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頁 精品范文 民族教育論文

民族教育論文

時間:2022-04-02 08:47:3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民族教育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民族教育論文

第1篇

一、存在的瓶頸問題

1.民族地區優質教育資源向外流失嚴重學生和教師是學校教育最主要和最重要的資源,尤其優秀的學生和教師。但,近年來,這種優勢的教育資源在民族地區卻在不斷嚴重地流失著。其中原因有多方面。總的來說,這是“社會轉型期”必然的社會現象。城鎮化、工業化、市場化的快速推進,帶來社會的巨大變化,大量的人口從落后邊遠的山區或農村遷徙到中東部發達地區或中心城市,這成為中國當下不可逆轉的人口流動大潮。具體到當下民族地區教育資源流失問題的原因分析,可以進一步列舉為三點:第一,由于歷史的原因,教育資源分布不平衡,尤其優質的教育資源——教師、先進的教學設備都集中在中東部發達地區和中心城市。民族地區學校教育一直處于比較落后的狀態,導致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難以得到根本性提高,從而引起學生家長失去對學校的信任。其結果必然是,只要家庭條件稍好的家庭,他們都愿意舍近求遠,把孩子送到各方面條件比較好的中東部發達地區或中心城市學校就讀;第二,民族地區學校教師的工資福利待遇與中東部發達地區、中心城市學校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甚至一些民族地區鄉鎮學校教師的工資還時常有被拖欠的現象,民族地區教師工作積極性因此遭受嚴重打擊。工作環境等的不如人意,迫使部分民族地區教師做出新的選擇,他們不得不到更有發展前途的中東部發達地區或中心城市尋找機會;第三,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化和發展,部分民族教育教師受市場功利化的影響,民族教育責任意識逐漸淡化,他們中一些人不再愿意承擔自己的民族教育歷史責任,徹底拋棄了“當老師的行當”。人口的自由流動本來是社會進步發展的標志。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前面所提到的“人口流動”絕對談不上是社會進步發展的表現;相反,它是社會不公——具體表現為社會教育資源分配不公所產生的不良現象;任其發展,毫無疑問,會給本已脆弱的中國民族教育帶來致命的打擊。

2.教育考核評價標準單一帶來的被動局面由于歷史、自然、社會等方面的原因,民族地區長期處于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文化落后、經濟欠佳的后發展狀態。民族地區各級各類學校大多地處偏僻落后的地域環境。尤其民族地區的兒童少年很難獲取應該的學習資料、信息,他們大多知識量少,視野狹窄。由于長期居住在邊遠落后的山區,少數民族的小孩在入學初期一般都不太通曉漢語普通話。一些少數民族學生聚集的民族地區中小學校,教師為了照顧學生的學習,只好使用當地的民族語言進行授課。盡管,目前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學校教師已經可以使用“雙語”進行教學。不過,對于本來就存在“文化隔閡”的少數民族兒童少年來說,要他們完全掌握“老師的語言”已經非常困難,但他們還是被要求跟全國同齡的中小學生一樣都要學習英語,以及學校所開設的規定使用全國統編漢語教材教學的各門功課;更困難的是,他們還要跟全國同齡的中小學生一樣,都要使用“同一張標準化考試試卷”……簡之,跟一般漢族學生相比,少數民族學生學習的障礙性客觀上是多了幾層,而語言思維的障礙恐怕就是其中一關。在全球化、現代化已席卷每一個角落的當下時代,少數民族學生為了自身的生存與發展,他們必須盡可能地接觸和學習更多的現代技術文化知識,尤其要適應和通過現行的各種考試和選撥(而這些考試與選撥對于少數民族學生而言多少有不公平的地方——是起點上的不公平)。因此,很多就讀于基礎教育或者中等教育階段的少數民族學生,只能忍痛割愛,選擇放棄使用本民族語言,隨之對本民族的文化也就棄如敝屣。在應試教育標準單一的考核評價“指揮棒”下,民族地區少數民族青少年學生正在面臨民族文化根性徹底丟失的危險,他們有可能要迅速蛻變成現代社會里缺乏民族精神定性的“無根人”;而這樣的人,要么是缺乏自信,要么是狂妄自大,身心難以得到健康發展。

二、推進民族教育和諧健康發展的路徑探討

黨的十報告提出:“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重點向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水平,積極推動農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2]貫徹落實黨的十精神,總結民族教育經驗與教訓,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尤其大力推進民族教育和諧、健康發展,這是歷史的潮流所向,是國家民族未來的希望所在,值得深入探索。

(一)繼續加大對民族教育的扶持力度留住民族地區優質教育資源,這是突破當下民族教育發展瓶頸問題的關鍵所在。要解決好這個問題,黨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必須認真貫徹落實十精神,尤其要深入理解其中的“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重點向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傾斜”這句話語的重要精神,始終把優先發展民族教育作為中國教育事業全面發展的重要任務來抓;繼續加大中央財政對民族教育的投資和扶持力度。其中,要留住優秀的教師和吸引優秀的人才,讓他們安心長期甚至終身從事民族教育,國家必須對民族地區教師實行工資傾斜政策,確實提高民族地區教師的工資待遇水平;制定相關的監督保障機制,確實落實和完善民族地區教師社會保障政策,保證教師們工資按時足額發放。而要留住學生資源,特別是留住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就要認真貫徹落實好國家對于民族地區學生的各種扶持政策,做到“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構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3],不斷改善民族地區學校的辦學條件,逐步縮小民族地區與中東部發達地區學校的差距,辦好民族地區民族學校,重新贏得學生家長們對民族教育的信任。

(二)不斷完善民族教育考核評價體系在全球化時代,真正的民族教育應該既要強調“民族性”,又要強調“現代性”,必須做到兩者的高度統一。但,目前的民族教育似乎還無法完全擔當起這樣的重任,癥結所在無疑與目前還在執行的過于單一的教育考核評價體系有關。尤其針對民族教育而言,只有深入改革現行的教育考核評價體系,變單一的考核評價為多元的考核評價;積極探索、試行適當減少全國統一規定的考試科目,增加少數民族文化方面的知識考核;根據少數民族學生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自行選擇考試科目,等等。簡之,從實際出發,從少數民族學生健康成長成才出發,不斷完善民族教育考核評價體系,民族教育的時代困境才有望得到突破。

三、結語

概而言之,黨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必須認真貫徹和落實黨的十精神,進一步加大對民族教育的投資和扶持力度,確實提高民族地區教師的工資福利待遇,改善民族教育的辦學條件和辦學環境,千方百計留住民族地區的優秀教育資源;同時,圍繞少數民族學生全面健康成長成才需要,進一步改革現行單一的教育考核評價體系,實行特殊靈活的考核方式,為實現真正的教育公平,推進民族教育和諧、健康發展,保證民族地區社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以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實實在在的努力。

作者:李金單位:廣西民族師范學院思政部

第2篇

本年度我擔任高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同時擔任高一語文備課組長的工作。

根據以往的工作經驗,在開學之初我首先對未來三年的語文教學工作進行了一個大概的規劃,規劃緊緊圍繞現代文目標拓展閱讀與強化文言詩文基礎兩個核心工作展開。

在現代文拓展閱讀方面規劃并實施"萬字時文閱讀"三年行動計劃,意在通過對有鮮明思想性和時代感時文閱讀,一方面提升學生的閱讀品質,一方面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積淀思想、提升認識,培養學生的思維理性,幫助學生以現代的、理性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人和事,本學期已為全年級學生推薦閱讀時文13篇文章;在文言詩文的教學中,在抓好語文教材教學的同時,還利用學生的成語習得有計劃地實施上海高考"300文言實詞"的理解和記憶,我們還打算從高一下學期開始滲入古詩詞的鑒賞,以期提升學生的高考應試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學習提升學生的文學、文化等人文素養。

本年度主要擔任預高、高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我所任教的高一(12)班屬于xx內高班的學生,漢語基礎相當薄弱,尤其是他們的古詩文學習幾乎就是從零開始,經過預告一年的漢語學習,學生的漢語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進入高一年級之后,已經能夠跟上整個年級的學習進度。盡管因為語言積淀、語言應用等方面的原因,他們的應試閱讀仍然存在很多障礙,但學生任然在慢慢地進步。

本年度我結合內高班學生的學情,確立一個區級重點課題:《漢語成語習得在內高班漢語學習中的作用》;

本年度共有四篇論文先后獲獎:

《xx》在"黃埔杯"長三角城市群"新觀念,好實踐"征文評選中獲三等獎;

《xx》發表在《上海市中小學民族教育教學案例匯編》一書中;

《xx》獲xx區"文學教學內容的確立"征文一等獎;

《xx》獲xx區教育學會第三屆優秀教育論文評選三等獎。

第3篇

關鍵詞 經濟學特色專業 思路 方案

中圖分類號:G423 文獻標識碼:A

Think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nomics Characteristic

Specialty in Western Colleges

――Take Shihezi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I Fa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Xinjiang 832000)

Abstract From the importance of characteristic specialty construction of economics, combined special situations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Western China, take example of Shihezi University, discussed goals, ideas and scheme of economics characteristic specialty construction in western college.

Key words economics characteristic specialty; ideas; scheme

特色專業建設問題關系到我國培養區域性創新人才的關鍵,是當前高等學校質量工程建設中的重點問題。為解決西部經濟發展問題,西部高等院校承擔著越來越重要的人才培養任務。石河子大學位于新疆石河子市,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和國家西部重點建設高校,教育部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建高校。為此,筆者結合石河子大學經濟學特色專業建設的實際,本著“服務邊疆”“穩定邊疆”的辦學特色,為西部地區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的高素質經濟人才。

1 經濟學特色專業建設的重要性

近年來,高等教育規模快速發展,質量有了較大的提高,為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以及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高等教育質量還不能完全適應具有區域特色的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迫切需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進一步深化高等學校教學改革,有針對性的進行學科專業的設置,提高人才培養的專業性和方向性,更好地滿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需要。教育部、財政部教高〔2007〕1號文件《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提出:“要大力加強本科專業建設,按照優勢突出、特色鮮明、新興交叉、社會急需的原則,擇優選擇和重點建設特色專業點,引導各級各類高等學校發揮自身優勢,努力辦出特色。”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為落后,西部高校人才培養為加快經濟發展肩負著重要的使命。目前,教育部指定北京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對口支援石河子大學,浙江大學、天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對石河子大學實施援疆學科建設計劃。如何在新形勢下,抓住發展契機,培養西部經濟人才,解決西部經濟發展問題是亟待解決的研究課題。

2 經濟學特色專業建設的目標及思路

2.1 建設目標

特色專業建設是體現高校專業水平的重要內容,越來越多的高校把特色專業建設作為提高競爭力的顯示性指標。

通過特色專業的建設,優化高等學校專業結構,使西部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得到提高,高等教育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的機制基本形成;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西部人才培養質量,使學生對經濟問題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顯著增強;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進一步提高,針對特色專業對教師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高等學校管理制度更加健全;石河子大學經濟學特色專業的建設努力將本專業建設成為新疆高級經濟學人才培養基地和同類高校相關專業建設的示范基地,最終實現建設梯隊結構合理、課程體系完善、內容特色鮮明、西部地區一流的高層次、應用型經濟學人才培養基地的目標。

2.2 建設思路

經濟學專業建設不僅要滿足兵團經濟建設對經濟學人才的需要,同時也要服務于市場對經濟學專業各種人才的需要。對傳統經濟學專業建設進行全面改革,打造融開啟經濟學思維、培養經濟學創新能力、提高個人綜合素質“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

經濟學專業應以教學團隊建設為根本,高素質的教學團隊是專業建設的根本,只有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才能將理論領先的科研成果轉化到教學實踐當中;以教學條件建設為基礎,只有完善的教學條件,才能更好地滿足師生教學和科研的需要,提高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以課程體系建設為核心,課程體系建設是特色專業建設的核心,經濟學專業“以兵團精神育人,為屯墾戍邊服務”的特色要通過課程體系設置表現出來;以實踐教學建設為支撐,實踐教學建設是特色專業建設的支撐,只有通過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及其實踐教學環節的完善,才能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培養出各行業高素質的經濟類人才,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

3 經濟學特色專業建設的方案及措施

3.1 特色專業團隊建設

良好的師資團隊是經濟學特色專業建設的主體,而有效的團隊管理運行機制是特色專業師資隊伍建設的關鍵。首先加強團隊教師的日常教學管理。按照不同層次的教學需要,合理調配教師,并按教學管理規范要求完備、完善各種教學文件;其次,形成團隊教研活動制度化和經常化。做到教研活動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展開;第三,強化團隊的激勵約束機制。加大教學、科研獎勵的力度,調動團隊教師進行教學科研的積極性;第四,形成科研教學轉化制度。鼓勵教師積極主動的申報相關課題進行研究,并將研究成果及時充實到經濟學專業的教學中,促進科研成果的教學轉化,提高團隊教師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另外,借助國家西部重點建設以及北京大學、天津大學等高校對口支援石河子大學的有利契機,采用自主培養與校外培養相結合、外出進修與校際互訪相結合、團隊自身建設與兼職聘用相結合的方式,加大師資培養力度。

3.2 人才培養方案建設

在現有專業建設的基礎上,本著“厚基礎、寬口徑、強實踐”的人才培養原則,課程體系的設置要更符合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堅持綜合培養、夯實基礎與強化應用相結合的原則,堅持知識結構與課程體系整體優化的原則,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課程設置按普通教育、專業教育和綜合教育3大類設置,統籌兼顧各成體系。在加強經濟學、管理學、會計學、統計學等基礎課程建設的基礎上,增設《經濟學學科概論》、《兵團專題講座》等突出地方特色的學科前沿性、綜合性和研討性課程;拓展產業經濟學、區域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等專業課程教學內容,結合國家經濟政策和兵團農墾特色,圍繞兵團產業經濟、區域經濟、綠洲經濟、生態經濟等方面深入開展科學研究;在綜合教育方面,高度重視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素質的培養;同時,嚴格控制課內理論課學時,增加了社會調查實踐、綜合實驗訓練和課程綜合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學分,構建獨立設置的實驗課、專業實驗課、實習課、社會實踐課相輔相成的實踐教學體系。形成適應21世紀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新課程體系。

3.3 教學設施、教材建設

根據特色專業建設和發展的需要,進行教學基礎設施、教學設備、圖書資料等建設。在現有基礎上,加大教學條件建設的投入力度,重點加強國際學術刊物、國內各類數據和資料、國際和國內高水平學術著作和教材的購置以及對外電子網絡的溝通;以案例教學室、網絡教學室為基礎,建設特色專業綜合實驗室,更新教學儀器,改善教學和實驗條件,拓展教學和實驗內容。同時,積極改革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內容,不斷加強教材建設。通過教師的國內外進修學習和相關教研活動的開展,不斷提高雙語教學的水平和教學質量;通過對市場人才需求和知識結構要求的情況,不斷改革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在教材開發與建設中,本專業將按照以教學促科研,以科研反哺教學的基本思路,將本學科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成果及時體現于相應的教材之中,從而擴大學科研究內容與成果的學術影響度。

3.4 實踐教學建設

為解決西部經濟運行中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是關鍵。實踐教學的重點是抓好課堂實踐教學、課程實踐教學和畢業實習三個環節。在課堂實踐教學方面,增加案例教學的內容,本著學以致用的原則,通過課堂講授與小組討論相結合、理論教學與案例分析相結合、教師教學與專家講座相結合的教學方式,突出教學重點,提高教學效果。同時,安排必要的作業和社會調查,給學生接觸實際從而提高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現實經濟問題能力的機會;在課程實踐教學方面,依托學院教學實踐資源,加大對學生實踐的指導與扶持力度,以假期社會實踐活動和科技三下鄉活動為載體,加強與經濟社會實踐的合作,安排調研項目,撰寫調查報告,舉辦社會實踐經驗交流會,拓寬觀察視野,強化學習效果;在畢業實習方面,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擴展經濟學專業教學實踐基地,采用分散實習與集中實習相結合的方式,延長實習時間,增加實習內容,并從三年級開始實行導師制,根據導師的研究方向和實習內容擬定畢業論文,提高畢業論文質量。

3.5 效果評價改革

針對西部經濟發展的特點,加強對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考核,加強對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加強學生的靈活應變能力。一是改革傳統的以知識點為主要考核內容、以閉卷考試為主要考核形式的學習效果評價方式,重視考察學生的問題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采用課程論文寫作和知識點考察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客觀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二是通過大學生研究訓練計劃(SRP)項目完成情況、“挑戰杯”、“創業杯”等各級科技競賽活動的獲獎情況、學生發表科研論文情況,綜合評定學生的學習效果;三是展開對畢業生滿意度的調查,積極吸取社會和用人單位的意見和建議,創新培養模式,提高培養質量,為社會源源不斷的輸送合格的人才。

本文為石河子大學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基于不同專業需求的微宏觀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分化、整合及體系優化對策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 李俊龍.對高校如何開展特色專業建設的認識和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08(4):59-61.

[2] 龍先瓊.民族地區地方高校特色專業建設思考[J].民族教育研究,2009(2):16-19.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淫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精品一级片高清无码,国产一区中文字幕无码
一级特级欧美aⅴ在线 | 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区高清 | 亚洲AⅤ优女AV综合久久久 | 亚洲精品二区国产综合 | 在线播放对白太大了 | 亚洲综合AⅤ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