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6 19:31:5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森林調查報告,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多年來、縣各級黨政部門對森林防火工作非常重視,橫塘鎮各級領導也將此項工作作為重點工作來抓,采取多種有效措施,使火災事故逐年下降。但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一般森林火災仍是不可避免的在發生,不但造成林木資源的損失,且直接影響林業生產的經濟效益,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林業生產的發展,而且對村民的人身財產安全構成了潛在威脅。為了促進森林資源再生產的順利進行,保護村民的人身財產安全,維護社會安全穩定,因此開展森林火災保險是一項重要舉措。
一、森林防火面臨的問題
雖然我鎮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村民在防火期內進行農事用火屢禁不止。在防期內燒農肥是嚴令禁止的,但是還是有很多村民不顧后果自行焚燒,構成了火險隱患。還有一些村民因白天有巡防員不能燒就等到深夜,稍有不慎就會造成火警。
(二)在防火宣傳上思想不統一,認識還不到位。由于缺乏統一的經費來源,在制作宣傳標語時存在相互推諉和扯皮的現象,有些村干部思想麻痹,心存僥幸,對森林防火工作漠不關心,期望上天保佑。
(三)受客觀條件限制,撲火物資裝備有待進一步改善。由于各種客觀條件的限制,在撲火物資裝備上一是數量準備不是十分充足,二是撲火器材的種類不全。
二、搞好森林防火工作的幾點建議
(一)嚴格各項制度落實,加強防火責任力度。在全鎮范圍內嚴格實行“七不準”和“三個一樣”,即:不準燒紙、不準燒香、不準放鞭炮、不準點蠟燭、不準送明火燈、不準帶打火機、不準帶香煙;沿山沿湖一個樣、天晴下雨一個樣,節日平常一個樣,充分保障在民俗節日期間的用火安全。各村要制定好本轄區內森林防火工作的規劃、加強森林防火設施建設、明確森林防火工作職責、搞好森林防火工作責任考核、抓好森林火災的撲救,等等。要象抓計劃生育一樣抓森林防火工作,要象追安全生產責任事故一樣追究森林火災的責任人的責任。要在全鎮領導干部中形成一種不抓森林防火工作不行,不抓好森林防火工作更不行的共識。
(二)抓好宣傳,提高群眾的法律意識。深入各村大張旗鼓地進行森林防火工作宣傳,特別是要加強對重點人頭的宣傳,做到不留死角,從而切實提高廣大農民的法律觀念、防火意識,形成干群聯防的工作局面。各村巡防員一定要做到“四個一”,即:一輛車子一面旗,一個袖標著彩迷,一個喇叭高聲叫,叫到村民守法規。
在宣傳力度上,要舍得花人力、物力、財力;在宣傳群體上,既要注重抓好成年人的宣傳教育,更要重視抓好未成年人的學校教育;在宣傳形式上,既要有靜態的固定宣傳形式,又要有動態的宣傳形式,既要有傳統的宣傳形式,又要創新宣傳形式;在宣傳內容上,既要有政策、法規內容以及失火案例教育,也要有森林防火的業務、科技知識。使廣大人民群眾既懂得森林防火的政策、法規,又明白森林防火的各項要求,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又具備正確撲救森林火災的能力。
(三)強化野外火源管理,建立野外火源管理包干責任長效機制。駐村鎮干部應包干到村、村委會干部包干到村民小組,巡防員要認真履行野外火源巡查職責,發現違規用火,應及時制止并撲滅,減少火災隱患,駐村干部除了自己主動巡查野外用火外,還要監督巡防員巡查落實情況,對工作不負責任、不履行職責的護林員應提出批評,限期改正。要從制度上消除意外火險的發生。
英文名稱:Jiangxi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主管單位:江西省林業廳
主辦單位:江西省林學會;江西省林業科學院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江西省南昌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6-2505
國內刊號:36-1109/S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73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以“漫談一次性物品”為主題,以學生搜集信息、自由辯論、合作探究為形式,有目的性地引導學生依托活動,加強語文實踐,增強學校課程與社會生活的親和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二、活動目標
1.通過調查訪問、展示交流、自由辯論等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體驗情感,鍛煉思維,發展語言。
2.正確認識一次性物品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影響,激發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意識,并主動去探究問題、解決問題。
3.讓學生在搜集處理信息、填調查報告、寫建議書、書信等過程中提高語文綜合能力,學會與人合作、交往。
三、活動內容及形式
1.本次學習活動共分三個環節:課前,學生分組利用課余時間通過網上查詢、報上查找、調查訪問等形式了解一次性物品的使用情況,井填寫調查報告;課中,學生在匯報交流、自由辯論、合作探討等過程中認識到一次性物品的利與弊,完成調查報告;課后,通過貼宣傳畫、標語,向有關部門遞交建議書等形式引導人們正確對待一次性物品,揚長避短,使其發揮實效。
2.學生分工:學生根據個性特點、興趣愛好自由組合,分為三組:第一組到社區去調查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和回收情況,獲得感性認識;第二組通過采訪,調查市民使用一次性物品的程度及使用人群,深入實踐;第三組通過網上查詢、報上查找等方式查閱資料,獲得理性認識。
四、活動過程
1.以導激趣,啟迪思維。【課件出示帶有“生活”字樣的配樂畫面】同學們,我們紅領巾電視臺又和你見面了,歡迎大家走入我們的“生活”演播室,讓我們一起來關注生活、關注社會。我們的口號是——走進生活、關注生活。(生齊答)
今天,我們探討的話題是“漫談一次性物品”,有誰知道什么是一次性物品?(指名說)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哪些一次性物品?(生暢所欲言)看來,一次性物品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下面,請大家看一段錄像。
2.創設情況,在體驗中提出問題。【放CAI課件,出示人們在生活中使用一次性物品的場景】包括:菜市場里,人們手提一次性方便袋購物;醫院中,病人使用一次性輸液管;餐館里,人們吃飯使用一次性碗筷。
你們從畫面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學生可根據所看所想自由地表達)一次性物品對于我們的生活到底有多大影響呢?在這次節目之前,你們已經去搜集了有關一次性物品的信息。下面,請各小組的同學將本組的調查情況向大家匯報一下。
第一組的同學出示調查報告,交流本組的調查成果。使用情況:80%的家庭使用一次性方便袋購物,普通餐館每天使用的一次性碗筷達幾百雙。醫院使用一次性針頭、輸液管給病人治病。回收情況:垃圾堆的一次性物品堆積如山,廢品回收站里一次性物品的回收率很低。利:外型美觀、便宜,使用方便,能夠節省人力、物力。弊:會毀掉森林,造成白色污染,綠色植被遭破壞,導致水土流失嚴重。
第二組的同學出示調查報告,匯報采訪結果。在采訪的50位市民中,有8位不使用一次性物品,10位偶爾使用一次性物品,32位經常使用一次性物品。可見,使用一次性物品的人群非常廣泛,大多是家庭婦女及工薪族人士。
第三組的同學讀一讀有關一次性物品的資料,進一步獲得一次性物品的有關知識,教師可作相應補充。
從同學們調查的情況看,使用一次性物品有利有弊。到底是利多還是弊多呢?根據學生的自主選擇將他們重新分為兩大組:贊成使用一次性物品的同學一組,為正方;反對使用一次性物品的同學一組,為反方。在兩組同學中間開展一場辯論賽,以雙方的辯論結果論輸贏。
3.開展辯論賽,在辯論中探究問題。【顯示CAI課件,創設法庭辯論的場景】第一輪,陳述觀點。正、反兩方各選派三名代表陳述本方觀點。隨著辯手的發言,課件相機顯示雙方觀點。第二輪,自由辯論。要求辯論雙方針對對方觀點進行反駁,若在5秒鐘內不能反駁對方觀點,即為輸,對方則為贏。第三輪,總結陳詞。雙方各選派一名代表總結本方辯論的結果。
4.合作交流,解決問題。剛才,正反雙方結合本方觀點進行了精彩的闡述,表現非常出色,一時之間老師也難以分出勝負。不過,從辯論的情況看,一次性物品對我們的社會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使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同時也給我們的環境及森林資源帶來了危害。那么,面對市場上充斥的一次性物品,我們應該如何揚長避短,最大限度地發揮它們的作用呢?
學生通過小組探討,合作交流,達成共識:(1)通過宣傳,引導人們正確認識一次性物品,奉勸家人、朋友少用或不用不易回收的一次性物品。(2)改用易回收的材料做一次性物品。如用麥稈為原材料做一次性碗,大量生產已經開發出的一次性紙杯、紙袋和以馬鈴薯為原料的一次性碗、筷。(3)運用高科技將不易回收的一次性物品轉化為原油。
5.活動結束,延伸課外。大家在今天的“生活”節目中,展現出了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表了自己獨特的見解,讓老師看到了你們的聰明才智,相信大家長大后一定會為我們的生活添磚加瓦,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以學分制為主線,努力推進教育教學的改革
以評估為契機,推進教學建設與改革
創新思維求真務實——建立科學的高等職業教育質量體系
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推進我院師德師風建設
黨的先進性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
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對策與措施
淺析網絡防火墻技術
淺談黔東南州的旅游人力資源開發
認真學習新《規定》著力推進學生管理制度建設
柑桔產業化的調查與分析——貴州省從江縣柑桔產業化調查
式與開放式飲水對種雞生產效果比較試驗
清熱祛濕健脾法治療小兒秋季腹瀉65例
多媒體教學方法與傳統教學方法
醫學高職藥理實驗教學改革初探
醫學實驗室管理探討
搞好實驗室建設和管理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美育
學生“森林調查”技能培養探討
淺談護生心理差異與因材施教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科學發展初探
高職院校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
淺析高校就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的統一
高職大學生焦慮量表的編制
普通高等醫學院校后進生問題研究
“三功一心”——高校輔導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高職院校保衛工作的現狀與對策
苗藥榜梗邊提取物的抑菌作用及毒性試驗觀察
試述桑蠶產業發展前景與高效種桑養蠶技術
民族地區旅游業開發與文化建設的關系探微
孔子的生命美學思想淺探
談美育在職業素質教育中的促進作用
我院開展少數民族技術文化普查活動
回歸學校是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的主陣地——淺談高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
盤軸滾邊繡工藝初探
傳統文化對中國伊斯蘭教的影響及其原因淺析
《論語》中的“和諧”思想之析
新時期社會歷史批評轉型概說
云南省紅河州借胡村居住民俗調查報告
淺談果樹繁殖材料的采集和保存
論統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對策
公共關系教學策略探析
附加疑問句用法的幾個問題
高職英語教學現狀及改革對策
例談平面動點的軌跡方程的求法
基于工作過程的《臨床診斷知識與技術》精品課程建設
診斷學基礎體格檢查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
我校162名學生刷牙知識調查報告
兔手術實驗教學的幾點體會
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科學技術工程系簡介
油菜硼肥肥效研究
雜交玉米育苗方法試驗初報
淺談水稻稻瘟病的防治
米非司酮藥物流產的臨床應用
針刺加穴位注射治療頑固性頭疼88例病癥的體會
【關鍵詞】:林業調查;規劃設計;質量;建議
1林業調查規劃設計中的不足
1.1缺少系統完善的行業管理制度
盡管當前我國對林業調查規劃設計有了認知,但仍然缺乏系統完善有效的管理制度,或沒有完全落實、執行已經存在的規章制度,對制度里的某些技術規范理解執行不到位或有偏差。如在造林工作中,重造林輕管理,重設計輕施工,重驗收輕監管;在森林采伐中,重設計輕施工,重辦證輕監管,重規章輕執行。特別是在縣鄉基層,林業行業管理制度的健全與否及好壞,直接影響到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工作可否順利展開,直接影響到林業生產建設成效。
1.2技術力量不足,缺少專業技術人才
林業調查規劃設計的工作內容涉及的方面廣、專業性較強,因此對林業技術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較高。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林業調查規劃設計的工作隊伍不夠穩定,林業技術人員缺乏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技術功底有待加強。如筆者所在的枝江市,轄8個鎮1個街道辦事處,194個村,土地總面積1310.4平方公里。僅設有延伸派駐機構(林業管理站)4個,現有14人。市林業局下設二級單位市林業技術推廣中心(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隊),現有9人。目前,全市林業技術人員嚴重不足,人員結構不合理,知識結構老化。而基層林業工作任務繁重,每年需要承擔造林作業設計(驗收)、林木采伐作業設計(驗收)、森林資源動態監測、森林資源評估、林業技術推廣、天然林及公益林區劃界定等大量工作,基本處于趕時間、趕進度狀態,無法保證工作質量。這一現狀,不僅降低了林業調查規劃設計的質量,還給林業工作留下相當大的隱患,遠遠不能適應當前林業工作需要。
1.3技術手段落后,缺少專業技術設備
林業調查工作在野外進行且作業面積廣、野外環境惡劣、存在一定危險性。在白天完成野外調查工作后,晚上還要整理調查數據、編制調查報告等,因此該行業很難吸引到能力強、高素質的優秀人才。由于政策和經濟因素影響,林業調查野外工作所需的交通、通訊、平板電腦及勞動保障等無法落實或配備不足,進一步加重了林業技術人員的工作任務,體力和腦力易出現超負荷狀態,嚴重影響了林業調查規劃設計的質量。在日常工作中,少數地方及個別人員在從事林業資源管理時,導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質量無法保證。
2加強林業調查規劃設計的有效建議
第一,提高認識。要想有效落實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工作,相關領導和工作人員都應加強學習,提高認識,充分了解林業調查規劃設計的重要作用,做好相關的業務培訓教育活動,繼而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保證該項工作的順利實施。領導應該具備長遠的戰略性眼光,抓緊落實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工作,制定科學可行的制度和明確具體的目標,利用學習培訓制度來提高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使其在學習中進步,在工作中成長。
第二,改善工作環境,加大資金投入。在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工作中,需要改善工作人員的工作環境,提高其薪資待遇,適當增加相關的生活補助,這樣能夠調動人員的工作創造性和積極性,提高林業調查規劃設計的質量。另外,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工作的物質基礎就是資金的投入,因此在實際工作環節需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及時更新老舊落后的設備,繼而提高工作效率,達到理想的工作效果。
第三,創新技術。對于林業調查規劃設計而言,其對技術的要求較高,但是目前我國在這方面的技術不夠先進,難以滿足實際的技術需要,嚴重影響該項工作的有序實施。面對這種情況,必須要加強先進技術的研究和創新,積極開發與研制新技術,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促進林業調查規劃設計質量與效率的提升。同時設計人員可以合理應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構建林業地理信息體系,并結合遙感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等,為林業調查規劃設計提供技術支撐,進一步提高工作的效率及質量。
第四,明確方向。隨著林權制度的深化改革,傳統的林業調查規劃設計不夠系統,內容過于單一,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因此需要明確方向,將設計成果與林業系統進行有機結合,做好相關的檢測、調查和監管等工作,從而有效保護林業資源,為林業的發展指明方向。同時林業資源調查不能閉門造車,需要加強與木材市場的聯系,及時準確掌握市場動態信息,有針對性和計劃性調整工作方案,提高調查規劃設計的質量。
第五,加強隊伍建設。林業系統內部可以有針對性進行招聘,選擇具有過硬業務素質、較強工作能力和責任心的人員,這樣才能為工作的開展提供人力資源保障;同時組織人員學習新的方法和知識,做好培訓學習活動,從而增強人員素質,確保工作質量。由于林業調查規劃設計涉及各方的利益,部分人員存在權錢交易的想法,這就需要加強人員的法制教育和思想學習,通過激勵機制的建立來調動人員的工作創造性,提高人員的工作責任感和熱情,如對工作成績突出者予以肯定和物質獎勵,并作為單位職稱晉升和評優樹先的優先條件。
Y束語
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屬于一項復雜而系統的工程,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專業性,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還存在一系列問題,如認知不足、受經濟和社會條件的制約、人員專業技術水平不高、監管薄弱等,嚴重影響林業資源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降低調查規劃設計的質量。基于這種情況,必須要結合實際工作狀況,提高認識,改善工作環境,加大資金投入,創新技術、明確方向,加強隊伍建設,這樣才能有效解決調查規劃設計中出現的新問題和新情況,提高林業資源管理的效率,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韓克峰.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存在問題與對策探究[J].中國林業產業.2016(09).
[2]高峰.淺析林業調查規劃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林業產業.2016(09).
【關鍵詞】 封山育林 重要途徑
1 封山育林重要意義
1.1 節省勞動力和投資
封山育林是利用生態系統自身調節維持能力恢復森林,他只是輔以人工促進手段。他同人工林相比,無論是勞動力和資金的投入都較少,因而成本較低。據調查,我縣封山育林每公頃投入不到1330元,國家封山育林每公頃補助1050元,僅占人工造林每公頃3900元(包括人工投資)的26%,占飛播造林每公頃投資3000元的35%。
1.2 能形成穩定的森林植物群落結構,更好地發揮出防護效益
封山育林給森林植物群落提供了封閉的環境條件,可以促進森林植物自身的演替和調節,再輔以人工措施,更有利于形成復層異齡混交林,形成穩定的森林植物群落。不僅避免人工林中的許多病害,也阻止了許多外界病蟲害的入侵,同時形成了許多新的植物群落環境,使許多野生動物有了棲息之地。
1.3 能迅速擴大森林面積
我縣封山育林15.1萬畝,現在已見成效9.6萬畝,其中三北防護林封育5.4萬畝,已驗收合格3.2萬畝。封育區林分蓄積量由每公頃16.5立方米提高到每公頃75立方米。通過封山育林恢復起來的次生林達到8萬畝。
2 封山育林存在的問題
2.1 封育對象認識不清
有些封山育林地不符合國家頒布《封山育林技術規程》,造成封育期滿后達不到封育目的。
2.2 對封山育林認識不足,封育設施不到位
長期以來認為人工造林才是實實在在的營林,封山育林只是個形式,存在敷衍現象,許多設施不到位。
2.3 管護措施不力
封育區無專人管護,由護林區護林員兼管,沒有具體管護措施,沒有專門管護費。
3 搞好封山育林對策
3.1 提高認識,加以重視
要充分認識到分山育林重大意義,充分認識到封山育林是利用森林自身自然下種或萌芽能力,有計劃地將疏林、灌叢地、荒山、灌木林地等恢復森林的一種營林生產經營活動。他是一項重要營林生產經營活動。
3.2 把封山育林當做工程來規劃設計和管理
根據國家《封山育林技術規程》及我縣實際情況,封山育林可劃分為以下四種:(1)喬木型,達到封育條件的疏林地,喬木樹種占優勢且有下種能力及需補植喬木樹種的宜林地。(2)喬灌型,符合封育條件的疏林地,喬木不占優勢的無立木林地。(3)灌木型,符合封育條件的無立木林地.宜林地。(4)灌草型,立地條件惡劣,如,高山、巖石地等。
第一、規劃設計:根據二類資源調查成果及封育區實地調查結果進行規劃設計,因地制宜,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草則草。設計要有說明書(內容包括:封山育林目的、面積、林班、四至、立地條件、社會經濟情況、封育類型、技術措施、管護措施、資金管理),表格(封山育林小班現狀調查卡片、封山育林作業設計一覽表、封山育林設施一覽表等),作業設計圖。
第二、作用施工:作業設計批復后,施工時,必須與技術人員.施工員簽訂責任合同,與施工隊簽訂施工合同.,才能作業。各項作業設施,水泥樁.刺鐵絲網。宣傳牌.封育碑必須按照設計要求的數量.標準作業到位。需要補植的小班,所需要的樹種苗木一定要是良種壯苗,必須有兩證一簽(檢疫證.合格證,標簽),栽植時,嚴格按照造林技術規程執行標準,采用“三埋兩踩一提苗”作業。
第三、作業后的管理:作業竣工后,把作業設計,施工合同,施工日志,工程作業總結等建立技術檔案。在封育區內設置固定標準地,每年定期在標準地內調查。觀測封育區內各封育因子生長情況及所補植的樹種的成活率(保存率),并填寫調查表,寫出調查報告,一并歸入技術檔案。對于補植小班,成活率達不到設計要求的,要重新補植,直到達到設計要求為止。
第四、檢查驗收:工程實施完后,要由作業單位提出驗收,由林業上級主管部門及工程實施單位,組成聯合驗收小組,根據國家頒布的《封山育林技術規程》的標準,進行實地驗收,填寫驗收表格,寫出驗收報告,經驗總結。對于驗收合格的,發放合格證,撥付工程款,不合格的,令其自籌資金重新實施或者收回工程啟動時撥付的部分款項。
3.3 加強管護措施,落實管護責任
封山育林成功與否在于管護,首先,向群眾做好宣傳工作,使育群眾認識到封山育林重要性,讓群眾積極配合和支持。其次,在封育區明顯路口,設置宣傳牌,碑,明確封育地點、面積、年限。明確禁止上山砍柴,狩獵,挖藥,采取果實,毀林開荒,放牧等破壞植被的行為。然后,制定各項管護制度,設專職管護人員,簽訂管護責任合同,實行基本工資與效益工資制。
3.4 加強封山育林資金管理,做到專款專用
沒有資金作保障,就不能開展正常生產活動,要多方籌措資金,把籌措資金和國家補助資金一起建立專項賬戶,做到專款專用,獨立還算,年終審核,對使用不合理,胡花亂支的應追繳其款項并撤銷項目。
為全面摸清全市森林資源家底,掌握資源現狀,科學考核全市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設成效,根據贛府廳字[2009]4號和贛林資字[2009]138號文件要求,決定從今年5月起,在全市開展第七次縣級森林資源二類調查。為確保順利圓滿完成本次調查任務,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調查目的與任務
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是以縣級行政區域為單位,以滿足森林經營方案編制、規劃設計、森林分類經營和編制森林采伐限額等需要而進行的森林資源調查,是林業生態建設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和公益性工作。搞好森林資源二類調查,對準確掌握全市森林資源狀況,建立林業管理信息系統平臺,及時、快捷進行信息交流和科學實施林業生態工程具有重大意義。
調查的目的是掌握全市森林資源分布狀況,森林覆蓋率指標現狀,建立或更新森林資源檔案,為調整我市林業發展方針政策,制定林業和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實施林業分類經營,編制森林采伐限額和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科學指導森林經營提供依據。
調查的任務是查清區域內森林、林地和林木資源的種類、數量、質量與分布及其消長變化,客觀反映調查區域自然、社會經濟條件和經營管理狀況,綜合分析評價森林資源與經營管理現狀,提出森林資源培育、保護、利用意見,并逐步建立森林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為科學考核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設完成情況提供依據。以本次二類資源數據為基礎,組織完成全市“十二五”森林采伐限額編制工作,加快推動各類森林經營方案的編制實施和森林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的推廣應用。
二、調查范圍
全面完成南昌、新建、進賢、安義四縣以及東湖、西湖、青云譜、灣里、青山湖、昌北開發區、高新開發區、紅谷灘新區、英雄開發區和桑海開發區(駐縣(區)中央、省、市屬單位按屬地原則)的森林資源二類調查任務,總面積約740236公頃。各縣(區)區劃面積為:東湖區1723公頃、西湖區1897公頃、青云譜區1204公頃、灣里區23703公頃、青山湖區17920公頃、昌北開發區13003公頃、高新開發區23100公頃、紅谷灘新區4921公頃、英雄開發區4460公頃、桑海開發區4023公頃、南昌縣161925公頃、新建縣221552公頃、進賢縣195186公頃、安義縣65619公頃。
三、技術方法
調查方法采取地面調查為主、地面調查與遙感判讀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地面調查采用小班調查和固定樣地調查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通過固定樣地調查(復查),估算總體蓄積、計算間隔期內森林資源消長變化,并控制和平差小班蓄積;通過小班區劃調查,把森林資源落實到山頭地塊。遙感判讀作為補充調查,利用衛星遙感影像資料,輔助判讀森林地類、林種和樹種等重要因子,提高小班調查精度。
四、組織領導
(一)成立領導小組
本次森林資源二類調查和編制“十二五”森林采伐限額工作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涉及面廣,為切實抓好調查、編限工作,市林業局成立樊三寶局長為組長,徐建平副局長、羅美英副調研員為副組長,羅曉平、曾德慶、李昌陽、歐小青、謝保成、胡友軍、黃@為成員的二類調查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林政資源管理處,曾德慶兼任辦公室主任,謝保成為副主任,工作人員有楊家林、楊安、萬青、劉穎、黃義松、萬穎民。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全市縣級森林資源二類調查工作,審查調查工作方案,安排籌措調查經費并監督使用,接待上級來人檢查,組織專家鑒定調查成果及其他重大問題的決策。辦公室負責處理日常事務,做好上傳下達工作;制定全市森林資源二類調查工作方案、技術方案、外業調查操作細則以及質量管理辦法;組織全市調查隊伍技術培訓,統一標準和工作程序;組織完成全市質量檢查和調查成果材料驗收;接待上級來人檢查;完成全市調查成果材料的編制匯總、印刷、存檔和上報等工作。各縣(區)及有關單位應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負責本地的森林資源二類調查和編制“十二五”森林采伐限額工作。
(二)組建調查隊伍
本次二類調查由市統一組織管理,以縣(區)為單位進行調查。各縣(區)應成立外業調查工組和質量檢查工組,抽調素質高、責任心強、身體健康、能吃苦耐勞,并參加過森林資源調查、有實踐經驗的林業專業技術人員或林業院校大中專畢業生參加這次調查。每個外業工組,配備2~3名專業技術人員,挑選參加過2006年一類調查或參加過2003年二類調查的骨干任工組長;每個質量檢查工組,由調查經驗豐富的2~3人組成,組長必須具備林業中級及以上職稱。
(三)組織實施調查
本次二類調查在當地政府的領導下,由各縣(區)林業主管部門或園林綠化主管部門(城區)組織實施,提交全面、準確的調查成果。駐縣(區)中央、省、市屬單位的森林資源調查,由所在縣(區)統一領導,單位可自行組織調查,也可以委托當地林業部門組織力量調查,調查經費由駐縣(區)單位解決,調查數據按屬地原則,歸口當地縣(區)統計上報。
五、工作安排及時間要求
(一)調查工作量
全市國土總面積740236公頃,按平均10公頃區劃一個小班、平均每工組日調查70公頃(含小班區劃調查和標準地調查)計算,全市共需區劃小班74023個,小班調查工作量為10596個工組日;采取系統抽樣調查,1×1平方公里布設一個固定樣地,全市共需布設7443個樣地,按平均每工組日調查2個樣地計算,樣地調查工作量為3225個工組日;根據省廳質量檢查規定,需質檢小班2991個,調查工作量為826個工組日;需質檢樣地986個,調查工作量為610個工組日。全市外業調查工作量總計為15257個工組日。
按實際開展調查工作167天(5個半月)計算,全市需組建73個外業調查工組,技術人員219名;組建外業質檢工組22個,技術人員66人;組建后勤保障工組15個,后勤人員83人;全市共計需組建110個工組,抽調368名人員參加本次二類調查(全市二類調查工作量、工組、人員統計表詳見表一)。
(二)時間安排
1、前期準備(2009年5月中旬)
包括全市二類調查工作方案的制定;各調查單位工作方案的制定、審查;地形圖以及有關儀器設備、軟件的購置等。
2、技術培訓(2009年5月下旬)
組織參加全省二類調查工作啟動會、技術培訓班;召開工作部署會議,明確調查任務、時間及有關要求;并舉辦技術培訓班,邀請省廳的專家對各調查單位技術人員進行全面培訓。
3、區劃調查(2009年6月-10月)
調查單位組建的調查工作組,嚴格按照省、市有關文件和規定的要求完成外業調查任務,市、縣(區)同步開展技術指導和質量檢查工作。
4、內業計算匯總(2009年11月-2010年1月)
小班屬性邏輯檢查,面積計算及平差,樣地、小班調查數據及代碼表輸機,數據處理、統計匯總與分析,成果編制等。
5、成果審定(2010年2月1-15日)
完成各調查單位二類調查成果的審定及補充完善。
6、上報成果(2010年2月16-28日)
完成各種成果編制、印刷及上報。
7、建立森林資源管理信息系統(2010年3月-11月)
完成小班圖形矢量化和屬性數據掛庫,基本完成森林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建設。
8、總結表彰
全市二類調查結束后,市局將適時召開總結表彰大會,對本次森林資源二類調查完成質量好的單位和工作突出的個人進行表彰。
六、經費籌措
全市二類調查統計單位為14個,參照上期工作情況,預計調查總工作量為15258個工組日,調查總經費預算為444.3萬元。其中:準備階段經費37.0萬元;外業調查經費300.3萬元;內業成果匯編經費39.7萬元;總結階段經費67.3萬元。各調查單位要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制定詳細的二類調查經費預算,積極爭取本地財政資金支持,確保資金按時、足額到位。(全市森林資源二類調查經費預算詳見表二)
七、質量管理
1、檢查驗收工作和質量標準嚴格執行《江西省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操作細則》及省有關規定執行。
2、森林資源二類調查質量管理堅持“實事求是、質量第一”的原則,嚴格執行“事先指導、中間檢查、成果校審”三環節管理。
3、實行技術質量責任制和分級檢查驗收制度,將質量責任落實到人。在檢查驗收中發現質量問題,必須限期改正或返工;對弄虛作假、不按技術規定執行的,要堅決懲處并責令全部返工。工作中的違法亂紀問題,按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4、內業數據錄入要堅持背靠背方法,進行數據對比,防止出現錄入錯誤。
5、按國家、省有關規定制訂專項檢查驗收制度和質量檢查辦法并嚴格執行。
八、成果提交
提交成果材料包括紙質材料和電子版材料;調查成果需經同級人民政府審定后,由林業主管部門行文上報。
1、數據庫:以縣(調查單位)為單位建立的樣地、小班調查因子數據庫,鄉(鎮、場)代碼庫、村(分場)代碼庫,小班圖形和屬性數據庫;
2、統計表:按照《江西省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操作細則》要求編制森林資源統計表(附表1-附表33);
關鍵詞:電化學脫鹽;長期保護效果;腐蝕狀態;氯離子含量;電位
中圖分類號: TU3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目前我國已建有大量的以鋼筋混凝土結構為主要形式的大型基礎設施。但大量國內外工程實踐表明,處于海洋、除冰鹽等氯鹽環境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會由于環境中氯離子的侵入,造成過早的腐蝕破壞,嚴重影響其耐久性和使用壽命。因此為了保證工程達到設計使用壽命,有效修復技術的研究得到了廣泛的關注。為延長氯鹽污染環境中,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使用壽命,上世紀70年代,美國聯邦公路管理局開展了電化學脫鹽防腐保護技術的研究[1]。上世紀80年代,挪威NORCEURE公司申請了相關專利[2]。該技術是以混凝土中鋼筋作為陰極,浸入(或埋入)混凝土表面電解質中的外部電極作為陽極,在陰極與陽極之間通以直流電流,電流密度一般為1~3A/m2(相對鋼筋表面積)。在電場的作用下,混凝土中負離子(Cl-、OH-等)由陰極向陽極遷移,正離子(Na+、K+和Ca2+等)由陽極向陰極遷移。Cl-由陰極向陽極的遷移并脫離混凝土進入電解質的過程即為脫鹽,同時,陰、陽極上發生相應的電化學反應[3]。
我國對該技術的研究始于上世紀90初年代[4,5],并于1998年,開展了工程試驗研究[6,7]。目前該技術在我國海港碼頭上應用已近2.5萬m2[8]。理論上,該技術具有10年,甚至15年以上的防腐保護壽命[3],但實際情況如何呢?本文通過對電化學脫鹽處理已歷時10年的鋼筋混凝土結構調查,初步探討了該技術的長期保護效果,為該技術的進一步應用提供了支撐。
碼頭及工程概況
北侖港區2.5萬噸級裝礦碼頭,于1981建成投產,系高樁梁板式結構。由于遭受環境中氯鹽侵蝕嚴重,使用不到10年,就發現部分混凝土構件出現開裂,鋼筋周圍氯離子含量達0.34%(相對于水泥砂漿,以下皆同)[9]。為探討研究最佳的防腐蝕保護維修方案,1998年8月~1999年5月,對該碼頭第C結構分段第23排架至第27排架間的27個上部構件,約1000m2,實施了電化學脫鹽處理。
電流密度采用2A/m2(相對于表層鋼筋面積),處理時間為30d。以飽和氫氧化鈣溶液為電解質,鉑鈮復合絲作為主陽極,采用槽式裝置作為止水層。
經電化學脫鹽處理后保護層中氯離子含量大大減少,氯離子的脫除效率達70%左右,鋼筋周圍的游離氯離子含量已不足0.15%,遠低于有關調查資料[9,10]所確認的該區域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臨界氯離子濃度;電化學脫鹽處理3個月后,抽測鋼筋半電池電位發現,鋼筋半電池電位已正移至-20mV~-120mV(vs.CSE,以下皆同),表明鋼筋已全面恢復鈍化[13]。鋼筋恢復鈍化后,采用環氧類涂層進行全面封閉處理,涂層厚度不小于300μm,附著力大于1.5MPa。
外觀狀況檢查
采用目測與照相相結合的方式,對電化學脫鹽防腐保護處理已10年的構件,逐一檢查發現,盡管防腐涂層已老化失色,但各類構件,外觀狀況良好,未見銹斑、銹塊、開裂以及脫落、露筋等形式的破壞現象。
涂層附著力測量
采用拉拔法抽測涂層附著力,結果見表1。由表1知,涂層使用10年,附著力在1.1MPa~1.7MPa之間,一半測點小于1.5MPa,一半滿足原設計要求,說明涂層已老化。
表1涂層附著力測量結果
混凝土強度
采用鉆取芯樣法測定混凝土強度,結果見2。由表2知,電化學脫鹽處理10年后,混凝土構件實測強度滿足原設計強度要求,說明電化學脫鹽處理對混凝土構件強度無明顯的影響。
表2混凝土強度測量結果
鋼筋腐蝕狀態
清除混凝土表面涂層,按《水運工程混凝土試驗規程》JTJ270-98[13]的有關規定測量構件鋼筋半電池電位,結果見圖1、圖2、圖3與圖4。
圖124~25跨縱梁電位圖(mV, vs, CSE)
圖225排架縱梁電位圖(mV, vs, CSE)
圖326~27跨水平撐電位圖(mV, vs, CSE)
由圖1、圖2、圖3與圖4可以看出,除水平撐外,絕大多數測點的鋼筋半電池電位均正于-200mV。依據《水運工程混凝土試驗規程》JTJ270-98中“混凝土中鋼筋半電池電位”測定評估標準知,絕大多數測點鋼筋發生腐蝕的概率小于10%,即鋼筋發生腐蝕的可能性不大。由此可以初步推斷,電化學脫鹽處理10年后,脫鹽處理構件絕大部分區域仍然處于鈍化狀態。為進一步查明混凝土內鋼筋的實際腐蝕情況,選取水平撐上鋼筋半電池電位較負區域,鑿除保護層,檢測鋼筋表面狀態發現,鋼筋表面完好,無明顯銹跡,說明即使鋼筋半電池電位較負的區域,鋼筋仍然處于鈍化狀態。
圖426~27跨軌道梁電位圖(mV, vs, CSE)
氯離子含量檢測
選取部分構件,鉆取芯樣,依據《水運工程混凝土試驗規程》JTJ270-98標準,分層測定混凝土中游離氯離子含量及分布,結果見表3。
從表3知,電化學脫鹽處理前,混凝土中氯離子含量相對較高,且由表及內基本呈遞減趨勢,但不同取樣構件,遭受氯離子污染的程度有一定的差異;電化學脫鹽后,混凝土內氯離子含量降低明顯,但取樣位置不同,剩余氯離子含量有一定差異,相對而言,遠離陽極的取樣位置,剩余氯離子含量較高;電化學脫鹽處理10年后,鋼筋周圍氯離子含量仍然較低,表層氯離子含量雖然有一定程度的變化,但與脫鹽前相比仍維持在低含量水平,可見,脫鹽處理長期效果明顯。
表3構件中氯離子含量測量結果(相對于水泥砂漿,%)
結語
由以上調查結果與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電化學脫鹽處理10年后,構件外觀狀態優良,混凝土中氯離子含量仍然保持在低含量,鋼筋周圍氯離子含量仍遠小于臨界值。
由鋼筋半電池電位檢測結果,結合局部破損檢測以及氯離子含量抽測,可以看出,電化學脫鹽處理10年后,鋼筋仍維持在鈍化狀態,說明脫鹽處理長期效果顯著。
電化學脫鹽處理對混凝土構件的強度無明顯影響。
檢測結果對電化學脫鹽規范的制定和該技術的推廣應用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J.E.Slater, D.R.Lankard and P.J.Moreland. Electrochemical removal of chlorides from concrete bridge deck[J].Materials Performance, 1976,15(11):21-26
Donald Hudson. The NORCURETM Method [J]. Construction Repair, 1995,9(4):24-27.
范衛國. 鋼筋混凝土電化學脫鹽防腐保護成套技術研究[R].南京: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2000.
朱雅仙.水工鋼筋混凝土結構電滲防腐技術的室內試驗研究[R].南京:南京水利科學研究材料,1995.
朱雅仙,洪定海.鹽污染混凝土的脫鹽防腐[J].水運工程,1996,(9):1-5.
范衛國,李森林,蔡偉成.電化學脫鹽防腐技術北侖港現場工程試驗報告[R].南京: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2000.
李森林,范衛國,蔡偉成,等.電化學脫鹽處理現場試驗研究[J].水運工程,2004,(12):1-3.
李森林,范衛國,方英豪.在役海港碼頭鋼筋混凝土電化學脫鹽技術的研究應用[R].南京: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2008.
范衛國. 北侖港碼頭鋼筋混凝土上部結構腐蝕破壞調查報告[R].南京: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1996.
洗臉刷牙,吃飯行走,眼鏡如同人身上的一個器官,怎么也離不開它了。同學們的視力為什么會下降?是否和平時的學習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生問題調查報告借鑒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閱讀。
學生問題調查報告借鑒一
個性與時尚早已風靡全校園,游戲和與八卦總是同學們津津樂道的熱門話題。相比之下,學習上的問題、課外學習似乎無人問津。我對校園中的這一流行趨勢感到很奇怪,為什么“游戲”總比書本里的知識和老師的教育更容易讓同學們接受?
帶著疑問,我通過“問卷星”平臺設計了一張簡單的表格,以“同學們的學習作息時間”為題作了一次調查。我列出了學習時間1小時以內、一小時以上、5-6小時。很快,屏幕上立即顯示1小時以內占87%,而一小時以上也沒幾個;每天的睡眠時間5小時以內、5-7小時、8小時以上。5-7小時占83。33%,8小時以上占16。67%……填完表之后,看見幾個人又在QQ上聊游戲了。因為個人愛好不同,所以大部分同學都喜歡玩《王者榮耀》這類游戲。
調查繼續進行“其它”那一欄幾乎已是百分之百,而“學習”那一欄空空如也。突然,屏幕上有了變化:運動和看課外書那一欄漸漸有人填了。難道就沒人喜歡我們小學生應該的學習嗎?經過一番調查,結果還是令我大失所望。
游戲,即能放松又可以娛樂,但學習是更重要的!
學生問題調查報告借鑒二
就最近這幾年來看,隨著各地區的經濟迅猛發展,環境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嚴重,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也成為了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也是為了社會更好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
何為環境?從哲學的角度來看,所謂環境,主要指我們所研究的主體周圍的一切情況和條件。對于人來說,環境是指人生活于其中,并能影響人的一切外部條件的綜合。人的生活離不開好的環境,在人類幾百萬年的歷史進程中,環境對開創人類文明和進步發揮著巨大作用。
大氣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等等,都是讓人類得以生存的`物質基礎;而森林資源、礦藏資源等資源又為人類的不斷發展提供物質,創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類文明。但是,人類在開發利用環境資源的同時,也對自己的生存環境產生了一系列環境問題。
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污染環境的污染物,例如說:大量的生活廢棄品,塑料袋(也稱白色垃圾),一次性木筷,一次性飯盒,果皮紙屑。污染物對環境來說,毫無疑問,肯定有很大的危害,例如動物的腐爛的尸體會影響環境衛生,而且還會滋生細菌。飯店、餐館認為很衛生的一次性木筷,使用后隨便一扔,影響了市容,破壞了環境。。
現在像我們柳疃鎮、青鄉鄉,最近電網部門紛紛撤除噴水機器的使用。噴水機的使用對環境的污染更加惡化、污染了水資源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危害甚大。人類的活動會使大量的工業、農業和生活廢棄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又例如說,我們北部渤海灣受到工業、印染廠的廢棄物排放大量魚蝦死亡,地區農民上海捕魚,魚的體內含有大量化學物質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危害。據資料統計,目前,全世界每年約有4200多億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萬億立方米的淡水,這相當于全球徑流總量的14%以上。1984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為“水污染”下了明確的定義,即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變,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稱為水污染。水的污染有兩類:一類是自然污染;另一類是人為污染。當前對水體危害較大的是人為污染。水污染可根據污染雜質的不同而主要分為化學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類。
最近,我發現政府部門、昌邑環衛局開始大力整治環境,沿街排查污染源,青鄉街也定點安置了便民垃圾桶,替代了原來垃圾圍繞街道,臭氣熏天的狀況。各個村莊開始整治村內環境的污染源,使街道、村莊煥然一新!而這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是我們每個人自覺保護環境,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為了我們更為了我們的后代,樹立好榜樣,奠基好基礎,讓我們的家園更加美麗、更加豐富多彩!
所以呢!環境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保護環境衛生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廢棄電池和塑料袋要處理好;多植樹造林,不踐踏草坪;不污染水源。保護環境,我們有責!看你的行動嘍!
小建議:家庭生活中的塑料瓶可以做成裝飾品,可回收物品可以賣出,換來金錢買實用的東西豈不很好?一次性木筷消毒清洗一下可以做成裝飾品,你也能開小店賺大錢了!化廢物為貴寶,讓自己的心情更舒暢,讓自己的心靈更純潔,讓自己的家庭更溫馨!
調查地點:校園
調查時間:xx年xx月xx日
根據老師的要求,我對校園的環境進行了調查。
學生問題調查報告借鑒三
一、 問題的提出
上五年級了,班級里戴眼鏡的同學越來越多,照這樣的速度發展下去,眼鏡將會在整個班級“普及”了。近視給同學們的學習生活帶了許多不方便,洗臉刷牙,吃飯行走,眼鏡如同人身上的一個器官,怎么也離不開它了。同學們的視力為什么會下降?是否和平時的學習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呢?
二、 調查方法
1 看書
2上網找資料
三 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具體內容
信息渠道 涉及方面
網絡 近視怎么形成及治療
近視眼發生的原因分內因和外因。內因主要有遺傳因素和發育因素。近視眼有一定遺傳的傾向,高度近視更是如此。正常情況下,至青春期眼球可發育正常,如過度發育即形成近視,這種近視一般到20歲左右即停止發展。如進行性發展可變成高度近視或病理性近視。從事文字工作和近距離工作的人容易發生近視,尤其是青少年的眼球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調節能力很強,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較大,用眼過度使睫狀肌和眼外肌處于高度緊張狀態是形成青少年近視的直接原因。因此重視視力衛生極為重要。包括注意改掉不良的用眼習慣,注意燈光照明,注意讀書姿勢,避免閱讀時間過長,注意加強體育鍛煉都能達到防治近視的作用。
書籍 怎么樣會近視 大多數人都是平時不注意保護眼睛而導致近視的。研究結果表明,近視眼是人眼對當代環境的適應性改變,它的發生與發展與日益增加的近距離用眼活動的環境密切相關,與攝入營養成分的失衡密切相關。而不正確用眼,不注意用眼衛生(如看電視和上網過長等)是現代兒童近視大增的主因。
四 、 結論
1.遺傳因素:根據大量的調查資料,比較一致的結論是高度近視和遺傳有關,中度以下近視則存在較大的分歧。高度近視的遺傳類型,多數調查資料的結論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因此父代與子代可以不同時出現近視。遺傳又往往受客觀環境,即生活條件的影響使之變異,增加了遺傳的復雜性。
2.環境因素:環境因素主要是近距離作業和不良的作業環境,這是最古老的學說,雖然至今仍存在一些爭議,但是從大量國內外有關調查研究報告看,已公認遺傳與環境是近視眼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指出環境條件是決定近視眼形成的客觀因素。但是,在近距離閱讀或近距離工作的影響下,為什么能產生近視?對此還沒有一致認識,主要有以下幾種理論:
(1)調節學說:絕大多數近視是在青少年時代出現,由于青少年眼的調節力特別強,對近距離工作學習有高度適應性,所以看近也不易疲勞。但是睫狀肌長時間過度緊張,睫狀肌會發生疲勞甚至痙攣而出現調節性近視,不及時消除持續發展則可成為不可逆轉的真性近視。或通過其他途徑影響到眼球軸的延長。
(2)輻輳學說:近距離工作使用調節時,也需要兩眼同時內轉的輻輳功能加強,由此可以導致眼肌對眼球加壓,而引起眼球軸的延長。
(3)環境適應學說:幼兒時期眼球小,多數呈現遠視,隨著年齡增長眼球增大達到正視狀態。在這一發育過程中近距離閱讀過多,眼球為適應這種調節需要而成為近視。這一學說受到許多反對,但是在發育期可塑性很強, 對近視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已是共識。
其他學說不作介紹,需要再提一下的是諸如照明光線、閱讀姿勢、對比度、字小模糊、距離太近和閱讀時間長等外部因素都能影響以上因素的作用。
3.營養體質學說:從一些資料分析到,微量元素鎘、鍶和鋅等的缺乏和體質的薄弱也可影響到近視的發生,但是這些因素是通過什么途徑影響近視則各有說法。
【關鍵詞】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楚雄市
0 前言
森林對生態環境維持和改善方面有重要作用。比如,森林是天然的制氧機制,萬能的消滅環境污染的凈化器,它是地球上結構最復雜、功能最多和最穩定的陸地生態系統。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是指生態系統與生態過程所形成及維持的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條件與效用[1]。森林生態系統服務是指森林對自然過程或生態平衡所做出的以經濟為指標評價的貢獻,代表著地球經濟的一部分[10]。森林生態系統具有調節氣候、調蓄水源、保護培育土壤、二氧化碳的固定、釋放氧氣、林木營養物質的積累、凈化大氣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森林的旅游憩息和科學研究等多種功能。它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所以森林的盛衰直接影響生態環境的優劣,關系著地區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關系著社會的穩定。
1)研究的意義
楚雄市位于滇中云貴高原,鑒于其地理位置、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狀況,決定了森林在生態和經濟建設中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楚雄市森林資源總的特點是次生林多、林分質量差、人工林樹種組成較少,結構簡單[8]。近年來由于人們對自然資源的不合理開發,比如亂砍濫伐,引起了部分生態環境的惡化,在比如水土流失等等。科學客觀研究楚雄市森林生態系統的功能及其服務價值,以期為核算楚雄市森林資源資產提供科學依據,最終為自然資源和環境因素納入楚雄市經濟核算體系而實現綠色國內生產總值提供基礎,將其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將能促進對楚雄市自然資本開發的合理決策,為楚雄市制定生態建設和生態修復措施提供參考依據。有助于市民意識到森林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并最終促進楚雄市的可持續發展,及處理社會經濟發展及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2)國內外研究動態
(1)國外研究現狀
森林生態系統服務的研究在國外開展較早且研究的類型也最多。20世紀40年代,主要是針對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進行了劃分和價值評價。許多研究者選擇不同的角度分別對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及其價值進行了研究[3-5]。Pimentel等[2]研究報道稱,僅因水土流失在全球導致的水庫淤積所造成的損失就約60億美元;但Opschoor等[6]認為該評估結果難以服眾。1991年國際科學聯合會環境委員會就如何進行生物多樣性的定量研究專門進行了討論;Constanza等人[1]綜合了國際上已經出版的各種不同方法對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評估研究結果,在世界上首先開展了對全球生物圈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估算;1997年,由Costanza等創立了較完整的生態系統評估方法,在世界上最先開展了對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評估,隨后,國際學術界圍繞Costanza等(1997)創立的評估方法展開了激烈爭論,許多學者和專家等對Costanza的這種評估數據、方法、結果提出過質疑,盡管學者們觀點各執己見,但作為一種研究方法仍被國際社會及專家學者們廣泛接受。Constanza為大區域范圍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為今后的研究仍提供了可參考的方法。2001年啟動的千年生態系統評估則是生態系統評估確是最大規模的實踐及嘗試[3]。近年來,Serkan[4]、Troy和Wilson[5]等利用GIS技術將生態系統的服務價值的評估方法和領域在不斷在擴大,使評估生態系統的方法更為合理、有效、實用,并且為實際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服務。
(2)國內研究現狀
我國森林生態系統服務的研究開展較晚,自80年代末開始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價工作,而研究方法多數是借鑒國外的。許多研究者選擇不同尺度和角度開展了許多區域性的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評估工作。20 世紀末,中國的一些生態學和生態經濟學者對生態系統價值評估的理論、 方法和實踐應用等方面進行了初步探索(米鋒等[8],2003;余新曉等[30],2005;張岑等[12],2007;靳芳等[16],2007;李文華[14],2008;韓素蕓等[23]2009;王兵等[17],2009;唐佳[13],2010;陳屹[29],2010)。侯元兆等人第一次以涵養水源、防風固沙、凈化空氣3個指標對中國森林資源價值進行了評估,王兵等[17](2011)2009 年估算了中國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總價值為 10.01萬億元,并了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行業標準《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規范》(下簡稱規范)(LY/T1721-2008)[7],特別是 21 世紀以來,對不同尺度、不同地區和不同類型的生態系統價值評估開展了大量工作 (李文華等[14],2008、2009),積累了豐富的資料,取得了很多有價值的研究成果。這對于正確認識各種生態系統服務資產、 積極實施生態保護措施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楚雄州林業局營業站的施庭有在1999通過定量計算和定性分析對楚雄州森林生態效益做了初步估算[11]。
當前,大尺度區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價占據首要地位,特別以全球和國家尺度為多,基于區縣等行政區域尺度的生態系統研究較少。本次研究采用的方法為功能分類研究方法,對楚雄市森林生態系統的服務價值進行評估,淺析楚雄市森林生態系統服務現狀。
1 研究區概括
1.1 自然地理概況
楚雄市位于滇中云貴高原,金沙江水系和元江水系的分水嶺地帶,地跨北緯24°30′~25°15′,東經100°35′~101°48′之間。東鄰祿豐縣,西與南華縣和思茅市景東縣接壤,南鄰雙柏縣,北同牟定縣毗鄰。楚雄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從西北向東南傾斜,呈傾斜葫蘆形。市境山脈皆隸屬哀牢山系東麓支平余脈,多呈東南、西北走向。市境屬于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特征為冬干夏濕,雨季集中,日照充足,霜期較短,冬季降水量偏少,年平均氣溫15.6℃[35]。全市土壤類型多為水稻土和紅壤土[35]。
1.2 森林資源概況
楚雄市地處云南省中部,是楚雄彝族自治州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轄5鄉14鎮,國土總面積4433[35]平方公里,其中:林業用地面積347207.1公頃,占國土面積的78.32%,森林覆蓋率76.9%,是云南省重點林區之一。2008年楚雄市活立木蓄積2001.1860萬m3[20],森林資源總的特點是次生林多,闊葉林少,森林成分質量差,人工林樹種組成較少,群落結構簡單。
2 研究方法
2.1 數據來源
評估采用的數據及來源為: 國家林業局的社會公共數據(表1[7])、2008年楚雄市林業局完成的森林資源清查數據(表2)。
表1 社會公共資源數據[7]
注:居民生活用水價格采用楚雄市居民生活用水價格
2.2 評估體系的建立
在充分考慮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機制的基礎上,通過認真分析國內外各種評估指標體系,結合云南省森林生態系統背景特征,參考相關文獻數據資料,構建適合云南省楚雄市的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指標體系(見表3),主要包括7個指標類別13項指標因子,此次考慮到楚雄市森林的主導利用方向及數據指標的可獲得性與可靠性,并且由于氣候調節等服務功能評估指標尚難以找到合適的評估方法及指標體系[12],在此不列入評估范圍。
2.3 評估方法及過程
該研究采用影子價格法、費用支出法、市場價值法及條件價值法等方法,從涵養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釋氧、林木營養積累、凈化大氣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森林游憩與科研文化7個方面,一共涉及13項指標,對楚雄市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進行價值估算。
2.3.1 涵養水源
1)調節水量價值
3 結果與討論
3.1 楚雄市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實物量
根據以上評價方法,得出云南省楚雄市7個方面13個指標的森林生態系統生態服務功能實物量如表9。
3.2 楚雄市森林生態系統各項服務功能所提供的價值量比較
在7項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的貢獻之中(詳見圖1和圖2),其大小順序依次均為:生物多樣性保育價值>林木營養積累價值>保育土壤價值>凈化大氣環境價值>蓄養水源價值>固碳和釋氧價值>森林游憩與科研文化價值。
楚雄市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總價值為22843790493.2元?a-1:其中生物多樣性保育功能價值最大為8414425185.66元?a-1,占36.83%,占生態服務價值的十分之三多一點;其次是林木營養積累功能,為7558404944.00元?a-1,占33.09%;所占比例最小的是森林游隙與科研文化功能,為93677564.38元?a-1,占0.41%。
楚雄市森林生態系統擁有巨大的生態服務價值,并且生態服務價值遠遠超過實物生產價值,在生態服務功能中,尤以保護生物多樣性、林木營養積累、保育土壤最為重要。楚雄市的森林植被,涵養水源、固碳釋氧、森林游憩與科研文化生態服務功能相對較差,價值亦較低。因此,楚雄市森林有待進行培育、改造提升森林的生態服務功能和價值,以期更好地發展其優勢在維系楚雄市今后在經濟、社會、生態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人類認識森林生態服務功能價值是一個由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過程,特別以對其價值的定量評估,由于受學科背景、技術方法、研究區域資料收集等因素限制,測定各種有利評估參數其要在小區域內,更深入地研究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價工作還仍存在一些困難,涉及森林還有多方面價值的定量評估目前還難以進行,相關研究還有待加強。此次研究僅涉及森林諸多價值中的幾個方面,而森林產生負離子、降低噪音、滯塵、森林防護生態服務功能價值尚未計入。
要提高森林生態系統功能評估的準確性,還要對森林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生態過程進行研究,因此加強對森林生態系統的長期定位研究很有必要。由于時間限制,本次研究是按國家林業局頒布實施的統一標準進行的,并未考慮林齡、林分起源類型等因素,因此今后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價的研究重點仍是評估指標體系和方法完善。
【參考文獻】
[1]Costanza R, d’ Arge R, Rudolf de Groot,et al. The value of the world’ 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 Nature,1997,387:253-260.
[2]Pimentel D, Harvey C and Resosudarmo P.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costs of soil erosion and conservation benefits[J]. Science,1995,267:1117-1123.
[3]Serken G.The estim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value in the region of M isi Rural Development Project:Results from a contingent valuation survey[J]. 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 2006,9,30:209-218.
[4]Troy A, Wilson M A. Mapping ecosystem services Practical ch al lenges and opportun it ies in linking GIS and value transfer[J]. Ec,obgical Economics. 2006,60(2):435- 449.
[5]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Ecosystems and Human WellBeing:A Framework for Assessment[C]// Report of the Conceptual Frame work Working Group of the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IslandPress, Washington, 2003:245.
[6]Serafy S. Pricing the invaluable: the value of the world;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 Ecological Economics, 1998,25:25-27.
[7]國家林業局.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規范(LY/T1721-2008)[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8]米鋒,李吉躍,楊佳偉.森林生態效益評價的研究進展[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3,25(6):77-83.
[9]李景文.森林生態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2.
[10]中國可持續發展林業戰略研究項目組.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論[C].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2.
[11]施庭有.楚雄州森林生態效益的初步估算[D].云南林業調查規劃設計,1999:(2):24-26.
[12]張岑,任志遠,高孟緒,等.甘肅省森林生態服務功能及價值評估[S].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07,15(8).
[13]唐佳,方江平.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指標體系研究[J].科技2010,25(3).
[14]李文華.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的理論、方法與應用[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15]李金昌.生態價值論[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1999.
[16]靳芳,余新曉,魯紹偉,等.中國森林生態系統生態服務及其評價[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7.
[17]王兵,魯紹偉.中國經濟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J].應用生態學報,2009,20(2):417-425.
[18]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報告編寫組編.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報告[C].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8.
[19]何萍,陳輝,席武俊,等.云南高原楚雄市熱島效應因子的灰色分析[J].地理科學進展,2009,28(1):29.
[20]李婕.楚雄市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價[D].楚雄:楚雄師范學院,2011.
[21]魯紹偉.中國森林生態服務功能動態分析與仿真預測[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06.
[22]張治軍,唐芳林,朱麗艷,等.轎子山自然保護區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J].中國農學通報,2010,26(11):107-112.
[23]韓素蕓,田大倫,閆文德,等.湖南省主要森林類型生態服務功能價值評價[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09,29(6):6-13.
[24]云南省水利水電廳,水利部天津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云南省土壤侵蝕遙感調查報告[R]. 2000.
[25]王兵,李少寧,郭浩.江西省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及其價值評估研究[J].江西科學,2007,5(25):553-559.
,26]趙敏,周廣勝.基于森林資源清查資料的生物量估算模式及其發展趨勢[J].應用生態學報,2004,15(8):1468-1472.
[27]云南省水利水電廳,水利部天津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云南省土壤侵蝕遙感調查報告[R]. 2000.
[28]方精云,劉國華,徐嵩齡.我國森林植被的生物量和凈生產量[J].生態學報,1996,16(5): 497-508.
[29]陳屹.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方法及其研究[S].改革與開放,2010,25(8).
[30]余新曉,魯紹偉,靳芳,等.中國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J].生態學報,2005,25(8).
[31]陳留佳.洪澤湖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研究[J].資源環境與發展,2009,20(6).
[32]溫慶忠,魏雪峰,孔德昌,等.滇池流域森林生態服務功能價值評估[J].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15(5):365-372.
[33]國家林業局應對氣候變化和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造林項目碳匯計量與監測指南[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8.
關鍵詞:林業生產 規劃設計 問題 對策
1 林業調查規劃設計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認識不足, 重視不夠
歷史和實踐充分證明, 林業建設要有明確的目標, 林業發展要有清晰的思路,林業管理要有配套的方法, 這一切都必須取決于對林業客觀實際的了解和客觀規律的掌握, 就是要通過林業調查、監測、檢查、監督等基本手段, 摸清森林資源家底, 掌握森林資源動態, 應用科學方法和適用技術, 進行有效的規劃、設計、組織、協調和控制、達到增加森林資源, 改善生態環境, 發展林業事業的目的。但目前對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工作的內涵和意義, 在我們的相當部分地、縣級林業主管部門領導認識上還不是很明確, 總感到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工作只是投人, 沒有產出, 成果效益只是社會效益的間接性, 沒有經濟利益的直接性。因此, 對上級部署的調查任務, 只停留在口頭上重視, 沒有在行動上落實, 尤其是專業調查任務, 有的一分解到具體一單位, 最起碼的配套經費都不解決, 工作一拖再拖, 最后應付了事。
1.2 專項調查經費不足, 制約了調查規劃設計工作的正常開展
目前我省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單位的經費來源, 財政僅撥給人頭經費, 專項調查仍靠各級林業主管部門自籌。從近幾年省林業廳部署的幾項專業調查看, 地、縣自籌專項經費積極性不高, 尤其是少林市、縣有的根本就不配套, 調查經費嚴重不足制約了調查設計工作的順利開展。
1.3 技術設備落后, 技術手段跟不上新形勢發展的要求
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工作屬于技術性較強的工作,由于前期客觀上的原因, 技術裝備上就存在先天不足, 雖然改革開放以來, 各級林業主管部門做了大量工作, 但新技術開發應用進展緩慢, 總體水平仍很落后。目前許多地、縣(市) 級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單位儀器裝備仍停留在70~ 80年代狀況。調查規劃設計技術方法雖有改進, 但步伐不大, 由于經費限制,實用技術在市、縣兩級調查設計中很難推廣應用。設備未能更新, 技術手段落后, 制約了調查規劃設計質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2 林業規劃設計
2.1 林業區劃
2.1.1 意義
可協調林業與國民經濟各部門關系, 可實行林業生產區域化,因地制宜開展造林工作,分類指導,科學地組織生產,根據各地的自然條件和樹種特性發展林業。
2.1.2 原則
是以客觀存在的自然條件與社會經濟狀況、社會發展對林業的要求為進行林業區劃的準繩, 要求區劃成果充分反映客觀實際和客觀規律,起到促進林業發展的作用。為了反映林業生產布局, 在分區時必須遵循地域上相連者才劃分為一個區的原則。
2.1.3 依據
①自然條件(立地條件):即對森林分布與生長有重大影響的因子如氣候、地貌、地質水文、土壤、植被等因素。②社會經濟條件和社會發展需求, 即應與社會經濟條件和發展需求相一致。
2.1.4 方法和步驟
林業區劃分級進行,共分四級。一級區劃:以大地貌和地帶性氣候為依據,把全國分為8個一級區。可視為全國性或文件性區劃。二級區劃:以地貌和氣候條件為依據,把全國分為50個二級區,可視為省級區劃。三級區劃:以土壤類型和地形條件為依據。四級區劃:以小地形、土層厚度和植被為依據進一步分為不同的立地類型。
2.2 林業規劃
2.2.1 林業區劃與規劃的關系
規劃是反映發展速度和時間安排, 可隨國民經濟的需要和資金、勞力等進行調整,有可變性,一旦實施完畢就可終止。區劃是規劃的基礎和依據,規劃是區劃的延伸和深化,是應用區劃來指導林業生產而產生的重要成果,是區劃的落實。區劃是通過規劃得以實施并經規劃檢驗的。所以沒有區劃,規劃就沒有基礎;沒有規劃,區劃也不可能實現。
2.2.2 林種規劃
林業區劃中的一級區還是二級區都在較大范圍內按照林種進行劃分的,已在大的區域范圍內規劃和確定了林種。各地可依據林業區劃的框架, 結合本地區的實際進行林種規劃。林業區劃的林種是一個大的林種框架,是一個“主線”和“體系”, 允許在一定的范圍內發展與主要林種相配合的其它林種。
3 目前林業調查規劃工作的幾點建議
3.1 林業調查規劃工作應該科學、適應社會的發展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隨著采伐周期的縮小,我們的林業調查規劃工作僅僅局限在資源這個單一的層面顯然已經不合時宜。林業資源調查規劃應該了解木材市場,甚至是林業機械等等方面。要彌補系統性的漏洞,我們的林業調查規劃單位就應該從營林、采伐及之后的木材深加工、林業科研動態等等都應該完整地涵蓋到。
3.2 加快發展林業調查規劃工作的信息化
沒有有效利用互聯網的單位就不具備現代化的基本條件,網絡越來越成為經濟競爭中的重要工具,用的好就發展、保衛了自己,用的不好就注定失敗。
3.3 增加調查規劃工作的執法性
我們目前的調查規劃還遠遠沒有注意到法律問題,比如在調查私有林權問題上僅僅由林業技術員或知情人的指認方式確定林權。法律要走在問題出現以前,法律的滯后曾給社會秩序帶來過嚴重的危害,因此,新的事物出現以前就應該提早、同步擬定法律,并用法律保障國家利益、集體、個人的合法財產和合法權益。林業調查規劃單位應具備林業的專業性,系統性,以保衛國家利益、集體、個人的合法財產和合法權益。
3.4 使各級調查規劃單位系統化
現在的林業調查規劃僅局限在資源的調查規劃, 資源的調查規劃又嚴格地區分配, 而各級調查規劃單位之間各自為政,很少有業務關系。林業調查規劃單位不僅僅技術標準要求統一,還要要求隸屬及行政管理的統一、完整。不然將對今后林業經濟的多元化帶來的問題埋下嚴重的技術隱患。而且,由于林業調查設計、規劃容易產生不客觀的人為因素,同時,省、市級調查規劃部門難以及時掌握重要資源動態數據。主要憑5年一次的較為粗略的二類調查工作做出規劃是不十分科學的,一個科學的調查規劃報告必然是系統性的,必然是整體性的,必然是遠見的,必然是可行的,必然是符合客觀規律的。中國林業要振興就必須首先跟上時代的發展, 制定科學的、信息化的、具有法律保障的、具有前瞻性的、為社會所接受的目標和方法。■
參考文獻
一個基于Android平臺的學習系統
高職院校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超敏C反應蛋白在乳腺疾病診斷中的臨床研究
現階段高職校企文化融合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花籽山藥組培苗的移栽馴化技術初探
整數規劃法在優化模擬生產實習中的應用
襄陽古城池的旅游價值及開發對策研究
企業高技能人才自我開發路徑探析
高性能短消息發送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中小型污水廠污泥與花生殼堆肥技術研究
鹿門寺國家森林公園文化旅游開發研究
關于襄陽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思考
雙相不銹鋼2205的焊接工藝研究
關于加快襄陽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財政對策研究
多目標線性規劃的若干解法及Lingo實現
美國職業教育開放性辦學的研究與思考
格列美脲對老年2型糖尿病治療的療效觀察
硝酸甘油治療慢性肺心病心衰兩例分析
獨立院校土建專業“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探討
基于組件構建軟件系統的CMM最佳實踐方法
利用LinGo求解幾種有向圖最短路問題
襄樊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環境分析
湖北麥冬的主要成分及其應用價值綜述
借鑒國外校企合作經驗完善我國高職教育模式
高職醫藥衛生類專業實體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激勵機制研究——對策分析
基于關系數據庫的兩種XML文檔存儲模式的對比
襄樊居民對旅游業發展的態度調查及對策分析
層次分析法在認證模型中的應用
面向對象建模在車輛動態仿真中的應用
當代農村青年工憧憬城鎮情懷淺析
襄陽市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探析
關于高職教育研究所定位及職能的一些思考
利用導數幾何意義求作一些曲線的切線
貧困山區初中畢業生勞動技能培訓的思考
電網諧波電壓對低壓斷路器動作特性的影響
襄樊對外經濟發展與商務英語人才培養問題探析
中小企業秘書績效考核現狀的調查與思考
襄樊住宅區植物造景中園林植物配置探討
調整經濟結構對減輕就業壓力的重大作用
信息獲取技術在精確農業中的應用綜述
論電子商務中選擇數據挖掘技術的依據
用蜂蜜換藥治愈山羊咬傷感染的病例與分析
老年性高血壓脈壓大小與心腦血管事件的關系
銀離子注入醫用熱解碳抗菌性能的研究
皮膚點刺試驗在兒童支氣管哮喘中的應用
關于襄陽市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創業意向的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