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9-26 11:41:0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探析農民創業培訓策略,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摘要:創業的理論、服務和實踐等是現代農民創業培訓的主要內容,開展此培訓活動主要是為了竭盡全力對可以積極創業的新型農民進行培養,從而促進其創業能力增強,給予其引導和扶持,使農業生產規模得到擴大,增強管理能力,從而實現農業產業化和專業化發展,用創業帶動就業。由此可以看出,在我國新農村建設中,農業創業培訓已成為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本文主要對農民創業培訓策略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民;創業培訓;培訓方法
長時間以來,我黨以政府始終都是把農村、農民和農業問題放在首要位置,積極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推動現代化農業發展速度加快,顯著提高了農民的生活水平。但是,我國是人口大國,耕地有限,現階段的人均耕地不超過0.1hm2,農民缺少必要的生產資料,同時諸多農民并未接受過系統教育與培訓,外出務工也以體力勞動為主[1]。如此一來就極大阻礙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同時也浪費了農村的人力資源。因此,當務之急就需要在農民創業方面加強培訓,并給予農民引導,讓其積極展開自主創業。借助培訓促進農民就業率提升,有效改善農民的生活水平。
一、做到服務,營造創業培訓的良好氛圍
第一,政府和相關部門要頒布促進農民創業的政策,對農民創業計劃予以制定,促進農村創業信心增強,尤其是就諸多沒有創業經歷的農民來說,他們并不了解政策以及市場,要借助開展免費講座,下鄉進村宣傳,加深其對鼓勵農民創業相關政策措施的了解。第二,積極對當地成功創業者的相關事跡進行宣傳。第三,充分發揮專業技術人員、教授以及專家的行業、專業優勢,借助構建培訓中心,圍繞核心農戶組建會員小組,借助會員小組開展的活動,經常性地提供給創業者創業指導服務,將普遍性問題發現,集中進行指導;針對難點問題和個例,可以讓輔導老師和專家上門進行指導,促進農民素質提升。第四,立足于各學員個人、經濟收入和家庭等實際清理,為其制定相應的致富項目,給予有創業愿望的農民幫助,對適宜的創業項目進行選擇。第五,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還要加大對區位優勢的宣傳力度,對農民創業的優惠政策進行制定,并將其落到實處,竭盡全力創設農業創業的良好環境。
二、運用合理的培訓方法
農民培訓創業工作系統性加強,以往采取的培訓方法雖具有一定效果,但是為了確保效果最佳化,還需要加大研究力度[2]。筆者建議,應結合實際情況采用下述幾種培訓方法,從而獲得理想成效。第一,常規教學方法。選擇和學員實際情況相適合的教材。任課教師應認真做好備課工作,制作和學員相適合的課件,認真教學,同時將考試考核環節切實抓好。第二,對教育方法加大普及力度。最大化借助現代科學技術的有事,積極采用遠程教育和網絡教育等手段,同時為學生發放資料,組織考試,從而讓學員全身心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第三,互動參與教學法。即立足于常規教學方法進行優化,從而加大師生在課堂中的互動力度。學員可以提出自己的疑惑,師生之間相互討論,從而讓學員有機會可以上臺發言,如此便能促進學員學習效果提升。第四,田間現場教學法。即授課教師把學員帶到畜禽養殖場和田間等進行教學,從而加深學員的印象,展開現場體驗,從而更好地在實踐中靈活運用。第五,師傅帶徒弟式教學方法。通過課堂教學,學員們已經掌握了一些理論知識,之后便可以到養殖場或農場中等學藝,向經驗豐富、技能高超的師傅學習實操方法,同時在學習技術的基礎上,還要掌握經營管理方法。此外,教師還可以采用結合上述方法,將每種方法的優勢最大化發揮出來,從而促進教學成效顯著提高。
三、科學安排,合理設置培訓內容
農民在開展創業過程中,要想將一定規模形成,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就需要創業農民善于經營、會管理、懂技術,同時要加深對市場信息、相關政策、法律的了解,不然創業很容易失敗。因此,在開展農民創業培訓的過程中,應從下述幾個方面入手,促進農民素質和技術提高。在制定培訓方案的過程中,需要將下述內容納入考慮范圍:
第一,法律政策培訓。圍繞農牧業生產經營,重點學習與之相關的各項政策措施,包括農民創業的信貸優惠、政府支持創業的相關扶持措施等。除此之外,其它方面的法律法規,如市場經濟、食品等也有學習的必要。
第二,經營管理培訓。這方面的培訓內容集中在農業經濟管理基本知識、市場營銷知識以及小型企業管理知識,獲取市場信息的方法與渠道上,當然,還需知曉農牧業企業的特點,并將相關經營管理措施與一般管理方法掌握。
第三,農業科技培訓。科技培訓一定要適應農業專業化生產,并同步于產業化經營發展形勢,針對農業生產技術,積極開展相關培訓活動,主要內容包括重大技術、特色產業、主導產業以及骨干農民培訓[3]。在開展實際培訓活動時,應根據創業項目的不同確定具體的科技培訓內容。比如,種植業培訓集中在作物生長發育規律和基本知識、作物栽培技等方面,以栽培技術為重點。要求掌握包括選種、育苗、施肥、病蟲害防治等在內多項技術,其中又以高產優質栽培新技術為學習的重點;針對從事養殖業的,要展開普通疾病防治、防疫消毒、養殖技術、生長繁殖特點、畜禽基本知識等方面的培訓,把疫病防治和飼養管理技術作為重點學習內容;針對從事養殖業的,要展開畜禽普通疾病防治、防疫消毒、養殖技術、生長繁殖特點、基本知識等方面的培訓,把疫病防治和飼養管理技術作為重點學習內容。要幫助學員充分掌握畜(禽)種的飼喂、繁殖、圈舍建造、疾病預防、良種選擇、飼料搭配、飼草種植等技術。因為諸多農民文化素質較低,所以要將實際操作作為重點培訓內容,合理控制理論知識的占比,增加學習、掌握難度較小的實用技術。
四、做好跟蹤服務,提高創業培訓實效性
農民創業培訓應發揮跟蹤服務的優勢整合創業的各個階段,以將一個全面系統的培訓網絡建立起來。創業前,有效展開創業知識的教育和宣傳,幫助農民正確認識創業,使其創業方面的困惑得到消除;創業中,密切關注和創業有關的各種新動態,向創業農民及時提供最新的創業信息,同時給予農民幫助,將其創業中遇到的問題有效結;創業后,依然繼續為創業農民提供決策投資、風險預測以及市場評估方面的幫助。須知,在提升創業培訓實效性方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把跟蹤服務落到實處[4]。首先,對培訓教師加大績效考核力度,適當增多培訓報酬,將其進行跟蹤、回訪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以第一時間為農民解答生產時間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其次,對跟蹤服務方式予以創新,培訓機構在開設創業服務熱線、網站的同時,還應在網絡上為創設農民建立一個溝通交流平臺,以便進一步了解他們的各項情況,并展開統一分析、整理和歸檔,確保今后的培訓有據科學。
結語:總而言之,為了促進農民素質有效提高,對其展開系統、科學地培訓極為重要。但是,在農民培訓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如培訓供需矛盾突出、農民培訓效率不高、農民自主培訓意識薄弱等,這就需要采用相應的培訓手段,豐富培訓內容,以人為本,對農民培訓工作引起高度重視,從而將農民培訓中產生的各種問題有效解決,促進農民群體素質提高。
參考文獻
[1]劉秀蘭.失地農民創業培訓現狀分析及對策建議[J].現代職業教育,2021(02):34-35.
[2]季玉才.關于現代農民創業培訓的幾點思考[J].企業科技與發展,2020(01):180-181.
[3]彭志武.農民創業培訓的困境與突破[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01):210-212.
[4]孫素梅,徐曉明,徐劍.返鄉農民創業培訓策略探析[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2018,18(04):72-76.
作者:楊懷宏 單位: 高臺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發表于《南方能源觀察》202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