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頁 精品范文 運籌學論文

運籌學論文

時間:2022-03-28 04:59:0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運籌學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運籌學論文

第1篇

半個世紀以來,隨著電子計算機出現,運籌學在各個領域里迅速地應用起來,并獲得充分的發展。事至今日,運籌學以它獨特的理論和簡捷的方法,逐漸成為有效管理者的得力助手。郵政通信是大生產,理應有一套適應大生產需要的系統的科學的管理方法,但是我國的郵政管理正如朱高峰同志所指出的“基本上是五十年代形成的一套管理方法”,屬于經驗管理范疇,是小生產的管理方式,’這種管理水平與通信的需要是很不適應的。在業務量日益增長的郵政大生產面前,很多方面還是采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顧比失彼,零打碎敲的辦法。于是郵件的積壓,丟失、損毀、久查不復的現象仍很嚴重。經驗管理受到社會各方用郵的嚴重挑戰,小生產的管理方式嚴重影響郵政通信的正常運轉。“提高管理水平”已成為郵政系統各部門的熱門話題,并在積極尋找現代管理方法。

筆者想從郵政目前存在的問題出發,談談改變郵政落后面貌的根本出路。存在問題之一是業務指導思想和經營思想還不夠端正,在通信組織上有些單位從局部利益出發,不顧全網利益,不服從指揮調度,亂封發,亂經轉,徒然增加許多無效勞動,加劇了郵運和場地的緊張狀況。產生上述情況的主要原因是管理者的頭腦里缺乏“系統”的思想。社會化大生產的實際告訴人們:任何一個組織的管理系統由三級組成(即B.N.Anthony的三級管理模型)見下圖所示。郵政管理系統也不例外。戰略計劃—是三級管理的最高一級,它的任務是確定組織的目標,實現目標的戰略和主要計劃的制定。這一層的管理工作面向復雜多變的環境對組織作出調節以求生存發展。管理控制—是三級管理的第二級,它負責編制達到目標的各種計劃,并實施這些計劃時的管理控制。這種管理工作往往是跨部門的、多種問題的且受到人文因素的很大影響。操作控制—是管理系統的第三層次,是對企業日常工作的管理和控制,這些工作局限于一個部門,受外界和人文的影響比較少。郵政的任何部門都置身于三級管理之中,并構成其中的子系統。因此考慮任何問題,不僅要從本部門(子系統)的實際出發,而且要使整個系統正常運轉。也就是說子系統的任何決策,不僅對本系統來說是上乘決策,而且與整個系統構成最優策略。我們郵政的各級管理者如果能樹立這樣的“系統觀點”,那么郵政通信就會運轉得更好。存在問題之二是在通信發展建設上,一方面建設資金嚴重不足,一方面有些地方對有限的資金又不計投資效益,所建項目又不能形成實際的綜合通信能力,產生經濟效益。這個問題的發生在于管理者的頭腦里缺乏“運籌思想和方法”。

筆者認為對任何項目的投資,首先應“運籌于帷握之中”。這里舉一個投資額分配的例子,來看看如何“運籌”。例如某市局有資金六萬元,擬向三個支局投資,投資一定要有收益。若事先考察到各支局在不同投資額下的收益如表一所示,問市局應如何分配其投資額,使其總收益最大?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運籌學中的動態規劃方法。本題可用列表的方式,將甲、乙、丙三支局分成如下三個階段:

1、考慮對甲支局的投資,并分析其最優解,如表二所示,

2、考慮對甲乙丙支局的投資,并分析其最優解,如表三所示;

3、考慮對甲、乙、丙三文局的投資,并分析其最優解,如表四所示。表四告訴我們市局若向甲文局投資2萬元,向乙文局投資3萬元,向丙支局投資1萬元則可獲得最大總收益8萬元。存在問題之三是郵政通信服務質量卜降,人民群眾意見較多。這個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場地小,設備落后,人員素質差,方針政策不能適應客觀規律等等。但問題的癥結在J飛郵州運榆網‘卜存在一書合理的節點,使整個郵路不暢。我國的郵政網正如朱高峰同志所指出的:“是五十年代形成的,全國有幾千個封發點,隨著業務量的增長,分揀格口也隨之增加,不少較大的局格口上千個,甚至兒千個,無效經轉量很大,不僅加劇了場地和運輸的緊張,而且造成了分揀勞動的大量重復浪費,影響郵件的傳遞時效”。一句話,不合理的分揀封發體制,嚴重影響了郵件傳輸的正常運行。其實還不僅如此,

4、郵政的收寄、運輸、投遞也存在不少問題。總之改造郵政運輸網已刻不容緩。改造網路固然需要增加硬件,但更重要的是“軟件”,即建立起科學的網路管理系統。這就需要綜合運用運籌學的網絡分析方法改造現行的郵政網路,使郵政網路更符合郵政運輸的客觀規律。

最近楊泰芳部長在第二十五次全國郵電工作會議中指出“穩中求快、緊中求活”的通信發展方針。指的是縮小通信的國民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差距。但要認真貫徹這重要的指導方針,關鍵在于管理者的管理水平,而管理水平的提高離不開科學與技術。要獲得科學技術知識就得學習,為此,郵電部為管理者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機會,;配全日制大專院校中設立了郵政管理專業,高等函授教育中也設立了管理專業。這樣,營理者可以從中學習運籌的思思和方法,提高自己的管理素質。

作者:王作民 單位:石家莊郵電專科學校

第2篇

[論文摘要]本文對運籌學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并就運籌學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形式等方面進行探討,提出相應的改革思路和措施。

運籌學作為一個學科出現以來,特別是20世紀50年代以來,運籌學的研究與實踐在我國得到深入發展,在工程、管理、經濟等領域都發揮了重大的作用,并作為一門課程逐漸成為管理科學、系統科學、信息技術、工程管理、物流管理、經濟、金融等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一。然而,由于運籌學知識的綜合性及內容上的數學復雜性,使得這一課程的教學表現出強烈的自身特色。結合幾年來十幾次運籌學教學的體會,對運籌學的教學方法進行一個粗淺的分析,以供探討。

一、注重其發展背景及現實意義的講授

運籌學作為一門應用科學,既不同于數學等經典學科,又不同于普通的應用學科,這一點可以從其發展背景中略見一斑。從運籌學的早期的發展來看,它可追溯到1914年提出的軍事運籌學中的蘭徹斯特(Lanchester)戰斗方程、1917年丹麥工程師愛爾朗(Er-lang)在哥本哈根電話公司研究電話通信系統時提出的排隊論的先驅者、20世紀20年代初提出的存儲論最優批量公式等等。這些發展背景的介紹有助于學生對于這一學科的重要性、學科的特點、以及其中問題的解決思路都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作為運籌學課程的講授人員,要把不應在課程緒論的講授中一帶而過,而是要在講授過程中讓學生有所體悟。

二、注重其“學科交叉、多分支”的特點

應該說“學科交叉、多分支”是運籌學作為一門課程的重要特色,也是教學過程中需要認真處理、仔細推敲的一個關鍵問題。多學科交叉使得運籌學表現出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上的復雜性——既具有數學學科的理論特性又具有應用學科的自身特性、既具有理工學科的定量特性、又具有人文學科的分析特性、既追求“完美”又注重“實用”。作為授課教師而言要始終把握運籌學的這一特點,做到對發展現狀的較好跟蹤,注重對學生啟發性引導;做到對授課對象的仔細區分,既包括對學生學歷的區分又包括對學生專業的區分,對學生學歷的區分主要體現在知識內容、授課學時、授課方式、課程要求等環節,而對學生專業的區分則主要體現在理學、工學和經管專業在知識深度與廣度上的差異以及在理論和應用上的差異。而多分支特性則要求授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對各個分支有針對性的選擇并能夠做到對該分支理論及應用的充分把握。

三、注重“案例教學、實驗教學”的綜合運用

案例教學與實驗教學在運籌學教學中的運用主要在于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案例教學”一方面可以在課程講授過程中起到引導的作用,既可做到由淺入深、又可在較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接下來的深入做好鋪墊;另一方面,又可在知識的運用上起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既激發學生的知識運用的興趣又加深對知識理論的理解。“實驗教學”既是對理論教學和案例教學的細化又是對學生動手能力的有效引導手段,特別是對學生腳踏實地的學習態度是一個較好的錘煉,同時也對學生長期以來單純的“分數為上”的學習方式是一個有效的沖擊。正是基于上述考慮,筆者認為在運籌學的講授過程中要充分重視“案例教學”和“實驗教學”的運用,充分考慮二者在運籌學教學過程中比重和搭配問題。

四、注重教學方式的運用

隨著教育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教學在課堂教學中運用越來越普遍,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學的質量和教學率,同時又帶來相應的弊端。尤其是多年的高校擴招和運籌學課程的普遍適用性使得多數運籌學課程為大課教學,這就促使教師為了避免后排學生看不清而幾乎抹去了板書的運用。所以,在大班化的背景下,板書與多媒體的矛盾始終是運籌學教學中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五、注重對考核方式的研究

考核作為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其設計的好壞對整個教學質量有著重要影響。在傳統的考試方式中,往往過多得強調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應用能力的培養。所以,不僅要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案例教學”和“實驗教學”的運用,又要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方面的考核,不僅包括學生對分析能力、動手能力的考核,還要包括對學生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的考核。基于此,筆者認為在運籌學考核過程中“專題考核”和“研究論文”都可作為傳統考核方式的重要補充。

總之,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媒介、考核方式都是運籌學授課教師始終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不僅如此,還要綜合考慮自身高校的教學特點,特別是該課程在專業體系中作用的考慮以及該校教學管理部門的課程管理特點。該文僅僅是筆者一點粗淺體會,不足深論,僅供參考。

[參考文獻]

[1]楊茂盛,孔凡樓,張煒.對運籌學課程教學改革的看法和建議[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2),108-110

第3篇

論文[關鍵詞]運籌學;管理科學;數學模型;實踐教學

1引言

產生戰爭時期的運籌學如今在經濟、生產、管理等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經過近幾十年的發展,運籌學的分支幾乎擴展到生產實踐、管理科學的各個領域,是現代管理科學的基礎理論和重要方法及工具.它是抽象的數學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橋梁”,它既為從事應用領域研究的人們提供了完整的數學方法,又為從事數學理論研究的人們展現了廣闊的應用前景.

運籌學是數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其核心是研究優化的理論和方法,是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必修課;同時運籌學又以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管理、生產實踐等領域的問題,將系統思想、工程思想和管理思想相結合,應用數學的方法,通過建立數學模型、求解數學模型解決實際應用問題,為決策者提供定量化的分析結果,輔助決策.運籌學是現代管理科學的理論基礎之一,因此也是經濟、管理等專業的主干課程.在運籌學教學中,應該根據管理類專業和應用數學專業的不同專業特點、學生知識基礎等情況區別對待,切實達到應有的教學目的和效果.

2培養目標及教學目的比較

1.專業培養目標的比較.

一般地,管理專業要培養掌握堅實的專業基本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具有從事專業領域決策、管理和研究工作能力的人才.學生畢業后主要在企業、政府管理、經濟研究等部門工作.

應用數學專業要培養學生具備扎實的數學基礎和一定的理論研究能力;在強調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分析問題、運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熟練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充分體現“寬口徑,厚基礎,多選擇”的培養理念,適應社會需求多樣化和學生興趣與發展方向個性化的要求.學生畢業后應能在科研、經濟等部門從事研究或在生產經營及管理部門從事實際應用、開發研究和管理工作.

2.運籌學教學目的的比較.

雖然很多專業都需要學習運籌學,但各專業的培養目標不同決定運籌學教學的目的必然不同.

運籌學作為現代管理科學的基礎理論之一,是現代管理科學不可缺少的方法、手段和工具.管理專業的學生通過運籌學知識的學習和訓練,目的是開發和啟迪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造能力,培養其運用系統的思想、定量分析的方法解決生產、管理等實際應用方面的問題,學生運用數學的工具和邏輯判斷方法,來研究系統中人、財、物的組織管理、籌劃調度等問題,使其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通過運籌學的學習可以提高管理者的素質,提高管理的質量.

這些學生畢業后多數是從事生產實踐等方面的管理工作,而非優化理論的研究工作,因而從其任職的需要來說,運籌學學習的重點應放在應用性方面.

運籌學是數學的一個重要分支,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備的學科知識體系.對應用數學專業,通過運籌學課程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掌握這門學科有關的基本理論,打好扎實的理論基礎;另一方面,運籌學畢竟是一門應用性學科,學生還應學會用數學模型的方法解決實際應用中的優化問題,這也是運籌學的精髓所在.

3運籌學教學內容與重點的分析

1.管理專業運籌學課程應側重應用.

根據以上分析,加之一般管理類學生數學基礎較弱,對于基礎理論部分感到晦澀難懂,興趣不大.因此,這類專業的運籌學教學應以應用為主,重點介紹各種類型的運籌模型和求解模型的計算軟件,要求學生掌握數學模型的建立、優化思想、求解(計算機求解)及對解的經濟分析和評價.數學模型方法是定量化、科學化決策的重要工具.

運籌學的各個分支都是在研究不同領域的實際應用中逐步發展起來的,因此運籌學的方法幾乎涵蓋各個領域的管理決策問題,例如制定生產計劃、規劃交通網絡、設計產品參數、控制工藝過程、預報經濟增長、確定投資方案等都可以用適當的數學模型表示并加以解決.因此應讓學生充分了解模型的類型、不同模型的特點與應用,以便今后將運籌學方法運用到實際中去解決問題,可以使得管理更加科學、有效.這部分內容是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專業課以及從事經濟管理工作要用到的基礎知識,所以要求學生要深刻理解、準確把握,并側重理論聯系實際的應用.

管理專業運籌學課時一般都不多,因此可以選擇線性規劃、對偶理論、運輸問題、整數規劃及動態規劃等基本內容進行講授.還有一些難度較大的內容(如排隊論、存儲論等),根據課時情況可作簡單介紹,通過典型案例,讓學生了解其實際應用.當在實際中確實碰到這類問題時可通過具有不同知識結構的人員通過團隊合作的方式加以解決.

2.數學專業運籌學課程應理論、應用并重.

雖然運籌學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但它有相應的理論基礎,而且這是一門比較年輕的學科,其理論還在不斷地發展完善之中.理論來自實踐,還要回到實踐中去,實際應用要在相應的理論指導下進行,因此運籌學的理論也很重要.

數學專業的學生與管理專業的學生相比,他們的數學基礎較好,邏輯思維的能力較強,因此理科的學生應該掌握這門課程的有關理論知識,可以為今后從事理論研究打下基礎.

另一方面,理科的學生通常存在重理論、輕應用的現象,而將理論應用于實踐,轉化成實際的生產力或經濟效益才是理論研究的目的,否則只能是紙上談兵.事實上,通過實踐中的應用,還可以發現新的問題,在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又可以豐富理論、發展理論.因此學生除了學習有關的理論外,還應該注重聯系實際的應用,避免眼高手低.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應用型人才是非常受歡迎的.應用數學專業在課時較充足的情況下,學生的數學基礎較好,除了前面提到的管理專業所講授的基本內容外,還可以講授難度稍大的排隊論、存儲論等內容.

3.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計算機的使用也已滲透到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實踐中的很多問題都要借助于計算機來解決,計算機在求解數學模型方面也有著強大的功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在求解運籌學模型方面,除了掌握不同模型的求解思想和方法,還要結合實驗教學,介紹求解運籌學模型的數學軟件,如LINDO,LINGO,MATHEMATICA等.給學生提供上機實踐,使學生學會使用有關的數學軟件求解數學模型.

實踐教學在以往的運籌學教學中常常是薄弱環節,但在當前的就業形勢、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水平等形式下,通過實踐教學,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實踐教學中,通過分小組讓學生解決一些實際應用當中的問題,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學習運籌學的興趣,讓他們感覺到能夠學以致用;另外還可以培養合作研究的團隊精神,這也是他們將來在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素質要求.當然,管理專業的學生多偏文科,因此軟件編程能力相對弱一些,而應用數學專業的理科學生在這方面要強一些,因此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難度適當的應用性問題讓學生解決.而無論文科還是理科的學生,要想真正學會一門編程語言,都不僅僅是通過課堂所學就足夠的,但實踐教學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第4篇

目前,在我國的醫學類高等院校中,衛生管理類的專業普遍開設了運籌學課程。該文對開設這門課程的必要性、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的方法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議。

1 運籌學簡介

馬克思曾經說過:“一門科學只有成功地應用數學時,才算達到了完善的地步。”運籌學就是這樣的一門學科。它是一門定量化決策科學,利用了現代數學、計算機以及其他科學的成果,來研究人類從事各種活動中處理事物的數量化規律,使有限的人、材、物、時、空、信息等資源得到充分和合理的利用,以期獲得盡可能滿意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運籌學是多學科知識的綜合應用,它是以高等數學、管理學概論等先修課程為基礎的,而它本身又為以后學習其它專業課程提供必要的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因此對于各類管理專業來說,是很重要的技術基礎課。目前,運籌學已應用到衛生服務的各個方面,如醫療、預防、衛生科研、衛生教育等。衛生管理專業普遍開設了運籌學課程,并已成為衛生管理專業的主要課程之一。衛生管理運籌學就是運籌學在衛生管理教學與科研實踐中形成的。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掌握:線性規劃;目標規劃;動態規劃;網絡分析與網絡計劃;存儲論;排隊論;決策分析;對策論;預測技術;綜合評價等內容,并學會利用運籌學的理論知識,解決管理中的實際問題。

2 教學現狀

在醫學院校的管理類專業中,雖然已經在逐步的開展運籌學的教學,但是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運籌學課程的教學并不順利,教學效果也不盡如人意,總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2.1 學生學習動機不明確,積極性差

當代大學生對于自己的職業都有很明確的規劃,對所學的課程能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選擇,注重一些與專業關系密切的課程。運籌學主要是通過數學的方法解決實際的問題,所以在授課的過程中,理論上的講解必不可少,所以很多同學以為這是數學類的課程,對將來就業沒有用處,因此學習的過程中積極性不高。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我國目前醫院的管理中,信息的儲存比較落后,很多單位不重視衛生統計工作,沒有充分的數據資料為管理決策服務,衛生管理人員沒有進行過專業的運籌學技術訓練,應用定量的運籌方法解決醫院管理問題的的實例不多,因此學生意識不到這門課程的實用性。

2.2 教學內容較難,與現實脫節

運籌學中應用到了數學的很多理論和方法,包括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等,因此要想深入的學好這門課程,需要很多的數學知識。作為醫學類院校的衛生管理類專業學生,主要以文科生為主,本身數學基礎就一般,大學期間學習的數學知識有限,因此在理解本門課程的一些方法時,必不可免的會存在一些困難。另外,教材中的一些實例,與醫院管理中的具體問題還有一定的距離,很難體現本學科的具體作用。

2.3 教學內容枯燥,未能因材施教

目前運籌學課程的相關教材主要以理論的講解為主,其中穿插了部分與專業相關的例子。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于理論的理解存在困難,所以傳統意義上的講解會使學生感覺十分枯燥,同時,教材上的實例比較簡單,是關于實際問題的簡單抽象與概括,與具體問題差距甚遠,因此,要想直接將理論上的方法應用于實際,還存在很多的問題。

3 教學改革與實踐的方法

單純利用傳統式的教學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這樣既浪費了學生寶貴的學習時間,也限制本學科在醫院管理中的發展,因此,需要對本門課程的教學進行一些調整,具體建議如下。

3.1 優化教學內容,注重課程設計

首先要選擇合適的運籌學教材。管理類專業的學生一般數學基礎較弱,其學習運籌學的目的不應是理論推導及算法研究等,而應是培養實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的基礎上,能夠對實際管理問題進行分析,能利用計算機對管理決策模型進行優化。而傳統的教材如《運籌學教程》、《管理運籌學》等,主要注重對于基本理論知識的講解,缺少與醫學練習緊密的實例,因此,宜選擇一些專門針對醫學院校編著的教材,如《衛生管理運籌學》等,結合實際的醫學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講授知識,學生更容易接受。

其次,還要對課堂的授課方式方法進行重新的設計,傳統單項式的教學比較枯燥,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建議在授課過程中采用案例導入式教學,建立案例庫,利用網絡、視頻、動畫等諸多方法,生動的展示醫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引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講授時以應用為主,理論推導為輔,計算盡量結合計算機軟件實現,將實驗課引入課堂,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與創新能力。在培養中,還要注意突出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鼓勵學生學以致用,主動思考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2 考核方法靈活多樣

采用多種多樣的考核方式,而不是一味的以試卷的形式結束課程。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如,加強啟發式教學,可以分小組探討問題,以小組的綜合表現來評定。啟發式教學是現代教學中的一種主要方法。在運籌學的教學中,有很多經典的案例,如線性規劃中美國航空公司的收益管理模型,動態規劃中的背包模型,對策論中的田忌賽馬模型等。通過案例的講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可以更好的理解所講的內容。通過分小組討論的方式,結合具體案例分析,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總結方法,并對這類問題進行分析、歸納,培養學生的運籌學思維,突出了學習過程的個性化,同時學生學些的主動性和參與性也得到了提高。

也可以用提交論文的形式結課,以此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論文是理論、應用與計算機實驗的結合,綜合考察了學生的掌握知識的情況與應用知識的能力。學生可以自行選擇一個與管理有關的課題,運用運籌學的方法去分析,將實際的問題轉化成是運籌學問題,然后再利用lingo、lindo等數學軟件進行運算,直至得到結果。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能夠考察學生應用運籌學基本理論解決較復雜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也考察了學生掌握現代信息技術解決優化決策問題方法的水平。

總之,采用多樣的形式進行考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引導學生從應試學習向提高知識應用能力的方向轉變,促進素質教育,也為以后采用定量、科學的手段管理醫院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5篇

1.引言

 

隨著我國高校大學生教學改革和考試改革的逐步實施,學校對各專業的課程體系及教學大綱都進行了大幅度調整。《運籌學》作為一門應用學科,主要采用系統優化的核心思想,對社會各種系統進行整體優化,力求尋找最優解,因此這門學科被廣泛應用于軍事、工業、商業、服務業、民政事業等各領域的最優化及統籌決策問題。本校的交通運輸專業根據交通運輸專業服務性的特點,將《運籌學》課程在2015年的教學大綱中改成了《交通運籌與優化》,這將運籌學與交通運輸的專業聯系得更緊密,更貼近交通運輸行業的教學和實際需求;該課程改革給老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今后教學方法和課程考核方面都需要隨之做適當調整,本文將針對這兩個方面進行探討。

 

2.教學方法方面

 

《交通運籌與優化》是一門學科基礎核心課,總共56學時(其中課程實驗8學時)。由此可以看出該課程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課程,這就要求根據專業特點設計合適的教學方法,根據以往經驗從課堂教學內容和實驗相結合的教學手段上著手。

 

2.1優化教學內容

 

根據專業培養目標,該課程的重點是線性規劃、運輸問題、網絡優化部分是重點內容,也是基礎內容。

 

一是線性規劃部分:要對單純形法和對偶問題進行重點分析,這是線性規劃部分的難點和重點。對偶理論涉及的“影子價格”,屬于經濟運籌學的范疇,因此進行課堂教學時要結合經濟學理論,使學生對對偶理論有直觀的理解和認識。

 

二是運輸問題部分:運輸問題實際上是一類特殊的線性規劃,很多學生的線性代數基礎知識不扎實,在理解單純形法時遇到很大困難。授課時需要對單純形法的思想和步驟在學時上加以傾斜。

 

三是網絡優化部分:這部分主要是圖論知識,針對交通網絡的特點,結合路網優化的目的主要講解網絡最短路、最大流和最小費用最大流問題。

 

在各部分教學中都要適當引入交通運輸相關的例題和案例進行分析,做到讓學生不僅知道怎么“做題”,還讓學生用這個建模和計算方法解決交通運輸領域的相關問題。同時開辟第二課堂,將實際案例引入課堂中,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做老師列出的“應用題”。

 

2.2開設實驗教學課堂

 

目前,我院引入了一套運籌學教學軟件,為今后開設該課程的實驗教學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實驗教學學時設定為8學時,在這部分學習時間內要求學生加強對基本理論、算法的理解和應用;訓練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和創新能力。在教學中,加強對軟件運行結果的分析和討論,使學生加深對運籌學算法的理解。并將課堂上學到的方法學以致用,應用于生活實踐中,加深學生對課堂學習的理解。

 

3.課程考核方面

 

《交通運籌于優化》是一門理論性和實用性都很強的課程,不僅要求學生對基礎知識加以消化吸收,還要求學生加以利用和創新,因此單純的理論考試會導致學生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在該課程考核方面,結合專業特點要求,我們建立了多元化的考核體系。

 

一是建立試題庫:試題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基礎理論知識,主要考核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這部分考題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另一類是案例分析,題型可以靈活設置,要求學生在一定課外時間內完成,可以分小組完成,每個小組的題目不一樣,這樣既能考核學生的合作能力,又能考驗學生的學習情況。

 

二是實驗考核:在規定時間內,要求學生在計算機上利用相關運籌學軟件解決規定的題目,包括建模、求解及驗算等,根據完成的實驗報告綜合評定。

 

三是教師評價:根據學生平時課堂上提問、回答、課堂練習的情況,考慮老師的評價。

 

四是其他方面:考慮學生的自評、考勤、論文等。

 

4.結語

 

本文根據交通運輸專業學科基礎核心課程《交通運籌與優化》的課程內容和特點,通過分析教學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教學方法,從教學內容和實驗教學方面分別進行了討論;分析了當代大學生教育考核體制下的常規理論考試的考核方法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影響,并提出了幾種可供參考的改革考核方式。

第6篇

【關鍵詞】文科類高校 《管理運籌學》 教學改革 實驗分析

引言

《管理運籌學》是一門研究如何運用數學方法對管理系統中的各種有限資源進行統籌安排,實現最有效管理的學科。[1]作為現代化管理的有效工具,該課程是經管類專業人員必須掌握的一門基礎性學科。《管理運籌學》的學習須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數理基礎和邏輯推理能力。現行教育體制下,學生在中學就已文理分科,文科生通常人文底蘊足,但自然科學知識欠缺。進入文科類大學后,學生的形象思維方式得到進一步培養,考慮問題時會偏向定性思維邏輯模式,而自然科學學習的偏離,使其難以適應定量化的邏輯推理思維模式。

文科類院校《管理運籌學》課程教學現狀

通過對七所開設《管理運籌學》課程文科院校調研,結合多年教學實踐,可發現當前文科類院校在該學科教學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學生數理基礎差,學習動機不明顯

作為應用型學科,《管理運籌學》及其前繼課程《線性代數》等為帶有數理特征的學科,其解決問題的方法為嚴密的邏輯推理,但文科院校學生卻普遍數學基礎差,邏輯思維能力不強,這種反差使大部分學生在一開始就對該課程學習產生畏難情緒,學習興趣不高。行為產生于動機,動機是行為產生的原因,動機的產生取決于行為主體內在需求與外在誘導[2],從內部需求分析,盡管經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能夠從理論上意識到該學科的重要,但因沒有實際工作經歷,很難切身體會到這種重要性,學習該課程的內在需求并不強烈,而外部的誘導因素則在一開始就存在客觀障礙,導致學生學習動機不明確,多數學生學習該課程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動的,主要表現為部分學生缺課及考試不及格人數比例較大等。

2.教學內容“重理論,輕應用”

通過對14本隨機選取的不同編者、出版社出版的《運籌學》及《管理運籌學》教材內容的分析,可發現普遍存在著教材內容理論性強、應用分析弱;內容陳舊、大部分案例分析中數據雷同①等問題。教材是教師授課和學生學習的基礎,教材編寫的缺陷導致教師在教學時很容易出現 “重理論,輕應用”的傾向。目前,該課程教學中,教學內容的選擇有著一定隨意性和盲目性,教師熱衷于講授運籌數學的深奧,迷戀于數學模型的復雜和數學方法的精巧……[3]調研的院校中,10名任課教師中5名為數學教師,5名為專業課教師,大多數學教師承認上課時,數理知識講解占課時的80%-90%。

3.教學方法單一,課堂教學效率不高

調研的七所院校中,有3家采用多媒體教學,7家主要由教師按傳統教學方法講解(教師講學生聽)②,大學教學中,教師上完課后與學生見面機會不多,主要的交流是作業,但這有時也會因抄襲存在而很難發現問題。因課時有限,極少有教師安排案例討論。其結果是一門課程下來,教師完成了課本上的教學內容,學生學完了課堂上講的東西,應付了考試,拿到了學分[4]。被采訪的大部分學生表示盡管考試成績較滿意,但談到應用則覺得沒有底氣。

4.考核方法單一,課程潛力不足

7所院校中,考核方式幾乎為清一色的閉卷理論考試。也有教師談到,若有案例分析,可能大部分人不會分析,這一點可從課堂表現中看到,故一般考試內容僅為一些方法論模型的建立、求解,即便學生考高分,也只是對教材內容的重復,很難提高其應用能力,更談不上在以后工作中應用。

當然,學校不同,存在的問題也有差異。上述是在調研基礎上發現的該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對此課題組進行了針對性的教改實驗,并取得一定成效。

《管理運籌學》教學改革實施

1.改革教學內容,減少數學計算與推理,注重實際應用

面對有限課時,方法論分支繁多的教學內容,課程組將現實中應用較廣的部分設置為必學內容,其余內容選學。每個方法論分支,按照解決什么問題、如何建模、如何求解及如何應用四大模塊來講解,將教學重心放在應用上,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借助多媒體,改革教學方法,加強學習氣氛

借助多媒體、網絡等教學工具改革教學方法;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教師講解、學生討論、辯論等形式豐富課堂氣氛;定期邀請一些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作講座,加深學生對該學科應用性理解,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安排上機操作軟件,讓學生掌握利用計算機求解模型的方法,避開復雜計算。

3.改革考核方法,發揮課程潛力

改革以往閉卷理論考核的形式,由學生選擇采取團體合作或個人針對現實中某一問題,通過實際調研,運用該課程的量化工具解決實際問題,并以調研報告的形式上交。以此減輕學生的考試壓力,提高應用量化工具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改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帶動了教師授課的積極性,使教學在一種輕松的氛圍下進行,既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又利于學生應用能力的提高。

《管理運籌學》教學改革實驗效果分析

經過兩年教改實驗,該課程的教學狀況取得較大改觀。學生到課率大大提高。實驗數據表明,各班的到課率均值為95.6%;學生課堂上的踴躍度明顯提升,表現在認真聽講、互動提問及積極參與討論等各方面;作業的完成率在90%左右;期末考核及格率均值為98%;畢業生對該學科應用能力潛力發揮評價良好。

通過對開設該課程班級的隨機調查結果,可大致分析該課程教學改革實驗的效果及有待改進的地方。本次調查對象為公共事業與人力資源管理兩個專業,隨機發放問卷50份,收回有效問卷48份,有效率為96%。

教學內容調查結果表明,絕大多數學生認可教師在授課時應該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互融合、二者兼顧,同時由于計算機輔助教學能有效地解決復雜的數學計算,因此教學中應盡量減少數學推導,這表明課程組在教學內容改革方面的方向是正確的。

教學手段調查結果表明,學生較喜歡案例分析的教學方式,可能是由于這種方式內容簡單易于理解,同時能夠體現知識與現實的相互融合,且學生能積極參與。當然,理論講述、上機操作及課堂討論三種教學手段也必不可少,今后的教學中課程組將進一步加大案例教學的比重。

考核方式的調研中,42%人認同傳統考核方式,只有10%的人認同調研報告形式,這可能與調研中遇到的困難太多有關;另外48%學生認同案例分析考核方式,幾乎沒有學生否認調研報告對學生能力提升的作用。因此,在是否會在論文寫作中應用該學科方法論的調查中,有46%的人表示會應用,但需要教師指導。從實際效果看,學生組成小團隊完成調研報告的形式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運用量化工具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均具有良好的效果,是一種教學好的考核方式,但應提前作好準備工作,盡量減少學生遇到的困難。

教學改革是教學實踐中必不可少的環節,通過教改,可以使教師不斷地正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不斷改正,以實現教學目標。今后的教學中,課程組將繼續完善對該學科教學改革,遵循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實用型專業人才。

注釋:

①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由于特定的案例講解中對數據處理結果有特定的要求,如線性規劃中解的唯一性要求等,使得數據選擇不能隨意。

②大部分是考慮到學生數理基礎差,而多媒體教學中一些數學推導由教師提前準備好的,一部分同學可能跟不上教師上課速度,理解起來難度大。

參考文獻:

[1]李明,向號,張躍剛.《管理運籌學》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教育研究》,2009,(11).

[2]吳睿,陳鵬.管理運籌學課程教學改革思路探索[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2).

第7篇

對于從事經濟工作的人來說,經濟、稅收是兩門終身必修的課程。對于稅務人員來說,更是這樣。眾所周知,在經濟活動中,要認識經濟規律,駕馭經濟活動,不開展經濟運籌是不行的。而稅收又有著獨自的內涵和特征,開展網絡稅收管理運籌同樣必不可少。在實際工作中,稅收活動是經濟活動的一部分。對于稅收人員來說,開展稅收征管活動必須立足于宏觀的經濟運行。對于納稅人來說,經濟稅收運籌同樣是實現經營活動目標的重要途徑。韓建元等的《經濟稅務運籌》正是這樣一套既包括經濟運籌研究,又包括網絡稅收管理運籌和納稅籌劃等方面內容的叢書。韓建元是個基層稅務人員。長期的稅收工作實踐使他對經濟運籌、網絡稅收管理運籌,以及經濟運籌與網絡稅收管理運籌、納稅籌劃的關系有著深切的理解和認識。1991年以來,他已撰寫出版了11部稅收、財政、經濟學術專著,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

《經濟稅收運籌》叢書可以說是他幾十年來對經濟稅收活動不斷認識、研究的又一項新的成果,反映了他以理性的思維對經濟運籌、網絡稅收管理運籌、納稅籌劃的新思維。該叢書包括《經濟稅收運籌•經濟運籌學》《經濟稅收運籌•網絡稅收管理運籌》《經濟稅收運籌•納稅籌劃》三部學術著作。按照韓建元的話說,這套叢書是近幾十年來他聯系我國經濟稅收活動實際寫成的。希望能為人們開展經濟運籌,駕馭經濟活動、開展網絡稅收征管運籌、依法開展納稅籌劃提供新思維、新技藝。

縱觀該叢書,我們會看到一個個嶄新的理論判斷,一個個新穎的經濟稅收視覺,一項項新鮮的理論研究成果,使人們倍感振奮和喜悅。韓建元、韓利恒撰著的《經濟稅收運籌•經濟運籌學》以2008年9月爆發的世界經濟危機為背景,深刻剖析了全球視野下的經濟活動,尤其是通過我國政府采取有力措施使經濟回升向好的實例,展示了經濟運籌的內涵、技藝,為開展宏觀經濟運籌提供了鮮活的例證。特別是在該著作中提出的“經濟三角”理論,為開展經濟運籌,駕馭經濟活動提供了新的理論支撐。同時,在每一章中作者還繪制了大量的圖表,加深了人們對復雜多變的經濟運行的認識,對經濟運籌技藝的掌握。韓建元撰著的《經濟稅收運籌•網絡稅收管理運籌》則立足于信息條件下的稅收活動,從網絡稅收的角度全面分析當前我國稅收管理的現狀,提出了網絡稅收管理的新理念、新思維、新方式、新技藝。韓建元認為,當前稅收活動已經進入網絡稅收活動的新階段,稅收管理再也不能囿于傳統的稅收征管模式和方式,要在稅收實踐中不斷創新,以適應網絡稅收管理的需要。該著作對于網絡稅收管理各個環節上的管理提出了新的管理運籌思路,設計了管理的新模式、新形式,開創了網絡稅收管理的新途徑、新平臺。韓建元、韓玉芬撰著的《經濟稅收運籌•納稅籌劃》是作者站在法律的天平上,全面認識征納雙方之間的博弈,依法闡述納稅人開展納稅籌劃的專著。鑒于我國納稅人中中小企業占大多數的特點,韓建元等力求語言樸實,通俗易懂,聯系實際,有的放矢。該著作在闡釋了納稅籌劃的內涵及其“游戲規則”等內容后,就我國現行的主要稅種沿革進行了介紹,之后對開展納稅籌劃進行了具體的分析。為了便于納稅人掌握這些納稅籌劃的技藝,韓建元還在每一章后附錄了一些納稅籌劃的案例,以加深納稅人對某一個稅種的納稅籌劃的認識、理解和掌握。

總之,讀了該叢書后,我們會發現,《經濟稅收運籌》叢書貼近經濟稅收活動,凸顯出深厚的實踐基礎,有理論,有分析,有技藝,有實例。最大的特點是實踐性強,針對性強,操作性強,創新性強。在我國開始實施第十二個五年計劃之際,《經濟稅收運籌》叢書的出版,無疑是十分適時的。它必將啟迪廣大從事經濟稅收工作的同志不斷創新思維,把稅收工作做得更好,助推我國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加快我國進入世界強國之列的進程。

第8篇

以某中文核心期刊學報征稿要求為例(供初學者參考)

一、本刊的編輯出版,嚴格執行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頒發的《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范》(CAJ-CD1999-02-01試行)標準化要求,投向本刊的稿件要求著者提供題目(最多不要超過20字)、摘要、關鍵詞、作者簡介、參考文獻。

(一)摘要:須客觀地反映文章的重要內容,篇幅一般不超過200字。

(二)關鍵詞:是反映文章最主要內容的術語詞,每篇文章選3-8組為宜。

(三)作者簡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籍貫、職稱、研究方向、工作單位、地址、郵編、電話及電子信箱。

(四)文章題目、作者單位、摘要及關鍵詞均應譯出英文,著者姓名標出漢語拼音。

(五)參考文獻:指著者引文(正式出版物)所注的出處,文中用方括號按先后順序標出,且置于行文的右上角,文獻說明一律放在文末,即采用順序編碼制。外文參考文獻按照國際通行的著錄格式標注。

其格式如下:

1.著作:[序號] 主要責任者. 文獻題名 [M]. 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年. 起止頁碼(任選).

[1]孫漢超.體育管理學教程[M]. 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6. 178-180.

2.譯著:[序號]國名或地區(用圓括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M].譯者. 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年. 起止頁碼(任選).

[1]喬治·迪特曼.提高速度的秘訣[M].段金譯.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2.151.

3.論文集:[序號] 主要責任者. 文獻題名 [C]. 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年. 起止頁碼(任選).

[1]辛希孟. 信息技術與信息服務國際研討會論文集:A集[C].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4.

4.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序號]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 析出文獻題名 [A]. 原文獻主要責任者(任選).原文獻題名[C].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 析出文獻起止頁碼.

[1]鐘文發. 非線性規劃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應用[A]. 趙瑋. 運籌學的理論與應用——中國運籌學會第五屆大會論文集[C]. 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6. 468-471.

5.期刊文章:[序號] 主要責任者. 文獻題名 [J]. 刊名,年,卷(期): 起止頁碼(任選).

[1]萬曉紅,歐陽柳青,楊梅,等. 試論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社會功能及人文價值[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003, 37(3): 4-6.

6.報紙文章:[序號] 主要責任者. 文獻題名 [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1] 孫浩. 肥胖已成全球問題[N]. 健康報,2004-05-18(5).

7.電子文獻:[序號] 主要責任者. 電子文獻題名 [EB/OL].文獻出處或可獲得地址,發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選).

[1]華欄,包建. 心理養生——21世紀健康主題 [EB/OL]. . 2004-03-20.

二、省(部)級以上立項的課題(項目),請注明項目名稱與編號,并附上復印件。

三、本刊實行匿名審稿制度,凡“作者簡介”信息一律另頁列出。

四、本刊對決定采用的文稿,會通知作者再給本刊寄發電子版。敬請合作,謹表謝意。

中文版論文格式:

標題(居中,小二黑體)

作者姓名1,作者姓名2,作者姓名3(小四號宋)

1作者單位, (郵政編碼)(五號仿宋)

作者單位, (郵政編碼)(五號仿宋)

作者單位, (郵政編碼)(五號仿宋) 23

E-mail(小五,Times New Roman)

摘 要:本文給出了一種?(五號,楷體)頁邊距: 左右各:3.17cm, 上下各:3.5cm;頁眉:2.8cm, 頁腳3.0cm。

關鍵詞:(3-5個)

1. 引 言(四號,宋體,加粗)

近年來。。。(正文五號宋體,段首空兩漢字字符,1.25倍行距)頁邊距: 左右各:3.17cm, 上下各:3.5cm;頁眉:2.8cm, 頁腳:3.0cm。

2. 系統介紹(同上)

2.1 一級子標題(小四號,宋體,加粗)

2.1.1 二級子標題(五號,宋體,加粗)

3. 。。。。。。

4. 。。。。。。

5. 結論(同上)

本文給出了。。。

參考文獻(五號,黑體)

[1] H.E.S.Said, T.Tan and K.Baker.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handwriting. Pattern Recognition, 33:149-160, Jan. 2000

[2] 劉敬彬,楊麗麗,《淺談。。。》,北京:社科文獻出版社,1996.8。 (小五號宋體)

外國語專業英語論文格式規范(附樣例)

A Contrastive Study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題目:二號,黑體,加粗,居中,除了英語小詞外,其他單詞首字母都要大寫;另外:除了題目外,論文中所有英文的字體均采用“Times New Roman”)

(學院、專業、學號、作者姓名、指導教師姓名(小四號宋體字,加粗),依次排印在論文題目下,上空二行,居中)

【Abstract】 This paper centers on the different expressions of …… (英文摘要:上空二行;題目采用五號“Times New

Roman”字體,加粗,置于粗體方括號【】內,頂格放置;隨后的內容與前面的粗體方括號【】之間空一格,不用其他任何標點符號;采用五號“Times New Roman”字體,不加粗;單倍行距。)

【Key Words】 idiom; comparison; English; Chinese

(英文關鍵詞:題目采用五號“Times New

Roman”字體,加粗,兩個單詞的首字母要大寫,置于粗體方括號【】內,頂格放置;隨后的內容與前面的粗體方括號【】之間空一格,不用任何其他標點

符號,采用五號“Times New Roman”字體,不加粗,除了專有名詞外,其他單詞的首字母不大寫,各單詞之間用分號“;”隔開,分號之后空一格;最后一個關鍵詞之后不用任何標點符號;單倍行距。)

1. Introduction

(頂格,除了第一個單詞及專有名詞外,其他單詞首字母都不要大寫;標題最后不用任何標點符號,上空兩行)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 So, this essay is trying to focus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idoms in terms

of their essential meaning, customary usage and typical expression

(Chang Liang, 1993:44; Li Guangling, 1999).

(段落第一行縮進4個英文字符;夾注的標注法:出現在夾注中的作者必須與文后的參考文獻形成一一對應關系;注意一個或多個作者間的標點符號,時間、頁碼等的標注法;另外,漢語參考文獻的作者要以拼音形式出現,不能出現漢語姓氏;夾注出現在標點符號之前)

2.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English idioms and Chinese idioms In English, …. And it can be clearly seen in the below examples:

(1) I don’t know。我不知道。

(2) I am not a poet. 我不是詩人。

(正文中的例子以(1),(2)…為序號排列,直至最后一個例子;而①, ②…則為腳注或尾注的上標序號)

3.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idioms and Chinese idioms

3.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idioms

(正文章節序號編制:章的編號:1. ,2., 3.,…;節的編號:1.1,1.2…,

2.1,2.2…;小節的編號為:1.1.1,

1.1.2…。小節以下層次,采用希臘數字加括號為序,如(i),(ii)…;之后再采用字母加括號,如(a),

(b),…;每章題目左頂格,小四號字,加粗;每節(及小節以下)題目左頂格,小四號字,不加粗但要斜體;所有章節的題目都單獨一行,最后不加任何標點符號)

….

In conclusion, ….

3.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idioms

….

Feng (1998) found some problems as shown in the following examples (注意此句中夾注的另一種寫法):

(9) We never know the worth of water till the well is dry.

(10) People take no thought of the value of time until they lose it.

….

3.2.1 Th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i) ….

….

(ii) ….

….

4.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References) (小四號,加粗,后面不加任何標點符號) Sanved, ed. The Oxford book of American literary anecdotes[C]. New

York: OUP, 1981.

第9篇

從國家每年生產總值核算、居民消費指數、通貨膨脹率,到美國總統選舉方法是否能代表廣大選民意志,臺灣軍購對亞太局勢影響,再到足球比賽中罰點球時將球射向球門的哪個位置最不容易失手……統計學已經貫穿了我們的整個生活。

統計無處不在

提起統計學,就要先弄清什么是統計數據。日常生活中到處都有統計數據:同學們的考試成績在班級中的名次、班干部選舉時各人的票數量等。統計學應用廣泛,在我國最早的應用領域就是給政府提供了解整個國家的基本運行狀況和制定各種政策法規的參考依據。我們常聽到的一個名詞CPI(消費者價格指數),就是政府通過統計學手段來衡量物價水平和通貨膨脹水平的。如今,隨著統計方法的進步和社會各部門發展對于統籌規劃與決策的需求,使統計學從幕后走到臺前,參與了大量的軍事、政治、政府決策的制定,并為之提供理論依據。統計學就是一門搜集、整理、顯示和分析統計數據的學科,可以形象地稱為“和數據打交道的藝術”。

美國是統計學最發達的國家。幾乎每一個大學生都知道統計這個學科,許多非統計學科都把統計作為必修課,這樣,當人們遇到了統計問題,也都知道如何去尋求答案。因此,統計專業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已成為除計算機專業之外的最好找工作的專業。由于行業需要和立法等原因,醫藥界成了使用統計最多的行業之一,醫藥領域也成了統計方法和理論發展的一個重要源泉,同時生物統計也是統計家族中的一大熱門。此外,工商業、金融管理、市場和民意調查及各級政府工作中同樣大量地、普遍地和經常性地使用統計方法。時至今日,伴隨著社會分工的進一步明細,統計學已細分為數理統計學、教育統計學、生物統計學、心理統計學等分支學科。

各科數學為先 練就宏觀思維

很多同學也許會認為,統計學與傳統的計算機、應用數學、應用物理這類純理科不同,在所學課程上會涉及西方經濟學思想、數理統計學、運籌學等這類偏文科類的知識更多些。而恰恰相反,統計學作為一個完全是和數據打交道的學科,需要的是非常良好的統計學基本方法和邏輯思考能力,而數理統計學、運籌學這些基本統計理論學科需要非常良好的數學基礎。隨著計算機在各個行業的廣泛應用,從事統計行業的人如今還需具備熟練地用計算機操作統計軟件分析數據的能力。這就使得現在的統計學專業加入了許多計算機類的基礎課程,如數據結構、C++語言,JAVA語言等,這下好了,完全成了一個數學系專業了。

當初我在高考填專業的時候首選的是經濟學,抱著方便調劑的心態填了一個自以為是偏文科的統計學,結果被“有幸”錄取。上課第一天拿到培養方案,感覺就懵了,和同班同學交流心態時驚訝地發現大家的感受和我絲毫不差。后來才了解到,部分學校是將統計學和應用數學專業或者是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打通培養的(本科一年級和二年級的課程一樣,專業課有些許區別)。

落差歸落差,但在上過前兩年的基礎課(數學分析、高等代數、空間解析幾何、常微分方程、概率論、數據結構等)之后,統計專業同學在數學思維、邏輯思考能力相比于別的專業的同學要強很多。為什么呢,拿經濟學中的國際貿易來作比較,前兩年數學學的是高等數學和線性代數,光看課本,這兩門學科在目錄上無顯著差異。但深入學習之后發現,高等數學著重于計算能力,而數學分析重點在于數學思想的形成,學習中對于同一個理論,更多討論的是它的推導和證明(有些類似高中數學對理科生和文科生的不同要求)。所以,同樣是學數學基礎課,統計學學生花的精力要多得多。一學期晚上看書看到十一二點的日子更是數不勝數,那些外專業所說的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基本與統計學專業學生無緣。每到數學考試前,統計學學生要玩命似的演算、推導,看著外系的學生把高數的書隨手翻翻就可以及格,那個心情是無比的羨慕啊。

滾過前兩年數學沙場,到了大三后,當面對大量復雜的數據和樣本時,統計學專業的學生更具有大局觀,能從容有效地面對和處理問題。很多如運籌學、博弈論、概率等經典問題會迎刃而解;最短路徑,最小人力如何得到最大效率等在外人看來無從下手的問題,在統計學中就是小菜一碟。之前基礎課的很多經典理論、思想,在通過進一步地學習初級統計學、數理統計、多元統計分析、非線性統計分析這類專業性極強的內容時也會一直使用。這些思想和理論在我看來,對于其他課程的學習也是大有裨益的。人們都說,學數學的邏輯性強,自己學過之后才有體會。我在大三的時候也嘗試去涉獵西方經濟學知識,后來發現思考能力比大一時進步很多。

統計學教會你的是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思維方式,故而周圍很多同學在考研深造選擇報考專業時也很廣泛,涉及計算機、經濟、教育學、管理學等等。甚至在做畢業論文時,選題也不用拘泥于傳統的方程、概率等課題,可以從生物、經濟、人文的多個方面入手。我的畢業論文就從交通與國民生產總值的相關性進行研究,涉及了統計學,經濟學,運籌學等多個學科,論文完成之后覺得知識層次又更上一層樓。現在回想起來,前面的基礎課如同學習如何使用工具,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對數學思想的體會,對知識的總結,整個人的邏輯水平就會在不知不覺之中得到升華和提高。待到應用時,學習就一下子變得多姿多彩了。

專業崗位,可“跨界”考證

除了傳統的報考公務員進入統計局或者稅務,工商系統之外,給機構做數據挖掘和分析的統計公司、各大銀行、金融機構等都是統計學專業畢業生的潛在就業單位。醫學統計雖然在中國國內目前應用情況還不普遍,但在國外應用已經相當廣泛而且是一個很受立法重視的行業,但可以預見這將是統計專業發展的方向之一。因為統計學接觸到的都是行業中最本質最核心的東西――數據,所以統計學做的一部分活在外人看來難以精通,外專業人員難以替代。主要的崗位是研究院,可以再市場研究項目的管理和運作中發揮作用,數據是不會說謊的,通過數據分析得到的結論,對行業乃至社會變化都是是相對準確的。

由于統計學良好的數學、經濟學以及部分管理學基礎,統計學的學生考證“玩過界”也是十分普遍的事情。如你對會計感興趣,可以考個注冊會計師,對證券等金融行業感興趣,就可以參加證券從業資格、銀行業從業資格或者保險行業從業資格考試;如果對精算感興趣,也可以嘗試精算師資格考試,甚至考試場調查類的證書都會增加自己的就業砝碼和精確自己的就業規劃。

第10篇

關鍵詞: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熱點;比較分析中圖分類號:C931

一般認為,國外和我國管理科學的產生與發展,都經歷了三個階段。國外的三個階段分別是科學管理、行為科學和管理叢林,而我國管理科學的產生與發展,經歷的是初創、重建發展和繁榮三個不同階段。二者的起止時間和研究的主要內容卻有很大差異。時間上,國內研究要比國外晚20-50年;內容上,國內基本上是在學習引進西方的理論和方法。

人類社會進入21世紀以后,信息技術和知識資本的發展,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豐富了管理學科的研究內容,并帶來管理方式新的變革,給我國管理科學研究帶來了機遇與挑戰[1]。隨著理論研究自身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許多舊的領域在逐漸淘汰,而許多新的領域已誕生并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樣,國內外研究的熱點問題及出現時間、熱點形成的原因也在不斷變化。

1 國內外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的現狀特征

從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代碼可以看出國外對管理科學的理解與我國對管理科學與工程的理解比較一致。它主要是指通過吸收、改造、轉換其它學科如運籌學、數學、經濟學、心理學等的研究方法和工具,為管理科學其它兩個領域提供合適的基本技術、基本方法和基本手段[3]。

1.1 國外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的現狀特征

本文首先通過因子分析[4]和其他有關資料,選定了有代表性的59種國外期刊;然后通過關鍵詞檢索的方法統計了1990年-2000年這些期刊被SCI和SSCI收錄的全部論文[5]。

從總量來看,國外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決策與對策理論、組織理論、運籌與管理;其次是信息技術與管理、管理系統工程、評估技術、復雜性研究和一般管理理論;而管理思想史、管理心理與行為理論、預測技術、數量經濟分析方法、工業工程等領域論文數量相對少得多(見圖1)。出現上述研究格局是因為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直到70年代,國外管理科學的研究重點在于運用運籌學、系統工程等數量分析方法來提高決策的精確度和管理的效率,這些領域一貫以來都得到人們的重視和資助。而工業工程、預測技術、數量經濟分析方法則更多的被從工程角度和經濟學角度進行研究;管理思想史、管理心理與行為理論如果得不到新的學科的支持和工具的改造,其研究力量則會逐漸變弱。

從縱向的歷史變化規律來看,所有領域的論文數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1990年到1992年,論文數量增長最快,隨后就進入一個平均量比較平穩的增長時期。論文數量增長最快的領域有決策與對策理論、組織理論和運籌與管理。而從發展的趨勢來看,運籌與管理、信息技術和管理仍將得到研究人員的重視,繼續保持上升的態勢。

圖1 國外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論文總量圖

1.2 我國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的現狀特征

在考察我國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的現狀特征時,本文綜合了四個方面的材料:一是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認定的18種期刊;二是在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針對重要管理學術期刊進行的調查結果;三是2000年的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四是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提供的中文核心期刊。根據這些材料,確定了我國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領域的44種專業性學術期刊。

本文通過關鍵詞檢索,對所有這44種期刊在1994年到2000年間被中國期刊網收錄的論文進行了統計分析[6]。

從總量來看,我國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的主要內容是信息技術與管理和管理系統工程,其次是預測技術、評估技術、運籌與管理。管理科學與管理思想史、管理心理與行為理論和復雜性研究則在20篇以下,尚未成為主流(見圖2)。出現這種格局的原因是由于信息技術的深遠影響和國家的信息化戰略已得到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界的重視,并且在企業信息化、決策支持系統和政府信息化等方面已能與實踐很好的結合,產生重大的經濟效益。系統論的產生在國外已經有一個世紀之久,雖然在國內還是一個比較年輕的研究領域,但在與管理問題相結合方面,得到了眾多學者的關注,并且持續有大量的研究成果產生;預測技術、評估技術、運籌與管理等傳統的管理科學與工程領域,在解決新的企業管理和社會經濟問題時,得到了檢驗和新的發展。

從縱向的歷史變化規律來看,每個領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而信息技術與管理、管理系統工程、預測技術和評估技術增幅最大。最近三年,管理系統工程、預測技術和組織理論保持持續上升的態勢,可以預見它們仍將是未來幾年的主要研究領域。此外,大部分領域的論文數量增長都不是很平穩,落差比較大,可能是由于受到諸如政府政策、資助環境的影響太大,這對于一個學科的健康發展是不利的。剔除掉這些影響,我們還發現,1996年和1999年分別是研究論文數量增長的波峰期。由此在沒有更長時間序列資料作為實證的情況下,推測我國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周期大體上是3年。這也提醒我國的管理科學與工程的研究資助機構,在制定資助計劃時應該最少覆蓋3年以上。

2 國內外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熱點問題的比較分析

“研究熱點”反映著某一個時段內,學術界對于一些特定問題或領域的關注程度。對于理論研究來說,這一關注程度指標同樣可以用這一領域內的情況或相關關鍵詞出現的頻次來反映。熱點問題是隨著理論研究的進展和社會實踐的需要變遷的。

根據熱點問題形成的來源不同,可以把熱點問題分為來源于實踐的熱點和理論發展自身形成的熱點;根據熱點持續的時間長短,熱點問題可以分為持續的研究熱點、前一段的研究熱點和當前的研究熱點;根據熱點問題的地域差異,可以把熱點問題分為國外的熱點問題、國內的熱點問題和共同的熱點問題。

圖2 我國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論文總量圖

2.1 國外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的熱點問題

研究熱點問題和研究的主流領域有驚人的同一性。通過對國外1990-2000年的研究論文分析,得出其主要研究熱點問題如表1。

表1:國外管理科學與工程領域研究的熱點問題

領域 國外研究熱點問題

一般管理理論 知識管理、團隊管理及信息管理的方法論、管理系統的哲學屬性

運籌與管理 隨機多目標問題及算法、生產系統的調度優化、網絡沖突分析和資源罪優分析、交互式組和優化、金融/保險市場的定價模型

決策與對策理論 多目標決策、不確定性方法、神經網絡、多參與主體信息不對稱決策問題、風險和微機決策分析

組織理論 組織變革與創新、網絡組織的組織結構、組織行為、知識經濟及經濟全球化對傳統組織的影響

管理系統工程 系統分析方法、模擬技術

評估技術 評估指標體系的構造、評估技術在項目投資和人力資源方面的應用

工業工程 并行工程、供應鏈、人因工程

信息技術與管理 面向應用的決策支持系統、電子商務、數據挖掘、信息系統開發的全面質量管理、決策支持系統的設計方法和可擴展數據庫模型

復雜性研究 混沌理論、量子理論和復雜策略的模仿

2.2 我國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的熱點問題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現代管理科學理論逐步滲透到我國的社會實踐中來,并在我國的管理實踐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引起我國理論界與決策界的高度重視。

通過對我國1994-2000年的重要研究論文和最近3年的《中國管理科學》、《研究與發展管理》、《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中國軟科學》的全部論文進行分析,研究熱點見表2。

表2:國內管理科學與工程領域研究的熱點問題

領域 國內研究熱點問題

一般管理理論 人本管理理論、人性假設及管理研究方法論、管理模式的研究、知識管理的初步理論、基于知識的管理激勵

運籌與管理 動態規劃、線性規劃、生產系統庫存優化理論、多重運輸調度算法、各種限制條件下的排隊系統

決策與對策理論 實際管理問題的決策模型、群體決策(委員會決策)問題研究、決策準則、多目標決策、模糊決策、公共選擇的方式及決策規則的選擇、可拓學在決策中的應用、事元、物元分析與決策過程、博弈分析

組織理論 組織結構、組織變革、基于流程和信息技術的組織再造、虛擬企業的組織管理模式

管理系統工程 管理系統分析方法、系統最優控制、網絡計劃技術、灰色系統與灰色理論、系統效能分析、系統模擬與仿真方法

評估技術 評估指標體系、綜合評價方法、灰色關聯評價模型、模糊評判、數據包絡分析、人工神經網絡的應用、風險評估、具體對象的效益與競爭力等指標的評估

預測技術 神經網絡預測方法、預測模型、灰色預測、模糊預測、數據包絡模型、因子分析、灰色預測、遺傳算法

數量經濟分析方法 經濟計量模型、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的統計方法、投入產出模型、生產要素對經濟效益的貢獻分析、一般均衡分析

工業工程 敏捷制造、ERP、并行工程、生產調度模型、先進制造技術及其評價、質量成本模式研究、制造系統的可靠性研究、供應鏈管理、先進制造系統的抓鉤排序問題

信息技術與管理 智能決策支持系統、管理信息系統、電子商務模式與安全研究、組織決策支持系統、數據挖掘技術

復雜性研究 灰色系統、集對分析、復雜系統的分析方法、社會經濟系統的復雜性研究、混沌理論、非線性復雜經濟系統

2.3 國內外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熱點的比較

通過分別對國內外管理科學與工程的主要研究內容的分析,可以發現它們的異同點(見表3)。

可以看出,管理系統工程、信息技術與管理和運籌與管理是國內外共同的主要研究內容。持續的研究熱點將集中在這些領域。決策與對策理論、組織理論是國外當前的主要研究內容,可以預見,受國外的影響,國內未來3-5年內在這兩個領域的研究成果將大量出現。

表3 國內外管理科學與工程主要研究內容的比較

國外的主要研究內容(前5位) 我國的主要研究內容(前5位)

決策與對策理論 信息技術與管理

組織理論 管理系統工程

運籌與管理 預測技術

信息技術與管理 評估技術

管理系統工程 運籌與管理

國內外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熱點的差異比較大,即使是共同的熱點問題,研究側重點也不同。如線性規劃,國外的重點是隨機多目標優化問題[9],而國內的重點是傳統線性規劃問題的求解算法和應用;此外,在熱點問題的形成來源來看,國外基本上來源于管理實踐和其他學科的啟示上,而國內則更多的是應用國外理論結合我國國情來解決管理問題(見表4)。

表4 國內外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熱點的比較

類型 問題 特征說明

國內外共同的熱點問題 線性規劃、優化理論、決策模型組織結構、組織學習、系統分析方法、決策支持系統、并行工程、電子商務[10]、數據挖掘 經典的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方向,在與實際管理問題相結合的過程中,得到了國內外研究的共同重視。

國外熱點問題,國內尚未成為熱點問題 復雜性研究[11]、供應鏈與價值鏈、知識管理、虛擬組織、績效評估技術、復雜決策問題的博弈分析、風險管理 在前沿的研究問題上,國內要落后于國外。

國外非研究熱點,國內為研究熱點問題 管理信息系統、敏捷制造、神經網絡預測方法、預測模型、評估指標體系 國外前些時候的研究熱點,在國內有很強的應用背景,所以成為研究熱點。

此外,在其他方面的差異還包括:

(1)知識管理、復雜性研究[12]等國外研究熱點,已經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而在我國則引入的時間不長,有可能成為未來的研究熱點[13]。

(2)對于管理思想史、管理心理和行為理論、數量經濟分析方法等國內外研究成果日益減少的領域,如果不借助其他學科的方法加以改造,將難以繼續引起學術理論界的重視。

(3)國內關于一般管理理論、組織理論等一般理論的研究,主要是介紹國外的研究成果。現在,我們已基本了解了國外相關理論的研究狀況,所以對這些理論的介紹在國內不會成為熱點,但其應用研究在國內還有前景。

(4)在信息技術與管理、決策與對策理論等領域,國內研究與國外研究的差距最小。

3 國內外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熱點問題比較的啟示

(1) 研究的主流領域越來越多地受到信息技術、經濟一體化和知識經濟的影響。或者說,這些新技術、新的時代特征給管理研究主流領域帶來了新的機遇和突破。

(2) 隨著管理實踐的發展,有些研究領域要逐漸被淘汰,像管理心理與行為理論;同時也會出現新的研究領域,如復雜性研究和電子商務等。這就要求國內研究主體要跟蹤最新研究動向,培養發現研究熱點的敏感性。

(3) 研究的熱點問題大多來自管理實踐的需要,即問題導向,注重技術和可操作性。這要求國內研究主體更多地關注管理實踐,而不是為研究而研究。

(4) 國內的研究熱點普遍地落后于國外,但也有自己領先的領域,如工業工程。

(5) 國內的資助機構應加強對研究熱點問題的資助,因為研究熱點與管理實踐聯系得最緊密,而且也容易在管理實踐中產生效益。特別是那些國內外共同的研究熱點,其所在領域將為中國管理科學研究起到示范作用。

(6) 國內研究熱點的形成,基本上有兩個前提:一是國外已經是研究熱點,國內研究主體加以介紹和引入,結合國內實際,形成研究熱點,如供應鏈管理、電子商務等;二是國內出于國家政策的需要,由政府大力推動而形成研究熱點,如復雜性研究。

(7) 從內容的比較可以看出,中國的管理科學基本上處在借鑒應用的階段,根據中國的管理實踐提煉出自成一體的管理理論和技術的研究還不多。

參考文獻

[1] 席酉民.21世紀的管理與管理研究[J].軟科學研究,1997,(12).

[2] 管理科學學科代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2000年《項目指南》[D].2000,(4).

[3] 成思危.中國管理科學的學科結構與發展重點選擇[J].管理科學學報,2000,(1).

[4] 汪壽陽,金碧輝.SCI、SSCI與管理科學期刊[J].管理科學學報,2000,(12).

[5] WebofScience:wos.isiglobalnet.com,wos.isitrial.com[DB/OL].2001.

[6] 中國期刊網:cnki.net/[DB/OL].2001.

[7] ArenierMJ,HourryL,SweeneyMary.Sciencesoftheartifi cialandknowledgeproduction:thecrucialroleofinterventionresearchinmanagementsciences[J].DesignIssues,1999,15(2):16-55.

[8] SrinivasanA,SundaramD.Anobjectrelationalapproachforthedesignofdecisionsupportsystems[J].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2000,127(3):594-610.

[9] BruscoMJ,StahlS.AnInteractivemultiobjectiveprogram mingapproachtocombinatorialdataanalysis[J].Psychome trika,2001,66(1):5-24.

[10]金碧輝.國內外管理科學的研究熱點問題比較[J].管理科學文摘,2000.

[11]SharonNovak,StevenDEppinger.Sourcingbydesign:productcomplixityandthesupplychain[J].ManagementScience,2001,(1).

第11篇

[關鍵詞]高等農業院校 數學課程 研究生 改革

[中圖分類號] O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4)14-0114-02

近些年,我國高校對于研究生的招生規模在不斷擴大,但是研究生教育依舊是面向小部分人群,可以算作是中國的精英教育。做好研究生的教育教學工作,不僅關系到國家的發展復興,還關系到國家各項工作能否順利、良好地實施和完成。當今是一個科技的年代,知識的年代,創新能力是發展競爭的核心,對于肩負重要使命的研究生而言,創新能力是評價、衡量其是否合格和優秀的標準,這也是研究生教育質量的標志。如何培養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素養已經成為全國眾多研究生培養教育以及管理機構的關注重點。

但是,當今國內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在創新教育層面普遍存在一些問題,如缺乏相關的創新理論教育,缺乏創新能力實踐,研究生的創新教育意識淡薄等。研究生教育的知識結構以及能力結構應該得到相應的、合理的調整和優化。創新是建立在擁有著相對完善和成熟的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的條件下進行的,但是在研究生中有相當大一部分存在理論知識學習不扎實,知識體系建設不完備,知識整合能力欠缺,思維思考方式簡單和呆板等一系列問題。要想做好創新教育,就要求研究生不斷地開拓自己的知識面,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科學動態和科學研究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夠在創新方面有所突破。

下面,筆者將基于創新教育的視角,結合高等農林院校的研究生數學課程進行相關的探討。

一、數學在農林專業中的應用

數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在農林專業的科學研究以及實際的生產實踐活動中有著非常重要的運用。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Fisher等人基于農業統計數據建立起來的“農業實踐統計”,隨著學科滲透的不斷深入,數學在農業方面的應用也在不斷地增加。

1.農業實驗。農業實驗主要是結合數學的思想,設計相關的農業實驗,采集實驗數據,分析實驗結果,并利用實驗結果對實際的農業活動進行指導。

2.農業運籌學。農業運籌學主要是結合運籌學的相關知識進行農業線性規劃、農業生態系統的優化等。農業線性規劃是對農業生產中各要素進行抽象,建立相應的函數,以求得最大的經濟效益;農業生態系統的優化就是利用運籌學的知識對生態系統進行研究,找到合理的結構安排,使得系統經濟效益最大化。

3.農業預測以及控制。在農業種植和生產過程中,及時把握農作物的生產情況以及周邊環境的變化意義重大。在農業方面運用數學知識,可以準確地預測到各種農作物的生長情況,能夠結合環境變化及時地調整生產方案和補救措施。這對于保證農作物產量的穩定增長以及實現最大的經濟效益方面大有裨益。

4.農業信息化建設。農業信息化建設是指將計算機技術與農業生產進行結合,對農業生產活動的各種數據進行實時采集,對農業系統進行預測和模擬,對農業管理進行優化等。根據大量的數據建立數學模型,利用計算機技術對農作物生長的各個方面進行模擬。

二、研究生數學教學中的幾個問題

1.基礎知識不夠牢固。在各大高等院校中,無論是微積分、線性代數、統計學還是運籌學,研究生往往是在解題技巧和解題方法上下功夫,但是對基礎概念的學習卻不夠重視。這與學校的考核方式有一定的關系,由此帶來了一個弊病:學生對基本概念掌握不清,給更深層的數學知識的學習留有后患,給知識的融會貫通帶來了很大阻力。當數學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進行交叉時,這將大大降低學生的創新能力。

2.缺乏系統的歸納總結。農林專業的研究生往往注重專業課的學習,對于學習數學的要求僅僅停留在考試及格、基本掌握的層面上,沒有做到系統地歸納和總結知識。這使得研究生們缺乏用數學方法應對問題的能力,更不用說是結合數學知識解決專業問題與進行創新研究了。

3.學習缺乏自主性。造成研究生缺乏學習主動性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課程選擇大多是由學校或者教師所決定,學生缺乏自主選擇權;另外一方面是學生僅僅是為了拿到學分而學習,并且抱有“及格萬歲”的心態。

三、研究生課程體系優化

課程學習是進行研究生教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這個環節做好了,將對研究生創新能力和創新素養的培養起到很大的推進作用。創新能力要求學生能夠自主地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研究生要想具備良好的創新能力,就需要擁有充足的知識儲備和良好的專業技能,這些知識和技能的積累有很大一部分是在研究生的課程學習中完成的。因此,研究生課程設計優良與否,直接關系到研究生能否學習到所要求的知識水平。

農林專業中食品科學專業與動物科學專業對數學的要求不一樣。對于數學課程,其實是可以分為四類的,分別是研究生通識類課程、應用數學基礎課程、方法工具數學課程以及提高類數學課程。這四類課程體現了研究生數學的不同層次,研究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選擇性、有針對性的學習。

之所以這樣設計數學課程,一方面是為了增加學生的選擇余地,對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有著促進作用;另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有興趣、有需要的課程,這樣解決問題就會更加具有針對性。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課程的選擇,對于學生知識體系的建設和完善更有效果和效率。

四、教學方法的改進

課程優化只是進行創新教育的一個方面,要想使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對現有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進非常有必要。

1.實驗課。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在電腦上進行模擬和計算,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可以通過計算機繪圖軟件,增加學生的空間感;也可以結合相關的數據,培養學生進行數學建模和編程的能力,讓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還可以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讓學生接觸最新、最前沿的知識。

2.開展討論課。相比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其實更能夠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在農科高等教育中,教師應將數學模型引入實際的教學中,對于模型的建立、參數的設置等方面,學生都可以和教師進行探討,表達自己的觀點。開展討論課,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并且能夠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方式。

3.增強課程的時代性和信息性。教師應該把握時代潮流,積極將自身學科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進行交叉,了解當今世界大發展趨勢以及新的知識和研究方法,并緊密地與自身學科和研究方向進行結合,培養學生的敏感性。在實際的課程教育中,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接受最新的知識,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結合最新的知識解決問題本身就是一種創新的表現,也很容易取得創新成果。

4.考核方式改革。考核方式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效果。教師應該綜合考慮各方面的情況,一方面是考慮學生對基礎數學知識、基礎技能的掌握情況;另外一方面應該考慮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培養其解決問題的能力。所需要參考的不僅僅是期末考試的一紙試卷,還有平時的課堂表現、課外實踐活動、論文設計競賽及科研表現等。

農林院校各個學科都有自身的特點,夯實基礎是前提,加強創新是要求和目標。對于研究生的數學教學,要從觀念上進行轉變,著眼于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從各個方面為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做好準備。合理的課程設計和課程內容,要做到因材施教,建立多層次、多類型的教學模式,以及適合創新培養的考核體系;要加強學科交叉性、前沿性以及國際性;要初步建立面向創新教育的高效的農林院校研究生數學課程新體系。

[ 參 考 文 獻 ]

[1] 孟軍.高等農業院校碩士研究生數學課程教學改革方向的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9.

[2] 史國華,居學海.研究生創新教育的現狀與改善途徑[J].高等理科教育,2008.

[3] 孟軍,尹海東,葛家麟.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深化高等農業院校數學課教學改革[J].大學數學,2004.

第12篇

目前,一個國家的科技論文被SCI、SSCI收錄的多寡已被看作衡量該國的基礎科學研究水平、科技實力和科技論文水平高低的重要評價指標,如何正確評價基礎科學研究成果也引起學術界越來越廣泛的關注。那么,究竟什么是SCI、SSCI以及CSSCI呢?

1.SSCI

即社會科學引文索引,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創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來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社會科學論文的數量進行統計分析的大型檢索工具。1999年SSCI全文收錄1809種世界最重要的社會科學期刊,內容覆蓋包括人類學、法律、經濟、歷史、地理、心理學等55個領域。收錄文獻類型包括:研究論文,書評,專題討論,社論,人物自傳,書信等。選擇收錄期刊為1300多種。SSCI收錄報道并標引了2684種(截止到2009年6月9日)社會科學期刊,同時也收錄SCIE所收錄的期刊當中涉及社會科學研究的論文。SSCI涉及人類學、考古學、地區研究、商業與金融、傳播學、犯罪與監獄、人口統計學、經濟學、教育學以及特殊教育、環境研究、人類工程學、種族研究、家庭研究、地理學、接待、休閑、運動與旅游、衛生政策、護理、老年醫學、健康與康復、藥物濫用、科學史與科學哲學、勞資與勞動、信息科學與圖書館學、國際關系、法律、法醫學、語言學、管理科學、運籌學、計劃與發展、政治學、精神病學、心理學、倫理學、公共管理、社會學、城市研究、運輸、女性研究等。

2.SCI

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創建的,收錄文獻的作者、題目、源期刊、摘要、關鍵詞,不僅可以從文獻引證的角度評估文章的學術價值,還可以迅速方便地組建研究課題的參考文獻網絡。SCI創刊于1961年,SCI(科學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會議錄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獻檢索系統,是國際公認的進行科學統計與科學評價的主要檢索工具,其中以SCI最為重要。經過40年的發展完善,已從開始時單一的印刷型發展成為功能強大的電子化、集成化、網絡化的大型多學科、綜合性檢索系統。SCI以布拉德福(S.C.Bradford)文獻離散律理論、以加菲爾德(E.Garfield)引文分析理論為主要基礎,通過論文的被引用頻次等的統計,對學術期刊和科研成果進行多方位的評價研究,從而評判一個國家、一個科學研究機構、一所高等學校、一本期刊,乃至一個研究人員學術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由于SCI收錄的論文主要是自然科學的基礎研究領域,所以SCI指標主要適用于評價基礎研究的成果,而基礎研究的主要成果的表現形式是學術論文。所以,如何評價基礎研究成果也就常常簡化為如何評價論文所承載的內容對科學知識進展的影響。因此,SCI是目前國際上被公認的最具權威的科技文獻檢索工具。SCI所收錄期刊的內容主要涉及數、理、化、農、林、醫、生物等基礎科學研究領域,選用刊物來源于40多個國家,50多種文字,其中主要的國家有美國、英國、荷蘭、德國、俄羅斯、法國、日本、加拿大等,也收錄部分中國(包括港澳臺)刊物。

3.CSSCI

由南京大學研制成功的“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是國家、教育部重點研究項目,用來檢索中文社會科學領域的論文收錄和文獻被引用情況。CSSCI遵循文獻計量學規律,采取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從全國2700余種中文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性期刊中精選出學術性強、編輯規范的期刊作為來源期刊。教育部已將CSSCI數據作為全國高校機構與基地評估、成果評獎、項目立項、人才培養等方面的重要考核指標。CSSCI索引的文獻來自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根據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指導委員會確定的選刊原則和方法遴選并報教育部批準的來源期刊。來源期刊是根據期刊的影響因子、被引總次數等數量指標與各學科專家意見而確定的。確定之后,每年根據期刊質量的情況,增刪、調整有關期刊。CSSCI數據庫已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吉林大學、山東大學、南京大學等100多個單位購買使用,并將CSSCI作為地區、機構、學術、學科、職稱、項目、成果評價與評審的重要依據。目前收錄包括法學、管理學、經濟學、歷史學、政治學等在內的25大類的500多種學術期刊。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淫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精品一级片高清无码,国产一区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精品高清一线久久 | 色综合AV激情在线观看 | 日本欧美高清乱码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ⅴa在线播放 | 天天免費国产在线观看 | 思思96精品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