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02 04:35:4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數學雜志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英文名稱:Journal of Mathematical Medicine
主管單位:湖北省教育廳
主辦單位:中國醫學數學會;湖北醫科大學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湖北省武漢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4-4337
國內刊號:42-1303/R
郵發代號:38-174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8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英文名稱:Scientia Sinica Mathemation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數學
主辦單位:中國科學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16開
國際刊號:1674-7216
國內刊號:11-5836/O1
郵發代號:80-200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50
期刊收錄:
CBST 科學技術文獻速報(日)(2009)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中科雙高期刊
聯系方式
【關鍵詞】自主學習培養策略
自主學習能力是指學習者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綜合能力.具備這種能力的人具有強烈的求知欲,能夠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具有刻苦鉆研精神,并且能夠對自己的學習效果進行科學的評價.達爾文有一句格言:“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必須在教學中改進教法,指導學習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策略一:模擬設置情景,培養學習興趣,激發自學欲望。
興趣是最根本的學習動力來源。學習數學的興趣越濃,學習的積極性就越高,效果越好。據現代心理學研究結果表明:人具有自我學習的天然傾向,具有獨立自主學習的巨大潛力。
策略二:指導課前預習,設置導學材料,培養自學能力。
學生的自學活動是他們個性品質發生、發展的基礎.在深入備課和了解學生情況的基礎上,擬訂富于啟發性的導學提綱或提出思考問題.讓學生明確學習的要求,并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使學生的看書由不會抓重點到會抓重點,由沒有問題到會提問題,并想辦法解決問題,力求實現由按步思維到創造思維的飛躍,挖掘學習的潛能。
策略三:變換課堂角色,因勢利導,激發參與意識。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指導、點撥、激勵,促使學生主動求知.從而在情感體驗的過程中,使認知過程的價值追求通過主體的主動參與去順利實現.要注意不同類型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個性品質,適時變換課堂角色,順應他們的志趣、愛好,多為學生創造獨立思考的機會,多讓他們發表各自的意見,多給學生“跳摘果實”的嘗試,多照顧學生的特長.
1.讓學生在活動中參與
皮亞杰認為,兒童學習的最根本途徑應該是活動,活動是聯系主客體的橋梁,是認識發展的直接源泉。所以,要放手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利用多種感官協調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2.讓學生在展開討論中參與
展開課堂討論,則是體現學生參與教學的一種好方法。課堂上的討論可以讓學生表現自我、交流思考所得、品嘗獨立思考樂趣。教師必須精心設計能引起每個學生思索的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在討論中參與學習。
3.讓學生在探索中參與
教學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主動去探索。教師的教學任務是創設矛盾,教學的中心是探索問題、解決矛盾,改變傳統的只重視知識的“結論”,學生處被動、消極的學習狀態的做法,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活動。
4.讓學生在合作中參與
在學生個體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以小組形式的合作學習活動,則能讓更多的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能相互學習、取長補短、集眾為智慧以更好地解決問題、發現新知;能增強合作意識、學會尊重、理解關心他為,提高人際交往能力,這又是當今的中學生所缺乏而在今后社會上極為有用的能力。
策略四:營造數學學習氛圍,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重視班級數學文化環境建設,營造濃厚的學習氣氛,構建學生自主體驗、自主接受教育的機制和氛圍,是“自主學習,多元發展”的一個基礎.班級的墻、校園網、圖書室、多媒體教室等是學生自主學習的知識源,引導學生學會使用知識源,是發展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舉措.
1、建立數學園地.在班級的墻上創建一個數學園地,展示學生每周精彩的自選題和原創題.在班級里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數學研究數學的氛圍.
2、鼓勵學生參與各類數學雜志的活動.校園圖書館有不少的優秀數學雜志,引導學生閱讀這些雜志進行自主學習.有的雜志上征集學生的學習心得或學習論文,有的征集問題解答.鼓勵和指導學生參加這類活動.當學生的名字出現在雜志上時,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成就感,從而更激發他們自主學習的熱情.
3、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競賽.如學校、教研片區、市級、全國競賽,積極撰寫心得、數學小論文參加比賽,與賽促進自主學習的熱情,從而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策略五:革新課外作業觀念,提高自我監控能力。
課外數學作業是學生暫時脫離老師的直接指導,進行相對獨立狀態的解決問題的過程.其自我監控系統能否發揮積極作用,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因此,利用課外數學作業積極培養學生發展自我監控能力,是一條可操作的有效途徑.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合理調控,作業的形式和評價體系對能否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至關重要.
通過實踐,我在以下三方面進行了革新:
1、作業量因人而異,自主選擇.分層次有梯度作業布置:有必做題(基礎題)、選做題(提高題、拓展題).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相當部分同學的自學意識增強了,自學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此基礎上,作業量不統一,可根據學生自學的程度選擇作業量.我在批改后常與學生交流探討,特別是進度較快的學生,幫助他們解決自學過程中碰到的問題,肯定和鼓勵他們,激發他們的自信和學習數學的熱情.
2、學生參與作業評價.根據作業性質的不同設計不同的評價方式.對于有一定深度的作業,我先批改程度較好的學生的作業,并與他們探討他們作業中的問題,然后由他們批改其他同學的作業,再請他們幫助程度較低的同學.對于基礎的作業,我先批改學習較困難的同學的作業,再完成相同的程序.在整個評價過程中,每一評價主體都發揮了特有的作用,實現了作業批改的時效性和實用性,拓寬了作業評價的交流、學習、競爭的功能.
3、學生參與作業講評.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及題目的難易,在評講上,選擇合適的學生上臺評講,既鍛煉學生又可激發其進一步自主學習.(老師再適當補充、強調)
策略六:革新評價機制,多元評價學生,激發、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根據教學實際,制定相應的評價制度:1.設立優勝獎:每次單元測試達127.5分及以上的;2.設立進步獎:不管成績幾分,只要有進步,即可獲獎;3.設立評星制度:有今日之星、每周之星、明日之星等.主要是結合平時表現(包括預習、作業、回答問題等)來評選.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這才是教師應該傳給學生的有用的法寶.有了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就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機器,而是能用科學的方法主動探求知識、敢于質疑問難、個性充分發展的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關鍵詞:模糊數學;臨床;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8-0484-02
醫學是一門實用科學,是非常嚴謹和嚴肅的,比如疾病的診斷、用藥及藥物劑量、用法等都有著十分嚴格的限制。在醫學的研究和臨床工作中,人們都努力追求語言的精確性[1],講究書寫的嚴密和規范。但是有很多情況無法明確定量或定性,于是人們開始把模糊數學的理論融合進來,用此來研究解決這些模糊問題[2]。護理學作為醫學的一部分,同樣存在著大量的模糊事件,也可以利用模糊數學來解決。模糊護理就是應用模糊數學來解決護理學中這些問題的方法。
1 資料
1.1 模糊數學:現實中存在著大量的模糊事件。模糊數學是一門新興學科,由美國控制論專家查德于1965年創立,它的創立使數學的應用范圍從清晰現象擴展到模糊現象的領域[3]。
1.2 模糊醫學:醫學本身就是一門不確定的科學,有經驗的醫生認為最成熟的臨床技巧在于面對不確定性能始終做出最好的決定[4]。臨床醫療中已經開始運用模糊數學的方法處理隨處可見大量的模糊信息,尤其是中醫學[5]的某些問題,并且促進了相關醫學的發展[6]。
1.3 模糊護理
1.3.1 護理診斷: 隨著護理程序的應用,護理診斷也廣泛地用于臨床。但臨床護士作出的護理診斷是否正確,則具有模糊性,可能存在護理診斷的偏差。模糊數學的有關原理可以用來對護理診斷進行綜合評判,以檢驗護理診斷的正確性[7]。
1.3.2 護理管理:模糊數學還可以運用到病區的護理管理之中,判定護理管理模式的有效與否[8]。同時,作為一種科學方法,可使護理管理實踐中的一些模糊概念、模糊現象通過聚類分析而作出可靠結論,從而達到在標準化管理中的激勵,量化的目的[9]。
1.3.3 護理教育:傳統的教學質量[10]評價方法主要為定量和定性方法,忽略了教育現象的復雜性和模糊性,忽略了教學評價對象和評價者的主觀性,導致了評價結果的不可靠性。而模糊的評價指標體系中,考評指標分值和權重系數,在客觀的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同時征求了本專業的專家來確定[11],相對合理。
2 臨床護理中的模糊現象分析
2.1 客觀事實:事物的模糊性是指不清晰、不精確,指事物在差異的“中介過程”時所呈現的“亦此亦彼”性[3],中醫的臟腑辯證和脈象浮沉是模糊的;醫學上高燒和休克的區分也都是模糊的;病人從痛到不痛的變化過程也是模糊的。模糊語言是社會生活離不開的[1],臨床上血壓、某些檢驗值相對清晰的范圍界定就來源自大樣本分析,這本身就是一種模糊信息。
2.2 多種原因
2.2.1 患者:在處理病人時由于考慮欠周,或時間緊迫,或信息的可靠性與信息量的不足等,只能在診斷過程中處理模糊信息。原因可能如年齡大,糊涂;[酗酒或者意識本身有問題;私人隱私等。
2.2.2 護理人員:護士的經驗、工作能力在觀察和判斷患者的病情及其變化時有個體差異。
2.2.3 其它原因:如進行心電監護的患者心率、血壓報警范圍的設定常需要模糊,是由于患者煩躁、咳嗽或者變化等都可以影響它超出限值。
2.3 模糊語言:臨床上通用著大量的模糊語言,譬如:健康、亞健康;隱痛、剌痛、絞痛、脹痛;微熱、高熱、潮熱等。在護理評估中患者的情緒穩定、不穩定也很模糊。護理診斷中如:有潛在的誤吸或者足下垂的危險,也是模糊的措辭。
3 討論
3.1 從模糊中求精確:在護理管理中,模糊評判法在考慮權重的基礎上將多個互相關聯的指標加以綜合,給出一個較為清晰的結論,把以往的描述性定性評價改為量化,從而使評判工作具有較高的可靠程度和可比性[12]。在整體護理中,模糊數學也可以綜合評價模式病房整體護理質量[13],而由于主、客觀的原因,護理人員有可能將護理診斷范圍擴大。但是,模糊現象可以使護理預警得到更早更多的提醒,反過來有利于我們進行早期的干預,避免護理差錯或事故的發生。這些在各種護理應急流程中就可以得到體現。所以從模糊中求精確是臨床護理中的一個重要問題,相當于古代醫學理論上面的“治未病”,值得深入研究。
3.2 從精確中求模糊:某些情況下模糊化的操作有利于更好的處理問題。比如教材中提到的皮內、皮下以及肌肉注射的部位,只是一種常用的相對實用的地方,比較規范而已,并不需要絕對的遵照執行。但是,實踐上很多人可能在面對一個燒傷病人時束手無策。同樣,抽動脈血氣分析的時候,進針的角度和手法常常也讓很多人模棱兩可。模糊護理應該得到更廣泛的實踐,它可以避免將護士束縛在條條框框的死記硬背和機械的操作上面,把各種分散的知識點“模糊”化融合到一起,真正吸收和掌握,護士動手能力就會得到實質性的加強,才能處理工作中的非常態問題。
3.3 善于收集和處理模糊信息,進行綜合的分析和判斷:臨床護理中,模糊信息十分常見。毫無疑問,模糊的東西有時候會給我們帶來麻煩,會讓人感覺頭疼,但它的存在是不可回避的一個問題。所以,一個有經驗的醫護人員,對于患者病情的觀察和變化,必須有所取舍,善于收集和處理模糊信息,綜合分析,才能進行正確、及時、有效的診治和護理。
模糊理論已經在護理實踐中得到了很多的體現,不過,它在護理方面的運用還是遠遠不夠,還沒有引起業內人士的足夠重視,而且護理人員的思維大都處于比較拘束的情況中,普遍害怕考試和檢查,這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不過,隨著模糊理論在臨床護理中不同范疇的研究,將會被用來解決更多的護理問題。如果能使護理人員的理論水平和動手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有利于實現從應試護理向素質護理的轉化,則是護理事業上的一大進步,也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所在。
參考文獻
[1] 王 茜,嚴永祥,金忠山.醫學模糊用語的倫理分析.中國醫學倫理學[J].2006,19(5):95-97
[2] 楊在春.醫院療養科主任必備[M].北京:出版社,1990,775-776
[3] 魏 威,魏欣甫.模糊數學與中醫辨證論治.中醫教育[J],1999,18(4):54
[4] 李永生.臨床醫學語言藝術[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1,93
[5] 周慧生.中醫模糊診斷方法.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J],1999,5(10):8
[6] 黃煜宇,張繼增.中醫應用模糊數學的探討.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J],2004,11(10):933-934
[7] 周正顏.模糊數學綜合評判法應用于護理診斷的探討.山西護理雜志[J],1999,13(4):144-146
[8] 謝巧慶,梁海華,李思勤.二值護士實施效果的模糊綜合評判.現代護理[J],2001,7(4):4
[9] 王瑞華,孫增勤.應用模糊醫學評估護理管理者的自學能力.中華護理雜志[J],1996,31(7):395-396
[10] 李峰,王承芳,鄭延玲等.模糊數學在護理本科畢業論文評價中的應用.護理學雜志[J],2004,19 (1):31-32
[11] 孫雪潔,李 清,王慶美.用模糊數學法評價急救護理課程改革.現代護理[J], 2006,12(1):76-77
關鍵詞: Poisson-Geometric過程;鞅;停時
中圖分類號:O 211.67
文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2-8513(2012)01-0026-04
Time Analysis of the Surplus Reaching a Given Level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Compound Poisson-Geometric Risk Model
ZHAO Jine, WANG Guihong, LONG Yao
(1. College of Mathematics, Honghe University, Mengzi 661100, China;2.Department of Computation and Science, Yuxi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ollege, Yuxi 653106, China)
Abstract: A risk model, in which the premium income follows the compound Poisson process and the claim numbers is a compound Poisson-Geometric process, is proposed.By applying the martingale approach, Laplace transformation of the time when the surplus reaches a given level for the first time is discussed, and the expectation, its variance and its third central moment are obtained.
Key words: Poisson-Geometric process;martingale;stopping time
經典風險模型的研究源于瑞典精算師Filip Lundberg于1903年發表的博士論文[1],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自經典風險模型提出后,結合實際情況,許多學者對其進行了推廣,如對所收保費的研究[2-3],考慮利率的影響[4],考慮分紅及保險市場的不確定因素[5]等,并得到了許多有關破產概率方面的結果,為保險公司的穩定運作提供了理論基礎,是風險管理的重要工具.而在對經典風險模型的推廣過程中,國內外許多學者在保險實務中考慮到出事故次數與實際索賠次數之間存在的偏差,引進了一類稱為復合Poisson-Geometric過程的風險模型.文[6]利用無窮小微元法研究了該模型的破產概率公式及其滿足的更新方程,文[7]用更新思想求出了該模型破產概率的積分方程,并得到了Cramér-Lundberg近似,文[8]借助文[6]的方法求出了Gerber-Shiu折現罰金函數所滿足的更新方程,得到了破產概率的Pollazek-Khinchin公式. 然而現實中“破產”發生的可能性非常的小,而什么時候保險公司的盈余達到了一個給定的水平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見文[9]).受以上文啟發,本文對保費收入為復合Poisson過程,而理賠次數為復合Poisson-Geometric過程的風險模型進行研究,利用鞅論的知識,得到了盈余首次達到給定水平的時刻的拉普拉斯變換、期望、方差和三階中心矩.
1 模型引入
參考文:
[1]LUNDBERG F I. Approximerad framstallning av sannolikhetsfunktionen:II, atersforsakring av kollektivrisker[D]. Uppsala: Almqvist & Wiksell,1903.
[2]龔日朝,李鳳軍.雙Poisson風險模型下的破產概率[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23(1):55-57.
[3]BOIKOV A V. The Cramér-Lundberg model with stochastic premium process[J].Theory of Probability and its Applications,2003,47:489-493.
[4]王貴紅,趙金娥,龍瑤,等.一類雙復合二項風險模型的破產概率[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19(4):278-281.
[5]趙金娥,何樹紅,王貴紅.帶線性紅利和干擾的雙復合Poisson風險模型[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19(1):25-27.
[6]毛澤春,劉錦萼.索賠次數為復合Poisson-Geometric過程的風險模型及破產概率[J].應用數學學報,2005,28(3):419-428.
[7] MINKOVA L D. The Pólya-Aeppli process and ruin problems[J].Journal of Aapplied Mathematics and Stochastic,2004,3:221-234.
[8]廖基定,龔日朝,劉再明,等.復合Poisson-Geometric風險模型Gerber-Shiu折現懲罰函數[J].應用數學學報,2007,30(6):1076-1085.
Complex Networks
2010,248pp
Hardback
ISBN9780521841566
網絡幾乎出現在我們生活中每一個方面,周圍的技術世界充斥著網絡。人們利用圖來描述網絡中的數學概念。通過把網絡當作結點和連線的集合對待,圖表述了網絡的基本拓撲學性質。20世紀末,隨著計算機的進步,以及存在大量可以用來進行分析的數據及工具,有關隨機圖的經典理論不足以描述許多真實世界中的網絡,這一點已經變得越來越清楚。Barabasi和Albert關于萬維網的工作及Faloutsos關于因特網路由器網絡的工作已清楚地表明,這些網絡以及其他網絡的連接分布并不是完全隨機的,也不能用ER(Erdos和 Renyi)圖論來描述這些發展。這些發現及其他發現催生了一個嶄新的廣義形式的隨機圖論,該形式將某些在真實世界中發現的,但又不那么明顯的相互關系考慮在內。
這本研究生程度的教科書通過研究重要的結果及分析技術,循序漸進地向讀者介紹了復雜網絡的結構與功能。從因特網的穩定性到免疫種群的有效方法,從傳染擴散到怎樣有效地搜尋個體,這本教科書解釋了它所使用的理論方法及獲得的實驗與分析結果。作者給出了復雜網絡理論中許多結果的詳細推導。每一章結尾部分的復習題可以幫助學生檢測他們對該章內容的理解。
本書共有19章,除了緒論以外,正文共分成3大部分。1.緒論,內容包括圖論及比例自由過程與分形結構。正文的第1部分 隨機網絡模型,含第2-5章,2.ErdsRenyi模型;3.觀察真實世界的網絡:因特網、傳染論、蛋白質與DNA;4.適用于復雜網絡的模型;5.增長網絡模型:BarabasiAlbert模型及其變異。第2部分 復雜網絡的結構與魯棒性,含第6-12章,6.比例自由網絡的距離:極端聰明的世界;7.復雜網絡中的自相似性;8.地理嵌入網絡的距離;9.網絡的結構:生成功能方法;10.復雜網絡的滲透;11.隨機有向網絡結構:蝶形領結;12.引入權重:帶寬分配與多媒體廣播。第3部分 網絡功能:動態特性與應用,含第13-19章,13.網絡結構的優化;14.流行病模型;15.免疫;16.有關網絡的熱力學模型;17.頻譜特性、傳輸、擴散及動態特性;18.網絡搜索;19.仿生網絡與網絡主旨。最后是3個附錄。附錄A 概率論方法;附錄B 漸近性與數量級;附錄C 網絡模擬算法及其研究。
本書的第1作者是以色列巴依蘭大學數學系的高級講師,他撰寫過許多涉及復雜網絡、機器人群體、算法及通訊網絡的論文。他的研究工作獲得了多個國家與國際的獎項。
第2作者是同一大學的物理系教授。他是多份物理學雜志的編輯,在國際性雜志上發表過600多篇文章,還是11本書的合作者及共同編輯。鑒于他的貢獻,他獲得了包括2009年度的魏茨曼獎和2010年度的APS Lilienfeld 獎在內的許多獎項。
這本書非常適合于研究生和新進入這個領域的研究人員閱讀。
胡光華,
退休高工
(原中國科學院物理學研究所)
【摘 要】 目的 探討甲襞微循環檢測在健康體檢中的作用意義。方法 采用徐州產WX-753B型微循環參數測量儀,對3 430例健康體檢者進行甲襞微循環檢測,并以田牛氏加權積分法計算分析。結果 甲襞微循環檢測異常者占總檢測率的31.49%,與年齡、疾病和不良生活方式有明顯相關性(r=0.99,P
【關鍵詞】 甲襞微循環;健康體檢;評價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nail fold microcirculation detection in health examination. Methods Nail fold microcirculation was detected for 3 430 people by Xuzhou-made WX-753B microcirculation ratemeter and analyzed by the Tianniu weighted score method. Results The percentage of abnormal nail fold microcirculation in health examination was 31.49%. The abnormality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age, illness , and bad life-styles(r=0.99,P
【Key words】 Nail fold microcirculation;Health examination;Evaluation
微循環障礙是許多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礎,但在疾病初期不易被發現,而甲襞微循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間接反映全身的微循環狀態,為臨床提供相關的資料信息。筆者對2004~2005年兩年間,通過我院健康體檢的3 430人的甲襞微循環檢測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觀察對象 體檢3 430人中男性2 505人,女性925人;年齡最大81歲,最小18歲,平均為44.24歲。
1.2 儀器與方法 采用徐州產WX-753B型微循環參數測量儀,按甲襞微循環臨床常規操作[1],鏡下觀察受檢者甲襞微循環管袢形態、血流狀態、管袢周圍狀態等3類16項指標,并以田牛氏加權積分法進行計算。
1.3 統計學處理 測量數據用方差分析和t檢驗進行統計學處理,P
2 結果
2.1 甲襞微循環檢測結果的總體分布 3 430名受檢人員中甲襞微循環正常者774人,大致正常者1 576人,兩者占總檢測率的68.51%。輕度異常者1 019人,中度異常者61人,重度異常為0,指標異常者占總檢測率的31.49%(表1)。
2.2 甲襞微循環檢測結果的年齡分布 將3 430名受檢者分為7個年齡段,每個年齡段以10歲遞增。檢測結果顯示,隨著年齡的增長,甲襞微循環異常率有明顯增高趨勢,其甲襞微循環的形態、流態和管袢周圍狀態與年齡增長有較強的直線正相關性,方差分析結果P
2.3 甲襞微循環檢測結果的性別分布 結果顯示,45歲以上男女性間的檢測結果比較差異有顯著性,男性的甲襞微循環綜合積分值明顯高于女性P
2.4 吸煙對甲襞微循環的影響 對3 430名受檢者中吸煙人群的甲襞微循環檢測結果與無吸煙嗜好人群的甲襞微循環檢測結果進行對照分析,發現吸煙組的甲襞微循環形態積分明顯高于未吸煙組,其綜合積分值亦明顯增高,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
3 討論
3.1 本組甲襞微循環參檢者中指標異常者占總檢測人數的1/3 追蹤詢問既往史,80%有心腦血管病及呼吸、消化系統疾病,提示甲襞微循環改變是多種疾病的病理基礎。其中高血壓、冠心病多以微血管形態及其管襻周圍狀態改變為主,表現為微血管縮窄、扭曲畸形,甲襞變淺(局部供血不足),下靜脈叢擴張(血管緊張度增高);糖尿病則以血流速度減慢,血管周圍滲出為特征性改變;慢支、肺氣腫表現為血管頂端擴張,管襻延長(慢性缺氧所致);胃炎、膽囊炎等消化系疾患以血管襻出血、滲出為多見。
3.2 微循環受增齡因素的影響已被多數學者證實[2] 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的各器官組織乃至細胞均會出現形態退化和功能下降,微循環功能障礙亦隨之加重。本文表2結果表明了增齡與甲襞微循環改變的密切相關性,提示注意改善中、老年人的微循環功能,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另微循環在性別中的差異可能與生活習性、社會角色及其所承受的壓力有關,男性可因其工作壓力,精神負擔和不良生活方式(吸煙、喝酒等)較女性易致微循環功能障礙。
3.3 眾所周知,吸煙是人類多種疾病的危險因素,其病理變化可從甲襞微循環檢測中得以反映 由表4兩組觀察結果顯示:吸煙組甲襞微循環形態積分值明顯高于未吸煙組,鏡下觀察可見吸煙者甲襞微血管多呈扭曲、畸形改變,造成局部供血不良,可能與尼古丁易引起小血管收縮,導致局部缺血缺氧有關,也傳達了吸煙對人體血管有明顯影響的客觀信息。
作為反映全身末梢循環狀況的窗口,甲襞微循環可以部分地反映全身微循環狀態,也可作為疾病輔助診斷和療效判斷的篩選指標[3]。其微血管管徑和動/靜脈比例、血細胞的流動和聚集狀態及血管的出血和滲出現象等指標對臨床相關疾病的診治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也可為疾病的防治及宣教提供較客觀的依據。其無創、直觀、操作簡便的優勢在健康體檢中受到歡迎。
參考文獻
1 田牛,李向紅.臨床微循環檢查手冊.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2.1-23
2 陳建鋼,吳小燕,李輝.血瘀證與老年舌微循環障礙.現代口腔醫學雜志,2001,15(2):109
一、師德立足高,寓德于教。
我堅持“愛是教育的工具,愛是教育的基礎”。只有教師從心眼里熱愛學生,學生才能反過來“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我盡力做到“在傳授知識時是老師——循循善誘;關心疾苦時是慈母——無微不至;交往中是朋友——心心相印;生活中是兄弟姐妹——無話不談;犯錯誤時是醫生——治病救人”。在學生生活經驗、學習方法、人際關系、觀察問題、分析問題上,去關懷和體貼他們,幫助他們明辨是非,遠離“誤區”,用師愛滋潤了學生的心田。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了民主、和諧、信任的新型的師生關系。
我重視對學生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通過我以身示范,高標準的道德感染力,以期影響學生的言行。對學生我從來就說到做到,培養了學生誠實守信的做人原則。無論是學生范了什么錯誤,我都壓抑住內心的怒火,對學生作耐心細致的教育,關愛學生,用行動和語言去感化學生,直到與學生心靈產生共鳴為止。處理問題過程中,我嚴格遵守國家教委規定的教師行為的《六條禁令》,從不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學生也尊重我,擁護我,反應良好。
在教育工作中,我常用現代教育理論去引導學生。無論是作為班主任還是作為任課教師,我常對學生講:“我不是警察,你們也不是小偷”、“我們都是人,我們都是可以相通相融的”等人本教育思想,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自主能力。我也對學生講:“我這人嚴如師,親如兄,愛如父”等情感教育思想,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感。這些理念都是我在新課程標準學習過程中體會到的。同時為了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我堅持每天收看新聞,了解科技動態消息,利用每晚讀報時間,介紹給學生,讓他們產生強烈的愛國熱情。
二、“業精于勤”,強化業務能力。
“人活到老學到老。”加強業務學習,加強進修,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養和業務水平,是我們每個教師應該樹立的一個終身信念。在這五年間,我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參加了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對每一次培訓和學習的機會我都積極報名參加,緊抓不放。五年來,我一共參加過學校舉行現代教育技術等業務學習達20余次;20xx年,我和學校領導一起參加了巫山“電子說課”聽課活動 ;20xx年,我又被派往到重慶市開明中學參加新課程標準培訓;20xx年5月,我主動參加了學校組織的“云中聽課活動”;20xx年10月,我又去參加了重慶市教育科研管理培訓。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我還自學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通覽(通識部份)》,結合我的教學實際,為全校教師舉辦了題為《教師行為角色的變化》(20xx年暑假)的講座。這些學習的機會,對我來說都是難能可貴的,對提高我的業務水平都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一是在教學基本功上了有了較大的提升;二是在專業技術上提高了一個層次。同時作為教育科研管理者,我還閱讀了《重慶市教育科研指南》、《中小學教育科研》和《教育實驗研究指導》等書籍,對提高我的業務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
在教學之余的時間,我還擠出了大量的時間“走訪”學校閱覽室和圖書室,查閱了大量的教育教學書籍;每年我都自費訂閱了大量的教學雜志,每天定時閱讀,向那些“名家”拜師學藝,對我教學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20xx年3月,我還參加了西南師范大學網絡教育學院數學本科學習。在此期間,我嚴格按照學院的要求,每天定時上網學習,查閱學習資料,了解課程信息,聽網絡課件。通過一年半的學習,加深了我對教育教學理念的再認識,拓寬了我的教學視野,更新了我教育教學思想。
三、立足教學研究,以研促教。
我是一個善于學習,善于鉆研的人,為響應“二十一世的教師應是科研型教師”這一號召,我常在課后認真反思,細致總結,寫好反思記錄,這成為了我教學工作中重要的一環。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教法和學法的統一,讓學生親身感受知識的發生過程。這五年來,我教過兩屆畢業班,每次畢業教學成績都位居全縣前列。培養了李倩倩、蔣彬彬、劉春梅等十多名優秀學生升入奉中,有張德志、匡東梅等十二名學生參加全國及重慶市初中數學競賽分別獲得國家級和市級等級獎。尤其是在99年的“三峽杯”數學競賽中,我指導的學生李倩倩同學以滿分120(全縣僅有三個)的好成績榮獲一等獎。
99年,正值“普九”高峰階段,學生層次參差不齊,為解決這一問題,我主動承擔起了校級課題“分層教學的實施”研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并撰寫了研究論文。20xx年我又主動加入了我校縣級課題“實踐—感悟—創新教學法”的研究,并擔任主研員。無論是課題研究,還是平時的常規教研活動,我都以非常認真的態度對待,經常深入課堂,與學生交流,與老師們切磋,不恥下問,一道總結,形成經驗。20xx年秋,我主持申報的縣級課題《班級建設對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批準立項,組織部分老師正在實施研究,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現在我正在研究高中數學解題教學,以陜西師大羅增儒教授編著的《數學解題學引論》為綱,試圖讓學生掌握解題的規律和思維程序,推動我校的數學教學。
四、獎勵頻頻,碩果累累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我近五年的努力工作,細心總結,取得了比較可喜的成績。
主管的教育科研工作先后被評為“教育科研先進集體”和“2003——20xx年度教研科研工作綜合考評二等獎”。
20xx年秋、20xx年春和20xx年春被學校評為優秀班主任;
20xx年10月被評為縣級骨干教師(已進行培訓);
20xx年12月主持主研的《實踐—感悟—創新教學法》成功揭題并榮獲縣教改成果二等獎;
20xx年4月撰寫的論文《分層教學的原則及做法》榮獲《當代重慶教育論文大系》優秀作品獎,同年該文發表在《當代重慶教育論文大系叢書》(重慶市教委編,南方民族出版社出版,ISBN7—5367—2390—3/G·458);
20xx年10月撰寫的論文《淺談初中生數學能力培養的方法》被選編入縣經驗交流論文集;
20xx年12月撰寫的論文《實行校務公開,促進學校長足健康發展》獲縣工運理論研討論文三等獎;
20xx年4月撰寫的論文《依法治校是學校長足健康持續發展的法寶》被選編入《奉節縣依法治校工作經驗論文選編》一書中;
20xx年6月撰寫的教案《矩形的性質》獲縣教育科研成果三等獎;
20xx年3月撰寫的論文《英語創新教學的幾點體會》獲市級優秀獎;
20xx年5月撰寫的教案《函數的奇偶性》獲縣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
99年12月在“三峽杯”數學競賽中獲市級指導教師一等獎;
20xx年5月在全國初中數學競賽中獲國家級指導教師二等獎;
20xx年4月在全國初中數學競賽中獲國家級指導教師三等獎;
20xx年4月在縣說課競賽中獲數學學科三等獎;
20xx年6月在重慶市初中數學競賽中獲市級指導教師二等獎;
20xx年6月在全國初中數學競賽中獲國家級指導教師二等獎;
“基因測序本身只是個技術,這個技術希望達到的目的是對人類自身和我們身邊的世界在基因水平上的認識。”王俊說,“不管是誰最終引領,生命科學這個浪潮都會往前走,我更希望我們能夠在其中起到引領作用。”
被導師“激將”成為華大“元老”,用速度和韌勁占據基因研究領域前沿
1990年,“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正式啟動,由美、英、日、德、法及中國6國科學家共同承擔人類基因組測序工作,計劃花30億美元,用十多年時間測出人類的所有基因,像醫學里畫解剖圖一樣,畫出人類的基因地圖,以有助于我們認識疾病、長壽、衰老等生命現象的機制,為疾病治療提供科學依據。
1999年7月,北京華大基因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承接了人類基因組計劃1%測序項目。當時年僅23歲,還是北京大學生物學研究生的王俊,承擔起所有數據的分析處理任務。此后13年,這位最年輕的“元老”成為華大所有重大科研項目的主要參與者和核心完成者。
當時,他的導師李松崗教授受中心創建者楊煥明院士的委托遴選進入這一項目工作的人才,他選中了王俊。然而王俊最初對去遺傳所人類基因組中心并沒有表示出特別的興趣。了解其性格的李松崗教授用一句“你去了人家還不一定要你!”成功激將,于是王俊加入了這項讓中國在世界遺傳學領域占據一席之地的人類基因組計劃。在這一項目中,既有生物背景又有計算機和數學能力的王俊迅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成了生物信息平臺的主力。
到2001年,華大所承擔的人類基因組任務已進入尾聲,目光移向了水稻。水稻是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它的基因組是禾本科糧食作物中最小的,易于進行遺傳操作,對這個作物的測序,既有經濟意義,又有科學價值。
為了趕在競爭對手前拿出結果,仍在讀研究生的王俊帶著他的團隊展現了驚人的速度――用74天的時間完成了水稻的測序,經過信息分析團隊的核驗,最終,比對手提前了約一個月,華大發表了自己的結果,震驚了國際學界。
在對這個團隊的報道中,國際知名的《科學》雜志提到了實驗室中那些“年輕而不知疲倦”的面孔,那些寫著“速度、速度、速度”的橫幅,以及計算機室一角的一把鋤頭,意思是“數據挖掘”。
在水稻基因測序項目中,王俊第一次顯露了他在基因研究領域的潛質――根據當時的測序方法,整條的基因被隨機地切成數百個堿基的片段,只要片段的數目足夠多,切得足夠隨機,就可以借助片段頭尾的相互覆蓋把它們拼接起來――當然,這只是理想的情況,實際情況是,大量的重復序列會導致錯拼。而王俊所負責的生物信息部門,就是主要負責這些片段的拼接和分析。為了解決這些重復序列,他率領這個團隊想了很多辦法,使得拼接接近了理想狀態。
2007年,王俊領導的團隊完成了第一個中國人基因圖譜,首次完整地解讀了中國人的基因。按照王俊的解釋,基于這個基礎就可以展開可防、可治、可干預的各類基因檢測。
如今,年僅36歲、已擔任華大執行院長的王俊成為了當今世界最大的基因測序機構的掌門。在他的手下,匯聚了一個4000人的團隊。這個團隊至今已在《自然》《科學》《細胞》等世界頂尖的科學雜志上發表了近百篇高水平論文,其中王俊個人就發表了60余篇,成為世界基因研究領域的代表人物之一。
“重新去構建人類對健康的認識、對農業的認識、對環境的認識――這就是我們想做的事。”
依靠國家開發銀行的一筆10年15億美元的貸款,2010年1月華大訂購了每臺單價數十萬美元的128臺高通量測序儀HiSeq2000。到今天,華大已經擁有137臺高通量測序儀,測序能力是全球總測序能力的一半以上。而這種“神機”的速度,一位工作人員介紹:“測一個人的基因組,人類基因組計劃用了13年,用升級后的新測序儀只需27小時。”
對購買這些測序儀的理由,王俊解釋:“我們只是順勢而為,并沒有刻意要成為全球最大或什么的。想做的事情,倒推過來需要這樣一種測序能力和分析能力,最終規模就變成了今天的樣子。”
基因是什么?在作為這一領域領軍人物的王俊看來,基因是最“根本”的東西。從“根本”兩字出發,現在他領導的華大在科研上作出兩大戰略選擇:基于人類健康的人類基因研究,和基于解決人類吃飯問題的農作物基因研究。
為此,從組學到產業,從生物信息到應用貫穿,王俊在華大建立起9個中心,包括植物育種中心、動物育種中心、生育健康中心、腫瘤中心等。他在華大的產業愿景中這樣描述其目標:“出生缺陷降低50%,人類壽命延長5歲,農業產量提高10%。”
王俊認為基因研究其實只有三件事:讀、弄懂以及應用。“如果說袁隆平研發出雜交水稻是在魚塘里釣到了魚,如果將很多現代化技術比作是拉網捕魚,我們是在把水放干,讓大家看到所有的魚。”而將來要發展一個什么樣的作物和牲畜,都可以通過基因的解讀,輔助它的育種。以前10年、20年育出的東西,現在2、3年就能實現,全覆蓋,精準打擊。
“我們就想在最根本的東西上做一些改變,重新去構建人類對健康的認識、對農業的認識、對環境的認識――這就是我們想做的事。” 王俊說。
30歲以前的日子就像短跑一樣。30歲以后,他忽然明白了無論事業還是人生都是一場馬拉松,要走好一點,走長一點
當人們試圖挖掘王俊的“天才基因”時,他會告訴你他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小時候和別的孩子一樣,并沒有對生物學表現出很特別的興趣,也沒有立志要當一個科學家,甚至在16歲考上北大生物系之后,覺得生物學也挺沒意思,所以才去攻讀數學和計算機兩個專業。本科畢業的時候他在研究人工智能方向。但是在他研究中卻遇到了很大的瓶頸,王俊認為自己之所以會遇到那個大瓶頸的原因多是由于人類對自身大腦結構的認識還是不夠的,而那時人類的基因研究正好是一個切入點,在那個點上人類可以從基因的水平上,在一個最基本的單元單位上先來認識生命,能夠搞清楚基因是如何運作的,由此他走上了基因研究之路。
少年得志,青年有為。一路走來,王俊似乎一直在試圖證明自己的能力。他說,30歲以前的自己像一個滾筒里的老鼠,越滾越快,越快越滾,無論是上學、當教授、發表高水平論文、獲得各種榮譽的時間都比較早,日子就像短跑一樣。30歲以后,他忽然明白了無論事業還是人生都是一場馬拉松,要走好一點,走長一點:“千年之后,人們不會因為你的財富而記住你,也不會因為你發表了多少篇論文記住你,一定是因為你對這個社會做了些有益的事才記住你。”
如果問王俊更喜歡當科學家還是企業家,他會告訴你,不要給他貼上科學家或企業家的標簽。在他自嘲“笨”或“土鱉”時,自信仍溢于言表,有時甚至有點自負,容不得半點質疑。當有人質疑華大是否世界一流的基因研究機構時,他會被激怒,并反問:“我們在那么多世界一流的科學雜志上發表的論文還不能說明嗎?要相信中國也能做一流!”“優秀不是我們自己說的,是人家認可的!”
王俊常說自己脾氣不好,尤其是專注于某一件事的時候,更容不得有人打擾。他笑言因為自己腦袋笨,所以一個時間只能做一件事。他同樣也有親和的一面,在華大,很多人直呼其名,也有人叫他王老師、俊哥,喜愛運動的他常和員工們打籃球、登山。
柳傳志曾評論喬布斯說“管理者應該是串起珍珠的線,但喬布斯本身就是一顆大珍珠”。王俊對自己的要求似乎不僅僅是做一顆大珍珠,他還要做串起珍珠的線。他要求華大的干部要過六關:官、產、學、研、資、媒。官指政府,要對國家的政策法規以及政府關系了然于胸;產是產業,了解產業并有一定的前瞻性;學是教學,能擔當師長的角色;研是科研,有科研的能力;資是資本,包括資金和資源;媒是媒體,學會并善用媒體。顯然這是一個很高的要求,王俊自己也在努力踐行。
一、實驗經濟學的興起和發展
實驗經濟學的研究,是在可控制的實驗環境下對某一經濟現象,通過控制實驗條件、觀察實驗者行為和分析實驗結果,以檢驗、比較和完善經濟理論或提供決策依據的一門學科。
人們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始終固守著經濟理論難以實驗的思維定式。
弗農·史密斯教授敏銳覺察到實驗經濟理論的作用,并首次付之于實踐。他在亞利桑那大學十一個班級進行了長達六年的實驗,驗證了競爭均衡理論。據此實驗所撰寫的論文《競爭市場行為的實驗研究》在1962年的《政治經濟學雜志》發表,標志著實驗經濟學的誕生。此后,實驗經濟學開始運用于驗證市場理論和博弈理論,并取得了一定進展。例如,弗農·史密斯的“口頭雙向拍賣市場實驗”提出了市場參數完全有可能影響均衡產出收斂性的結論;赫伯特·西蒙根據博弈實驗結果分析了存在性理性(SubstantiveRationality)和程序性理性(ProceduralRationality)的區別。五六十年代的實驗經濟學主要局限在市場理論和博弈理論領域,原因有兩方面。
一方面是理論自身的缺陷影響可實驗性,研究過程往往是從假設前提出發,然后運用復雜數學推導出相關命題。由于假設前提的高度抽象,無法在實驗室里得到證實,因而相關命題也就無法實驗。
另一方面實驗技術的不成熟也制約了經濟理論的實驗。上個世紀70年代以后,經濟學的主導理論體系發生了變化。一般均衡理論、工業組織理論、社會選擇理論和公共選擇理論將經濟研究的假設由抽象拉回到現實。行為理論的成熟和合理預期理論的出現為實驗技術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此外,計算機的廣泛運用使得復雜經濟現象的實驗成為可能。實驗方法越來越廣泛應用于公共經濟學、信息經濟學、產業組織理論等諸多經濟領域。
目前,實驗經濟學迅速發展,逐漸科學化和規范化,成為一個獨立的經濟學分支。越來越多的西方主流經濟學雜志不斷刊登實驗經濟學論文,實驗經濟專刊、專著和論文集陸續出版。實驗經濟學已從美國傳播到法國、英國、德國、荷蘭、西班牙、意大利、挪威、瑞典、加拿大、尼日利亞、日本、韓國、印度等許多國家。2002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弗農·史密斯,標志著實驗經濟學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已步入主流經濟學的舞臺。
二、實驗經濟學的方法和運用
經濟理論的實驗與物理、化學實驗一樣包含實驗設計、選擇實驗設備和實驗步驟、分析數據以及報告結果等環節。由于實驗對象是社會中的人,需要驗證的是行為命題,經濟理論的實驗需要運用有別于物理、化學實驗的方法,主要有:
1.模擬和仿真
經濟理論的實驗不能刻意復制出現實經濟的運轉過程,而是要模擬出允許不同人類行為存在的環境,以便于實驗者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觀察人們不確定的價值觀及其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查爾斯·普洛特認為:“實驗室建立的經濟與現實經濟相比可能特別簡單,但是卻一樣地真實。真實的人被真實的金錢所驅動,因為真實的天賦和真實的局限,作出真實的決策和真實的錯誤,并為其行為后果而真實地悲喜”。弗農·史密斯采用只有三個網絡節點的模型來模擬電力系統,其實驗結果基本上能反映現實電力系統運行中發電企業和電力交易商的行為類型和特征。
此外,實驗經濟學還通過一些仿真技巧來提高實驗結果的可信度和可重復性。
一是采取“隨機化”方法,被實驗者的選取、角色的分配均隨機產生;
二是保密實驗意圖,十分小心地講解實驗,不出現暗示性術語,以防止被實驗者在實驗前對行為對錯已有判斷;
三是使用“價值誘導理論”(InducedValueTheory),誘導被實驗者發揮被指定角色的特性,使其個人先天的特性盡可能與實驗無關。
2.比較與評估
實驗經濟學高度重視比較和評估的方法。通過比較和評估,判斷實驗本身的好壞,分析實驗失敗的原因,驗證理論的真實性。
首先,將“效率”作為比較標準。查爾斯•;普洛特和弗農·史密斯將實際付給被實驗者的報酬總和與最大可能報酬的比率視作實驗的“效率”,并把“效率”作為比較分析相互競爭理論的依據,探討如何改進理論模型。甚至在沒有現成理論的情況下,根據效率來提出和驗證新的理論。
其次,方法上采取獨立變動自變量。實驗關系到兩個或兩個以上變量時,容易出現變量之間的混合作用。因此實驗中應獨立地變動每個自變量,獲得每個自變量對因變量作用的最確切的數據,為比較和評估提供非偶發事件資料。
第三,評估的結論建立在概率分布基礎上。現實生活中的人并不始終處于理性狀態,非理性就會使人的行為出現變異,因而經濟理論的實驗數據呈概率分布狀態。所以,評估出的結論不可能按照形式邏輯的模式,只存在真或偽兩種結果,而是用結論與其概率密度的乘積來表示。例如,弗農·史密斯在電力市場競爭實驗中得出的結論之一是高峰負荷時期電價提高的概率密度較小,而不是一定不提價。
3.行為分析和心理研究
經濟理論的實驗是把社會中的人作為被實驗者,所要驗證的是人的行為命題,自然就需要借助行為和心理分析的方法。
一是運用行為理論來完善和改進實驗。例如針對行為人對重復行為有厭煩的心理,在實驗設計中運用價值誘導方法,并把實驗時間控制在3個小時內。
二是運用行為理論來解釋實驗結果。許多實驗結果與理論預測出現差異,其原因是理論假設行為人是理性的,而被實驗者的行為卻是理性和非理性的統一。因此只有運用了諸如展望理論、后悔和認知失協理論、心理間隔理論等行為理論,來分析被實驗者的非理,才能很好地解釋實驗結果。
三、實驗經濟學的意義和局限
實驗經濟學的興起標志著經濟學方法論上的重大變革。長期以來,西方經濟學模仿自然科學的信念十分堅定,實證方法始終是主流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其范式是提出理論假設并力圖避免和消除人類行為或經濟關系中的不確定因素,然后在理論假設上建立數學模型并推導出主要結論,最后對理論結果進行經驗實證并由此展開深入的理論分析。
不可否認,這種假說演繹方法有科學合理的方面,但同時也有不少缺陷。例如,理論前提假設和數學推導排斥了人類行為或經濟關系中的非理性和不確定因素。又如經驗檢驗具有被動性和不可重復性的缺點。實驗經濟學繼承了自然科學的實證主義傳統,彌補了經濟學實證方法的缺陷。
首先,實驗經濟學以可犯錯誤、有學習能力的行為人取代以往的“理性經濟人”假說,用數理統計的方法取代單純的數學推導,解決以往實證研究的高度抽象和簡化與現實世界不一致的問題。
其次,實驗經濟學家可以再造實驗和反復驗證,用現實數據代替歷史數據,克服以往經驗檢驗的不可重復性。
最后,在實驗室里,可以操縱實驗變量和控制實驗條件,排除了非關鍵因素對實驗的影響,從而克服了以往經驗檢驗被動性的缺陷。
實驗經濟學的興起促進了現代經濟理論的發展。
首先,實驗經濟學拓展了經濟理論的研究范圍,將人類決策行為當作研究對象,把經濟運行過程納入到研究領域,從而發現更符合現實的經濟規律。
其次,實驗經濟學還催生出新的經濟學科。實驗經濟學的發展把心理學和經濟學有機聯系起來形成行為經濟學。
再者,實驗經濟學構建了連接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橋梁。宏觀經濟理論的實驗建立在微觀行為的基礎上,而對微觀經濟論的實驗也常常驗證了宏觀經
濟理論。例如查爾斯·普洛特模擬市場機制既驗證了市場價格收斂于一般均衡,同時也考察了貨幣供給增加對產出的真實作用。
實驗經濟學的發展僅有短短的五十多年。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它還有一些不完善的方面。主要表現為:
[關鍵詞]高中數學;特點;學習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36-0006-01
1.掌握高中數學的幾大特點
1.1 數學高度抽象性
要求學習數學首當其沖是學習抽象,而抽象離不開觀察、概括、比較、分類。例如,通過觀察桌面、水平面、黑板面等概括得出的數學中平面的概念。因此數學學習方法要求掌握觀察、比較、分類、概括、抽象等思維方法,多觀察和制作模型,并把實物和模型聯系起來。
1.2 數學邏輯的嚴謹性
要求觀察和實驗不能作為論證的依據和方法,而要經過邏輯推理,才能得到承認,而邏輯推理在數學中主要通過證明和計算來完成,所以數學學法也就是具體的證明和計算方法。而證明和計算主要依靠的是歸納、演繹、分析、綜合。因此數學學習方法須掌握歸納法、演繹法、分析法、綜合法。
1.3 數學應用的廣泛性
數學應用的廣泛性表現在數學研究的主要是對象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大至宇宙,小至粒子,快至光速,無處不用數學。而應用數學解決問題主要通過提出問題,明確地用數學語言表述,建立數學模型,證明和計算,檢驗評估,因此數學學法必須掌握建立數學模型,用數學語文描述,客觀事物,并對之證明、計算、檢驗。
2.抓好數學學習中的四個環節
2.1 數學學習中要求會學,會學的基礎就是會讀
第一是要讀課本,數學課本是學習數學的主要材料,是編寫得最好的書,具有極高閱讀價值。讀課本包括課前、課堂、課后。課前讀課本司于了解內容,發現疑問,課堂讀課本則更能深刻地理解教學內容,掌握有關的知識點,課后讀課本達到全面系統的理解和掌握所學內容。第二是要讀書刊,如《高中數學》、《數學雜志》、《中學數理化》等雜志能捕捉身邊的數學信息,體會數學價值,了解數學動態;數學學習中的讀,需要紙筆演算,推理來架橋鋪路。
2.2 數學學習中的“聽”主要是聽課,它是獲取知識的重要環節,也是系統學習知識的基本方法
第一是聽老師上課的思路,發現問題,明確問題,提出疑問,檢驗假設的思維過程。既要聽老師講解、分析、發揮,更要聽好關鍵性的步驟、概括性敘述。特別是預習讀課本時發現的產生的疑難問題。第二是聽同學發言,同學間的思想交流更能引起共鳴。從中可以了解其他同學學習數學和思考問題的方法,加之老師適時點撥和評價,有利于自己開闊思路,激發思考,澄清思維,引起反思。
2.3 數學學習中的“講”是培養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重要形式,是提高數學素質的重要內容
第一是講體會,通過讀教材,書刊、聽講課、聽發言,再講教材內容體會,書本中數學內容概要,講對老師講授,同學發言的看法,講自己存在的疑問。第二是講思路,通過大膽地講,才能反映學生的思想,暴露學生思維的過程,有利于教師掌握準確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計劃。
2.4 數學學習中的“寫”是培養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重要形式
通過上述“讀、聽、講”應進一步要求“寫”,它是對“讀、聽”的檢驗,對“講”的深化。第一是寫作業,它是提高思維能力,復習掌握知識,提高解題速度的途徑,通過審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可以達到鞏固檢驗自己的目的,也是老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第二是寫讀后感,寫小論文,把自己的感想或者內容概要寫下來,學會積累資料,深入探究,學會分析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3.注重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
高中學生僅僅想學是不夠的,還必須“會學”,要講究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才能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成績。
3.1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反復使用的方法將變成人們的習慣。什么是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制定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小結和課外學習幾個方面。
3.2 循序漸進,防止急躁
由于學習年齡較小,閱歷有限而容易急躁。有的同學貪多求快,囫圇吞棗;有的同學想靠幾天“沖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點成績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要知道,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鞏固舊知、發現新知的積累過程,決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所以高中要花三年的時間來學數學而不是三天。
3.3 注意研究學科特點,尋找最佳學習方法
數學學科擔負著培養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點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邏輯性和廣泛的適用性,對能力要求較高。學習數學一定要講究“活”,只看書不做題不行,只埋頭做題不總結積累也不行。對課本知識既要能鉆進去,又要能跳出來,結合自身特點,尋找最佳學習方法。
4.做好課后的復習和總結
4.1 做好及時的復習
復習的有效方法不是一遍遍地看書或筆記,而是采取回憶式的復習:先把書,筆記合起來回憶上課老師講的內容、例題、分析問題的思路及方法等,然后打開筆記與書本,對照還有哪些沒記清的,把它補起來,就使得當天上課內容鞏固下來,同時也就檢查出當天課堂聽課的效果,也為改進聽課方法及提高聽課效果提出必要的改進措施。
4.2 做好單元復習
學習一個單元后應進行階段復習,復習方法也同及時復習一樣,采取回憶式復習。
4.3 做好單元小結
單元小結內容應包括:本單元的知識網絡;本章的基本思想方法;自我體會,即對本章內做錯的典型問題應有記載,分析其原因及正確答案,應記錄下來本章你覺得最有價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題,以及你還存在的未解決的問題,以便今后將其補上。
參考文獻
[1] 王光明.數學教學效率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
時間流逝,一晃半年的骨干班主任生涯已悄然而過。回首半年來走過的路,雖然很艱辛,但更多的是欣喜、是快樂、是成熟。能夠被聘為骨干班主任,這既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壓力與責任。于是,我把壓力化作動力,做好每樣工作,不辜負領導、同事、家長、學生對我的厚望。回顧半年的工作,我覺得既忙碌,又充實。現在我對自己的工作進行一個總結和反思,以此來促進自己更快成長。
一、學海無涯,教無止鏡
我積極要求上進,既能認真履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盡職盡責,又有奉獻精神。我知道“學海無涯,教無止境”, 只有不斷充電,才能維持教學的青春和活力。我認真參加市、區、鎮、校組織的新課程培訓及各類學習講座,通過學習新課程標準讓自己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認識到新課程改革既是挑戰,又是機遇。通過一系列學習活動來不斷充實自己、豐富了自己的知 識、為自己更好的教學實踐作好了準備。
二、提升業務,科研實踐
作為一名骨干教師,我覺得提高教學水平和教科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我今后不斷努力的方向。我堅持參加校內外教學研討活動,不斷汲取他人的寶貴經驗,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1、加強自身基本功的訓練,課堂上做到精講精練,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知識上做到課課清。對差生多些關心,多點愛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們在各方面有更大進步。
2、認真學習各類教育教學雜志中的先進教育經驗。包括《當代教育家》、《小學語文教師》、《小學教學研究》、《輔導員》、《班主任工作》等各級各類教育類報刊雜志,利用一切可以學習的機會來努力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能力。
3、認真參加各級教研活動與骨干教師培訓,學習學校同事與名師的教學方法,并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嘗試,使自己的教學水平逐步提高,尋找出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爭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
4、我還充分利用網絡優勢,學習教育教學方面的新思想,掌握新方式,運用新理論,提高教學效果。利用課余時間向電腦能手學習,提高自己的計算機水平。
三、全優課堂,提升自我
課堂是教師展現自我、體現自身價值的主陣地,我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將自己的愛全身心地融入到全體學生中。我積極推廣“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并力求讓我的數學教學形成獨具風格的教學模式,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1) 備好課。我積極參加教研室組織的教研活動,在領導的指導下進行聽課,聽講座,領會課改精神實質。然后根據“三不五環”要求,撰寫課后反思。回到學校,我把學到的知識應 用在教學上。備課時認真鉆研教材、教參,學習好課改,虛心向名師及同事學習、請教,力求吃透教材,找準重點、難點。為了上好一節課,我查資料、做教具,集中別人的優點確定自己的教學思路,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使學生能更快掌握教材內容。
(2) 上課。我聽了許多我校經驗豐富教師的課,發覺他們上課有激情,有很深的教學藝術,也深深懂得上好一節課不容易。上好一節課是每個教師最起碼的要求,我在課堂教學力求抓 住重點,突破難點,精講精練,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有舉一反三的能力。我還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難度的問題找優等生;一般問題找中等生;簡單些的總是找后進生回答。做練習巡視時,我注意對后進生進行面對面的輔導,爭取讓他們更快地進步。
(3)做好課后輔導,對后進生做到從友善開始,理解和尊重他們。從學習上生活上真正關心他們。能及時傾聽學生意見,想法,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同時虛心向名師學習教學方法、教學藝術,博采眾長,努力提高教學水平。
(4)每天我給自己一個反省的機會和時間,堅持獨立地思考,即時做好教學后記,反思自己這堂課上得怎樣,學生掌握了嗎?哪些能力得到了提高,或是哪個問題沒有講透,怎樣講會更好。
四、 嚴守制度,做好表率
我嚴格遵守學校規章制度,并積極運用有效的工作時間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同時,發揮自身骨干教師的帶頭作用,積極培養青年教師,通過多種渠道鍛煉,提升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工作能力,為學校培養新的教學能手。
五、反思工作,不斷進取
一份努力,一份收獲,憑著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2014年5月所帶的四小202中隊被評為2013學年度佛山市“優秀少先隊先進中隊”。2014年5月輔導的合唱節目榮獲南海區第七屆藝術節“優秀輔導老師獎”。2014年9月被評為南海區優秀班主任。2014年11月參加鎮第七屆班主任能力大賽榮獲二等獎。2014年12月光榮地成為西樵鎮的“骨干班主任”。 2014年7月主持的語文課題《提高小學二年級學生識字教學效果的策略研究》成果交流評比中榮獲西樵鎮一等獎。2014年12月撰寫的語文教學論文《找資源、講方法、養興趣、評促寫》榮獲南海區一等獎,西樵鎮一等獎。2014年12月撰寫的音樂論文《“四字訣”構建課堂和諧之音》榮獲西樵鎮一等獎、南海區二等獎。2014年12月撰寫的家庭教育案例榮獲低年級組三等獎。2014年12月撰寫的綜合實踐論文《細節“八字訣”,演繹課堂的精彩——淺談綜合實踐論課堂中對細節處理的思考》榮獲佛山市教育教學論文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