段和方式對學習效果與成績進行評價,如考勤、課堂問答、課后作業、讀書(考察)報告、課程論文、開卷考試等,這樣可以彌補單一、枯燥的考核方式的不足,逐步形成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和能力培養的考核評價機制。有條件的高校還可以推行理論考試和實踐考試相結合的方式。

5.人文素養與綜合素質的養成

人文素養的核心內容是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這就是“人文精神”。這其實是一種為人處世的基本的“德性”“價值觀”和“人生哲學”,科學精神、藝術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人文社會學科包括美學、藝術、社會學、經濟、人文歷史、文學、哲學等等。[10]這些學科不直接對專業發展提供作用,但對于造就土木工程師的社會與人格素質具有極大的意義,并由此影響著其價值觀與相應的思維、行動。人文素養是培養綜合型人才的前提和基礎,這對于理工科學生的教育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在對學生進行專業教育的同時,進行人文社會學科的灌輸和熏陶,并把這些納入人才培養計劃和教學計劃,從教育內容、教育主體、教育環境和教育方式上把德智體美幾方面有機統一起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實現培養目標。

三、結語

第一,應根據“土木工程概論”課程特點,編制淺顯易懂、條理清晰、圖文并茂、與時俱進,且著重以介紹土木工程各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共同特性為重點的教材,同時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學隊伍。

第二,增加課時量,增加實踐性內容,采用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的教學方法,處理好教師主導和學生主動的關系,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重視現代化教學技能,積極探索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

第三,豐富考核內容,采取多種手段和方式對學習效果和成績進行評價,彌補單一、枯燥的考核方式的不足,逐步形成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和能力培養的考核評價機制。有條件的高校還可以推行理論考試和實踐考試相結合的方式。

第四,在對學生進行專業教育的同時,進行人文社會學科的灌輸和熏陶,從教育內容、教育主體、教育環境和教育方式上把德、智、體、美幾方面有機統一起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并為其以后的專業課程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培養出適合時代需要和科技發展要求的土木工程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董菲,徐春媛.試論現代土木工程教學的創新方法[J].建筑工程,2012,(10):90-92.

[2]何忠明,劉建華.淺議高?!锻聊竟こ谈耪摗氛n程教學改革[J].科技資訊,2011,(7):169-171.

[3]王琰,周戒.對現代土木工程專業教育的幾點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03,12(3):12-14.

[4]王清標,初明祥.大土木背景下《土木工程概論》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4(4):75-77.

[5]葉志明,宋少滬.把教的創造性留給老師,把學的主動權還給學生[J].中國大學教學,2006,(8):8-9.

[6]劉云平,相琳.《土木工程概論》課中的人文素質教育[J].南通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23(2):84-85.

[7]劉勝兵.《土木工程概論》課程教學及考試改革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12,(31):70-71.

[8]張文華.《土木工程概論》教學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8):

69-70.

第2篇

重慶第二師范學院是一所教育部批準成立、由重慶市教委主管的公辦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學校始建于1954年,有南山、學府大道兩個校區。美術系位于學府大道校區,軌道交通、公交干道匯集于此,航空、水路、公運、鐵路等多種交通出行方式可供選擇。美術系現有教師45人,其中高級職稱25人、碩士及以上學歷學位24人,有重慶市名師1人、市優秀女園丁1人、市優秀教育管理工作者1人;同時,在四川美術學院、美國馬里蘭州大學以及法國、韓國等聘有客座教授。現開設有美術學、美術學(中國畫與數字藝術)、美術學(插畫與三維動畫)、公共藝術、視覺傳達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空間藝術)、視覺傳達設計(時尚藝術)、美術學(應用美術)、藝術設計等專業及方向,現有在校學生1472人(其中,先后赴韓國交換學習學生22人,赴中國臺灣交換學習學生4人)。

美術系專業教育教學設施設備充裕,師資力量雄厚。有專業教學場地面積15400平方米、實驗實訓室近2000平方米;有專業圖書、畫冊、期刊、光盤和軟件共計4000余冊(件);有校外實訓、實習、就業基地30余個;現有市(校)級教學團隊共5個、精品課程共6門,承擔了教改項目共25項,獲教學成果獎共11項;有學術研究、科研創新團隊共2個,承擔了市(校)級科研項目共近50項;教師的作品和論文參加市級以上展覽和公開發表近700幅(篇),獲省(部)級及以上獎勵近100項,教學論文等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20余項;教師申請國家專利10余項,主編(著)教材、作品專著60本(部),其中《高等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叢書》被全國20余所高校選用,共出版10萬余冊。

美術系學生作品在眾多省(部)級及以上專業競賽活動中屢獲佳績。學生參加教育部“全國大學生藝術作品展演”、“優秀畢業設計作品展”、“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節”、“中國環境藝術設計學年獎”、“中國美協‘未來之星’大獎賽”、“重慶•長江杯國際工業設計大賽”、“重慶•中國西部工業設計明日之星作品大賽”等賽事,獲獎共近60項、省(部)級獎200余項;同時,美術系每年都要舉辦“學生作品年度展”、“畢業作品展”、“學生社團作品展”等專業賽事,并組織學生參加重慶市高校服裝專業優秀畢業作品聯合展演活動,中央二臺、人民網、中國教育網、搜狐網、新浪網、鳳凰網、重慶電視臺、《重慶日報》等幾十家主流媒體先后進行了報道。

美術系學生工作以“抓常規、濃學風、重規范、強素質、促就業、創品牌”為主線開展工作。一方面,積極圍繞專業教學,著力培養學生專業思想和藝術素養,提升學生專業水平,夯實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正確引導學生爭做有孝道、有理想、有理論、有理念、有理智的美術學子,促進學生情商培養和提升,拓展學生綜合素質,打造學生就業綜合競爭力。相當部分畢業生已成為廣告公司、室內裝飾公司的設計總監、項目經理和業務骨干,有的成為了基礎教育行業專家并多次在全國和市級美術教學競賽中獲獎。近幾年來,先后有數十名學生考取中國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重慶大學、西南大學等高校的碩士研究生。

二、2016年擬招生專業介紹

公共藝術 [本科 非師范]

培養目標:本專業主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藝術設計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公共藝術設計的基本方法和實踐技能,能對室內外空間進行裝飾藝術設計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主干課程:造型基礎、設計色彩、構成基礎、建筑基礎、數碼圖形處理(3dsmax、cad、photoshop)建筑制圖與測繪、手繪效果圖技法表現、工程概預算、工程材料與工藝、公共空間藝術設計、公共設施設計、餐飲空間設計、陳設設計、展示空間設計、住宅空間設計、公共景觀設計、辦公空間設計、裝飾雕塑、3d場景漫游、設計概論等。

就業崗位:畢業生可到建筑和規劃部門、各類設計院所、專業設計機構等從事公共空間、商業空間、住宅空間以及園林景觀等設計工作,也能從事相關領域的施工管理工作。

美術學[本科 非師范]

培養目標:本專業主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美術學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藝術創作和美術教育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主干課程:中國美術史、外國美術史、藝術概論、透視與解剖學、素描人物、色彩人物、色彩風景、雕塑、傳統油畫語言、油畫風景、素描人體、油畫人體、具象寫實繪畫語言、表現主義繪畫語言、超現實主義繪畫語言、照相寫實繪畫語言、綜合材料、綜合創意、當代藝術思潮、工筆花鳥、工筆人物、寫意花鳥、寫意山水、中國古代造型藝術考察等。選修教師教育方向課程:中小學美術教學論、課堂教學技能、美術教師公招應試技巧等。

就業崗位:畢業生能夠從事美術創作、美術教育、美術編輯、藝術機構管理,以及美術宣傳和區域文化創意產業的開發等工作。

視覺傳達設計[本科 非師范]

培養目標:本專業主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視覺傳達設計的基本方法和實踐技能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主干課程:造型基礎、設計色彩、設計構成、電腦輔助設計、圖形創意、版式設計、商業攝影、插畫設計、網頁與界面設計、標志設計、VI設計、包裝設計、平面廣告設計、影視動態廣告設計、型錄設計、書籍設計、文化海報設計、設計概論、世界平面設計史等。

就業崗位:畢業生能夠從事廣告策劃與設計、印刷品設計、包裝設計、企業形象設計、商場商品陳列設計、網頁及新媒體設計、商業攝影及設計管理等工作。

視覺傳達設計(時尚藝術)[本科 非師范]

培養目標:本專業主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視覺傳達設計(時尚藝術設計方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服裝與服飾設計的基本方法和實踐技能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主干課程:造型基礎、設計色彩、設計構成、計算機輔助設計、服裝工藝、服裝效果圖表現技法、服裝設計思維訓練、成衣設計、立體裁剪、服裝材料與面料再造、創意服裝設計、時尚攝影、針織裝設計、化妝造型、服裝展示設計、平面紙樣結構、服飾配件設計與制作、服裝設計概論等。

就業崗位:畢業生具備設計造型能力、市場分析能力、組織與協調能力,能夠適應服裝服飾藝術設計行業發展的需要,從事服裝、服飾品的設計、制作和營銷等工作,也能在相關時尚設計領域從事設計、制作與管理等工作。

三、2016年錄取規則

1.考生體檢必須符合教育部、衛生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制定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的規定。

2.重慶市考生認可重慶市統考成績,其它省(自治區)考生認可我校組織的美術專業校考成績。

3.按綜合成績(綜合成績=文化成績÷文化成績總分×30+專業成績÷專業成績總分×70)排序,德智體美全面衡量,擇優錄取。

四、2016年招生計劃(暫定)

專業名稱

重慶

三校生

美術本科(非師范)招生計劃

備注

重慶

江西

山東

陜西

山西

福建

廣西

美術學

 

37

 

 

8-10

 

 

 

大一下期末可申請轉專業;重慶三校生限招服裝設計與工藝類專業。

視覺傳達設計

 

80

10-15

15-20

7-10

15-20

 

8-10

公共藝術

 

81

10-15

15-20

 

15-20

7-10

7-10

視覺傳達設計

(時尚藝術)

10

27

 

 

 

 

8-10

第3篇

星期五(4月15日)

星期六(4月16日)

星期日(4月17日)

上午

(8:30—11:00)

下午

(2:00—4:30)

上午

(8:30—11:00)

下午

(2:00—4:30)

上午

(8:30—11:00)

下午

(2:00—4:30)

計算機及其應用080702

02324離散數學

02318計算機組成原理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326操作系統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2325計算機系統結構

02197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04741計算機網絡原理

00023高等數學(工本)

00015英語(二)

計算機網絡

080709  02318計算機組成原理

02335網絡操作系統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4751計算機網絡安全  00023高等數學(工本)

04741計算機網絡原理

04742通信概論

00015英語(二)

建筑工程

080806  02439結構力學(二)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2198線性代數  02197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02275計算機基礎與程序設計  02442鋼結構

00015英語(二)

漢語言文學

050105  00037美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813外國作家作品專題研究

00819訓詁學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538中國古代文學史(一)  00537中國現代文學史

00814中國古代文論選讀

00015英語(二)

英語語言文學

050201  00087英語翻譯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831英語語法  00832英語詞匯學

00016日語  00604英美文學選讀

會計

020204  00058市場營銷學

00139西方經濟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51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00150金融理論與實務

00054管理學原理

04184線性代數(經管類)

00061國家稅收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160審計學

04183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  00158資產評估

00015英語(二)

工商企業管理

020202  01051企業經營戰略

00139西方經濟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51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00054管理學原理

04184線性代數(經管類)

00150金融理論與實務

00061國家稅收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153質量管理(一)

04183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  00152組織行為學

00015英語(二)

金融

020106  00139西方經濟學

00058市場營銷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51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00054管理學原理

00061國家稅收

04184線性代數(經管類)

00150金融理論與實務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78銀行會計

4183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  0079保險學原理

0015英語(二)

市場營銷

020208  00139西方經濟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185商品流通概論

00051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00061國家稅收

04184線性代數(經管類)

00150金融理論與實務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184市場營銷策劃

04183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  00183消費經濟學

00015英語(二)

國際貿易

020110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00097外貿英語寫作

00051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05844國際商務英語

03709基本原理概論04184線性代數(經管類)  00096外刊經貿知識選讀

04183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  00099涉外經濟法

物流管理

020229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4184線性代數(經管類)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4183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  00015英語(二)

法律

030106  00264中國法律思想史

00249 國際私法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246國際經濟法概論

00265西方法律思想史  00258保險法

00167 勞動法  00226知識產權法

00233稅法

00015英語(二)

民商法

030116  08957法律邏輯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5561世界貿易組織法  00865證劵法  05557物權法

05560破產法

公安管理

030401  00369警察倫理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370刑事證據學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861刑事偵查情報學

00371公安決策學

00859警察組織行為學

00015英語(二)

04729大學語文

監所管理

030109  00929勞動教養學  00931矯正教育學  00934中國監獄史

00930監所法律文書  00927中國司法制度

00923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一)

行政管理

030302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318公共政策

00024普通邏輯學  00315當代中國政治制度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1848公務員制度  00034社會學概論

00923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一)

00015英語(二)

教育管理

040107  00452教育統計與測量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455教育管理心理學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445中外教育管理史

00459高等教育管理  00453教育法學

00450教育評估與督導

00015英語(二)

教育學

040108  00452教育統計與測量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471認知心理  00465心理衛生與心理輔導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468德育原理

00472比較教育  00453教育法學

00467課程與教學論

00015英語(二)

小學教育

040112  06230小學藝術教育  00542文學概論(二)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472比較教育  03329小學語文教學研究

學前教育

040102  00398學前教育原理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24普通邏輯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881學前教育科學研究與論文寫作  00885學前教育診斷與咨詢

00402學前教育史  00467課程與教學論

00015英語(二)

人力資源管理

020218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6092工作分析  00054管理學原理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041基礎會計學

06088管理思想史  00034社會學概論

06090人員素質測評理論與方法00015英語(二)

機電一體化

080307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199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

02245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  02243計算機軟件基礎(一)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2200現代設計方法

02197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02238模擬、數字及電力電子技術00015英語(二)

護理學

100702  03202內科護理學(二)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3200預防醫學(二)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3201護理學導論

04435老年護理學  03007急救護理學

03004社區護理學(一)

00015英語(二)

旅游管理

020210  06011旅游學概論  01868民族文化概論  00198旅游企業投資與管理

基礎教育

040120  00266社會心理學(一)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4578中國小說史

04577中國通史

應用化學

081209  02521食品分析與檢驗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8306環境分析與監測  08291環境影響評價

軟件工程

080720  07028軟件測試技術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7172信息安全  07169軟件開發工具與環境  07171項目管理軟件

道路與橋梁工程

080807  06076結構設計原理

06078交通工程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6082筑路機械及施工  06081隧道工程

06080高速公路

漢語言文學教育050113  06414漢語言文學教育學  00539中國古代文學史(二)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541語言學概論  00538中國古代文學史(一)

英語教育

050206  00830現代語言學  06425中學英語教學研究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456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二)

00832英語詞匯學  00600高級英語

地理教育

070702  02099經濟地理學導論  02102遙感概論  02105地理教育學  00413現代教育技術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456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二)

02099經濟地理學導論  02101區域科學原理

00015英語(二)

思想政治教

040202育  00481現代科學技術與當代社會

00033當代世界政治經濟與國際關系

00312政治學概論  00321中國文化概論  00413現代教育技術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479當代資本主義

00456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二)  00034社會學概論

00480中國傳統道德

歷史教育

060102  00771中國現(當)代史專題  00773世界現(當)代史專題  00321中國文化概論

00768中國古代經濟史  00413現代教育技術

06427西方文化史  00456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二)  00770中國近代史專題

00775歷史教育學

生物教育

070402  02084 組織胚胎學  02088 生物教育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2081進化生物學  02077 中學生物教學法  00015英語(二)

02076 遺傳學(一)

法律教育

030113  04336教育法規概論  00227公司法  00249國際私法

00264中國法制思想史  00246國際經濟法概論  00167勞動法  00226知識產權法

信息技術教育080713  04345信息技術教育與研究方  01141信息技術與當代社會  04342多媒體教學軟件設計與  05181計算機網絡與遠程教育

計算機科學教育080745    02339計算機網絡與通信  02328面向對象程序設計  02326操作系統  02336數據庫原理  00015英語(二)

數學教育

070102  02013初等數論  02011復變函數  02014微分幾何  00015英語(二)

物理教育

070202  02033數學物理方法  03218中學物理實驗研究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456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二)

化學教育學

070302  02056儀器分析  00413現代教育技  02059化學教育學

音樂教育

050408  00733音樂分析與創作  00735音樂教育學  00732簡明配器法  07976音樂欣賞(二)

美術教育

050410  00745中國畫論  00742美術技法理論  02200現代設計方法

體育教育

040302  00503體育教育學

應用電子技術

080735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5694制冷技術與控制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2358單片機原理及應用  02141計算機網絡技術

00015英語(二)

06541現代通信技術

英語翻譯

050134  05350中級英語筆譯  05384科技英語翻譯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5355商務英語翻譯  05351高級英語筆譯

汽車服務工程

082232  06904汽車保險與理賠  04444汽車鑒定與評估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4447汽車維修工程  04946汽車發電機原理與汽車理論

制藥科學與工程

081204  03031藥物分析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29藥劑學  03026藥理學(二)  07781藥事管理(一)

藥學

100805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義務教育

040125  09338課程設計與評價  00465心理衛生與心理輔導  09288義務教育教師專業發展概論  09290初中語文學科基礎

第4篇

一、工資管理系統的目的和意義

在中原大化儀表公司是一家省屬大型企業分支單位,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該公司下在發生著日益的變化,職工流動速度在加快,工資增減幅度在加大,員工,職稱,績效評定等信息也隨之越來越多 ,作為工資管理和發放單靠傳統的手工處理已顯得力不從心,手工發放需要反復進行抄寫,計算,不僅浪費時間,還常因抄寫不慎出現張冠李戴,或者由于計算疏忽,出現工資發放錯誤的現象.同時工資的發放具有較強的時間限制,必須嚴格按照公司規定的時間完成任務.正是這種重復性,規律性,時間性,使得工資管理的計算機化成為可能.

使用計算機進行工資發放,不僅能夠保障工資核算無誤,快速輸出,而且還可以利用工資數據庫對有關的各種信息進行統計,服務于上級財務部門的核算與賬務處理.從而提高工資管理發放的效率,實現企業員工工資管理的系統化,規范化和自動化.

二、計所達到的要求,技術指標,預計的技術關鍵,技術方案和主要實驗研究情況

1、預計達到的要求:

此系統要求做到設計合理,便于使用,易于操作;界面友好,容錯性高,可在很短的時間內,查找出所需的職工工資資料,提高工作效率.

2、技術指標

(1)開發環境:visual foxpro6.0

(2)運行環境:windows9x/windowsxx

3、技術關鍵:

采用foxpro編程思想,利用其強大而完整的功能開發這樣一套職工工資管理軟件,其主要技術有:foxpro數據庫技術,新類的設計與應用,系統容錯性的處理,組合查詢技術的實現等.

4、技術方案和主要實驗研究情況:

(1)開發職工工資管理系統

(2)職工工資管理系統的數據庫結構設計與實現

(3)職工工資管理系統的具體實現

三、課題研究進展計劃:

9月28號:畢業設計選題

10月10號:開題報告撰寫

10月19號:對開題報告進行改進

10月29號:對系統整體設計

11月15號:中期報告

12月21號:論文撰寫

12月28號:系統檢查

1月4號: 論文答辯

四、現有在條件,人員(姓名,職稱)及主要設備情況

已有軟件:microsoft visual foxpro 6.0,winxx平臺

設計人員:樊利清

主要設備:計算機(intel pentium 4)一臺,激光打印機 一臺

五、參考文獻

(1)開發使用手冊 人民郵電出版社

(2)數據庫系統概論 高等教育出版社

(3)個人電腦實用基礎教程 寧杭出版社

(4)數據庫系統及應用基礎 北方交通大學出版社

(5)數據結構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6)操作系統工程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第5篇

自學考試時間

遼寧錦州2020年上半年理論課考試時間為4月11日星期六、12日星期日(上午9:00-11:30;下午14:30-17:00),各專業考試課程和時間安排詳見(附表四、五)。2020年上半年實踐環節考核和論文答辯的時間由各主考學校確定,各專業實踐環節考核課程及時間安排詳見(附表六、七)。

??紝I和遺留問題處理

(一)??紝I

1.能源管理(??坪酮毩⒈究贫危I自2017年下半年起停止接納新生報名,2020年下半年起不再安排課程考試。

2.會計、會計(會計電算化方向)、護理學、船舶與海洋工程(航海技術方向)、船舶與海洋工程(輪機工程方向)、法律、日語、機械制造及自動化(數控加工方向)、焊接、視覺傳達設計、廣告、環境藝術設計、飯店管理和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等14個??茖I和電廠熱能動力工程(應用本科)、數控技術(應用本科)、園林(應用本科)、計算機器件及設備(應用本科)、英語、物流管理、日語、石油工程、機電一體化工程、采礦工程、珠寶及材料工藝學、模具設計與制造、廣告學、旅游管理、工業工程和新聞學等16個本科專業自2018年上半年起停止接納新生報名,2021年上半年起不再安排課程考試。

3.藝術設計(人物形象設計方向)1個??茖I和服裝設計與工程(應用本科)、營養、食品與健康、應用化學、機電設備與管理(礦山方向)、電子信息工程和教育技術等6個本科專業自2018年下半年起停止接納新生報名,2021年下半年起不再安排課程考試。

以上停止接納新生報名的39個專業的專業代碼和專業名稱不進行調整,仍按照原專業名稱和專業代碼報名考試及辦理轉考、免考和畢業,2021年下半年起停止頒發畢業證書。

(二)停考專業遺留問題處理

停考專業停止安排課程考試后,該專業的考生可按下述辦法選擇遺留問題處理方式:

1、??紝I中未合格的課程,可選擇其它專業中名稱和課程代碼相同的課程進行考試。

2、停考專業中,尚有二門以下(含二門)理論課沒有合格成績不能畢業的,可自主選擇自學考試其它原則上相近專業的相關課程參加考試,取得原專業考試計劃規定的課程門數和學分即可按原專業申請畢業,最后辦理畢業時間為2021年6月30日。

3、??紝I中,尚有二門以上理論課沒有合格成績不能畢業的,可按自學考試相關規定轉入其它專業參加考試,取得專業考試計劃規定的合格成績后,按照轉入專業申請畢業。

開考專業

專科專業:漢語言文學、英語、連鎖經營管理、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數控技術、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文秘、學前教育、計算機應用技術和物聯網應用技術等10個專業。

專升本專業:漢語言文學、旅游管理、電子商務、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動物醫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軟件工程、視覺傳達設計、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市場營銷、動畫、土木工程、護理學、藥學、中藥學、眼視光學、公安管理學、社會工作、化學工程與工藝、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自動化、交通運輸、人力資源管理、汽車服務工程、學前教育、環境設計、數字媒體藝術、小學教育、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船舶與海洋工程、會計學、工商管理、工程管理、法學和物聯網工程等36個專業。

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專業設置實施細則〉和〈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開考專業清單〉的通知》(教職成廳〔2018〕1號)文件精神,我省制定了《2018年遼寧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專業調整工作實施方案》,從2018年下半年起,開考的專業全部調整為《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開考專業清單》(已下簡稱《專業清單》)內專業,原開考專業不在《專業清單》內的,專業調整后全部取消,并停止接納新生報考,2021年下半年起停止頒發畢業證書。專業調整對照情況詳見(附表一、二、三)。專業調整后,原本科專業“第二學歷”專業計劃文件已不適用,2018年下半年起停止接納新生報考“第二學歷”,不再按照“第二學歷”專業計劃給新生辦理課程免考。

旅游管理、電子商務、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金融學、會計學(AB計劃)和工商管理(AB計劃)等九個專業,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計劃中增加公共政治課“基本原理概論”(課程代碼:03709)。2019年下半年起報考該九個專業的新生,須考“基本原理概論”(課程代碼:03709)。符合《遼寧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學歷認定和課程免考實施細則》(遼招考委字〔2009〕21號)要求的考生,可以申請課程免考。

附表四:遼寧省自學考試2020年4月考試課程安排表(開考專業)(點擊鏈接查看)

附表五:遼寧省自學考試2020年4月考試課程安排表(停考專業)(點擊鏈接查看)

第6篇

關鍵詞:課程設置,國際比較,土木工程專業,美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一 緒論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各種工程如雨后春筍,需要大量工程技術人才,因此很多大學設有土木工程專業,緩解了需求。本文通過網絡調查和典型調研,收集了湖南城市學院土木工程專業建筑工程方向和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以下簡稱UIUC)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課程設置情況作為研究的樣本,來比較兩者的異同,為土木工程專業課程設置和培養一名優秀的專業人才提供科學合理的參考意見。

二 比較研究。

湖南城市學院土木工程專業課程建筑工程方向和UIUC土木與環境工程專業1-4年級每學期的課程設置情況和學分數見表一。

湖南城市學院的這份課程表,也就是國內大多數的土木工程專業的課程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UIUC土木專業水平很高,在美國排名是數一數二的。通過對比可以發現,我們國家土木專業課程設置在內容上與外國相差無幾,在細微處有些差別:

1.開設了心智教育(Liberal Education)選修課。UIUC認為設置心智教育選修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人類文明和社會的理解,建立探究和批判思維能力,建立參加社會活動和終身學習的基礎。這些課程包括經濟、社會、行為、人類、藝術、西方主流文化、西方少數民族文化等等。我們國內大學沒有開設這樣的課程,或者設置有少數這樣的課程,但是目的沒有明確。

2.開設有種類繁多的選修課程,包括軍事,宗教,外語,運動學等。這類型的選修課不同于心智教育選修課,其目的是發展學生的個人興趣。湖南城市學院也開設了種類繁多的選修課,對于拓展學生眼界有幫助,但沒有上升到這樣一個高度,很多學生上選修課僅僅是獲取學分的一種方式。

2.UIUC在高等數學方面開課比較多。國外一般高中就學習微積分,但大學仍然開有3個學期的微積分,一門矩陣論和一門微分方程,并且把微分方程作為一門獨立課程。高等數學在土木工程專業中相當重要,比如說微分方程對于理解結構動力學中結構動力特性的理解,鋼結構的穩定理論理解等等,很多學生到高年級的時候就已經把高等數學給忘了,導致無法很好學習專業知識。

3.UIUC開設有多門力學課程,如動力學,土力學,流體力學等。大部分前面都加有一個introduction,意思這是一個包含很廣很深的學科,本課程只是入門。我們這里少有強調入門這個概念。我們要讓學生知道他們接觸的是很少的一部分,仍很多問題有待深究,要鼓勵學生多思考,而不是給學生灌輸一種這門課所有問題都已經解決的思想,或者說是一種被動服從的思想。

4.UIUC專業課程開設廣泛,他們的專業就是大土木。大土木包括交通、建筑工程及環境工程。學生可在這幾個專業中自己依據興趣愛好選擇,而我們這邊很多專業是一開始就定下來的,自己無法選擇。盡管其他課程也學了,但只是簡單的介紹性課程。實際上我們開始了解土木工程很多是從大二的土木工程概論課開始,很多學生由于開始不了解本專業而導致喪失學習興趣,學習被動。專業開課不夠靈活。

5.從開課的學分和門數來看,湖南城市學院土木院要多50%,學生自學的時間可能會少些。

6.湖南城市學院土木院有較多的課程設計,這是實踐性課程,可以使學生的理論知識得到鞏固,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踐,分析解決問題和創新的能力,相比單個的作業有助于學生知識系統化,這是我們的優勢。

7.湖南城市學院土木院設置較多的施工方面的課程。這是因為學生出去之后大多從事施工相關的工程,著重培養學生此方面能力能讓學生工作后迅速上手。而UIUC設有寫作課,這課程意在提高學生專業論文寫作水平,這門課的開課時間大學一年級第一學期或是第二學期,因為學生大學一開始就要閱讀大量的專業論文和寫論文,部分學生以后需要接受研究生教育。國內大部分學生僅接受書本知識。

三 結論與建議

通過以上的對比分析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1.國外名牌大學開設有獨特的心智教育選修課程,這有助于加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培養學生的領導力的。我們也應開設這樣的選修課。

2.國內大學比國外大學多很多的實踐課程,有助于加強知識的系統性和提升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國外大學著重提高學生讀寫論文的能力。

3.國外大學開課的重點在基礎性課程方面。

4.國內大學和國外大學基礎課程設置一樣,但是專業課程設置沒有國外大學靈活。我們也應根據學生的興趣增加選課的靈活性。

參考文獻:

【1】http://catalog.illinois.edu/undergraduate/engineer/departments/civil/

第7篇

安全學科自20世紀50年代建立本科專業發展至今,國內眾多學者就相應的人才培養模式開展了廣泛交流和深入研究。當前關于該專業的培養模式主要存在兩種觀點,即培養通才式安全科技人才和培養行業性安全科技人才。前者要求畢業生掌握適用于各個行業的通用安全科學理論和實務處理方法,以適應大社會的需求;后者僅要求學生掌握某個特定行業領域的安全科技知識。鑒于歷史原因,安全工程專業大多設置在能源礦業、石油化工、交通運輸、土木建筑等專業特色鮮明的工科類院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等少數文科類高校也有開辦此專業。由于當前國內安全生產現狀的嚴峻性及國家對安全工作的重視,全國現有130余所高校開辦了安全工程本科專業,該專業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一系列問題。例如,培養模式上主要采取傳統的教學理念,課程教學只注重相應課程知識點的講解,未考慮該門課程在整個專業培養方案中的作用;偏重理論教學而忽視實踐教學環節;多門課程之間存在教學內容的重復,如安全系統工程、安全評價、安全學原理三門課程的部分內容;多采取大班制生產實習方式,局限于認知層面的觀摩與參觀;學生動手能力比較弱,普遍反映所學知識“泛”而不“精”。再者,現今的本科生都出自90后,多為家庭的獨生子女,個性較強,團隊協作能力欠缺。培養安全工程專業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采取系統化的教學模式。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有必要借鑒CDIO工程教育理念加強該專業培養模式的創新改革,將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以培養出滿足社會需求的安全類應用型人才。

二、CDIO理念下的安全工程教學改革

(一)基于CDIO理念的課程體系建設

課程體系與專業培養模式息息相關,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是培養安全工程高素質人才的關鍵。在此,我院擬結合安全工程專業的自身特點,以學生個性化發展為核心,以未來職業規劃為導向,基于CDIO理念構建相應的課程體系,形成一、二、三級課程群。安全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見圖2。其中,一級項目為安全工程導論課(安全科學發展動態)及畢業論文(設計),學生能夠從中受到構思、設計、實現、運作的系統訓練。二級項目由公共基礎類課程、專業基礎類課程、專業類課程、專業特色課程等組成,專業類課程又可以進一步歸類為安全管理類、安全技術類;各門課程之間相互聯系,針對具體課程開設課程設計;三大實習包括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旨在促進安全理論知識和工程實踐的融會貫通。二級項目主要以專業學習過程中的實踐、創新、綜合能力培養為目標,鼓勵學生參與各類創新創業項目。三級項目在二級項目下進行拓展,為加強核心課程與二級項目而設立的相應課程群,如安全管理類課程包括管理學概論、安全管理與安全法學、安全心理學、保險與安全經濟學等?!DIO理念下的安全工程課程體系區別于傳統的重理論而輕實踐的教學模式,重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團隊協作精神和理論聯系實際的綜合能力。通過采取實驗課程的研究性教學、特定專業課程設計的設置、創新創業項目資助來貫穿相應的核心課程,學生可望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二)實驗課的研究性教學

研究性教學是引導學生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并確定與專業相關的課題開展研究,主動思考,主動實踐,從中吸收知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從而提高綜合素質的一種實踐活動。實驗教學作為本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體現出綜合性、直觀性等特點,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將研究性教學理念引入安全工程專業的實驗課程教學中,完全相符CDIO工程教育理念。安全工程專業的研究性實驗教學內容可區分為基礎性、綜合設計性、創新性三大類?;A性實驗教學主要為強化專業理論理解和培養基本的實驗技能、動手能力;綜合性實驗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理論和專業知識,分析、處理工程和前沿課題中的安全問題;創新性實驗是整個實驗教學的核心,由學生自發組建研究小組,圍繞教師的研究項目或學術前沿課題,通過查閱文獻、搭建實驗平臺、收集數據等,達到良好的實踐效果。因此,CDIO工程教育模式要求高校應加大安全工程專業的綜合設計性和創新性實驗的扶植力度。此外,高校應該大力建設開放性實驗室,向全體本科生開放,為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自主實驗、參與創新項目、參與教師科研項目提供平臺。開放性實驗室可成為學生備賽的訓練場,自己動手,積極性增加,也提高了實驗設備的利用率。學生借助該平臺選定實驗課題、選擇儀器設備、擬定實驗方案、處理實驗數據和分析實驗結果。指導老師和實驗室管理人員在實驗室開放、實驗資料、解答實驗問題等方面為學生提供全方位服務,給學生創造一個研究型的學習環境。同時,實驗室還為全校學生創造了一個交友的平臺,許多獲過獎項的學生在這里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高年級引導低年級,研究生指導本科生。安全工程專業實驗室必須加大相應的經費投入。各高校可以結合本校特色,設置安全系統工程實驗、安全人機工程實驗、工業通風實驗、礦井通風與除塵實驗、火災爆炸實驗、機械安全實驗、安全檢測實驗、電氣安全實驗、鍋爐與壓力容器實驗、地下工程安全防治實驗、軟件模擬仿真實驗等。

(三)多樣化的實習教學模式

認識實習是讓學生了解安全工程專業的主要知識點及職業特性,為后續的專業學習奠定基礎;通過共建校外產學合作認識實習基地,采取教學參觀與專題講座相結合的實習模式,加深學生對安全工程專業的認識。生產實習是在系統掌握安全工程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程后實施,實習地點盡量滿足多樣化,如港口碼頭、建筑施工現場、火電廠、變電站、化工廠、造船廠、礦山等。畢業實習單位可由學生自主與就業單位取得聯系,或由指導老師推薦。畢業實習的內容可以涉及機械制造、石油化工、礦山、核電、建筑、道路交通、港口、酒店消防、地鐵施工、金融保險、安監部門等多個領域,與地區經濟建設、生產實況、科研現狀緊密結合。依據CDIO教育理念,必須加強校企合作,建立長期穩定的實習基地,以保障各類實習基地的有效性與延續性。

(四)課程設計與畢業設計的多樣性

課程設計主要以專業知識為基礎,是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實踐環節,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和靈活應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并且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與團隊協作能力。當前課程設計普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課程設計題目偏少、時間安排不充足、教師重視程度不夠、考核方式不科學等,這是高校需要共同解決的一個問題。畢業設計是安全工程本科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具有系統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和技能分析和解決實際安全問題的能力,能夠從事安全技術與管理、安全科學研究及安全工程師的工作。安全工程專業畢業論文(設計)的選題應該緊扣學生的畢業實習單位,以便讓學生更早融入工程實踐中,適應新的社會環境。學生也可以根據未來的就業方向及科研興趣進行畢業設計題目的選擇,按照“導師—學生”雙向選擇的原則確定指導教師。保證畢業論文(設計)的選題盡量滿足工程設計需要,與實習項目相吻合。畢業設計題目類型多樣化,可涉及核電項目、建筑施工、公路隧道、煤礦水害、船舶重工、消防滅火、石油化工、銀行保險、礦山等多個行業的安全問題。

(五)科研訓練項目的設立

安全工程作為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特色專業,要求畢業生在工作中要有較高的創新性思維和動手能力。開展科研訓練是遵循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利于創建良好的創新型學習環境。為提高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了解安全學科發展的前沿和動態,可以組織和實施校級本科生科研訓練計劃項目。同時,專業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積極申請國家級、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學生也可以直接參與專業教師的在研課題。福州大學安全工程專業本科生近年獲批的立項課題涉及企業安全文化體系構建、煤礦水害防治、建筑施工用電風險管理、學生公寓人機不安全因素辨識、校園安全風險分析、大學生職業安全健康素質調研、手機人機界面設計、建筑工程安全培訓模式構建、防火涂料研制等。學生通過參與各類科研訓練,由此貫穿項目構思、設計、實施、運行的全過程,不僅拓寬了安全工程領域的科學知識,而且有助于培養自身的工程設計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六)教學團隊的建設

為更好地貫徹CDIO工程教育理念,必須建立一支優秀的教學團隊。當前從事安全工程專業教育的多數教師是在本科畢業后直接深造而走上教學崗位的,生產現場的實踐經驗比較缺乏。各個高校可以有計劃地安排青年專業教師深入工礦企業一線掛職鍛煉,并建立相應的獎勵制度;或主動聘請在各類企業中專門從事安全管理與安全技術的優秀工程科技人員到高校任教,彌補專職師資隊伍工程經驗不足的缺陷。安全工程專業教師要有終身學習的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的工程實踐能力,以便及時將企業最新的技術進展反饋給本專業的學生。改革安全工程專業教師的考核方式,不能僅以論文為指標,還需注重教師的教學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的綜合評價。實行本科生導師制。每個專業教師負責若干名學生的學業輔導,定期與學生進行直接交流,加強學生在職業道德、誠信和職業素質等方面的指引。

三、結論

第8篇

(大連海事大學,遼寧 大連 116026)

摘要:XML可以用于實現異構數據庫,同時也是一種中間件和數據承

>> XML文檔與關系數據庫數據轉換的研究 基于DOM的XML文檔到關系數據庫的數據轉換方法 基于關系數據庫的XML存儲技術 淺談數據庫記錄與XML數據的轉換 論XML文檔數據庫數據之間的轉換原理及轉換對象 基于.NET平臺的關系數據庫轉換 WebService在LDAP與關系數據庫之間數據同步的研究 基于XSD模式的XML文檔與關系數據庫的轉換 一種模仿XML的靈活的關系數據庫設計 基于關系數據庫的時態XML存取研究 運用XML實現異構數據庫的數據轉換 淺析Notes數據庫與關系數據庫的關系 關系數據庫的設計與測試 基于架構的關系數據庫與云端數據庫比較分析 XML文檔與數據庫表信息互相轉換的方法研究與實踐 關系數據庫與非關系數據庫 淺析關系數據庫、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的關系 淺談關系數據庫的數據保護策略 關系數據庫查詢優化策略與研究 關系數據庫二進制存儲圖像數據的研究與應用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1994.

[2]陳志煒.一種基于語義的將關系數據轉換為XML數據的方法[D].南京:東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3]薩師煊,王珊.數據庫系統概論[M].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收稿日期:2016-11-25

基金項目: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優勢特色專業(本科教改項目);大連海事大學研究生教改項目(YJG201600)

作者簡介:楊丹(1996-),女(漢族),湖北鄂州人,在讀本科,研究方向: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李桃迎(1983-),女(漢族),安徽宿州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管理科學與工程、系統集成、數據挖掘;陳燕(1952-),女(漢族),遼寧大連人,博士,教授/博導,研究方向: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管理科學與決策支持、多維交通信息組織與管理。

第9篇

關鍵詞:公路隧道,變形分析,信息處理

 

1地形、地貌

隧址區位于某地區盆地東部邊緣,經過地段為溶蝕峰叢地貌區,以中低山峰叢為主,其間有大量沖溝發育。隧址區環境地形總體呈東、西兩側較低,形成沖溝地貌,隧道從地勢較高的峰叢內穿過。,信息處理。根據隧道勘察報告及隧道開挖對掌子面的調查,隧道經過地段地層按地層時代由新到老關系自上而下依次為第四系覆蓋層(Q)、三疊系安順組(T1a)、三疊系大冶組(T1d)、二疊系龍潭組(P2lt)。

2 隧道變形數值分析

根據勘察報告及檢測報告,現對該隧道完整巖體進行變形數據分析,隧道監測對每個斷面設置了水平收斂和拱頂下沉7個監測點,根據計算破碎巖體的計算方式,對完整巖體段進行最終變形量和最大變形速率進行分析。根據計算結果,確定完整巖體的最終變形量和最大變形速率。2.1 隧道完整圍巖應力

隧道頂部的完整巖體含有軟弱夾層及無軟弱夾層時,隧道圍巖應力分布圖見下圖2-1~2-6。

圖5-1 x方向應力分布圖圖5-2 帶夾層的x方向應力分布圖 圖5-3y方向應力分布圖圖5-4 帶夾層y方向應力分布圖

圖5-5xy方向應力分布圖圖5-6 帶夾層xy方向應力分布圖

根據隧道圍巖應力模型分布圖可以分析:

1)上邊工況最大壓應力發生在隧道頂部部位,其值在含軟弱夾層的斷面中略顯較大,且隧道開挖斷面與軟弱夾層相接處應力最大,由此可見,含有軟弱夾層的為巖體穩定性較差,對隧道拱頂的影響較大。隧道頂部的軟弱夾層對隧道水平方向的應力分布影響較小。,信息處理。

2)當軟弱夾層距離隧道減小與軟弱夾層厚度增大,隧道拱頂的應力明顯增大,所以當軟弱夾層距離減小和厚度增大到一定的程度時,在隧道開挖過程中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保證隧道施工的安全性。

2、隧道完整圍巖周邊位移變化

隧道頂部的完整巖體含有軟弱夾層及無軟弱夾層時,隧道圍巖應力變形圖見下圖5-7~5-12。

圖5-7x方向應變分布圖圖5-8 帶夾層 x方向應變分布圖

圖5-9y方向應變分布圖圖5-10 帶夾層y方向應變分布圖

圖5-11xy方向應變分布圖圖5-12 帶夾層xy方向應變分布圖

根據隧道圍巖應力模型分布圖可以分析,隧道頂部的軟弱夾層對隧道圍巖穩定性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隧道頂部豎向位移變化最大,而水平位移變化很?。粋缺诓课回Q向位移略大與水平位移;隧道底面豎向位移變化很大,而水平位移可以忽略。在初期支護后,含軟弱夾層的斷面應力變形較小。

2)頂部有軟弱夾層分布的時候,拱頂點、拱腰點和側壁點的豎向位移均小于無軟弱夾層時的位移;而拱腳的位移變形基本沒有變化,豎向位移均小于無軟弱夾層隧道時的位移;

3)隧道拱頂下沉的位移變化量較小,說明拱頂以上圍巖開挖引起的位移與軟弱夾層成反比;并且軟弱夾層引起的豎向開挖位移也越小。,信息處理??傊?,隧道拱頂的軟弱夾層對隧道拱頂以上圍巖開挖釋放位移有一定的抑制,但變化量較小。4)完整巖體與有軟弱夾層的巖體的隧道周邊位移的變化量差別較小,因此軟弱夾層對圍巖的穩定性影響也較小,但在施工過程中,遇到軟弱夾層,也要做好相應的處理措施。,信息處理。

綜上所述,考慮到實際的工程地質情況比較復雜,理論推導在建模方面的簡化,數值模擬對地層復雜性的簡化,以及實際測量中的人為因素和誤差存在,對其進行總結分析。在隧道變形速率及累計變形量達到如下值時,要進行預警及對該斷面做相應處理。,信息處理。

3 結論

隨著我國交通建設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國家對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公路隧道方案在山區的高等級公路建設中日益引起重視,不同長度、不同類型的隧道大量涌現。,信息處理。因此,及時總結和研究巖溶地區隧道監控最大變形量,深入探討隧道施工中各種不良地質現象對隧道變形影響的原因,總結現有隧道監測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才能為新建的工程提供重要的參考資料和決策依據,對經濟地、高質量地建設公路隧道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文采用數值模擬分析計算,對隧道某一斷面進行對比分析,得出了隧道在不同的受力段其圍巖變形的一般規律,以及各個斷面不同位置的受力、位移及塑性破壞情況。為以后隧道工程施工過程中的變形量控制提供了重要依據。為以后的公路隧道工程監測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參考文獻:

[1]關寶樹.隧道力學概論,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1993.03.

[2]朱漢華,孫紅月,楊建輝.公路隧道圍巖穩定性與支護技術.科學出版社,2007.01.

[3]張永興,王桂林,胡居義.巖石洞室地基穩定性分析方法與實踐,科學出版社,2005.06.

[4]陳秋南.隧道工程,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08.

[5]朱永全,宋玉香.隧道工程,中國鐵道出版社,2005.09.

[6]夏才初,潘國榮.土木工程監測技術,中國建筑工業出版杜,2001.07.

[7]范智杰.隧道施工與檢測技術,2001,(1):54-55.

[8]王蘭生,李天斌,徐進等.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圍巖變形破裂的調研與監測[J],四川省公路學會隧道專委會學術論文集,1998.

[9]王蘭生,李天斌,徐進等.高地應力區公路隧道施工圍巖穩定性預測預報系統[J],四川省公路學會隧道專委會學術論文集,1998.

第10篇

在西安交大種下科研理想的種子

1990年,陳皓勇考入西安交通大學少年班,并在這里學習、工作長達16年,度過了人生成長最關鍵的時期,也在這里種下了此生與科學研究相守的理想的“種子”。西安交通大學“起點高、基礎厚、要求嚴、重實踐”,為他日后的科研道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92年,陳皓勇以優異成績選擇了本校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1994年,他結識了剛從日本歸國的著名電力系統學者、中國科學院院士王錫凡教授,從此跟隨王錫凡教授學習、工作長達12年,在王錫凡教授的引領下真正跨入了電力科學的大門。

1995年,陳皓勇以優異成績成為王錫凡教授的研究生,從事電力系統優化調度、優化規劃和電力市場等領域的研究,王錫凡教授強調創造性的培養,對研究方向的把握更重于具體指導,對學生科研工作的啟發更重于直接參與,使他的創新精神和獨立科研能力得到了真正的鍛煉。

2000年,在王錫凡教授的鼓勵下,陳皓勇博士畢業并留校任教,除擔任專業主干課“電力系統分析”等的教學工作外,還作為主要研究人員參加了王錫凡教授所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等一系列國家重點項目,并且自己也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等國家級項目,參與了《電力市場基礎》新教材的編寫。

2006年,陳皓勇受聘為華南理工大學“百人計劃”,在這里又得到了中國工程院李立浧院士等老一輩電力科學家的關心和支持。除繼續前沿理論研究外,更找到了科研成果的良好應用平臺。在華南理工大學,陳皓勇除繼續擔任“電力系統分析”的教學工作外,還創造性地開設了“電力市場概論”、“電力經濟與管理導論”等一系列新課程。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863)計劃重大專項(子題)、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和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等一系列國家和省部級重點項目,并且獲得了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稱號。陳皓勇還承擔了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廣東電網公司等企業的一系列重點項目,促進了科研成果的實際應用。

期間,陳皓勇拓展學科領域,融合華南理工大學電力和能源相關學科的優勢,先后參與籌建華南理工大學“能源研究院”、“新能源與環境協同創新中心”等的籌建,也翻開了個人事業新的一頁。

身處改革開放的前沿,陳皓勇仍然不忘母校,和西安交通大學電力工程系保持著長期和緊密的科研合作,聯合申請了國家重大項目,和王錫凡院士等共同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自然科學一等獎,并即將進一步拓展海上風電等領域的科研合作。

在電力系統優化領域奮勇開拓

嚴謹的科學態度、力求卓越的學術精神,一直是陳皓勇的科研準則,而重視交叉學科發展和基礎前沿研究,則是陳皓勇的科研特點。

陳皓勇在國際上首次提出電力系統機組組合的協同進化算法等人工智能算法,并將其推廣于電力系統規劃、運行和電力市場決策等多個領域。

協同進化算法借鑒自然界中的協同進化機制,引入生態系統的概念,生態系統中多個物種相互作用,共同進化,從而使整個系統不斷演進。將工程應用領域待求解的問題映射為生態系統,以生態系統的進化來達到優化問題求解的目的。協同進化算法為電力系統優化提供了新途徑,也為解決一般復雜工程系統優化問題提供了一種基礎算法。電力系統機組組合問題的協同進化算法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普遍認為該方法作為傳統進化算法的擴展,具有解決更復雜問題的能力。陳皓勇將“協同進化算法”進一步拓展應用于電力系統的無功優化問題并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他還將協同進化算法應用于寡頭壟斷電力市場的模擬和分析,并在國際權威期刊上發表了系列論文,開辟了電力市場仿真建模的新方向。

電力系統作為典型的分布式大系統,其規劃和運行中的很多優化問題都是大規模、離散、非線性的,用常規的方法很難求解。陳皓勇系統地研究了基于大系統隨機與離散優化理論的電力系統規劃、運行的模型及算法。

在電力系統規劃方面,他提出了基于改進Lagrangian松弛法和隨機生產模擬的電源規劃模型和算法,發展了基于多目標(協同)進化算法的輸/配電網規劃;在電力系統優化調度方面,除提出機組組合問題的協同進化算法外,在國際上較早地提出基于魯棒優化思想的多風電場并網條件下的電力系統安全約束機組組合模型和算法,研究了基于退火選擇遺傳算法和內點法的含整數變量最優潮流,建立了基于協同進化計算的配電網重構算法;在電力系統無功優化方面,提出基于退火選擇遺傳算法的大電網無功優化,研究了基于退火選擇遺傳算法的配電網多時段無功/電壓控制等問題。陳皓勇作為國際上魯棒調度思想的首先提出者之一,在2012年IEEE電力與能源學會年會上宣讀了相關論文,引起與會者的熱烈討論。

專注基于博弈理論的交叉學科研究

當今學科分工越來越細,不同領域間日漸形成壁壘。在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間是否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陳皓勇的回答是否定的。他認為,當代科學發展越來越依賴多種學科的綜合、滲透和交叉,學科交叉有利于學術思想的交融,有利于人類所面臨重大問題的綜合性解決,已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途徑。陳皓勇是國內少數主持過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的工程領域學者之一。

“博弈論”是陳皓勇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學術名詞。博弈論有時也稱為對策論,屬應用數學的一個分支,目前在經濟學、政治學、計算機科學、生物學、國際關系、軍事戰略及其他很多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陳皓勇對博弈論的興趣起于電力市場的研究。

在現階段不斷開放的市場環境下,電力系統中存在不同的利益主體,在規劃和運行決策中通常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傳統的統一優化模型難以適用。作為一類先進的數學工具,博弈論通過建立電力系統中多方優化決策模型并求解均衡策略,使得各方均能獲得最佳收益。陳皓勇長期從事基于博弈理論的電力市場建模、分析與仿真研究,提出了運用多項式方程系統求解電力市場均衡的方法,首次形成了基于實驗經濟學的電力市場博弈分析系統理論和方法。并在國際上首次結合基于協同進化計算的智能模擬和實驗經濟學方法,研究了電力市場主體的交易策略和市場均衡問題。這些研究工作得到國際同行的一致認可,并被認為在工程科學和基礎科學之間架起一座橋梁。

第11篇

關鍵詞:虛擬現實;數字校園;虛擬漫游;三維仿真建模

隨著計算機的發展,計算機輔助設計在設計領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得到了高度的發展。通過計算機產生的設計結果,可通過圖形設備向設計者展示,并可模擬,允許設計者作出修改。而現階段的二維、三維的表現方式,只能傳遞建筑物的部分信息,并且只能提供單一尺度的建筑物信息,使用虛擬現實技術可展示一棟活生生的虛擬建筑物,使人產生身臨其境之感,用戶在虛擬建筑中進行漫游、人機交互,大大提高了項目設計的質量。

一、什么是虛擬現實

從廣義上講,只要是通過三維模型實現一些人機交互操作就可以稱為虛擬現實。更嚴謹的界定是指通過對三維模型的操作、定義,然后應用于相應場景中,并賦予該模型功能性的表現。以一個汽車的3d模型為例,在汽車的三維模型出來以后,可讓用戶對場景進行選擇,比如是運行在城市還是鄉村,然后還能讓用戶為汽車模型編寫動作腳本,定義汽車是按某條線路在跑還是有人來操作。也就是說,只有在同時具備了產品、場景、腳本這三項要素時,才是真正完整的“虛擬現實”虛擬現實(簡稱VR)也稱虛擬實境或靈境,是一種可以創建和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系統,它利用計算機技術生成一個逼真的,具有視、聽、觸等多種感知的虛擬環境,用戶通過使用各種交互設備,同虛擬環境中的實體相互作用,使之產生身臨其境感覺的交互式視景仿真和信息交流,是一種先進的數字化人機接口技術。

二、虛擬現實的特征

(1)多感知性所謂多感知,是指除了一般計算機技術所具有的視覺感知之外,還有聽覺、力覺、觸覺、運動,甚至包括味覺、嗅覺等感知。理想的虛擬現實技術應該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功能。

(2)交互性,指用戶對模擬環境內物體的可操作程度和從環境得到反饋的自然程度(包括實時性)。例如,用戶可以用手去直接抓取模擬環境中虛擬的物體,這時手有握著東西的感覺,并可以感覺到物體的重量,視野中被抓的物體也能立刻隨著手的移動而移動。

(3)構想性,強調虛擬現實技術應具有廣闊的可想象空間,可拓寬人類認知范圍,不僅可再現真實存在的環境,也可以隨意構想客觀不存在的甚至是不可能發生的環境。

(4)浸沒感又稱臨場感,指用戶感到作為主角存在于模擬環境中的真實程度。理想的模擬環境應該使用戶難以分辨真假,使用戶全身心地投入到計算機創建的三維虛擬環境中,該環境中的一切看上去是真的,聽上去是真的,動起來是真的,甚至聞起來、嘗起來等一切感覺都是真的,如同在現實世界中的感覺一樣。

三、虛擬現實的應用

虛擬現實的本質是人與計算機的通信技術,它幾乎可以支持任何人類活動,適用于任何領域。

(1)虛擬教學。虛擬現實技術為學習者和教學者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以及選擇學習材料和學習方式的機會。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教師和學生一起經歷虛擬環境,觀察一些關鍵性問題,還能讓學生自己“進入其中”進行詳細觀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

(2)虛擬實驗。虛擬實驗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建立各種虛擬實驗室,可以根據需要隨時生成各種“虛擬”新的設備,教學內容可以不斷更新,使實踐訓練能夠及時跟上技術的發展,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學習環境,從而加速和鞏固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

(3)虛擬仿真校園。以虛擬現實技術作為遠程教育平臺,可為高校擴大招生后設置的分校和遠程教育教學點提供可移動的電子教學場所,通過交互式遠程教學的課程目錄和網站,對各個終端提供開放的、遠距離的持續教育,還可為社會提供新技術和高等職業培訓的機會,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等等。

(4)虛擬漫游技術在建筑設計上應用體現。虛擬漫游技術不但能夠給用戶帶來強烈、逼真的感官沖擊,獲得身臨其境的體驗,還可以通過其數據接口在實時的虛擬環境中隨時獲取項目的數據資料,方便大型復雜工程項目的規劃、設計、投標等,有利于設計與管理人員對各種規劃設計方案進行輔助設計與方案評審。

首先,它有利于設計者規避設計風險。用戶在三維場景中任意漫游,人機交互,這樣很多不易察覺的設計缺陷能夠輕易地被發現,有利于設計者規避設計風險。

其次,它有利于加快設計速度。設計者既可以利用虛擬現實系統,很輕松隨意的進行修改,改變建筑內外立面的材質、顏色、設置光源性質、燈光強度、改變綠化密度等,只要修改系統中的參數即可。

再次,有利于快捷的傳播。虛擬現實技術還可以應用在網絡和多媒體中,方便快捷的傳播產品信息。最后,它有利于用戶真正參加到項目設計中來。讓用戶真正的參與到項目中來,第一人稱行走相機以眼睛的角度查看一個場景,并允許用戶自由行走。由于這種方式非常接近現實世界,因此這種類型的相機提供了一種沉浸式的體驗。因而能增加我們在建筑漫游中的沉浸感和構想性。

總之,虛擬建筑漫游系統所體現的直觀性、交互性以及多方位的信息等優勢,是傳統的平面圖紙和實體模型所無法比擬的。相信隨著計算機軟硬件及設備的進一步發展,隨著虛擬現實的不斷完善,虛擬現實在建筑設計上的應用將具有更大的發展潛力。

參考文獻

[1]程大錦,《建筑:形式空間和秩序》天津: 天津大學出版社

[2]馮文,孫立軍,《動畫藝術概論》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3]張榮華 幾何建模技術在虛擬校園漫游系統開發中的應用 [期刊論文] -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08

第12篇

關鍵詞:再生資源;回收物流;影響因素; DEMATEL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6.06.30

中圖分類號:F25219;F22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409(2016)06-0140-05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newable resources recycling logistics from standpoints of government, enterprise and consumers systematically, and analyzes quantitativel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actors on the basis of 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 Then it makes the casual class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importance according to quantized results. Results point out that the recycle model and logistics system of the renewable resources, state industrial policies, laws and regulation, talent quality, and so on are the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newable resources recycling logistics. In the end, it provides the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newable resources recycling logistics in China.

Key words:renewable resources; recycling logistics; influence factors analysis; DEMATEL

引言

再生資源回收物流是指各類回收主體對再生資源(如廢機電設備及其零部件、廢鋼鐵、廢紙、廢舊汽車等)回收過程中產生物流活動的集合。它主要包括再生資源收集、分揀、加工、搬運、倉儲、包裝、維修等物流作業內容[1]。隨著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等社會問題日益嚴重,再生資源回收物流以其巨大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成為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我國再生資源回收物流現狀不容樂觀,再生資源回收企業以作坊式經營為主,規模小、場地簡陋,簡單從事“收廢賣廢”活動,缺乏主動回收意識,回收體系不健全、回收模式較為單一,導致回收率持續偏低,大量再生資源流入非法渠道,當前我國再生資源回收能力與回收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時對所回收的再生資源缺乏科學管理,隨意分類、無序堆放,造成環境的二次污染。再生資源回收物流正成為制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產業發展的瓶頸,日益受到實踐界與理論界的關注。近期國務院印發的《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將再生資源回收物流工程作為十二項重點工程之一加以建設,國家商務部等五部委制定和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中長期規劃(2015~2020年)》提出建設以逆向物流為特點的服務消費類再生資源回收體系,這都表明再生資源回收物流的發展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予以關注。理論上,關于再生資源回收物流的相關研究,國內外學者主要針對廢舊家電、廢舊汽車等具體品類的再生資源回收物流網絡優化、回收模式選擇、回收體系構建等問題展開研究 [2-6],通過數理分析加實證研究實現科學決策。但我國再生資源回收物流正處于起步期,局部的微觀優化難以從根本解決再生資源回收發展面臨的問題。再生資源回收物流的發展受到政府、企業和消費者三方面因素的共同影響。政府起引導、規范作用,企業實際運作,消費者輸送再生資源,三者相互作用,共同影響。因此,本文運用DEMATEL方法從政府、企業和消費者三個維度系統分析再生資源回收物流發展所受到的各影響因素,探究各因素間相互影響機理,進而識別出關鍵影響因素,為相關決策、建議提供理論參考。

1再生資源回收物流發展影響因素體系

11政府方面

再生資源回收物流是保障再生資源有效回收的重要途徑,是推動國家循環經濟發展和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的有效手段,具有巨大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同時再生資源回收物流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是解決就業的重要渠道,有助于帶動就業[7]。因此,對于正處于起步發展階段的我國再生資源回收物流,國家應給予更多的扶持、引導,為回收站點的設置、集中存儲用地的使用提供保障。同時由于再生資源回收物流的發展正處于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型期,亟需法規制度的引導,以此強化各類主體的責任,保障物流活動的有序進行。再者,由于再生資源回收物流涉及環節眾多,為保障回收效果,亟需對收集、儲存、運輸等環節制定相關標準,以引導行業規范化發展。此外,再生資源回收物流涉及回收站點的建立、集中堆存用地的規劃、物流裝卸搬運設備及中轉運輸車輛的購置、物流信息平臺的建設等,加之由于受當前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技術的制約,資源化產品經濟效益尚未凸顯,導致再生資源回收物流的發展離不開國家財政的補貼支持。同時,再生資源回收物流的發展還離不開人才的支撐?,F代物流理念下的再生資源回收對物流工程與管理、循環經濟、環境工程、機械工程等專業人才的需求將不斷增加。最后,轉型升級期的我國再生資源回收物流發展需要政府做好宣傳教育,以提高回收企業與消費者的環保意識以及對政府相關扶持、鼓勵政策的了解,推動全社會共同參與。

(2)原因度為負值的因素為結果因素。據表4所示,結果因素中絕對值較大者主要有:價格水平(S8)、員工素質(S10)、信息化水平(S11)、儲運分揀技術(S9)、回收模式與物流體系(S7)、教育引導(S5)等,這些因素主要來自于企業層面。企業是再生資源回收物流發展的主體,企業回收價格、回收模式及物流體系、員工素質、回收分揀技術等都離不開國家政策層面對其的影響。因此,再生資源回收物流企業應充分利用國家各項扶持政策開展回收模式的創新、物流體系的構建、分揀技術的提高和信息平臺的完善,推動再生資源回收物流集約化發展。

(3)中心度是再生資源回收物流發展的關鍵影響因素的反映。據表4所示,回收模式與物流體系(S7)、政策引導(S1)、制度規范(S2)、資金支持(S3)、儲運分揀技術(S9)、信息化水平(S11)、環保意識(S13)、員工素質(S10)等是中心度較大者,在再生資源回收物流發展中值得重點關注。根據上述中心度較大的影響因素,可以得出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強政府引導,完善法規制度,強化資源意識。政府部門應加大再生資源回收物流的財政資金專項補貼力度,做好龍頭回收企業培育、各類示范工程建設以及豐富多樣的宣傳教育,引導企業、消費者積極參與推動再生資源回收物流發展。同時,建立健全各類法規制度,加強再生資源回收物流的監管,營造良好的物流發展環境。

第二,企業積極創新回收模式、科學構建物流體系,以信息化推動再生資源回收物流發展。充分利用“互聯網+”,探索線上線下多元回收模式,并科學構建與之匹配的物流體系,合理確定物流網絡結構及物流節點位置、數量,提高再生資源回收率[12]。

第三,產教融合,結合再生資源回收物流發展需要,各類院校設置相關專業培養急需人才,同時針對在職員工開展各類短期培訓,提高員工素質。此外,營造良好環境吸引優秀人才。

第四,加強輿論引導,提升消費者的資源意識、環境意識。

4結論

根據表4結果,分別對影響再生資源回收物流發展的政府、企業和消費者三個維度中各影響因素的影響程度、中心度和原因度求和,得到表5。

參考文獻:

[1]李文君.循環經濟下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物流網絡構建研究――以重慶市為例[D]. 重慶: 重慶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6

[2]Masoud Zarei, Saeed Mansour, Ali Husseinzadeh, et al. Designing a Reverse Logistics Network for End-of-life Vehicles Recovery [J].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2010(20):1-16.

[3]秦小輝.廢舊電子產品逆向物流網絡優化設計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8.

[4]董景峰,王剛,呂民,等.產品回收多級逆向物流網絡優化設計模型[J].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2008(14):33-38.

[5]張軍.基于集成定位運輸路線安排問題的廢舊家電逆向回收物流網絡優化[J].計算機應用,2012,32(9): 2652-2655.

[6]張群,衛李蓉.逆向物流網絡設計多目標隨機規劃模型[J].軟科學,2015,199(10): 120-124.

[7]Der-Horng Lee, Meng Dong. A Heuristic Approach to Logistics Network Design for End-of-lease Computer Products Recovery [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2007, 106:1-20.

[8]周德群.系統工程概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113-116.

[9]Jun-wei GAN, Zheng-gang HE, Zi-yue YANG. Influence Factors Analysis for Supplier Selection under the Low-carbon Economy Based on DEMATEL[C].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Innovation and Public Policy, 2012.1.

[10]Jing Shao, Marco Taisch, Miguel Ortega-Mier. A Grey-Decision-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 (DEMATEL) Analysis on the Barriers betwee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Products and Consumers: Practitioners' View Points on the European Automobile Industry [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6, 112(4): 3185-3194.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淫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精品一级片高清无码,国产一区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综合乱码在线观看 | 一本色道久久99一综合 | 思思热免费在线精品视频 | 日本性变态另类性高潮 | 日韩专区日本一区 | 一区二区粉嫩高清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