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0 17:33:4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古典文化的精髓,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我國現代招貼設計存在的盲目性
就目前看,招貼主要存在兩大問題,其一,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我們國內的設計吸取了大量的國外文化,這樣使我們淡忘我們本民族傳統和悠久的歷史文化。其二,當今是科技的時代,很多的設計師可以靈活的運用計算機制圖軟件,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手繪基本能力會慢慢的減退,會使我們失去設計師最原始最人性化的設計能力。針對于以上出現的問題,我們應該用客觀的方式加以解決。設計,應該從人類的本能出發,在機械化和科技化的時代條件下,作為設計師我們要展現出人性化的一面,招貼設計更應該注重人性。我們要在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時發揚我們的中華傳統文化,要善于發現新事物,創新并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有效地將現代招貼和傳統招貼相比較、銜接,讓中國特色的招貼在設計中盡展風采。
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國現代招貼設計的解決方案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將我們中華民族的的傳統文化傳承發揚下去是我們的責任,作為最具特色的中國古典紋案在招貼設計中的使用很廣,比如,北京奧運會的火炬和運動員的服裝上,我們都可以看見我們中國古典紋案的影子。中國古典紋案在招貼設計中可以廣泛的使用與表現,表現方法也非常豐富,如手繪、編織、刺繡等等。這樣一來,中國現代招貼設計的發展也就形成了新的設計需求。舉例說明如何通過中國古典文案改善我國招貼設計(龍紋,云紋):云紋和龍紋是我國古典紋案中最具代表性的紋案,云紋,線條舒緩、唯美靈動,在招貼設計中起到了傳播和諧、友好的意義;龍紋,是中國歷史最悠久,意義最深厚的紋案,古代皇帝用龍比喻自己,可見龍在中國的地位是非常之神圣的,運用龍紋表現在招貼設計中,不僅可以提升畫面的整體視覺效果。而且可以給人一種尊重、莊嚴的氛圍。當代人們生活中最重要的是通訊,中國聯通公司作為我國通訊公司之一,其標志也是也十分具有中國傳統特色,通訊作為與外界溝通的橋梁用這樣一個別具傳統特色的形式傳遞給世界各地。由此可見,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不僅是我們的精髓,也是全世界的精髓。
三、中國古典紋案在招貼設計中的影響及作用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在各類古典紋樣成為現代設計元素新的立足點的同時,設計師也意識到傳統紋樣的文化價值。我們要靈活的運用和繼承中國傳統的精髓,要妥善的利用科學技術的進步與我們民族的文化相結合,做出更有意義的招貼?,F代招貼設計越來越強調作品的個性、民族的特色,強調設計文化的混合型和開放型,中國古典紋案作為中華民族璀璨的代表,正以自己的方式向人們講述中國的輝煌。
中國古典紋樣是華夏文明不斷創新的濃縮產物,是祖先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產,是中華文化進行創新發展的根本與精神靈魂的體現。我們應全面深入地學習和吸收祖先們的創意智慧結晶,把握好中國古典紋案的精神實質與內涵,并讓中國古老的文化創意精髓與現代招貼設計進行有機的結合,以更加全面的審美性出發在現代招貼設計中自然的流露出來,賦予這古老的圖形以新的時代感和生命力,提升中華民族的設計創新凝聚力,幫助我們在國際設計風格中走出一條具有中國傳統民族特色的現代審美之道路。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髓,是中華兒女引以驕傲的文化。設計藝術是人類發展的產物,是人們通過實踐和審美的總結。在現代招貼設計中,我們要將中華傳統文化之精髓與之完美的結合,創造出最精美的招貼設計。更好的促進中西文化的結合,將中國古典紋案的悠久文化歷史傳承下來,進一步證明民族的文化也是世界的。
作者:肖萌徐思瑤單位:遼寧工業大學
一、中國古典舞蹈“氣韻”之美體現了豐富的中國文化
“氣韻”一詞最早產生于南齊的謝赫用以論畫,明代胡應麟則以詩論,直至清代王士禎籍以提出“神韻說”??梢姟皻忭崱币殉蔀橹袊糯毡檫m用于鑒別繪畫;書法等藝術門類的一個美學概念。唐代詩人杜甫在《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一詩中用“氣韻”論舞,一句“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青光。”②可窺見劍舞所展現裂石驚云般的“氣”,從“來”與“罷”中不難體味到那股游刃有余的“韻”。至今留存在中國古典舞蹈中的“云手”“射雁”等舞姿動勢,仍然如行云流水,延綿不絕,如“云手”,它通過“穿手”“劃圓”“提腕”“亮相”這個舞姿動作造型,“穿手”為“氣”,“劃圓”為“韻”,柔中有剛,剛中有柔,緊張與松弛中的高度統一,從內容和形式看,它飽含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氣韻”的特點,這和中國傳統繪畫、書法中“意到筆不到”的內在含蓄性有相同意義。從杜詩中“一舞劍氣動四方”③所造出的“氣韻”就曾令唐代書法大師張旭“靈犀頓通,草書大進”。張旭受公孫大娘的劍舞氣勢感動,于是颯然風起,所書寫的草書“氣韻”十足,字字“傳神”?!啊崱莻魃竦膶懻眨畾狻暮x又超出傳神的寫照。”④它印證了中國繪畫、書法與中國古典舞蹈“氣韻”的表現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梢娭袊鴤鹘y文化對中國藝術的滲透無處不在,處處再現著“氣韻”為上的美學要旨。
也有人說:中國古典舞蹈就像在“打太極”。無論站在專業或業余的角度,他無意卻真實地道出了幾千年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底蘊——“氣”和“韻”與舞蹈的關系。“太極文化作為傳統文化《周易》的分支,具有獨特的思維方式和理論體系,從舞蹈文化的‘氣韻’所涉及的藝術學、生理學和力學等方面窺視和探索太極文化相比較,實難分出類型。”⑤在中國武術的“太極拳”中體現“氣韻”的“沾粘勁兒”,也正是中國古典舞蹈借鑒和利用這一傳統文化并運用“圓”和“曲”身段律動的“勁兒”體現其舞蹈“氣韻”核心內容。在舞蹈中它又區別于太極并具有自己獨特的文化體系和氣韻方式。如中國古典舞蹈中“身段”稱為“身韻”,一些最基本的要求如“頭正身側,身正頭側”,轉身中的“身過留頭,頭過身留”;又如“拉山膀”“云手”“晃手”等,此外,它也體現在一些程式化層面的舞姿造型上;再如“射雁”“順風旗”“大鵬展翅”等。它們均生動地傳達出一種“氣韻”之美,通過動靜、虛實的對比和流暢的舞姿傳情達意。這些招式及造型的完成,最終的要求是賦予舞蹈其“氣韻”結合之“勁兒”,而這些又是“太極拳”無法表現的??梢姟皻忭崱敝?,為中國舞蹈“情有獨鐘”,是中國古典舞蹈的生命之源,這種自身文化的特質顯現出民族的智慧之光,并具有相當久遠的歷史淵源和深睿的思想內涵。
二、中國古典舞蹈“氣韻”之美展現了圓融的審美特征
氣韻是指藝術創作中內容和形式高度完美的統一,引導我們得以就中國古典舞蹈的“氣韻”之美進行判斷和分析。倘若說,在中國古典舞蹈中的“氣”還停留在一種內在精神的美的階段,包括自然美和社會美的成分,那么,“韻”則是一種將其以某些程式套子加以外化的過程而達到藝術美,古人說“盡善盡美”,此中受制于中國傳統審美心理的“氣”與由之派生的具有中國氣派的“韻”就自然、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了。中國古典舞蹈所言之“氣”,受“無平不陂,無往不復”⑥等傳統觀念的影響,有周而復始的運行軌跡。因而,中國古典舞蹈的節奏、韻律及舞姿造型,都趨于“圓融”。這種審美特征,從留存于戲劇中的程式套子里很容易發現。如程式化舞蹈動作“趟馬”“水袖”“甩發”“扇子”“手絹”“長綢”等,這種“神形兼備”‘內外合一”無一例外地體現出中國古典舞蹈“氣韻”之美的“圓融”的特征。尤其是戲劇中的跟頭,更可謂是中國古典舞蹈之精華,從它的起勢到收勢,無處不見氣韻周行的內在意念和流暢圓融的外部技巧的完美結合。如其中的掛翻跟頭,在“收腿蠻子”至“踺子小翻”等連接技巧完成過程中,既強調自始至終的“提氣”,也注重全套動作一氣呵成,在跳翻騰挪之際,展現的是一種閃串飄頓,連續不斷的氣派韻致,以“剛柔并濟”“以身為本”“一動俱動”反映出的氣韻“圓融”之美,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再如:“射雁”“順風旗”“大鵬展翅”等造型上,運用了“擰”“圓”“曲”結合“氣”和“韻”的律動特點,在律動中那種張弛、起伏、和諧、含蓄的動作表象,展現了“動靜互補”“以意為神”“內外合一”“兼含并蓄”典型的氣韻“圓融”的審美特征。
三、中國古典舞蹈“氣韻”之美造就了典型的舞蹈精髓
筆者認為,中國古典舞蹈“氣韻”之美所展示的“圓融”,是以深刻的文化背景為依托。它是中國古典舞蹈區別于其他舞種的唯一特點,它之所以成為獨具特點的古典舞蹈,正是它具有“氣韻”之美這一舞蹈律動的精髓。其成因歸根結底源自中華民族樸素的唯物自然觀,它表現了一種表里如一的觀念。正如美學家蔣孔陽先生所言“中國古典藝術的價值是由它在何種程度上表現了人的境界和表現了什么樣的精神境界來決定的?!敝袊诺湮璧敢赃@一精髓并生動默契地連接起節奏、表情、構圖三大要素,充分表現了中國人借“盡意”之舞,言樂觀向上之情的精神境界。這種美學觀較西方美學,更為深刻地觸到了藝術的本質。美國舞蹈家多里絲.韓芙莉說“舞姿是基于人們長期運用而形成的動作程式?!雹咧袊诺湮璧钢员A舨⒀赜昧饲О倌甑谋姸辔枳?,其原因就是這里面有著中華古樸的人文精髓的傳承,同時也有著中華民族的氣派和精神,更加展現了“氣韻”之美的特性,它為中國舞蹈創新與發展提供了美學的智慧。正如清初畫家石濤所說“天地以生氣成之,畫以筆墨取之,必得以筆墨之生氣與天地之生氣合并而出?!雹?/p>
我國民族民間舞蹈以載歌載舞、歌舞相間為主要動作特征;而芭蕾舞則是以“外開”“伸展”和足尖技巧為動作特點;中國古典舞蹈是動靜結合、剛柔相濟,動作講究“精、氣、神”。這種“精、氣、神”,就是“氣”和“韻”的結合體,“氣”是“韻”的生命信息,“韻”是“氣”的外在表現,是“氣”之“韻”。“氣”偏于藝術的內容,“韻”則重于藝術的形式,二者是不可分割而客觀存留在舞蹈畫面上的。因此,中國古典舞蹈之“氣韻”是舞蹈的精髓,它是可以被感知的一種區別于其他舞種的典型標志。
四、中國古典舞蹈“氣韻”之美影響了世界舞蹈的發展
中國古典舞蹈發展至今,是歷史的產物,又是現代的產物,內有現代化發展的內涵,外有借鑒創新的趨勢,運用自身形成的優勢和特色再去影響世界舞蹈文化發展潮流,這是舞蹈發展的必然。如韓國舞蹈在深受漢文化的影響下,也十分講究“圓、曲”的動作形態。如:“圍手”“繞腕手”等動作構成,“氣韻”運用已成為韓國舞蹈動作的核心。再者,形成于20世紀20年代的西方現代舞各流派,他們為了解放演員的手腳,打破芭蕾舞那種束縛演員的個性、程式化的動作和機械技藝的表演方式,尋找能表達外部世界給內心帶來感受的舞蹈語言,他們把目光也投向了中國,為中國古典舞蹈的“氣韻”之美營造出迷人的藝術氛圍而欣喜,并且仿效。他們認為在現代舞蹈中貫穿于“氣韻”身段,易于把握和演繹作品,能夠充分地發揮演員的情感表達。無論中國舞蹈還是韓國舞蹈或者西方現代舞蹈,要生存,要發展,必須走創新之路,形成具有本民族、本地方藝術特色而立足于本國、面向世界的精品。中國古典舞蹈“氣韻”的形成,它印證了“取天地之生氣合并而出⑨”的永恒哲學理念。
筆者認為,中國古典舞蹈的“氣韻”之美,是探究本門藝術價值的重要標尺,它是統帥形式的關鍵因素,又是作品內在的生命本原。筆者相信,在立足本國文化的基礎上,中國古典舞蹈將會以新的理念而不斷創新發展,完全可以在不遠的將來代表世界舞蹈文化發展的主流,將對世界舞蹈的創新做出一定的貢獻。
注釋:
①于平.中外舞蹈思想概論[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②③杜甫.唐詩選注[M].北京出版社.1980,237
④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⑤摘自向開明、嚴德善.太極氣韻與朝鮮(韓)舞蹈韻律[J].北京.舞蹈2002,(8)
⑥周易、韓泰.中國古代舞蹈史綱[M].北京.北京舞蹈學院
關鍵詞:居住空間;景觀設計;古典園林
1 古典園林的造園要素
1.1 追求神韻
我國古典園林藝術講究山水植被為基本要素,其中,以自然的山水為根本,植物為點綴。但并不是簡單按比例仿制這些景觀要素的自然形態,而是人為的加工、調整、剪裁、結合,以追求“一峰山太華千岳,一勺水江湖萬里”的神韻境界。
1.2 詩情畫意
中國古代造園藝術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詩情畫意,而古典園林藝術的精髓在于其所創造的美妙意境,這也是古典園林藝術的基本特征。
1.3 建筑與美學的結合
園林藝術起源于先秦,那時的人們已經開始注重將物質生活條件同對自然環境的精神審美結合起來。在自然生態環境中,開始大量修建行宮別苑和亭臺水榭,經過長時間的嘗試和積累,人工修建的亭臺樓閣把自然界的山山水水修飾的更具民族色彩和民族精神,具有錦上添花的效果。
2 古典造園藝術對當代景觀設計的影響
2.1 靈感源泉
中國古典造園藝術是當代園林景觀設計的靈感源泉,其設計思想更是當代園林藝術的理論基礎。中國古典園林作為風景式園林設計的典范,是設計師和工匠在特定的空間內,經過精心設計,運用高超造園手段,將建筑和山、水、植被等加以配置組合,形成源于自然環境,又高于自然環境的有機整體,將自然美和人工美合理地結合在一起。
2.2 文化傳承
園林景觀設計師必須對國內優秀的風景園林景觀案例加以深入研究,挖掘出富有本土文化特征的景觀元素加以運用,才能設計出具有“中國味道”的風景園林景觀作品。園林景觀藝術是直觀體驗性藝術,觀賞者無需接受專門的培訓,就可以感受到園林景觀的形式美。同時,這種直觀藝術受時代背景和文化氛圍的影響,可以使觀賞者耳濡目染的感受到當時的文化修養和審美情趣。
3 當代居住區景觀設計常見問題
3.1 不尊重自然環境
許多居住區的景觀設計和營造過程中對景觀的功能性考慮不足,注重表現外表的美觀。某些開發商為了追求表面的氣勢和美觀效果,達到增加成交量的目的,不惜重金做面子活,為此增加了成本,加重了購房者的資金支出,也使得后期的物業管理面臨巨大考驗。
3.2 缺乏神韻
現代居民小區已經成為居民,尤其是老人和孩子日常休閑活動的主要場所,因此,設置的休閑活動空間充足,有健身區、兒童游樂場地、休閑步道等,這些空間普遍尺度較大,且多以鋪裝為主,相對缺乏可供好友休閑小憩的私密空間。
3.3 施工時間短
隨著社會生產水平的不斷提高,很多傳統建造技術已經被機器化大生產式的快速施工技術所淘汰,當代施工者往往依靠現代技術手段,使得傳統建造技術開始失傳,其精髓更難以再現?,F代居住小區中經常可以看到其它建筑材料仿制木材建成的亭臺水榭,雖然形似,卻沒有了木材的生動,傳統工藝的風采不復存在。
4 傳統造園藝術對現代居住區的影響
4.1 理解古典園林的內涵
要設計具有中國元素的居住區景觀設計,必須從觀念上徹底改變,不能完全依賴新技術、新材料,更不能對現代西方園林的成功典范照搬照抄,要學習中國古典園林景觀藝術的造園理念和設計手法。
4.2 尊重自然原則
大自然是園林景觀設計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因此,中國古典園林藝術遵從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人與自然之間尋求和諧。尊重自然是中國古典園林藝術文化的核心精髓,采用尊重生態自然的客觀規律來造園,以自然景致為主,強調設計師對大自然的深刻理解和藝術化的表現。
4.3 現代主義與古典主義相結合
中國古典園林講究依山林而建,通過借景、比喻等方法將園內景觀和周圍自然生態結合起來,同時,也可以起到延展空間的作用,使各個區域之間相互連接、滲透,彼此呼應,形成一個整體?,F代景觀設計也要求設計師將視域作為設計范圍,以地平線為空間參照,突出與本地區景觀的融合。這與古典造園手法中追求無限想象的外延空間理念是一致的。
5 結語
在新的社會生產環境下,在新技術和新材料的支撐下,要實現新的功能要求,應當著力學習,繼承古典園林的精妙,而不是簡單的對形式進行模仿,更不是用簡單的工藝手段,制作簡化的經典元素。這樣不僅是對創造力的約束,也是對古典園林形式的人為視覺混淆,對我國古典園林藝術的損害。
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的情勢下,我國的環境藝術設計領域涌現出了許多融合中西文化特色的佳作。而就目前的環境藝術設計作品來講,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特色、富有中國古典元素的代表作相對較少。怎樣才能完美地將古典元素融入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從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是值得我國環境藝術設計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作用
中國古典元素與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相互融合,可以產生以下幾個方面的效果:第一,古典元素的應用可以為環境藝術設計增添活力?,F代環境藝術設計工作者可以利用科學的設計方法巧妙地融入古典元素,這樣不僅可以表達出極強的民族文化性,還可以突出該地區的民風民俗,從而賦予作品靈魂,同時也能提高我國環境藝術設計水平。第二,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融入古典元素,可以體現出作品的樸實無華。我國的古典美講究“大美無言”,在現代藝術設計作品中巧妙地融入古典元素,更能凸顯這一理念,給人一定的思考空間,同時也體現出作品的美感。我國傳統思想認為,大自然與人息息相關,因此,古典元素還能體現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存之道,將古典元素融入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可以改善目前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現狀。
二、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傳統文化元素的應用
1.直接應用古典元素采用科學的方法把古典元素中的符號、意象巧妙地應用到環境藝術設計中,不僅可以彰顯出現代美感,還可以凸顯出古典美感,同時也能展示出悠久的傳統文化。除此之外,利用現代科技把古典元素應用到環境設計中,會產生別具一格的視覺特效。在選取古典元素時,要從符合常理的基本點出發,選取一些合理的古典元素,能夠突出表達的重點即可。如,上海金茂大廈在設計風格上采用了傳統文化中的塔型,這一理念與古典元素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從而進一步彰顯出古典美學的魅力。
2.古典元素的汲取與改進從目前的建筑設計來看,古典元素與現代建筑設計的完美融合,更加突出了現代審美與現代藝術理念,這使得現代建筑蘊含古典美,延續了我國的傳統文化。建筑物一方面表現出了前沿的設計風格,另一方面也體現出了傳統文化內涵。如,蘇州博物館新館即是將古典元素與現代設計風格有效結合的典型,其由著名建筑師貝聿銘擔綱設計,其設計繼承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體現出蘇州地區悠久的歷史文化。其設計理念巧妙地融合了環境設計與園林設計的風格,再利用先進的建筑材料進行建造。從蘇州博物館新館的外形來看,其融入了古典藝術形式,從古城的整體來看,其更彰顯出傳統文化的滲透,形成了具有古典藝術美感的建筑風格。蘇州博物館新館外部運用了現代幾何結構,如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等,其館內建設也應用了現代構型,讓人眼前一亮。蘇州博物館新館以一種令人耳目一新的建筑風格矗立在歷史悠久的蘇州古城。
3.促進現代文化與我國傳統文化的和諧共生目前,我國的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水平不斷提升,從國際文化角度來看也產生了一些新的設計風格與審美思想,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方向也有所變化,由以前的注重現代感轉變為崇尚古典美的設計風格。中國擁有歷史悠久的文化,其文化也滲透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因此在設計中,往往會采用一些古典元素,從而使設計作品一方面具有現代設計風格,另一方面也體現出了悠久的歷史感,其也是將古典與現代融合的產物。古典與現代相結合的設計可以提高我國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水平,使其引領世界潮流,同時也可以向世界展示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三、結語
將我國古典元素與現代設計風格有機結合,在現代設計中突出我國古典元素的精髓,這也體現了設計工作者對傳統文化的鐘愛,以及從人們的心理需求出發展開設計的理念。對于現代設計形式來講,設計工作者要對其設計進行改革創新,將古典元素在現代設計中巧妙地體現出來,設計出既凸顯現代美學又彰顯傳統文化特色的優秀作品,進而提高我國環境藝術設計水平。
作者:于晶 單位:吉林建筑大學城建學院
關鍵詞:中國古典舞;基本功教學;教學特點;多元化訓練
中圖分類號:J7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5)29-0082-01
一 中國古典舞基本功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 基本功教學理念比較落后
教學理念往往決定著教學質量,因此有先進的教學理念至關重要。目前,我國對古典舞基本功的教學,幾乎全部都與考試制度相掛鉤,教師往往通過考核的形式判斷學生的學習結果,這種傳統的教學觀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古典舞教學的進一步發展。隨著社會文化的不斷進步,舞蹈文化需要傳承和創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而非對舞蹈的形式進行一味的復制。同時,教學體制改革也要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這對改變舞蹈教學理念也是一個很好的契機,中國古典舞的相關舞蹈教師應將教學重點放在對文化的傳承和創新上,避免古典舞文化出現萎縮。
(二) 古典舞教學方式太過傳統
我國的古典舞教學方式比較傳統,與大多數課程教學類似,教師往往根據教材要求進行課程的開展,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能動性的發揮。雖然,目前的教學設備有所改善,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或者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進行教學訓練,但是所教授的內容還是受到了教材的限制,使教學效果并不明顯。特別是對中國古典舞的訓練,不僅需要肢體動作的連貫,更需要內心情感的抒發,學生只有在自由想象的基礎上,才能更好的將內心感受表達出來,從而彰顯舞蹈的獨特魅力。
(三)缺少對古典舞精神層面的傳遞
“古典”作為一種文化藝術,是中國古典舞的精髓,學生對于舞蹈基本功進行不斷的訓練,目的就是掌握這一精髓,能夠對更好的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但是在很多舞蹈教學中,教師對于古典舞精神層面的傳遞少之又少,只注重外在形式的傳授,缺乏對學生的感性引導。如果學生僅是長時間的訓練肢體動作,舞蹈動作即使再規范,也缺少中國古典舞應有的韻味。因此,教師在對舞蹈基本功進行訓練時,不僅要注重對舞蹈動作的規范要求,同時要引領舞蹈學員接受更多的文化知識,通過對歷史文化的不斷了解,將舞蹈的精神內涵和文化底蘊深入掌握,這樣在舞蹈表演時,才能夠更好的呈現舞蹈的風韻。
二 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訓練的特點分析
(一) 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訓練具有基礎性
基本功的訓練是舞者學習古典舞的首要任務,只有具備扎實的基礎功底,才能對舞蹈進行更深入的探尋?;诖?,古典舞基本功訓練具有的首要特點就是基礎性,也就是基本功中的“基本”。基本性不是單指某一方面,它涵蓋較多的內容,結合古典舞基本功教學方式,基本訓練有如下幾種:第一,舞者在靜態站立時應收腹立背,這是對舞者站立體姿的規范要求。第二,舞者在舞動時,應符合古典舞的形態要求,找到重心后講究一定的用力方式,將外形和神韻有機結合。第三,舞者在進行舞動時的運行路線要明確,舞姿動作既要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又要清晰流暢。
(二) 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訓練具有連貫性
基本功訓練是為中國古典舞穩扎基礎的過程,在掌握了基本動作要領之后,需要結合舞者的形體特征,將空間技能貫穿于韻律之中。這種基本功訓練需要綜合考慮多項因素,包括舞者的肌肉線條、身體力量以及對基礎動作的掌握程度,通過空間技巧的運用,像跳躍、旋轉等,將舞者的超高技能展現在舞臺上。要先將舞蹈的精髓呈現,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訓練出來的,需要舞者具有堅持不懈的耐力,日復一日的去訓練,去加強。只有通過長時間的科學訓練,人體的各項力量才能發揮到極致,才能將古典舞蹈的獨特魅力抒發出來,這種連貫性的訓練過程,也就是對基本功中“功”的訓練。
(三) 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訓練具有藝術內涵
民族民間舞蹈是我國文化遺產的一種,其文化底蘊不言而喻,古典舞蹈基于民族舞蹈的基礎上創造而來,自然藝術內涵不可缺少。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訓練,一方面需要讓舞者掌握更多的、更加規范的舞蹈動作,另一方面,也在不斷加強對舞者的藝術培養。舞蹈學者應加強對文化課知識的掌握,對中國的歷史文化進行充分了解,只有舞者自身具有了某些文化氣質,才可以通過形體語言將情感表達出來,增加舞蹈的風采。目前,在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訓練教學中,文化課的比重日益增多,這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舞蹈的藝術內涵,有效促進了古典舞蹈的傳承和創新。
三 中國古典舞基本功教學方式的多元化訓練
(一) 古典舞教學的多元化示范方法
舞蹈學習不似文化課程學習,不僅需要課本知識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對舞蹈動作的訓練學習。在大多數的教學方式中,教師是通過對舞蹈動作的示范,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依據和參照。一般教師在進行示范教學時需要從三方面把握:首先,在教學開始之前需要進行示范演示。根據心理學觀點,人們對于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強,在教學開始前進行舞蹈示范,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記憶力也會隨之增加。教師將在課前示范時,應注意自己的儀表儀容是否得當,舞蹈著裝是否新穎,示范的舞步是否正確,只有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將最美好的舞蹈示范給學生,才能最有效的激起他們的好奇心。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再進行示范。教學過程中的示范方法應該有針對性,一方面,由于不同學員的接受能力有所不同,難免會出現進程的差距,可以對接受能力較差的學員進行再指導。另一方面,舞蹈的重難點部分,在訓練和記憶的過程中會出現停滯,教師應加強對重難點部分的再示范,確保舞蹈動作的規范性。最后,教學后的示范主要是針對學生對韻律的把握,當學生對基本的舞蹈動作進行初步記憶以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其內涵進行領悟,將引導學生進入舞蹈的精神層次。
(二) 古典舞教學中對基本功的訓練
對于任何一種舞蹈而言,基本功教學都是最基本的課程,中國古典舞蹈也不另外,基本功訓練是古典舞教學的基礎。隨著社會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古典舞教學方式也有所改善,對于基本功的訓練方式也呈現多樣化發展,新穎的訓練形式層出不窮。但是無論采用哪種訓練方式,訓練的主要內容和目標是大體一致的。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古典舞的技巧運用,靜態站立時具有規范的體姿,進行舞動時要有優美的運行路線,同時能夠運用空間技術將身體力量極致發揮。舞者只有具備了扎實的基礎功,才可以在聲韻訓練中有更好的突破?;竟虒W最常見的訓練,包含肢體部位的訓練,特別是腰部和腹部,同時還有肢體感覺的訓練,即注重對身形、身姿的訓練。
(三)古典舞教學中對身韻的訓練
加強對舞者的身韻訓練,可以將古典舞蹈的神韻表達的更加淋漓盡致。中國古典舞基本功教學中,運用身韻教學方式,有效強化了動律特征的訓練,特別是提、沖、腆、靠、沉、含、移等幾種要領得到了充分的發揮。通過舞蹈工作者不斷研究和實踐,目前身韻課的教材已在很多的舞蹈高校進行使用,舞蹈學員通過系統全面的訓練,可以使用更多的舞蹈語言進行表達和創作,對我國古典舞蹈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古典舞的語言風格有力進一步發展。進行身韻訓練時,課堂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舞臺,解除了舞臺創作對舞者的限制,舞者可以自由發揮,將自己的情感融入舞蹈創作中,呈現自己的舞蹈風格。
(四)古典舞教學方式的多元化
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難以適應時代的發展需要,中國古典舞基本功教學方式需要不斷的推陳出新,打破傳統的訓練方式,運用多種訓練模式和訓練方法,針對不同的舞蹈學員,因材施教,選擇不同的訓練方式。以往的教學模式都是根據考試成績判斷學習成果,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限制了學生的創造能力,導致古典舞蹈新作品誕生數量少之又少,從而影響了對舞蹈的傳承和發揚。教師可以在基本功教學中,實施即興訓練模式,將訓練方式推向多元化,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開拓舞蹈學員的創新精神。無論采用何種方式的基本功教學,教師都應引導學員感受舞蹈的精髓,只有充分了解了舞蹈的“靈魂”,才能創作出好的古典舞蹈作品。
四 結語
隨著文化水平的不斷提升,很多古典舞基本功教學方式難以滿足時展的需要,基本功教學問題也不斷突出,主要表現在教學理念比較落后,教學方式相對傳統,教師缺少對古典舞精神層面的傳遞等。為了適應時展,古典舞教學方式應實現多元化訓練,通過不同的訓練方式,充分激發舞蹈學員的創造能力,有效促進古典舞蹈的傳承和發揚。
參考文獻:
[1]荀志丹.舞蹈訓練學與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訓練的融合[J].大眾文藝,2014(18).
關鍵詞:古典舞;呼吸;審美
中圖分類號:J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5)14-0118-01
一、古典舞藝術中呼吸的意義
在舞蹈運動過程中,包含了呼吸的很多種形式,比如,吸氣、吐氣、頓氣、相應地,古典舞者在舞蹈中做跳躍性動作的時候,.吸氣將會牽動腹、背等多處的肌肉,進而使空中的造型更加穩定,其相應輔助力量的效果也會更好。主要包括這四類方法,即快吸、快呼;慢吸、漫呼;慢吸、快呼;快吸、慢呼。通過對呼吸進行調節變化,從而達到理想的藝術境界,突顯出古典舞的精華所在。古典舞中呼吸的運用方式,主要通過盤腿坐地的形式,使舞者的下半身固定在地面上,對上半身進行上下起伏的垂直“提沉”動作的訓練。通過這樣的方式,使舞者學員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對呼吸的基本功訓練之上,以此擁有對呼吸的控制能力。古典舞中呼吸運用方式的練習,可以形成一個相應的氣流循環圈,進而使原本作為生命中的自在行為,成為一種具有意識、可以操縱的呼吸行為。除此之外,古典舞中的呼吸非常講究呼嘆的沉穩以及氣運丹田。它主要是利用呼吸的快慢、強弱、相應的頻率、輕重緩急,來對不同思想情感,即喜、怒、良、樂進行刻畫。
因此,在古典舞中,正確的呼吸運用不僅可以使古典舞的魅力得到很好的發揮,展現出柔中帶剛、剛中帶柔的效果,還可以通過呼吸來帶動舞者身體上的每個關節進行運動,達到行云流水般的完美效果,除此之外,它還可以成為相應的古典舞蹈中人物形象塑遣的有效方法,使相應的舞蹈動作更具有生命力,增添古典舞的魅力。
二、中國古典舞蹈表演中的審美特點
在表演中國古典舞蹈的過程中,人體的動作對舞蹈的美進行了展示,而在人們的欣賞中,則表現了人們的審美情感,傳達了人們生活中的審美情趣。中國古典舞,也可以看做是對中國歷史上舞蹈藝術的延續與創新,是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展示,經過中國文化的熏陶和歷史演變的考驗,對于中國古典舞蹈的審美與領略,需要結合中華民族的審美特征來進行。
1.舞蹈審美藝術的表現風格在中國歷史悠久的文化長河中,傳統文化追求的“圓”,在特定程度上顯示了人們對“天”“地”的依賴及敬畏。我國傳統觀念中強調“天圓地方”,在古代人們將“圓”認為是周而復始運行的道,具有不可侵犯性,象征著圓滿、吉祥,并在此基礎上延伸出了萬物變化終始過程的價值觀。所以,在表演的過程中,舞者的身體會不斷重復出現“圓”的運動軌跡,更為重要的是,舞者表現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和行為模式,將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了集更中展示;“傾”則表現在人體根據音樂律動的過程中,體現為一種運動力的動靜承接轉合,這來源于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剛柔相濟和動靜結合,繼而使得中國戲曲舞蹈表演體現出了“傾”,這也更進一步體現了動靜結合及剛柔相濟之美,形成了中國古典舞蹈審美藝術的特點。
2.達意與意境的和諧統一,中國文化的形成及發展過程中,“文以載道”是中國文化藝術的宗旨,這一點也集中體現出了古代的人們對舞蹈的審美意象。綜合來看,當時人們并不是特別關注舞蹈表演中的肢體美,而是其表演過程所包含的“達意”功觴此外,舞蹈表演還具有社會的政治道德教化功能。根據記載可推斷出,由很久以前的宮廷舞蹈發展形成的戲曲舞蹈,才是中國古典舞蹈的原型。其在展現舞蹈中不同情感氛圍時,都離不開舞具,比如舞具在以前舞蹈中的羽舞、劍舞、袖舞中的應用,都體現了舞具對其表演的重要性。由此可以看出,很早以前人們就知道在中國古典舞的表演中運用意境來襯托舞蹈表演之美。具體來說,中國古典舞蹈表演注重舞者的精、氣、神的通融與統一,將舞蹈表演作為一種教化方式,使得觀眾在對舞蹈意境美感受體驗的過程中,也受到了理性的教化影響,并在此基礎上,使得舞者意境與情感內容達到了和諧統一,促進了中國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3.中國古典舞中的身韻即“身法”與“韻律”的總稱?!吧矸ā睂儆谕獠康募挤ǚ懂?,“韻律”則屬于藝術的內涵神采,這二者的有機結合和滲透,才能真正體現中國古典舞的風貌及審美的精髓?!靶巍⑸?、勁、律”作為身韻基本動作要素,高度概括了身韻的全部內涵?!吧眄崱奔础靶紊窦鎮?,身心并用,內外統一”,這是中國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標志,是中國古典舞的藝術靈魂所在。
關鍵詞:現代景觀設計;古典園林;繼承;發展
以三元為導向的現代景觀規劃設計,包括大眾群體行為心理、環境生態綠化、景觀環境形象[1]。倡導用更平實的態度和更長遠的眼光來為每一位城市居民建設一種天地人神和諧的城市景觀,即城市設計和規劃要尊重普通人、尊重地方精神、遵從自然,并認識人性、重歸人性的場所。
1. 中國古典園林是現代園林設計的靈感之源
非常注重小氣候條件的改善是中國古典園林造景的特點,人居環境追求理想,如布局山水、種植植物、構建亭廊等,都用溫度、光影、氣流等影響人體舒適性的因子為依據,形成宜人居住、舒適的理想環境。作為造型藝術一種,對空間形態的塑造為基本表現手段的是園林的設計理念,一堂之上、一園之內收天地無盡之景,這些重要內容是中國古典園林的境界所在[2]。有效的空間使用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空間效果體現小中見大。在尺寸、體量很有限的情況下,停留的時間有意識的增加,最后形成與前者基本平衡的感受量。能夠做到小中見大的秘訣所在就是中國園林的設計特色。
(2)追求無限外延的空間視覺效果。范圍不拘泥于庭院,擴大空間視覺邊界是通過借景來實現,讓景觀園林與外面的自然景觀等相呼應、相聯系,整體性營造園林景觀。美麗的景致無論動觀或者靜觀都能看到,追求的空間視覺效果的無限外延。
(3)形成豐富得沒有盡頭的景觀。靜動結合、實虛對比、循序漸進、承上啟下、漸入佳境、引人入勝的空間的曲折變化和空間組織手段,園中園式的空間原則布局常常將整體園林分隔成許多不同個性、不同形狀、不同尺度的空間,并將諸要素糅合在一起形成空間,互相掩映,參差交錯,將人文景觀、山水、自然等分割成片段若干,分別表現,空間局部交錯讓人看到,以似乎沒有盡頭的景觀形成豐富的園林景觀。
(4)景觀體系完善。將竭盡開闔縈曲的空間組合與竭盡變化的各種景觀要素納入一個極為有限,但又極為完整的天地,這個體系中的一切藝術矛盾關系日趨高度錯綜復雜就是其結果。為了不斷強化和維系體系的完整性,為了保證體系的生存價值,以便使一切因素都處于“活潑地”狀態,古典園林藝術就必須在體系內部構建越來越復雜、越來越精巧的矛盾平衡關系,其中包括借景、障景、引景等;增加某一立面形態、景物平面的變化,格調、色彩的變化;增加諸如景物之間的滲透、轉換、穿插等矛盾關系,增加景點和景點之間,景區和景區之間的滲透、轉換、穿插等矛盾關系;增加景和景點之間,景區和景區之間的應合、比對;對景觀的一切因素之間的多層次匹配關系不誤毫厘、銖相較等等。而他們共同核心乃在于最大限度地發揮體系內一切矛盾的能量,最大限度地促進他們的相互轉化和運動。雖然有極端的因素在古代景觀體系的建立中,但古代對于現代設計有很好的借鑒作用,有較高的對于境界的追求。
現代園林設計的靈感之源是中國古典園林,我們現代造園設計的理論基礎更是緣于古典園林的造園思想和精髓,因為一個好的園林作品是從“鄉土”中“生長”出來的并不是憑空臆造出來的,一方水土出一方園林景觀,成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道理[3]。
2. 古典園林的造園思想精髓是現代造園設計的理論基礎
中國古典園林與中國傳統文化和歷史文化一脈相承,在世界園林中獨樹一幟。把握古典園林的精髓是我們必須做到的,在新的現有的歷史條件下,結合新的技術和材料,再造現代中國式園林的輝煌。
在國內,古典園林理論已發展成為一切造景設計的基礎。近些年來,在它的基礎上已經形成了多個學科交叉的新型學科,如:規劃設計、園林設計、風景園林設計、環境設計等等,雖然這些學科不一樣名稱,但其所共同追求都是一樣的的“普遍和諧”的傳統觀念。古典園林中“天道與人性和諧”的一貫思想指引著他們將自然山水比德、仁智、“道發自然”為探求規律,遵循“反璞歸真”、“樸素自然”為審美標準,認為大自然才是真、善、美的[4]。另外,對中國古典園林的研究是了解本土地域文化的快捷方式,中國現代風景園林的發展,需要本土風景園林師的艱苦努力。中國的風景園林師必須關注風景園林的本土研究,積極探索富有地域性景觀的文化特征,這樣才能設計出“土生土長”的風景園林作品。
對古典園林的研究,可以加深對城市的理解。城市擴展過程中,維護區域山水格局和大地肌體的連續性和完整性,是維護城市生態安全的一大關鍵。破壞山水格局的連續性,就切斷了自然的過程,包括風水物種營養等的流動,必然會使城市這一大地之胎發育不良,甚至失去生命。
面對西方思潮的沖擊,現代設計師更要開拓思路,挖掘古典園林的現實意義,把中國的古典園林造園手法、空間布局形式、造園要素以及文化等等,應用到更廣泛的領域,同時融會貫通,古今結合、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是必然的趨勢,探索科學嚴謹的設計方法,遵從古代的造景方法,合理借鑒西方的表現形式,取西方之長,補中國園林之短,融中國文化思想之內涵與西方現代之觀念,創造中國特色的現代園林[5]。
相信在西方思潮和本土新要求的沖擊下,中國古典園林,沿著民族文化的文脈,以嚴謹的態度進行創新、改革,定能使中國的文脈和園林在祖國的大地上遍地開花,得到延續和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 .園林與中國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 劉濱誼.現代景觀規劃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
[3] 俞孔堅,李迪華.城市景觀之路――與市長們交流[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Abstract: The landscape is a kind of comprehensive art that creates beautiful environment for human. From China's current landscape design, the landscape design should inherits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landscape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it must also be timely innovatio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landscape design, the studies of paper has certain theoretical meaning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關鍵詞: 園林景觀設計;傳承;創新
Key words: landscape design;inheritance;innovation
中圖分類號:TU98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2)20-0082-02
0 引言
中國古典園林藝術它不僅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遺產,與此同時,它還是世界藝術的偉大奇觀,它被舉世公認為世界園林之母,可見中國古典園林具有的重要作用?!皥@林學是研究如何合理運用自然因素、社會因素來創造優美的生態平衡的人類生活境域的學科?!眻@林在進行設計時,要考慮的因素很多,不僅要考慮構思立意、園林建筑布置和自然地形地貌的利用與塑造,而且還要考慮園路和場地、植物種植等。園林景觀設計的宗旨是不斷滿足人們對自然環境的向往,最大限度地發揮在生態環境、社會文化、休息游覽和經濟等方面的綜合效益,從而來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健康和共同持續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審美思想和境界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中國古典園林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是現代園林景觀設計師進行設計的淵源。筆者根據中國園林景觀設計現在的發展情況進行了相應的調查研究,現代的園林景觀設計要傳承古典園林景觀的文化精髓,進行改革創新,找出中國傳統園林中的精華,針對我國園林的本土特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把傳統觀念中好的東西融入到現代生活的環境需求之中,從而更好的為人民服務。
1 園林景觀設計的傳承
1.1 傳承古典園林的天人合一 中國園林景觀設計的根源來自自然,但是它又是超于自然的。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強調“法天貴真”、“天趣自然”,它反對過于粗糙的人工雕鑿和修飾。中國古典園林的精髓思想是“天人合一”,正是因為這種思想的存在才造就了中國古典園林的輝煌歷史?!疤烊撕弦弧钡乃枷氡粐馍鷳B學研究者稱之為“通過對最佳空間和時間的選擇,從而使得人與自然、大地和諧相處,在和諧相處的同時可以獲得最大的經濟和文化效益,進而來取得安寧與繁榮的一種藝術”。通俗來講,“天人合一”思想是指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該思想作為中國山水園林的思想淵源,它一方面體現了中華民族沉淀下來的生態智慧,另一方面它作為中國古典園林的最高準則,是我們進行現代園林景觀設計的理論基礎?,F代的園林景觀設計師應該秉承古典園林的思想精髓,將山水木之間進行合理的搭配,把自然界的元素運用到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之中去,把人們的精神需求落實到實處,從而做到讓人們在園林景觀中既可以得到休息又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不斷提高自己的身心健康。
【關鍵詞】中國古典舞;身韻;觀賞性;表現風格
中圖分類號:J72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04-0162-01
一、中國古典舞身韻的含義分析
古典舞是我國的傳統舞蹈,作為我國藝術文化的典型代表,已經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中國符號。古典舞的根基是民族民間舞,然后再經過一些專業人士的打磨、改善、提煉和創新形成的,其中加入了一些中華武術、戲曲和芭蕾的成分,彰顯了一定的中國元素和中國特色。中國古典舞蘊含著一定的中華文化,但是它既不是古代舞蹈,也不是戲曲舞蹈,具有獨特的藝術性、觀賞性和審美性。而“身韻”則是中國古典舞舞蹈的本體觀和舞蹈方法論,對其進行研究無論是教育教學還是舞蹈表揚都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吧眄崱钡某霈F使得中國古典舞更具有識別性和獨立性,使得中國古典舞擺脫了戲曲的束縛,成為了一項獨立的舞蹈種類。至于中國古典舞的身韻,其含義是顯而易見的,“身”就是表演的身法,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舞蹈的外部表現技法,而“韻”則是韻律,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中國古典舞的內在氣韻。身韻的出現和發展大大促進了中國古典舞的發展,使得古典舞形成了自身的舞蹈模式和表現手法,具備了較為明顯的特征,身韻的存在也使得中國古典舞的創作和表演更規范,更能彰顯其中的藝術美。中國古典舞的身韻具有自身的特性,比如神似的形體動作、神形兼備的審美觀點等。
二、“身韻”在中國古典舞中的價值研究
中國古典舞作為中國的象征符號,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中華博大精深的藝術文化。而中國古典舞身韻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又推動了古典舞的發展,身韻也是中國古典舞的精髓所在,因此身韻的創立和發展對中國古典舞具有一定的價值。身韻的出現使得中國古典舞具有了自身的特性,確立了自身的風格,化解了風格化舞蹈與功能性訓練的矛盾,也使得中國古典舞擺脫了在戲曲與芭蕾之間擺動的矛盾,身韻也使得古典舞的風格訓練和功能訓練找到了最佳的契合點。身韻的出現和發展也使得中國古典舞的課堂教學與舞臺表演相分離的矛盾得到解決。身韻一方面強調的是外部技法,也就是身法,這是教育教學的范疇和內容,一方面強調的是內部的韻味也就是韻律,這是舞蹈舞臺表演的范疇和內容,這兩者得到了有效的融合與溝通,身韻就是其中的連接橋梁。身韻的出現和發展,提升了中國古典舞的創作質量,踴躍出現了一大批優秀作品,如《黃河》、《木蘭歸》、《長城》、《梁?!返取?/p>
三、身韻在中國古典舞中的表現風格探究
舞蹈有一定的表現風格和自身的舞蹈特點,正因為舞蹈有表現風格上的差異才使得舞蹈之間有不同的分類標準和種類。言外之意,任何舞蹈都有自身的表現風格,中國古典舞蹈也是如此,也有自身的表現風格,而身韻則是它的精髓所在。實踐證明,一個專業的中國古典舞表演人員在舞臺表演的時候顯示出一定的身段優美和動作上的藝術魅力,在“形”、“神”、“勁”、“律”上實現了一定程度的融合,這就是中國古典舞的身韻所在。本文中,筆者認為,中國古典舞的身韻主要牽扯到的就是“形、神、勁、律”這四個方面,他們彼此之間是相輔相成、不容分割的。至于身韻的表現風格“形”,就是表演者呈現出來的最為直觀的動態、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銜接和姿態與姿態之間的路線掌握,在欣賞的過程中能給視覺帶來影響的形態與過程也是“形”的內容。中國古典舞的“形”較為重要的體現就是“擰、傾、圓、曲”的曲線美、“剛健、挺拔、含蓄、柔韌”的氣質美以及“平圓、立圓、8字圓”的三圓運動等。至于身韻在中國古典舞表現風格的“神”來說,就是舞蹈的表演者在表演的過程中所呈現的內心神態,主要是“心、意、氣”,其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在分量上有著這樣的分配“形三、勁六、神八、無形者十”。至于中國古典舞身韻的表現風格之“勁”,一般就是我們常說的賦予外部動作以內在節奏和有層次有對比的力度處理?!皠拧痹谥袊诺湮栌兄孆堻c睛的作用,它運用的是否得當和處理的是否恰如其分往往決定著中國古典舞的成敗,它對中國古典舞的表現力,特別是“動中之靜”和“靜中之動”的表達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也決定著中國古典舞蹈的順暢程度,一定程度上控制著古典舞的快慢節奏和輕重緩和?!奥伞币彩侵袊诺湮枭眄嵉谋憩F風格,主要是中國古典舞表演中動作呈現出來的律動和依循規律?!奥伞庇址譃椴煌姆诸?,主要是以“順”為主的“正律”和以“不規則順”為主的“反律”,前者給欣賞者留下的感覺就是行云流水,一氣呵成,后者給觀賞者留下的感覺就是奇峰迭起、出其不意。
參考文獻:
摘 要:小學語文課程的設置一方面是要讓學生掌握大量的字詞,運用獨特的方式來表達出自己豐富的情感以及日常生活中基本的溝通與交流,而另一方面就是要讓學生從小就感受到中華上下五千年古老的經典更具有傳統意義的國學文化。小學語文教學實質上就是要提升學生的語言交流功底,豐富學生的文學內涵。那么如何能讓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正確地踏上感受國學之美的學習之路呢?就此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國學;語言
一、運用文學藝術語言對學生進行啟發
首先語文教學作為一門母語,那么在傳授語文這門文化的時候,其本身的文學藝術性是相當重要的。所以,在小學生剛剛張嘴學習語文的時候教師就應該注重優美文雅的字詞、詩句的灌輸,例如,從剛開始的“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以及再上升到“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等,這樣運用逐漸遞進的方式一步一步地對學生對漢語的使用進行熏陶,讓學生在這些最優美的國學之中逐步加深自己的文化素養。像這樣的詩句以及詩詞又承載著國學中深厚而又豐富的文化底蘊,讓學生在平時課堂造句的時候多運用這些詞語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思想感情。所以,語言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教師在小學生剛剛接觸語文的時候一定要加強語言魅力的熏陶。
二、強化學生對詩詞歌賦的誦讀
對于中國一些古典的文化,古代作者在進行創作的時候就相當注重押韻程度,而這種押韻程度也只有在學生大聲的誦讀中才能明確地體會到其中的節奏感和韻律感。而且只有大聲地朗讀才能感受到其中優美的文學意境,才能感受到國學的文化精髓。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求學生大聲的朗讀也能對語文教學效率有一定的輔助作用。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夠真正地從書中體會出中華文化的精髓,國學的魅力。
總之,小學教師是引導學生感受國學魅力的引導者,因此,教師要將讓學生朗誦課文、詩詞歌賦作為一個主要的作業,讓學生的語感能力、溝通能力以及對中華文化的精髓的全面掌握都有一個提升。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通過不斷地積累漢字,朗誦課文,充實學生對漢語這個民族文化的美感體驗。將中國的這種經典文化,古典的漢語文學傳承下來,并且將其發揮到極致。
參考文獻:
韓曉云.對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點體悟[J].吉林教育,2005(03).
(作者單位 吉林省磐石市吉昌鎮第三小學校)
中國古典音樂自發展以來,就在古老的歷史長河中留下豐富多彩的藝術文化,它以獨特的英姿屹立于世界藝術之林,開出一朵奇葩。音樂是一門偉大而神奇的藝術,它以無形無色的聲音蕩開人們心中的漣漪,隨著它的旋律波浪起伏,將人們引入一個神奇而美妙的藝術世界,讓人如癡如醉,甚至忘記自我。古人也常以美妙的音樂來修身養性,因而古典音樂體現的是古人的道德、思想、情感和對自然之音的追求。古典音樂中那種與自然完美結合的音律和美感,使音樂充滿著無限的魅力。
一、古典音樂的簡介
從文獻記載來看,中國音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皇帝,《呂氏春秋仲勇記古月篇》曾記,皇帝令伶倫做音律。伶倫自大夏之西,乃至昆侖之陰,取竹之邂谷聽鳳凰之鳴,以別十二律。但是,經過無數考古學家發現,中國古典音樂的起源遠遠超過了皇帝所在的歲月。在河南所發現的古音樂儀器16支骨笛,據考證已有八千多年的歷史,可見中國古典音樂是具有悠久歷史的。自有音樂的創作以來,經歷無數音樂家的變更和創新,中國古典音樂形成了獨具風格的藝術體系,在世界上擁有奇特的風姿,因其古典優雅的旋律和濃郁的民族風情以及奇異多變的演奏形式,受到世界各國音樂愛好者的推崇和喜愛,中國古典音樂文化在世界音樂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國古典音樂從其概念上講,是區別于古典音樂的。廣義的古典音樂指的是西洋古典音樂,其復雜多變的創作技巧以及蘊涵的深刻內涵,有別于民俗音樂。而中國古典音樂是中國歷史文化的一種傳承,它承載著中國古老的民族風俗、思想內涵和文化精髓。在中國古典音樂發展的漫長歷史過程中,在中國古典文化的指引下,音樂所體現出的是一種高雅、靜謐的內在美,其中蘊含的思想是古人所謂的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二、古典音樂中的古典文化內涵
中國古典音樂是利用文字來記譜的,宮、商、角、徵、羽與簡譜中的1、2、3、5、6相對應,而在周代時形成七音階,新增變徵和變宮雖然七音階早已經形成,但是古代的音樂形式中多以五音十二律為主。在《詩經》《楚辭》以及之后的唐宋詩詞元曲等,都具有相應的譜被樂隊所演奏。但是,由于時代原因,演奏音樂的藝人幾乎都處于社會的下層,如宮女、舞女等,因此,音樂才以文字的方式保存和流傳。所以中國古典音樂是與中國古典文化緊密相連的,它繼承了中國古典文學詩情畫意的美,音樂體現的意境較之文學而言,增加了音律的聽覺效果,更能引起人們心中的情感和共鳴。諸如《關山月》《隴頭吟》《陽關曲》等眾多詩詞,也作為民歌而廣為流傳,并以琴歌的形式得以保存。但是,由于封建社會的歷史特征,某些詞艷曲只能在特定的環境中生長。中國古典音樂從旋律與和聲來看,是追求旋律和節奏變化的。其形式就如同旋律勾勒的中國畫,清新自然。同時中國古典音樂是古人情感之音的寫照,如對戀人的思念之音,對自然生命的向往之音,對祖國山河壯麗雄偉的感嘆之音等,無不體現了古人心中的情愫。然而,古典音樂與古典文化相通,都蘊含著古人濃厚的山水情結,因此,古典音樂總給人一種蜿蜒動聽、細水長流之感,一些琴瑟合奏或獨奏中,雖然沒有驚人的場面,然而卻是能讓人回味無窮的,在音樂中能感受到情感的交流,如遇知音般難舍難棄。而正是這樣一種心靈上的藝術,使人們通過音樂能夠體悟到自然之音在心靈深處的回旋和縈繞,意蘊深長,難以言表,所謂天人合一的境界莫過于此。就如靜水深流,意蘊在婉轉流淌的同時,蘊含著不可言說的激情,平淡中透著新奇。
三、古典音樂中的意境和情感內涵
無可否認,優美的音樂是無法用文字和言語述說的,細細品味古典音樂,其間是一種難以描述的深層內涵。因此,古典音樂只能用人們自己的內心去感受,體會那種音樂下所講述的離合悲歡、喜怒哀樂、心曠神怡等諸多情感世界。當真正領略了古典音樂的意境和內涵,我們就如撥開了音樂與心相隔的一層薄薄的面紗,靜靜走入了音樂所創造的世界中,那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葉,都是觸手可及的。而當你走出音樂世界之后,那里水仿佛是從自己心間流淌而出,山在心中屹立,花在心中盛開,音樂也走入了你的心靈。這是音樂帶給人們的美妙和它自身擁有的獨特魅力。同樣也是音樂意境的表達,深藏在音樂之中的是情感內涵。例如那部音樂美學作品《溪山琴況》,不僅將古琴的技能技法清晰地展現在我們眼前,更是沉淀了多年的音樂文化內涵,將古典音樂的精髓描繪得清晰可見。音樂是源自于心境的,如果在彈琴時心中有諸多雜念,那么琴音就會被俗世羈絆,擁有諸多雜音,達不到寧靜淡薄的境界。面對于聽者來說,同樣需要靜心聆聽,才能體驗到古琴樂的意境所在。就如那曲《高山流水》,當你靜心聆聽之時,聽見的是山與水彼此深情的對語,當你閉目瞑想之時,仿佛自己在山水之間,清水拂來帶著水的淡淡詩意,山林間綠葉蔥蔥,山間小溪蜿蜒流淌匯聚在高山之巔,陡然傾瀉,那種美麗的自然之境,正是琴音。就如看圖一樣,如何讓自己融入圖中去體會其中的內涵和深意,才是要追尋的東西。其次,情感賦予了音樂靈魂,因此,有情感的音樂才能成為藝術。古典音樂在表達其悠遠意境的同時,在音樂中更是體現了深厚的情感內涵。例如:《春江花月夜》配合了不同的民族樂器和演奏方法,其音樂的意境優美,如夢如幻,而在其間的情感卻是一處相思,兩處閑愁,無論是以琵琶為主的由慢而快的低沉的音樂,洞簫輕顫的呼應,還是簫鼓的齊鳴擊奏,都體現出了月下江水一派如夢似幻的美麗景色,鳴咽的旋律將人們引入深遠意境的同時,那些從旋律流出的絲絲牽掛,游離在江南美景之間,隨著音樂指引的意境,緩緩流向了遠在家鄉的親人,凄凄迷迷,朦朧似目。
總之,中國古典音樂具有豐富的藝術內涵,它不僅能帶領人們進入自然的天堂,還能引人進入古人的情與愛之中,體驗古人的生活,而中國古典音樂的真諦在于尋求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尚物已非物,人已非人,所謂音樂也就形成,人們能感受到的不在于音樂帶來的聽覺效果,而是音樂帶來的心靈感應。因此,音樂讓人處于寧靜祥和的精神狀態去感受生命的存在和意義,也可以讓人們的精神保持平衡,平息欲念。中國古典音樂傳承至今,其中蘊含的自然真諦依舊存在,只是能讀懂者已經甚少。不得不說,都市的繁華已經讓人們遠離了自然之音的洗禮,中國古典音樂的內涵也在慢慢地被人遺忘。
【關鍵詞】留白 水墨藝術 景觀設計
在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人們逐漸認識到景觀設計對于城市發展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景觀設計對一個城市的肌理展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肩負著將城市的自然與人文延續下去的重任。而現如今景觀設計追求速度而忽略品質,出現設計流于表面而缺乏深層次的內涵、忽視城市景觀原有特色等問題。景觀設計的發展現狀重新得到了人們的審視。如何定位景觀設計的意義作用及未來的發展走向,成為我們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
藝術是相通的,中國水墨藝術中的留白藝術手法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具有代表性的意義。通過探尋傳統文化的深度與內涵,由中國水墨藝術中的留白藝術手法引發思考,從古今中外探討留白藝術手法與景觀設計的內在聯系,可以為景觀設計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以及更加深刻的文化內涵。
一、中國水墨藝術中的留白手法
“留白”俗稱“雅玉”,是中國水墨藝術中重要的藝術表現手法,指藝術作品中為凸顯主題而有意識的留有空白,以虛空來傳遞豐盈,使作品靈動而形神兼備,給觀者以深遠的意境。留白藝術的本質是空間的聯想和延伸,通過觀者對藝術作品的空白、不確定性的填補來實現藝術欣賞的本質。在填補體驗的過程中意境美也就由此產生,給人以啟迪和美的享受。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其中孕育著對自然萬物的愛與人文關懷。
宗白華在《藝境》中闡述道:“中國畫最重空白處;空白處并非真空,乃靈氣往來生命流動之處;且空而后能簡,簡而練,則理趣橫溢,而脫略形跡?!彼J為中國畫中的留白講究氣韻生動,強調氣的和諧以及隱藏在畫面形象下的內在生命力。得其心源,是畫家內心感受的一種真實的影射和融入,可以說是“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這也是中國美學所追求的極高的藝術境界。
中國水墨藝術中的留白手法不只是一種藝術表現手法,更是中國藝術中的獨特風格與審美意趣。其一,留白的藝術手法體現了藝術作品的高度概括性和全局掌控力。畫面的每一處留白都要服從于作品的整體,形式美才得以體現。作品留白的藝術手法通過空白處與著墨處的虛實對比可以突出主體,集中地表達作者的中心思想。其二,作品中的空白處以有限的空間承載無限的內容,使觀者擁有更廣闊的想象空間和心靈世界。通過內心對留白處的填充,增強觀者體驗與感受,達到情與景的交融,營造意境,意蘊由此而生。其三,體現了中國傳統的思想與文化精髓,留白的藝術手法包含著東方的哲學智慧和人生體驗。從美學淵源上講,留白藝術要追溯到了中國東方式的哲學思想,老子說過:“天下萬物無生于有,有生于無?!钡兰业恼軐W思想以及審美精神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中國畫留白的審美特征。
二、景觀設計中留白手法的運用
中國水墨藝術中的留白藝術手法,以有限的空間展現無限的意境,此乃“無畫處皆成妙境”的極高境界。留白藝術手法根植于我國傳統的哲學思想,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審美情趣以及社會意識。中國古典園林深受中國古代繪畫、詩詞、文學的影響,所以中國古典園林頗具詩情畫意的文人色彩,在園林景觀中也處處都可見到水墨藝術中留白手法的痕跡。
中國水墨藝術關注的并不是墨漬的本身,而是幾塊墨幾條線切割出的空間美。在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中,借用虛與實的關系塑造了氣韻靈動的虛實空間。古典園林設計中的虛即為中國水墨藝術中的白,中國畫中利用畫面中有意識的留白達到突出主題,使畫面更具有神韻、營造畫面意境的作用。南宋最主要的兩名山水畫家馬遠、夏圭,號稱“馬夏”。二人山水畫各自有自己的獨特風格,但因其二人構圖多截取一角或片斷的不全之景,畫面中留下大塊的空白,構圖別具一格,所以有“馬一角”和“夏半邊”之稱。馬遠、夏圭一派的留白手法的表現是簡潔有力而又具有藝術完整性的,通過畫面中的留白達到實虛相融、意境交融的效果,對南宋以及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馬遠的《寒江獨釣圖》,畫面中的水以大面積的空白來代替,反而給人一種江水浩渺無極之感??瞻字幎嗔艘环蓦y以言表的意趣,是畫家與自然心靈交融的結果。這也正是儒家倡導的“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而中國古典園林中利用虛景的無限性,創造藝術想象的空間,拓寬審美的意境,引發人們的想象,設計者寄情于景,而觀賞者又由物生情,注重人心靈的體會,讓心靈和景色達到一種共鳴,借此達到意境空間的營造,是一種較為感性的表達。
中國水墨藝術中的留白是有意識的留白,留白相對主動。而在西方的繪畫中,留白是畫面中的空白處,較為被動。留白手法表現在中西方的景觀設計中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西方的景觀設計中的留白,實指空白,更注重空間感的營造,以及給人帶來的環境心理感受。西方景觀設計注重組織幾何圖形,一般講求按照軸線對稱布置,呈現出幾何美以及人工美,追求純粹的人工的裝飾美。相較中國景觀設計,西方景觀更為理性,這也和西方人的理性的思考方式及習慣有關。西方認為景觀設計的實質就是空間的設計,設計更為追求景觀內部空間的秩序與構成之美。在空間的設計上注重功能空間的塑造,形式與功能空間結合,為人們提供美觀、舒適、方便的空間。西方追求的是形,而東方追求的是形神合一的更高境界。西方認為景觀設計的實質是空間的設計,而東方認為空間是景觀設計中的一種手段,最終的追求還是景觀中的意境美。中國古典園林與西方景觀設計最大的不同點在于它不以景觀呈現在人們眼中為最終目標,它最終的目的是追求意境的傳達,在景物中寄托著情感與理想。可以說西方景觀中通過留白來達到較好的視覺效果,是養眼。而中國更追求的是一種心境的傳達,一種心靈上的升華,是養心。
三、留白在景觀設計中的作用及意義
水墨藝術中的留白藝術手法可以為景觀設計提供借鑒與指引。在景觀設計中通過留白,既可以滿足景觀中的基本功能注重景觀空間的營造,又可以營造意境空間,繼承傳統文化脈絡。所以將留白藝術應用于景觀設計中,取其精華從而獲得更多美的靈感與創意,不要只追求形式上的新穎,要追尋和探究景觀設計中深層次的文化內涵。
留白藝術手法有助于空間感的塑造。宗白華在《美學散步》中說:“以虛為虛,就是完全的虛無;以實為實,景物就是死的,不能動人;惟有以實為虛,化實為虛,就有無窮的意味,幽遠的意境?!睆谋举|上來講,水墨藝術中的留白和景觀設計中的虛實是一致的,白即為虛。中國水墨藝術中墨色為實,留白處為虛,通過虛實的結合使畫面氣韻生動,意味深長。而景觀設計中,虛實結合是塑造空間的一種典型手法,實景為實,空間為虛。景觀設計中通過虛與實塑造空間,二者相生相映,缺一不可,實中見虛,以實寫虛。虛是留白更深層的含義,以虛空為載體傳遞豐盈,留白藝術通過虛與實的對比營造出靈動空間,具有很強的空間感,給人以豐富的、愉悅的空間體驗。
留白藝術手法有助于意境的營造。留白給人們更多的想象余地,無言之美,逸趣橫生,意境油然而生,這就是留白的魅力。吳作人的畫作《駱駝》中,畫面留有大面積的空白,在沙漠中雖無多余筆墨,卻能讓人感受到烈日炎炎無盡的沙漠。齊白石畫魚蝦時也是以大面積的空白來代替水,突出魚蝦的形態,更感水的澄明透徹。景觀設計通過留白的藝術手法給觀者想象空間,留有心靈的世界,寄情于物又由物生情,達到情景交融,從而表現出來的藝術境界即為所謂的意境美。通過空間的塑造來營造意境并且注重滿足人們心靈的需求,為人們提供一個滿足功能的前提下具有強大精神感染力的景觀環境。
留白藝術手法有助于傳承城市特色?,F如今我們的城市在飛速的變化的同時逐漸失去了城市原有的歷史文化脈絡。在景觀設計中,應該尊重原來的自然人文環境,注重對過去環境的承接和對新環境的延展,避免一味的去除,為原環境中的精髓留有空白。在景觀設計時要汲取當地的傳統文化精髓,創造有地域特色的景觀,將城市的自然人文延續下去。追求景觀的可持續發展,使景觀具有統一性、完整性,也是一種以人為本思想的體現。留白可以為城市注入新活力的同時保有自己的城市原有的城市特色,在原有的景觀環境基礎上提煉加工,留白對當地的歷史文脈起到突出強化的作用,使歷史文脈在景觀設計中被更好的表現出來,可以保證城市文脈的延續與發展。
如今,景觀設計快速發展,如何汲取當地的傳統文化精髓,創造有地域特色的景觀,已成為景觀設計師所面臨的共同問題。在景觀設計的過程中,設計師除了滿足景觀的基本功能空間,更要追尋和探究景觀設計中深層次的文化內涵。這也啟示我們在景觀設計范疇中對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之間的可能性做出更多的探討,運用到未來的景觀設計中將會受益匪淺。留白作為中國水墨藝術的精髓,蘊含著豐富的東方哲理和智慧,在當下景觀設計的環境中,將中國水墨藝術中的留白手法應用于景觀設計中,可以為現代的景觀設計帶來更好的指引和思考,并且具有很好的研究價值。
(注:本文為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編號:YSXY-2013-02)
參考文獻:
[1]宗白華.藝境[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2]白琨.淺談中國畫的留白及其淵源[J].齊魯藝苑,2008(1).
[3]宗白華. 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
[4]彭一剛.中國古典園林分析[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