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頁 精品范文 培訓項目自評報告

培訓項目自評報告

時間:2022-12-09 06:00:3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培訓項目自評報告,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培訓項目自評報告

第1篇

一、統籌安排好2014年績效目標管理工作

(一)完成2014年度項目績效目標設置工作。在2014年預算安排的項目中,選擇涉及民生、社會公眾普遍關心、具有較大經濟社會影響的5個項目進行績效目標設置,為下年度的重點評價工作打好基礎。具體為:石碌敬老院和流浪款成年人求助保護中心建設配套資金、醫院綜合大樓建設、東文路道路工程、內環路改造工程、環城西路二期工程。

(二)加快推進預算編制績效目標管理工作。結合強化財政項目庫管理工作,計劃從2015年起,將績效目標管理納入預算編制項目申報過程,選擇一定資金規模的項目實施績效目標管理,范圍覆蓋全部預算部門。通過專項指標評價體系的設立,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的透明度,優化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為領導科學決策和外部有效監督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二、開展好2014年度預算績效運行跟蹤監控

計劃對2014年涉及經濟建設管理、教育、醫療衛生和社會保障、農業經濟管理等方面的20個項目的預算執行過程開展績效運行監控。通過建立事中績效運行跟蹤監督機制,進一步增強支出責任和效率意識,積極構建貫穿預算編制、執行、監督全過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制,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績效和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具體項目為:涉及經濟建設管理部門的候車亭防雷防漏電裝置改造工程、節能改造綠色照明項目、五聯農貿市場建設、石碌肉聯廠、老人免費乘坐公交車實行營運補貼經費、2013年利用車購稅修建農村公路工程配套資金、富安路工程項目、防震減災工作經費等8個項目;涉及教育管理的與中學幫扶互助活動經費、全縣貧困寄宿生生活補助縣配套資金、全縣中小學教師培訓、中小學校長培訓和幼兒教師培訓等3個項目;涉及醫療衛生和社會保障的石碌敬老院和流浪未成年人求助保護中心建設配套資金、陽光家園計劃居家托養服務配套經費、數字化監控建設項目、婦幼保健配套項目經費等4個項目;涉及農業管理的叉河基地儲水池及監控設施、“農信通”信息服務費、禽流感防控經費、能繁母豬配套資金、縣級財政配套農機購置及作業補貼等5個項目。

三、組織實施好重點評價工作

(一)確定重點評價項目。從2013年已設置績效目標中選擇4個涉及民生、社會公眾普遍關心、具有較大經濟社會影響的項目(地方政府債券項目除外)開展重點評價。

(二)科學設立績效評價指標。組織由財政部門、項目單位和有關專家對重點評價項目進行績效評價指標設立,并制定評價實施方案。

(三)開展重點評價。按照績效評價工作實施步驟,采取項目部門自評——財政部門核查——專業中介機構量化評價的方式開展項目重點評價。

(四)重點評價結果上報和公開。評價工作結束后,形成書面材料分別報送省財政廳和縣政府審批。經審批后,依法將重點評價項目的評價報告在縣政府信息公開門戶網站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四、組織實施好預算部門(單位)績效自評工作

(一)加強學習培訓,打好全面推行預算單位績效自評的工作基礎。采取“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的方式,在加強與其他先行試點市縣的交流,提高我局業務指導水平的同時,聘請省廳業務處專辦人員和院校專家學者,面向全縣預算單位舉辦兩期績效自評工作專題培訓班,提高項目部門自行開展績效自評的工作能力,確保全縣績效自評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制定方案計劃,逐步擴大預算單位績效自評覆蓋面。把績效自評與績效運行跟蹤監控工作相結合。為了提高績效評價管理業務指導和業務推進的便捷性,計劃對2014年實行績效運行跟蹤監控的預算單位,同時開展績效自評工作,確保兩項工作的相互融合推進。

五、做好縣級財政支出及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評價工作

(一)抓緊完成縣級財政支出和預算管理績效自評。嚴格按照省財政廳《關于印發市縣財政支出管理績效綜合評價方案和市縣財政預算績效評價方案的通知》要求,于5月中旬完成我縣財政支出管理和財政預算績效的自評工作。

(二)有序推行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評價。一是要制定好我縣開展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評價實施方案,明確推行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的目標、步驟、方法和要求;二是要全面加強學習培訓,提高各預算單位對開展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評的思想認識,了解和掌握自評操作的方式、方法,提高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評價的質量和水平。

六、其他幾點工作

(一)要繼續加強預算績效管宣傳。要充分利用電視、政府門戶網站和宣傳橫幅等多種方式,加強預算績效管的宣傳力度,倡導預算績效管理理念,進一步提高各預算部門(單位)對預算績效管理的思想認識,有效引導各方面了解支持預算績效管理、監督績效結果應用,共同營造“講績效、重績效、用績效”的良好社會氛圍。

(二)推進財政績效管理的縱深發展。完善財政管理綜合績效考評,逐步推行縣對鄉一級的財政管理綜合績效考評。

第2篇

一、工作原則

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經濟性、效率性、有效性原則。通過對財政支出行為及其過程經濟性、效率性、有效性的比較和評價分析,判斷財政支出業績和效果的優劣。

(二)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原則。以定量分析為主,定性分析為輔,定量分析建立在支出項目的財務數據采集分析上,定性分析通過對項目支出的全面、綜合因素分析,結合相關專家的意見,與定量分析共同評價支出項目的效果,以更加合理、準確反映支出的實際績效。

(三)公正、客觀原則。將真實性、科學性、規范性始終貫穿績效評價的全過程,以強化、規范公共支出項目的選項、審批、監管、審核功能,增強財政資金分配和使用的責任制,使績效評價對公共支出和預算管理起到激勵和約束作用。

(四)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我市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按照“先簡后繁,先易后難,由點及面”的工作思路,通過試點,不斷總結經驗,逐步有序地建立起“項目—部門(單位)—綜合”三個層次的評價類型,積極穩妥、循序漸進地推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

二、基本方法

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方法包括:

(一)成本——效益比較法。針對財政支出確定的目標,在目標效益額相同的情況下,對支出項目中發生的各種正常開支、額外開支和特殊費用等進行比較,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為優。

(二)目標預定與實施結果比較法。通過比較財政支出所產生的實際結果與預定的目標,分析目標的完成情況,從而評價財政支出績效。

(三)最低成本法。在某項財政支出難以計算其效益大小的情況下,采取比較多個功能和目的相近的方案,評價和選擇成本最低的方案。

(四)因素分析法。通過列舉分析影響收益及成本的所有因素,綜合分析評價的方法。

(五)歷史動態比較法。將一定時期的財政支出按一定原則和類別分類排列,分析比較,判斷某項財政支出的績效。

(六)橫向比較法。通過比較相同或近似的財政支出項目在不同地區間的實施執行情況,分析判斷財政支出的績效。

(七)專家評議與問卷調查法(公眾評判法)。通過若干相關領域的專家對財政支出績效進行分析,同時,設計不同的調查問卷,發給一定數量人員填寫,最后匯總分析各方意見進行評價判斷。

(八)財政部、省、市財政部門制訂的其它方法。

在實施績效評價時,根據財政支出項目的不同情況可以只采用一種方法,也可以多種方法同時進行。

三、指標體系

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指標包括兩大類:一類是基本指標,一類是個性指標。

基本指標包括基本財務指標、國家(國際)通行指標、公眾關注指標等被普遍應用在財政支出項目績效評價的指標。

個性指標是在確定具體評價對象后,通過了解、收集相關資料、信息,結合評價對象不同特點和目標而設置(選定)的特定指標,包括績效指標和修正指標。績效指標根據財政支出的不同功能和類型,同時兼顧績效評價工作的可操作性分為十大類,包括:(一)支持經濟發展支出指標;(二)基本建設(含大型修繕)支出指標;(三)財政支農支出指標;(四)財政教育支出指標;(五)財政科技支出指標;(六)財政文化體育支出指標;(七)財政衛生支出指標;(八)財政社會保障支出指標;(九)政府采購支出指標;(十)政府運轉支出指標。每類設立支出類型評價“指標庫”,針對不同項目的績效評價內容選取一定比例的指標。為滿足評價工作的要求,還可以結合具體需要臨時設置一些補充指標。

四、實施范圍

(一)重大支出項目。市級200萬元以上(含200萬元)的支出項目試行支出績效評價,項目實施單位應按規定和要求對支出績效進行自評,上報自評報告。市財政局對自評報告進行抽查和復核,對其中的重大項目和社會影響較大的項目,由市財政局組織評價或委托中介機構評價。

(二)跨年度支出項目。項目實施單位應對資金使用進度和階段效果進行自評,并將自評報告上報給市財政局備案。對所跨年度較長且社會影響較大的項目,由市財政局組織評價或委托中介機構評價。

(三)專項補助資金。由市財政局組織評價或委托中介機構評價。

(四)行政經費類支出及小額請款。暫不實行支出績效評價,待績效評價制度全面建立后,再結合部門績效預算編制和單位綜合評價一并實施。

五、績效目標申報

預算單位在編制部門預算時,應按《*市市級部門項目支出預算管理試行辦法》(東財〔*〕308號)的要求提供項目可行性方案,明確提出項目資金使用的績效目標,包括以下內容:申報單位基本情況、項目概況、項目必要性、項目所要達到的預期績效目標和達到目標的步驟、前景預測、條件論證、內容和規模、資金來源渠道及比例、資金使用進度,以及相關經濟、社會、政治效益等。預算數額較大或者專業技術復雜的項目,可行性方案必須有科學的論證和專家的意見。

以上材料一式兩份,分別交市財政局績效評價科和主管業務科室。

六、分類實施

(一)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類型分為項目實施過程評價和項目完成結果評價。項目實施過程評價,是指對項目實施過程中階段執行情況或者跨年度項目支出績效的評價。項目完成結果評價是指項目完成后總體績效的評價。

(二)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具體實施主體分為部門(單位)自我評價和財政部門組織評價。

1、部門(單位)自我評價。

財政支出項目統一實行部門(單位)對資金使用情況自評制度。

(1)項目完成后評價。所有預算項目支出完成后一個月內,資金使用單位必須對項目支出的績效和預定目標的實現情況進行績效自我評價,并向財政部門提交績效評價自評報告備案。

(2)項目中期評價。對跨年度項目支出實行項目中期績效自我評價制度。每個預算年度結束,項目資金使用單位都要對資金使用績效情況實施一年一評的中期評價制度,自評報告報財政部門備案。

(3)支出項目績效自評報告應包括:與申報的可行性方案進行比較分析、資金使用情況、項目完成情況(項目階段完成情況)、績效結果等(具體格式和規范文本由市財政局另行制訂)。

(4)抽樣復核。財政部門對項目資金使用單位報送備案的績效自評報告進行抽樣復核、審查,抽查面逐步達到每個預算年度支出項目的3%以上。

2、財政部門組織評價。

(1)重點項目評價。財政部門將會同有關部門,在每個預算年度選擇部分有影響和有代表性的重點支出項目進行綜合績效評價。綜合績效評價由財政部門在項目資金使用單位自評的基礎上,根據各方面材料和基礎數據,對項目評價采取定量和定性分析、判斷,綜合專業意見,對項目支出的經濟、社會、政治績效進行全面的評價。

(2)項目中期評價。對影響較大或者所跨年度較長的項目,由市財政局組織進行績效評價。

(3)支出預算中按定員定額標準計算的基本支出和單項核定的基本支出,由財政部門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實施評價。

財政部門可以自行組織評價或委托具有資質的社會中介機構實施評價(具體辦法由市財政局另行制訂)。

七、組織管理

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由財政部門統一組織管理,財政、主管部門、項目單位分級實施。

(一)財政部門

財政部門作為財政預算分配主體,負責安排各項財政支出并對財政資金使用進行監督,是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主管部門,負責研究制訂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評價標準,統一規劃評價工作并組織實施,指導各鎮(街)、各部門開展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其主要職責包括:一是研究、制定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設計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指標體系,建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指標庫,測算、收集各項評價指標的評價標準,設計評價工作的計算機軟件,制定評價工作管理辦法和工作規范;二是對各部門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進行指導、監督和質量控制,幫助其他評價主體組織開展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組織績效評價工作相關知識的培訓,建立評價工作隊伍;三是審核各部門、各單位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報告;四是研究、拓展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結果的應用領域,以及具體的應用方法和應用模型,促進政府部門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二)主管部門和項目單位

主管部門、項目單位是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的具體組織者,負責本部門、本項目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其主要職責包括:一是按照財政部門關于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的總體要求和統一規定,制定本部門、本單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方案和實施辦法;二是組織、指導本部門所屬單位開展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三是收集、審核本部門、本單位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報告,向財政部門匯總、報送本部門、本單位的績效評價報告;四是根據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工作情況,提出本部門、本單位改善預算管理工作建議,建立、健全相應的規章制度。

八、績效評價結果應用

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結果的應用包括:

(一)對項目支出資金使用單位報送備案的績效自評報告進行核實和抽查。逾期不報送項目資金績效自評報告的,視同項目支出績效目標沒有達到。

(二)對跨年度實施中期評價的項目支出,可根據評價報告的結果,對長期項目資金作中期調整,以使項目資金發揮最大的效益。

(三)重點支出項目經過綜合績效評價,市財政部門根據評價結果向市政府報告,對后續資金撥付提出處理意見。同時,提請有關部門對重點項目資金進行重點審計和事后審計,加強對重點支出項目的監督。

(四)財政支出項目績效評價結果作為下年度安排部門預算的重要依據。綜合評價結果用于判斷財政資金配置的合理性,以準確把握財政決策和政策效應,控制財政風險。

(五)根據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結果分析判斷單位內部的管理問題和部門的主要政績水平,加強財政資金的監控,提高支出項目的管理水平。

(六)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結果經報請市政府同意后,在一定范圍內公布,以增強財政工作的公正性、公平性和公開性。

第3篇

編制:

審核:

批準:

浙江國泰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福清核電項目部

一、工程概況

福清核電模擬體廠房土建及外裝修工程位于培訓樓和公安樓之間,廠房主要用于福清核電“華龍一號”及1一4號機組相關培訓工作,模擬體廠房為四層建筑,建筑高度30.3米,占地占地面積:3505.85 ㎡ ,總建筑面積為9567.33 ㎡ ,建筑結構形式為框架結構。廠房功能分區主要為模擬體大廳、技能培訓教室、辦公室和會議室,包含5臺行車設備,3臺電梯設備、主模擬體設備和其他培訓設備,詳細布局和功能劃分見附件。建筑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抗震設防分類:丙類,建筑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

福清核電模擬體廠房土建及外裝修工程由福清核電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由中核工程咨詢有限公司監理,由浙江國泰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施工。

二、施工合同完成情況

目前,我司已按照設計和施工驗收規范要求完成了施工合同內由我公司承包的所有工程項目,具體情況如下:

1、 已按設計施工圖紙完成。

2、 已完成了合同中約定的各項內容。

3、 已按設計變更要求完成。無未經設計單位同意的變更,無重大變動。

三、項目管理班子構成及主要管理人員

我公司根據工程特點和建設要求,對模擬體廠房土建及外裝修工程建立了由項目經理、技術員、質檢員、安全員、施工員等人員組成的完善的項目組織機構。其中項目經理全面負責現場的施工情況,是現場的質量、進度、安全等工作的第一負責人,技術員、質檢員、安全員等在施工過程中各負其責,使工程質量都能達到圖紙及規范要求。

四、按圖施工及設計變更執行情況

在領取模擬體廠房土建及外裝修工程施工圖紙后我公司及時組織公司技術人員,認真研閱設計施工圖,做到嚴格按設計施工。在施工過程中對不符合《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和影響使用功能的問題,及時與福清核電有限公司、監理單位進行溝通,在取得一致意見后再進行施工。模擬體廠房施工過程中編制施工方案共24份、共發出工作聯系單35份,收到設計變更單35份,均已按相關變更意圖和澄清要求實施。

五、工程技術標準執行情況

在工程施工前我公司已對模擬體廠房土建及外裝修工程編制了施工組織設計,根據施工圖紙和有關施工規范、標準要求制定了施工方案并報監理公司和福清核電有限公司審核后執行。對主要分項工程在施工前組織技術交底。在材料采購方面嚴格按照國家標準進行采購,嚴格材料的復檢制度,對不合格產品不予進場。工程施工中嚴格按照施工規范要求進行檢查驗收,從地基到基礎、主體結構、屋面保溫、防水等內容全部經隱蔽驗收合格后進入下道工序施工。對工程的各分部、分項工程質量嚴格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 50300-2013、《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15、《建筑給排水及采暖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242-2002、《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184-2011等國家現行相關施工及驗收規范進行評定,使工程在施工中始終受控于國家有關工程技術標準。

六、專項驗收結論及安全、功能測試結果

1.專項結論:模擬體廠房土建及外裝修工程地基于2019年10月25日經驗收合格,基礎分部工程于2020年04月03日經驗收合格;主體分部工程于2021年1月20日經驗收合格;屋面工程于2021年05月03日經驗收合格;裝飾裝修分部于2021年09月10日經驗收合格。

2.安全、功能測試:

a、地基已按規范驗槽,符合要求,滿足結構安全需要,有驗槽記錄。

b、建筑物全高、標高、垂直度及沉降觀測結果符合要求。

c、屋面防水驗收合格,無滲漏現象。

d、電氣工程已按程序驗收,符合要求。

七、見證取樣和送檢結果匯總

在施工中我公司對鋼筋、水泥、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防水材料及砼試塊、砂漿試塊等進行了100%見證取樣和30%以上見證送檢,其檢測結果均符合相關檢測標準,具體情況如下表:

檢測項目

見證取樣組數

見證送檢組數

見證送檢率

檢測結果

鋼筋原材

39

39

100%

合格

水泥原材

1

1

100%

合格

砂漿試塊

15

15

100%

合格

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

3

3

100%

合格

防水卷材

2

2

100%

合格

砼試塊

164

164

100%

合格

回填土

6

6

100%

合格

八、質保資料自查情況

我公司對該工程中自查的質保資料基本齊全。

九、質量事故報告及處理情況

本工程施工無質量事故,監理共發出質量通知單土建:有13份,已經嚴格按照要求整改完成。

十、質量自評情況

我公司嚴格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 50300-2013)及國家現行相關施工及驗收規范對福建福清核電模擬體廠房土建及外裝修工程進行質量自檢評定,各分部分項均符合設計及質量驗評標準,其評定結果如下表所示:

土建部分:

分部

項目

地基與

基礎

主體結構

裝飾

裝修

屋面

分項工程質量情況統計

總項數

6

5

6

5

合格項數

6

5

6

5

合格率(%)

100%

100%

100%

100%

分部工程質量情況

合格

合格

合格

合格

觀感評定情況

單位工程自評等級

合格

安裝部分:

分部

項目

電氣

給排水

分項工程質量情況統計

總項數

4

2

合格項數

4

2

合格率(%)

100%

100%

分部工程質量情況

合格

合格

觀感評定情況

單位工程自評等級

合格

單位工程所含的分部以及各子分部工程質量經監理公司檢查合格。

質量控制資料齊全完整。

主要功能項目的抽查結果符合相關專業質量驗收規范的規定。

第4篇

【關鍵詞】青春期發育;肥胖癥;回歸分析;學生

【中圖分類號】R589.25 R339.35 R15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9817(2011)09-1081-02

近年來,我國兒童青少年營養狀況的改善,伴隨生長發育呈現“旺盛”的長期趨勢,同時兒童期脂肪重聚的年齡提前,提示著這一群體體重增速相對快于身高,因此兒童期的超重、肥胖成為不容忽視的公共衛生問題。脂肪的過度積聚是青春發動時相提前的重要因素,這在國內外的諸多研究中已被證實:如Lee等在對354名美國女生的生長發育進行長期觀察后發現,36個月的體質量指數(BMI)值以及36個月至小學一年級間BMI的增速與青春發動時相提前呈顯著正相關,并假設肥胖可能是美國女生青春期發動年齡提前的重要原因。青春發動時相的異常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產生不良效應――增加心理行為障礙的風險,為學校衛生工作帶來挑戰。青春期發育的客觀評價需要專業知識的輔助,大多數青少年往往無法做出準確評價。為了解超重或肥胖是否影響青少年自評青春期發育水平,并為研究和制定有效干預措施提供依據,筆者開展了本次調查。

1 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運用橫斷面調查法,于2010年10月整群選取蚌埠市某初中初一至初三年級在校學生1693名,其中男生906名,女生787名;年齡為10~17歲,平均13.45歲。

1.2方法與指標在知情同意基礎上,按照自愿原則進行匿名問卷調查。學生自評發育水平指標為“你認為你的發育水平與同齡人比較是?”。其中有5個選項(明顯要早、較早、同步/一致、較晚、明顯要晚),分別賦值為:同步/一致=0;明顯要早和較早=1,較晚及明顯要晚=2。

身高和體重為主要體格測量指標,由事先經嚴格培訓人員完成。測量前要求學生脫去外套和鞋,測量時身高精確至0.1cm,體重精確至0.1kg,測2次取平均值。根據所測身高、體重值,計算個體的BMI。依據中國肥胖工作組制定的“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篩查BMl分類標準”篩查超重和肥胖。

1.3統計分析利用X2檢驗反映各人口特征青少年自評發育水平分布差異的統計學意義,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超重肥胖與自評發育水平的相關性。

2 結果

2.1青春發育提前和延遲報告率學生自評正常報告率為65.1%,發育較早報告率為14.6%,發育較遲報告率為19.8%。雖然發育評價在各人口統計學特征中的分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是也呈現一定的趨勢:男生較女生更易報告發育較晚;自評家庭經濟狀況較差的學生自評發育較早或較晚的構成比均高于自評經濟狀況中等或較好者;自評肥胖或超重的學生認為發育較早的比例為19.2%,顯著高于自評非超重或肥胖人群。2.2超重、肥胖檢出率學段和性別分布初中生超重發生率為16.2%,肥胖發生率為9.5%。肥胖檢出率最高為12歲組(11.7%),其次為11歲組(11.1%);超重檢出率最高為14歲組(18.8%),其次是12歲組(15.9%)。男生超重檢出率為21.3%,肥胖檢出率為14.1%;女生超重檢出率為10.3%,肥胖檢出率為4.1%;男生超重或肥胖的檢出率均顯著高于女生。

2.3超重和肥胖組自評發育水平報告率比較男生和女生超重、肥胖以及正常組間自評發育水平報告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其中,超重女生組自評發育較早的報告率為35.00%,肥胖女生組中自評較晚的報告率為36.67%。

2.4超重、肥胖與發育水平的相關性見表3。多變量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發育較早與發育正常相比,與非超重或肥胖學生相比,超重組青少年更傾向于報告發育較早。發育較晚與發育正常相比,肥胖組學生比非超重或肥胖組更傾向于報告發育正常。男生比女生更易評價發育較晚。

3 討論

近年來,青春期發動時相提前的研究受到廣泛關注。而肥胖作為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在兒童青少年中流行被認為可能是青春發動時相提前的重要環境因素。為滿足青春期發育的營養需求,青少年總體攝入能量增加,如缺乏正確的膳食指導,肥胖的發生也隨之增加。一項女童健康多站點合作項目研究結果顯示,147名年齡為8~10歲的美國已進入青春期的非洲裔女童BMI≥95%的風險約是同年齡尚未進入青春期女童的8倍。本研究中,女生自評發育較早的肥胖發生率為36.67%,遠高于自評正常組(12.13%),肥胖與青春發動時相提前關聯是否同樣存在于男童中,目前對此方面的研究仍存在分歧。此次研究中,男生自評發育較早組的肥胖檢出率為12.5%,低于非超重肥胖組(14.19%)。Vizmanos等在西班牙開展的一項研究顯示,青春發動時相年齡以及BMI的相關性同樣存在于男童中。LaFon研究表明,男童肥胖組與非肥胖組、胡須等第二性征發育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第5篇

一、考核對象

(一)各區(縣)政府的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和直接責任人(安全生產直接責任人包括分管安全生產綜合監管、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工作的副職領導,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第一責任人和直接責任人如工作變動,接任人為當然責任人。)

(二)市有關單位安全生產責任人

二、考核內容和評分標準

(一)各區(縣)政府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和直接責任人:

根據《安全生產責任書》的有關內容和全市安全生產工作重點,對汕頭市各區(縣)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的安全生產責任制考評內容分為:1、安全生產責任目標管理,2、安全生產領導責任制建立,3、安全生產資金保障,4、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工作,5、安全生產巡查、隱患月報、重大危險源監控、企業檔案制度工作,6、安全生產政策部署、專項治理工作,7、安全生產一票否決事項。對汕頭市各區(縣)安全生產直接責任人的安全生產責任制考評內容分為:1、責任目標,2、責任體系,3、預防體系,4、保障體系,5、事故查處,6、亮點工作。(具體考評評分標準見附表)

對各區(縣)政府的安全生產責任制考核工作,我局擬與汕頭市“創建好班子”安全生產專項考評工作結合起來,考核結果既作為20*年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考核結果,同時又作為“創建好班子”安全生產專項考評工作的結果。

(二)市有關單位安全生產責任人:

考核內容按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汕頭市安全生產責任制考核辦法的通知》(汕府辦〔20*〕52號)和20*年《安全生產責任書》的有關要求進行。被考核單位分為:I類和Ⅱ類。I類為下達了年度安全生產控制指標的單位,包括:市安全監管局、市公安局、市建設局、市城管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國土資源局、市質監局、市海洋漁業局、市農業局、市國資委、汕頭海事局、市高新區管委會、汕特保稅區管委會。重點考核:事故控制、責任制落實、專項整治和隱患排查、安委會工作落實情況、安全教育培訓、應急救援、打擊“三非”和事故報告及處理等。Ⅱ類為未下達年度安全生產控制指標的單位,包括:市發展改革局、市經貿局、市教育局、市監察局、市財政局、市勞動保障局、市衛生局、市環保局、市文廣新局、市工商局、市旅游局、市港口管理局。重點考核安全生產監管職責履職情況、安委會工作落實情況及對各單位設置的單獨考核項目(具體考核評分標準見附表)。

三、考核方式

(一)對各區(縣)20*年度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考核工作采取自評加考核的方式進行,按市“創建好班子”考評工作的統一安排,自評工作從20*年2月18日開始,由各區(縣)政府組織對各區(縣)班子以及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和直接責任人安全生產履職情況進行自評:撰寫單位安全生產工作自評報告;填寫第一責任人及直接責任人專項考評表自評分欄和撰寫各考評表的自評分說明,于20*年2月22日之前一并報送市安監局。

市安監局在各區(縣)自評的基礎上,會同市委組織部、市監察局等單位組成考評組,于3月3-6日對各區(縣)安全生產責任人履職情況進行考核,形成考核結果意見。其中,區(縣)班子的考核結果意見報市委創建辦。

(二)汕頭市各有關單位20*年度安全生產責任制考核工作采用自評加審核的方式進行。從20*年2月18日開始,由各有關單位組織對安全生產責任人安全生產履職情況進行自評:撰寫單位安全生產自評報告;填寫考評表自評分欄和撰寫考評表的自評分說明,于20*年2月24日之前報送市安監局。市安監局會同市委組織部、市監察局組織審核,形成考核意見及考核等次。

(三)考核意見及考核等次報市人民政府同意后通報被考核單位。

四、考核等次

考核結果分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個等次。考核得分90分以上為優秀;80—89分的為良好;60—79分的為合格;60分以下的為不合格。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視安全生產責任制考核工作。對安全生產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履職情況進行考核是一項嚴肅的政治工作,各區(縣)、市各有關單位要高度重視,認真做好自評組織工作,切實保證責任制自評工作的順利進行。

第6篇

為推動勞動力市場三化建設,具體落實各項任務和工作要求,保證試點工作取得實效,現將《試點城市勞動力市場三化建設評估標準》(以下簡稱“評估標準”)印發給你們,并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根據評估標準提出當地具體的達標要求和量化指標,指導各試點城市制訂2000年達標計劃,并認真組織實施。

二、對全國100個試點城市的評估實行城市自評、省級檢查和部級抽查評審相結合。各試點城市應根據評估標準、各地試點方案和省級勞動保障部門的要求,逐項進行自評,寫出自評報告;省級勞動保障部門組織檢查,寫出檢查報告。上述工作應于2001年3月底完成。有關評估工作的具體要求另行通知。

三、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報2000年第一季度試點進展情況報告時,應包括本地達標的具體要求、試點城市制訂達標計劃的情況、目前達標存在的主要問題等內容。

附件:試點城市勞動力市場三化建設評估標準

一、基礎建設

1.勞動力市場建設、管理、服務各項工作有專門機構負責,人員落實,職能明確,工作協調。就業服務和失業保險金發放向街道延伸,市內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健全、方便群眾的服務網絡。

2.勞動力市場建設費按規定列入當地財政預算,勞動力市場建設和運行有穩定的經費來源渠道,并建立了相應的財務管理制度,資金使用效果好。

3.公共職業介紹機構有固定的對外服務場所,內部功能區域設置經濟合理,場地面積和場內設施滿足實際需要,使用效率較高。

4.建立了工作人員定期培訓制度;區(縣)以上就業服務和失業保險工作人員已全部接受過業務和計算機基礎知識培訓,掌握本職業務的有關政策,符合本崗位的要求;就業服務骨干工作人員已接受或正在接受職業指導員(師)職業資格培訓。

二、信息網絡建設

1.建成市內勞動力市場信息網(即就業服務和失業保險信息網),達到部《城市新建勞動力市場信息網(初級)驗收標準》(勞社規劃司發〔1999〕16號)中規定的技術標準;勞動力供求信息、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管理信息、失業保險基金收支和保險金發放信息、職業培訓信息實現市內聯網。

2.已建立用人單位空崗調查和報告制度、職業供求信息收集、上網和制度,設立了專職信息員,網上職業需求信息量大,更新及時,本市企業一年以上用工的有效信息上網率達到60%以上。

3.按照部有關要求進行勞動力市場職業供求狀況季度分析,公開勞動力供求信息和季度分析報告,按時準確地向省、部監測中心傳報網上信息。按照部有關要求進行勞動力市場工資價位調查,并公開有關信息。

三、市場管理

1.制定了統一、完備的勞動力市場管理制度,并能認真貫徹執行。

2.按照有關規定實行就業準入。對要求就業而未取得相應培訓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的勞動預備制人員,以及申請從事國家規定持證上崗職業(工種),但未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推薦其參加職業培訓,取得相應的證書后再予辦理求職登記和介紹就業。

3.嚴格職業中介機構的審批和管理,市場清理整頓制度化、經常化,非法職業中介明顯減少,勞動力市場秩序良好。

4.對勞動保障部門開辦的職業介紹機構,有統一規范的管理制度和檢查措施;按要求懸掛和宣傳公共職業介紹機構標志;公共職業介紹機構有一定知名度和良好的社會形象。

5.建立了勞動力市場管理監督保證體系,設立并公布了舉報電話,能夠認真處理群眾投訴,對違規行為查處及時,用人單位和求職者的合法權益得到保護。

四、就業服務和失業保險

1.根據部《勞動力市場管理和服務工作主要業務流程規范(試行)》(勞社培就司發〔1999〕36號),制定了就業管理、失業管理、職業介紹、推薦培訓、勞動事務等就業服務的相關制度和統一的具體工作流程,已在全市執行,做到各項業務相互銜接,有效配合,方便服務對象。

2.失業保險基金管理工作得到加強,較好地實行了新的財務、會計和統計制度,建立了規范的失業人員管理、服務程序,申領和發放失業保險金手續便捷,管理和服務工作效率較高,并能按要求及時、準確地收集和上報相關信息。

3.對下崗職工和符合申領失業保險金條件的失業人員免費實行政策咨詢、職業介紹和職業指導;對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中的困難群體免費實行專門服務;上述各服務項目有明確的目標和要求,服務有成效。

4.設立了專門培訓項目,為自愿參加技能培訓的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提供免費或部分免費的培訓機會,參加培訓人數和培訓后再就業率達到一定標準。

5.公共職業介紹機構與企業再就業服務中心密切配合,主動為進入中心的下崗職工提供就業信息,取得一定實效。

6.在主要公共職業介紹機構的綜合場所設立了職業指導區,對職業指導工作有具體要求,有專人負責和實際進行職業指導服務。

五、工作協調機制

1.建立了勞動力市場建設、管理、服務工作的目標管理制度,有中長期規劃和年度工作目標,有信息通報的固定渠道和方式,在試點期間及時總結推廣了一些有效經驗。

第7篇

工作報告是指向上級機關匯報本單位、本部門、本地區工作情況、做法、經驗以及問題的報告。下面就讓小編帶你去看看企業工會財務工作自查報告范文5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企業工會財務工作報告1為了切實加強自查工作力度,確保自查工作的科學性、準確性,我校專門成立了天津八中工會財務管理自查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組織專門人員對我校工會財務賬目進行了自查。現做一匯報:

一、基本情況:

我校工會經費一直是獨立開戶、獨立管理,接受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的審查和監督。2010年我校工會總收入295063.6元,總支出147754.52元,會費收入14985元,其他收入280078.6元,余款155726.69元。

二、規范運作,嚴格管理經費

一年來,工會認真落實工會財務政策,嚴格按照適用范圍和標準進行經費管理。一是健全規章制度。根據財務管理規定和工作實際,健全完善了工會經費預決算管理制度、“一支筆”審批制度、物品購置、驗收、管理和使用制度、賬簿登記、及財會人員崗位責任制度,使工會財務工作實現了制度化和規范化。二是加強監督審查。學校一些重大收支,事前都要開行政會,事后進行常規公示。學校每學期在教代會上都要作財務報告,并要在教代會上都獲得通過,全體會通報。以接受教工監督,聽取教工意見,做到了民主理財,公開透明。

三、統籌兼顧,合理使用經費

工會按照“勤儉節約、統籌兼顧、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略有節余”的原則。將有限的資金用到維護教工權益上,用到關心教工生活、開展各項活動上,切實為教工辦好事、辦實事。保證工作重點,保證建設職工之家、工會干部培訓等活動的費用。保證重大活動,教工運動會、教師節等各項重大慶祝活動、外出參觀等重大事項都專門列出費用,保證了重大活動的正常開展。保證送溫暖工程,工會建立了“幫困基金”、制定了管理使用辦法,實行專款專用。在實際操作中,嚴格程序,手續完備,使“幫困基金”在管理使用上做到了合情、合理、合法。我校工會無私設“小金庫”和“帳外帳”等違規行為。工會各項經費支出,都遵守各項財經紀律和財務制度,無亂之濫用和鋪張浪費等現象。一年來,工會財務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保證了工會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但從整體運作來看,仍有不足的地方:一是嚴格按照預算執行做得還不夠。二是存在現金支出超限情況,針對這些問題,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制定整改措施,及時糾正,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實加以解決。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繼續認真貫徹落實《工會法》,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規范財務管理,為工會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可靠的物質保證。

(一)、嚴格按照預決算執行,對需要進行調整的項目要辦理相關申報審批手續。并在制定新一年預算中,要與計劃開展的活動相結合,更合理地安排好經費。

(二)、積極參加上級部門對財務工作的培訓活動,嚴格按照有關財務規章制度執行,規范財務管理工作。

企業工會財務工作報告2為了加強賀派鄉小學工會財務工作規范化建設工作,不斷提高賀派鄉小學教育工會財務工作水平,根據《耿馬總工會關于基層工會財務工作規范化建設的實施意見》耿工字【20____】52號文件的要求,我們于20____年12月21至24日進行自檢自查工作,自檢自查內容三大項,17小項,自查結果得分為95分(合格),自檢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工會財務會計基礎工作方面40分

1、在工會財務管理工作的過程中,我們做到工會獨立開設賬戶。

依法建立銀行賬戶,并按工會財務會計制度的經濟業務進行單獨核算和管理。此項滿分10分,自評分10分。

2、在財務管理工作工作的過程中,我們實行“一支筆”審批制度。

各項經費開支有預算、審批,并有書面記錄。

此項滿分5分,自評分5分。

3、在財務管理工作的過程中,我們配備專(兼)職會計、出納人員,并做到分工明確,各負其責。

此項滿分10分,自評分8分。

4、我們按有關規定,設置總賬、明細賬、現金和銀行日記賬簿。

工作程序符合有關規定。

此項滿分3分,自評分3分。

5、在會計工作運行過程中,會計符合規范,做到賬證、賬賬、帳表、賬實相符。

此項滿分5分,自評分5分。

6、在財務工作的.過程中現金支出符合《現金管理暫行條列》規定。

此項滿分5分,自評分5分。

7、在工會財務工作管理過程中,我們按規定建立會計檔案且妥善保管。

會計檔案按照國家會計檔案管理制度的規定定期整理歸檔,妥善保管,調閱和銷毀符合規定手續。

此項滿分2分,自評分2分。

二、收好工會經費方面30分

8、做到工會配合有關部門督促本單位按全部職工工資總額的2%及時足額計提撥交工會經費。

此項滿分15分,自評分15分。

9、做到積極爭取行政支持補助經費。

此項滿分5分,自評分4分。

10、在工會工作的過程中,做到按規定收好用好工會費。

此項滿分7分,自評分7分。

11、我們工會各項收入合理合法。

工會的收入和代管項目按《工會法》和工會會計制度規定辦理,對不符合規定的資金和經費不收取,也不進入工會賬戶代為管理。

此項滿分3分,自評分3分。

三、管好用好工會經費方面30分

12、做到嚴格執行預算制度。

工會按上級工會規定及時編報年度預算和結算,按時上報資產負債表。

此項滿分7分,自評分7分。

13、在工會經費的支出過程中,我們按年度預算安排項目,做到量入而出,收支平衡,工會滾存結余不出現赤字。

此項滿分5分,自評分4分。

14、做到工會經費使用合理。

在經費使用中,經費重點用于維護職工權益,用的合理,職工滿意。

此項滿分5分,自評分4.5分。

15、我們嚴格按照財經紀律和財務制度。

各項支出按國家和上級工會的有關規定辦理。

此項滿分5分,自評分5分。

16、在財務管理工作的過程中,我們實行民主管理,定期公布財務收支,接受廣大教職工的監督。

此項滿分5分,自評分5分。

17、我們做到工會資產安全完整。

工會資產做到定期盤點。

此項滿分3分,自評分2.5分。

本次自檢自查共三大項,17小項。滿分100分,自評95分(合格)。

企業工會財務工作報告3一、工會財務管理中出現的問題

我市工會所轄13個區縣和3個開發區工會,財務工作檢查自查報告。近年來,各區、縣工會在加強財務管理工作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區、縣財政劃撥工會經費尚未全部到位;部分區、縣工會財務預算管理粗放、預算約束不強、配套制度還不完善;鄉鎮、街道、社區及新建企業工會會計基礎工作薄弱等。這些問題與市場經濟形勢下工會工作的發展不相適應,其弊端日漸凸顯,亟待改善和加強。

(一)財政劃撥工會經費不到位

目前在我市十三個區、縣工會中,城三區及雁塔區工會財政劃撥工會經費相對解決得較好,其他區、縣或只解決區、縣工會機關人員的工會經費或定額劃撥經費,與足額劃撥相差甚遠,臨潼區及3個開發區至今尚未解決。

(二)稅務代收的覆蓋面不夠廣

稅務代收工會經費后,各區、縣及開發區工會的建會率及工會經費收繳率與以往相比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仍然存在經費收繳空白點。據調查顯示,碑林區工會所屬基層單位已成立工會的有4000多家,而繳經費的只有1600多家,不到40%;雁塔區工會所屬基層單位已成立工會的有多家,而繳經費的單位只有600多家,也只達到30%。

(三)財務管理制度尚不完善,經費支出隨意性較大

有的區、縣多年來沒有制訂相關的財務制度,有的區、縣財務制度制訂的不全面、財務報銷及審批制度不明確,尤其缺少預決算管理制度,直接導致了經費支出隨意性大。決算情況表明,有的區、縣工會行政費、工會業務費超支達200%,有的經費支出不足預算的5%。有的開發區工會會計、出納一人擔任,不符合會計核算規定,財務管理基礎薄弱。

(四)財務審批報銷制度不夠規范

有的區、縣審批報銷程序中沒有會計人員審核,經辦人直接讓領導簽字報銷,待會計人員作賬時發現問題,為時已晚。還有一些財務人員審核把關不嚴,存在白條報賬及無效票據報賬的現象。有的未嚴格執行現金管理規定,支出時超限額使用現金,發放物品未附發放明細單。

(五)鄉鎮、街道工會財務工作薄弱

我市區、縣工會有181個鄉鎮、街道工會,單獨建立工會賬戶的單位很少,總體上不足10%,工會獨立管理經費的要求落實得不好。地稅代收后,工會組織迅猛發展,但也存在集中建會、突擊建會的情況。有的區、縣工會審批工會組織不規范,2-3人就成立單獨的工會委員會,有的將49個單位組成一個聯合會,這些單位既不在一個地域,也無共同的行業特點,工會組織難以單獨建立銀行賬戶,也難以對工會財務進行有效的管理和監督。

(六)人員素質不高,會計基礎工作薄弱

有些區、縣工會財務人員不具備相應專業知識,業務水平低,人員變動頻繁,同時又身兼多職。加之有的財務人員責任意識不強,存在會計核算不及時、科目使用不準確、憑證裝訂不規范等現象。有的單位未制訂票據的管理、使用制度。收經費時每人一本收據,開出的收據無人監督和管理,有的長達數年票據和錢無法收回,同時還存在提前開收據和票據丟失的現象。縣級文化宮的財務人員很少參加業務培訓,無法適應財務管理工作發展的需要。

二、原因及分析

(一)財政劃撥工會經費的問題

地稅代收后,各單位的經費收入主要分為三大塊,即地稅代收經費、財政劃撥經費及自收經費。在財政劃撥工會經費問題上,各區、縣工會都不同程度地做了一些工作,但由于區、縣財政比較困難,加之我們的協調溝通工作也不到位,導致財政劃撥的工會經費不能全部到位。

(二)工會經費收繳率不高的問題

企業工會財務工作報告4為了進一步加強學校財務管理,規范財務行為,提高財經使用效益,完善財務監督,充分發揮財務工作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促進學校工作能更好更快地開展。按照上級要求,我校成立了財務自查自糾領導小組,在本校內開展了財務自查自糾活動,具體做法如下:

(一)動員部署

1、制定實施方案,學校成立了自查自糾領導小組,召開“財務規范化檢查”活動會議。

會議研究“財務規范化管理”活動的開展,做到職責到人,明確要求。

2、宣傳發動。

完小校長組織領導小組成員認真學習中心校關于“財金管理制度”的有關文件精神,開展以“財務規范化檢查”為主題的專題會,使每個小組成員明確“財務規范化檢查”活動的目的、好處、資料和要求,提高思想認識,用心自覺地參與活動。

(二)組織實施

1、自查自糾。

學校認真對照中心校財務工作會議要求及10個重點問題,全面、客觀地分析現狀,認真開展自查自糾,撰寫自查報告。

2、重點整改。

學校根據督導檢查的結果,針對還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方案,完善整改措施,落實整改職責,切實解決實際問題。

(三)分析總結

按照上級規定,學校按要求透過深入自查,學校財務管理均按照國家有關財經法規來執行,做到了收入、支出全部納入中心校統一核算,沒有侵占、截留國家和單位收入,沒有單獨帳戶,更未設任何形式的“小金庫”。具體體現如下:

1、按照上級財務管理的有關政策和法規,學校有嚴格的財務及財產管理制度,并做到了職責到人,落實到位,沒有違規操作的現象。

2、收費方面,除按照上級規定的最的低標準:收取學前班學生每人每學期______元的保育費外,對“九義”教育的學生,不但沒有收過任何費用,而且還將國家下撥的“三免一補”中的文具費及時、足額的發放到每個學生手中。

2、嚴格按照財政局、教育局的有關要求和學校實際進行了學校收支預算,因學校需要而購置或使用的,都要透過校委會決定并報請中心校領導審查透過。

對于重大資產購買或是涉及基建項目的支出,都附有合同、結算表及相關材料。

4、嚴格執行支出審批制度,所有大額支出都事前召開了教代會透過后,方可開展工作,學校每年在教代會或是全體教師會上都作了財務報告,并獲得了透過,理解財經審查小組的監督。

5、學校嚴格加強預算內資金的管理。

預算收入全額繳入財政專戶,嚴格執行了“一票三證”,“收支兩條線”,所有款項沒有出現公款私存的現象。

7、學校能做到帳目清晰,手續齊全。

均無私設“小金庫”和公款私存等違規現象。

8、學校各項經費支出,都嚴格遵守各項財經紀律和財務制度,無亂支濫用和鋪張浪費等現象。

透過工作組認真細致的清理檢查,目前雖然尚未發現違規違紀的現象,但透過清理檢查,進一步加強了我校財務規范化管理,嚴肅了財經紀律,加強了對學校領導干部及財務管理人員的法制教育,強化了財務監管職能,確保了各項資金收支合法,做到用之有據,查之有憑,使用更加科學、規范。

作為一名財務人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會進一步完善相關財務制度,全面分析和總結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認真做好整改,力爭做到自己經手的各項賬目日日清、月月清,進一步規范財務管理,完善財務工作。

企業工會財務工作報告5省總工會:

根據《省總工會關于安排布置全省工會財務工作大檢查的通知》精神,集團工會(以下簡稱“集團工會”)結合實際財務情況,嚴格按照通知中規定的財務檢點,對本級工會及所屬各基層工會的財務工作進行了認真檢查。現報告如下:

一、財務工作情況

(一)經費收繳

集團工會高度重視工會經費收繳工作,不斷改革創新工作方式,加強經費的收繳工作。2011年,集團所屬各成員企業職工工資大幅上升,經費收入穩步增長。全年共上繳經費1,279,491.46元;集團工會收到省總反撥經費共993,289.44元,其中:產業留成319,872.76元;截止到2011年底返撥下屬各基層單位金額602,448.45元,剩余未返撥金額已于2012年下撥。

(二)收支管理

集團工會倡導在所屬基層工會中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按“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的原則,完善崗位責任制度和內部稽核制度,并建立嚴格的經費開支程序和堅持“一支筆”審批制度。做到管好、用好工會經費,保證資金使用符合法律規定;做到專款專用,經費使用合理。

(三)會計管理

新工會會計制度實施以來,集團工會及所屬基層工會順利做好新舊制度銜接工作,目前集團工會已全部執行新的會計制度。各級工會按照新會計制度的規定進行會計核算,并做到會計賬簿設置齊全、會計記賬準確合規、資金定期核對等。

(四)預算管理

集團工會積極強化預算管理,嚴格按照《工會預算管理辦法》的規定要求各級工會編制預算及進行預算調整,并狠抓預算執行。下級工會上報預算時,集團工會嚴格進行審查監督,重點審查費用支出的合理性,以控制成本費用開支,提高經費資金使用效率。預算執行時,實時跟蹤基層工會的財務數據,密切監視預算的完成情況。

二、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一)經費收繳方面

自從工會經費的收繳模式改為地稅代收后,經費收繳的效率得到了明顯提高,省總向基層工會反撥經費也更加及時高效。但在經費征繳過程中,由于部分企業對各季度經費上繳征期的不了解,經常出現經費上繳不及時,從而導致該部分企業工會經費反撥滯后延期的現象。

20____年集團工會將在各個征期內及時督促集團所屬企業上繳經費,保證經費及時上繳和反撥。

第8篇

【關鍵詞】 兒童; 心理衛生;應對方式;干預性研究

中圖分類號:R749.055、B8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6729(2007)010-00666-04

Influence of Mental Coping Training Targeting Children of HIVPositive Parents

SU PuYu, SUN Ying, XU ShaoJun, et al

Department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2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participating and interconvertible mental coping training targeting children of parents with HIV or AIDS in rural of Anhui Province.Methods:The intervention was administered 51 children from 10 to 16 years old. Those children of parentswith HIV or AIDS form 51 families in 5 counties in Anhui Province. Only one child was selected in one family. At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the intervention, all participants were estimated mental health and coping style. Mental health and coping style were evaluated by SCL-90 and 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Quantitative were tested by pairedsamples ttest and qualitative data were tested by Pearson Chisquare test.Results:94.12% of the children enjoy taking part in the participational and interconvertible mental coping training. After a sevenday mental coping training, the percentage of those children who having mental symptom (the total score of the SCL-90 more than 160 or at least one of the 9 factor' score more than 3) reduced from 25.5% (baseline) to 9.8% and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χ2=4.317,P=0.038). The nine factor's scores of SCL-90 were alllower after intervention, the factor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were much lower and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1.40±0.52/1.55±0.50,1.39±0.49/1.55±0.61,P=0.046、0.041). The score of the positive coping style became higher, negative coping style became lower after intervention, but not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s: The participational and interconvertible shortterm mental coping training can reduce mental symptom of those children of parents with HIV or AIDS .

【Key words】 child; HIV parents; mental health; coping style; intervention study

艾滋病在全球的迅速蔓延引起各國的廣泛關注,我國目前關注的焦點是如何控制艾滋病的傳播和針對艾滋病病人與HIV感染者的綜合防治[1],但忽略了對艾滋病家庭成員,尤其對其子女的關注。國外研究報道父母感染HIV家庭中,知道其父母感染HIV的兒童比不知曉情況的子女表現出更多的行為問題[2]。近年來國外針對艾滋病家庭青少年的干預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3,4],研究表明認知-行為應激應對干預措施在減少HIV感染者心理痛苦和抑郁心境的改善上非常成功[5,6]。RotheramBorus MJ等[3,4,7,8]在20世紀90年代開展了“HIV感染者及其子女的調適能力的應對能力訓練”并進行多年的追蹤,結果表明:心理應對能力訓練對艾滋病家庭兒童青少年的心理行為干預不僅具有近期效應,而且具有良好的遠期效應。心理應對能力訓練在我國艾滋病家庭兒童中應用效果如何尚未見報道。本研究在了解安徽省農村艾滋病流行地區艾滋病家庭兒童心理行為問題狀況的基礎上,結合安徽省農村兒童實際生活,對安徽省艾滋病家庭兒童進行短期心理應對能力訓練。

1 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從安徽省5個艾滋病綜合防治項目縣(蕭縣、界首、臨泉、濉溪、郎溪),每個縣由當地疾病控制中心隨機抽取10~15個AIDS家庭,每戶家庭父母一方或雙方患有艾滋病或感染HIV,并且家庭中至少有1名10~16歲健康兒童(HIV檢測陰性),每個家庭選取1名10~16歲健康兒童,共選取了51名兒童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孩23名,女孩28名,平均年齡為13.1±1.8。受教育程度:小學15名,初中36名,其中46人目前仍在讀書,5人已經輟學。51人均報告知道父母感染HIV實情,其中16人報告僅父親感染,9人報告僅母親感染,26人報告父母雙方均感染。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1.2心理應對能力訓練方案

1.2.1組織方式 2006年8月1-7日,在獲得兒童及其家長或其他監護人書面知情同意的情況下,每個項目縣由1名教師和1名衛生工作人員帶隊。每天由每個項目縣的負責人帶領參加集體食宿和活動,所有兒童均參加了1周的所有活動。

1.2.2培訓內容 使用自編的心理應對能力訓練培訓手冊,該訓練手冊主要包括5大類13個方面的內容:了解疾病(了解父母的疾病)、勇敢面對(面對父母疾病、面對社會歧視)、改善不良心理(應對心理恐懼、改善悲傷的心境、改善憤怒的心情)、積極應對(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解決家庭矛盾、有規劃的行為、制定個人未來的計劃)、自我預防(預防物質濫用、預防未婚先孕、鼓勵有保護的)。

1.2.3培訓過程 上午8:30~11:30,下午3:00~5:30進行應對能力訓練,每節培訓40~50分鐘,休息10~15分鐘;分別于第二天、第四天、第六天的晚上舉行集體活動――歌唱比賽、演講比賽、表演比賽以及集體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雷鋒》等教育演片;培訓的第三天下午集體參觀科技館。

1.2.4培訓形式 在多媒體講授過程中進行集體參與互動式訓練,容知識、圖片、游戲、短片等形式于其中,讓每個孩子都有參與的機會,在輕松愉快的情景中掌握AIDS/HIV相關知識、應對艾滋病及其相關事件、調節自己情緒等。

1.3工具

1.3.1癥狀自評量表(SCL-90)[9] 該量表共有90個項目,包括9個因子,有7個項目未歸入9個因子內,合稱為附加因子。當至少有一個因子分≥3.0,表明有嚴重的心理問題,當至少有一個因子分≥3.0或總分≥160分定為心理癥狀陽性。

1.3.2簡易應對方式問卷(SCSQ)[10] 包括20個項目,由積極應對和消極應對2個維度組成。

1.4統計方法 進行配對t檢驗、χ2檢驗。

2結 果

2.1 研究對象對參與互動式訓練方式的評價

51名研究對象中,有48人(94.12%)報告喜歡這種方式,3人(5.88%)報告無所謂,無報告不喜歡這種方式者。本次培訓活動包括5大主題,全部知道5大主題的有45人(88.24%),知道4大主題的有4人(7.84%)人,有2人(3.92%)僅知道3大主題。

2.2 心理應對能力訓練對AIDS家庭兒童心理癥狀的影響

在開始有效應對能力訓練前,兒童心理衛生問題檢出率為25.5%(13/51),訓練后心理衛生問題檢出率為9.8%(5/51),教育訓練前后心理衛生問題檢出率差異有統計學顯著性(χ2=4.317,P=0.038)。表1顯示,訓練后抑郁、焦慮得分低于訓練前,差異有統計學顯著性(P<0.05)。

2.3 心理應對能力訓練對AIDS家庭中兒童應對方式的影響

心理應對能力訓練后AIDS家庭中兒童的積極應對得分略高于訓練前,但差異無統計學顯著性(13.60±7.4/13.36±7.21, t=0.196,P=0.846);消極應對得分訓練后略低于訓練前,差異亦無統計學顯著性(6.02±3.86/6.15±4.01,t=-0.182,P=0.857)。

3討 論

本研究中AIDS家庭兒童訓練前心理衛生問題的檢出率高達25.5%,顯著高于基線調查時非AIDS家庭青少年的檢出率(8.5%)。隨著HIV感染人數的增加[11],以及HIV治療上的進步,使得更多的子女在更長的時間內受到AIDS及其相關事件的影響。父母感染HIV后,更多的子女通過各種途徑知道其父母的疾病,本研究青少年均報告知道其父母疾病的實情。他們不僅要面對由于父母感染HIV而導致的歧視[12],也會為父母感染致命性的疾病而感到悲傷,為自己今后的生活感到焦慮、無助,而且感染HIV的父母由于受到疾病、經濟和情緒等方面的困擾,顯然會降低在撫養其子女過程中經濟和情感等方面的投入[13,14],因而,這類兒童青少年表現出更多的心理行為問題,如情緒障礙、、酒精和大麻的使用等行為問題[2,15,16]。

經過7天的心理應對能力訓練,9類心理癥狀的因子分訓練后均低于訓練前,其中抑郁和焦慮兩個癥狀的因子分訓練后顯著低于訓練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兒童的心理衛生癥狀主要與兒童目前所面臨的環境以及個人對客觀事物所持的態度有關,當環境改善或個體對事物產生積極肯定的態度后,能夠減少兒童的心理衛生癥狀,應對能力訓練主要通過改變兒童消極否定的態度來改善他們的心理衛生癥狀。本研究結果顯示,短期的心理應對能力訓練對減少心理痛苦,改善這類兒童的心理癥狀具有一定的作用。

本次為期7天的心理應對能力訓練結果顯示,AIDS家庭中兒童的積極應對得分教育訓練后略高于訓練前,消極應對得分教育訓練后略低于訓練前,但差異均無統計學顯著性。應對,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涉及行為和認知過程解決各種特定的應激。應對方式的選擇受到個體對環境評價的影響,即該環境是否為可改變的、可控制的,或者為不可改變或不可控制的,同時也受到個體選擇符合特定應激狀態下應對策略程度的影響。為了改善AIDS家庭中兒童消極的應對方式,課題組在心理應對能力過程中,突出訓練他們積極準確應對HIV/AIDS及其相關事件,分辨可變/可控和不可變/不可控的應激源,從而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方式。應對方式的選擇是一個人相對穩定的心理特征,是在后天長期的生活過程中形成的,因而不可能在短期內發生很大的改變。短期心理應對能力訓練對兒童青少年應對方式是否具有遠期影響,尚待進一步追蹤研究證實。

本研究的不足之處是僅對研究對象進行教育訓練前后比較,沒有設立正常對照組;對兒童心理行為的影響僅為近期效果,追蹤研究尚待進一步開展。另外,兒童的心理衛生癥狀尤其是非一過性的心理衛生癥狀,以及兒童的應對方式,均需要兒童在掌握一定知識、技能后將其融入日常的生活中加以深化后才能發揮作用。所以,有必要在短期心理應對能力訓練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如何在兒童中開展長期的心理應對能力訓練,以便干預對象能及時將所獲得的知識、技能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從而真正改善其不良心理行為。

參考文獻

1 程墾華, 胡蘭英, 李華君, 等. 艾滋病綜合防治的效果調查與分析. 疾病控制雜志, 2005, 9(6): 574- 579.

2 Mellins CA, Brackis-Cott E, Dolezal C, et al. Behavioral risk in early adolescents with HIV+ mothers. J Adolesc Health, 2005, 36(4): 342-351.

3 RotheramBorus MJ, Stein JA, Lester P. Adolescent adjustment over six years in HIVaffected families. J Adolesc Health, 2006, 39(2): 174-182.

4 RotheramBorus MJ, Lee M, Lin YY, et al. Sixyear intervention outcomes for adolescent children of parents with the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rch Pediatr Adolesc Med, 2004, 158(8): 742-748.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5 Cruess DG, Antoni MH, Schneiderman N, et al. Cognitivebehavioral stress management increases free testosterone and decreases psychological distress in HIVseropositive men. Health Psychol, 2000,19: 12-20.

6 Antoni MH, Cruess DG, Cruess S, et al. Cognitivebehavioral stress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effects on anxiety, 24hr urinary norepinephrine output, and Tcytotoxic/suppressor cells over time among symptomaticHIVinfected gay men. J Consult Clin Psychol, 2000, 68: 31-45.

7 RotheramBorus MJ, Lee MB, Gwadz M, et al. An Intervention for Parents With AIDS and Their Adolescent Children. Am J Public Health, 2001, 91( 8): 1294- 1302.

8 RotheramBorusa MJ, Lee MB, Leonardc N, et al. Fouryear behavioral outcomes of an intervention forparents living with HIV and their adolescent children. AIDS, 2003, 17: 1217- 1225.

9 陳昌惠.癥狀自評量表. 見:汪向東, 王希林, 馬弘, 編著. 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1999, (增刊):31-35.

10 謝亞寧. 簡易應對方式問卷(SCSQ). 見:汪向東, 王希林, 馬弘, 編著. 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 (增刊):122-124.

11 UNAIDS/WHO. AIDS Epidemic Update: December 2005. Joint United Nations Programme on HIV/AIDS and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5. 1- 98.

12 Herek GM, Capitanio JP. Public reactions to AIDS in the United States: a second decade of stigma. Am J Public Health, 1993, 83: 574-577.

13 Carten AJ, Fennoy I. African American families and HIV/AIDS: caring for surviving children. Child Welfare, 1997, 76: 107- 125.

14 Thorne C, Newell ML, Peckham C. Social care of children born to HIVinfected mothers in Europe: European Collaborative Study. AIDS Care, 1998, 10: 7- 16.

15 Stein JA, Riedel M, RotheramBorus MJ. Parentification and its impact on adolescent children of parents with AIDS. Fam Process. Fam Process, 1999, 38(2): 193- 208.

16 RotheramBorus MJ, Draimin BH, Reid HM, et al. The impact of illness disclosure and custody plans on adolescents whose parents live with AIDS. AIDS, 1997, 11(9): 1159- 1164.

2006-12-21收稿,2007-05-18修回

第9篇

    關鍵詞:財政性支出;績效評價;分析;思考

    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是指財政部門、主管部門和單位運用科學、規范的績效評價方法,對照統一的評價標準,按照績效的內在原則,對公共衛生支出的結果(包括經濟、政治和社會績效)進行科學、客觀、公正地評議和估價的制度[1]。公共衛生的范圍很廣,在本文中僅指疾病預防與控制。現以浙江省利用財政資金和中央轉移支付經費預防控制結核病為例,分析其實施績效評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一些思考。

    根據浙江省財政廳布置,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結核病預防控制項目”列入2011年省財政廳績效評價自評項目中,評價年度是2005年~2010年,項目總投入7,055.7萬元,其中省財政經費占55%。

    浙江省地處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南翼,省內快速的經濟發展吸引了大量外來務工人員,2010年全省常住戶籍人口5,442萬,其中省外流入人口1,182萬,流動人口肺結核病人比例不斷增加。結核病是一種危害人類健康的慢性傳染性疾病。2004年我國法定報告的甲、乙類傳染病中,結核病報告發病率居首位[2]。

    1 項目工作中取得的主要績效

    通過評估小組自評,該項目綜合評價得分97分,績效評價等次為優秀。項目的績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結核病疫情得以有效控制

    自2005年開始,在各項結核病防治措施基礎上,浙江省連續幾年保持高發現率與高治愈率,疫情在2005年~2010年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活動性肺結核病人的報告發病率從2005年的97.4/10萬降至2010年的68.86/10萬;傳染性肺結核報告發病率從2005年31.13/10萬降至2010年的27.28/10萬。活動性肺結核病登記率從2005年的77.8/10萬降至2010年的64.3/10萬;傳染性肺結核從2005年的32.6/10萬降至2010年的23.1/10萬。耐多藥率是反映一個地區結核病防治質量的指標。浙江省耐藥監測顯示總耐多藥率從2004年的9.1%下降至2008年的6.0%。浙江省總體結核病疫情下降趨勢明顯。

    1.2 結核病防治工作產生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肺結核病防治工作的重點是積極發現患者,控制傳染源,減少傳播,關鍵在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3]。2005年~2010年,浙江省共治愈7.7萬名傳染性肺結核病人,涂陽病人治愈率達到了86.91%;到2010年,涂陽肺結核治愈率達到了89.63%,其中新涂陽患者治愈率達到了91.20%。通過治愈病人,使浙江省避免感染人數約69萬,避免新發結核病患者約6.9萬,避免因結核死亡人數約2.7萬;為浙江省節省醫療費用約2.5億元,挽回社會總價值約225億元,社會效益成本比約為17:1。

    1.3 積極建設全省結核病防治網絡,提升各級能力

    到2010年,浙江省11個地市及90個縣(市、區)都建有專門的結核病防治機構,并配備有專業人員,能從事轄區內結核病規范診治與管理。各級實驗室也都具備了結核病實驗室診斷能力,大部分縣區實驗室都能開展結核桿菌分離培養試驗,所有的地市級實驗室均能開展藥敏試驗,為下一步耐多藥結核病防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另外,通過省本級及各級技術業務的培訓與指導,基層能力得以提升,全省從社區到省本級形成了一支成熟的結核病防治隊伍,提供良好的公共衛生服務。

    1.4 完成結核病第五次流行病學調查,為政府提供決策依據

    浙江省共完成7個流調點共10,563人的現場調查工作,其中男性5,211人,女性5,352人,平均年齡46.05歲,受檢率為95.78%。該項工作從一定程度上摸清了目前結核病疫情的特征,提出當前結核病防治工作需要科學地開展一些主動監測、主動篩查,重點關注特殊人群,包括農村本地中老年人群等對策,這為全國及浙江省制訂下一個十年結核病防治規劃提供技術支持。完成知曉率調查問卷10,538份,其中男性5,200份,女性5,338份。結核病防治知識核心信息總體知曉率均值達43.68%。

    1.5 進一步加強了財務管理

    從評價情況看財務管理比較規范。通過績效評價,使單位的財務管理不斷得到加強。資金到位及時,使用率較好,財務制度健全,財政支出的規范性和有效性不斷提高。

    2 財政支出績效自評工作中發現的問題與困難

    2.1 結核病疫情控制形勢仍然比較嚴峻

    全省肺結核報告發病率仍然高達69/10萬,每年登記結核病患者3.7萬,居各類傳染病之前列;特別是每年估算新增耐多藥結核病2,000余例,如不盡快加以有效控制,未來數年內將出現以耐藥菌為主的流行態勢,疾病負擔將非常嚴重。目前全省的耐多藥結核病的治療管理工作僅局限于全球基金項目支持,全省只有5個市建立了耐多藥結核病治療管理點,納入項目治療管理的患者僅占全省估算耐多藥患者的7.9%。

    2.2 結核病控制保障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部分地方政府承諾及落實不足,結核病防治配套經費投入仍不足,肺結核免費診治政策執行不到位,結核診治在醫療保險和新農合中的統籌也很不平衡,使部分病人仍然由于經濟困難或疾病高負擔,影響就診和治療;部分基層結核病防治機構專業隊伍建設滯后,不能滿足現行結核病控制工作的要求。而且全球基金項目終將結束,擴展本省的耐多藥結核病的診治工作是當務之急。

    2.3 進一步提高中央轉移支付經費預算執行率

    中央轉移支付經費基本上要在年中甚至年末才能下達,經費下達后,要追加政府采購預算、申報確認書、招標等,致使造成經費要下一年度才能使用,預算執行率偏低。

    2.4 績效評價指標的設定

    公共衛生財政支出種類多,涉及面廣,不同支出項目有不同績效,需要有不同的評價指標來考核,如何設立科學、規范、合理的評價指標是績效評價自評工作中的難點。

    2.5 績效評價工作能力有待提高

    在財政項目績效評價工作中,盡管財政項目績效評價工作既可以由項目單位自行進行評價工作,也可以通過第三方中介機構對單位的財政項目進行績效評價。但既懂各類財政支出業務管理,又懂公共衛生專業知識和管理經費的評價專家很少,給績效評價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

    3 對開展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的幾點思考

    3.1 設立科學的評價指標,加強指標體系的建設,提高公共衛生財政支出的有效性

    績效評估是績效管理的核心,而績效指標的設定是績效評估的關鍵。對于公共衛生支出來說,應根據公共衛生的目標、特點和具體要求,確定科學的評價指標。指標的設定要考慮數據的可收集性,操作性要強,設立指標還要從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等多方面進行考慮,例如“甲、乙類傳染病發病率”,“艾滋病感染人數”、“治愈率”等。

    3.2 加強績效評價隊伍建設,提高績效評價工作能力

    加強績效評價專家隊伍建設,培養、提高績效評價人員素質,是財政項目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的保證。項目單位應成立績效評價工作小組,項目績效考評專家由項目負責人、各相關有管理經驗的財務人員和業務人員組成。財政部門和主管部門應定期對有關人員進行績效理論知識和實務操作技能培訓,以提高相關人員的業務知識和評價能力。財政部門和主管部門可組織績效評價小組人員通過績效評價典型案例分析、經驗介紹等方式進行培訓交流,學習省內外財政支出的績效評價工作的先進經驗,拓寬績效評價工作思路。還可借助中介機構的力量,聘請中介機構對單位的財政項目進行績效評價。對在績效評價工作中研究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建議及改進措施,不斷提高績效評價工作能力,推動績效評價工作的深入開展,進一步提高公共衛生的財政支出效益。

    3.3 強化項目預算跟蹤管理,提高資金使用績效

    此次績效評價只是結核病項目的年度事后評價,而實際上,財政資金投入后,在執行過程中都必須加大對財政支出資金全程監督檢查的力度,事中評價可結合項目進展情況對預算經費進行調整,定期或不定期地修正和補充實施方案,通過加強對經費使用的內部績效考核,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相關建議,將績效評價工作關口前移,提高資金使用績效。

    參考文獻:

    [1]程晉烽.中國公共衛生支出的績效管理研究[M].北京:中國市場出版社,2008,1.

第10篇

關鍵詞:安全培訓;效果;評估

培訓評估工作不是“事后諸葛”,石油產業的安全培訓更尤為重要。企業不能等到整個培訓項目完成之后才將效果評估工作提上日程或流于形式。有效的培訓評估需要貫穿整個培訓項目的始終,隨時進行必要的衡量與監控,及時糾正偏差,引導安全培訓工作走向正確的方向。因此,安全培訓效果的評估體系應該由安全培訓先期的計劃制定、過程中的調查訪談、后期成本與收益分析、安全培訓項目結束后的總結分析,以及提交安全培訓評估報告等五大環節構成。

一、制定計劃,明確責任,有的放矢

要想將安全培訓效果評估工作做到位,企業首要建全安全責任制度,切實落實“誰主管誰負責”的問責制。同時,管理者需要在安全培訓計劃制定初期就給予足夠的重視。安全培訓效果評估進行中可能涉及的所有細節都必須體現在計劃方案中。這樣,一方面明確了安全培訓過程中所需要注意哪些事項,提高安全培訓項目的質量,另一方面,也使得效果評估工作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有的放矢。

企業可以依據美國培訓與研發協會前任會長柯克帕特里克的培訓項目四級評估模式,結合企業實際,在安全培訓計劃環節確定“四級安全培訓評估體系”。即從反應、學習、行為和結果四個方面對安全培訓效果進行評估。其中,“反應”是指受訓者對受訓項目的主觀印象,包括對培訓教材、培訓師、培訓設施、培訓方法和內容等的看法,它一般可以在安全培訓結束后通過簡短的調查問卷來收集;“學習”是看受訓者接受安全培訓后,對原理、事實、技術或技能的掌握程度能夠提高多少,對這方面的評估有多種方法可以采用,如筆試、技能操作和工作模擬測評等;“行為”是員工的安全培訓前后的工作行為對比,通過對受訓人員的上級、下屬或同事進行調查訪談,可了解受訓人員在安全培訓前后的行為變化,同時,也可以采用受訓者本人自評的方法進行;“結果”指與受訓者行為有關的企業產出變化,如對企業產值等評估要項。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在對安全培訓環節制訂計劃時,要強調對安全培訓項目的相關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做好備案,這對后期所進行的安全培訓成本收益分析非常重要,盡量避免由于某些成本項目的漏算而影響分析結果。

二、及時跟進,適時調整

安全培訓要想取得良好成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安全培訓進行的不同階段適時開展溝通反饋工作,明確員工的安全培訓需求,同事對安全培訓項目的進展情況進行跟進,了解階段性成果與問題,以便及時做出調整,做好安全培訓效果的階段性評估工作。在此過程中,常用的方法是對受訓人員及安全培訓者進行問卷調查或訪談。當然,在安全培訓的不同階段,調查或訪談的重點也有所不同。

(一)安全培訓前,調查問卷或訪談問題設計

安全培訓前,調查問卷或訪談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你了解公司正對你這樣的員工有哪些安全培訓計劃嗎?你是否了解企業的安全培訓制度?你所在的崗位有哪些任職要求?安全培訓時間安排適當嗎?……

(二)安全培訓過程中或安全培訓項目結束后問題的設計

安全培訓過程中或安全培訓項目結束后可以在調查問卷或訪談中設計這樣的問題:此次安全培訓講師的表現如何?安全培訓現場、安全培訓氛圍如何?安全培訓內容如何?此次安全培訓是否達成了你的預期目標?此次安全培訓對你最大的幫助是什么?此次安全培訓中,是否有哪些內容是沒有意義的?……

(三)安全培訓項目結束一段時間的績效考核之后,問題的設計

安全培訓項目結束一段時間的績效考核之后,可以按照下列問題設計調查問卷或訪談:參加安全培訓后,你認為你在安全培訓過程中的哪些收獲對你的績效有所影響?為什么?如果企業再次組織類似安全培訓,你希望自己能夠從安全培訓中獲得哪些這次安全培訓中沒有涉及到的知識? ……

三、成本收益分析,量化結果

運用成本收益法,通過準確核算培訓項目的投資回報率(ROI,Return On Investment)對培訓貨幣收益與安全培訓成本之間的關系進行清楚地確定,這是從“結果”這一角度準備把握安全培訓項目的成效。

ROI=收益/成本

企業安全培訓項目的投資回報率,不但可以精確地量化安全培訓結果,而且通過對投資回報率的分析,還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出企業所實施的安全培訓項目的有效性,以及對企業發展產生的直接影響。

四、總結整理,長期準備

安全培訓項目進行到這一環節,重點就在于做好安全培訓項目的總結和信息整理工作。第一環節的制定計劃與第二階段的調查訪談相呼應,將計劃制定環節與調查訪談過程中所提及要點的具體實施情況進行整理,總結經驗,并分析問題,將有價值的安全培訓資料進行存檔。這樣,在對此次項目進行總結的同時,也為今后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資料。從長遠考慮,有助于企業建立安全培訓項目的數據庫。

五、提交安全培訓評估報告

安全培訓總結完成后,對此次安全培訓項目應寫出公正合理的評估報告,編寫評估報告是整個安全培訓評估工作的尾聲,也是影響安全培訓評估結果的重要環節。因此,要用客觀公正的態度撰寫評估報告,保證評估結果的價值。

六、結束語

企業的安全教育是一種“機制”,安全培訓更需要與HSE體系有機結合。在員工安全培訓的過程中,五大環節環環相扣,從安全培訓開展前的計劃制定到安全培訓結束后的評估報告,安全培訓結果評估工作對企業的意義與重要性可見一斑。完整有效的評估工作可以提高企業安全培訓的針對性,增強安全培訓價值,促進既定安全培訓目標的實現,控制安全工作中的潛在隱患,是企業實現“環保優先、安全第一、質量至上、以人為本”這一理念的有效支撐。

參考文獻:

[1]王山.《中小零售企業培訓的幾個“怎么辦”》 .2008.3.

[2]張小池.《員工培訓中的是非之爭》.2007.5.

第11篇

一、評估的目的、思路與目標

(一)評估目的

通過對各市州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情況的調查和評估,準確把握人口發展領域和計劃生育領域若干重點指標的進展情況,及時發現規劃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為完善政策措施,改善規劃實施的外部環境提供依據,確保規劃主要目標的順利完成,促進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穩步、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二)基本思路

采取突出重點、點面結合的方法,對人口發展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的一些重點指標進行抽樣調查和綜合評估,把握全省人口發展總體運行情況,進一步發揮省級人口規劃及其相關政策在全省人口發展宏觀調控中的導向作用,推動人口發展和計劃生育事業切實轉入穩定低生育水平、統籌解決人口問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軌道。

(三)擬達到的目標

1.對規劃目標、任務進展情況作出客觀評估。

2.對“十一五”時期重大工程項目進展情況及對規劃目標的推進效用作出評估。

3.形成甘肅省“十一五”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規劃評估報告及重點專題評估報告。

二、評估的原則和方法

1.省級評估和市州自評相結合。省級規劃總體評估報告既采用獨立調查資料和專項規劃評估資料,同時也吸收各市州自評的基本材料。注重對規劃實施結果的評估,推動戰略規劃的貫徹實施。

2.總體評估與專題評估相結合。省級組織規劃總體評估,選擇若干重點專題,由省人口委相關處室負責重點專題評估和重大工程項目評估。

3.定量評估和定性評估相結合。定量指標主要是事業規劃提出的發展目標和工作指標。定性指標主要考察各級黨政領導和人口計生系統干部人口規劃戰略思想的了解情況、對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重視程度和決策情況等。

4.專項采集與統計資料直取相結合。對規劃涉及的核心指標,通過專項數據采集進行評估,其他指標以現有的統計局公布數據、統計報表、信息系統數據為主進行評估。

5.系統內部評估與相關部門評估相結合。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指標,以系統內部為主進行評估。人口與經濟、人口與社會、人口素質等項指標,以省發改委、省衛生廳、省教育廳專項規劃中期評估為主,直接獲取有關數據,間接進行評估。

三、評估的主要內容

(一)省級評估的主要指標

1.總和生育率、出生政策符合率;

2.避孕節育優質服務、生殖道感染干預、出生缺陷干預三大工程覆蓋率;

3.出生人口性別比;

4.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管理指標;

5.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政策建設指標;

6.人均計劃生育事業經費;

7.群眾對人口和計劃生育的綜合滿意率;

8.人口和計劃生育信息化建設指標;

9.人口和計劃生育違法違規案件發生數。

10.基層計劃生育服務體系建設程度。

(二)評估的側重方面

評估主要側重以下幾個方面:

1.各級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將人口發展和計劃生育工作納入宏觀決策、加強領導、綜合治理的情況;近年來外部環境的變化對穩定低生育水平、統籌解決人口問題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2.“兩個規劃”有關指標的進展情況。

3.“兩個規劃”中人口計生部門承擔的人口數量、素質、結構與分布有關任務的進展情況。

4.由于外部環境的變化,對規劃的有關目標、任務提出完善的政策建議。

(三)重點專題評估

1.人口和計劃生育綜合改革評估(由辦公室牽頭);

2.全省及各市州的生育水平專題評估(由發展規劃處牽頭);

3.全省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專題評估(由流動人口處牽頭);

4.全省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綜合治理專題評估(由政策法規處牽頭);

5.全省縣、中心鄉鎮計劃生育服務站所“十一五”已安排國債項目建設和技術服務人員能力建設及出生缺陷干預專題評估(國債項目由財務處牽頭,其它由科學技術處牽頭);

6.社會撫養費征收專題評估(由政策法規處牽頭)。

7.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政策體系建設評估(由綜合協調處牽頭、少生快富和財務處配合);

8.人口宏觀管理與決策信息系統建設項目評估(由發展規劃處和西北信息中心牽頭);

9.人口和計劃生育教育培訓、職業化建設評估(由國際合作處牽頭)。

10.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評估(由宣傳教育處牽頭)。

四、評估步驟

本次調查評估活動分四個階段進行:

(一)準備階段(2008年5月-6月10日)

主要任務是:省人口委制定并下發全省“十一五”人口發展規劃和事業發展規劃中期評估方案;明確有關各處室的職責,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對各市州的自查評估工作做出部署。

(二)初評自評估階段(6月中旬-7月中旬)

主要任務是:省人口委有關處室按照分工組織專項調查評估并寫出評估報告;各市州人口委根據省方案的統一要求,擬定具體的調查計劃,設計本市州調查需要的各種調查提綱和問卷并組織對所轄的縣市區進行調查評估,并寫出報告報省人口委。

(三)綜合調查評估階段(7月下旬-8月底)

主要任務是:省人口委組織對市州進行調查評估;依據收集取得的各項數據、專項調查報告和市州自查結果省人口委進行匯總,運用綜合評估方式對“十一五”規劃實施進展情況作出評估,按要求起草省級“十一五”規劃中期評估報告,上報省發改委和國家人口計生委。

第12篇

一、溫嶺市開展預算績效監督的多層面實踐

近年來,浙江省溫嶺市在開展多形式的預算審查監督過程中,不斷引入績效理念,財政、審計等部門深入推進績效評價工作,市人大常委會不斷深化和完善預算績效評價監督,各鎮(街道)也積極引進績效理念,關注預算績效管理,形成了多方協同、共同推進的良好格局。

(一)市級部門層面推進預算績效管理的工作實踐

隨著我國新公共管理運動(NPM)逐步開展,溫嶺市財政局自2006年開始探索財政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通過設立預算績效評價科等途徑,逐步健全組織機構,不斷拓展績效評價的范圍,加強預算績效管理。2007年市政府發文《溫嶺市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實施方案》,2008年首次在全市范圍內對20萬元以上的財政支出項目開展績效評價,并重點選擇36個項目進行單位自評。2009年,選擇16個項目進行重點關注。2010年,對9個重點部門中的16個項目進行自評。從2011年起,實行由自評單位自設績效評價指標,然后由財政局評價人員逐一跟進開展業務指導,對指標體系進行探索。2012年對53個項目以部門為主開展自評,13個項目通過委托中介機構進行評價。2013年,市財政局出臺《溫嶺市市級機關單位預算績效管理工作考核辦法(試行)》《溫嶺市預算績效管理實施辦法》等,規定每年20萬元以上的市級部門項目支出均要開展績效自評,市財政局抽取一定比例實施重點評價,部分項目還委托中介評價。市財政部門在2013年對現代服務業發展引導財政專項資金等16個項目績效情況開展評價的基礎上,2014年將全市50個單位的50個項目列入市級部門績效考核項目,其中,市文廣新局公共文化產品配送項目、市經信局企業家人才隊伍建設等14個項目列為預算績效目標管理重點關注項目。

該市審計部門在審計過程中,注重財政資金使用績效情況監督,加強對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監督。2007年開展首個績效審計項目,即溫嶺市2004年至2006年公路養路費績效情況專項審計調查,2008年開展了溫嶺市2007年度政府集中采購績效專項審計調查。2011年11月,向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五十五次主任會議專題匯報市審計局關于溫嶺自來水廠2008至2009年度資產負債損益審計整改及2010年度經營管理績效審計情況。2012年開展了全市2011年度生態資金績效專項審計調查,對督促提高財政資金績效起到了積極作用。

(二)市人大開展預算績效監督的探索歷程

溫嶺市人大常委會不斷深化預決算審查監督工作,把監督視角聚焦于預算績效管理,不僅關注資金分配得合理不合理,預算執行得規范不規范,而且關注資金使用效果好不好。市人大通過常委會審議、專題調研、專題詢問、審計交辦、績效評價民主懇談會等方式,加強對涉企專項獎補資金、涉農資金、科技專項資金、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等績效監督,督促完善預算績效目標管理、績效運行跟蹤監控、評價結果反饋和應用、績效管理情況信息公開等全過程管理。

2007年,市人大常委會審議上半年計劃執行情況中,提出要積極探索固定資產投資管理新模式,提高固定資產投資績效。2008年,督促市政府做好重大投資項目的績效審計,加大對項目建設、安全運營及資金使用的監督,確保工程質量和投資績效。2009年,在市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部門預算專題審議會上,代表提出要對科技局科技支持項目進行分類細化,體現科技經費的使用績效。對人口和計劃生育局預算要提高計生宣傳教育經費的使用績效,增強計生法律法規的實際宣傳效果。2009年,市人大常委會審議上半年預算執行情況中,提出積極推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逐步建立科學合理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提高財政預算管理水平。2010年7月,市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審議市政府《關于溫嶺市2009年度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強對專項資金的管理和監督,清理和盤活各類專項資金,提高專項資金使用績效。2011年11月,市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九次會議專題審議市政府《關于部分重點工程和項目績效評價情況的報告》,針對存在的思想認識不夠統一、評價標準難以確立、基礎工作尚需完善、評價結果運用不足等問題,要求強化預算績效觀念,健全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注重績效評價同參與式預算相結合,進一步突出績效評價的重點,將績效評價結果作為新一年核定部門預算的重要依據,建立績效問責制度,評價結果及時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并逐步向社會公開。2012年,該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市政府《關于溫嶺市2011年度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要求深化跟蹤績效審計,切實推動績效審計向縱深發展,逐步推行政府績效管理制度。

2014年5月,該市人大常委會首次專題召開預算績效評價項目交辦會,向市財政局及相關部門交辦3個重點預算績效管理項目,市農辦3000萬元“美麗鄉村建設專項資金”、市發展和改革局3365.33萬元“服務業發展財政引導專項資金”、市經濟和信息化局4000萬元“技術改造專項資金”,確定為2013年預算績效評價及2014年預算績效管理的重點監督對象。同時,把民主懇談和中介評價進行有機結合,從政策是否科學、安排是否合理、執行是否到位、效果是否發揮等方面著手,于9月11日、10月11日分別組織召開3場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民主懇談會,每場會議由部分常委會組成人員、人大代表、專家、企業負責人、“兩庫”人員等100多人參加。經過會前集中調研、分組調研、聽取主管部門及中介機構匯報、集中和分組懇談、調查問卷等,共有173名與會人員發言,經整理共提出建議意見137條。11月25日,該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六次主任會議專題聽取市財政局關于服務業發展引導財政專項資金、美麗鄉村建設專項資金、技術改造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情況的匯報,結合存在問題就進一步健全績效評價機制、完善專項資金政策、發揮績效評價的作用等提出意見和建議,并要求結合新一年度預算安排,予以整改落實。

(三)鄉鎮人大探索預算績效監督的多種方式

該市各鎮(街道)在預算安排時,緊緊圍繞中心工作,注重把資金使用與政府重點項目結合,與代表和群眾的意愿結合,與項目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結合,貫穿績效理念于始終,發揮財政資金的最大效益。在監督預算執行的同時,重點關注資金的績效情況,采取多種形式進行跟蹤監督。如該市澤國鎮人大2014年組織召開城建線2013年預算績效評價詢問會,市鎮人大代表、選民代表、智庫專家、中介機構等圍繞總額達15771萬元的2013年鎮政府城建線9大類41小項預算績效情況,開展分組討論、大會集中詢問和滿意度測評等。塢根鎮選擇3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開展跟蹤視察并進行評價,箬橫鎮就污水處理單個項目開展績效詢問和評價,取得了良好的監督效果。

二、預算績效監督的作用及意義

(一)有利于改變預算重心,達到預算項目擇優作用

在地方財力有限的情況下,政府部門從以往的傳統預算編制爭項目、爭資金,逐步轉向重點關注預算資金要實現的目標任務、預期效果等方面。各部門在年初安排預算過程中,既要考慮項目上一年度執行情況,又要關注項目實施的經濟性、效率性、效益性以及新一年度績效目標、中長期目標等,對項目實施所需的資源和存在問題進行綜合分析,這有利于達到優化資源配置、預算項目擇優等目的。

(二)有利于改進政府部門作風,提高公共財政管理水平

根據公共委托理論和新公共管理理論,政府給予各級預算單位資金使用方面更多的自和靈活性,更注重投入后的產出和績效結果,社會公眾對政府行為的關注點從對公共資源的如何分配轉向公共資源的配置結果和效率。人大作為權力機關,受人民的委托監督管理地方事務及財政預算,通過加強預算績效監督引入代表和公眾監督機制,對部門預算支出的績效情況、不規范使用財政資金、一成不變的獎補政策等進行監督,有利于改變以往僵化模式,改進部門作風,提高工作效率、公共產品質量和公共財政管理水平。

(三)有利于推進民主理財和法治預算,提升政策的科學性

預算績效管理的各個環節融入民主決策的管理機制,財政部門、主管部門、人大代表、社會公眾、專家等就預算執行、資金績效情況開展充分地博弈,有利于提升財政政策的利益整合能力,改變預算決策弊端,起到很好的政策規劃功能。通過整合各個層面的意見,及時調整獎扶政策,糾偏揚長,使得財政獎補政策更加科學,預算安排更加民主,政府理財和預算績效管理更加依法、公開、透明。

三、地方預算績效監督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各地在預算績效管理和監督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與預算績效改革仍有很多差距,在績效評價理念、體系構建、機制建立、范圍和內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尚需不斷突破。

(一)思想認識不夠到位,預算績效觀念尚需提升

部分政府部門負責人、預算單位分管領導沒有充分認識預算績效管理的重要性,對爭取預算資金的總量很積極,而對績效評價工作積極性不高。有的認為只要不犯原則性錯誤、把年度預算資金用完就“大功告成”,對資金使用“效果”關注度不夠,存在部門本位主義。有的財務負責人有畏難情緒,認為預算績效管理增加工作量,采取敷衍和消極應付態度,工作停留在表面。有些部門在自評環節不夠嚴肅,測評表或調查表發放、填寫過程,存在“批量”拷貝應付等現象,自評結果優秀、良好較多。

(二)精細化管理存在較大差距,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不夠完善

許多地方的財政部門對項目資金設置了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并進行具體詳細劃分,但有些指標仍然較為籠統,預算績效管理難以與風險評估控制實現有效銜接,不能體現財政資金管理使用的精細化要求。比如,有的項目只是在立項時編制了總的績效目標,設計了簡單粗放的指標,缺乏細化效益目標和具體評價指標,績效評價報告的質量不高,目標設定較為籠統,難以精細化衡量和考核,影響項目評價效果。

(三)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機制不健全,結果反饋應用亟待加強

許多地方政府尚未真正健全“預算編制有目標、預算執行有監控、預算完成有評價、評價結果有反饋、反饋結果有應用”的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機制。績效評價作用發揮仍待加強,沒有真正起到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監督的作用。預算績效評價結果的反饋較少,在績效結果應用上存在脫節現象,對資金劃撥沒有起到應有的參考作用。許多預算安排的依據是市委市政府相關文件,即使部分政策已經不符合當前形勢,卻尚未及時加以調整和改變,盡管代表和公眾滿意度低,仍然按照原政策文件規定,照常進行資金撥付,導致有的項目績效評價結果不佳,影響績效評價嚴肅性。

(四)財政資金安排尚不科學,會計核算方法仍待優化

部門資金除了人大審議通過的年初預算資金,還有一些臨時性追加的預算,以及上級爭取到的部分配套資金,一些財政部門尚未事前對此開展績效評價。有些單位成本觀念淡薄、效率意識不強,出現了項目資金撥付到位,但是項目卻沒有啟動、資金績效分析滯后等現象。在會計核算方面,行政事業單位大多實行的是收付實現制,側重于對政府投入資源而非實際產出的控制,對資金使用后帶來的實際產出及其效果需要花費的財政成本缺乏考量,某種程度上軟化了對資金使用績效的約束。權責發生制已成為當前世界政府會計核算的主流和發展趨勢,但是受會計核算成本、預算單位觀念固化、財務負責人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政績考核機制不完善等影響,仍存在較大困難。

四、開展預算績效監督的路徑設計及建議意見

新修訂的預算法增加預算績效管理條款,為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深入開展提供了法律上的支撐。地方人大如何實現對財政資金監督向支出效果轉變,強化預算單位責權理念,推進建立相配套的財政、審計制度等,探索一條程序性和實質性并重的預算績效監督路徑,仍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新課題。

(一)健全機制,提升公共利益的決策效力

浙江省溫嶺市人大開展了10年的參與式預算探索,其實踐成果被寫入新修訂的預算法第四十五條等章節。該市從最初的公眾參與意識培育,到現今的不斷完善全過程、全方位的預算審查監督制度、公眾和代表參與預算決策的機制,使得公共利益成為預算資源配置的核心價值目標和衡量標準,取得較好效果。因此,要不斷健全預算協商機制,使得政府部門、社會各階層牢固樹立公共利益是增強預算績效的邏輯起點和終極歸宿意識。基層人大要搭建多樣化的預算績效協商平臺,擴大公眾參與面,注重約束和激勵并存的機制建設,讓各方圍繞預算資金績效開展充分懇談、辯論、詢問,達成共識,提高預算決策的科學性,逐步扭轉以往低效行為。

(二)循序漸進,逐步實現績效監督全覆蓋

各地推進績效監督不能“操之過急”,美國自1993年醞釀實施績效預算改革,用5年多時間開展大量的知識傳播、技術培訓、各項制度建設等。各地要通過完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機制、深化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民主懇談等,解剖“麻雀”,從個別案例中發現存在的問題,尋找對策,提出財政資金獎扶政策的調整措施。在預算編制階段,要明確各資金要實現的績效目標,既要確保建設資金所需,又要避免資金閑置和沉淀。在各部門一定資金額度(如20萬元以上)項目均要開展績效評價的基礎上,要循序漸進,落實群眾較為關注的民生類項目、重點項目開展績效評價監督試點。

(三)完善政策,注重全過程預算績效監督

各專項資金的獎扶政策亟待重新研究和論證,將政策執行情況列入績效管理范疇,促進完善相關政策。通過部門自評、中介機構參評、財政重點評價等方式對項目及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績效評價,并與部門預算下一年度預算安排掛鉤,完善財政資金申報、審核、使用、監管、考核、反饋全過程。健全預算績效目標事前申報審核機制,把預算績效管理的約束力前置到編審環節,避免事后評價缺陷。市財政、審計等部門通過對政策合理性進行有效監督,相關主管部門加強對項目的實地調研和論證工作,擠干預算申報過程中的“水分”。要跟蹤好各獎補資金使用和管理情況、項目實施效果,根據出具的績效評價報告,為下一年安排資金提供重要參考。

(四)注重聯動,強化績效評價配套體系建設

健全評價機制,組織各單位對項目實施依據、主要內容、資金明細測算情況、預期績效目標合理性、項目實施保障等進行認真申報,嚴格專家審核,對實施依據不充分、績效目標不明確的予以核減或暫緩資金安排。進一步建立規范的政府績效預算管理相關制度體系,理順各方關系,完善財政預算資金分配模式。要牢固樹立用錢必有效、無效必問責的理念,健全績效問責、激勵約束機制,對資金使用評價結果較差的,要及時開展事后績效評價問責。建立健全與部門預算、項目監管、干部任用獎懲相結合的全方位、多維度的績效評價問責制度體系。同時,結合專項資金使用情況和產生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等,對財政資金使用效果較好的,予以多形式的獎勵。要控制好預算成本,做到每一筆財政支出資金符合“績、預算、效”三個維度要求,設定好申請撥款所需的量化業績指標,科學合理編制具有明確量化標準的預算。

(五)細化指標,加強財政資金內部管理

要精細化設置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指標體系,提高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結果的準確性和嚴謹性。有針對性地修改和完善績效評價指標,依托科學規范的績效評價方法,對財政資金支出的經濟性、效率性、效益性進行公正地考評,并進行動態化監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權責發生制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的要求,對于行政事業單位而言,推進預算績效管理、建立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加強內部管理已經成為行政事業單位一種內在要求,建議會計核算基礎由收付實現制向權責發生制轉變。

(六)用好結果,發揮預算績效評價的作用

績效評價是績效管理的核心環節,注重結果運用是衡量績效評價效果的關鍵。完善評價結果反饋渠道,針對績效監督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以書面文件形式反饋相關部門,督促整改,并將績效評價結果作為市財政部門安排年度預算的重要參考依據。健全預算績效評價信息公開機制,對每年度財政資金補助項目和績效評價情況,逐步向全社會公開。對社會關注度高的民生項目、重點項目的績效評價情況,通過政府門戶網站、人大網站、“一報兩臺”等公開,接受社會公眾監督。要進一步增強問責機制,保證預算審計的獨立性,增強預算產出和效果的度量行為,保障績效評價的有效性。

(七)加強培養,注重專業化人才隊伍建設

績效管理的專業性、綜合性要求很高,需要從事該項工作的人員不僅要熟悉財政預算、審計等知識,還要掌握具體評價項目的行業知識,對投資分析、數理統計、土木工程估價等領域的專業技能要求較高。當前,龐雜的工作量與精細化的績效評價形成矛盾,無論是財政部門還是主管部門、中介機構,人才隊伍建設難以跟上財政預算績效改革的需要。因此,需要進一步形成共識,多措并舉,注重培訓,加強專業化的人才隊伍培養和建設,提高財務人員和機關干部預算績效管理的素質和能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2014年最新修正版)》,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2]茍燕楠:《績效預算模式與路徑》,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1年版。

[3]徐曙娜:《走向績效導向型的地方人大預算監督制度研究》,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4]景宏軍:《地方政府引入績效預算的理性思考》,載《地方財政研究》2015年第1期。

[5]馬國賢:《論預算績效評價與績效指標》,載《地方財政研究》2014年第3期。

[6]閆觀斌:《積極推進預算績效管理,切實提高財政理財水平》,載《經濟師》2014年第1期。

[7]安志剛:《預算績效管理問題研究》,載《甘肅理論學刊》2014年第2期。

[8]雷曉娟:《縣域預算績效管理改革現狀與思考》,載《當代經濟》2014年第8期。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淫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精品一级片高清无码,国产一区中文字幕无码
一本一本久久A精品综合 | 日本熟女A∨乱伦中出 | 亚欧一区深夜福利视频 | 中文字幕久热精品视频在线 | 亚洲中文三级情片在线观看 | 日本乱妇AⅤ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