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6-26 08:45:1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優秀素養下讀寫評價策略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素質教育理念被廣泛傳播,小學語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師必須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從學生的語文優秀素養發展出發,對讀寫能力進行重點培養,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作文寫作能力以及溝通交際能力。推動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
一、小學高年級語文讀寫教學的重要意義
語文素養,就是學生語文讀寫能力的綜合體現。閱讀能力在小學語文學習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由此可見,只有通過大量的閱讀、反復的閱讀,對知識進行沉淀,才能夠明白閱讀材料的真正含義,才能夠為交流和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1]。而寫作能力是學生聽、說、讀各方面的的綜合表現。所以,讀寫能力就是語文優秀素養的直觀體現。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此外,讀寫能力也體現了學生是否具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學生思想情感的表達方式,通過對學生語文讀寫能力的培養,不僅能夠鍛煉其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還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提供了一定的幫助。因此,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加強對學生讀寫能力的培養是具有現實意義的。
二、小學高年級語文讀寫能力培養的創新策略
(一)注重學生語感培養
語感是對語言文學的一種敏捷的感知,不需要對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就能直接領悟其含義。培養學生語感的方式有很多,教師需根據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培養方式。激發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學生在語文學科的學習中,“讀”是最基本的學習手段,又分為“朗讀”和“閱讀”兩類。朗讀重在培養學生的語感,而閱讀側重于幫助學生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以及文章的優秀思想。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兩者之間的差異和作用,通過閱讀對文章內容進行梳理,然后要求學生富有感情的朗讀,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文語感,只有對作者的真情實意進行深度揣摩體會,才能了解作者是怎樣運用文字來抒發情感,有助于學生借助語言進行情感表達能力的培養。
(二)注重范文閱讀
閱讀是開拓學生視野,積累詞匯的過程,閱讀能力的養成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閱讀的訓練,引導學生將讀寫有效結合起來,閱讀大量不同題材的書籍、文章,掌握不同的寫作技巧[2]。以此來提升學生對閱讀和寫作的興趣,并鼓勵學生大膽嘗試運用自身積累的經驗和知識進行寫作練習。例如,在進行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上《真情的回報》教學時,這是一篇平實中透露著濃濃真情的文章,從題目中我們能夠知道文章所講的大致內容,關于付出就有回報的故事,為此,在教學伊始,教師要引導學生對“真情”“回報”這兩個優秀點進行語文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樹立掌握文章寫作技巧,感受情感表達的學習目標。并通過以下幾個問題來引導學生對文章主題思想的理解:59位訂戶為什么要送給“我”一輛嶄新的自行車?“我”是怎樣付出才得到這驚喜的收獲呢?通過這兩個問題來進行有目的的閱讀,幫助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通過對《真情的回報》這篇課文的閱讀,學生掌握了記敘文的寫作技巧,了解了記敘文與其他形式文章的差異。與散文相比,記敘文沒有華麗的辭藻,但是通過平時敘事表達,充分表達了作者的真情實感。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記敘文寫作時,要注重對感情的敘述,學生不能脫離情感事件進行空洞敘述,防止文章如流水賬般毫無生機活力。
(三)注重仿寫練習
段落是文章的重要構件,而句子又是段落形成的基礎,是課本主題思想表達的載體,是閱讀教學的切入點。在課堂中,對于那些用詞精準,描述靈動、句式獨特的句子要著重摘抄記憶,引導學生對詞語、句子、段落、范文的積累,不斷精煉語言能力。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總結和捕捉文章中的佳詞佳句,指導學生對其進行仿寫,幫助學生在仿寫中掌握各種句式的運用和詞語關系的搭配,提高學生的造句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小學高年級學生應該進行的重點仿寫句式練習有:生動形象的句子,關聯詞運用得當的句子,比喻允恰的句子,比擬生動的句子等。例如,蘇教版小學五年級下《我和祖父的園子》一文中,大雨來了后作者眼中的花園:“太陽在園子里是顯得特別大。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在課堂教學時,指導學生對該段進行反復閱讀,體驗用作者的視角去欣賞他和祖父的園子到底擁有怎樣迷人的風景。然后讓學生也用“就像......就像......就像......”句式發揮想象。學生們的激情一下就被激發了,課堂氛圍異常活躍,大家都爭先恐后的進行句式造句。大大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同時學會了靈活運用這種排比句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四)注重素材積累
教師應當注重對讀寫教材的重視,在很大程度上,讀寫素材的選擇影響著讀寫教學質量。傳統的語文教學中,一般都是采取以課本為主要授課依據,引導學生對課本進行學習。很少能夠聯系實際,對課本知識進行拓展和延伸,缺乏對學生思維模式的引導,大大降低了教學效率,制約了教學水平的提升[3]。對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生活情境,對讀寫素材進行拓展,引導學生學會將寫作內容和生活實際有效結合,加強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力度,體驗生活潛在的魅力。正如羅丹所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例如,春天帶給人們的是和煦陽光,夏天帶給人們的烈日當空,秋天帶給人們的豐收的喜悅,冬天帶給人們的是嚴寒冰霜......,大自然生機盎然,不同的季節呈現出了不同的韻味。因此,在對小學生寫作訓練時,應該引導學生對生活進行觀察,留心大自然的變化。并且通過日記、摘抄、隨筆等形式對周圍發生的人、事、物以及心情變化進行記錄,積累相關素材,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觀察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
(五)注重對故事續寫
續寫就是根據文章的故事發展,運用合理的想象,巧妙的構思,繼續對未完故事情節進行續編,完成一篇中心明確、內容完整、結構清晰的文章[4]。如何進行情節續寫呢?首先,就是深度剖析原文,深入理解文章內涵,以原文結局為起點,對故事后續情節進行描寫;其次,要充分發揮想象力,符合原文的思想理念,合情合理,形象生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保持人物性格特點、語言風格與原文一致,確保續寫文章的時效性和真實性。例如,蘇教版小學四年級下《第一次抱母親》一文結尾處,可是,我忽然看見,有兩行淚水從母親的眼角流下來……故事又會如何發展呢?我會和母親進行怎樣的交談呢?教師可以以此來要求學生對接下來的情節進行描述,完成一篇完整的續寫文章。
(六)注重讀后感寫作
讀書筆記有助于幫助學生提高讀寫能力,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每天寫作一篇讀后感,督促學生對不同題材的文章進行閱讀,日積月累,通過大量的閱讀,提高學生的語感和文學修養,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而讀書筆記又能夠很好的幫助學生正確表達自己的情感,提升對文字的駕馭能力。最終實現讀寫能力共同發展,同步提升。
多元化的評價策略是鞏固教學成果,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重塑自信的教學手段[5]。
(一)注重教師自我評價和教學反思
通過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情況,和課堂教學成果反饋,教師應當在每堂課后對課堂教學進行反思總結。主要是檢驗創設的教學氛圍是否符合學生的發展需求,課堂教學方式是否有利于學生的自主發展。以此來不斷改善教學模式,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同時,教師要對每節課進行自我評價,總結經驗。自我評價是貫穿于教師教學生涯全過程的一種評價方式,是教師提高自我發展,提升專業技能的有效途徑。
(二)加強學生課堂學習評價
課堂評價是語文教學評價的模式之一,教師應該注重對每位學生的觀察,善于挖掘后進生的閃光點,要多鼓勵他們,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6]。比如,在課堂中主動舉手,大膽回答問題,合理的建議等等,教師都應該對其進行及時的評價,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重視,領導他們品嘗成功的喜悅之情。通過評價激發學生對學習的渴望。通過定期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學習態度進行總結,并在班級例會中進行表演,鼓勵學生繼續努力,不斷奮斗。讓學生明白這一階段“我表現怎樣?”“今后該怎樣改進?”等,既是對階段性學習的總結和反思,也是對下一步學習計劃的制定以及學習目標的明確。
四、總結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師要是想構建高效、高質,與現代化社會發展需求相一致的教學課堂,就必須注重對學生語文優秀素養的培養,而其中最關鍵的環節就是學生讀寫評價策略的改革和實施。堅持以“育人文本,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理念,加強學生閱讀、寫作、思考等能力的培養,結合評價策略對學生積極引導的功效,真正做到遵循語文教學發展規律,促進小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蔡紹德.淺談小學高年級語文讀寫教學的意義與策略[J].科教文匯,2017(19):115-116.
[2]胡朝燕.閱讀教學以“讀寫聯動”提高語文優秀素養的策略初探[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12):00142-00142.
[3]陳誠.優秀素養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思維轉變[J].讀寫算:教師版,2016(43):38-38.
[4]張淑云.小學高年級語文讀寫教學的意義與策略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學研究,2016(7):86-86.
[5]劉婧.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評價的反思與策略優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6.
[6]張希鳳,王淑娟.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激勵性評價策略初探[J].課外語文:上,2017(2):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