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頁 精品范文 公共衛生管理制度

公共衛生管理制度

時間:2022-03-02 06:11:4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公共衛生管理制度,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關鍵詞】 公共衛生;管理機制;理性思考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2-1192-01

我國的社會公共衛生機制是在改革開放后而逐漸形成,在此期間,我國針對衛生與健康相關產品構建了各種規章制度,包括衛生機構、衛生管理專業人員等,形成了一套與公共衛生相聯系的法律體系。在各個地區也建立了各級衛生防疫,這些衛生機構承擔著大量的衛生監督工作,為保障人民健康與維護社會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公共衛生監督機構也在逐漸的完善,其職能也隨著我國社會發展步伐的加快而不斷完善。因此,隨著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其要建立長效管理機制,首先要明確職責,協調管理職責,確保公共衛生管理機構有財政作為保障;其次就是要依據我國的法律法規建立完善的法制化公共衛生管理制度;最后就是要確保長效機制必須建立在法治的基礎上。

1 公共衛生管理長效機制的概念

長效機制就是要通過建立一種機制來發揮其長期效用,機制就是機構和制度,機制構建的目的是要充分利用有限的監管資源,發揮其最大的效用,從而提升監管的效率。公共衛生管理體制是通過建立衛生管理機構,設置機構中的職責部門,劃分機構的權限和隸屬關系,從而形成長期有效的制度體系。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中其中較為重要的內容就是衛生監督制度,衛生監督制度在較早的時期內就已經實施,衛生監督制度是公共衛生事務的重要形式和手段,衛生監督制度對于改善我國的衛生狀況發揮著重要作用,特別是對流行性傳染病的控制,其行使的一切權利都是要依據法律為保障。公共衛生管理是國家管理的范疇,其宗旨是服務于全體國民,堅持憲法原則和憲法精神,以合法的行政管理方式為手段,發揮其行政權利。公共衛生管理以實現社會公平和社會正義為行政理念,其為我國國民的身心健康以及維護社會環境的穩定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2 建立公共衛生管理機制的必要性

一是構建公共衛生管理機制是為了滿足國家發展的需要。公共衛生管理機制是維護我國政治與經濟穩定的前提,我國在經歷了一場SARS戰役中,對公共衛生管理事業更加的重視。可見,公共衛生與國民健康有著很大的聯系,而且公共事業的發展必須要與國民經濟相適應,與社會發展相協調。隨著我國發展進程的加快,各種公共衛生問題也暴露出來,例如我國的打工潮的新起以及旅游事業的國際化,其帶來了各地人口的大流動,一些流行性傳染病,諸如性病、腸道、呼吸道傳染病等,因此,公共衛生管理必須要面向全社會,以適應社會環境的變化,完善公共衛生管理體制。

二是構建公共衛生管理機制是為了保證人們的生命安全。公共衛生與人們的生命安全有著直接的聯系。公共衛生屬于國家安全的部分,公共衛生管理機制關系到國家的發展,甚至決定著一個民族的興衰。可以說,公共衛生代表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公共衛生的作用是對公共衛生事件進行調查處理,主要是疾病爆發流行和突發性事件。為了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質量和效率,就要制定公共衛生法律法規,加強公共衛生管理。

三是公共衛生管理要履行其職能,必須要依靠法律。公共衛生管理體制的建立要依法履行其職能。公共衛生管理依靠法律來協調各種活動,管理的目的是服務于公民利益,保證工作開展具有權威性。建設有效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構建完善的管理制度,以維護整個社會的穩定與安全。

3 公共衛生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是公共衛生管理在危機管理機制方面較為缺乏。危機管理的范圍主要是預測可能發生的危機,針對自身和外部的環境,危機管理將預測出來危機,制定解決的措施,能夠保證管理工作順利實行。但我國的衛生管理體制比較落后,管理職能不夠清晰,加之政府的投入不足,導致資金分配不夠合理,趨向于功利性。

二是公共衛生管理未建立應急和預警系統。公共衛生管理屬于公共事業,必須要建立常規的預警系統。但公共衛生管理卻沒有建立這種預警系統,一些部門缺乏危機意識,沒有與民眾建立有效的信息溝通,以致一旦發生危機,各種支援準備力量就會處于缺乏狀態。

三是公共衛生管理缺乏危機公關措施。危機公關是為了安撫民眾,依據一定的指導原則,運用公關的措施將危機發生的機率降至最低。但這種危機公關措施仍是缺乏,危機事件處理效果不佳。

4 公共衛生管理長效機制的構建

一是公共衛生管理必須要建立職責明確的管理機構,保證管理工作相互協調。由于公共衛生涉及到的內容很多,包括衛生、財政、醫療、環保、治安等,如果只依靠衛生行政部門的力量來進行管理,其管理力量還是很單薄。因此,公共衛生管理必須有統一的領導,成立各級公共衛生領導、協調委員會。公共衛生管理機構要明確職責,逐步形成衛生行政部門的職能機構。

二是公共衛生管理要建立完善的預防和應急制度。公共衛生管理要將疾病預防制度落實,預防制度的建立要依據法律,各項制度要依法落實,同時要建立應急處理制度,有效的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制度的建立要先落實指揮體系,其次是應急預案,之后是應急防護措施,加上備齊、應急物資儲備,保持暢通的信息溝通。

三是公共衛生管理的長效機制要建立在法律基礎上,確立法制化的機制。

公共衛生的法治機制要先立足于法律。公共衛生法制建設的問題主要是有法不依、執法不力,部分衛生管理人員對法律知識認識的不夠深刻,沒有認識到衛生法制建設的重要性。因此,公共衛生管理必須要依據法制化,提升社會衛生法律意識,加強衛生法的宣傳教育。

參考文獻

[1] 張寶瑞.建立長效機制.提高監管水平[J].河北醫藥,2003,5(25)5:323.

[2] 石玉萍,等.長效管理機制在提高公共衛生質量工作中的應用[J].預防醫學文獻信,2002,11(8)12:724.

第2篇

【中圖分類號】R18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009-01

引言:

落實國家規定的傳染病防控標準,顯著控制大規模傳染病的傳播與感染是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主要職責,公共衛生管理部門在其中占據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病毒的蔓延逐漸暴露出許多地區在傳染病預防工作中的不足問題,極大地影響民眾的信任和支持。因此,研究公共衛生管理部門在傳染病預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對策,對控制傳染病傳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資料與方法

1.1常規資料

借助《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及其實施細則(2019修訂版)》以及《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等法規文件作為本次研究的文件資料支持,便于分析在現如今應用于傳染病預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2研究方法

在研究團隊的幫助下筆者與他們一并針對公共衛生管理部門在傳染病預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之處進行總結,具體問題如下所示:

(1)制度規定的落實執行力度普遍不高

盡管我市政府部門對疾控機構的疫情防控工作十分重視,一系列制度文件以及規章內容也很快在站內得到傳播。但由于傳染病預防管理的制度規定在實際操作上存在普適性問題,管理層無法充分調動站內各級部門,相關條例更是形同虛設,無法體現出鐵律一般的執行力度,導致無法發揮應有的制度作用。

(2)部門存在較多責權不明現象問題

在站內公共衛生管理部門中我們發現很多管理人員的傳染病防控工作部署質量明顯較低,導致部分人員出現責權不明的現象,甚至在分工上存在較大的歧義與差距。在部分地區的實際防控工作沒有落實到位或者傳染病防控質量不佳的狀況下,負責工作的相關人員開始出現推卸責任的現象,導致公共衛生管理部門的傳染病預防工作的充分落實與有效接地存在較大的負面影響。

(3)相關工作人員傳染病預防水平不足

我們在研究分析中發現部門中許多工作人員的傳染病預防水平明顯不足,對傳染病的預防知識了解程度甚少,相關急救藥物的藥理作用都說不明白。更有甚者在實際傳染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盲目指揮的現象,導致疫情防控工作適得其反。

2結果

具體對策內容如下所示:

2.1促進公共衛生管理部門制度的完善

應盡快聯合政府部門加強對站內公共衛生管理部門現行的相關防控制度的調整工作,確保制度適合實際工作需求。同時構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定期排查存在的問題,針對傳染病預防工作中存在的違規行為必須進行嚴肅處理,提高每位工作人員的制度意識,充分促進每位工作人員提高執行力度。

2.2構建系統性的傳染病防控體系

在公共衛生管理部門的傳染病防控工作中必須盡快構建系統性的傳染病防控體系,一旦疫情爆發,站內公共衛生管理部門各司其職,啟動預警方案,規范化落實傳染病防控工作。還要構建疫情信息反饋系統,使每位工作人員及時反饋工作內容,保證反饋信息的完整性及時效性。2.3促進部門工作人員傳染病防控素質提升

公共衛生管理部門的團隊素質及防控水平對整個傳染病防控工作質量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第一步要先強化部門管理,組織所有工作人員定期參與疫情知識培訓學習,在系統化培訓中掌握疫情防控要求,與此同時,不斷提高各級領導班子的傳染病防控意識與思想動態。公共衛生管理部門需聯合政府部門針對領導班子與管理層進行重點培訓,提高他們的防控素質;第二步就是要在其中構建監督激勵機制,正所謂激勵使人成長。在激勵機制的引導下不斷突破自己、提升自己,認真做好傳染病防控工作的每步路。

2.4合理引導民眾,加強傳染病防控意識

在傳染病防控工作中民眾的防控意識同樣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公共衛生管理部門應合理引導民眾提高對傳染病的認識與學習,了解各類傳染病的傳播途徑以及相關禁忌等,加強每位民眾的傳染病防控意識。另外還要結合信息技術做好輿論導向,每次疫情都不可避免出現大量的謠傳以及不良信息。部門需要借助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引導當地民眾,并每日推送疫情防控知識以及各類謠傳信息的糾正內容,合理促進每位民眾正確對待疫情、科學抗疫。

第3篇

【關鍵詞】衛生管理 管理制度

校園常規管理工作是保證學校秩序優良、環境潔美、風氣純正的基礎性和關鍵性的工作,也是學校工作中最經常、最大量、最瑣碎的工作。其中創建整潔優美的校園衛生環境是學校常規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愛國衛生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搞好學校環境衛生,有益于師生的身心健康,有益于師生的工作和學習。學校領導以環境衛生習慣為陣地, 教育和規范學生的衛生行為習慣,對推動學校建設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現在學校環境衛生是學校管理中的老大難題,校內外學生零食隨吃隨丟,枯草落葉無時不有,五顏六色的垃圾,隨風飄舞,怪味熏天,給學校環境衛生造成很大的影響。這主要是學校衛生工作管理不夠到位,管理制度不夠深入,出于形式,無針對性,宏觀性太強,可行性不強,導致實效性差的緣故。所以,本人憑借多年積累的一些經驗,結合目前學校公共場所在衛生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加大了學校環境衛生管理改革力度,使學校環境衛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1.以人為本,制度管人,制定行之有效的校園衛生管理制度

1.1 學校要建立一套比較完備的衛生常規管理工作制度。要以良好的常規去促進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就要克服日常工作中的隨意性,杜絕偶爾產生的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就要遵循日常管理的程式性和規范性,增強日常行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了使常規工作的各個環節都有規可依、有章可循,學校要根據具體環境和具體情況建立健全一套比較完備的衛生常規管理制度,組建一個積極貫徹并執行這些制度的管理網絡。

1.2 在一日衛生常規的過程管理中,要落實“指令―執行―反饋―總評”這一管理鏈條中的每一個環節,形成一個科學合理的、公正系統的評估機制,最大限度地保持基層工作者的熱情和積極性,最大程度地減少懈怠和松勁思想,保證管理水平的不折不扣、精益求精。

1.3 衛生管理要細化,把責任落實到各部門到班到人,實行行政值周領導督查、值日教師檢查、班級自查的管理體系。學校一日衛生常規程序要清楚,落實要到位。公共場所分塊要具體,制定出各個衛生場所的打掃標準和要求。

1.4 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做到布局有科學性,布置有教育性,整體有陶冶性。使整個教室顯得整潔、清新、優美,每個角落都在說話。

1.5 實行衛生管理量化評分。比如印發《學校衛生管理量化評分細則》和《衛生管理優勝班級流動紅旗實施方案》,對獲勝班級給予一定的獎勵,對表現不好的給予批評警告。只有這樣才有效地遏制了亂扔亂丟的現象,有力地帶動了同學們良好衛生習慣的養成,大大的調動了班級之間、教師之間和學生之間的競爭意識,從而也為衛生常規管理工作開辟了新的領域,創立了新的管理特色。

2.強化共同意識,培養出一批校園衛生管理的熱心人

多年以來,我一直十分重視校園衛生管理工作。現在,我更是把這項工作提高到了事關學校外在形象、養成學生內在素質、優化校園文化環境、促進學校德智美體勞五育并舉的戰略高度。經過多年的實踐和傳承,重視衛生管理的思想在我校已經成為一種根深蒂固的校園文化,內化為絕大多數師生的共識。

“態度決定一切”,有什么樣的精神狀態,就會伴隨有什么樣的行為狀態,從而就會產生什么樣的工作局面。因此,培養一大批具有重視常規管理工作態度的人是抓好這項工作的基礎和保證。我們通過完善制度和多種渠道分層分級地反復宣傳、強化教育,就基本統一了上下重視常規的思想,落實了多管齊下狠抓衛生常規的行動。大家沒有滿足于以往的成就和已取得的成績,而是本著“邁步從頭越”的謙虛的積極的態度,認真地熱心地從事著這項日復一日、周而復始的工作。

目前,在常態下,幾乎是每一天,從校長到老師,從班主任到學生,所有的都自覺地習以為常地帶著常規管理的視眼,活動在自己所負責的管理區域,形成了一道人人重視常規、參與管理的流動風景;織成了一個步調一致、齊抓共管、嚴密細致的衛生常規管理網絡,從而有效地保證了校園衛生常規的較高水準。

3.強化監督檢查,用衛生值周的方式維護校園衛生

3.1 切實抓好校園公共衛生整治活動的各項工作,使得校園環境處處干凈整潔、雅靜怡人。學校要實行“早晚兩大掃,中午一小掃,節假日都大掃”的衛生工作制度。各班級要在樓口,小賣部,食堂,樓道,責任區等都安排衛生維持文明監督崗,發現有違紀的學生不但要求收集垃圾而且把名字予以登記,對違紀學生班級給予當天衛生扣分,同時在班會課或晨會上通報批評。平時課間校值日、值周人員給予監督管理。

3.2 加強班主任出勤管理,體現實效。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教育者和領導者,是學校領導實施教學及各種教育活動的得力助手,在學校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班主任在規定的時間里要參與學生大掃除,并現場予以指導,對班主任的出勤每天有校值周人員予以登記。

3.3 重視校園衛生文化建設,做到布局有科學性,布置有教育性,整體有陶冶性。

3.4 加大對垃圾源的監督管理。學校最大的垃圾源莫過于學校內的小賣部、食堂、校外帶進的零食。學校要對垃圾源管理作明確規定:在哪買就在那吃,吃后把垃圾丟進附近的垃圾箱里,絕對不能隨身帶走,更不能隨走隨吃隨丟,不能帶入教室。

第4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根據《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的規定,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 公共場所經營者在經營活動中,應當遵守有關衛生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以及相關的衛生標準、規范,開展公共場所衛生知識宣傳,預防傳染病和保障公眾健康,為顧客提供良好的衛生環境。

第三條 衛生部主管全國公共場所衛生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的公共場所衛生監督管理工作。

國境口岸及出入境交通工具的衛生監督管理工作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

鐵路部門所屬的衛生主管部門負責對管轄范圍內的車站、等候室、鐵路客車以及主要為本系統職工服務的公共場所的衛生監督管理工作。

第四條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根據公共場所衛生監督管理需要,建立健全公共場所衛生監督隊伍和公共場所衛生監測體系,制定公共場所衛生監督計劃并組織實施。

第五條 鼓勵和支持公共場所行業組織開展行業自律教育,引導公共場所經營者依法經營,推動行業誠信建設,宣傳、普及公共場所衛生知識。

第六條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對違反本細則的行為,有權舉報。接到舉報的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及時調查處理,并按照規定予以答復。

第二章 衛生管理

第七條 公共場所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是其經營場所衛生安全的第一責任人。

公共場所經營者應當設立衛生管理部門或者配備專(兼)職衛生管理人員,具體負責本公共場所的衛生工作,建立健全衛生管理制度和衛生管理檔案。

第八條 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檔案應當主要包括下列內容:

(一)衛生管理部門、人員設置情況及衛生管理制度;

(二)空氣、微小氣候(濕度、溫度、風速)、水質、采光、照明、噪聲的檢測情況;

(三)顧客用品用具的清洗、消毒、更換及檢測情況;

(四)衛生設施的使用、維護、檢查情況;

(五)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的清洗、消毒情況;

(六)安排從業人員健康檢查情況和培訓考核情況;

(七)公共衛生用品進貨索證管理情況;

(八)公共場所危害健康事故應急預案或者方案;

(九)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要求記錄的其他情況。

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檔案應當有專人管理,分類記錄,至少保存兩年。

第九條 公共場所經營者應當建立衛生培訓制度,組織從業人員學習相關衛生法律知識和公共場所衛生知識,并進行考核。對考核不合格的,不得安排上崗。

第十條 公共場所經營者應當組織從業人員每年進行健康檢查,從業人員在取得有效健康合格證明后方可上崗。

患有痢疾、傷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的人員,以及患有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等疾病的人員,治愈前不得從事直接為顧客服務的工作。

第十一條 公共場所經營者應當保持公共場所空氣流通,室內空氣質量應當符合國家衛生標準和要求。

公共場所采用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的,應當符合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相關衛生規范和規定的要求。

第十二條 公共場所經營者提供給顧客使用的生活飲用水應當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要求。游泳場(館)和公共浴室水質應當符合國家衛生標準和要求。

第十三條 公共場所的采光照明、噪聲應當符合國家衛生標準和要求。

公共場所應當盡量采用自然光。自然采光不足的,公共場所經營者應當配置與其經營場所規模相適應的照明設施。

公共場所經營者應當采取措施降低噪聲。

第十四條 公共場所經營者提供給顧客使用的用品用具應當保證衛生安全,可以反復使用的用品用具應當一客一換,按照有關衛生標準和要求清洗、消毒、保潔。禁止重復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具。

第十五條 公共場所經營者應當根據經營規模、項目設置清洗、消毒、保潔、盥洗等設施設備和公共衛生間。

公共場所經營者應當建立衛生設施設備維護制度,定期檢查衛生設施設備,確保其正常運行,不得擅自拆除、改造或者挪作他用。公共場所設置的衛生間,應當有單獨通風排氣設施,保持清潔無異味。

第十六條 公共場所經營者應當配備安全、有效的預防控制蚊、蠅、蟑螂、鼠和其他病媒生物的設施設備及廢棄物存放專用設施設備,并保證相關設施設備的正常使用,及時清運廢棄物。

第十七條 公共場所的選址、設計、裝修應當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和規范的要求。

公共場所室內裝飾裝修期間不得營業。進行局部裝飾裝修的,經營者應當采取有效措施,保證營業的非裝飾裝修區域室內空氣質量合格。

第十八條 室內公共場所禁止吸煙。公共場所經營者應當設置醒目的禁止吸煙警語和標志。

室外公共場所設置的吸煙區不得位于行人必經的通道上。

公共場所不得設置自動售煙機。

公共場所經營者應當開展吸煙危害健康的宣傳,并配備專(兼)職人員對吸煙者進行勸阻。

第十九條 公共場所經營者應當按照衛生標準、規范的要求對公共場所的空氣、微小氣候、水質、采光、照明、噪聲、顧客用品用具等進行衛生檢測,檢測每年不得少于一次;檢測結果不符合衛生標準、規范要求的應當及時整改。

公共場所經營者不具備檢測能力的,可以委托檢測。

公共場所經營者應當在醒目位置如實公示檢測結果。

第二十條 公共場所經營者應當制定公共場所危害健康事故應急預案或者方案,定期檢查公共場所各項衛生制度、措施的落實情況,及時消除危害公眾健康的隱患。

第二十一條 公共場所發生危害健康事故的,經營者應當立即處置,防止危害擴大,并及時向縣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對危害健康事故不得隱瞞、緩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

第三章 衛生監督

第二十二條 國家對公共場所實行衛生許可證管理。

公共場所經營者應當按照規定向縣級以上地方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申請衛生許可證。未取得衛生許可證的,不得營業。

公共場所衛生監督的具體范圍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公布。

第二十三條 公共場所經營者申請衛生許可證的,應當提交下列資料:

(一)衛生許可證申請表;

(二)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身份證明;

(三)公共場所地址方位示意圖、平面圖和衛生設施平面布局圖;

(四)公共場所衛生檢測或者評價報告;

(五)公共場所衛生管理制度;

(六)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使用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的,還應當提供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檢測或者評價報告。

第二十四條 縣級以上地方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公共場所衛生許可申請之日起20日內,對申報資料進行審查,對現場進行審核,符合規定條件的,作出準予公共場所衛生許可的決定;對不符合規定條件的,作出不予行政許可的決定并書面說明理由。

第二十五條 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應當載明編號、單位名稱、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經營項目、經營場所地址、發證機關、發證時間、有效期限。

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有效期限為四年,每兩年復核一次。

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應當在經營場所醒目位置公示。

第二十六條 公共場所進行新建、改建、擴建的,應當符合有關衛生標準和要求,經營者應當按照有關規定辦理預防性衛生審查手續。

預防性衛生審查程序和具體要求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制定。

第二十七條 公共場所經營者變更單位名稱、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的,應當向原發證衛生行政部門辦理變更手續。

公共場所經營者變更經營項目、經營場所地址的,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政府衛生行政部門重新申請衛生許可證。

公共場所經營者需要延續衛生許可證的,應當在衛生許可證有效期屆滿30日前,向原發證衛生行政部門提出申請。

第二十八條 縣級以上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組織對公共場所的健康危害因素進行監測、分析,為制定法律法規、衛生標準和實施監督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縣級以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承擔衛生行政部門下達的公共場所健康危害因素監測任務。

第二十九條 縣級以上地方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對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實施量化分級管理,促進公共場所自身衛生管理,增強衛生監督信息透明度。

第三十條 縣級以上地方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根據衛生監督量化評價的結果確定公共場所的衛生信譽度等級和日常監督頻次。

公共場所衛生信譽度等級應當在公共場所醒目位置公示。

第三十一條 縣級以上地方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對公共場所進行監督檢查,應當依據有關衛生標準和要求,采取現場衛生監測、采樣、查閱和復制文件、詢問等方法,有關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或者隱瞞。

第三十二條 縣級以上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公共場所衛生監督抽檢,并將抽檢結果向社會公布。

第三十三條 縣級以上地方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對發生危害健康事故的公共場所,可以依法采取封閉場所、封存相關物品等臨時控制措施。

經檢驗,屬于被污染的場所、物品,應當進行消毒或者銷毀;對未被污染的場所、物品或者經消毒后可以使用的物品,應當解除控制措施。

第三十四條 開展公共場所衛生檢驗、檢測、評價等業務的技術服務機構,應當具有相應專業技術能力,按照有關衛生標準、規范的要求開展工作,不得出具虛假檢驗、檢測、評價等報告。

技術服務機構的專業技術能力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組織考核。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五條 對未依法取得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擅自營業的,由縣級以上地方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并處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以五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

(一)擅自營業曾受過衛生行政部門處罰的;

(二)擅自營業時間在三個月以上的;

(三)以涂改、轉讓、倒賣、偽造的衛生許可證擅自營業的。

對涂改、轉讓、倒賣有效衛生許可證的,由原發證的衛生行政部門予以注銷。

第三十六條 公共場所經營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并可處以二千元以下罰款;逾期不改正,造成公共場所衛生質量不符合衛生標準和要求的,處以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依法責令停業整頓,直至吊銷衛生許可證:

(一)未按照規定對公共場所的空氣、微小氣候、水質、采光、照明、噪聲、顧客用品用具等進行衛生檢測的;

(二)未按照規定對顧客用品用具進行清洗、消毒、保潔,或者重復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具的。

第三十七條 公共場所經營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給予警告,并處以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對拒絕監督的,處以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依法責令停業整頓,直至吊銷衛生許可證:

(一)未按照規定建立衛生管理制度、設立衛生管理部門或者配備專(兼)職衛生管理人員,或者未建立衛生管理檔案的;

(二)未按照規定組織從業人員進行相關衛生法律知識和公共場所衛生知識培訓,或者安排未經相關衛生法律知識和公共場所衛生知識培訓考核的從業人員上崗的;

(三)未按照規定設置與其經營規模、項目相適應的清洗、消毒、保潔、盥洗等設施設備和公共衛生間,或者擅自停止使用、拆除上述設施設備,或者挪作他用的;

(四)未按照規定配備預防控制鼠、蚊、蠅、蟑螂和其他病媒生物的設施設備以及廢棄物存放專用設施設備,或者擅自停止使用、拆除預防控制鼠、蚊、蠅、蟑螂和其他病媒生物的設施設備以及廢棄物存放專用設施設備的;

(五)未按照規定索取公共衛生用品檢驗合格證明和其他相關資料的;

(六)未按照規定對公共場所新建、改建、擴建項目辦理預防性衛生審查手續的;

(七)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未經衛生檢測或者評價不合格而投入使用的;

(八)未按照規定公示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衛生檢測結果和衛生信譽度等級的;

(九)未按照規定辦理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復核手續的。

第三十八條 公共場所經營者安排未獲得有效健康合格證明的從業人員從事直接為顧客服務工作的,由縣級以上地方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并處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逾期不改正的,處以五千元以上一萬五千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九條 公共場所經營者對發生的危害健康事故未立即采取處置措施,導致危害擴大,或者隱瞞、緩報、謊報的,由縣級以上地方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處以五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依法責令停業整頓,直至吊銷衛生許可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條 公共場所經營者違反其他衛生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按照有關衛生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進行處罰。

第四十一條 縣級以上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玩忽職守、逾越職權、收取賄賂的,由有關部門對單位負責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章 附 則

第四十二條 本細則下列用語的含義:

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指為使房間或者封閉空間空氣溫度、濕度、潔凈度和氣流速度等參數達到設定的要求,而對空氣進行集中處理、輸送、分配的所有設備、管道及附件、儀器儀表的總和。

第5篇

一、工作目標

為做好我縣學校衛生工作,通過開展對學校飲用水衛生、傳染病防治工作、教學環境與生活設施衛生情況、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的監督檢查,指導和促進學校進一步提高衛生管理水平,預防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保障廣大師生身體健康,確保學校衛生安全。

二、工作內容

(一)對學校飲用水衛生的監督檢查。

全面掌握我縣學校飲用水基本情況,重點開展對作為學生飲用水源的二次供水、學生直接飲用的各類飲水和各類飲水設施設備衛生的監督檢查。指導學校建立和落實各項飲用水衛生管理制度及措施,防范介水傳染病和飲用水污染事件的發生。

(二)對學校傳染病防治工作的監督檢查。

結合傳染病疫情或傳染病發病季節特點,科學有效地開展對學校傳染病防治工作的監督檢查,督促和指導學校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完善傳染病防治管理制度,落實學生晨檢、因病缺勤病因追查登記、傳染病報告、新生入學預防接種證查驗、校內公共活動區域及物品定期清洗消毒記錄、建立學生健康檔案等各項防治措施,預防校園傳染病疫情發生。

(三)對學校教學環境與生活設施衛生情況的監督檢查。

加強對學校校舍、教學環境、生活設施等基本衛生條件的監督檢查。對學校內影響學生健康的教學建筑、采光照明、微小氣候、課桌椅、黑板、宿舍、廁所等教學環境與生活設施衛生狀況開展監測和監督檢查,督促學校落實各項基本衛生條件。

(四)對學校醫務室的監督檢查。

校醫室的設置及衛生工作開展情況,中小學校衛生專業人員配置相關資料及衛生專業人員或保健教師接受學校衛生專業知識和急救知識技能培訓記錄以及相應的培訓合格證書;校醫室持有效執業許可證、醫護人員持有效執業資質證書情況;傳染病疫情報告、消毒隔離、醫療廢棄物收集、運送、處置記錄。

(五)對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的監督檢查。

對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組織體系、預案、制度的建立和事件報告人員的配備以及落實情況等進行監督檢查,結合飲用水衛生、傳染病防治、教學環境與生活設施衛生情況的監督工作,督促學校排查風險隱患,預防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

三、時間安排

(一)準備階段(20**年1月1日-3月1日)。

制定20**年學校衛生監督工作方案,明確具體工作內容,并進行部署。

(二)實施階段(20**年3月1日-7月31日)。

組織轄區內學校開展自查,對自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指導予以糾正,對學校進行學校衛生監督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出具限期整改意見書,并督促其整改落實。

第6篇

各市、縣、區衛生局、教育局,各普通高等學校、中等專業學校:

現將衛生部、教育部《關于開展全國學校衛生專項檢查工作的通知》(衛監督發〔20*〕111號)轉發給你們,并提出以下要求,請認真貫徹執行。

一、各級衛生行政機關和教育行政部門要進一步提高對學校衛生安全責任重大的認識,增強政治責任感,以極端負責的態度,切實加強對學校衛生的管理和監督,把學校衛生專項檢查工作抓實抓好,抓出成效。

二、學校校長是學校食品衛生、飲用水衛生、傳染病防治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要完善校長負責制,配備專兼職衛生管理人員,完善硬件設施,建立健全各項衛生管理制度,實行嚴格的衛生管理措施。自文到之日起,對學校衛生管理情況進行全面自查,查找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立即糾正,整改到位,消除衛生安全隱患。6月30日前將自查自糾情況上報當地教育行政部門和衛生行政機關。

三、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學校衛生安全工作的日常管理,加強業務指導,加大檢查力度,督促學校開展自查自糾,落實各項衛生措施,嚴防群體性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確保學校衛生安全。對未開展自查或自糾措施不落實的,要責令其限期整改;對學校食品衛生安全隱患整改不到位的,要通報批評,并按有關規定,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四、各級衛生行政機關要聯合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自查自糾情況進行抽查,抽查比例不得少于轄區內學校的50%。對農村地區學校及20*年、20*年發生食物中毒、飲用水污染事件和傳染病疫情暴發事件的單位進行全面的監督檢查。重點檢查學校食堂、生活飲用水和傳染病防治措施落實情況。對整改措施不落實,存在重大衛生安全隱患的,要依法予以嚴肅查處,并通過新聞媒體予以曝光。

五、各級衛生行政機關和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協調,建立信息報送制度和工作通報制度,交流專項檢查信息。要建立領導小組或辦公室聯席會議制度,不定期召開會議,通報工作情況,討論研究解決整治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組成聯合執法檢查組,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對學校衛生進行監督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要提出具體的整改意見,并督促落實。

六、各級各類學校要充分利用墻報、黑板報、校報、廣播、宣傳櫥窗和校園網等,廣泛宣傳衛生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提高自我防范意識和能力。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制定學校衛生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的培訓計劃,組織所屬學校開展衛生知識培訓及職業道德和法制教育,增強學校自律。衛生行政機關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廣泛宣傳《食品衛生法》、《傳染病防治法》、《生活飲用水衛生管理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七、各級衛生行政機關、教育行政部門要按照衛生部、教育部文件要求,認真組織實施。對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學校衛生安全管理職責的責任人,堅決嚴肅追究其有關責任。省衛生廳、省教育廳今年將繼續組織聯合執法檢查組,對各地學校衛生工作進行抽查。

請各市衛生局、教育局在11月15日前,將專項檢查工作總結及檢查情況匯總表(附表1-6)分別上報省衛生廳、省教育廳。

第7篇

【關鍵詞】 生活變動事件;健康促進;健康教育;公共衛生管理

【中圖分類號】 R 179 G 478.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7)12-1104-02

Hidden Dangers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in Countryside Schools in Guangxi Province/LI Chun-ling*,ZHANG Wei-ping,HUANG Zhi-bi,et al. * School of Public Health,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Nannning(53002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hidden dangers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in countryside schools in Guangxi,and to discuss its improvement strategy. Methods Twenty countryside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in 5 counties/cities were surveyed. Data was collected by questionnaires,in-depth interviews and observation. Results Most of the school leaders took serious consideration of school hygienic conditions and made health management regulation in practice. Many problems were found such as scarce health resource,poor cafeterias hygiene and insufficient drinking water supply. In addition,school leaders and students were poor in correct knowledge,attitudes and practice in case of facing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Conclusion Countryside schools are weak in coping with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There are severe hidden dangers in both software and hardware condition.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countryside school health work in guidance,supervision,supplying with more health resources and health education amo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 words】 Life change events;Health promotion;Health education;Public health adminstration

學校是集體性食物中毒和傳染病爆發流行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多發場所,由于主客觀因素影響,農村學校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風險更高[1-2]。為了解廣西農村學校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隱患情況,筆者于2005-2006年進行了專項抽樣調查,以發現存在問題,探索整改對策,為衛生和教育主管部門制定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范措施提供參考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在廣西的東、西、南、北、中地區分別選擇經濟發展水平居中的縣/市1個,每縣/市選擇中等規模的縣城和鄉鎮中、小學各1所,以20所學校為調查點校。各中學寄宿生為500~2 000人,每所小學學生為300~3 000人,其中2所小學各有70人和1 000人中午留宿。學校領導問卷調查對象為各點校的正副校長、書記和教導主任,每校3~4人,共78人。另有某市2005年度中小學校領導培訓班學員101人,共179人,收回有效問卷175份,有效率為97.77%。學生問卷調查以各點校在小學四年級以上和初二、高二年級隨機抽取1~2個班的學生為調查對象,參加調查的學生共1 538人,收回有效問卷1 535份,有效率為99.80%。

1.2 方法 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調查方法。定量調查即校領導和學生的KAP問卷調查,根據研究目的自行設計分別用于校領導和學生的自填式調查問卷。定性調查為對學校領導的個人深入訪談和實地考察,內容包括學校的衛生管理制度和落實情況、學校醫療衛生資源狀況、學校生活飲用水供應情況和學校食堂衛生管理狀況。

1.3 統計方法 定量調查資料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數據庫,以邏輯檢查法檢測錄入數據的質量,用SPSS 13.0軟件包進行描述性統計。定性調查資料直接整理歸納。

2 結果

2.1 學校領導的衛生防疫意識和態度 參加問卷調查的學校領導對學校衛生工作具有良好的態度,衛生防疫意識較強,但對具體問題的認識和處理尚有不足(表1)。實地考察和個人深入訪談發現,盡管所有被調查學校皆建立了學校衛生工作制度,且均由校領導直接負責,但一些校領導對學校衛生工作認識膚淺,將其等同于清潔衛生工作,衛生防疫工作對外界的依賴較大。

2.2 學校衛生資源狀況 如表2所示,所調查的學校中,12所學校設有醫務室,縣城的中、小學皆配備有專/兼職校醫或保健教師,2所鄉鎮中學和2所鄉鎮小學無校醫或保健教師。

2.3 學校飲用水衛生狀況 被調查的20所學校中,17所使用自來水,其中5所同時擁有自備水源向學生提供生活用水,3所小學完全使用自備水源。有7所中學和4所小學為學生提供開水,9所學校不提供開水,但其中5所由班級集資購買飲用水,4所由學生自帶開水、飲料。

2.4 學校食堂衛生狀況 除2所小學外,18所中小學均設有食堂,17所有衛生許可證。雖然所有食堂均遵守定點采購和索證制度,但只有10所實行食品留樣制度,食堂總體衛生狀況不容樂觀,較普遍的、突出的問題是食堂建筑面積不夠、布局不合理、“三防”設施不完善、環境衛生不良、工作人員沒有著裝上崗、倉庫里有非食品貨物共同存放、沒有預防投毒措施等。

2.5 學生的防疫相關知識、信念和行為 學生具有較正確的衛生觀念,但其他健康知識較欠缺,衛生習慣較差,對突發公共事件應對失當。見表3。

3 討論

調查發現,廣西部分農村學校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方面存在較大安全隱患,主要體現為:(1)學校衛生工作制度落實不到位。農村中小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學校衛生防疫工作,建立制度專人負責,但因受專業背景限制,校領導對學校衛生防疫工作的認識較膚淺,缺乏衛生防疫知識,行動與制度要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這也是我國學校中普遍存在的問題。(2)學校衛生資源配備不足制約了學校防疫能力。學校衛生資源配置狀況直接決定了學校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控能力,一些學校傳染病的爆發流行就是因為免疫空白和疫情報告遲緩從而導致了嚴重后果[2-3]。在本次調查中,有2所鄉鎮中學和3所學生超過1 000人的小學未配備專職校醫,配備了專職校醫的學校也存在校醫學歷偏低、整體素質不能適應新時期學校衛生防疫形勢需要現象的缺陷。(3)學校食堂和飲用水衛生隱患較大。學校食堂衛生管理是減少學校食物中毒事件的重要環節。20所點校中,除2所小學外,均設食堂向學生提供早餐(小學)或一日三餐(中學)。但除少數學校外,大部分學校食堂的管理不到位,衛生問題較多,與有關調查結果[4-5]一致。水是腸道傳染病的主要傳播媒介,飲水安全能夠有效防止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調查發現,部分學校使用自備水源,其中1所學校的取水井位于校園主要活動區內,井臺只有數厘米高,留作投放消毒劑的井蓋小孔未加罩加鎖。由于取消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收取學雜費,9所學校無力向學生提供開水,其中4所學校由學生自帶飲水,10.8%的被調查學生有喝生水的習慣。如果不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學生很容易直接飲用不潔凈水,從而引發腸道傳染病發生。(4)學生的健康知識薄弱。學生的健康相關知識、信念、態度和行為對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發展有重要的影響。調查發現,學生的疾病相關知識較少,防疫意識較差,衛生習慣不良,對突發衛生事件缺乏正確決策能力。這些情況一方面增加了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風險,另一方面也阻礙了疫情的及時發現與控制。

綜上所述,當前農村學校面臨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較高風險。為了使農村學校減少衛生隱患,提高應對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提出整改建議如下:(1)加強領導的責任意識。對校領導進行專項培訓,提高他們對學校衛生防疫工作的認識水平,轉變觀念態度,使他們能夠真正將學校衛生視為學校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2)加大學校醫療衛生資源投入。嚴格按照國家法規的要求配備學校衛生技術人員,為校醫和保健教師提供繼續教育的機會,促進他們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認真落實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人制度。(3)加大對學校食堂的經費投入和監督管理力度。改善食堂生產環境,嚴格遵守國家和地方的相關法規,學校要認真履行對食堂的監管責任,衛生部門要加強對食堂的衛生監督,確保學生膳食安全。(4)加強健康教育。對學生進行健康知識和傳染病預防知識教育,提高學生的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為校園安全、學生健康筑就一張堅實的保護網。

(致謝:本調查得到廣西壯族自治區教委體衛藝處、5縣市教育局及各相關學校的大力支持,廣西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譚琳琳等6名2000級和2001級學生參加流行病學調查工作,特此致謝!)

4 參考文獻

[1] 黃兆勇,唐振柱,黃林,等.廣西壯族自治區2002-2003年學校食物中毒情況.中國學校衛生,2005,26(9):762-763.

[2] 李麟琳,吳登科,莫英瑛.湘西自治州中小學傳染病暴發疫情分析與對策.實用預防醫學,2005,12(6):1 361-1 362.

[3] 林耀琪,黃昱,羅小華.廣州市黃埔區一起水痘暴發流行的調查分析.華南預防醫學,2002,28(4):35-36.

[4] 趙麗娜,沈愛軍,江玉梅,等.南寧市中小學校食堂衛生狀況調查.中國校醫,2005,19(4):394-395.

[5] 丁秀娣,于清,李明華,等.南京市學校食堂衛生現狀與對策.中國學校衛生,2004,25(2):219-220.

第8篇

一、總體要求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保障師生員工的身體健康為根本出發點,以“衛生學校”“綠色學校”創建活動為載體,以改善校園環境衛生狀況、加強食品衛生和飲用水安全為重點,全面深入實施“城鄉清潔工程”,完善獎懲辦法,建立健全治理校園“臟亂差”現象的長效管理機制,從整體上進一步提高師生員工的文明素質與環境衛生意識,建設安全、文明、衛生、和諧新校園,為推動我校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二、工作目標、

“校園環境美,育人環境優,人際關系和諧”是我們的工作目標。通過實施“城鄉清潔工程”,**年上半年消滅“臟亂差”現象,達到“衛生合格學校”標準;**年底要達到“衛生良好學校”。在此基礎上,爭創縣級“衛生優秀學校”和“綠色學校”。通過一年的努力,使學校的衛生安全工作管理水平明顯提高,師生員工的文明衛生意識明顯增強,校園環境衛生明顯改善,學校傳染病發病率明顯降低,師生員工的健康水平和衛生素質明顯提高。

三、具體措施

(一)突出重點,切實搞好校園清潔衛生

1、建立健全衛生管理制度

學校衛生管理組織和制度健全,衛生制度、保潔制度、食堂衛生制度、廁所衛生制度、預防傳染病制度、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制度健全,所有制度上墻并得到貫徹落實。

2、保證校園環境整潔有序

⑴校園清潔。校內道路保持平整、硬化;校內道路、公共場所(教室、實驗室等)保持整潔,無亂扔煙頭、紙屑、瓜果皮核,無亂倒垃圾、污水、污物,無隨地吐痰現象;樓道、樓梯、扶手、欄桿應干凈無積灰;路旁綠地、綠化隔離帶無積存垃圾和人畜糞便;校園道路旁和公共場所設有規范的垃圾筒,垃圾池周邊2~3米內無散落垃圾和積留污水,無惡臭。

⑵設施規范。學校圍墻完整,校門端莊,校牌得體;校訓、校風、教風、學風等標牌要放在校園內顯目位置;國旗桿、旗壇、板報、櫥窗規范;世界地圖及中國地圖、教育方針、學生守則、學生行為規范等的擺設位置恰當。

⑶室內整潔。教學辦公用房保持整潔干凈,采光通風良好;教室內布置規范,課桌椅擺放整齊;辦公室擺設整齊清潔;采光、通風條件良好;內務清潔,門窗完整,牢固、安全,物品擺放整齊。

⑷廁所衛生。廁所內無明顯污垢、異味;廁所糞便經過無害化處理;學生養成便后洗手的良好衛生習慣。

⑸秩序良好。建立有門衛值班制度、校內及周邊治安巡邏安全保衛制度,防止閑雜人員進入校園,校內及校門口無亂擺亂賣現象;校園內嚴禁放養家禽和家畜。

3、保持食堂食品衛生清潔

⑴學校食堂、出售食品小賣部及飲食攤點必須持有食品衛生許可證,所有從業人員必須持“兩證”(健康證、衛生知識培訓合格證)上崗。

⑵學校食堂建立健全衛生管理制度并上墻,配備有專職或兼職的食品衛生管理人員。管理制度應包括采購索證、庫房管理、食品添加劑使用和管理、從業人員個人衛生管理、從業人員健康檢查和衛生知識培訓、生產環節衛生管理、環境衛生清洗保潔、食品留樣制度等。

⑶學校食堂保持環境衛生干凈整潔。每次供餐后及時進行清掃;保持空氣清新,地面、桌椅清潔衛生。

4、確保師生飲水衛生安全

自備水源周圍保持良好的衛生狀況,蓄水設施加強衛生防護,定期清洗和消毒。按規定自覺接受衛生監督監測;建立有飲用水衛生管理規章制度;配備有兼職人員負責飲用水衛生管理工作;每學期檢測水質2次,并保存檢測記錄和檢測報告。學校應加強開水供應衛生安全管理。學生使用的開水桶應加蓋上鎖,龍頭設備完好無損,并有定期清洗消毒開水桶的制度。

5、健康教育長抓不懈。

⑴學校建立有健康教育制度,按規定開設有健康教育課,并做到有教學計劃、有教師、有教案,課時保證。

⑵利用多種形式對學生開展健康教育,有固定的宣傳教育設施,并定期更換內容;黑板報和宣傳欄宣傳每學期不少于3次。

⑶學校師生掌握基本衛生知識,學生普遍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無隨地吐痰、亂扔果皮紙屑、喝生水等不良習慣。

(二)加強教育,全面增強清潔衛生意識

各班要加強對師生進行衛生環保教育,做到有教案、課時保證,并通過主題班隊會、校園廣播、黑板報、演講比賽等活動形式進行廣泛宣傳,完善清潔責任區制度,建立紅領巾和志愿者監督崗,從而形成“人人講衛生、個個愛清潔”的良好風氣,并在每學期評比表彰一批為校園清潔工程作出貢獻的教師和同學,開展校園十大“文明衛生班級(小隊)”評選、校園“文明衛生標兵”、“文明衛生監督員”評選活動。

(三)綜合治理,強力整治校園周邊環境

在“城鄉清潔工程”活動中,在做好校(園)內清潔衛生的同時,還要搞好校園周圍的環境衛生工作,做到不隨意亂倒垃圾,不向公共地方排放生活污水,保證校園周邊環境干凈整潔,不留衛生死角。

(四)務實創新,建立健全校園“清潔工程”長效機制

1、師生衛生習慣養成教育與管理。

(1)繼續完善校園安全衛生監督員輪值制度,組織隊干輪值,利用課間時間參與監督、指導糾正學生亂扔垃圾紙屑的壞行為。結合建立“不良行為曝光臺”,將每天檢查到影響較壞的現象(行為)公開批評,教育和處罰相結合,限期整改。從他律到自律逐步養成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監督隊干輪值和曝光榜由輔導員負責。)

(2)加強校門管理,杜絕學生帶零食進校園。加強對校門禮儀崗輪值隊干的指導,校警、值日領導老師積極配合,做好學生通過校門帶零食進校園的檢查監督。(由蘇家權負責)

2、建立衛生責任區承包制度。

(1)責任區保潔區劃分:

學前幼兒園、四1班:聯系人王小芳

一二三年級:聯系人張永富

四2班、五年級、六年級:聯系人秦起惠

廁所、小賣部、食堂:聯系人蘇家權

辦公室、功能室:聯系人陳芳

(2)責任人職責:督促本年級師生搞好責任區保潔區和辦公室門窗及擺設、教室(含門窗)、走廊、樓梯的清潔保潔。

3、清潔、保潔制度。

(1)定期清潔:每天早上一次保潔區清潔、放晚學后一次教室(含走廊樓梯)清潔(另有安排除外)。

第9篇

【中圖分類號】 R 179 G 478.5 R 123.5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7)08-0763-01

【關鍵詞】 飲水;衛生服務;安全;學生保健服務

為加強農村學校自備水衛生安全管理,預防水源性疾病的發生與流行,金華市衛生監督 所于2006年9月對全市農村學校自備水衛生安全現狀進行了調查,現將調查結果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共檢查農村學校220所,其中中學90所,小學98所,幼兒園32所。檢查內容為學校貫 徹《生活飲用水集中式供水單位衛生規范》情況,包括制定落實各項管理制度、配備專職( 或兼職)衛生管理人員、水源選擇與衛生防護、水質消毒及水質監測等。共抽檢學校自備水 管網末梢水樣220份,其中中小學188份,幼兒園32份。根據《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 規范》(2001)選擇其中18個常規檢驗項目進行檢驗,即混濁度、肉眼可見物、細菌總數、 總大腸菌群、糞大腸菌群、游離性余氯、色度、臭和味、pH值、總硬度、鐵、錳、硫酸鹽、 耗氧量、氟化物、硝酸鹽、氨氮、亞硝酸鹽氮。

2 結果與分析

2.1 基本衛生要求執行情況 220所農村學校中,未建立飲用水衛生管理制 度的72所(32.7%),未配備專職(或兼職)管理人員的125所(56.8%),水源選擇不 合適的27所(12.3%),水源防護不符合要求的132所(60.0%),自備水不消毒或未能做 到定期消毒的86所(39.1%)。大部分學校管理者的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意識淡薄,對水污 染引 發水源性疾病爆發與流行的危險度缺乏足夠的重視;自備水供水設施簡陋,制水工藝簡單, 供水方式基本上是將井水抽到水塔(蓄水池)后,直接供應用戶,無任何凈化消毒設施,日 常水質監測工作未落實。

2.2 水質檢測結果 所有檢驗項目全部合格的有47份,合格率僅為21.4%。 表1可見,渾濁度合格率為75.0%,說明水凈化過濾設施設備不全或使用不規范,部 分 學校甚至未經水凈化處理直接供應自備水。水塔(蓄水池)長期不清洗、消毒,積有較多泥 沙、有機物及微生物。細菌總數合格率為54.1%,總大腸菌群合格率為45.9%,糞大腸菌群 合格率為84.5%,游離性余氯合格率為21.4%;微生物指標普遍超標,水質污染嚴重。究 其 原因,主要是水源影響半徑內存在廁所、垃圾等污染源,衛生管理制度執行不力,未對水質 進行加氯消毒或消毒不規范。多數學校對自備水未能堅持日常加氯消毒。部分學校水源中重 金屬鐵與錳、氟等含量偏高,可能與地下水礦物質含量和工業“三廢”污染影響有關。

3 建議

3.1 政府重視,加大農村學校改造力度 近年來,學校食品、飲用水安全已 引起政府的高度關注,并出臺了多部相關的規范性文件,但農村學校仍是一個薄弱環節,存 在嚴重的事故隱患。各級政府要在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時,重視農村學 校食品與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體系建設,將食品、飲用水安全列入政府各部門的考核內容, 加大專項經費投入,積極改造學校食堂與生活飲用水供水系統,充分保障廣大師生的身體健 康。

3.2 加強管理,切實保障用水安全 學校應按照《生活飲用水集中式供水單 位衛生規范》的要求,根據日常監測結果,制定生活飲用水衛生管理制度,配備專職(或兼 職)衛生管理人員,加強水源衛生與安全防護措施,消除污染源。對部分化學和毒理學指標 長期超標又無法人工去除的,應考慮停止飲用另找水源。定期開展水源與蓄水池的清潔與消 毒安裝水凈化過濾裝置,做好自備水日常供水加氯消毒工作,配備余氯測定儀 開展游離性余氯項目自測,并建立檢測結果檔案,確保廣大師生生活飲用水的衛生安全。

3.3 加大學校生活飲用水的監督監測力度 衛生監督部門應加大學校生活飲 用水的監督監測力度與頻度,建 立水質檢測資料及飲用水安全預警系統,加強生活飲用水應急機制建設,將生活飲用水衛生 安全列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重要內容,及時向政府有關部門通報水質檢測結果, 督促學校落實生活飲用水衛生管理措施,保證學校生活飲用水符合《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規 范》要求。

第10篇

一、整治目的和范圍

1、整治目的:通過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無證違法經營行為,規范公共場所經營秩序,按照“突出重點、明確主題、標本兼治”的工作原則,積極探索長效監管機制,全面推行公共場所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工作,實行監管公示,群眾監督,提高公共場所衛生整體水平,防止各類傳染性疾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為我市“衛生城市”復審工作做好充分準備。

2、整治范圍:全市范圍內小理發店、小浴池、小旅館等公共場所經營單位。

二、工作目標

通過本次的專項整治行動,主要打擊各類無證經營的公共場所經營單位,通過建立規范的衛生檔案,全面實行量化分級管理,做到“四個統一”(即衛生監督臺統一、衛生管理組織統一、衛生管理制度統一、衛生檔案統一)和“六個公示”(即衛生許可證公式、人員健康查體證明公示、衛生知識培訓合格證明公示、衛生質量檢測情況公示、場所衛生要求公示、衛生監督電話公示),使公共場所無證違法經營查處率達到100%;公共場所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工作實施率達100%;衛生檔案建檔率達100%;對公共用品、用具、室內微小氣候抽檢率達100%。

三、整治內容

1、公共場所各經營單位有效衛生許可證、從業人員健康證持有情況。

2、是否建立健全切實有效的衛生管理制度,衛生管理組織機構是否健全。

3、要設立消毒、保潔專間,做到專間專用;消毒設施是否完善并正常運轉。

4、經營場所各工作區域是否分開并有明顯標示。

5、顧客用品、消毒產品、一次性衛生用品索證索票齊全,臺帳記錄完整。

6、顧客用品、床上用品、洗、染、燙用毛巾是否按比例配制。

7、經營場所內通風、換氣設施是否健全。

8、使用工具、床單、被套是否做到一客一換一消毒。

9、工作人員是否穿工作服,戴口罩、手套為顧客服務。

10、生活飲用水符合國家衛生標準。

四、區域劃分和職責分工

市衛生監督所按照標準和要求,牽頭整治“三小”行業公共場所,落實“三小”行業公共場所的整治和相關協調、督查、上報工作,組織好衛生監督執法人員的培訓工作。

1、市衛生監督所:衛生監督所成立兩個監督執法小組,負責全市城區“主干道”兩側的“三小”行業。

2、各鎮(處)衛生院、防保所:按照屬地化管理,各鎮(處)衛生院負責轄區內所有公共場所經營單位的監管,各衛生防保所負責轄區內除“主干道”以外的所有村莊、小區、居委會街、巷“三小”行業公共場所的監管;各單位要派出精干力量按時參加衛生執法培訓,做好有關上報信息工作。

五、保障措施

1、人員:從鎮(處)衛生院抽調有執法證件的衛生監督人員4名,到衛生監督所掛職鍛煉,組成兩個監督執法小組。

2、車輛:安排執法車2輛。由衛生監督所安排1輛,市衛生局調配1輛。

3、就餐:從鎮抽調人員由衛生局統一安排午餐。

六、工作步驟

本次的專項整治行動分宣傳動員、集中整治和驗收上報三個階段進行,時間為年4月1日-年6月1日。

第一階段:宣傳動員階段(4月1日-4月3日)

為確保專項整治工作順利實施,取得工作實效,各鎮(處)衛生院、防保所和衛生監督所首先做好動員、宣傳和培訓工作,使各經營業戶從根本上認識到做好此項工作的必要性和現實意義。

第二階段:集中整治階段(4月4日-5月20日)

各鎮(處)衛生院、防保所以及衛生監督所要按照區域劃分,做好轄區內“三小”行業衛生進行監督檢查。指導各經營單位做好室內外環境衛生、各項衛生管理制度落實、公共用具消毒扎實有效、硬件設施齊備,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并開展聯合行動,依法打擊各類違法行為。

第三階段:驗收上報階段(5月21日-6月1日)

各鎮(處)衛生院、防保所及衛生監督所要對專項整治工作情況進行全面總結,并書面上報工作情況。(將“三小”行業單位專項整治情況上報到衛生監督所。

七、工作要求

(一)強化組織,明確職責

公共場所“三小”行業專項整治工作量大,面廣,難度大,同時牽扯國家衛生城市復審能否順利通過驗收,各單位要高度重視,確保萬無一失。市衛生局成立以市紀委第三紀工委委員、市衛生局黨委委員賈維放同志為組長,市監督所所長陳永奎為副組長、各鎮(處)衛生院院長、防保所所長為成員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市衛生監督所宋志磊副所長擔任辦公室主任,全面負責“三小行業”整治工作。

市衛生監督所要做好監督指導工作,各鎮(處)衛生院、防保所要加強聯系、密切配合,用足用好法律賦予的權力,嚴厲打擊違法行為,集中處罰一批違法場所,集中力量開展對公共場所“三小”行業的清理整頓。

(二)嚴格要求,公正執法

建立問責制,嚴格追究整治效果不好、未完成任務的責任單位、責任人的相關責任。采取樹典型,先易后難的方法,依法規范公共場所"三小"行業,對限期整改仍不達標的單位要依法取締。

第11篇

【中圖分類號】 R 179 G 478.5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8)03-0283-01

【關鍵詞】 食品處理和加工;公共衛生管理;學生保健服務

為了解淮安市學校食品衛生安全狀況,預防學校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保障學生用餐衛生安全,并為有針對性地開展學校食堂衛生監管提供依據,筆者于2007年6月對淮安市學校食堂的衛生管理現狀進行了調查,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選取淮安市8個縣(區)有食堂(主要用于學生就餐)的學校(含幼兒園)381個,其中城區學校食堂120個,鄉鎮(含農村)學校食堂261個;共有食品從業人員3 486名。采用統一的調查表,由各縣(區)衛生監督機構具體負責調查填寫,內容包括學校食堂衛生許可證及食品從業人員健康證、衛生知識培訓合格證(簡稱“三證”)持有情況,學校食堂經營方式、衛生管理、建筑與布局、食品采購及儲存、衛生設施、從業人員狀況等。

2 結果

2.1 “三證”持有情況 在所有學校食堂中,7.61%無衛生許可證(29/381),1.69%的從業人員無健康證及衛生知識培訓合格證(59/3 486)。

2.2 學校食堂衛生管理及經營方式情況 在381個學校食堂中,衛生管理制度健全的322個,占84.51%,其中城區學校食堂達95.0%(114/120),鄉鎮學校食堂達79.69%(208/261);已明確專/兼職衛生管理員的350個,占91.86%,其中城區學校食堂達99.17%(119/120),鄉鎮學校食堂達88.51%(231/261);食品采購能堅持索證的277個,占72.70%,其中城區學校食堂達90.83%(109/120),鄉鎮學校食堂達64.37%(168/261);220個學校食堂由學校自身管理經營,占57.74%,161個食堂由私人承包經營,占42.26%。

2.3 學校食堂基本衛生設施情況 防蠅、防鼠、防塵等“三防”設施齊全的284個,占74.54 %,其中城區學校食堂達94.17%(113/120),鄉鎮學校食堂達65.52%(171/261);餐具清洗、消毒保潔規范的233個,占61.55 %,其中城區學校食堂達85%(102/120),鄉鎮學校食堂達50.19%(131/261);有充足有效的冷藏設施的310個,占81.36%,其中城區學校食堂達98.33%(118/120),鄉鎮學校食堂達73.56%(192/261);食堂流程布局合理的256個,占67.19 %,其中城區學校食堂達75.00%(90/120),鄉鎮學校食堂達63.60%(166/261);食堂餐櫥比≥1∶2的231個,占60.63 %,其中城區學校食堂達77.50%(93/120),鄉鎮學校食堂達52.87%(138/261);設有專用食品原料庫的303個,占79.53%,其中城區學校食堂達89.17%(107/120),鄉鎮學校食堂達75.10%(196/261)。

3 討論

調查顯示,淮安市部分學校食堂無食品衛生許可證經營現象依然存在,無證經營的學校大多缺乏基本衛生設施,與衛生許可證的發放標準差距較大,無法辦理衛生許可證,其中少數學校食堂雖已具備基本衛生設施,稍加投入即可取得衛生許可證,但大多由私人承包經營,不愿投入,遲遲不能領證。建立健全衛生管理制度的占84.51%,能夠嚴格執行采購索證制度的占72.70%,說明有的學校對學校食品安全工作不重視,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不能落實到位,大多采取一包了之的方式,對衛生監督置之不理。由于承包人謀求經濟利益最大化,采購食品原料只考慮價格,不顧及食品衛生質量,對食堂的硬件衛生設施更是很少投入,即使有衛生管理制度,也是形同虛設,存在極大的食品安全隱患。

調查顯示,城區學校食堂無論衛生硬件設施,還是軟件管理等方面明顯好于鄉鎮學校食堂。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是教育主管部門對鄉鎮學校的投入不足,學校食堂沒有經過預防性審查,布局工藝流程不合理,無功能分區,存在先天不足,又無力對食堂進行改造;二是學校健康教育及衛生法律法規知識的宣傳不夠深入,在農村學校表現更為突出,從校長到食品從業人員衛生意識淡薄,衛生知識缺乏,“不干不凈,吃了沒病”的錯誤觀念根深蒂固;三是鄉鎮學校分布的地域較廣泛,衛生監督力量難以對其進行經常性的監督指導。

第12篇

一、檢查內容

(一)學校衛生:主要對各學校落實傳染病和常見病防控要求情況、教學生活環境衛生要求情況、落實飲用水要求情況、學校納入衛生監督協管服務情況進行檢查。檢查發現各學校均建立了以校長為第一責任人的傳染病防控領導組織,有專人負責疫情報告,有晨午檢記錄和因病缺勤病因追查記錄,復課證明查驗,新生入學接種證查驗登記,每年按規定實施學生健康體檢,傳染病防控“一案八制”齊全。

教學和生活環境衛生情況:各學校教室內均配備了倆種高度以上的課桌椅,教室采光和照明均符合要求,有倆所學校人均占地面積達不到標準,對此我們下達了監督意見書。教室和宿舍通風良好,宿舍每人一床。

學校生活飲用水情況:各學校均取得本年度合格的水質檢測報告,水源防護符合標準,供管水人員均取得健康合格證。

(二)生活飲用水情況:我縣有一家水廠,經檢查水廠衛生許可證在有效期內,水源防護符合標準,供管水人員均取得本年度健康體檢和培訓合格證,涉水產品均取得衛生許可批件,水質消毒設施運轉正常,水廠設有檢驗室,每月對水質色度、渾濁度、臭和味、肉眼可見物、PH值和消毒劑余量進行檢測,也取得本年度由疾控中心出具的水質檢測報告。

(三)餐具、飲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

按照《餐具、飲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衛生監督工作規范》重點檢查生產場所衛生狀況,清洗消毒設施。生產用水,使用洗消劑,消毒劑出廠檢驗包裝標識等情況。同時進行了抽檢,抽檢2個批次,每批次采樣10樣品,共計20個樣品,經檢驗全部合格,洗消劑,消毒劑建立索證,所使用的消毒產品都有企業生產許可證和檢驗報告單,企業配備檢驗人員,按批次進行檢驗,生產用水經檢測合格,生產場所衛生符合要求,所有操作人員都取得了當年健康合格證明。每天生產4600套,供480家餐飲單位使用。

(四)公共場所

住宿場所、美發場所主要檢查各經營單位是否設立衛生管理制度或配備專(兼)職衛生管理人員、是否按規定建立完整的衛生管理檔案、是否設置醒目的禁止吸煙警語和標識、從業人員是否持有效健康證上崗、是否公示衛生許可證和衛生信譽等級以及對室內空氣、床上臥具、毛巾、茶具、剪刀、梳子等顧客用品進行衛生檢測。經檢查,公共場所單位均建立了衛生管理制度(檔案),設立專(兼)職管理人員;從業人員取得有效的健康證上崗;在醒目位置設置了禁止吸煙的警語和標識.

二、“國家衛生健康監督信息平臺”完成情況

“雙隨機一公開”工作今年累計抽取49家。抽查完成情況:公共場所抽檢9家,完成7家,關閉2家,完結率100%;生活飲用水抽檢1家,完成1家,完成率100%;放射衛生抽檢1家,關閉1家,完結率100%;學校衛生抽檢7家,完成7家,完成率100%;醫療衛生抽檢16家,完成16家,完成率100%;傳染病防治抽檢14家,完成14家,完成率100%;餐具消毒1家,完成1家,完成率100%;醫療衛生和和傳染病防治建庫率100%。培訓平臺:監督員線上培訓全員在7月初全部完成。

三、“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平臺”完成情況

年初做了工作計劃,“部門內雙隨機”共計8個專業,其中醫療機構抽取檢查對象數量29家,占監管對象總數10%,完成29家;傳染病防治抽取檢查對象數量29家,占監管對象總數10%,完成29家;學校衛生抽取檢查對象數量37家,占監管對象總數100%,完成37家;公共衛生抽取檢查對象數量39家,占監管對象總數30%,完成39家;放射衛生抽取檢查對象數量3家,占監管對象總數100%,完成3家;水質衛生抽取檢查對象數量1家,占監管對象總數100%,完成1家;計劃生育抽取檢查對象數量4家,占監管對象總數100%,完成4家;餐具消毒抽取檢查對象數量1家,占監管對象總數100%,完成1家;“跨部門雙隨機”共計1個專業,衛生健康局與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檢查,抽取住宿業2家,占監管對象總數10%,完成2家。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淫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精品一级片高清无码,国产一区中文字幕无码
天天看高清影视在线官网 | 亚洲女人天堂免费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 | 亚洲精品中字在线 | 三上亚悠在线精品二区 | 亚洲精品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