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頁 精品范文 網絡安全評估報告

網絡安全評估報告

時間:2022-04-21 13:32:2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網絡安全評估報告,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 關鍵詞 】 網絡安全;評估;漏洞掃描

The Research of Network Security Evaluation

Wu Guo-qiang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85)

【 Abstract 】 at present, the network has brought great change to people's life, work and study. People in the enjoyment of the Internet brought not only convenience but also security influence. Due to the network with the sharing of resources, widely distributed and open features, to cyber criminals had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machine, to the society and the individual has brought incalculable harm. The network hacker attacks to network bu the use of network management and technical flaws, on the network security evaluation, targeted to network repair job, can fundamentally solve the problem of network security hidden danger, will put an end to. In the existing application level basis,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network security assessment system for network, normal, safe and stable operation is of great value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 Keywords 】 network security; assessment; vulnerability scanning

0 引言

隨著網絡用戶的增多,人們對網絡的依賴性越來越嚴重,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受到網絡危害的人數也在逐年增加。據不完全統計,我國超過一半以上的企事業單位受到過網絡安全事故的危害,而且這個數字還在逐年增加。其網絡安全的危害主要表現在:黑客攻擊、木馬侵襲和病毒傳染等。

當前,我國的信息化安全建設也隨著技術的發展不斷進步,但是,由于網絡資源共享和分布不均勻的特性及相關法律不健全的影響,讓眾多網絡用戶受到網絡危害及損失之后,其個人名譽和財產無法得到有效地保護。因此,加強自身網絡的安全建設,及時有效地網絡系統進行評估,是十分有必要的。

1 模型和算法

網絡安全評估主要從物理安全、究全控制、管理安全、數據安全和技術安全幾個層次進行評估。當前,社會上存在的評估系統,都是從某個方面入手進行評估驗證,只把握住了局部問題,而沒有從全局出發,缺乏必要的合理性和科學性。綜合國內外準則和技術指標,都是僅僅規定了體系和框架,對于具體的安全掃描操作沒有給出具體的步驟和過程。為了能夠設計出更加完善的網絡安全評估系統,給出定性的安全保護策略和安全評級,首先需要做的是確定其評估模型。

1.1 評估模型分類

(1)定性評估方法

該方法的特點是預見性。模型在沒有建立以前,就要確定其漏洞及其危害性。對于漏洞的分析主要通過三個方面進行:一是性質和成區(查看具體由操作系統、應用軟件和端口哪一方面引起);二是危害程度(越級訪問、遠程控制、非法竊取、非法訪問、遠程欺騙和拒絕服務);三是漏洞級別(一般、嚴重和非常嚴重)。

該評估模型的優點是實現簡單、操作方便,最大的不足之處就是主觀性強,需要研發人員對網絡安全有足夠的經驗和水平并且盡可能地多采集相關的信息。其代表方法有歷史比較法、因素分析法和德菲爾法等。

(2)定量的評估方法

該方法主要是通過判斷影響網絡安全的數值來進行的。其優點是客觀公正、科學,其缺點是由于要進行大量的數據比較,其實現相對復雜。其代表的方法有決策樹法、因子分解法和聚類分析法等。

(3)綜合的評估方法

該方法是結合了前兩種方法的優點,其代表的方法有模糊數學法、威脅樹法和層次分析法等。

(4)基于模型的評估方法

該方法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它所基于的模型都是建立在成熟的模型的基礎之上,所以設計簡單、發現漏洞的效率高、易發現未知的攻擊模式和脆弱的系統等,能夠從全局上對網絡進行評估。當前,它所基于的模型主要有故障樹模型、信息流模型、訪問控制模型和基于角色的訪問控制模型等。

1.2 評估模型理論

什么是NKS?NKS的英文全名是A New Kind of Science,2002年,著名的數學軟件Mathematica的設計者Wolfram出版了一本書就叫這個名字,專門研究各種簡單程序,例如細胞自動機、圖靈機、替代系統等等,并得出了豐富的結論,他把這門科學叫做NKS。

評估模型建立的是一種層次化的網絡質量度量方法NKS,其主要的評估要素由一系列小的質量要素(:物理安全、技術安全、管理安全和管理策略等)組成,而小的質量要素又是由網絡安全評估衡量標準(脆弱性、漏洞和各種弱口令等)組成,標準又通過安全度量元(脆弱性情況、漏洞嚴重程度和弱口令復雜度等)的特性來完成。通過一層層的遞進關系,來準確地評估出確切的評估要素值。

1.3 評估算法

在網絡安全評估中,只有通過具體的值才能在計算機中得到體現,一般度量值有兩種類型,分別是邏輯型和數值型。邏輯型相對比較簡單,只需要根據對應的值進行邏輯判斷即可;而數值型則需要通過復雜的數值計算才能夠得出具體的判定層次。

在此我們對數值型進行簡要的介紹。

首先,將評估要素設成兩元關系的集合,第一個參數代表評估的結果,第二個表示其結果在整個網絡中所起到的權重值。每一個模型所進行數值計算都是不同的,但不管哪一個,一般都通過采用以下幾個要素組合來取得最終的結果,它們是專家庫、關系方程、概率分析和權重等。

2 網絡安全評估系統組成和功能

在上面理論的基礎之上,我們設計出NKS網絡安全評估系統,以確保整個網絡的安全和對潛在威脅的及時發現。

2.1 系統組成簡介

整個系統主要由四個模塊組成,分別是評估結果管理模塊、安全性檢測與評估報告生成模塊、系統設置模塊和附加功能模塊。其結構圖如圖1所示。

(1)評估結果管理模塊

模塊主要體現在結果的顯示和歷史記錄的查詢上面,由搜索掃描記錄、刪除掃描記錄和顯示評估結果組成。

(2)安全性檢測與評估報告生成模塊

在整個系統中,所有功能及模塊都是圍繞該模塊而運行,它是系統的核心。它首先進行主機存活性識別操作,假如該主機處于活躍狀態,那么將對其操作系統進行探測,然后依次進行端口/服務掃描、漏洞掃描和弱口令探測等一系列活動,最后通過安全評估算法的合理運算,生成評估報告。

(3)系統設置及插件配置模塊

從系統的角度出發,為了保證合法用戶的正確使用,防止非法用戶的入侵,必須設置必要的賬戶進行管理,合法用戶可以通過賬戶進行系統的管理。其主要的功能有添加、刪除賬戶及修改密碼等。插件配置子程序主要完成端口掃描、漏洞掃描和弱口令掃描等。

(4)附加功能模塊

提供SQL可注入性檢測功能的實現。

2.2 功能介紹

該系統的主要功能體現在九個方面。(1)目標主機存活性探測。通過遠程對目標主機的存活性進行探測。其具體的要求是速度盡可能地快、正確率盡可能高和穿越防火墻的能力盡可能地強。(2)網絡拓撲發現。能夠描述出目標主機所在的網絡拓撲圖。其具體的要求是圖形顯示網絡拓撲和區別各種網絡設備。(3)操作系統識別。能夠查出目標主機上所具體使用的操作系統的版本相關信息。其具體的要求是通過TCL/IP協議實現。(4)弱口令探測。能夠查出目標主機上常用的SQL數據庫、FTP和WEB服務的常用口令。(5)開放端口/服務掃描。要求是通過TCP、UDP端口進行掃描。(6)漏洞掃描。它能夠對所有的Windows操作系統和部分Linux操作系統進行分析,并對數據庫和文檔進行集成。(7)木馬檢查。(8)生成報告。其要求是要以文本和網頁兩種形式表現出來,并且報告要針對管理員和一般用戶進行區分。(9)用戶管理。其具體的要求是能夠添加、刪除用戶,并且對用戶的密碼進行修改主,并且用戶的界面要盡可能地人性化。

3 網絡安全評估系統詳細設計

根據以上的介紹,我們根據網絡安全評估系統的功能,對其主要的功能模塊進行實現。

3.1 獲取遠程本機的基本信息

要獲取本機的網絡安全評估指數,首先要確定其本地的基本信息,如網卡的MAC地址、IP所屬的網絡段和操作系統基本信息等參數。

3.2 開放端口的判斷

端口的開放程度對主機的安全性影響巨大,如何判斷該機的哪些端口開放,哪些沒有開放,在整個系統的運行中是十分必要的。我們可以通過往某個端口發送其固定數據,看是否接收,來進行判斷,其具體的代碼如下:

4 總結

針對網絡安全展開討論,首先詳細分析了網絡安全的模型和算法,對網絡安全評估的幾種常用方法進行了比較,其次分析了網絡安全評估系統的組成和功能,并給出了具體的模塊結構圖,最后對整個系統的具體實現進行詳細的描述,重點介紹了主機常用信息的獲取和端口開放的判斷,對于其它的內容由于篇幅所限,在此并沒有給出。

參考文獻

[1] 許曉.應用系統的安全威脅及其防護.信息化研究,2009.

[2] 崔孝林.網絡安全評估系統的設計與實現.安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9.

[3] 邢栩嘉,林闖,蔣屹立.計算機系統脆弱性評估研究.計算機學報,2004.

[4] 陳冬雨.趨勢科技安全威脅評估報告.計算機安全,2009.

第2篇

網絡產品和服務安全審查辦法

(試 行)

第一條 為提高網絡產品和服務安全可控水平,防范網絡安全風險,維護國家安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關系國家安全的網絡和信息系統采購的重要網絡產品和服務,應當經過網絡安全審查。

第三條 堅持企業承諾與社會監督相結合,第三方評價與政府持續監管相結合,實驗室檢測、現場檢查、在線監測、背景調查相結合,對網絡產品和服務及其供應鏈進行網絡安全審查。

第四條 網絡安全審點審查網絡產品和服務的安全性、可控性,主要包括:

(一)產品和服務自身的安全風險,以及被非法控制、干擾和中斷運行的風險;

(二)產品及關鍵部件生產、測試、交付、技術支持過程中的供應鏈安全風險;

(三)產品和服務提供者利用提品和服務的便利條件非法收集、存儲、處理、使用用戶相關信息的風險;

(四)產品和服務提供者利用用戶對產品和服務的依賴,損害網絡安全和用戶利益的風險;

(五)其他可能危害國家安全的風險。

第五條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會同有關部門成立網絡安全審查委員會,負責審議網絡安全審查的重要政策,統一組織網絡安全審查工作,協調網絡安全審查相關重要問題。

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具體組織實施網絡安全審查。

第六條 網絡安全審查委員會聘請相關專家組成網絡安全審查專家委員會,在第三方評價基礎上,對網絡產品和服務的安全風險及其提供者的安全可信狀況進行綜合評估。

第七條 國家依法認定網絡安全審查第三方機構,承擔網絡安全審查中的第三方評價工作。

第八條 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按照國家有關要求、根據全國性行業協會建議和用戶反映等,按程序確定審查對象,組織第三方機構、專家委員會對網絡產品和服務進行網絡安全審查,并或在一定范圍內通報審查結果。

第九條 金融、電信、能源、交通等重點行業和領域主管部門,根據國家網絡安全審查工作要求,組織開展本行業、本領域網絡產品和服務安全審查工作。

第十條 公共通信和信息服務、能源、交通、水利、金融、公共服務、電子政務等重要行業和領域,以及其他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營者采購網絡產品和服務,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應當通過網絡安全審查。產品和服務是否影響國家安全由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工作部門確定。

第十一條 承擔網絡安全審查的第三方機構,應當堅持客觀、公正、公平的原則,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參照有關標準,重點從產品和服務及其供應鏈的安全性、可控性,安全機制和技術的透明性等方面進行評價,并對評價結果負責。

第十二條 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應當對網絡安全審查工作予以配合,并對提供材料的真實性負責。

第三方機構等相關單位和人員對審查工作中獲悉的信息等承擔安全保密義務,不得用于網絡安全審查以外的目的。

第十三條 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不定期網絡產品和服務安全評估報告。

第十四條 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認為第三方機構等相關單位和人員有失客觀公正,或未能對審查工作中獲悉的信息承擔安全保密義務的,可以向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或者有關部門舉報。

第3篇

利用熱點新聞、用戶好奇心的社交手法傳播病毒,已經成為病毒流行的主要方式,如何避免中毒呢?專家建議,網關與終端的聯動很重要。

應對病毒:網關與終端需聯動

趨勢科技執行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經理 張偉欽

最近,借助甲型H1N1流感、邁克爾?杰克遜之死等熱點新聞為掩護的網絡病毒,正大肆通過電子郵件、IM通信軟件、網站掛馬、視頻病毒嵌入的方式在個人電腦中傳播。輕者讓個人電腦的網速變慢,重者讓個人計算機死機,必須重裝系統,甚至破壞電腦的硬件。而企業網絡系統也不能幸免于難,很多系統就這樣被通過終端電腦進入的病毒感染。

趨勢科技云端客戶端企業安全防護影響評估報告顯示,在網關處部署網絡安全產品,可以抵擋70%~80%的威脅攻擊,但因為移動辦公用戶和移動存儲介質應用激增,仍有20%~30%的威脅無法在網關端阻擋,一些熱點事件引發的終端安全隱患,已經對整個企業網絡安全構成極大威脅。

例如,一家擁有5000個終端的企業,在一個月內,會有5.4%的端點受到病毒侵入,一年則有2/3的端點被感染。很多病毒都嵌入了自我保護功能,會不斷更新自己,避免被傳統的防病毒軟件發現,讓企業防不勝防,不能開展針對性的安全防護。

因此,在教育用戶加強防范意識的同時,企業應提高終端的安全防護措施。

首先,要將終端安全作為重點防范。攻擊者普遍都在使用“最易滲透原則”,即在系統中最薄弱的地方進行攻擊,終端常常儲存著大量有價值的數據和文件,因此終端成為首要攻擊目標。企業在關注網關安全的同時,要將重點精力放在終端防護上。

其次,通過聯動機制減少被攻擊面。任何一個客戶端都可能在瀏覽網頁過程中被植入木馬,這就有可能造成整個安全防御體系的崩潰。部署網關和終端聯動防護才有可能減少網絡的被攻擊面。

部署強大的內網監控機制。很多網管中心無法控制客戶端被惡意代碼侵入,無法對未安裝或者悄悄卸載了防病毒軟件的終端進行統計和遠程部署,從而無法精準定位網絡威脅的感染源頭,因此就無法快速、安全地切斷入侵事件,同時為企業網絡內同一病毒反復發作提供了溫床。因此,強大的內網監控機制是抓住漏網之魚的有效措施。

避免終端之間相互感染。網絡安全中的“蝴蝶效應”源于“混沌理論”,主要關心 “對初始條件的敏感性”。由于企業內部網絡速度非常快,終端之間又存在著信任關系,可以相互隨意訪問,病毒傳播只需要2~3秒,查殺的困難相當大。因此應該設置相應的終端安全認證機制,避免相互感染的情況發生。

第4篇

[關鍵詞]電力行業;網絡安全;現狀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4.068

[中圖分類號]TM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5)24-00-01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其被廣泛應用于電力行業網絡信息管理中,但隨著網絡平臺開放性的不斷增加,信息網絡安全問題也逐漸引起了人們關注,在此基礎上,為了給予用戶一個良好的網絡服務平臺,要求當代電力行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應注重對信息網絡安全措施的應用,以此達到良好的信息管理目標。以下就是對電力行業信息網絡安全現狀的詳細闡述,希望能為當代電力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提供借鑒。

1 當前電力行業信息網絡安全現狀分析

1.1 安全防范意識薄弱

經過大量的調查數據表明,我國互聯網用戶正在以每年34%的速度持續增長中,因而在此背景下,安全防范意識的薄弱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信息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同時,當前電力行業在信息網絡安全管理中也逐漸凸顯出防范意識較為薄弱的問題,即部分電力部門在內部數據整合過程中未實現網絡安全維護平臺的構建,導致信息管理人員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無法全面掌控到信息管理現狀,導致信息安全風險問題凸顯。此外,未實現對本單位網絡安全現狀的清晰認知也是當代電力行業信息管理中體現出的主要問題,為此,電力行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應提高對此問題的重視程度,且應注重培養信息管理人員形成主動預防意識。

1.2 病毒泛濫

近年來,隨著網絡病毒侵襲案件的不斷增多,公安部門出臺了《第九次全國信息網絡安全狀況與計算機病毒疫情調查報告》,并在報告中明確指出網絡病毒侵襲事件已經占據了全部類型的70%,為此,應注重強化對其的有效處理。此外,從電力行業信息安全網絡現狀分析中也可看出,隨著計算機病毒木馬品種的不斷更新,其對殺毒軟件的整體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由于部分電力部門未引進新型的殺毒軟件,導致其在實施信息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逐漸凸顯出病毒泛濫的現象,最終由此影響到整體信息管理水平。另外,由于網絡病毒主要存儲于網頁及移動介質中,在此基礎上為了提升信息管理的安全性,要求電力部門在發展的過程中應注重結合病毒傳播特點采用有針對性的病毒防御手段。

1.3 存在系統安全風險

系統安全風險也是影響電力行業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的因素之一,而導致系統安全風險產生的原因主要歸咎于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在電力系統網絡運行過程中需要通過服務器及交換機系統來開展服務環節,但由于部分電力部門此類系統中存在著一定安全漏洞,致使其在網絡信息管理過程中易受到系統安全風險的影響而凸顯出服務器配置錯誤現象,最終由此影響到信息的有效管理;第二,網絡通訊缺乏相應的安全機制也是系統安全風險的主要問題之一,為此,電力部門在開展網絡信息管理工作的過程中應著重對其提高重視。

2 提升電力行業信息網絡安全的對策

2.1 加強系統漏洞掃描

在電力行業信息網絡安全管理中加強系統漏洞掃描是非常必要的,對此,首先要求信息管理人員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應注重強調對系統安全脆弱性的檢測,繼而在掌握系統實際運行狀況的基礎上,及時發現計算機系統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風險問題,并對此問題展開有效解決,最終達到良好的安全漏洞處理狀態。其次,在系統漏洞掃描過程中注重對漏洞掃描技術的應用也至關重要,即有助于促使電力行業在復雜的網絡環境中能對網絡層及操作系統層展開有針對性的掃描行為,并將掃描結果以安全評估報告的形式展現出來,提升電力行業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的整體效率。

2.2 加強網絡安全教育

加強網絡安全教育有助于提高電力行業信息管理人員信息安全防護意識,因而在此基礎上,當代電力行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應強化對其有效落實,且應注重安排相關工作人員參與到培訓項目中,使其在培訓過程中形成良好的網絡安全意識,并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加強信息安全防護措施的實施,最終由此避免安全風險的產生影響到信息網絡安全的有效管理。此外,在網絡安全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注重宣傳網絡病毒防護也非常必要,即其有助于相關工作人員在信息管理的過程中規范自身操作行為,避免不規范操作現象感染網絡病毒。

3 結 語

就電力行業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現狀來看,其在實施信息管理工作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系統安全風險、病毒泛濫、安全防范意識薄弱等相應的問題影響到了信息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因而在此背景下,電力部門在發展的過程中應從加強安全教育工作入手來引導信息管理人員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提高自身網絡安全意識,避免系統安全風險的產生影響到信息的安全性。另外,系統漏洞掃描行為的開展也有助于信息網絡安全的管理,為此,對其應提高重視。

主要參考文獻

[1]陳悅.淺談電力系統信息網絡安全防護及措施[J].廣東科技,2012(9).

第5篇

20__年10月15日__市信息化辦公室組織國家信息安全評測認證中心上海中心__辦事處的專家對我局的信息化安全進行了比較系統的檢測,并給出了概要評估報告和提出了安全措施建議。我局對此報告非常重視,召開了由相關人員參加的信息安全工作會議,會上對檢測出的問題逐個地進行分析,制定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并按照解決方案迅速地予以實施。具體整改情況如下:

一、安全管理機構及管理制度的整改

由于給安全檢測專家介紹情況的人員對交通局整個安全管理體制不十分了解,所以給評測專家留下了交通局沒有專門的管理組織,管理制度制定落后于目前的網絡安全工作的印象。實際情況是__市交通局于20__年3月重新調整了信息化領導小組的成員及工作職責,其中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信息化安全工作。同時也了一系列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如《__市交通局信息系統安全管理制度》、《__交通信息網網站管理制度》等。在新的《__市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建設規劃(20__-20__)》中對信息安全也作了全面的規劃。目前只是由于對這些規劃和制度組織學習不夠,使得安全制度的落實不能完全到位。為保證信息系統的安全運行,我們將對所有的信息化管理制度進行一次全面的修訂,并將一些制度進行細化,分別制定出《機房管理制度》、《設備維護制度》、《訪問控制管理制度》、《設備操作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并將各項制度的執行落實到人,盡量減少因制度不落實、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損失。

二、對信息安全設備的軟硬件配置的整改

1、系統災備:我們針對不同系統采取了不同的措施。針對辦公自動化系統采用的是磁帶備份,策略為每周一進行完全備份,每周三和周五進行增量備份,同時將整個系統應急恢復盤刻成光盤。當系統崩潰時通過應急盤和備份磁帶迅速恢復系統。此次安全檢測時,發現的磁帶問題是由于一盤磁帶出現故障,而使得整個系統的全備份沒有完成,現在我們已更換了所有磁帶,備份系統已恢復正常。針對內外網站,由于所有頁面數據存儲在數據庫中,我們采取的是每日對數據庫進行異地備份,涉及網站的程序也刻成光盤保存。由于每臺計算機有相應的備份機器,所以一旦網站系統崩潰,可通過更改該備份計算機的ip地址,復制相關程序和恢復數據庫的步驟迅速恢復網站。

2、病毒防護:由于歷史原因,我們通過三種方式來更新交通局所有的計算機上的殺毒軟件。1)對所有安裝win98的計算機通過一臺nt4.0的服務器來安裝更新殺毒軟件,殺毒軟件為kill 20__。2)對所有安裝win xp的計算機通過一臺win 20__的服務器來安裝更新殺毒軟件。殺毒軟件為kill 6.0安全胄甲。3)只用于連接互聯網的計算機(單機)安裝朝華安博士單機版,外網服務器使用kill 6.0安全胄甲,通過英特網更新。根據此次評測報告的建議,我們將安裝一臺殺毒軟件更新服務器,將所有內網的計算機安裝統一的網絡版殺毒軟件,通過一臺服務器來更新升級。

3、邊界控制:1)外網百兆防火墻。評估報告中指出的外網百兆防火墻帶有入侵檢測功能與單獨的入侵檢測系統非常相像,而我們認為單獨的入侵檢測系統功能強大,有豐富的監測圖表,而防火墻內嵌的入侵檢測功能非常簡單,而且一旦防火墻入侵檢測系統打開,對防火墻的性能有一定的影響,所以我們設立了單獨的入侵檢測系統。2)關于防火墻與管理計算機之間通訊為加密的問題,我們也是經過選擇的。聯想防火墻提供兩種管理模式,密匙管理方便但不加密和通訊加密管理但比較繁瑣,為管理方便我們采用了密匙管理的方式,今后我們將盡量采用通訊加密的管理方式,以保證防火墻的自身安全。3)外網入侵檢測系統。根據評估報告的建議我們對該入侵檢測系統進行了重新配置,重新制定了規則,避免了誤報。此外,由于硬件條件的設置,我們暫時將入侵檢測管理端口用工網地址,但對其訪問我們做了嚴格的限制。并已著手準備硬件設備,盡快將管理端口設置成私有地址。需要說明的是外網防火墻和入侵檢測聯動功能一直是打開的。4)內網千兆防火墻。按照評估報告的建議,我們已打開了防火墻的包過濾日志功能;由于防火墻的入侵檢測功能會增加防火墻的負擔,影響防火墻的性能,所以沒有打開防火墻的入侵檢測功能;至于廠家定義的報警值是指日志文件大小超過該報警值防火墻將報警提示用戶,根據監測此閥值偏小(根據廠家說明此標準值為百兆防火墻設置,對千兆防火墻偏小),我們已作相應的調整。考慮到資金以及內網相對于外網較為安全,按照輕重緩急的原則,我們為外網配置了防火墻和入侵檢測系統,而內網目前只配備了防火墻,若明年資金允許,我們將在內網部署入侵檢測系統。

4、漏洞檢測與優化:對windows操作系統現已能夠做到及時更新。并在windows系統上已配置了最適合本單位實際情況的安全策略以及在防火墻上配置了最適合本單位實際情況的ip篩選機制。目前本局還沒有liunx系統。

5、網頁監控與恢復:我局內外網站都部署有網頁監控與恢復系統,對網頁進行實時監控,一旦網頁被非法修改,將自動進行恢復,并且除了iis日志,對網頁的所有修改以及用戶管理操作都有日志記錄,以便追蹤非法操作。

6、應急響應:我局針對重要的應用系統(辦公自動化、內外網站、網絡系統等)制定了一些列的應急預案,目前根據網絡和系統應用的變化,將進行優化,以保證應急相應的及時有效。此外,還對重要的系統或設備建立日志服務器,并派專人對日志進行整理、分析。進而快速地找到原因、采取應對措施。

對一些安全問題的探討

防火墻系統自身的ftp、telnet等服務沒有停止的問題:通過向聯想咨詢,以及根據我們測試的結果,目前防火墻系統本身沒有打開telnet和ftp服務,所以無法用telnet、ftp登陸防火墻系統。不知評測報告中指的“防火墻系統自身的ftp、telnet等服務沒有停止”指的是什么。

第6篇

1.1靜態風險評估

靜態風險評估是根據傳統風險評估的具體方法對較短時間內系統存在的各種風險進行科學的評估,評估的整個過程并不連續,評估的對象主要選擇相對靜止的系統。

1.2動態風險評估

動態風險評估是對網絡進行安全風險的評估,并研究系統變化的過程和趨勢,將安全風險與具體的環境相互聯系,從宏觀的角度了解整個系統存在的安全風險,把握風險的動態變化,風險評估的過程是動態變化的過程。對于電信網絡而言,客觀準確的進行安全風險的評估是整個電信安全管理的重要前提。風險評估是風險管理的初級階段,目前,我國的電信網絡仍然采用傳統靜態評估的方式,最終對安全風險的評估只是針對特定的時間點。但是,靜態風險評估不能有效的體現評估風險各種變化的趨勢,評估結果相對比較滯后。動態風險評估加強了靜態風險評估的效果,能夠反映較長時間安全風險具體的變化情況。在動態風險進行評估的過程中,如果系統出現安全問題,可以及時的進行處理,展現了整個風險評估的變化過程,保證了網絡的安全。對電信網絡實施動態風險評估,具有非常復雜的過程,評估的結果具有參考價值。電信網絡安全風險評估的研究文/向宗旭隨著電信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深入,電信網絡與現代的互聯網存在較為緊密的聯系,這也為電信網絡帶來巨大的安全風險。電信網絡屬于我國通信網絡中的重要內容,直接關系到我國社會的穩定。本文主要探討了電信網絡的安全風險評估。

2電信網絡安全風險評估具體的實施過程

對電信網絡進行安全風險評估的工作,其對象可以針對電信網絡的某一部門也可以是整個電信網絡。風險評估的內容包含技術的安全問題以及網絡管理的安全問題。技術安全主要包括網絡安全以及物理安全等,管理安全主要包括管理制度以及人員管理等。對電信網絡實施安全風險的評估主要按照以下幾個步驟。

2.1風險評估前的準備工作

在進行安全風險評估之前,首先需要獲得各個方面對安全風險評估的支持,相互配合,確定需要評估的具體內容,組織負責進行安全風險評估的專業團隊,做好市場的調查工作,制定評估使用的方法,只有做好一系列的準備工作才能為接下來的安全風險評估奠定基礎。

2.2對資產的識別工作

在電信網絡中的資產主要包括具有一定使用價值的資源,電信網絡的資產也是進行安全風險評估的主要對象。資產存在多種形式,有無形資產和有形資產,還可以分為硬件和軟件。例如,一些網絡的布局以及用戶的數據等。做好資產識別的工作能夠確定資產具體的安全情況。對資產進行安全風險的評估可以綜合分析資產的價值以及安全狀況,還可以考慮資產具有的社會影響力。社會影響力是指資產一旦失去安全的保障會對整個社會帶來影響。

2.3威脅識別工作

威脅的識別是指對電信網絡內部資產存在破壞的各種因素,這種潛在的破壞因素客觀存在。對資產產生威脅的主要原因包括技術、環境以及人為。技術因素是指網絡自身存在的設備故障或者是網絡的設計存在疏漏。環境因素是指環境中的物理因素。人為因素是指人為造成的威脅,包括惡意和非惡意。通過對威脅的動機以及發生幾率描述網絡存在的各種威脅,威脅識別工作的重要任務就是判斷出現威脅的可能性。

2.4脆弱性識別工作

網絡資產本身具有脆弱性的特點,包括網絡存在的各種缺陷。只有網絡存在各種缺陷和弱點才有可能出現各種威脅的因素,如果沒有威脅的產生,網絡具有的脆弱性并不會損害資產。但是只有系統較少自身的脆弱性才會較少資產被威脅的可能性,使系統的資產更加安全,從而有效的較少損失。對電信網絡進行脆弱性識別工作可以從技術和管理上展開,主要以資產的安全作為核心內容,針對資產的不同特征,進行脆弱性的識別工作。

2.5確認具體的安全措施

對電信網絡進行的安全風險評估需要做好安全措施的確認工作,保持有明顯效果的安全措施,對失去效果的安全措施予以改正,避免內部資產的浪費,杜絕重復使用安全措施。一旦發現不合理的安全措施需要及時檢查安全措施能否被取消,并制定更合理的安全措施。確認安全措施的工作主要分為預防性和保護性兩種。預防性措施主要負責減少威脅性因素產生的可能性,保護性措施是為了減少資產的損失。

2.6風險分析工作

風險分析工作主要對電信網絡的資產識別、脆弱性識別、威脅識別以及存在風險對資產造成的損失進行綜合性的分析,最終得出準確的風險值,結合制定的安全措施。分析資產承受風險的最大范圍。如果出現的安全風險在資產承受的范圍之內,需要繼續采取安全保護措施,如果安全風險超出了資產承受的范圍,這就需要對風險進行控制,制定更可靠的安全措施。

2.7整理風險評估記錄

對電信網絡實施安全風險評估工作的整個過程,需要進行風險評估的準確記錄,包括評估的過程以及評估的最終結果,制定系統的安全風險評估報告。為安全風險評估的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

3結束語

第7篇

【摘要】文化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文化安全是文化安全的延伸,我們通過分析美國的網絡文化安全措施,可以借鑒很多經驗。美國通過政治、技術、公共服務、法律等層面的建設提升網絡文化安全的級別,同時通過互聯網向別的國家和地區進行文化滲透和侵略。它的經驗是以技術為核心、法律為準繩、普及公共服務為目的,構成了對自身網絡文化安全建設的框架。

【關鍵詞】美國 網絡文化安全 措施 經驗

文化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文化安全是文化安全的延伸。當今世界是互聯互通的時代,網絡文化已經成為全世界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在網絡中各種文化相互融合相互碰撞,各種思潮泛濫,對各國文化安全構成重大威脅。我們通過對美國網絡文化安全的研究,來借鑒它的經驗為我國網絡文化安全建設服務。

一、美國網絡文化安全治理策略

網絡文化以互聯網、計算機等信息技術為基礎,具有虛擬性、全球化、傳輸速度快等特點,突破了傳統文化的各種限制,對人類文化傳播產生前所未有的影響力。而美國是唯一的霸權主義國家,他在世界文化格局中占有絕對主導地位,網絡是美國的另外一個文化戰場,美國依靠他強大的技術和文化攻勢,在國內構筑起強大的網絡文化保護機制。對外,美國在全球實施單邊主義文化戰略,持續向世界各國進行文化滲透,以期在網絡上延續自己的霸權夢想。

(一)重視國內網絡文化安全,并上升到戰略層面。

網絡文化安全是網絡空間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是世界上最重視網絡文化安全的國家之一。2002年美國頒布了《網絡空間國家安全戰略》,從技術、信息、資源到法理層面全面搶占全球制高點,美國宣稱,美國將使用必要的一切手段,保護美國的網絡資產。2009年5月29日,美國的《網絡空間政策評估報告》中指出:“網絡空間對美國經濟、民用基礎設施、公共安全和國家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支撐。……然而,網絡安全的風險也構成了21世紀最嚴峻的經濟挑戰和國家安全挑戰。”2010年5月27日,奧巴馬總統在向國會遞交其上任以來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指出:“網絡安全威脅是當前美國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經濟安全領域中所面臨的最為嚴重的挑戰之一。”“數字化基礎設施是國家的戰略資產,在確保公民隱私和自由的前提下對其加以保護,是國家安全的優先要務。”可見,美國把網絡文化安全全方位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二)重視網絡技術,并轉化為網絡整體優勢。

美國作為互聯網的創始國,有其他國家無可比擬的優勢。目前,美國全面掌控互聯網的核心技術,引領著互聯網的發展。比如全世界只有1個主根服務器和12個輔根服務器,其中1個主根服務器和9個輔根服務器均放置在美,使美國控制著網絡的最高控制權Intel,壟斷著全球電腦芯片,思科壟斷著全球70%的路由器銷售,Microsoft掌控著電腦操作系統,蘋果(APP Store)主導著世界的平板電腦市場。同時,新一代因特網、移動IP技術、物聯網等新技術的研發和使用美國依然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這些技術保證了美國在全球網絡中的無可撼動的霸主地位。

(三)重視網絡文化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優化

美國是最早使用網絡的國家,因此美國很早就開始探索網絡文化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道路。首先,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美國就開始政府公共電子政務建設,美國政府要求所有政府機構建立屬于自己的網站,并將網將政務信息政府網站上公開,以方便網民查閱。同時建立圖書館公共網絡服務體系,例如:紐約公共網絡圖書館、舊金山公共網絡圖書館、芝加哥公共網絡圖書館等。其次,通過法律的手段來規范網絡文化公共服務,對網絡文化公共服務主體的職責、服務標準、負責對象等內容作出規定,以保障公民享有此項服務的權利。

(四)重視法律建設,用法律武器維護國家網絡文化安全

在網絡空間安全立法方面,美國一直走在世界的最前面。一方面,自2002年以來,美國制定了《2002年國土安全法》、《2002年網絡安全研發法》、《2002年電子政務法》、《2002年聯邦信息安全管理法》、《2012年網絡安全法案》、《確保IT網絡安全法案》等近50部與網絡空間安全有關的聯邦法律,以保護自身網絡文化安全。另一方面,在網絡文化傳播和控制方面美國建立了較為完備的監控體系。聯邦政府先后制定了《竊聽法》、《愛國者法案》等,為其網絡信息和內容監控提供法律許可,“棱鏡門”事件就是美國在這些法律許可下控制全球信息的一個典型。于此同時設立聯邦調查局“國內通訊協助中心”、中央情報局“開放源中心”等多個機構專門從事網絡監控工作。通過在社交網站上安裝“地雷式”潛伏軟件等多種手段,監控所有大型網站的信息傳播,重點針對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網站。

(五)重視文化擴張,借此繼續統治世界

進行文化擴張是美國對外文化政策一以貫之的基本原則。互聯網則是美國文化張中最有力的一張牌。美國2002年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美國前總統布什強調“美國要利用歷史機遇在全球擴展自由的福祉。我們要把民主的希望、發展、自由市場和自由貿易推向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互聯網是美國繼報刊廣播、電視之后美國第四媒體,美國通過互聯網這一全新的途徑繼續控制著對外的文化滲透和輸出的途徑,借以對它國的文化發展實施影響。

二、美國網絡文化建設的經驗

第8篇

關鍵詞:網絡安全;云計算;網絡安全數據存儲系統;設計;數據存儲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5)35-0005-03

1引言

1.1研究背景

對于本次研究中,基于云計算技術,該技術是由多種不同技術混合發展的結果。當前社會中,云計算技術的成熟度較高,又有多數公司企業的應用推動,也使得云計算的發展極為迅速【1】。云計算技術中,其確保用戶可以將大量的數據存儲在云端之中,可以減少使用信息數據的IT設備投資成本,也可提升數據使用便利【2】。然而,在實際中,網絡安全數據存儲中,由于云計算數據損壞引發的弊端,也不斷出現,給用戶造成損失,對此進行研究,以便解決安全問題。

1.2國內外研究現狀

在我國的云計算發展中,2008年,我國就在無錫以及北京地區,建立IBM云計算中心;同時,中國的移動研究院,在當前已經建立了1024個關于云計算研究的試驗中心【3】。在云安全技術方面,通過云分析、識別病毒以及木馬方面,也在我國網絡安全應用中取得巨大成功【4】。同時,對于瑞星、趨勢以及卡巴斯基等公司,也均推出基于云的網絡安全解決方法【5】,促進我國云技術的發展在國外云計算研究中,Google云、IBM云、亞馬遜云、微軟云等,其也均是運用云計算實現網絡安全數據存儲的先行者。在云計算領域之中,還包括VMware、Salesforce等成功的公司【6】。在國外云技術發展中,微軟公司也緊跟上安全數據網絡云計算發展步伐,在2008年的10月期間推出WindowsAzure操作系統,微軟已經配置了220個集裝箱式數據中心,包括44萬臺服務器【7-8】。

1.3本次設計可行性

在本次設計中,系統由網絡安全技術項目開發小組開發研制;本系統設計中,主要就是基于云計算技術,可以采用BS的系統架構模式,基于WEB網絡應用形式,滿足系統用戶的使用安全需求。利用https協議實現web服務器和web客戶端之間的數據的加密傳輸,數字簽名認證,加密存儲,實現網絡安全通信,實現簡單的網絡信息安全存儲,發揮設計可行性,有助于提升網絡安全數據存儲性能。

2云計算技術應用

2.1技術簡介

對于云計算技術中,可以根據該技術服務類型的不同,可以把基礎設施作為其服務IaaS的云計算技術,一種就是將平臺作為服務的PaaS云計算技術,還有一種是將軟件作為服務的SaaS云技術。主要如下圖1中所示。在實際之中,我們可以將云計算當做商業計算模型,可以使云計算系統用戶能夠按需,去獲取系統服務【9】。

2.2應用特點

云計算具有超大規模:云計算技術中,“云”具有相當規模,可以賦予用戶實現“云”計算的能力【10】。云計算具有虛擬化的特點,用戶可以在任意位置用“云”終端服務【11】。云計算具有通用性,大幅降低系統的設計成本【12】。

3分析網絡安全數據存儲系統設計需求

隨著當我國云計算技術的發展與成功應用,云計算已經滲透到人民生活的方方方面,因而,由此帶來的云計算安全問題,也越來越令人擔憂。若是黑客突破了網絡安全系統屏障之后,對于系統中沒有加密明文存儲的數據,就極其容易被泄露,給用戶數據安全帶來危害。本次設計中,在分析云計算技術下優化系統設計特征以及面臨的相關安全威脅,可以從云計算的服務用戶角度,優化水云計算網絡安全數據存儲系統的防御策略。在云計算技術下,進網絡安全數據存儲系統設計之中,能夠通過對用戶安全和攻擊數據刻畫出攻擊者的行為習慣,從研究“一片葉子“過渡到觀察”整片森林”,對整個森林的形勢更了解,掌握安全主動權;當網絡行為層面檢測到異常,云盾的態勢感知會快速完成從“異常發現”到“實時分析”再到“追溯取證”的全過程,并輔以直觀的可視化的分析報告,提升網絡安全數據存儲系統安全。

4云計算技術下設計網絡安全數據存儲系統

4.1總體結構設計

在云計算技術下,設計實現網絡安全數據存儲系統,其總體設計結構如下圖2所示:

4.2系統功能設計

對于本次系統設計之中,找出適合自身需求的云模式。系統功能結構如圖3所示:登錄注冊模塊功能:實現用戶的登錄和注冊,和服務器進行通信使用https協議,在將注冊信息保存到數據庫時,對注冊信息進行加密傳輸,web服務器收到數據后進行解密,然后對數據進行加密存儲。生成數字證書模塊功能:用于對訂單文件的數字認證。讓用戶進行系統操作,對數據存儲文件進行加密傳輸,web服務器收到文件后對文件進行解密,然后對文件加密存儲系統操作模塊:對云計算技術下的網絡安全信息進行加密傳輸,web服務器接收到信息后對信息解密,然后對信息進行加密存儲。

4.3設計云計算服務

在云計算技術下,設計網絡安全數據存儲系統,對有特殊安全需求的存儲服務,會以黑客的視角,用黑客的攻擊方法進行測試,給出安全評估報告,及早發現網絡安全數據存儲系統中可能被利用的漏洞,對于云服務中的漏洞能夠及時自動修復。云計算的存儲來源可以基于整個體系,既有主機端數據,也有網絡數據;既有線上數據,也有線下數據。數據來源足夠豐富,足以覆蓋防護面上的漏洞和盲點。數據的處理不僅包括存儲,還有計算。誰攻擊過用戶,誰對用戶有威脅,都能夠通過云網絡安全數據存儲系統實時分析計算出來。

4.4系統代碼實現

云計算下,系統安全認證,可以通過對其登陸部分加以安全驗證,以確保系統數據安全。系統客戶端請求加密代碼實現如下:1..-(NSString*)MD5Digest2.{3.//要進行UTF8的轉碼4.constchar*input=[selfUTF8String];5.void*buffer=malloc(bufferSize);6.unsignedcharresult[CC_MD5_DIGEST_LENGTH];7.CC_MD5(input,(CC_LONG)strlen(input),result);8.9.NSMutableString*digest=[NSMutableStringstringWithCapacity:CC_MD5_DIGEST_LENGTH*2];10.for(NSIntegeri=0;i<CC_MD5_DIGEST_LENGTH;i++){11.[digestappendFormat:@"%02x",result[i]];12.}客戶端進行網絡安全數據加密代碼實現:1.+(NSString*)encryptUseDES:(NSString*)clearTextkey:(NSString*)keyandiv:(NSString*)iv2.{3.//這個iv是DES加密的初始化向量,可以用和密鑰一樣的MD5字符4.NSData*date=[ivdataUsingEncoding];5.NSUIntegerdataLength=[clearTextlength];6.NSData*textData=[clearTextdataUsingEncoding:NSUTF8StringEncoding];7.8.unsignedcharbuffer[1024];9.memset(buffer,0,sizeof(char));10.size_tnumBytesEncrypted=0;11.CCCryptorStatuscryptStatus=CCCrypt(kCCEncrypt,//加密模式kCCDecrypt代表解密12.kCCAlgorithmDES,//加密方式13.kCCOptionPKCS7Padding,//填充算法14.[keyUTF8String],//密鑰字符串15.kCCKeySizeDES,//加密位數16.[datebytes],//初始化向量17.[textDatabytes],18.dataLength,19.buffer,1024,20.&numBytesEncrypted);21.if(cryptStatus==kCCSuccess){22.NSLog(@"DES加密成功");23.NSData*data=[NSDatadataWithBytes:bufferlength:(NSUInteger)numBytesEncrypted];24.Byte*bb=(Byte*)[databytes];25.ciphertext=[Base64parseByteArray2HexString:bb];26.}else{27.NSLog(@"DES加密失敗");28.}29.returnciphertext;30.}云計算技術下,對于系統的數據進行加密,可以利用相關的技術手段,將系統之中要傳輸的重要數據信息,通過加入冗余、回溯以及多重計算后,將其變為加密的密文在系統中進行傳送,在數據到達系統的接收端后,會對密文進行解密,確保數據存儲安全。如下為實現字符串加密的算法代碼:1.#import<CommonCrypto/CommonDigest.h>2.{3.void*buffer=malloc(bufferSize);4.size_tnumBytesDecrypted=0;5.constchar*original_str=[urlUTF8String];6.unsignedcharresult[CC_MD5_DIGEST_LENGTH];7.CC_MD5(original_str,strlen(original_str),result);8.NSMutableString*hash=[NSMutableStringstring];9.for(inti=0;i<16;i++)10.[hashappendFormat:@"%02X",result[i]];11.return[hashlowercaseString];12.}

5應用云計算技術下網絡安全數據存儲系統的效益

隨著我國當前在網絡安全以及網絡信息交換技術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基于云計算技術下,結合與防火墻技術、入侵檢測系統技術以及病毒檢測等相關技術,使其與網絡安全數據存儲實現有機的結合,有助于提高當前系統的數據處理速率;并可以根據實際的數據存儲系統應用,去修改完善該系統的安全功能,提高云計算技術下網絡系統的安全性。基于云計算技術設計網絡安全數據存儲系統,可以提升系統安全性能,提高16.0%,也可以提高該系統使用性能,發揮積極應用價值。

6結論

綜上所述,設計網絡安全數據存儲系統中,基于云計算技術下,提升系統存儲安全技術的可擴展與高性能,有助于推動云計算網絡環境下的網絡安全數據存儲系統安全,將會發揮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張樹凡,吳新橋,曹宇,等.基于云計算的多源遙感數據服務系統研究[J].現代電子技術,2015,03(03):90-94.

[2]陳良維.云計算環境下的網絡安全估計模型態勢仿真[J].現代電子技術,2015.

[3]李海濤.云計算用戶數據傳輸與存儲安全研究[J].現代電子技術,2013,20(20):24-26.

[4]劉勝娃,陳思錦,李衛,等.面向企業私有云計算平臺的安全構架研究[J].現代電子技術,2014,4(4):34-36.

[5]荊宜青.云計算環境下的網絡安全問題及應對措施探討[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5(9):75-76.

[6]黎偉.大數據環境下的網絡安全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33):105.

[7]王筱娟.云計算與圖書館發展的研究[J].科技風,2015(7):224.

[8]劉思得.基于網絡的云存儲模式的分析探討[J].科技通報,2012,28(10):206-209.

[9]張潔.云計算環境下的數據存儲保護機制研究與仿真[J].計算機仿真,2013,30(8):254-257.

[10]梁彪,曹宇佶,秦中元,等.云計算下的數據存儲安全可證明性綜述[J].計算機應用研究,2012,29(7):2416-2421.

[11]許小媛,程宏兵.基于云計算的海量數據存儲[J].制造業自動化,2013,35(13):82-85.

第9篇

一、攻擊的檢測方法

1.掃描器

在Internet安全領域,掃描器是最出名的破解工具。所謂掃描器,實際上是自動檢測遠程或本地主機安全性弱點的程序。掃描器選通TCP/IP端口和服務,并記錄目標機的回答,以此獲得關于目標機的信息。理解和分析這些信息,就可能發現破壞目標機安全性的關鍵因素。掃描器在不斷發展變化,每當發現新的漏洞,檢查該漏洞的功能就會被加入已有的掃描器中。掃描器不僅是黑客用作網絡攻擊的工具,而且是維護網絡安全的重要工具。

2.基于審計的攻擊檢測。

基于審計信息的攻擊檢測工具和自動分析工具可以向系統安全管理員報告計算機系統活動的評估報告,通常是脫機的、滯后的。對攻擊的實時檢測系統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對用戶歷史行為的建模,以及在早期的證據或模型的基礎之上。審計系統實時地檢測用戶對系統的使用情況,根據系統內部保持的用戶行為的概率統計模型進行監測,當發現有可疑的用戶行為發生時,保持跟蹤并監測該用戶的行為。

3.基于模型推理的攻擊檢測技術。

攻擊者在入侵一個系統時往往采用一定的行為程序,如猜測口令的程序,這種行為程序構成了某種具有一定行為特征的模型,根據這種模型所代表的攻擊意圖的行為特征,可以實時地檢測出惡意的攻擊企圖,盡管攻擊者并不一定都是惡意的。用基于模型的推理方法人們能夠為某些行為建立特定的模型,從而能夠監視具有特定行為特征的某些活動。根據假設的攻擊腳本,這種系統就能檢測出非法的用戶行為。一般為了準確判斷,要為不同的入侵者和不同的系統建立特定的攻擊腳本。

4.基于專家系統的攻擊檢測技術。

進行安全檢測工作自動化的另外一個值得重視的研究方向就是基于專家系統的攻擊檢測技術,即根據安全專家對可疑行為的分析經驗來形成一套推理規則,然后在此基礎之上構成相應的專家系統。由此專家系統自動進行對所涉及的攻擊操作的分析工作。

所謂專家系統是基于一套由專家經驗事先定義的規則的推理系統。如在數分鐘之內某個用戶連續進行登錄,且失敗超過三次就可以被認為是一種攻擊行為。類似的規則在統計系統似乎也有,同時應當說明的是基于規則的專家系統或推理系統也有其局限性,因為作為這類系統的基礎的推理規則一般都是根據已知的安全漏洞進行安排和策劃的,而對系統的最危險的威脅則主要是來自未知的安全漏洞。實現一個基于規則的專家系統是一個知識工程問題,而且其功能應當能夠隨著經驗的積累而利用其自學習能力進行規則的擴充和修正。

二、網絡攻擊的防范

1.使用防火墻,防止電腦受到來自互聯網的攻擊。

防火墻在電腦和外部環境之間建立了防御層。防火墻有兩種形式:個人電腦上運行的軟件防火墻,同時保護若干電腦不受侵害的硬件防火墻。這兩種防火墻的工作原理都是:過濾來自互聯網的未授權進入或者具有潛在威脅的數據,同時允許安全的數據被電腦接收。上網時,防火墻也能阻止未經授權的用戶連接到電腦上。

2.用殺毒軟件保護電腦,及時更新軟件。

殺毒軟件可以保護電腦不受病毒的侵害,目前計算機病毒日趨猖狂,新病毒每天都會出現,反程序需要定期升級。病毒的發作就像每年的流感病毒,新的病毒和病毒變種不斷產生,所以一定要保證有規律地升級殺毒軟件,升級得越勤快,殺毒的效果就越好。同時登陸您使用的殺毒軟件公司的網站,看看有沒有發現新的病毒,并且定期對殺毒軟件進行升級。

3.隱藏IP地址。

在上網時,最好用一些工具軟件隱藏自己計算機的IP地址。例如,使用ICQ時,可以進入“ICQMenu\Securi-ty&Privacy”,在“IPPublishing”中選定“Do not Publish IP address”。

4.盡量少用共享文件夾。

如果計算機連接在互聯網或局域網上,要少用,盡量不用共享文件夾,如果因工作等其他原因必須設置成共享,則最好單獨開一個共享文件夾,把所有因工作等原因必須設置成共享的文件都放在這個共享文件夾中,同時注意設置文件夾的共享屬性。

5.不要隨便下載軟件、視頻文件。

不要隨便在網上下載一些盜版軟件和視頻文件,特別是不可靠的小FTP站、公眾新聞級、論壇或BBS,因為這些地方是新木馬的首選之地。

6.養成使用計算機的良好習慣

對重要文件必須保留備份,不在計算機上亂插亂用盜版光盤和來路不明的盤,經常用殺毒軟件檢查硬盤和每一張外來盤,等等。

7.及時了解計算機病毒的發作時間,及時采取措施。

大多數計算機病毒的發作是有時間限定的。如CIH病毒的三個變種的發作時間就限定為每月26日。

8.加強對網絡流量等異常情況的監測,做好異常情況的技術分析。對于利用網絡和操作系統漏洞傳播的病毒,可以采取分割區域統一清除的辦法,在清除后要及時采取打補丁和系統升級等安全措施。

9.有規律的備份系統關鍵數據。

建立應對災難的數據安全策略,如災難備份計劃(備份時間表、備份方式、容災措施)和災難恢復計劃,保證備份的數據能夠正確、迅速地恢復。

10.加強口令安全。

第10篇

【關鍵詞】電力企業;網絡;安全;分析與防護

21世紀是網絡的時代,計算機網絡在各個領域都是十分活躍的因素,為各行各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我們也就看到了許多的不足之處,像是一些網絡系統的漏洞,病毒以及硬件方面問題也很多,我們網絡安全中存在著巨大的問題。我們電力系統中的網絡方面同樣存在著相類似的問題。電網是關系到我們每天正常生活的,如何確保我們供電系統的正常是十分重要的。如今的電力部門的各個部分都廣泛的運用了網絡,帶來了方便又承受著巨大的安全問題,如何解決他們是我們必須所要面對的問題,下面對于這些方面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希望對于大家有所幫助。

1、電網企業信息網絡安全風險分析

計算機及信息網絡安全意識亟待提高。我們都是很自信的感覺自己對于計算機的認識很透測的,但是有很大的距離,網絡信息在不斷的更新,我們對于網絡認識程度還是很不夠的。我們每個行業對于網絡安全這塊都是十分的重視,但是沒有比較完整具體的行為準則對于我們電力部門的網絡安全方面進行統一的規范。

計算機網絡化使過去孤立的局域網在聯成廣域網后,面臨巨大的外部安全攻擊。電力系統較早的網絡是自己獨立的與外界沒有任何關系的,由于這樣的原理,早期的很少會出現網絡安全問題,出現的也是大部分人們直接的,認為進行的破壞行為不會出現今天網絡攻擊等現象。如今的網絡與外界的互聯網進行連接,在網絡中就極易受到軟件的惡性攻擊,盜取客戶的信息,修改一些不良記錄等違法行為,今天的網絡安全是十分頭疼的難題,方便的同時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問題。

數據的明文存儲。電力系統計算機網絡中的信息一般存儲在由數據庫管理系統維護的數據庫中或操作系統文件中。以明文形式存儲的信息存在泄漏的可能,拿到存儲介質的人可以讀出這些信息;黑客可以繞過操作系統,數據庫管理系統的控制獲取這些信息;系統后門使軟硬件系統制造商很容易得到這些信息。弱身份認證。電力行業應用系統基本上基于商業軟硬件系統設計和開發,用戶身份認證基本上采用口令的鑒別模式,而這種模式很容易被攻破。有的應用系統還使用白己的用戶鑒別方法,將用戶名、口令以及一些安全控制信息以明文的形式記錄在數據庫或文件中,這種脆弱的安全控制措施在操作人員計算機應用水平不斷提高、信息敏感性不斷增強的今天不能再使用了。沒有完善的數據備份措施。很多單位只是選擇一臺工作站備份一下數據就了事,沒有完善的數據備份設備、沒有數據備份策略、沒有備份的管理制度,沒有對數據備份的介質進行妥善保管。

2、網絡信息安全防護方案

2.1管理措施

技術是安全的主體,管理是安全的靈魂。只有將有效的安全管理實踐自始至終貫徹落實于信息安全當中,網絡安全的長期性和穩定性才能有所保證。

1)提高安全防范意識。網絡的運用就是為了方便如今的工作,只有保證了網絡的安全才能夠進行正常的工作。網絡完全要從每天的點點滴滴做起,很多的安全事故就是發生在不經意的小事上,缺乏安全防范意思。

2)要加強信息人員的安全教育。從事信息工作的人員就有工作的固定性,要不斷的提升其專業工作的培訓,要時刻跟得上網絡的發展,這樣才會跟得上網絡的管理,此外,網絡各作者的職業道德也是十分的重要的,要對于從事的相關信息進行保密,防止信息的外漏事件的發生。

3)對各類密碼要妥善管理,杜絕默認密碼,出廠密碼,無密碼,不要使用容易猜測的密碼。密碼要及時更新,特別是有人員調離時密碼一定要更新。

4)技術管理,主要是指各種網絡設備,安全設備的安全策略,如防火墻、物理隔離設備、入侵檢測設備、路由器的安全策略要切合實際。

5)數據的備份策略要合理,備份要及時,備份介質保管要安全,要注意備份介質的異地保存。

2.2技術措施

1)信息網絡中按照各種業務安全等級的不同劃分VPN充分做好信息傳輸時的安全隔離。

2)配備防火墻。以實現本局與外局之間及不同安全等級業務之間連接的訪問控制。防火墻是指設計用來防止來自網絡體系結構的一個不同部分,或對網絡體結構的一個不同部分沒有得到授權訪問的系統。防火墻可以通過軟件或硬件來實現,也可以兩者結合。防火墻技術有以下幾種:數據包過濾器、應用程序網關、電路張的網關以及服務器。在實踐中,許多防火墻同時使用這些技術中的兩種或更多。防火墻通常被認為是保護私有系統或信息的第一道防線。

3)入侵檢測系統。作為防火墻的補充,須在內部關鍵業務網段配備入侵檢測系統。入侵檢測是指監控并分析計算機系統或者網絡上發生的事件,以尋找入侵跡象的過程。在各關健業務的邊界布置IDS(入侵檢測系統)探頭以防備來自內部的攻擊及外部通過防火墻的功擊。

4)網絡隱患掃描系統。網絡隱患掃描系統能夠掃描網絡范圍內的所有支持TCP/IP協議的設備,掃描的對象包括掃描多種操作系統,掃描網絡設備包括:服務器、工作站、防火墻、路由器、路由交換機等。在進行掃描時,可以從網絡中不同的位置對網絡設備進行掃描。掃描結束后生成詳細的安全評估報告,采用報表和圖形的形式對掃描結果進行分析,可以方便直觀地對用戶進行安全性能評估和檢查。

5)網絡防病毒軟件。每個系統中的網絡都可能被病毒侵害,我們應該在系統的服務器建立比較完備的病毒防御體系避免病毒的入侵。這類病毒防御系統以服務器為重心,進行防護系統的配置,對于發現的病毒進行及時的清理,并進行記憶識別,防止病毒的變異版本的產生,對于我們不同的系統運用的軟件也不盡相同。

結束語

今天人們對于新的技術的不斷應用越來越依賴,這個時代我們的科學技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同時淘汰的也比較快。網絡在各行各業的運用我們都看到了,在不斷的更新不斷地符合市場的需求。就拿網絡如今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來說,越來越重要,同時問題也很多,有很多的方面我們在不斷的采取措施已經解決了,但是仍有許多在不斷的體現出來,我們只有不斷的進行優化網絡的管理系統就一定能消除這些問題,網絡的優點被不斷的體現,我相信電力系統的網絡安全會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第11篇

一、互聯網新技術新業務信息安全評估的內容

(一)評估內容。

工信部與三大運營商對互聯網新技術新業務信息安全評估的要求主要包括:與業務相關的網絡架構安全、設備安全、平臺安全、業務流程安全、內容安全、業務數據安全、系統運維及人員管理安全等方面。

(二)“傳統”安全評估的主要內容。

雖然目前的評估都來自于ISO13335-2信息安全風險管理中,但主要的內容為:管理脆弱性識別包括組織架構管理、人員安全管理、運維安全管理、審計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評估技術脆弱性識別漏洞掃描:對網絡安全、網站安全、操作系統安全、數據庫安全等方面的脆弱性進行識別。基線安全:對各種類型操作系統(HP-UX、AIX、SOLARIS、LINUX、Windows等)、WEB應用(IIS、Tomcat等)、網絡設備等網元的安全配置進行檢查和評估。滲透測試:滲透測試是站在攻擊者的角度,對目標進行深入的技術脆弱性的挖掘。

(三)業務信息安全評估與“傳統”安全評估的對比。

雖然安全風險評估基本都按照了ISO13335-2中的方法來操作,但是通過對業務信息安全評估的內容和“傳統”安全評估內容對比不難看出,“傳統”安全評估主要集中在網絡、系統和應用軟件層,且每層的評估比較孤立,很難全面反映業務的主要風險。“以業務為中心、風險為導向”的業務系統安全評估能夠與客戶的業務密切結合,風險評估結果和安全建議能夠與客戶的業務發展戰略相一致,最終做到促進和保障業務戰略的實現。

二、互聯網新技術新業務信息安全評估的主要方法

“業務為中心、風險為導向”的信息安全評估思路互聯網新技術新業務信息安全評估是開展其他信息安全服務的基礎,而以“業務為中心、風險為導向”的信息安全評估思路,是切實落實信息安全風險評估的根本保證。

(一)主要流程。

對互聯網新技術新業務信息安全評估來說,分為三大基本步驟:一是深入業務,分析流程;二是業務威脅分析、業務脆弱性識別和人工滲透分析;三是風險分析和處置建議。

(二)深入業務,分析流程。

目標是了解業務信息系統承載的業務使命、業務功能、業務流程等;客觀準確把握業務信息系統的體系特征。管理層面調研和分析圍繞“業務”,管理調研的內容主要為組織架構、部門職責、崗位設置、人員能力、管理流程、審計流程等等,其調研核心是一系列的管理流程。通常,組織中有多種類型的管理流程,管理調研的重點是與信息安全有關的流程、制度及其落實、執行和效果情況。管理措施通常貫穿于整個管理流程之中,目的是保證管理流程的有效流傳或者不出現意外的紕漏。管控措施的設計一般都遵循一定的原則,如工作相關、職責分析、最小授權等等。業務系統層面調研和分析業務系統提供的功能一般是指被外界(例如客戶、用戶)所感知的服務項目或內容,是IT系統承載、支持的若干個業務流程所提供功能的總匯。一個具體的業務功能常常與多個業務流程相關,一種(個)業務功能,常常需要若干個業務流程來實現。例如數據的錄入流程、數據的修改流程、數據的處理流程等等。對于一個具體的信息系統來說,可以通過其提供的業務功能,對業務流程進行全面梳理、歸納,并驗證業務流程分析的完備性、系統性。一個具體的業務流程也常常跨越多個系統,某個具體的IT系統可能僅完成整個IT流程中的某一個活動。例如在短信增值服務中,SP與用戶手機短信收發就涉及到了短信中心、短信網關、智能網SCP等多個系統;另外,還涉及到了計費、BOSS等業務支撐系統以及網管等運維管理系統等。因此,業務功能通常是對業務系統進行調研的最佳切入點,并將業務流程簡化成為單純的數據處理過程,將各個應用軟件之間的數據傳輸簡化成為點對點的流。然后基于數據流分析,建立信息視圖,明確信息的流轉、分布、出入口,把業務系統簡化成為數據流的形式,可以更好地分析數據在各個階段所面臨的風險。

(三)脆弱性識別。

1.系統和應用軟件層脆弱性識別。對評估范圍內的主機操作系統及其上運行的數據庫/Web服務器/中間件等系統軟件的安全技術脆弱性,得到主機設備的安全現狀,包含當前安全模塊的性能、安全功能、穩定性以及在基礎設施中的功能狀態。

2.網絡層脆弱性識別。明確被評估系統和其他業務系統的接口邏輯關系、和其他業務系統的訪問關系、得出清晰的基礎設施拓撲圖;從網絡的穩定性、安全性、擴展性、(易于)管理性、冗余性幾個方面綜合評定網絡的安全狀況。

3.現有安全措施脆弱性識別。識別并分析現有安全措施的部署位置、安全策略,確定其是否發揮了應用的作用。

4.管理層脆弱性識別。識別和分析安全組織、安全管理制度、流程以及執行中存在的安全弱點。

(四)業務威脅分析。

對于業務系統來說,安全威脅及安全需求分析的最小單位是數據處理活動。可以通過安全威脅列表來識別威脅,構建安全威脅場景來進行威脅、風險分析。

1.列出評估的業務系統的全部安全威脅。如何能將安全威脅很好的列出來呢?可以借助一些現有的安全威脅分析模型,例如微軟Stride模型(假冒、篡改、否認、信息泄漏、拒絕服務、提升權限)都提供了一些安全威脅的分類方法。

2.識別和構造威脅路徑。依據自身(企業或部門級)的業務特點進行細化,識別和列出安全威脅來,如拒絕服務、業務濫用、業務欺詐、惡意訂購、用戶假冒、隱蔽、非法數據流、惡意代碼等。

3.業務滲透測試和攻擊路徑分析。因為業務的特性是“個性化”,那么就很難用一個或多個工具發現所有問題;且業務的個性化,在業務邏輯、接口等安全測評中,必須要有人工參與。利用業務流程分析、威脅分析和脆弱性分析的相關數據,實現滲透測試。

第12篇

關鍵詞:信息化;新技術;多元化;外包;IT機具

隨著郵政業務的發展,涵蓋整個郵政金融網絡、郵政業務網絡、郵政辦公網絡的郵政信息化進程也在加速推進,但隨之而來的安全問題也必須高度重視。

1現階段郵政信息化的安全威脅及對策

1.1郵政信息化的安全威脅

郵政金融網絡、郵政辦公網絡、郵政新興業務網絡對安全等級的要求截然不同。郵政金融網絡直接涉及資金安全問題,因此安全層級較高,網絡也較嚴密;郵政辦公網絡對信息安全的要求則較低,為入侵者提供了空間,入侵者通過對安全級別較低網絡的入侵而達到入侵較高級別網絡的目的;郵政新興業務網絡(如代收類業務)通常與第三方業務相關方直接連接,而第三方的網絡安全問題郵政無法掌控。

1.2主要對策

嚴格禁止未經授權的跨網絡連接,郵政內部各網絡之間設置較高安全系數的防火墻,嚴格限制第三方接入的安全級別及訪問范圍,僅給予必要的權限,同樣對第三方用戶設置高強度的防火墻。從技術角度看,目前有標準防火墻和雙穴網關兩類防火墻。標準防火墻使用專門的軟件,需要較高的管理水平,而且在信息傳輸過程中有一定延遲。雙穴網關是標準防火墻的擴充,也稱應用層網關,是一個單獨的系統,能夠同時具備標準防火墻的所有功能,其優點是能夠運行比較復雜的應用,同時防止在互聯網和內部系統之間建立任何直接連接,確保數據包不能直接從外部網絡到達內部網絡。根據郵政信息網絡的特點,辦公網絡采用標準防火墻即可滿足安全要求,而郵政金融網絡則要采用雙穴網關。

2新技術應用及業務多元化的安全威脅及對策

2.1新技術應用及業務多元化的安全威脅

WiFi(無線網絡)、VPN(虛擬專用網絡)等新技術可以使網絡配置更加靈活,網絡能夠延伸到傳統技術無法到達的地方,但同時也面臨被入侵的威脅,目前WiFi、VPN網絡都有被破解的實例。業務多元化使郵政信息化變得異常復雜,而且互相交織,影響網絡的安全穩定。

2.2主要對策

2.2.1保持對信息安全的高度警覺不要安裝不安全、不可信或者非IT部門授權的軟件。打開瀏覽器中屏蔽cookie或者阻止跟蹤的選項。嚴格限制未經充分驗證測試的新技術應用,廠商提供的安全報告僅供參考,必須組織郵政內部人員進行充分的安全測試后方可大規模使用,必要時在新技術網絡與郵政信息化系統之間設置防火墻。2.2.2密碼雙重驗證建議企業使用雙重驗證和VPN保護敏感業務信息,這種方法對保護個人信息十分有效。VPN在敏感數據和操作用戶之間擔任中間人角色。VPN在聯網過程中會加密數據。2.2.3HTTPS技術加密當使用WiFi時,電腦或者手持郵政終端會以電磁波的方式向路由器發送數據。可以通過加密電磁波,保護數據不泄露。數據加密之后幾乎不可能被監控。使用HTTPS技術對連接進行加密,可大大減少中間人攻擊的可能性。

3IT機具大規模使用的安全風險及對策

3.1IT機具安全風險

IT機具在郵政網絡中的使用越來越廣泛,如ATM、POS機、商易通設備、補登折機、查詢機等設備的應用越來越多,這些設備與人工臺席的安全要求不盡相同,入侵者可以通過破解IT機具,偽裝成這些設備,進而達到入侵系統的目的。3.1.1配置安全風險IT機具系統配置安全包括主機系統安全和應用軟件安全,涉及遠程訪問控制、口令策略體系、安全審計、編碼安全、漏洞掃描等方面。部分IT機具系統存在開機自動登錄或登錄口令仍使用IT機具廠商缺省口令、未禁用FTP等高風險服務、軟件留有后門、未禁用USB設備等安全隱患。由于這些安全隱患,國內外已經出現了許多犯罪案例。如2006年黑客曾利用ATM廠商設置的系統默認密碼,非法獲取了一臺ATM機器管理員特權,通過控制系統,使得ATM在取出100美元時只記錄1美元。3.1.2系統加密體系安全風險按照監管部門的要求,用戶輸入的密碼及其他敏感數據信息需要加密傳輸并保障其安全性,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演變,單DES(數據加密標準)算法或者簡單的DES加密已經能夠被破解,因此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3.1.3操作系統安全風險大部分IT機具都選擇微軟的Windows系列操作系統,該系統提供了高易用性和互聯性,但同時也面臨信息安全方面的威脅。黑客可通過傳播病毒和放置木馬,利用系統漏洞侵入IT機具的操作系統,并破壞交易數據的保密性、安全性和真實性。3.1.4數據安全風險郵政企業有義務保護用戶的身份信息、賬戶信息、個人數據等,但是很多地方都存在IT機具系統內存、應用、通信日志或者后臺數據庫存儲并非法獲取用戶數據信息的現象,給用戶造成了重大經濟損失。國際支付卡行業組織和中國銀聯已經出臺了相關標準,不允許存儲不必要的用戶敏感信息,一旦出現安全問題就會采取相應的處罰措施。

3.2主要對策

3.2.1規范IT機具采購對于IT機具的采購,應組織郵政內部人員進行充分的安全測試,并對IT機具制定更加嚴格且有針對性的安全規范和標準。制定郵政專屬設備接入規范,對于各個層面的安全要求進行細化,提出有針對性的要求,對于設計、采購的設備應組織人員進行信息安全評估,并出具評估報告,無安全風險評估報告的設備不得入網。3.2.2建立密鑰系統目前郵政使用的IT機具由于廠商眾多,存在多機一密的情況,一旦單臺IT機具的密鑰被攻破或竊取,將會導致多臺IT機具同時被破解。IT機具服務器端到IT機具客戶端應建立三級密鑰體系,且服務器端應保證一機一密。3.2.3部署防火墻部署多層安全結構的防火墻,隨時安裝和升級殺毒軟件和系統補丁,設置有效的入侵防范系統和預警系統。

4IT外包的安全威脅及對策

4.1IT外包的安全威脅

目前,郵政信息化的部分功能和服務采取了IT外包的方式。IT外包的郵政企業和外包服務商之間的合作,因為信息不對稱、信息扭曲、外包市場不成熟、競爭環境不確定以及技術更新、政治、經濟、法律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存在多種風險。IT外包服務風險的本質是外包業務使郵政企業過分依賴外部IT服務商,導致信息系統失控。國內外實踐表明,當把IT系統授權給服務商管理時,企業在某種程度上就失去了對部分信息系統的控制權。外包公司的IT人員有可能接觸郵政信息化的核心,郵政企業無法控制外包公司的人員,因此存在較高的安全隱患。

4.2主要對策

限制外包服務的使用范圍,選擇內控嚴格的知名服務商,盡量培養和使用內部IT人員。選擇外包服務提供商時,郵政企業應對其安全管理和安全運維狀況進行評估;規范外包服務商開發的管理流程,郵政企業人員也要深度參與開發過程并進行全程管控;加強對外包服務商開發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技能培訓,將代碼漏洞率等作為項目結項考評的要素;對外包服務提供商開發的代碼進行安全審計,特別是登錄、轉賬等重要業務場景需要重點審計;建立針對移動金融業務系統的安全測試機制,完善和細化安全測試方法、測試用例,投產前進行嚴格的安全測試,上線后進行周期性測試;加強對異常交易的監控和分析。

5大規模數據集中的安全威脅及對策

郵政信息化大規模的數據集中使跨地區的金融交易更迅速、更可靠,以客戶為中心,實現集中管理,降低金融風險,有利于數據挖掘和分析,但問題也顯而易見。

5.1大規模數據集中的安全威脅

數據中心數據集中后,無論是批量處理還是聯機交易,處理量都急劇膨脹,一個省的日均交易量達數十萬筆,部分發達地區超過百萬筆。郵政信息化大多應用LINUX開放平臺,這些主機的處理能力雖然逐年提高,但與大型主機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隨著擴展業務(或中間業務)的急劇增加,主機負荷問題越來越嚴重,極易被利用造成分布式拒絕服務(DDOS)攻擊,災難備份中心的建設有待加強。

5.2主要對策

解決主機壓力的有效辦法是改造現有軟件,利用中間件技術實現多機計算。高速光纖局域網可靠性較高,而且網內較易實現冗余的多機備份系統。在數據集中前的分布式應用模式下,安全風險可能帶來局部損失,但在數據集中后,安全風險可能導致整個網絡癱瘓,造成系統性風險。在體驗集中便利性的同時,要全方位布局,防范系統風險。

6結論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淫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精品一级片高清无码,国产一区中文字幕无码
私人尤物在线精品不卡 | 亚洲激情激情在线 |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aⅴ专区 久久综合香蕉久久久久久久 | 午夜爽爽爽男女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 亚洲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电影 | 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