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58:5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四級評分細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08]8號)中強調指出:廣泛開展職業院校技能競賽活動,使技能競賽成為促進教學改革的重要抓手和職業教育制度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作為職業教育的一項重大制度設計,技能大賽是職業教育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在實踐中探索形成的重大工作創新。借助職業技能大賽的導向和引領作用,通過實施競賽型實訓教學,實現職業教育“導向就業、對接企業、強化技能、重視綜合素質”的發展目標,在實訓課程、評價機制、師資隊伍建設、開發教學資源等方面的教學改革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開發“競賽型”實訓課程
由專業帶頭人牽頭,組建包括企業專家、骨干教師和比賽指導教師在內的實訓課程開發小組,綜合研究本地區企業實踐專家討論提煉的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國家職業標準和職業技能大賽相關項目的知識點、技能點、考核點,合理分解和組合,開發能夠按照社會和企業需求、貼近生產、貼近工藝、貼近實際的實訓課程。把技能大賽的要求融入以崗位典型工作任務為導向的課程培養目標,使崗位任務教學化的可操作性更強,實訓目標更科學、精準,這種培養目標是實現與企業、行業要求無縫對接的重要保障,更是培養受企業歡迎的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徑。
二、建立“競賽型”評價機制
重視加強技能大賽制度和精神的宣傳,逐步建立和完善“競賽型”評價機制,完善實訓教學評價指標,改進實訓課程考核方式,以賽促學,以賽代考,營造比、幫、趕、超,人人爭先的實訓學習環境。“競賽型”評價機制將學生實訓成績分為四級評價,依據四級評價結果來綜合評定。
四級評價依次為以下方面。
一級評價
通過實訓項目教學競賽評定。競賽的形式根據不同的實訓項目分別采取班級內分組競賽、個人競賽的辦法;競賽的目標是重點考查學生對實訓課程階段培養目標的達標情況;競賽的評價由任課教師、小組成員和競賽優勝選手共同擔任。優勝選手參與評價,協助老師做技術指導,不僅營造班級內“崇尚技能”的氛圍,還積累了其自身分析、解決問題的經驗,使專業能力提高更快。
同時,對實訓項目的評價制定評分細則,借鑒國賽的評分標準指標,既注重過程考核,又注重結果考核。評分細則的制定一方面完善了實訓教學評價體系,不僅考核對技術應用能力具有重要保障作用的基本理論,更加強了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考核,將職業道德、職業素養等基本要求融入考核標準,體現了對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的綜合評價要求;另一方面也使教師的“實訓教學競賽”更具操作性。
通過評價的導向作用,培養學生重視精度、質量、安全、責任、團隊、環保、創新等工程意識,實現職業資格與專業技能訓練的完全融合。通過這種學習和體驗,學生就業后很快就能適應企業崗位生產要求,在最短的時間內頂崗生產。
二級評價
通過開展校級專業技能競賽評定。職業學校通過舉辦校級專業技能競賽,一方面是弘揚“競賽文化”、“工匠精神”,營造“崇尚技能”人才成長氛圍,提升全校師生技能水平;另一方面也為一年一度的省(市)級競賽選拔苗子。在競賽形式與評價的主體上,校級競賽與實訓教學中進行的競賽幾乎相同,但競賽的目標則是重點考查學生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和本職崗位應具有的職業素養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更強調應用性和綜合性。校級競賽成績累入實訓成績。
三級評價
通過組織省市競賽選手選拔賽評定。按照兩倍于省(市)級競賽的參賽名額組建賽前集訓隊,隊員包括校級技能競賽中選拔的優秀選手和實訓項目教學競賽中涌現出的低年級后備選手,后備選手作為參賽選手的助手,觀摩和協助參賽選手的訓練,熟悉大賽要求,感受大賽氛圍,形成選手培養梯隊。利用賽前課余時間,組織集訓隊成員進行一定強度的知識和技能訓練,并定期開展選拔賽逐步縮小集訓隊規模。選拔賽成績累入實訓成績。
四級評價
通過學生參加省市及以上級別職業技能大賽的成績評定。
通過實施四級競賽評價機制,形成了普遍性、經常性的技能比武氛圍和良好的培養選拔制度,實現了技能競賽由階段性工作向常態性工作、由少數師生參與向全體師生參與的轉變。
三、實施“備賽式”教學模式
職業技能大賽來源于生產實際,重在實踐技能精益求精。因此,引入競賽理念的學校實訓教學,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知識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從課堂教師講、學生做,變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共同鉆研、切磋技藝、專家能手講座指導的“備賽式”教學法;工作任務的完成以學生實踐為主,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并有針對性地解決。“備賽式”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培養質量,提升學生的專業創新能力。
四、打造“競賽型”師資隊伍
職業學校要注重大賽對教師成長的影響,把教師接受大賽的錘煉作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的途徑之一,制定相關制度,將教師參加大賽的成績納入教師考核體系,并以此作為教師職稱晉升的條件,鼓勵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技能競賽。為教師參與技能大賽創造良好的環境:如給予經費保障,支持各專業參加各級技能競賽;統籌協調有帶賽經驗的老教師組成團隊,協助和指導年輕教師開展大賽輔導工作,幫助青年教師迅速融入專業氛圍,成長為優秀教練;積極承辦省(市)技能大賽,使教師從組織者的角度透視大賽,深層次挖掘大賽成果,豐富經驗等。
五、開發“競賽型”教學資源
職業學校對學生的技能培養分為基本技能、專項技能和綜合技能模塊,其中基本技能和專項技能模塊的課題開發,按照基本技能與核心技能統一,規范性要求與解決問題能力要求統一的原則,在課題任務中完善適宜的關鍵技能,增加相應的操作規范、工藝要求,優化基本技能和專項技能課題內容;綜合技能模塊的課題開發,則鑒于技能大賽賽項的設置、賽事的技術規范要求是立足生產中的真實工作情境、解決生產中實際問題而設計的,課題優先選擇綜合實踐性強、與學校實訓設備配套的競賽題目整理而成。
職業技能大賽對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引領作用。以職業技能大賽為助力,搞好職業學校專業建設已經成為當前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重要部分。實施“競賽型”實訓教學,是將職業技能大賽的理念和作用貫穿于職業教育的日常教學活動,有效推動全體師生技能水平的提升,進一步深化職業教育實訓教學改革,為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搭建更具體有效的平臺,為社會培養更多適應產業需求的高素質合格人才。
命題特點、趨勢和審題三要素
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2012年6月六級作文真題。
Directions:For this part, you are allowed 30 minutes to write a short essay entitled The Impact of the Internet o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Your essay should start with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picture. 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50 words but no more than 200 words.
命題特點
本次六級寫作題目的命題形式具有以下兩個特點:①題目延續了2011年12月六級寫作全英文的命題形式,即全部使用英文來表達寫作要求;②題目中出現了圖畫,要求考生對圖畫進行簡要描述。這種命題形式一方面體現了六級與四級寫作在難度上存在差異;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命題形式的創新和發展,它改變了“英文指令(Directions)+漢語提綱”的傳統命題方式。
本次六級寫作的命題形式與考研英語(一)的大作文相似,但又有所不同,兩者的不同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①考研大作文往往不會給出文章標題,也不要求考生自擬標題;六級寫作則給出文章標題,這顯然降低了考試的難度,因為考生在標題的指引下更容易把握圖畫的含義;②考研大作文圖畫的文字一般為漢語,而本次六級寫作圖畫中的對話則為英文。因此,雖然本次六級寫作題目與2009年考研英語大作文話題接近,但考生不能完全照搬2009年考研大作文的寫法,畢竟其評分要點不同。
命題趨勢預測
近兩次六級寫作的命題明顯有“反押題”的趨勢。2011年12月的六級寫作題目以全英文形式考查了引語評論式作文,2012年6月的六級寫作題目又以全英文形式考查了圖畫評論式作文。這兩次寫作題目的要求都讓部分考生感覺“不適應”“吃不消”或“茫然”。但這些命題形式都是考試大綱中所允許的,因此建議考生做到全面復習。筆者認為,全英文的命題方式將會在今后的六級寫作中延續下來。在話題方面,再考與“成功或人生哲理”有關的話題(如2011年12月六級寫作)的可能性不大,以后的六級寫作可能更傾向于考查貼近實際生活的話題(如2012年6月六級寫作的“網絡對人際關系的影響”),希望考生有針對性地復習備考。
審題三要素
針對具有上文所述特點的六級寫作題目,考生審題時應該關注三個要素:①體裁(essay)和英文標題(The Impact of the Internet o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②寫作要求(start with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picture);③字數限制(150~200 words)。審題時,忽視其中任何一個要素都會導致不同程度的失分。在本次作文評卷中筆者發現,考生的問題主要存在于對第二個要素的把握不當,在下文中我們將一一分析。
得分要點詳解和審題失誤枚舉
根據官方提供的寫作評分原則及標準,六級寫作采用總體評分法(Global Scoring),即閱卷人就總的印象給出獎勵分(Reward Scores),而不是按語言點錯誤數目給分。作文滿分為15分,分為五個分數檔次(2、5、8、11、14分),之后轉化為710分制標準分。其中14分作文的評分標準為“切題;表達思想清楚;文字通順,連貫,基本無語言錯誤,僅有個別小錯”。根據以上要求,六級寫作的得分點主要包含三個方面:①內容切題;②表達思想清楚;③語言質量。此外,從閱卷者的角度看,賞心悅目的工整書寫有助于提升作文在考官心目中的整體印象,可以幫助考生提高得分。針對本次六級寫作,官方給出的評分細節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第一,考生寫作時應緊扣寫作要求提到的“start with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picture”。如果考生沒有對圖畫內容進行簡要描述,作文扣2分。很多考生審題時不夠仔細,首段沒有對圖畫內容進行描述,造成失分。
第二,考生應正確理解題目給出的作文標題The Impact of the Internet o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文章標題的意思是“網絡對人際交流的影響”。如果考生寫的是“網絡的影響”而沒有涉及“人際交流”,得分至少降低一個分數檔次(即扣3分)。考生在這方面的審題失誤主要表現為“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具體如下:①只寫“網絡對生活的影響”,沒有涉及“人際交流”;②寫作以圖畫內容為主,忽略題目,甚至有不少考生將作文寫為“博客對生活的影響”“博客對人際交流的影響”等;③有一些考生可能受作文預測的誤導,在文章中分三個段落闡述了“博客的盛行、利弊和看法”,既沒有描述圖畫內容,也忽視了題目要求寫作的內容,這類作文歸為5分以下檔次。
關鍵詞:考核;評價;標準;成績評定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2)10-027-2
體育與健康課教學是學校體育與健康的基本組織形式,學校體育與健康工作的目的和任務主要通過體育與健康課教學實現的。因此,體育與健康課學習成績考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一項嚴肅的工作,要克服現實中存在的隨意性,嚴肅認真、按章辦事,不能馬虎、隨便打分。從學校的實際出發,成績考核內容和標準參考國家頒發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中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大綱》和江蘇省中小學生體育課的基本要求及新的《課程標準》而確定。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考核標準是課本后的江蘇省學生體質評價表,結合《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的評分標準,結合各年級的特點制定,力求做到科學合理,符合大多數學生的水平。
1.學習成績評定內容及操作
(1)體能的評定
體能評定主要項目:田徑教材及五項身體素質。
(2)技能的評定
結合教材及教學目標選定3—4項進行,重點考查學生已掌握的知識運用于實踐的情況,由體委及各小組的體育骨干、小組長及體育教師組成考評小組,教師積極地組織、科學地指導考評小組成員對同伴進行某一項的運動技能的成績評定,增加同伴間互評。
體能評定的成績=各項體能測驗成績之和測驗的項數
技能評定的主要內容:正反手發球、接發球、擊球、吊球、前后場步伐等單個動作以及簡單組合動作教學比賽部分。此外,高一年級還需結合田徑教材的動作技評。(《高二年級羽毛球選項部分技能考核評分辦法》略)
(3)基礎知識的評定
體育與健康基礎知識包括:一是體育課本所規定的體育與健康的基礎知識;二是體育實踐課中講授的有關體育的知識、技術、規則;三是選修教材即課本中的課外讀物中補充講授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內容等。基礎知識的考核辦法:采用筆試,各個年級根據本學期的教學目標,由教師統一命題、統一時間考試。命題要求:符合本年級的學生水平,不要過分加重學生負擔,考題的時間控制在30—35分鐘內完成為宜。卷面分值以滿分20分設計。
(4)學習態度的評定
學習態度包括體育與健康課出勤率為5分,病假、事假缺課一節扣0.5分,病假應有醫生證明或家長的申請,事假需經任課教師批準,超過10節以上不予評定本部分的成績;無故曠課一節扣1分,曠課5節以上不予評定成績。教師平時要做好記錄。其次能否做到以下5點,做到每點各得1分。該項滿分10分。
①能否主動、自覺地參與體育活動;
②在體育活動過程中能否全身心地投入;
③能否積極主動思考,為達到目標而反復練習;
④能否認真接受老師的指導;
⑤早操及課間操能否認真對待。
(5)情意表現與合作精神的評定
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水平是體育與健康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在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將學生在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方面的表現列為評定的主要內容。
心理健康主要考查:學生羽毛球教學活動中的表現能否戰勝膽怯、自卑,能否充滿自信地進行學習與練習;能否敢于和善于克服各種主觀、客觀的困難與障礙,能否挑戰自我、戰勝自我,堅持不懈地進行學習與練習;能否善于運用體育活動等手段,較好的調控自己的情緒。
社會適應能力主要考查:學生羽毛球教學活動中的表現能否理解與尊重學習的伙伴與老師,并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努力承擔在小組學習與練習中的責任。例如,為小組取勝全力以赴;遵守規則,尊重裁判;能不計勝負,贊揚對手;認真分析失敗原因,不埋怨他人;能與他人很好地交換意見。
成績評定的方法:主要采用以定性評定為主的方法。首先教師向學生公布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能力的考查范圍。請每位學生結合自我本學中的以上兩方面的表現按滿分100分制進行自我評定。其次每一小組推選2名代表和老師組成一個三人評審小組,結合每一位同學的自我評定及平時在小組中的綜合表現,最后給該同學在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兩方面評定一個最終成績。
2.體育與健康課成績羽毛球選項的計算方法
(1)學期成績
高一~高三年級
學期成績=學習態度評定成績+基礎知識評定成績+體能評定成績×30%+技能評定成績×20%+情意表現與合作精神的評定成績×20%
(2)學年成績
學年成績=上學期體育與健康課成績+下學期體育與健康課成績2
羽毛球選項成績考核采用百分制記分法,如需換算成四級等第記分時,則90分以上者為優秀;75—89分者為良好;60—74分為及格;59分以下為不及格。
3.關于體育與健康課免考、補考的細則
(1)全部免修、免考
必須有縣級以上醫院證明方可免修、免考體育與健康,并在學籍上注明免考原因。這部分學生不評定體育與健康課成績。
(2)部分免修、免考
病、弱、殘學生經醫院證明,確實不適于某種項目鍛煉,可以申請單項免修、免考。在體能評定和技能評定是按該同學實際參加測驗項次計算。
(3)補考
因病、事假缺考者,此缺考項目由任課教師安排補考。凡無故缺考者,此缺考項目一律不予補考,成績以“0”分計。凡是在考核過程中有作弊行為者,該考試項目一律按“0”分計,不得補考。
4.成績統計
實施部分年級的體育與健康課的各種考評數據錄入微機,利用數據庫系統自編程序,進行體能自行評分和最終成績的精確運算及最后的四級等第的分級。
[參考文獻]
事前定性法
“事前績效評估”是北京市預算績效管理中的一種創新做法,是預算績效管理的起點。所謂事前績效評估,是指為加強預算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提高預算資金分配決策的科學性、公開性和公正性,財政部門根據部門戰略規劃、事業發展規劃、項目申報理由等內容,通過委托第三方的方式,運用科學、合理的評估方法,在確定項目前對項目相關性、績效可實現性、方案有效性、績效可持續性以及財政投入風險等方面進行客觀、公正的評估,其結果作為確定項目及分配預算的重要依據。經過幾年的試點,評估內容逐步完善,現各分項評估內容如下:
項目的相關性――政策相關性、需求相關性、財政投入相關性。
預期績效的可實現性――績效目標明確合理性、績效目標細化量化程度、項目預期效益可實現程度。
實施方案的有效性――項目內容明確性、決策程序規范性、預算編制科學合理性、項目資金保障條件、組織機構健全有效性、技術方案科學合理性、項目管理制度健全有效性、項目管控措施健全有效性。
預期績效的可持續性――政策的可持續性、預期產出及效果的可持續性、組織管理機構的可持續性。
財政資金投入的可行性及風險――財政投入能力風險、財政資金重復投入風險、支持方式導致的財政資金投入風險、項目執行風險導致的財政資金投入風險。
就目前來講,事前績效評估的指標是由以上五個維度來評估,主要圍繞相關性、效率、效益、可持續性和風險來設計。而且里面有三個指標(即項目的相關性、實施方案的有效性、財政資金投入的可行性及風險)具有一票否決權。因為例如一個項目的相關性不強,和北京市的宏觀政策沒關系,和老百姓的需求沒關系,那就會一票否決了。與此對應,在《北京市財政支出事前績效評估管理暫行辦法》中根據評估內容,專家將做出4個結論,分別是支持,調整完善后支持,部分支持,不支持。
事后定量法
績效評價指標是指衡量績效目標實現程度的考核工具。《北京市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實施細則》中,對績效評價指標的確定原則做出闡述:
(一)相關性原則。績效評價指標應當與績效目標有直接的聯系,能夠恰當反映目標的實現程度。
(二)重要性原則。應當優先使用最具評價對象代表性、最能反映評價要求的核心指標。
(三)可比性原則。對同類評價對象要設定共性的績效評價指標,以便于評價結果可以相互比較。
(四)系統性原則。績效評價指標的設置應當將定量指標與定性指標相結合,能系統反映財政支出所產生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可持續影響等。
(五)經濟性原則。績效評價指標設計應當通俗易懂、簡便易行,數據的獲得應當考慮現實條件和可操作性,符合成本效益原則。
具體來講,績效評價指標可分為共性指標和個性指標。
(一)共性指標是適用于所有評價對象的指標。主要包括預算編制和執行情況、財務管理狀況、資產配置、使用、處置及其收益管理情況以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等。
(二)個性指標是針對部門或項目特點設定的,適用于不同預算部門或項目的業績評價指標。
共性指標由財政部門統一制定,個性指標由財政部門會同預算部門制定。共性指標和個性指標共同構成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內容。
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由分級指標、指標權重和評分標準構成。
績效評價指標由多個級次構成。一級指標下可細分二級指標,二級指標亦可細分為三級指標,以此類推。指標級次數量根據評價內容的復雜程度而定,原則上不應少于三級。
一級和二級評價指標應以財政部門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參考樣表為準,原則上不予調整。三級、四級評價指標,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增減或者調整。
指標權重是指具體指標所占的分值,反映具體指標在指標體系中的重要性。其中,一級和二級評價指標的權重原則上不予調整;三級、四級指標的權重,可根據指標內容進行分配調整。
評分標準應根據實際情況,依據計劃標準、行業標準、歷史標準和其他經財政部門確定的標準相應進行制定。
績效評價工作由財政部門統一領導,組織形式有:財政部門組織評價、預算部門組織評價。其中,財政部門組織評價的形式包括財政部門直接組織評價(簡稱“財政評價”)、財政部門選取部門評價項目進行財政支出績效再評價(簡稱“財政再評價”)。財政再評價,是指由財政部門組織實施,對預算部門組織評價質量的評價和對被評價項目績效的再次評價。
績效評價結果實施百分制和四級分類。四個級別分別是:優秀(90分(含)―100分)、良好(75分(含)―90分)、一般(60分(含)―75分)、較差(60分(不含)以下)。
進一步優化
從以上事前績效評估和事后績效評價的指標對比可以看出,事前績效評估的方法采用的是定性方法,而事后績效評價采用的是定量方法。究其原因,記者采訪了北京金凱偉業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汪愛武,因為該公司作為第三方專業機構,多年以來一直參與北京市的預算績效工作。汪愛武說:“這就是事前績效評估和事后績效評價的區別所在。事后績效評價需要非常量化,要具體到數值。而事前評估是需原則性的把握,更多是看目標的設定是否合理,資金配置是否合理,項目目標能否實現,資金配置是否和目標一致。如果完全量化打分,不一定合適,因為事前績效評估里面,有一些否定意見指標。如果一旦否定意見指標確定下來,其他指標再高分數也沒有用。如果采取打分制,那多少分合適?因此確定出幾塊關鍵性指標,采取這種定性的評價,會更準確一些。”
而對于事后量化法,參與指標體系設計的北京源隆會計師事務所的總經理張欣告訴記者,這兩年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逐漸量化,盡可能做到客觀。因為最早搭建這個框架,主要是延續財政部的指標體系模式,但是北京財政局結合了行業特點逐漸量化。尤其在大額專項資金里面,是絕對需要用數字表示的,所以這項工作難度很大。并且量化的結果就是讓專家評價的時候,其手里的裁量權相對減少,避免人為因素的干擾。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科有護士20名,均為女性,年齡21~46歲。職稱: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4名,護師6名,其余均為護士。學歷:本科8名,大專12名。2012年9月以前獎金按年資級別進行高低分配,2012年9月開始實施績效考核,所有護士參與績效考核分配。
1.2方法
1.2.1考核標準建立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目的是用一種能夠獲得公眾認同的價值標準來衡量和判斷事物的價值與優點[2]。按照導向性、科學性、完備性、可行性的原則[3],建立護士績效考核綜合量化指標、評論標準及考核的分值等內容,制訂了結核病房的績效考核方案。1.2.2考核內容實行百分制,護理工作質量(40分)、護理工作量(25分)、護理技術(20分)、滿意度(10分)、醫德醫風(5分),另設單項加分項目,危重患者數和新患者數按科內平均數計算,超過一個加0.2分,減少一個減0.2分,每搶救一人,加0.2分。及科普文章的發表、科研課題和新技術的開展等均可獲得相應加分。護理工作質量包括科內環節質量、護士長檢查質量、護理部檢查質量;護理工作量包括基礎護理量、晚夜班數;護理技術包括三基理論及技能、護理技術難度;滿意度包括患者滿意度、醫護人員滿意度;醫德醫風包括服務態度,拒收患者紅包、禮物等,每項內容均分值量化。半年中出現2次績效考核低于合格分10分,科室給予誡勉談話,半年中出現3次績效考核低于合格分10分,退回護理部待崗,并與評優、晉升、進修、外出學習、進編等掛鉤。1.2.3績效考核細則成立科室績效委員會,每月根據護士長一日五查及質控小組檢查存在的問題對護士進行績效考核。績效管理考核委員會成員必須堅持公平、公開、多勞多得、優酬優待的原則,對照績效考評標準,每月核算出每位護士護理工作量、護理工作質量評分、患者的滿意度提名,量化考核指標,將評分及時反饋給護士,及時溝通,制訂出可行的整改措施,督促落實,并評價整改措施的有效性與可行性,發放績效獎金,績效考核與年終評先評優及進編、進修掛鉤。1.2.3.1科室專項獎勵基金每月將科內獎金總數的2%補貼到耐藥結核組,提高耐藥結核組護士的積極性。1.2.3.2護士能級分配根據護士工齡、職稱、學歷、能力等護理人力資源狀況,按照本院《護士崗位管理方案》進行護士分級,其中一級及二級護士必須自我申請,經過考核,在符合條件的護士中公開競爭產生。一級護士為護士長;二級護士多為護師以上職稱的護士及高年資護士;三級護士多為護士。一、二級護士分配系數為1.3及1.1,三級護士中10年以上護士為1.0;5年以上護士或護師為0.95;3~5年護士為0.85;1年以上及3年以內護士為0.65;四級護士為1年內護士,為0.4。1.2.3.3護士三基/專科培訓考試成績三基專科考試每季度一次,分為三基理論成績、三基操作成績、專科理論成績、專科操作成績,四項成績取平均分為護士季度考核得分,此項占10%。1.2.3.4滿意度測評每月發放護理滿意度測評表對所有護士進行滿意度測評,此分值占10%。測評結果落實到人,如果當月有患者直接點名投訴扣考核分2分,投訴到院內扣5分。患者點名表揚每人次加0.5分,個人收到錦旗加2分。1.2.3.5其他細則補充,當月考評總分加2分;護士主動上報不良事件獎勵2分;發現糾紛苗頭及時制止者或杜絕醫療隱患者,獎勵2分;入院患者數超過當月實際基數,每人次加0.2分;危重患者數超過基數,每人次加0.2分。1.2.3.6績效考核具體計算細則科內各級護士的績效考核分數為:二級護士每月合格分為90分;三級護士、5年以上及護師合格分為88分;1~5年護士合格分為85分;一年以下護士為82分。每月評分達到合格分享受該崗位系數,下降或超過標準分者則按照以下公式進行計算:本月獎金(科室護士總獎金減掉耐藥組的補貼)=當月獎金的50%+當月獎金的50%×(實際得分/合格分)×獎金系數(最高得分為100分)。
1.3評價方法
2012年9月開始實施績效管理,2012年9~12月對參加績效考核的20名護士的各項護理質量指標及患者的滿意度每月進行評價,并與實施績效管理前2011年9~12月的考核評價指標進行對比。護理質量指標包括基礎護理質量、專科護理質量、護理文書書寫、病情觀察、消毒隔離5項共計100分,由護理部、護士長以及科室質量控制小組每月檢查后得到平均分。患者滿意度滿分為100分,每月由護理部和科室隨機抽取50例患者,發放滿意度調查表,內容包括病房環境、服務態度、操作技術、基護落實、健康教育等共25個條目,每條分為很好、好、一般、差4個等級,分別記4分、3分、2分和1分,信度與效度為0.79。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施護理人員績效考核前后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比較,見表1。
3討論
3.1充分調動了護士的積極性
建立科學的護理績效考核指標體系能為績效分配提供依據,科學、合理、公平的績效考核指標能夠充分調動護士的積極性[4]。同時加強了制度的執行力,強化了工作責任心,充分體現了多勞多得、優待優酬的原則。考評結果更加公正、客觀、準確、可信,激發了護士的工作熱情,提升了護士的工作滿意度和自我價值感。
3.2提升了護理質量
(1)績效考核標準以護理質量為核心,護士對照標準主動落實,發現問題及時反饋解決,體現了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確保了護理安全。(2)增強了護士的工作責任心,克服了以前工作的隨意性和盲目性,規范了患者床頭交接班等工作內容,細化了護理環節,當班護士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和薄弱環節,減少了工作遺漏和失誤。(3)良好的服務態度及行為是提高護理質量、為患者提供最佳服務的關鍵[5],績效考核強化了服務意識,科室制訂了個性化的護理服務理念—“精心、細心、用心,護理服務永葆稱心”,明確公示了出入院流程、護理級別及基礎護理的內容,讓患者一目了然,同時起到監督作用。(4)提升了護士主動學習、主動工作的積極性,工作業績明顯提高,福利待遇體現了“多勞多得,優待優酬”的績效原則。(5)護士的忠誠度、歸屬感及科室的凝集力得以加強,確保了護理質量的進一步優化。
3.3提高了患者滿意度
結核科危重患者多,工作量大,面對緊張繁重的護理工作和結核桿菌的侵襲,護士容易產生職業倦怠感,表現為不重視患者主訴,接應呼叫不及時,護患溝通缺乏,容易產生護理糾紛和投訴。績效考核實施以后,將患者滿意度與個人考評直接掛鉤,獎罰分明,使護士樹立“以人為本,患者至上”的服務理念,對患者提出的問題,及時予以解決。科室配有“領班”護士一名,為患者辦理出入院及醫保手續,避免了患者來回奔波。同時免費提供愛心物品,如愛心傘、老花鏡、針線盒、電吹風等為患者服務。在健康教育方面,制訂了圖文并茂、通俗易懂的疾病手冊,將健康教育融入到護理工作的每一個環節。為了給患者營造一個舒心的休養環境,科室制訂了陪床探視制度,給陪人發放“陪護證”,嚴格陪人管理。績效改革方案實施以來,科室規定每個成員為每名患者做3~5件實事,每月開展患者對護士的滿意度測評,被提名為滿意的護士嚴格按績效方案予以獎勵,反之則按照績效方案予以處罰。患者對護士的滿意度進一步提高,護士的自身價值得到體現,增強了其主動服務的意識。
4小結
【關鍵詞】英語寫作;任務教學法;對比試驗
0 前言
英語寫作作為一種書面形式的主動性技能,能夠較客觀地反映學生使用語言能力的高低,并折射出他們在語言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在非英語專業學生中,普遍存在著閱讀能力高于寫作能力的問題,而且兩者之間的懸殊非常大。由于課堂教學的時間有限,目前大多數英語教師采用的仍然是結果教學法,也就是以教師為中心,以范文為綱,學生發散性思維和主觀能動性得不到較好的發揮,因而很難通過平時的練習提高自己的英語寫作水平。
任務型教學法是從20世紀80年代逐漸發展起來,廣為應用語言學家和外語教學實踐者認可和接受的一種外語教學方法,這種先進的教學方法能否運用于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筆者進行了以下嘗試。
1 任務教學法的基本理論
任務教學法(task-based approach)是基于英國學者Prabhu關于語言和學習的理論,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Prabhu認為,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常常有固定的師生課堂應對形式,但這種形式會妨礙自然的語言學習,因此需要有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應對形式來替代,基于任務的教學方法正好可以滿足這一要求。任務教學法強調課堂教學活動始終圍繞一定的教學任務展開,更加注重把學到的語言知識運用到寫作活動中去。
關于任務教學法的實施,Willis(1996)提出了以下幾點原則:(1)提供有價值和真實的語言材料;(2)運用語言;(3)所選任務應能激發學生運用語言;(4)適當注意某些語言形式。根據這些原則的要求,她提出了任務實施的3個階段:任務前期準備階段(pre-task)、任務環階段(task cycle)和語言焦點階段(language focus)。
2 任務教學法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試驗性研究
2.1 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重點是探討任務教學法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過程中能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研究對象是兩個英語寫作水平相當的班級,對這兩個班級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試驗并將試驗前后所得的數據通過統計軟件SPSS進行定量分析處理,以此來得出任務教學法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過程中的有效性結論。試驗前后的學生寫作水平測試分數是本研究中需要用到的重要數據。受測者為三峽大學2012級機械制造專業學生,共兩個班,每班選取50人,共計選取100人參與實驗。從上學期英語讀寫(一)期末考試成績來看,此100人英語成績均為中等,兩個班的平均成績相差不大(一班50人平均成績為70.6分,二班為70.8分)。
2.2 研究方法及步驟
2.2.1 試驗前成績對比
為充分了解這些學生英語寫作的真實水平,在試驗開始之前,筆者對這100位同學進行了一次命題作文的水平測試,并將同學們的文章交給3位英語老師評閱,根據三位老師所給的分數計算平均分計入該生的最終得分欄里以保證分數的相對客觀性。作文滿分為100分,根據權威教師制定的評分細則,各項要素及所占的比重分別為:內容要點(25%),語篇結構(15%),詞匯(15%),語法(15%),行文連貫性(15%),文章條理性(10%),書寫(5%)。每位老師根據評分細則依次給出每位同學各項要素的得分情況,用統計軟件SPSS對學生的最終總分和各項要素得分進行處理并對各項成績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
通過分析兩個班各項成績相差不大,P值均大于0.05,說明這兩個班寫作水平不存在顯著性的差異,這有利于保證實驗研究結果的客觀性。在接下來一個學期的試驗里,選擇1班用任務教學法教學模式進行英語寫作訓練,2班仍沿用以前的結果教學法的教學模式進行訓練,兩個班按統一進度采用相同的作文題目讓學生寫作。
2.2.2 試驗過程
雖然Willis沒有給出任務教學法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具體操作步驟,但我們可以根據她的3個階段理論把寫作教學過程也相應的劃分為3個階段:寫前階段(prewriting)、寫作階段(drafting composing)和修改階段(reviving)。
(1)寫前階段:教師須先擬定作文題目,收集與該作文題目主題相關的素材作為導入材料,如影片、廣告、錄音、新聞等,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同時告知學生與主題相關的背景知識、專業詞匯及規范表達,積極引導學生相互探討主題的深層意義,協助學生解決探討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2)寫作階段:首先由學生個人在規定的時間內獨立完成給定的寫作任務,進行實際的寫作創作,然后讓學生成對或以小組為單位就其作文進行再次討論、計劃,共同擬定討論文稿。
(3)修改階段:小組成員以口頭形式向全班匯報自己所完成的學習任務成果。在此過程中,教師充當主持人的角色,保證任務流程的有序進行,并要根據學生的匯報情況進行反饋。在反饋過程中,教師應先分析他們的匯報,并對文章主題、反映主題的例句和觀點提出評價標準,根據這些標準來評價學生的作文,然后小組之間交換初稿,根據評價標準修改和改寫初稿。教師須深入各小組,了解學生普遍出現的問題。最后,由教師針對學生普遍出現的問題進行補充講解、練習,對語言形式進行復習和鞏固。
2.2.3 試驗后成績對比
經過一個學期的試驗,所有同學都參加了作文模擬測試,這次所采用的作文題目是2011年12月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真題作文“Nothing succeeds without a strong will”,該題目與試驗前的測試作文題目難度大致相當,測試成績仍由前三位資深老師給出,取其平均分,仍沿用實驗前測試所用的評分細則評分,并對各項成績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
2.3 分析及結論
對比試驗前后的數據可知,通過一個學期的強化訓練,兩個班的平均分數及各項要素得分均比試驗前有所提高,相對而言,1班的寫作成績提高幅度要遠遠高于2班。剛開始由于學生對任務教學法的陌生,1班進度較慢,寫作水平并沒有多大提高,學生感覺很迷茫,不知如何下手,待實施兩次任務教學法之后,學生已能輕車熟路地適應這種教學方法了。兩個班總的平均成績拉開到5.59分,P值為0.04,證明兩個班的平均成績存在顯著性的差異(P
3 結語
通過以上的對比研究不難看出,任務教學法的確能夠較為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尤其能是學生通過任務循環中小組討論的成果豐富自己的寫作內容,有的放矢,行文更加連貫流暢,對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提高也極有幫助。同時,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思維習慣,激發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在試驗過程中可以發現,任務教學法的主要優勢在于,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同時,這種教學方法對教師的能力要求比較高,需要教師精心設計任務,并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組織教學材料,在引導學生探討任務過程中要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同時需適時啟發學生思考,對學生完成任務過程中所出現的錯誤要有很強的洞察力并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另外,任務教學法也要求學生積極配合教師,緊跟老師的步伐,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勤于思考,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利用這種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和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Allwright RL. The importance of interaction in classroom language learning[J]. Applied linguistics,1984.
[2]Bygate,M. P.Skehan,and M. Swain.(eds). Researching Pedagogic Tasks,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eaching and Testing[M]. Harlow:Longman,2001.
[3]岑建君.我國高校外語教學現狀[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1(1):3-6
【中圖分類號】R4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949(2013)08-171-02
靜脈輸液外滲是指靜脈輸液期間 ,藥液從血管漏出進入血管周圍組織表現為局部紅腫、疼痛發熱或發涼嚴重者局部皮膚壞死。輸液外滲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使原有的治療被推遲或中斷延長治療時間加重患者經濟負擔,嚴重的外滲還可以導致肢體壞死可造成四級醫療事故。當發生輸液外滲時護士常常第一時間拔出穿刺針, 采用50% 硫酸鎂或75% 乙醇、地塞米松、立其丁等,進行濕敷或熱敷 ,但其起效時間較長,效果不是非常確切。為減輕患者痛苦 降低輸液外滲對患者的傷害,用如意金黃膏外敷。筆者對靜脈輸液外滲處理方法進行改進 效果較好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09年2月至2013年5月在我門診治療期間發生輸液外滲的患者為研究對象。 入選標準:發生輸液外滲、發泡劑引起的輸液外滲患者。排除標準:穿刺部位有靜脈炎有周圍血管病史及搶救患者。入選患者100例,男53例,女47 例,年齡9-73歲,平均52.2 歲. 外滲部位上肢靜脈100例外滲藥物抗生素65例,氯化鉀溶液12例,脂肪乳23例。按隨機數字表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兩組性別、年齡、靜脈輸液藥物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
1.2方法
1.2.1處理方法:對照組:發生輸液外滲后,立即停止輸液拔出穿刺針,應用干棉簽沿穿刺點方向豎著壓迫皮膚上的兩個針眼皮膚上的以及血管上的針眼5分鐘,并消毒局部皮膚。由經過專業培訓的護士對輸液外滲進行評估(包括滲出范圍、皮膚色澤、疼痛程度)登記并用記號筆標記滲出范圍。用5 0 % 硫酸鎂加3 0%鹽水冷濕敷2 ~3次 /d ,每1 0min更換 一次紗布,每次3 0 min 。觀察組治療組發生輸液外滲后,立即停止輸液拔出穿刺針。由經過專業培訓的護士對輸液外滲進行評估(包括滲出范圍、皮膚色澤、疼痛程度)登記并用記號筆標記滲出范圍。應用干棉簽沿穿刺點方向豎著壓迫皮膚上的兩個針眼皮膚上的以及血管上的針眼5分鐘,并消毒局部皮膚。取如意金黃膏均勻涂在保鮮膜上外敷患處并貼緊,每天1小時。
1.2.2評價方法:分別于治療后1小時、4小時評估疼痛,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中的面部表情疼痛測量圖來評價輸液外滲患者的疼痛情況。 治療后12小時、24小時 由經過專業培訓的護士評價輸液外滲腫脹消退情況。療效標準:治療后1小時疼痛明顯緩解,4小時疼痛完全消除,12小時局部組織腫脹基本消退,為顯效;治療后疼痛4小時明顯緩解,24小時局部組織腫脹基本消退為有效;治療后4小時疼痛無明顯緩解,24小時局部組織腫脹消退不明顯為無效。
1.2.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6.0 軟件進行秩和檢驗檢驗水準P
2結果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見表1
3討論
傳統方法使用硫酸鎂濕敷比較煩碩,如意金黃膏是中醫外科的經典名方,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理氣活血的功效,此方主要成分有天花粉、黃柏、大黃、姜黃、厚樸、陳皮、甘草、蒼術、生南星、白芷等。方中黃柏、大黃、甘草清熱解毒,生南星、天花、白芷、姜黃消腫止痛, 姜黃配合厚樸、陳皮蒼術理氣活血,諸藥相合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通過觀察如意金黃膏涂在保鮮膜上外敷患處治療,方法簡便,可明顯減輕疼痛,可提高治療依從性,對靜脈局部外滲效果肯定,無明顯不良反應且起效迅速。如意金黃膏減輕疼痛,可提高靜脈使用率,發生液體外滲后立即用藥,水腫大多在4 ~8h內消退,還可防止外滲局部感染,提高藥液滲出部位水腫組織抵御感染的侵襲能力及水腫組織再生和修復功能。
參考文獻
[1]張俊.輸液滲漏與護理干預[J].中國健康月刊,2011,8(30):210-211.
[2]農小群,肖少芬.立其丁濕敷治療新生兒輸液外滲引起水泡的療效觀察[J].醫學文選,2006,25(2):232-233.
[3]王建榮.輸液治療護理實踐指南與實施細則[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9:123-125.
[4]李衛紅.輸液外滲硫酸鎂濕熱敷方法的改進[J].護理學雜志,2009,24(7):37.
[5]肖順貞,胡雁.護理研究[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83-84.
摘要:在技能競賽引領下,運用多種信息化手段助推“中藥調劑技術”教學資源庫的開發,以期在教學應用中能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解決傳統教學中存在的難題。
關鍵詞 :高職;中藥調劑技術;教學資源庫建設;技能競賽;調配
基金項目:江蘇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2015-2016年度職業教育研究課題“技能競賽引領下‘中藥調劑技術’的信息化教學改革”(項目編號:XHDY2015055);常州衛生高職校課題“技能競賽引領下‘中藥調劑技術’的信息化教學改革”(項目編號:CW201508);2014年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基金資助項目
作者簡介:申海進,男,常州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講師,醫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藥學技能;李勇,男,常州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醫藥技術管理系主任,教育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職教管理;劉新新,男,常州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現代教育中心主任,工程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技術。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7747(2015)21-0072-03
中藥調劑是以中醫藥理論為基礎,根據醫師處方或患者需求,將中藥飲片或中成藥調配給患者使用的過程,它是一項負有法律責任的專業操作技術,[1]而與此相對應,“中藥調劑技術”是高職藥學專業一門實踐性與應用性較強的課程。該課程在傳統教學中存在著一系列亟需解決的難題,有研究者指出,課程資源庫開發是課程改革的要求[2],因此,有必要對現有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同時,借助多種信息技術開發新的教學資源。
一、課程背景
技能競賽的項目設置及競賽標準對專業教學的內涵進行了極大的豐富,[3]因此,按照競賽與教學相結合的整體要求,中藥傳統技能競賽的“中醫藥理論”、“中藥性狀鑒別”、“中藥真偽鑒別”、“中藥調劑”、“中藥炮制”等五項內容,分別被項目化,形成“中醫藥學概論”、“中藥鑒定技術”、“中藥調劑技術”、“中藥炮制技術”等四門課程。其中,除基礎課程“中醫藥學概論”外,其余各門課程分別對應“中藥購銷員”、“中藥調劑員”、“中藥炮制與配制工”等工種的培訓內容。學習結束后,經考核全部課程成績優秀者,可參加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舉辦的“中藥傳統技能”競賽;各門課程成績合格者,可參加對應等級工種的職業資格鑒定。其中,“中級工”(國家職業資格四級)對應技能競賽“中職組”競賽要求,“高級工”(三級)對應“高職組”要求。
二、傳統教學難題
職業院校較大的師生比,加上課程自身的特點,使傳統教學中常存在一些難題,如:不同老師間評判標準不一致;教師需多次重復演示同一動作,指導顧此失彼;學生掌握動作不規范,實施操作不到位;部分學生學習倦怠等。
三、資源建設思路
技能競賽是職業教育的一項重大制度改革和創新,其最終目的是實現“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4-5]全國職業院校中藥傳統技能競賽明確指出,競賽的舉辦旨在引領教育教學改革,然而,無論是中職組還是高職組的賽項規程都只說了“引領”,并沒有明確改革的路徑與方法。也就是說,大賽僅僅為我們指明了改革的方向,至于如何進行改革,則需要我們勇于嘗試,認真探索,不斷總結提高。技能競賽“中藥調劑”項目的比賽方案表明,競賽不但對參賽選手的著裝、衣帽、衛生等方面有較詳細的要求,更對審方、調配(操作過程、劑量誤差、時間)、復核裝袋、發藥清場等環節做出了明確的規范,其中,“調配”質量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藥物治療的效果。其余三個競賽評分表中的占分大項,“單劑量誤差”及“總劑量誤差”的多少、“調配時間”的快慢,均取決于調配動作的規范性和熟練程度,所以,“調配”是本課程的教學重點環節,[6]并且也是難點內容。
為使課堂教學更符合學生認知規律,更具實效性,我們結合學生未來工作環境和崗位技能的實際需要,針對傳統教學中的難題,特別是教學的重點、難點,按照“碎片化資源、結構化課程、系統化設計”的頂層原則,在技能競賽引領下,以信息化教學大賽為契機,遵循“有趣、有理、有用”的目標,基于平臺互聯及數據挖掘開發了多款軟件,所有資源均碎片化處理,并提供檢索功能。這里,所有教學資源均為輔教輔學而開發,資源建設的目的主要在于兩個方面:一是為了便于教師教,二是為了便于學生學。
四、資源建設
(一)資源的碎片化處理
在教學實踐中,為方便學習,以技能競賽的評分細則及扣分標準為藍本,進一步將教學內容分解成“清理戥秤與桌面”、“審慎壓方”、“鋪紙”、“持戥”、“校戥”、“識戥”、“抓藥”、“分戥稱量”、“按序調配”、“特殊處理藥物”、“復核”、“單包注明”等12個操作單元。
(二)數字化資源的開發與整合
首先,拍攝了完整的真人演示視頻,再經碎片化處理形成了12段相對獨立的真人演示視頻。由于真人演示難以盡善盡美,我們還以真人視頻為基礎制作了3D仿真動畫,再整合動作要領的文字說明及操作細節的演示圖片等,制作成“中藥調配動作規范軟件”,并配備軟件使用說明。
“中藥調配動作規范軟件”不僅解決了教師重復演示的問題,也方便了學生的學習。以往教師可能要一遍遍地給每個同學演示動作規范、講解操作要領,現在學生只要正確輸入學號與密碼,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自己所需要的學習內容(可以是完整的操作流程,也可以是單個操作單元)進行反復觀摩、強化學習,這樣的處理將教師從原先的重復說教中徹底解放了出來。當同時有很多學生出現問題想要請教時,教師有可能來不及解答,這時,軟件的使用就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可能,從而有效解決了教師指導中顧此失彼及指導不及時的問題。視頻與動畫均有快進、慢放、倒退、暫停等功能,可反復觀看,以利于學生學習規范化的動作。為了適應職業學校的學情特點,每一個操作單元都控制在1分鐘以內,從而方便學習者利用零碎時間進行學習。
為了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習效果,我們還制作了“中藥調配操作要領語音識別”、“中藥調配操作規范視頻糾錯”等交互性質的軟件。
(三)動態捕捉技術的應用
“動態捕捉技術”是借助計算機技術,采用測量、跟蹤、計算等方法捕捉運動物體的真實運動數據,在計算機上生成動作文件,然后利用動作文件控制計算機運動角色,生成人體畫面。基于“動態捕捉技術”,以學生為軟件制作素材的原型,自主開發設計了“中藥調配動作規范訓練軟件”,附流程。
當學生進入“中藥調配動作規范訓練軟件”進行操作練習或考核時,可以自由選擇完整操作流程或單個操作單元,軟件會對練習者每一步的操作進行動作判斷。在訓練模式下,軟件設定的誤操作提醒,可隨時提醒學生所犯錯誤,以便于學生對正確操作方式的學習與掌握,同時,軟件還會對錯誤操作進行截屏與記錄。在考核模式下,軟件會依照事先設定好的評分標準對考核者的操作進行評分,同時,進行動態排名。無論練習模式或考核模式,軟件后臺都會自動進行數據統計,當同一錯誤高頻率發生時,軟件會經由網絡學習平臺向教師端報告,以便于教師及時干預,加以指導。
“中藥調配動作規范訓練軟件”的優勢主要體現在:(1)按需學習。學生學習時,既可以選擇完整操作進行練習,也可有針對性地選擇自己薄弱的單元操作進行練習;既可以在課上練習,也可課后自行選擇時間開展學習。(2)標準客觀。“中藥調配動作規范訓練軟件”可提供絕對客觀的判斷,解決了不同教師評判標準不一致等問題。(3)高效運行。傳統教學中,訓練學生較多時,教師巡查指導難免顧此失彼,軟件的使用可保障多人同時操作。(4)即時評價。練習過程中,系統能即時反饋動作是否規范,并即時提醒糾正。這種即時評價機制,還有效避免了部分學生學業倦怠的問題。(5)數據統計。后臺自動收集學生的操作評分及排名、誤操作及頻率統計,以利于教師及時跟蹤指導。
(四)學習效果評判
技能大賽的賽項設計與評價標準,是職業院校教學設計改革的直接依據,[5]本課程的教學資源學習效果評判采用了技能競賽“中藥調劑”分項的要求。所有12個單元操作的評判標準與分值安排均已事先植入網絡學習平臺及相關軟件,無論課上或者課下,對于所有學生的練習或考核成績,系統都會如實記錄,并計入學生的平時成績。
所有教學資源均上傳課程的網絡學習平臺(tsyl.fy.chaoxing.com),并適應多種操作系統(Windows、NetWare、Unix、Linux、Mac),支持多種終端機登錄(PC、iPhone、iPad、Android)。網絡學習平臺的使用,改變了原有學習時間、學習空間的限制,使學習變得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在網絡學習平臺上,學生不但可按體系進行順序學習,還可借助平臺提供的智能搜索功能進行跳躍式學習。
五、反思與結論
專業教學資源庫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手段,[7]本課程依據技能競賽建設的教學資源庫,既能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中藥調配動作規范軟件”再現了最真實、最生動的調配操作環境,學生可以反復觀摩學習動作操作規范;并可運用“中藥調配操作要領語音識別軟件”與“中藥調配操作規范視頻糾錯軟件”檢驗學習效果;最后,在體感攝像頭前應用“中藥調配動作規范訓練軟件”反復訓練和考核;另外,網絡平臺還提供了檢索和統計功能。這些教學資源的聯合運用,使學習過程成為師生互相支持的良好的學習體驗。
本課程教學資源的建設做到了教學內容碎片化與數字化、教學軟件可視化與交互化、教學環境智能化,所建資源在滿足教學的同時,還能反輔競賽。雖然,目前還存在體感攝像頭的使用等方面的不足,從而限制了學生的學習空間,但我們將努力通過各種措施解決這一問題,以確保學生學習質量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裴慧榮,黃欣碧.中藥調劑技術[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3:1.
[2]孫翰英.高職院校課程資源庫開發設計研討[J].職業教育研究,2013(12):8-10.
[3]李明宇,劉柏霞.基于職業技能大賽視角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4(8):33-35.
[4]吳健.以職業技能競賽引領高職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教育探索,2013(4):75-76.
[5]楊理連,劉曉梅.現代職業教育下技能大賽與專業教學的協同性研究[J].職教論壇,2014(21):4-9.
[6]王裴芳,許保海.我院藥房中藥調劑差錯原因分析[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2,16(18):232.
摘要目的:探討無痛病房規范化護理對控制晚期癌癥患者疼痛的影響。方法:將我院腫瘤科2012年2月~2013年9月收治的中重度癌痛患者152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無痛病房管理的實施時間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均采用三階梯鎮痛治療,對照組62例給予常規疼痛管理;觀察組90例給予無痛病房規范化管理,2周后比較兩組患者癌痛緩解率和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癌痛緩解率及護理服務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無痛病房規范化管理提高了癌痛患者治療依從性,有效控制了癌痛,對實現癌痛患者的無痛化管理目標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并提高了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 無痛病房;疼痛控制;規范化;護理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9.039
Effect of painless ward standardized nurs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pain
LU Mei-hua,MAI Hui-cheng,ZOU Xiu-ling
(Longjiang Hospital of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Foshan528318)
HUANG Min-qing
(Guangdong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Guangzhou510010)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ainless ward standardized nurs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pain.
Methods:The tumor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2 to September 2013,152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pain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Au of the patients in two groups received three steps analgesic therapy 62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while 90 cases in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therapy painless ward standardized nursing.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ain after 2 weeks of treatment,pain relief rate and satisfaction.
Results:The pain after 2 weeks of treatment,pain relief rate evaluation,statistics,comparison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in,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experimental group satisfac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The painless ward standardized nursing care of cancer pain,improve treatment compliance,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pain,to facilitat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oal of painless patients with cancer pain,and improved patient satisfaction.
Key wordsPainless ward;Pain control;Standardization;Nursing
癌癥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限于目前的醫療水平,許多癌癥患者一但查出就已到了中、晚期階段,癌細胞已經擴散、轉移,嚴重浸潤和破壞周圍各器官的正常功能,導致難以忍受的疼痛,對患者的精神、心理、體質等多方面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1],直接導致患者生活質量下降。以WHO“三階梯鎮痛原則”為基礎的藥物治療是癌痛治療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方法,通過藥物治療,80%的癌痛患者可以得到較為滿意的緩解[2]。根據WHO在腫瘤防治規劃中提出“讓癌癥患者無痛”的目標,我院腫瘤科于2013年創建癌痛規范化治療示范病房,實施無痛病房管理,提高了癌痛患者止痛治療的依從性、滿意度及生存質量。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選取腫瘤科無痛病房創建前(2012年2~9月)及無痛病房創建后(2013年2~9月)收治的晚期癌癥并伴有中重度癌痛患者共計152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89例,女63例。年齡29~77歲,中位年齡56.7歲。腸癌31例,胃癌29例,乳腺癌27例,直腸癌33例,肺癌32例。入組標準:(1)均符合WHO診斷標準,確診為晚期癌癥的患者。(2)癌痛患者數字分級法(NRS)評分在4~6分以上。(3)認知功能和溝通能力良好,能準確描述疼痛情況。(4)對本研究的目的和方式知情同意并自愿參與。將2012年2~9月收治的62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將2013年2~9月收治的90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無痛病房規范化護理的實施兩組均實施三階梯鎮痛治療,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無痛病房規范化管理,具體措施如下:
2.1.1 注重護士培訓針對衛生部癌痛示范病房標準細則,了解護士對癌痛知識的理解和態度,以及患者對疼痛和鎮痛藥物的認知度,然后根據醫護患三方的不同要求,從理論到實踐,對無痛示范病房的護士制訂培訓方案,確定培訓內容,包括:癌痛的基本知識、評估方法,止痛效果評價,鎮痛藥物不良反應的處理和護理,對患者和家屬的健康教育等。培訓形式:每周組織1次疼痛知識的小講課或疼痛護理技能的操作示范;每周組織1次癌痛患者的護理查房;每周組織1次醫護聯合病例討論;提供癌痛治療和護理的專科書籍讓護士學習。通過強化培訓,增加護理人員對疼痛護理知識的掌握及運用能力,使癌痛患者得到有效規范的治療。
2.1.2轉變觀念,提高患者止痛治療依從性對無痛示范病房的護士進行強化培訓,使護士深刻理解和掌握疼痛管理知識,樹立盡早控制癌痛利大于弊的基本理念,從而轉變觀念,做到以下幾點:(1)護理人員正確評估疼痛。(2)教會患者如何評估疼痛強度,并向醫務人員準確報告。(3)消除患者和家屬對成癮性和耐受性等理解上的誤區,解答疑慮,幫助患者和家屬樹立對癌性疼痛和止痛藥的正確認識,告訴患者癌痛是一定能夠控制的。(4)需要時對癌痛患者進行“全人、全家、全程、全隊”的照顧[3]。
2.1.3“三化一體”的健康教育即健康教育常規化、個體化、專病化[3],對癌痛患者做到真實評估、按時服藥,確保給藥劑量準確,出現副作用時及時報告。健康教育由床位責任護士負責,制訂針對患者及其家屬的疼痛相關知識教育,解除其疑慮,明確告訴患者和家屬疼痛是可以緩解的,鼓勵其向醫務人員及時報告疼痛,不必要忍受疼痛。指導患者和家屬正確使用疼痛評估工具,同時能準確表達疼痛的性質、部位和強度。告知患者按醫囑、按時、按量使用止痛藥,提高止痛治療依從性,以有效控制疼痛。幫助患者學會疼痛的自我管理,書寫“疼痛日記”,做好疼痛記錄,教會患者應對用藥后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和處理方法,同時發放疼痛教育小冊子,讓患者進一步加強對疼痛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2.1.4藥物護理藥物治療的原則是根據患者輕、中、重度疼痛分別選擇三階梯止痛藥物,優先選擇患者易接受的口服給藥途經,因為口服給藥途經患者可自行完成,同時減少了因反復靜脈注射給患者增加的不必要痛苦,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4]。護理人員應遵循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嚴格掌握藥物的半衰期,制訂個體化治療方案,做到按時、按量地規律給藥,并對用藥前后進行對比,觀察鎮痛藥物的療效,及時記錄相關內容。對用藥后出現的副作用,及時報告醫師處理。如患者出現不能耐受的副作用,應及時調整鎮痛藥物。
2.1.5心理護理責任護士用換位法充分理解患者的處境和感受,同情、關心和支持患者,耐心傾聽其主訴,讓患者疏泄其不良情緒。運用放松療法有目的地訓練患者的意志力,如傾聽音樂、深呼吸、按摩放松等技巧,使患者身心放松,從而緩解其疼痛。進行“全人、全家、全程、全隊”總動員,安慰、支持、鼓勵、幫助患者,提高其對疼痛的耐受程度。
2.2評價指標(1)癌痛評估。從患者的入院評估到出院評估是一個系統、持續、動態的過程[5],責任護士在入院8 h內使用《疼痛護理單》對患者進行首次整體的疼痛評估,內容包括疼痛的部位、性質、強度,患者對疼痛的認識、理解合作能力等。常用評估方式包括數字分級法、口述詞語描述法、視覺模擬評分法、面部疼痛表情量表法[5],我院使用《疼痛護理單》,責任護士在患者報告疼痛時、服用鎮痛藥物后30 min進行疼痛評估,疼痛治療過程中或疼痛評分>3分的患者每2~4 h評估1次,把疼痛評分及時記錄于疼痛護理單中。將疼痛分為0~10不同的數字,并制成疼痛測量尺,對癌痛患者的疼痛進行分級,根據NRS評分分成無痛0分;輕度疼痛1~3分,表現為不適、重物壓迫感、鈍性疼痛;中度疼痛4~6分,表現為刺痛、觸痛、跳痛、痙攣痛、燒灼痛;重度疼痛7~10分,表現為疼痛妨礙正常活動,共分四級。此評分法有利于護士準確掌握疼痛程度,適用于動態評估及疼痛控制效果的觀察。(2)患者滿意度。于出院前1 d對患者發放滿意度調查表,并現場收回,分為很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4個層次。(3)癌痛緩解評價標準[6]。 完全緩解(CR):治療后疼痛消失,不影響睡眠;部分緩解(PR):治療后疼痛緩解明顯,對睡眠影響減小;輕度緩解(MR):治療后疼痛有所緩解,但仍影響睡眠;無效(NR):疼痛沒有緩解,甚至加重。
2.3觀察與記錄以患者主訴為依據,結合其實際情況,客觀準確地在《疼痛護理單》上記錄疼痛的時間、部位、性質、評分、疼痛時的伴隨癥狀、體癥及活動情況等。鎮痛后再次評估疼痛的情況,并嚴密觀察藥物療效,發現不良反應,及時通知醫師并進行相應護理,做好記錄。每次評估后均要及時記錄,記錄時間具體到分鐘。
2.4統計學處理采用PEMS 3.1統計軟件,等級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的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3效果
3.12周后兩組患者癌痛緩解比較(表1)
3.2兩組癌痛患者治療2周后的滿意度比較(表2)
4討論
4.1對緩解癌痛效果顯著表1結果顯示,中度癌痛患者疼痛緩解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通過無痛病房規范化管理,注重護士培訓,轉變觀念,準確的疼痛評估,三化一體的健康教育,藥物護理和心理護理,落實疼痛護理的各項措施,提高了患者止痛治療依從性,護士幫助患者爭取家屬與社會的支持,強大的社會支持系統是戰勝疾病的重要條件,可為患者遵醫服藥提供保障[6],癌痛控制效果更為明顯。重度癌痛患者疼痛緩解情況比較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是因為重度癌痛患者大多數因癌細胞轉移及擴散累及多個器官,導致病情反復,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較差,造成癌痛控制效果不明顯,這在今后的護理工作中值得高度重視和實踐。
4.2能提高了患者疼痛控制的滿意度表2顯示,觀察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通過落實無痛病房規范化管理,護士為患者鎮痛提供了有力支持,最大程度體現對患者的人文關懷,建立滿足患者需求的長效機制,真正落實“三好一滿意”的醫療護理服務,提高了患者滿意度。
4.3提升了護理人員素質通過優化癌痛評估和健康教育,消除了癌痛患者的疼痛誤區,減輕了癌痛患者的痛苦,充分發揮了無痛病房護士的作用,尤其是低年資護士的作用[7]。癌痛是癌癥患者最常見的癥狀之一,但未得到規范的診療、護理是普遍現象[8]。癌癥中晚期患者忍受著疼痛的折磨,治療和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此時患者希望更多的是緩解疼痛,而護士是各項治療護理工作的具體落實者,掌握了患者第一手病情資料,在控制患者癌痛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無痛病房護理工作模式是滿足患者需求的前提。目前,我國護士疼痛知識水平與實踐尚待改善[7],對護士進行疼痛管理規范化培訓與繼續教育,加強疼痛相關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培訓,增加了護士疼痛管理知識,轉變了護士對疼痛的處理態度,并能正確評估患者疼痛,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通過無痛示范病房建設,提升了護士素質,從而保證了護理工作質量。
4.4規范了癌痛治療創建無痛病房的目的是規范、合理、高效鎮痛。疼痛是中晚期癌癥患者最難忍受的癥狀,因此,建立健全癌痛規范化治療的具體制度和評估機制,采用個體化給藥和治療方式、癌痛規范化的診斷方式和護理措施[9],是創建無痛病房的最終目標。要使晚期癌癥患者從疼痛中解脫出來,是腫瘤科醫務人員最緊迫的任務,護士在癌癥疼痛護理管理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通過腫瘤無痛示范病房建設,提高了癌痛的規范護理水平和護士疼痛管理意識和技能,責任護士掌握正確的疼痛評估方法,對腫瘤患者實施有效的止痛措施和完善的疼痛護理,可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有效地控制癌痛,提高癌癥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無痛病房護理工作模式的深入開展是今后腫瘤科護理工作的重點,有待進一步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Donna I.Effective control pain in cancer[J].Tumor Del,2001,32(2):17-21.
[2]董彥鵬,孫莉.癌痛治療現狀與進展[J].協和醫學雜志,2011,2(4):367.
[3]唐小麗,黃敏,王國榮,等.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對護士長管理效能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11):1317-1319.
[4]陳慧蘭,陳畫華.腫瘤放療科無痛病房護理工作模式的建立[J].中國社區醫師,2012,14(10):377-378.
[5]馮嫻,杜嫣妮.骨科無痛病房的護理管理[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5):48.
[6]張惠聰.對癌痛患者實施個性化心理護理的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9,12(24):82-83.
[7]張海燕.低年資護士規范化培訓模式的建立與實施[J].中國護理管理,2011,11(11):15.
[8]丁玥,楊萍,孫麗秋,等.北京市30家醫院住院癌癥患者疼痛及控制情況的調查[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3):282-285.
[9]童鶯歌,葉志弘.《疼痛管理知識和態度的調查》問卷的漢化及應用測試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4):66-68.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教育部令43號),切實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按照學校關于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及學風建設相關文件精神與要求,環資學院高度重視,不斷優化學生工作隊伍,堅持狠抓優良教學學風,全面促進人才培養工作,具體如下:
一、輔導員配備與聘任
環資學院現有本科生2388人,研究生274人;按照1:200師生比配備輔導員,目前輔導員共計12人(不含學辦主任、分團委書記)。其中,專職輔導員10人(含彭熙——在讀博士,未聘崗位,但從2018年開始暫代休產假輔導員王嬌工作),兼職輔導員2人(含2018年學校公招分配的新近人員——王巖,暫代休產假輔導員尹春燕工作,實際上是7月正式到崗,現提前上崗工作);向香源——新聘三類兼職輔導員,本院研二1+3學生,接手轉崗輔導員王琳琬工作);12名輔導員中擔任本科生的輔導員11人,研究生輔導員1人(其中事業編制1人,人事7人,合同制4人;具有副高職稱1人,講師職稱3人,其余助教及以下;聘輔導員專業技術崗6級(副高級)1人,專業技術崗9級(中級)2人)。
目前輔導員基本滿足工作需要,但隨著李春林(大四輔導員,借調到學校黨校辦兼職2年)將在6月份帶完畢業生后調入黨校辦,王婧怡帶完一屆后現帶大一擬調入圖書館,如果同意2人調離,就面臨著下半年還得補充1-2名輔導員接任工作(彭熙下半年博士畢業回教研室的話,就缺2人),如果沒有補充得再聘任1-2名三類兼職輔導員。
二、輔導員工作條件、待遇
學院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學院中心工作來抓,把輔導員隊伍建設作為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整體規劃、統籌安排,不斷提高隊伍的專業水平和職業能力,保證輔導員“工作有條件、干事有平臺、待遇有保障、發展有空間”。學院近年來積極改善輔導員工作條件與待遇。
第一,改善美化輔導員工作環境。2013年、2017年學院對于輔導員辦公室進行了2次美化,充實輔導員辦公設施,確保每位輔導員具有較好的辦公環境,例如我院輔導員隊伍組建了“學生工作理論與實務研究工作坊”,學院保障了團隊每位成員的辦公設備;今年學院正在籌建學生成長工作坊(含關工委工作辦公室)與學生事務中心,為輔導員對學生進行教育指導、減輕輔導員部分事務性工作提供更為舒適的環境與便利條件。
第二,實行彈性坐班制。學辦以值班制為主,輔導員輪流值班,一方面確保每一天白天和晚上均有值班輔導員處理日常事務,另一方面也讓輔導員老師在保證完成工作任務的基礎上靈活安排時間開展班級活動、走訪學生寢室等,以及進行自我提升的學習、教學或科研。
第三,保障考核獎勵與福利。學院建立了輔導員工作考核辦法,全面考核評價輔導員工作情況,主要對照其崗位職責進行考核,同時還有考核評分(評分中學生評價30%+輔導員互評30%+考核小組(含班主任)評價40%),并按考核情況評優推優;學院對于輔導員超額帶學生人數,承擔黨支部書記、年級負責人、參與學科建設與教學等工作均按照聘崗方案核算超工作量,對輔導員科研成果、指導學生科技活動獲獎等核算績點進行獎勵;學院還通過改進學院年終評獎評優機制確保每年輔導員至少有1人獲得“年度考核優秀”(2016年、2017年均有2名輔導員獲得“年度考核優秀”,在前幾年度一個“年度考核優秀”都沒有);學院工會也對專職輔導員的正常福利待遇予以保障,同時對三類兼職輔導員,沒有得到學校福利的部分,學院工會盡力進行補齊。
第四,強化輔導員學歷深造與業務培訓。學院積極鼓勵與支持符合條件的輔導員學歷深造,選送輔導員參加校內外各類業務培訓、考取業務類相關證書。近3年來,學辦輔導員深造博士學位2人,考取國家心理咨詢師資格證5人、SYB講師證3人,國家二級創業咨詢師職業資格證1人;學院還定期召開工作例會交流工作經驗,不斷提高工作水平;同時不定期舉辦輔導員沙龍活動,分享培訓體會或讀書心得,實現交流思想、緩解壓力、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目前,學院輔導員隊伍再配合班主任隊伍,能夠較好引領學生思想,能夠指導學生開展學業、科技活動,能開展黨建指導、心理健康教育、職業發展規劃教育,開展班級建設、日常事務管理以及危機事件處置等工作要求。
三、班主任隊伍建設
根據《西南科技大學輔導員和班主任隊伍建設實施辦法》(西南科大黨委發[2017]19號)文件精神與要求,學院制定《環境與資源學院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實施細則(試行)》(未正式發文,因考核部分還在征求意見),明確了班主任的職責、選聘與考核,并為2017級24個班級均配備班主任,其它年級仍實行本科生導師制。目前,各班主任均已在所帶班級開展工作,關于班主任工作落實和考核評價方面我們還需要探索。
四、輔導員隊伍建設、培養、發展建議與意見
【存在的問題】
1、輔導員隊伍穩定性不夠。我院目前連續從事輔導員工作4年以上的只有4人(不含學辦主任、分團委書記),因待遇問題、職稱晉升、發展前景、工作壓力等實際問題離崗和轉崗,使隊伍流動性、流失性較大(有辭職調離的,有調到其他部門崗位的)。尤其是職能部門對于輔導員需求不斷,導致輔導員身兼多崗,從長遠來看不利于輔導員專一本職工作,也不利于隊伍的相對穩定發展。
2、 輔導員工作事務過于繁雜。輔導員工作任務主要來自于各行政職能部門,只要是和學生沾邊的事情都有可能分配給輔導員隊伍,對于學生中出現的任何問題都歸結到輔導員工作中不到位,導致輔導員大量時間疲于處理政出多門的事務性工作,甚至是重復性的工作,從而真正的教育引導做得還是不夠,深入寢室和深入學生與學生溝通交流不夠。
3、輔導員專業素養與能力還需提升。輔導員隊伍專業學科背景復雜,且隊伍過于年輕化、職稱結構發展不均衡,要承擔思政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業創業指導、安全法紀教育、助學服務、招生就業等一系列責任重大工作,需要輔導員自身主動提升自我,要多加強理論和實踐研究,多參與校內外思想政治教育課題或項目研究,努力提升職稱等級,同時也需要學校相關制度機制進行保障。
【建議與意見】
1、減少行政職能部門對輔導員的抽調、借調,尤其是對于連續工作未超過4年的輔導員,確保輔導員專一工作與各學院隊伍的相對穩定。
2、進一步推進在學生事務管理方面的校園信息一體化平臺建設,實現學生事務管理系統化、高效化,從而減輕輔導員繁雜的事務性工作(如獎助勤貸補等事務性,線上線下重復做工作)。
3、拓寬類似清華大學輔導員專項的培訓項目,使輔導員隊伍能獲得更加專業和規范的業務學習,增加跨校際的一線輔導員相互交流學習活動,培育輔導員國際交流學習項目,選拔推薦優秀專職輔導員參與“高校輔導員在職攻讀博士學位專項計劃”(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關于做好2017年高校輔導員在職攻讀博士學位招生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司函〔2016〕33號);另外,根據教育部令規定“確保每名專職輔導員每年參加不少于16個學時的校級培訓,每5年參加1次國家級或省級培訓”能落到實處。
4、進一步改善輔導員的待遇,尤其是近兩年新近輔導員的合同制聘用管理問題,讓輔導員沒有安全感和歸屬感;另外,希望將已經啟動的輔導員職稱單列、職務職級崗位晉升等相關規定落到實處。
五、學風建設舉措
徐州市口腔醫院,江蘇徐州221003
[摘要]目的探討績效考核在口腔醫院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調動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護理工作質量。方法建立護理績效綜合評價體系,制定具有口腔專科特色的績效考核標準,將績效管理與量化管理集合起來,實行護理部、科護士長、護士長三級考核管理負責制,考核過程中準確把握可操作性和公正性的考核原則,對護理質量進行控制,并進行反饋,考核結果與獎金掛鉤,并作為年度考評的依據,能使護理管理規范化、合理化。結果護士工作主動性增強,護理質量檢查合格率提高,個人原因引起的護理差錯降低,患者、醫生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上升,投訴率及護患矛盾的比例也大幅下降。結論績效考核的實施充分調動了口腔專科醫院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提高了患者、醫生滿意度,深化了優質護理服務,提高了護理隊伍的整體素質。
[
關鍵詞 ]績效考核;口腔醫院;護理服務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654(2014)10(a)-0051-02
[作者簡介]王衛(1966-),女,徐州人,現在徐州市口腔醫院工作,任院護理部主任,研究方向:口腔護理。
績效考核是指運用系統的方法、原理來評定和測量職工在本崗位上的工作行為與工作效果的一項動態性考評工作[1],其目的是改善職工的組織行為,充分發揮積極性和潛在能力,提高滿意度和成就感[2]。隨著護理模式的轉變,為了適應護理職能的新內涵,如何科學地評價護理工作績效是護理管理者一直關注的課題。我院于2012年開始嘗試運用績效考核的方法對護理人員進行綜合評價,旨在充分調動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與主動性,規范護理管理,進一步深化優質護理服務,探索科學、高效的護理管理模式,提高護理管理水平。
1優質護理服務模式下的績效考核方法
1.1護理績效綜合評價體系的建立
此評價體系主要由護理單元工作評價、護士工作評價、護士長工作評價三個支系組成[3]。護理單元工作評價的重點是護理質量;護士工作評價涵蓋了儀表、勞動紀律、服務態度、業務能力、成本意識、團隊協作、護理安全、教與學等幾方面的內容;護士長工作評價除了以上幾方面內容外,還包括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內容,是對護士長個人、護理單元整體素質的綜合評價。
1.1.1針對口腔專科特色制定護理流程、護理常規及優質服務績效考核標準2012年1月護理部在口腔門診基礎護理流程的基礎上,按照衛生部優質護理服務的規定,又制定了口腔專科門診護理優質服務流程、常見口腔專科疾病的護理流程、口腔專科護理健康教育流程等,同時對門診基礎護理流程中每一步護理工作進行細化,制定門診和病房優質服務績效考核細則標準等工作。考核標準為100分,具體內容包括:①儀表規范;②遵守勞動紀律,堅守崗位,不做與工作無關的事情;③具有成本意識;④團隊協作,有良好的團隊精神;⑤服務病人醫生主動、熱情;⑥護理質量控制;⑦教與學:涵蓋三基理論學習和考核、帶教、科研方面;⑧加分方面:主人翁意識較強、積極參加各類活動或執行任務、查缺補漏的護理人員,積極開展科研工作者根據級別不同給予不同加分。
1.1.2建立護理績效考核小組考核小組由分管院長領導并任組長,護理部主任為副組長,由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成員組成考核小組,共同負責護理人員績效考核,并對發現的問題隨時糾正,引導整個護理隊伍健康、高效發展。
1.1.3實行護理部、科護士長、護士長三級考核管理負責制護士長每月依據考核標準進行4次以上不定期檢查,并記錄檢查結果,上報科護士長;科護士長每月不定期檢查一次,對存在的各種問題進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方案、督促實施、評價整改措施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并將檢查結果上報護理部;護理部每月不定期檢查,與科護士長的檢查相結合,對護理績效考核進行動態地分析評價。
1.2護理績效考核與獎金掛鉤
1.2.1考核結果的評定根據得分情況分為四個等級,具體標準如下:90分以上(包括90分)為一級,75~89分為二級,60`74分為三級,60分以下(不含60分)為四級。
1.2.2考核情況與績效獎懲每月根據考核得分等級發放績效,每個月的考核得分作為年內累計,制作個人及護理團隊的統計趨勢圖,年底進行總結并作為個人及科室年度考核的依據,并作為評優評先、來年薪資調整的依據。
2績效考核的原則
績效考核要準確把握考核的原則,必須具備可操作性和公正性,才能使護理管理規范化、合理化[4-5]。
2.1客觀性
以事實為依據,按照護理人員個人表現參照考核標準,逐條考核評分,做到有理有據,避免因主觀臆斷或個人喜好進行評分。考核標準須嚴格執行,為了確保客觀性,每一位護理人員的績效考核由兩名考核員獨立考核,最后將分數進行匯總取平均值。同時我們在考核中采取了定量考核為主、定性為輔,相互結合的方法,保證了評價的層次性、真實性與客觀性。
2.2公開性
績效考核要保證公開性的原則,考核結果應對本人公開,這是保證民主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可使被考核者了解自己的優點與缺點、長處與短處,從而使考核成績好的人員再接再厲,繼續保持先進;也可使考核成績不好的人員心悅誠服,奮起直追。另一方面,保證公開性還有助于防止考核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偏差,以保證考核的公平與合理。護理部組織護理人員學習并知曉考核標準,以便護理人員按照考核標準來進行日常工作,并將每月考核結果反饋到各個科室。
2.3差別性
考核的等級之間應當有鮮明的差別性,針對不同的考核結果在人才培養、工資、晉升等方面應體現明顯差別,使考核帶有一定的刺激性,鼓勵護理人員的上進心。還體現在對門診、病房、供應室各制定出不同的考核標準,通過考核拉開檔次,讓護理人員在更廣義的范圍內認識差別、承認差別,不搞平均主義從而喪失上進心。
3結果
我院已開展績效考核2年時間,通過客觀的數據匯總分析、以及管理人員及各級護理人員主觀感受,我們發現實施優質護理服務與績效考核相結合的模式后,護理質量檢查合格率高于往年,個人原因引起的護理差錯降低,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由91%上升到93.5%,醫生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也大幅上升,投訴率及護患矛盾的比例也大幅下降,推動了我院優質護理服務的健康發展。
4討論
4.1充分發揮激勵的作用
實施績效考核考核后,護士的績效真正體現了優勞優得,按勞取酬,按工作業績取酬的獎金分配制度[6],使各級護理人員形成一種勇于爭先、不甘落后的良好氛圍,也使優質的護理服務常態化,充分調動了口腔專科醫院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同時使護理人員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工作優勢與不足,激發她們的上進心,主動提高自己的整體素質、責任心、工作效率和質量,從而確保護理工作的質量。
4.2提高了患者、醫生滿意度,深化了優質護理服務
績效考核將患者對護士工作滿意度,醫生對患者滿意度作為護士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使護士積極主動熱情的開展人性化服務,以滿足不同層次患者的需求及醫生的要求,不斷提高患者、醫生的滿意度。良好的護患、醫護關系,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優質的護理服務使患者、醫生的滿意度提高,增進對護理人員的認可;高層次的認可又可以轉化為護理人員工作的動力,從內在促進優質護理服務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4.3有利于護士職業生涯的規劃
績效考核不僅與護理工作質量、滿意度等方面有關,與護士職稱、學歷及崗位等有關。因此績效考核使每位護士明確自身的奮斗目標,強化了護士提升自身素質的自覺行為,從而做好職業生涯的規劃。
4.4提高了護理隊伍整體素質
績效考核能及時發現護理隊伍中的優秀人才,更好的發揮他們的帶頭作用。同時作為年底評優評先、晉升、外出進修學習的主要依據,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提高自己的整體素質,最大限度地促進護士整體素質的提高。
[
參考文獻]
[1]梁挺.積極探索績效考核在醫院內部分配中的作用[J].中國醫院管理,2004,24(11):15-16.
[2]劉保萍,陳海英,雷華,等.績效考核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21):110.
[3]王筱慧,葉文琴,趙繼軍,等.護理工作績效綜合評價體系的建立與實施[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2):127.
[4]張蓉,高麗.護理崗位實施績效考核的效果探討[J].護理研究,2007,21(2):308-310.
[5]王卓.護理人員績效考核的管理[J].護理與康復,2003,2(4):250-251.
一、主要工作
今年以來,西南分公司深入貫徹集團公司工作會議精神,以“2335”工作思路統領全局,適時調整營銷策略,快速夯實安全基礎,網絡開發穩步推進,兩種資源協調發展,安全生產平穩運行,三基工作扎實開展,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主要經營指標完成情況:累計銷售液化氣XXX萬噸,完成年度預算的60%;終端銷量XXX萬噸,完成年度預算的67%;累計銷售天然氣XXX萬方,完成年度預算的66%。實現銷售收入XXX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56%;實現考核利潤XXX萬元,完成年度預算的71%。各項費用指標均控制在預算進度內。
重點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適時調整策略,提升營銷能力
強化資源銜接,創造和諧發展環境。理順了溝通機制,加強與上游資源單位的溝通協調,領導定期拜訪,部門每日對接,確保資源穩定供應;重點細化了月度計劃,堅持月安排、周計劃、日落實的工作流程,做到均衡發運,使資源流向、流量可控,資源兌現率不斷提升;特別是在節假日或油田、煉廠憋罐時,加強銜接,顧全大局,及時解決運行中存在的問題,確保了上游生產后路暢通。
加強市場分析,提高市場掌控能力。通過綜合市場信息分析,科學決策資源投放總量和投放進度,實現不同區域價格聯動。密切關注國際原油、進口液化氣成本走勢及cp價格變化,結合庫存、在途資源情況,根據價格變化,控制銷售節奏;特別在今冬明春及“兩會”期間,采取多種措施提前降庫,保持庫存低位,實現了“保暢通、保安全、保供應”,得到了總部領導的表揚和肯定。同時加大與中油運輸公司協調力度,通過物流規范市場,避免內部無序競爭,掌控資源流向,穩步擴大市場份額。建立了價格聯動機制,內部單位梯次定價,實現資源有序分流;外部單位共同推價,提高液化氣價格水平。
開展營銷攻堅,確保完成年度指標。面對二季度經濟形勢下滑,經營效果不佳的局面,公司在7月份開展了“營銷攻堅月”活動,取得顯著成效。各單位積極響應、細化指標、壓力逐級傳遞,抓住市場回暖的有利時機,采用靈活多變的營銷策略,科學定價、平衡資源、把握節奏,實現銷量XXX萬噸,利潤XXX萬元,日毛利最高達到XXX萬元。其中廣西分公司在價格策略和優化客戶結構上大做文章,根據銷售結構主動調整價格,不斷優化資源流向,加大工業用戶銷售,量效成果顯著;南充分公司通過購進成本和配送盈利能力的對比分析,合理調整自提、配送比例,加大南充煉廠自提銷售,增效明顯;重慶分公司拓展貴州銷售網絡,銷量上了新臺階;云南分公司、成都公司加緊置換高價資源,加大自有庫站終端銷售,有效提高自有庫周轉速度;海南分公司、西南駐油氣田分公司根據液化氣品質和需求分析,實現優質優價,量效水平不斷提高。
多項措施并舉,千方百計扭虧為盈。認真研究成都公司虧損原因,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扭轉虧損局面。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根據公司領導班子調整,由公司主要領導兼任成都公司董事長,充實調整經營班子,對其所屬11個液化氣站逐一梳理,限時整改問題;實施差異化營銷定價,開展點對點競爭;開展零售上量獎勵,擴大終端盈利能力,最高單日零售量達到XXX噸以上;改進零瓶批發銷售定價,重新制定客戶分類定價政策,零瓶批發銷售價格環比上漲XXX元/噸;建立零瓶配套服務,規范氣瓶充裝管理;加強液化氣安全使用常識宣傳,引導客戶理念,打造品牌形象。5-7月份共減虧XXX萬元,8月份實現扭虧為盈,成都公司正逐步走上良性發展軌道。
(二)加大市場開發,提高投資回報
完善網絡規劃,明確公司整體發展目標。修訂完善《“十二五”業務發展規劃》、《2012-2015年液化氣專項規劃》以及《天然氣業務發展規劃》,明確了二級網絡重點項目,制定了三級網絡發展規劃;制定了市場開發新項目計劃,目標明確,措施具體,執行有力。
突出重點開發,推進重大項目的硬落地。為“實現自有庫站建設新突破”,分路加快推進貴陽氣庫項目,已取得項目可研批復,完成項目初設;開展氣庫項目鐵路行政許可辦理,完成“項目運輸通道論證”;各項前期手續辦理穩步推進,為項目年內開工奠定了堅實基礎。
突出“兩氣并舉”,著力開拓天然氣市場。為“實現天然氣項目開發新突破”,加大天然氣項目開發,實現了梧州再生銅過渡氣源項目順利投產;開發了梧州監獄小區天然氣項目,實現天然氣擴銷增量;通過對轄區內新建規劃區域、大型能耗企業進行調研,確定主攻目標,南寧、桂林、柳州CNG項目及藤縣和橫縣六景工業園項目開發相關資料已上報昆侖燃氣,天然氣市場開發前景廣闊。
突出投資收益,加大工業項目開發力度。為“實現工業項目開發新突破”,針對工業項目用量大、供給平穩、經濟效益高等特點,通過市場調研,重點對廣西瑞陽液化氣綜合利用、廣州天恒、四川中騰和南充石達化工液化氣深加工四個工業項目進行開發,與工業項目建設單位建立常態化聯系機制,掌握項目工藝、原料需求量等信息,專人跟進項目建設進度,做好資源協調,為實現項目落地、獲得投資回報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注重安全環保,確保平穩運行
強化安全環保責任,構建安全環保責任體系。全員逐級簽訂《員工安全生產合同書》、《員工安全承諾書》《安全環保責任書》、《駕駛員安全承諾書》634份;定期召開安全工作會議、安委會,及時總結并安排部署各個時期安全工作;及時調整安委會成員和領導安全掛點要害部位,明確領導安全承包掛點職責和義務。
扎實開展“六化一配套”,提高庫站硬件水平。將“六化一配套”建設持續推向深入,針對成都、重慶、梨樹灣兩庫一站重點開展安全隱患治理,進一步完善應急設施。為保障庫站安全運行,重新修訂了各地區分公司、控股公司“六化一配套”建設方案,在徹底整改和消除庫站安全隱患的基礎上,不斷提高硬件水平。
加大安全監督檢查力度,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全面實行“四級安全檢查工作機制”,通過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安全大檢查,庫站月檢查,安全員周檢查,班組日檢查,特別加強節假日和重大政治活動期間的安全專項檢查,1-7月公司對基層單位進行安全大檢查和不定期抽檢17次,查處各類問題及隱患407個,并限時加以整改。
大力推進HSE體系建設,提升安全綜合水平。將HSE管理貫穿到儲運生產的各個環節,做到作業指導書、HSE檢查表科學、全面、實用、操作性強,實現管理有依據、檢查有標準、操作有規程;通過委托專業咨詢單位配合開展HSE體系內審,4月份完成了第一次內審工作。
加強車輛交通管理,確保行車安全。嚴格執行內部準駕證制度,定期舉辦交通安全培訓;狠抓車輛車況管理,指定專人定期開展例行檢查,杜絕車輛帶病行駛;堅持長途車審批制度和專職司機駕車制度,禁止私自長途行車,保障行車安全。
(四)突出“三基”建設,提升管理水平
平穩高效完成昆侖利用重組工作。按照昆侖燃氣對昆侖利用重組整合工作的整體部署,公司立即成立領導小組奔赴廣西開展工作,通過對昆侖利用廣西分公司的管理制度、管理現狀、組織機構、人員崗位、薪酬待遇等情況及7個項目的實地摸底、對接和調研,順利完成了昆侖利用廣西分公司重組工作和37名員工的平穩劃轉,并及時建立文件、通訊等日常管理機制,及時向昆侖燃氣提報了昆侖利用廣西天然氣項目推進情況,提出了清晰明了的項目實施意見,為下一步工作開展提供了保障。
強化財務管理。加強預算管理,按照“利潤換費用”的原則,核定各單位月度費用預算,確保業績指標的完成;通過嚴格審批環節,強化四項費用的管控,1-7月發生四項費用XXX萬元,比預算進度節約138.34萬元;組織開展公司內控自測和年度財務大檢查,對查出的問題分析原因并限期整改;加強財務基礎工作管理,制定考評細則,對基層單位財務工作每月考評并通報。
加強人事及員工綜合素質提升。進一步強化三級培訓,1-7月共舉辦各級培訓61期,培訓625人次,其中操作員工218人次;各單位定期開展“小培訓”,推行一日一題、一周一課、一月一考、一季一賽、一年一評的“五個一”崗位練兵活動,建立崗位練兵臺,加強應知應會學習,強化操作標準和規范;6月份舉辦了公司首屆操作工技術比武,達到了以賽帶練、以賽促學、以賽檢驗培訓效果的目的;積極開展黨員示范崗、青年文明號責任區建設工作;通過“每周一品”、“書香西南”活動,提升員工文化內涵。
完善績效考核體系。制定了管理人員、操作人員的二次業績考核實施細則,新增機關各部門、基層各單位的二次分配權,加大了部門負責人、基層領導對員工的直接管理權;通過月考核、季度考核與年度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對各業績考核指標、管理效率評分等嚴格考核,對連續3個月保持前三名和位于后三名的部門或單位,分別給予適度獎勵和懲罰,有效發揮了績效考核的激勵作用。
規范股權及合同管理。組織召開了所屬六家控股公司年度“三會”,實現了規范行權;開展了股權管理系統操作和應用培訓,建立了公司股權系統維護機制。嚴格執行合同系統三項審查制度,規范合同報送和歸檔管理;堅持“一事一授”原則,規范了公司授權管理。
著力開展審計監察。實行招投標和物資采購集中統一管理。編制完成了2012年工程建設項目招標和合同簽約前標底審計、2012年工程建設項目結算和竣工決算審計、對公司所屬單位液化氣損耗效能監察、財務管理效能監察等實施方案,明確審計監察的目的、范圍、審計內容及重點;以有效控制成本,降低投資管理風險為目的,對工程項目的合同簽定、施工管理、竣工驗收、結算審查和規定執行進行核查,有效防控投資管理風險。
加快信息化建設進度。成立調控中心,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實現對各庫站生產運行、危險作業、維搶修24小時監控和應急響應工作;完成了SCADA生產指揮系統建設、信息安全體系建設,實現對生產數據的實時監控;對公司門戶網站進行改版設計,增強了網站的導向性、生動性和實用性,及時企業動態,充分展示員工風采。
(五)深化黨建工作,確保和諧穩定
完善機制,增強了領導班子凝聚力。領導班子成員堅持深入基層、深入實際,解決基層和職工群眾的實際問題;嚴格執行“三重一大”決策制度,規范決策程序,防范決策風險,嚴格決策執行,強化決策監督,提高了公司依法、科學、民主決策能力。
注重實效,加強了基層組織建設。深入開展“五型”班組建設,建立健全了“五型”班組年度實施方案和考核細則;編制了“五型”班組應知應會系列叢書,應知應會100問卡片,員工知識題庫,制作了應急處置卡;把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到崗位,把HSE管理體系各項制度要求細化到班組、明確到個人;把生產經營中的節能降耗、挖潛增效活動與公司經濟效益的增長結合起來,提高各種資源的利用率,營造班組員工互相幫助、共創和諧的良好氛圍。
齊心協力,確保了“兩會”圓滿召開。7月份,公司機關和成都氣庫緊密配合,克服時間緊、任務重、人員少的困難,在做好氣庫標準化完善的同時,加強企業文化、應知應會等軟實力建設,趙總在報告中提出“集團公司領導干部會議期間,廖永遠副總經理等領導檢閱了成都氣庫,對公司‘六化一配套’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同時,經過公司上下精心組織,周密安排,通力協作,既圓滿完成了昆侖燃氣2012年領導干部會議承辦工作,又充分展示了公司整體形象和員工精神風貌,得到了各級領導的一致好評。
服務中心,發揮了工團組織作用。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根據員工不同年齡結構、不同業余愛好,成立文體興趣活動小組;組織開展了青年志愿者活動、員工健身活動,舉辦了羽毛球比賽等有益員工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
同志們,1-7月我們所取得的成績,是昆侖燃氣正確領導的結果,是上游及兄弟單位關心支持的結果,更是全體干部員工齊心協力、共同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公司和公司黨委向全體干部員工表示衷心的感謝!
二、當前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多變的內外部形勢,對公司貫徹落實昆侖燃氣工作會議精神,全面完成今年各項目標任務,提出了新機遇、新挑戰,我們必須充分認識,正確把握。
一是國內外經濟形勢更加嚴峻。世界經濟復蘇進程艱難曲折,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還在繼續呈現,歐債危機惡化蔓延,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國際油價劇烈震蕩,高位波動后大幅下挫。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GDP增速連續回落,今年上半年為7.8%,三年來首次跌破8%,投資、出口、消費“三駕馬車”齊減速。中央企業經營形勢嚴峻,效益出現明顯下滑,油氣消費市場需求減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