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頁 精品范文 英語詞匯論文

英語詞匯論文

時間:2022-08-15 03:13:4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英語詞匯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英語詞匯論文

第1篇

英語詞匯教材的多媒體化增強了詞匯學習資源的輸入量,信息全球化的好處就是讓學習資源的獲取渠道增多,為英語學習的信息輸入提供了更多的聽、說、讀、寫形式。由此一來,學生能夠獲得自主學習的英語詞匯材料,所以能夠更多地參與到詞匯學習中,發揮自主學習的主體作用。網絡多媒體教學已經在各大高校逐漸地普及和完善,國家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要求中明確地鼓勵充分地利用網絡進行教學,而且不僅局限于課堂教學,更包括課下的學習。各大專院校紛紛建局域網并創建校園網站,將這種學習資源匯總到校園網上,讓學生能夠隨時通過網頁瀏覽和下載,這就方便了學生按照自己的學習情況選擇符合自己學習進度的教材,在這種自主的學習模式下,教師在授課的時候就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幫助他們知道如何加強自主學習的效果。隨著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各種英語學習工具也變得越來越多,功能越來越強,比如以前的復讀機也被MP3取代,而MP3又正在被可存儲播放視頻的MP4以及智能手機所取代,現在智能手機能夠下載很多學習軟件,學習英語詞匯的資源變得十分豐富。隨著學習工具的豐富以及教學模式的革新,學習英語詞匯的策略如果不能做相應的完善就無法適應這些變化。隨著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增大,學習策略的落后就會讓他們事倍功半,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減弱學生的學習興趣。語言詞匯量的增加需要一個優化詞匯習得策略。傳統的詞匯學習策略在無網絡環境下都比較強調詞匯的背誦,相對于詞匯的應用更加強調詞匯的記憶。這樣的學習策略存在局限性,需要進一步探討。

2網絡學習的緊迫性和優勢

2.1緊迫性

英語作為一種全球通用的語言,是了解西方經濟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網絡的普及使得全球信息共享得以更好地實現,正在影響著我們的日常學習和生活。網絡信息對教育的發展產生著巨大的影響,可以說教育和網絡信息的發展都是相輔相成的。寬帶的普及,網絡走進千家萬戶,學習不再局限于課堂,教育網絡化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在網絡環境下怎樣轉變學習模式、提高學習能力是現代教育關注的重點之一。

2.2優勢

實用網絡進行英語詞匯的學習具有很多的優勢:①無時空限制。傳統的詞匯學習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對每一個詞匯進行講解或者是在課文中就詞匯做重點講解,以讓學生明白詞匯的含義和用法。但是網絡環境下,學生對詞匯的學習變得更加方便,對詞匯的了解可以通過網絡直接獲得,學習的場所不再局限于課堂,學習者可以自行安排時間和場所進行詞匯的學習。這樣的學習方式打破了學習空間的封閉性與學習時間的分割性,讓學生能接觸到更多的詞匯學習資源,拓寬知識面,提高學習的效率。②多媒體學習內容的多樣性。網絡學習的最大特點就是可以通過多媒體進行學習,多媒體在展現信息的時候是多層次、多角度的,因為詞匯學習不僅限于書本上的白紙黑字,而是通過文本、圖形、圖像、音頻、視頻等多種方式對學習的詞匯進行再現,讓詞匯的學習更加得形象化、具體化和系統化,不僅有利于學生調動各種感官參與到詞匯學習中去,加強對詞匯的理解記憶,也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效率。③個性化學習模式。傳統的詞匯學習室教師按照教學進度安排詞匯教學的,每個班級要學到詞匯知識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說,在同樣的時空范圍內學生只能接受特定的老師傳授的英語詞匯知識,而網絡學習打破了這種教學模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制定詞匯學習,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主體性比較明顯。④學習方法靈活。網絡環境下進行英語學習可以實現信息與學習者、學習者之間等即時的、非同步的交互。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如聽英語新聞,看美劇,做網絡題庫等進行英語詞匯的學習。⑤語言和信息新穎。語言是隨著時代的前進而不斷變化的,當下的各種經濟政治以及娛樂詞匯都可以通過網絡實時的展現出來,不僅可以通過網絡及時地了解最新詞匯,還能夠通過詞匯的學習了解國內外新的動態,英語在全球的范圍內的使用,英語詞匯作為是國內外語言與文化傳播的橋梁,與時俱進的詞匯學習就顯得十分重要。

3充分實現網絡英語自主學習的策略

3.1自主學習的涵義和必要性

自主學習是強調學習者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習者自行的通過理論分析、實踐探索、質疑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自主學習是一種反應時代需求的學習方式。因為,我們正處在信息技術時代,各種知識的更新速度前所未有,學生對知識的學習不能局限于課堂,也不能局限于學校的學習時間,而是要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將學習作為是一種終生職業認真的執行。這不僅是時展的需要,也是個人發展的需求。知識的學習都是靠自己動腦、動手去習得,詞匯的學習也需要學生自主的學習,通過加強自主學習能力,增加詞匯量,擴充自己的視野。

3.2網絡英語自主學習的策略

現如今,網絡信息資源十分豐富,而且互聯網的普及使得這些資源唾手可得,這就為自主學習提供了很好的條件。但是詞匯的學習不光是要擁有豐富的資源,還要具備一定的思想和行為方面的認識。首先,思想的轉變。學習者要認清楚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明白這點之后就要在學習的過程中具備一定的信心和耐心,要有能學好詞匯的信心支撐自己,又要有足夠的耐心幫助自己通過漫長的學習過程實現自己的詞匯學習目標;此外,任何學習都是要講究方式方法的,學習詞匯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才能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其次,行動的轉變。學習者要制定合理的計劃并嚴格執行,為了保證較強的執行力,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學習材料,精選優秀的英語學習網站以及結交英語學習的網絡朋友等方法,讓英語學習更加有趣有效。

4結束語

第2篇

目前的初中學生英語基礎能力參差不齊,教師在詞匯教學過程中不注意教學方法,必然無法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出現教師在講臺上講得賣力,學生在講臺下呼呼大睡的情況,不利于英語教學效果的提升。詞匯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要部分,初中的英語教材中詞匯量豐富,有較多專業性比較強的實用詞匯,教師在詞匯教學的過程中,一般比較注重對閱讀教材以及練習內容進行多模態教學,而對詞匯的教學卻往往采用單一模態的教學方法,以單純的語言講解進行教學,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學生的記憶效果和運用能力都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二、多模態話語分析的概念及相關的研究成果

多模態的話語分析不同于以往的話語分析形式,在注意語言系統和語言機構的同時,關注語言形式與社會文化以及心理認知的關系,同時也強調諸如聲音、色彩、圖像等其它意義上的語言表現形式,克服了傳統話語分析形式的局限性,給語言學科的教學帶來了新的思路。伴隨著近十年來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的輔助教學手段越來越豐富,根據初中英語教育的教學目標,可以將語言、聲音、圖像、動作等多種語言模態作為意義生成資源,培養學生利用多種資源進行交際的能力,使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在現代的教育背景下,多模態的教學方式有比較明顯的應用優勢,在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的方面尚處于起步階段,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主動的探索。

三、多模態話語分析在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前景

模態是抽象語言符號的代稱,多媒體手段是將抽象的語言符號轉換為具體事物的手段,國內對多模態話語分析的研究剛剛起步,處于對多模態的理論分析以及相關應用的層次,對英語教學的研究尚有較大的欠缺。實際上多模態話語分析的方法在英語的詞匯教學上,有比較廣闊的英語前景,根據英語詞匯教學的教學步驟,多模態話語分析的教學方法可以有以下的應用方法。

(一)在生詞學習階段,以圖文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英語的詞匯學習第一個階段就是生詞的學習,在這個階段應該是學生根據已有的音標知識進行詞匯的熟悉過程,在利用多模態進行教學時,應該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使學生能夠緊跟教師的教學節奏進行詞匯的學習。在生詞學習階段可以利用的模態形式有圖片以及文字形式,通過與詞匯涵義相關的圖文的說明,可以使學生對復雜涵義的詞匯有比較直觀的理解,傳統習慣中認為圖像是語言的輔助表達形式,在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的支持下,圖像已經成為廣泛意義上的符號資源,在生詞學習時,教師應該注意圖像模態的恰當使用。

(二)在熟悉詞義階段,以聽說結合的方式創造教學語境。

在熟悉了生詞之后,學生需要熟悉英語詞匯的涵義,為運用詞匯打下良好的基礎,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以聽說結合的方式創造出英語語境,使學生在語境的熏陶下快速熟悉詞匯的涵義。這個教學環節中可以采用的模態分別為聽覺模態和語言模態,在通過圖片以及文字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讓學生在聽和說的過程中實現熟悉詞匯涵義的目的。根據初中的英語教育教學目標,英語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其中就包括聽和說的能力,在熟悉英語詞匯涵義的過程中,穿行聽說訓練,可以有效提高英語教學的效率。

(三)在詞匯運用階段,以多種模態符號誘發學生的創造力。

在學生掌握了詞匯的涵義之后,詞匯的學習進入了比較關鍵的運用階段,即利用詞匯進行句子的練習,運用短語進行句子的擴展以及對語法的掌握過程,這個階段可以采用的模態符號比較豐富。如通過在課堂上播放視頻或者錄音,引導學生利用所學詞匯對視頻/錄音的內容進行總結;在課堂上展示與所學詞匯相關的圖片,引導學生利用所學詞匯對畫面進行描述;在講述專業詞匯時,可以利用實物和道具,增強學生對詞匯的感知力;在進行詞匯訓練時,可以利用多媒體以PPT的形式進行教學的指導,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四、結語

第3篇

1學生自身的問題

沒有給予詞匯學習相應的重視。人們對詞匯在交際中的作用給予了認同,學生卻沒有對詞匯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予以重視,很多學生認為語法比詞匯重要的多,英語能力差的原因在于沒有掌握好語法。很多學生的語法學的不錯,也很好地掌握了語法規則,但由于詞匯量的缺乏或是對詞匯的用法掌握的不夠,依舊不能做好閱讀理解,聽懂英語材料,同樣也就無法流利地進行外語交流,用英語寫文章更是天方夜譚,這就與英語學習的終極目的是交流背道而馳。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差。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英語詞匯的學習,歸根到底是學生自主的學習。英語老師講得再多、再好,終究需要學生自己去理解和掌握,轉化為自己的知識才能算是自己的,這個轉化過程成為許多學生的弱點。學生在詞匯學習中,過分依賴老師的講解,自己不動腦,這種依賴嚴重影響了他的積極性。學生自主復習的意識差,容易遺忘。目前學生課后自己主動復習的意識相對較弱,二次接觸詞匯的機會甚少,這在一定程度就容易造成遺忘。課堂上基本是老師講,學生做筆記,記完筆記外,很少后頭再看,因此,詞匯的學習就較為零散,系統性差,一邊學一邊忘。很多學生常常抱怨記不住單詞,或者是短暫性記憶,甚至記住也不會靈活地運用它們。學生沒有自己的詞匯學習策略。任何事物的學習都是有策略的,單詞的記憶也同樣需要策略,學生的問題要么是不懂策略、要么是策略運用的不合理,死記硬背是最通常的用法,認為這樣就可以記住,事實上,這樣記得單詞很快就忘記,

2高職英語詞匯教學的對策

下文結合高職英語詞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多年的積累和經驗提出幾點提高詞匯教學的有效對策,以達到詞匯教學目的。

2.1激發學生學習詞匯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調動起學生對詞匯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就要加強老師對學生的引導作用,特別是指導學生要有良好的學習方法,不能簡單地注重詞匯的積累。學生在英語詞匯的學習過程中,往往對授課老師有著很強的依賴性,只是在課堂上學習,課后自主學習的主動性較差,這樣長期下來,就會產生一種厭煩心理,要想打下扎實的英語基礎就較為困難。因此,英語教師在進行詞匯教學時,要不僅要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要極大地增強學生的自主性,教師應該深入的了解學生,熟悉學生的學習規律,不斷地嘗試新的教育方法,進而達到激發學生積極性的目的,使學生成為教學中心。活躍的課堂氣氛也是至關重要的,高職英語教師應該綜合各種有效地方式來活躍課堂氣氛,例如在教學生學習單詞時可以采用形象的教學法,通過這樣較為形象的講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高了掌握單詞的效率,節約了一定的時間,同時也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學生感覺較為疲憊的時候,可以借助多媒體等新的媒介方式來放一些英文歌曲和英文電影,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同樣地也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大量的詞匯。

2.2借助于構詞法,進行詞匯教學英語教師的授課方式,對學生的學習策略也起著重要的作用。造成學生障礙和不良習慣的原因之一是教師忽略了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這樣一來,正確的詞匯教學方法與學生詞匯學習之間有著密切地聯系。事實證明,借助于構詞法進行教學時提高詞匯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記憶的原理是構詞規律可以幫助學生克服以往的消極作用,提高學生記憶詞匯的作用。面對龐大的詞匯庫,只要我們理清思路,找到規律,借助于構詞法,學生就可以掌握大量的詞匯。因此,高職英語教學老師在教學過程匯中,要幫助學生尋找單詞的規律。在真實的詞匯教學中,指導學生去學會如何通過規律來記憶單詞,比單純的強迫學生記單詞更為有效。最為簡單基本的構詞法有合成、前綴和后綴,學生如果能夠掌握這些隱形的規律,一旦掌握就會觸類旁通,通過前后綴構詞法可以熟練地掌派生大量的詞匯。例如前綴,它的作用一般是改變的詞的意思,不改變他的詞性,有些是表示否定的前綴,如dis,im,in,ab等,學生知道了like也就知道dislike是討厭的意思,還有normal,abnormal;possibleimpossible;formal,infor⁃mal;polite,impolite;smoker,nonsmoker等等。后綴一般來講是改變了詞性,沒有改變詞義。但也有特殊情況,如后綴less。在詞匯教學中,高職教師可以詞匯的規律進行講解,抓住關鍵,借助于規律由已知推出未知,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長期堅持下來,就會形成一個完整的詞匯體系,舉一反三,不僅有助于記憶單詞和迅速擴大詞匯量,還有助于深刻理解,建立完整的詞匯體系。

2.3教師應該營造運用詞匯的環境詞匯教學的終極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運用。傳統的教學法,只是單純地為了教詞匯而教詞匯,將單詞和課文、文化語境孤立起來了,學生在脫離這樣的語境下,僅僅學到了一點這個詞的知識,并沒有掌握這個詞的真正的用法。因此,教師詞匯教學的任務之一就是努力營造各種環境,創造一種詞匯語境,把詞匯教學融合到聽說讀寫各個環節,結合影音媒體,加大詞匯輸入,同時提醒他們經常地復習鞏固,這樣才會真正的掌握這些詞匯。

3結束語

高職院校作為培養英語專門人才的院校,實用性是十分重要的。這就要求高職教師在詞匯的教學過程中,努力的創作各種詞匯學習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一種輕松地環境氛圍里掌握大量的詞匯。

作者:郭芳單位:泰山職業技術學院

第4篇

語言的相似性理論來源于著名哲學家維特根斯坦(Wittgenstein)提出的家族相似性(familyresemblances)理論。維特根斯坦在其《哲學研究》第一部分(1945年)中解釋了這樣一種有趣的現象:盡管棋類游戲、牌類游戲、球類游戲、奧林匹克游戲等等,都叫游戲,但是,如果僅僅是看看這些游戲,是不會看到所有游戲的共同點的,而只會看到相似點和它們的聯系,以及一系列關系。看到了相似點重疊交叉的復雜網絡:有時是總體的相似,有時是細節的相似。認為這些相似性特征就像同一家族的成員在身材、相貌、眼睛的顏色、步態、稟性等方面相似一樣,這就是所說的家族相似性理論。20世紀70年代之后,在認知語言學領域出現了導源于家族相似性理論的語言相似性理論。相似性理論的主要觀點是:在語言的能指和所指之間,即語言的形式和內容之間有一種必然的聯系;語言的相似性原則是:“形式相似,意義相近”,即詞語的形態相似、詞義相近、詞語組合的結構相似,等等。相似性理論在詞語形式和意義之間搭起了一座理據性橋梁,為英語學習者更好地掌握詞匯提供了一條捷徑。

二、“基礎英語”詞匯教學的類推原則

所謂詞匯教學的類推原則,是指講授英語單詞時,根據單詞的形態相似、詞序相似、詞義相似等特征,類推出一批與此相似的詞語。這種教學原則的優勢在于在類比中強化單詞的認識和理解,有利于學生系統地學習和掌握單詞。

(一)詞形相似性教學

由詞根相似性教學和詞綴相似性教學兩部分組成。(1)詞根相似性教學。教師在講解單個詞語時,根據英語詞形特點,輾轉演繹出詞根相同的許多家族相似性的詞語,構建出相似詞的詞匯系統。有兩個層面:一個是教師教學層面。譬如:教學單詞imagination,就可以列出與此單詞相似的單詞imagine(v.想象)、imaginable(adj.可想象的)、imaginative(adj.有想象力的)、imaginary(adj.想象的,虛構的)。再設定交際語境,示范該詞的用法,最后讓學生在情景中運用教師示范的語言規則,以口頭或書面的形式來使用單詞,體會用法,獲得在適當語境中正確輸出語言的能力,掌握相似性詞匯。另一個是學生模仿類推層面。譬如:教學單詞receptive,教師可以先列出與此相似的詞語reception(n.接受,接待)、receptible(adj.能接受的、receptionist(n.接待員),最后啟發學生推測出其動詞形式——receive。運用詞形相似性教學,不僅可以系統地傳授英語單詞,便于學生系統地掌握。同樣,學生也可以使用這種方法,舉一反三,進行類推。(2)詞綴相似性教學。英語絕大部分詞語都可通過詞素分析獲得詞義,一些詞綴固有的意義為我們獲知新詞。詞素(morpheme)是語言中語音和語義的最小結合體,是構詞成分,詞素可分為自由詞素(freemorpheme)和粘著詞素(boundmorpheme)。英語詞匯絕大部分是由詞根加詞綴聯合組成的,如詞綴inter-表示“在……之間,相互”可加上詞根形成一系列的派生詞。譬如:international(國際的)—inter+national(國家的),interpersonal(人與人之間)—inter+personal(個人的),interpose(置于、介入)—inter+pose(放→放在二者之間),interaction(相互影響)—inter+action(行動→相互行動→影響),interchangeable(可互換的)—inter+changeable(可改變的),interrelate(相互關連)—inter+relate(關連)。這些詞的意義是可以分析的,即詞素意義之和就是整個單詞的意義。因此詞素相似性是指詞素與詞義之間有一種可觀察到的直接聯系,是一種顯性(transparent)相似。因此,在英語詞匯教學中,強調詞素的作用,介紹詞素知識,掌握常用詞素,熟習構詞法,對擴大詞匯量,理解詞義,提高詞匯能力,增強學習自信心有極其重要意義。在講解復雜難記憶單詞extracurriculum(課外的),這個單詞是由兩部分組成的,extra+curriculum課程表,前綴extra表示“以外的,超過的”,它可加上詞根形成一系列派生詞,extraordinary(格外的)—extra+ordinary(變通的→超出普通),extrasolar(太陽系以外的)—extra+solar(太陽的),extravagant(奢侈的)—extra+vag(走+ant→走得過分→奢侈的),extrovert(性格外向的)—extra+vert(轉→〔性格〕向外轉→外向),extrapolat(e推斷)—extra+polate(放→放到〔事實〕外→推斷),extraviolet(紫外線的)—extra+violet(紫色的),學生掌握了這個詞綴,就更容易推斷出與此相似單詞的意義來,從而擴大詞匯量,在英語閱讀中也就更輕松些了。

(二)詞序的相似性教學

語法結構決定著詞序的排列結構,相同的語法結構必然產生出不同語義的詞序排列結構,從詞序排列結構的角度去觀測的話,就發現在語言中存在著詞序排列結構的相似性。明白了這個詞序排列規則,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教導和啟發學生,創造出很多類似的詞序來。如:fromhousetohouse(挨家挨戶地),這是一個“from…to…”的詞序結構,可以引導學生聯想到fromdaytoday(日復一日)、fromeasytodifficult(從易到難)等等。又如:hereandthere,這是一個“…and…”詞序結構,啟發學生聯想到eastandwest、rightandleft、fireandwater、husbandandwife、backandforth(來回地)等等。

(三)詞義相似性教學

將各個詞義相似的單詞放在一塊兒對比教學,在教學某一單詞時,啟發學生產生語義相似性聯想,達到復習舊單詞鞏固新單詞的目的。包含以下內容:(1)近義詞相似性教學。譬如:講解income(收入)一詞時,教師可以啟發學生聯想,類推出下列單詞:salary(月工資),wage(周薪水),pay(報酬),fee(給醫生、律師的酬金),pension(退休金),bonus(獎金)等。(2)反義詞相似性教學。英語中,除了前綴in,im,un,dis,ir,il等和后綴less表示否定外,也有非詞綴性否定,即反義詞否定。如:optimistic(樂觀的)—pessimistic(悲觀的),introversive(內向的)—extroversive(外向的),beautiful—ugly,clever—foolish(stupid),danger—safety,inside—outside,construction(建設)—destruction(破壞)。(3)語義場相似性教學。語義場又叫詞匯場,它是一個系統,把相互關聯的詞匯和短語組織起來,顯示其間的相互關系,意義相關的多個詞在一起構成一個集合,稱為詞匯場。多個詞匯場的集合構成某一語言的詞匯總和V(vocabulary)。語義場是一組有關聯的,具有一定共同語義特征的詞匯聚合體。譬如,在講到graduate(畢業生)一詞的時候,教師不妨把其語義相似的的詞匯例出:primarystudent(小學生),juniorschoolstudent(初中生),seniorschoolstudents(高中生),undergraduate(大學肄業生),postgraduate(研究生),abroadstudents(留學生),Doctor(Ph.D)(博士),postdoctorate(博士后)。(4)標記相似性教學。語言形式上的標記性是以相似性為基礎的,標記和非標記是指概念或結構上相似、相鄰或相對的一組對立體。一對語言特征被看作是兩個對立體,被賦予不同的值:正值(positive)和負值(negative)或中性(neutral)。正值(positive)即有標記的(marked);負值(negative)或中性(neutral),即無標記的(unmarked)。標記相似性被王寅定義為“標記象似于額外意義,處理話語所需的時間和努力較大;非標記象似于可預測意義、常規意義,只需最小的推理”。有標記項是指一對成分中帶有區別性特征的成分,具有非常規性,有標記現象與特殊的意義相聯系;而無標記項具有一般的意義,顯為中性。如:publicity和propaganda,這兩個單詞的意思都是“宣傳,傳播”,前者指一般的宣傳活動,是無標記的,后者有“煽動、蠱惑”之意,是正值有標記;又如famous和notorious,二者都是“有名的”,只是前者指“聞名遐邇的”,后者指“臭名昭著的”,很容易推斷famous是無標記的,notorious是正值有標記。這兩組詞就是概念上相似、相鄰、相對的一組對立體。教師在教學時,就可以引導學生展開這方面的聯想,啟發學生思維,幫助學生按這一思路掌握英語單詞。

三、結語

第5篇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普遍感到困難的是記憶單詞。為了提高學生的記憶效率,我在試用新教材的過程中,對如何提高學生的記憶力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記單詞是學生學英語的一個薄弱環節,如何幫助學生在單位時間內最高效率地牢牢記住所學的詞匯,只有解決了效率的問題,才能既減輕學生的負擔,又提高教學質量,我們要向效率要時間,而不是用時間補效率,這是我們英語教師要致力研究的課題。

那么,應該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記詞匯記憶的能力呢?

一.對學生進行瞬間記憶訓練

教育心理學者研究“痕跡理論”所得出的結論指出:“凡是已經識記過的事物都有在大腦組織中以某種形式留下痕跡”。記憶痕跡在腦中的儲存分三種情況:瞬間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瞬間記憶儲存時間很短,但在記憶過程中占有主要作用。在這個基礎上,只要稍經啟發,就能引起聯想和回憶,轉化為長時記憶,困此,在教新單詞時,先向學生明確記憶指標,例如,在教新單詞時,要求學生在一、二分鐘內記熟所學的新單詞,然后聽寫,也可以通過搶答或個別提問的方式由老師讀單詞,學生口頭拼寫,或是老師講出單詞中文意思,學生讀出生詞,反之,老師讀單詞,學生講出中文意思等形式進行訓練。學生為了達到要求,快速記憶,必然高度集中注意力認真朗讀記誦,強力記憶的愿望可以提高記憶的效率。開始只有部分學生達到要求,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基本上每位學生都能按要求完成,即使成績差的學生,瞬間記憶的效果也很好。這種訓練,增加了單位時間內的信息接納量,提高了記憶效果。

二.多種方式呈現單詞,增加刺激渠道和程度,加深感知印象

記憶是靠外界環境對大腦進行刺激并形成痕跡的,大腦神經受到的刺激越深,記憶的持久性越強。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盡力使學生對所要記憶的知識形成深刻的印象,為長時記憶打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想方設法用新奇、甚至反常的方式呈現新詞。這樣有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給學生以強烈的再現刺激,加深感知印象,引起學生興趣。示范朗讀單詞的輕重、同化、連讀、尾音以及爆破音、破擦音變化;用彩色粉筆在黑板寫出難記的生詞,使字體變得特別大,或者其它方式呈現形成明顯對比。有時一個單詞以其音、形對錯對比形式出現。如suggestion,讀/s[5dVetFEn/、/s[5dVeFEn/這兩個音,讓學生進行對比選擇;而教quite時寫成quiet或quilt,quit讓學生指出其錯誤。有時將單詞與社會生活相聯系。如,他昨天洗了film(膠卷,廣州話菲林);照相前擺好pose(姿勢)等。新奇的方式、與社會生活相貼近的聯系會起到強烈的刺激作用,激發興奮感,加深感知印象。另外,還可以利用錄音機、投影儀,甚至實物呈現等多種媒體相結合,引導學生同時使用多種感官感知,使大腦同接受來自眼睛、耳朵、肢體等器官感受到的刺激,加強記憶力。

三.化機械記憶為理解記憶

理解了的內容,就容易記住,理解得越深刻,記憶得越牢固。教單詞時,把音、形、義同時教給學生,讓學生對詞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使所教的詞在一定的情景中呈現,方便學生理解記憶。把抽象概念的詞放在短語、句子或課文中教,使學生對詞的理解具體化。采用歸納比較的方法,以新帶舊、以舊學新,新舊知識聯系以加深理解和記憶。如在SEFCBook2A中Lesson23有一句Youcanoftenpickuppacksofusedstampsverycheaply.Pickup在句中理解為“有較少的錢買到”;Lesson19中Peoplesaidgoldcouldeasilybepickedupbywashingsandfromtheriverinapanofwater.Pickup在句中理解為“收集到”。而在SEFCBook1A中Itisnecessarytouseashort-waveradiotopickuptheprogrammes.Pickup在句中理解為“收聽”。通過歸納比較、前后聯系,使學生對詞組有了正確的理解,又避免學生只會在單詞表中對其各種意義死記硬背的做法,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提高了記憶力。還可以通過同義詞、反義詞辨析,同音異形詞、詞類轉換詞比較歸納等方式,想方設法將機械記憶轉化為理解記憶,從而加深記憶痕跡,提高記憶效率。

四.根據遺忘規律,在有計劃地“重現”中鞏固英語單詞,增強記憶力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實驗證明:遺忘的規律是先快后慢,剛記住的材料,最初幾個小時內遺忘的速度最快。如果四至七天內不復現,記憶將受到抑制,甚至完全消失。因此,引導讓學生有計劃地經常復現英語詞匯,克服遺忘現象。課堂上教單詞時,讓學生對所學的詞匯進行重復識記,加深印象;講解課文時,結合教材的內容有機自然地再現;課后練習中,按排相應的聽寫、翻譯、完成句子、同義答配、造句等,使學生在多次的復現中鞏固所學詞匯。

第6篇

關鍵詞:英語詞匯;問題;方法

英語是中學階段的一門基礎學科,隨著國際往來的增多,英語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人們對英語學習越來越重視。在進入中學階段之后,學生都感到英語詞匯學習的難度越來越大,不僅需要掌握的英語詞匯越來越多,英語詞匯也越來越長,很多學生在英語詞匯學習上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不少,但是,英語詞匯學習的效果并不明顯,因此,很多學生都不愿意學習英語詞匯,甚至有些學生對英語詞匯學習產生了厭煩的心理,放棄了英語詞匯學習。作為中學的英語教師,我們要正視英語詞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鑒于英語詞匯學習的重要性,在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對英語學習形成正確的認識,找到適合中學英語詞匯教學的方法,激發學生英語詞匯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英語詞匯教學的效率。筆者在中學從事英語詞匯教學工作多年,在多年的教學中經過探究和實踐,找到了適合中學英語詞匯教學的方法,下面,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中學英語教學實踐工作,談談在中學階段應該如何做好英語詞匯的教學工作。

一、中學英語詞匯教學中常見的問題

1.英語詞匯學習和記憶方法上的教學欠缺。在中學階段,教師在英語詞匯教學的過程中沒有給予詞匯教學足夠的重視。在詞匯教學中,教師把詞匯的學習和記憶任務完全留給了學生自己,詞匯教學仍然停留在學生自發學習的基礎之上,教師只是把單詞記憶的任務完全交給學生,缺乏對學生詞匯學習和記憶方法的指導,不能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在英語詞匯學習上,其實有許多規律可以遵循,中學生不能自己進行規律的總結,教師對這個問題也未給予重視,因此,學生在英語詞匯學習上就會遇到許多的障礙,不能做到英語詞匯的正確發音、拼寫、運用等。聽、說、讀、寫是英語學習的四個方面,在聽說訓練時也離不開英語詞匯,學生往往因為不認識英語詞匯而聽不明白英語,也說不好英語;閱讀時遇到不認識的詞匯,更是感到無計可施,不會運用詞匯知識去進行詞義的猜測,有的甚至查了字典也不能對文章做出正確的理解,既影響了英語文章的閱讀速度,又影響了對文章的理解。

2.孤立地進行英語詞匯詞義的講解,缺乏具體的語境。眾所周知,不同的語言發展由其本身特定歷史、文化決定,有特殊性,不同語言之間的轉換不能完全等同。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有的教師為了貪圖方便,只按照單詞表一字不漏地教授單詞,這使許多學生覺得英語詞匯學習太枯燥無味,覺得老記不住這一連串毫無聯系的符號,同時也使學生產生錯覺,認為詞匯表中的英語與漢語完全等同,容易使學生忽略了英語詞匯的其他意義。3.不能及時進行英語詞匯的有效復習。我們在學習英語詞匯之后不會形成長久的記憶,由于遺忘的存在,如果學生不能及時復習所學習的英語詞匯,過一段時間之后就會忘記曾經記過的英語詞匯。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只是注重英語語法、閱讀、句型等知識的講解,很少帶領學生進行英語詞匯知識的有效復習,影響了英語詞匯的學習效果。

二、中學英語詞匯教學的方法

在英語教學中,詞匯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需要得到教師和學生的重視。在英語詞匯教學上,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提高英語詞匯的教學效率。

1.運用英語的發音規律提高學生的英語詞匯學習能力。在英語學習中,教師要注重英語音標的教學,學好音標不僅能夠讓學生學會英語詞匯的正確發音,而且有助于學生英語詞匯的拼寫和記憶,許多的英語詞匯都能夠根據發音拼寫出來。在英語的發音中,很多發音是有規律可循的,相同的字母或者字母組合會發同一個音,如果學生掌握了此規律在英語詞匯學習上就會事半功倍。作為中學英語教師,我們一定要和學生一起總結這些發音規律,讓學生掌握英語詞匯學習的技巧,提高學生英語詞匯學習的效率。

2.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學習英語詞匯。在語境中學習英語詞匯是英語詞匯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同一個英語詞匯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會有不同的含義,通過在語境中學習英語詞匯,會讓學生更快地掌握同一詞匯在不同情況下的詞性、含義、用法等等,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在學習“Pickup”這一詞組時,如果教師單純講述此英語詞組的含義,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也不利于學生的掌握。如果教師通過具體的例句進行講解,就會起到不一樣的效果。例如,“Hepickedupthebook.”“Hepickedmeupafterschool.”通過聯系上下文,不僅激發出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教學效果也達到了最佳的狀態。

3.根據遺忘規律復習英語詞匯。復習是學習的一個組成部分,許多學生雖然在英語詞匯學習上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但是效果不好,這和他們沒有及時復習所學習的內容有很大的關系。遺忘規律有快有慢,在學習了英語詞匯之后,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遺忘規律及時引導學生進行英語詞匯的復習,對所學的英語詞匯進行鞏固,以加深印象,形成長久的記憶。

第7篇

1.1對詞匯意義的教學:孤立地講解詞義,缺乏語境的創設

詞匯教學應遵循基本的原則,即“先意,后音,再形”,由此可見對詞匯意義的教學尤其重要。學生學習詞匯的最終目的是學會運用,而掌握其在特定語境中的含義是其前提。脫離了語境的詞匯是靜止的、片面的、孤立的、無實際意義的。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習慣于按照單詞表的順序,逐一地教學單詞,讓學生死記硬別詞匯的意義,而不是將詞匯放在一定的語境中進行講解。這樣導致的結果是學生最多只能單純的記住詞匯的含義,而無法真正理解運用詞匯。將詞匯置于一定的語境中時,學生不是根據語境推測詞匯的含義,而是費勁地搜索詞匯有哪些含義,哪個意義適合于這個語境。這一方面違背了學習詞匯的原則,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遇到不認識的詞匯時,不能根據語境進行行之有效的猜測。我們常看到學生一遇到生詞不加任何思考就查字典,這就源于在平時的學習中,教師未將詞匯置于合適的語境中教學,也沒能讓學生養成根據語境進行詞義猜測的習慣和能力。

1.2對詞匯讀音的教學:教師慣于領讀,缺乏對語音規則的講解

傳統的教學存在著一個較大的誤區,即詞匯讀音學習屬于較簡單的環節,只需教會學生讀法,即可將記憶單詞的任務交個學生。教師習慣于領讀新單詞而忽視交給學生拼讀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去嘗試拼讀,導致學生在單詞讀音學習上如同小和尚念經一般有口無心,即只動口而不動腦。這種鸚鵡學舌、死記硬背的狀態一方面會影響學生學習記憶單詞的效率,另一方面也會讓學生在不斷的重復記憶中對英語詞匯學習失去主動性和自信心。學生習慣于跟隨著教師走,而沒有自己的思考,就如同教師在讀音教學上只是給了學生“魚”,而不是“漁”。學生在缺乏方法指導的條件下,機械地死記硬背單詞的發音,機械地記憶單詞,效率極其低下。英語詞匯讀音的學習有其特定的規則和存在一定拼讀的規律,它們是學生學習詞匯有效的方法指導,而缺乏方法指導的片面的讀記的方式只會讓學生成為被動記憶單詞的機器,就其今后長遠的學習而言,其影響必然是不好的。

1.3對詞匯形體的教學:缺乏對構詞法的介紹,忽視音形、形意結合的必要性

學生了解了語意,重視了發音,也不一定能很好地記住單詞。詞匯形體的教學,主要針對于學生有效地記憶和理解詞匯。任何一個詞匯,都是音形互相關聯,形意密不可分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常常忽視這些關聯性,將單詞的意義、讀音及形體孤立地分開來看。詞匯的形體是詞匯內在含義的外在表達,所以準確無誤地拼寫出詞匯,是表達好其含義的前提。不能將音形結合記憶詞匯,記憶效率大大降低,也影響了之后復習階段的回想。忽視形意結合也會導致在聽拼寫詞匯中問題突出。如未聽清楚某個單詞的發音,又不知根據其在句意中的含義推斷出詞匯的拼法,使得拼寫詞匯困難重重。就詞匯中的單詞而言,其中的很多較長的單詞都有其特定的構成及其規律,如合成詞、前綴、后綴等。短語中也常出現以某個單詞來推測其含義,尤其是對于動詞短語,多以其后的介詞或副詞來決定其特定含義。這些概念的不加重視,易導致學生記憶詞匯困難,易弄混淆相似詞匯等等諸多問題。

1.4對詞匯復習的教學:忽視復習的重要性,缺乏行之有效的幫助恢復記憶的方法

學生在詞匯學習中往往還有這樣的困惑:當時記得清清楚楚的詞匯過不了不久就忘,再記又再忘。這是由于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一個環節,即詞匯的復習。我們都知道,人的記憶是一個包括識記、保持、再認、再現的復雜的心理過程。即使學生在識記階段的效果再好,那也只是短時的。大多數教師在英語復習階段都更多側重于語法的復習,句型的鞏固,而詞匯的復習易被削弱甚至忽略。他們錯誤地認為詞匯教了,學生當時會了,詞匯教學的任務就完成了。殊不知,復習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教師必須在這個階段及時幫助鞏固和檢測學生的詞匯學習。當然,復習方法的選擇也對復習效果影響很大。然而,很多所謂的復習詞匯在方法的選擇上單一枯燥,常見的就是以聽寫或提問的方式檢測對已學單詞是否掌握,或是通過多遍的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抄寫來鞏固記憶。這些方式不但脫離了單詞教學中的語境化原則,也大大降低了復習的效率。讓本應成為鞏固知識的環節失去其該有的意義。英語詞匯教學,只有在發現問題的基礎上,積極思考,探索出真正有針對性教學方法,才能教有所長,學有所進。詞匯教學涉及讀音、形體、意義及復習各個方面,都需有益的對策加以改進。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應成為第一個去思考的,只有這樣才能引領學生去思考學習。現筆者就談談針對以上四點的建議。

2英語詞匯教學的建議

2.1講解詞匯意義語境化,增強學生理解能力

《英語課程標準》中提到“教師應做到:引導學生結合語境,采用推測、查閱或詢問等方法進行學習。”所謂Nocontext,Notext就是對這句話最精簡的闡述。為體現在具體語境中學習和使用單詞的理念,課標詞匯表不標注單詞的詞性和中文釋義。我們學習詞匯的最終目的是運用,詞匯應是從語境中來,再回到特定的語境中去。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創造語境,賦予詞匯以生命。

2.2加強語音規則教學,培養學生拼讀能力

英語屬于拼音文字,有類似漢語拼音的拼讀規則。因此,看似無規律的字母組合在發音上是有其規律可遵循的。學生學好語音規則,一方面能養成良好的發音習慣,另一方面也為拼寫出單詞打下基礎。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重視語音規則教學的重要性。教師在教學時可先在教學中交給學生基本的發音規則,然后在學生基本掌握的基礎之上將其運用于之后的生詞學習中。教學的重點首先放在音素、音標,字母及字母組合的教學上,使學生先過發音關拼讀關。結合教材生詞教學加以舉例說明。如最常見的字母a的發音通常有/a:/,像father、fast、car,/ei/,如cake、lake、take,//像fat、bag、traffic,//如umbrella等。常見字母組合的發音,也有其規律可遵循,如ear通常發//,常見單詞有ear,dear,tear等。學生在初步掌握了拼讀的前提下,就可以逐步進入主動的學習狀態。接下來就是讓學生根據已掌握的規則,去拼讀教材中的詞匯。這一方面可檢測學生掌握的情況,另一方面也可以鞏固之前所學的關于語音的相應規則。常見的諸如此類的規則還有很多,教師可在平時的教學過程當中通過不斷地積累總結,為學生的語音學習及聽拼寫能力打下好的基礎。學生正確掌握了語音規則,也可以加強其根據所聽能準確拼寫出單詞及相應詞匯的能力。學生只有掌握了良好語音語調,具有單詞拼讀的能力,才能為進一步學習和發展學生的預習能力、自學能力及初步運用英語真實交流的能力打下扎實的基礎。

2.3注重音形結合,強化構詞法的講解,提高學生記憶效率

詞匯教學中,根據音形結合的原則,能引導學生很好地拼寫出詞匯。如學生知道了ar讀[a:]的規則后,可幫助記憶car,arm,art,part,party,dark等詞。再如字母組合ee發[ⅰ:],就可根據讀音輕松拼出see,feet,sheep,sleep等詞,同樣發[ⅰ:]的還有字母組合ea,如pea,tea,peace,beat等。利用音形結合這一規律,一方面在記憶單詞上有規律可遵循,另一方面在聽力拼寫單詞部分也可大大提高拼寫正確率,尤其是在遇到不熟悉的詞匯時,可以根據其讀音判斷出其可能的寫法。詞匯教學中,形意也是相結合的,構詞法就是對形意結合的最好的闡釋。學生在詞匯學習中如能掌握構詞法則,將有助于積極有效地記憶詞匯和理解詞匯。其中構詞法就是詞匯形體中一個很重要的規則。構詞法主要包括前綴、后綴和合成詞等。

2.4復習方法多樣高效化,及時鞏固學生記憶

復習詞匯也是詞匯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復習是學習之母,系統地進行復習,不僅有鞏固記憶的作用,還能加深對所記憶單詞的理解。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充分準備,根據遺忘規律,有計劃地鞏固詞匯,增強學生對單詞的記憶力。遺忘規律要求教師及時帶領學生復習,而對有效復習方法的選擇則可以引導學生更高效更有意義地復習。結合教學實際,可以運用以下幾種方式進行復習。

3結束語

第8篇

1.借助語境,確定詞義要掌握詞義,只能在詞與詞的相互聯系中來理解。在詞匯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具體語境推導詞匯的語義,而不是只從詞匯的基本意義和語法意義上去理解。例:(2011重慶中考題)ShoppingontheInternetisbecomingmoreandmorepopular.WhydopeopleusetheInternettoshop?Somepeoplesayitismoreconvenient.Theydon’thavetoleavetheirhomestoordersomething;theycanshopforanythingtheywantatanytime.()TheChinesemeaningoftheword“convenient”inthispassageis“_”.A.時髦的B.較近的C.方便的在這里,根據上下文語境,網上購物不必離開家,而且還可以在任何時候買到想要的任何東西,顯然,“convenient”是“方便的”意思。

2.借助語境,猜測詞義在詞匯教學中教師應該教會學生通過上下文猜測詞義并掌握詞匯用法,因為猜測和利用上下文線索進行解讀非常重要,尤其是在英語閱讀時。例:CraighelpsFreetheChildrenraisemoneytobuildanewschoolinKenya.Heworksfortherightsofchildren.此處的“right”,顯然不是“右邊”的意思,也不是“正確的”的意思,肯尼亞的孩子不能上學,克雷格為爭取孩子們的權利而工作,所以“right”應該是“權利”之意。3.借助語境,選擇詞匯在做完形填空題時,經常會遇到選擇合適的詞匯填空,使上下文通順、連貫,合乎文理。例:(2011臨沂中考題)Howdoyouusuallygettoschool?Bybus?Onfoot?RobyBurch,16,aUSstudent,getstoschoolalittle_——hegoesbyhorse(馬).()A.normallyB.casuallyC.differentlyD.actually由下文語境hegoesbyhorse可知,這個美國的學生今天上學有點不同,故答案選C。

二、結果與反思

經過一年的語境詞匯教學實踐,本人現在所教的班級與過去所教的班級學生成績明顯提高,在年級12個班中,本人所教兩個班英語成績在人平均分、合格率、優生率三個方面都是第一,并且在全市也是名列前茅。實驗結果表明,在語境中進行詞匯教學對于幫助學生掌握詞匯用法,提高英語整體水平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本人在實驗過程中和實驗之后都不斷分析總結,對語境詞匯教學法進行深刻反思,并得到以下幾點啟發:

1.語境詞匯教學法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主動地去學習詞匯的時候,其效果是明顯的。在實踐教學中,本人根據不同的材料背景創設出不同的語境活動,課堂氣氛活躍有趣,學生非常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2.語境詞匯教學法有助于學生的單詞學習,避免死記硬背對于許多初中生而言,學習英語單詞是枯燥的、低效的。而在語境詞匯教學法中,由語篇構成的語境所表達的內容和語篇中的詞語聯系起來,能使學生更容易從他們的心理詞典中提取詞匯,這不僅有助于詞匯的理解,也有利于詞匯的記憶。

3.語境詞匯教學法能提高學生選詞用詞的能力,幫助學生掌握詞匯的全面意義詞匯的學習不是一個簡單機械的記憶過程。不少同學背熟了初中英語詞匯表,但是在考試中卻不能聯系上下文去正確理解詞匯的含義。語境詞匯教學法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活動中發展了學習詞匯的能力,在詞匯的有效運用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步,收益甚大。

4.詞匯能力與語境理解能力是相互促進的詞匯能力與語境理解能力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學生通過語境的信息可以正確猜測不熟悉的單詞意思,學習到新詞匯,加深了對語篇的理解。詞匯能力的提高能有效地促進英語聽說讀寫的能力,從而整體上提高英語水平。

三、結束語

第9篇

夸美紐斯(JohannAmosComenius,1592-1670)是一位17世紀的捷克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論家。生活在歐洲封建主義走向衰落和資本主義逐漸興起的時代,夸美紐斯繼承文藝復興以來人文主義思想的結果,總結了自己四十多年豐富的教育實踐經驗,系統地論述了教育的理論和實際問題。其代表作品有《大教學論》、《母育學校》等。其中《大教學論》標志著獨立形態的教育學的開端。他的一生為世界教育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在世界教育史上享有特別重要的地位。

2直觀性原則

教學的直觀性原則并不是夸美紐斯首創。事實上,在他之前,歐洲的一些教育家或教育思想家如伊拉斯謨、莫爾、拉伯雷等人就曾談到過直觀性原則。夸美紐斯進步的地方在于,他第一次從感覺論出發來論證直觀性教學。對于直觀教學,他認為,教學應該從觀察實際事物開始,對于不能進行直接觀察的,可以使用圖片或模型等。我們現在的高中英語詞匯教學,很多時候由于時間緊、任務重,往往忽略了直觀教學法的重要性。例如,在《新標準外研版高中英語必修1》的ModuleOne里面有這樣一些形容詞:enthusiastic、amazing、embarrassed等。在教授這些詞匯時,如果僅僅是簡簡單單地講授這些詞的讀音、用法等,或許并不能達到掌握這些詞匯的最佳效果。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靈活地利用班上同學們聽課的情景來恰當地教授這些詞匯。比如,看見班上某個同學原本不喜歡英語,這堂課卻特別認真,就可以引導同學們用到amazing這個詞匯,或者可以把一些提前制作的表情圖片帶到課堂。

3激發學生求知欲的原則

夸美紐斯指出:“強迫孩子們去學習的人,就是大大地害了他們”,相反,“應該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們的求知與求學的欲望激發起來”。在老師方面,夸美紐斯特別強調,老師應該用溫和的親切的語言和循序善誘的態度去吸引學生,時常表揚學生。并且,老師在講授每門課之前,必須使學生的心靈有所準備,使他們能接受這門學科。對于這一原則,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我們關鍵要落到興趣這一點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設想,學生對所要學習的詞匯一點興趣都沒有,他們能學得非常好嗎?答案是否定的。我們在高中英語詞匯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多種方式方法,提高學生的興趣。諧音法就是其中一種。很多英語單詞讀音的漢語諧音常常令人發笑,而學生聽后則會記憶深刻。比如,在教授shudde(r發抖)一詞的時候,有老師就聯系到了該詞的漢語諧音“嚇得”,嚇得shoulde(r肩膀)發抖。

4鞏固原則

“教與學的徹底性原則”是夸美紐斯所著的《大教學論》里面的第十八章的標題。這一章實際上就是論述鞏固性原則。在他所列出的鞏固措施中,有幾條特別值得我們在教授高中英語詞匯時借鑒。首先,先學的詞匯要成為后學的基礎,后學的詞匯要能鞏固前面的詞匯。在高中英語詞匯的教學中,我們老師可以更加關注下整套高中英語教材或者高中英語教材與初中英語教材英語詞匯的連續性。在先前學習的基礎上去教授新的單詞,當新的詞匯學習后,又要引導學生鞏固以前學習過的詞匯。其次,要訓練、培養記憶力。一個好的記憶力有先天的因素的影響,但更大部分還是后天教育、訓練的結果。一個好的記憶力對于英語單詞的學習無疑會起到非常大的幫助。因此,要教授好英語單詞,學生記憶力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再次,所教的詞匯要適當地反復練習。王薔教授就指出,一個新的英語單詞,在書上至少要出現七次才能很好地被學生接收。從這一點上,我們可以看出,反復的練習對英語單詞的掌握是多么的重要。

5量力而行原則

夸美紐斯提出:如果學生“受到不適于他們的年齡、理解力與現狀的材料的過分壓迫”,“他們便會在和影子搏斗上耗掉他們的時間”。如果學習的內容嚴重超出了學生所能接受的范圍,他們就會“產生惡心甚至癡癲”,這也被夸美紐斯指責為“一種酷刑”。在高中英語單詞的教授中,我們老師一定要把握好適度的原則。可以根據班級學生的整體情況,確定要教授的英語詞匯的量。量力而行的原則也要求我們老師要有一個高中英語詞匯教授的整體規劃,三年的總量是多少,具體到每一年是多少,再具體的每一節課又是多少。同時,量力而行,也要求我們老師對待不同學生要持不同的標準,對基礎好的,可以適當要求多積累,反之則要求少點。

6循序漸進行原則

夸美紐斯根據“自然并不是躍進,它只一步一步地前進”的法則,以及一些動物的事例,提出了教學的循序漸進性原則。他指出:“假如有人對任何一種藝術能夠按照這里所指示的一步一步去進行,他是不會得不到進步的”。循序漸進的原則要求我們,要把一個大的學習任務拆開,然后,一步一步,慢慢去學習,最后完成整個學習任務。在英語詞匯的教授中,老師不能操之過急,一堂課就想讓所有學生掌握好所有單詞是不現實的。我們應該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不急不躁,有計劃地教授學生單詞。

7順應自然的原則

夸美紐斯在反對舊教育和舊學校,提倡泛智教育和泛智學校的時候,提出了改良學校是可能的,但這種可能性必須建立在新的教育原則上,即“教育適應自然”的原則。他的“教育適應自然”原則主要強調兩點:首先,教育要遵循自然秩序;其次,教育要依據兒童天性。這兩點我們在教授高中英語單詞時,都很值得借鑒。一方面,我們可以根據一天中“一天之計在于晨”的觀點,把單詞的記憶安排在早上,以此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午11點多到12點,學生已經學疲勞了,加上早餐的能量已經消耗殆盡,所以這時候學生學習英語單詞的效果就不可能太好,老師在此時就要適當地減少學生的任務量。另一方面,高中學生顯然已不能用兒童來稱呼,但是,教育要根據他們的天性還是有必要的。我們要根據班上學生的特點,選擇恰當的方式方法來教授詞匯。

8總結

第10篇

關鍵詞:詞匯學;精品課程;高職英語

精品課程建設是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從2009年開始,我們按照高職培養目標要求,對《英語詞匯學》精品課程建設進行了探索與實踐,進行了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手段、實踐教學環節、考試等方面的研究和改革,形成了具有專業特色、適合高職學生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一、高職《英語詞匯學》課程的性質與作用

《英語詞匯學》是初等教育英語方向專業選修課程,是研究語言詞匯的一門學科,屬于語言學范疇。本課程的教學總目標在于要求學生掌握現代詞匯的性質、構成和變化規律等知識并能運用到英語語言實踐中去,發展詞匯學習策略,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英語水平,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獨創精神和初步的研究能力。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掌握現代英語詞匯學的基礎理論和一些實際運用的知識,使學生能夠比較系統地掌握有關英語詞匯的知識,比較深入地了解英語詞匯的現狀及其歷史演變過程,并能對現代英語詞匯發展的趨勢和所出現的現象作出分析和解釋,著重掌握英語詞匯的各種構成方式及詞的應用與理解,使學生能夠把掌握的現代英語詞匯的各種知識應用到英語語言實踐中去,從而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

二、高職《英語詞匯學》課程設計的理念與思路

高職《英語詞匯學》課程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遵循高等職業英語的教育理念,理論教學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理論教學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把重點放在學生學習、掌握詞匯的知識和培養、提高學生在詞匯領域獨立工作的能力上。本課程倡導“學以致用”,要求學生把詞匯理論學習和擴大詞匯量以及加深對詞的理解結合起來,在詞匯理論的指導下,研究詞匯構成規律,培養和優化自身詞匯學習策略。同時,本課程要求課堂教學與課后研讀相結合,通過自主研究性活動的開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可持續性學習能力。

1.轉變教學思想,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注重理論課程的互動性,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特點,構建出詞匯學課程教學多元互動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詞匯學習能力的發展。

2.加強理論課程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彰顯詞匯學課程的實用性

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探討英語詞源和詞匯用法,收集和整理構詞方法,研究詞匯最新發展,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形成良好的英語詞匯學習策略。鼓勵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進行研究性學習,開展相關的課題研究。通過詞匯學課程的學習,學生們提高合作意識,培養初步的研究能力。

3.突出形成性評價,完善詞匯學課程的評價機制

突出形成性評價中學生對理論探討的參與度、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加強對學生研究性學習內容的考察,注意課程教學的過程管理。

4.實現教學手段的現代化

教學中全部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講授,增強知識的條理性,提高課堂教學容量、教學效率。建有教學資源豐富、能有效共享的課程網站,為學生的研究性學習和自主學習創造條件。

三、高職《英語詞匯學》教學內容

1.教學內容的針對性與適用性

(1)遵循高職英語“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教育理念,理論上做到“必需”、“夠用”為度。

(2)突出實踐教學環節,重視學生詞匯學習策略的培養,以利于發展學生可持續性學習能力。

(3)自主探索,培養學生初步的研究能力。教學內容分為系統的詞匯學理論知識模塊和詞匯學習策略訓練模塊。其中理論知識模塊為26學時,主要學習系統的詞匯學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實踐訓練模塊為10學時,重點在于培養學生掌握良好的詞匯學習策略。

2.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

(1)模塊一(26學時):詞匯學理論知識模塊的主要內容有:

第一章 英語詞匯學概況以及詞匯學習策略探討(2學時)

第二章 基本構詞方法(4學時)

第三章 其它構詞方法(2學時)

第四章 詞的理據(2學時)

第五章 詞義的組成(2學時)

第六章 詞義關系與語義場(2學時)

第七章 詞的多義和同形異義(2學時)

第八章 詞義與語境(2學時)

第九章 詞義變化(2學時)

第十章 英語成語(4學時)

第十一章 英語詞匯的國別特征(1學時)

第十二章 英語詞典(1學時)

(2)模塊二(10學時):詞匯學實踐訓練模塊的主要內容有:

①構詞法和詞匯學習策略研究、詞匯教學實踐(2學時)

②詞義關系與詞匯學習策略研究、詞匯教學實踐(2學時)

③語義場理論與詞匯學習策略、詞匯教學實踐(2學時)

④詞義變化與詞匯學習策略(1學時)

⑤詞的聯想與詞義的理解和運用(1學時)

⑥詞的多義與詞的運用探討(2學時)

3.教學內容的具體表現形式

(1)主要教材及輔助教材。本課程使用的主要教材為《英語詞匯學教程》(汪榕培、盧曉娟編著,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該教材可以使學習者比較系統地掌握英語詞匯的知識,比較深入地了解英語詞匯的現狀及其歷史演變過程,并能對現代英語詞匯發展的趨勢和所出現的現象作出分析和解釋,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本教材內容用漢語編寫,適合專科層次的學生使用。輔助教材包括:《實用英語詞匯學》(張華編著,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CAI簡明英語詞匯學》(湯紅娟編著,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等一系列參考資料,目前,在教學的同時,正結合本地本校的實際積極進行校本課程的建設。

(2)相關教學資料。本課程教學團隊制作了整套的教學課件、電子教案、試題、研究課題等。

四、高職《英語詞匯學》的教學方法與手段

1.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創新

(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模式。教學中教師在講授詞匯學理論的同時,對學生進行相關詞匯學習策略的訓練,使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實踐訓練緊密結合,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2)多元互動教學模式。教學中鼓勵學生創造性地參與教學活動,進行意義協商,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中心,實現以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為出發點,以提問為渠道,以課堂討論為基礎的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元互動。

(3)研究型教學模式。該模式主張教育實踐要實現教學和科研相結合,在教師的中介作用下,以學術研究和問題思考為導向,學生自主開展學習和研究活動。課堂上教師精講理論知識,引領學生進行自主探索,或以現實中的語言問題來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獲得自我探究能力。同時,課內的自主探索與課外的自主研究相結合。

2.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

(1)講授與討論相結合。教學中根據不同章節的內容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對于理論性強的章節以講授為主,對于實踐性強的章節,鼓勵學生自己選擇專題做研究,并在課堂上把自己的成果展示出來,引導其他同學積極參與討論和論證。其間,教師予以啟發引導,作解釋補充。最后教師對討論的內容作歸納總結。

(2)個案分析法。教學中教師從社會生活中選擇具體情境或問題,使學生在理論知識和真實世界之間建立聯系,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分析,得到可能的解決方案,再由教師進行評價。這樣教師可通過鮮活的自然語言案例來代替抽象的理論講解,學生既可感受到自然語言的豐富內涵,提高理論學習的興趣,又有更多的機會進行理性思維。

(3)論文專題研究法。教學中教師給學生提供多個研究課題,學生自主選題師生共同分析論題文獻檢索和整理論文撰寫成果交流與評價。學生通過課內自我探索與課外自主探究開展論文專題研究,不僅能夠加深對教材理論知識的理解,拓展思維空間,還能夠培養初步的研究能力。

3.現代教學技術手段的應用

教學中教師充分發揮現代教學手段的作用,積極利用網絡資源豐富教學內容,以提高教學內容的時效性,并將全部教學內容制作成電子課件,課堂講解全部使用電子課件,這樣能夠減少理論學習的抽象性,增加理論學習的直觀性。學生也可上網查閱進行研究性學習,拓寬理論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同時鼓勵學生充分利用互聯網,拓寬課程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五、高職《英語詞匯學》精品課程特色與創新

1.改變傳統單一和封閉式的教學模式,采取開放式教學模式

開放式教學模式主要體現在教學理念的開放、教學關系的開放、教學內容的開放、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開放、教學環境的開放上。教學中我們改變傳統的一個教師、一本教材、一塊黑板、一間教室開展教學的單一的、封閉式的教學模式,建立了新的教學內容、教學環節和方法改革,采取了三大板塊的教學模式,即集體講授、小組互動和自主學習。集體講授側重理論知識講解,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采用多媒體課件,屬于封閉式的教學模式。小組互動模式注重理論指導實踐訓練,以學生為中心,選擇現實生活中真實的、具有挑戰性的任務,進行課題探究,屬于半開放式的教學模式。自主學習模式是指學生充分利用網站資源,進行自主學習。自主學習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利于學生創新精神和應用能力的培養,屬于開放式教學模式。

2.改變過去單一的閉卷考核方式,采取全面的動態考核方式

為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更為客觀、全面和公正的評價,改變過去單一的閉卷考核方式,代之以全面的動態考核方式。評價范圍包括:課堂討論、小組合作表現以及平時課外研究,即課件制作、論文研究等活動成果。這種評價方式可以強化過程控制,凸顯學生的動態表現,可使學生在主動體驗中習得知識,同時培養他們對詞匯現象進行獨立觀察和分析的能力,構建更加完善的認知結構。

3.引科研成果于課堂,提高詞匯教學的科研含量

關注現代社會語言發展的特點,把握當前詞匯學研究的熱點,與詞匯學課程的教學緊密結合,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習的積極性,指導學生的語言學習,凸顯理論學習的實用性,還可以增強學生的科研意識,培養學生初步的研究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把詞匯學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和研究成果引入到課程教學中,使學生學習到最新知識,提高詞匯教學的科研含量。

六、結語

總之,精品課程建設是過程建設,而且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今后,本課程資源需要進一步充實、完善;開發適合高職高專學生的詞匯學教材;加強詞匯學課程與英語精讀、泛讀、寫作、聽說等其它專業課程的整合。

參考文獻:

[1] 汪榕培,盧曉娟.英語詞匯學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2] 張華.實用英語詞匯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第11篇

【關鍵詞】英語詞匯教學 有效方法 課內教學

英語詞匯教學總是備受爭議,部分英語教師因課堂內教學任務繁重,認為詞匯教學費時費力并且收效甚微,他們很少在課內專門教授詞匯。有些英語教師為了清除語言障礙或是保證教學順利進行等其他原因,他們會在課前采取傳統的英語詞匯教學方式,對單詞的發音及拼寫進行糾正教學。大量論文研究表明詞匯教學是很有必要的。沒有詞匯基礎,教師無法開展任何的教學活動,更不用說詞匯策略學習。該文的目的不是為了簡單回答是否應該在英語課堂上教詞匯,而是希望通過探討一些有效的詞匯教學方式來改進英語課堂的詞匯教學。本文重點關注英語詞匯教學及學習方法的發展史,旨在清除傳統教學誤區,以期為英語詞匯的課堂教學提出更好的建議。

英語詞匯教學總是與英語語言教學密切相關。15世紀前,語法翻譯法作為最古老及最傳統的教學方法,提倡通過大量的讀寫活動來完成外語語言的學習,語言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來翻譯學習材料和解材料中的語法現象,學習者通過死記硬背經典著作及其語言表達來實現語言學習。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習的詞匯非常的生澀難懂,并且缺乏實用性。很快研究者對該法提出質疑,口語及情景語言教學法的出現提出英語語言的基本表達可以在相應的情景當中得以訓練。當詞匯及語法通過口語訓練的方式達到一定的基礎,閱讀及寫作的教學自然形成。1953年,Michael West通過寫作文本語料庫總結出常見的英語基礎詞匯(GSL),掌握這些基本詞匯有助于英語學習。現在的英語教科書都會在單詞表中列出重點詞匯,目的是為了幫助教師和學生把握重難點,而大多數教師將單詞表作為詞匯教學的首選并以此來考察學生的英語詞匯學習情況。而后出現的視聽法,更加注重口語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地位,認為大量的口語訓練有助于英語詞匯的擴大和積累。該法強調掌握一門語言更多需要的是訓練常用句型而非語法和閱讀。因此,視聽法中的詞匯學習更傾向于一些普遍常用的簡單詞匯,對于初學者及基礎英語學習這是很有幫助的。19世紀后,直接法廣為人知,它提倡英語語言教學應著重訓練以英語為基礎的長短對話和閱讀。在英語詞匯教學中全程使用英語,即使某個詞用母語解釋比英語更簡單明了。教學中盡量直接以實物,圖片,身勢語及面部表情等釋義單詞,而不用母語解釋。鑒于先前的詞匯教學的不足,20世紀20年代,提出通過閱讀來教詞匯,即在語境中逐漸習得詞匯的意義及用法。20世紀50年代隨著認知心理學的發展,一些新的方法在研究詞匯教學的過程中產生。它們是插圖記憶,聯想記憶,想象記憶等,但這些方法雖然使學生記住了中文意思但去不能很好地將詞匯加以區別運用。后來的詞匯教學研究在認知語言學,語義學,體裁學,跨文化交際,語料語言學等多視角研究中發展產生。尤其是詞塊教學法的出現,作為詞匯教學的重點推崇方式。越來越多研究者重視該法因其與語法,語義及語境相結合。

通過以上對詞匯教學的回顧及大部分研究表明,盡管有些教學方式被學者批評其存有弊端,但也并非一無是處。每種教學方式都有其利弊,雖然我們不能說出哪一種教學方式是最好的,但研究所呈現的是,詞匯教學在英語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值得教師們反思的不是教或不教,而是根據你的授課對象來確定教什么和怎么教。從語音、拼寫及詞義三個方面來看:對于基礎處于中下水平的學生,連詞都無法讀準確的學生,教師加強語音訓練是很有必要的。由于課堂時間和教學環境有限,教師在教授詞匯發音后,更多的是布置學生課后多聽多讀,加強正音和辨音訓練,并逐漸強化正確發音而非反復糾正錯誤。對于拼寫而言,英語單詞的拼寫大部分是根據發音來的,不必過于耗時在課堂上,可以適當提醒并在一定的積累之后總結一些字母發音規則,盡量根據發音來拼寫單詞,這樣對聽力速記也有幫助。如現在小學教育所提倡的自然拼讀法,就是根據字母以及字母與字母的組合的發音規則來實現拼寫和讀生詞。至于詞義教學方面,之前所提到的有直接實物教學和間接的釋義的教授方式,有借助對話和閱讀語境和單獨提取重點詞匯的教法。鑒于各種方式的目的都是為了使學習者記住詞義,只要是學習者可接受并見效好都可以嘗試。其實,詞義教學的弊端大部分是教學缺乏語用環境和不遵守語言學習的循序漸進及重復規律造成的。

關于英語詞匯教學,不管是下意識還是有意識的教授和學習,具體還是抽象的方式,總之,詞匯教學一定是按照由淺入深,由未知到認識再到應用,其中免不了遵循人類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征。科學的重復不至于枯燥,以多樣的方式組織活動,將詞匯的教與學始終貫穿整個課堂。簡單的學習方式和易接受的教學方式,使師生都不至于失去興趣。音形義三者并重,切忌顧此失彼。詞匯的教學是由課堂內的引導和培養興趣再到課外的漸進積累的過程,沒有單一的方法可以一勞永逸。

參考文獻:

[1]李金屏,齊春平,安翠麗.大學英語詞匯教學與研究[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4.2.

[2]陳建生.英語詞匯教學“石化”消解研究―基于蘭蓋克語法理論的分析[M].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6.

[3]理查德.語言教學的流派[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8.

第12篇

論文摘 要:詞匯學習是英語學習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沒有詞匯的學習, 對學生進行其他方面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也就無從談起。掌握一定數量的詞匯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閱讀理解能力以及寫作的水平。

一、引言

在《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中,對初中畢業生在詞匯方面要求能熟練地運用基本拼讀規則拼寫單詞;能根據所學的構詞法知識判斷和記憶派生詞和合成詞的詞義和詞類;能掌握800個左右單詞,200條左右習慣用語及固定搭配,能夠在筆頭實際中運用。此外,還要求擴大400-500個的認讀詞匯。基于新《英語課程標準》對初中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詞匯量的要求增多、新課標下的英語教材詞匯量亦增大等要求,我們應當特別關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詞匯教學。

二、初中英語詞匯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學生學習方面的問題

詞匯是語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語言學習的基礎,離開詞匯就無法表達思想。沒有足夠的詞匯就不能有效地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就無法有效地用英語進行交際。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發現有些學生讀錯甚至讀不出單詞,也寫不出正確的單詞,他們花在單詞記憶上的時間較多但是效果不好。還有的學生掌握了單詞的基本意思之后,換個語境和搭配就不懂了。在聽說訓練時也常因為不認識單詞而聽不懂說不出;閱讀時遇到生詞就更是無計可施了,不會運用詞匯知識去猜測詞義,有的甚至查了字典也弄不懂,既影響閱讀速度,又影響理解。

2.教師教學方面的問題

2.1重均衡用力,輕主次分明。英語教學大綱對每個單元的單詞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都作出了不同等級的要求,但有的教師在教學中,沒有依據大綱的要求,而是對每個單詞都同等對待,沒有明確地告訴學生哪些單詞只要求能聽懂,哪些單詞要求能聽、說、讀,哪些是最重要的,要求聽、說、讀、寫都行,這樣無疑給學生的學習增加了難度,加重了學生的負擔。

2.2重孤立講解詞義,輕創設語境。在初中英語詞匯中,有許多單詞在不同的句子和語境中表達出來的意義也完全不同,正是由于詞匯的多義性,所以講授單詞一定要放在一定的語境中,使學生知道什么時候使用這個詞、怎么用。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有的教師,為了貪圖方便,只按照單詞表一字不漏地教授單詞,然后讓學生課后去背。這樣就使許多學生覺得學習單詞太枯燥無味,對單詞漸漸失去了興趣,慢慢的便產生了厭煩的心理。

2.3重課本內容,輕聯系生活。多數教師往往在課堂教學中只教課本上出現的單詞,并沒有聯系學生生活,適度擴展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詞匯,適當擴大一點課外的相關內容,并作適當的引申。這樣就不容易引發學生的求知欲,同時也體現不了因材施教的精神,讓學生學習詞匯變得枯燥、單調。

三、解決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針對初中英語詞匯教學存在的上述問題,筆者認為,初中學生在學習英語詞匯時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與技巧,教師在教學中遵循英語詞匯教學的基本原則,實施英語詞匯教學的科學有效的方法,是解決英語詞匯教學問題的關鍵。

1.初中學生學習的方法與技巧

1.1充分利用詞典,了解和掌握詞匯。查詞典是學習、掌握詞匯的有效途徑。通過查找詞匯,瀏覽該詞的各種含義,弄懂該詞的各種釋義,為自己以后在具體的閱讀、寫作中能夠恰當使用詞匯打下基礎。同時,通過對詞典中含有這個詞的短語、用法注釋、同義詞、反義詞等方面的了解、學習,還有助于使學生對這個詞匯有一個更全面的感覺和把握。

1.2擴大詞匯量。擴大詞匯量有兩種方法:直接法和間接法,直接法即以記單詞為目的的活動,包括背單詞、詞匯練習、詞匯游戲等。另外一種是間接法,即通過閱讀和聽外文材料來記住并學會單詞。因此,初中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通過課外閱讀來學習掌握詞匯。

2.教師進行英語詞匯教學的原則與方法

教師在英語詞匯教學過程中,應當遵循一些原則,運用一定的教學方法進行詞匯教學。具體包括以下幾點:

2.1利用直觀教具呈現單詞。直觀教學是采用如圖片、實物、玩具、幻燈片等一系列輔助教具及手勢、動作、表情等手段,對于一些表示具體事物的名詞、表示具體動作的動詞、表示情感的動詞及形容詞進行的詞匯教學。由于初學者對英語是知之甚少的,我們如能采用直觀教學,不但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使他們積極參與。

2.2利用音形結合、構詞法教單詞。英語詞匯總量雖上百萬,但基本構詞成分卻是有限的。無論就音形而言,還是就意義而言,每個單詞都同其他詞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是整個英語詞匯系統中的一個分子。教師在教學中也應該利用詞匯的這些特點,立足于詞匯系統之上,當然對于這些特點教師也不能夠直接把它們說出來,最好能在集中教學詞匯時呈現出來,讓學生自己去總結、發現,這樣的學習有學生親自的參與,更能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

2.3語境教學法。如果沒有一定的語境,任何詞匯也將變得沒有意義。由此可見語境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說學習詞匯一定要放在某個語境里學習。語境教學法可使學生通過語境更加深刻地理解單詞的用法和多種意義,從而對于單詞的記憶更加牢固。

四、結束語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詞匯教學,注意詞匯教學的趣味性和多樣性。要讓學生善于思考,教師首先要勤于思考,勇于創新。初中英語教師應遵循中學英語詞匯教學的基本原則,認真分析學生學習英語詞匯時存在的問題,采用靈活有效的詞匯教學方法,使學生對英語詞匯學習感興趣,努力擴大初中學生的詞匯量,并確保他們能精確和透徹地理解所學詞匯,能準確地使用詞匯,提高初中英語詞匯的教學效果,進而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章兼中.外語教育學[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2]汪榕培.英語詞匯學研究[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淫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精品一级片高清无码,国产一区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的电影手机版 |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视频区国产亚洲.欧美 | 日韩AV有码在线播放二区 | 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中文字幕一美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