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6 09:29:4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商業海報設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海報設計;商業廣告;實效性
商業海報是日常生活中最為常用的廣告宣傳媒介之一,也是視覺傳達設計藝術的一種常見形式。自古以來商家就把商業海報作為廣告宣傳的首選。商業海報由于其兼具海報和廣告的特點,因而如何更好的實現實效性一直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
商業海報與海報藝術
商業海報,從形式上看屬于海報藝術,既然屬于海報藝術,必然具有海報藝術自身的表現方法和藝術風格。總體應該與海報藝術的藝術屬性和藝術特色相吻合。海報藝術在設計時通常表現出以下主要藝術特色:
一、藝術性。藝術性即通過藝術化的方法表達設計意圖,主要包括形式的藝術性和過程的藝術性。首先設計形式的藝術性,即畫面元素的設計所形成的整體版面形式要具有形式美感,不僅能夠準確傳達作者意圖,表現作者的創意,還能給人在視覺和精神上帶來享受,能給受眾帶來藝術感染力;其次是設計過程的藝術性。海報在設計過程中,會根據需要采用一些藝術手法,常見的有比喻、夸張、聯想、對比、幽默等等。
二、文化性。文化性主要包含民族性和時代性。日本當代著名設計師原研哉說過:“所謂世界性的設計是沒有的,我的設計是日本的”。可見,設計藝術其中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民族性。海報藝術的設計同樣也是一種文化行為,同屬文化范疇,所以海報的設計離不開民族文化。其設計首先立足于本民族文化,這樣才能獲得更多的文化認同感,否則其設計最終的實效性會大打折扣。中國香港著名設計師靳埭強先生設計的系列文字海報作品“山”“水”“風”“云”等,以中國水墨為主要表現手法,較好的利用了民族文化元素,獲得了業內的一致好評,便是很好的例證;另外,即使同一個民族在不同時代,也會存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審美差異,即所謂的時代性。由于不同時代由于文化氛圍和生活環境的差異,導致人們的審美差異存在不同,這也會影響海報設計的表現形式,從而使得海報的設計在不同時代會呈現出不同。
商業海報的設計亦是如此,也是將畫面中的視覺元素進行藝術化的處理,從而達到促進銷售的目的。當然,畫面必須符合大眾的審美理念,包括符合廣告主的審美觀念,因為沒有人愿意花錢購買一個不能給人帶來視覺美感的設計。同時,商業海報的設計屬于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受時代文化環境和社會人文環境的制約,不符合文化性、文化性不強的海報,包括商業海報,其最終的設計效果都會受到較大影響,甚至達不到預期目的。同樣,如果缺少了文化基礎,就會缺少文化共鳴和認同感,勢必會影響商業海報的實效性。
商業海報與商業廣告
商業海報從內容上看屬于商業廣告。商業廣告本質上是為了宣傳商品,促進銷售,最終實現盈利,其商業性質不容忽視。商業廣告無論采用何種媒介,其最終目的是不會改變的。商業廣告為實現促成銷售、達到盈利的目的,通常會采用的設計創意手法有以下幾種:
一、3B手法。3B手法,是廣告設計常用的手法之一。3B是英文“baby”(孩子)、“beauty”(美女)、“beast”(動物)三個單詞的縮寫形式。它主要是指將孩子的天真活潑、女性的獨特魅力以及動物的憨厚或機靈的特點應用于廣告創意設計中的情況。此種方法在商業廣告設計中較為常見,通過此方法能夠很好的喚起受眾的情感訴求,從而取得較好的實效性。
二、明星效應。此種情況指的是設計中利用明星、專家或名人作為視覺形象的手法。商業廣告中,利用明星的形象或者氣質作為畫面的主要視覺元素,能夠一定程度上增加產品或品牌的親切感和信任度,從而有助于廣告實效性的實現。
三、幽默手法。它指的是在商業廣告中巧妙的運用“幽默”元素塑造畫面的情況。它可以通過幽默詼諧、戲謔的形象元素傳達廣告信息,給觀眾帶來愉悅甚至一絲“微笑”,避免了廣告過于功利性的特點,從而有利于實效性的實現。
四、新奇手法。它主要指商業廣告以獨特的吸引力和新穎的生命力以及與眾不同的表達方式傳達廣告信息。在現代社會,人們每天都被各種各樣的信息包圍著,尤其是商業信息更是充斥著每位受眾,早已產生厭煩甚至排斥的情感,如果不采取新奇或者新穎的方法,商業廣告的實效性便較難實現。
因此,商業海報中的視覺元素同樣都是為宣傳商品、促進銷售服務的,同樣需要遵循和運用這些手法。商業海報的形式服務于內容,創意也要服從于廣告主的廣告訴求。另外,商業海報的創意均出自于設計師之手,他們的創意均圍繞著廣告主的廣告訴求進行的,不能完全脫離于廣告訴求。反之,那么商業海報的設計也可以說是基本走向失敗,哪怕是設計師的構思多么巧妙、美好。這一點與公共文化類海報不同。
小結
商業海報設計實效性的實現,首先不能忽略設計者和廣告主的合作和他們的意圖、訴求,設計者理解廣告主的廣告訴求,而廣告主也需充分相信設計者,使其充分發揮其創意。商業海報的設計應該在具備海報的藝術性的同時,更要兼顧商業廣告的商業性。藝術性和商業性兩者都不偏廢,才是有效實現商業海報實效性的前提。
參考文獻:
[1]鄧景夫.廣告的藝術性與商業性,西部廣播電視(J),2014(12)
[2]顏明峰.廣告設計的商業性與藝術性,湖南科技學院學報(J),2010.31(6)
【關鍵詞】海報設計 視覺語言 文化表達
海報設計藝術的興起和發展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的歐洲,藝術家主要通過視覺影像和圖形設計,以紙質印刷為媒介向社會大眾傳達公共信息和思想觀念。設計內容涵蓋社會生活中的商業、政治、文化和藝術等層面。海報不僅引起人們的關注和理解,更是一種藝術語言載體,記錄著一個國家的民族傳統與社會文化,凝聚成一個時代的縮影。歷經一個多世紀的演進,視覺藝術的形式和傳播媒體呈現多元化,數字影像與網絡平臺的普及,使得圖像和文化信息的交流更為直接和快捷。海報已然成為傳統的平面設計藝術形式,但新的設計媒介并不能完全取代海報,它仍以能夠讓人們親近的尺寸和距離、鮮明的視覺表現力和相對低廉的制作成本繼續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扮演著傳播文化和藝術的角色。
一、海報設計的視覺語言
海報設計藝術是通過平面的視覺語言傳達特定的主題和信息,即圖形與影像、文字字體、色彩三大視覺設計元素。海報設計是根據主題內容將文學語言轉換成圖形語言的藝術,在轉換過程中必須要構建與主題內容相對應的視覺符號,形成從文學敘述到圖像表達意義的視覺語言。早期的海報設計以繪畫插圖為主,隨著數字影像技術的發展和圖形設計軟件的應用,海報的視覺形態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圖形創意設計呈現出大膽的想象和逼真的視覺表現,各種“蒙太奇”式的設計手法打破了平面圖像的維度和時空的局限。現代海報設計傳達給大眾的是更新奇、變幻的視覺效果。全球化的經濟體系和網絡信息的快速傳播,要求視覺設計可以滿足跨越國家、地域文化的障礙。追求國際化的設計語言和電腦軟件合成的視覺效果一度成為平面設計的主流,地域特色和民族性的視覺符號卻被一些設計師所忽略甚至排斥。海報設計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缺失民族個性和地域文化就會缺乏獨立的審美特性和持久的藝術生命力。
二、海報設計藝術的文化表達
依據海報傳播信息的分類,可分為商業性海報與文化性海報兩種類型。文化性海報設計的內容觸及社會文化生活的豐富層面,如大型文體活動、社會熱點文化事件、社會文化新思潮與觀念、文化與藝術展覽等信息的傳播。恩斯特·卡西爾提出文化論,“人是符號化的動物,人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是由符號形成的,人生活的各個方面又都形成了文化。人類不僅生活在一個自然的世界中,更生活在‘文化的世界’中。從建筑到器物,從抽象的道德到具體的法律,從藝術宗教到科學技術。文化就是人類的生活方式!”海報是為“人”的社會生活服務、向人們傳達“美”的設計形式。海報設計師依照主題內容發現和提取相對應的文化符號并轉化為海報設計的視覺語言。視覺語言是海報設計固有的組成部分,主題意義與文化符號之間存在的關聯性是海報設計視覺語言的支撐點,也是設計的創意思維所在。忽略了深層的文化屬性,一味追求“全球共通”的視覺語言只會讓海報設計流于表面的時尚潮流,缺乏深刻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
商業海報是商業廣告體系中的傳播媒介,企業文化和品牌形象的傳播通常是商業海報設計所要解決的問題。隱喻和象征的訴求方式普遍存在于現代廣告創意設計之中,設計師應該通過對企業文化或品牌個性的準確理解,在社會生活和人類行為中找到相關聯的文化符號并轉化為商業海報的視覺語言,最終完成廣告的訴求。
三、中國海報設計藝術的文化傳承與表達
近年中國保持著經濟高速發展、城鎮化快速推進的態勢,建設“國際化都市”的目標深深影響著城市建設的理念和社會生活的狀態。“國際化”的潮流同樣影響著中國創意設計行業的發展方向。中國的海報設計師也一度追求國際共通性的視覺符號和設計風潮,削弱甚至忽略中國本土文化的視覺語言。我國擁有悠久、豐厚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傳統,設計師應該根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土壤,發現對現代設計視覺語言有意義的文化符號,創造出真正的“中國設計”,才能在全球化的融合與交流中樹立鮮明的民族個性,完成文化的傳承與拓新。
值得借鑒的是,在東方文化背景下的日本設計大師們已經實踐出了一條注重本土文化的傳承與表達又兼具國際化的設計之路。以龜倉雄策、田中一光、福田繁雄為代表的平面設計大師,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將日本傳統圖案和浮世繪藝術融入現代圖形創意設計中去,追求簡潔素樸、寧靜空靈的美學意境,對現代日本海報設計帶來本質性的影響。面臨國際化的潮流,以三木健、原研哉、佐藤卓為代表的新世代設計師,秉承了將日本傳統文化元素與自身個性化設計語言相結合的設計理念。三木健將日本古建筑中的格、柱、壁、段等結構元素轉化為海報設計中的創意圖形,在平面之中創造出兼融二維和三維空間的個人化的視覺圖形語言。原研哉結合日本傳統和室中“空”的審美趣味,在海報設計中營造出虛空之境和禪意之美。
靳埭強是華人世界中較早嘗試將中國傳統文化觀念和傳統藝術符號應用在平面設計之中的我國香港設計大師。他是最早把中國傳統水墨畫法融入現代海報設計中去的設計師,濃淡相宜的筆墨意趣傳達著中國文化藝術的生動氣韻;他還獨創將中國“器物之美”換化為海報的圖形語言,化物為意、以物載藝。平日收藏的頑石、古硯、斷尺等器物都被他順手拈來,自然天成出海報古樸、凝練的視覺語言和高雅的藝術品位。
結語
在世界文化趨于融合的時代背景下,如何保持藝術設計的獨立性,創作具有審美個性的作品是中國設計師面臨的課題。來自不同地域和民族的設計師應該接受多樣化的視覺語言,并理解和欣賞不同文化的表達方式。在本土傳統文化中探尋與設計主題相關的符號并轉化為視覺語言,創造出具有民族審美觀和文化內涵的海報設計作品。“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文化的傳承與表達應該成為現代海報設計藝術的精神追求。
參考文獻:
[1]王受之.世界現代平面設計史[M].廣州:新世紀出版社,1999(4).
[2]朱鍔.日本海報設計的形態[M].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01(1).
“海報設計”由誕生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起初在沒有電視手機的年代,人們的生活娛樂活動很多是靠劇目演出,而海報主要承擔了宣傳劇目演出的作用,經過不斷的發展,隨著社會生活發現的變化,當代海報除了做為演出報告等文化活動的一種宣傳方式的同時更是承載著人類在各種公益或者商業活動中傳遞各種信息的作用。
海報設計新表現形式的成因
我們現在所處在“讀圖時代”,科技的日新月異一方面豐富了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和方式,另一方人們每天都被大量的信息包圍著,這些信息多數靠圖像進行著傳播,各種各樣的信息宣傳品塞滿了人們的視野,并開始讓人們的視覺感到麻木。因而現在人們對于設計作品的要求比以往要挑剔很多,否則很難引起人們的注目。所以,社會對設計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對海報設計的表現形式的研究就顯得尤為必要。基于行業需求和設計藝術自身發展的原因,海報設計表現形成層現出與傳統不同的新形式。
海報設計新表現形式的呈現方式
1.輸出形式的“新”一傳統紙媒展示與LED屏幕展示
最原始的海報是直接手繪呈現的,后來開始用絲網版畫制作呈現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拋開純手繪海報,我們所看到的海報都基于這樣一個流程產生的:首先,攝影出能夠表達主題的照片;然后,將照片輸入電腦用繪圖軟件處理好畫面后加入與主題相關的文字;最后打印或噴繪輸出。其中,這個攝影的照片也可以替換手繪出能夠表達主題的畫面后掃描的。而海報設計新表現形式的呈現方式的“新”,則體現在輸出方式的改變上。當代的海報設計輸出形式已經由過去的打印或噴繪在紙媒介上變成直接輸出至LED屏幕展示。輸出于LED幕屏或者受眾的手機、ipad等客戶端,不再進行打印輸出。受眾可以直接通過屏幕看到海報,這樣的一種新輸出方式從根本上改變了海報設計的表現形式,拓寬了海報設計的表現形式,使之能夠不拘泥于二維平面化的表達,呈現更為生動和多樣化的趨勢。
2.設計手段的“新”一傳統靜態海報與Gif動態海報
當代海報的輸出方式不拘泥于傳統紙媒,LED技術的運用產生了LED幕屏展示,基于這樣的呈現方式的改變,當代海報設計的設計手段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傳統紙媒由于局限于二維的平面展示,故而在制作中多用傳統平面設計軟件(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設計制作完成電子稿。當代海報則不同,由于輸出形式不拘泥于紙或者布的材質,故而可以借助動畫制作軟件(Flash、AfterEffects)和傳統平面設計軟件相結合的設計手段,進而產生出具有海報意意味的動態Gif格式海報。
海報設計新表現形式的表現手段
1.手繪與電腦技術相結合
很多著名的海報設計師如日本的福田繁雄、田中一光、龜倉雄策等,他們的海報設計作品都有這樣一個共性,即充分運用純圖形表達形式(正負形、同形異構、視錯覺等)。他們通過堅實的圖形學理論使通過圖形表達設計創意這設計能力到達登峰造極的程度。無獨有偶,美國的平面設計大師保羅?蘭德則運用拼貼這種簡單的手法使得海報設計的視覺效果令人驚嘆。令一方面,同樣是世界級大師的岡特?蘭堡則更多的運用攝影作品形成的獨特畫面來傳達設計意圖。這些平面設計大師們所運用的海報設計的表現形式,從二十世紀上半葉至今,任然在運用。但是,當代海報設計在他們的基礎上,也形成了新的表現形式。當代海報設計新表現形式中,最常見的就是將手繪的點、線、面或者圖形通過掃描加入到攝影作品中,形成畫面。或者直接運用手繪板進行繪制創作后加入電腦處理的攝影圖片,最終合成一個符合海報主題創意的效果。其中,攝影技術也得到了發展,與過去的蒙太奇或者雙重曝光等傳統手法相比,當代攝影更是利用延時攝影技術得到過往我們所沒有留意過的令人驚嘆的畫面。
2.材料參與畫面
在海報設計中,構成畫面的方式有兩種:一是以圖片加文字的形式構成,二是使文字圖形化后由純文字構成。當代海報設計中,“材料”元素深入這兩種構成方式中,產生了
些新的與以往不同的畫面效果。即直接用能夠表達設計意圖或者美感的“材料”組成畫面或文字后,用高清攝影相機拍照后得到海報的主要畫面。這個材料可以是樹葉、花瓣、蔬菜、水果、糖、茶葉、鐵釘等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這些物品可以由設計師根據形式美的需要進行拆分和組合。例如美國著名的平面設計師施德明的作品,就常用這樣的手段進行海報設計的表達。施德明有著名呢?美國總統奧巴馬競選時曾經邀請他為自己競選總統設計海報,卻是在他休假期間,為了不打破自己的原則,他拒絕了奧巴馬的邀請。
3.運用生成設計產生圖形
生成設計(Generative Design)一詞更多的是指建筑上的演算設計,當代不少跨界設計師將它應用與平面設計領域。在動態海報設計中,運用可視化編程軟件對設計元素進行克隆生成,使設計元素(點、線、面、文字)隨機的擺動,從而產生圖形。
海報設計新表現形式的特點
1.科技與藝術相結合
科技的進步和設計師成員的多元化,當代海報設計的表現形式體現出了科技與藝術結合的新特點。新的技術,如延時攝影,新的表達方式,如生成設計。無論是從吸引受眾觀看以達到宣傳效果的目的,還是從海報設計視覺實驗的目的,當代海報設計不可避免的走上了利用最新科技制造視覺,將視覺升華為藝術并最終通過海報設計傳達出來這樣條道路。
2.充分體現時代精神
全世界的國民素質都在不斷提高,文化的交流逐漸廣泛而深遠的同時,勢必會帶來審美能力的提高,如果設計師只是在制造些視覺垃圾,那么終將會被時代所唾棄。基于這樣的要求,各國的海報設計師們的設計出發點,除了表達設計意圖外,都不約而同的致力于體現時代精神上。并且海報設計在眾多的視覺設計門類中,因其數量大,從業人員多,受眾廣泛,所以應該是最能體現個時代的精神的一種設計行為。
極簡主義風格設計是20世紀60年代新興起來的一種藝術流派。極簡主義設計目前主要在景觀、室內中應用偏多。如今,其具有整體、簡潔、抽象等特質已經逐漸深入地影響了海報設計。本文從極簡主義設計的發展過程開始研究,總結極簡主義對當代及未來海報設計發展的影響。
關鍵詞:
極簡主義;海報設計;風格;影響
0前言
極簡主義設計萌芽是開始于雕塑設計,比如康斯坦丁.布朗庫西、戴維。史密斯、紐曼等雕塑家的作品都是具有影響力的極簡主義作品。本文基于個人對海報設計的熱愛,引入極簡主義的概念,研究并分析海報設計師們對于極簡主義理念的應用,通過對設計師們作品的分析、研究,總結極簡主義風格的海報設計所具有的審美特點。
1極簡主義設計的概述
作為一種現代的藝術流派,極簡主義出現并流行于20世紀50~60年代,采用極少的顏色和極簡的形象,刪掉一切干擾整體風格不必要的東西。極簡主義設計本來就是一個時代人們對生活狀態的一種反應。極簡主義的產生或許就是人們生活態度和審美方式的一種映射。在這個繁雜的世界中,人們開始關注更加純正的東西,無論是繪畫、設計、甚至是人們的生活方式,人們似乎正在尋找一種更加貼近自然、更加直接沁入人心的東西。我認為這或許是極簡主義產生的原因吧。
1.1極簡主義設計的概述和發展簡介
極簡主義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產生的一個藝術流派,該藝術流派主要表現手法是最初的圖形或圖像的方式來表達,傳遞給人們最直接、最清晰的信息。這類極簡主義不僅僅局限于藝術或設計當中,他更是一種哲學思想、價值觀以及生活方式。可能在平面設計中還未形成主流的極簡主義,但我們能夠在一些大師的設計作品中感受到極簡主義風格的影響。最出名的就是原研哉設計的品牌“無印良品”,整體從產品、包裝、店面風格等都是有極簡主義風格的存在,產品不會有過多的修飾和包裝,完全忠于事物本身。再比如田中一光的系列表演海報,從簡潔的海報整體上看上去,作者去掉了過于復雜的裝飾,追求線與面的量感。
1.2極簡主義設計風格主要特點
第一,簡潔的形式。極簡主義藝術最容易辨識,可能就是因為其簡約的形式,清晰的輪廓。作品多是不作任何過多的表面裝飾,在顏色運用上盡量簡化,用顏色鮮亮活偏中性色,畫面整體風格同統一。大部分圖形呈現幾何形狀,恰到好處的排版,去除一切有可能影響觀眾注意力的部分,形成一個完整、獨立的空間。極簡主義風格的海報在具備海報所有優勢特點的基礎上擁有其獨特的審美價值,它能夠適應當下人們快速閱讀模式,可以重新賦予海報新的生命力。第二,高度提煉的形象。能夠成為極簡主義設計,作品的整體風格要簡潔名了,品味和感覺上更加優雅,他們在設計上力求簡化到事物本質,將事物本質特點進行了高度提煉,然后用最簡單的圖形語言來向讀者介紹。用“少就是多”的設計原則,用簡表達繁,注重感官上的簡約整體。設計師尋找一種最簡單凝練的造型,以及最純潔的表面處理,最大限度地放大設計的主題。第三,客觀的表現。極簡主義設計的作品更多的是呈現出一個真實存在的事物,更是表達事物本身之外的東西,不會有特別多的設計者本身的感彩,更多的是直接的、純粹地去表現。每個人對同一作品有不同的感受與理解,這使得看似單一的畫面卻產生了更多豐富的內涵。這也是作者對作品更高的追求和審美。
1.3極簡主義設計對海報設計的影響
讓我們通過一些實例來研究,從圖形、色彩、文字等方面來更加全面地研究與分析極簡主義風格的海報設計。一部分是來自法國藝術家制作的極簡主義藝術流派海報,通過間接地圖形組合和每個派系代表性的標識,詼諧地表達各種藝術流派的特征及其代表作。
2極簡海報的視覺呈現技巧
2.1視覺焦點
對于一個招貼來說,首要就是傳達信息,依靠視覺圖像來傳達。當今這個快節奏、高效率的社會,當我們不得不面對繁雜的信息時,很容易對一件物品產生視覺疲勞、審美疲勞。我們的海報設計作品必須有抓人眼球的效果。運用極簡主義的構圖方式,用間接地形式進行創意設計,將視覺焦點準確地停留在主體物上。畫面一般具有幽默、寫實、夸張的效果,通過閱讀海報讓讀者更加明白設計者想要表達的內涵所在。
2.2形態精煉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大部分見到的宣傳海報更多的是滿滿的文字,圖片充斥整個畫面,造成讀者不知道從哪里看起,往往導致讀者放棄閱讀,從而忽略掉主題。然而極簡主義海報的大部分作者秉承以“少”表現“多”的概念,這樣往往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極簡主義海報大部分采用點、線、面的變化,自由構成新的圖形。抽象的圖形使得海報更具有現代感,同時也更加主題鮮明。
2.3色彩襯托
在商業海報中,色彩也是一個能對視覺感受產生很大影響的因素之一。色彩不僅是簡單地分為冷色暖色、亮色暗色,色彩也是有屬于本身的語言。與形態相比,色彩具有更強的傳達性,人們能更準確的感受。所以在此類海報中主體和背景的色彩運用上,也要根據不同風格、不同主體對顏色進行選擇。正確地選擇色彩能夠讓人們更好的領會作品的主題。
3極簡海報設計的深層內涵
3.1設計的美感
作為一份成功的設計作品,美感是一個首要要求。從色彩、構圖、造型等各個方面都是進行深入的構思。海報設計是具有傳遞信息特性的設計藝術,是用來吸引人的注意,然后起到宣傳作用。在設計上,要求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內容精煉,抓住主要訴求點。而極簡主義就是在忠于這種海報設計最基本的原則上,遵循設計的美感表達。
3.2深層的認知
好的海報設計就是要讓人能夠對主題一目了然,一些比較重要的主題,最好是能夠引起讀者的更深層的思考,這其實是海報設計背后更加深層的含義。極簡的“簡”并不僅僅一味著簡單,更準確地說是一種簡約。在簡約的造型背后隱藏著更多的功能性,每一個部分都是具有其存在的意義,不多余、不繁雜。
3.3價值的體現
并不是作品看著簡單就是極簡主義作品,事實上它需要設計者具有良好的思維能力,通過對事物的高度提煉進行再創作。不是采用了多么精巧和高超的技術就能夠創作出一份好的作品,重要的是通過最直觀易懂得方式來闡述作者的概念,同時具有其存在的自身價值。在我看來,如今設計師們應當更注重人與自然的協調關系,在快節奏、快消費的現代社會,能夠使人們眼前一亮,并能夠讓人們駐足體會作品背后所賦予的更多內涵。
4極簡海報設計對觀者的影響
現在社會處于一個長期快節奏、超負荷,使人長期緊張的狀態,過多的信息量可能會產生審美疲勞,造成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疏遠,紛繁復雜的環境促使人們都渴望以簡潔、純凈來協調快節奏所帶來的焦躁心里,比如現在會流行“小清新”“原木生活”等。無論如何,極簡主義是一種盡可能地使用簡潔的設計語言、單純的表現形式來努力營造一種和平、安寧的氣氛。極簡主義已經不再是一種藝術的概念,還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方式。
作者:劉文艷 單位:沈陽理工大學
參考文獻:
[1]湯勇義.招貼設計(第二版)[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2]張亞敏.論極簡主義美學在廣告傳播中的運用[J].設計藝術研究.
關鍵詞:宣傳品;傳遞信息;審美怡情;記錄時
一、引言
1.研究背景
海報(poster),又名“招貼”,屬于戶外廣告的范疇,可用于各處街道、影劇院、展銷會、商業鬧市區、車站、機場、碼頭、公園等公共場所,其目的在于“通過告知行人們確定的信息,以圖引起人們相應的行動反應。”
電影海報則是商業海報的一種,隨電影的發展而產生,是一種重要的電影宣傳品。電影海報由文字、繪畫、攝影等視覺藝術元素組成,并配以醒目的片名和主要演員、編劇、導演、攝影、美術、作曲等創作人員姓名及制片廠廠名,以鮮明、生動、準確地構圖介紹影片的內容、表現影片的主題,張貼后產生直接的宣傳效應。其目的是“廣而告之地把電影內容清楚、及時地告訴觀眾,吸引大批觀眾入座電影院去看電影。”
電影海報設計的優劣直接影響到海報實際的宣傳效果,它除了能夠提供電影的信息之外,從設計的角度來說,它還具有很強的裝飾性和觀賞性,并具有自己獨特的表現形式和藝術設計規律。
2.研究現狀
從設計角度專門論述電影海報的專著及論文較少,一些涉及電影海報的書籍和文章較多地是從影評、收藏、鑒賞的角度去探討。書籍如黃志偉的《流光波影:1905-1966年電影海報集粹》,朱浩云的《電影海報收藏與鑒賞》和《激情歲月的典藏》,托托的《鉆石海報收藏》等;文章如張文波的《“先聲奪人”“喜聞樂見”――淺談電影海報的兩個功能》等。但這些著作為本文探究電影海報的設計問題,提供了基本的素材和從設計背景探索的基本思路。
二、電影海報概說
1.電影海報的分類
電影海報從版式上看有橫式和豎式兩種,以內容來分,又可分為劇情式和非劇情式兩類。
2.電影海報的性質
“電影海報同月份牌、年畫、宣傳畫一樣可統稱為招貼畫,也可稱為電影宣傳畫。一般張貼于影劇院、廣告欄或是張貼在大街馬路等公共場所。”電影海報通過繪畫和文字組合成為一種招貼,畫面構圖藝術地表現了影片主題。它主要起到吸引觀眾注意、增加票房收入的作用,不僅有著很強的宣傳作用,而且還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
3.電影海報的功能
招貼海報的首要功能是傳達信息,“以期達到社會良好風尚的建立和促進銷售的目的。”優秀的招貼海報在實現其信息傳遞功能的同時還能為人們帶來審美的愉悅感。
(1)傳遞信息。電影海報作為電影的廣告,傳遞信息是它最基本的功能。電影海報作為向觀眾傳播電影信息的媒介,大多運用形象傳達給觀眾該電影的基本信息,包括電影的獲獎情況、叫座情況、演員陣容情況及畫面構成情況等。(2)審美怡情。阿恩海姆在《藝術與視知覺》中指出:“只要是屬于美術類的視覺藝術,最主要的一環就是圖樣的造型,因為造型能夠以給人帶來愉快的形狀去奠定趣味的基礎。”(3)記錄時代。一張老的電影海報能夠喚起許多對以往年代的美好回憶,也能達到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目的。
4.電影海報與電影的關系
(1)電影是電影海報的依托。杰諾維茨在《大眾傳播模式》中對大眾傳播定義如下:“由一些機構和技術所構成,專業化群體憑借這些機構和技術,通過技術手段(如報刊、廣播、電影等)向為數眾多的各不相同而又分布廣泛的受眾傳播符號的內容。”電影海報依托電影而產生,是隨著電影的問世而衍生出的文化產品。它將電影的主要信息傳達給大眾,協助電影完成大眾傳播的任務。(2)電影海報是電影的“名片”。“人們為了表現自己的感覺和意志,常要借助于各種視覺媒介物作為傳情達意的載體。” 電影海報用平面設計的手法將電影轉換為一種視覺的圖像,像人們的名片一樣,通過展現主要人物形象及文字信息向人們提供影片的主要劇情資訊,滿足大眾了解影片基本信息的要求和審美需求。
三、電影海報的設計理念
1.電影海報設計的特性
招貼廣告總體上有畫面尺寸大、創意無限、視覺沖擊力強等特征。電影海報還有如下特點:
(1)時代性。電影海報不僅規格多,各種尺寸齊全,而且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電影海報還有各自的形制特色,有時從形制規格上就能判定其大致的身份與年代。
(2)藝術性。電影海報就像電影的門面,它集中地展現影片的主題,表現電影內涵;電影海報本身又是一幅藝術作品,有很強的藝術性、觀賞性。普列漢諾夫說過,“藝術既表現人們的感情,也表現人們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現,而是用生動的形象來表現。藝術的最主要的特點就在于此。”眾所周知,真實是藝術的生命。電影海報也是如此。它也不是單純的再現性形象,而是體現了設計者情感和思想、體現了設計者對電影理解的表現性形象。(3)文獻性。作為電影文獻之一的電影海報以其較高的文化內涵成為了電影史的載體,它記載了電影從產生到發展直至輝煌的漫長歷程,反映了特定的時代風貌。
2.電影海報設計所體現的價值導向
(1)信息價值。它以影片最精彩的鏡頭,配以最美的廣告語言加以推介,都具有十足的吸引力,蘊含著與眾不同的故事。
(2)欣賞價值。隨著電影的普及,電影海報制作技術的進步,電影海報本身也因其畫面精美、表現手法獨特、文化內涵豐富,而成為一種具備時代特色的藝術品。
(3)歷史價值。電影海報從一個側面記錄了當時的社會環境、人文思想和行為方式,成為人們還原歷史更為直觀的形象。
(4)經濟價值。在電影收藏品中,電影海報以其新穎別致的設計、精美細致的印刷和光彩奪目的明星形象為收藏者所青睞。
四、電影海報的設計方法
1.審美觀念的應用
(1)符合美學的藝術形式
任何優秀的設計都要體現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統一。電影海報從早期單一的注重傳遞電影信息功能,逐漸過渡到在傳遞信息的同時還要給大眾帶來美的享受和審美愉悅,有的海報甚至成為了極具觀賞性和裝飾性的獨立的藝術作品。這是因為“審美特性構成了藝術的本質,任何藝術都是通過審美感受來從事形式的創造,從而獲得意義的表現和情感的蘊含。” 新穎別致、妙趣橫生的藝術形式是使人產生感性直覺認識的必要前提。
(2)動人情感的藝術特征
在海報設計的情感性構思中,創作者需要根據電影內容和主題進行富有想象力的創作,較多運用電影中的場景、人物形象作為海報視覺形式的內容,把電影素材、個人情感和設計技巧有機地融為一體,創作出形象鮮明、富有美感的視覺語言,通過形象以打動人們的情感。
2.視覺語言的表述
(1)視覺流程的沖擊
“首先人們會通觀整個畫面,對整個畫面有了一個初步印象后,人們的視線就會停留在最感興趣的某一點上;接著便是視線的移動,最后讀遍全畫,這一過程就是所謂的視覺流程。” 電影海報的性質決定了它給人們視覺的流程要短、沖擊力要強。它是在行人匆匆的過往中被動地被注意、瀏覽到的,需要在短時間內使觀眾產生視覺震撼,以達到引起注意和保留記憶的效果。因此,海報設計首先要給人們編排一個最佳的、符合人們認識過程的心理順序和思維發展邏輯順序的視覺層次,使海報所要表達的內容都能在瞬間讓人一目了然。
參考文獻
[1][英]丹尼斯•麥奎爾,[瑞典]斯文•溫德爾.祝建華.武偉譯.《大眾傳播模式》.上海譯文出版社,1990年1月
[2] (美)阿恩海姆.滕守堯,朱疆源譯.《藝術與視知覺》.副標題: 美學•設計•藝術教育叢書.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03
[3]托托.《鉆石海報收藏》.現代出版社,2000-11-0
關鍵詞:正負形;共生;曲線;保護海洋
1 選題背景
海報設計是視覺傳達設計的表現形式之一,通過畫面的構成在第一時間內吸引人們的目光。海報的發展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目前主要分為公益海報和商業海報。圖形創意在公益海報中的表現尤為常見,正負形海報是其中的一種,給人們帶來了不一樣的視覺感受。正負形是圖形的邊線共用,圖底反轉。平面正負形是一種藝術圖案,它可以給人以幻覺,使人產生兩種感覺,這就是平面正負形的魅力。正形與負形是靠彼此界定的,同時又相互作用。一般的意義上,正形是積極向前的,而負形則是消極后退的,形成正負形的因素有很多,它依賴于對圖形的具體表現與欣賞心理習慣。在2016年“世界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活動期間,以“創意海洋”為主題,用正負形的手法創作《孕育》海報告誡人們保護海洋的重要性,為我國未來的海洋文化發展做出貢獻。
2 正負形在海報設計中的應用現狀分析
當下國內學者及設計師對圖形創意中正負形這一藝術表現手法,在海報設計中應用的優勢進行探析越來越多。北京交通大學碩士胡艷霞寫了《福田繁雄海報的視錯覺圖形表現語言探析》,在論文中就福田繁雄海報中視錯覺圖形表現語言的運用這一章中描述了正負圖形的運用與表現,平面設計中的正負圖形是由原來的圖底關系轉變而來。解析了1915年的代表作品“魯賓之杯”,是圖底視錯覺表現語言的經典之作。魯道夫?阿恩海姆認為:“圖形與基底之間的關系,就是指一個封閉的式樣與另一個和它同質的非封閉的背景之間的關系。” 對福田繁雄的早期海報設計進行解析。山西師范大學碩士牛彥然寫了《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在論文中各類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這一章中描述正負形同構,寫了正負形的含義,對福田繁雄1975 年為日本京王百貨設計的海報和《UCC咖啡館》海報進行說明,得出正負形共生正是利用了人們視覺心理上的不確定性,觀眾是通過轉變視覺中心所看到的不同形態,具有動感。由于正負形是正形和負形共同使用同一條外輪廓線,最大限度將畫面利用,其結構非常簡潔緊湊,會被廣泛地應用在平面設計中。山東藝術學院藝術實踐與創作處王立章寫了《論圖形創意在招貼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在論文中得出了正負形在招貼中的應用,賦予了招貼一種情緒,一種無形的巨大能量,使招貼常常富有深層寓意,達到一語雙關,深化了平面招貼中圖形和招貼的主題之間產生的共鳴。湖南工業大學包裝設計藝術學院王婷婷寫了《正負形在海報中的優勢探析》,在論文中提出我們欣賞過海報在宣傳過程中的有效應用和正負形這種幽默的表現形式,正負形和海報相結合更是設計師不竭的源泉,這樣的設計作品,表現力極強。同時正負形在標志設計、產品設計、服裝設計等各個設計領域有一定的影響。通過這些論文的例子總結正負形讓海報設計充滿視覺沖擊力和藝術張力,可以讓更多人了解并喜歡正負形海報。
3 研究正負形海報設計的意義
第一,研究過程中選擇了總結多篇論文對正負形在海報設計中運用的觀點,來論證研究和創作正負形海報有相當大的現實意義。
第二,對魯賓《陰陽花瓶》、德雷維斯《安托尼和克雷歐佩特拉》、福田繁雄《京王百貨宣傳海報》進行全新的說明,為后續的正負形海報創作提供一些參考和論證。
第三,對“創意海洋”主題進行海報創作,呈現給人們污染環境后的畫面,呼吁大家要好好保護我們的海洋,為我國未來的海洋和海報文化做出貢獻。
4 正負形海報設計案例分析
魯賓的《陰陽花瓶》最早表現正負形原理。我們在畫面里看到的空間是人還是杯子,關鍵取決于我們的注意力停留在圖形還是背景上,或者是對畫面的整體看還是局部看。畫面里杯子的部分是白色,如果把視覺集中在黑色負形上,兩邊黑色部分是相對的兩張臉,而白色則為“底”,成為空“間”,圖與底隨時可以轉換,都是圖形。魯賓《陰陽花瓶》對平面視覺設計領域研究正負形和正負形在海報設計中的運用具有重要的啟發和借鑒意義。
《京王百貨宣傳海報》是福田繁雄于1975年為日本京王百貨公司設計的宣傳海報,在海報中福田就開始利用“圖”、“底”間的互生互存的關系來探究視錯覺原理。作品中巧妙利用黑白、正負形成男女的腿,上下重復并置,黑色“底”上白色的女性與白色“底”上黑色男性西裝褲腿,用這些具象的元素,使它們共用輪廓線,圖與底視覺進行換位,共生共存,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創造出簡潔而有趣的效果。這幅作品帶給觀者豐富的視覺體驗,增加了海報設計的互動性與感染力。
德雷維斯基?雷克斯創作的愛情劇《安托尼和克雷歐佩特拉》海報中,我被大師那種巧用正負形藝術手法所觸動。在女性與蛇之間采用正負形,一線兩用,將基督文化中蛇與女性的關系表現得非常的巧妙,當我們把視覺放在白色的女性體態時,我們清楚地看到了柔美的女性形象,當我們停留在紅色線條時,一條蛇在畫面中緩緩游走,紅色的分割線是人體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正負形的互相借用,能使畫面產生更為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通過分析以上案例得出結論,正負形海報能增加海報設計的互動性與感染力。作品里的圖形都共用輪廓線,所有共用輪廓線都是曲線。曲線的基本屬性是柔和,具有變化性、虛幻性、流動性和豐富性。在正負形海報中運用曲線可以變化出多種可能的圖形,將正負圖形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5 《孕育》海報設計
隨著沿海經濟的迅猛發展,近海海域遭到越來越嚴重的污染,使海域環境質量明顯下降,生態環境日趨惡化,并對生物資源和人體健康產生有害影響。海洋環境問題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海洋污染,即污染物進入海洋,超過海洋的自凈能力;二是海洋生態破壞,即在各種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響下,海洋生態環境遭到破壞。面臨海洋環境的嚴重污染,海洋資源過度開發利用的局面,根據自己的特長,以“創意海洋”為主題對《孕育》海報進行創作。
海洋不僅孕育了地球上的生命,也孕育了人類文明。海洋中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是人類21世紀實現可續發展的唯一資源。海洋孕育了我們,水是生命之源。以正負形的手法表現畫面,第一張白色的為嬰兒,黑色為海馬圖1;第二張白色的為媽媽的身體,黑色為海螺圖2。畫面里的黑白巧妙相融,寓意海洋與人類共生共存。正負形視覺沖擊力強,不需要設計者費力思考添加裝飾以烘托主題。所以畫面采用黑白兩色,添加了一些石油胡亂飛濺的效果,表現海洋的石油污染。污染了海洋,同時也污染了自己,作品中正形相互映襯,含義清晰,簡潔明了,主題鮮明。
6 結語
通過總結別人的論文對正負形在海報設計中的應用進行論證,學習經典的正負形海報創作手法,耐心的觀察,細心的感悟,對《孕育》海報進行創作。經歷了以上的各個階段,對正負形海報的設計有更深刻的認識與理解。在創作正負形海報的時候切記采用曲線,這樣才能創作出具有變化性、虛幻性、流動性和豐富性的作品,將正負圖形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參考文獻:
[1] 胡艷霞.福田繁雄海報的視錯覺圖形表現語言探析[D].北京交通大學,2012.
[2] 牛彥然.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5.
[3] 王立章.論圖形創意在招貼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山東藝術學院藝術.
[4] 朱琪穎.海報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關鍵詞:電影海報;歷史;收藏;風格;流變
中圖分類號:J9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2)11-0118-01
海報在《韋伯斯特詞典》中為簡潔地定義為一張相對大的印刷卡片或薄紙,通常有插圖,張貼出來做廣告或宣傳某物①。電影海報是商業海報的分支,隨著電影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重要的電影宣傳形式。它可以被看作是電影的包裝、名片,其中凝結了設計師的創意和智慧,人們有時候去看一場電影就是因為喜歡它的海報。
一、電影海報的歷史及收藏
電影海報從19世紀出現,它的歷史與電影的誕生一樣漫長。世界上第一張電影海報幾乎和最早的電影一起誕生。1895年12月28日,法國盧米埃兄弟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里向35位觀眾放映了《火車到站》、《水澆園丁》、《嬰兒的午餐》等12部影片,史學家們把這一天,世界電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為電影誕生之時。據說當天有張題為《盧米埃電影》的海報問世,故稱為世界上第一張電影海報。而現存世界上最早的電影海報則是1896年于法國出品《水澆園丁》。
電影海報在20世紀30年代得到良好發展,那時開始電影海報開始有計劃地印刷。在海報的歷史中,十年為一個分界,每向上回溯十年,數量遞減一半。二戰時期,海報的印刷數量較少,大量海報被損壞,因為那時期的海報也特別珍貴②。
電影海報在20世紀90年代頻頻在海外拍賣場上亮相,并吸引了無數收藏愛好者的極大興趣。在全球舊電影海報收藏領域的權威努爾曼德上世紀90年代初賣出的首批海報中,有一款為電影《蒂梵尼的早餐》 設計的海報,畫面精美細致,至今仍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國外很多“奧黛麗?赫本”的影迷。赫本的電影海報在1985年售價只有15美元。如今已漲至平均1000美元一張。赫本早期的經典電影海報,如《羅馬假日》的市場價,是赫本其他電影海報市場價的10倍以上③。
二、電影海報的風格
電影海報從20世紀20年展到今天,并未脫離影片本身而獨立存在,它是隨著電影事業的發展應運而生并逐步成熟起來的。
19世紀90年代之前,由于沒有大型的攝影加工器材,手繪海報就成為一個重要的方式。這時候的海報風格以寫實居多,所刻畫的內容多是演員的形象,表達直接,親切自然。
20世紀80年代是電影在使用和發展特技效果的突飛猛進的十年。特技效果是80年代一些比較大的制作獲得巨大票房成功的關鍵性元素。電影制片廠選擇逐步放棄過去的海報標準的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靈活的“迷你”海報,它可以是一種任意規格的小海報,這樣它可以方便地張貼在任何地方。
20世紀80年代是電影騰飛的時代,海報藝術開始回歸到真正的藝術道路上來,誕生了一大批優秀的作品,如《茶館》、《第二次握手》等。90年代是激情勃發的年代,電影產量很高,但由于娛樂媒體多元化,電影在人們的生活中顯得無足輕重。電腦三維海報以其巨大的優勢成為電影的主要宣傳工具,手繪電影海報漸漸淡出了影院和人們的視野。
20世紀90年代,電影合成技術在電影海報設計中得到了廣泛運用。在風格上也和影片本身格調有更加貼切的呼應,藝術性較以往大有提高。
現在大多導演都認為憑借自己的作品內容以及自身的名氣就可保證上座率,很少有比較注重自己影片海報的導演。其實電影海報作為電影產業的衍生物,是電影推介的重要手段和媒介。
陸川算是一個重視電影海報的導演。他的作品的相關電影海報大多采用灰調子,如《南京!南京!》。這部電影海報推出橫版和豎版,且每一位主要都有一張海報宣傳。這樣的海報設計宣傳國內只有他一位,獨特的海報也為電影上座率起到了一個輔助作用。由此可見,中國電影海報也和當代中國的電影事業一樣,既需要吸收本國的文化精髓,也需要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從而達到逐步完善自身的目的。
總之,電影海報隨著電影的發展地位越來越重要。從縱觀看來,電影海報從早期的手繪發展為印刷。19世紀出現,20世紀30年代得到良好發展,20世紀60、70年代空前繁榮,現今電影海報必不可少。從橫向看來,電影海報在每個時期都有著每個時期的特點,海報的風格與當時電影的潮流以及社會的文化氛圍有著緊密的關系。電影海報會在當今的藝術文化和潮流的踐履中必將有更加勃興的發展。
注釋:
①鄒加勉.海報大師五十人.湖北美術出版社,2004年版,前言.
關鍵詞:公益海報;社會責任;創意表現
一、公益海報的創作動機及背景
作為平面設計師首先應該具有社會責任感,關注時態的動向,用自己的設計創作為社會作出貢獻。隨著科技發展、經濟繁榮、物質文明的空前發達、改造世界自然的能力不斷增強,人類越發覺得自己的偉大,甚至開始藐視自然。為了滿足不斷膨脹的物質欲望,人類對生態進行大肆的開采,甚至改變和影響自然的規律,這就造成了現在人類面臨的大量資源匱乏、環境污染、沙化等等一系列的連鎖反應,致使人類自身的存在遭遇巨大的挑戰。人類過度追求物質文明的同時,卻忽視了精神上的平衡,在這樣一個功利、嘈雜和無序的生存環境中,直接導致精神上的極度空虛及浮燥,從而延伸出的種種極端行為和舉動。
公益海報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有著其他藝術形式所沒有的功能與作用。一幅優秀的公益海報作品,不僅能從深層反映出現代社會、經濟與文化狀況,而且能對規范社會行為、改善社會風氣、創造良好社會環境起一定的指導作用,也是體現社會和諧的一個途徑。
二、公益海報擔負的社會責任
什么是公益海報?何謂"公益"呢?簡而言之,所謂公益即公眾的利益。相對與商業海報來說,公益海報是不以行銷、盈利為目的的海報類型。
我的設計主題為"時尚的犧牲品",說到主題,和純藝術作品不同的是,任何設計作品都是有目的性的,或要表現某種商品的性能和質量,或要批判某種現象或推廣某種觀念。公益海報的主題歸納起來,無外乎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類主題。DAF全稱DESIGN AGAINST FUR,是以大學生為作品征集對象的全球性公益設計大賽,每年大賽都有不同的設計主題,旨在通過加強大學生的動物保護意識,盡可能的消除潛在的及未來的皮草消費者。畢竟皮草并非生活的必需品。
多數消費者不太在意動物為皮草服裝的生產所遭受的災難,他們只對時尚產業所宣教的所謂的時尚感興趣。也有人覺得反對皮草不再是時尚的事情了。例如,時尚記者宣稱所有名人和超級模特都穿皮草。結果皮草服裝或飾品進了他們自己的衣柜。
很多消費者天真的認為現在商店出售的皮草都是仿真制品,他們知道有段時間宣傳過穿戴皮草是不人道的做法,他們還支持過這類活動,或者至少是在口頭上。現在他們覺得皮草事件已經過去了,他們在20世紀80年代為反對皮草努力過,所以如今看到在出售的皮草肯定是假的。有的消費者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買的是真正的動物皮草,先進的編織洗染工藝經常使得其他材料被加工得非常像動物毛皮,也可以使真的皮草材料看不出原來的樣子,而且應用范圍也擴大了許多,可用來制作毛衣、外套、衣領、袖口,甚至帽子、比基尼、圍巾、錢包和靴子。
一件皮草外套需要使用30-40只兔子的皮毛,兔子皮草與其他動物皮草相比更為廉價,它們一般被養殖在狹小的細鐵絲籠中,整個生命就被禁錮在這小小的空間里,伴隨著傷痛、病痛,短暫的一生陰郁而局促。天然環境中的兔子是喜愛清潔的動物,而養殖兔子長期被自己的排泄物包圍,導致它們產生嚴重的健康問題。在有限的生活空間里,這些兔子僅僅能夠維持生存,它們被剝奪了進行許多本能活動的權利,如掘洞、跑跳等,這些舉動正像人類的說話、活動等基本需求。宰殺兔子的方式有斷頸、勒斃、擊碎頭骨等,尸體的頭部將被切下,然后剝去皮毛。有人認為兔子皮草是肉類加工的副產品,但實際上用于皮草產業的兔子的數量遠遠高于被吃掉的兔子的數量。
L莧瀾綬段冢驕棵刖陀幸恢歡鏤げ菔ド?
L苊磕曖諧?500000只動物死于皮草養殖業和服裝行業。
L芷げ菅沉疃锏囊簧饈芡純啵列∫醢檔奶撬嵌裙可目占洹?
L芏雜諮稱げ荻錚殼盎姑揮腥說樂饕宓腦咨狽絞劍鐘械腦咨狽椒ㄔ級腥獺?
L懿痘褚吧锘袢∑げ萃淺2腥獺P磯啾瘓獬菔藜欣ё〉畝鋝⒉皇橇勻說哪勘輳強贍鼙懷な奔淶暮雎裕諶淌芰聳斕木繽春螅ǔK腔崴烙詡⒍觥⑸絲詬腥凈蚱淥锏牟妒場S惺焙蟣裊倜鵓惱湎Ф鏌不嵊邢嗤南魯 ?
L芷げ薟⒎僑飫嗉庸さ母輩罰怯心康牡謀淮罅可模糜諂げ菪幸檔難扯鍤吭抖嚶謨迷謔稱沸幸檔耐嘍鎩?
L芷げ菀鋁旌托淇喜⒎譴笠碌謀囈橇希菹允敬釁げ萘熳踴蛐淇詰姆跋吭洞笥諂げ荽笠隆?
L苤泄鈉げ荻镅騁堤峁┝巳蚰昶げ葑懿康?0%。
L芷げ菁庸ひ丫恢な刀曰肪秤猩撕Γ砥げ菰系乃嶁苑欄鎦駛崆苛儀質賜寥籃退澹斐剎豢贍嫻奈廴盡?
三、公益海報中的創意表現
1、何謂創意
"創意",英文可譯為Creation,是當下最為流行的詞語之一。"創意"一詞源與英文單詞"idea''和"creative"。"idea''指的是想法、主意。"creative''則指的是有創造性的、有創造力的。二者合在一起也就成了"有創造性的想法或主意"。究竟什么是創意?答案眾說紛紜。有人說創意就是異想天開,也有人說創意是逆向思維、打破常規,還有人說創意就是頭腦風暴、不同思維的碰撞、靈感的顯現。
筆者則認為,創意就是創造新意,想他人之不能想但卻眾人皆知之法。尤其是海報作品,既要求為眾人所理解又要不落俗套,這恐怕就取決于創意的高低了。創意的核心在于創新,往往建立在聯想和想象的基礎之上。
2、創意對公益海報創作的重要性
創意是設計的靈魂。在海報設計當中,創意是決定設計的傾向、意境、深度的關鍵所在。由于創意往往體現了創作者思維的獨特性和反常規性,通常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和說服力。一件公益海報作品如果沒有一個成功的創意,就會顯得平庸無奇,既不能很清晰的傳遞主題信息又缺乏號召力,達不到引人注目的效果和發人深思的目的。有無創意,創意是否巧妙卓越,能否充分地表達出主題,決定了這件海報作品的成功和失敗。正如美國廣告大師大衛-奧格威所說的:"海報的內容如果沒有卓越的創意,注定是要失敗的。"可見創意對于公益海報創作的重要性。成功的創意應該是形式與內容、感性與理性、審美與實用的完美統一。公益海報是一項目的性和功能性很強的創作,必須依照其目的和功能進行設計,這就是其創意的出發點和要旨。
參考文獻:
[1]王受之.世界平面設計史[M].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2]李硯祖.藝術設計概論[M].湖北美術出版社,2002.
[3]周至禹.招貼設計[M].山東友誼出版社,1998.
[4]解亮.視覺情緒的折射--談我畢業海報創作中的圖形表現探索[D].南京藝術學院,2008.
關鍵詞:人類學;設計;視覺傳達
中圖分類號:J5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5)08-0253-02
一、人類學概念簡述
關于人類學,英國人類學家馬林諾斯基給出了一個比較明確的定義:“人類學是研究人類及其在各種發展程度的文化的科學,包括人類的軀體、種族差異、文明、社會結構,以及對于環境之心靈的反應等問題的研究。”他認為,解釋人類學事實的唯一途徑是說明它在一定文化中正在發揮的功能,因此人類學研究的目標是把握文化整體與各個部分之間的有機聯系,歷史的比較方法意義不大。人類學研究的目的就是以全面的方式理解人這個個體。更深層而言,這種研究不僅僅在于人的軀體構造之理解,而是人類所有思維與想法的可能性。換句話說,人類如何行動、如何認知自己的行動、行動的結果又如何影響人的思考以及人與其他群體、象征的互動即是人類學最根本想解答的問題。
在劉佳老師所著的《工業產品設計與人類學》中,將人類學的研究方向大致劃分為兩大類:(1)對人的生物面、自然面的研究,如人類體質學;(2)對人類文化創造力方面的研究,如考古人類學、社會文化人類學、語言人類學等等。
人類學對于人的生物面自然面的研究,研究人類身體的體表特征及其形成發展,研究人的種族的分類、體征差異的意義,讓人類對自身物種有了更具體的認知,掃除了一些人們對其他種族的歧視,為人類社會的健康和諧發展做出了不少貢獻。同時,體質人類學對人的各種自然屬性的研究,給與設計相關的人機工程學提供了數據和理論基礎。
設計也屬于人類文化創造力的范疇,考古人類學、文化人類學等的學科研究都涉及了對于設計相關范圍的研究,或者說,是對設計物的歷史的研究。
二、視覺傳達設計中的人類學觀測點
設計,“是針對一定目標的求解和決策過程”,“它是人類創造活動的基本范疇”。這里所指的設計范圍比較廣,將設計描述為一種與人類的思維有關的、將人類與動物區分開的獨特能力,人類憑借這種能力改變著自身與外界的關系,人類的全部創造活動都被納入設計范疇。
藝術設計是設計活動的一部分,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其目的是從審美的角度出發,改善人們的生活。藝術設計是一門獨立的藝術學科,它的研究內容和服務對象有別于傳統的藝術門類。同時藝術設計也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它涉及到社會、文化、經濟、市場、科技等諸多方面的因素,其審美標準也隨著這諸多因素的變化而改變。所以說,藝術來源于生活,反過來又作用于生活。與人類學的出發點不謀而合,它們研究的中心都是人和人的生活,大到空間環境,小到衣食住行,都是以人為本、為人服務的,只不過人類學更側重對案例的分析思考某個事件產生的影響、總結它的意義,而藝術設計則是以具體的創造活動來關注人的生活。平面設計作為藝術設計的一個分支,同其他設計一樣,是科技與藝術的結合,是社會進步的產物,在現今的商業社會中需要藝術設計與創作理想的平衡,需要客觀與克制,需要借助設計作品,傳達委托人想要表達的信息。平面設計的關鍵之處在于發現,只有不斷通過深入的感受和體驗才能做到,打動別人對于設計師來說是一種挑戰。設計要讓人感動,足夠的細節本身就能感動人,圖形創意本身能打動人,色彩品位能打動人,材料質地能打動人,把設計的多種元素進行有機藝術化組合,讓設計品直接或間接的發揮改善人們生活的作用。當然,平面設計的定義是泛指具有藝術性和專業性,以“視覺”作為溝通和表現的方式。一般透過多種方式來創造和結合符號、圖片和文字,借此做出用來傳達想法或信息的視覺表現。平面設計師可能會利用字體排印、視覺藝術、版面等方面的專業技巧,來達成創作計劃的目的。平面設計重視的是視覺刺激帶給人們的感受,又被稱為視覺傳達。
三、平面設計因素在人類學研究中所起到的作用
不是二十世紀后期快速發展起來的商業廣告藝術才算平面設計,從遠古的拉斯考克山洞巖畫開始,平面設計就逐漸登上了人類的歷史舞臺。最初的平面設計只是通過圖畫的形式來表達人們的需要或愿望,成為記載重大事件的手段。后來各個部族之間為了區別彼此和顯示自己的勢力范圍,人們開始制作專屬于自己部落的圖騰,用特殊的紋樣裝飾自己的身體,在陶土器具上繪制抽象的圖形,通過紋樣來區別器皿的用途和使用者的身份,這應該就是最早的CI設計了。平面設計是與人的生產創造最早開始的藝術形式,和與巫術相關的音樂舞蹈不同,平面設計這種藝術形式更具有實用性,并是基于某種人類最初的生存本能需要而衍生出來的,即人類不再像動物一樣用氣味區別敵我,而是自行創造了一種新的途徑――平面設計,只是后來人們的生產生活分類層次復雜化了,將之上升為藝術,但平面設計的基本功能性并未由此發生變化。
人類學的研究也包含了對藝術定義的討論,羅伯特萊頓也曾在《藝術人類學》中有所提及:“藝術是一種難以定義的現象。”萊頓一直在通過對各原始文化的藝術形式研究探尋這個問題,他也從中總結出了藝術應該可以滿足“實用的、令人愉快的意圖”或“美好的形式”這兩種檢驗藝術是否只為藝術的標準。鑒于人類學對于藝術的定義,視覺傳達這門學科的理論甚至視覺傳達的被定義本身就成為了人類學對于藝術的研究的一個更具體的參考。
這用一個視覺傳達過程中最基本的問題就可以解釋清楚,即視覺認知是人類智能的關鍵與中心問題,“人類的想象世界一部分脫離了真是世界,而這一部分形式與現實世界形式的作用恰恰相反,它使我們看到了藝術的神奇力量”。創造性思維是在抽象性思維的基礎上發展過來的,假如不存在人類的抽象活動就沒有人類的創造活動,抽象活動是人類取之不盡的創造源泉。可以說,人類的現代文明的大部分成就都是在抽象形式中產生的,比如各門科學的理論體系構造,比如最初的藝術,包括理解和認識,都是人類的抽象思維形式。這類形式的產生,進發出另一種形式的產生,這就是人類的創造活動。從唯物的觀點出發,人的思維能力和邏輯材料也不是憑空臆想出來的,思維不可能是空泛的思維,而是對外界事物邏輯的組織構想,即便是抽象思維也是如此。所謂的創作,也就是源于外部的刺激,是人類作為思維的主體對外部世界做出的反應之一。視覺是人類認識外部世界的最簡單最有說服力的窗口,所以不難理解人們最初的藝術創作也大多是為從視覺上獲得心理滿足和傳達視覺信息所做。
比如古埃及的壁畫藝術,以恒定感為特征,人們通過這種對恒定感的表現,寄托對于永恒的神秘力量大的追求。壁畫同時也擔負著記錄歷史的作用,同時表達對自然的膜拜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當時的文明成果的驕傲。的這樣的藝術并不完全是為現實的人所創造的藝術,它具備普遍的社會功能,是一種當時人們生活狀態的書面記載,用以維系信仰和整個社會的精神。壁畫的內容包括法老日常生活的記錄、重要儀式的記載、各種神靈的故事、亡靈和生命的故事、甚至還有類似于木乃伊的制作工藝過程這樣的記錄,這種壁畫藝術不應該單純作為美術被認識,每個象形文字和圖畫背后都具有豐富內容的意義。這種壁畫從直接的視覺感受上帶給人莊嚴肅穆的氣氛,體現著古埃及的社會精神體系和穩定的社會等級結構,并且體現著古埃及文明的宏大而細致、莊嚴而溫和、肅穆而明朗的藝術氣質。通過對這些直觀的視覺信號進行分析研究可以窺探一個國家甚至一個時代的縮影,人類的每個創作品都蘊含著其本身對事物的理解和愿望,特別是那些專門被創作出來只為了吸引關注的東西,部分的代表了一個時期的價值取向,是研究該時期人類文化的便利途徑之一。
19世紀晚期開始有了平面設計與美術的劃分,不同于通過模仿自然抒發作者主觀情感的繪畫藝術,平面設計的重心開始向迎合大眾內心愿望的方向發展,這種迎合產生于平面設計自身的作用立場,所以優秀的平面設計作品中出現的意象一般都能代表當時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這種作用,與早期人類在巫術圖騰中表現出的愿望沒有本質差異,只是隨著類人的進步變得更復雜精細、沒有那么直白罷了。舉個例子,時代愿景的發展方向可以從不同時期海報內容和表現形式的對比中可見一斑。較早前的海報設計元素一般比較固定,畫面一般使用有魅力的人物或自然景物裝飾為襯托,需要推銷的東西作為主體,根據內容風格的不同裝飾物和文字字體做些調整,有比較固定的模式,構思和表現手法依舊是藝術型為主,比較講求繪畫的技法,通過形式美感,給人一種比較單純的吸引。然而海報藝術發展至今,已經跟最初的形式線條美感相去甚遠,隨著經濟的繁榮,文化生活也得到豐富。經歷了立體派、野獸派、未來派、表現主義等大批現代主義的藝術派的洗禮,加上商業文化的不斷滲透,海報的表現手法和側重點都起了不少變化。再也沒有人去刻意欣賞無意義的繁復花紋和美女了,如果不是有特殊要求,很少再有大段的介紹文字出現了,人們在海報上停留的注意力最多幾秒,有時就連“人”這個形象的出現也被工具化了,海報的重點變成了強調視覺沖擊力,旨在讓受眾在第一時間記住內容,不顧一切的凸出重點,商業海報尤其如此,暗示著緊蹙的生活節奏,充當著都市叢林的圖騰。
四、從人類學角度出發對當代設計現狀的反思
人類學家在田野考察的時候想必也見證過了各種傳統文化的凋敝,這些文化是否應該受到保護?人類學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文化的多樣性可以激發人們的創造力,無論生產力發達與否,文化的價值是同等的,要改變現狀就不能忽視文化流失的風險,那么生產水平落后的文化是否就應該甘心成為生產水平先進文化的靈感激發物而守舊成為“為他者的文化”?均衡的發展幾乎是不可能的,擴張是人類發展初期的必然規律。看似無懈可擊的存在方式未必就是正確的。那么怎么才能保護那些獨特而珍貴的文化不受侵蝕?怎么才能在混亂的前行中留給人類一個反思自身的空間?很多人持不同的觀點,人類學目前所做的努力好像也不能面面俱到的解決問題。
設計的存在就是為了解決問題,將人類的生存哲學通過對于理念的展示給人們,提供正確的引導思想,至于文化的多樣性保存等的問題應該如何解決,可能還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討論。
參考文獻:
[1]林惠祥.文化人類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2]朱銘.設計學與設計史論綱[A].張道一.藝術學研究[C].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95.
[3]劉佳.工業產品設計與人類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