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29 10:40:5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高血壓病中醫健康指導,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高血壓是老年人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它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險因素,又是導致慢性腎病、心腎功能衰竭及引起致殘、致死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嚴重影響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質量。大量的研究資料證明,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積極合理的綜合治療,可使血壓得到控制,顯著降低腦卒中及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特別是中藥治療老年高血壓病具有療效好、副作用小的特點,因而成為治療老年高血壓病的重要手段。本文僅就老年高血壓病中醫研究的現狀做一綜述。
1 病因病機研究
中醫典籍中并無高血壓病的記載,常以“眩暈”、“頭痛”、“中風”等病論述。其中以“眩暈”論述最多,眩是眼花,暈是頭暈,二者常同時并發,故統稱為“眩暈”。
老年高血壓病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病理過程,不是由單一因素,而是由體質、精神、飲食、七情、勞欲等多種因素交互作用所致。體質的陰陽偏衰,稟賦不足、臟腑虧損等為發病的最常見原因,高度精神緊張,勞倦過度或強烈的精神刺激等也是發病的常見因素,恣食肥甘或煙酒過量、或嗜食咸味而聚濕生痰,以致助陽化火也是不可忽視的發病因素。
總的來講,老年高血壓病的基本病因病機為本虛標實,本虛則為正氣虛,責于肝腎陰虛,水不涵木;心脾兩虛、氣血不充;腎精不足、髓海失榮。標實則為邪氣實,責之于肝陽上亢,陽化風動,氣血上沖;或痰濁中阻,阻塞脈道,上蒙清竅;或瘀血內生,澀滯血脈,氣滯血瘀,遏傷臟腑。老年高血壓病患者心營過勞,心氣不足,無力鼓動血脈,氣機不暢,或火熱內生,或痰濕阻滯,脈絡不通,瘀血內停,痹阻心脈發為心痹,日久熱盛傷津,陰損及陽、陰陽兩虛,致痰濕更甚,血脈更加不暢,腦脈阻滯則發為中風偏癱。總之,整個病機過程是由實轉虛,虛實夾雜,病在脈絡,病位以肝腎為主,涉及心、肝、脾、腎四臟。
2 辨證分型研究
為了適應高血壓病研究不斷深入的需要,衛生部藥政局于1988年制定了“中藥治療高血壓病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將高血壓病的中醫辨證分型確定為:肝火亢盛型、陰虛陽亢型、陰陽兩虛型、痰濕壅盛型4個證型。吳奕強[1]等將高血壓病分為肝陽上亢、陰虛陽亢、肝腎陰虛、陰陽兩虛4型。劉鳳君[2]將高血壓病分為肝火熾盛、肝陽上逆、腎陽不足、肝腎不足、陰陽兩虛5個證型。郭振球教授[3]認為,將傳統中醫思辨性、宏觀性描述過渡到實驗研究,進而運用數學公式綜合判斷是中醫辨證學現代化必由之路。為此,建立了高血壓病四大證型脈圖、心功能定量判斷的模型,提示了本病不同證型的形成與疾病過程中心肌功能、外周阻力、血管彈性的不同程度的變化,對高血壓病各證型差別函數回代結果的總符合率為96%,表明該判別模型在高血壓病臨床辨證的鑒別診斷上有一定意義[4]。
3 與中醫證型相關的現代研究
3.1 與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的關系 RAAS在高血壓病的發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現代研究表明,RAAS在高血壓病不同中醫證型中有特異性改變。王愛玲[5]檢測了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RAS,發現多數肝陽上亢證患者AngⅡ水平顯著升高,其中AngⅡ水平升高與肝腎陰虛組差別顯著。提示中醫辨證分析可間接評估患者的AngⅡ水平,同時也可據患者的AngⅡ水平作為中醫辨證分型的參考,以更好地指導臨床中西醫結合治療該病。
3.2 與血管活性物質的關系 TXA2與PGI2是一對相互拮抗的內皮因子,二者間的動態平衡可以維持血管的收縮和舒張。李運倫[6]等對原發性高血壓血瘀證進行研究認為,原發性高血壓血瘀證存在血流變性降低、血液凝固性強、微循環障礙、血小板環核苷酸異常、TXA2/PGI2平衡失調、血管內皮細胞損傷、紅細胞變形力減弱等改變。陳健等[7]對42例腎性高血壓患者研究發現,陰虛和陰陽兩虛組PGE1、PGF2增高,尤以后者明顯,而陰陽兩虛組中PGE1、PGF2與c-AMP呈明顯正相關。
3.3 與血液流變學關系 高血壓各證型之間虛實表現和陰陽盛衰之不同,其血液流變學指標變化各異。陳啟后等[8]的研究表明,高血壓病陰陽兩虛組以纖維蛋白原、血漿黏度和血脂增高為主,表現為紅細胞電泳時間延長、血球壓積與全血黏度增高及血清甘油三酯增高;痰濁壅盛組的紅細胞聚集性強,但血清膽固醇、甘油三酯無明顯異常變化。與正常人相比,則高血壓病各證型均表現為血漿黏度、纖維蛋白原明顯增高。吳奕強等[9]觀察123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和40例血壓正常者,結果表明,原發性高血壓各證型之間因虛實表現和陰陽盛衰的不同,其血液流變學指標亦有變化,血黏指標測定值由高到低的總趨勢為肝陽上亢>陰虛陽亢>正常對照>陰陽兩虛,且各組間差異顯著,可作為高血壓病中醫辨證客觀化指標之一。
3.4 與血脂水平的關系
梁東輝等[10]檢測126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及健康人57例,結果發現肝陽上亢、陰虛陽亢、陰陽兩虛、痰濁中阻各證患者甘油三酯(TG)均高于正常,差異有顯著性(P<0.05,P<0.01);總膽固醇(TC)差異無顯著性;陰虛陽亢及陰陽兩虛證高密度脂蛋白(HDL)低于正常,低密度脂蛋白(LDL)高于正常,而痰濁中阻證僅LDL高于正常,說明高血壓病患者普遍存在著以TG升高為主的脂質代謝紊亂,在治療當中應加以注意。
3.5 與自由基的關系 顧文聰等[11]觀察了39例不同證型的高血壓患者的血清過氧化脂質(LPO)和細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進而探索高血壓陰虛陽亢證的本質。結果表明,陰虛陽亢證高血壓患者的血漿LPO明顯高于正常組和非陰虛陽亢組;同時,陰虛陽亢組的紅細胞SOD含量顯著低于非陰虛陽亢組和正常組。提示高血壓病陰虛陽亢證患者清除自由基能力較低,以致LPO明顯升高。
4 治則治法
4.1 治療原則 中醫治法遵循的是“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平衡陰陽,調整氣血”的原則。老年高血壓病中醫辨證多以陰虛癥候為主,其次是陰陽兩虛。病因病機及癥候表現較為復雜,病勢輕重不一,其證往往虛實互現,有的其證雖同,而其病機有異;有的病期雖同,而其證又各有不同。因此,臨床當以辨證論治為依據,從心、肝、脾、腎四臟著眼,治標重在肝,治本重在腎,調理脾胃應貫穿于始終,兼以調和氣血、養心安神。根據標本緩急,決定施治重點。另外老年人以虛為主,故應慎用攻伐,方能取得滿意效果。
4.2 常用的辨證論治
4.2.1 肝腎陰虛者 治以滋補肝腎,方用六味地黃丸或左歸丸加減。任昌偉等[12]用六味地黃丸化裁治療老年高血壓病患者70例,取得較好療效。
4.2.2 肝陽上亢者 治以平肝潛陽,方以天麻鉤藤飲或龍膽瀉肝湯加減。張志民、張靖華等[13]用天麻鉤藤飲治療160例高血壓病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100例口服天麻鉤藤飲加減治療,并與對照組60例口服硝苯地平片、卡托普利片、吲達帕胺片作對照。結果表明2組均具有明顯的降壓作用,觀察組降低舒張壓作用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且降血脂、改善臨床癥狀的療效也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1年后觀察組無一例出現中風,中風發病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4.2.3 氣滯血瘀者 治以理氣活血,方以用通竅活血湯化裁。何永恒[14]對23例高血壓病兼血瘀證患者進行紅細胞變形性與外周微循環對照檢測分析表明,此類患者的紅細胞變形性降低,變形運動能力減弱,容易發生堵塞,使微循環阻力加大,組織有效灌注量降低,導致微循環障礙。此觀點與中醫瘀血理論基本一致。因此活血化瘀法治療高血壓病就有了充分的理論和實驗基礎。
4.2.4 痰濕中阻者 治以平肝化痰,祛濕通絡。方用半夏白術天麻湯或茯苓杏仁甘草湯加減。熊原[15]觀察加味半夏白術天麻湯治療高血壓病并高脂血癥的臨床療效,結果治療組血壓、血脂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均有明顯降低,中醫臨床癥狀改善顯著(P<0.05)。
5 問題與展望
中醫藥治療高血壓已經被大量實驗研究和臨床案例證明是有確切療效的,特別是對于高血壓又常合并有冠心病、糖尿病及代謝紊亂綜合征的老年患者更有著西藥所無法比擬的綜合治療效果,因而中醫藥治療成為許多老年高血壓病患者的重要選擇。但是中醫藥治療的方法也有其不足,即其療效呈現出一定的不穩定性。因而在臨床治療老年高血壓病的時候,應在辨證的基礎上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確定其治療方案。至于中醫療法與西醫手段具體如何配合使用,還有待于進一步地、更系統地研究。
[參考文獻]
1 吳奕強,羅治華,唐榮德.高血壓病血液流變學變化與中醫辨證分型的關系.新中醫,1999,31(3):10-11.
2 劉鳳君.高血壓病辨證治療一得.河南中醫,2002,22(4):57-58.
3 郭振球.郭振球教授對高血壓病憑脈辨證的臨床研究.遼寧中醫雜志,1995,22(10):15-18.
4 李冬梅.高血壓病中醫研究進展.河南中醫,2005,5(5):97.
5 王愛珍,蔡治賓,吳羅杰.原發性高血壓病中醫辨證分型與腎素、血管緊張素Ⅱ初探.中國現代醫學雜志,1998,8(5):43.
6 李運倫,曲政軍.高血壓病從瘀論治芻議.中醫研究,1997,10(6):8.
7 陳健,林金山,林松波.高血壓病中醫辨證分型與ET及TXA2 PG12關系.四川中醫,1999,17(7):10.
8 陳啟后,周國蘭.高血壓病患者辨證分型與血液流變學及血脂關系.湖南中醫雜志,1990,2:3.
9 吳奕強,羅治華,唐榮德.高血壓病血液流變學變化與中醫辨證分型的關系.新中醫,1994,26(3):10.
10 梁東輝,張愍,李小敏,等.高血壓病中醫辨證分型與血脂水平關系的探討.遼寧中醫雜志,1996,23(4):148.
11 顧文聰,趙偉康,韓志芬,等.高血壓病陰虛火旺證自由基代謝的研究.中醫藥信息,1990,3:28.
12 任昌偉,劉衛東.六味地黃丸化裁治療老年高血壓病.河南中醫,2005,25(5):67.
13 張志民,張靖華,余秀瑾.天麻鉤藤飲治療高血壓病100例臨床觀察.中醫藥臨床雜志,2005,17(5):465.
【關鍵詞】冠心病;危險因素;證候;證候要素;文獻分析
作者單位:130021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心內科
Thte correlation of risk factors of coronery heart disease phlegm and blood stasisCHEN Ying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Changchun,13002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syndrome characterize type of disease involved in hypertension, hyperlipidemia, atherosclerosis which is the risk factor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o analyze these disease syndromes variation MethodsSearch for 1970~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CNKI) and Weipu Information (VIP) Chines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journals published in the database which related to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yndromes, to analysis the syndrome and elements distribution of such disease Resultsthe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was the first type syndrome in atherosclerosis, hypertension, high cholesterol. In the distribution of elements, phlegm, blood stasis were common in atherosclerosis and hyperlipidemia Yang Kang was the most common elements of hypertensionConclusionRisk factors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became more common with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clinical prevention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up front for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Key words】Coronary heart disease;Risk factors;Syndrome;Syndrome factor;Literature
心血管系統疾病是對人類健康和生命構成威脅最大的一組疾病,近年來,中醫藥在多靶點、多層次干預心血管系統疾病方面逐漸顯示出巨大的優勢,目前中醫藥不僅在冠心病、心衰等疾病防治中顯示出良好的效果,其對于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防治也顯示出良好的效果,其有別與西醫藥治療的突出特點正是以辨證論治基本原則為指導的個體化治療方法。抓住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的基本病機變化,辨明證候是有效論治疾病的關鍵。因此深入研究心血管系統疾病相關危險因素的基本病機變化及證候分布特點,對于心血管系統疾病預防和治療防線的前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對近年來發表的有關心血管疾病相關危險因素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文獻進行了回顧性的搜集和整理,以期對其證候特點分布有進一步的認識。
1資料與方法
本研究納入的文獻要求高血壓病、高血脂癥、動脈粥樣硬化的診斷符合國內外相關診斷標準及指南,同時中醫辨證標準明確,要有明確辨證分型。對于上述文獻中出現的中醫證候進行歸類,計算個證候出現的頻數,并計算其占各自總例數或例次的百分比。另外對各文獻中出現的證候要素依據文獻[1]進行歸類,主要包括:血瘀(心血瘀阻)、痰濁(痰阻心脈、痰濁阻閉)、氣虛(心氣虛、脾氣虛、腎氣虛)、陰虛(心陰虛、腎陰虛)、氣滯(肝郁氣滯)、陽虛(心陽虛、腎陽虛、心陽不振)、寒凝(陰寒凝滯)、陽亢(肝陽上亢、陽亢)、熱(毒)、血虛、水飲等。根據上述證候要素分類提取證候要素,以明確不同證素在上述疾病發病中所占的權重,分別統計該證素出現的頻數,另外對復合證候的證素采取分別計數的辦法處理,如氣虛血瘀證頻數為12,則氣虛證素和血瘀證素的頻數分別計為12。
2結果
共收集動脈粥樣硬化(中醫藥臨床研究文獻1997~2009年,共132篇;高血壓病(中醫藥臨床研究文獻來源于1989~2009年,共389篇);高脂血癥(中醫藥臨床研究文獻1977~2009年,共146篇)。
3討論
從以上對證候的統計結果可見,心血管系統疾病復合證型較多,作為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動脈硬化、高血壓病、高血脂疾病單一證型比重略大。但是由于文獻中采用的辨證標準不盡統一,因此僅用證型難以直接得出明確的結論。在近年中醫證候規范化的進程中,以“證素”為基本單位進行研究已逐漸成為共識。王永炎院士在“完善中醫辨證方法體系的建議”等文中提出了“以象為素,以素為候,以候為證”的證候研究理念。認為應把證候分解為證候要素及其靶位與要素的表象上來研究。象、素、候、證這四者的關系是素由象來表現,候由素來組合,證以可以觀察的候為依據[2,3]。因此我們采用已被多數學者所認可和接受的證候要素進行比較。因此我們采用已被多數學者所認可和接受的證候要素進行比較。結果顯示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高血脂三種疾病的證候分型中痰瘀互結均居首位。證素的分布中,動脈粥樣硬化和高脂血癥以痰濁、血瘀最為常見,而高血壓病除以陽亢最為常見外,痰濁和血瘀所占的比重仍較大。通過對證素的比較,我們發現心血管疾病的相關危險因素中血瘀、痰濁是最常見的證候要素。從上述結果可見雖然中醫文獻對心血管疾病辨證分型復雜而多樣,但心腦血管疾病的基本病機演變仍有一定的規律性,因此探討其演變規律,對指導臨床辨證和用藥有重要的意義。
痰瘀互結是脂質異常的主要病理基礎,可以導致血管內皮損傷、動脈粥樣硬化從而進一步參與冠心病的發生與發展。因此可以認為痰瘀互結是心血管疾病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冠心病發生發展的始動因素。目前國內醫家多倡導冠心病從“痰瘀互結”病機認識的證候論治,我們認為,痰濁、血瘀與冠心病有著密切的相關性,無論是在冠心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還是在其發生之前的動脈粥樣硬化、高血脂、高血壓階段都是客觀存在的,而動脈粥樣硬化、高血脂癥、高血壓病均起病隱匿,病程漫長,符合伏邪為病的特點。因此我們認為在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中具有痰濁伏邪、血瘀伏邪的特征。本中醫臨床研究基地根據任繼學教授的雜病伏邪理論,提出“伏邪內藏,營衛不和,逆于肉腠”、“心病伏邪,蘊結成毒”的病因理論,認為伏痰、伏瘀等后天伏邪內藏,蘊結成毒,伏于血絡,而正能勝邪,邪氣內藏,伏而待發;臨床期(急性期或發作期)正不勝邪,觸動而發(痰瘀阻絡);緩解期(穩定期)正能勝邪,邪氣內藏,伏而待發(痰瘀伏絡)。痰瘀之邪,伏于血絡是冠心病治療的重要靶標。氣虛、氣滯是其發生發展的重要條件,痰瘀伏邪,病性屬陰,易阻氣機,損傷陽氣,導致氣虛氣滯,痰瘀(伏)阻絡之病變。因此針對這一基本病機,本著“以通為主,祛除伏痰、伏瘀、伏毒以救心”的基本法則,采用“益氣化瘀,豁痰通絡”的方法。以盡早阻斷氣虛氣滯,痰瘀(伏)阻絡這條心系疾病的共有通路,從而做到冠心病早期干預,體現“未病先防、已病防病”的科學內涵,充分發揮中醫“治未病”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志斌,王永炎證候名稱及分類研究的回顧與假設的提出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3,26(2):14.
[關鍵詞] 原發性高血壓病;痰濕壅盛證;中醫護理;收縮壓;舒張壓
[中圖分類號] R544.1;R472.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5)33-0139-04
高血壓在祖國醫學上被歸于“頭痛、眩暈”范疇,與肝陽上亢、脾失健運、聚濕生痰等有關。中醫護理是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的護理實踐,以整體護理為核心,掌握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在辨證的指導下,確定護理原則,制定護理計劃,利用中醫護理技術及現代的護理措施實施護理計劃,達到護理患者、指導康復、預防疾病、維護健康的目的[1,2]。中醫護理干預包括方藥的應用、飲食的調養、生活起居、情志護理、中醫技術操作等方面[3,4]。我科將中醫護理干預應用于痰濕壅盛證型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的護理過程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6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痰濕壅盛證型高血壓病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西醫原發性高血壓病的診斷標準[5],并且為1、2級患者,低危、中危;②符合中醫痰濕壅盛證診斷[6];③病情穩定;④既往就服用抗高血壓藥,并超過2周,效果欠佳;⑤18~60歲;⑥兩組患者治療方案相同,均給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口服,2.5 mg/d,1次/d;⑦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西醫診斷高血壓病3級及以上者;②中醫診斷不符合痰濕壅盛證;③年齡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過醫院醫學倫理會通過。
1.2 中醫證候痰濕壅盛證診斷標準
參照《中醫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標準[6],主癥:頭痛、眩暈、胸悶、頭如裹、嘔吐;次癥:失眠、心悸、舌苔膩,口淡食少,脈滑。有頭痛、眩暈主證之一,其他主癥及次證至少有2項者,舌象、脈象支持者,可診斷。量化評分方法,主證:無0分,輕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次證:無0分,輕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
1.3 護理方法
1.3.1 對照組 給予常規護理。就診時進行高血壓相關健康教育,介紹高血壓病基本知識,指導患者高血壓飲食、運動,常用藥物基本知識,出院后應注意休息,合理安排生活,定期復查血壓,講明長期服藥的重要性。根據患者情況,進行心理疏導,與患者進行溝通,紓解患者焦慮等不良情緒,使患者調整心態,樹立治療信心。對患者進行飲食及運動指導,低鹽低脂飲食,使用高纖維食物。
1.3.2 干預組 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中醫護理。①飲食調節:給予中醫飲食調理,囑咐患者多使用化痰除濕類食物,主食包括玉米、薏苡仁、蕎麥等,副食包括冬瓜、白蘿卜、芹菜等,藥膳包括荷葉、茯苓、陳皮等,加薏苡仁有化痰除濕的功效,黨參、山藥加大米熬粥有益氣健脾的功效,其他也可適量食用薏米、西瓜、紅小豆等清熱祛濕。②生活指導:居住地干燥溫暖,避潮濕,慎風寒;咳嗽痰多者翻身拍背協助排痰。③貼壓耳穴:選穴:耳背溝、耳尖、耳門等穴位。耳廓消毒,貼1粒王不留行子方形小膠布,對準耳穴貼壓,然后按壓每個穴位,力度由輕到重,直到患者感覺穴位發脹、發酸、發熱,或者輕微刺痛為止。每天按壓4~5次,每次1 min,每3天換1次貼。④按壓穴位。選穴:涌泉穴、豐隆穴,每天溫水泡腳15 min,配合按涌泉穴15 min,豐隆穴15 min,調和氣血、祛濕化痰。
1.4 評價指標
分別于干預前及干預后1、2、3、4周末檢測患者生命體征等。住院期間每天8點測量血壓,進行分析。干預后3個月隨訪觀察患者的生存質量,終點事件發生情況。干預前、干預后4周檢測患者Hcy水平。干預前及干預后4周檢測患者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肝腎功能、血糖、血脂、心電圖等水平,評價安全性,記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中醫證候療效評價[6]。顯效:中醫癥狀體征顯著改善,證候積分下降≥70%;有效:中醫證候體征好轉,證候積分下降≥30%且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x±s)的形式表示,采用t檢驗和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兩組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均顯著下降,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治療前后收縮壓和舒張壓情況比較
干預組干預后1周,收縮壓及舒張壓均顯著下降,與干預前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2.3 兩組降壓療效比較
見表4。干預組的總有效率為94.3%,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82.4%,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373,P>0.05)。
3 討論
高血壓病在中醫學上屬于“頭痛、眩暈”范疇,與“胸痹、心悸、中風”等有關系,機體陰陽失衡,加上長期的精神緊張,或者過量攝入酒辣肥甘等,導致心肝陽亢,肝腎陰虛,是本病的主要發病原因。早期多為陽亢,中期多為陰虛陽亢,后期多為陰虛,嚴重者可為陽虛為主。第5版的《中醫內科學》上將“眩暈”分為氣血虧虛、肝陽上亢、痰濁中阻、腎精不足等4型,而最新板的《中醫內科學》上在以上4種分型的基礎上又增加了瘀血阻竅型。將高血壓分為痰濕壅盛型、肝火亢盛型、陰陽兩虛型、陰虛陽亢型4個中醫分型。本研究中納入的患者中醫分型為痰濕壅盛型。痰濕壅盛型在中醫的診斷:主癥包括頭痛、眩暈、頭如裹、胸悶、嘔吐、痰涎;次證包括失眠、心悸、食少、口淡、舌膩脈滑。
《素問?至真要大論》中記載“諸風掉眩,皆屬于肝”,“厥陰之勝,耳鳴頭眩”。張仲景認為眩暈從痰,從飲立論,是“無痰不作眩”的理論依據。孫思邈提出“風眩”描述,認為痰熱相感而動風,風心相亂則悶瞀,因此稱為風眩,并提出了風熱痰導致眩的理論。《丹溪心法》中認為痰與火多為頭痛的原因。中醫還認為腎陰虧虛可導致頭痛眩暈。高血壓病在古代中醫學并沒有這個概念,根據其臨床表現歸入中醫的“頭痛、眩暈”范疇,是五臟氣血陰陽失衡,臟腑協調平衡被打破,功能失調,在此基礎上邪氣產生,致“風、火、痰、瘀、虛”等多種病理生理變化。中醫認為高血壓病的病位在肝,與腎脾有密切關系。病情虛實夾雜。肝氣犯脾,脾虛停濕,濕蘊化熱,表現為痰熱、痰濕證候。血脈瘀滯不行,出現血瘀證候。
目前對高血壓病的治療仍然是西藥為主,中醫中藥在高血壓病降壓治療方面效果較弱,因此,中醫在輔助治療高血壓方面的目標主要為緩解患者的高血壓癥狀,治療相關的并發癥,例如動脈硬化、冠心病、心肌肥厚、腎衰、心功能衰竭、糖尿病等,改善患者服用降壓藥的依從性。中醫護理干預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的護理時間,以整體護理為核心,動態掌握疾病的發生和發展規律,運用“四診、八綱”的方法,尋求病因、確定病位、辨別病性、分析病機、邪正盛衰的變化,在辨證的指導下,確立護理原則,制定護理計劃,應用中醫護理技術及現代護理措施,實施護理計劃,完成“維護健康、預防疾病、參與診治、護理患者、指導康復”的護理工作目的。
中醫重視“整體”的概念,重視人體統一性、完整性與自然界的相互關系,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結構上是不可分隔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協調的,是相互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響的。中醫護理干預將“整體觀”作為護理工作的指導思想[7,8]。整體觀念指導下的中醫護理要求護理人員根據疾病的發生原因、臟腑經絡病理變化、患者的體質狀況及外界環境對患者的影響等進行全面的觀察及了解,正確認識疾病,從整體出發,制定護理計劃。“辨證”論治是運用“四診”的方法收集患者的癥狀體征,給予綜合判斷。辨證是制定中醫護理計劃的前提及依據,根據辨證論治的理論和方法指導工作,根據疾病證候確定護理計劃,制定護理措施,包括方藥的引用、飲食的調養、生活起居、情志護理、以及中醫技術操作等,使患者獲得針對性的護理,這是中醫護理干預的重點[9-11]。本次納入研究的患者,通過對證候的觀察,確定為痰濕壅盛證,根據證候特征,給予飲食指導,多食用化痰除濕、益氣健脾、清熱祛濕的食物,生活起居上,囑咐患者居住環境干燥,避免潮濕,并給予相關穴位按摩。
中醫“傳統療法”是實施整體護理工作的主要內容。中醫傳統治療技術在護理中的應用是中醫護理的重要特色[12]。傳統的療法包括針灸、刮痧、推拿等,穴位按摩和耳穴貼壓也是重要的傳統療法。本研究中,選用的耳穴包括耳背溝、耳尖、耳門等。耳背溝又叫降壓溝,位于耳廓的背面,由內上方斜向外下方行走,是耳朵上的降壓反應點,通過貼壓按摩等刺激,能夠發揮降血壓的效果[13]。耳尖貼壓按摩有清熱祛風、解痙止痛的功效[14]。耳門穴有開竅聰耳、泄熱活絡的功效[15]。人體的器官都可以在腳部找到對應的反射區。通過熱水泡腳,能夠促進足部血液循環,泡腳后進行穴位按壓,能夠達到更好的效果[16]。足部取穴涌泉穴、豐隆穴。涌泉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3跖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后2/3交點上,有散熱生氣的功效。豐隆穴位于人體的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八寸,條口穴外,距脛骨前緣二橫指(中指)。主要用于頭痛、眩暈、痰多咳嗽的治療。在西醫治療基礎上,配合中醫護理干預,干預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改善更顯著,血壓控制效果更好。
綜上所述,中醫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改善痰濕壅盛證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中醫證候,改善患者的降壓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馬美艷. 頸椎病患者的中醫護理體會[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9):149-150.
[2] 周根娟. 中醫護理干預對老年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效果觀察[J]. 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23(8):69-71.
[3] 余嶸,呂惠娟. 中醫護理干預改善肛腸術后患者便秘的效果觀察[J].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7):159-160.
[4] 黃利惠,陳彬容. 中醫護理在改善72例骨折愈后效果分析[J]. 內蒙古中醫藥,2015,34(4):178-179.
[5] 葛均波,徐永健. 內科學[M]. 第8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57.
[6] .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58-60.
[7] 秦世菊. 中醫護理在腎病綜合征患者中的應用[J].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5,21(12):1733-1734.
[8] 姚婷. 中醫護理臨床路徑在帶狀皰疹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8(6):150-151.
[9] 陳桂花. 中醫護理在骨折患者術后45例中的應用[J].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2015,24(7):157.
[10] 郝琳. 中醫護理與健康教育對0級糖尿病足患者治療的影響[J]. 糖尿病新世界,2015,35(6):228-229.
[11] 樊凌云. 中風患者壓瘡潰瘍期聯合中醫護理的效果觀察[J]. 基層醫學論壇,2015,19(17):2389-2391.
[12] 袁曉玲.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中醫護理[J]. 中國傷殘醫學,2015,23(8):184-185.
[13] 侯愛萍,郭維加,可愛青. 耳穴貼壓治療眩暈證317例[J].中國針灸,1994,14(S1):344-345.
[14] 呂金丹. 耳尖放血合散偏湯治療肝陽上亢型普通型偏頭痛臨床研究[J]. 湖北中醫雜志,2014,36(12):6-7.
[15] 張月成,宋麗華. 針刺耳門與西藥對照治療偏頭痛療效觀察[J]. 中國針灸,2002,22(3):159-160.
【摘要】目前六大類降壓藥在控制血壓、改善臨床癥狀上仍不盡理想。臨床常見同一降壓藥在不同患者的降壓效果和不良反應有較大差別。如何選用降壓藥才能取得最佳的療效并且副作用最小,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癥狀,提高生存質量,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在中西醫兩套理論的指導下用藥,根據中醫辨證選用降壓藥,可以減少或避免不良反應,明顯提高降壓藥使用的準確性,降低使用盲目性。國內已有降壓藥辨證應用研究的少量報道,通過對其研究進行分析發現,目前關于降壓藥中醫辨證應用的研究還不成熟,很多方面還需要完善、改進。鈣通道阻滯劑對血脈瘀阻型、痰濕壅盛型高血壓,β受體阻滯劑對于肝陽上亢型高血壓,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對陰虛陽亢型或肝腎陰虛型高血壓療效較好的機制還有待研究。降壓藥的辨證合理應用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關鍵詞】降壓藥
高血壓病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多發病和常見病,因此降壓新藥層出不窮,雖已發展到多達近百種,有利尿劑、α阻滯劑、鈣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和β阻滯劑六大類降壓藥,但在控制血壓、改善臨床癥狀上仍不盡理想。臨床常見同一降壓藥在不同患者的降壓效果和不良反應有較大差別。如何選用降壓藥才能取得最佳的療效并且副作用最小,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癥狀,提高生存質量,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中、西醫學對高血壓的發病機制,從不同的理論體系出發有各自的認識,治療理念上也有較大的差異。中醫重視氣血、臟腑、陰陽的平衡,強調心理、整體、環境的調整,辨證使用中藥能有效改善高血壓病的癥狀;西醫注意血壓指標及危險分層,使用抗高血壓藥可有效、迅速控制血壓,但臨床癥狀改善有時不理想,如失眠、便秘等長期困擾患者,有的患者還因藥物本身的不良反應而新增加一些不適表現[1]。近年來,國內已有降壓西藥辨證應用研究的少量報道。
1降壓藥的中醫辨證應用
在中西醫兩套理論的指導下用藥,根據中醫辨證選用抗高血壓西藥,可以減少降壓藥物的用量,明顯提高原有西藥使用的準確性,降低使用盲目性,避免其副作用[2]。
1.1利尿劑常用的如壽比山(吲噠帕胺),系非噻嗪類吲哚啉類衍生物,具有利尿作用。有研究表明,壽比山對痰濕壅盛組的降壓療效和癥狀療效、降壓幅度明顯優于陰虛陽亢組,且痰濕壅盛組的患者對吲噠帕胺耐受較好,這說明壽比山治療痰濕壅盛型高血壓較陰虛陽亢型更為有效,臨床用于有水腫或舌體淡胖等痰濕壅盛表現的高血壓患者尤為適合[3]。對其作用機制,有人提出“氣血陰陽失調、津液代謝障礙是高血壓病的總病機”的假說,認為痰濕壅盛與脾虛、腎虛相關,脾失健運,津液內停、水濕不化;腎陽虛患者血漿心房肽含量低,利尿作用減少。壽比山能拮抗其利尿作用減少、組織飽滿度增高,從而起到降壓的作用[4]。因此,利尿劑或有利尿作用的降壓藥(如壽比山)對于痰濕壅盛型高血壓療效較好。
1.2β受體阻滯劑β受體阻滯劑能降低血漿腎素活性,抑制中樞及外周交感神經,降低心排出量,適用于高血流動力狀態(心率快、心排出量高)的患者。此類癥狀類似中醫肝陽上亢證的表現,因此,β受體阻滯劑對于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療效較好[5]。
1.3鈣通道阻滯劑鈣通道阻滯劑(鈣拮抗劑)能擴張冠狀動脈和周圍血管,增加冠脈血流量,減低心臟后負荷。鈣通道阻滯劑對痰濕壅盛型、血脈瘀阻型高血壓療效較好[5]。對第2代鈣拮抗劑波依定(非洛地平)的降壓作用與高血壓病的四種常見中醫證型的關系研究表明,波依定對痰濕壅盛型高血壓的血壓降低幅度更明顯、癥狀改善的有效率高,對痰濕壅盛型高血壓的療效優于其他三型[6]。
1.4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在臨床應用廣泛,對該類藥的辨證應用研究也相對較多。如洛汀新(鹽酸苯那普利)對肝火亢盛型高血壓的血壓降低幅度更明顯、癥狀改善的有效率高,對肝火亢盛型高血壓的療效優于其他三型[6]。依那普利對肝陽上亢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療效也優于對非肝陽上亢型。中醫肝陽上亢證的主證有煩躁易怒、頭痛、頭暈、烘熱等,這些癥狀與交感神經功能興奮有關,而交感腎上腺素能系統與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的關系非常密切。高血壓患者的血漿腎素活性、血管緊張素Ⅱ、醛固酮與正常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肝陽上亢型以高腎素、高血管緊張素Ⅱ居多。洛汀新和依那普利作為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具有抑制血漿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及降低交感神經興奮性等作用,故對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患者具有較好的療效[7]。另外,陰虛陽亢或肝腎陰虛型選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更佳[1]。綜合上述研究,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對肝陽上亢型、陰虛陽亢型或肝腎陰虛型高血壓療效較好[5]。
1.5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對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伊貝沙坦與氨氯地平的降壓療效比較研究表明,二者總有效率和證候療效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伊貝沙坦對肝陽上亢型高血壓患者的降壓療效、證候療效均優于氨氯地平,而且有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伊貝沙坦通過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阻斷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從而改善肝陽上亢的癥狀。表明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也對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療效較好[8]。
1.6腎上腺素能抑制劑利血平是影響交感神經遞質的腎上腺素能抑制劑,能耗竭血管壁和心臟等交感神經節后纖維末梢囊泡中的腎上腺素,從而降低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的功能。已有研究表明,利血平對肝陽上亢、肝陽夾濕、肝腎陰虛、陰虛陽亢等熱性證候的癥狀有效率、降壓療效均優于脾腎陽虛、痰濁內阻、脾胃虛寒、風痰阻絡等寒性證候,可以使陽亢癥狀消失或減輕,起到平肝潛陽、清泄肝火的作用[9]。因目前該藥使用較少,缺乏后續的臨床研究報道,性味歸經、配伍等問題也有待進一步研究。不同降壓藥對同一中醫辨證分型的高血壓病患者的臨床療效也不同,如復方降壓制劑、鈣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利尿劑4種降壓藥臨床療效的綜合對比性研究顯示,肝火亢盛證、陰陽兩虛證患者服用上述4種降壓藥效果無明顯差異(P>0.05);陰虛陽亢證以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效果最好,其次是鈣拮抗劑、復方制劑,利尿劑效果最差,痰濕壅盛證服用利尿劑效果最佳,其他效果則相似[10]。
2降壓藥中醫辨證應用存在的問題
通過上述有限的報道可以發現,降壓西藥的辨證應用,是中西醫兩種醫學適應證的交集,更體現了高血壓當代個體化治療的最新理念。其中有代表性的研究是呂士選等[9]的“從中醫理論角度探討利血平的藥理作用”。雖然學術界對此仍有爭議,但是我們發現,在符合西醫用藥規范的基礎上,同時在中醫辨證指導下運用降壓藥,是增加了中醫適應證的進一步優選,可以提高降壓藥的臨床療效;由于辨證論治,因人而異,可以減少或避免不良反應,明顯提高西藥使用的準確性。目前關于降壓藥中醫辨證應用的研究還不成熟,很多方面還需要完善、改進。存在的問題主要有:(1)實驗數目少,范圍有限。迄今為止,辨證使用降壓西藥的相關臨床研究只涉及了臨床常用的六大類降壓西藥中的一部分,而每類降壓藥中又有很多不同的種類,它們的作用又互有異同。(2)高血壓中醫辨證分型各家說法不一,中醫證型的客觀化研究也存在爭議。對有些證型,如陰陽兩虛型還沒有相關西藥辨證治療的報道。(3)樣本量小。除了“波依定與洛汀新治療不同中醫證型高血壓療效比較”的實驗為適宜樣本外,其余均為小樣本或
次小樣本。(4)關于利血平的實驗研究未說明各組之間受試者年齡、病程、高血壓病分期及并發癥、用藥時間等各證型組組間分布的差異是否有統計學意義。關于“利血平的中藥樣特性”的推導僅從“利血平的片劑與針劑味甘,且中藥平肝熄風的藥味也有甘味的記載,故將利血平的藥味定為甘”的推斷有待商榷[11]。而且只解釋了利血平治療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的原因,而肝陽夾濕和肝腎陰虛有其自身的特點,作者卻沒有進一步的研究說明。(5)鈣通道阻滯劑對痰濕壅盛型、血脈瘀阻型高血壓,β受體阻滯劑對于肝陽上亢型高血壓,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對陰虛陽亢型或肝腎陰虛型高血壓療效較好的機制還有待研究。(6)對降壓中、西藥的相互作用以及降壓西藥之間、西藥與中藥之間的聯合應用,以及是否可以按照中藥復方君臣佐使配伍應用的研究還幾乎為空缺。因此,降壓西藥的辨證合理應用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3進一步研究的思路和展望
現代醫學將高血壓病定性為終身性疾病,降壓藥的研究雖然日新月異,但是還缺乏完全無副作用和更長效的藥物,仍需終身服藥。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醫學對于高血壓病的治療不僅關注降低血壓,而且對靶器官損害及相關疾病加以重視,并按照循證醫學的方法開展了大樣本多中心觀察研究,發現降壓治療能明顯降低心血管疾病及其并發癥的發生率,降低其所致的病殘率和死亡率。西藥著重于降壓治療,具有確切的降壓效果和靶器官保護作用,廣泛適用于某類型高血壓或高血壓的某項并發癥。但是不少病人服用降壓藥后血壓雖有所下降,但臨床癥狀未解除,少數病人甚至加重,生活質量反而有所下降。隨著“聯合用藥、個體化”的高血壓病治療新理念的提出,西醫也開始更加重視患者臨床癥狀的改善,著眼于提高生活質量。另外,從衛生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還要重視降壓藥的性價比,即用最少的藥物、最小的劑量,取得最佳的療效,同時價格又便宜,使患者經濟上能夠承受長期服用。因此,從中西醫結合的理念出發,分別從中、西醫理論對高血壓病進行全面、系統的認識,除借助現代診察手段外,融合中醫的四診、辨證,通過中西藥理的相互滲透、有機結合,貫穿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思想,在中醫個體化的辨證用藥指導下應用降壓藥,具有更好的針對性,可以提高降壓藥的療效,減少藥物用量以及不良反應,在迅速有效地控制血壓的同時,使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緩解,并將副作用降到最小。總之,降壓藥辨證應用的研究是一項很有意義的課題,將對降壓藥的臨床應用提供新思路和指導方案,是中西醫結合在臨床藥學領域的有益探索。在不增加患者醫療費用和風險的前提下,為克服西藥毒、副作用,發揮藥效和尋找新的用途提供了可靠的思路與方法,不但能豐富中醫藥學的內容,而且有利于中西醫的交流、融合,是中西醫結合工作切合實用的研究方向,雖然存在上述諸多問題,但非常值得我們去克服困難努力完成。相信隨著研究的開展,會有更多的有志于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研究的臨床醫師加入到研究中來。
【參考文獻】
1LiG.Clinicthoughtwayandexperienceonhypertensivetreatmentwithintegratingof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byShiZaixiang.ZhongXiYiJieHeXinNaoXueGuanBingZaZhi.2006;4(3):235-237.ChinesewithabstractinEnglish.李格.史載祥中西醫結合治療高血壓的臨床思路和經驗.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6;4(3):235-237.
2JiaHZ.Monomerdrug’sspecialeffectandapplicationofwesternmedicinebasedonthetheor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ZhongXiYiJieHeXueBao.2003;1(5):15-17.ChinesewithabstractinEnglish.賈海忠.論單體藥物療效的證型差異與西藥辨證應用研究.中西醫結合學報.2003;1(5):15-17.
parisonoftherapeuticeffectsofindapamideonhypertensionofdifferentTCMsyndrometypes.ZhongYiZaZhi.2002;43(6):455-456.Chinese.劉望樂.壽比山對不同中醫辨證類型高血壓病患者的療效比較.中醫雜志.2002;43(6):455-456.
4DengXG.DiscussionofTCMpathogenesisofhyper-tension.ZhongYiZaZhi.2001;42(4):197-199.Chi-nese.鄧旭光.高血壓病中醫病機若干問題探討.中醫雜志.2001;42(4):197-199.
5ShiZX,HuangLH.Diagnosisandtreatmentofhyperten-sionandcorrelateddiseaseswithintegrated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Beijing:People’sHealthPublishingHouse.2003:203.Chinese.史載祥,黃柳華.高血壓及相關疾病中西醫結合診治.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203.
6ZhaoZH,HuHY,FanLL,parisonofthera-peuticeffectsofplendilandlotensinonhypertensionofdifferentTCMsyndrometypes.ZhongYiZaZhi.2005;46(9):690-691,701.ChinesewithabstractinEnglish.趙澤紅,胡海燕,范翎翎,等.波依定與洛汀新治療不同中醫證型高血壓療效比較.中醫雜志.2005;46(9):690-691,701.
7YanD,JiangWM,ChenXH,etal.Recentdevelop-mentofresearchonTCMsyndromedifferentiatio
nofhypertension.ZhongguoZhongXiYiJieHeZaZhi.2000;20(1):70-72.Chinese.嚴冬,蔣為民,陳曉虎,等.高血壓中醫辨證分型的實質研究近況.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0;20(1):70-72.
8WuXM,HuangQX.Curativeeffectanalysisofirbe-sartanandamlodipineonliverYangexuberancesyn-dromehypertension.XianDaiZhongXiYiJieHeZaZhi.2005;14(11):1409-1410.ChinesewithabstractinEnglish.吳夏棉,黃啟祥.伊貝沙坦與氨氯地平治療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的療效分析.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5;14(11):1409-1410.
9LüSX,YueFX.ClinicalstudyonbasicpropertiesofreserpinumwithTCMtheory.ZhongguoZhongXiYiJieHeZaZhi.1995;15(3):177-179.Chinesewithab-stractinEnglish呂士選,岳鳳先.從中醫藥理論角度探討利血平的藥理作用.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1995;15(3):177-179.
parisonoftherapeuticeffectsofdiffer-entkindsofhypotensorsonhypertentionofsameTCMsyndrometype.ZhongYiZaZhi.2003;44(12):942-943.Chinese.章賽月.不同類降壓西藥對同一中醫證型高血壓病療效比較.中醫雜志.2003;44(12):942-943.
【摘要】 目的:探討天麻鉤藤顆粒對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的療效。方法:將60例高血壓病(肝陽上亢型)患者隨機分為天麻鉤藤顆粒組(中藥組)30例和氨氯地平組(西藥組)30例,檢測治療前后患者血壓和血清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活性變化。結果:經治療后兩組血壓下降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而中藥組GSHPX的升高卻較西藥組明顯(P
【關鍵詞】 中成藥;天麻鉤藤顆粒;高血壓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ianmagouteng tablets to blood pressure and lipid supper oxidation for the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Methods:60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were pided into two groups:patients in group 1 were treated by tianmagouteng tablets,patients in group 2 were treated by Anludipine.Before and after four weeks,the blood pressure and serum GSHPX were measured.Results:After 4 weeks,the blood pressure declined in patients of both groups(P>0.05);the grade of serum GSHPX increased in patients of both groups(P
【KEY WORDS】 Chinese patent drugs,Tianmagouteng particle,Hypertension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心腦血管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越來越成為人類健康的主要威脅,高血壓是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中發病最高的疾病之一。而目前高血壓具有患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的“三高”特點;同時又存在知曉率低、服藥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現象[1]。目前,西藥治療高血壓雖然效果好,但因為各種副作用的出現,使其應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天麻鉤藤顆粒是中醫學經典名方,已有研究表明,天麻鉤藤飲能夠通過改善高血壓病人的血管內皮功能進而提高其生活質量[23]。為了進一步探討中成藥天麻鉤藤顆粒對高血壓病患者的療效,我們觀察了高血壓病(肝陽上亢型)患者用天麻鉤藤顆粒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將200805—200907月醴陵市中醫院門診及住院部收治的60例高血壓病(肝陽上亢型)患者分為西藥組和中藥組。西藥組30例,年齡29~68歲,平均年齡(48.5±6.3)歲;其中男19例,女11例;高血壓病程3個月至14年,平均為(7.4±9.8)年;高血壓1級21例,2級9例。中藥組30例,年齡30~69歲,平均年齡(48.1±11.9)歲;其中男20例,女10例;高血壓病程為2個月~15年,平均為(8.6±6.2)年;高血壓1級20例,2級10例。兩組在年齡、性別、病程、病情等方面差異無顯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入選標準 符合中醫肝陽上亢型眩暈辨證標準[4]和西醫高血壓病診斷和分級標準[5],并排除以下病例:①高血壓3級或極高危患者;②肝、腎功能不全等多器官功能損害患者。
1.3 治療方法與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活性測定方法
中藥組給予天麻鉤藤顆粒口服,由成都九芝堂金鼎藥業有限公司提供,溫開水沖服,1袋/次(5g),3次/d,連續4周。西藥組以氨氯地平(國藥準字H20066167先聲藥業有限公司)5mg,1次/d。以上兩組均連續服藥4周,并且兩組治療前均停用其它藥物2周。
治療前后各早晨采取入選患者空腹靜脈血2mL,抗凝,離心10min后,放在冰箱保存,用比色法測定血清中GSHPX活性(試劑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均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用SPSS10.0軟件處理。
2 結果
表1 治療前后兩組血壓和GSHPX的變化比較注:與治療前相比P
3 討論
隨著醫學科學的進一步發展,人們對高血壓病的認識逐漸由細胞領域深入到了分子領域。國外研究表明,氧自由基過量引起NO生物利用度降低,氧自由基與NO生成ONOO,影響PGI2的合成,血管的擴張受到影響,最終導致高血壓的發生[6]。
原發性高血壓屬中醫“眩暈”范疇,我國衛生部將原發性高血壓分為肝火亢盛、陰虛陽亢、陰陽兩虛、痰濕壅盛等4個證型[7]。綜合古今醫家的認識和筆者對原發性高血壓的臨床研究,我們認為,肝腎陰虛、肝陽上亢是本病的基本病機,平肝潛陽、補益肝腎為基本法則。天麻鉤藤飲是近代胡光慈《雜病證治新義》的名方,由以下藥物組成:天麻、鉤藤、石決明、梔子、黃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其功效為平肝潛陽、補益肝腎。
前期實驗我們發現,天麻鉤藤飲能夠改善高血壓(肝陽上亢型)患者的生活質量,并且能夠提高氧自由基清除劑SOD,CAT和GSHPX等的活性[8]。
為了患者服用方便,現在把天麻鉤藤飲制成中成藥天麻鉤藤顆粒劑。我們采用氨氯地平與天麻鉤藤顆粒對照研究觀察,結果我們觀察發現,兩組治療后的血壓降低差異無顯著性(t=0.14,P>0.05),提示天麻鉤藤顆粒的降低血壓療效與西藥氨氯地平相似。治療后兩組血清中GSHPX的活性均增加(P
天麻鉤藤顆粒對1~2級單純高血壓患者的降壓效果肯定,同時它還可以提高能夠防止脂質過氧化GSHPX的活性,從而保護高血壓患者的血管內皮細胞功能。
參考文獻
1 全國高血壓抽樣調查協作組.中國高血壓的患病率、知曉率及治療和控制情況:1991年抽樣調查結果[J].高血壓雜志,1995,3(增刊):14
2 胡世云,冼紹祥,趙立誠,等.天麻鉤藤飲對高血壓病患者血清前膠原Ⅲ、醛固酮、血管緊張素Ⅱ水平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9,7(5):512513
3 林展增,邢之華.天麻鉤藤顆粒對高血壓病肝陽上亢證患者血漿內皮素的影響[J].湖南中醫學院學報,2003,23(2),1:1314
4 金益強.中醫肝臟象現代研究與臨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237240
5 Guidelines subcommittee 1999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guide 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J].Hypertension,1999,17:151183
6 Taddei S,Virdis A,Ghiadoni L,et al.Vitamine C improves endotheliumdependent vasodilation by restoring nitric oxide activity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J].Circulation,1998,97:22222229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高血壓;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5441【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7)06-0118-02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飲食結構的變化,加上生活工作壓力、環境等的影響,高血壓的發病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1]。患者以血壓異常升高為主要病理改變,該病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隨著病情的不斷發展,還會損害其他重要臟器(如心臟、肝臟、腦等),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筆者選取高血壓患者150例作為研究對象,觀察中西醫結合治療的臨床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間收治的高血壓患者150例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均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和《中醫內科學》[3]中關于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的患者;合并惡性腫瘤的患者;合并糖尿病或者血液系統功能障礙的患者;妊娠期或者哺乳期的患者。
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75例。對照組中,男45例,女30例;年齡35~77歲,平均(529±34)歲;病程1~12年,平均(65±14)年;按照高血壓分級標準[2],輕度27例、中度33例、重度15例。觀察組中,男43例,女32例;年齡34~76歲,平均(514±32)歲;病程1~13年,平均(67±15)年;按照高血壓分級標準,輕度28例、中度34例、重度13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高血壓分級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患者入院后給予常規的西藥降壓藥物治療,視其病情給予β-受體阻滯劑[美托洛爾片25mg/次,2次/d(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52332091生產企業: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纈沙坦膠囊80mg/次,1次/d(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207140生產企業: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利尿藥[呋塞米片20mg/次,2次/d(批準文號:國藥準字6H2021130生產企業:天津力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鈣離子拮抗劑[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次,1次/d(批準文號:國藥準字00H492420生產企業:輔仁藥業集團有限公司)]、血管緊張素轉移酶抑制劑[馬來酸依那普利片10mg/次,1次/d(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50323804生產企業:上海新亞藥業閔行有限公司)]等治療藥物。治療療程4周。
觀察組患者則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法,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按照不同的中醫辨證分型(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進行分型)給予相應的處方治療。其中,肝陽上亢型予平肝潛陽方治療:鉤藤、、生地、決明子各30g,車前子20g,澤瀉、天麻、龍膽草、茵陳各12g,柴胡、山梔各10g、黃芩、木通各9g。肝腎陰虛型予養肝益腎的處方治療:山藥、生地、何首烏、珍珠母各30g,桑寄生、杜仲、枸杞、川牛膝、白芍各15g,天麻、丹皮、澤瀉、萸肉各12g。陰陽兩虛型予溫腎滋陰方治療:熟地、麥冬、杜仲各15g,萸肉、巴戟天、澤瀉、茯苓各12g,蓯蓉10g,石斛、五味子、石菖蒲、遠志各9g,制附子6g,肉桂3g。痰濕壅盛型予降濁化痰方治療:車前子、生山楂、丹參各30g,川芎15g,澤瀉、天麻、茯苓、白術、豬苓各12g,菖蒲、半夏、南星、陳皮各9g。中藥每日1劑,每日2次,分早晚飲用。
4周為1個療程,4周后觀察兩組的臨床治療效果。
13觀察指標和療效評價標準治療前后分別對兩組患者的血壓進行測量,記錄患者的收縮壓、舒張壓下降程度。同時,結合患者治療前后癥狀改善情況(通過尼莫地平法對患者的中醫癥狀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的標準進行評分,計算中醫癥狀療效評價指數)與血壓下降程度,對其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判斷[5]。患者舒張壓下降程度超過20mmHg(1mmHg=0133kPa)或者下降程度超過10mmHg,但降至正常,相關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或仍存在部分臨床癥狀,中醫癥狀療效評價指數在70%~99%為顯效;患者舒張壓下降程度在10~19mmHg之間或者下降程度不超過10mmHg,但降至正常,仍存在大部分癥狀,中醫癥狀療效評價指數在30%~69%為有效;患者治療后無法達到上述標準為無效。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2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TX-*3]±s)表示,采用t檢驗。P
2結果
21兩組血壓下降程度比較觀察治療后兩組收縮壓、舒張壓的下降程度,觀察組下降程度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現代研究認為,高血壓的發生與機體的體液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有關,其已成為中老年群體中發病率最高的的全身性慢性疾病之一[6]。并可誘發一系列其他心腦血管等疾病,危害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7]。針對高血壓的病理特征,臨床治療以降壓為主要目標,但單純的西藥降壓治療受個體耐受性差、藥物副作用大,效果并不十分理想。高血壓屬中醫“眩暈”、“頭痛”等范疇[6],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勞傷虛損是造成高血壓的主要原因,而陰陽失調,痰瘀互結則是其主要病機。
中醫認為,高血壓的發病與肝腎兩臟關系密切,根據中醫辨證分型依據,可分為肝陽上亢型、痰濕壅盛型、肝腎陰虛型、陰陽兩虛型等,一般早期患者多以肝陽上亢型為主,中期患者則多為痰濕壅盛型,至晚期則會發展成為肝腎陰虛型或者陰陽兩虛型,且不同證候之間可以在相關致病因素的影響下相互轉化[8]。雖然中醫按病因、分型治療高血壓,但其旨在治本,注重從陰陽平衡、氣血運行等方面進行綜合調理,具有副作用少,降壓作用緩和、血壓穩定性好的優點,與西藥聯合應用,可以有效減少西藥的給藥劑量,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同時又能發揮西藥降壓速度快、效果好的優勢,二者互相補充,實現了速效、長效降壓的目的。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收縮壓、舒張壓的改善效果明顯優于單純西藥治療的對照組,而且治療總有效率達946%,與對照組(720%)相比提高明顯,說明中西醫結合治療高血壓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劉強.中西醫結合治療原發性高血壓80例臨床觀察[J].當代醫學,2011,17(35):149-150.
[2]劉力生,龔蘭生,孔靈芝,等.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3]肖振輝.中醫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
[4].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
[5]程廣書.高血壓病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治療高血壓75例[J].中醫研究,2012,25(8):15-17.
[6]高發海,魯靜.中西醫結合治療高血壓病的臨床觀察[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4(8):45-47.
關鍵詞:原發性高血壓;天麻鉤藤飲;中醫藥療效
Abstract:Objective Auxiliary of gastrodia elata uncaria drink for treatment the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 of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Methods From May 2012 to May 2015 outpatient service 74 primary hypertension patients,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will and clinical time divided the patients into two groups, each group of 37 cases, a group for experimental group, a group for the control group, experimental group patients with routine treatment plus rhizoma gastrodiae uncaria drink auxiliary treatment,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conventional methods for treatment, compar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Results The curative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26 cases, effective treatment of 9 case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4.6%;Treatment effect of 15 patients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effective treatment of 14 cases, the total effective was 78.4%, there exist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ing the two groups, P > 0.05).Conclusion Gastrodia elata uncaria drink auxiliary treatment effect is very significant,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 is an effective way of treatment.
Key words:Essential hypertension;Gastrodia elata uncaria drink;Curativ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由于我國居民飲食結構、生活習慣發生改變,導致高血壓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嚴重影響患者健康。我院在2012年5月~2015年5月,選擇了74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對天麻鉤藤飲輔助治療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效果進行調查。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1.1.1參照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高血壓聯盟(WHO/ISH)制定高血壓分級指南標準[1]。本病中醫辨證分型為①肝陽偏盛型:表現為頭痛,性情急躁,失眠,口干苦,面紅目赤,舌尖邊紅,苔紅,脈]有力。②肝腎陰虛型。③陰陽兩虛型[2]。本次調查針對分型為肝陽偏盛型高血壓患者治療進行觀察。
選擇我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74例門診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根據患者就診時間將患者分為兩組,每組37例,一組為實驗組,一組為對照組。實驗組患者采用加減天麻鉤藤飲進行治療,患者平均年齡為(51.3±8.4)歲,男性20例,女性17例,患者舒張壓平均為(98.3±3.4)mmHg,收縮壓平均為(162.8±9.4)mmHg;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方式進行治療,患者平均年齡為(51.6±8.2)歲,男性22例,女性15例,患者舒張壓平均為(98.5±3.7)mmHg,收縮壓平均為(162.3±9.6)mmHg。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1.1.2排除標準 全部病例均除外年齡在70周歲;合并冠心病心絞痛、心律失常及糖尿病等其它疾病的患者。
1.2方法
1.2.1對照組 患者采用硝苯地平緩釋劑(德州德藥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口服,10 mg/次,2次/d,治療4 w。
1.2.2實驗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天麻鉤藤飲治療,方劑組成為:夜交藤20 g;天麻、石決明(先煎)、黃芩、茯苓、牛膝各15 g;鉤藤(后下)、益母草、生地、夏枯草、杜仲、山楂各10 g;脈弦有力者配伍牡蠣、龍骨、珍珠各20 g;陰虛者配伍麥冬、女貞子各10 g;偏于火盛者,可加入龍膽草10 g,夏枯草15 g;手足發麻者加入廣地龍10 g,希薟草12 g;上方取水200 ml,浸泡30 min,續加水400 ml,大火煮開小火煎煮,1劑/d,早晚口服,治療4 w。
1.2.3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均停用其他降壓藥物,保持低鹽低脂飲食,及良好的心態。
1.3效果觀察 實驗入組前停用原降血壓的藥物,進行相關臨床及實驗室檢查;由患者主治醫師負責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癥候、血壓改善情況進行調查統計。
1.4評價指標 根據《中藥新藥治療高血壓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3]制定,分顯效、有效、無效。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舒張壓下降10 mmHg以上,并達到正常范圍;或者舒張壓雖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 mmHg或以上。有效: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證候積分減少≥30%,舒張壓下降不及10 mmHg,但已達到正常范圍,或者舒張壓較治療前下降10~19 mmHg;收縮壓較治療前下降30 mmHg以上。須具備其中1項。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證候積分減少不足30%,血壓未達到以上標準者。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5統計學分析 文中數據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表示,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資料采用t值檢驗,P
2 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實驗組患者治療效果顯著的26例,治療有效的9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4.6%;對照組患者治療效果顯著的15例,治療有效的14例,無效8例,總有效為78.4%,兩組比較存在明顯差異,P
3 討論
高血壓病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導致人類死亡的常見疾病如腦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等重要危險因素。若治療不及時,很容易誘發其他疾病,影響患者健康。
本病在根據中醫學中屬于“眩暈”、“頭痛”范疇。《臨證指南醫案。眩暈門》華岫云按說:“所患眩暈者,非外來之邪,乃肝陽之風陽上冒耳,甚者有昏厥跌撲之虞。其癥有夾痰,夾火,中虛,下虛,治膽,治胃,治肝之分……下虛者必從肝治,補腎滋肝,育陰潛陽,鎮攝之治是也”。肝陽上亢為本病之標,本病為本虛標實之證,因此治療當以平肝潛陽、補益肝腎為主要原則[4]。
天麻鉤藤飲出自《雜病癥治新義》,方由天麻、鉤藤、石決明、黃芩、茯苓、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梔子、夜交藤、茯神等組成,作為運用補肝腎調陰陽法是治療高血壓的傳統方劑,具有滋陰潛陽,鎮肝熄風功效。方中天麻、鉤藤具有清肝熱、息肝風的作用,是方中君藥;石決明具有清熱潛陽、平肝熄風的功效;杜仲具有補益肝腎、滋陰的功效,能夠養血潤燥;夏枯草具有清熱瀉火、瀉火散結的功效;生地黃具有滋陰潤燥、清熱涼血的功效;夜交藤具有養心安神的作用[5-6];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的功效;山楂具有消食積、散瘀血的功 效[7]。我院同時根據患者不同的辨證,選擇不同的配伍,諸藥共同配合能夠充分達到平肝潛陽、補益肝腎的功效。
根據近代藥理及臨床的研究顯示:天麻鉤藤飲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高血壓作用機制:消除氧自由基、調節NO.ET的分泌、影響RSA系統、改善胰島素抵抗、調節糖脂代謝;方中天麻具有降血壓、減慢心率、舒張外周血管、和增加心、腦血管血流量的作用;石決明含有大量的鈣質,而低鈣飲食是高血壓的一個重要病因[8]。
總的來說,根據高血壓中醫辨證分型,天麻鉤藤飲能夠改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病情,控制血壓升高,減輕患者痛苦,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式,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分會.心血管病治療指南及建議[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5:279.
[2]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1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2005,12:1532.
[3].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120.
[4]覃裕旺,何新兵,張振千.加減天麻鉤藤飲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臨床療效及對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14(02):30.
[5]龔應科.天麻鉤藤飲加味輔助治療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的臨床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4,6(2):140.
[6]徐柏壽.天麻鉤藤飲治療陰虛陽亢型原發性高血壓90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5,13(03):39.
【關鍵詞】 原發性高血壓; 中西醫結合; 中醫辨證施護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4)5-0089-02
原發性高血壓是一種病因多樣、處于不斷進展狀態的心血管綜合征,是心腦血管疾病發病、致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1]。原發性高血壓屬中醫學眩暈、頭痛、中風等范疇,根據癥狀表現分為肝陽上亢、風痰上擾、肝腎陰虛三型。開展辨證施護能指導患者進行自我調節,有利于平穩降壓,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伸優質護理服務內涵。筆者所在醫院在常規西醫治療基礎上,根據中醫辨證施護原發性高血壓患者56例,并與單純西醫常規護理56例患者進行對照觀察,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112例,男53例,女59例,年齡29~72歲。根據自愿原則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6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均給予相同治療,對照組給予單純西醫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中西醫結合辨證施護。
1.2.1 對照組 給予單純西醫常規護理。為患者創造安靜、整潔、舒適、溫濕度有利于治療和休息的環境。指導患者定時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靜心休養,盡量減少過多的探視。護理操作相對集中,動作輕巧,防止過多干擾患者。定時測量患者血壓并做好記錄,急性期絕對臥床休息,迅速建立靜脈通道,必要時用鎮靜劑,做好心電監護。同時通過健康指導讓患者了解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及防范辦法,認識到控制血壓的重要性和終身治療的必要性[2]。指導患者根據年齡和血壓水平選擇適宜的運動方式,以利于調暢氣機、流通血脈、滑利關節,從而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西醫常規護理基礎上,根據中醫的辨證分型進行辨證施護。具體方法如下。
1.2.2.1 心理疏導 患者的不良情緒對治療和康復十分不利,需要及時發現并給予疏導,否則會影響治療效果。(1)肝陽上亢型患者常見頭痛、頭暈、急躁、易怒,體盛性剛等,施護重點是制怒、安神靜志。故應注意觀察患者心理狀態,著重講述其病理基礎,讓患者學會控制情緒,通過開導鼓勵患者說出心中不快。(2)風痰上擾型患者多數郁郁寡歡,話語不多,施護重點是調動、舒展陽氣。護士應用和順的聲調、激勵振奮的言語鼓勵患者,培養患者多種興趣。(3)肝腎陰虛型患者耳鳴目眩、惡心欲吐、不思進食伴心悸失眠等。施護重點為疏導,補益安神[3]。要使其了解所患疾病的原因、發展及轉歸,了解控制血壓的重要性和終身治療的必要性,學會自我心理調節,正確遵醫從護。
1.2.2.2 飲食調理 (1)肝陽上亢型患者可食用植物油、紫菜、山楂、黑木耳、海蜇、芹菜、馬蘭頭等涼拌菜,常食綠豆湯、薺菜湯等。(2)風痰上擾型患者需飲食清淡,低鹽、低脂,忌食油膩甜粘、辛辣、煙酒等刺激性食物及蛋黃、動物內臟等損傷脾胃、聚濕生痰之物[4]。(3)肝腎陰虛型患者飲食上主要是醒脾開胃,主食以米、面、薏米粥為宜,多食新鮮蔬菜水果。
1.3 療效評價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6個月后血壓變化情況。降壓療效評價標準如下。顯效:舒張壓下降≥20 mm Hg,或舒張壓下降≥10 mm Hg以上且恢復至正常范圍。有效:舒張壓下降
1.4 統計學處理
所得數據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觀察組降壓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9.11,P
3 討論
在高血壓的控制工作中,護理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護理工作指導,高血壓的治療才會得到保證。中醫護理是逐漸得到重視和認可的傳統醫學護理學方法,重視每個高血壓患者的個體特殊性,較西醫護理有獨特的優勢[5]。中醫護理是從整體出發,從而辨證施護,不局限于某一臟腑、某一部位、某一病癥。因此,同一個原發性高血壓,不同的中醫醫家的辨證卻不同,遣方用藥、對癥施護亦不相同,這也充分體現了中醫的“同病異治”。
本研究在進行常規西醫護理的基礎上,將原發性高血壓分為肝陽上亢、風痰上擾、肝腎陰虛三型,據不同的中醫證型予以飲食指導、飲食調理、心理疏導,真正實現同病異護的個性化護理理念。護理干預效果顯著優于單純的西醫護理,具有提高降壓療效、改善臨床癥狀及延緩高血壓進展等優勢。可見中西醫結合施護能將現代護理和中醫護理有機結合,推動具有中醫特色的整體護理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余霞君.努力提高老年收縮期高血壓的控制率[J].中華老年心血管病雜志,2001,3(1):33-34.
[2]黃蓓.原發性高血壓的中西醫結合護理體會[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2,21(13):138.
[3]項穎,白桂春,吳黎明.社區原發性高血壓辨證分型情志護理[J].河北中醫,2012,34(5):776-777.
[4]潘邦霞.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中醫護理[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26(4):578-579.
關鍵詞:老年人 高血壓 健康保健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2(c)-0229-01
老年高血壓是指老年人在未使用抗高血壓藥物的情況下,血壓持續或非同日3次以上收縮壓≥140 mmHg和舒張壓≥90 mmHg[1]。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疾病,尤其是老年人更是多見,在日常生活中它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都帶來了一定的危害。因此,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健康指導尤為重要,同時這對老年人保持身心愉悅和安享晚年有著一定的影響。為此,本文從飲食、用藥、運動等方面闡述了老年人患有高血壓疾病的健康指導,旨在對患有高血壓的老年人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借鑒。
1 飲食指導
飲食在預防和治療高血壓疾病中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高血壓需要長期用藥,但藥物都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對于人體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影響。從飲食方面入手,控制血壓既沒有什么副作用,對于老年人的身體也有一定的益處。
1.1 低鹽飲食
低鹽飲食主要是限制鈉鹽的攝入,鈉鹽與高血壓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鈉鹽過多可使水、鈉潴留,血容量增加,心輸出量增加,導致血壓升高;另一方面,可導致細胞內鈣離子濃度升高,引起小動脈收縮、外周阻力增高,使血壓升高[2]。所以有效地控制鈉鹽的攝入也是控制血壓的關鍵。每日食鹽量應控制在5g以下,醬油也應減少使用,少吃腌制食品,另外凡是含鈉高的食物也都要限量食用。
1.2 補充維生素
老年高血壓患者應該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維生素是人類進行生命活動和保持健康所必須的一類物質,人們每天都應保證一定量的維生素攝入,多吃蔬菜瓜果,豆制品等,要做到不偏食不挑食。另外適當的補充維生素C還可以起到降低血壓的作用,例如韭菜、青菜、橙子、葡萄、柚子等食物維生素C的含量尤其豐富可以多食。
1.3 補鈣補鉀
適當的補鈣補鉀可以降低血壓。補充鈣的攝入有增加尿鈉排泄的作用,所以增加鈣的補充有利于阻止鈉對血壓的升高作用,另外人到老年易患骨質疏松,補鈣可以有效的預防和緩解。高血壓患者持續服用降壓藥,會導致排鉀尿量增加,使鉀大量流失,易引起低鉀血癥,故要注意鉀的補充。在飲食上奶制品、豆制品、魚蝦等都有豐富的鈣,香蕉、豆類、菠菜、海藻類食物有利于補充鉀,在平常膳食中應多食。
2 用藥指導
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持續用藥,使用降壓藥是治療高血壓的主要措施。老年高血壓患者在選擇降壓藥物時因受多種因素限制,應該更加注意,服用符合自己身體狀況的降壓藥。
2.1 選擇合適的降壓藥
老年高血壓患者如無并發癥者選用噻嗪類利尿劑與保鉀利尿劑;如需第二種藥,則用鈣拮抗劑;除非有強適應癥,不宜應用β受體阻滯劑,應用長效劑型,從小劑量開始,逐漸遞增[1]。患者對不同類的降壓藥可能會有一些副反應,如頭痛、頭暈、直立性低血壓、胃腸道反應等,這時應遵醫囑減少劑量或停藥,不得擅自更改用藥。到目前為止,在臨床中為老年患者提供藥物治療高血壓時,單一提供一種治療藥物,不能夠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治療范圍較窄且效果較差,不能夠有效消除引起的各種并發癥,而聯合用藥,效果更加明顯,同時不良反應也更少,因此被廣泛應用[3]。
2.2 正確服用降壓藥
現在高血壓用藥存在一定誤區。由于這種病是需要長期不間斷用藥,有些老年人覺得經濟壓力過大或覺得沒必要,所以只在血壓升高的時候才會服用藥物,在血壓正常的時候就會停藥,這么做不僅會對身體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還有可能會引發并發癥,是絕對不可取的。還有用藥的劑量一定要嚴格遵照醫囑,不能因為今天血壓比平常高些就擅自加大劑量,希望血壓降的快些;同樣的血壓保持良好也不能隨意減少,這樣反而會增加副反應發生的機會。
老年人有時記性不好偶爾會忘記服藥,遇到這種情況,切記不要在第二天將兩天的量一起服用,否則可能會使血壓波動更大,造成不良后果。如果忘服,第二天只要按正常劑量服用即可。另外,高血壓用藥不能一年四季一沉不變,應該根據季節和自身情況的變化適當調整。例如夏季氣溫升高,血管擴張,血流阻力減少,血壓會有所下降甚至接近正常,這時患者可以根據醫生的建議適當減少劑量。相反,在冬季血壓會升高,患者應遵從醫囑恢復到夏季未減量前的劑量或者適當增加。
2.3 服藥期間監測血壓
為了了解降壓藥是否有效果,在服藥期間測量血壓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條件允許家中應備有血壓計,家屬要正確掌握測量方法,每天測量1~2次,盡量保持每天在同時間段測量,有利于進行比較。測量前要保證情緒穩定,無激烈運動以免影響數據的正確性。一旦發現有異常現象,要盡快就醫。
3 運動指導
合理的運動有利于緩解壓力,增強體質,控制體重,進一步使血壓下降。
3.1 選擇合適的運動
除了極高危和高危高血壓患者應臥床休息外,其他一般老年高血壓患者應根據自己的年齡,病情及身體狀況進行適當的運動。散步、打太極、慢跑、跳交誼舞等有氧運動都是老年患者不錯的選擇。
3.2 運動注意事項
老年患者進行運動一定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持之以恒,運動量以活動后不感到疲憊為宜,運動時間不宜過長。運動強度以脈搏每分鐘不超過171次為度,如運動中出現氣短、心慌、明顯疲乏、頭暈等癥狀應立即停止運動[4]。
4 其他
平時,老年高血壓患者應該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作息時間正常,保證充足的睡眠,戒煙限酒,低鹽低脂飲食,保持樂觀心態,注意勞逸結合。保持平和的心境,不驕不躁。適當的進行戶外活動,多于其他老年人溝通交流,放松心情,同時,最好讓老人找到屬于自己的興趣愛好,這樣既能轉移老人注意力,又能減少孤獨感。家屬也應該給予老人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多陪陪他們,聽他們嘮嘮嗑,讓老人感覺自己并不孤單,保持心情愉快,達到有效控制血壓,防止并發癥,實現健康老齡化。
參考文獻
[1] 化前珍.老年護理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151,153.
[2] 熊艷飛.高血壓病人的飲食護理[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09,7(6):59.
1.山西中醫學院,山西太原 030024;2.山西省人民醫院,山西太原 030012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活絡解郁方對腦出血術后患者血壓及血脂的干預作用和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在該院確診收治的80例腦出血術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洛伐他汀膠囊口服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活絡解郁方進行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以及治療前后的血脂和血壓變化情況,并作對比分析。結果 觀察組的臨床治療有效率為97.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較治療前血脂水平和血壓均有明顯改善,觀察組治療后的血脂水平和血壓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活絡解郁方在腦出血術后患者的應用中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能夠明顯提高治療有效率,改善患者血壓及血脂水平,值得臨床大力推廣。
關鍵詞 活絡解郁方;腦出血術后;血壓;血脂
[中圖分類號] R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12(a)-0004-03
高血壓是臨床常見的一種疾病,會引發心、腦、腎等多靶器官損傷,還會引起腦血管動脈粥樣硬化,從而造成大量患者腦出血[1]。腦出血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外科的急危重癥,其致殘率及病死率較高,大多數患者需要通過手術治療挽救生命,然而,腦出血術后如不給予及時、有效的藥物治療,極易導致術后肢體功能障礙,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身心健康[2]。臨床認為給予有效的藥物降低血壓及血脂水平,能夠顯著改善患者動脈粥樣硬化,防止腦出血術后并發癥發生[3]。該次研究選取該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期間收治的腦出血患者給予活絡解郁方進行治療,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在該院確診收治的80例腦出血術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男24例,女16例;年齡為37~64歲,平均年齡為(51.42±10.54)歲。對照組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齡為39~67歲,平均年齡為(52.39±11.43)歲。所有患者均通過顱腦CT檢查和臨床檢查確診為腦出血,排除認知障礙、認識障礙、主器官功能異常、精神病史、造血功能障礙、主器官嚴重損傷者。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洛伐他汀膠囊20 mg進行口服治療,1次/d,4周為1個療程;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活絡解郁方進行治療,具體處方如下:川穹、雞血藤、葛根、合歡皮、生酸和棗仁各20 g,當歸15 g,紅花、柴胡、決明、焦白術和伸筋草各10 g,水蛭、薄荷各6 g,全蝎5 g。用水煎服,1劑/d,分,取汁300 mL早晚口服,4周為1個療程。
1.3 療效判定標準
根據《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進行療效評價[6]:①顯效:舒張壓下降>10 mmHg,降至正常范圍;②有效:舒張壓下降<10 mmHg,已正常,或者下降10~19 mmHg,未達到正常;③無效:患者治療前后血壓情況無明顯變化。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P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的臨床治療有效率為97.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變化情況對比
兩組患者較治療前血壓有明顯改善,觀察組治療后的血壓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水平變化情況對比
兩組患者較治療前血脂水平有明顯改善,觀察組的血脂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3。
3 討論
腦出血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外科急危重癥,主要是由高血壓小動脈硬化血管破裂導致的,又被稱為高血壓性腦出血,是高血壓病中最為嚴重的一種并發癥[4-5]。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病情發展快、突發性強,在短時間內患者甚至會出現呼吸困難、心跳異常等癥狀,導致患者死亡[6]。目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模式的轉變,腦出血術后的藥物治療已被廣泛運用于臨床[7]。臨床對腦出血術后并發癥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其不同類型的發病機制較為復雜。中醫領域認為腦出血術后發生肢體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是血脂異常,血脂屬于“血毒”、“痰濁”的范疇,“痰瘀互結”是其主要發病機制[8]。
活絡解郁方中的川穹、雞血藤、當歸、水蛭及紅花都屬于君藥,具有活血益氣,通經活絡、通達氣血等功效。川穹是血中之氣藥,能夠活血行氣;雞血藤能夠補血益氣、通經活絡,多適用于血虛、血瘀或者兼有瘀滯等疾病者以及中風后肢體屈伸不利和具有運動障礙者;當歸能夠活血化瘀,與川穹合用能夠有效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水蛭能夠祛瘀活血,與活血化瘀等藥物配合使用能夠有效治療血小板增多癥;紅花能夠祛痰活血,多治療各類血通不暢、淤血阻滯等疾病;全蝎能夠通絡解痙、祛毒散結,多用于治療中風面癱或者急慢驚風等疾病,其與伸筋草配合使用能夠有效治療中風后面癱和肢體屈伸障礙等。此外,葛根、合歡皮、柴胡、決明、白術等中藥具有改善頭痛、降壓、疏肝利膽、潤腸通便以及健脾強胃等多種功效[9-10]。
該次研究中,給予腦出血術后患者活絡解郁方治療(觀察組)與洛伐他汀膠囊治療(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臨床治療有效率為97.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血壓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治療后的血脂水平和血壓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可見活絡解郁方在腦出血術后患者的應用中具有顯著的優越性。
綜上所述,活絡解郁方在腦出血術后患者的應用中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能夠明顯提高治療有效率,改善患者血壓及血脂水平,值得臨床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趙春蕾.自擬活絡解郁湯治療腦出血術后抑郁癥療效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2,11(11):895-896.
[2] Andreas Charidimou,Rukshan Meegahage,Zoe Fox,et al.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 as a marker of underlying arteriopathy in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 a multicentre MRI cohort study[J].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and psychiatry,2013,6(84):624-629.
[3] 高曉剛,李毅,侯東哲,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與高血壓性腦出血血腫周圍水腫的相關性[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3,6(46):365-369.
[4] 楊平,張莉,何英,等.經濟欠發達地區老年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現狀[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17(33):4227-4229.
[5] 沈健,白青科,趙振國,等.多模式MRI指導的急性期腦梗死rt-PA靜脈溶栓后的出血轉化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13,7(30):619-621.
[6] 張景秋,黨磊,趙喜慶,等.丹參針劑治療腦出血后半身不遂75例[J].陜西中醫,2013,2(34):163-165.
[7] 印曉鴻,唐曉平,孫曉川,等.載脂蛋白E基因多態性對高血壓腦出血發病的影響[J].中華神經醫學雜志,2012,4(11):391-395.
[8] Arne Lauer,Waltraud Pfeilschifter,Chris B Schaffer,et al.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 associated with antithrombotic treatment: translational insights from experimental studies[J].Lancet neurology.2013,4(12):394-405.
[9] 顧彬,于芳蘋,趙迎春,等.上海地區漢族人群腦出血患者脂蛋白酯酶Hind Ⅲ基因多態性的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2(16):129-132.
[關鍵詞] 時間治療學;左旋氨氯地平;收縮期高血壓;收縮壓;療效
[中圖分類號] R544.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4)01(a)-0070-03
高血壓的時間治療學是根據疾病發生或發作的晝夜節律特征,通過調整用藥時間、劑量等方法,使降壓藥物作用效應與高血壓發生節律相一致,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1]。近年來,時間治療學已日益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重視。本研究通過對比白天和夜間服用長效降壓藥左旋氨氯地平比較原發性收縮期高血壓患者的降壓療效差異,旨在探討時間治療學的科學性,指導臨床高血壓的治療。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用2005版《中國高血壓指南》中給出的高血壓診斷標準[2],選取2008年5月~2012年11月浙江省安吉縣人民醫院收治的首次被診斷為高血壓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高血壓診斷標準,原發性收期高血壓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繼發性高血壓,自行服用降壓藥物者,合并嚴重心腦疾病患者,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理想患者。從中篩選出160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樣本,采用簡單隨機化分組方法分為白天服藥組和夜間服藥組。白天服藥組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齡61~79歲,平均(68.3±5.6)歲;診室血壓測量為壓(138.2±7.2)/(77.6±6.7)mm Hg(1 mm Hg=0.133 kPa)。夜間服藥組80例,男43例,女37例;年齡60~81歲,平均(69.0±5.7)歲;診室血壓測量為壓(137.1±7.1)/(76.2±6.5)mm Hg;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血壓水平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血壓測量方法
1.2.1.1 診室血壓測量 取上午8∶00~10∶00時段進行血壓測量,測量前囑患者休息30 min,連續測量同側肱動脈血壓3次取平均值即為診室血壓[3]。
1.2.1.2 24 h動態血壓測量 選擇上海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XB11B型血壓表進行晝(6∶00~22∶00)夜(22∶00~次日6∶00)24 h監測血壓。每30分鐘測量1次。監測期間囑患者正常從事日常活動和工作,但避免劇烈活動。記錄監測所得數據備用。
1.2.2 藥物治療方法
兩組均在正常服用除二氫吡啶類長效鈣拮抗劑類以外的其他降壓藥的基礎上進行藥物治療。左旋氨氯地平由吉林施慧達藥業有限公司提供(施慧達,2.5 mg/片,生產批號:070903,090502,101105),白天服藥組于7∶00~9∶00期間服藥,夜間服藥組于19∶00~21∶00服藥。根據患者的血壓節律變化適當調整用藥時間。用量均為2.5 mg/d。8周后隨訪,若血壓未曾下降[收縮壓≥140 mm Hg和(或)舒張壓≥90 mm Hg]患者用藥劑量增加至5.0 mg/d。治療時間為1年。
1.3 觀察指標
血壓水平:觀察治療前后兩組診室SBP、24 h SBP、晝SBP、夜SBP水平;血壓達標情況:以動態血壓水平為標準,①24 h平均動態血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組內比較采用配對設計資料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資料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血壓水平比較
兩組診室SBP治療后均下降(P < 0.05),組間治療前后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夜間服藥組治療后24 h SBP較治療前有所下降(P < 0.05)。組內比較兩組夜SBP治療后均有所下降,但夜間服藥組下降更加明顯(P < 0.05或P < 0.01)。見表1。
2.2 血壓達標情況
兩組夜平均血壓達標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1.187,P=0.004)。而24 h平均動態血壓和晝平均血壓達標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加劇,高血壓的發病率日益升高,逐漸成為嚴重威脅人們健康水平的內科疾病之一[5]。治療高血壓的藥物種類繁多,左旋氨氯地平即為臨床常用降壓藥之一。
左旋氨氯地平屬二氫吡啶類長效鈣通道阻滯劑。其有左旋和右旋兩種對應體,相對于氨氯地平而言,左旋氨氯地平因去掉了右旋體,具有療效顯著、安全性高、不良反應少的優點,降壓效果顯著[6]。本研究采用時間治療學方法探討不時間口服左旋氨氯地平的降壓效果。人體血壓具有晝夜節律現象,不同時間使用降壓藥將對血壓及其節律產生不同影響[7]。利用降壓藥物的藥代動力學規律,控制血液和組織液中的藥物濃度,使血藥濃度與人體血壓的節律保持一致,血壓增高時,血藥濃度處于較高水平,血壓降低時,血藥濃度也恰好處于較低水平。這樣不僅能夠顯著增加降壓療效,也能大幅度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據文獻報道[8],口服左旋氨氯地平6~8 h后其血藥濃度達到高峰,而其終末消除半衰期為35~50 h,每日1次,連續服藥1周后可達24 h均有較高血藥濃度以起到很好的降壓效果。而若能在血壓峰值6~8 h前給藥,則能保證血壓增高時,血藥濃度也處于相對較高水平,降壓效果將更為理想。老年高血壓患者中,常伴有夜間尤其是凌晨血壓增高的現象,因此夜間服用降壓藥其峰值恰好出現在夜間血壓增高的時候。有助于糾正夜間高血壓,提高夜間血壓達標率[9]。本研究中,兩組治療后的夜SBP分別為(125.2±7.1)、(123.9±7.4)mm Hg,治療后兩組夜SBP均有所下降,但與治療前相比,夜間服藥組患者的夜SBP下降較白天服藥組更加明顯(P < 0.05或P < 0.01),其夜間平均血壓達標率也明顯高于白天服藥組患者。與分析結果一致,據相關報道指出,相當部分的心腦血管事件發生于夜間,可能與凌晨血壓增高的節律有關,因此,夜間服用降壓藥將一定程度上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10-14];另外,表1結果還提示,夜間服用左旋氨氯地平不僅在降低夜間血壓方面有優勢,而且在全天的SBP水平控制上也優于白天服藥組;而在診室SBP方面,兩組降壓效果沒有明顯差異。不同時間用藥均有一定程度的降壓效果。可見,左旋氨氯地平可長效地發揮鈣通道阻滯作用以達到長時間的降壓效果。
綜上所述,對于原發性收期高血壓患者不同時間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均能有效地降低SBP,但夜間服藥能更有效地糾正夜間高血壓,提高夜間血壓達標率。
[參考文獻]
[1] 楊彥玲,陳慶華.左旋氨氯地平對高血壓疾病中靶器官保護作用的研究進展[J].中國藥房,2011,22(41):3912-3914.
[2] 張建萍,付軍.左旋氨氯地平聯合培哚普利治療老年高血壓合并左室肥厚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3):421-422.
[3] Natarajan R. Recent trends in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J]. Lung India,2011,28(1):39-48.
[4] 王俊峰,林強,黃智勇,等.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療原發性腎小球疾病33例療效分析[J].西部醫學,2009,21(10):1679-1680.
[5] 潘曉瓊.抗高血壓藥在我院應用的合理性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1,8(10):143-145.
[6] 段朝龍.左旋氨氯地平聯合依那普利對高血壓合并心衰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2,9(27):80-81.
[7] 姚水華.不同服藥時間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晨峰的影響[J].中國鄉村醫藥雜志,2011,18(8):53-54.
[8] 楊永梅.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降壓療效及對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和左室肥厚影響[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0,30(17):1477-1479.
[9] 付晶晶.左旋氨氯地平的藥理及臨床應用[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6):132-133.
[10] Liang YJ,Mi J. Pubertal hypertension is a strong predictor for the risk ofhypertension [J].生物醫學與環境科學:英文版,2011,24(5):459-466.
[11] 孟曉東,張振宇,范肅,等.硝苯地平加用推拿手法治療肝火亢盛證原發性高血壓40例[J].環球中醫藥,2013, 6(7):536-538.
[12] 王政山,沈福珍.自擬降壓寧暈湯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40例[J].環球中醫藥,2012,5(6):457-458.
[13] 高宏波,喬欽增.中西醫結合治療老年高血壓病的臨床研究[J].世界中醫藥,2013,8(7):759-761.
問:
我72歲了,最近總感到嗓子里有什么東西,很不舒服。請問這是怎么回事?
河北承德 梁式軍
答:
臨床上常見到一些老年人自述嗓子里總有“東西卡著”似的,或有“東西黏住”似的,也有的中老年人訴說自感有蟲子在“爬”,更多的則覺得好像有“棉花或氣團塞住”了,欲吐不出,欲咽不下,經常發癢,需“吭吭”干咳幾聲才覺得稍微舒服一點。這些癥狀時輕時重,時好時壞,而且多半是在無事可做、心緒不好、睡眠不良及特別注意嗓子的情況下癥狀較明顯。這種情況一般可診斷為“咽異物感癥”或稱“咽神經癥”,中醫稱為“梅核氣”,亦有籠統稱為“慢性咽炎”的。其實這是一種發病信號。引起這種癥狀的病因很多,如咽喉、食道疾病中常見的慢性炎癥、淋巴組織增生等;還有嚴重的鼻炎、鼻竇炎患者在有膿性鼻涕流入咽喉部時,以及胃酸返流刺激食道或咽喉部和甲狀腺腫大或頸椎病犯病時,都可產生上述癥狀信號。上述不適感多見于婦女更年期、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及神經衰弱者。當然,對咽喉部長食道的腫瘤也不得不保持必要的警惕,但是,嗓子里有異物感的人絕大多數都不是由腫瘤或其他重要疾病引起的,而只是神經衰弱等的一種表現。
花容摘自《醫源世界》
脂肪瘤對人體有害嗎
問:
我今年32歲,后背長了一個很大的瘤。同事們說那是個脂肪瘤,沒什么要緊的。請問什么是脂肪瘤?對身體有什么害處,要怎樣醫治呢?
王之含
答:
脂肪瘤是一種良性腫瘤,多發生于皮下。瘤周有一層薄的結締組織包囊,內有被結締組織束分成葉狀成群的正常脂肪細胞。有的脂肪瘤在結構上除大量脂肪組織外,還含有較多結締組織或血管。一般來說,即使形成復雜的脂肪瘤對身體也沒有危害。較小的脂肪瘤發展緩慢,一般無需處理。治療脂肪瘤有多種方法,對小的脂肪瘤一般采用微切口激光切除分葉取出。較大脂肪瘤根據部位選擇切口摘除,激光摘除脂肪瘤極為方便。
水蘭摘自《衛生與生活》
出現皮膚瘙癢能不能隨意抓
問:
入春以來,我皮膚經常瘙癢,奶奶說不要隨意抓。請問奶奶說的對嗎?
安徽 劉長文
答:
你的奶奶說得很對,對于皮膚瘙癢最好不要抓,因為搔抓有幾個壞處,一是本身會把皮膚抓破,皮膚本身有自然的防病屏障,被抓破以后皮膚容易繼發感染,原來本身只有瘙癢沒有皮疹,抓破了以后抓出了血道子,繼發感染之后就發紅流水,倒出現了皮疹。
另外,搔抓本身會刺激皮膚增生,促進一些炎癥產生的東西釋放,釋放以后在局部會起作用,讓皮膚產生炎癥,皮膚增厚,所以搔抓以后皮膚往往會肥厚、粗糙,更癢。不信可以去做一個實驗,自己每天去抓同一塊皮膚,連抓幾天以后那個地方就會抓出皮炎,所以皮膚瘙癢時更不要去抓。
黎珀摘自《搜狐健康》
腦血管病人降壓有標準嗎
問:
我去年冬天發生過短暫性腦缺血,聽說這種情況血壓應比常人高些,但不知高多少為好,有沒有標準?我現在血壓140/80mmHg,還需要再降壓嗎?
鄭州 王先生
答:
您的血壓不需要再降了,腦血管病人降壓,沒有絕對統一的標準,但有一個原則,就是要保證腦灌注,謹防血流動力學性腦梗塞的發生。這種降壓不當導致的腦梗塞,像澆水一樣,把水泵的壓力減低了,水上不去,引起腦局部供血不足,如果局部缺血持續不緩解,就是腦梗死;如能緩解,就是短暫性腦缺血(TIA)。
腦血管病人降壓應當是高度個體化的,而且有階段性。對于頸動脈狹窄、腦動脈硬化的高血壓病人,血壓應適當高于正常值,可以在140~150/80~90mmHg之間。已發生腦梗、在急性期的病人,如果硬把血壓降下來,會使腦梗塞面積加大,加重病情,所以此時血壓應不低于150/90~95mmHg。腦梗塞急性期過后1個月,要恢復到患病前的水平,不然長時間高血壓會促使再次中風。
當然,由于腦血管病個體差異很大,以上這些標準僅對大多數人有參考價值。但對合并糖尿病、心臟病等的高血壓病人來說,最好請神經內科專家針對您的身體情況做出評估后再做定奪。
摘自《健康時報》
如何治療消化性潰瘍
問:
我因上腹部不適到醫院就診,醫生檢查后說我患了消化性潰瘍。請問,該病應該如何治療?
陳建軍
答:
消化性潰瘍一般來說,指的是胃潰瘍和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消化道里的潰瘍凹陷好似夏威夷群島的“火山口”,稍不留神,就會發生出血。
發病原因遺傳因素、幽門螺桿菌感染、吸煙、精神因素、飲食不節以及一些化學藥品的刺激均會導致潰瘍的發生,其中幽門螺桿菌感染被公認為和潰瘍的發生與復發關系密切。
主要癥狀疼痛、噯氣、返酸以及上腹部飽脹等不適感是“火山口”噴發前后的主要“災情”,這些不適感通常與進餐有明顯關系。十二指腸潰瘍的疼痛通常發生在進餐后1~2小時以及空腹時,疼痛可以是隱隱作痛、脹痛、燒灼樣痛、痙攣痛等,進食通常會使疼痛好轉。胃潰瘍的癥狀與進食的關系通常不很密切,但它常發生在進食后,也就是說進食會引起疼痛的發生。潰瘍病患者有時也會發生嘔血及黑便,這是由于潰瘍部位出血而引起的。消化性潰瘍一般男性發病較多、青壯年發病較多,且十二指腸潰瘍較胃潰瘍多。
治療方法目前質子泵抑制劑加兩種抗生素的短程、低劑量組合的三聯療法是根除幽門螺桿菌的最佳方案。質子泵抑制劑洛賽克每天服用兩次,每次20毫克,餐前服用;克拉霉素與阿莫西林是較常選用的兩種抗生素,克拉霉素每次500毫克,阿莫西林每次1000毫克,均每日服用2次。以上這3類藥物連續服用7天為1療程。不適用阿莫西林的病人可用甲硝唑或滅滴靈代替。以鉍劑為基礎的三聯療法(麗珠得樂120毫克,阿莫西林250毫克,滅滴靈200毫克,每日服用4次,14天為1療程)亦可采用。
胃酸分泌過多是造成潰瘍病的又一重要因素。治療潰瘍病主要是要抑制胃酸的分泌,減少胃酸對胃、十二指腸黏膜的損傷,促進潰瘍面的愈合。就抑酸程度來說,法莫替丁能強有力地抑制胃酸,促進潰瘍的愈合。但胃壁細胞主要通過3條途徑分泌胃酸,而法莫替丁只能阻斷其中的一條路,因此,有部分服用該藥物的病人會覺得好像胃酸還很多。一般情況下每日只需服用此類藥物1次就夠了,一般胃潰瘍病人需用藥6周或更長的時間,十二指腸潰瘍病人一般需用藥4周左右。每天服用10~20毫克,每周連續服用3天,可使復發率降低。
文/孫林 摘自《健康》
慢性蕁麻疹要長期吃藥嗎
問:
大概一年前,我全身莫名其妙地奇癢無比,抓撓后有條狀劃痕,越抓越癢,醫生診斷為慢性蕁麻疹,開的藥吃了一個月后又復發,始終治不好。我現在吃鹽酸賽庚啶片,必須三天吃一片,才能勉強保證皮膚不癢,請問慢性蕁麻疹要長期吃藥嗎?
寧夏 張小松
答:
慢性蕁麻疹服藥需要有個相當長的過程。除了鹽酸賽庚啶片,服用的藥物還有西替利嗪片、氯雷他啶片等。但這些藥物服用時多采用單服一種,倘若癥狀不能控制,可兩聯或三聯用藥,但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