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8-29 09:00:1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農業高效節水建設管理及改善策略,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南疆田間高效節水工程建設相關情況
南疆各個地區田間高效節水工程建設情況各有不同,例如和田地區的涉農企業和種植大戶是建設管理的主體,工程設施相對集中于綠洲邊緣開放地區和新建的農業地區,于田縣瑰覓園和皮山縣金山河等;喀什地區除去林果套種小麥和玉米的地區建設了高效節水工程外,節水設施基本集中于單一經濟作物區域,如棉花等;克州田間高效節水工程設施基本安排在了山坡綠化區域、草料基地以及大戶種植的農田中;在我們阿克蘇地區早期大部分設施安排在了單一棉花地塊,近幾年安排在林果地套種地之間。總體來看,南疆地區已完成的高效節水工程運行情況可分為兩種。一是情況良好,例如某些種植大戶、農場可進行節水工程自建與自行管理,某些縣市還可以委托專業的公司來實現高效節水。二是運行較差,這些工程多是受益農戶或者村內人員在鄉鎮水管站技術人員管理[1]。
2.1滴灌設施較差、人員節水意識不足
南疆田間高效節水工程建設工作在多年推進過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從2007年至2017年庫車縣高效節水滴灌實施面積約60萬畝。滴灌項目的實施,在我縣取得了明顯成效,尤其是管理較好的部分基本農戶和大多數種植大戶的滴灌地,棉花單產一般在350—450公斤。對我縣大面積推廣滴灌工程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帶頭作用。滴灌棉花大幅增產:基本農戶滴灌棉花籽棉產量可增產80公斤/畝左右,畝均產量達到300-400公斤,高產可達到450公斤,增產效益明顯。不過這期間也存在別的問題。滴灌早期工程因受建設資金短缺制約,滴灌工程建設標準低、使用管材設備質量較差、工程簡陋、工程未達到標準,農民對滴灌的認識不足、泵工在運行管理當中違規操作,隨著滴灌系統使用年限的增加,地埋管道和閥門井的損壞嚴重。因反復維修農民籌不出維修資金等原因,小部分地塊實施了滴灌但系統無法正常使用[2]。部分農民意識比較落后,只著眼于看得見的成效,也沒有深刻理解農田高效節水工程的本質意義,重使用輕管理,讓工程建設未能發揮出促進地區農業發展區域關系,集中連片的能形成大面積的規模地不多,不利于前期工程施工,后期規模化管理。
2.2部分滴灌運行管理不到位
基本農戶在滴灌運行管理中,沒有嚴格按照制度落實,滴灌系統維護管理不嚴,農民各行其事現象很嚴重;運行管理人員素質不高,不能對系統進行正常的維修和運行,系統運行存在的問題日趨嚴重。農民傳統的大水漫灌習慣給節水灌溉增加了難度,即使灌水定額夠了,仍覺得澆水不足,地表不出現明水就不放心,造成延長灌水時間和輪灌周期,影響整個滴灌系統正常運行。
2.3農民種植投入不足
滴灌系統要求高投入高產出,但農民存在只滴水不滴肥的現象或是滴水次數不足,造成滴灌田增產效果不明顯。庫車縣已實施的以地表水為水源的滴灌工程,部分滴管系統位于灌區末端,且分布較為分散,造成在滴水期間,地表水通過長距離長時間輸水,水量滲漏較大,系統節水效果不明顯[3]。
2.4果棉間作滴灌系統技術上有待進一步完善
庫車縣在2018年前果棉間作滴灌8.72萬畝,農民對果樹滴灌積極性不高,不利于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解決果樹滴水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工程技術。南疆傳統產業就是特色林果業,為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農業經濟效益,南疆很多地區都會選擇果林套種其他經濟作物的模式,如杏樹、梨樹、核桃等成熟果木下種植玉米、小麥、棉花等經濟作物,且該地區灌溉土地中有20%到80%是作物套種土地。此外,像紅棗樹、葡萄這種根系不發達且比較低矮的果樹以外,其他果樹根系發達且對水的需求度高,因此滴灌技術無法滿足農業發展。
3優化推進南疆農業高效節水建設的主要措施
3.1強化政府主體責任,提高組織領導能力,有針對性地解決現存問題
水資源有效管理,實現生態環境維護和經濟發展是南疆的戰略部署,而農業高效節水項目則是必選之路。根據我國《農田水利條例》的“堅持政府方針、發展農田水利、節水高效、科學規劃”等原則,滴灌系統的運行需要接電,滴灌用電沿路林業部門伐樹程序審批復雜,后期電力部門接電緩慢,制約工程工期和使用時間。政府可將農田水利作為一個考核內容,定期對各級相關部門工作績效進行評定[4]。
3.2優化生產經營模式,構建有效的用水合作組織
為充分發揮新建滴灌工程的效益,堅持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和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的最嚴格水之源管理制度“三條紅線”,繼續推進農田水利改革,完善相應的機制,建議滴管系統成立用水者合作組織以及農業經營新主體等。實施滴灌工程的施工單位,工程竣工的一年內,負責該項目當年的運行管理(也可托管專業管理隊伍)。一個滴灌首部,負責培養出2-3名當地負責滴灌系統的泵工或管理員。
3.3提高宣傳培訓力度,強化干部群眾的節水意識
豐富節水意識宣傳的方式,推廣節水意識宣傳,認同節水建設的義務與責任,讓更多農牧民了解節水滴灌和大田漫灌收成的差距。為提高農牧民對高效節水技術的認知和掌握,我縣應多安排村干部和農民代表(泵工、系統管理人員)到各地滴灌運行先進地方去觀摩學習。提高相關人員對高效節水建設與管理意義的理解,讓其更關注于高效節水項目和技術,此外還要加強不同區域的交流,實現彼此學習與促進。
作者簡介:李瑜,1980年生,女,大專,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滴灌實施后的效益、滴灌的運行和管理。
參考文獻
[1]汪海濤.淺談南疆農業高效節水發展現狀[J].水資源開發與管理,2017,(03):49-51.
[2]樊君梅.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農田水利建設管理提質增效——在全疆水利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新疆水利,2017,(0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