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頁 精品范文 對外經貿管理學

對外經貿管理學

時間:2023-10-07 15:57:3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對外經貿管理學,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關鍵詞:CBI;商務英語教學;對外經貿大學

商務英語并非是一種包含特殊語法結構的語言,而僅僅是將英語應用在商務交往環境中。從字面上理解,商務英語可以理解為商務人士在商務活動中所使用的語言。實際上,商務英語詞匯包括貿易詞匯、金融詞匯、財會詞匯、市場詞匯、談判詞匯等。“商務英語”,是一門重要的學科課程,中國的大多數高校均有開設。然而,許多語言學者、相關教師和教育人士發現,許多學生在商務英語學習過程中表現得十分被動。

商務英語是一門以內容為依托的學科課程,與單純的語言學習十分不同。商務英語學習的特點是學習語言的使用,而單純的語言學習的特點是學習語言的用法。因此,這兩個概念均包括“CBI教學模式”,即“以內容為依托的語言教學模式,將特定內容學習和語言教學目標結合在一起”(Brinton,et al.,1989:2)。具體來說,CBI理念在于將語言教學基于某種主題或基于某個學科教學來進行,被認為是將外語同內容結合起來學習的一種教學途徑。CBI教學理念側重教學內容,而非教學形式(Snow,2001:303)。因此,建立在CBI教學理念之上的商務英語教學十分重要,且對提高商務英語學習者的語言能力有重要的意義。

1.CBI教學理念

CBI,即“以內容為依托”教學理念,是一種教學模式,包括以內容為中心的教學原則,強調學生的實際交往能力。CBI教學理念是近些年來很多國家外語節都十分推崇的概念教學理論。CBI教育理念,不同于傳統的語言教學方法,側重培養從教學語言本身轉變到通過學習學科知識來獲取目標語的能力。傳統教學法是將重點放在語法和語篇能力,即語言的用法上,CBI卻將重點放在社會語言學和學習策略能力上,即語言的使用上。這種教學理念強調學習有關內容而不是學習有關語言,特別適合在真實背景下將注意力集中在語言功能性的運用上,來促進語言的聽說讀寫四項技能的發展。

2.CBI教學理念常見教學模式

CBI只是一種教學理念,而不是教學方法。常見的模式可分為四種:主題模式(theme-based approach);課程模式(sheltered-content courses);輔助模式(adjunct courses);專題模式(language for special purposes)。筆者主要重點介紹三種模式,即主題模式、課程模式和專題模式。

2.1主題模式

主題模式的教學材料選自目標語原創的各種主題、話題。所選主題、話題應根據學生需求,應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主體模式意在以語言為媒介獲取新信息,在獲取新信息的過程中,同時提到語言水平圍繞話題、主題,結合聽、說、讀、寫等四個方面包括語法在內的各項語言技能,開展綜合訓練,逐步深入。主題模式多用于基礎階段或用于沒有什么特殊需要,旨在提高外語水平的群體,主要由外語教師來承擔授課任務,可以由一個或多個(負責不同話題或主題)語言教師負責。教學評估以語言知識測試加過程評價,如課堂討論、主題作文等手段來進行。

2.2課程模式

課程模式的教學材料選自目標語的各類專業課程,要符合學生語言水平及專業的接受能力。課程模式視語言為學習專業的工具。課程模式實用于各類高等院校學生或預科學生,多用于有科研和學術要求的群體。學生語言能力要求在中等或中等以上。課程模式主要由專業教師而不是語言教師來承擔授課任務,并且專業教師的要求極高。專業教師既要熟悉某一學科知識,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又要熟練運用目標語進行可理解性講授,借助上下文、圖表等語言技能,使學生理解、掌握學科知識。

2.3專題模式

專題模式的授課內容與某一行業或專業有密切關系。教學內容來自實際工作崗位或有關學科領域。常用于各種職業或團體的培訓,為特殊崗位培養人才。教學對象可以是在崗工作人員、職業學校學生、高等院校學生、有學術研究任務的研究人員或即將赴海外工作和學習的人員等。專題模式的教學可以由專業教師主持教學,也可以由語言教師負責。語言教師可借助圖式理論、各種語言教學手段,如scaffolding等,來提高學生專業和語言兩方面能力。

3.CBI教學理念在商務英語教學中的個案分析

直到2011年,全國有15所高校有權開設本科商務英語專業、教授相關課程,其中,自2007年開始,北京經貿大學開始建立商務英語系,是我國最早開設商務英語專業的院系之一。然而,對外經貿大學在商務英語課程設置和教學中仍有缺陷。但是,近幾年,對外經貿大學對其商務英語課程的設置有所改善和提高,并且,在商務英語專業課程安排上逐漸采用CBI的教學模式。筆者以對外經貿大學的商務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為例。通過對對外經貿大學商務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的研究,筆者期待能得到一些對于教學法改革的啟示。

通過研究對外經貿大學2007-2010年的商務英語教學計劃,筆者發現,對外經貿大學的商務英語教學專業課程的設置,國際商貿實務、管理學、經濟法,以及其他相關學科均為以內容為依托的教學模式,符合CBI教學理念的要求,具體表現如下。

首先,2007-2010年間,基礎階段的重要課程,如商務英語聽力、商務英語口語,以及商務英語寫作等,多以商務內容為依托教予學生。而自2010年后,與這些內容的課程教學非常不同。例如,商務英語寫作的教授幾乎與商務內容毫無關系,僅在于基礎英語習作能力的培養。具體來說,2007年,對外經貿大學開設散文分析課程,安排144個課時,重在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但是,對于學生商務知識的豐富和實際商務能力的提高幫助甚微。同樣,2007-2009年,對外經貿大學開設的綜合英語課程,共占有432個課時,教授內容大都圍繞大眾話題,旨在提高學生的基本語言能力,與豐富學生商務英語的相關知識毫無用處。然而,現在大學生大多已經接受近10年的英語訓練,具備一定的英語能力和水平。因此,在實際的商務英語教學中,類似課程應做出調整,節省時間,使商務英語教學和學習更加有效。

其次,對外經貿大學在2007-2010年間對其商務英語課程設置確實做出一些調整。在2010年,聽、說、讀、寫等四門基礎課程,以相關商務知識為依托開設,收到好評。然而,其他輔助課程,如,英美文化概況和英語語言學等課程,仍為商務英語學習的基礎課程,但其內容仍與商務知識相關不大。

4.對外經貿大學的商務英語課程個案分析的啟示

通過對外經貿大學商務英語課程個案分析,筆者得出一些在商務英語教學中應用CBI教學理念的啟示,具體內容如下。

一方面,商務英語教學應該以語言知識學習和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商務知識和能力培養為目標,并且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在不同文化中的交往能力和對人文學科知識的掌握能力。因此,在課程設計上,結合CBI相關知識背景,在課程選擇上,應符合CBI的基本概念,課本選材真實實用的商務教材。教學過程中,語法、句法等相關語言知識,不作為教學的重點內容,僅作為商務課的輔助模式參與教學。語言知識課程,即包含聽、說、讀、寫、譯等內容的基本語言訓練課程,應占專業課內容的50%-60%。商務知識內容作為課程的主要內容,主要教授學生實際商務知識和技巧,包括經濟學、管理學,以及其他相關內容,應占主要教學內容的20%-30%,而在商務活動中涉及的不同文化間的交際交往內容另設跨文化交際課程,占課程的5%-10%。這三類課程中,商務知識課程是學生提高自己的商務知識、培養商務能力的主要課程。

另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CBI三種模式的應用應值得注意。在基礎階段,主題模式應占主導地位,因為在這一階段,與內容學習相比,語言作為學習的基礎,地位更為重要;在語言學習的同時,教師也安排與語言學習相關的文化交往知識的學習,為下一階段學生更好地掌握商務知識、培養商務能力打下基礎。在第二階段,運用課程模式,將內容學習,即商務知識的學習作為教學活動的主要內容,學習材料盡量采用真實有效的原著教材。這一模式,對教師的語言知識和商務知識,以及教學水平有較高的要求。教學在教授學生商務和語言知識和技巧的同時,也要注意在進行每個商務教學課程單元時,安排有效的教學任務,引導學生完成、學習。這些教學任務可隨學生水平適當調整。

5.結語

總體來說,CBI教學理念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尤其在商務英語教學環境中。正如Wesche等所述:“在學生明確表示急需提高自己的學術外語水平時,依托式外語教學是很有發展前景的。”同時,通過對對外經貿大學商務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分析,對CBI教學理念在商務英語教學中的實際運用提出的一些依據和想法,也將促進CBI教學理念的發展和我國商務英語教學的進步。

參考文獻:

[1]Ausubel,D.P.Educational Psychology:A Cognitive View[M].New York:Holt,Rinehart & Winston,1968.

[2]Briton,D. M. Snow and M.Wesche.Content-Based Language Instruction[M].New York:Newbury House,1989.

[3]Crandal,J.and G.R.Tucker.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M].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Issues and Strategies.Newbury Park,1990.

[4]Instruction[M].Kaplan B.The oxford handbook of applied linguistic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207-228.

第2篇

一、兩岸經貿合作畸形化的表現

(一)從內部比較看,大陸在兩岸經貿合作中的地位日益鞏固,臺灣日漸削弱

1.從貿易總量看,兩岸貿易總額增加,臺灣對祖國大陸貿易順差擴大,對大陸貿易的依賴性進一步加深。2003-2007年,兩岸貿易保持大幅增長勢頭,連續五年保持兩位數增長。2008年兩岸貿易總額為1292.2億美元,同比增長3.8%,祖國大陸逆差為774.6億美元;2009年兩岸貿易總額為1062.3億美元,同比增長-17.8%,祖國大陸逆差為652.1億美元;截至2009年底,兩岸貿易總額累計達9636.7億美元,祖國大陸逆差累計達6189.7億美元。雖受金融危機影響,2008-2009年祖國大陸和臺灣對外貿易增長均大幅減緩,祖國大陸仍是臺灣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地和最大的貿易順差來源地,而臺灣僅為祖國大陸第七大貿易伙伴,第九大出口地和最大的貿易逆差來源地。

2.從貿易比重①看,兩岸貿易在臺灣對外貿易中所占比重逐漸上升;但兩岸貿易在大陸對外貿易中所占比重逐漸下降(見表1)

從表1中可以看出,2003-2007年兩岸貿易占臺灣對外貿易比重(出口比重)穩步上升,受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較2007年略有下降;在祖國大陸內需拉動下,2009年較2007年又大幅上升;2003-2009年兩岸貿易在祖國大陸對外貿易中所占比重則持續下降。

3.從投資總量看,臺灣對祖國大陸投資總額有所起伏,但對大陸投資的依賴性進一步加深。2003-2009年臺灣對祖國大陸投資始終在臺灣對外投資中占有絕對優勢。2008年,臺灣對祖國大陸投資項目2360個,實際投資金額19.0億美元;2009年,臺灣對祖國大陸投資項目2555個,實際投資金額18.8億美元;截至2009年底,臺灣對祖國大陸投資項目累計80061個,實際投資金額累計495.4億美元。雖受金融危機影響,2008-2009年臺灣對外投資、祖國大陸利用外資均有所減緩,大陸仍是臺灣第一大投資地,而臺灣僅為祖國大陸第外資來源地。

4.從投資比重③看,臺灣對大陸投資在臺灣對外投資中所占比重保持在六成以上;但臺灣對大陸投資在大陸利用外資中所占比重逐漸下降(見表2)

從表2中可以看出,2003-2009年臺灣對祖國大陸投資占臺灣對外投資的比重有所波動,但始終保持在六成以上;臺灣對祖國大陸投資在祖國大陸利用外資中所占比重則持續下降。

(二)從外部比較看,兩岸經貿合作在與祖國大陸對外經貿合作中地位下降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韓國、新加坡、香港和臺灣因經濟在短期內實現騰飛和東亞經濟成長模式引起全世界關注,被稱為“亞洲四小龍”。兩岸學者、媒體、輿論經常把韓國、新加坡和香港作為臺灣比較的對象,以評價臺灣經濟的地位、優劣和競爭力的高低。這里以“亞洲四小龍”為例來說明。

2003-2009年,從貿易領域看,兩岸貿易在祖國大陸與“亞洲四小龍”貿易中排名第四;從投資領域看,臺灣對祖國大陸投資在祖國大陸利用“亞洲四小龍”外資中排名第四;2008-2009年,雖受金融危機影響,排名有所變動,但無論貿易還是投資,臺灣仍排名最后。與此同時,臺灣與排名鄰近的韓國相比,七年來差距呈現拉大的趨勢:

1.貿易領域。2003年中韓貿易額為632.0億美元,2007年為1599.0億美元;2003年兩岸貿易額為583.6億美元,2007年為1244.8億美元;五年間中韓與兩岸貿易額之差從48.4億美元拉大到354.2億美元,差距擴大7.3倍。2008年中韓貿易額為1861.1億美元,兩岸貿易額分別為1292.2億美元,差距擴大11.9倍;2009年中韓貿易額為1562.3億美元,兩岸貿易額為1062.3億美元,差距擴大10.4倍;雖受金融危機影響,中韓、兩岸貿易額均出現一定萎縮,但差額仍擴大到10倍以上。因此,無論從絕對量上還是從相對量上說,臺灣都遜色一籌。

2.投資領域。2003年韓國對中國實際投資額為44.9億美元,在中國利用外資中排名第四,2007年36.8億美元,排名第三;2003年臺灣對祖國大陸投資33.8億美元,在祖國大陸利用外資中排名第六;2007年為17.7億美元,排名第九。2008年韓國對中國實際投資額為31.4億美元,排名第六,臺灣對祖國大陸實際投資額為19.0億美元,排名第九;2009年韓國對中國實際投資額為27.0億美元,排名第七,臺灣對祖國大陸實際投資額為18.8億美元,排名第八;雖受金融危機影響,韓國對中國、臺灣對祖國大陸投資額有所減少,位次有所變化,但無論從絕對量還是從排名上,臺灣仍遜色一籌。

二、兩岸經貿合作畸形化的原因

(一)兩岸經貿關系尚未正常化,兩岸經貿合作存在政策性阻礙

“執政”期間,臺灣“當局”先是實行“積極開放,有效管理”的經貿政策,后又轉向“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的經貿政策,對兩岸經貿合作不斷設置障礙。與此同時,或明或暗地推行“”路線,使兩岸關系陷入僵局,兩岸經貿合作從廣度和深度上都受到影響。臺灣“大選換屆”一年來,兩岸關系明顯緩和,兩會恢復協商并達成一系列重要成果,兩岸經貿合作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但兩岸經貿合作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如:陸資入臺剛剛啟動,與臺資入陸極不相稱;兩岸金融合作剛剛起步,與兩岸貿易與投資增長需求極不配套等,這些都影響著兩岸經貿合作的健康發展。

(二)東亞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兩岸經貿合作制度性劣勢凸顯

2003年6月和10月,祖國大陸分別與香港和澳門簽訂了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內容涵蓋貨物、服務貿易自由化和貿易投資便利化等經貿合作領域的各個主要方面,已于2004年1月1日起正式啟動。2010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CAFTA)也正式生效,中國和東盟九成產品實行零關稅,平均關稅從10%左右降至1%以下。臺灣在東亞經濟一體化進程中面臨被邊緣化的危險,在兩岸經貿合作中也更加被動,與經濟全球化組織“WTO”的一般貿易體相比尚存在制度性劣勢,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CEPA”和“CAFTA”相比制度性劣勢更加明顯。

(三)兩岸經濟實力對比日趨懸殊,兩岸經貿地位不平衡加劇

近年來,大陸快速崛起,經濟實力持續增強,而臺灣發展相對緩慢,經濟實力不增反減。從經濟總量看,祖國大陸與臺灣的GDP規模差距拉大到10倍以上,遠遠超出兩位知名學者黃范章(1997)和閻學通(1998)在10年前的預測的3-4倍,同時祖國大陸粵、魯、蘇三省的生產總值也先后超越臺灣。從國際競爭力看,在兩大權威機構的競爭力排名中,大陸均有不俗表現,與臺灣相比或接近或反超;臺灣則出現下滑,在世界經濟論壇(WEF)的全球競爭力報告中,已連續兩年被韓國超越,在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的世界競爭力報告中,三年來也兩次被祖國大陸超越。隨著兩岸經濟實力對比的重大變化,祖國大陸的經貿地位無論在兩岸間還是在國際上均呈現上升態勢,臺灣則呈現下降態勢。

(四)后金融危機時期經濟復蘇緩慢曲折,“陸援”在兩岸經貿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

2007年下半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2008年上半年,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開始在全球蔓延;2008年下半年,全球性金融危機開始在以大陸和臺灣為核心的大中華區發酵。外向型的兩岸經濟受到較大沖擊,兩岸經貿合作也受到較大影響,但總體而言,無論是危機應對還是經濟復蘇,祖國大陸與臺灣相比都有著較大的優勢。為協助臺灣度過難關,2009年,大陸先后有廣西、四川、江蘇、河南等省以及海貿會、電子視像行業協會、供銷總社、福建超大集團等組團赴臺采購,采購總額約140億美元,約占臺灣全年出口總額2036.7億美元的6.9%。當前,世界經濟出現積極變化,主要經濟體出現復蘇跡象,但世界經濟形勢好轉的基礎并不牢固,不確定因素仍然很多,在此背景下,未來祖國大陸會繼續并加大對臺灣的采購計劃,兩岸經貿合作畸形化會進一步加深。

三、兩岸經貿合作畸形化的應對

(一)取消兩岸經貿合作限制,推動兩岸經貿合作的正常化

兩岸經貿合作限制主要是臺灣“當局”的政策性限制,如:臺灣對自祖國大陸進口的商品實施歧視性分類、對入陸臺資的金額設置上限等,這直接導致了兩岸經貿合作的畸形化。臺灣“大選換屆”一年來,兩岸“大三通”順利實現,“陸資入臺”、“兩岸金融合作”取得突破,兩岸經貿合作邁出了關鍵一步;后續應根據兩岸經貿合作的現狀與特點,將減少、取消對貿易、投資、金融三大經貿合作領域的限制作為重要推動方向:一是取消對自祖國大陸進口商品的歧視性分類;二是取消臺資入陸上限,降低陸資入臺門檻,由正面列表轉為負面列表;三是加快兩岸金融業雙向合作,如:兩岸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機構雙向互設,建立貨幣清算中心,開辦人民幣、新臺幣的離岸金融業務,建立兩岸貨幣清算機制等。與此同時,推動兩岸其他經貿領域合作的正常化,逐步建立起全面、直接、雙向的兩岸經貿合作關系。

(二)簽訂兩岸經貿合作協議,推動兩岸經貿合作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兩岸經貿合作協議可參照“CEPA”和 “CAFTA”的制度設計,選擇既符合“WTO”規則又符合兩岸現狀且具有兩岸特色的內容和形式。中斷近十年的海協會與海基會恢復協商一年多來,先后已舉行4次重要會談,達成12項兩岸經貿合作協議,取得了一系列豐碩成果;后續應秉承先易后難、先經濟后政治和循序漸進的原則,在簽訂“ECFA”的基礎上,簽訂兩岸經貿合作分項協議、相關子協議和補充協議,逐步削減、取消關稅和非關稅壁壘,促進兩岸經貿合作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另外在時機成熟時簽訂兩岸“和平協議”,以最大限度消除非經濟因素對兩岸經貿合作的干擾,化制度性劣勢為制度性優勢。

(三)拓展兩岸經貿合作空間,由“以東部沿海為主”向“東、中、西部聯動”轉變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戰略的實施,大陸已初步形成東部開放、西部開發、東北振興和中部崛起的四大區域經濟合作發展的新格局。以深圳、浦東新區為龍頭的珠三角、長三角,是改革開放前30年經濟發展的重點區域,以濱海新區、廈門、重慶等為引擎的環渤海、海西和中西部地區依靠中央的政策扶持和當地的優勢條件正成為新一輪經濟發展的熱點區域。當前,兩岸經貿合作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特別是珠三角、長三角區域,占兩岸經貿合作的2/3以上,這與祖國大陸區域經濟發展定位不相適應。未來兩岸區域經濟合作應向環渤海、海西和中西部傾斜或轉移,主要措施包括:與珠三角、長三角進行對接和承接;利用好“津洽會”、“海峽論壇”、“臺灣?重慶周”以及“臺商園區”等平臺;落實好開發開放、先行先試、綜合配套改革實驗等政策等;通過兩岸區域經濟的布局調整,擴大兩岸特別是臺灣在兩岸及對外經貿合作中的發展空間和影響力。

(四)提升兩岸經貿合作層次,由“以傳統產業為主”向“傳統與高新技術產業并重”轉變

與傳統產業相比,高新技術產業具有附加值高,輻射和帶動作用強等特征,符合未來產業化發展的方向,在工業化、信息化及新農村建設進程的推動下,大陸的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生態農業等高新技術產業的比重快速提高,質量顯著提升。當前,兩岸經貿合作主要集中于傳統產業特別是傳統制造業,占兩岸經貿合作的80%以上,這與大陸的產業發展定位不相稱。在高新技術產業上,臺灣起步較早,具有技術、管理和資金上的較大優勢,大陸則擁有龐大的市場和豐富的勞動力,兩岸之間互補性強,合作前景廣闊;未來兩岸經貿合作應向高新技術產業傾斜或轉移,主要途徑包括:新增投資直接轉向高科技產業;新增投資投向原有產業,加大研發力度,提高產業的科技含量等;通過兩岸產業的有效融合,提高兩岸特別是臺灣在兩岸間及國際上的經貿地位和核心競爭力。

(五)調整對外經貿合作模式,由 “以外向型為主”向“內外結合型”轉變

近年來,外貿對大陸經濟增長率的貢獻在10%以上,而外貿對臺灣經濟增長率的貢獻更是達到50%以上,全球性金融危機爆發后,兩岸經濟和兩岸經貿合作均受到較大沖擊,“以外向型合作為主”的缺陷暴露出來。后金融危機時期祖國大陸在世界各主要經濟體中率先復蘇,并向臺灣提供援助,雖然在短期內助推了臺灣經濟復蘇和兩岸經貿合作回暖,但從長遠看,這不僅不能增強臺灣抵御危機的能力,而且還會加深兩岸經貿合作的畸形化。一個現實的選擇是:以兩岸應對危機、擴大內需為契機,推動對外經貿合作模式由“以外為主”向“內外結合”的轉變,提高兩岸經貿合作的緊密度,從而在增強臺灣抵御危機的能力的同時促進畸形化問題的改善。

參考文獻:

[1]臺港澳司統計資料[N].商務部網站.

[2]外商投資統計[N].商務部網站,

[3]2009年經濟數據[R].臺灣“經濟部”,2009.

[4]2003-2009年全國年度統計公報[N].國家統計局.

第3篇

關鍵詞:高中政治 教學實踐 生活化

近年來,來華留學生數量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2012年來華留學生人數突破30萬人。目前,國內具有招收留學生資格的院校有近660所。根據各自特點和資源優勢,各高校、各地區招收留學生呈現出明顯不平衡性。從地區分布看,北京和沿海城市具有較強吸引力;從高校分布看,名校優勢明顯。特別近年來,高校之間本科留學生招生競爭日趨激烈。國內知名大學優勢明顯,包括“C9院校”(“C9院校”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共計9所大學)。及國內其它知名高校(國內其它知名大學包括中國人民大學、同濟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廈門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山東大學、對外經貿大學、上海財經大學、蘇州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13所大學)。分析和了解主要大學來華本科留學生招生的基本情況,有利于把握我國來華本科留學生招生的整體現狀、基本特點和發展趨勢。

一、入學考試及其難度

入學考試是篩選優秀生源的有效方法。截止2012年底,全面開展入學考試的有北大、清華、復旦、上海交大、中科大、人大等。其中,北大、清華較早推行留學生入學考試。復旦2004年開始試點,2005年全面實施入學考試。上海交大2007年開始實行入學考試。

一般來說,來華留學生本科招生入學考試的主要科目包括語文、數學、英語三科,權重較大。部分高校根據學科特點和專業要求,特別是文理專業的差異性,對文科知識或理科知識做出一定的考察,權重稍小。例如以理工科見長的清華、復旦、上海交大和中科大對物理、生物、化學的考試要求。部分高校根據授課語言區分有無考試,例如北師大、對外經貿大學和上海財經大學等,中文授課專業有考試,英文授課專業則無考試。同時,有些高校雖然實施了入學考試,但是也承認國外考試成績,盡量做到靈活處理。例如復旦大學對SAT/IB/GCEA-level持有者,無考試要求,只對漢語有要求,根據高中成績擇優錄取。

從考試難度看,中國最為知名的兩所大學——北大和清華的難度較大,復旦、交大、人大等高校難度稍低。除筆試外,部分院校根據各自招生特點,要求考生或部分專業考生參加面試。例如北大、復旦、人大、對外經貿大學對筆試通過的考生逐一開展面試,而清華大學則部分院系和專業要求面試。另外,南京大學雖然沒有筆試要求,但是個別要求較高的院系會有面試,例如商學院,面試錄取率較低;廈門大學的個別院系也會有筆試或面試要求。其它高校基本上沒有入學考試,通過審核學生申請材料,擇優錄取。

另外,各高校組織入學考試的方式也不盡相同。北京地區例如清華、北大、人大、對外經貿大學等一般是在校內組織筆試或面試;上海地區復旦和交大兩所高校出于招生的考慮,還直接到留學生生源聚集地組織考試,對當地學生具有較大吸引力。復旦大學的考試地點,除上海外,在吉隆坡和新加坡開設考點;交大全球共有五個考點,有上海、北京、首爾、東京、馬來西亞(董總)、威爾士。在面試環節上,復旦大學顯得更為便捷、人性,上海考生需直接面試,其它地區考生則通過電話面試。

二、語言能力要求

除英文授課專業外,具備一定程度的漢語水平是來華留學生專業學習的基本條件。漢語水平考試,英文簡稱“HSK”,是測試母語為非漢語者(包括外國人、華僑和中國少數民族考生)的漢語水平而設立的國家級標準化考試。

目前,高校漢語授課專業都有HSK要求,但具體標準不盡相同。其中,北大、清華、人大、復旦、西安交大等高校對HSK要求較高,報考資格為老HSK6級(含6級)以上或者新版HSK5級(180分以上)。中科大以前要求較低,根據實際情況,2012年有所調整,提高了要求,即新HSK6級180分以上。另外,部分高校如清華、人大、復旦,甚至要求HSK每門成績在60分以上。這樣更能體現留學生的綜合漢語水平。其它如浙大、哈工大、對外經貿大學、南開大學要求稍低,一般要求新HSK4級190分或210分以上。根據自身特點,各高校對文科專業要求較高,理工科專業要求稍低。例如北師大、山東大學文史專業要求HSK6級以上,理工醫等專業3級即可;廈門大學文科要求新HSK5級以上,理科為新HSK4級或以上。以漢語言專業為例,復旦大學要求新HSK4級(共195分以上,每門65分以上)或舊HSK4級以上;北師大、上海交大、蘇州大學3級即可;西安交大漢語言專業可以是零基礎。而北大、清華、上海交大因以招生考試錄取學生,更為看重考試成績,HSK成績僅供參考,最終錄取以考試成績為準,但會將HSK成績作為加權分計入總分。部分高校也結合實際情況,靈活處理,做出相應的補充規定。例如浙大、廈大規定高中階段以漢語為教學語言的考試,可免交HSK證書,需提供小學至高中階段的成績單或中文教學語言證明。

相對于中文專業有HSK要求,英語授課專業則無此要求。但是,另一方面部分高校會對英語專業或英文授課專業提出英語能力要求或相關證明,保證具備基本的語言學習能力。例如南京大學要求報考英語授課專業的考生雅思成績需5.5分以上(含)或托福成績70分以上(含)并提交成績;同濟大學英語授課專業托福要求不低于網考93、機考237、卷考580或雅思6.0以上,或提供母語為英語的證明文件;對外經貿大學英語授課專業,要求托福網考86、機考213、卷考550或者雅思6.0以上或其他英語水平證明等。

三、全英文專業設置情況

全英文專業的設置與高校發展特點關系密切,各高校之間的差異較大,并非名校全英文專業就多。例如北大、清華、中科大、人大、南開、南京大學等知名高校尚未專門開設全英文專業,只是部分專業或課程采取全英文或雙語教學。相反,一些專業特色鮮明、專業性強的院校則開設了較多的全英文專業。例如對外經貿大學開設了經濟學、國際貿易、金融學、工商管理、市場營銷、國際政治、國際金融和投資七門全英文專業;武漢大學開設了國際經濟與貿易、預防醫學和臨床醫學三門英文專業;上海交大開設了機械工程、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兩門英文專業;廈門大學開設了經濟學和臨床醫學兩門英文授課專業;哈工大開設了本科土木、化工兩門全英文授課專業。而華中科技大學則開設有信息工程、機械工程、藥學和臨床醫學四個英文授課專業;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亦有航空工程、信息工程、軟件工程和國際經貿與貿易四個英文專業。這兩所高校的留學生主要集中在幾門英文授課專業上,其他中文授課專業的留學生相對較少。這類高校憑借專業特色優勢,大力建設全英文專業,因為沒有漢語水平要求,吸引了較多留學生,大幅度地增加了留學生的數量。

眾所周知,國內比較成熟的全英文專業是臨床醫學英文授課專業,簡稱“MBBS專業”。根據教育部審核,2012/2013年度全國共計有50所高校具有該專業的招生資格。根據各高校資源和教學條件,招生計劃數從15人到200人不等。其中,天津醫科大學、大連醫科大學、鄭州大學幾所以醫學見長的院校招生人數較多,計劃招收留學生200人。而以上國內知名高校中,具備MBBS招生資格的高校僅有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山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武漢大學、蘇州大學9所。

四、漢語單獨開班情況

目前,國內主要高校中,漢語單獨開班最為常見、比較成熟的是針對留學生開設的漢語言本科。其它專業留學生單獨開班情況尚不普遍。單獨開班因涉及的部門、單位或教學和管理人員較多,需要學校有統一的領導,整體的架構和設計,并形成一個較好的組織、協調機制,協同分工,相互合作才能實現這一目標。

根據實際情況,部分院校專業性較強、招生人數較為穩定的專業在條件成熟時可以為留學生單獨開班。例如人民大學文學院和國際關系學院為留學生單獨開班,山東大學國際貿易專業單獨開班。比較方便、易操作的方法是部分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單獨開班。例如上海交大,針對留學普遍感覺較為困難的基礎課程、特別是一些銜接性較強的課程,如數學、物理等基礎課程,由教務處組織為留學生單獨開班;哈爾濱工業大學雖然沒有為留學生單獨開課,但是經濟類專業培養方案中是經濟數學,對數學的要求較低,本質上也等同于單獨開班。另外,部分高校采取分階段單獨開班。上海交大臨床醫學、口腔醫學中文授課專業前兩年單獨開班,提供一個適應期,三、四年級和臨床實習階段與中國學生一起上課。同濟大學2005年開始設立新生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藝術設計專業除外)等專業的留學生集中在該院完成第一學年的學習。新生院有專門的留學生選課平臺,采取單獨編班, 融合專業學習和漢語強化訓練,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整體上提高留學生的教學效果,為后期專業學習打好基礎。

五、獎學金情況

獎學金是吸引優秀留學生生源的重要因素。北大、清華留學生獎學金較為豐富,北大全額獎學金提供大學四年學費、2000元/月生活費和醫療保險。對優秀留學生具有較大吸引力。在新生獎學金評選上,由于北大、清華、復旦、上海交大等高校都是采取入學考試的方式錄取學生,其新生獎學金的評比公開、透明,基本上采取學生申請時同時申請新生獎學金。學校根據考生考試成績、綜合素質等因素進行綜合考察排名,根據排名情況確定獎學金的等級。留學生年度獎學金的評選采取差異化評選機制,區分全額、半獎,激勵性較強。

六、開設輔導班情況

除少數院校外,大部分高校沒有專門為留學生開設輔導班,一般學習困難可以尋求學生社團或輔導小組幫助。輔導小組由中國學生組織,主要由高年級本科生或研究生組成,采取一對一補習或組成學習小組的形式,為留學生開展學業輔導,能夠促進中外學生之間的交流。

高校開設輔導班會根據實際情況有所不同。例如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為留學生數學課程開設有0學分導修班,留學生可根據個人需要自由選擇上課;其它課程,如果涉及學生較多,學生提出相關要求,專業學院可根據實際情況安排補習,個別情況學生自己找家教補習。人大相關數學專業課程面向全校學生開設輔導班,無學分,留學生與中國學生一樣報名、上課。哈工大一般是部分院系采取教師期末為工科學生補習數學、計算機等較大難度的基礎課程,留學生自主參加。因為類似輔導課沒有強制性要求,學生積極性不高。山東大學則針對一年級留學生漢語不足的情況,開設有漢語強化班,為留學生補習漢語,增強其漢語學習的適應性。

七、結論

根據以上對國內知名高校本科來華留學生招生的調查與分析,主要結論如下:

目前國內主要招生形式主要有兩種,即考試招生和申請招生。入學考試是提高生源質量的有效途徑,各高校自主把握考試難度。

部分高校對HSK要求較高。HSK是衡量留學生漢語學習能力的基本條件。為了較好完成學業,提高HSK入學要求成為趨勢。

受專業性、教育資源和發展戰略影響,高校全英文授課專業設置差異明顯。近年來,全英文專業成為擴大留學生規模的重要途徑。

漢語單獨開班便于教學管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留學生的課堂效果和教育質量。但實施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和阻力。

第4篇

關鍵詞:國際經濟與貿易、特色、改革

一、國際環境變化對國際經濟與貿易課程提出新的要求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國際貿易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新的貿易方式、貿易工具層出不窮,總結一下這個時期國際貿易的新特點包括:從國際貿易環境方面看,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知識經濟已見端倪,科技進步將成為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綠色革命”的興起要求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世界格局正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經濟全球化與區域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兩股平行發展、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潮流;國際貿易標準化規范正在成為競爭優勢新要素;管理貿易體制的確立將對世界經濟與貿易產生重大影響;從國際貿易活動方面看,世界貿易主體主要由企業集團、跨國公司來承擔;國際貿易客體在總量增加、規模擴大的基礎上,結構改善、速度加快;在主要貿易伙伴相對集中于少數國家的基礎上,建立多元化結構的趨勢不斷增強;市場營銷觀念、市場形態和貿易手段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國際貿易方式不斷衍生,并向復合型轉化;在結算關系上,銀行保函和國際保理得到普遍運用,銀行福費庭業務的發展、結算單據的變革也對國際結算關系產生著積極的影響;國際貿易慣例和規則所涉及的范圍不斷擴大,新規則不斷呈現,規則的傳播和接受速度大大加快,規則的統一化程度提高。

雖然國際經濟與貿易課程出現的較早,學科體系不斷完善,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為我國外貿行業的發展輸送了大批的人才,但需要指出的是,當前國際貿易的發展出現了許多新的特點,早期的課程體系已經遠遠落后于時代的需求,這對我們的課程體系特色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這些要求直接反映在我們的畢業生身上。不少畢業生反映,在校學習期間的課程體系和實際需求脫節,缺乏有針對性的課程設計;在校學習偏重于理論和講解,缺乏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校期間的英語學習泛泛而談,缺乏對外商務談判的鍛煉等等。這些都說明課程的特色建設還遠沒有結束,學科的發展需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包括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加強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

二、國際經濟與貿易課程特色定位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談到國際經濟與貿易課程特色的時候,存在一些誤區,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國際經濟與貿易是一門實踐課。

早期的國際貿易教學主要以課堂教學為主,并且在教學中主要以理論為主,學生往往存在理論和實踐相脫節的現象,導致學生在畢業后無法迅速進入工作的角色。現在國際貿易專業已經注意到了這個問題,紛紛壓縮理論教學實踐,加大實踐教學的時間,受到學生的好評。但是如果過分夸大實踐教學的作用,也可能存在矯枉過正的后果。鄭州大學作為河南省唯一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河南省人民政府與國家教育部共建高校,有責任也有義務培養高素質的學生。畢竟實踐性教學對于畢業后從事國貿行業的學生是有益的,但還有一些學生需要繼續深造,而且即使是外貿行業的學生,工作后也要面臨深化研究的需要,所以在教學中應該區別不同教學課程的需要,兼顧理論性和實踐性。

2. 實踐性就是建國貿實驗室這一種方式。

國際經濟與貿易課程的實踐性很強,如何在教學中貫徹實踐性,目前縱觀全國高校,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建國貿實驗室。通過國貿實務軟件,可以模擬國貿業務的不同環節,然后讓學生或者分階段、或者分角色參與到國際貿易實務中,學生不用出門就可以在實驗室學習到實踐中的知識。但是國貿實驗室畢竟是一種封閉的模擬軟件,而現實中的問題紛繁復雜、瞬息多變。建立國貿實驗室只是提高實踐性的第一步,要想學好實務課,必須從多方面下手。比如在建立國貿實驗室的基礎上,可以再建立產品展示室、商務磋商室、仲裁室等。除此之外,還可以和外貿企業建立實習基地,讓學生切實感受外貿的真實環境,學到實用的東西。在加強實踐性方面我校有自己的優勢,一方面是資金,另一方面是學校與企業的溝通。

3.國際貿易就是商品在國際間轉移。

提到優化國際貿易課程體系,往往會想到強化國際貿易課程,減少其他學科課程。實際上本門學科的交叉性非常強,學生要想學好本門課程,必須打好基礎,包括國際金融、國際稅收、國際法、財務管理等,而且作為高層次人才,知識面一定要開闊,涉獵的方面一定要寬廣,像計算機、英語、口才、禮儀等在今后的工作中都可能需要。所以在學校學習期間,課程體系要合理,結合實際需要來設置,而且學生自己在校期間,不能太有局限性,也要全面學習,立體發展。在這一點上,我校的優勢非常明顯,鄭州大學涵蓋了理學、工學、 醫學、文學、歷史學、哲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農學等11大學科門類,交叉資源非常豐富,為學生綜合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由于國際貿易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社會對于國際經濟與貿易方面的人才需求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根據時展和社會的要求,結合我校畢業生在實踐中的需求,在認真分析原有認識存在的誤區的基礎上,我們試圖對今后國際經濟與貿易課程的主要特色做一總結,內容如下:

三、國際經濟與貿易課程特色

(一) 突出課程的實踐性特色

國際經濟與貿易系課程重點在于培養學生對國際貿易業務的實際操作能力,這一特點是該門課程區別于其他經濟類課程最重要的特征。從目前各高校國際貿易專業的情況看,出現了重課堂教學、輕實踐教學;重理論知識,輕動手能力的現象,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很差,因此不少畢業生反映,在學校學習時能考試拿到高分,但是一到具體做業務時卻往往用不上,比如看不懂信用證、不知道如何報關等實際問題,最后還要從頭再學一遍。#p#分頁標題#e#

國際經濟與貿易課程與其他學科重理論教學不同,應該以實踐為重點,而目前提高實踐水平最好的辦法是建立模擬國際貿易實務實驗室。通過對國內眾多高校的了解和參觀,總結國際貿易實驗室的建設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以對外經貿大為代表的嵌入式教學;另一種是以上海外貿學院為代表的獨立式教學。對外經貿大的國際貿易實驗室從屬于國際經濟與貿易系,使用的是南京世格的國際貿易實務軟件,主要是《國際貿易實務模擬操作軟件SimTrade》、《外貿模擬練習系統》、《外貿單證教學系統》等,在教學中將國際貿易實務上機課嵌入正常教學安排中,上課教師仍然是本系教師,課程安排由本系來組織。上海外貿學院的國際貿易實驗室是在上海高校國際商務實習中心,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委員會和上海對外貿易學院于1997年2月共同投資創建的國內首家提供國際商務專業培訓與仿真實習的公共服務基地,使用的是自己開發的軟件,包括《國際貿易模擬學習教學軟件》、《國際貿易操作訓練系統》等。上海高校國際商務實習中心的人員相對獨立,可以自主開發、銷售軟件,自主安排上機課程,該基地不僅對本校學生服務,也對外提供國貿實務的上機服務,并能夠對外貿從業人員進行業務培訓,頒發證書等。兩種模式各有特點,前者投入較小、但軟件更新較慢,適合內陸地區;后者投入較大、但軟件更新較快、適合沿海開放地區。

無論哪一種模式,都是以實驗室為中心,模擬實際國際貿易環境,包括國際貿易各個環節,比如準備階段、裝運階段、售后階段等,讓學生置身其中,模擬不同的角色,比如出口商、進口商、船主、保險公司、海關、銀行等,主動完成各項任務,比如參與談判、訂立合同、國際函電往來、報關、通關、關稅收繳、國際結算 、貨物交接及風險處理等,要使實驗室成為學生實戰的場所。,

國際經濟與貿易課程的實踐性已經成為共識,而要想真正體現本專業實踐性特點,提高學生對國際貿易業務的操作能力和國際貿易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僅僅依靠實驗室里的上機學習是不夠的,還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在教學計劃上要理論聯系實際,突出實踐能力。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培養的應該是熟悉WTO規則、適應經濟全球化、為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服務的具有全球眼光、戰略思維、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及出校后有較強的繼續教育意識與自學能力的以應用性人才為主的多層次對外經貿人才。這在教學體系安排上,要做到合理分配公共課、專業基礎課以及專業方向課的比例,減少與培養學生能力、技能關系不大的課程及學分,進一步增加實踐環節的學分。在此基礎上,可以提供一些相關的選修課程。在此過程中要注意課程間的銜接,避免課程重復,突出技能方面的培養,使課程體系能夠真正符合人才定位和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此外隨著新的國際貿易、國際經濟合作方式的不斷出現,在教學中要緊隨心變化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將最新的知識傳授給學生。

第二,在教學中要加強實踐環節的鍛煉。除了增加模擬實驗課的課時,增加實驗課的學分外,教師在實驗課上,要注意少講多練,多采用問題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以往在提高學生外貿實踐能力方面,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往往動手能力很差,比如講過信用證后,再給學生拿一份全英文的信用證,學生還是不會審證、催證、改證,而且往往在寫商業信函時非常不規范。目前雖然有了對外貿易模擬軟件,可以讓學生有一個置身模擬外貿環境的機會,但畢竟時間有限、學生眾多,教師不可能將每個人的問題在課堂上都一一解決,而且即使安排了學生上機,但由于時間有限,能夠充分認識和參與的機會不多,這就需要合理利用課余時間。教師可以將一部分實踐課內容,以作業的方式安排在課下,讓學生課下查找資料,補充練習,增加實踐的機會。

第三,實施“走出去”戰略,開闊學生視野。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主要是為外向型企業和政府部門培養人才,往往面對的是某個國家、甚至是全球的市場和經濟環境,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有完備的專業知識,還必須要有開闊的視野。可以組織一些高水平的討論會,請一些國內外的專家學者來討論世界經濟的熱點問題,開拓學生的思維。或者讓學生到經營狀況比較好的外貿企業參觀訪問,了解第一手資料,這也為學生今后的實習提供了機會。另外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和一些外貿單位聯合建立實習基地,甚至可以讓一些學生參與到企業的生產和經營中去,為學生自主創業提供幫助。

(二) 突出課程的實用性特色

國際經濟與貿易課程包括公共課、專業基礎課以及專業核心課,這里面既有理論又有實踐,而課程的學習目的決定了要重視培養學生掌握國際貿易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突出課程的實用性特色。“學以致用”用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上是再恰當不過了,我們需要通過合理的課程安排和優質的教學手段,提高國貿專業畢業生的質量,從而有效提高就業率和優化就業崗位。

第一,在教學內容上要加強基礎建設,突出技能培養。本專業學生要系統學習經濟學、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的理論、知識和實務,要經過國際經濟與貿易及金融實務、經濟學、管理學、統計與會計、國際商法、計算機實務等方面的基礎訓練。現在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在學科專業基礎課程方面,要注重學科間的交叉和融合。比如與管理學科和經濟學科的交叉滲透,將經濟學的方法體系和管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相結合,使課程體系更完善。可以要求英語在畢業時或畢業不久達到國家六級,口語達到基本交流水平,有較強的理論分析判斷與業務實際操作能力。要求學生理論、政策、知識與業務實踐緊密結合,比別的文科和管理專業具有更寬廣的外經貿與人文背景知識及較高的政策水平,能適應知識經濟下不斷變化的工作崗位及經濟全球化下的各種工作環境。

第二,由于目前我國外貿人才普遍采取資格認證方式來吸收,加大資格認證的宣傳,幫助學生獲取相應的外貿資格認證非常重要。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應用性非常強,這就要求我們的學生必須具備很高的專業素質,這種素質僅僅靠書本知識的傳授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通過學生的不斷努力才能提高。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主要從業資格證書有外銷員、報關員、國際貨運員、國際商務師資格證書等。這些資格認證需要專業的教材和知識,學校可以在必要的前提下提供相應的幫助,這會對學生的就業產生很大的促進作用。#p#分頁標題#e#

(三)突出課程的雙語教學特色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特點,即實踐性強、應用性強決定了必然對外語的要求也很高。但是這種外語水平的要求和外語專業的要求又不一樣,不是泛泛的聽、說、讀、寫、譯能力的培養,而是適應國際貿易環境的能力培養。

第5篇

>> 倫理學視野下的我國金融市場建設研究 我國金融市場發展的倫理價值探析 我國金融工程中的倫理問題探究 和諧社會視角下的我國行政倫理建設 金融倫理缺失:我國農村金融效率低下的根源 淺談對我國行政倫理建設的認識 關于我國高校生態倫理教育的內涵探析 金融危機視角下我國服務貿易發展探析 政府行為視角下我國當代商業倫理精神的缺失及對策 企業倫理視角下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研究 “經濟人”視角下的我國公務員行政倫理建設 后果主義視角下對基因技術的倫理探析 金融倫理視角下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研究 弗洛姆消費異化理論視野下我國消費倫理探析 我國高校專業倫理教育實踐探析 我國高校廣告倫理教育范式探析 當代我國消費倫理觀念的問題探析 論我國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財富倫理建設 商談倫理學對我國轉型期公德建設的啟示 馬克思生態倫理思想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啟示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div=0

③新浪微博:《青島三番服飾成功融資70萬再次刷新本地眾籌記錄!》

⑥360百科:e租寶

⑦廣州本地寶:《中大財富非法集資案3月23日二次開庭情況》

參考文獻:

[1]胡堅.淺析互聯網金融風險及其防范[J].人民論壇,2016,(1).

[2]王倩.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倫理規制[J].西南金融,2016,(2):40-43.

[3]李真.互聯網金融體系:本質、風險與法律監管進路[J].經濟與管理,2014,(5):51-57.

[4]楊東.互聯網金融風險規制路徑[J].中國法學,2015,(3):80-97.

[5]孫凡婷.我國互聯網金融風險與監管探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6,(4):274.

[6]王倩.互聯網金融發展中倫理道德失范及原因分析[J].對外經貿實務,2016,(4):53-56.

[7]代凱歌.試論互聯網金融監管模式[J].商場現代化,2106,(5):222-223.

[8]趙春蘭.我國互聯網金融的業態風險及法律防范制度構建[J].社會科學戰線,2015,(10):224-231.

[9]葛亮.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及其風險管控[J].西部金融,2016,(2):65-68.

[10]楊勇.互聯網金融的特點、風險及應對[J].吉林金融研究,2016,(4):24-30.

[11]何劍鋒.論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法律路徑[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1).

[12]吳小花.互聯網金融監管問題探析[J].現代營銷,2016,(2):112.

第6篇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外向型人才的培養討論

近年來,我國對外經濟貿易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跨國公司紛至沓來,國內企業踏出國門,國內外經濟互相關聯,對涉外企事業單位的影響前所未有,從而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畢業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煙臺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式為例,以求探索新的外向型人才培養思路。

1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定位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定位是:面向21世紀,適應國際貿易學科迅速發展的需要,為外向型經濟發展服務,培養有扎實的經濟理論基礎和寬廣的知識面,有較強實際工作能力和創新精神,能夠在政府機構、涉外經濟部門、外資公司從事涉外經濟、國際貿易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該專業的學科定位應該是理論與實務并重,側重應用能力培養;服務定位則是涉外企事業單位和政府機構。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主要培養系統地掌握經濟學基本原理和國際經濟、貿易的基本理論,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了解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現狀,熟悉通行的國際貿易規則和慣例,以及中國對外貿易的政策法規,了解主要國家與地區的社會經濟狀況,能在涉外經濟貿易部門、外資企業及政府機構從事實際業務、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2 煙臺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外向型人才培養方式

煙臺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是應煙臺、青島、威海等開放城市的需求而設立的,十多年來,為國家、特別是山東省培養輸送了大批外向型、復合型外經貿人才。我們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為宗旨,以大力加強教學工作、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中心,以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和手段為重點,強化特色意識、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本專業及時把握國際貿易學科的發展趨勢,以市場對國際貿易人才的需求為導向,堅持多途徑培養高素質外向型人才的專業特色。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人才培養特點是:注重素質、培養能力、強化基礎、嚴格管理、提高質量。注重素質就是要使學生有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業務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培養能力就是要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強化基礎就是要加強學生的“三基”(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嚴格管理就是要使教學管理規范化、系統化、制度化,嚴格規定,嚴格執行;提高質置就是要狠抓教學質量提高,以保證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作為專業改革和發展的根本宗旨。對學生的基本要求:突出質量要求與綜合素質要求;瞄準國際先進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要把知識、能力與素質融為一體的人才培養目標擺到突出位置。在知識方面,強調基礎知識;在素質方面,強調思想道德素質與文化素質;在能力方面,強調創新能力與適應能力。

2.1 基于市場需要實施人才培養方案改革

為了使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人才培養更符合市場需要,突出人才培養特色和優勢,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我們對人才培養方案從以下幾個方面實施了改革:

2.1.1 拓寬基礎強化素質教育

強調對學生進行綜合性和整體性的素質教育,增強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減少課時,引導學生自學,使學生具備創造思維、自我開拓、獲取知識與技能的能力。為此,在不影響教學質量的前提下減少部分課程的學時。如會計學由3學時減至2學時;統計學由3學時減至2學時;國際商務英語由4學時減至3學時;現代物流由4學時減至3學時。

盡管國際經濟與貿易是應用性很強的學科,為使學生能夠應對未來專業知識迅速更新的挑戰,也必須有堅實的基礎理論。對于不少打算的考研學生而言,夯實理論基礎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保留了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管理學、統計學、會計學等作為學科基礎課。高等數學課首次根據學生基礎差異分層次設置。經濟學系列課還另外設置了中級經濟學,供準備考研的學生選修。

2.1.3 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

(1)外語教學:除基礎外語外,在三、四年級每學期都安排專業外語課,加大雙語授課力度,加強學生外語應用能力的培養。

(2)實踐環節教育:除課內實驗外,每學期都分別安排認識實習、社會調查、畢業實習等實踐環節,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加大對實踐條件的建設。

(3)取消部分課程,如外貿會計(不合實際需要)、金融英語(建議教師在講授《國際金融》時適當補充有關的英語專業詞匯);根據市場對國際貿易人才的需求情況考慮增設新課程,如報關實務、經貿英文報刊選讀、商務禮儀、金融市場學等。

2.1.4 加大學生選課的自由度,為個性化培養提供一定的條件

在人才培養方案修訂時,減少專業基礎課的數量,增加專業方向課,為此調整了部分課程性質。如世界經濟概論由專業基礎課調為專業方向課。學生可從9門課中選修12學分,為學生自主選擇所修課程提供更大的空間。為了使學生能對自己的未來有更好的規劃并做出準備,特別對課程授課時間進行調整,改變“大一、大二閑、大三累”的狀況。我們制定了以學生為本的彈性教學計劃與方案。如在第六學期同步開設《現代物流》漢語和雙語課程,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英語水平和需求在雙語授課和漢語授課之間做出選擇。這種彈性機制的設立,滿足了不同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化需求,也大大地保證和提高了雙語教學質量。

2.1.5 教學大綱的制定體現新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模式的改革思路

從加強基礎、考慮學生個性差異的教育理念出發,參考專業規范的教育內容與知識體系,設計每一門課程的教學大綱,并根據實際需要及時更新教學內容。

2.2 加強學生實際技能的培養

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本專業的雙語課、專業外語課比重不斷提高。繼續以雙語教學為重要支撐,增加雙語精品課的數量,在三、四年級每學期都安排專業外語課,繼續加強學生外語應用能力的培養。課堂上,鼓勵學生參與英語課件制作和發表報告,用英語進行專業問題的討論。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使課堂中心、教師中心和教材中心的“填鴨式”教學方式不再出現。課后,為學生參加報關員考試、商務英語證書考試、英語演講比賽提供專門輔導,以增強其未來就業競爭力。教師們還積極指導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從事學術研究及課外活動作品競賽活動,提升其自主創新的能力。實踐環節,加強國際經濟與貿易模擬實驗室建設,通過模擬實驗,讓學生熟悉貿易流程;建立了穩定的包括海關、港務局、國際貿易公司、外經貿局等在內的實習基地。

2.3 積極開展國際合作

自2004年開始,學院與韓國仁荷大學建立友好合作關系。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師生連年成功接待仁荷大學國際通商學部師生訪問團,并于2007年起每年都赴韓回訪,成功實現了學術和文化方面的互動交流。在韓期間,經管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系師生參觀了首爾東大門流通市場、GM大宇科技園區、仁川自由經濟區,進行中國特色小商品展賣活動,雙方教授和學生舉行學術講座。與韓國仁荷大學的系列交流活動為我們實現跨國合作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學院還與澳大利亞Edith Cowan大學建立合作關系,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在四年級時可以參加合作培養班的學習,通過考試的課程可以免學分,第二年在澳大利亞學習其他專業課程,通過后獲得澳大利亞Edith Cowan大學頒發的學位證書。已有多位國際貿易專業的畢業生踏上了赴澳洲留學之路。此外,本專業還與美國佛羅里達灣岸大學、臺灣東華大學訂立交換生計劃,使人才培養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

2.4 以雙語教學作為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重要支撐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在煙臺大學最早實施雙語教學,至今有4門課程采用雙語授課,其中“現代物流"2009年被評為國家雙語教學示范課。每門雙語課都形成了教學團隊,課程負責人具有很高的教學和學術水平,并積累了豐富的雙語教學經驗。雙語課主要采用原版外文教材,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還自編了高質量的輔助教材。雙語教學采用圖文并茂的全英文電子課件,統一用英語命題試卷,并要求學生必須使用英語答題和提交英語作業,做到所有書面文字表達100%使用英語(個別圖表除外),課堂講授和討論要求使用英語的比例不低于50%。主講教師按照專業知識結構授課,而不停留在語言點的教學上。課程組還利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建設課程網站,教學內容、閱讀材料(課外閱讀文獻及案例資料)、習題等全部上網,供學生下載閱讀,促使學生養成用英文思考的習慣,強化用英語學習專業知識的能力。這些條件都為我們培養出高素質的外向型人才提供了重要支撐。

3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外向型人才培養的基本思路

我國對外經貿迅速發展,對高質量的經貿人才需求十分旺盛。國際經濟與貿易本科專業主要培養能在涉外經濟貿易部門、外資企業及政府機構從事實際業務、管理、調研和宣傳策劃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為達到這一目標,需要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教育工作者學習、研究與領會當前高等教育發展要求,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力求體現時代要求與專業特色,全面規劃,探索新的人才培養途徑。基于煙臺大學的經驗,筆者認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要堅持以下基本思路:

首先,要加深認識,準確定位,全面把握專業培養目標,進一步強化“國際化、全球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努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第二,要夯實基礎,更好地實施核心課程雙語化,突出專業核心能力的培養。

第三,圍繞“經濟、貿易、商務”的知識結構,加強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相關課程的交叉與滲透,增強學生就業的競爭力。

第四,根據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和市場要求,重點從課程體系、師資隊伍、教材等基本環節加強專業建設。

第7篇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及我國外向型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內經濟與世界經濟融合程度不斷加深。2013年我國的進出口總額達到4.16萬億美元,首次突破4萬億美元,中國已經確立了其貿易大國的地位,隨之而來的是對高素質的涉外經貿人才的大量需求。然而于此同時,在2014年高職“紅黃綠牌”專業排名中,商務英語專業卻因失業量較大,就業率較低,被列為“黃牌”專業。究其原因,是當前高職商務英語的培養質量達不到社會崗位的需求,缺乏對社會需求的質與量的敏感度和反應性。當今大量外貿企業需求的是國際商務的“復合型”人才,即“精英語、通商務、善溝通”的涉外商務技能型人才。因此,推進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教學改革,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是我國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專業亟待解決的課題。

一、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就業能力培養方面的不足

商務英語是以商務內容為基礎、商務語境為特點的專門用途英語(ESP)。然而,目前開設商務英語專業的高職院校中,商務英語專業的教學大多數仍沿用普通英語的教學模式,未形成具有職業院校特色的教學體系,尤其缺乏操作性和實踐性,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很難滿足實際商務工作的需要。商務英語專業課程忽視了專業核心能力――商務職業素養,即良好的商務禮儀、跨文化溝通能力、基本的職業道德和職業規范(劉燕 116)。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與企業需求之間存在較大差距。許多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教師缺乏商務實戰經驗,對實踐性很強的商務問題難以深入淺出地向學生講解,因此在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無法將商務專業方面的一些重要詞匯及國際商務市場的最新動態傳授給學生,教學內容體現不出時代性和前瞻性。

二、就業導向型商務英語專業教學改革途徑

(一)以就業為導向,明確專業培養目標

依據職業教育培養目標以及市場對外經貿人才的需求,商務英語專業旨在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基本功、寬闊的國際視野、專門的國際商務知識與技能,掌握經濟學、管理學等相關學科知識,具備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與較高的人文素養,能在國際環境中熟練使用英語進行工作的應用型商務英語專業人才(易永忠 59)。本專業主要就業崗位群有:外貿業務員、國際商務單證員、報關員等。

(二)以就業為導向,優化課程體系建設

以“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和高職教育的特點為準繩,以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對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的需求為導向,構建基于職業技能培養、面向行業崗位需求的開放的、動態的課程體系。優化整合專業基礎課,形成以“聽說”技能訓練為核心的語言綜合技能模塊;對內容龐雜的商務課程進行優化整合,形成以外貿實務、外貿單證、電子商務為核心的商務知識技能模塊;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形成以跨文化意識培養等為主要內容的綜合素質模塊;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形成校內實訓、校外實習的“工學結合”的實踐模塊。

(三)以就業為導向,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第8篇

關鍵詞:投資組合選擇 股價波動范圍 收益率 風險

2. 機會約束模型

機會約束規劃是由查納斯和庫伯于1959年提出的,是在一定的概率意義下達到最優的理論。它是一種隨機規劃方法,針對約束條件中含有隨機變量,并且必須在觀測到隨機變量的實現之前做出決策的問題。機會約束模型類似于var型的風險約束,考慮在給定置信度 條件下,選擇使得未來收益最大的投資組合。

下面將分不允許賣空交易和允許賣空交易兩種情況討論。約束條件 的處理是該模型的難點。可以從兩種情形討論模型的求解:情形一,每種證券收益率的最差與最好表現均服從正態分布,則加權收益率的分布類型完全由其期望與方差決定;情形二,從歷史數據出發利用隨機模擬方法結合遺傳算法對模型 進行數值求解。

4.結論

各模型較好地反映了投資者的主觀愿望,不同的投資者保守度 ,風險規避度 ,期望收益率 ,置信度 以及初始財富 將導致不同的最優投資策略,適當的估計 等參數的值,使投資分析更具柔性和靈活性,在模型中可以根據投資者心態調整參數的值,將投資者的意愿較好的反映到模型中去,從而可得到令投資者滿意的投資組合。本文對決策者在不確定性的環境中權衡投資策略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本文各模型是在證券無限可分和不考慮稅收與交易費用等假設前提下建立的。在實際的金融市場中,這些摩擦因素都對投資組合選擇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有必要對模型做出進一步的改進和完善,比如引入擾動因子等,將使得投資策略更加符合現實。

參考文獻:

[1] markowitz,h.m.,portfolio selection,journal of finance,v01.7,pp,77-91,1952.

[2] sharpe,w.,capital asset prices:a theory of market equilibrium under conditions of risk,the journal of finance,v01.19,pp.425-442,1964.

[3] lai,k.k.,wang,s.y,zeng,j.h.and zhu,s.s.,portfolio selection models with transaction costs:crisp case and interval number case,in d.li(eds.),proceedings of the,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hong kong,pp.943—950,2001

[4](美)哈里·馬科維茨.資產選擇—— 投資的有效分散化(第二版)[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0.

[5] 陳國華,陳收,汪壽陽.區間數模糊投資組合模型[j].系統工程,2007,25(8):34-37.chen g h,chen s,wang s y.interval

number fuzzy portfolio selection model

[j].systems engineering,2007, 25(8):34-37.

[6] 劉敬.略論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及在我國證券市場中的應用,現代財經[j],2003年第8期.

[7] 李善民,徐 沛.markowitz投資組合理論模型應用研究[j].經濟科學,2000(1):42—51

[8] 房勇.模糊投資組合優化l-d3.北京: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2003

[9] 丁元耀;組合投資與資本資產定價模型[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03年04期

[10] 呂棟.股票價格估算與投資方法.中國經濟出版社,2008.10.第140頁

[11] 阮濤,林少宮 capm模型對上海股票市場的檢驗 [期刊論文] -數理統計與管理2000(07)

第9篇

【關鍵詞】石河子大學;國際貿易;教學改革

石河子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建設的100所重點大學之一,現由教育部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建,也是國家西部重點建設高校。國際貿易是石河子大學的熱門專業,該專業培養的學生應較系統地掌握經濟學基本原理和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了解當代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狀況,熟悉通行的國際貿易規則和慣例,以及中國對外貿易的政策法規,了解主要國家與地區的社會經濟情況,能在涉外經濟貿易部門、外資企業及政府機構從事實際業務、慣例、調研和宣傳策劃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涉外部門的實際業務以及國家在對外貿易方面的方針、政策,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

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對外貿易規模的逐步增大,對國際貿易專業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多。對于國內設置國際貿易專業的高校來講,每年培養的本科生數量也不少,但真正能符合市場需求的并不是很多,這就意味著我國目前普通高校國際貿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應該進行適當的轉變,即從培養研究或者管理型人才向培養應用型人才轉變。

一、設置合理的課程體系

從目前石河子大學國際貿易專業課程設置中可以發現,公共課設置過多,占用學時數較大,對于學生今后從事外貿工作的實務課程設置較少,專業課學時數逐步被壓縮。公共課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大學公共課(不能刪減,必須按照教學計劃實施),另一部分是學院的公共課(課時可以變動)。其中,大學的公共課有些根本沒有必要占用太多學時數,而且有些完全可以設置為選修課,對于在實務中需要的海關、報關實務、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等課程一般都為選修課。因此,國際貿易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應該結合目前的社會需求,設置合理、有效、實用的課程體系,使本科生畢業后能適應市場需求。

二、重視師資隊伍培養

在國際貿易專業建設中,師資隊伍的建設尤為重要。對于目前的石河子大學國際貿易專業來講,專業教師數量不足,每門專業課不能做到兩名教師來共同承擔,甚至出現一名教師要承擔三門課程的教學任務,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因此,學校在人才引進方面不能僅僅限于博士,應適當放低門檻,引進國際貿易碩士。先引進,然后再組織教師外出進修,多與同行切磋技藝,提高教學質量;組織國內學術會議,在與同行的交流中可以獲取前沿的學科知識以及先進的教學方法和經驗,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聘請外貿公司、銀行國際業務部、外運公司、商檢部門、海關等對外貿易有關單位的專家進行信息交流,不斷吸取最新的國際貿易方面的信息和動態。

三、重視校內實踐

石河子大學國際貿易專業的校內實踐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在石河子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的機房進行上機操作,采用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和世格軟件公司開發的S imTrade外貿實習平臺軟件、外貿模擬練習系統、外貿實務教學系統和外貿單證教學系統。每個參與SimTrade外貿實習平臺虛擬貿易的學生都將按照實習計劃扮演進出口業務流程中的不同當事人,從而共同組成了模擬貿易環境。學生按照實驗老師所分配的學號扮演出口商、進口商、供應商和進出口地銀行不同的角色,從事目標對象日常工作,從而熟練掌握各種業務技巧,體會客戶、供應商、銀行和政府機構的互動關系,真正了解到國際貿易的物流、資金流和業務流的運作方式,最終達到在實踐中學習的目的。第二部分是在第一部分的基礎上在商務實驗室開展的手工操作實習,也就將報關過程中所涉及到的環節全部紙質化,按照實際工作中的要求進行練習。這兩部分的實踐,是對學生所學專業知識的一個檢驗。學校應該重視校內實踐,加大對校內實踐經費的投入。加強實驗室的建設,提高實驗教師的技能。

四、拓展校外實習基地

加強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盡可能建設更多的校外實習基地。學院通過科研立項,與自治區及兵團企業進行合作,促進科技向成果的加速轉化。調動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主動找企業尋求合作,建立相應的實習基地,實現校地雙贏、校企雙贏。同時,要繼續加大與阿拉山口海關、檢驗檢疫局、五礦有限責任公司、兵團商務局等單位的合作,定期選派優秀的學生去實習。積極拓展與霍爾果斯口岸、紅其拉甫口岸、吐爾尕特口岸和喀什機場口岸等的聯系,建立更多的校外實習基地,以便學生能更好地理論聯系實際,不斷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

五、加強畢業論文管理

畢業論文是國際貿易專業學生整個學習過程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環節,是畢業生總結性的獨立作業,是學生運用在校學習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基本知識研究和探討實際問題的實踐鍛煉,是綜合考察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手段。畢業論文選題要符合石河子大學國際貿易專業的培養目標及教學要求,達到畢業論文(設計)綜合訓練目的,應盡可能結合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促進教學、科研、外貿的有機結合,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既要注重對學生基本能力的訓練,又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性,使學生的知識與能力有較大的提高。指導教師要嚴把質量關,督促學生完成開題報告、文獻綜述、任務書的撰寫。學生在指導教師的幫助下,按時提交相關材料,認真閱讀參考文獻,在規定時間范圍內完成論文的撰寫。同時,通過答辯小組討論,評選出優秀論文和論文指導教師,并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對于對于不合格的論文應該放入二答,二答不過的直接推遲畢業。這樣,學生不但能充分重視論文撰寫和答辯的重要性,而且也可以提高論文質量的水平。

參考文獻:

[1]張汝根.加強實踐教學,培養應用型國際貿易專業人才[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7).

第10篇

各主考學校開考專業及報名地點如下:

華東師范大學(中山北路3663號干訓樓1樓) 電話:62234011

漢語言文學專業(基礎科段、本科段)、公共關系專業(專科、獨立本科段)、國際貿易專業(國際商務方向)(專科)、電子商務專業(專科、獨立本科段)、經濟學專業(獨立本科段)、學前教育專業(獨立本科段)、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專科、獨立本科段)、文化產業專業(獨立本科段)

上海外國語大學(大連西路550號三號樓)

電話:35372511 網址:zk.sce.shisu.edu.cn/

英語專業(基礎科段、本科段)、日語專業(基礎科段、本科段)

上海財經大學(昆山路146號)

電話:63564124 網址:zikao.sufe.edu.cn(財大繼續教育學院)

會計專業(專科、獨立本科段)、市場營銷專業(獨立本科段)、*采購與供應管理專業(專科、獨立本科段)

華東政法大學(萬航渡路1575號) 電話:62071668,62071782

法律專業(基礎科段、本科段)、法律專業(獨立本科段)、金融管理專業(中英合作)(基礎科段、本科段)

上海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崇景路100號) 電話:28957159

*公安管理專業(本科段)

復旦大學(四平路1931號) 電話:65643410

行政管理專業(專科)、行政管理學專業(獨立本科段) 、新聞學專業(基礎科段、本科段)、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專科、獨立本科段)、機關管理及辦公自動化專業(專科)、計算機網絡專業(獨立本科段)、計算機軟件專業(獨立本科段)、*護理學專業(專科、獨立本科段)

上海交通大學(凱旋路2088號405室) 電話:64481738

工業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專科)、工業自動化專業(獨立本科段)、計算機及應用專業(專科、獨立本科段)、飯店管理專業(專科)(與上海旅游高等專科學校聯合主考)

上海大學(廣延路123號) 電話:56335049

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專科、獨立本科段)、金融專業(專科、獨立本科段)、項目管理專業(獨立本科段)、動畫專業(獨立本科段)、能源管理專業(專科、獨立本科段)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仙霞路350號) 電話:62701411

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專科、獨立本科段)、汽車運用技術專業(專科)、*物流管理專業(專科、獨立本科段)、*勞動和社會保障專業(專科、獨立本科段)(停考過渡)、*民航服務與管理專業(專科)、*銷售管理專業(專科、獨立本科段)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古北路620號) 電話:52067221

國際貿易專業(專科、獨立本科段)、商務英語專業(獨立本科段)

上海中醫藥大學(徐匯區零陵路530號)電話:54232254

中藥學專業(基礎科段、本科段)

上海師范大學(桂林路64號) 電話:64322268, 64321247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專科)、旅游管理專業(導游方向)(專科)、旅游管理專業(獨立本科段)、廣告專業(專科)、廣告學專業(獨立本科段)、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專科、獨立本科段)、小學教育專業(獨立本科段)、藝術設計專業(獨立本科段)

同濟大學(真南路500號簾青樓112室) 電話:66694666-1122

房地產經營與管理專業(專科)、房屋建筑工程專業(專科)、建筑工程專業(獨立本科段)、建筑工程管理專業(專科)、工程管理專業(獨立本科段)

上海開放大學(國順路288號綜合樓308) 電話:25653222

市場營銷專業(專科)、會計專業(專科)(與上海財經大學聯合主考)、行政管理專業(專科)(與復旦大學聯合主考)

華東理工大學(梅隴路138號) 電話:64253133

社會工作與管理專業(專科)、商務管理專業(中英合作)(基礎科段、本科段)

上海應用技術學院(漕寶路120號34號樓101室) 電話:64941408

室內設計專業(專科、獨立本科段)、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專科)、會展管理專業(獨立本科段)

上海商學院(中山西路2271號1302辦公室) 電話:54591302

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專科)

上海電機學院(楊浦區內江路462號4樓) 電話:65503234

數控技術應用專業(專科)

上海金融學院(邯鄲路100號53棟(原54甲)教學樓1樓) 電話:61431935

投資理財專業(獨立本科段)

備注:

(1)新生現場確認時須帶好身份證和身份證復印件。持有“牡丹自考報考卡”的老考生可以直接在網上報考(網址:sh.icbc.com.cn)。

(2)老考生如未開通牡丹自考卡的,可通過臨時掛接其它工商銀行帳戶的方法進行網上報考,具體方法可瀏覽報考網頁中的說明或電話詢問中國工商銀行服務熱線95588。

(3)停考過渡階段的專業,將不再接納新生報名。

第11篇

美國以鄰為壑,推行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拉攏盟友逼迫中國人民幣升值;巴西、印度等新興經濟體以及日本,韓國等國亦競相干預本國匯率,全球金融市場再度震蕩。

即將到來的20國集團(G20)首爾峰會,會不會成為貨幣戰的主戰場?

被升值恐慌

“今年3季度以來,美元進一步貶值,加上美聯儲執行的寬松貨幣政策,引發了其他國家貨幣相對升值,導致貨幣市場紊亂進一步擴大,甚至陷入過度擔心本幣升值的恐慌。”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杰教授對記者表示,在美國向外轉移金融危機壓力大背景下,各國央行被迫干預匯率。

9月,為了遏制日元上漲過快。日本政府動用250億美元干預匯市。

10月4日,巴西正式打響匯率阻擊戰,對在其境內投資的外國投資者征收雙倍稅,并授權財政部提前購買數百億美元的外匯以阻止本幣升值。

在南亞,同是“金磚四國”之一的印度也隨即加入于預大軍。印度盧比在一個月肉,升值幅度高達5.2%。印度央行通過購買近4億美元的外匯,以阻止匯率進一步升值。

此外,泰國、哥倫比亞、秘魯等多國政府也紛紛介入干預匯率。

“貨幣戰爭的根源在美國,美國只顧自己的利益,促使美元貶值,美元才是這場全球貨幣戰爭的罪魁禍首。”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表示。

分析人士指出,這場貨幣戰爭的實質是由于經濟復蘇緩慢,為應對國內失業率過高局面和國內政治壓力,美聯儲醞釀加大馬力印鈔,推行新一輪量化寬松政策作為靈丹妙藥,以求實現經濟快速復蘇。

瑞士信貸董事總經理兼亞洲區首席經濟師陶冬撰文表示,“拉低美元匯率也許對美國經濟環境有利,但是以鄰為壑的做法勢必激起其他國家的反制,匯率世界大戰已不宣而戰。”

“現在很難預測對世界經濟的總體影響,但香港因為是聯系匯率制,直接和美元掛鉤,半年后很可能出現輸入性通脹。其他東亞國家也會損失慘重,比如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出口都會受到影響。”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張偉華博士對記者表示。

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學家馬丁?沃夫在專欄中表示,“目前局面說白了,就是美國希望讓世界其他地區通脹,而后者希望美國通縮。美國必贏無疑,因為它擁有無止境的‘彈藥’一美元印鈔機。”

在美國寬松貸幣政策和進一步放松的預期下,美元已經跌至8個多月來的最低。上世紀70年代,美國財政部長約翰?康納利(John connally)曾對擔心美元波動的歐洲人說,美元是“我們的貨幣,你們的麻煩”。

今天,這句話成了匯率爭端的真實寫照。

誰在圍堵中國

“目前匯率問題已經演變成匯率戰爭,成為美元國家和非美元國家之間的對立。”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這其中,美元與人民幣的對立成為了世界矚目的焦點,美國逼迫人民幣升值將匯率戰的危險推向高點。

魯政委認為,這場匯率戰爭的實質是發達國家經濟失衡,調整的最佳工具是國內緊縮以壓縮內需,然而這類政策措施勢必引起國內選民的強烈反對,于是美國決策層選擇壓力更小的調整結構方式,即通過本幣的貶值令其他貨幣“被升值”。

由于距離美國國會中期選舉還有不到一個月時間,人民幣匯率問題成為美國國內選戰的焦點。美國經濟學者克魯格曼等在主流媒體呼吁對中國施加壓力,而美國政府和國會則分別充當白臉和紅臉,大做文章。9月29日,美國國會眾議院審議通過了特別關稅法案,法案要求除非中國提高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否則將對來自中國的商品課以重稅。

國際輿論對中國人民幣升值的呼吁和指責也在不斷升級。

“10月9日,G7國家就已達成避免形成競爭性貶僮的共識,并就督促人民幣升值方面達成一致。”國海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趙永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形成匯率戰,最受影響的可能是中國。”

6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重啟匯率改革,截至10月15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6.6497,較去年同期人民幣升值2.59%,創重啟匯改以來的新高,其中9月速度達到單月1%以上。

同一天,美國財政部雖再度推遲針對人民幣半年度匯率報告,但其發表的聲明認為,若人民幣升值速度能夠維持單月1%以上,則匯率低估狀態可以得到糾正。

而國際金融巨鱷索羅斯呼吁人民幣每年升值10%;以協助全球避免貨幣戰。

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9月進出口數據顯示,當月中國貿易順差168億美元,降至5個月以來的最低點。雖然出口下滑,但第三季度中國新增外匯儲備規模創出新高,增至2.6萬億美元,這些數據將使得中國在11月的G20峰會上面臨更多壓力。

分析人士認為,雖然美國目前避免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避免了兩國僵局的惡化,但實則希望將匯率問題交由首爾G20峰會討論,以便聯合歐盟、日本等向中國施壓。

無贏家的戰爭

巴西財長曼特加建議,在G20峰會期間,各國首腦應該協商,制定一個類似1985年“廣場協議”的協定,來約束各國匯率政策。

“在當前匯率暗戰中,隱約出現了一種讓人不安的聲音,那就是一些新興經濟體也開始加入到了美國敦促人民幣升值的陣營中。”魯政委表示。

魯政委還指出,需謹防美國使用“組合工具”推動人民幣升值。

G20峰會的一項重要議程是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提升新興市場國家的話語權。而美國財長蓋特納提出,IMF份額的改革和匯率政策直接相關,新興經濟體國家如果想要更大的話語權,就必須放開對本幣嚴密的管控。

“過度著眼于人民幣是危險的,會讓局面進一步惡化。”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系教授邁克爾?佩蒂斯(Michael PettlS)撰文呼吁,各國切勿對人民幣反應過度。他指出,人民幣的升值過快,將導致中國出口行業陷入破產境地,使得失業率高企,也不利于促進消費。

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雜志封面文章指出,各國要保持冷靜,不要寄望于快速修復,更不能同中國發動貿易戰。

“匯率戰爭是一個零和博奔,沒有贏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張藝冬對記者表示,“目前匯率爭端的根源是全球經濟失衡,而全球貿易失衡并不是由中國出口過多造成的,各方需要進一步協調。”

他表示,目前中國制造業生產銷往歐美的都還是中低端產品,貼牌生產的比較多,這些歐美本身并不生產,此外,在全球縱向分工深化的今天,很多是外國公司生產,且為包裝運輸等美國服務業帶來大量就業崗位。打壓中國出口,只會將這些制造業轉移到東南亞等勞動力更廉價的國家,并不能直接帶來美國本土就業率的上升。

“現在是全球化時代,國與國之間的貿易依賴此以往更強。美國很難通過逼迫人民幣升值達到其目的。”趙永健也認為。

中國應更主動

中國應該如何應對外部對匯率的壓力?

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杰教授表示,中國需

要理性面對來自國外的聲音和壓力,“不能因為有國際壓力就動匯率,也不能因為有國際壓力就不動匯率,應該堅持匯率的自主性”。

丁志杰認為,目前中國是被動地應對升值,反而讓美國愈發緊逼。匯率的改革不能與其他問題糾纏一起,應該以國內經濟的發展狀況和需要來決定,而唯一出路是脫離美元,將匯率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

“匯改的著眼點應在制度,而不是最終價格。如何推進一攬子貨幣制度與美元脫鉤,才是從上至下最需要做的。”譚雅玲表示。

趙永健表示,中國應一方面保持人民幣小幅穩步升值,加大匯率雙邊波動幅度;對短期資本流動加強監管;控制國內貨幣供應量增長;另一方面,須穩定國內通脹預期以及嚴控資產價格泡沫;同時繼續穩步推進國內金融市場開放步伐。

“這樣做既達成一定的妥協使得避免造成與美歐關系的僵化,但又保持對本國經濟的獨立性。”趙永健認為。

其他接受采訪的經濟學家也指出,未來人民幣匯率還將逐步地繼續上升,兌美元的波動幅度將擴大,但應該更加靈活,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也有輿論擔心,人民幣大幅升值,不僅會損害出口行業,還可能讓中國陷入類似于日本上世紀90年代所遭遇的“失去的十年”。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最張藝冬認為,“中國不能永遠靠廉價勞動力和資源來實現競爭力。”

中國目前正在進行的經濟結構性調整和“十二五”規劃產業升級正是朝這方面走。而中國經濟調整的關鍵問題,恰恰是減少中國龐大的貿易順差和居民儲蓄,促進消費。

摩根士丹利前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現執教于耶魯大學的斯蒂芬?羅奇在接受美國《巴倫周刊》采訪時表示,目前中國正在建立起社會保障體系,增加農村人口收入,增加就業機會。擴大國內消費,如果轉型成功,中國國內消費占GDP比重可以從目前的35%上升到45%,從而實現中國和全球經濟結構再平衡的重大轉變,

第12篇

【關鍵詞】信托規模 剛性兌付 應對策略

一、我國信托業現狀分析

根據中國信托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信托業管理的信托資產規模為12.95萬億元,若按13年信托管理資產10.9萬億來估算,2014年到期兌付總量達到5.57萬億元。2015年到期的信托產品共有845只,占總量的37.32%,估算到期兌付金額為4.07萬億元,規模同樣不容小覷。2014年和2015年到期的信托產品共2002只,占比達到88.42%;預期未來1~2年信托行業的系統風險會有所增加,投資者應對信托項目保持警惕。同時由于宏觀經濟的下行,部分融資企業的經營受到一定的影響,加大了信托項目的兌付風險。

二、2014年信托業的風險分析

(一)2014年信托資金兌付壓力較大,兌付高峰在5月和12月

從14年信托到期的月份分布來看,兌付壓力主要集中在5月、12月和3月份,下半年的兌付壓力比上半年要小一些,其中10月份到期的信托產品最少,占比僅為5.79%,主要關注5月和12月的信托兌付壓力。

圖1 2014年到期信托產品 單位:只,%

圖2 2014年到期信托每月占比 單位:只,%

數據來源:wind資訊。

(二)貸款類房產信托占比居首,兌付風險集中在杭州和成都

2014年到期的房地產信托中,通過貸款的形式投放的信托產品最多,共有95只,占總房地產信托的40.25%,比排在第二的權益投資信托多了一倍。14年到期的房地產信托中,權益投資信托有47只,占比為19.92%,其余投資方式的信托產品較少,股權類信托產品占比11.44%,共有27只信托產品到期;債券投資信托只占到10.17%,共有24只信托到期。

從2014年到期的房地產信托城市分布來看,到期兌付的房地產信托業主要集中在北京、成都、杭州和深圳,共有99只,占比達到41.95%。其中在北京發行的信托產品最多,14年共有43只信托產品到期,占比17.41%,北京成為房地產信托最受歡迎的城市。

成都作為中部地區發展最快的城市,房地產信托的需求也很旺盛,從14年到期的信托產品來看,在成都發行的信托產品將有25只到期,占比10.59%。按13年總規模10.9萬億來估算,預測將有2.22萬億的房地產信托到期,而在成都發行的有將近2356億元的信托產品到期。

杭州14年到期的房地產信托共有21只,占比達到8.90%,估算到期規模為1978億元。

圖3 2014年到期的房地產信托主要來源于貸款 單位:只,%

三、應對“剛性兌付”的策略

(一)全面盡職管理能力的提升

《信托法》明確規定,信托產品的風險是遵循“買者自負”原則,但如果信托公司不盡職管理,對于造成信托財產的損失需要付賠償責任。也就是說,在信托公司盡職管理的前提下,信托業務項下的風險不傳導給信托公司自身。但是在信托公司不盡職管理的情況下,會轉化、傳導為信托公司的賠償風險。所以,要“破剛”必須經受住盡職管理的考驗。

(二)信托公司的提前預防和方案準備

高收益必然伴隨著高風險,信托產品資金成本決定其投資方向和領域。信托公司作為信托產品的受托人,可從以下幾方面來應對剛性兌付的風險。

擔保:信托產品一般會有擔保措施,即在項目公司之外附帶母公司的擔保以及實際控制人的個人無限連帶責任擔保。在項目公司本身現金流無法保證按期償還的情況下,擔保是第一層資產保障。

抵押資產:由于項目本身運行或實際控制人不合作等問題,信托公司不得不通過法律途徑凍結抵押資產,后期對抵押資產進行再處置。信托公司必須迅速使用法律手段進行資產保全。對于一些具有流動性的有價證券為質押標的信托計劃,信托公司快速和果斷的處Z尤為重要。

自有資產接盤:在接盤后,信托公司更加有動力處Z資產。未來隨著經濟形勢及項目度過危險期,信托公司可能因此虧損,也可能因此盈利。

(三)監管者的引導

信托行業要全面在策略上“破剛”,監管者需要做好引導工作。因為在制度安排上,對信托產品不僅不能剛性兌付,而且還明確禁止固有財產和信托財產之間不允許交易。2014年4月8日中國銀行監管委員會辦公廳頒布的99號文《關于信托行業風險監管的指導意見》指出,“對信托項目的風險要采取市場化的化解風險手段。”,市場化手段就是要切實地化解風險問題,而不是用信托公司的自有資金去墊付。2014年11月24日出臺的《信托公司監管評級與分類監管指引》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信托公司的風險監管體系,規范信托公司監管評級工作。指導意見指出了未來策略上“破剛”的方向,但過程是漸進的。

參考文獻

[1]鐘向春,周小明.信托活動中的主要法律問題與對策[J].中國金融,2011(11).

[2]周小明.信托制度:法理與實務[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2.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淫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精品一级片高清无码,国产一区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性网在线观看 | 日日超级碰碰碰碰久久久久 | 日韩专区一区二区 | 午夜视频国产在线 | 亚洲国产一级在线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