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02 12:29:4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員工福利申請報告,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前些時候,五大發電集團集體上書國家發改委,要求在我國部分區域啟動煤電聯動,從而上調電價。此舉意味著,正值夏季用電高峰來臨的微妙時機,一場是否上調電價的博弈已經展開。
經濟的快速增長導致電力需求激增,造成煤炭有效供應不足,價格飛漲。為了緩解電力行業的成本壓力,體現政府宏觀調控的市場導向,2005年,有關部門推出“煤電價格聯動”。
所謂“煤電聯動”,單從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煤與電之間的價格是相互影響的,不僅是電價比著煤價漲,還存在煤價比著電價漲。在煤炭行業看來,若按照國家規定電煤價格上浮不得超過8%的標準,他們將眼睜睜看著利潤流失。一旦電力價格上漲,煤炭業將有著充足的理由提高電煤價格。這樣的結局顯而易見,電價、煤價必將惡性循環上漲。事實上,自2005年來,實踐一再證明,不僅是電力企業在要求提價,煤炭企業也在擅自提價。
盡管煤電之間存在利益齟齬,但是,在漲價的問題上,二者可以說心照不宣。“煤電聯動”,在這里,仿佛就是一個煤電聯盟。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聯合起來俘虜、綁架、要挾發改委。
發改委曾發過一個通知,要求有關部門“嚴格執行電煤價格調控措施”,但是,發改委要管制好煤電企業,一個最重要的條件就是信息充分。很顯然,不管是煤企,還是電企,他們所提供給發改委的信息,一定都是有利于各自利益的信息。此外,中國的電煤體系,由于國情的因素,其運營情況不僅省市不同,甚至縣區之間也不一樣,至于生產成本,在壟斷體制下,恐怕連企業本身都是一本糊涂賬。在這種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自然“會哭的孩子有奶吃”,誰說得動聽,發改委就可能聽誰的。
關鍵的是,在當前的利益格局中,公眾無時不處在一種話語弱勢的地位,每一次價格聽證,都是電力漲價的預演,這就是明證。
美國經濟學家施蒂格勒在20世紀60年代對電力行業做了一個經典的研究,他發現,政府對電力價格的管制“反而對價格起到了推升的作用”,實施電力監管的美國各州,其電價比沒有監管的各州還高。由此,他批評管制部門被電力廠商“俘獲”了,這就是管制經濟學中著名的“俘獲理論”。那么,在煤電聯動中,有沒有存在這種管制者被生產企業“俘虜”的事實呢?電力作為一個壟斷行業,漲價無疑是其轉嫁成本、提升利潤的最便捷手段,游說、尋租的成本、障礙顯然要小于體制改革和技術創新。
一個真正的企業,面臨的是激烈的市場競爭,一旦碰上“原材料價格上漲”,他們首先想到的,并不是漲價,而是管理和技術創新,是裁員、縮減員工福利和企業日常開支。可是,現在,在電力行業,待遇高、福利高,人員也并沒有因為所謂的虧損而減少,電力行業依然是就業熱門,領導的年薪更是年年更上一層樓。在這種情況下,電力行業漲價的理由何在?自2005年以來,電力行業在不斷以“聯動”方式試探漲價的可能性,甚至剛剛漲完就立刻拋出下一輪漲價的申請報告,照這樣“聯動”下去,恐怕,永遠都沒有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