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頁 精品范文 學術英語論文

學術英語論文

時間:2022-09-06 06:05:3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學術英語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學術英語論文

第1篇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mpare the structures of English-language titles in the two counterpart journals in economics field and whether. To this end, the corpus of 237 titles in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QJE) and 311 titles in Jingjixue Jikan (China Economic Quarterly) or (CEQ) are built. And all the titles are categorized into five classes: Noun Phrase, Compound, Full-sentence, Verbal Phrase, and Prepositional Phrase. More detailed investigation includes the comparison of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e titles. The results show a sharp contrast between structure of the titles in two journals and the trend of title forms, such as the different frequency of occurrences of types or subtypes of titles. And the results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L2 Chinese writers compile a suitable English research article titles while publishing articles in journals in either domestic or international journals.

關鍵詞: 論文標題;經濟學;體裁分析;對比研究;二語寫作

Key words: research article titles; economics; genre analysis; contrastive analysis;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中圖分類號:G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18-0304-03

0引言

近十余年來,隨著對學術語篇研究的興起,語言學家越來越重視體裁分析方法在這一領域的應用,并形成了以John Swales (1990) 為代表的語步分析法,其對學術語篇前言進行了實證研究提出了CARS Model。隨后引發了學者們的濃厚興趣,他們將注意力集中于學術語篇的不同部分,例如,Lores (2004)和Martin(2003)研究了學術語篇的摘要部分,Homes(1997)研究了學術論文討論部分,Yang和Allison (2003)研究了學術論文的結論部分,等等。本文將針對學術論文的標題部分進行對比研究,其方法也是體裁分的實證研究方法,目的在于發現國內外經濟學期刊英語標題的結構特點,并能夠對中國學者撰寫英語標題提供參考。

1學術論文標題研究綜述

80年代末以來,以“體裁分析之父”(Pérez-Llantada, 2004:140)John Swales (1990) 為代表的體裁分析法(genre analysis)的研究范式逐漸確立其在學術語篇的語言學研究中的地位。在1990年,John Swales 指出標題是學術體裁研究中被忽視的一個方面之一。隨著學者們對標題研究的關注與日俱增,研究成果不斷涌現。Yitzhaki (1997)比較了18種不同人文學科期刊的論文標題中的實詞數量目的在于檢驗學術論文標題的信息密集性。Busch-Lauer (2000) 分別對比了醫學和語言學領域內的英語和德語標題,發現醫學領域內的標題長度比語言學內的論文標題的字數明顯要多一些,并且確證了以德語為母語的學者習慣于用德語的思維方式撰寫標題,同時發現了所有的標題在兩個領域內的作用都是交際功能的作用。Laurence Anthony(2001)通過對計算機領域期刊中600個論文標題的長度,標點使用,介詞使用和詞頻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計算機學科的論文標題有其自身的特點,例如,他發現介詞和冠詞在此類標題中出現的頻率最高,其中介詞for在所選的6種期刊中的4種當中出現的頻率最高。最終得出的結論是計算機科學領域內的標題有其自身的特點,但是同時也提出,論文標題的特點因學科不同而有差異,這樣的普遍性結論有待進一步的研究。隨后在2002年Yitzhaki又研究了24個重要期刊的論文標題與論文長度的關系,同時做了歷時比較的研究,發現文章長度和論文標題長度的關系是因科學類別的不同而不同,在所謂“硬”科學內標題長度與文章長度的相關性較“軟”科學更強。Haggan (2004)則是同時分別比較研究了文學,語言學和理科科學的論文標題的結構特點。她將標題按形式分為句子型,名詞型和短語型三類。研究結果顯示出三個不同領域內的標題都互不相同,各有特點,同時指出標題的功能在于引起讀者閱讀文章的興趣。Hartley (2005c,2007a,2007b)從不同方面探討了論文標題的特點或功能:一、指出論文標題應當同時具有傳遞信息和吸引讀者的作用;二、將論文標題按功能重新分類,共有12類并且分析了各類的特點和功能;三、研究了冒號在學術論文中的使用偏好。最近的研究是Soler (2007)對研究型學術論文和綜述型學術論文的標題結構的實證研究。在570個標題中,480個為研究型論文標題,90個是綜述型論文標題,時間跨度從1996年至2002年,涉及的學科領域是生物學和社會學,她將標題按結構分為句子型,問句型,名詞詞組型和復合型,同時還對標題的長度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綜述型標題的長度在兩個領域都非常的短,復合型標題是社會科學體裁研究型論文標題的特點。句子型標題是研究型論文標題的文章類型的特點,尤其是生物學領域內的研究型論文標題的特點。

國內的標題研究主要分為兩類:漢英單語種獨立研究和漢語標題的英譯。例如王英格(1993)研究了英語學術論文標題的語法和修辭特點。化柏林(2007)對圖書情報學類核心期刊論文標題進行了計量研究,共對42989篇文獻的標題進行統計分析,涉及到標題長度,句型以及標題中相關詞匯的研究,如題首詞,題尾詞,關鍵詞等。而論文標題的漢英翻譯的研究有,段萍和顧維萍(2002)的關于醫學論文的標題和摘要的漢譯英的常見錯誤的分析的研究,周永模(2002)的關于哲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論文標題的漢譯英的標準的探討。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王成宇(2003)對英漢雙語的疑問型學術論文標題進行的對比研究。

綜上所述,學術論文的標題研究成果逐漸豐碩,本文將就前人的研究成果繼續深化和推進學術論文標題的研究,基本的研究思路是以體裁為切入點,即語言學類研究型學術論文;英英對比,其特點在于中國學者的英文標題和國際學者的英文標題的對比;以及采用實證研究方法。

2研究方法

首先本文選取了中美經濟學兩本在各自學術共同體中的權威期刊:中國的《經濟學(季刊)》(China Economic Quarterly (CEQ))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QJE)。建立了一個含有548個英語科研原創論文標題的語料庫,其中CEQ 中隨機選取311 個標題,QJE 中隨機選取237個標題。按照語料庫的建庫原則以及對比語言學的可比性原則,標題的選取時間跨度為2004至2009年(由于研究時間限制,2009年只收集部分標題),且不包括書評類以及其他體裁類型的文章標題。其次本文將所選標題分為五大類:名詞詞組型(Noun Phrase [NP]), 復合型(Compound [CP])即一個標題由兩部分組成,中間被冒號或其他符號隔開, 句子型(Full-sentence [FS]), 動詞詞組型(Verbal Phrase [VP]), 以及介詞詞組型(Prepositional Phrase [PP])。另外,本文還進一步細分了名詞詞組型標題和復合型標題,同時還統計了本語料庫中的NP和CP標題在近五年內(2004-2008)的變化趨勢。

3研究結果與討論

標題應當體現信息性和經濟性原則。信息性是指標題應當全面準確反映論文的內容。經濟性是指標題應當用最少的詞表達最豐富的意義。表1顯示了兩本期刊英語標題的平均長度。明顯的差異在于國內的CEQ論文標題要比國外的QJE論文標題用詞偏長。就其原因在于英語不是中國人的母語,并且中國學者在撰寫英語論文標題時會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Connor, 1996)。另外,無論CEQ論文標題是出于投稿人的翻譯或重新用英語撰寫,都會受到原來漢語標題的影響,我們的統計發現,漢語標題會經常出現“論”、“研究”以及“探討”之類的標題標記(尹世超,2001)。同時,國內學者撰寫的英語論文標題會將這類標記詞翻譯出來形成“The study of …” 或“The analysis of …”之類表達形式。這無形中會增加英語標題的長度而不會因此增加標題的信息含量。

標題的功能有四種(尹世超,2001):稱名功能,概括功能,吸引功能和引導功能。如果綜合考慮標題的兩個原則和四個功能,那么復合型標題是最理想的標題形式。表2的復合型標題頻度百分比正好體現了這一選擇在英語環境下的要求。按照Swales和Feak(1994)的觀點此類標題(英語)的構成為:問題-解決(problem-solution),一般-詳細(general-specific),話題-方法(topic-method)和主要-次要(major-minor)。這一構成就能夠是撰寫者不通過語言手段而在兩部分之間建立聯系,達到信息性、經濟性和吸引功能的統一。由于標題的基本功能是稱名功能所以名詞詞組型標題在兩本期刊中都占有較多的頻度。有趣的發現是,美國的QJE期刊論文標題出現了較多的句子型標題,共15個占該期刊語料的6.33%,以及較多的動詞詞組型標題,共8個占該期刊語料的3.38%。

兩本期刊使用最多的名詞詞組型標題都是NP+PP結構,即一個核心名詞后接一個介詞短語的結構。但是,相比較而言,CEQ期刊論文NP標題的結構相對較復雜。這一點似乎驗證了Connor(1996)的觀點,寫作是一種深嵌于文化的行為。即國內學者撰寫英語論文標題時,會采用復雜的介詞短語限定討論話題的形式,而國外學者會直接采用其他策略比如說采用CP型標題結構。這同時似乎也表明非母語寫作者會在使用第二外語時無意識的會凸顯過濾某些文化因素,這些因素會表現在語言層面,比如說,復雜的介詞短語結構標題。

在標題具有稱名這一點上,中美期刊論文撰寫者又一次達成一致,即標題的前后兩部分都是名詞詞組結構[NP:NP]。但是QJE期刊CP論文標題并不僅僅是依賴這一結構,作為美國學術共同體的研究者,他們會更多關注英語標題的其他功能如吸引功能,所以該類標題在QJE中呈現出較多的其他次級結構,如Q:NP[問句:名詞詞組]型。本語料庫中,最強烈的對比在于,QJE中會出現PP:NP類型標題和Q:Q類型標題,而CEQ中卻無此類型標題出現;另外,在CEQ中會出現PP:NP和Q:VP類型標題,但是在QJE中,撰寫者不會才取此類型去撰寫標題。此現象有待于進一步的大規模的語料收集和分析。

從上圖可以看出,NP和CP標題在五類標題中在近五年內呈增加趨勢。有趣的發現是,CP標題在兩本期刊中在2007年增至最多,相反的NP標題在兩本期刊中減至最少。相對于2007年來說,兩本期刊中的CP標題在2008年有所減少,而NP標題有所增加。最終的結果表明,經濟學類期刊英語論文標題NP和CP類型出現的頻度趨近于相同,但總體呈增加態勢。

4結論

本研究表明經濟學類中美兩本期刊的英語論文標題存在明顯差異。這些差異是由于文化社會因素造成。本研究的意義在于為經濟學類同行撰寫英語論文標題提供幫助。進一步的研究可細致深入地探討經濟學類英語論文標題的用詞特點。

參考文獻:

[1]Anthony L. 2001.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Research Article Titles in Computer Science [J]. I.E.E.E. Transactions on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44(3): 187-194.

[2]Busch-Lauer, Ines-A. 2000. “Titles of English and German Research Papers in Medicine and Linguistics Theses and Research Articles” [M]. Analysing Professional Genres, (Edited by Anna Trosborg),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0.

[3]Connor, U. 1996. Contrastive Rhetoric: Cross-cultural aspects of second-language writing [M].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Dillon, J. T. 1980. In pursuit of the colon: a century of scholarly progress: 1880-1980 [J].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53 (1): 93-99.

[5]Haggan, M. 2004. Research paper titles in literature, linguistics and science: dimensions of attraction [J]. Journal of Pragmatics, 36: 293-317.

[6]Halliday, M. A. K. 1994.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Second Edition [M]. London: Edward Arnold.

[7]Hartley, J. 2005. To Attract or To Inform: What Are Titles For? [J].Journal of Technical Writing. and Communication, 32(2): 203-213.

[8]Hartley, J.. 2007a. Planning that title: practices and preferences for titles with colons in academic articles [J].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29: 553-568.

[9]Hartley, J.. 2007b. There’s more to the title than meets the eye: exploring the possibilities [J]. Journal of Technical Writing & Communication, 37(2): 95-101.

[10]Pinkham, J.. 2000. 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 [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1]Lewison G, Hartley J.. 2005. What's in a title? Number of words and the presence of colons [J]. Scientometrics, 63: 341-56.

[12]Pérez-Llantada, C.. 2004. An interview with John Swales [J]. IB?RICA, 8: 139-148.

[13]Soler, V.. 2007. Writing titles in science: An exploratory study [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6(1): 90-102.

[14]Swales, J. M.. 1990. Genre Analysis: 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 [M]. New York, Cambridge: CUP.

[15]Swales, J. M. 2004. Research Genres: Explorations and Applications [M]. New York: Cambridge: CUP.

[16]Swales, J.M. & Feak, C.B. 1994. Academic Writing for Graduate Students: Commentary [M]. Ann Arbor, MI: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7]Thompson, G. 1996.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 [M]. London: Arnold.

[18]Yitzhaki, M. 2002. Relation of Title Length of a Journal Article to the Length of the Article [J]. Scientometrics, 54 (3): 435-447.

[19]段萍,顧維萍.醫學論文標題與摘要漢譯英常見錯誤分析[J]. 中國翻譯,2002.

[20]化柏林.圖書情報學核心期刊論文標題計量分析研究[J].情報學報,2007,26(3).

[21]王成宇.英漢疑問型學術論文標題對比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02.

[22]王英格.英語學術論文標題的語法和修辭[J].外國語,1993,02:34-37.

第2篇

關鍵詞:學術英語寫作(EAW);過程體裁教學法;教學互動;SCI論文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42-0109-02

英語書面語言是研究者進行科研成果國際交流和對外溝通的主要工具,英語成為全球通用的“國際語言”,全球用英文出版的學術期刊數已達到67546種。隨著國際化進程的加快,中國學術界正在融入國際大家庭,國內外的學術成果的交流日益頻繁,學術合作也日益密切。在SCI或EI收錄雜志上已成為衡量個人學術地位、學術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

應改革和發展的需要,很多學校已經開始把博士英語公共課改為學術英語EAW寫作課程。英語教師需要實現從公共英語教學到專業英語學術寫作教學的轉型。和專業教師相比,從語言的角度講英語教師占有極大的優勢,因為他們英語基礎扎實,發音準確,有講授經驗。但是,他們卻缺乏專業知識和科研經驗,講授起專業學術寫作來總有隔行如隔山的尷尬。事實上,專業的學術英語寫作并不神秘,只要我們在教學中和學生巧妙地互動,借助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教學互長,這層尷尬即可以得到學生的理解和幫助得以解決,學生還可以從我們的專業英語知識教學中獲得極大的收獲。本文就這幾年教授博士學術英語寫作的經驗和探索探討一下英語教師如何“專業化”的問題。

一、國內外學術英語寫作的現狀

學術英語EAW以所有學術交流中英語的共同特征為研究對象,是提供給學生的一種手段,以滿足他們使用英語學習專業課程的要求。學術英語寫作EAW在國外是主要的基礎課,開設的類型也很多,包括了從本科到博士階段的全過程,側重點各有不同。國內對ESP的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與國外相比晚了近20年,學術英語寫作研究相對較薄弱。雖然有一些對國外EAP/ESP基礎理論及教學理論的介紹性的文章,但尚處在借鑒國外相關理論研究的階段。近年來國內英語寫作研究發展迅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EAW教學的發展。各個大學也順應時代的要求紛紛開始了本科生的學術英語的教學。

對于科技論文的文體特點和翻譯方法的研究,都處于初步階段。針對具體專業進行的科技論文研究和教學,目前還沒有大規模地展開,對公共外語向專業英語寫作轉變這種課程改革,很多學校都在嘗試階段,急需對學術英語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進行研究。

二、我校的研究生學術英語教學改革

應改革和發展的需要,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研究生院于2010年為博士生開設了科技英語寫作課程,2012年,又為碩士研究生開設了科技英語寫作課程。科技英語寫作教學目前已經覆蓋了整個研究生的英語教學,完全代替了公共英語教學。因此,作為英語教師,最主要的就是適應當前外語教學改革的需要,重新調整教學目標,把提高學生的科技英語寫作能力放在重要的地位,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進行改革和研究,做好教學和研究工作。

對于學術英語寫作來講,講科技英語語言本身對英語教師來講是一個長項,但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不懂專業,無法指導論文從實驗到出成果的全過程,對專業方向的論文也是一知半解。因此,在講解寫作的過程中很難融入專業方向的材料。但是,作為英語教師,在指導科技英語寫作的過程中,必須學習專業知識,融合專業方向的材料,才能真正融會貫通,使學生受益。

作為長期從事公共外語教學的英語教師,在這個巨大的改革和轉化過程中付出了艱苦的努力。經過了三年多的嘗試和辛苦,我校的博碩士英語教學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總結這幾年對博士英語學術英語寫作課程的探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值得介紹,供同行借鑒:(1)課堂教學內容的滾動式發展。(2)課堂教學方法的過程體裁法教學。(3)課堂活動的互動互學模式。(4)課后作業的實際應用形式和資料式積累。

三、教學改革教學互動的內容與模式

1.教學內容。農業科技英語教學的第一件事就是組織教學材料。國外相關的學術論文教材很多,我們選定了三種教材:Robert Weissberg,Suzanne Buker,《Writing Up Research:Experimental Research Report Writing for Students of English》,Prentice Hall Regents Englewood Cliffs;Hilary Glasman-Deal,《Science Research Writing For Non-Native Speakers of English》,Imperial College Press;Margaret Cargill& Partric O’Connor,《Wri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rticles》,WILEY-bLACKWELL互相參考,以科技論文的結構和思路為線索,編成了課件,供課堂上教學使用。以各部分的邏輯結構、語言模型、語法特點為主。在講解這一部分的內容時,要求學生配合,同時也做課堂演示。具體是這樣的:將學生按專業方向分組,要求每組同學下在二至三篇本研究方向的英語論文。這些論文必須是英語國家的作者撰寫的,影響因子高的,在學術上有一定影響的論文。要求每組學生在教師每講完一部分內容后,分析自己手頭的論文,按照課堂上老師所講論文的邏輯線索、語言模型和句子特點的基本理論來分析論文,并將所分析的結果用PPT形式向全班演示。

對于科技英語的句子的語法特點和句型特點以及科技英語的翻譯方法,是英語教師的長項,這一部分內容也給學生以科技英語的文體特點為題,逐個重點介紹和訓練。同樣,這部分內容每講解一部分,都要求學生從論文中尋找例句進行印證,以PPT形式進行演示。主要內容和框架是以:秦狄輝《科技英語語法高級教程》,《科技英語寫作》,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為主,輔以農業科技英語其他專業方向的例句。通過大的語篇方面的講解和小到詞匯句子模型的講解,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科技英語論文整體的構架。同時通過閱讀和分析科技英語論文原文,對科技英語論文從框架到細節有了一個直觀的認識,同時為下一步的教學提供了專業上的范文和例句。

2.教學互動模式。博士英語教學除了在教學內容上和學生互動,互相取長補短外,教學過程主要采用了“過程體裁教學法”。韓金龍(2001)根據對各種教學方法的理解并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認為過程體裁教學法寫作教學應包括四個階段:范文分析、模仿寫作、獨立寫作、編輯修訂。在具體的操作中,我們采取了這樣的步驟:(1)范文分析。分析范文的目的是向學生展示一種體裁的社會交際目的、結構特點和語言特色。成熟的體裁有特定的結構和語言特點。前期讓學生下載論文,結合寫作教材讓學生進行語法和結構分析,就是這一環節。(2)模仿寫作。要求學生留意近一年和專業相關的各種國際會議通知,選定要寫的方向和題目。隨后學生被分成小組,以組為單位進行從題目到結構的匯報和討論,探討論文題目的可行性和注意事項,互相指導,完成論文的研究綜述和方式方法的設計部分。(3)獨立寫作。由學生根據同組同學的反饋修改題目和寫作提綱,并依據提綱完成寫作。(4)修改與評議。在學生文章寫好后,教師可以組織在小組中進行評判,并提出修改意見,再交給本人修改。修改后著手進行寫作格式的修改和投稿。通過互相之間的評改,可以使學生在互評中了解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并學到他人的優點,在修改中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同時,通過動手寫作,學生完成了從簡單的模仿、形似模仿到高級模仿的全過程,能力上有了極大的提高。

四、教學效果與討論

教學內容與模式的選擇直接決定了教學效果。通過教學互動這種教學模式,教師和博士生的學術優勢都得到了發揚。可以說是兩者互動合作完成了科技英語學術論文的學習和寫作的過程。教師通過教學也積累到了專業方面的資料,并且通過學生的學習討論獲得了一些專業方面的知識。這為組織好第二輪教學打下了基礎,可以讓教師借助手中的材料重新組織第二輪教學,這樣他就向“專業化”更邁進了一步。如此循環幾次,教師就會更靈活更專業地上好學術英語寫作這門課程,從一竅不通的外行成為可以指導博士碩士生專業英語寫作的內行。從基礎教學轉到學術英語教學是以后大學公共英語改革的必由之路,因此“學術化”之路雖然艱難,但是成功地轉型也是絕對有可能的。

參考文獻:

[1]黃堅,李梅.過程體裁教學法在實用英語寫作課中的應用研究[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2,(2).

[2]張為民.通用英語教學轉向學術英語教學的探索――清華大學公外本科生英語教學改革設想[J].外語研究,2011,(5).

[3]韓金龍.英語寫作教學:過程體裁教學法[J].外語界,2001,(4):35-40.

第3篇

論文致謝一:

Thecompletionofthethesisisattributedtomanypeople'ssupportandencouragement.

Firstandforemost,Iwanttoextendmyheartfeltgratitudetomysupervisor,ProfessorCaoDaogen,whosepatientguidance,valuablesuggestionsandconstantencouragementmakemesuccessfullycompletethisthesis.Hisconscientiousacademicspiritandmodest,open-mindedpersonalityinspiremebothinacademicstudyanddailylife.Hegivesmemuchhelpandadviceduringthewholeprocessofmywriting,whichhasmademyaccomplishmentspossible.

Also,Iwouldliketoexpressmysinceregratitudetoalltheprofessorswhohavetaughtmeinthisuniversity.Theirinstructionshavehelpedbroadenmyhorizonandtheirenlighteningteachinghasprovidedmewithasolidfoundationtoaccomplishthispaperandwillalwaysbeofgreatvalueformyfuturecareerandacademicresearch.

Mythanksalsogototheauthorswhosebooksandarticleshavegivenmeinspirationinthewritingofthispaper.

Lastbutnotleast,Iwouldliketoexpressmyspecialthankstomyparents,whosecareandsupportmotivatemetomoveonandmakemewanttobeabetterperson.

論文致謝二:

Uponfinishingthisthesis,Iwouldliketoexpressmygreatgratitudetowardsallthosewhohaveofferedmesincereassistanceinthethreeyears.

Firstandforemost,myheartythanksgotomysupervisor,ProfessorZhangRuwen,whohasgivenmeinsightfulsuggestionsandconstantencouragementbothinmystudyandinmylife.Furthermore,ProfessorZhang'spainstakingteachingandvaluableadvicehaveprofoundlycontributedtothecompletionofthepresentthesis.

Also,Iownmythankstoalltheprofessorswhohavetaughtandenlighteningmeduringmystudiesinthecampus,forguidingmeinthefieldofresearchwork,whichisbothchallengingandfantastic.TheexperienceandprofitIobtainedwillbeofgrandimportancetomyfurtherstudies.

Finally,Iamalsogratefultomyfamilyandfriends,whoencourageandsupportmeandsharewithmemyworries,frustrations,andhappiness.

論文致謝三:

Iwouldlikeexpressmygratitudetoallthosewhooffergreathelpformythesis.

Firstandforemost,mydeepestgratitudegoestomysupervisorProfessorYuMuhong,forhisfather-likeencouragementandguidance.Heprovidedmewithabundantsuggestionsandpricelesscriticismsformywritingofthethesis.Butforhisconstantpatientguidanceandenlightenment,thethesiswouldhavebecomeamissionimpossible.

MysincerethanksalsogototheteachersfromtheSchoolofForeignLanguagesofZhejiang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whojointlyledmeintotheholytempleofacademicfield.Here,IwanttosendmygratefulnesstothoserespectedteacherslikeProf.WangBaorong,Prof.LiChangbao,Prof.ChenXianghong,Prof.ShaoYouxue,Prof.TengChao,Prof.CenQunxiaetc.Thankyouforyourbeingwithmeandbeingthewitnessesforthebirth,growthandperfectionofmythesis.

Ifeelindebtedtomyparents,withouttheirmentalandmaterialsupport,Icouldbarelyfinishthethesisontime.

Finally,mythanksshouldbesenttoallmyclassmates,fortheirendlesssupportandwarmhearts,makingmefeellikelivinginaunitedbigfamily.

論文致謝四:

Thecompletionofthethesisisattributedtomanypeople'ssupportandencouragement.

Firstandforemost,Iwanttoextendmyheartfeltgratitudetomysupervisor,ProfessorCaoDaogen,whosepatientguidance,valuablesuggestionsandconstantencouragementmakemesuccessfullycompletethisthesis.Hisconscientiousacademicspiritandmodest,open-mindedpersonalityinspiremebothinacademicstudyanddailylife.Hegivesmemuchhelpandadviceduringthewholeprocessofmywriting,whichhasmademyaccomplishmentspossible.

Also,Iwouldliketoexpressmysinceregratitudetoalltheprofessorswhohavetaughtmeinthisuniversity.Theirinstructionshavehelpedbroadenmyhorizonandtheirenlighteningteachinghasprovidedmewithasolidfoundationtoaccomplishthispaperandwillalwaysbeofgreatvalueformyfuturecareerandacademicresearch.

Mythanksalsogototheauthorswhosebooksandarticleshavegivenmeinspirationinthewritingofthispaper.

Lastbutnotleast,Iwouldliketoexpressmyspecialthankstomyparents,whosecareandsupportmotivatemetomoveonandmakemewanttobeabetterperson.

論文致謝五:

Uponfinishingthisthesis,Iwouldliketoexpressmygreatgratitudetowardsallthosewhohaveofferedmesincereassistanceinthethreeyears.

Firstandforemost,myheartythanksgotomysupervisor,ProfessorZhangRuwen,whohasgivenmeinsightfulsuggestionsandconstantencouragementbothinmystudyandinmylife.Furthermore,ProfessorZhang'spainstakingteachingandvaluableadvicehaveprofoundlycontributedtothecompletionofthepresentthesis.

Also,Iownmythankstoalltheprofessorswhohavetaughtandenlighteningmeduringmystudiesinthecampus,forguidingmeinthefieldofresearchwork,whichisbothchallengingandfantastic.TheexperienceandprofitIobtainedwillbeofgrandimportancetomyfurtherstudies.

Finally,Iamalsogratefultomyfamilyandfriends,whoencourageandsupportmeandsharewithmemyworries,frustrations,andhappiness.

論文致謝六:

Iwouldlikeexpressmygratitudetoallthosewhooffergreathelpformythesis.

Firstandforemost,mydeepestgratitudegoestomysupervisorProfessorYuMuhong,forhisfather-likeencouragementandguidance.Heprovidedmewithabundantsuggestionsandpricelesscriticismsformywritingofthethesis.Butforhisconstantpatientguidanceandenlightenment,thethesiswouldhavebecomeamissionimpossible.

MysincerethanksalsogototheteachersfromtheSchoolofForeignLanguagesofZhejiang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whojointlyledmeintotheholytempleofacademicfield.Here,IwanttosendmygratefulnesstothoserespectedteacherslikeProf.WangBaorong,Prof.LiChangbao,Prof.ChenXianghong,Prof.ShaoYouxue,Prof.TengChao,Prof.CenQunxiaetc.Thankyouforyourbeingwithmeandbeingthewitnessesforthebirth,growthandperfectionofmythesis.

第4篇

大多數中小學英語教師對統計方法并不熟悉。我們建議大家看一看有關這方面的書籍(如劉潤清編著的《外語教學中的科研方法》、韓寶成編著的《外語教學科研中的統計方法》、文秋芳編著的《應用語言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詳細信息見本文的參考書目)。另外,大家還可以請數學學科的教師提供幫助。

英語教學論文常見問題

一、準確性問題

很多教師在論文中提到某種教材、教學大綱、課程標準時,往往不提供準確信息,而是用一些模糊的說法,如“新教材”、“人教版教材”、“初中大綱”、“新課標 ”。在學術論文中,首次提及某些教材或教學大綱時,要使用完整的名稱,必要時提供出版時間和出版者或作者,如“《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教育 部,2003)”。再次提及時可以使用簡稱,但必須在第一次使用的全稱后面注明簡稱形式,如“《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教育部,2003)(以下簡稱《標準》)”。

二、語言表達問題

學術論文的語言表達應該力求做到語句通順達意,句子結構完整,詞語搭配正確,標點符號使用恰當。要盡量避免使用過于口語化的語言,正文中盡量減少中英文交替使用的現象。我本人在審稿過程發現語言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句子結構不完整,句子缺主語的現象最為突出;

(2)詞語搭配不當,如“新課程改革倡導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中的“倡導”應為“要求”。

 (3)語言的口語化現象突出,如“想在一個單一的任務型活動設計中體現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的整體思路是不大可能的”,“學生能夠學會質疑,體現學習的主體性,這是好事”。

 (4)重要信息與次重要信息的位置顛倒,如“高三英語教學的目標是高考,這是教師們普遍的看法”。

三、小標題的使用問題

第5篇

每逢畢業,大學生最頭痛的問題之一莫過于畢業論文,很多商務英語專業的同學都期望學校取消畢業論文。然而,畢業論文能幫助學生掌握商務英語專業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初步研究能力,是考察學生綜合能力的一個重要方式。根據《高等學校商務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要求》,畢業論文(設計)是考查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是本科生進行學術研究的一個重要入門階段,是對四年大學專業學習的一個成果展現。因而,畢業論文或設計對于商務英語專業學生來說也是非常必要的。

商務英語專業的選題方向是什么?在畢業論文開題意見和成績評定表中往往會有這么一條:是否符合專業培養目標。對于培養目標《商務英語國家標準》規定,商務英語專業旨在培養英語基本功扎實,具有國際視野和人文素養,掌握語言學、經濟學、管理學、國際商法等相關基礎理論與知識,熟悉國際商務的規則和慣例,具備英語應用能力、商務實踐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與創新能力,能從事國際商務工作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從培養定位來看,商務英語專業學生以文學、語言學作為選題對象肯定是不怡當的,選題的核心還應是商務英語。對于地方性本科院校來說,由于教育部已經將這類院校定義為應用型高校,選題的重點還應放在商務英語在相關領域的應用上。

二、商務英語專業畢業論文選題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學生甚至是指導老師都不清楚什么是商務英語,商務英語到底該研究什么。無法明確這一點,就會導致論文選題不符合專業培養方案、籠統空泛、與社會實踐脫節等問題。

(一)選題不符合專業培養方案

要符合專業培養方案,除了熟悉教育部的商務英語專業介紹外,還一定要明確什么是商務英語。對于商務英語的定義,Hutchinson和Waters稱:商務英語是ESP的一個分支,是以英語作為語言媒介、以商務知識為核心的一種ESP。從其定義可以看出,商務英語可以根據實際用途來界定,其范圍涉及到許多不同行業和領域,所以商務英語涵蓋了各個相關領域的專業英語,如經貿英語、金融英語、會計英語、法律英語、物流英語、廣告英語等。因此,商務英語的一般定義是一切與商業相關領域的英語。

這樣看來,符合商務英語專業培養方案的選題范圍相當廣泛,只要涉及與商務相關的專業英語領域即可,例如“合同英語中贅述現象的語用分析’、“物流英語語篇的語法銜接研究”、“從張家界景點的翻譯看旅游英語的翻譯策略”等均是相當不錯的商務英語選題。但是,脫離了商務界定的選題就很可能不符合專業培養方案,例如“文化因素對電影片名翻譯的影響”、《快樂大本營》中漢英語碼轉換現象探析’、“從英漢句法差異看長難句的翻譯”等選題就明顯不符合商務英語專業培養方案。

(二)選題籠統、空乏、單一陳舊

由于缺乏對商務英語研究領域的系統了解,學生的選題往往籠統空乏,很多同學感覺無題可選,紛紛借助網絡,從而產生選題陳舊、雷同等問題。在對幾所地方性本科院校商務英語畢業論文選題的調查發現,畢業設計的形式比較單一,全部是采用傳統的學術研究性畢業論文模式,居然沒有學生采用調查報告或策劃方案。就畢業論文選題的領域而言,寫商標和廣告的占40%以上;寫商務英語語言特點的也占到30%以上;只有一到兩篇涉及到新聞、法律方面;研究金融、管理、保險、物流等方面的基本沒有。

(三)選題與社會實踐脫節,無實際價值

理論結合實際一直是需要解決的基本社會問題,也是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然而很多商務英語選題脫離社會實踐,缺乏新意,無實際意義。有些選題不像是研究論文,更像是教課書里的內容,例如像“商務英語信函的語言特點”和“國際商務談判的語言特點”這樣的選題可以在相關教課書上發現完全一樣的內容。另外,有些研究是已經沒有必要進行的,例如,隨著高等教育的全民化,進出口行業從業人員一般都已具備直接閱讀和撰寫外貿函電的能力。因此,沒必要研究類似“英漢外貿函電翻譯”和“論商務函電翻譯”的選題,而且之前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非常豐富。

三、原因分析

(一)商務英語研究氛圍

根據葉興國教授對中國商務英語研究現狀與趨勢的研究,發表過的商務英語論文從研究領域看,籠統地研究商務英語的論文多,研究英語廣告和商標的論文多,深入研究國際商務具體領域專門用途英語的論文少。另外,據統計,過去30年總共發表了約5000篇商務英語論文,其中,研究廣告英語和英語商標、品牌的論文約占總數的31%。由于學生寫作畢業論文的主要文獻來源是中國期刊網,這一現狀無疑對學生的選題具有巨大的導向作用。

(二)往屆學生論文選題傾向

由于絕大多數學生在進行畢業論文選題的時候都沒有進行過相關的實踐調查,因而很多同學就直接上網搜索現成的選題,似乎寫起來有更多資料可查。這樣一來,往屆學生論文的選題,尤其是其他院校上傳到網上的選題就成為很多畢業生使用“拿來主義”的對象,這也是學生選題單一的原因。

(三)管理和指導理念落后

造成學生畢業論文諸多問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老師指導理念落后、學生英語水平不高、學生專業知識不扎實、管理過程不規范等造成的。現在地方本科院校學生的畢業設計仍然堅持按照傳統的學術論文模式進行,基本脫離社會生產實踐。論文指導的管理機制也不合理,例如寫作指導的時間安排不妥當,往往與找工作、考研時間相沖突;選擇指導教師的機制不科學、不合理,根本沒有根據教師的研究方向進行選擇,常常出現研究文學或教學法的教師指導商務英語選題學生的情況;指導老師的指導理念落后,單一要求用理論解釋現實問題,忽視了商務英語的社會調查和商務英語的實證性研究。

四、解決方案

(一)熟悉商務英語研究理論

理論聯系實際是論文寫作最常見的模式,要想寫好這類論文,首先要熟悉相關領域的理論。在進行論文寫作前,商務英語專業學生應系統地學習商務英語理論,并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例如,王立非教授針對商務英語語言理論體系,提出了商務英語詞匯學、商務語用學、商務話語分析、商務翻譯學、商務對比語言學、商務社會語言學、英語經濟學等十二種研究理論和商務英語研究方法。

(二)擴大商務英語研究范圍

掌握好了商務英語理論,接下來就是明確要指導的實際問題。由于商務英語涵蓋了與商務有關的各個領域,商務英語研究的范圍也隨之非常廣泛。研究內容可涉及商務英語語言、廣告、商標、函電、經貿、談判、合同、標識語、公示語、法律、外宣、司名、旅游等,還可包括金融、會計、會展、物流、涉外禮儀、電影、產品說明、公司宣傳、證券、電子商務等領域所使用的英語語言特點及翻譯技巧。

(三)畢業論文形式多樣化

根據《高等學校商務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要求》,畢業論文(設計)要求選題有價值、思路清晰、內容充實、文字通順,并有一定的獨立見解。商務英語專業應鼓勵學生采用市場調研報告、商業計劃書、營銷方案等多種形式,長度與畢業論文長度大體相等,用英語寫作。評分時除了考慮語言質量和格式外,還應把創新思維和應用價值作為重要依據。因而,除理論聯系實際的學術型論文寫作外,還可以采用實踐性畢業論文形式。論文的內容可圍繞商務英語專業相關崗位進行選題,以解決具體職業崗位的具體問題。例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習經歷,針對工作過程,用英語寫一份完整的工作程序匯報;或者是為某項促銷活動寫一份詳細的策劃案;也可以就某個行業的一個突出問題進行深入調查,完成市場調查報告;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市場調查,寫一份創業計劃書等等。

五、結語

第6篇

關鍵詞:建構主義理論 創建醫學英語句式庫 研究生專業英語寫作

非英語專業的研究生英語是在校研究生重要的公共學位課程,因此得到各高校研究生培養部門和教師、研究生的普遍關注。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步伐的加快,新的形勢對我國的高校畢業生,尤其是研究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研究生、尤其是醫學研究生來講,能夠閱讀醫學專業英文文獻,撰寫醫學英語專業論文和摘要尤為重要。這對醫學研究生英語教學提出了一個嚴峻的挑戰。然而,作者在多年的研究生教學以及學術交流中發現,目前的研究生英語教學存在以下兩大問題:

①研究生英語教學仍然停留在基礎英語教學上,幾乎完全與研究生所學專業相脫節,不能起到有效地促進研究生專業發展的輔助作用。

②研究生英語教學忽略了高層次外語應用能力的培養,即醫學專業英語寫作能力的培養。研究生,尤其是醫學研究生對于專業英語寫作有著迫切的需求,卻茫然無從著手。

這些研究生英語教學中亟待解決的難題,得到全國研究生英語教學部門及教師的廣泛關注。有些高校已采取各種方式努力加以解決。如:和專業教師合作修改研究生專業論文,或在研究生英語教學中講解科技論文的寫作方法,等等。然而這些方法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研究生專業英語寫作難的問題,研究生或者僅僅學到了寫作方法,而對于如何遣詞造句仍然無從著手,或者僅僅某一兩篇論文得到了修改,卻不能持續性地發展專業論文寫作能力和終生學習的能力。

針對研究生專業英語寫作難的問題,作者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提出創建醫學英語句式庫的教學方法,并通過教學實踐達到了非常有效的效果。作者在此對其理論基礎、基本內容、實踐意義做一詳細介紹。

1 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不是簡單地由外部到內部的轉移和傳遞,真正有效的教學是使教學走在發展的前面,“只有那種走在發展前面的教學才是良好的教學”(Vygotsky,1962)。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學習者主動地建構內部心理表征的過程。學習者在一定情境中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以獲取知識,掌握解決問題的程序和方法,優化完善認知結構,獲得自身發展。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生是認知的主體,通過獨立探究、合作學習等方式,努力使自己成為知識的積極建構者,逐步提高自控能力,學會自主學習,為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建構主義理論基礎上,目前比較成熟的教學模式主要有支架式教學、拋錨式教學和隨機進入教學。其中支架式教學(Scaffolding Instruction)為學習者建構對知識的理解提供一種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這種框架中的概念是為發展學習者對問題的進一步理解所需要的,為此,事先要把復雜的學習任務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學習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2 創建醫學英語句式庫的基本內容

2.1 醫學研究生專業英語寫作難的原因分析

據作者多年的研究生教學發現,研究生的醫學專業術語、詞匯量并不小,但進行醫學專業英語寫作卻相當困難。這是一直以來困擾醫學研究生的亟待解決的難題。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兩方面:

2.1.1 學生的原因

研究生的知識結構中,醫學專業術語只是以獨立個體的形式存在著。由于對醫學英語的語言規律和句式結構的缺乏,使他們不能搭建句式框架,也就無法將已知的醫學專業術語運用于專業英語寫作中,因此也就無從完成專業英語寫作。

2.1.2 教學的原因

目前的醫學研究生英語教學與研究生專業相脫節,研究生教學仍局限于基礎英語,沒有幫助學生解決其專業英語寫作難的問題,為其專業發展起到有效地輔助作用。

2.2 創建醫學英語句式庫的教學內容

此教學方法實在教師的指導下和帶領下,研究生自主探索醫學研究生自主檢索醫學專業文獻、探尋醫學英語的語言規律、發掘醫學英語句式結構,并以其為框架進行自主醫學專業英語的寫作實踐,并在教師的指導下不斷積累,逐步創建醫學英語句式庫的過程。具體步驟如下:

2.2.1 教師指導

專業英語寫作方法;創建醫學英語句式庫的步驟、方法。

2.2.2 學生分組

將學生按照專業或相近專業分成研究小組。

2.2.3 學生自主檢索文獻

以小組為單位,檢索、搜集本專業權威文獻,并上傳到小組公用電子郵箱,作為搜集句式語料的文獻資料。

2.2.4 學生自主搜集語料

從專業文獻中探索醫學英語的語言規律,發掘醫學英語的句式結構,并以句式結構為框架,將醫學術語、詞匯靈活地運用于其中,以句子、段落為單位進行寫作訓練。

2.2.5 小組討論

學生互評句式語料,提出修改意見。

2.2.6 教師指導

學生將預料和句子以PPT形式在課上展示,教師予以點評、指導、修改、儲存。

2.2.7 創建句式庫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將存儲的語料整理成句式庫。

3 創建醫學英語句式庫教學的實踐意義

3.1 此教學方法解決了醫學研究生英語教學與研究生專業相脫節的問題,以及醫學研究生專業英語寫作的難題,使醫學研究生的專業英語寫作能力得到飛躍性的提高,同時培養其終生學習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其個人專業發展,發表高層次的學術論文,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奠定基礎。將醫學研究生英語教學與研究生專業緊密相連,解決了兩者之間相脫節的現狀,促進研究生的個人專業發展。

3.2 在培養在校醫學研究生的專業英語寫作能力的同時,為廣大醫學研究生和醫務工作者撰寫專業英語論文和摘要提供寶貴的參考資源。

3.3 此教學方法不僅適用于醫學研究生教學,也同樣適用于高校其他專業的研究生教學當中,切實將研究生英語教學與研究生專業緊密相連,提高研究生的專業英語寫作能力,為研究生的專業發展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并培養其終生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唐松林.建構主義對客觀主義的檢討及其教學原則[J].外國教育研究,2002年第一期.

[2]姜暉,王凌云.社會建構主義理論基礎探究與外語教學,《外語藝術教育與研究》2010年第三期.

[3]楊小菊.支架理論在英語教學設計中的運用,《中國基礎教育研究》2009年第2期

[4]Bruner,J.S.The Process of Education[M].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0.

[5]Piaget,J. he Origins of Intelligence in Children[M].New York: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1966.

[6]Vygostky,L. S.Thought and Language [M].Cambridge,Mass:MIT press,1962.

第7篇

[關鍵詞] 英語學術寫作;大學英語教學;英語學術交流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5-4634(2011)06-0041-04

0 引言

培養學生英語應用能力一直是英語教學中受到普遍關注的話題。尤其是學術寫作能力的培養已經成為英語教學研究的一個熱點和難點。調查發現,我國大學生的英語學術寫作能力普遍偏低,研究生投到國際會議或國際期刊的英語論文中有約85%以上由于英語寫作問題被打回,要求改進英語寫作水平,嚴重地影響了我國學生參加國際學術交流的效率。所以,培養學生的英語學術文體寫作能力,已經成為了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國外有關學生學術寫作能力方面的研究也備受關注。Hyland[1]研究了英國和中國香港的碩士研究生在學術論文寫作中表達對命題限定和肯定時的用語,發現中國香港學生在用詞和句法結構選擇上更趨于單一化,對命題的限定和肯定程度把握不準。他[2]還研究了中國香港的碩士研究生在學術論文中元話語的應用情況,發現元話語使用無論從種類上還是從適宜度上都有欠缺。Huang[3]調查了非英語為母語的博士研究生對學習學術論文寫作和在國際期刊上的看法,發現這些學生知道自己的英語水平有限,在英語學術寫作方面處于劣勢,但他們又缺乏改變現狀的動機,認為在科研中英語是占第二位的。在學術論文寫作和發表方面他們對導師有依賴性。另外,他們對學術寫作課的效果缺乏信心。

國內有關學生學術寫作能力方面,馬廣惠、文秋芳[4]對大學生英語寫作能力影響因素研究的結果顯示,母語寫作能力、英語知識和能力對英語寫作能力產生系統的影響。徐有志等[5]對英語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引言寫作情況調查和分析后得出的結論是:學術論文體裁教學不可或缺。黃建濱等[6]在對1999~2008 年國內出版的25 種非英語專業研究生英語寫作教材調查后發現,目前研究生英語教材對學術英語寫作涉及甚少。韓金龍[7]提出英語寫作教學-過程體裁教學法。顧飛榮等[8]提出博士研究生英語學術寫作教學合作完成任務法。張桂萍[9]把任務教學法應用在博士研究生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孫藍等[10]提出研究生英語科技論文寫作探究式學習體系。袁平華[11]提出以內容為依托的大學外語教學模式。綜上可見,人們從不同角度關注著學生英語學術寫作能力和英語學術寫作課程教學。本文以燕山大學非英語專業09級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為研究對象,以其撰寫的英語學術語篇為語料,探討中國學生英語學術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旨在改進和提高目前英語學術寫作課程的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出具有英語學術交流能力的學生。

1 中國學生的英語學術寫作能力培養的重 要性

國外不少學者從寫作與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關系和公民素質培養的角度強調寫作的重要性。國外很多國家,如英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從高中階段就開始培養學生的學術寫作能力,而且寫作教學中對學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學生掌握學術論文的寫作技巧。作為一種基本的學術訓練,學術論文寫作還是學生進入大學學習的一種重要準備。國外很多高校對學術論文寫作教學也相當重視,不僅普遍開設學術寫作課程,還設立寫作中心和學術寫作補習班。與國外相比,我國的英語教學在學術寫作能力培養上還存在很大差距,而這種差距導致了我國的學生和學者在英語學術寫作能力上普遍偏低,影響了他們與國際學術界的有效交流。

英語學術寫作能力是高校教育質量、學生學術研究能力、專業素養與英語寫作水平的直接反映,是一個綜合素質的體現。當今高校學術論文寫作教學如何才能適應國際化學術交流的迫切需要,培養出高水平的人才是擺在面前的一個難題。如何提高大學生英語學術寫作能力,提高我國大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英語學術寫作水平,提高大學生的國際學術交流能力和效率,已經成為高校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2011年教育部設立的“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外語教學研究專項課題”中把“高校學術英語交流能力培養模式研究”列為專項研究課題,充分體現了國家對提高大學生英語學術交流能力教學的重視。

2 學術論文的特點和功能

學術論文是對創新性學術研究成果進行理論分析、總結和報道的學術寫作文體。以報道學術研究成果為主要內容。德國功能翻譯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卡塔林娜萊斯(Katharina Reiss)[12]根據卡爾布勒(Karl Bhler)的語言功能三分法,把文本分為三種類型:

1)信息型:注重純粹的事實,提供信息、知識、觀點等;語言具有邏輯性和指示性的特點;交流的焦點在于內容或話題。

2)表情型:作者使用具有美學特點的語言;原文作者或信息發送者的地位以及文本的形式是此類文本的關注重點。

3)感染型:此類文本的目的在于說服讀者或信息接受者做出預期的反應;采用對話式語言;其焦點在于感染讀者。

根據不同文本類型,萊斯也提出了相應的翻譯方法,見表1。

學術論文屬于信息性文本,其關注的焦點是表達內容。所以,在英語學術論文寫作中,應按照英語的語言表達習慣,用平鋪直敘、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論文的內容。

Halliday[13]認為,任何一個語篇都同時實施著三種純理功能: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人際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和語篇功能(textual function)。概念功能指語篇通過及物性系統表達命題的功能;人際功能指語篇通過情態和語氣系統建立說話者與聽話者或作者與讀者之間的關系,使聽話者或讀者接受或認同作者表達的命題的功能,即建立說話者和聽話者,或作者和讀者之間的人際關系的功能;語篇功能指語篇通過主位/述位系統和銜接系統把命題內容和人際意義連接成一個銜接、連貫的語篇的功能。

所以,要把英語學術論文寫作看成是作者在參與社會活動,實施一種社會交際功能。要想寫好學術論文,學生既要了解學術語篇的文本類型,又要了解這類文本的語言風格。學術論文中,既要實現語篇的概念功能,又要實現語篇的人際功能和語篇功能。

3 中國學生英語學術寫作中存在的問題

筆者隨機抽樣調查了燕山大學100名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撰寫的英文學術論文摘要、引言和結論,發現了如下問題。

1)英語語言表達能力差。大多數學生在英語語言表達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問題,一部分學生存在較嚴重問題。主要表現在語義表達不清楚,語言表達不規范,語法錯誤多,長句多,時態混亂,中國式英語等。

2)學術寫作不符合學術文體寫作規范。調查發現,絕大多數學生撰寫的摘要和引言不符合學術論文的寫作規范。例如,學術論文摘要和引言中,存在內容不全,缺少必要的內容,甚至有的摘要和引言沒有實質內容,都是空話。還有的摘要和引言之間內容簡單重復。另外,口語表達嚴重,語言結構松散,缺乏學術語篇正式語體的嚴謹性、簡潔性和科學性。

3)缺乏與讀者的互動。從學生寫的引言中發現,很少看見與讀者溝通和互動的語言機制。這樣,會很難跟讀者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進而,會影響作者提出的命題內容被讀者所接受。

4)信心不足,學習主動性差。很多學生對自己的科研能力和英語寫作能力信心不足,對參與國際學術交流的信心不足。有些學生是因為學校有要研究生發表SCI、EI檢索的論文的要求才學習英文學術論文寫作課程,但他們學習主動性差。

5)存在抄襲現象。有些學生撰寫的學術寫作語篇被查出有抄襲現象。有的是少量抄襲,有的是大量抄襲甚至是全部抄襲。

4 影響中國學生英語學術寫作能力的原因 分析

前期對我國學生學術寫作能力的調查發現,影響其英文學術寫作能力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學術寫作學習起步晚。據調查發現,我國學生中、小學階段沒有接受任何學術寫作的教育,直到大學中后期才開始接觸簡單的學術寫作,例如,寫實驗報告,課程設計結題報告,畢業前寫畢業論文等。而且,對非英語專業學生來說,這些報告和論文都是用中文寫的。而在澳大利亞,從小學就開始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比如,讓小學生去市區的一個污水處理廠參觀,回來后要求每個學生寫一個調查報告,讓學生陳述該廠的布局是否合理,有哪些問題。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學術研究和寫作意識。筆者在英國愛丁堡大學攻讀碩士學位時發現,中國的學生與歐美國家學生相比在學術寫作方面相差很大。大部分中國學生都需要參加英文學術寫作補習班,給中國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困擾。相反,來自歐美國家的學生學術寫作能力很強,經驗豐富。因為他們很早就開始寫學術語篇,已經掌握了學術寫作的技巧。由于中國學生在學術寫作方面起步晚,所以,更應該努力學習,盡快掌握英文學術寫作技巧,提高參與國際學術交流的能力。

2)英語學術交流能力差。與英語為母語者相比,中國學生在學術寫作中多遇到一個難題,那就是英語語言問題。相比之下,中國學生,尤其是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學習英語的時間和在英語語言環境中暴露的時間要短得多,所以大多數學生的英語語感差,英語基礎也比較差。另外,他們在大學學習期間,用了很大的精力復習英語四、六級。而四、六級英語考試內容與英語學術寫作聯系不大,從而導致他們的語言應用能力,尤其是用英語進行學術交流的能力很差。從學生撰寫的論文中可以看出,他們的語言表達很困難,經常出現語言表達不當和中國式英語。這在國際學術交流中是絕對不被接受的。這也是很多學術論文被國際學術期刊拒絕的原因之一。

3)對學術語篇的體裁特征和寫作規范了解甚少。從學生撰寫的學術論文摘要、引言和結論中發現,學生對學術論文的體裁特征、學科領域文化、以及學科領域認可的學術寫作規范一無所知。 這也是造成中國學生學術寫作水平低,達不到國際標準的一個原因。

4)對自己的英文學術寫作水平和參與國際交流的信心不足,對指導教師有依賴性。有些學生對自己的英語水平和參加國際學術交流缺乏信心,認為這是遙不可及的事情。所以,把寫英語學術論文并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的希望寄托在導師身上,希望導師帶著發表國際論文。

5)跨文化交際能力差。對中國學生而言,英語學術論文是以書面語形式的跨文化學術交流,是跨越漢語和英語語言文化的交流和信息交流。既要考慮語言文化的差異,又要考慮國際上本學科領域文化所接受的語言表達形式。另外,還要考慮學術論文語體特征對語言表達的要求。而這些是中國學生了解甚少甚至是根本不了解的知識。

6)對抄襲的嚴重性認識不足。調查發現,抄襲分兩種情況:(1)無意識抄襲;(2)有意識抄襲。第(1)種情況是由于學生很少甚至根本沒有接受過這方面的教育,不了解什么是抄襲。第(2)種情況屬于對學術抄襲的嚴重后果認識不足,而且缺乏正確的學術態度和良好的學術作風。不論哪一種,都是很嚴重的學術不端問題,都將給自己和出版社招致很大的麻煩。很多學生認識不到這一點,說明反抄襲教育做得不夠。

5 對目前學術寫作教學的一些建議

基于以上調查和分析,筆者對目前的英語學術寫作課程教學提出以下改進建議。

1)教學內容方面。改變以往的單純講授學術寫作技巧的做法,增加講授內容,包括學術語篇的文體特征和寫作規范,不同學科領域的文化和規約,跨文化交際和語用知識以及在學術語篇的寫作中實現作者與讀者人際互動的方法。使學生充分了解英語學術語篇的語體特征和學科領域的文化,了解在學術界這個群體中人們的交流方式和習慣。另外,從英語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上下功夫。引導學生總結、歸納、牢記英語學術語篇中的一些程式化的語言表達方式,以及本學科領域國際上認可的、接受的和習慣的語言表達形式。

另外,教學內容中除了知識性內容以外還應包括學術品德方面的內容,講解知識的同時,還要講解如何避免抄襲等學術不端行為的方法。

2)教學計劃方面。應該借鑒西方國家的先進經驗,更早地安排這門課程。從本科生開始開設英語學術寫作課,由淺入深,使學生更早地接觸、學習英語學術寫作。因為英語學術寫作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學習和實踐的過程,絕不是現學現用,也不是靠二十幾學時的課程就能獲得的。

3)教學形式方面。(1)采取小班上課。目前英語學術寫作課主要采用上大課的授課形式,非常不利于教學內容的貫徹落實。由于學生多,使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和交流變得很困難,教學效果無法保證。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方法就是改為小班上課。(2)采用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學術論文寫作是一種針對性和應用性很強的技能,純粹靠課堂講授很難使學生掌握英語學術論文的寫作技能。需要教師和學生之間大量的互動、交流,還需要學生大量的練習,在課堂學習、課后練習、大量閱讀、大量寫作的過程中,掌握、習得和內化英文學術論文寫作的技巧和要領,感悟和體會英語學術論文中得體、恰當、被國際學術界接受的語言表達形式和方法。所以,教學模式中應包含學中練,練中學,在教學和實踐中不斷體會、不斷升華、不斷內化的環節和過程。為了方便學生獲取大量的閱讀資料,可充分利用網絡學術論文資源,使學生直接接觸本學科領域國際著名期刊最新發表的論文,了解當代學術界的語言風格和本學科領域的學術寫作規范。另外,結合合作教學、任務教學和以內容為依托的教學理論,針對目前大學生學術寫作現狀,探索并構建適合的英語學術論文寫作教學模式。促使學生關注、接觸、認識、掌握、運用英語學術文體語言,并用其交流學術思想和科研成果。

6 結束語

中國學生寫英語學術論文面臨兩道難關:英語語言關和學術寫作關。如何通過英語學術寫作教學課程幫助學生提高英語學術寫作水平和能力,是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個嚴重而棘手的問題。本文通過調查分析所提出的關于目前英語學術寫作課程的改進建議是積極的,對目前的英語學術論文寫作教學改革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但這只是對該課程教學改革的第一步。希望更多的學者提出更多的好建議,以完善該課程的教學,使其真正地成為培養國際學術交流型人才的課堂。

參考文獻

[1]Hyland K.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6:163-167.

[2]Hyland K.Metadiscourse[M].London:Continuum,2005:16-49.

[3]Huang Juchuan.Publishing and learning writing for publication in English:Perspectives of NNES PhD students in science[J].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2010,(9):33-44.

[4]馬光惠,文秋芳.大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影響因素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9,(4):34-39.

[5]徐有志,郭麗輝,徐濤.學術論文體裁教學不可或缺―英語轉月碩士學位論文引言寫作調查[J].中國外語,2007,4(4): 47-51.

[6]黃建濱,于書林,徐瑩.非英語專業研究生英語教材調查分析與思考[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9,(11):31-34.

[7]韓金龍.英語寫作教學:過程體裁教學法[J].外語界,2001,(4):35-40.

[8]顧飛榮,施桂珍,高圣兵.博士研究生學術英語寫作教學“合作完成任務法”的理論與實踐[J].中國農業教育,2008,(2): 41-43.

[9]張桂萍.“任務教學法”在博士研究生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通過與英語科技論文作者的學術交流培養博士生學術交流能力的個案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6,(12):18-22.

[10]孫藍,陳紀梁.研究生英語科技論文寫作探究式學習體系的思考[J].中國外語,2009,(4):66-71.

[11]袁平華,俞理明.以內容依托的大學外語教學模式[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8,40(1):59-64.

第8篇

關鍵詞:大學英語 理工科通用學術英語EGAP 可行性

項目基金:本文受云南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資助。

引言

世界經濟一體化、文化多元化和交流便利化,使英語成了一門國際通用交際語言。高校理工科師生在探究自然規律、設計工程方案工作中往往需要通過英語獲得本專業領域知識,參加國際學術交流,掌握并轉化世界前沿技術。我國高校的理工科英語教育體系開設有大學英語(基礎)、專業英語等課程,少數一些專業還開設了雙語或全英語的專業課程,但是實際上現有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效果難以適應高等教育的國際化進程要求。在大量的國際學術活動中,英語交際能力的欠缺,嚴重制約了廣大的教師、學生和科研人員學術交流、個人成長和學問創新。因此,唯有與時俱進,改革大學英語教學才能找到出路。許多學者認為,以學科內容為依托的學術英語EGAP是銜接大學基礎英語教學和雙語教學的橋梁,是大學英語和專業英語之間的一門過渡性課程,是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嶄新領域,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和發展的方向。

開設以理工學科內容為依托的通用學術英語課程(EGAP),學習與專業相關的英文原文文獻、講座等,不僅可以訓練理工科學生用英語進行論文寫作、口頭陳述、學術交流等語言應用能力,為適應雙語教學(即專門學術用途英語,ESAP)奠定扎實基礎,而且有助于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因此,課題組借鑒工程化思想,構建以大學理工學科內容為依托的通用學術英語課程(EGAP)教學工程,根據學生需求調查分析、教學模式設計、教學評估等內容,探討其可行性。

1 通用學術英語教學的必要性

1.1 理工科專業雙語教學的困惑

為適應全球化形勢下國家培養國際化人才的需要,教育部2005年1號文《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提出要提高雙語教學課程的質量與擴大其數量。2007年教育部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中提出推動雙語教學課程建設,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模式,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語從事科研的能力,以此鼓勵高校全面開展教學。然而,近十年的雙語教學探索和實踐,效果差強人意,處于尷尬的境地,究其原因:一是愿望良好,基礎難為。雙語課程使用學習者的母語和一門外語同時講授專業知識,這對學生和教師的語言應用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理工科學生特別是本科學生以及教師的實際英語水平參差不齊,雙語課程流于形式,效果欠佳。二是教學形式單一,課程缺乏體系。雙語課程的目標是培養專業知識扎實、能用英語流利地表達觀點與做專業陳述、在未來工作中能有效地進行國際學術交流的畢業生;而實際的教學中,內容普遍存在只注重語篇翻譯、忽略聽說和寫作能力、師生無法用英語互動、考核方式陳舊單一、事實上并未達到雙語課程的要求。三是缺乏學術規范指導,缺少與大學公共英語的銜接。雙語教學屬于專門學術用途英語教學(ESAP),無論課程設置還是教學內容要求都很高,是高校英語教學的較高階段;而現行的大學公共英語教學多停留在一般用途英語,和雙語教學之間出現了明顯脫節。

1.2 大學英語教學的迷茫

21世紀初期,中國教育部著手改革高校大學英語教學,制定了《大學英語課程要求》,新的教學目標為“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重點是發展學生的聽說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然而,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學也處于十分尷尬的境地,一度通過四、六級考試成了大學英語的全部,全盤否定了英語的工具屬性。究其原因:一是評價體系缺失,唯考試論。許多高校都把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設定為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或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但這一目標與實際脫節,學生還是被動學習英語。許多大學生為了求職而參加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為了參加四六級考試而學習英語。一旦考試通過,學習英語的動力和目的就變得十分模糊,所學英語課程與其大學學習和未來生活似乎毫無關系了。二是大學英語定位模糊,未能理清楚與高中英語的關系。戴煒棟在2001年就曾指出,大學英語教學必須在學習內容、方法與評價系統方面做好與高中英語的銜接。筆者通過對大二學生的問卷調查發現,約半數學生認為大學英語課堂與高中英語課堂相比實質差異并不大,這種目的相同、內容相似、缺乏實用前景的英語學習,使得大學生在達到《大學英語課程要求》中的基本要求后往往失去繼續學習的動力和興趣,導致英語水平停滯甚至下降。三是欠缺與專業相關的英語應用能力,近幾年我國經濟迅速發展,國力明顯增強,與國際社會的聯系也日益密切,社會各行各業越來越需要既擁有專業能力又有良好英語應用能力的人才,而專業英語應用能力的欠缺較明顯地體現在學生用英語進行文本閱讀、文章寫作、口頭陳述、交流談判等方面,大學英語教學效果與社會需求的英語水平存在一定差距,英語應用能力已成為制約大學畢業生順利就業的重要因素。

1.3 通用學術英語的提出

重構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突顯英語作為學術交際和職場交際的工具屬性備受重視。中國高校需要勇敢地向傳統的一般用途英語教學說不,需要一種在一般用途英語和專門學術用途英語之間、能夠訓練提高學生在學術領域的英語交際能力、使其能夠真正適應與國際性知識接軌的雙語教學的英語教學途徑,這就是通用學術英語(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s,以下簡稱“學術英語EGAP”)。學術英語EGAP與一般用途英語的根本區別在于它在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上注重的是英語應用于學術的功能性和實用性。以內容為依托的學術英語EGAP“把語言教學建基于某個學科或某種主題內容的教學上,把語言學習與學科知識學習結合,在提高學生學科知識和認知能力的同時,促進其語言水平的提高”。

2 理工學科學生學習學術英語的可行性

2.1 學生的英語基礎能力

從入學基礎來看,高校學生入學的英語基礎要求通過初、高中學習已經掌握3000-4000詞匯量,具備一定的讀寫和聽說能力。而且他們大多對大學英語學習的內容和方法有著濃厚的興趣和好奇心,加之入校一、二個學期內許多學生可以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這些基礎很容易轉變成良性的學習動力。但是另一方面,大學生的學術英語能力又很欠缺。根據蔡基剛教授對復旦大學等高校學生以及Geoghegan對劍橋大學海外學生語言困難問題的調查表明,聽英語講授課程、用英語寫作和參與討論是大學生通用學術英語能力欠缺表現最明顯的幾個方面。盡管不同學校不同學科的學生英語能力有區別,但都需要通過加強學術通用英語技能來突破學術語言障礙。應針對學生不同需求開展分層次教學,不能“一刀切”,要有校本特色,適時引入。復旦大學直接用通用學術英語課取代大學綜合英語,東莞理工大學的大學英語只保留了一年的公共外語教學時間,第三學期學生學習職場英語,第四學期為方向性的選修英語;云南大學也在第四學期對二級起點班的學生開設了通用學術英語的課程。從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調查來看,教學效果相當不錯。

2.2 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

大學英語教學長期注重基礎英語學習,使得大學生的學術英語能力很欠缺。蔡基剛教授對復旦大學等高校學生以及Geoghegan對劍橋大學海外學生語言困難問題的調查表明,聽英語授課、用英語寫作和參與討論是大學生通用學術英語能力欠缺表現最明顯的幾個方面。理工科學術英語EGAP實際上是傳統通用英語的延伸和提高。它包括“技能層面”(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EAP)和“語言層面”(Academic English-AE)力求培養理工科學生閱讀和聽講座時做筆記的能力以及用學術語言寫文章、陳述學術觀點的技能等。這些技能不為高中英語教學所要求,卻是大學生專業學習所必需。《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對大學生明確提出了“提高科學素質和人文素質”的要求。近年來中國大學推行通識教育,大學英語的人文素質教育作用倍受重視。然而,科學素質的培養卻不同程度地受到冷落。科學素質包括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是理工科學生汲取世界先進科學技術、提升高等教育培養人才的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前提,而科學素養的提高離不開英語,這也成為設置理工科通用學術英語課程的重要原因。理工科學生只有具備閱讀專業外文文獻、撰寫專業英語論文、英語答辯、英語演講和交流的能力,才能適應更高層次的、與專業知識密切相關的雙語教學。不少英語基礎很好的科技人員用英語寫的論文或論文摘要,雖然沒有基礎語法錯誤,但其句式、篇章結構、修辭等離正式英語論文的規格仍然存在不小差距。通過學習學術英語EGAP,能學會如何鑒別各種文獻資源的真假,如何理解、解釋和組織這些資源,如何合理引用這些資源而避免學術剽竊,如何在學術規范下開展學習和研究,從而切實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

3 教師開展理工科學術英語教學的可行性

3.1 教師面對的挑戰

在從一般用途英語教學轉型為學術英語EGAP教學的過程中,從高校、學院到教師個人都必然面臨各種挑戰。復旦大學、清華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等高校已經走在了改革的前列,他們在學術英語EGAP課程內容的設定、課時的安排、教材的選定、教學與評估方法等方面開展了大膽改革與創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筆者在進行了一個學期的學術英語EGAP教學實踐并在學生中開展問卷調查后認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成功的關鍵、實施學術英語EGAP面臨的最大挑戰是教師素質的調整和能力的提高。大學英語教師們大都已經習慣一般用途英語教學,積累了豐富教學經驗。但是很多人都未接觸過學術英語,尤其是許多英語人士談及理工科“色變”,難免會有畏懼心理和焦慮情緒。他們非常需要來自外界的關心、鼓勵和自身的調整、提高。

3.2 教師適應的策略

大學英語教師應該積極面對改革的挑戰,從心理和能力兩方面調整自己、提高自己。首先,要看清學術英語EGAP和一般用途英語、雙語教學之間的關系,認識到學術英語EGAP是語言教學而不是內容教學,只要在理工專業方面有一些基本知識就能勝任,畏懼心理和焦慮現象就會逐漸消除。因為學術英語EGAP注重的是學科中的語言交流能力,是教跨學科的語言共性東西,重點在理工學科的語篇、體裁,尤其是這些領域的交流策略和技能,主要訓練學生專業上的聽說讀寫學術交流能力。內容只是一個載體,并不需要系統或全面,更不一定必須是專業的前沿成果知識。

其次,高校管理層需要結合本校的辦學特點和學科優勢,在課程設置、教材選用、評估體系等方面做出針對多層次英語教學改革的方案和措施。綜合大學可以先按照大文、大理、大商的模式來組織學術英語教學,這符合學術英語EGAP在多學科綜合大學的應用規律。任何課程設置都需要具有相應能力的教師來實施,學校需要盡可能提供政策和機會,給予教師必要的培訓與業務、心理的指導,鼓勵團隊合作,讓大學英語教師們盡快熟悉學術英語的特點及教學方式,幫助他們提升信心、順利過渡。

最后,值得提倡的是學科教師和語言教師的緊密配合,能有利保證雙語教學的成功。學科教師精通專業知識,但英語能力難如人意,也缺乏系統的英語教學方法和用英語與學生溝通交流的能力,無法有效組織課堂,往往只能采用簡單的語法翻譯教學法;英語教師則英語語言功底扎實,但專業知識背景缺乏,因此也很難獨立勝任EGAP教學。只有把英語教師和學科教師組合起來,使他們雙贏互補,共同提高,才能實現以學科內容為依托的英語技能教學。同時還可以根據專業特色為學生量身定制學術英語EGAP教材、針對自身發展開展合作式行動研究、共同申報課題等。云南大學理工科學術英語EGAP課題組就組建了一支層次、角度全面的項目研究團隊,既注重英語教師和專業教師相結合,也注意各職稱層次相結合,各年齡層次相結合,雙肩挑、管理與教學一線相結合。為實現該項目課程設置和教師發展研究目標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資源保障。

4 結束語

在綜合大學設置以理工學科內容為依托的學術英語EGAP,是一種以理工學科知識為依托,使用理工科真實的、新的語言材料,傳遞相關學科新信息,符合理工科學生群體的學習和學術發展需要的教學模式。一方面完善了大學英語教學的課程體系,有效地銜接基礎英語與專業英語的學習。另一方面,推動了大學英語信息化大背景下的個性化教學趨勢,切實改變學生的普遍懈怠現象,彌補英語應試教育改革后大學生英語學習動力下降的缺陷,提升了師生的科學素養。因此,開展通用學術英語課程(EGAP)教學是必要的,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考量好學生的基礎,評估好教師的能力,完善好管理的制度,適時適地的引入才是可行之舉。

參考文獻

[1]Richards, J; Rodgers, T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2001

[2]Stryker S. B; Leavers B. L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1997

[3]許國璋.一個可行的模式:“三級英語教學”[J].課程?教材?教法,1986(09)

[4]蔡基剛.CBI理論框架下的分科英語教學[J].外語教學,2011(05)

[5]蔡基剛.學術英語還是專業英語――我國大學ESP教學重新定位思考[J].外語教學,2010(06)

[6]蔡基剛.寧波諾丁漢大學和復旦大學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差異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11(01)

[7]周恩,丁年青.大學英語教學與雙語教學的銜接:現狀與思考[J].外語界,2012(4)

[8]黃笑雪.大學英語從通用英語教學向學術英語教學過渡[J].海外英語,2014(02)

[9]李成華.以內容為依托的學術用途英語教學[J].河北聯合大學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3(06)

[10]張為民,張文霞,劉梅華.通用英語教學轉向學術英語教學的探索――清華大學公外本科生英語教學改革設想[J].外語研究,2011(05)

[11]楊慧中.EAP在中國:回顧、現狀與展望,中國ESP研究高端論壇[R].北京外國語大學.2010

[12]都建穎.專門用途英語的批判性探索[J].外國語文(雙月刊),2011(04)

[13]何廣惠,江衛華.理工科大學生學術英語能力的現狀調查及培養途徑――CBI教學模式可行性研究[J].大學英語,2013(04)

[14]楊小彬.轉型期大學英語課程設置中的學生需求分析[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7)

第9篇

關鍵詞:學術英語;研究生英語教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H3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1580(2015)11―0046―02

作為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簡稱ESP)的重要分支之一,學術英語(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簡稱EAP)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已經逐漸引起我國英語學界的廣泛關注。學術英語的教學目的是為學生的專業課程和專業研究做準備,根據學生專業課程的特點和需求展開教學活動,具體的教學目標為學生經過學習,能夠聽懂專業學術講座,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議,查閱或翻譯英文原版的學術文獻,使用英語撰寫專業論文、學術報告等。這些學教學目標恰恰正是非英語專業學生在研究生階段的英語學習目標,因此,學術英語必將成為我國現階段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理論指導和方向。

一、醫學專業研究生英語教學的現狀分析

1.課程設置

前醫學類院校的醫學專業研究生英語課程一般分為基礎英語和英語選修課兩種,開課時間通常為兩個學期,學時數相當有限。此外,雖然部分院校和專業嘗試性地開設了學術英語寫作、口語等課程,但開課時間也大都為一個學期,與基礎英語課程相比,所占比重很小,無法滿足學生在研究生階段的英語學習需求,也無法實現教學大綱中規定的對研究生階段學生英語學習的目標。

2.師資隊伍

在醫學院校中,目前大多數研究生英語課程的教學任務都由畢業于英語專業的英語教師承擔,這些教師雖然具有較高的英語專業素養和教學技能,卻往往缺乏醫學專業知識儲備,因此,即使有部分院校開設了學術英語課程,教師也只能講解醫學詞匯、句型等內容,勉強生硬地完成課本上的教學內容,無法做到將醫學專業知識與英語語言知識真正結合,更談不上知識的融會貫通。某些院校也在嘗試醫學專業教師承擔學術英語教學任務,雖然專業教師醫學知識淵博精深,但通常對英語語言教學能力的掌握與專業英語教師相比仍存在較大的差距,其授課過程只是將英語內容用漢語進行解釋,與本科階段醫學專業課的知識講解沒有區別,甚至有的教師由于英語水平的欠缺而遭到學生的質疑。

3.教學內容和方法

大部分研究生已經在本科階段通過了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而研究生英語基礎課的教材和教學內容仍然延續了大學英語的授課內容,只是幫助學生不斷地擴充詞匯量,閱讀篇幅更長更復雜的文章,重復那些早已在高中和本科階段就已經學習過的語法和句型練習,以致許多研究生產生疑問,究竟研究生階段的英語學習與本科階段有何本質不同?部分學生甚至會由于對教學內容的失望而放棄或終止英語學習。部分院校開設學術英語或醫學英語課程使用的教材沒有統一的評估標準,對于不同的醫學專業也沒有做相應區分,導致學生感覺教學內容對自己的專業研究和實踐沒有很大幫助,因而逐漸喪失學習興趣。

大多數院校中,研究生英語課的教學形式通常都是大班授課,上百名學生同時上課,教師只能以講授為主,較少有條件和機會與學生進行互動活動,很多教學方法無法實施,積極的教學活動也常常無法開展,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逐漸下降。而一個大班中的上百名學生來自不同的專業,其本科階段打下的英語基礎也處于不同的層次,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使教學效果難以得到保證。

二、基于EPA的醫學專業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的初步設想

針對上文所述各方面現狀,各醫學類院校應盡早以學術英語為理論指導,結合學校、教師及學生的具體情況從以下幾個方面積極進行改革探討與實踐。

1.構建科學完善的課程結構

根據學術英語的教學目標,結合醫學專業的特點及學生的需求,醫學院校應逐步對研究生階段的英語課程設置進行改革。首先,將必修的基礎英語課改為醫學英語課。學生在本科階段已經完成了基礎英語的學習,研究生階段的課程設置不應該再繼續將重心放于基礎英語,而是將其轉移到幫助學生完成基礎英語與學術英語成功銜接上。其次,增加醫學英語課的課時,使其符合教育部的最新大綱規定課時數,以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再次,開設兩學期或以上各類醫學學術英語的選修課程,如醫學論文寫作、醫學翻譯等,滿足學生不同層次、目的和內容的學習需求。最后,建議按照不同專業將學生英語課程班進行細分,實現分專業的小班授課,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2.改革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

醫學專業的研究生學術英語教學,內容必須與本科階段的醫學英語教學內容區分開。許多醫學院校在本科階段就為學生開設了某些醫學英語選修課程,主要幫助學生了解醫學詞匯和術語,嘗試閱讀醫學類英語文章等。相比之下,研究生階段的學術英語教學應更具有目的性和實用性,為學生的醫學研究及畢業后的繼續深造或醫學實踐工作做好充分準備。因此,根據上述目標和要求,編寫統一標準、內容科學、系統完整又能突出各院校特色的學術教材成為各醫學院校的當務之急。部分院校在教材編寫工作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上海中醫藥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突出其中醫學科特色分別編寫的《中醫英語》均受到了學界較高評價。

醫學學術英語教材編寫屬于跨學科的科研任務,需要英語專業專家與醫學專業的專家通力合作,并隨著醫學發展對教材內容不斷進行增刪和改進,使教材做到與時俱進,真正、直接地使學生感受到的教學內容對其專業研究和實踐的重要作用。

如能實現前文課程設置改革中提到的細分專業的小班授課,教師的教學方法可以進一步創新的可能性也將相應增加,教師應逐步改變講授課本為主的教學方法,轉為以學生參與和實踐為主的教學模式,例如,問題導向式教學法(PBL)和依托式教學模式(CBI)所推崇的“教師課前提出問題――學生查找資料――分組討論――教師總結”的課堂教學機制。例如,模仿國際醫學學術會議場景,要求學生準備相關主題的英語論文進行現場提交和主題討論。此外,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選取和播放醫學內容的英文視頻,例如,筆者有同事在授課過程中就有目的地選擇了美國電視劇《不朽法醫》(Forever)的部分相關劇集及內容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和講評,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學生學習了相關的醫學專業英語知識。此外,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分組對某些醫學場景例如手術室發生的故事進行情景還原的角色扮演并進行分析和點評。這些創新的教學方法不僅能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學術英語學習的意義,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而且能夠使原本艱澀難懂的醫學英語知識變得富有趣味,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實現教學目標。

3.培養醫學知識和英語能力兼備的師資

醫學專業研究生學術英語教學對醫學院校的教師隊伍培養提出了新的挑戰。醫學學術英語教學要求教師不但具有豐富的英語專業知識和較高的教學能力,還要求教師掌握一定的相關醫學專業知識。要建設一支優秀、穩定的醫學學術英語教師隊伍,有兩種教師來源可供參考。首先是原來從事英語基礎課教學的教師,組織他們參加相關醫學專業知識的培訓和學習,使之切實理解和掌握相關醫學專業知識,并能夠融會貫通地將其運用到學術英語教學實踐中。其次是英語水平較高的醫學專業教師,組織他們對英語教師的日常教學進行觀摩學習,并對其口語、聽力、翻譯等技能進行強化訓練,使其能夠將豐富的專業知識與有效的英語教學實踐結合起來。

與教材編寫同理,教師隊伍的培養需要醫學專業與英語專業共同努力,兩者應溝通合作,相互學習,互通有無,發揮各自專長,共同為學校培養出一支優秀的醫學學術英語教師隊伍而貢獻力量。

三、結語

隨著我國的教育、醫療事業逐漸與國際接軌,社會各界對新時期復合型醫學專業人才的要求,尤其是英語能力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作為國家高級人才后備力量的醫學專業研究生更是面臨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幫助他們利用英語為工具和載體提升專業能力、科研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任務十分艱巨。醫學院校應盡快轉變思想,發現目前研究生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誤區,以學術英語為理論基礎和指導,積極探討英語課程改革的方向,擬定改革方案,推動英語課程改革,真正為培養出具備較高英語水平的高級醫學人才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Tom Hutchinson & Alan Water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11.

[2]莫莉莉.專門用途英語教學與研究[M]. 杭州: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8.

[3]蔡基剛. “學術英語”課程需求分析和教學方法研究[J]. 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2 (02).

[4]蔡基剛.我國第一份以學術英語為導向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導文件的制定與說明[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 2012 (02).

[5]王守仁, 姚成賀.關于學術英語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外語, 2013(05).

[6]龍蕓.學術英語課程在大學英語應用提高階段的定位研究――網絡環境下的EAP課程實踐[J]. 2011(07).

[7]馬武林.大學英語后續課程內容設置探究(一) ――學術英語[J].外語研究, 2011 (05).

第10篇

關鍵詞:摘要;對比分析;經驗過程;情態操作詞;情態附加語

contrative analysis on microscopic features of abstract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english version in chinese academicjournals and

abstracts in foreign academic journals in english

yu li

(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 150080, china)

this paper is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experiential and interpersonal function. it hopes to find out how the chinese abstracts, their corresponding english version and abstracts in foreign academic jounals in english exploit language to reflect the phenomena outside language. based on contrastive analysis, this paper, besides identifying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experiential processes, modal operators and modal adjuncts between the three types of abstracts , aims to find out the effect brought by culture background and the target audience on the choice of experiential processes, modal operators and modal adjuncts in the three types of abstracts.

key words:abstract; contrastive analysis; experiential process; modal operator; modal adjunct

1 引言

隨著國際學術交往日益頻繁,論文摘要已經成為科研人員經常閱讀和寫作的一種體裁。同時,由于摘要直接關系到論文能否被錄用、發表及檢索,摘要寫作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為此,摘要寫作者如何有效地實現摘要體裁的交際目的,成為研究者關注的焦點。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利用體裁分析方法,解析摘要體裁的宏觀結構特征(salager-meyer 1992,1994; bhatia 1993;余暉 2003;葛冬梅 楊瑞英 2005;易興霞 2006;胡明勇 2006;何霜 2008等)。本文從語言層面,以系統功能語言學為視角,分析摘要在語言層面的微觀特征,對比中文期刊中英文摘要與國外英文期刊摘要在經驗功能和人際功能選擇上的異同。

2 經驗功能與人際功能

“系統功能學派認為,語言是人類社會活動的產物,作為人類交際的工具,承擔著各種各樣的功能。”(胡壯麟等2008:74) 這種功能雖然具有無限的可能性,但可以抽象概括為概念功能、人際功能和語篇功能(halliday 2000)。matthiessen認為,halliday所說的概念功能和人際功能是人類通過語言來反映主客觀現實,或者說是內部與外部世界,反映的是語言之外的現象。而語篇功能則是語言本身所具有的,使概念功能和人際功能通過語言得以實現的功能(朱永生 嚴世清 2001:42)。本文將主要探討中文期刊中英文摘要和國外英文期刊摘要中“講話者”如何體現自我經歷、內心活動以及如何使自己參與摘要體裁制約下的情景語境,體現自己的態度并影響其他人的態度和行為,進而通過語言反應語言之外的現象。

2.1 經驗功能

“經驗功能指的是語言對人們在現實世界(包括內心世界)中的各種經歷的表達。換言之,就是反應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中所發生的事、所牽扯的人和物以及與之有關的時間、地點等環境因素。”( 胡壯麟等 2008:74) 它主要通過及物性系統在詞匯-語法層中得以體現。“及物性是一個語義系統,其作用是把人們在現實世界中的所見所聞、所作所為分成若干種‘過程’。”(胡壯麟等 2008:75) 依據活動和事件的性質,halliday認為,可以將及物性系統分出6類不同的過程類型:物質過程、心理過程、關系過程、言語過程、行為過程和存在過程(halliday 2000:107)。物質過程是表示“做”事的過程,說明主體的外部世界經歷。心理過程是表示感覺、情感或認知等心理活動的過程,是主體的內在世界經歷。關系過程是用來反映事物之間所處關系的過程。言語過程是通過“說”交流信息的過程;行為過程指行為者的生理活動過程,如呼吸、微笑、咳嗽等。存在過程是表示某物存在于某地的過程。哪種過程在語篇中所占的比例大,該語篇就具有該過程所體現的特征。

2.2 人際功能

人類在通過語言進行交往時,除了描述周圍發生的事情和自身經驗外,還“在通過語言影響著他人的態度和行為:建立并保持恰當的人際關系”(thompson 2000:38)。這就是語言的人際功能。它在交際中能夠體現講話者身份、地位、態度、動機和講話者對事物的推斷。“凡是能表現人際關系的語言成分都應該被看做人際功能的體現形式”(朱永生 嚴世清 2001:37),但主要通過語氣系統實現。語氣一般由小句的主語和限定成分構成。“主語是交流信息中對命題的有效性負責的成分。”(胡壯麟等 2008:127) 限定成分是動詞詞組中的第一個功能成分,通過情態操作詞和助動詞得以實現。當小句為一般現在時和過去時時,限定成分與謂詞融合,為議論命題提供參考點,使其成為可議論的概念。halliday(2000:83)認為,除了主語和限定成分,情態附加語也是語氣的重要組成部分,“表達講話者對信息的態度或是對信息的相關性、可靠性等進行的評論”(bloor &bloor 2001:53-54)。

3 語言材料的選擇及分析方法

本文分析的中文期刊摘要(包括中英文)隨機選自國內外語類國家一級核心期刊,共計30組(每篇文章的中英文摘要為一組);國外英文期刊摘要,以30組中文期刊摘要的主題為參照,本著主題相同或相近的原則,30篇英文摘要分別來自social semiotics, discourse processes, translation studies, language awareness, european journal of english studies, language acquisition,metaphor and symbol等國外英文期刊。

語料的分析以小句為單位。對并列關系小句復合體中的并列小句分別予以分析,但從屬關系的小句復合體,只分析控制小句。

4 經驗意義建構對比

小句及物性系統的選擇是經驗功能在詞匯-語法層得以體現的主要途徑。為此,對比分析以及物性系統所涵蓋的6類經驗過程為依托展開。通過對30組中文期刊摘要和30篇國外英文期刊摘要的統計,6類經驗過程的總體分布情況如下:

表1顯示,30組中文期刊摘要和30篇國外英文期刊摘要都側重應用物質過程、心理過程、關系過程和言語過程,較少應用存在過程,沒有應用行為過程。雖然,物質過程、心理過程和關系過程是英語及物性系統中三大主要過程類型(halliday 2000:107),但依據表 1 的統計結果,無論是30組中文期刊摘要還是30篇國外英文期刊摘要,言語過程出現的頻率都高于心理過程。可見,在摘要這一學術體裁中,物質過程、言語過程和關系過程是建構語篇經驗意義的主要選擇。

但在這三類過程的選擇應用比例上,三類摘要又分別存在著差異。從三類經驗過程在每類摘要中的出現頻率來看,在30組中文期刊中,中文摘要從高到低依次為:物質過程(31.79%)、言語過程(29.80%)、關系過程(23.84%);英文摘要依次為:關系過程(30.61%)、言語過程(28.57%)、物質過程(23.81%);在國外英文期刊摘要中,物質過程(43.32%)、關系過程(32.09%)、言語過程(13.90%)。摘要是對科研文章的高度概括和濃縮,而科研文章是研究者在某一領域內實踐研究的結果,是對研究過程和結果的一個反映。為此,在摘要中應用物質過程表達研究者的自我“作為”,反映研究過程,符合摘要體裁對摘要內容的要求。既然如此,中文期刊中的英文摘要為什么側重選擇應用關系過程建構經驗意義?盡管限于摘要對客觀性的要求,在國內外期刊摘要中,經驗過程的參與者和語氣系統中的主語均多以本文(this paper)、文章所探討的主題及其所涉及的相關內容等無生命體的形式出現,使文章作者自身置于語篇之外,從旁觀者角度向讀者傳遞信息,將自己對所傳遞信息的責任性降到最低,但讀者仍然可以感知到物質過程中隱含的doing是作者自己的經驗行為。而關系過程則不然,其以being傳達物質間的客觀關聯,闡釋客觀存在。物質過程中隱含的主觀“經驗行為”,往往會給讀者帶來較大的質疑空間,主觀性較強。而關系過程表達的是being,呈現的是一種客觀存在的關系,通常不容質疑。

中文摘要的目標讀者主要是漢語為本族語的相關研究者,主要群體為

此外,中文期刊的中英文摘要在情態操作詞的應用方面差異不大,但與國外英文期刊摘要中情態操作詞的應用率存在一定差異。三者的總體應用比例為37:32:20。在我們分析的語言材料中,所有小句均為陳述句,而“在陳述句中,情態表達講話者的意見”(胡壯麟等 2008:145),情態值越高,表達講話者對信息的肯定性越強,主語對傳遞信息所負責任也就越大。但是,與情態附加語一樣,即使是高值情態操作詞,其所表達的也不是完全的肯定,都留有商榷和質疑的余地。也就是說,從情態操作詞的應用來看,國外英文期刊摘要隱含的“講話者”對信息的整體肯定要高于中文期刊摘要。雖然中文期刊的中文摘要中高值情態操作詞的應用率較高。對比中文期刊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和國外英文期刊摘要,雖然中文期刊的中英文摘要在情態操作詞的整體應用數量上相差無幾,但是在高值和低值情態操作詞的選擇上卻存在顯著差異。中文期刊英文摘要中,中值情態操作詞的選用率最高,為65.63%,高值情態操作詞的應用率僅為6.25%。而中文摘要中的情況則恰恰相反,高值情態操作詞的應用率最高,達到67.57%,中值情態操作詞的應用率僅為2.70%。顯然,中文期刊中文摘要隱含的“講話者”對信息的整體肯定性要高于中文期刊中的英文摘要。

分析人際功能情態系統,進一步印證中文期刊摘要中作者的“中庸”思想和“自謙”性,尤其是英文摘要,由于其所帶來的目標讀者群和科研空間大小的變化,使作者更傾向于降低信息的肯定性,以期避免潛在主觀性帶來的潛在質疑。

6 結束語

本文對比分析中文期刊中英文摘要和國外英文期刊摘要在經驗功能和人際功能方面選擇的異同。國外英文期刊在經驗過程和情態的選擇方面,較中文期刊中文摘要,尤其是英文摘要,體現出較多的主觀性,賦予信息更高的肯定性,“講話者”對信息承擔更多責任。而且,就中文期刊中英文摘要而言,中文期刊的英文摘要也并非完全是對中文摘要的對等翻譯,同時參照國外英文期刊摘要,可以初步排除中英文語言本身差異帶來的干擾。由于目標讀者的改變,中文期刊的英文摘要更多采用關系過程,闡釋客觀存在的靜態關系,避免潛在質疑。在情態表達方面,中文期刊的英文摘要較多選擇了肯定而不顯強制的語氣,大量應用中值情態操作詞,同時輔以情態附加語,以減少主語對傳遞信息的責任。

參考文獻

葛冬梅 楊瑞英.學術論文摘要的體裁分析[j].現代外語, 2005 (2).

何 霜. 漢語和英語學術論文摘要的結構之對比分析[j]. 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08(5).

胡明勇. 摘要的體裁分析[j]. 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6(3).

胡壯麟朱永生 張德祿 李戰子.系統功能語言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8.

黃國文. 語篇分析的理論與實踐——廣告語篇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1.

易興霞. 體裁分析與農業英語論文摘要[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 (3).

易興霞. 經驗意義的構建與語篇體裁:農業英語論文摘要分析[j].北京第一外國語學院學報(外語版), 2007(2).

余 暉. 語篇體裁分析:學術論文摘要的符號學意義[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 2003.

朱永生 嚴世清. 系統功能語言學多維思考[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1.

bhatia, v. k. analyz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m].london:longman,1993.

bloor, t. & m. bloor. the functional analysis of english: a hallidayan approach[m]. london: edward arnold, 2001.

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 edward arnold, 2000.

matthiessen, c. interpreting the textual metafunction[a].indavies, m. & louise ravelli(eds.). systemic linguistics: recent theory and practice[c]. london: pinter publishers, 1992.

salager-meyer, f. a text-type and move analysis study of verb tense and modality distritution in medical english abstracts[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992(2).

第11篇

論文關鍵詞:體裁,體裁分析,英文促銷信

 

1.0 前言

近15年,體裁(genre)和體裁分析(genre analysis)成為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教學領域里的熱門話題(Hyon 1996)。我國不少專家、學者都試圖把這種理論應用在具有特定交際目的的篇章上,如分析農業英語論文摘要(易興霞,2006),分析應用語言學領域學術文章的宏觀和微觀結構(楊瑞英,2006)畢業論文模板,分析商務促銷類語篇(王宏俐, 郭繼榮,2006)等。本文擬從Bhatia的英文促銷信的體裁分析模式入手,分析主要交際目的為說服潛在客戶購買商家所提供的產品或接受其服務的英文促銷信的表現形式,圖式結構和特殊信息,并通過分析語義的文化預設和搭配意義,加深對促銷信的語言表面特征的認識。

2.0理論依據

2.1體裁

語言學中的體裁(genre)不同于文學中的體裁。Swales (1990: 45-58) 認為體裁是在特定社會文化背景下對人類交際事件進行分類的結果。所謂交際事件就是人們按照特定目的和特定程式運用語言在社會中辦事的實例。新加坡的Bhatia (1993:13-16)在 Swales的體裁理論基礎上做了進一步的完善, 認為:1)體裁是一種可辨認的交際事件;2)體裁不是一般的交際事件 ,而是一種內部結構特征鮮明,高度約定俗成的交際事件;3)在建構語篇時 ,必須遵循某種特定體裁所要求的慣例;4)盡管體裁有其慣例和制約性, 內行人仍可在體裁規定內傳達個人意圖和交際目的。因此交際目的往往決定應該使用哪種體裁,而體裁的常規性又維我們提供了可以遵循的體裁結構潛勢。

2.2體裁分析

體裁分析是20 世紀90 年代由Swales (1990)和Bhatia (1993)發展起來的一種分析方法。他們認為任何體裁都是由一系列的語輪構成,語步(move)和步驟( step)是語篇分析的出發點論文開題報告范文。Swales的層次動向法(move approach)常用在具體的體裁分析中,即根據不同的交際目的,對某一語篇按照意義與功能劃出層次,然后再根據層次來考察分析語言的表達形式。Swales 沒有對語步和步驟提出明確的定義,但Nwogu (1997)認為語步是一個由一系列詞匯,主題意義和修辭特征所標明的具有統一意義傾向的語篇片斷,步驟是實現語步的可供選擇的修辭策略,一個語步可以由一個或多個步驟來實現。例如畢業論文模板,Bhatia (1993:62)根據體裁“ 語步 (moves) 和步驟( steps)”分析理論,將推銷體裁概括成七個 “語步” (move) :1. Establishing credentials (確立資格證明) ; 2. Introducing the offer (介紹推銷內容):⑴offering the product orservice (介紹產品或服務) ,⑵ Essential detailing of the offer (介紹推銷內容的重要細節) , ⑶Indicating value of the offer (指明推銷內容的價值) ; 3. Offering incentives (激勵購買) ; 4.Enclosing documents (附寄文件) ; 5. Soliciting response(請求回復) ; 6. Using pressure tactics (采用壓力策略) ; 7. Ending politely (禮貌收尾)。在以上七個“語步” 中 ,第二語步 Introducing the offer 又是由三個步驟(step)組成的。

體裁分析模式為語篇研究提供了新的考察視角與方式。使用體裁和體裁分析理論對某個特定語篇進行分析,是對語篇宏觀結構和微觀結構分析的有機結合,既注重語篇結構的宏觀結構和認知結構,也注重特定的體裁結構在詞匯和語法層面的特定表現。

3.0體裁分析在英文促銷信中的應用

3.1促銷信的體裁界定

促銷信是商務英語中常見的一種語篇,它是以書信的格式由促銷人員向顧客傳遞商品或服務的存在及其性能、特征等信息,幫助顧客認識商品或服務所帶來的利益,從而達到引起顧客的注意和興趣、喚起需求、采取購買行為的目的。因此它的本質是銷售者和消費者之間的信息溝通,主要交際目的就是通過向消費者的宣傳、誘導和提示,促進消費者產生購買動機,影響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實現產品由生產領域向消費領域的轉移。這樣的交際目的決定收信人和寫信人通常為并不熟悉的雙方,因此語言上謙虛有禮、簡潔明晰是必不可少的。

3.2 促銷信的內在宏觀結構

一封成功的促銷信在內在結構上 ,基本遵循Bhatia 的七個 “語步”的模式 ,通過吸引客戶的注意、向客戶詳細介紹所推銷的產品或服務并索求回復等語篇片斷來實現說服潛在客戶購買所推銷產品或服務的交際目的。下面我們從Bhatia的英文促銷信的體裁分析模式入手畢業論文模板,來具體討論促銷信的層次動向。。

Dear customer,

⑴Theunion bakers would like to announce a great offer this Valentine day. Every two kg cakeyou buy you get raffle ticket which allows you to enter into a draw which willgive you a chance to win a dinner for two at a three star hotel. You can have awonderful dinner with your loved one on the eve of Valentine’s Day.

⑵ Thebakers will arrange for the pickup and drop to the venue and you can enjoy thedinner along with the dance party at the three star hotels.

⑶Don’tyou think it will be fun to take your girlfriend or boyfriend out for dinner ona valentine’s day and make the day a special one? Imagine all that fun you havewith your loved one with tasty cuisine and exciting and thrilling dance party.To top it all you can meet famous singer and dancer who is the guest of honorthat day.

⑷Visitany of our outlets to get more information. Hurry and buy a wonderful tastycake for your loved one.

⑸Sincethe offer is valid till (time how long).please act now.

⑹Sincerely,

這封促銷信由五段組成,第一段的第一句是第一個語步: Establishing credentials (確立資格證明),通過提及在情人節要提供的一項服務來吸引顧客的注意力;第一段的第二句到第三段是第二個語步:Introducing the offer (介紹推銷內容)。第二個語步由三個步驟組成:⑴offering the product or service (介紹產品或服務) ,⑵ Essentialdetailing of the offer (介紹推銷內容的重要細節) , ⑶Indicating value of the offer (指明推銷內容的價值) 。第一段的第二句是第一個步驟,主要介紹了即將推出的服務——每買兩公斤蛋糕就能抽簽,就有機會贏得在三星級賓館的兩人晚宴;第一段的第三句和第二段是第二個步驟,詳細介紹推銷服務的細節——情人節前夕在三星級賓館和摯愛共進晚餐、共舞;第三段是第三個步驟,主要指出推銷服務的精神價值——使情人節過得特別,并能遇到明星。第二個語步是促銷信最為重要的部分,決定能否幫助顧客認識商品或服務所帶來的利益,從而達到引起顧客的注意和興趣、喚起需求、最終采取購買行為的目的。第四段是第三、四個語步:Offering incentives (激勵購買)和Soliciting response(請求回復)。第四段第一句是請求顧客做出回復——到銷售點尋求更多信息;第二句是鼓勵有購買傾向的顧客下定決心。第五段是第五個語步:Using pressure tactics (采用壓力策略),Sincerely和簽名是第六個語步:Ending politely (禮貌收尾),作為傳統信件獨特的結尾方式,這一語步在促銷信中也很常見。

與Bhatia的七個語步模式略有不同的是:這封促銷信并沒有Enclosing documents (附寄文件)這一語步;而且Offeringincentives (激勵購 買)和Soliciting response(請求回復)的順序也有所不同。王宏俐, 郭繼榮(2006)認為,在語篇構建中常使用的語步是核心語步畢業論文模板,不太出現的輔語步是外圍語步,在促銷信中,第一、二、四語步是核心語步,由于Enclosing documents (附寄文件)這一語步是外圍語步,銷售者可根據情況決定是否使用;至于語步順序,盡管促銷信是專門用途英語里的一種,有其慣例和制約性,但我們仍可在體裁規定內傳達個人意圖和交際目的論文開題報告范文。

3.3 促銷信的文化預設和搭配意義

這實際是一封是以西方文化為背景的抽獎促銷信。促銷信的最主要部分——第二語步也是以這個文化預設為先決條件的。銷售者想要促銷的商品是蛋糕,但在促銷信里,抽獎有可能贏得情人節的晚餐卻是描述的重點,這主要是商家抓住了顧客消費過程中的僥幸獲大利心理——以抽獎贏得與摯愛在情人節共進免費晚餐的機會,設置中獎機會,利用抽獎的形式畢業論文模板,來吸引消費者購買商品蛋糕。令人心動的抽獎活動成功地把顧客的注意力指向拉到了本應大力宣傳的產品——蛋糕上面。如果收信人不了解這個文化預設,就不容易達到促銷信的交際目的。

Leech(1981:17)認為:搭配意義是指一個詞與另一個詞連用搭配時使得該詞的意義隨語境而發生的變化。因此促銷信在詞的搭配上非常注意。促銷信使用的形容詞大多是描述性和評價性的,多為褒義詞,例如:great, wonderful, special, tasty, exciting, thrilling, famous,wonderful, 這些形容詞為收信人勾勒出一幅浪漫、激情、美味的晚餐情景。盡管這是一封書信,但口語詞匯多余書面語詞匯,淺顯易懂、簡潔明晰。銷售者為了推銷商品或者服務,常常直接使用反問疑問句和祈使句,增強引導功能,說服或敦促收信人采取購買行動。

3.4 總結

體裁分析超越了對語篇語言特征的簡單描述,力求解釋語篇的理據, 探討語篇結構背后的社會文化因素和心理認知因素, 揭示實現交際背景的特殊方式和語篇結構的規范性。促銷信具是專門用途英語的一種,把促銷信這一體裁語篇看作是一個有規律的有結構的層次動向的組合的思想, 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這種信函體裁,寫出目的明確、結構清晰、用詞準確的促銷信。

參考文獻:

1.Hyon, Sunny. Genre in Three Traditions:Implications for ESL [J]. TESOL Quarterly, 30/ 4 :693-722, 1996.

2.易興霞.體裁分析與農業英語論文摘要[J]. 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9):28-31.

3.楊瑞英.體裁分析的應用:應用語言學學術文章結構分析[J]. 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10):29-34.

4.王宏俐,郭繼榮.體裁分析與商務促銷類語篇[J]. 外語教學,2006(7): 32-37.

5.Swales, J. M. Genre Analysis: English in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6.Bhatia, V. K. Analyzing Genre: Language Usein Professional Settings [M]. London: Longman, 1993.

7.Nwogu, K. N. The Medical Research Paper: Structureand Function [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99 16 (2): 119-138.

8.Leech, G. Semantics [M]. Britain: Richard Clay (The Chaucer Press) Ltd, Bungay, Suffolk, 1981.

第12篇

大學公共英語四六級考試作為一種全國性的權威檢測大學生英語水平的測試,各個高校都將四六級成績作為衡量高校英語教學質量的一把標尺,各用人單位也將四六級證書視為應聘必備證書之一。在語言教學和語言測試兩者的關系中,語言教學應該是第一位的,測試是服務于教學的,教學是目的,考試是手段,但不可否認,測試對教學有著很強的反撥作用,是教學和學習的指揮棒。這個指揮棒給教學帶來了多方面的影響,既有正面的,又有負面的。

四六級考試在之前大學生英語水平較低的情況下,確實促進了大學英語教學的發展,推動了大學生英語水平的普遍提高。但是隨著現在中小學階段英語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與投入的不斷加大,四六級考試嚴重地阻礙了大學英語向學生提出的更高的英語能力要求,阻礙了通用英語向學術英語(EAP)或專門用途英語(ESP)轉移的進程。雖然其推動了大學基礎英語教學的發展,并使之長盛不衰,但同時阻礙了大學朝專業英語教學轉移和發展的進程。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順應潮流,修訂目標定位,其意義是極其深遠的。這一舉措表明,一個硬性的、統一的教學要求時代的結束,以及一個強調個性化和多元化的后大學英語教學時代的到來(蔡基剛,2007)。

2.大學英語四、六級及大學英語教學面臨的挑戰

一個如此大規模的考試,在長達26年的時間內穩定發展,這一基本事實證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適應了社會的需要,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認同,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也為我國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然而,在當今大學生英語水平不斷提高,社會和學科不斷發展變化的情況下,必須對其重新定位。根據2003年教育部基礎教育司頒布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其中規定了今后高中畢業生必須達到的七級標準和進一步提高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八級與九級標準,“八級”詞匯量要求在3300字左右,優秀高中畢業生要達到九級水平,詞匯量為4500;2004年教育部高教司制定了大學英語教學基本要求(試行),核心就是突出聽說能力的培養和推動基于多媒體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大學四級考試是檢測學生達到大學英語課程“一般要求”的考試,詞匯量要求在4500字左右,六級考試是大學英語“較高要求”的測試。高中課程和大學英語課程重復率高,很多詞匯、語法都是高中學過的東西,大學英語受到中學英語和英語專業的雙面夾擊,必須尋求新的出路。因此,服務于大學英語教學的四六級考試也應隨之改革。

2.1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新方向

英語水平是構成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方面之一。大學英語是高等學校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必修的一門基礎課程,是基礎教學課程體系中重要的核心課程。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高等學校學生的總體培養質量,傳統意義上的大學英語指的就是基礎英語教學。

目前許多名校,如清華北大已經取消了大學英語課程的開設。學生認為英語基礎已經在中學階段打好,開設基礎英語課程等于重學高中階段學習過的知識。因此,把目標轉為注重學生學術英語能力培養,為專業化國際交流提供支撐。這一改革適應了專業院系和學生的需求,得到了學校的支持。香港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學目標非常明確,他們的目的是幫助學生獲得學術英語能力,以適應專業學習和未來工作的需要。由于目前香港高校新生的英語水平離這樣的課程目標還有較大距離,他們就需要學習在中學里沒有學過的EAP課程。內地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目標含糊,學生和學校只能把四六級考試作為學習的終極目標。由于這個目標在新生英語水平不斷提高的背景下,可以在越來越短的時間甚至零時間里實現,這樣學分的壓縮和課程的萎縮自然不可避免。因此,大學英語應該借鑒香港及國外的先進經驗,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

我國幅員廣闊,各地區、各大學的教師整體水平和生源狀況存在差別,國家和地方對不同類型高校的投入不一樣,學生的學習條件也不盡相同。對于一些入學英語基礎比較差、基本的聽說讀寫能力都不具備的學生,大學英語教學還是十分必要的。這就需要各個高校在學生大一期間就要確定學生的水平,判斷學生是否需要修完四個學期的大學英語必修課程。對于那些基礎已經達到一般要求的學生,即通過四級的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水平,給學生開設相關的專業英語或實用英語課程。

大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應該是了解專業前沿的國際發展,增強在科學技術上的學術競爭力。真正符合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要“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語從事科研的能力”。了解國際前沿的前提應該是先打好基礎,這就要靠大學英語即通用英語打基礎。

2.2四、六級考試面臨的問題

鑒于四、六級考試在社會上的認可度,英語成績較差的大學生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英語的學習上,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必須奮斗整個四年;成績好的學生為準備其他各類英語考試,也奮斗了整個四年。這種學習熱情的錯位,極大地影響了他們的專業學習,違背了大學教學的真正目的。

此外,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評估手段,其對教學等方面產生的巨大影響已為大家所公認。很多同學通過四、六級考試后就沾沾自喜,從此放棄了英語學習。根據對武漢當地大學一些學生的調查,學生反映:“通過了四級、六級考試,自己覺得是英語高手。但碰到英文文章,心中頓時務實起來,通篇都是生詞,一小時只能看幾行。寫的英語論文,外國人看不懂。學了一些日常口語,但跟老外交流膽怯。學校中實際生活如上機房、做實驗、選課、搞課題研究都不會說。”筆者親歷的湖北省眾多高校的一線老師們的意見也不比學生少:學生四、六級考試過關之后,英文文獻讀不了,英文論文寫得一塌糊涂,未能實現與國際社會接軌的大學人才培養目標。

四、六級考試的重要性,引發了一系列問題,大學英語教學成為應試教育,社會上的不法分子為了獲利,制造作弊器,銷售四、六級答案,很多高校把四、六級通過率當做衡量教學的唯一標準。四、六級在不斷改革,2005年從以前的100分滿分值改為710分滿分,大大增加了聽力的分值比例,把聽說交際能力放在了重要位置。2012年12月新推出的多題多卷,有效防止了作弊現象,其還有待進一步改革,服務于大學英語教學,保障其效度跟信度。

四、六級考試應該反自身的優缺點,不斷進行改革,適應時代的需求,為更好地服務大學英語教學提供支持。討論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通用英語定位還是學術英語定位,不論是對于挽救考試本身,還是對于促進我國大學英語健康發展,都有很深刻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3.改革措施與建議

3.1借鑒國外先進經驗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應當與國際先進做法接軌,不斷改進技術手段,引入計算機網絡化的考試技術,使考試更具科學性和準確性。網考有很多優點:(1)可以借助多媒體模擬更真實的交際場景,使測試由靜態變為動態,使英語的使用更加接近生活。(2)可以節省資源,降低印卷、運輸、分發、保管等方面的工作強度。(3)網考具有測驗周期短的特點,能夠增加每年考試的次數,同時實現一人一卷模式,有效防止考前泄題或考試過程中的作弊行為,提高考試的安全性。

美國教育服務中心(ETS)推行的托福考試是針對留學生的學術英語水平考試,是一場職場英語的水平考試。雅思考試由英國文化協會、劍橋大學考試局及澳大利亞國際教育發展署共同主辦。雅思分學術類和普通類兩種題型,學術類主要適合留學,普通類主要適合移民。鑒于此,國內的CET要想長遠地立足于國際社會,也要開發自己的獨特測試種類。比如當下流行的檢測學生基礎英語水平的大學公共英語考試,也要服務于專門英語(EPS)教學,為EPS開辟新的測試。

3.2課程設置

大學英語教學應該改變傳統的所有本科生都進行四個學期的大學英語必修課的局面,壓縮大學英語的學分,將其用來開設專門用途英語和學術英語,由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專業需求選擇,取消綜合英語(或叫大學英語)這個由精讀演變而來的傳統課程,代之以1~2個學分的、比較專項的閱讀、聽力、口語、寫作、語法等小課程。

3.3教師層面

大學英語教師應該接受培訓,為開設各個專業的學科英語做準備。同時控制從英語專業的碩士生或博士生中招聘單純為上大學基礎英語課的教師。教學管理者和課程規劃者只有充分了解本校學習者的外語學習需求,才能對課程進行合理設置,制訂出適合本校學生的英語教學改革方案和教學模式,因需施教,收效才更直接可觀,才更有利于提高英語教學水平。

將英語教學的重心逐漸從大學下移至中小學,為大學生學英語減負,使之有更多時間學好專業,努力創新。分管大學和中小學外語教學的教育部門有必要相互協調配合,制訂規劃,加速這一進程。中小學是學好英語最重要的階段,是英語教學杠桿的支點,最需要優秀的英語教師,最需要教育部門的重視,最需要國家投入,投入的效益也最高。

3.4政府層面

加大中小學英語教師的培訓力度。國家增加投入,派遣英語教師出國學習,或聘請外語教學專家培訓英語教師,提高外語教學理論水平和英語運用能力,讓教師明白外語是怎樣學會的,知道怎樣教,自覺抵制應試教育。多邀請英語國家的大中小學生來華與我國學生交流互動,創造英語學習環境,讓我國學生體驗英語的真實使用。

4.結語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淫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精品一级片高清无码,国产一区中文字幕无码
一道本国产精品久久 | 五月天色婷婷国产精品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在线 |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在线 | 夂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 | 香蕉久久一区二区不卡无毒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