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6 19:14:5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職稱職稱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北大醫學部某研究所要求教授輪流值班做門衛。據該所辦公室的一位負責人說:“教授只是一個職稱,不是什么特殊人物,即使是特殊人物也要和其他員工一視同仁?!边@樣的平等觀,真是絕妙好辭。是的,一個學校,教授跟掃地和看門的員工,的確應該是平等的,但不意味著教授就應該去做看門和掃地的工作。如果這樣的“平等”成立,我們是不是應該要求看門和掃地的進實驗室、進教室呢?進一步,教授不是特殊人物,那么領導,包括這位辦公室的負責人,是不是也應該不是特殊人物,更應該掃地和看門呢?
中國的大學,教授已經相當低賤了,在學校發的各種表格里,教授跟掃地和做飯的人一樣,屬于教職工,或者員工。在住房改革之前,分房子的時候,教授絕對競爭不過做飯的大師傅,至于小車班的司機,更是令教授們難以望其項背。當年我們學校的一位負責人多次說過,學校的三大支柱,一是機關干部,二是后勤人員,第三才是教師。在另外一些人眼里,學校最重要的是干部和后勤人員,一個是領導,一個是經濟基礎,教授當然不能沒有,但是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教授卻有的是,實在不行,找個有學歷的,給他個職稱就結了。即使在社會上看起來教授還相當風光的今天,一個所謂的大牌教授,到了校領導面前,還不是大氣都不敢出?
一直研究高等教育的熊丙奇教授告訴我一個故事:1950年前后,當時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校長,也就是后來的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邀請該校著名物理學教授Rabi作演講。Rabi是194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艾森豪威爾在開場白中客氣地說:“在眾多雇員(Employee)里,你能夠獲得那么重要的獎項,學校以此為榮?!钡荝abi回敬說:“尊敬的校長,我是這個學校的教授,你才是學校的雇員?!逼鋵?,這樣的事情,在過去的中國也有。民國時的大學,從來沒有人認為教授是學校的員工,教授的聘書,都是校長親自恭恭敬敬送上門的。周作人先生從日本留學歸來,先生一次次登門拜訪,請他來北大教書。反過來,如果哪個教授覺得學校有所不敬,那么轉身就走,連招呼都不打。那個時候,中國有很多牛教授,因此才教出來很多牛學生,至今讓我們感慨不已。
教授牛不起來,是因為學校已經變成了衙門。我曾經說過,現在的大學,很像一個縣衙,校長是縣太爺,說一不二,誰見了都怕;機關干部是六房書吏,跟縣太爺分享一點權力;而教授則是三班衙役,跟掃地看門的一樣,都是從事賤業的賤民,只有混進機關干部隊伍,弄個處長副處長干干,才會有點出息;而學生則處在最底層,屬于交糧納賦的百姓,好在他們只不過臨時在這兒交糧納賦而已,而教授則在一個單位,差不多要干一輩子。在大學里,不僅校長、院長和系主任是教授的領導,連機關里的一個小科長,也一樣以領導自居,說起話來頤指氣使。
從來沒有聽過世界上有哪個國家――即使在非洲――讓教授值班做門衛的,如果這是中國特色,那么實在特得也太出格了。這樣的出格之舉,出了格還理直氣壯,無非是權力的傲慢――衙門里特有的權力傲慢,除了領導之外,所有的人,無非都是奴才,讓你做什么,就得做什么,在權力面前,教授不過是一介有職稱的雜役而已。
大學里,行政后勤這些為教學服務的部門因為占有權力和資源而在大學中作威作福,真正的教學科研人員反倒成為被管理的對象。不過話又說回來,以現在的所謂教授、專家的含金量、公信力和道德風骨而論,看大門也不見得就委屈多少。面子是別人給的,臉是自己丟的,如果身為知識分子,只知道為職稱論文狗茍蠅營,看不緊學術的大門,看不緊文化的大門,看不緊操守的大門,那么去看學校的大門,也真不一定就能稱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