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頁 公文范文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

發布時間:2022-07-09 09:00:2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

一、基本情況

阜陽市阜南縣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中游北岸,國土面積1801km2,耕地面積140.5萬畝,人口172萬,其中農業人口154.2萬,轄28個鄉鎮和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阜南縣地處中緯度地帶,屬暖溫帶半濕潤性氣候,降水時空分布不均,主要降水集中在汛期,自然災害頻繁多發,水利設施建設滯后。面對這一情況,縣委縣政府把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提升到保穩定、促發展、惠民生的高度,自2013年以來通過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共完成小型泵站更新改造97處,加固小型水閘98座;清淤擴挖塘壩841口;治理河道30條,河溝清淤604條;機井建設8596眼;末級渠系改造22.08萬畝。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阜南縣農田水利建設得到加速推進,但是與當前農村經濟、現代農業發展需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仍需進一步完善。目前仍存在以下問題:

1.水利設施有薄弱,工程配套不完善

阜南縣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依然薄弱,工程體系不夠完善,調蓄控制工程及配套建筑物較少,整體抗災能力不高,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問題仍未徹底解決,農業生產尚未擺脫“靠天收”的局面。

2.多元投入難形成,社會參與不積極

近年來,阜南縣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快速發展,土地流轉規模逐步擴大,雖然政府積極引導社會投資主體參與農田水利工程改造提升,但社會投資主體普遍意愿不強、積極性不高,特別是對于一家一戶分散經營耕地的群眾籌資難度較大,農田水利多元投入機制尚未形成。

3.功能退化較明顯,運行管護不到位

管理單位仍存在重建輕管的思想,由于缺少專業管理人員,原有灌溉站的水泵、電機設備以及進出水池、輸電線路、輸水渠道等損毀嚴重,灌溉供水調配不盡合理,灌水技術落后,不能發揮應有效益。

4.水價機制難形成,節水意識不濃厚

目前,阜南縣尚未建立“合理分配、定額管理、計量收費、以水養水”的水價形成機制,農業用水仍然采取粗放管理方式,群眾節水意識較為淡薄,灌區干、支渠道滲漏現象嚴重,作物灌溉依然采用大水漫灌、串灌方式,農業用水效率低下。這不僅造成水資源浪費,同時增加了農業生產成本。

三、改革措施

圍繞現代農業發展新要求,阜南縣進一步深化農田水利建設與管理體制改革,堅持“政府主導、多元投入”的原則,以完善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為基礎,通過開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以下簡稱“三變”)改革,吸引社會資本和農民積極參與農田水利建設和管理,建立健全農田水利投入、建設、運營、管理新機制。主要措施有:

1.先建機制,后建工程

改革創新農田水利建設與管理機制,在項目實施前就明確工程建設管理各類主體,建立規劃科學合理、投資主體明確、產權關系清晰、管護組織具體、管護經費落實的體制機制,確保工程能夠良性運行、長期發揮效益。

2.問題導向,先行先試

針對阜南縣存在的農田水利工程老化、管理粗放、用水浪費等實際問題,突出問題導向,采取先行先試,堅持政府主導,吸引社會投資,系統綜合治理,加強建后管理,實現投資多元、產權明晰、管護到位、節水優先、利益共享。

3.因地制宜,積極穩妥

結合阜南縣實際情況,細化工作方案,區分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工程,切實尊重農民、集體以及參與試點各類經營主體的意愿,制定科學的改革方案,探索符合當地實際的改革模式,確保試點工作進度和質量。

4.政府主導,共建共享

明確“政府推動、政策拉動、利益驅動、示范帶動”的工作思路,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充分尊重廣大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保障社會資本投資建設和管理合法權益,確保各方利益共享。

四、機制保障

1.建立分配合理,控制總量的水權機制

制定阜南縣水權分配方案,按照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要求,嚴格實行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對確定的阜南縣用水總量控制指標自上而下逐級分解,確定農業灌溉用水指標和農戶用水總量控制指標。

2.建立政府主導、投資多元的投入機制

進一步創新投資機制,通過財政資金引領,撬動社會資本,利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等方式,廣泛吸引社會資金投入農田水利建設,把農田水利建設由政府投資的“獨角戲”變成政府與社會資本的“二重唱”,破解農田水利建設資金渠道一、經費不足的問題。

3.建立公開透明、監管有力的建設機制

灌排骨干工程占總投資的80%,由財政資金承擔,進行招投標建設,達到“公開透明、監管有力、質量可靠”。田間小型水利工程占總投資的20%,由社會投資主體自主建設或選擇具備資質的施工隊伍建設,充分調動社會投資主體的積極性,自主項目建設達到“快捷高效、成本節約、耐用實用”。

4.建立權責明晰、流轉有序的產權機制

按照“誰投資、誰所有、誰管理、誰受益”原則確定所有權和使用權,發放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權證、使用權證,建立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所有權和使用權確立機制、權屬交易流轉和退出機制。通過交易平臺,采取買賣、租賃、承包、股份合作等方式進行流轉交易。縣政府設立農田水利設施流轉專項資金,當社會投資主體退出,工程無法流轉交易時,社會投資主體投入的資金按15年的折舊比率確定回購價格,由政府回購運營,保障水利工程繼續發揮作用,解決社會投資者后顧之憂。

5.建立管理到位、運行長效的管護機制

土地流轉范圍內的新建的農田水利工程由社會投資主體進行管理和維護;未進行土地流轉的新建的農田水利工程,由水利專業合作社進行管理和維護。管護經費由社會投資主體負責籌集,主要來源以供水水費、經營性收入為主,政府補貼為輔。通過考核獎懲,促進管護主體增強工程管護責任,保障工程長效運行,使工程發揮應有的效益。

6.建立成本科學、負擔合理的水價機制

改革前,阜南縣農業灌溉用水實行按畝計量收取水費,水稻種植區灌溉用水一般按照每畝50元收取,折合水價為0.16元/m3,旱作物種植區費用約需元/m3。使用流動機泵取水費用約需0.2元/m3。改革后,經測算,宋臺站灌區改革試驗片協商水價0.18元/m3,程郢站、竹園站灌區改革試驗片協商水價0.16元/m3。宏盛站灌區改革試驗片協商水價0.09元/m3。

7.建立激勵節水、約束耗水的節水機制

農業用水實行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按四級階梯水量設置階梯水價。用水在定額內的按執行水價計收;超定額20%以下的部分,按執行水價的1.2倍計收;超定額20%~50%的部分,按執行水價的1.5倍計收;超定額50%以上的,按執行水價的2倍收取。水資源費按安徽省標準執行。

8.建立強村惠民、收益分成的共享機制

通過與社會投資主體協商,收益分成測算在年灌溉用水水費收入的基礎上,扣除返還給工程管護主體已支出的維修養護經費、電費、供水期間配水人員勞務費、管理人員工資等后,作為分成基數。經測算,正常年份,郜臺鄉宋臺站灌區改革試驗片為24.38萬元,于集鄉程郢站、竹園站灌區改革試驗片為9.04萬元,王化鎮宏盛站灌區改革試驗片為4.68萬元。收益分成標準按社會投資主體、村集體、農民的比例為2∶2∶6。分成時間一般定在第二年年初,每年分成一次。

五、結束語

通過把“三變”改革推廣到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中,打破了傳統的觀念,增加了農民群眾主人翁的意識,完善了農田水利設施,促進了種植結構調整,增加了經濟社會效益;社會投資主體通過生產經營獲得了可觀的投資回報,管護水利工程資金有了保障,農田水利設施效益得以正常發揮;農民及村集體獲取財政資金投入增值收益中的固定分成收益,從而實現政府、村集體、群眾和社會投資者多方共贏的目標。共享機制的建立,保證了試點經驗“可復制”、成果“可檢驗”、農民“可得利。”

作者:馬之剛 單位:安徽省阜南縣水務局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淫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精品一级片高清无码,国产一区中文字幕无码
日本韩国欧美在线另类不卡 | 日韩高清乱码中文字幕第一页 | 亚洲高清aⅴ日本欧美视频 亚洲性爱国产性爱 | 宅女午夜福利免费视频 | 在线人成日本视频 | 亚洲手机在线观看看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