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6 17:29:5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海洋經濟學概論,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代碼 專業名稱 類別 時間 主考院校
4月16日 4月17日
8:30-11:00 14:00-16:30 8:30-11:00 14:00-16:30
020105 金融 專 00073銀行信貸管理學 00009政治經濟學(財) 00041基礎會計學 00020高等數學(一) 山東經濟學院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074中央銀行概論 00060財政學
00072商業銀行業務與經營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20109 國際貿易 專 00058市場營銷學 00009政治經濟學(財) 00041基礎會計學 00020高等數學(一) 煙臺大學
00091國際商法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094外貿函電 00093國際技術貿易
00089國際貿易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20201 工商企業管理 專 00058市場營銷學 00009政治經濟學(財) 00041基礎會計學 00020高等數學(一) 山東省廣播電視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145生產與作業管理 00144企業管理概論
00146中國稅制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20203 會計 專 00157管理會計(一) 00009政治經濟學(財) 00041基礎會計學 00020高等數學(一) 山東經濟學院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155中級財務會計 00144企業管理概論
00146中國稅制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20207 市場營銷 專 00058市場營銷學 00009政治經濟學(財) 00041基礎會計學 00020高等數學(一) 山東大學
00179談判與推銷技巧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177消費心理學 00144企業管理概論
00178市場調查與預測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20211 飯店管理 專 00058市場營銷學 00009政治經濟學(財) 00187旅游經濟學 00015英語(二) 山東大學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193飯店管理概論 00194旅游法規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20228 物流管理 專 05361物流數學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5364物流企業會計 青島大學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20258 企業管理 專 00009政治經濟學(財) 00020高等數學(一) 山東經濟學院 山東輕工業學院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30301 行政管理 專 00292市政學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277行政管理學 00040法學概論 山東師范大學
00107現代管理學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40101 學前教育 專 00384學前心理學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387幼兒園組織與管理 00383學前教育學 山東師范大學
00394幼兒園課程 00385學前衛生學 00392學前兒童體育
00413現代教育技術 00396學前兒童美術教育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0397學前兒童音樂教育
040103 小學教育 專 00405教育原理 00406小學教育科學研究 00415中外文學作品導讀 00416漢語基礎 山東師范大學
00413現代教育技術 00417高等數學基礎 00418數論初步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50102 秘書 專 00535現代漢語 00315當代中國政治制度 00510秘書實務 00034社會學概論 山東師范大學 曲阜師范大學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0040法學概論
050303 公共關系 專 00058市場營銷學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645公共關系策劃 魯東大學
00642傳播學概論 00107現代管理學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50405 室內設計 專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0688設計概論 山東輕工業學院
050406 視覺傳達設計 專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0688設計概論 山東輕工業學院
080306 機電一體化工程 專 02183機械制圖(一) 02234電子技術基礎(一) 02185機械設計基礎 00022高等數學(工專) 山東大學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2205微型計算機原理與接口技術
080701 計算機及應用 專 02316計算機應用技術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2141計算機網絡技術 00022高等數學(工專) 山東大學
02318計算機組成原理 04730電子技術基礎(三) 02323操作系統概論
080801 房屋建筑工程 專 02391工程力學(二)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2386土木工程制圖 00022高等數學(工專) 山東建筑大學
02393結構力學(一) 02394房屋建筑學 02389建筑材料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81310 營養、食品與健康 專 05375醫學基礎總論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5739生物化學(四) 05746食品衛生學 山東大學
05751烹飪與膳食管理基礎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5749中醫營養學基礎
05737基礎化學
082207 計算機信息管理 專 02316計算機應用技術 02384計算機原理 00041基礎會計學 00022高等數學(工專) 山東大學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2141計算機網絡技術 00144企業管理概論
02382管理信息系統
030111 律師 專 05679憲法學 00919刑法原理與實務(一) 00920刑事訴訟原理與實務(一) 00923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一) 煙臺大學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5677法理學
030112 法律 專 00247國際法 00245刑法學 00260刑事訴訟法學 05677法理學 山東大學
05679憲法學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50114 漢語言文學 專 00024普通邏輯 00530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 00506寫作(一) 00532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一) 山東師范大學
00535現代漢語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50207 英語 專 00595英語閱讀(一)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0522英語國家概況 00795綜合英語(二) 山東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050208 日語 專 00605基礎日語(一) 00607日語語法 00843日語閱讀(一) 06043商務日語 山東師范大學 魯東大學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50308 新聞學 專 00024普通邏輯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653中國新聞事業史 00034社會學概論 山東大學
00633新聞學概論 00530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 00040法學概論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20104 財稅 本 00058市場營銷學 00054管理學原理 00069國際稅收 00015英語(二) 山東經濟學院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53對外經濟管理概論 山東財政學院
020106 金融 本 00058市場營銷學 00054管理學原理 00078銀行會計學 00015英語(二) 山東經濟學院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79保險學原理 00053對外經濟管理概論 山東大學
020110 國際貿易 本 00097外貿英語寫作 00045企業經濟統計學 00096外刊經貿知識選讀 00099涉外經濟法 山東經濟學院 青島大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5844國際商務英語
020155 文化產業 本 00642傳播學概論 04121中國文化導論 04124文化經濟學 00015英語(二) 山東師范大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4138旅游文化 04125文化產業創意與策劃 04133地方文化資源開發與管理
020202 工商企業管理 本 00151企業經營戰略 00054管理學原理 00153質量管理(一) 00015英語(二) 山東大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150金融理論與實務 00152組織行為學 中國海洋大學
020204 會計 本 00058市場營銷學 00150金融理論與實務 00160審計學 00015英語(二) 山東經濟學院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158資產評估 煙臺大學
020208 市場營銷 本 00185商品流通概論 00150金融理論與實務 00184市場營銷策劃 00183消費經濟學 山東大學 山東經濟學院
020210 旅游管理 本 00198旅游企業投資與管理 00196專業英語 05034旅游地理學 00053對外經濟管理概論 山東師范大學 青島大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4138旅游文化 00152組織行為學
020216 電子商務 本 00058市場營銷學 00800經濟學 11289電子商務數據庫技術 00015英語(二) 青島大學 山東理工大學
00893市場信息學 04741計算機網絡原理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0218 人力資源管理 本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54管理學原理 00041基礎會計學 00015英語(二) 青島大學
06092工作分析 00800經濟學 00277行政管理學 00034社會學概論 山東輕工業學院
020222 物業管理 本 00292市政學 00054管理學原理 00176物業管理 00015英語(二) 山東經濟學院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6570房地產營銷學 11288物業公共關系 青島大學
020229 物流管理 本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09政治經濟學(財) 00015英語(二) 青島大學
020232 勞動和社會保障 本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3327社會保險基金管理與監督 03328公共管理 00015英語(二) 山東輕工業學院
00034社會學概論
020259 企業管理 本 00091國際商法 00054管理學原理 00153質量管理(一) 00015英語(二) 山東經濟學院 山東輕工業學院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150金融理論與實務 02628管理經濟學
020282 采購與供應管理 本 03616采購戰術與運營 00009政治經濟學(財) 00015英語(二) 山東財政學院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30107 經濟法學 本 00231市場競爭法概論 00232國際投資法 00258保險法 00226知識產權法 青島大學 山東經濟學院
030203 社會工作與管理 本 00283社會行政 00280西方社會學理論 00284心理衛生與心理咨詢 00015英語(二) 山東師范大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282個案社會工作 00302人口社會學 03573老年社會工作
030302 行政管理學 本 00024普通邏輯 00315當代中國政治制度 01848公務員制度 00015英語(二) 山東大學 山東師范大學
00318公共政策 00034社會學概論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923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一)
040102 學前教育 本 00398學前教育原理 11283兒童社會性發展 00402學前教育史 00015英語(二) 山東師范大學 臨沂師范學院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11284幼兒教育政策與法規
040107 教育管理 本 00452教育統計與測量 00455教育管理心理學 00445中外教育管理史 00450教育評估和督導 齊魯師范學院
00453教育法學
040110 心理健康教育 本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284心理衛生與心理咨詢 00015英語(二) 山東師范大學 聊城大學
06060個性心理學 00471認知心理 06059心理學研究方法
050104 秘書學 本 00523中國秘書史 00524文書學 00527中外秘書比較 00015英語(二) 山東師范大學 曲阜師范大學
00528管理信息的收集與處理 00511檔案管理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525公文選讀
050218 商務英語 本 00087英語翻譯 00937政府政策與經濟學 00832英語詞匯學 00840日語 山東財政學院 曲阜師范大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50302 廣告學 本 00037美學 00107現代管理學 00015英語(二) 山東理工大學 山東輕工業學院
00642傳播學概論 00530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 00034社會學概論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40法學概論
050432 室內設計 本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15英語(二) 山東輕工業學院
050433 視覺傳達設計 本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15英語(二) 山東輕工業學院
050450 電腦藝術設計 本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15英語(二) 山東輕工業學院 青島科技大學
080307 機電一體化工程 本 02199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 02243計算機軟件基礎(一) 02197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00015英語(二) 山東大學 山東科技大學
02245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 02200現代設計方法 02238模擬.數字及電力電子技術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80702 計算機及應用 本 02324離散數學 02326操作系統 02197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00015英語(二) 山東大學 山東理工大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325計算機系統結構 04741計算機網絡原理
080705 電子工程 本 02199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 02358單片機原理與應用 02141計算機網絡技術 00015英語(二) 曲阜師范大學 魯東大學
02365計算機軟件基礎(二) 02354信號與系統 04707電子線路CAD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80709 計算機網絡 本 02335網絡操作系統 04751計算機網絡安全 00015英語(二) 山東大學 山東財政學院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4741計算機網絡原理
04742通信概論
080806 建筑工程 本 02439結構力學(二) 02446建筑設備 02275計算機基礎與程序設計 00015英語(二) 青島理工大學 山東科技大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6086工程監理 06936建筑法規 02442鋼結構
082208 計算機信息管理 本 02375運籌學基礎 02628管理經濟學 00015英語(二) 山東大學 山東經濟學院
02378信息資源管理 02323操作系統概論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4741計算機網絡原理
090403 畜牧獸醫 本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015英語(二) 青島農業大學
02678農業推廣學 02793生物統計附實驗設計
100705 社區護理學 本 03700護理社會學概論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4435老年護理學 00015英語(二) 山東大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30106 法律 本 00249國際私法 00246國際經濟法概論 00167勞動法 00015英語(二) 山東大學 青島大學
00264中國法律思想史 00259公證與律師制度 00258保險法 00226知識產權法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265西方法律思想史 00233稅法
030108 律師 本 00247國際法 00224律師執業概論 00167勞動法 00015英語(二) 山東師范大學 山東財政學院
00249國際私法 00246國際經濟法概論 00926司法鑒定概論 00226知識產權法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233稅法
050105 漢語言文學 本 00037美學 00821現代漢語語法研究 00538中國古代文學史(一) 00015英語(二) 山東師范大學 濟南大學
00812中國現當代作家作品專題研究 00537中國現代文學史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50201 英語 本 00087英語翻譯 00831英語語法 00832英語詞匯學 00604英美文學選讀 山東大學 煙臺大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3412韓語 00840日語
050202 日語 本 00535現代漢語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612日本文學選讀 青島大學 魯東大學
00609高級日語(一) 06042日語寫作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50305 新聞學 本 00642傳播學概論 00661中外新聞作品研究 00015英語(二) 山東大學 山東師范大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658新聞評論寫作
限地市開考專業
050211 朝鮮語 專 00632朝鮮語國家概況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0628朝鮮語基礎(二) 11285經貿韓語 山東師范大學 青島大學
11286韓文寫作基礎 限濟南青島煙臺威海日照聊城
080301 機械制造及自動化 專 10714電工與電子技術基礎 08631求職擇業與創業指導 10725生產作業管理 10722計算機繪圖(CAD) 青島科技大學
080602 工業電氣自動化技術 專 10737電子技術基礎 08631求職擇業與創業指導 10725生產作業管理 10739機械制圖 青島科技大學
100701 護理學 專 00488健康教育學 03000營養學 02864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基礎 02899生理學 山東大學 濰坊醫學院
02997護理學基礎 03179生物化學(三) 03003兒科護理學(一)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限衛生系統在職人員
100801 藥學 專 02068人體解剖生理學 02911無機化學(三) 02175分析化學(一) 03027植物化學 山東大學 濰坊醫學院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3034藥事管理學 03029藥劑學 限醫藥系統在職人員
100803 中藥學 專 03042中藥炮制學 02974中藥學(一) 02976醫古文(一) 02930中醫學基礎(一)(含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 山東中醫藥大學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3040中藥鑒定學 限醫藥系統在職人員
020119 餐飲管理 本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988食品營養學 00990宴會設計 00015英語(二) 煙臺大學
00985餐飲經濟學導論 限濟南青島東營威海報考
030401 公安管理 本 00369警察倫理學 00370刑事證據學 00861刑事偵查情報學 00015英語(二)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371公安決策學 限公安系統在職人員
00859警察組織行為學
050223 韓國語 本 01113韓國語閱讀 01114對韓貿易實務 01117韓國語寫作 00840日語 青島大學 煙臺大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1118翻譯(漢韓互譯) 限濟南青島煙臺威海日照聊城
100702 護理學 本 03202內科護理學(二) 03200預防醫學(二) 03201護理學導論 03004社區護理學(一) 濰坊醫學院 青島大學
03007急救護理學 限衛生系統在職人員
以下專業不再接納新生報名
020103 財稅 專 00999政府預算管理 00009政治經濟學(財) 00041基礎會計學 00020高等數學(一) 山東經濟學院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062稅收管理 00060財政學
00061國家稅收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20206 房地產經營與管理 專 00168房地產經濟學 00009政治經濟學(財) 00171房地產投資分析 00020高等數學(一) 聊城大學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174建筑工程概論 00175房地產開發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0176物業管理
030202 社會工作與管理 專 00272社會工作概論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266社會心理學(一) 00034社會學概論 聊城大學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0277行政管理學 00276人類成長與環境
030403 公安管理 專 05679憲法學 00245刑法學 00260刑事訴訟法學 00360預審學 山東警察學院
00355公安秘書學 00357治安管理學 限公安、武警在職人員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40106 教育管理 專 01281中國教育史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447教育行政學 00443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一) 齊魯師范學院
00107現代管理學 02111教育心理學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50214 外貿英語 專 00091國際商法 00089國際貿易 00094外貿函電 00795綜合英語(二) 聊城大學
00595英語閱讀(一)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0096外刊經貿知識選讀
00522英語國家概況
050407 音樂教育 專 00728中學音樂教學法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0504藝術概論 00727民族民間音樂 山東師范大學
050408 音樂教育 本 00730中外音樂史 00732簡明配器法 00735音樂教育學 00015英語(二) 山東師范大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限濟南考生報考
080704 電子技術 專 02340線性電子電路 02344數字電路 02275計算機基礎與程序設計 00022高等數學(工專) 曲阜師范大學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2353辦公自動化設備 02361通信技術基礎
100703 中醫護理學 專 02997護理學基礎 02931中藥學(二) 02864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基礎 02899生理學 山東大學
03021醫學護理管理學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3012中醫基礎理論(二) 03013中醫診斷學(二) 限衛生系統在職人員
100901 衛生事業管理 專 03057社會醫學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3056衛生經濟學 00152組織行為學 山東大學 濰坊醫學院
00107現代管理學 03058衛生法規 限從事衛生管理在職人員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20118 餐飲管理 專 00984酒水知識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177消費心理學 00980烹飪原料學(二) 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00054管理學原理 限濟南青島東營威海報考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20231 勞動和社會保障 專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3313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制建設 山東輕工業學院
020265 采購與供應管理 專 05361物流數學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5364物流企業會計 05728采購談判與供應商選擇 山東財政學院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5374商業組織與過程
020121 調查與分析 本 00058市場營銷學 00009政治經濟學(財) 02628管理經濟學 00015英語(二) 山東經濟學院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140國際經濟學
080708 計算機通信工程 本 02199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 02326操作系統 02197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00015英語(二) 北京郵電大學 山東師范大學
2011年4月自考科目及考試時間詳細
為了方便自考生的查詢,在這里
山東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2011年4月份考試專業科目一覽表 報名時間:2010年12月18日至24日 代碼 專業名稱 類別 時 間 主考院校 4月16日 4月17日 8:30-11:00 14:00-16:30 8:30-11:00 14:00-16:30 020105 金融 專 00073銀行信貸管理學 00009政治經濟學(財) 00041基礎會計學 00020高等數學(一) 山東經濟學院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074中央銀行概論 00060財政學 00072商業銀行業務與經營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20109 國際貿易 專 00058市場營銷學 00009政治經濟學(財) 00041基礎會計學 00020高等數學(一) 煙臺大學 00091國際商法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094外貿函電 00093國際技術貿易 00089國際貿易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20201 工商企業管理 專 00058市場營銷學 00009政治經濟學(財) 00041基礎會計學 00020高等數學(一) 山東省廣播電視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145生產與作業管理 00144企業管理概論 00146中國稅制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20203 會計 專 00157管理會計(一) 00009政治經濟學(財) 00041基礎會計學 00020高等數學(一) 山東經濟學院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155中級財務會計 00144企業管理概論 00146中國稅制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20207 市場營銷 專 00058市場營銷學 00009政治經濟學(財) 00041基礎會計學 00020高等數學(一) 山東大學 00179談判與推銷技巧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177消費心理學 00144企業管理概論 00178市場調查與預測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20211 飯店管理 專 00058市場營銷學 00009政治經濟學(財) 00187旅游經濟學 00015英語(二) 山東大學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193飯店管理概論 00194旅游法規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20228 物流管理 專 05361物流數學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5364物流企業會計 青島大學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20258 企業管理 專 00009政治經濟學(財) 00020高等數學(一) 山東經濟學院 山東輕工業學院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30301 行政管理 專 00292市政學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277行政管理學 00040法學概論 山東師范大學 00107現代管理學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40101 學前教育 專 00384學前心理學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387幼兒園組織與管理 00383學前教育學 山東師范大學 00394幼兒園課程 00385學前衛生學 00392學前兒童體育 00413現代教育技術 00396學前兒童美術教育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0397學前兒童音樂教育 040103 小學教育 專 00405教育原理 00406小學教育科學研究 00415中外文學作品導讀 00416漢語基礎 山東師范大學 00413現代教育技術 00417高等數學基礎 00418數論初步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50102 秘書 專 00535現代漢語 00315當代中國政治制度 00510秘書實務 00034社會學概論 山東師范大學 曲阜師范大學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0040法學概論 050303 公共關系 專 00058市場營銷學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645公共關系策劃 魯東大學 00642傳播學概論 00107現代管理學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50405 室內設計 專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0688設計概論 山東輕工業學院 050406 視覺傳達設計 專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0688設計概論 山東輕工業學院 080306 機電一體化工程 專 02183機械制圖(一) 02234電子技術基礎(一) 02185機械設計基礎 00022高等數學(工專) 山東大學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2205微型計算機原理與接口技術 080701 計算機及應用 專 02316計算機應用技術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2141計算機網絡技術 00022高等數學(工專) 山東大學 02318計算機組成原理 04730電子技術基礎(三) 02323操作系統概論 080801 房屋建筑工程 專 02391工程力學(二)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2386土木工程制圖 00022高等數學(工專) 山東建筑大學 02393結構力學(一) 02394房屋建筑學 02389建筑材料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81310 營養、食品與健康 專 05375醫學基礎總論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5739生物化學(四) 05746食品衛生學 山東大學 05751烹飪與膳食管理基礎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5749中醫營養學基礎 05737基礎化學 082207 計算機信息管理 專 02316計算機應用技術 02384計算機原理 00041基礎會計學 00022高等數學(工專) 山東大學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2141計算機網絡技術 00144企業管理概論 02382管理信息系統 030111 律師 專 05679憲法學 00919刑法原理與實務(一) 00920刑事訴訟原理與實務(一) 00923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一) 煙臺大學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5677法理學 030112 法律 專 00247國際法 00245刑法學 00260刑事訴訟法學 05677法理學 山東大學 05679憲法學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50114 漢語言文學 專 00024普通邏輯 00530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 00506寫作(一) 00532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一) 山東師范大學 00535現代漢語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50207 英語 專 00595英語閱讀(一)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0522英語國家概況 00795綜合英語(二) 山東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050208 日語 專 00605基礎日語(一) 00607日語語法 00843日語閱讀(一) 06043商務日語 山東師范大學 魯東大學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50308 新聞學 專 00024普通邏輯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653中國新聞事業史 00034社會學概論 山東大學 00633新聞學概論 00530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 00040法學概論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20104 財稅 本 00058市場營銷學 00054管理學原理 00069國際稅收 00015英語(二) 山東經濟學院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53對外經濟管理概論 山東財政學院 020106 金融 本 00058市場營銷學 00054管理學原理 00078銀行會計學 00015英語(二) 山東經濟學院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79保險學原理 00053對外經濟管理概論 山東大學 020110 國際貿易 本 00097外貿英語寫作 00045企業經濟統計學 00096外刊經貿知識選讀 00099涉外經濟法 山東經濟學院 青島大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5844國際商務英語 020155 文化產業 本 00642傳播學概論 04121中國文化導論 04124文化經濟學 00015英語(二) 山東師范大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4138旅游文化 04125文化產業創意與策劃 04133地方文化資源開發與管理 020202 工商企業管理 本 00151企業經營戰略 00054管理學原理 00153質量管理(一) 00015英語(二) 山東大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150金融理論與實務 00152組織行為學 中國海洋大學 020204 會計 本 00058市場營銷學 00150金融理論與實務 00160審計學 00015英語(二) 山東經濟學院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158資產評估 煙臺大學 020208 市場營銷 本 00185商品流通概論 00150金融理論與實務 00184市場營銷策劃 00183消費經濟學 山東大學 山東經濟學院 020210 旅游管理 本 00198旅游企業投資與管理 00196專業英語 05034旅游地理學 00053對外經濟管理概論 山東師范大學 青島大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4138旅游文化 00152組織行為學 020216 電子商務 本 00058市場營銷學 00800經濟學 11289電子商務數據庫技術 00015英語(二) 青島大學 山東理工大學 00893市場信息學 04741計算機網絡原理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0218 人力資源管理 本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54管理學原理 00041基礎會計學 00015英語(二) 青島大學 06092工作分析 00800經濟學 00277行政管理學 00034社會學概論 山東輕工業學院 020222 物業管理 本 00292市政學 00054管理學原理 00176物業管理 00015英語(二) 山東經濟學院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6570房地產營銷學 11288物業公共關系 青島大學 020229 物流管理 本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09政治經濟學(財) 00015英語(二) 青島大學 020232 勞動和社會保障 本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3327社會保險基金管理與監督 03328公共管理 00015英語(二) 山東輕工業學院 00034社會學概論 020259 企業管理 本 00091國際商法 00054管理學原理 00153質量管理(一) 00015英語(二) 山東經濟學院 山東輕工業學院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150金融理論與實務 02628管理經濟學 020282 采購與供應管理 本 03616采購戰術與運營 00009政治經濟學(財) 00015英語(二) 山東財政學院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30107 經濟法學 本 00231市場競爭法概論 00232國際投資法 00258保險法 00226知識產權法 青島大學 山東經濟學院 030203 社會工作與管理 本 00283社會行政 00280西方社會學理論 00284心理衛生與心理咨詢 00015英語(二) 山東師范大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282個案社會工作 00302人口社會學 03573老年社會工作 030302 行政管理學 本 00024普通邏輯 00315當代中國政治制度 01848公務員制度 00015英語(二) 山東大學 山東師范大學 00318公共政策 00034社會學概論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923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一) 040102 學前教育 本 00398學前教育原理 11283兒童社會性發展 00402學前教育史 00015英語(二) 山東師范大學 臨沂師范學院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11284幼兒教育政策與法規 040107 教育管理 本 00452教育統計與測量 00455教育管理心理學 00445中外教育管理史 00450教育評估和督導 齊魯師范學院 00453教育法學 040110 心理健康教育 本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284心理衛生與心理咨詢 00015英語(二) 山東師范大學 聊城大學 06060個性心理學 00471認知心理 06059心理學研究方法 050104 秘書學 本 00523中國秘書史 00524文書學 00527中外秘書比較 00015英語(二) 山東師范大學 曲阜師范大學 00528管理信息的收集與處理 00511檔案管理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525公文選讀 050218 商務英語 本 00087英語翻譯 00937政府政策與經濟學 00832英語詞匯學 00840日語 山東財政學院 曲阜師范大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50302 廣告學 本 00037美學 00107現代管理學 00015英語(二) 山東理工大學 山東輕工業學院 00642傳播學概論 00530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 00034社會學概論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40法學概論 050432 室內設計 本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15英語(二) 山東輕工業學院 050433 視覺傳達設計 本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15英語(二) 山東輕工業學院 050450 電腦藝術設計 本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15英語(二) 山東輕工業學院 青島科技大學 080307 機電一體化工程 本 02199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 02243計算機軟件基礎(一) 02197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00015英語(二) 山東大學 山東科技大學 02245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 02200現代設計方法 02238模擬.數字及電力電子技術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80702 計算機及應用 本 02324離散數學 02326操作系統 02197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00015英語(二) 山東大學 山東理工大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325計算機系統結構 04741計算機網絡原理 080705 電子工程 本 02199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 02358單片機原理與應用 02141計算機網絡技術 00015英語(二) 曲阜師范大學 魯東大學 02365計算機軟件基礎(二) 02354信號與系統 04707電子線路CAD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80709 計算機網絡 本 02335網絡操作系統 04751計算機網絡安全 00015英語(二) 山東大學 山東財政學院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4741計算機網絡原理 04742通信概論 080806 建筑工程 本 02439結構力學(二) 02446建筑設備 02275計算機基礎與程序設計 00015英語(二) 青島理工大學 山東科技大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6086工程監理 06936建筑法規 02442鋼結構 082208 計算機信息管理 本 02375運籌學基礎 02628管理經濟學 00015英語(二) 山東大學 山東經濟學院 02378信息資源管理 02323操作系統概論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4741計算機網絡原理 090403 畜牧獸醫 本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015英語(二) 青島農業大學 02678農業推廣學 02793生物統計附實驗設計 100705 社區護理學 本 03700護理社會學概論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4435老年護理學 00015英語(二) 山東大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30106 法律 本 00249國際私法 00246國際經濟法概論 00167勞動法 00015英語(二) 山東大學 青島大學 00264中國法律思想史 00259公證與律師制度 00258保險法 00226知識產權法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265西方法律思想史 00233稅法 030108 律師 本 00247國際法 00224律師執業概論 00167勞動法 00015英語(二) 山東師范大學 山東財政學院 00249國際私法 00246國際經濟法概論 00926司法鑒定概論 00226知識產權法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233稅法 050105 漢語言文學 本 00037美學 00821現代漢語語法研究 00538中國古代文學史(一) 00015英語(二) 山東師范大學 濟南大學 00812中國現當代作家作品專題研究 00537中國現代文學史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50201 英語 本 00087英語翻譯 00831英語語法 00832英語詞匯學 00604英美文學選讀 山東大學 煙臺大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3412韓語 00840日語 050202 日語 本 00535現代漢語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612日本文學選讀 青島大學 魯東大學 00609高級日語(一) 06042日語寫作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50305 新聞學 本 00642傳播學概論 00661中外新聞作品研究 00015英語(二) 山東大學 山東師范大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658新聞評論寫作 限地市開考專業 050211 朝鮮語 專 00632朝鮮語國家概況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0628朝鮮語基礎(二) 11285經貿韓語 山東師范大學 青島大學 11286韓文寫作基礎 限濟南青島煙臺威海日照聊城 080301 機械制造及自動化 專 10714電工與電子技術基礎 08631求職擇業與創業指導 10725生產作業管理 10722計算機繪圖(CAD) 青島科技大學 080602 工業電氣自動化技術 專 10737電子技術基礎 08631求職擇業與創業指導 10725生產作業管理 10739機械制圖 青島科技大學 100701 護理學 專 00488健康教育學 03000營養學 02864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基礎 02899生理學 山東大學 濰坊醫學院 02997護理學基礎 03179生物化學(三) 03003兒科護理學(一)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限衛生系統在職人員 100801 藥學 專 02068人體解剖生理學 02911無機化學(三) 02175分析化學(一) 03027植物化學 山東大學 濰坊醫學院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3034藥事管理學 03029藥劑學 限醫藥系統在職人員 100803 中藥學 專 03042中藥炮制學 02974中藥學(一) 02976醫古文(一) 02930中醫學基礎(一)(含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 山東中醫藥大學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3040中藥鑒定學 限醫藥系統在職人員 020119 餐飲管理 本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988食品營養學 00990宴會設計 00015英語(二) 煙臺大學 00985餐飲經濟學導論 限濟南青島東營威海報考 030401 公安管理 本 00369警察倫理學 00370刑事證據學 00861刑事偵查情報學 00015英語(二)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371公安決策學 限公安系統在職人員 00859警察組織行為學 050223 韓國語 本 01113韓國語閱讀 01114對韓貿易實務 01117韓國語寫作 00840日語 青島大學 煙臺大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1118翻譯(漢韓互譯) 限濟南青島煙臺威海日照聊城 100702 護理學 本 03202內科護理學(二) 03200預防醫學(二) 03201護理學導論 03004社區護理學(一) 濰坊醫學院 青島大學 03007急救護理學 限衛生系統在職人員 以下專業不再接納新生報名 020103 財稅 專 00999政府預算管理 00009政治經濟學(財) 00041基礎會計學 00020高等數學(一) 山東經濟學院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062稅收管理 00060財政學 00061國家稅收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20206 房地產經營與管理 專 00168房地產經濟學 00009政治經濟學(財) 00171房地產投資分析 00020高等數學(一) 聊城大學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174建筑工程概論 00175房地產開發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0176物業管理 030202 社會工作與管理 專 00272社會工作概論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266社會心理學(一) 00034社會學概論 聊城大學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0277行政管理學 00276人類成長與環境 030403 公安管理 專 05679憲法學 00245刑法學 00260刑事訴訟法學 00360預審學 山東警察學院 00355公安秘書學 00357治安管理學 限公安、武警在職人員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40106 教育管理 專 01281中國教育史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447教育行政學 00443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一) 齊魯師范學院 00107現代管理學 02111教育心理學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50214 外貿英語 專 00091國際商法 00089國際貿易 00094外貿函電 00795綜合英語(二) 聊城大學 00595英語閱讀(一)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0096外刊經貿知識選讀 00522英語國家概況 050407 音樂教育 專 00728中學音樂教學法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0504藝術概論 00727民族民間音樂 山東師范大學 050408 音樂教育 本 00730中外音樂史 00732簡明配器法 00735音樂教育學 00015英語(二) 山東師范大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限濟南考生報考 080704 電子技術 專 02340線性電子電路 02344數字電路 02275計算機基礎與程序設計 00022高等數學(工專) 曲阜師范大學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2353辦公自動化設備 02361通信技術基礎 100703 中醫護理學 專 02997護理學基礎 02931中藥學(二) 02864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基礎 02899生理學 山東大學 03021醫學護理管理學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3012中醫基礎理論(二) 03013中醫診斷學(二) 限衛生系統在職人員 100901 衛生事業管理 專 03057社會醫學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3056衛生經濟學 00152組織行為學 山東大學 濰坊醫學院 00107現代管理學 03058衛生法規 限從事衛生管理在職人員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20118 餐飲管理 專 00984酒水知識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177消費心理學 00980烹飪原料學(二) 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00054管理學原理 限濟南青島東營威海報考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20231 勞動和社會保障 專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3313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制建設 山東輕工業學院 020265 采購與供應管理 專 05361物流數學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5364物流企業會計 05728采購談判與供應商選擇 山東財政學院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5374商業組織與過程 020121 調查與分析 本 00058市場營銷學 00009政治經濟學(財) 02628管理經濟學 00015英語(二) 山東經濟學院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140國際經濟學 080708 計算機通信工程 本 02199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 02326操作系統 02197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00015英語(二) 北京郵電大學 山東師范大學 02372程控交換與寬帶交換 02364數據通信原理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2368通信英語 山東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2011年1月份考試專業科目一覽表
報名時間:2010年11月27日至28日 代碼 專業名稱 類別 時 間 主考院校 1月8日 1月9日 8:30-11:00 14:00-16:30 8:30-11:00 14:00-16:30 020105 金融 專 00065 國民經濟統計概論 00055 企業會計學 00043 經濟法概論(財) 山東經濟學院
有關農林經濟管理類論文范文一:地方綜合性大學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探討
摘要:地方綜合性大學在制定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規范時應從自己的實際出發,明確自己的定位,遵循相應原則,形成自己的專業規范。
關鍵詞:地方綜合大學 農林經濟管理 專業規范
一、專業規范的作用
專業規范是高等院校深化專業建設與改革的基礎,它是對專業人才培養主要內容的總體規范。具體地說,專業規范是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的基礎上,對本專業的知識體系、課程體系等給出的定性描述和量化規定。具體包括本專業培養目標、培養規格、教育內容、教學條件等。專業規范的核心是構建本專業的知識體系、課程體系與實踐教學體系,提出多層次的規范性質量標準和教學要求。
第一,專業規范是大學本科培養的基本規則。所謂規則,或是說在一定情況下你能做什么、應該做什么或是不能做什么、不必做什么。這就是制度的核心,制度構造了人們在政治、社會或經濟方面發生交換的激勵結構,制度變遷則決定了社會演進的方式。有了專業規范,各個大學就得按照專業規范的基本要求培養學生。
第二,專業規范是高校培養大學生的基本要求。制定專業規范有利于建立相應的社會評價、監督標準和機制。制定專業規范和教學規范是保證高校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的基本措施,也為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履行宏觀管理職能提供了分類指導的依據。同時,在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的背景下,專業規范是高校交流合作的共同語言。高校間往往根據專業規范、課程設置與教學大綱等基礎文件,來進行學分互認、判斷是否授予學位等。
第三,專業規范是保證大學培養質量的基礎。從發達國家的經驗教訓來看,專業規范確立了大學教育的質量標準。美國原來沒有全國統一的教育質量標準,在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之后,就更是五花八門,各個學校制定標準的隨意性很大,差異懸殊。對此,美國高質量教育委員會1983年發表了著名的公開信《國家處于危險之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由此引發了美國新一輪的教育教學改革,改革的核心問題是提高教育質量,而提高教育質量的一項重要措施,是制定和推行全國大致統一的質量標準。從我國的情況來看,隨著大學擴招及學校升格,國家每年又新增很多本科專業,例如2010年公布高校新設置或調整的1733個本科專業和7個醫學類專科專業,2011年公布高校新設置或調整的1887個本科專業,分別從2010年和2011年開始招生。大學擴招,尤其是新增本科院校擴招,導致大學生培養質量下降。誠然,大學培養質量下降是多種原因導致的,但缺乏專業規范,一些院校沒有達到本科培養的基本要求就開始招生,或者得到國家批準為新專業之后,由于沒有專業規范等原因,沒有很好進行專業建設。因此,制定專業規范是保證大學生培養質量的基礎。
二、制定農林經濟管理本科專業規范的基礎
1.是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多樣性
從本質上講,全國專業規范對大學某一專業人才培養的共同要求,有利于保證大多數學生達到一個基本水平。但我們知道,在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這就使得我們不能只用一個標準來要求來衡量大學的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應在保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制定多樣性的培養標準。在大學的人才培養過程中,不同大學應根據自己的市場定位確定相應的專業定位,使得各校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培養類型也應有所不同。以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為例,社會上對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需求是有差異的,有些地區需求的重點是種植業經濟,有些地區需求的重點是草業經濟,有些需求的重點是可能是漁業經濟,有些需求的重點是可能是林業經濟管理,還有的地方需求的重點可能是海洋農業經濟管理等等。各校不可能培養具有所有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知識的人才,而只能在某一方向上體現人才的特色,這就決定了各校人才培養的多樣性。專業規范的制定就是力求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多樣性化基礎上的統一。
2.應從地方性綜合大學的專業定位出發
地方綜合性大學在思考自己本科專業定位時,應從地方綜合性大學的實際出發,如何培養農林經濟管理本科應有一個清楚的定位。我們認為,地方性綜合大學在培養農林經濟管理本科定位時,應立足于地方性、綜合性實際,讓學生具有較好的農學、林學、畜牧學、生命科學基礎,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質,尤其是有較好傳統文化中經濟、經營及管理素養;學生還要具有較強的數學基礎、經濟學基礎和行為科學的基礎;掌握現代經濟學、管理學的基本理論,具有較強從事實際管理工作的能力。
三、制定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規范的原則
地方性綜合大學制定專業規范應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本科教育的基礎性原則。樹立終身教育觀念,注重本科教育的基礎性,構建人文社會科學基礎、自然科學基礎、專業基礎及基本技能等有機結合的大基礎教育體系。
第二,通用性與地方性相結合的原則。在做一種專業規范,應具有一定的通用性,要具有地方性綜合大學的一般性,能夠滿足地方綜合大學培養學生的需要,同時也對地方性綜合大學如何培養本科生提出一般性的要求。同時,由于各個綜合性大學都具有自身的特點,都有服務地方的任務,都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因此,在制定專業規范時,應充分考慮到地方性綜合大學的特殊性和地方性。
第三,專業建設應立足于綜合性。綜合大學不同于專業性大學,具有學科齊全、學科眾多的特點,因此,人才培養應充分發揮綜合大學的優勢,真正培養寬口徑、厚基礎的大學生。
第四,課程體系整體優化原則。立足教學全過程,科學地處理好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主干學科與相關學科、理論與實踐、知識與能力、一般與個別的關系,加強基礎,拓寬專業口徑,增強學生適應能力,有利于學生創新精神與能力的培養。
第五,加強實踐訓練,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加強實踐訓練,密切教學與科學研究、社會實踐的關系。提高課程設計、畢業論文(設計)、實驗、各類實習、社會實踐的質量,增強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六,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把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落實到理論與實踐教學的全過程中,改革教學方法,重視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應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學術活動。一、二年級可結合課程學習寫讀書報告,鼓勵和支持學生成立各種科研興趣小組。院、系應創造條件吸納二、三年級學生,在導師指導下參加創新性實驗項目和科研活動。
四、地方性綜合大學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規范
1.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系統的管理科學和經濟科學的基礎理論和相關的農(林)業科學基礎知識,掌握農(林)業經濟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在各類農(林)業企業、教育科研單位、中介咨詢機構和各級政府部門從事經營管理、咨詢服務、科學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專門人才。
2.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管理學和經濟科學的基本理論和相關的農(林)業科學基本知識,受到調查方法、研究方法、項目可行性分析、專業寫作、計算機應用等方面的扎實訓練,掌握企業經營管理基本原則和管理技巧,具備從事經營管理、政策研究咨詢服務等方面的基本能力。第一,具備較深厚的農學、林學、畜牧學、生命科學、數學、計算機基礎知識,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人文社會科學素質;第二,掌握經濟學、管理學的基本原理,對經濟學、管理學研究的最新成果有所了解,具備扎實的經濟學、管理理論;第三,能夠較為熟練地掌握和運用經濟研究方法、農村調查方法及分析方法,能夠熟練地撰寫各種專業文章;第四,對于會計、財務管理、統計學及項目可行性研究等應用較強的課程,不僅掌握基本原理,而且能夠熟練地運用;第五,具有獨立獲取知識、信息處理能力、較好的語言和文字表達、組織協調、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3.主干學科
農學,經濟學,管理學。
4.主要課程
農學概論、林學概論、畜牧學概論、人文科學概論、經濟學原理(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實驗經濟學、農業經濟學、制度經濟學、林業經濟學、管理學原理、企業管理學、農業經濟研究方法、農村調查方法、項目可行性研究、專業寫作與訓練、投資與理財、市場營銷學、統計學、財務管理、組織行為學。
5.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包括教學實習、課程設計、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科研訓練、社會實踐等;專業實踐性教學環節學分比例占總學分的15-25%。
6.專業基本教學條件
(1)師資隊伍。專業教師12-15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4-5人,講師5-6人,助教1-2人,師生比20-25之間,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所比重應高于40%;其中60%以上的教師應具有碩士以上學位。
(2)圖書資料、教材。公共圖書館中有一定數量本專業比較典型的和本專業有關的圖書、刊物、資料、數字化資源的工具。人均圖書100冊,核心期刊應該全部訂閱,電子期刊包括CNKI、維普、人大復印資料、萬方數據庫、EBSCO全文數據庫、超星電子圖書館。要選用符合專業規范的教材,基礎課程的教材應為正式出版教材,專業課程至少應有符合本校教學大綱的講義,對于新開辦的專業,教材選用盡量用國家級教材,對于實力較強的地方綜合性大學,可以編寫自己的教材,但應由國家正規出版社出版發行,尤其是特色教材可以自己編寫。
(3)實驗室。基礎課程實驗室要達到一定的要求,每個學生擁有的實驗儀器設備要達到一定的數量。實驗設置除計算機外,還應有數碼照相機、數碼攝相機、錄音筆等。同時,還應有可供實驗用的教學實習軟件。另外,實驗室還將具備利用實驗形式講授經濟學理論的基本條件。專業實驗室儀器設備的固定資產總額應達到40萬元以上,應具有可進行經濟學實驗(或者開設實驗經濟學課程)、會計模擬實習、財務管理模擬實習、投資、理財模擬實習等的基本條件。
(4)實習基地。要有相對穩定的實習基地(包括校外)2-5個,實習基地應要能夠滿足進行農學、林學、畜牧學、農村調查、統計、企業管理實習等課程進行教學實習的基本條件,能夠滿足學生進行畢業論文調查的基本條件。
(5)教學經費。新設本專業,開辦經費一般不低于(不包括固定資產)20萬元。每年的生均教學經費不低于金額500元。
7.主要課程教學要求
農學概論:36-54學時,主要講授內容包括緒論、作物的生長發育、作物產量和產品品質的形成、作物與環境的關系、作物栽培措施和技術,等。
林學概論:36-54學時,主要講授內容包括林業及林學的基本概念、掌握森林植物、林木與環境關系、森林分布、森林分類、林木育種、森林保護、造林、森林植被恢復與重建、森林可持續經營、城鎮園林綠化等。
畜牧學概論:36-54學時,主要講授內容包括動物營養原理、飼料、動物遺傳基本原理、動物育種、動物繁殖、動物環境工程、動物保健、養牛生產、養豬生產、養羊生產、養禽生產、養兔生產等。
人文科學概論:36-54學時,主要講授內容包括語言文學、社會學、心理學、音樂、藝術等。
微觀經濟學:54-72學時,主要講授內容包括導論、需求、供給及局部均衡價格的決定、彈性理論、效用理論、消費者選擇、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完全競爭市場、不完全競爭市場、壟斷競爭、博弈認入門、市場失靈等。
宏觀經濟學:54-72學時,主要講授內容包括導言、國民收入的核算與循環、簡單國民收入決定模型、貨幣市場的均衡、雙重均衡的宏觀經濟模型:IS-LM模型、總需求-總供給模型:AD-AS模型、宏觀經濟政策、通貨膨脹與失業、開放的宏觀經濟模型、經濟周期和經濟增長等。
實驗經濟學:54-72學時,主要講授內容包括市場均衡實驗、生產與成本實驗、廠商理論實驗、要素市場實驗、博弈化實驗、制度實施實驗、市場失靈實驗等。
農業經濟學:54-72學時,主要講授內容包括導論、農產品需求與供給、農產品市場與價格、農產品國際貿易、農業生產要素總論、農業自然資源:土地和水資源、農業勞動力、農業資本、農業科學技術、農業經濟的微觀組織、農業的宏觀調控、農業產業結構、農民收入與消費、現代農業與農業現代化、農業可持續發展等。
林業經濟學:54-72學時,主要講授內容包括導論、林業資源介紹、林業資源配置、林產品的供給與需求、林產品市場均衡、林產品貿易、林業市場失靈、林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林業制度等。
制度經濟學:36-54學時,主要講授內容包括制度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及基本假設、制度的基本理論、交易費用理論、產權的基本理論、合約理論、制度變遷與制度創新等。
管理學原理:54-72學時,主要講授內容包括管理概述、道德與社會責任、信息獲取、決策、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創新等。
企業管理學:54-72學時,主要講授內容包括企業管理概述、企業管理的領導制度與管理組織、企業管理理論、經營策略、生產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庫存管理、質量管理、資產管理、財務管理等。
農業經濟研究方法:36-54學時,主要講授內容包括經濟研究、研究方法概述、規范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文獻研究法、實證研究方法、實驗研究方法等。
農村調查方法:36-54學時,主要講授內容包括農村經濟調查的方法概論、調查方案設計、傳統的問卷調查方法、參與式的調查方法、質的調查方法、抽樣基本原理、樣本設計、問卷設計、指標與標度、調查的組織與實施、調查資料處理等。
項目可行性研究:36-54學時,主要講授內容包括導論、市場預測及建設規模、原材料及供應品、廠址選擇、方案設計、企業組織與勞動定員、項目實施進度計劃、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財務效益分析、國民經濟及社會效益評分析等。
財經專業寫作與訓練:54-72學時,主要講授內容包括專業寫作概述、財經寫作的概念、功能、特點極其要求、經濟發展規劃、經濟發展戰略、調查報告、工作總結、預測報告、經濟活動分析報告、經濟決策報告、招標書與投標書、經濟合同、經濟論文、本科畢業論文等。
投資與理財:54-72學時,主要講授內容包括投資與理財的基本知識、投資和理財的基本理論、投資和理財的環境、農業的投資和理財、工業的投資和理財、流通業和服務業的投資和理財、風險投資、銀行業的投資和理財、證券投資和理財、投資基金和基金投資、家庭(個人)投資和理財、投資理財的法律規范等。
市場營銷學:54-72學時,主要講授內容包括導論、營銷環境分析、市場定向、市場定位、產品決策、渠道決策、促銷決策、價格決策、營銷組織與控制、營銷哲學、營銷策劃案設計等。
統計學:54-72學時,主要講授內容包括統計數據與統計學的概念、統計數據的類型、數據的搜集、數據的整理與顯示、數據分布特征的測度、時間序列分析、指數等。
財務管理:54-72學時,主要講授內容包括導論、籌資管理、流動資產管理、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管理、對外投資管理、成本費用管理、銷售收入和利潤管理、外幣業務管理、企業清算、財務分析等。
組織行為學:54-72學時,主要講授內容包括組織行為學的研究對象與方法、知覺與個體決策、個體行為、態度與管理、激勵理論與應用、群體行為與溝通、領導行為與管理、組織行為與管理、組織發展與變革等。
會計學:54-72學時,主要講授內容包括導論、會計科目和賬戶、復式記賬、賬戶和復式記賬的應用、賬戶的分類、會計憑證、賬簿、會計核算形式、財產清查、會計報表、會計工作的組織等。
參考文獻:
[1]諾斯.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社,1994:4
[2]徐定華,關勤,樓盛華.論高校專業規范與專業特色的內涵及關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0(8):57-58
[3]蔡克勇.大眾化的質量觀:多樣性和統一性結合[J].高等教育研究,2001(4):7-9
有關農林經濟管理類論文范文二:淺談農林經濟管理
【摘 要】隨著現代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農林經濟的重視程度也逐漸增加。農村產業結構也跟隨市場經濟的變化在不斷調整和升級,農林經濟管理在此期間也面臨著很多矛盾和沖突,因此,對農林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們需要建設科學的經濟管理體系,為更好地打造健康科學的農林發展環境奠定基礎。
【關鍵詞】農林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林經濟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現代化的農林經濟在不斷的完善和發展。但是現代的農林經濟管理模式還有待完善,發展農林經濟離不開完善的管理,需要我們從根本上研究農林經濟管理,了解國家對農林經濟實施的政策,才能解決農林經濟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通過對農林經濟管理體系建設的研究,希望能夠為農林經濟的發展做出一些貢獻。
1 農林經濟管理的現狀
目前我國農村人口數量眾多,農業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與農業強國比較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由于我國的農業種植土地分布的比較散,而且農業種植缺少現代化的種植生產技術,農民的農業工作效率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在一些經濟發展比較慢的山區,大型的農業機械設備不能得到廣泛的應用,還是需要靠人力去進行種植,嚴重制約了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另外,我國很多農村人員選擇進城務工,導致農村人口數量急劇的減少,大量的農田荒廢、出現嚴重的土地閑置現象,這樣家中了城市發展的負擔,也拉大的城市與農村收入的差距,對城鄉一體化建設產生了很多負面的影響。如果不能建立規范的農林經濟管理體制很容易導致農林經濟走下坡路。提高農林經濟的管理,對提高農林經濟競爭實力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可以解決農村人口吃飯難,生活壓力大等諸多問題。
2 農林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2.1 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
解決農林經濟管理中的問題就要堅持不懈的走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通過科學的方法對農村建設進行合理的規劃,無論是農業發展還是工業發展都應該遵循減少農村勞動力的原則。農民的工作熱情要通過不斷的鼓勵來帶動,這樣才能讓農民獲得更多的利益,才能夠促進農業的發展,保障現代化技術的實施。對農林企業運用科學的管理理念是提高資源利用率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農林經濟發展的重要依據。
2.2 農林業現代化管理的實現
農林業要實現現代化的管理模式,就要緊跟時代的步伐,根據農業的發展和改造情況進行規劃,制定行之有效的農林經濟的管理方法,提高農林建設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要求工作人員不僅具備農業操作的理論知識,還具備綜合的實踐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現代化的管理模式,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讓先進的科學技術真正應用到農林業的工作當中。
實現農林現代化的管理還需要有完善的社會服務體系,社會服務體系的建立能夠給農林業的生產和銷售方面做出正確的指導,同時政府部門的鼓勵政策也對農林經濟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為實現農林現代化的管理提供有力幫助。
2.3 科技興農戰略的實施
農林經濟的管理問題關乎到國民經濟的發展,其正確的管理不僅能夠幫助農業企業穩定的發展,還能夠提高農林經濟的整體發展水平。而科技興農戰略的實施不僅能夠提高農林經濟的管理,還能夠使我國農林經濟的科技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現在我國農村普遍存在文化程度偏低的現象,不能夠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所以科技興農戰略的實施,還需要盡快從農村教育抓起,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是非常重要的任務。在農林科技體系的改革方面也要加強,無論是從技術服務管理還是科技管理方面都要實施科技興農的戰略,只有加大農林經濟管理方面的力度,才能加強農林科技機構的管理,從而提高農林經濟管理水平。
3 農林經濟管理的教育與創新
農林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優秀人才的培養,因此,農林經濟管理的教育和創新至關重要。農林經濟管理的教育主要讓學生了解到農林經濟管理的重點內容和特色內容,以及如何協調好經濟與管理的關系,在傳統的農林經濟管理的基礎上如何進行創新。這也是農林經濟管理的教育的重要任務。農林經濟管理是以服務為特色的學科,服務于農林經濟的發展是教育的使命,只有適應于農林和農村教育發展的教育才能培養出有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目前農林經濟管理的教育正在不斷的創新和改革,是根據農村經濟的轉型所制定的。農村經濟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不斷的提高其生產水平,加強生產經營方面的管理。迫使農林經濟管理不斷的提高和完善。同時農林生產經營方式封閉的自給自足的供銷方式,需要改變為開放的生產和供銷一體化的經營方式。針對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的轉型要進行深入的了解,可以通過具體的轉型案例來對農林經濟管理學科體系的建立進行指導。讓學生從資源的分配到產品的銷售進行全過程的了解。總之,農林經濟管理的教育需要建立科學的教育體系,培養出具有專業知識技能和專業管理的人才,從而為我國農林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
結束語
本文對農林經濟管理的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措施對問題進行解決。農業經濟管理的重點內容就是農林技術的發展,需要從農林教育開始抓起,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同時對農林經濟管理要建設完整的學科體系,對農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市場需求不斷的分析。在傳統農林經濟管理的方法基礎上,采用現代化的手段進行管理。不僅需要學校教育,還需要在農村開展技能培訓,提高農民的農林技術水平。相信隨著我國農林經濟管理體系的不斷完善,社會服務體系的不斷建立,以及科技興農戰略的重點實施,一定能夠使我國的農林經濟發展的更好,讓農林企業在市場具有很強的競爭能力,為我國農林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沈宇丹,劉宇虹. 基于能力建設的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究――以山西財經大學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為例[J].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14(04)
[2] 蘇紅偉. 我國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4(03)
[3] 徐秀英,付雙雙. 新時期農林高校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改革研究――基于浙江農林大學學生的調查[J]. 人力資源管理. 2013(05)
近期,我們以“資源”作為檢索詞在《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進行“篇名”的“精確”檢索,共檢出360 415篇文獻(以下簡稱為“資源”期刊文獻)。這些文獻除極少數屬于資源會議消息、資源圖書出版簡訊等之外,絕大多數是論文類文獻,可以用于表征學術界對于資源問題的關注程度和資源科學研究的規模。其中,1984年至2013年的329 607篇“資源”期刊文獻的年度分布列為表1。由表中數據可見,“資源”期刊文獻30年來呈現明顯的增長趨勢。
1980年代以來,中國出版了一系列資源學、資源科學著作,如《自然資源學概論》[3](1988年)、《資源科學論綱》(1994年)、《資源生態經濟學》[4](1996年)、《資源科學》[5](1998年)、《自然資源學原理》[6](2000年)、《中國資源科學百科全書》(2000年)等。另有翻譯著作阿蘭•蘭德爾的《資源經濟學》[7]等。進入1990年代,有多位學者探討了廣義資源科學的學科體系問題。1994年,封志明、王勤學在《資源科學論綱》一書中提出兩層級結構的資源科學學科體系[8]。資源科學的第一級子學科是綜合(理論)資源學和部門(專門)資源學,兩者在具體時空的結合是區域資源學。綜合資源學包含5個第二級子學科,部門資源學包含8個第二級子學科。2000年,孫鴻烈、石玉林、趙士洞、張巧玲、封志明等在為《中國資源科學百科全書》撰寫的概觀性專文《資源科學》中,提出了一個有所改進的資源科學學科體系[9](P37)。這個學科體系也屬于兩層級結構。第一級子學科除綜合資源學、部門自然資源學、區域資源學之外,增設了社會資源(學)。部門自然資源學增加了一個第二級子學科藥物資源學。社會資源(學)列出人力資源(學)、資本資源(學)、科技資源(學)、教育資源(學)4個第二級子學科。2001年,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沈長江著文對資源科學學科體系做了深入的探討,提出資源科學的三維網絡結構學科體系[10]。第一維縱軸(Y)是資源科學總論,包括資源分類學、資源信息學、資源數學、資源化學、資源生態學、資源地理學、資源經濟學、資源工程學等15個分支學科。第二維橫軸(X)是資源科學各論,包括氣候資源學、水資源學、土地資源學、療養地資源學、勞動力資源學、金融資源學、人文文化資源、網絡資源、科學知識資源等19個分支學科(有些學科名稱不夠規范),分屬自然資源學、社會經濟資源學、知識信息資源學。第三維斜軸(Z)是資源科學區域分論,包括極地資源學、寒帶資源學、熱帶亞熱帶資源學、赤道帶資源學等。區域分論是資源科學中包羅分支學科最多、最為復雜的部分。
一、廣義資源科學的學科結構
借鑒資源科學學科體系的已有研究成果,我們提出廣義資源科學體系結構的嘗試性建構方案(表2)。廣義資源科學的所有分支學科(含邊緣分支學科),按照數學自然科學屬性、哲學社會科學屬性的強弱差異,相對地區分為五個群組。從左至右,即從第Ⅰ群組到第Ⅴ群組,數學自然科學屬性依次減弱,哲學社會科學屬性依次增強。第Ⅰ群組學科的絕大多數是具有鮮明哲學社會科學屬性的邊緣分支學科,如資源數學、資源力學、資源物理學、資源化學、資源地球科學、環境資源學、資源開發工藝學、遙感遙測資源學、仿生資源學、資源勘查學、資源系統論、資源控制論、資源信息論、環境資源學等。它們是資源科學與數學、自然科學(力學、物理學、化學、勘查學、仿生學、工藝學等)、系統科學(一般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等)的主要學科門類或學科相互滲透而形成或正在形成的邊緣學科。資源遙感遙測學,旨在研究自然資源考察中使用的遙感遙測手段。仿生資源學,側重研究通過仿生學途徑獲取資源的機理和方法。環境資源學是介于環境科學與資源科學之間的邊緣學科,其任務是研究自然環境資源的構成、分類、特征、功能、調查、評價、開發、管理等。在交叉科學中,環境科學和資源科學都是擁有眾多分支學科的學科門類,兩者有著特殊的交融關系。1997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頒布的《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學科專業目錄》,在“經濟學”學科門類中設有二級學科“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代碼020106),在“法學”學科門類中設有二級學科“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代碼030108)。由于人才培養方面這種整合式的制度安排,使作為知識體系的環境科學和資源科學在中國有著難分難解的關系。環境資源學[11]與資源科學的許多分支學科相融合,形成環境資源地理學、環境資源評價學、環境資源管理學、環境資源生態學、環境資源工程學、環境水土資源學[12]、環境資源經濟學、環境資源開發史等邊緣分支學科。第Ⅱ群組主要是依據自然資源的類型而劃分出來的一組學科,可統稱為自然資源學,主要有礦產資源學、水資源學(淡水資源學)、土地資源學、濕地資源學、山地資源學、草地資源學、林地資源學、沙漠資源學、生物資源學、氣候資源學、海洋資源學、空間資源學[13]、人工物料資源學、能量資源學以及熱帶資源學、溫帶資源學、寒帶資源學、極地資源學等。濕地資源學、山地資源學、草地資源學、林地資源學等單設學科,原因在于濕地、山地、草地、林地等地段性資源包含多種單項自然資源,可能既包含礦產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又包含氣候資源和植物、動物等生物資源,研究內容具有一定程度的綜合性,是礦產資源學、水資源學、土地資源學所不能完全替代的。熱帶資源學、溫帶資源學、寒帶資源學、極地資源學則是按照地域氣候特征分立出來的幾門學科,分別研究熱帶、溫帶、寒帶和南極、北極的資源特征、分布、開發利用等問題。如果將地球之外的天體也置于研究視野,這一群組還可以包含月球資源學、火星資源學、太陽資源學等學科。第Ⅲ群組由一系列“中性”學科或接近“中性”的學科構成,包括資源計量學、資源評價學、資源管理學、資源規劃學、資源運籌學、資源系統工程學、資源地理學、資源生態學、資源工程學、信息資源學、區域資源學、全球資源學等。普通資源學是資源科學的一門核心基礎學科,其任務是探討有關資源、資源科學的各種一般性、普遍性、共同性問題。普通資源學盡管以普通自然資源學作為基礎和主體,但也包含著普通人文資源學的內容。隨著普通資源學的逐步成熟,將來有可能從中分化出資源科學史、資源科學學等相對獨立的分支學科。資源計量學、資源運籌學、資源系統工程學具有一定的數學自然科學屬性,但弱于第Ⅰ群組,因此暫列入第Ⅲ群組。資源地理學、資源生態學、資源工程學、信息資源學、區域資源學、全球資源學等列入這一群組,主要是因為它們既涉及自然資源,又涉及人文資源,兩方面難分伯仲,既不宜歸入自然資源學,也不宜歸入人文資源學。例如,資源地理學既包含資源自然地理學,又包含資源人文地理學;信息資源學既研究自然信息,又研究人文信息;全球資源學既涉及自然資源,又涉及人文資源。第Ⅳ群組主要是依據人文資源的類型而劃分出來的一組分支學科,可統稱為人文資源學,包括財力資源學(資本資源學)、人力資源學、智力資源學、社會文化資源學、精神動力資源學、政治資源學、行政資源學、外交資源學、司法資源學、科學技術資源學、教育資源學、藝術資源學、體育資源學、人際關系資源學、旅游資源學、軍事資源學等。前幾門學科分別以各個基本類型的人文資源作為研究對象,而后幾門學科則分別以各個社會活動領域的資源問題作為研究對象。政治資源、科學技術資源、教育資源等活動性或事業性資源,都包含著多種單項人文資源。因此,財力資源學、人力資源學、智力資源學、社會文化資源學等學科的任何一門,都無法取代對政治資源、科學技術資源、教育資源等的專門研究。旅游資源學、軍事資源學等學科,雖然必須廣泛涉及物質資源(建筑物、武器裝備等),但始終保持著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視角,因而將它們歸屬于第Ⅳ群組。旅游資源學是這個群組中發展勢頭較為強勁的一門學科。在中國國家圖書館《聯機公共目錄查詢系統》中,目前可以檢索到1994年以來以“旅游資源學”作為書名主題詞的專著、教材36部[14]。第Ⅴ群組學科,大多屬于資源科學與哲學、社會科學的主要學科門類相互滲透而形成或正在形成的邊緣學科,如資源哲學、資源倫理學、資源政治學、資源法學、資源文化學、資源社會學、資源開發史、資源經濟學、資源投資學、資源市場學等。例如,資源哲學是介于資源科學與哲學之間的邊緣學科,其任務是研究有關資源、資源科學的一系列哲學問題,如資源概念的內涵和本質、資源在社會發展中的歷史地位、資源的無限與有限、資源消耗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資源科學研究的方法論等。資源經濟學是介于資源科學與經濟學之間的邊緣學科,其基本使命是探討資源開發利用中的經濟學問題,如資源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資源開發利用的經濟評價、資源開發利用的優化方案、資源再生增殖能力的保護措施等。在既往的發展歷程中,資源經濟學與歸屬于自然資源學的一些分支學科發生了廣泛的聯系,已經形成或有望形成礦產資源經濟學、水資源經濟學、土地資源經濟學、生物資源經濟學、氣候資源經濟學、海洋資源經濟學等二級分支學科。就體系結構而言,廣義資源科學與狹義資源科學(自然資源科學)的差別,就在于后者不包含第Ⅴ群組,亦即第Ⅰ、Ⅱ、Ⅲ、Ⅳ群組的集合是狹義資源科學,狹義資源科學再添加上第Ⅴ群組,就是廣義資源科學。但兩者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差別,即第Ⅱ、Ⅲ、Ⅳ群組學科在狹義資源科學中以狹義資源(自然資源)作為研究對象,在廣義資源科學中則以廣義資源(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之和)作為研究對象。例如,資源政治學在狹義資源科學中,其任務是研究自然資源與政治活動的關系;在廣義資源科學中,它的任務是研究自然資源、人文資源與政治活動的關系。
二、資源科學的當前發展對策
資源科學的興起和發展,適應了現代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但與相鄰學科門類環境科學相比,資源科學盡管歷史長于環境科學,但其發展速度、成熟程度卻明顯不及環境科學。解析其中的主要原因,無疑會有助于我們實施正確的對策,推進資源科學的有序、可持續發展。在今后一個時期,應該著力解決以下兩個基本問題。首先,著力提高資源科學在制度規范中的學科地位。迄今為止,資源科學在科學領域尚未取得應有的學科地位。在國家技術監督局1992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學科分類與代碼》[15]中,資源科學尚未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學科,算不上一門“顯學”,而環境科學(技術)則被列為一級學科(代碼610)。該標準將“能源科學技術”單獨列為一個一級學科(代碼480),其下列有8個二級學科;在一級學科“經濟學”的二級學科“技術經濟學”之下,列有能源技術經濟學(代碼790.4125)、資源開發利用技術經濟學(代碼790.4150);在二級學科“資源經濟學”(代碼790.49)之下,列有5個三級學科。顯然,資源科學在國家標準中還沒有占據應有的學科地位,不僅相關分支學科排布凌亂、分散,而且遺漏了資源地理學、資源生態學等重要分支學科。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國家教育委員會1997年頒布《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中,列有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代碼020106)、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030108)、熱能工程(080702)、核能科學與工程(082701)、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082803)、漁業資源(090803)、土地資源管理(120405)等二級學科(專業),分屬五個學科門類。在教育部1998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列有熱能與動力工程(代碼080501)、水文與水資源工程(080802)、農業建筑環境與能源工程(081903)、森林資源保護與游憩(090302)、農業資源與環境(090403)、人力資源管理(110205)、土地資源管理(110304)等專業,分屬三個學科門類。從兩個《目錄》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資源科學被“裂解”了,看不清總體面目,無法引起人們給予應有的重視。今后要做的工作,是對資源科學進行“資源”整合,尤其是其“教育資源”的整合。一方面,必須盡快改變資源科學分支學科在學科分類、學科(專業)目錄中一盤散沙的狀況,讓資源科學在學科分類表和課題申報、成果評獎、人才培養等相關學科(專業)目錄中整體“亮相”,整體性地占有一席之地,整合為二級學科乃至一級學科。資源科學要理直氣壯、名正言順地成為一門“顯學”。正像從事環境科學研究的學人可以被稱為環境科學工作者、環境科學家一樣,從事資源科學研究的學人應當敢于理直氣壯地自稱為資源科學工作者、資源科學家,并且別人也能夠理解這種稱謂的涵義。另一方面,現有的資源科學分支學科碩士學位點、博士學位點,應當盡可能地突破分支學科的局限,培養出更多具有資源科學整體視野的研究人才,為資源科學的全面發展做好智力貯備。其次,積極促進資源科學學科體系的分化和融合。由于學科地位不夠彰顯,研究力量分散且不夠充足,資源科學的發展活力明顯不及環境科學,資源科學已經建立的分支學科也少于環境科學。資源科學分支學科由少到多,學科體系結構由簡單到復雜,同樣離不開兩條基本線索,既縱向分化和橫向融合。一是已有學科的漸次分化。目前,資源科學已經初步形成的分支學科,大都沒有得到充分的分化,它們迫切需要研究力量的持續投入。例如,包含植物資源學、動物資源學、微生物資源學等作為生物資源學之下的第二級分支學科,隨著研究的逐步深入,正在分化出第三級、第四級甚至第五級分支學科。植物資源學之下的第三級分支學科,有食用植物資源學[16]、藥用植物資源學[17]、園藝植物資源學、植物種質資源學等;植物種質資源學之下的第四級分支學科,有觀賞植物種質資源學[18]或園藝植物種質資源學[19]、食用植物種質資源學、熱帶作物種質資源學[20]、溫帶作物種質資源學等;園藝植物種質資源學之下的第五級、第六級分支學科,則有果樹種質資源學、落葉果樹種質資源學[21]等。二是已有學科之間的滲透融合。資源科學的現有學科,可以同數學、自然科學、哲學、社會科學的眾多學科門類、學科相互滲透,建立相應的邊緣學科。表2中第Ⅱ、Ⅵ群組學科即屬此例。其中的多數學科尚處于孕育階段,有待于相關學科研究者“聯姻”合作。資源科學的現有學科,也可以相互滲透,建立內部融合型邊緣學科。其中,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具有強滲透性的資源科學主干分支學科,如資源地理學、資源生態學、資源經濟學、資源管理學等。這幾門第一級邊緣分支學科不僅能夠同自然資源學的眾多分支學科相滲透,形成礦產資源地理學、礦產資源生態學、礦產資源經濟學、礦產資源管理學和水資源地理學、水資源生態學、水資源經濟學、水資源管理學等第二級邊緣分支學科,而且能夠彼此滲透,形成資源地理管理學、資源生態地理學、資源生態經濟學、資源經濟管理學、資源生態管理學、資源經濟地理學等三重邊緣學科(圖1)。例如,資源地理管理學是介于資源科學、地理科學、管理科學三個交叉科學學科門類之間的邊緣學科,資源生態管理學是介于資源科學、生態科學、管理科學三個交叉科學學科門類之間的邊緣學科。這些三重邊緣學科,仍有可能同其他學科相滲透,形成下一層級的四重邊緣學科,如礦產資源地理管理學、水資源生態經濟學、土地資源經濟地理學、海洋資源經濟地理學等。
作者:馮茹 王續琨 單位:大連行政學院 大連理工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學院
關鍵詞:課程群;教學改革;課程建設;公共部門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29-0122-02
一、公共部門管理類課程群建設的必要性
(一)現行教學計劃中知識點重復現象嚴重
行政管理的本科教學中,教學內容重復現象大量存在。在本校授課過程中,囿于教師學科背景和課程安排,這種重復現象尤為突出。《行政學概論》、《公共管理學》從教學內容和等多個方面都是雷同的,很多學校都只是開設一門課程作為行政管理專業學生的必修課。本校的教學計劃中則是將這兩門課程分別開設,并在相鄰的兩個學期由不同的教師授課。《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與《地方政府學》這兩門課程所授知識點重合之處頗多,考慮到本科教學的特點,無法就某一特定現象做精準而深入的研究,故在重復講解過程中,學生們聽到的是不同教材中對于行政區劃、地方自治的復述,是不同學科背景的教師對于此知識點的贅述。而事實上,對于本科生而言,更多的專業基礎知識的涉獵是其大學學習的重要基礎。
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既有公共管理學學科特性使然,也與本校教學計劃設計有一定的關系。行政管理專業的學科特性使然沒有建立起公共知識平臺,學科之間缺乏有機聯系和共通之處,導致學科特色不突出。目前公共管理學科知識體系基本上處于袋狀結構,沒有形成核心理論基礎,主要靠公共管理這一外殼維系,學科整合的任務尤為繁重。從上海海洋大學的個性表現來看,本專業的教師以前大多是從事政治學、經濟學、管理學和哲學等理論研究和教學工作,在教學計劃的制定和安排中,除了要考慮學生的專業需要外,還要兼顧教師的學術背景。
(二)實踐教學環節闕如
課程安排中沒能體現跨學科復合型應用型的特點。公共管理知識教育與生產實踐脫節偏重。行政管理專業需要新的突破,對于沒有管理經驗的學生來說需要更多的接觸實踐的機會,而目前的狀況是,大學授課仍然以理論知識傳授為主,上海海洋大學的行政管理專業授課也沒有例外。大批量的教師都是從大學走向大學,沒有實踐經驗,更鮮有政府部門就業經歷,授課思路較為老套,照本宣科居多,缺乏為學生的求職就業輸送知識和經驗的能力。雖然教學計劃安排中大學的最后一個學期是畢業實習,但這種就業前的演練無法替代專業學習中實踐課程的傳授,畢竟后者是有針對性的、專業性較強的知識積累。學生的就業準備如果始于大三,這已經明顯滯后了。行政管理的專業屬性以及本專業學生的就業現狀要求我們的教師在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一定要結合當前的就業實際,多為學生開辟實踐教學內容。
二、公共部門管理類課程群建設的現實性
(一)課程群建設的經驗積累
課程群是近期我國高等教育大力提倡的一種課程建設模式,它具有綜合性強、整體性高的優點,能夠較大幅度地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和學生專業水平。上海海洋大學也已經開啟課程群建設,并由教務處投入經費支持各個學院不斷探索和實踐。理論基礎的夯實和學校政策的支持有利于公共部門管理類課程群工作的開展。
(二)師資隊伍的結構優化
我校從事行政管理專業教學的教師均具有博士學位,并有多年的教學經驗,長期工作在教學的第一線,具有豐富的教學相關經驗。本項目群的7門課程中,1項是校級精品課程,1項是校級重點課程,都是本項目成員多年來承擔的主干課程。近五年來,項目組成員對教學工作不斷鉆研,先后承擔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4項,每年都有教學相關成果發表,累計已達7項。在教學和科研的過程中,項目組成員積累了豐富的課程建設經驗,也完全有能力完成此課程群的任務。
三、公共部門管理類課程群建設的基本思路
(一)梳理課程體系
課程群建設是一個將知識、方法、問題等方面有邏輯聯系的課程加以整合而成的過程,在內容上具有密切相關、相承、滲透、互補性,能夠較好地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和學生專業水平。課程群教學要以人為本,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以思維為主線,積極實行啟發式、討論式、開放式、探究式等教學模式。公共部門管理類課程群建設旨在構建以政府組織為行為主體,梳理課程群中各門課程的教學內容的銜接,研討教學方法的創新、考核方式的改革、教學管理的改進,修改教學大綱,制定課程教學具體方案。公共部門管理類課程群建設以組織結構為主線進行梳理,整合與之密切相關的7門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方向課程及專業選修課程形成整體系列課程。公共部門管理是以政府組織為主體,以優質、高效提供公共服務為目標的政策過程。在這一管理過程中,政府組織是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的供給主體,《公共管理學》和《公共經濟學》行政管理學生的專業必修課,在產品與服務的供給過程中,離不開國家政策的制定和出臺,《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的制定者,該門課程從行政權力、行政組織、行政領導等各個方面詮釋了行政管理。以課程群建設中的7門課程中都要囊括的一個知識點,組織結構為例,行政組織是開展行政活動的基礎,《公共管理學》中對于行政組織的講解側重于行政組織特性的闡釋。
(二)整合課程內容
如果在課程群建設中,每門課程只是在各自內部小修小補,則不可能呈現課程群建設的整體效應,原先隔離、重復甚至矛盾的內容不會改變,龐大而繁瑣的框架也將照舊,無法實現課程間的協調和系統化。因此,課程群建設應以單門課程的師資隊伍、教學條件、教學內容與方法等建設為基礎,將重心放在課程之間內容的整合上。
單門課程傳授中的知識點重復現象飽受詬病,課程群建設的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整合課程內容,優化知識體系。以公共危機管理這一特定的知識點為例,公共危機管理是一個關涉到公共管理學、公共政策學以及本課程群建設中其他課程的共同知識點。在這個社會熱點問題的講解中,傳統的授課思路每門課程各行其是,依據教師選取的教材不同進行講解。課程群建設引入以后,則可以采取這樣的方式:先由《公共管理學》教師負責傳統政府職能和政府能力等內容,再由《公共經濟學》對于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屬性予以細化,在這兩門課程的授課過程中,既可以從理論層面抽象出現代政府能力的知識,也可以結合公共危機等熱點事件來具體闡釋政府能力的加強,《非營利組織管理》的講授中則可以就非盈利組織的特性和參與公共危機管理的優勢等展開,最好能結合新近發生的公共危機事件做熱點解讀。而在整個危機的周期中,都不可避免地牽涉到政府的政策,《公共政策學》中從政策問題的界定、政策方案的制定、政策方案的執行、政策方案的評估亦可將危機處置作為案例分析,城市公共危機的發生頻率較高,在《城市管理學》中對于如何應對“城市病”,增強公共危機管理能力同樣不能忽視,危機管理中社區組織無法獨善其身,《社區管理學》的講解既可以將公共危機作為現象解讀,更可以把我國社區組織的行政化色彩予以延伸。以上所有關于理論建構和模型分析都要運用到管理的研究方法來進行技術支撐。《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涉及到的電子政務等操作方法和技術流程將公共危機管理的治理措施和行為主體
課程群的建設,能夠有機結合以上專業課程,使其內容互相銜接滲透,在知識結構上構成一個整體系列,從而構建一個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相結合的高水平本科課程體系,完善專業建設。
(三)加強教師溝通
溝通中的兩個70%問題是管理學和領導學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教育教學中溝通不力也會影響教學效果。教育的發展在相當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發展,教師對教學活動的成功與否起著重要作用,由于高校工作的特殊性,即使是同一個院系的教師,大家很少見面,彼此缺乏交流和溝通,更不要提對專業建設和課程構思的共同討論。
如要高質量地完成課程群的建設,就需要加強課程群群內、群際教師的溝通,形成一個好的教學團隊。該教師群體通過成員之間的協作與交流,開展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從而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和教學水平。以組織結構這個授課內容為例,在涉及到這個知識點的講解時,就可以采納這樣的思路:基于學生們前期所學的《組織行為學》中關于組織理論的一般認識和組織結構的初步了解,從共性的角度認知組織,《公共管理學》授課教師可以將行政組織的個性則在此得以淋漓精致地體現。《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技術層面)在定性認識之后,教會學生們做定量分析,從而對政策現象做深入的解讀和更有說服力的解釋。為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課程組應堅持每2周一次的小組活動,并依據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和學院課程群師資隊伍建設實施計劃,制定本課程群師資隊伍建設計劃;每學期初還應制定本課程組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及時寫好課程組工作總結。
參考文獻:
[1]劉太剛.需求溢出理論與公共管理學基礎理論的構建[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2,(3).
長期以來,我國對于工商行政管理基礎理論的研究令人擔憂。
在武漢大學長期從事工商行政管理教育和理論研究的王林昌教授說:“我國的工商行政管理理論研究存在著兩方面的研究力量,一是工商行政管理系統的理論工作者和實踐者,二是高校中的一些專家學者。系統內的研究人員一般是應用性的研究,即選題多是圍繞工商行政管理的中心工作,如機構設置、干部的培訓提高、市場準入的政策與改革、反不正當競爭的執法與實踐、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及打擊假冒偽劣、商標廣告的監管等等。同時,也研究一些與工商行政管理有聯系的熱點問題,如‘入世’與工商行政管理、知識經濟與工商行政管理、電子政務與工商行政管理、誠信工商、和諧工商等。專家學者及社會上的研究內容多是偏重于一些理論性的研究,而且比較集中在企業的市場行為和監管部門的管理行為方面。因此,盡管工商行政管理研究進行幾十年,但一直沒有形成一套比較科學的理論體系,工商行政管理的理論研究也一直不能深入下去。”(王林昌:《‘四個統一’是對工商行政管理理論的重要貢獻》·《中國工商行政管理研究》2007年第9期)
需要注意的是,基礎理論研究的滯后,不只是學術理論上的事情,不僅僅是影響了工商行政管理理論體系的形成,而是直接困惑著基層的工商行政管理人員,束縛了他們的開拓和創新精神,是當前普遍存在的思想心態漂移不定、短期行為屢禁不止、浮躁情緒有增無減的根源所在。
我們作為工商行政管理的實際工作者,既然看到了這些,就不能只是停留在擔憂和尷尬上,而應該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運用實踐經驗的優勢,為專家學者提供動力源泉,推動工商行政管理基礎理論研究工作。
二、對工商行政管理概念的再認識
什么是工商行政管理?這是引領工商行政管理基礎理論研究的首要問題。三十年來,理論界和工商系統的實際工作者對這個問題的回答至少有四個版本:
第一個版本是以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的職能來界定的。在1978年9月恢復工商局時,基本職能是“四管一打”,即管市場、管企業注冊、管合同、管商標和打擊投機倒把。而到了1983年機構改革,職能變成“六管一打一制止”,即增加了管個體私營、管廣告,制止商品流通中的不正之風。這個“六管一打一制止”,就是工商行政管理概念的最初解釋,至今令“老工商”記憶猶新。然而,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工商行政管理的任務不斷加重,1994年增加了反壟斷、不正當競爭、查處侵害消費者權益;1998年增設了消保部門,明確了工商部門保護消費者權益職能;2001年又增加了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管、打擊傳銷。至今,工商行政管理機構已經有十三項職能了。很顯然,以職能的羅列來界定工商行政管理的內涵是不恰當的。
第二個版本是將“工商行政管理”這一概念分為廣義和狹義加以解釋。由董久昌和蔡良才先生主編的《中國工商行政管理概論》(海洋出版社1985年10月版)在開篇對“工商行政管理”這樣定義:“從廣義上講,我們把國家通過國家行政機構對社會商品經濟活動的管理職能稱之為工商行政管理。……狹義的工商行政管理是指國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據國家的法律、經濟行政法規,對社會商品經濟活動中的綜合性經濟活動進行的行政管理監督。”
第三個版本是被理論界稱為的“大工商概念”。在左憲棠先生編著的《社會主義工商行政管理學》(安徽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第一版·第1頁)中界定:“工商行政管理,國家通過自身的行政機構對工商企業經濟活動實行的監督、指導和干預。國家通過這種活動達到參與經濟的目的,保證社會經濟活動和再生產過程的順利進行。”這實際上就是對上述董蔡《概論》廣義定義的細化描述。很顯然,這一概念覆蓋了包括發展計劃、工商企業管理、稅務海關、金融監管等一系列對經濟活動負有監管責任的部門,范圍之廣大,無論是在二十多年前,還是在當今,都距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實際狀況甚遠。
第四個版本是工商系統專業培訓中解釋的概念,被理論界稱為的“小工商概念”。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人事教育司編寫的《工商行政管理概論》(工商出版社1986年8月第一版·第14頁)中是這樣表述的:“工商行政管理是國家通過專門的經濟行政管理機關,運用行政權力,在商品經濟活動中,實行經濟監督,確認和保障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協調經濟關系,以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商品經濟發展的一種管理職能。”這樣的詮釋,相比“大工商概念”是小多了,也比前述董蔡《概論》的狹義定義精準了一些,但是用現今的職能劃分看,還是不好將物價管理、產品質量管理等與工商行政管理區分開來。
筆者認為,定義工商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不僅要把工商行政管理與其他的經濟行政管理區別開來,而且還要回答舉什么綱,張哪些目,達到什么樣的管理目標。有基于此,筆者提出以下認識:
第一,工商行政管理是國家管理經濟職能職能的一個方面,是經濟行政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這種管理是通過專門的經濟行政管理機關,即工商行政管理機關進行的,而不能夠是別的行政機構。
第二,工商行政管理的對象是與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相關的經濟活動,應該貫穿于以生產者為起點,通過商品經營者的環境。到消費者為止的整個流通過程。但是,它與商品的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不發生經濟聯系,而是依據法律、法規對他們的交易關系進行調整。
第三,維護社會經濟秩序是經濟行政管理部門的共同目的,而具體到工商行政管理而言,其目的是維護商品交易中的信用秩序,即監督、指導、引導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在交易活動中進入誠信狀態。
基于以上三點認識,筆者對工商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作以下表述:
工商行政管理是國家通過專門的經濟行政管理機關,依據法律法規的規定,運用行政權力,調整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交易關系,使之能夠及時地達到最佳的誠信狀態。
三、在商事信用的理論平臺上尋求支撐
亞當·斯密在《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的市場調節是“一只看不見的手”的著名論斷:“一般地說,他并不企圖增進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進的公共福利是多少。在他使用他的資本來使其產出得到最大的價值的時候,他所追求的僅僅是個人的利益。在這樣做時,有一只看不見的手引導他去促進一種目標,而這種目標絕對不是他個人所追求的東西。”
但是,人們在經濟活動中發現,市場調節這只“看不見的手”并不是萬能的,也有失靈的時候。也就是說,在市場調節的引導下,一切商事活動的根本目的都是追求利潤的最大化,但是,這些活動必須在社會信用許可的框架內進行。因為失信行為最終會造成市場價格信號失真,這不僅無法達到通過市場調節來引導資源最佳置配的目的,而且從經濟學的意義上講,實質上就是進行了非法的收入再分配,是一定會受到市場制裁的。這就是商事信用的調節作用,簡稱為信用調節。
商事信用具有四個方面的特征,也形成了信用調節的三種形式:一是商事信用具有影附性特征,只要商事主體進入市場,商事信用就如同的其身影,形影不離。也可以這樣說,商事信用是商事主體與生俱來的身份證。二是商事信用具有價值性特征,而且是可以用貨幣計算的價值。正是因為商事信用的這兩個特征,使得信用激勵成為可能,形成了信用調節的第一種形式,即商事主體的自律性調節。三是商事信用具有間隔性特征,商事交往在先,信用建立在后,其間往往相隔一定的時間;與這個特征相關聯的是,商事信用還存在一定的風險,在信息沒有充分溝通的商事交往,可能會給一方當事人帶來經濟損失。由于商事信用的這一特征,使得具有公信力和監管職能的行政管理機構作為第三方介入,便成為十分必須和非常必要的了,一方面可以縮短信用建立的間隔時間,一方面可以降低信用關系的風險系數。這便是信用調節的第二種形式,即商事信用的干預性調節。四是商事信用具有口碑性特征,商事主體的信譽好壞不僅僅是交易雙方的事情,而可以通過傳播令眾人知曉,尤其是在信息化的今天,商事主體的聲譽可以很快地傳播于社會,或者為市場所追捧,或者為市場所抵制。這便是信用調節的第三種形式,即商事信用的社會性調節。在信用調節的三種形式中,除了干預性調節是看得見的動作而外,自律性調節和社會性調節則是忽隱忽現的,因此,相對于“市場調節是‘一只看不見的手,”而言,信用調節就是“一只半透明的手”了。
以上是筆者對于商事信用基礎理論的總體理解和簡要介紹。在這個商事信用理論平臺上,可以很方便地找到工商行政管理理論體系的眾多支撐點。
四、探討以維護信用秩序為目的工商行政管理模式
誠實信用原則是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是被理論界稱為民商法中的“帝王條款”,它也滲透在工商行政管理的每一點細部。因此,筆者認為,工商行政管理模式應當是以市場準入為平臺,以信用調節為主干,以誠信激勵、失信懲戒和信用恢復為支干,以工商行政管理十三個職能為分枝,以信息披露為枝葉的“模型樹”。
可以毫無懸疑地預見,工商行政管理的發展走勢就是在不斷降低市場準入門檻,繼續鼓勵投資創業的同時,強化信用調節力度,使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能夠隨時進入最佳的誠信狀態。主要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市場準入的審核將由實質性審查逐步轉到程序性審查上來。
第二,建立市場主體信息披露制度,規定市場主體有對生產經營活動的重大事項有全面、公正、準確披露的義務,以供交易對手參考。
第三,從加大失信懲戒和誠信激勵的力度入手,保證交易行為的誠信和公平。
關鍵詞:產業結構;結構效應;生產要素效率
基金項目:海南省教育廳科研項目(HJ2009-46);海南大學青年科研基金項目(QNJJ1138)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2年2月1日
一、引言
在社會發展變遷的過程中,產業結構不斷適應整個社會經濟狀態的變化,實現自身的合理化并不斷向高度化方向發展,產業結構優化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和必經途徑。庫茲涅茨和錢納里等人認為,經濟總量的增長依賴結構的轉換,在一定的條件下,產業結構的轉換率越高,經濟總量的增長就越快。中國學者李京文指出:產業結構在整個經濟結構中居于主導地位,它的變動對經濟增長有著決定性的影響。產業結構的狀況是社會歷史、資源、技術、政策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經常發生變動,產業結構的合理程度是決定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分析產業結構的變動狀況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與理論意義。研究海南省產業結構就必須研究其生產要素的效率,只有研究各生產要素的效率才能合理有效利用資源,找出其規律及影響產業結構變動的主要因素,也才能據此提出產業結構優化及調整的對策與建議。
二、產業結構現狀分析
海南自建省以來,產業結構不斷調整,但調整的成果卻不盡如人意,直到2005年出臺了關于加快海南省新型工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后,產業結構調整才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從海南省的歷年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出,在剛建省的初期,1988年第一產業所占的比重為49.95%,占據經濟主導地位,第二產業的比重為18.43%,第三產業占31.62%,第一產業的產值占有絕對大的比重,經濟增長主要依靠一三產業帶動。這時,海南省經濟增長主要依靠第一產業,由于剛建省各項事務的管理都剛步入正軌,因此對于產業結構的調整還不是十分重視。雖然國家建立了海南經濟特區,作為最年輕的省份,和其他城市型經濟特區不同,海南擁有廣大農村,基礎薄弱,經濟落后,總體的經濟環境還是不盡如人意。經過建省后,多項優惠政策的出臺,極大吸引了一批企業到海南進行投資,海南省的產業結構調整也取得了初步的效果,到了1992年時,第一產業的比重下降到29.98%,第二產業上升到20.70%,第三產業則上升到50.32%。第三產業的比重上升幅度較快,占據國民經濟的主導地位,在第三產業中主要是房地產及旅游產業的發展極其迅速。就是這樣的產業結構調整,導致了海南省房地產泡經濟的產生。為此,政府下大力度調整產業結構,也相繼出臺了產業結構調整的主導方向的政策性文件,2009年第一產業的比重為27.94%,第二產業的比重為26.81%,第三產業的比重為45.25%,第二產業的比重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也是在這樣的政策指導下,使海南省產業結構發生了歷史性的轉變,使第二產業的比重在2007年首次超過第一產業的比重。
海南省產業結構的變動尤其是第二產業的變動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建省到2000年,在這個過程中第二產業所占的比重徘徊不前,大約在20%左右;第二階段是從2000年后到目前第二產業得到快速發展,尤其是2005年后,啟動了大企業進入大項目帶動的第二產業發展戰略后,第二產業所占的比重大幅度提高,2007年所占的比例達到29.78%,工業進入了快速增長階段。在2010年1月4日,國務院《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正式步入正軌,極大促進了旅游業的發展,使第三產業的比重有了大幅度提高。從三次產業的比值比重可以看出,2010年第三產業的比重達到了46.1%。
三、產業結構與生產要素效率分析
(一)模型設定。結構主義經濟學家認為:要素是從低收益部門向高收益部門流動,要素的流動會直接影響到經濟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經濟資源的利用效益,從而對經濟增長產生重要影響。生產要素是通過市場和政府的行政手段配置到一定的產業組織結構中才能發揮其生產的作用,不同的產業結構會影響要素的生產效率。根據劉偉等提出的要素生產效率模型,設xi=Xi/Y(i=1,2,…k),表示各產業的產出占總產出的比例,用這個指標代表第i產業在整個產業結構中的大小。由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把產業結構視為制度因素的要素生產函數為:
式(1)中:Y表示總產出;K表示資本投入量;L表示勞動力投入量。對式(1)兩邊取對數可得研究產業結構對生產規模和要素效率影響的經濟計量模型:
LnY=LnA+(?琢1x1+?琢2x2+…+?琢kxk)LnK+(?茁1x1+?茁2x2+…+?茁kxk)LnL+?酌1x1+?酌2x2++?酌kxk+?著 (2)
(二)實證研究。根據海南省歷年統計年鑒統計的數據,選取1988~2009年的各產業統計數據,并分別計算三次產業的產值比重,按可比價格對數據進行處理,運用Eviews6.0的經濟計量軟件對式(2)進行估算,利用海南省國內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從業人員及一二三產業在總產值中的比重的樣本觀測值進行擬合估算,根據相應的統計數據,得出的估算結果為奇異陣,這說明在此模型中有多個變量存在共線性。在計量經濟中,在數據處理時,控制變量個數太多而樣本量太小(損耗過多自由度,尤其是在時間序列中,若時間窗口較窄),都有可能出現奇異矩陣的問題。要改變的話,只有增加樣本量或減少解釋變量的個數。在這里,我們選擇減少解釋變量的個數,首先剔除第一產業所占的比重,因為二三產業的比重就可以反映出第一產業所占比重的大小,對方程進行重新估算。(表1)
從表1中可以看出,變量x1k、x1l通不過檢驗,也說明有些變量之間存在共線性,繼續剔除變量x1k,重新估算,得式(3):
LnY=-339.4414-1527.165x2+1455.466x3
(-4.322637)(-3.584963)(4.995167)
-26.70392x2Lnk+15.42141x3Lnk
(-4.732160)(4.694100)
+24.27723x1Lnl+166.1510x2Lnl
(4.619398)(4.611812)
-96.10543x3Lnl
(-4.479997) (3)
其中,x1、x2、x3分別為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式(3)的判決系數R2=0.976684,調整后的判決系數2=0.965026,F=83.77792,D-W=1.202059。方程的整體解釋意義比較顯著,在該方程中所有變量的T值都通過檢驗,說明剔除變量后方程的解釋程度提高,選用此方程用于解釋分析海南省三次產業對生產規模及要素效率的影響。
四、結論及建議
(一)結論。隨著科學技術和社會的進步,經濟增長的方式主要依賴于科學技術的進步,而整個世界經濟增長的基礎是建立在國家之間貿易日益增多的相互依賴的基礎上,最終導致各國或一個國家內部的生產體系中各部門增長速度的差別,使其產業結構發生迅速變化,因此就更需要衡量產業結構的變化導致要素效率的變化,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經濟增長。經濟學中的“帕累托最優”只是一種美好的幻想,是完全競爭信息條件下的經濟狀態,在現實經濟中不可能出現,各國現實經濟中更多反映的市場均衡完全失效的過剩或短缺,在不同的部門間生產要素的收益存在差別。由于不同產業之間的生產率提高的速度和生產增長速度不同,會導致勞動和資本在不同部門之間的轉移,這種轉移是保證經濟不斷增長的條件之一,只要產業結構變化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能夠更有效地對技術加以利用,勞動和資本能夠從生產率低的部門向生產率高的部門轉移,產業結構就會加速經濟增長。海南省產業結構中各生產要素研究的結果表明,第一產業不影響經濟的生產規模,只影響要素的生產效率,對勞動效率的影響是正的;第二產業不僅影響生產效率而且影響生產規模,對生產規模及資本效率的影響是負的,對勞動效率的影響為正;第三產業不僅影響生產效率而且影響生產規模,對生產規模及資本效率的影響是正的,對勞動效率的影響為負。可以推斷,提高海南省第三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有助于經濟規模擴大,但無助于勞動收益的增加,所以產業結構調整時,應是降低第三產業所占的比重,優化第三產業的內部結構,從而提高資本的效率;提高第二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會降低經濟規模,但可以提高勞動的效率,進而增加勞動的收益和減少資本的收益。但這種作用是以降低經濟增長規模作為代價的。第一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增加,有助于增加勞動者的收益。
(二)對策與建議
第一,以資源與市場指向為特征優化第一產業。海南省第一產業的發展應以資源與市場為指向特征構建的產業,充分利用優越的地理、氣候條件,大力發展熱帶高效農業。因為,第一產業不影響經濟的生產規模,只影響要素的生產效率,對勞動效率的影響是正。即大力發展第一產業可以提高勞動者的報酬。因此,海南省農業的結構優化升級,要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堅持比較效益最大化和生態平衡的原則,堅持“調優、調精、調高”和適度規模的方向,提高農業的附加值。依靠科技進步,用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不斷優化品種,提高產品質量和效益。
第二,構建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第二產業。海南省第二產業應以高新技術產業做支撐,大力發展資源型加工業、反哺農業型工業和新興工業。工業發展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以不破壞環境、可持續發展為前提,集中力量,重點突破。要以工業化為核心,借鑒國內外工業發展的經驗,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工業布局不搞遍地開花,大力推行資源綜合利用,加強環境保護,促進產業集約化和生態化。大力發展六大工業區,洋浦經濟開發區發展石油化工、造紙等產業,上下游延伸形成油品儲備-煉化一體化和漿紙一體化產業集群,依托洋浦經濟開發區,推動儋州工業發展;東方工業區發展天然氣化工、節能環保型能源和生物質能源產業,延伸甲醇、化肥產業鏈,建立臨港精細化工基地;海口高新區發展汽車、醫藥和太陽能光伏產業,形成產業集群;澄邁老城開發區發展先進制造業和信息產業等高新技術產業,打造國家軟件產業基地,同時加快海口保稅區西移,實現老城和海口工業的一體化發展;昌江國家循環經濟區發展新型鋼鐵、新型干法水泥、核電等產業,發揮循環經濟區的示范作用;臨高金牌經濟開發區發展船舶修造、海洋工程裝備、汽車等產業。以園區為依托,積極創建一批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第三,優化以旅游業為核心的第三產業。建設國際旅游島作為國家戰略,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海南產業結構將是以旅游業為主導的全面發展的現代服務業。建設國際旅游島,就是要把海南建成旅游服務與國際接軌、生態環境優美、文化魅力獨特、社會文明祥和的世界一流的海島型國際旅游目的地。海南省第三產業中旅游業占據主導位置,要充分利用海南省資源優勢,以熱帶濱海旅游和休閑度假為主題,按國際標準來發展壯大特色旅游業,突出熱帶海島和少數民族風情等特色,把海南建成國內外知名度高、吸引力大的中國度假休閑旅游勝地。要積極引進國外資金、技術、管理經驗,以及大膽引進省外、國外知名旅行社來瓊開展旅游業務,不斷提高海南省旅游服務業水平,打造國際旅游知名品牌。著力打造“四大基地”、“兩個中心”。“四大基地”是:休閑旅游基地、養老越冬基地、體育冬訓基地、海洋研發基地;“兩個中心”是:物流信息中心、商務會展中心。加大對第一、第二產業發展的服務力度,強化對第一、第二產業的滲透,均衡傳統產業與現代服務部門的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庫茲涅茨.現代經濟增長[M].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89.76.
[2]Simon Kuznets.Driving Forces of Economic Growth:What Can We Learn from History[J].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1980.116.3.
[3]李京文,鄭友敬.技術進步與產業結構概論[M].北京:經濟出版社,1988.
[4]李玉鳳,高長元.黑龍江省產業結構變動效應分析[J].統計與決策,2008.6.
[5]海南省統計局.海南省統計年鑒1989-2010[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6]劉偉,李紹榮.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J].中國工業經濟,2002.5.
Abstract: Aiming at current situation about 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logistics engineering specialty, this paper takes logistics engineering specialty of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and analyzes the process of designing the 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logistics engineering specialty. Our program is positioned clearly to meet the logistics engineering talent demand after comparing with logistics engineering of differ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other professional training one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advantages of disciplines of our university. According to the planning and positioning, curriculum systems of logistics engineering specialty are built to embody school characteristics, to combine with the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ety, and to serve the local economy.
關鍵詞: 物流工程;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學校特色
Key words: logistics engineering;undergraduate program;curriculum system;university characteristic
中圖分類號:G7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12-0261-03
――――――――――――
基金項目:本文受2012年物流教指委項目(JZW2012083)和2012年上海海洋大學教學管理與教學改革項目(A-2600-12-0000-19)資助。
作者簡介:李軍濤(1974-),男,湖北荊門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物流系統優化與仿真。
0 引言
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作為 “第三利潤源泉”的現代物流業在我國備受重視。但是到目前為止,設置物流工程專業的高校僅僅有72所[1]。由于各高校依托的基礎千差萬別,對物流工程存在著不同的理解,造成了人才培養目標不同,并且當前教學計劃的制訂有著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課程的設置有很大的重復性和零散性,因此有必要對物流工程專業的培養方案進行不斷的探索與實踐持續進行具有重大的科學意義。
1 我國物流工程專業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高校物流工程本科專業辦學中存在的問題,歸納起來主要體現在:
物流工程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模糊;課程體系中課程孤立,未形成課程群,缺乏系統;課程與教材不匹配;實踐環節獨立零散,不利于綜合能力的提升。
1.1 物流工程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模糊 教育部高等學校物流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成立于2005年12月,簡稱高校物流教指委)多次組織和指導有關專家學者對國內各高校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兩個本科專業的培養方案的制定或修改提出了建設性的指導意見,然而,目前部分高校物流類專業缺乏對市場需求的調研,結合學校自身的特點及外在環境制定培養目標的定位,培養方向不明確,培養的學生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欠缺,導致學生畢業后崗位適應性差。
1.2 課程體系中課程孤立,未形成課程群 物流工程高校教學計劃大都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及選修課組成。物流工程類設置課程門類較多,系統性欠缺[2]。沒有緊緊根據物流工程本科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來確定其課程體系。課程體系的構建也往往按照知識點知識單元課程課程群專業課程體系這一路線圖逐步構建的。這樣所構建的課程體系過分注意了專業的知識點,而缺乏系統的整合,導致不同課程之間內容的重復。
隨著設置物流工程本科專業高校數目的迅速增加,物流類教材建設步伐尤為加大,各出版社、各層次的學校、各層次的編著者、各相關專業均競相制定不同名目的系列叢書,雖一時緩解了教學燃眉之急,繁榮了圖書市場,但另一方面也造成良莠不齊,令人眼花繚亂的現象[3]。
1.3 實踐環節獨立零散,不利于能力的綜合提升 雖然多數高校院校對物流教育越來越重視,但由于學校師資力量薄弱、實驗教學體系不健全、教學手段落后、實驗室投入不足,物流工程專業畢業生實際動手能力比較低,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要。過去,在相關的物流專業培養方案中,大多把實驗環節設置在具體的專業課內。例如,物流信息系統、倉儲管理、配送管理、第三方物流、運輸管理等課程,每門課均設有6-8課時不等的實驗課,實驗教學顯得很分散、不系統,沒有形成循序漸進的實驗教學體系,不利于學生綜合實驗能力的提升[4][5]。
2 物流工程專業培養方案的探索與實踐
2011年上海市教委對我校物流工程專業進行了檢查,為了促進我校“物流工程”專業建設,加強本科生的培養,利于學生就業,我們根據物流行業人才需求要求,集中調研、明晰定位,對“物流工程”專業培養方案以及課程體系進行了修訂完善。在修訂過程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總結培養過程中的經驗和不足,結合其他院校成功的經驗,本著體現本校特色的原則,通過多次開會討論,聽取專家意見,制定了新的 2012級物流工程專業新的培養方案。
2.1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比較相關院校物流工程本科專業培養方案,確定明確的培養方向 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物流業的服務能力,加強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2010年全國現代物流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印發了《關于促進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的意見》。《意見》指出,現代物流是提升制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制造業是物流業發展的需求基礎。要推動制造業物流需求社會化,鼓勵制造企業整合優化業務流程,分離物流業務,創新物流管理模式。可見,加強制造業領域中物流的研究與發展對降低物流成本,快速響應客戶的需求具有重大的經濟意義和社會意義。
根據2008年物流教育指導委員會《關于物流工程本科專業培養方案的指導意見(試行)》的指導性文件中,關于物流工程本科專業教學計劃制定的基本原則及基本培養目標的要求,同時調研了物流工程專業發展比較成熟的高校:同濟大學(定位:軌道交通物流)、上海海事大學(定位:港口物流)、西南交通大學(定位:鐵路物流)、大連海事大學(定位:港口物流)以及大連理工大學(定位:制造業物流)。本著錯位發展的原則,并結合學校定位和食品學科優勢,明確了我校物流工程專業的定位:培養面向制造業、食品行業所需的應用型物流人才,使之具備從事物流裝備設計與應用、物流信息集成與自動化以及物流系統運作與管理等三大能力。
2.2 課程體系中課程融會貫通,形成課程群 依據2008年物流教育指導委員會《指導意見》中有關課程的設置要求,以及我校《物流工程專業培養計劃》中的定位,在對有關高校調研的基礎上,我校把教學計劃中的課程梳理分類整合為物流裝備設計與應用、物流信息集成與自動化、物流系統運作與管理等三大能力培養的課程群。
課程體系的構建按照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專業課程體系課程群課程知識單元知識點這一路線圖逐步構建,具體操作逆向進行。由此所構建的課程體系,完全可以消除不同課程之間內容的重復,也必將是一種比較優化的課程體系,從而實現對教學內容整體的優化。
根據物流教育指導委員會對專業課程的設置要求及我校培養計劃中三大能力培養的要求,按照三大能力培養模塊分別進行了梳理和調整。
①物流裝備設計與應用能力培養:
調整后,新培養方案中支撐物流系統裝備設計與應用能力培養的相關課程為:“機械制圖”、“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物流機械制造技術”、“人因工程”、“計算機輔助設計”、“現代物流裝備”以及“自動化倉儲設計與運營”、“液壓與氣動技術”、“計算機繪圖”、“食品包裝技術”。學分:28,學時:448。
②物流信息集成與自動化能力培養:
調整后的方案中,支撐物流信息集成與自動化能力培養的相關課程為:“程序設計語言”、“數據結構”、“C語言程序設計”、“工程數據庫應用”、“物流信息技術”、“物流信息管理系統”、“設施規劃與物流分析”、“現代自動識別技術”、“控制理論基礎”、“物流自動化技術”、“液壓與氣動技術”、“自動化倉儲設計與運營”、“冷鏈物流”。學分:2時:464。
③物流系統運作與管理能力培養:
新的培養方案中,支撐物流系統運作與管理能力培養的主干課程為:“管理學概論”、“生產計劃與控制”、“供應鏈管理”、“物流服務與運作管理”、“現代流通學”、“國際物流學”、“物流法律法規”、“物流系統建模與仿真”、“工程項目管理”、“交通運輸工程”、“運籌學與系統工程”、“運輸經濟學”、“食品倉儲與配送”。學分:29,學時:464。
結合三個能力的培養,調整后的培養計劃中,專業及專業方向課程設置情況與教指委課程設置指導意見的對應情況,學科專業課程的調整也較好地滿足了物流教指委對專業課程的設置要求,課程設置與能力培養的匹配度好。
在物流工程專業主干課程體系基礎上,本著“體現特色”并與其他院校同類專業“錯位培養”的原則,以及“社會適應性”的原則,依托學校在“食品科學”方面的優勢和特色,對現行教學計劃進行了修訂,體現“食品冷鏈物流”學科發展特色,力求滿足食品行業物流人才培養的需求。直接體現專業特色的主干課為:“食品倉儲與配送”、“食品包裝技術”以及“食品物流管理”,“冷鏈物流”。學分:6學時:96。
2.3 綜合實驗的開展能力的提升 物流是實務性和工程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專業,因此學校的物流教育不僅要注重物流理論的傳授、把握物流發展的脈搏,更要注重學生實際業務操作能力的培養。只有很好地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才能培養出真正滿足社會需要的優秀物流人才。物流實驗課程對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科學地設定物流實驗課程體系,并建設滿足培養目標的物流實驗室是其中的關鍵。新的培養方案中除了158學時的獨立課程實驗外,還有集中實踐環節,包括“物流工程認知實習”(1周)、“金工實習”(2周)、“物流機械與技術課程設計”(2周)、“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綜合設計實踐”(2周)、“物流系統仿真”(2周)、“設施規劃與物流分析課程設計”(2周)以及“物流工程畢業實習”(3周),“畢業論文”(20周)等實踐教學內容,滿足了三大能力的培養要求,同時滿足了物流教育指導委員會對物流工程專業實踐環節的要求。
同時加強建立實習基地,直接和專業相關的4個企業簽約學生實習基地,加強了教學與實踐部門的聯系,在學生實習環節的過程監控與質量保障體系方面將進一步提高,切實達到實踐環節的教學目標。
3 結語
目前,物流工程本科專業培養方案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深入研究。本文受物流教指委2012年基金課題(JZW2012083)的資助,上海海洋大學物流工程專業全體教師對物流工程培養計劃進行了探索和實踐,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得到有關專家的肯定和鼓勵,但物流工程專業培養方案的制定絕不是一勞永逸,應當根據時代市場的需要,與時俱進逐步完善實踐,才能培養出符合市場需要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孫慧.物流工程本科專業培養方案的研究與實踐[J].物流與采購研究.2009,(8):80-81.
[2]王忠偉,龐燕.物流工程本科專業課程體系構建路徑研究[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1,(3):146-148.
[3]馬建,李曉霞,胡大偉,王來軍.物流類本科專業課程體系及教材建設思考[J].物流工程與管理,2009,(2):111-113.
船舶與海洋工程
簡單來說就是學習建造能在大海上航行的船。
專業名稱中“船舶”二字指的是船舶的設計建造和船舶力學——各類船舶的設計;海洋平臺、海上施工和裝備的設計;船舶主推進和輔助系統的設計等等。“海洋”二字則包括各種海洋工程結構物的設計開發,深海平臺的水動力性能研究,水下工程系統的設計和水下探測系統的研究。船舶的設計和飛機的設計一樣,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現代的船舶設計,和很多高科技學科都有著交叉運用,比如電子技術、計算機、自動控制和衛星導航等等。
所以,建造和維修的不僅僅是航運的船舶,海洋石油的勘探平臺、軍艦、去南極的科考船、天然氣船、采油船……各種用途的船。近年來在我國近海,和鄰國因為海域歸屬問題可謂糾紛矛盾不斷,為此我國大大加強了近海的防御能力,海監船也好,航空母艦也好,都要船舶和海洋工程專業的工程師們進行設計、維護和管理工作。船舶工業的發展空間和前景都很大。
就業方向
想象一下,在海上航行的那艘龐然大物,它的誕生過程中有著你的設計,那將是多么有自豪感的一件事。所以很多同學最想去的就是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研究單位或是船舶公司和船廠,從事設計和調試工作。雖然當船下水的時候,需要到現場出差數星期,但是看著自己負責的項目從圖紙變成實物航行,還是很有成就感的。其次是國內外船級社從事技術檢驗工作。除此之外,在海關、海上保險、海事仲裁、船舶貿易公司工作的也不少。
推薦院校:上海交通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設置這一專業的院校并不多,每年在各地的招收情況也不一樣,但它們多為國內一流一本院校,考分不低。
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
有了船,更需要有船可以停泊的港口。中國有著綿長的海岸線,當然也有很多世界級的港口,以滿足巨大的海運貨物吞吐量。要造好的港口,首先當然要有得天獨厚適宜建造港口的地域和環境,其次就要靠港口航道和海岸工程這個專業來為港口“度身裁衣”。規劃航道的深度和寬度、設計碼頭的長度和深度、建造河堤,要在一個什么也沒有的海岸建造出一個巨大的港口,從無到有,每一步都有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的身影。所以,簡單地說,學的就是如何建造港口。
常常有人開玩笑地說,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是“挖泥的”。這種說法倒也沒錯,海岸淤泥多,要建港口,可不得挖泥嗎?但我們學的是科學挖泥。具體說來,主要分三個方面:港口工程、航道工程和海岸工程。港口指的是建造碼頭、港口和船塢。航道和海岸指的是內河流域和沿海港口的航道整治、治理和管理,包括清淤和開挖。作為一個工科專業,學的課程主要有水力學、水文學、工程力學、鋼筋混凝土、河流動力學、海岸動力學等等。發現了沒,很多課程都和“水”打交道,目的就是為了大家學習和實際規劃設計和施工相關的理論知識。接著在工程局或是港務局實習的時候,由于專業和實習單位的關聯性強,會接觸到很多實際問題。比如熟悉項目的設計圖紙、參加施工的預算、在現場跟著技術員學習,甚至于簽發工程任務單,處理施工中碰到的問題等等。
就業方向
畢業后可以在交通、水利、海岸開發等部門從事規劃、設計、施工和管理等工作。如果你去航道局,那么主要工作是挖泥、清淤和吹填;如果你的崗位是建造碼頭、船塢和船閘的施工管理人員,那么主要工作就是設計和施工管理。干現場是很累的,還可能需要長期出差;如果你去交通系統下屬的設計院、工程局或是港務局,那真的是好機會要好好把握。
可能有人擔心,我國的港口都建得差不多了,會不會畢業后不好就業。其實,港口建設完了還需要維護,海岸線造了港口還需要吹填造地,航道也需要定期清淤,碼頭是有使用年限的,所以對這個專業的需求也是源源不斷的。并且,有了扎實的工程知識,還可以去橋梁和高鐵相關的設計崗位。
推薦院校:河海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很多水利類院校都設有這一專業,其中多為211院校。以河海大學為例,2013年在湖南的招生計劃為本科一批。
航運管理
在全球的運輸業中,海運一直占據著非常大的份額,比起空運,它的價格要低上不少,可以降低大宗貨物的運輸成本。而國際航運業務,有一套非常成熟的業務法則,而這個專業學習的就是如何進行國際航運業務。在沿海大城市,這個專業一直有著不錯的就業率,因為學的東西和工作需要的東西能夠很好地銜接在一起,并且與時俱進。
來看看主要學習課程:航海概論、管理學基礎、物流基礎、運籌學、國際貿易實務、海商法、船舶原理與貨運、國際航運政策、航運經濟學、運輸商務管理、國際集裝箱運輸、港口管理、航運管理——簡直可以說是理論和實際操作的完美結合。如果你對航運有興趣,讀這個專業肯定會有如魚得水之感。以上海為例,隨著國際航運中心的建成,會吸引越來越多的國內外輪船公司駐足上海,在上海開辦公司和代表機構,它們對熟悉航運管理業務的人才有著很大的需求。
就業方向
這個專業的就業方向主要有三個:船公司、貨代公司和外貿公司,主要集中在前面兩個。這三者的關系嘛,簡單來說,外貿公司是貨主,它有貨物需要貨代去找船公司把貨物運送到目的港口。所以,貨代是外貿公司和船東的中間商,它要向船公司租艙、訂艙,也負責報關,當然它也會幫助船公司攬貨。船公司則提供船,負責的是運輸工作。雖然分工各不相同,但是都是航運管理的一部分,涉及的很多工作是相通的。
以航運航線和集裝箱碼頭管理為例,你需要熟悉指定國家和地區的航線業務,能夠找到常規線路中最優化的路徑來控制成本,還要熟悉整個市場的情況,了解市場運價,所以這是一個需要不斷學習并且富有上升空間的職業。
推薦院校:上海海事大學。航運管理可以說是上海海事大學就業率最高考分最高的專業之一,雖然是二本,但是考分一般會比一本分數線高一點。
航運技術
有了船,有了港口,有了航運管理人才,船還是不能航行在大海上的,因為還缺了最最重要的船長。航海技術專業就是培養船舶駕駛員的專業。你需要學習海洋船舶駕駛和運輸管理知識,為成為一名符合國際和國家海船船員適任標準要求的高級航海技術人才而努力。
現代船舶的駕駛絕對是一門要求超高的技術,各種航圖、導航儀器和通信儀器都需要學習如何去操作,除此之外,還要熟悉海商法和相關的法律法規。而要成為船長之前,可謂路漫漫。在學校的時候,先要考出三副白票(即考大證),實習12個月后可以轉正式的三副。再過18個月后可以考二副,再過18個月后可以考大副,再過24個月可以考船長。掐指一算,離開畢業已經72個月——整整6年了,這還是在每次考試都順利通過,并且6年都在船上。做一個海員是孤獨的,幾個月都待在大海上的生活也是很多人難以忍受的,你需要有健康的身體和堅強的意志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船員。當然,你也有機會去到世界上很多地方。
就業方向
既然讀了這個專業相信大部分人都是奔著成為一個船長而來的。從船員做起,你有三種選擇:單派船員,去一個除你之外都是外國船員的船上工作;散派船員,去一個除你之外還有其他中國人,但大部分是外國船員的船上工作。套派船員:去船上都是中國人、沒有外國人的船上工作。外貿船員還需要有海員證。大家畢業的時候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崗位來就業。
推薦院校:大連海事學院。可以說,大連海事學院是這個專業的No.1,它是被國際海事組織認定的國際上少數幾所享有國際盛譽的海事院校之一。航海技術在不同的院校有被劃分為高職,也有被劃分為本科。在大連海事,屬于本科專業,在湖南的分數線基本和一本分數線持平。
金融特色鮮明的應用型行政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轉型要求
為了實現行政管理人才的培養目標,上海金融學院行政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在“十二五”期間應實現三個轉變:
1由缺乏特色到金融特色鮮明轉變
隨著就業形勢的變化,雖然國內絕大部分高校的行政管理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仍無突破性變化,但已經有部分高校進行了非常務實的探索。例如,大連海事大學的行政管理專業,注明為“港航行政管理方向”,突出航運特色,旨在培養滿足航運企事業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2]。浙江海洋學院公共管理學院的全永波提出,海洋類大學行政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完善可以將海洋行政管理人才培養作為一個重要方向,開設海洋科技概論、海洋管理學、海洋法律、海商法等課程,體現海洋特色[3]。東北林業大學的劉百惠提出,農林院校行政管理專業應突出農林公共管理特色,應與農業、林業緊密結合,依托農林學科優勢,以農村事務管理為主要發展方向,培養具有農林特色的行政管理人才[1]。上海對外貿易學院行政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也與“國際貿易”密切相關,開設的相關課程有國際貿易、國際貿易實務、國際金融、WTO與行政體制、比較政治制度、涉外經濟法、國際商貿制度、國際政治學等,充分體現了學校特色[4]。金陵科技學院的行政管理專業設有“行政法”和“高級秘書”兩個方向。根據上海金融學院校情,按照錯位競爭的要求,應打造金融特色鮮明的行政管理專業。目前,我們已經在課程設置、論文選題、科學研究等方面邁出了步伐,今后還需在師資力量、教材建設、科研方向等方面進行探索。
2由重理論知識學習到重實踐能力培養轉變
我國高校的人才培養強調學生對宏觀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學習,忽視實踐能力的鍛煉,“用非所學”現象比較突出,人才培養與社會需要相脫節,行政管理專業也存在這一共性問題。目前,上海市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具體到行政管理專業,根據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及用人單位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實踐能力包括溝通能力、執行能力、組織能力和領導能力。其中,溝通能力(包括書面寫作和口頭表達)是最基本、最核心的能力;創新能力是對學生的最高要求,而學習能力貫穿在溝通能力、執行能力、組織能力、領導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之中//圖1。
3由以公共行政管理人才培養為主向以企業行政管理人才培養為主轉變
從社會需要出發,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應當從行業和職業對人才素質的要求著眼,行政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不能囿于公共行政管理的需要,而應當放眼于社會對文員、行政助理、商務秘書和人事行政等管理類人才的需要。從專業發展來看,行政管理的英文名稱叫PublicAdministration,即公共行政,公共行政管理和企業行政管理原本就具有共同的淵源。管理大師德魯克認為,“管理”最初并不是應用在企業上,而是應用在非營利組織和政府機構里;經理人(manager)這個名詞……最初也不是應用在企業里,最早被稱為經理人的職業是城市經理人。但是在美國大蕭條時期之后,因為對企業的敵視和對企業主管的不滿,管理與企業管理才開始有所區分。為了不與企業界掛鉤,公共部門的管理開始自稱為“公共行政”,主張不同的原則———在大學里自成科系,有自己的用詞、自己的升遷方式[5]。隨著20世紀末新公共管理運動的發展,由于管理本身具有相通性,西方國家在行政改革實踐中廣泛引進企業管理的方法,并用企業管理的理念來重塑公共部門的組織文化,把源于私人部門管理實踐的項目預算、績效評估、戰略管理、顧客至上、人力資源開發等融合到公共部門管理中去。在這一背景下,一些高校的行政管理專業不斷強調打通公共部門與私人部門的界限,已經突破了一般意義上的“PublicAdministration”(公共行政)。例如,山東經濟學院的行政管理專業偏重企業行政管理,主要特色是在政府管理與企業管理之間架起一座橋梁,既研究政府的“企業化管理”,又研究企業的行政管理[6]。上海對外貿易學院把行政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為:掌握扎實的現代行政管理理論知識、具備較高職業素養及組織管理協調能力和較強英語應用能力、熟悉商務運作規則和法律規則的外向型和復合型企業行政管理人才[4]。有學者也提出,“我國的財經類大學可以側重于企業行政管理”[7]。這樣的轉型也符合1998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提出的能在“企事業單位……從事管理以及科研工作的管理人才”的培養目標。在實現“三個轉變”的過程中,要處理好“學科”與“專業”的關系。“學科”與科研密切相關,“專業”與教學和人才培養密切相關。因此,不應當以學科淵源來要求行政管理專業的學生系統掌握公共行政學、管理學、政治學等學科理論,不應當以它們的學科體系來架構行政管理本科專業的課程體系[8]。當然,根據“復合型”人才的要求,行政管理專業的學生就業方向也不能囿于行政管理方面的崗位。
實現金融特色鮮明的應用型行政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轉型的措施
人才培養模式從根本上規定著人才特征,它不僅直接反映著教育思想、辦學理念和工作思路,決定著專業發展和就業方向,而且關系著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實現金融特色鮮明的應用型行政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轉型,需要在課程體系、實踐教學、師資隊伍、教學方法、教材建設和科學研究等方面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
1完善課程體系
為適應社會變化和人才培養的需要,上海金融學院行政管理專業2010年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較大幅度的調整,在課程體系方面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等綜合性高校行政管理專業沿襲了傳統的課程設置,課程的“公共”色彩(或“政治學”色彩)明顯,如當代中國政治制度(或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西方政治制度、行政法學等課程都屬于專業必修課,而我校把這些課程設置為專業選修課。相比而言,我校行政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的“行政”色彩(或“管理學”色彩)突出。目前我校開設了公共管理學(雙語)、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和公共部門項目管理等打通公私界限的公共管理類課程,并開設了公共關系學(雙語)、組織行為學、領導科學與藝術和管理溝通等跨越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的一般管理類課程,同時也開設了秘書學、行政文書寫作、社會統計與社會調查方法、公關禮儀、檔案管理學等實務技能類課程,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體現金融特色方面,開設了財政學、財務管理學、金融學、投資學、金融法學、金融行政管理和金融市場學等課程。在未來的課程設置上,要注重引進企業實訓課程、職業資格證書課程和國外的課程。同時,要緊盯學科發展前沿,及時更新、補充、優化教學內容。
2突出實踐教學
為了充分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動手能力強的應用型行政管理人才,我們已經形成了“以實踐能力培養為核心目標,以課內實踐和校內實驗為基礎,以社會實踐和第二課堂為重點,以公民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為特色”的全過程、全覆蓋的實踐教學體系//圖2。目前,校內實驗室開設有辦公自動化與電子政務、人力資源管理實務、SPSS和ERP沙盤課程。在社會實踐方面,組織大一、大二的學生深入社區進行調查,到福利院、民工子弟小學進行志愿服務,讓學生有機會將理論應用到實踐。大三結束后的暑假,我們積極為學生聯系暑期專業實踐。進入大四后,安排學生進行畢業實習。此外,根據專業的特點,我們成立了瞻遠行政人協會,以協會為平臺,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包括演講比賽、策論大賽、行政職業能力測試大賽、公益創業計劃大賽、瞻遠論壇和社會調查等,同時鼓勵學生參加學校和其他學院組織的第二課堂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執行能力、組織能力、領導能力、創新能力和學習能力。
3優化師資隊伍
沒有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就沒有高質量的教育,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保證。目前,行政管理專業的師資隊伍雖然學緣結構、專業結構比較好,學歷層次比較高(全部為博士),但還存在結構性短缺的問題:一是缺乏高職稱、高水平的學科帶頭人,二是缺乏“雙師型”的教師,這給整個專業的發展和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帶來了挑戰。今后,一方面可利用各種進修、培訓、見習和掛職鍛煉的機會,提升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另一方面教師也可積極做好科研和教學工作,爭取多拿課題,多出成果,為職稱評定和團隊建設打造奠定堅實基礎。在做好“內部提升”的同時,也需要做好“外部招募”的工作,一方面可以聘請實務部門人員做兼職教師,為學生開展專題講座;另一方面也爭取引進高職稱、高水平的學科帶頭人,優化職稱結構。
4探索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連接教師和學生的“橋梁”,是教師把自己的知識“渡”給學生的“船”,是教師鍛造學生能力的“工具”。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積極探索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等教學組織形式,并積極采用案例教學、項目教學、情景教學等教學方法。近兩年,已經發表了《項目教學法在高校創新創業課程中的應用》《LBL—CBL—PBL—RBL四軌模式在管理教學實踐中的整合與運用》等教改論文,承擔了“高峰體驗理論在創業課程案例教學中的應用”、“人才培養創新考核方法研究”等教改課題。今后仍需對案例式、啟發式教學進行深入研究,并舉行教學研討,把各種教學方法純熟地運用于教學之中。
5抓好教材建設
教材是教學的基礎,是教師授課和學生系統掌握理論知識和提高實踐能力的必備參考。為突出我院的金融特色,我們借鑒國內外的經驗和做法,努力做好金融和行政管理的結合,以實現錯位競爭和特色發展。我們即將出版《金融行政管理》,并為學生開設了金融行政管理課程。該教材主要介紹政府的金融調控、金融監管和金融服務以及金融企業行政管理的內容和方法,有助于學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政府的金融行政管理和金融企業的行政管理。該教材在介紹理論的同時,重視學生實務技能的培養,讓學生畢業后能更快更好地適應行政管理工作。同時,根據上海金融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和發展規劃,我們不僅在課堂上更多地采用案例式教學,同時還積極籌備案例教材建設,力圖將案例教學作為行政管理專業的特色。目前,我們計劃編寫的案例教材包括《公共管理案例教程》《領導學案例教程》《政治學案例教程》《公共政策案例教程》等。
“第一人馮有真”的說法
從第1屆到第9屆奧運會,中國均未組團參加比賽,更沒有派過記者前去采訪。1932年美國洛杉磯第10屆奧運會上,短跑名將劉長春作為唯一的參賽選手開始了中國的奧運之旅。雖然中國媒體開始重視奧運報道,但限于人力和財力仍然沒有派遣記者隨團采訪。1936年第11屆柏林奧運會,政府派遣了以戴季陶為團長、王正延為總領隊的130多人大型代表團,中央媒體也派出了特派記者參與奧運報道,掀開了中國奧運報道的新一頁。
對于誰是最早參與奧運報道的中國記者,目前比較一致的觀點是:中央通訊社特派記者馮有真。據筆者目前查閱的資料表明,這個觀點首先是由文史工作者提出,并隨著奧運升溫逐漸成為一種常識寫入了工具書;隨著北京申奧的成功,體育界人士開始宣傳該觀點,最后在新聞界推波助瀾之下,寫入大學生教材。
1987年,上海文史工作者指出:“馮有真這名字在解放前的新聞界并不陌生,但對于他曾是中國參加奧運會的第一個記者,則鮮為人知。”①后來被其他文史工作者廣泛傳播,如《一代名記者馮有真》(見《江蘇文史資料》第39輯“張家港人物選錄”,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中國采訪奧運第一人――馮有真》(《江蘇地方志》2005年第1期)、《馮有真:第一位采訪奧運會的中國記者》(《上海灘》2005年第10期)等。
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著中國體育代表團在歷屆奧運會賽場上斬金奪銀,中國人民奧運熱情也不斷升溫,追尋中國參與奧運報道的興趣日益濃厚。馮有真最早參與奧運報道的觀點不斷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并開始作為一種常識,寫進了各種工具書中。如《新編青年知識手冊》就有記載:“采訪奧運會的第一個記者是南昌分社主任馮有真,這是中國官方通訊社派遣的第一個中國新聞記者,采訪第十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②大型工具書《神州第一人》就收錄《中國第一個采訪奧運會的記者》一文。
2001年7月,中國申奧的成功使中國開始了全方位的奧運知識普及,該觀點不斷出現在一些介紹奧運知識的書籍之中。2003年出版的《奧運百科知識全書》就有記載:“第一位采訪奧運會的中國記者是馮有真,他于1936年采訪了柏林奧運會,當時擔任中國官方通訊社南昌分社社長。”③
新聞界也開始大肆報道,各大報刊紛紛發表文章進行宣傳。如《愛國報人馮有真》(《南京晨報》2006年7月22日)、《流利的英語采訪、忠誠之心報道中國報道奧運會第一人》,(《北京娛樂信報》2007年2月10日)、《中國采訪奧運第一人馮有真,記錄下別人,遺失了自己》(《南方都市報》2007年11月24日)等。
最終,這個觀點被研究者們載入體育新聞教材《體育新聞學概論》,“中國媒體對奧運會大規模的報道始于上世紀八十年代,但我國記者第一次采訪奧運會,當追溯到1932年的第10屆洛杉磯奧運會。那時的官方通訊社中央社派遣南昌分社主任馮有真,單槍匹馬奔赴洛杉磯,社會影響力畢竟有限”④。令人遺憾的是,該教材犯了時間錯誤,將“1936年第11屆柏林奧運會”寫成了“1932年第10屆洛杉磯奧運會”。
2008年8月,北京奧運會舉行,中國奧運報道成為各大媒體的宣傳重點,中國奧運歷史更成為中國人民學習和普及的常識。現在只要你輸入“馮有真”百度一下,用時僅0.001秒,就能找到相關網頁約三千余篇。但是,筆者在查閱其他相關書籍時,發現“馮有真最早參與奧運新聞報道”的觀點有值得補充商榷之處。這些書籍指出儲安平參與了1936年的奧運報道,使筆者開始質疑“馮有真奧運報道第一人”的身份。
儲安平參與1936年柏林奧運會報道
據目前筆者初步查閱的書籍,儲安平以記者身份參與了1936年柏林奧運會的新聞報道,最早由學者謝泳于1997年在長春出版社出版的《學人今昔》一書中提出:“1936年,他以記者身份前往德國采訪奧運會,后轉赴英國,進入倫敦經濟政治學院,師從著名的費邊主義理論家哈羅德?拉斯基教授學習。”此后,不斷有書籍持該觀點,試舉下面幾例證明之。
“儲安平是一位愛國報人,曾做過《中央日報》記者、主筆。一九三六年八月,他曾隨中國代表團赴柏林采訪奧運會新聞,頗有聲望。”(謝泳、程巢父主編:《追尋儲安平》第48頁,廣州出版社1998年版)
“1935年,柏林奧運會開幕。儲安平以《中央日報》駐歐洲記者的身份(只具名義,未支薪水)去了歐洲。其間,他給《中央日報》發回一系列報道。奧運會一結束,他就去了英國,考入倫敦大學經濟學院政治系,投身著名的費邊社員拉斯基門下。”(春林主編:《光明日報歷任總編輯》第135頁,光明日報出版社1999年版)
“儲安平(1909―1966),現代作家、記者,江蘇宜興人。……1935年志愿去柏林參加奧運會采訪,后入英國倫敦大學經濟學院政治系學習。”(徐行、迅步編:《反省中國人:文化名人剖析國民性》第283頁,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9年版)
“儲安平在大學時就為《申報》、《大公報》投稿,1932年大學畢業后在《中央日報》做副刊編輯。1935年,他利用采訪柏林奧運會的機會考入倫敦大學。1937年抗戰爆發,儲安平末畢業就回國,在《中央日報》做主筆。”(金冠軍、戴元光主編:《中國傳播思想史?現當代卷》第256頁,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儲安平的文學創作主要集中在1928―1935年間,涉及散文、小說、戲劇與詩歌。除結集的小說、散文外,其他作品散見于《申報》、《大公報》、《新月》、《文藝月刊》、《流沙》等報刊。儲安平在1935年曾主編《文學時代》,1936年以記者身份采訪奧運會,后赴英國留學,從此告別文學。”(李鈞著:《生態文化學與30年代小說主題研究》第153頁,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這些記載,雖然其中時間不盡準確(如將柏林奧運會時間誤為1935年),但都提出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儲安平參與了柏林奧運會的新聞報道。然而儲安平參與奧運新聞報道,迄今沒有任何研究成果,僅是在記述其生平時,簡單一二句話的介紹,沒有直接的史料證明。另外,儲安平既然和馮有真同時參與了柏林奧運會的新聞報道,也讓我們心存疑惑:即最早參與奧運新聞報道的中國記者可能不止一人,可能是一個群體,除了馮有真、儲安平,是否還有其他人?
有論者在《濃墨重彩的1936年柏林奧運報道》一文印證了筆者的假設:“我國媒體之所以能夠如此濃墨重彩地報道柏林奧運會,有賴于中國奧運代表團的三位隨團記者:中央社特派記者馮有真、《中央日報》社特派記者儲安平,以及一名國際攝影社記者,這也是中國記者第一次出現在奧運賽場上。”⑤該文不僅提到儲安平,而且還提及“一名國際攝影社記者”。這樣,包括馮有真在內,共有三名記者參與了1936年柏林奧運會新聞報道。但令人遺憾的是,該文也沒有直接的史料印證,難以讓人信服。
儲、馮兩人的通訊均證實:還有其他人
帶著疑慮和好奇,筆者查閱了當年的相關報刊史料,終于在《中央日報》、《大公報》中找到了答案。
1936年6月,第11屆奧運會召開前夕,中國各大新聞媒體及早物色人選,準備赴柏林進行中國第一次的奧運新聞報道之旅。儲安平當時已是《中央日報》副刊編輯和文名漸起的青年作家,正準備赴英國留學。于是該報聘他為駐歐特派記者,先赴德國采訪柏林奧運會。1936年6月19日,《中央日報》就了該報特派記者儲安平赴德采訪奧運會的消息:
本報記者儲安平赴歐先駐德采訪世運,再轉英專攻史學。本報副刊編輯儲安平君,系著名青年作家,平日勤于寫作,產品甚多。最近更求深造起見,決以自費赴英入愛丁堡大學專攻史學,并兼任本報駐歐通訊職務。茲者世界運動會即將在德舉行,儲君于入學前,將暫駐柏林,為本報撰世運會通訊稿,陸續在本欄發表。今晨,儲君先離京赴滬,26日與我國世運會選手同輪出國,首都文藝界知好與本館同人均將往車站送別云。
馮有真當時是中央通訊社的采訪部主任,不僅能講一口流利英語,而且具備體育運動的經歷,在杭州之江大學就讀期間就是足球健將。更為重要的是,他具有豐富的體育采訪經驗,曾單槍匹馬地成功采訪了1934年馬尼拉第10屆遠東運動會。1936年6月23日《中央日報》報道了中央通訊社派遣特派記者馮有真赴德采訪奧運會的新聞:“中央社采訪部歡餞馮有真。馮明日赴滬,26日放洋。此次世界運動會在德舉行,中央通訊社特派該社采訪部主任馮有真,隨我國選手赴德采訪世運會消息。”⑥
1936年6月26日,中國派出了由130余人組成的龐大奧運代表團,由上海乘坐意大利大型客輪“康E浮地”號赴德參賽。送行場景非常壯觀,人數達到一千多人,航空協會甚至派出飛機,歡送客輪至吳淞口。27日,《中央日報》的新聞特別提到了隨奧運代表團出征的記者們:“中央社特派記者馮有真,同輪赴德,探訪大會新聞,隨時致電本國,并每日在德廣播世運會消息,由中央電臺轉播全國。國際新聞攝影社社長羅谷蓀及中央日報、時事新報特派記者,亦同輪前往。”⑦這里首次提到了國際新聞攝影社社長羅谷蓀和時事新報特派記者也赴德采訪柏林奧運會。如此算來,赴德采訪人數就增加到四人:馮有真、儲安平、羅谷蓀和時事新報特派記者。
如果說,上述3條史料還僅是媒體的報道,還不足以令人確信的話,我們再來看看當事人的親筆記載。我們首先看儲安平撰寫的新聞通訊。中央日報社聘請儲安平作為特派記者采訪奧運會后,在該報上特設專欄《第十一屆世界運動會》,將儲安平發回的稿件冠以“本報特派記者第信”字樣。1936年7月8日,該報刊登了“本報特派記者第一信”《我國世運代表團從上海到香港途中帶著無限離愁別了親愛祖國兩天海上生活健兒們愉快活潑》。在該文中,儲安平記載了隨團出征的記者們:“記者同艙一共三人,即中央通訊社的馮有真先生,國際攝影社的羅谷蓀先生,還有一位是香港中興日報的呂先生,我們四人都是同行,所以住在一起,非常適合。尤其是馮、羅兩先生,我們都在南京見過,更覺親切。”⑧
我們再看看另一位當事人中央社特派記者馮有真撰寫的新聞通訊《世運代表團隨征記》第一信,其中也記載了隨奧運代表團出征的記者情況:“隨團的記者除我外,還有中央日報的儲安平君、國際攝影社羅谷蓀君、時事新報毛以信君。儲、羅兩君同我餐同桌,睡同室,減少了很多寂寞。……這次新聞界人數增加,雖說儲、羅、毛三君的責任,不像我那樣繁重,可是精神上是在給了我很多的鼓勵。”⑨
根據兩位當事人儲安平、馮有真的記載,我們發現他們之間有點出入。他們共同提到了跟自己同艙的國際攝影社的羅谷蓀,但對于不同艙的第4位記者,卻又有不同記載。儲安平記載的是“香港中興日報的呂先生”;而馮有真記載的是“時事新報特派記者毛以信”。根據1936年6月27日《中央日報》的報道,提到時事新報特派記者,并參考后來時事新報的奧運報道,毛以信參與了柏林奧運會的報道確信無疑。而香港中興日報的呂先生則尚沒有其他材料證實,何況儲安平僅稱其為“呂先生”,本身說明不熟悉。
綜上所述,1936年,隨中國奧運代表團出征的媒體記者不是馮有真一人,而是一批,確切可考的有四位,他們分別是:中央日報社儲安平、中央通訊社馮有真、國際攝影社羅谷蓀、時事新報毛以信,而香港中興日報呂先生則還需進一步考證。
1936年柏林奧運會開幕后,他們分工不同,奧運新聞報道各異。從赴德參賽的途中到奧運結束兩個多月,馮有真先后在《中央日報》和《大公報》發表長篇新聞通訊連載《世運代表團隨征記》14篇。在奧運期間,他出入奧運賽場,記錄精彩比賽,發表了大量的消息,報道中國代表團賽況。他的報道被稱贊為“富有章回小說的味道”,另外他還開創了中國廣播奧運新聞的歷史,“每日在德廣播世運會消息”。1936年8月2日至16日,中央廣播電臺于每晚19點至19點20分設置了一檔特別節目――《轉播世界運動會消息》,由中央社記者馮有真在德國報道奧運賽事。正因為馮有真的出色表現,自德國回國后,被委任為剛剛成立的上海分社社長。儲安平的奧運報道,與馮有真不同。他先后在《中央日報》發表通訊19篇,主要記載的內容為“惟一切偏于硬性的新聞,為某地舉行某種節目的新聞,何人跑得第一,成績為若干等等,均不在本通信范圍以內,本通信暫以一切軟性的記述為限”。至于國際攝影社羅谷蓀拍攝了大量的圖片,為《申報》的《第十一屆世界運動會畫報》和《大公報》每日畫刊欄刊登的《第十一屆世界運動會特輯》提供了大量圖片資料。時事新報毛以信則為該報的奧運報道提供了稿源。香港中興日報呂先生則限于資料,詳情不知。
因此,最早參與奧運報道的中國記者不是一人,而是一批記者。如果從奧運賽事報道的狹義奧運報道來說,馮有真可以說是中國現場采訪奧運會的第一人;但是從廣義奧運報道(與奧運會相關的一切報道)看,中央日報社儲安平、國際攝影社羅谷蓀、時事新報毛以信、香港中興日報呂先生,也參與了1936年柏林奧運會的報道。■
(作者系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后、講師)
注釋:
①潘湛鈞:《中國參加奧運會的第一個記者馮有真》,《文史苑》1987年第1輯
②勞理、楊洋主編:《新編青年知識手冊》第971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③張云柱等編著:《奧運百科知識全書(下編)》第585頁,當代中國出版社2003年版
④畢雪梅、賈靜:《體育新聞學概論》第244頁,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⑤薛文婷:《濃墨重彩的1936年柏林奧運報道》第30頁,《新聞與寫作》2008年第3期
⑥《中央社采訪部歡餞馮有真》,《中央日報》1936年6月23日
⑦《我國參加世運會代表團昨由滬啟程赴德》,《中央日報》1936年6月27日
而傳播學的融入正是要深入這種職業理性精神的探索,讓圖書館在網絡化時代,立足發展、開拓創新、繼續成為知識、文化和信息的中心。傳播學的奠基人施拉姆也說過一段著名的話:我們研究傳播時,我們也研究人,研究人與人的關系以及與他們所屬的集團、組織和社會的關系;研究他們怎樣相互影響,受影響;告知他人和被他人告知;教別人和受別人教;娛樂別人和受到娛樂。要了解人類傳播,我們必須了解人是怎樣相互建立起聯系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來到一起,試圖共享某種信息,他們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人。由于他們的生活經驗不同,攜帶信息的標志在他們看來很可能不同。經驗愈是不同,他們理解的信息也很可能愈是不同。尊重多元和差異,學習寬容和實踐寬容是兩門學科的共同宗旨。
1知識概念以及相關關鍵詞
知識是管理和傳播的共同對象,也是管理和傳播賴以成立的基礎和材料。根據美國亞特蘭大Em-ory大學Goizuete商學院決策與信息分析系教授AmbitTiwana以達文波特(Davenport)和普魯薩克(Pru-sak)對知識的定義為基礎,提出以下定義:“知識是結構化的經驗、價值、語境信息、專家見解和直覺的非固定混合體,它為評價和利用新經驗與信息提供了環境和框架。它源于所知者的頭腦,并為之應用。在組織中,知識不僅常常內嵌在文件或存儲庫中,而且還存在于日常活動、流程和規范中。”[2]
從另一個角度看,知識一般被分為顯性知識、隱性知識和灰色知識,按照上文麥克考文的提法,圖書館能夠提供“內嵌在文件或存儲庫”中的“完成態”的顯性知識;而對于“源于所知者的頭腦、并為之應用”的“進行態”知識,圖書館是無法提供這類服務的;灰色知識介于兩者之間,雖然有其獨特性,但如果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問題能夠解決,灰色知識的服務就可以水到渠成了。傳播的概念和技巧在這方面與圖書館學的交流說基本一致。從整體論角度講,知識雖然是結構化的,但是也要隨著經驗、價值、語境信息、專家見解和直覺的變化呈現出非固定性,無論是從知識的形態,還是對知識的拓展和創新,都需要傳播以及傳播活動中的人的參與。如果將知識的結構性比喻成芝諾圓圈的話,圓圈的邊界就是創新和發展的起點,圓圈越大,邊界就會越長,所以學問越好的人,因為他的知識的結構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和領域更加寬泛,不懂的東西隨著圓圈的擴大而增加,人也相應地變得更加謙虛。不同的圓圈的交集,就是傳播的作用和產物,人們常常講的我有一個想法,你有一個想法,交流之后,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兩個新想法的故事,其實就是傳播的機制和效果。個人要想擴展其知識總量時,知識的發展是以圓圈的邊界為起點的,而傳播所產生的交集使交流的雙方知識拓展都呈現出跨越式的趨勢,這種知識的遷移容易激發創新性的想法和主張。
信息與知識是經常一起提及的概念,有時候人們對信息和知識之間的界線并不是十分清楚,或者就是簡單地認為區別不大,可以互換。所以,當圖書館改為信息中心時,圖書館知識海洋的比喻依然被人們提起,一些學者對圖書館提供的是知識服務還是信息服務也一直在糾纏不清之中。雖然有的學者認為知識包含在信息之中,但從以上知識的定義中,知識明顯更加傾向于個體的、主觀的方面,也就是說如果經驗、價值、語境信息、專家見解和直覺沒有記憶或存儲,以至于能夠隨時取用的時候,知識并不能被稱為知識,它沒有力量。而且結構化的知識,能夠為分析、理解、應用信息提供機制和模式。其實無論是知識也好、信息也好,在沒有被人們掌握和利用之前,都是靜止在世界之中。信息更加傾向于社會化狀態,尤其是網絡化社會的發展,使人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信息流動帶來的機會、挑戰與壓力,信息的流動過程,也可以簡單地定義為傳播,傳播和信息就如同硬幣的兩面。按照信息論的創立者香農的理論,所謂信息,就是可以減少或消除“不確定性”的內容,從信息流動的過程分析,一般來說信息可分為問題信息、途徑信息和地址信息,圖書館在這三個方面都提供著相應的服務功能。一些專家認為圖書館提供的不應該是知識服務,而應該是信息服務,針對這一點的討論集中在知識和信息那個更加準確和個性化的問題,但是無論知識和信息,在主客觀的本體論層面上做研究和討論,明顯是紙上談兵。由于知識和信息正在社會發展過程中起到與物質和能源同等重要的地位,并且以知識或者信息搜索為服務方向的互聯網公司正在顯示出巨大的經濟利益的誘惑,所以這些紙上談兵的引申含義有的是金錢誘惑下的難言之隱罷了。“信息或知識,當它不再是作為工具和實現其他經濟目標的手段,而是作為一種資源的概念時,它對傳統物理空間體系和經濟學體系同時構成了一種系統的架構。”[3]
知識與信息是圖書館最重要的物質基礎,圖書館一方面通過知識管理將無序狀態的知識與信息組織、協調到位,另一方面,以用戶為導向的讀者服務工作在新媒體的技術的壓力下,必須將傳統的讀者服務精神與傳播學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在知識傳播的領域,得到更大的收獲和啟示。沒有最終的知識傳播效果,圖書館的知識管理功能就會有被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技術取代的危險,而且目前這種恐慌性的不自信,已經在圖書館的館員中有所蔓延,傳播學的融入是圖書館自身發展的新的起點和定位。
2圖書館學與傳播學的融合
一般來說,能夠構成學科的三方面因素是學科的歷史、理論與實踐。歷史上看,圖書館與傳播學的關系十分具有戲劇性的場景:二戰期間的1942年,包括施拉姆、拉斯維爾、拉扎斯菲爾德等傳播學的前輩,每兩三天便聚集在美國國會圖書館的長方形會議桌旁,研究并決定應該向美國公眾傳播什么樣的信息,以鼓舞國內的士氣。正如D•M•懷特所說:“大眾傳播研究1942年‘始于’國會圖書館”。事實上拉斯維爾的“5W”傳播模式正是在美國國會圖書館的研討班上提出來的。而如果在1943年,施拉姆接受衣阿華大學圖書館館長的位置的話,傳播學就有可能出自圖書館學和信息科學了[4]。
目前,中國大學中的圖書館系有的已經和傳播學結合改名為信息傳媒學院了。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的周慶山也在給研究生上傳播學概論課程。美國圖書館學家J•H•謝拉將“交流說”寫在他的《圖書館學引論》中,并且明確了傳播和交流過程的要素和核心,這些都與傳播學的理論有相通的意旨,從這些年的圖書館專業期刊論文中,探討傳播學與圖書館學、情報學的關系,探討圖書館傳播效果等相關論文也大量增加。但要真正在理論上達到融合的目的,還需要中國圖書館學界和業界的實踐努力。張欣毅認為“公共信息資源及其認知機制”、“公共信息文化共同體”等學科范式是圖書館學研究的新的方向和新的開始,當然這個邏輯的起點在于他把傳統的圖書館學看作是“充其量只是一個‘機構范式’,或言‘圖書館管理學’,它在研究對象的本體論尤其是人文本體論(社會價值本體論)建構的‘先天缺失’,使其只能解釋、回答一些屬于‘形而下之器’層面的問題,遇到像‘人文本體論轉移’、‘社會價值觀重構’、‘發展觀重構’之類的‘形而上之道’層面的問題就顯得太過蒼白無力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