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2-24 09:01:4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分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為貫徹落實黨的精神和國務院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河北省各高職院校融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積極探索校企聯合培養技術技能人才模式,推動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深化與改革,為河北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服務國家創新驅動戰略提供有力支撐。“產教融合”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應用,如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推行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已初見成效。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等都通過多方深度合作,不僅使生產優勢、市場優勢和技術優勢得到了較好的結合,而且提高技術技能和區域經濟的發展水平。作為河北省高職院校,學院堅持走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道路。學校與燕秦納米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的“河北省高校電子非晶合金材料應用技術研發中心”,走出了一條合作緊密,科技領先,成效顯著的特色發展之路。另外,還依托“部級數控人才實訓基地”,完成了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期間“數控技術專業群”重點專業建設,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助推了環渤海經濟區制造業的發展水平。
一、“產教融合”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問題
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不僅是高職院校的根本任務,更是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縱觀河北省高職院校,皆在辦學功能、專業機構和人才培養模式方面,與國內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存在差距,尤其是創新精神和服務區域的能力尚需提升。1.企業內驅作為產教融合的合作者,企業以“共享共贏”為目的,缺乏對于產教深度融合的主動性,大多處于被動狀態,對于承擔職業教育的責任意識不強烈,呈現出“學校熱、企業冷”的局面。通常,企業認為參與高職院校的產學研合作,會增加企業的成本,同時也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基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校企合作呈現出形式化。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企業和學校沒有形成伙伴關系,其缺乏一定的保障機制和謀劃,不具備可持續發展性。2.師資隊伍河北省高職院校師資隊伍缺少“能工巧匠”和“技能專家”型教師。由于隊伍缺乏高層次和高技能型教師,這樣不僅降低了高職院校科研和教學水平,且影響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教師的知識結構和實踐經驗,特別是在技術咨詢服務方面,師資隊伍建設無法滿足高職院校教育改革需要,最終無法為企業輸送高素質合格人才。從企業的角度來說,校企合作并不緊密,加之投入的資金、設備和優秀教師有限,導致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尚不能滿足產教深度融合的需要。3.政策體系《意見》提出支持企業介入職業院校辦學政策,政策落地不是某個部門能獨立完成的。作為國家政策的實施者,應多方協同聯動,而不是教育部門孤軍奮戰。然而職業教育發展的瓶頸恰好就是某部門和地區政策落實得少,某部門對于自身如何發揮主導作用意識不足,實行主導作用的途徑隨意,執行時多參照普通教育管理規范,缺乏對校企的資源整合、經費引入和保障機制,致使出臺的政策不落地。
二、“產教融合”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議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深化產教融合體制機制改革,發揮企業重要主體作用,促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結合河北實際,提出以下實施建議:
1.制度環境根據《意見》中提出的加強產教融合師資隊伍建設要求,創造有利于優秀人才施展才干的制度,全面提升師資隊伍的綜合素質。參照企業人才培養機制,創新教師隊伍,引進企業精英、行業企業技能大師和國內外專家學者,組成師資隊伍。鼓勵高職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共同參與科研項目,帶動學生加入到高級別的項目,培養學生實操和創新的能力,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發展,以科技項目為紐帶,提高高職教師與企業專家的對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擔當任務的主導者。
2.評價機制高職院校已進入深化產教融合的新時期,對比《意見》提出的目標和舉措,積極調整辦學機制、專業布局,與企業合作建立“大師工作室”,將動手實踐內容引入課堂,開展實訓體驗,聘任高技能人才和企業精英授課。依托“河北大工匠”的宣傳,實施工匠進課堂。將“工匠精神”的培養融入高職學生成長的全過程,深入推進企業文化進校園和職業文化進課堂,不斷完善職業素養評價機制,探索建立過程結果評價相結合、以就業競爭力為優秀、政府企業學校三方共同參與的職業教育人才評價新機制。
3.協同育人為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主動服務“走出去”企業的需求,助力中國企業走出去,高職院校與企業聯合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的技術技能人才,因此提出協同育人新機制。一方面,院校側改制度,企業側改途徑,社會組織側改市場服務和信息平臺,健全第三方評價機制。另一方面,學校借助企業,提升自身的知名和美譽度;企業借助學校,提高宣傳和企業形象。雙方合作的育人機制,不僅節約成本,助推創新成果轉化,優化產學資源配置,便于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
參考文獻:
[1]張俊竹.基于產教融合的應用型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5(10):88-91
[2]王劍,宋建軍.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路徑探索[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6):37-39
[3]黃倩.“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中國高校科技,2017(09):66-68
[4]竇立軍.基于“共贏機制”的多元化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2018(03):62-65
[5]李春.深化產教融合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高職院校發展之路[J]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06):57-60
作者:周鑫 張秋敏 單位: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