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頁 精品范文 油田施工論文

油田施工論文

時間:2022-07-09 19:12:4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油田施工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油田施工論文

第1篇

1.建設單位領導不重視

油田建設單位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著施工質量,當前許多油田建設單位只一味地強調產量,忽視了地面建設,將其當做可有可無的一部分,還有的為降低成本,地面建設根本沒有達到標準配置,對地下工作造成影響。領導的不重視導致單位員工在施工時也不負責任,影響工程質量。

2.施工人員素質低下

油田工程是一項很艱苦的工程,許多一線工作人員都是農民工,農民工受教育程度不高,自身的文化水平有限,施工時會遇到很多技術性難題,這些困難如果沒有得到及時解決,會給工程埋下質量隱患。另外,許多油田單位沒有對工作人員進行相應的職業培訓,或者培訓不規范,導致本來自身素質就參差不齊,進入單位后又沒有得到提高,必然造成施工質量不合格。

3.工程監管力度不強

對于施工人員來說,專業水平、個人素質等方面都會對工程質量產生影響。許多施工人員在工作時由于粗心,可能犯下了錯誤,大型的錯誤可能一眼就能看出來,但細小的差別可能就需要專門的監管人員來檢查。實踐中,在工程的監管上,存在很多問題。比如,有的施工單位根本不設監管人員或者用一些沒有專業知識的人來充當監管人員,都會讓本身已存在的小失誤,由于沒被及時更改,而隨時演變成大事故。

二、油田地面建設施工的管理措施

從上述問題中可以發現,油田地面建設存在著四個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及時解決會直接影響油田工程質量,筆者從上述四個問題入手,結合自身經驗和相關研究,提出了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對提高油田地面建設施工管理提供幫助。

1.從領導做起,正視地面建設的重要性

單位領導的一言一行會對員工產生巨大影響,領導應當首先重視起來,抓住機會強調地面建設的重要性,比如可以召開會議的方式樹立員工的地面建設意識。在日常的施工過程中,應當多進行地面建設的巡視,隨時指導施工過程中的難題,鼓勵員工不怕苦不怕累,營造一個積極上進的建設氛圍。

2.提高建設方案的可行性

方案設計人員應當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可以尋找機會培訓或進修,了解最新的設計水平,不斷研究和學習,提高自身設計水平。另外,方案設計人員要注重實踐,因為方案是要被建設成一個實體,如果缺乏了可操作性就等于沒有方案。因此設計人員應當在設計之前,先進行實地的考察和測量,再進行數據的科學分析,結合當地的自然條件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充分保證其可操作性。

3.提高工程監管力度

對于監管制度,建議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第一方面,提高監管意識。必須要重視監管工作,提高監管意識,將監管列入建設日程,做好每一天的監管工作,并不斷重申監管的重要作用。第二方面,設立專門的監管人員或者監管機構,確保整個工程的質量得到有效保證,為了排除暗箱操作,應當設立專職的監管人員,讓監管工作獨立于其他部門的工作,才能避免監管人員和施工人員之間的包庇行為,實現有效監管。第三方面,制定嚴格的監管懲罰措施,監管過程中會出現監管失誤,而帶來嚴重影響。應當建立監管失誤后的懲罰措施,比如按照減薪處理,目的是提高監管人員的監管責任心,提高施工人員的施工責任心,最終提高工程質量。

三、結束語

第2篇

關鍵詞: 防砂技術;化學防砂;固砂劑;熱采稠油井;技術發展;遼河錦州油田;綜述

錦州油田現生產區塊主要有錦45 塊、錦7 塊、歡17 塊、錦25 塊、錦16 塊等,在長期的開采過程中,油井出砂一直是制約油田正常生產的一個主要因素。據統計2000 年出砂井數873 口, 2005 年上升到1056 口。 這些區塊呈現的特征是出砂的套變油井逐年增多,出砂粒徑逐年變細,出砂量逐年增多。其中錦45 塊和錦7 塊由于成巖作用差,膠結疏松,油井出砂極為嚴重。機械防砂、壓裂防砂、螺桿泵排砂等防排砂技術受井下工具的限制,均不適用于出細粉砂油井和套變油井防砂,而化學防砂具有其他防砂措施不可替代的優越性,具有固化強度高、有效期長、對地層傷害性小、施工簡便的特點,所建立的人工井壁能有效地阻擋地層出砂,具有普遍性,能很好地解決各種油井防砂問題,是解決套變油井和出細粉砂油井防砂難題的有效方法。

1  化學防砂技術的發展歷程

錦州油田已開發15 年,油井出砂一直是影響油田開發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畢業論文 化學防砂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在油田開發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1992~2005 年期間化學防砂技術的發展可分為四個階段。

(1) 1992~1995 年,在稀油和稠油區塊分別使用以長效黏土穩定劑為主的FSH2901 稀油固砂劑和以無機物為主的BG-1 高溫固砂劑。

(2) 1996~1997 年,稠油井化學防砂技術有了新突破,先后開發并研制了含有有機成分的三氧固砂劑、高溫泡沫樹脂和改性呋喃樹脂溶液防砂劑。

(3) 1998~2002 年,以具有溶解和溶合作用的氟硼酸綜合防砂技術代替長效黏土穩定劑成為稀油井化學防砂技術的主流,以含有水泥添加劑的有機硅固砂劑代替了三氧固砂劑。

(4) 2003~2005 年,改性呋喃樹脂防砂技術由于有效率較高和有效期較長,醫學論文 成為化學防砂技術的主流,其余早期的化學防砂技術不再使用,同時LH-1 高強度固砂劑防砂技術通過了現場試驗。

2  化學防砂技術的應用效果

2.1 FSH-901 稀油井固砂劑防砂技術

(1) 防砂機理 FSH-901 固砂劑主要成份為線性的高分子陽離子型聚合物N2胺甲基聚丙烯酰胺,這種聚合物中陽離子與黏土晶格中的陽離子發生交換作用,中和黏土表面的靜電荷,消除黏土片層間的排斥力,使黏土呈吸縮狀態,阻止黏土膨脹引起砂粒運移。由于與黏土發生交換的陽離子是連接成鏈狀的,可在黏土顆粒表面形成強大的吸附膜,包裹黏土顆粒,使黏土顆粒與泥砂顆粒牢固地黏結在一起,又可防止其他陽離子的侵入和交換,達到固砂和防止油層出砂的目的。

(2) 應用效果 1992~1997 年,使用FSH-901稀油井固砂劑總計施工136 井次,有效107 井次,有效率78.7 %。

2.2 BG-1 高溫固砂劑防砂技術

(1) 防砂機理 該高溫固砂劑是以含鈣的無機化合物為主體,加入有機硅化物及分散劑,經密閉表面噴涂工藝處理制得的白色粉末狀固體顆粒。在快速攪拌下將該劑分散在水介質中,配制成微堿性的懸浮液,在注汽條件下擠入井內,其中的硅化物在井筒近井地帶高溫表面發生脫水反應,將地層砂牢固地結合在一起,從而達到固砂的目的。

(2) 應用效果 1992~1995 年,使用BG-1 高溫固砂劑總計施工79 井次, 有效63 井次, 有效率79.7 %。

2.3  三氧固砂劑防砂技術

(1) 防砂機理 三氧固砂劑由粉狀氫氧化鈣、碳酸鈣、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分散劑、助乳化劑及其他助劑組成。承載于氫氧化鈣和碳酸鈣上的乙氧基硅烷在高溫條件下遇水分解,乙氧基變為硅醇基,硅醇基與砂粒表面的氫氧基( —OH) 之間和硅醇基相互之間發生脫水縮合反應,硅醇基與鈣化合物之間也會發生某些反應,其結果是砂粒和鈣化合物顆粒之間形成網狀結構的有機硅大分子,使松散的砂粒膠結在一起。

(2) 應用效果 1996~1997 年,使用三氧固砂劑總計施工98 井次,有效81 井次,有效率82.7 %。

2.4  高溫泡沫樹脂防砂技術

(1) 防砂機理 當高溫可發泡樹脂液擠入地層后,一部分樹脂液在砂粒之間吸附而形成膠結點,樹脂固結后將地層砂固結;進入地層虧空處的另一部分樹脂在發泡劑作用下發泡并形成固體泡沫擋砂層,起人工井壁的作用。這一技術是高溫樹脂固砂與固體泡沫人工井壁防砂的結合。

(2) 應用效果 1997 年,使用高溫泡沫樹脂總計施工4 井次,有效2 井次,有效率50 %。

2.5  改性呋喃樹脂防砂技術

(1) 防砂機理 改性呋喃樹脂防砂劑由改性呋喃樹脂、固化劑、催化劑及抗高溫老化劑、吸附劑及后處理劑組成,在紊流狀態下易分散于水中,職稱論文 不結團、不沉降。防砂劑在清水或污水攜帶下進入油井目的層段,分散并吸附在砂粒表面,在地層條件下固化,在套管外地層中形成不熔化不溶解的阻砂井壁,水則作為增孔劑使其具有一定的滲透率[1 ] 。這種防砂劑形成的人工井壁,抗壓強度為5~15 MPa ,可阻擋粒徑> 0106 mm的砂粒通過。

(2) 應用效果 1997~2005 年,使用改性呋喃樹脂防砂劑總計施工99 井次,有效94 井次,有效率94.9 %。

2.6  氟硼酸綜合防砂技術

(1) 防砂機理 氟硼酸可水解產生HF[2 ] ,即BF4- + H2O =BF3OH- + HFBF3OH- 陰離子可進一步依次水解成BF2 (OH) 2- 、BF(OH) 3- 、H3BO3 ,同時產生HF。各級水解生成的HF 與砂巖中的黏土和地層骨架礦物顆粒的反應為HF + Al2SiO16 (OH) 2 H2SiF6 + AlF3 + H2O與此同時,羥基氟硼酸和硼酸亦與地層礦物顆粒如高嶺石反應,生成硼硅酸鹽和硼酸鹽。硼硅酸鹽可將小片黏土溶合在一起,阻止其分解和運移,使氫氟酸進一步與地層骨架礦物反應。在這些反應中,黏土中的鋁生成取決于F - 的某種氟鋁酸鹽絡離子而溶解在溶液中。在礦物表面富集了硅和硼,在硅酸鹽和硅細粒上則形成非晶質硅和硼硅玻璃的覆蓋層,溶合成骨架,使顆粒運移受阻。

(2) 應用效果 1998~2002 年,使用氟硼酸綜合防砂技術總計施工130 井次,有效106 井次,有效率81.5 %。

2.7 YL971 有機硅固砂劑防砂技術

(1) 防砂機理 該固砂劑能改變黏土表面的電荷性質,其中的主體成份聚合物還能與地層中的硅氧結構礦物(包括黏土中的硅氧結構礦物和砂礫中的SiO2) 反應,形成牢固的化學鍵;同時在油層條件下固砂劑分子之間相互交聯,形成牢固的網狀結構,既穩定了膠結物,又固結了疏松砂粒。

(2) 應用效果 1998~2002 年,使用YL971 有機硅固砂劑總計施工89 井次,有效76 井次,有效率85.4 %。

2.8 LH-1 高強度固砂劑防砂技術

(1) 防砂機理 在高溫下該固砂劑中的有機硅化物經水解、表面脫水,以硅氧鍵與地層砂結合,并在各種添加劑的共同作用下將地層砂緊密連接在一起,留學生論文形成具有一定滲透率和高強度的立體蜂窩網狀結構濾砂層,阻止地層砂流入井筒。

(2) 應用效果 2005 年,使用LH21 高強度固砂劑總計施工11 井次,有效11 井次,有效率100 %。

3  現場施工中出現的問題

以上各種化學防砂技術在錦州油田開發的不同時期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有力地保障了油田生產的正常運行。隨著各個區塊開發力度的加大及上產措施的實施,化學防砂主要面臨以下幾種狀況。

3.1  出砂套變井逐年增加

據統計,隨著錦州油田各采油區塊遞減幅度的加大,出砂油井數每年遞增, 2000 年共有873 口,2005 年已增加到1056 口。其中出砂的套變油井數也逐年上升,2000 年為163 口,2005 年底已上升到316 口。出砂的套變油井如不及時采取防砂措施,套管變形將更加嚴重,甚至發生套管損壞、油井報廢。雖然套管嚴重損壞的油井可以采取注灰、補層、側鉆等補救措施,但會大大增加采油成本。對于套變油井,最好在出砂初期便采用化學防砂法防治出砂。

3.2  長井段油井化學防砂的難度加大

進入油田開發中后期,錦州油田在布井上采取了井網加密策略,在油層開發上采取了幾套層系合采措施,油井開發層系增多,油層厚度加大,井段加長,也加大了化學防砂的難度。有些油井由于井段長,層間差別大,籠統的化學防砂方式已不再適用,只能根據不同油層的地質狀況、出砂量及出砂粒徑,設計不同濃度、不同組成、不同藥劑用量的合理的分層防砂方案,并利用井下工具來完成分層化學防砂措施。該技術正在逐步完善之中。

3.3  油井出砂粒徑逐年變細

以錦45 塊為例,根據463 個采集砂樣的篩選分析結果,2000 年砂樣平均粒度中值為01243 mm ,2005 年為01156 mm ,呈現逐年變細的趨勢,出細粉砂油井逐漸增多。另外,在少數油井采集的砂樣中,有大粒砂和近似泥漿的細粉砂,說明油層骨架已遭到破壞,如不及時采取防砂措施,將發生地層虧空嚴重、套管變形、破裂損壞的危險現象。

4  開發中后期化學防砂技術發展方向

4.1  開發新型常溫固化、耐高溫的化學防砂技術有一些出砂比較嚴重的套變的檢泵油井,由于油層溫度低,不能采用現有的化學防砂技術防砂。曾嘗試使用常溫環氧樹脂防砂技術,由于固化強度低而被淘汰。目前錦州油田使用的改性呋喃樹脂防砂技術和LH21 高強度固砂劑防砂技術,所用藥劑都是高溫固化類型的,不適用于常溫檢泵油井,有待開發常溫固化、耐高溫的化學防砂技術。

4.2  逐步完善配套分層防砂工藝

針對多層合采,井段加長的出砂油井,籠統防砂方法已不再適用,分層防砂是有效措施之一。目前的分層防砂技術應逐步完善各層系的設計方案、藥劑的選用和施工方式方法,以適應這類油井防砂的需要。 參考文獻:

第3篇

關鍵詞:油氣田 地面工程 建筑管理

中圖分類號:TE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前言

工程項目的現場管理是指從事項目管理的企業受業主委托,按照合同約定,代表業主對工程項目的組織實施進行全過程或若干階段的管理和服務。工程管理采用項目管理模式既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產物,又是加入WT()后的迫切需要。但在現階段,油田建設市場參與各方,尤其是業主的認識,還不能適應發展,仍是工程建設指揮部或建設單位自營(業主自營)的項目管理方式。

二、油田地面建設工程常見的質量問題

通常在實際油田地面L程建設過程中,常見的質量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施工現場的土建部分,容易出現地面起砂、空鼓;砂體組砌混亂;清水墻面游丁走縫超出標準;如果地面帶有地漏,則發生泛水或者積水的問題;混凝土砂漿攪拌時間不足,計算有誤;墻體抹灰出現裂縫。第二,施工現場管理部分,常見的質量問題包括:補強板上未預留信號孔;螺孔間距過大,溝底不平;未徹底清理管線組對焊接前坡口和內外表皮;除銹等級、搭接寬度以及層數等與質罐要求不符;周定管架末焊牢或者活動支架點焊;管道埋深與質鼉要求不符等。第三,施工現場設備部分,常見質量包括勢墊鐵組間距過長;墊鐵和設備點焊;地腳螺栓與孔肇距離太近.未及時清理表面;斜墊鐵使用不對稱;安裝設備后未進行有利保護;地腳螺栓外露部分未涂防銹油;設備之間連接未考慮溫度的因素;塔內設備地腳螺栓未加備帽或者未進行材質復驗。

三、油氣田地面工程建設現場的過程管理

油氣田地面工程施工施工過程的管理,地面工程現場主要的環節是施工過程,但是在施工中,很多項目是由多個不同的建設市場主體來承擔采購、施工、設計等工作,施工現場工作復雜,所以需要細致的管理工作。(一)地面工程建設的主管部門對工程的開工報告要強化管理,對開工條件進行審查,如果不符合規定,就不予批準,同時,加強施工現場內部控制和監督,派專門的技術人員在施工現場進行指導和協調,保證現場的各項工作有秩序、保質量地完成。嚴抓施工質量管理及工程質量評定。在保證建設施工質量上,建設單位、項目管理部、施工單位及監理單位齊抓共管,保安全、保質量,抓文明施工。各施工單位建立了質量保證體系,嚴格實施項目各階段的質量管理。工程質量評定由施工單位自評,監理工程師初評,質量監督站終評,全部工程均達到合格。

(二)施工單位應該對施工現場的控制和統籌計劃認真設計,提高旋工過程中識別和排除風險的能力、提高對策應對、定量分析的能力,對施工現場各個組織和部門的工作進行有效指導,監督人員對施工過程中的設備操作、設備運行、安全提示、安全措施等都要進行把關,項目部和工程的監理人員要對施工現場各部門的任務安排和設計進行仔細審查,確保施工部門負責的工作與實際的施工運行相適應。

(三)對施工人員進行嚴格控制和管理。油氣田地面工程與普通的建筑施工工程不同,它對施工人員的施工背景知識程度和施工技術水平有特殊的要求。要對在油氣田地面施工的勞務人員進行資格審查,對勞務工的上崗資格、技術水平等嚴格考察,對于一些有特殊的要求的,或者要求較高的工種,必須要求持證上崗,檢查其上崗證、技術等級證等證書。之后,要考察期現場實際操作能力和水平,看施工人員的技術熟練程度,根據不同的技術水平和考查結果來分配任務。上崗之前及旖工中,要不斷宣傳責任意識,確保工人在責任心和吃苦耐勞精神的驅使下,在過硬的技術支持下,更好地保證施工現場的質量。另外,對于施工人員的控制除了以上的素質要求以外,還要嚴格控制施工人員的數量和配置方法。由于油氣田場地屬于安全隱患較多、管理復雜的場地,所以對于施工人員的數量和配置要合理。在分配施工人員時,要以工程完成量和作業完成所需要的時間為依據,分配的人員數量要做夠完成任務。一旦施工人員不足,會直接影響工期,很多單位人手不足,就加班加點趕工期,施工任務是完成了,但是卻影響了施工質量。

(四)建設單位對施工現場的管理除了在具體工作等細節上要加強之外,更要做到統籌全局,管理工作要有大局意識和前瞻意識,對于關系整個工程的重要問題,例如對造成設計圖紙不得不改動的問題等,要及時發現并與監理人員探討解決辦法,對于暴露出來的問題的端倪要及時發現并解決,確保施工的正常進行。

四、提高油氣田地面建設工程質量的具體措施

1、從觀念上提高認識

工程各級領導要加強質靖管理意識的宣傳,科學處理質量、工期以及工程投資二者的辯證天系,對工程建設各方的質昔行為做出進一步規范,嚴格控制建設程序,使得工程建設的長期效益得到進一步保證。

2、相關人員要提高業務素質

首先,設計人員承擔的足勘察與設計的任務,因此在進行工程設計時要加強章業理論知識的學習。主動參與到現場實踐中,取得相關的資質證書;此外,油田還可以與一些資質較高、規模較大的設計院或者研究所等建立良好的培訓交流學習關系,為設計人員積累更多的實戰經驗,提高其綜合素質。而工程監理人員要做好建設上程項目的質量管理,則要做好下面的工作:首先,監理人員要取得相應的資格證書;其次,要改變監理人員只負責質量控制的觀念,全方位參與到工程建設活動中來;最后。監理人員要提升自身的綜合業務水平。

3、施工過程中落實“三檢”

在實際施丁過程中,要切實執行“三檢”制度。

首先是操作者的自檢工作,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特殊工種要具備相應的從業資質證書,因為操作者自身、啦務水平會對工作程質量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特殊攻種的操作人員要對其工藝流程、質量標準非常熟悉,并采取相應的事故防范措施,才能進一步保證工程的質量;第二,做好員工培訓,將施工規范及標準落實到個人,使得每位操作者的技術素質均有所提高,使得自撿落到實處;第三,制定崗位作業指導書,其主要內容包括風險識別、操作規程、質量標準以及應急對策等.在施丁前操作者認真學習作業指導書,可以有效的防止違章操作,從而將質量隱患降至最低。

互檢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要編寫施丁技術措施,由施工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編制。技術負責人審批后送報監理單位;第二,要制定相應的質量監督檢查計劃,結合工程的特點、工期等,列出關鍵工序、重要部位以及隱蔽工程的質監點.制定合理的質量監督檢查計劃;第三,保證從業質檢人員持證上崗;第四,文件資料準備充分,相關的標準、規范以及工程記錄表格等要一應俱全,將實際的工程進度、現場測量的數據以及相關的隱蔽工程等信息均做出全面的記錄,并存該過程中做出質量評定,保證資料的準確性、時效性以及可追溯性。

而“專檢”則要做好工程招標的監督與檢查以及施工過程中的專項檢查,具體而言包括:重要的材料與設備、隱蔽工程質鼉、關鍵工序以及分項、分部的檢查與驗收,關鍵部位還要做相應的抽檢與復測,材料則實行見證取樣,并根據規定進行封存與送檢。

五、結論

“工程質量,百年大計”,從某種程度而言,油氣田地面建設工程的投資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環境效益均與工程質量有著直接的關系,工程項目質量的好壞影響著國家、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在油氣田地面建設工程管理中,質量問題應該受到高度的重視與嚴格的控制。

參考文獻:

[1] 陳世進.CHEN Shi-jin 對工程施工項目管理總結評價的思考[期刊論文]-油工程建設2005,31(5)

第4篇

本文介紹了石油與天然氣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的培養模式和理念,緊密聯系石油行業的生產實際,通過強化課程體系、實踐環節、學位論文等各環節培養,注重工程碩士培養的過程管理,提高了培養質量。學校突出工程應用、寬口徑培養和多學科綜合的特點,遵循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培養目標,采取特色過程管理模式,加強教學課程、實踐環節和學位論文管理,不斷提高工程碩士培養質量。

一、先進的培養模式和理念

工程碩士培養主要著眼于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延長石油(集團)公司培養專業技術人才,根據企業的要求和工程碩士的特點制定好工程碩士的培養方案,選好或編好工程碩士教材,保證課程教學質量。制定合理的培養方案是保證工程碩士培養的質量的關鍵,課程設置既要保證必要的理論基礎,又要反映企業的需求,課程內容應具有知識的寬廣性和綜合性,要反映當代工程技術的發展前沿。在保證基本內容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工程碩士生實際基礎,根據油田企業要求,適當調整公共課和專業基礎課的設置,各課程要突出各油氣工程領域的通才教育,打好基礎。專業選修課要根據油田企業實際,加強應用性、針對性,開設油田各工程領域學科前沿與學科交叉的講座。這樣才能充分體現為油田企業培養人才、為油田企業服務。校企聯合培養的核心是緊密結合企業需要,充分發揮企業科學研究和專業技術人才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實行共同指導,聯合培養。我校研究生教育在走產學研一體化的道路上建立并完善了“西石大—長慶”聯合培養研究生模式并把它推廣到延長、勝利、中原、華北等相關企業。該培養模式的特點主要體現為:一是校企“兩個培養主體”,企業與高校并列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體,從招生錄取、課程安排、培養計劃、論文選題、研究條件協調等各個方面,企業與高校作為兩個并列的人才培養的主體共同發揮作用;二是培養過程“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學校培養為主,側重理論學習,完成西石大與長慶共同規定的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學習;第二階段以長慶油田培養為主,研究生深入到長慶油田參加工作實習、實驗和論文設計,培養其工作實踐、技術應用、科研開發能力。研究生論文在長慶油田完成,畢業時回校參加西石大與長慶油田共同組織的答辯。三是實行“雙導師”,每位研究生都安排兩位導師指導,一個來自西石大,一個來自長慶油田,在指導過程中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要做到密切交流和溝通。

二、強化各環節培養,注重工程碩士培養的過程管理

隨著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的規模發展和外延改革的順利進行,適時地開展深化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的培養改革,把外延改革引入到內涵改革上不僅是勢在必行,而且也是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發展的需要。改革重心從招生方式、規模發展等方面的改革向培養階段的內涵改革轉移,特別是課程與教學環節的改革,其目的是深化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提高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確保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的教學特色、辦出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的水平,使培養出的高層次、應用型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真正受到廣大企業的歡迎,真正得到社會各界的肯定。

(一)課程體系的設置與建設針對工程碩士研究生的特點,建立合理的課程體系。合理的課程體系除應遵循一般的研究生教育規律外,還應針對其特點設置課程。課程設置既要符合培養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需要,又要體現知識的寬廣性、新穎性、先進性、綜合性,使工程碩士研究生具有扎實的文化素養和合理的知識結構。課程設置既要考慮工程領域的發展方向,也要考慮學生的基礎背景;既要按工程領域的要求培養,又要注意按學科規律安排課程,盡可能為他們單獨設置必要的學位課,課程內容既要有先進性,又不過分強調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嚴密性,使之適合培養目標的要求。

(二)實踐環節的設計與實施工程碩士側重掌握本學科基本理論、本門學科專業知識、外語及分析研究問題的能力等方面,工程碩士側重掌握本門學科相關學科知識、人文社科知識、管理學科知識、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技術創新能力、管理能力、工程意識和工程的設計能力等方面。工程碩士的知識結構方面強調寬廣性,既要按工程領域進行培養,專業覆蓋面廣,更要求具有寬廣的專業知識。其中公共基礎部分知識主要培養學生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以及外語能力,這對一個高技術人才是不可缺少的。根據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變革,專家們認為二十一世紀研究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應作如下調整:1.在知識結構方面強調三點:拓寬基礎知識和基礎理論;拓寬相關學科的知識;提倡文理科的結合。2.在能力結構方面也強調三點:創造能力的培養;自我控制能力的培養;人際交往能力的提高。3.在知識和能力關系上也要強調重視能力的提高。實踐環節是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環節,充分的、高質量的專業實踐是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吸納和使用社會資源,建立多種形式的校企聯合實踐基地是確保專業實踐的一個重要渠道,同時建設一批校級研究生公共實驗課和學科專業實驗課也非常重要。帶著生產中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課程學習,再結合問題進行學位論文研究,充分利用企業的科研工作和技術人才優勢進行應用型人才培養,從而在進行人才培養的同時提高單位生產技術水平,產、學、研相結合培養工程碩士已經成為我國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石油行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能源需求的不斷增加與開采難度的不斷增大,決定了石油企業不僅具有十分豐富的研究課題,而且要求其不斷提高自身的生產技術水平,而石油行業本身存在著巨大的資金、技術優勢,這為產、學、研聯合培養工程碩士提供了條件;與此同時,在實踐中培養實際工作能力,通過工程技術人員的傳、幫、帶和共同技術攻關,更有利于工程碩士提高工程技術水平,從而不斷提高培養質量。

(三)學位論文模式與評價等改革內容與課程教學一樣,學位論文也是培養的主要環節,應與課程教學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要做到工程碩士專業學位論文的工程性、實踐性和實用性,在學位論文工作中必須強調把好三關:一是選題關,這是前提,也是難點;二是中間過程管理關,這是立足關,也是重點關;三是論文質量審核關,這是落腳點,也是關鍵。把好這三關,對保證培養質量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碩士論文選題應來源于應用課題或現實問題,必須要有明確的職業背景和應用價值。研究生應在查閱文獻、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做好開題報告,開題報告須通過開題答辯。工程碩士論文強化應用導向,論文也可以采用調研報告、應用基礎研究、規劃設計、產品開發、案例分析、項目管理等形式。

三、結束語

我校十分重視產學研相結合培養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工作,早在20世紀90年代末就進行試點,學校就先后與三大石油公司建立了長期聯合培養高層次人才的合作關系,并與其下屬20余家大中型企業簽署了聯合培養研究生的協議,加強與企業和科研機構的廣泛合作和交流,聯合開展科學研究和培養研究生。嚴格執行工程碩士培養雙導師制,每位工程碩士都在企業配有高級工程師以上的導師,企業導師在時間、研究經費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在研究生教育特別是工程碩士教育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學校叉逐步與20多家企業建立了研究生培養基地;我校產學研培養高層次人才獲得油田單位和工程技術、工程管理人員的歡迎,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結合具體工程技術或管理問題,技術上有一定難度,且有足夠的工作量,采用的方法與技術具有先進性,還提出了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新思想,新方法,具有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第5篇

關鍵詞:江蘇地區 鉆井技術 應對措施

一、油田鉆井技術的現狀

目前,江蘇地區油田每年鉆井的數量在130口左右,針對近年來江蘇地區油田內部井隊依鉆井的情況進行統計分析表明,隨著江蘇油田鉆井量的不斷增加,裸眼的長度也在不斷增加;隨著裸眼長度的不斷增加,機械鉆井速度卻急劇降低。從江蘇油田地質上分析,江蘇油田鉆探的主要是中生界和新生界。其中中生界在鉆井過程中非常容易發生井壁失穩現象,從而直接導致井下復雜事故的發生。同時,江蘇地區地層破脆,斷裂帶比較多,變質巖在各個區域分布的比較廣。因為固相的含量比較高,會直接影響機械鉆速。另外,在鉆井過程中,因為江蘇地質特點,鉆井液密度越高,壓差就越大,從而使壓持效應變得非常嚴重。高濃度鉆井液因為鉆井井底與井壁之間的壓差比較大,將變質巖壓在井底會形成墊層。這樣會使鉆頭很難接觸新地層,消耗了大量了功率對井底進行破碎,從而直接降低了機械的鉆井速度。

二、關于鉆井技術的防范措施

1.防斜打直措施

因為江蘇地區晝夜溫差比較大,因此應該及時校對指重表的靈敏度,從而確保鉆井參數的真實性;在鉆井過程中,江蘇地區上部大尺寸井眼都需要采用低密度、大排量、高泵壓,優選鉆頭。在鉆深井過程中,應該使用加長、傾斜嘴以及雙噴嘴組合,同時利用水力射流來協助破巖和清潔井底。這樣可以有效提高鉆井速度;而上部層鉆具組合采用鐘擺的結構,深井施工應該采用塔式組合,同時使用PDC鉆頭輕壓鉆進或者使用牙輪鉆頭來強化鉆井參數,從而在鉆井過程中防斜打直,提高鉆井速度;優選鉆頭系列,優選耐高溫、抗研磨性好的鉆頭;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采用PDC+井下動力鉆具復合鉆井技術,提高鉆井速度的同時達到防斜打直的目的。

2.防卡技術措施

江蘇油田中上部的軟泥巖階段,應該加強在鉆井過程中劃眼和拉井壁措施,從而有效、及時去除粘附在井壁上的鉆屑;在施工鹽膏層段時,應該提高鉆井液的抑制性,起下鉆時要嚴格控制速度。另外,阻卡嚴重時應該采用劃眼或者倒劃眼等方式進行解除;在深井鉆井施工中,要定期探傷鉆鋌以及井下工具,這樣可以有效避免鉆具事故的發生;保持良好的泥漿性能,加強活動鉆具,減少泥餅磨阻,盡可能的減少鉆具在鉆井內需要靜止的時間,預防粘附卡鉆;另外,在鉆深井時,首先應該調整好鉆井液的性能,使其具有較強的懸浮能力和攜砂能力,比如油田井下垮塌非常嚴重,此時就應該采取“進一退二”或者勤拉多劃等作業方式,從而減輕油井下的復雜鉆井過程。但是因為井壁容易出現失穩而導致井內可能有難以攜帶的掉塊,隨著井眼的加深,掉塊的積累會直接影響到鉆井速度。施工過程中可以通過短起下鉆,讓掉塊落入井底,再用小排量、小鉆壓破碎,從而使鉆井速度恢復正常。在鉆具組合中加入耐高溫、性能良好的隨鉆震擊器,能有效的解決井下阻卡問題。

3.防垮、漏技術措施

首先應該根據江蘇地區實鉆情況進行分析,并且盡可能提高鉆井液密度,采用性能好的鉆井液,深層鉆井施工需要選用抗溫性能強的鉆井液;在鉆進過程中,要實時保證井下壓力之間的相對平衡,減少不必要的鉆具甩打、旋轉等對井壁的機械損壞;采用適合的鉆井排量,嚴禁定點循環,減少對油井井壁的沖刷。

防漏技術的具體措施有以下幾點:(1)針對江蘇地區油田,在油田井場儲備一定量的常用堵漏材料。(2)在下鉆過程中要強調平穩操作,控制好起下鉆速度,從而防止蹩漏地層。同時,下鉆過程中還需要根據不同井深分段開泵循環,從而降低環空壓耗。(3)鉆井過程中一旦發現鉆頭遇阻,就應該立刻起到安全的井段。需要使用高密度鉆井液鉆進時必須控制好鉆進速度,如果有漏失,及時采取承壓堵漏措施提高低壓層段的井壁承壓能力。(4)在鉆井過程中,江蘇地區上部疏松地層需要采用較高粘度的泥漿,同時使用比較恰當的鉆井排量,避免出現井漏復雜情況。

4.防套損技術措施

在鉆井過程中,鉆具上端接上防磨接頭,從而避免井口附近的套管受損。另外盡可能控制好鉆具的轉速,尤其是起下鉆或者活動鉆具時要求操作必須平穩,避免鉆具劇烈碰撞井壁而造成套損;使用頂驅鉆井時,應該在井口使用鉆具居中裝置,這樣可以有效避免上部套管發生偏磨。如果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使用套管保護器,可以防止套管磨損;如果入井工具或鉆具尺寸較大時,應有一定的傾斜角度過度,同時減慢起下鉆速度,盡可能避免鉆頭或者扶正器在技套內的轉動。

三、總結

經上述論證表明,江蘇地區因為長期開采、注水導致的地層壓力異常,從而油層壓力虧空或者壓力過高,鉆井施工過程中經常出現出水、井漏等問題。因此,只有優選鉆井液處理劑,提高鉆井液的抑制性,解決鉆井過程中井壁穩定的問題,才能最終實現對于江蘇地區復雜地層的綜合開采,才能降低鉆井中出現的復雜事故。

參考文獻

第6篇

【關鍵詞】油田開采 壓裂 地應力 裂縫

1 引言

七里村油田位于鄂爾多斯盆地陜北斜坡的東部,主要開采層位為延長組長6油層組,開發井網采用正方形、菱形、三角形三種井網格局,長6地層構造為一平緩的西傾單斜,地層傾角小于1°,內部構造簡單,局部具有差異壓實形成的低幅度鼻狀隆起。油藏埋深淺、物性差、地層壓力衰竭嚴重,無邊底水,為典型淺埋藏、低壓、特低孔、超低滲巖性溶解氣驅油藏。七里村油田屬于特低滲透的致密油田,必然要求對目前普遍應用的整體壓裂改造技術進行系統研究,研究壓裂后裂縫的形態及規律,以提高開采效益和開發水平。

2 裂縫形態

通過對七里村采油廠98口井的資料分析,對不同井深的壓裂破裂壓力、工作壓力、停泵壓力進行擬合計算,尋找規律確定不同井深在壓裂過程中形成裂縫形態,最終通過擬合分析、回歸分析、應力擬合、蓋層應力疊加計算等分析手段,確定出不同井深的人工裂縫形態分為三類。井深分布為500米以內深度的井為淺層水平裂縫;由于七里村油田地層應力系統比較復雜,介于水平裂縫和垂直裂縫之間,易于形成復雜裂縫,比較難以擬合,因此我將其定義為復雜裂縫,一般深度在500-650米之間的井深形成的裂縫心態非常復雜。井深大于650米的儲層,在壓裂時形成了先對比較穩定的垂直裂縫。

3 壓裂裂縫監測

3.1 常用壓裂裂縫監測技術

水力壓裂過程中,大量的壓裂液和支撐劑在超過破裂壓力的情況下進人地層,這會引起幾種顯著的變化,即由于地層破裂、裂縫延伸所形成的微地震,由于地層裂縫的張開造成地面或井下位移的變化,由于大量低電阻、低溫的壓裂液進人地層造成裂縫附近電位以及井筒、地層溫度的變化,壓裂裂縫監測技術也就是基于這幾種變化而發展出了幾種監測技術體系。有電位法裂縫測試技術;地面測斜儀裂縫監測技術;地面微地震裂縫監測技術;井下微地震壓裂監測技術。3.2 現場壓裂裂縫監測認識

3.2.1?現場破裂壓力顯示裂縫方位

對鄭莊區油層破裂壓力進行分析,區內油層破裂壓力一般在30Mpa左右,最高可達54Mpa,但部分井破裂壓力較低(20Mpa以下,最小為鄭590-3井12Mpa),而且有規律成帶分布,分析認為這種低破裂壓力帶應是天然微裂縫存在的證據。

初步分析,區內存在兩組天然裂縫:一組是北東40°-45°走向,如鄭634、鄭639-6、鄭170、鄭214、鄭218、鄭219井的裂縫帶。另一組是近東西走向,如鄭581-4、鄭581、鄭581-5、鄭582-6、鄭582-5井的裂縫帶。

3.2.2?水驅前緣測試

對2010年-2011年開展的19口注水井水驅前緣測試進行分析,水驅前緣測試顯示,注入水優勢滲流方向主要為北東向,依據注入水滲流方向分析油區主裂縫方向為北東向,但注水壓力升高后會開啟北西向裂縫。

3.2.3?微地震裂縫監測

微地震裂縫監測是使用平面微地震臺網,該檢測系統在壓裂井周圍以壓裂層中心深點為中心分布6個微震觀測臺,無線傳輸,主站記錄分析,現場檢測繪出壓裂井裂縫形態、方位、高度和產狀。

根據2011年7口井的微地震裂縫監測,初步得出七里村油田壓裂產生人工裂縫方位為北東47.2°-69.1°。

根據破裂壓力分布帶研究,北東向裂縫為40°-45°。微地震裂縫監測,人工裂縫方向為北東47.2°-69.1°。

總之,鄂爾多斯盆地延長組發育北東-北西一組共軛裂縫,其中北東方向裂縫最為發育并常處于開啟狀況;同時盆地還發育東西-南北一組裂縫,以東西方向的較為發育。且北東方向與東西方向裂縫連通情況好,對油水運移影響最大。

3.2.4?電位法裂縫監測

2012年對油田內的鄭645-8井和鄭680井采用電位法對人工裂縫進行監測。

鄭645-8井,完鉆井深747m,人工井底738m,測試層段中部水平位移214.77m,方位角317.24°,測試段636-637.5m,有效厚度1.5m,測試中深637m。

從圖1 (17:14~17:29階段)視純異常環形圖可以看出:壓裂施工中,形成了一條對稱不等長的垂直裂縫,中心方位角為75°、270°方向,其中255°方向為長裂縫;應用《電位法井間監測技術解釋軟件V1.0》摸擬計算:該階段255°方向裂縫長度為37.05 m、75°方向裂縫長度為31.25m。

鄭680井,完鉆井深818米,人工井底806米,測試層段中部水平位移和方位角均為0,測試層段694.5-696.5米,有效厚度2米,測試中深695米。同樣方式可得出:壓裂施工中,形成了一條對稱不等長的垂直裂縫,中心方位角為90°、270°方向,其中270°方向為長裂縫;應用《電位法井間監測技術解釋軟件V1.0》摸擬計算:該階段270°方向裂縫長度為24.08 m、90°方向裂縫長度為20.31m。

通過對巖石力學理論和應力場的構建研究應用,在七里村油田實施的水力壓裂,人工裂縫形成多種類型,油藏埋深小于500米的壓裂后形成的裂縫以水平裂縫為主;油藏埋深在500米到650米范圍內的壓裂后形成的裂縫以斜交縫為主;在油藏埋深大于650米的壓裂后形成的裂縫以垂直裂縫為主。分析得出區內存在兩組天然裂縫:一組是北東40°-45°走向,另一組是近東西走向。

參考文獻

第7篇

我首先感謝領導、同志們的信任和支持,給我這個機會參加競職演講。之外我還想代表今天參賽的選手對各位領導、各位評委一天來的辛苦工作表示感謝,謝謝大家為我們xx廠選拔人才而付出的辛勤勞動。

我叫xxx,現年29歲,油藏地質工程中級職稱。xx年6月自xxxx學院石油地質專業畢業后,我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并投身于柴達木盆地的石油事業。參加工作以來,我最初一年在xxx廠修井大隊實習,后來調到開發室一直從事油田地質研究與管理工作。

回顧自己的工作經歷,自己由一名走出校門的大學生成長為從事油田開發地質工作的骨干,我深刻感覺到這和柴達木這塊土地是分不開的,和參加工作以來領導們的關心與共同在這里奮斗的人們對我的勉勵是分不開的。初到柴達木的時候,我在修井隊實習,說句實話,在實習的那一年里日子過的很苦,但我堅持并承受了所有的一切。也正是有過那段經歷,現在仔細想想依然讓我感動:因為在修井工作中,使我深刻感悟了什么是真正的石油工人,感悟了在那樣的工作環境下人們對意志的鍛煉和對理想的追求!也讓我深深愛上了柴達木這塊給予我寬容、理解與為理想奮斗充滿激情的土地!

時光總是過的很匆匆,轉眼間我在這塊土地上已經生存并奮斗了6個年頭。很多時候我有種特別想讓自己忽然年邁起來的沖動,這不是頹廢,而是那些多年奮斗在柴達木石油事業上的老師傅們給我了太多的震撼:他們都是些普通人,但卻都很能夠堅持自己的意志與理想!對于我,一個僅僅在柴達木生活了六年的青年來說,缺乏最多的卻恰恰是那些老師傅們的意志與理想。于是,讓自己年邁起來的這種沖動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種責任,一種對理想而奮斗的動力!

各位領導,各位師傅,正是懷著這樣的心情我來參加今天的競聘演講。之外,促使我努力去爭取開發室副主任這一角色的專業優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有較為扎實的專業知識。油田開發是一項系統工程,這項工程中,要求我們必須認識清楚地下地質特征、儲層特征以及地下流體滲流特征,此外還應必須了解鉆井工程、測錄井工程、生產測試以及油田開發中的產量變化、含水變化等的諸多動態規律。作為開發室副主任這一重要角色,只有具備較為全面的扎實的專業知識,才能夠把握好油田開發中的各個環節,才能夠為油田保持產量做出貢獻。就我個人而言,六年的工作和學習中,我熟悉油田生產的開發環節,且具有扎實的地質、測井、錄井、鉆井及油藏地質管理知識。愛因斯坦說過:熱愛是最好的教師。我熱愛油田開發工作,正是這樣的熱愛,使我具備了虛心好學、開拓進取的創新意識。在平時工作中,為了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我時常翻閱有關油田開發的專業期刊和書籍,時常和科室里的同志們一起討論油田地質、開發、測井等方面的最新動態,這樣的學習和交流,對于我來說是一種進步,對于一名即將上任的開發室副主任來說,是一種財富,也是一種必備的條件。通過這些年個人的努力奮斗,通過學習我拿到了股份公司測井監督資格證,參與并完成廠級項目8項,公司級3項,股份公司級1項目,并先后發表過專業論文7篇。

二是有較為豐富的實踐經驗。從事過油田開發的人都知道,做好油田開發工作光有專業知識是不夠的,還必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因為油田開發工作經常和地下打交道,而地下的情況則千變萬化,要了解和掌握這些變化,則必須要有多年的對地下地質特征、地面生產情況認識的經驗,而我恰好有這樣的經驗。多年的工作中,我由一名技術員成長為油田開發的技術骨干,在這成長過程中,過修井工,當過修井技術員,后來一直在開發室從事油田地質研究、產能建設及油藏評價工作。六年的工作時間雖然不是很長,但就在這六年里,

我從認識油田到熟悉所轄各個油藏開發中鉆井、測錄井、投產及生產運行等各個環節;從跟著老師傅學習油田產能建設到獨立開展油田地質研究并熟練管理產能建設、油藏評價等等,所有的這些都為我今后開展工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作為開發室副主任,尤其是主管油田地質工作的副主任,我相信自己所從事的實際工作和積累的經驗更便于開展工作,更能夠為油田的開發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從這點來講,我相信自己完全有能力勝任開發室副主任這一職務。

三是有較強的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我信奉誠實待人、嚴于律己的處世之道。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不斷地加強個人修養和黨性修養,以“明明白白做人,實實在在做事”為信條,言行與各級黨委保持高度一致,踏實干事,誠實待人。

第8篇

論文摘要:本文時油田設備集中管理進行了探討,并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分析:設備分散管理的弊端、設備集中管理的優勢、加強設備集中管理的措施。

在油田公司普遍推進精細管理的實踐過程中,企業一方面需要設備的投人與更新,另一方面更需要設備的優化配置與高效利用,因此,通過對采油二廠、采油三廠先后試行特種設備區域化集中、專業化管理的經驗總結,以及今后在油田公司范圍內推廣集中管理經驗,必將為引導二級單位樹立全局意識,做到全面統籌,有效控制,促進資源共享,充分挖掘資產運營潛力,為油田公司的降本增效提供支持和保證。

一、設備分散管理的弊端

1、設備重復購里,整體裝備優勢不突出

過去,油田公司的各單位為了保證生產任務的完成,在購置設備時,都存在著“大而全、小而全”的觀念,各單位的設備重復購置現象較為嚴重,有限的投資未取得最佳的效果。

2、設備管理水平低,設備完好率無法保證

由于設備分布在各單位的礦、大隊,較為分散,設備的種類、型號眾多,專業性不強,使設備的使用、管理、維修和保養出現問題,如有的設備長期沒有專門的操作手,由其他工種人員兼任。設備沒有專業維修、保養人員,使設備不能得到有效的維修、保養等,長此以往,使設備管理、使用處于停滯、松散狀態,影響了設備性能的發揮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3、設備使用不均衡,利用率有待提高

工作量很大的單位設備不夠用,經常超負荷運轉,且保養不及時.工作量不足的單位寧可設備閑置,也不愿給其他單位使用,造成一些設備利用率低,有的設備甚至低于30%,或長期閑置。

4、設備管理工作未受重視,職工積極性不高

由于設備效益通過生產效益體現,在各級生產管理人員中普遍存在重生產、輕設備的觀念,設備維修及管理的人力資金投人得不到保證,導致設備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對自身工作重要性認識不足,工作積極性、主動性不夠。

二、設備集中管理的優勢

設備集中管理是通過設備區域化集中、專業化管理,使設備資源達到優化配置,設備效能充分發揮,不斷提高在用設備的完好率和利用率。

1、提高設備利用率,降低裝備資金投入

設備集中后,設備實現了統一調配,避免出現以前有的單位設備利用率不高,而有的單位同樣設備滿負荷工作還滿足不了生產需要的現象,設備的利用率有很大提高。同時,節約裝備資金,科學安排設備購置計劃,將有限的裝備資金用在刀刃上。

2、降低修理費用,提高設備運行效率

設備集中后,嚴格執行設備保養標準,實施設備“分類”維護保養措施,有計劃、有秩序進場檢修、保養、大修和回場檢查,使設備保養到位,同時合理利用擁有油田公司修理資質的特車大隊保養站,不僅能方便、快捷修理車輛,又能使設備按計劃、按時間得到維修保養,保證了設備的完好率,切實提高了設備運行水平。

3、控制設備總量,實現運營效益最大化

設備集中管理后,對達到報廢條件的活動設備堅決予以報廢。在能保證正常工作的情況下,只做自然減少,不再予以更新。車輛集中后,各種車輛也相應的減少。這些車輛的減少,不僅減少了日常的維護、保養、修理和人工費用等,同時也減少一定的裝備資金的再投人,提高了存量資產的質量,實現了資本運營效益的最大化。

4、夯實基礎工作,保證交通安全

設備集中后,通過同類設備相互間的對比,司機能夠相互溝通,進一步了解設備的性能、原理,掌握維護保養內容,消除隱患。大隊能夠定期開展以小隊為單位的設備檢查活動,對檢查結果進行講評,幫助司機查改問題。同時,大隊建立嚴格的大隊、小隊和班組“三級”安全管理網絡,扎實有效的開展小隊班前教育、大隊安全負責人專項教育和專項講座的事故案例教育,促進了駕駛員安全意識的提高,保證了車輛和人員安全。 轉貼于 5、規范服務行為,提升工作水準

車輛集中管理以后,服務范圍、服務項目不斷擴大,基層大隊從規范約束員工服務行為人手,實行服務點名制,開展“優質服務明星評比”、“80萬公里”等活動,有效激發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同時,為滿足油田生產搶修任務,特種車輛服務提出了“24小時全天候”的服務承諾,客車統一服務標準,設立安全監督員崗,實行了車廂文化、孕婦專座、女士乘車優先等親情服務。

6、大力開展群眾性技術革新活動,綜合效益顯著提高

近年來,各廠積極開展以群眾性技術革新為重點的降耗增效活動,充分調動了員工的創造熱情。但由于特種活動設備的特殊結構,群眾性技術革新只限本種設備,車輛的集中管理給技術革新搭起了平臺,實現了共享。例如二廠特車大隊二隊員工賈仲偉研制的鍋爐車噴油嘴清洗裝置,雖然一年至少節約了換兩個油嘴的4000多元錢,但當時推廣受限,設備集中后得到了應用;再有,二廠特車大隊保養站研制節能的油箱防盜鎖,集中后的178臺特種設備均已用上,年節約各種油料48噸,節約燃油費用25萬元。

三、結語

1、設備集中管理是石油企業加強設備管理的必然選擇

隨著油田生產規模在不斷地擴大,同時技術服務隊伍參與外部市場競爭程度加深,高精尖設備不斷配備,施工隊伍頻繁流動,設備集中管理在專業化管理、資源共享、統一調配方面的優勢越來越明顯。

2、領導重視是建立設備集中管理模式的前提

設備管理模式由分散到集中涉及隊伍結構變化、分配制度調整、管理方式轉變等,領導的支持是搞好設備管理的前提。

3、實行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車輛調整原則

設備集中管理實施過程中,要因地制宜,聚散有度。對于專用性特別強且生產單位天天都要用的車型,采取原單位管理使用,方便生產。對于有些單位不經常用,但從全局角度看,生產需求很大的車型,為了發揮車輛更大的作用,采取全部集中的方式,有利于合理調配。

第9篇

【論文摘要】分析了薩中油田重復壓裂措施改造效果日益變差的現狀,結合精細地質研究成果,在分析重復壓裂井失效原因的基礎上,通過合理選擇壓裂井層和壓裂時機,完善重復壓裂井施工工藝,現場應用效果顯著,為今后重復壓裂井改造提供技術支持。

薩中油田特高含水期,隨著措施改造程度的不斷提高,可選井層物性條件日益變差,重復壓裂井數越來越多(占年壓裂井數的24%)。目前,基礎井網壓裂井數比例達86.76%,壓裂厚度達74.5%;調整井網壓裂井數比例達84.5%,壓裂厚度達80.3%;高臺子油層壓裂改造井數比例達95.6%,壓裂厚度達84.5%。而壓裂措施效果也在逐年降低,單井初期日增油由6.4t降到5.1t;單井累計增油由以前的1046t降到600t以內。因此,提高老井重復壓裂措施效果對油田的可持續發展變得尤為重要。

1.原縫壓裂失效機理

以往原縫重復層壓裂措施有效率為40%左右,有效井壓后初期平均單井日增油僅為平均壓裂井增油效果的1/3,平均有效期只有3個月。分析原因有五個方面。

(1)壓裂選井選層不合理。對井層認識不準,壓裂層段物性差、地層能量低或注采不完善導致壓后低效和高含水;

(2)二是壓裂時機選擇不當。改造時間相對超前,上次增產改造未得到充分發揮,改造時間滯后,不能及時接替產量,造成增油量的損失;

(3)三是施工規模和砂量不夠。由于重復壓裂裂縫長度、砂量不足,原裂縫未能得到有效擴展,裂縫導流能力變化不大,原裂縫內石英砂破碎產生的堵塞不能得到解除;

(4)支撐劑鑲嵌到裂縫壁面,減小了裂縫寬度,使導流能力下降,其影響達到20%以上;同時對裂縫壁面產生壓實作用,加大了地層流體進入裂縫的滲流阻力;

(5)化學結垢和沉積引起堵塞。此外,膠質、瀝青等重質烴組分沉積也將堵塞裂縫及附近地層。

2.重復壓裂措施效果技術

2.1壓裂井選井選層技術

(1)油井必須具有足夠的剩余儲量和地層能量。一般油井靜壓應在7MPa以上。

(2)有足夠的地層系數。地層系數過低,地層供油能力弱,必須加大施工規模,增加裂縫長度;地層系數過大,必須有很高的裂縫導流能力,宜采用端部脫砂壓裂技術。一般要求kh>0.5×10-3μm2。

(3)優先選擇前次壓裂由于施工原因造成施工失?。ㄈ缭缙诿撋埃┚?;前次改造規模不夠的壓裂井;前次改造對裂縫支撐不夠的井;改造后支撐劑破碎的井。

(4)選井要注意井況,應選擇套管狀況及強度具備條件,最好距邊底水、氣頂有一定距離,有較好遮擋層的井層。

(5)用模糊識別原理進行定量選井選層。模糊識別原理的應用綜合權衡各種因素,得出理想壓裂井層的特征參數,計算出重復壓裂井層的歐氏貼近度。歐氏貼近度數值與重復壓裂有效期呈正比關系, 其中薩爾圖油層歐式貼近度應高于0.58,高臺子應高于0.5,葡萄花應高于0.6。

2.2重復壓裂時機的確定

壓裂投產后油氣井的生產特征一般分為3個階段。

(1)線型流階段。此階段原油從支撐裂縫前緣流向井筒,為壓后高產階段,不過產量下降較快。

(2)擬徑向流階段。此階段原油一方面從支撐裂縫前緣流向井筒,另一方面也從裂縫兩側基巖流入井筒。此時產量已低于第一階段產量,但生產能力仍高于油層未經過壓裂改造前的產量,此階段產量較穩定。

(3)徑向流階段。此階段支撐裂縫已失去了高導流能力,生產能力已恢復到壓前水平。壓裂井經過線型流、擬徑向流直至徑向流,增產期即告結束,此時,原油處于經濟生產下限,應考慮重復壓裂。

(4)重復壓裂間隔時間確定

統計以往壓裂井措施效果,其增液有效期一般在16-20個月之間,擬徑向流階段在壓后4到20個月之間。根據壓裂裂縫失效時間一般在2年左右和達到徑向流階段時間20個月,確定復壓時間間隔為22個月以上。此外,用壓裂模擬軟件和油藏模擬軟件對重復壓裂后日增油量與復壓前地層壓力系數的關系進行模擬發現,當復壓井層壓力系數為0.7~1.3時,是獲得復壓效果的最佳區間。

2.3重復壓裂施工工藝優化

(1)壓裂液的優選。針對重復壓裂井層低壓、低滲的特點,為減輕壓裂液的傷害,全部應用殘渣為134mg/l的低配比胍膠壓裂液,其流變性、濾失性能均能滿足指標要求。此外,對于修后壓裂、污染嚴重和地層壓力相對低的井應用高效助排劑提高返排率,最大限度降低壓裂液污染。

(2)壓裂工藝的優化。①原縫改造工藝。原層段壓裂改造針對初次壓裂施工規模和效果,采用增大壓裂施工規模和高砂比,通過延長裂縫長度和提高導流能力保證措施效果。②層段內壓開新裂縫。對于層段性質差異較大,或部分層含水高的井,采取暫堵壓裂工藝封堵原層段,壓開中低滲透層;對非均質厚油層,通過補射非主力油層和層段重新組合,壓開新裂縫提高儲量動用程度。③酸洗裂縫。對于低滲透井層(平均單層滲透率51X10-3um2)采用酸洗裂縫工藝提高和恢復裂縫壁面的導流能力,解除由于鑲嵌、壓實堵塞產生的傷害。

3.現場試驗

截至2008年底,累計重復壓裂施工59口井,平均單井射開砂巖厚度13.3m、有效厚度4.3m。初期平均單井日增液38.7t,日增油6.2t,有效率91.5%。2008年以前壓裂的55口井平均有效期已達16.4個月,平均單井累計增油1769t。

(1)原層段原縫改造。原層段原縫壓裂改造28口井、75個層,平均單層射開砂巖3.9m,有效1.1m,平均單層加砂量由原來的6.7m3提高到8.6m3(增加幅度28%),加砂半徑由原來的26.3m提高到29.9m(增加幅度13.7%)。壓后平均日增液35.7t,日增油6.5t。到目前平均有效期為16.9個月,平均單井累計增油1974t。

(2)層段內壓開新裂縫。原層段開新縫27口井77個層,平均單層射開砂巖3.58m,有效1.67m,平均單層加砂量由原來的6.5m3提高到7.9m3(增加幅度21%),加砂半徑由原來的25.9m提高到28.7m。單縫加砂量由原來的4.5m3提高到6.1m3(增加幅度35%),加砂半徑由原來的22.3m提高到25.3m(增加幅度10.8%)。壓后平均單井日增液41.7t,日增油5.9t,到目前平均有效期為15.8個月,平均單井累計增油1558t。

(3)酸洗裂縫。酸洗裂縫6口井19個層(其中原層段原縫酸洗4口,原層段開新縫酸洗2口),平均單層射開砂巖4.3m,有效1.1m。層段滲透率最高110×10-3μm2,平均單層滲透率僅為47×10-3μm2 ,措施后初期平均單井日增液35.8t,日增油5.3t。平均單井已累計增油1181t,平均有效期已達13.7個月。

4.結束語

石英砂破碎率逐漸增加、支撐劑鑲嵌到裂縫壁面以及微粒運移引起堵塞都可以減小了裂縫的滲透率,使導流能力下降,重復壓裂井的井層優選和壓裂時機確定是提高措施效果重要影響因素。原縫重復壓裂改造應優化施工參數并適當增加施工規模,以確保措施效果和獲取較高的經濟效益。對于低滲透井層或污染嚴重的井層,可采用酸洗裂縫工藝和應用高效助排劑,解除由于鑲嵌、壓實堵塞和壓裂液污染產生的傷害。

第10篇

【關鍵詞】磨銑工具;小套管管柱結構;雙級梯形扣;固井;負壓;八面河油田

0 概況

八面河油田目前有套管變形井812口,占總井數的44%,其中只有111口成功修復,其余井被迫上返或報廢。在修復的111口井中,修復套管穿孔井占了87%,而套管錯斷、彎曲變形和穿孔變形等情況僅修復了7口,側鉆4口。側鉆成本比較高,同時側鉆井徑小于4″,后續生產管理、作業等都受到嚴重制約。針對這一情況,通過攻關,研究了成本低、作業周期短、設備要求低、修復后井徑大于4″的小套管完井技術。

1 工藝原理及結構

小套管完井技術主要包括“打通道”技術、相應的小套管、固井技術等三項。

1.1 “打通道”技術

在不大面積損傷套管的情況下,打通井眼,保證小套管能順利下入人工井底(或灰面),是該項修套技術的關鍵。打通道主要工藝技術磨銑,即用磨鞋銑到錯斷點、變形井段,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套管變形破裂、甚至斷開,用磨鞋磨銑時易開窗,形成套管外通道,造成卡鉆工程重大事故。

(2)磨銑工具的強度不足,磨銑點少。

(3)彎曲套管是一段變形,很容易銑掉大面積套管,造成井壁坍塌,正常循環洗井建不起來,造成修井失敗。

針對存在的問題,我們進行了磨銑工具、磨銑工藝和臨時防砂工藝研究。

1.1.1 研制新型磨銑工具

1)結構改進:對原來普通的平底磨鞋,單循環液流結構加以改進,制做成多刃平底磨鞋。一方面使其具有較大面積的液流通道,讓碎屑能夠順利地排出;另一方面多刃結構使載荷集中作用于被磨銑的局部,提高磨銑速度。

2)YD合金的堆焊:由原來普通銅焊條鋪焊改為采用鎳銀焊條來進行底焊,YD合金焊條來進行堆焊。底焊溫度控制在590℃~700℃,研制出多刃系列磨鞋、犁形系列磨鞋;采用了石墨制作的模型,提高需要堆焊的厚度,從而提高磨鞋的使用壽命;

1.1.2 研究適用的磨銑工藝

1)針對普通三刃或單刃磨鞋易開窗的問題,我們改進了管柱結構,在磨鞋上接10m鉆桿,之上接長Φ140mm(針對7″套管)或Φ110mm(針對51/2″套管)×10m扶正管,保證磨鞋一直在原套管內鉆進,

2)磨銑時加大了沖洗排量,從300L/min提高到500L/min,一方面增加了攜砂能力,另一方面降低磨銑點的溫度,提高了磨鞋使用壽命。

3)研制了方鉆桿自封,改變洗井方式,提高攜砂能力。

研制了方鉆桿自封,井口動態最高承壓達15MPa,自封的軸承盤和方鉆桿相連,里面裝有特殊自封膠皮,既能將方鉆桿外壁密封,又能將井口環形空間密封,大大提高了修井綜合效率。

1.2 小套管管柱結構

常規小套管完井技術7″套管使用5″套管,51/2″套管使用4″套管。由于5″套管和4″套管比常規套管尺寸小,沒有配套的防砂工具、分層采油、泵抽管柱等,增加了油水井使用時因不可預見的管卡而報廢的可能性,同時加大了作業的難度。

壁厚7.72mm的51/2″套管本體外徑139.7mm,套管節箍外徑153.7mm,與7″套管間隙僅有5.7mm。不僅影響固井施工,易造成節流壓差。我們改變了套管連接方式,將51/2″套管采取雙級梯形扣連接。雙級梯形扣接箍,比雙級梯形扣套管本體厚1~2mm,一方面因絲扣部分壁加厚,加大連接扣的強度,另一方面因減少套管通徑的要求,減少了打通道的工作量,增加修井成功的可能性。

1.3 固井

小套管下入井內預計位置后,進行固井施工。主要存在兩個難點:

一是由于小套管與套管間隙小,且由于井身軌跡的影響,小套管貼邊,導致固井時水泥漿上返不均勻,影響固井質量;二是八面河油田部分區塊存在負壓現象,在固井過程中,由于壓差作用,水泥漿進入油層,形成水泥漿錐入。

1.3.1 臨時屏蔽液

經過室內研究結果,設計并研制出ZD系列水溶性暫堵劑。ZD水溶性暫堵劑主要成份為微溶于水的化合物和無機鹽類,在常溫下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在地層溫度下,可通過架橋、充填和變形等作用,在地層表而形成一條低滲透性的暫堵帶,從而阻止入井流體的浸入和傷害,作業完成后,ZD可被水逐漸溶解而自行解堵。

1.3.2 套管扶正器

套管扶正器在一根27/8″鉆桿焊接Ф140mm(7″)或Ф114mm(51/2″)壁厚9.17mm的鋼管,磨鞋工作時不會貼邊,也就不會磨銑套管,保證了磨銑施工可靠進行,同時還能修復彎曲變形部分套管。

2 現場應用實例

2.1 7″套管

面14-509井,2003年4月作業時發現井筒內全部是泥漿,泵下2根21/2″油管彎曲變形,改撈油。根據生產要求,進行修套施工。

打通道:下Φ150mm×1m銑棒進行磨銑,從1053m磨銑至1059m,下Φ140mm×1m、Φ140mm×1m通井規順利下至預計深度。

壓井:于該井出砂嚴重,增加井筒壓力,配制比重1.2的鹽水壓井,起下管柱時不停向井筒內補充鹽水,保持液面在井口,保證井筒壓力,成功防止地層出砂。

下小套管:為保證后繼生產的順利進行,下入51/2″套管。小套管結構由下至上為導錐+小套管+丟手接頭+油管+油管短節+懸掛器。

固井:由于該井輕微負壓,為了防止水泥漿進入地層,在固井前,先替入一定量的暫堵劑,將地層屏閉,再進行固井施工。

2.2 51/2″套管

角12-斜233井,由于套管在1001.37~1208.8m破裂,要求撈出在1601.0m處丟手封隔器,下小套管固井。

打通道:下Φ117mm鉛模至1105.92m沖砂至1107.34m,打印,鉛模邊緣有刮痕,先后下鉆桿帶Φ117mm多刃磨鞋、Φ116mm銑錐、Φ118mm銑棒磨銑至1620.22m。

下小套管固井:下21/2″加大油管下接41/2″模擬套管650.1m,正替臨時屏蔽液10方,用清水90方洗井,擠灰漿8m3,替清水6.77m3,泵壓14MPa,懸重13T至9T倒扣15圈丟手,上提油管6m替出多余灰漿,起出丟手接頭,關井候凝。Φ86mm刮刀鉆頭鉆至灰面1620.0m,試壓,打壓5min,泵壓15.0MPa未降,完井合格。

3 結論

通過八面河油田現場13口井試驗,證明小套管完井技術對套管錯斷、變形等情況有較好的適應性,挽救了一些待報廢井,修復一批高產井,取得了可觀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胡博仲.油水井大修工藝技術[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5.

[2]鄒德健.水溶性和油溶性清防蠟劑研制與應用[D].大慶石油學院,2003.

第11篇

論文關鍵詞:CCS(CO2捕集與埋存),技術現狀,應對策略,戰略區域

引 言

溫室氣體減排已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熱點。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會議的焦點是全球氣候變化與應對。在哥本哈根會議上,192個國家的代表達成共識,碳捕集與埋存技術有助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控制全球氣候變暖。中國將溫室氣體減排納入了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2009年12月中國政府向世界做出到2020年單位國民生產總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諾。

CCS技術是世界各國研究的熱點[1、2、3],也是世界各國公認的支撐溫室氣體減排策略的主要技術。如何低成本的捕集CO2并有效利用CO2是CCS技術的核心。在中國現行的能源結構中,石油是僅次于煤炭的第二大能源。根據國家能源局《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09》,2009年中國的原油產量為1.89億噸,原油凈進口量為1.99億噸,原油的對外依賴度為51.3%。保障國民經濟較快增長所需的油氣安全供給已成為中國社會和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發展和推進CO2的捕集、埋存與大幅度提高石油采收率相結合的技術是目前中國主動應對氣候變化的有效方法之一[4]。

1 國際CCS發展現狀

近十年來,在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國際能源署(IEA)等國際組織的發起和協調下,圍繞CCS技術研發和實踐的活動非常活躍。很多國家都成立了專門的研究機構。美國、歐盟各國、日本等國相繼開展了CO2地下埋存的試驗工作,制定了本國的CCS技術發展路線圖。

目前全球正在運行三個工業規模的CCS示范項目,分別是北海Sleipner鹽水層埋存CO2項目[5]、北美Weyburn油田CO2驅油與埋存項目[6、7]以及非洲In Salah氣藏底水埋存CO2項目[8]。Sleipner項目于1996年投入運行,建有世界上第一個工業級的(從天然氣中)捕集CO2的設施,年埋存CO2100萬噸戰略區域,主要示范海底鹽水層安全埋存CO2技術。Weyburn項目始于2000年,通過320公里管線將美國北達科他州Beulah煤氣化廠副產的CO2輸送到Weyburn油田,用于提高油田采收率,年注入CO2150萬噸,主要示范CO2驅油與埋存技術。2004年In Salah項目開始將從天然氣中分離的CO2注入氣藏底水中埋存,年注入量120萬噸,主要示范陸地鹽水層安全埋存CO2技術。

美國在CO2驅油方面具有四十多年的實踐,擁有成熟的技術[9]。因此,在從CO2-EOR技術轉向CCS-EOR技術的研發方面進展較快論文格式。目前已開展了25個地下構造注入CO2、儲存與監測的現場試驗。世界上已有10個以上國家已經開展和正在開展鹽水層埋存CO2或油藏CO2驅油與埋存的現場存試驗[10、11、12、13、14]。國際社會在有關CCS主體技術的研發已進入實質性試驗階段。中國面臨著來自國際社會的壓力。

2中國在CCS方面的實踐與發展現狀

中國政府積極推動CCS技術的發展[15、16、17]。自1988年IPCC成立以來,中國一直積極參與IPCC的會議和活動。中國氣象局作為國內IPCC活動的牽頭部門,組團參加了IPCC歷次全會和主席團會議,闡述中國關于氣候變化科學評估的基本立場,在重大問題上反映中國政府的意見和建議;同時,在IPCC評估報告中反映中國科學界的相關科研成果。自2000年以來,中國政府先后出臺和了包括《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在內的一系列文件和政策法規,向國際社會闡釋了中國政府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以及中國政府努力推動和發展CCS技術的決心。

自2000年以來,中國政府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973)、國家高技術計劃(863)和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國家層面上設立了多個CCS技術研發的重點項目和課題,并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國企、民企、科研院所、高校等積極參與和自主開展CCS領域的應用基礎和應用技術的研究和實踐活動。

2006年中國石油在吉林油田開展了中國第一個規?;腃CS-EOR試驗項目。該項目將天然氣所含CO2分離并注入油藏提高石油采收率,同時進行CO2的地質埋存,實現CO2零排放條件下的CO2利用與埋存的雙贏。目前已轉入工業擴大試驗。

基于2004年“綠色煤電” 發展計劃,華能集團于2008年建成了中國首個燃煤電廠CO2捕集示范工程-華能北京熱電廠年捕集3000噸CO2示范工程;2009年底建成了上海石洞口第二電廠年捕集10萬噸CO2示范工程。神華集團于2010年啟動了中國首個CO2捕集與地質封存全流程(CCS)示范項目建設。

與國外相比,中國在CCS技術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經過近10年的研究,認識和掌握了關鍵技術。在工程實踐方面,雖然規模較小,但認清了技術瓶徑,具備了工業化發展的技術基礎。

3石油行業在CCS方面的優勢和挑戰

石油行業在CCS方面的最大優勢是在將CO2驅油與CO2埋存相結合[18],可以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2006年中國石油在吉林油田開展的CCS-EOR試驗項目已經初步證實了這一優勢。

CO2驅油技術是以CO2為驅油劑,利用其與原油混相、降低原油粘度和使原油體積膨脹等特性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術。在CO2驅油過程中戰略區域,將有一部分CO2替換原油而滯留地下以及通過吸附于地層巖石和溶解于地層流體而滯留地下,實現埋存。CO2驅油過程中產出的伴生CO2氣體,可經過分離(或直接)回注到油層循環利用,實現CO2驅油和埋存的雙重目標,因此石油工業在CCS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

中國的石油行業自上個世紀后期開始系統地進行CO2驅油與CO2地質埋存的研究。從目前的理論研究成果和現場試驗效果看,無論在高含水后期油藏提高原油采收率,還是在特/低滲透油藏開發中建立有效的驅替系統并大幅度提高單井產量方面,均表現出顯著的效果,預示著提高石油采收率主體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其意義在于不同于國外海相沉積儲層的中國陸相沉積儲層,在化學驅提高采收率技術廣泛應用過程中儲備了新的氣驅提高采收率的技術。中國石油在吉林油田開展的CCS-EOR先導試驗,凸顯了CO2驅油技術在開發低滲透油藏的三大技術優勢。

第一,CO2作為驅油劑可以在低滲透油藏建立有效的驅替系統。水驅開發低滲透油田最大的難點是補充能量困難,不能建立有效的驅替系統。而CO2驅可以在相對較大的井距下,持續建立有效的驅替系統,現場動態表明,CO2的注入能力是注水的3~4倍,且能保持穩定。同時,CO2驅具有比水驅小的井網密度和更高的產量,在經濟上更具優勢。

第二,CO2驅可緩解由于供液供能不足造成的低滲透油藏中高含水階段產量快速遞減問題。國內部分低滲透油藏具有原始含油飽和度低(不到45%)的特點。油田投產即含水(含水率在40%左右)?,F場動態表明,經過短時間注入CO2后,就會出現油井產油量上升和含水率下降的開發階段,上升幅度為50~120%、下降幅度為30~60%。國內低滲透油藏開發中存在的另一個問題是在水驅開發的中高含水階段,油田整體出現產液、產油和供液能力下降,依靠注水提液技術難以維持產量穩定。對于這類油藏,注CO2可以緩解因供液供能不足引起的開發產量快速下降的趨勢。

第三,實施CO2驅油技術可減少低滲透油田的壓裂投資,更具經濟性。國內多數低滲透油田基本沒有自然產能,需要通過壓裂改造才能實現工業性開發[19]論文格式。吉林油田CO2驅先導試驗中嘗試了不進行儲層壓裂直接投產方式,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戰略區域,根據對典型低滲透油田水驅壓裂井與CO2驅不壓裂井的產量對比統計, CO2驅不壓裂油井的產量一直是水驅壓裂油井的產量的1~1.9倍,并且由于不進行壓裂,降低了運行成本,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國內低滲透石油資源占總資源量的一半以上。鑒于CO2驅技術在開發低滲透油藏方面的優勢,應用CO2驅技術開發邊際油藏將是今后一段時期國內石油行業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與國際前沿水平相比,中國的石油行業在CCS-EOR方面還面臨兩大技術挑戰。

第一,CO2驅大幅度提高石油采收率技術。根據目前國內外的共識,CO2混相驅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幅度在10-15%,CO2非混相驅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幅度在8-12%。與國際上的應用對象不同,中國主要應用CO2驅油技術開發難動用儲量和提高水驅后油藏的采收率。由于國內陸相沉積原油的含蠟、含膠質、瀝青質量高以及凝固點高等特點,中國東部許多油田難以達到CO2混相驅條件。因此,通過擴大波及體積、改善混相條件、增加注入量等手段把CO2驅提高的采收率增加到15%左右,是東部地區油田CO2驅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技術挑戰。西部地區是中國發現新儲量、產量接替的地區,需要針對西部大量低滲/特低滲油田的特點,逐步開展提高動用率和混相驅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應用基礎和應用技術研究。

第二,地下埋存CO2的能源轉化技術。上世紀末日本、美國等提出能源轉化的思路。例如,利用自然界的產甲烷菌,通過生物學、化學和地球物理學等學科的交叉,建立微生物或生物反應系統,將CO2轉化為CH4。利用產甲烷菌進行油藏埋存CO2的能源轉化是對CCS-EOR架構的拓展,對中國石油行業更具有戰略意義,可實現CO2驅油提高采收率、CO2埋存以及CO2轉化能源的三重功效。核心技術是篩選和培育在高溫、高鹽、高壓等條件下高效利用CO2產生CH4的菌種。目前國內已有多家單位開展了利用微生物地下再生甲烷技術的探索與研究。

4 中國發展CCS的策略及實施建議

中國已將減排CO2內容納入能源發展的中長期規劃。結合中國現階段在CCS-EOR方面的實踐和技術特點,建議中國分階段實施CCS技術。

第一階段,利用成熟技術,實施優勢產業部門的CCS技術集成與示范。例如,利用含CO2天然氣開發過程中分離出的高純度CO2或工業乙醇制造業副產的CO2,進行CO2驅油與埋存的先導性試驗與示范。

第二階段,跨產業部門的技術集成與工業化CCS技術試驗與示范。針對精細化工、煤化工等部門產生的較高純度CO2,進行CO2驅油與埋存的工業示范。

第三階段戰略區域,跨部門實施工業化的CCS;對普通燃煤電廠捕捉的CO2,進行工業化的CO2驅油與埋存,建成廣義的CCS-EOR產業鏈。

根據中國目前乃至今后CO2排放源相對集中分布的特點和油氣藏的總體分布特征,初步規劃八個CO2驅油與埋存的戰略區域。

①松遼盆地CO2驅油與埋存區

松遼盆地是中國蘊藏豐富油氣資源的重要油氣生產區。大慶長垣中高滲儲量和長垣外圍低滲儲量平分秋色。前者已進入特高含水期,利用CO2驅技術仍具有進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潛力;后者水驅開發效果差,從目前已開展的CO2驅油試驗看,前景良好。CO2驅既能改善儲層的物性,又能提高單井產量和采收率,可以作為油氣戰略儲備基地進行工業規模的CO2驅油與埋存。松遼地區距油田百公里的范圍內分布有多個乙醇廠、化肥廠和化工廠,它們副產的大量高純度的CO2,是開展CO2驅油和埋存的物質基礎。

②海拉爾/二連盆地CO2驅油與埋存區

海拉爾/二連盆地具有十億噸以上的油氣資源規模,屬典型的特低滲油藏。發育含火山質儲層,強水敏特征,水驅開發極其困難,油品多屬輕質油,注CO2易于混相,能較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在該地區煤炭資源極其豐富,具有很多電廠,并準備啟動IGCC項目,產生大量較高純度的CO2,有著進行CO2驅油與埋存得天獨厚的條件。

③環渤海CO2驅油與埋存區

環渤海地區主要包括勝利、大港、遼河、冀東、華北和渤中等油田,具有近百億噸油氣資源,是中國最重要的油氣生產基地。相對較淺的上第三系儲層已進入特高含水期,需要通過CO2驅提高采收率,這套儲層在渤海灣地區分布穩定,其中還發育豐富的水體是作為鹽水層封存CO2的有利區域;相對較深的下第三系儲層、埋深大、水驅效果差,但油品性質好,適于CO2混相驅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環渤海地區發電廠、化工廠較多并排放大量CO2。特別是在濱海新區準備啟動相當規模的IGCC項目,同時排放大量高純度的CO2,所以進行CO2捕捉并埋存戰略區域,既保護環境又提高采收率,是實現雙贏的有利場所。

④鄂爾多斯盆地CO2驅油與埋存區

鄂爾多斯盆地是中國油氣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區內有長慶油田和延長油田等。該區內發育的三疊系儲層,屬典型的特低滲儲層。水驅采收率低,但油品性質好、地溫梯度低,適于CO2混相驅大幅度提高采收率論文格式。該地區已建和在建多個大型煤制油和煤化工項目,將產生大量較高純度的CO2。該地區是CO2埋存和驅油相結合的有利地區。

⑤新疆三大盆地CO2驅油與埋存區

位于中國西部邊陲的塔里木、準噶爾和吐哈盆地油氣資源豐富,油品性質好,易于實現CO2的混相驅。在該地區運行的多個大規?;蕪S副產高純度的CO2。另外,新疆地區煤炭資源豐富,正在籌備多個煤化工和燃煤發電項目,具備實施CO2埋存和驅油一體化發展的有利條件。

⑥中東部CO2驅油與埋存區

該地區涵蓋中原、南陽、江蘇、江漢等油田,油氣資源較豐富。目前上述油田正在主攻提高采收率的主體技術。該地區分布有很多化工廠和發電廠,排放純度不等的CO2。中原油田和江蘇油田的前期試驗表明,CO2驅提高采收率技術有較好的應用前景,該區是CO2驅油和埋存結合的理想區域。

⑦近海地區CO2驅油與埋存區

中國近海地區已經發現了多個油田,特別是在南海地區發現了含CO2的天然氣資源,開發天然氣資源需要解決CO2排放問題,因此,該地區也存在CO2埋存和驅油相結合的有利條件。

⑧晉陜地區提高煤層氣采收率和CO2埋存區

晉陜地區有著豐富的煤炭資源和煤層氣資源,是中國最有可能規模化實施提高煤層氣的采收率(ECBM)的地區。該地區發電廠集中,產生的CO2數量較大。是構建火電廠捕集CO2、注CO2到煤層提高煤層氣的采收率(ECBM)和進行CO2埋存的理想地區。

上述八個戰略區域的資源特點各有不同,構建CCS產業鏈所需的關鍵技術也不同,應在統籌資源特點和技術經濟條件的情況下,按照三階段實施的原則,規劃和部署CCS產業結構。在實施CCS技術的過程中,應遵循先易后難、積累經驗、逐步推進、和諧發展的原則。在發展CCS技術的過程中,要以科技創新作為突破口,全面提升中國CCS-EOR方面的科學技術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全面提升科技進步對發展經濟和節能減排的貢獻。目前戰略區域,亟需在上述地區開展技術可行性論證,適當安排先導試驗。鑒于上述地區已有大量的石油鉆探和煤層開采的翔實資料,建議在國家統一規劃下,盡早展開系統地CO2埋存與驅油的潛力評價,為盡快形成中國CCS的總體構架和制定中國的CCS路線圖奠定基礎。

5結 語

①CCS技術是解決全球氣候變暖問題的最具發展前景的解決方案之一,許多國家都開展了相關的研究并進行了實質性試驗,中國面臨著國際社會的壓力。

②中國的國情、發展階段和能源結構決定了現階段CCS最為可行的做法是走CO2捕集、埋存與油氣田提高采收率(CCS-EOR)相結合的道路,既實現CO2減排的社會效益,又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是當前CCS的最佳實現途徑。

③中國的石油行業將充分利用油氣資源及其開發技術的優勢,大力推動CCS技術的發展,積極攻關當前的瓶頸技術,儲備未來地下埋存CO2的能源轉化技術,為CCS技術的工業化推廣奠定基礎。

④根據中國油氣煤等資源特點、CO2排放源的分布現狀、CCS-EOR的實踐和技術現狀,提出了分步實施建議,規劃了八個CO2埋存與驅油區域。

參考文獻:

[1]Bachu S.Screening,evaluation and ranking ofoil reservoirs suitable for carbon dioxide sequestration[J].Canadian Petroleum Technology,2002,41(9):51-61.

[2]江懷友宋新民等.世界石油工業CO2埋存現狀與展望[J].國外油田工程2008,24(7) :50-54.

[3]Bachll S,Shaw J C.Estimation of oil recovery and CO2storage capacity in CO2 EOR incorporating the effect of underlying aquifers[C].SPE 89340,2004:13.

[4]沈平平楊永智.溫室氣體在石油開采中資源化利用的科學問題[J].中國基礎科學2006,8(3) :23-31

[5]鄭曉鵬.海上天然氣田伴生CO2的海上捕集及回注技術[J]. 中國造船2007,48(B11) :297-302

[6]Moritis G.CO2sequestration adds new dimension to oil,gas production[J].Oil and Gas Journal,2003,101(9):71-83.

[7]Malik Q M,Islam MR.CO2 injection in the Weyburn field ofCanada:Optimization of enhanced0il recovery and greenhouse gas storage with horizontal wells[R].SPE 59327,2000.

[8]Wright Iain W.The In Salah gas CO2 storage project [R].IPTC 11326,2007.

[9]Mark. A. K. Carbon dioxide flooding basic mechanisms andproject design. International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1989

[10]Agustssen H,Grinestafr G H.A study of IOR by CO2injection in the Gullfaks field[C].SPE 89338,2004:1 21~1 22.

[11]Doughty c,Pmuss K,Hovorka S D,Knox P R.Capacity investigation of brine—bearing sands of the Frio Formationfor geologic storage of CO2[J].Journalof oil and gas,2000,1 2(9):11~1 5.

[12]Winter EM,P D.Availability of depleted oil and gasreservoirs for disposal of carbon dioxide in the United States[J].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2001,34(6):1l77~ 1187.

[13]Bachu S,J C.Evaluation of the CO2 sequestrationcapacity in Albedis oil and gas reservoirs at depletion and the effect ofunderlying aquifers[J].Petroleum Technology,2003,42(9):51~61.

[14]張衛東張棟田克忠.碳捕集與封存技術的現狀與未來[J].中外能源2009,14(11) :7-14.

[15]倪維斗陳貞李政.我國能源現狀及某些重要戰略對策[J]. 中外能源2009,30(12) :5-9.

[16]任韶然,張莉,張亮.CO2地質埋存:國外示范工程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 . 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 34(1): 93-98.

[17]李宏軍,黃盛初.中國CCS的發展前景及最新行動[J].中國煤炭,2010,36(1):13-17.

[18]趙雪,芮久后,王宇,劉雅文.探討適合中國的CO2捕集技術[J].科技導報2010,28(4):97-100.

第12篇

[關鍵詞]秦家屯油田 PNN監測 機械堵水 采收率

中圖分類號:TE624.6 文獻標識碼:TE 文章編號:1009914X(2013)34021602

一、概 述

PNN(Pusle Neutron Neutron)簡稱 脈沖中子一中子,PNN測試是向地層發射高能量(14.1Mev)的快中子,探測這些快中子經過地層減速以后還沒有被地層俘獲的熱中子。與其他傳統的中子壽命儀器的主要區別是:傳統的中子壽命儀器是探測放射出來的中子被地層俘獲以后放射出來的伽馬射線。因此它可以在低礦化度、低孔隙度的地層情況下提供更為精確的測量結果。同時利用兩個中子探測器上得到的中子記數的比值就可以計算儲層含氫指數。據此在低礦化度地層水條件下,分辨近井地帶的油水分布,計算含油飽和度、劃分水淹級別、求取儲層孔隙度、計算儲層內泥質含量及主要礦物含量等等。而常規的C/ O 碳氧比〔1〕測井儀雖然使用時間較長,但存在記數率低、統計誤差大、測速慢,探測深度較淺,受井眼影響嚴重(測前必須洗井)、儀器外徑大、不能過油管測量,而且只適用于中高孔隙度(孔隙度大于20% 才能做定量分析)地層等諸多缺點。

PNN儀器利用兩個探測器(即長、短源距探測器)記錄從快中子束發射30ms后的1800ms時間的熱中子計數率,根據各道記錄的中子數據可以有效地求取地層的宏觀俘獲截面,同時利用兩個中子探測器上得到的中子計數的比值就可以計算儲層含氫指數(可以有效的識別氣層)。在低礦化度地層水條件下,分辨近井地帶的油水分布,計算含油飽和度、劃分水淹級別、求取儲層孔隙度、計算儲層內泥質含量及主要礦物含量等等。

與傳統的中子壽命測井相比,中子壽命測井記錄的是熱中子與地層俘獲反應釋放出的伽馬射線,反推熱中子的時間壽命,而PNN直接記錄俘獲反應前的熱中子計數率。具有獨特熱中子探測:解決低孔、低礦難題;獨特的高溫設計:工作環境可高達175°;獨特的記錄方式:記錄中子衰竭時間譜;獨特的成像技術:可直觀消除井眼影響;高精度評價技術:尋找出水點和剩余油。

二、技術特點

PNN是通過對地層中還沒有被地層俘獲的熱中子來進行記錄和分析,從而得到飽和度的解析。而傳統的中子壽命儀器是探測放射出來的中子被地層俘獲以后放射出來的伽馬。這是PNN 測試技術的主要特點之一。

探測熱中子方法,沒有了探測伽馬方法存在的本底值影響,同時在低礦化度與低孔隙度地層保持了相對較高的記數率,削減了統計起伏的影響。由于PNN 記錄的是還沒有被地層俘獲的熱中子,在低礦化度、低孔隙度的地層,俘獲的中子少,反而剩下的沒有被俘獲的中子多了,這時候中子的記數率就高,統計起伏就低,提高了測量精度。PNN 可以在低礦化度、低孔隙度的地層情況下提供更為精確的測量結果,這也是PNN 儀器測試技術的主要特點之一。

同時,PNN還有一套獨特的數據處理方法,能夠最大程度的去除井眼影響,保證了Sigma(地層俘獲截面)曲線的準確性,精度可以達到±0.1俘獲截面單位。

PNN 具有施工簡單,不需要特殊的作業準備,可以過油管測量、儀器不需刻度,操作維修簡單、記錄原始數據、去除井眼影響等等多方面的優勢。PNN 現場無需任何特殊的作業,儀器外徑為43mm,可以過油管測量,也可以在油井生產、關井情況下進行測量?,F場施工前,只要確保儀器能夠下放到目的層段即可。過油管測量以及在油井生產的情況下測量,都會受到井眼不同程度的影響。多層管柱以及管柱間流體的不同都會形成程度不同的井眼影響。PNN 通過其獨有的數據處理軟件包中的sigma 成像功能,成功的識別出不同的井眼影響,并避開這些井眼影響的數據,選擇真正來自地層信息的數據進行地層sigma 的計算,從而最大程度的去除掉井眼影響,實現了過油管以及在生產的狀況下進行測量。所以不管井筒中有水,有氣、還是有油,PNN 都可以進行測量,并取得準確的解釋結果。這也是PNN 測試技術的主要特點之一。

三、PNN測試技術在十屋采油廠秦家屯油田中的應用

SN78區塊位于秦家屯油田的西部,主要含油層位為泉一段農Ⅺ油層[7],屬于常溫常壓低滲透油藏。該區塊于發現工業油流以來,經過10余年的注水開發,目前已經進入了中高含水期階段,油藏情況異常復雜多變,平面上及縱向上非均質性不斷加劇[8],造成注入水在平面上向生產井方向舌進和在縱向上向高滲透層突進的現象非常嚴重,導致油水井間出現串流通道,造成了無效注水,極大地降低了水驅效果。為了明確該塊油水井對應關系、緩和層間矛盾,為下一步分注、堵水等調整措施提供依據,近年,結合監測實例,對比秦家屯油田前期監測的成功經驗,對該區塊進行PNN監測。共監測了QK5-7-1、QK3等2井。

四、結論

1.PNN 測井克服了傳統中子壽命測井缺點,大大削減了儲層本身存在的自然伽馬和其它核反應產生的延遲伽馬對測井響應的影響,提高了測井響應對儲層的油水分辨能力和主要礦物分辨能力,能在地層礦化度大于20000ppm 或低于2000ppm 的油氣井中進行有效的過套管或過油管的儲層飽和度和孔隙度監測。

2.PNN測井工藝特別簡單,無需任何特殊作業。而且獨特的成像系統可以有效的去除井眼和水泥環的影響??梢杂行У贸鍪S嘤蜌怙柡投确植?,找出出水部位,評價水淹部位,提供優化射孔方案,避免射開水淹部位給開采帶來后續成本的提高和在工藝上無法處理的麻煩。

3.我們建議選井時盡量注意選擇固井質量較好的井次,以此保證測量結論不受井筒工藝的影響。

4.在低礦化度地層水的條件,PNN探測熱中子的方式可以得到較高的計數率,從而可以保證探測精度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吉朋松,等.雙晶C/ O 能譜測井[ J].測井技術,1997,21(2):133.

[2]李慧玫,秦家屯油氣田儲集層評價。天然氣工業,2000(20):82-84.

[3]李永剛,秦家屯油田儲層的敏感性評價。吉林大學學報,2004(34):51-54.

[4]王建波,秦家屯油田儲量評價研究。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1-65.

[5]胡雅君,秦家屯油氣田開發初期動態分析。天然氣工業,2000(20):78-81.

[6]周靖,張春芬,王守田,秦家屯油田勘探成果及油氣評價。天然氣工業,2000(20):57-59.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淫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精品一级片高清无码,国产一区中文字幕无码
中文字乱码亚洲∧V日本亚洲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在观看 | 午夜性色生活片在线观看 | 尹人香蕉久久99天天拍第一页 | 亚洲理论在线a中文字幕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vr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