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頁 精品范文 高血壓培訓總結

高血壓培訓總結

時間:2022-09-27 15:52:3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高血壓培訓總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高血壓培訓總結

第1篇

關鍵詞:高血壓 健康管理 培訓基地 教學經驗

為了提高社區醫務人員的培訓效果,充分展示社區醫生、護士、防保人員在高血壓病管理中的作用,本單位作為中國社區衛生協會的培訓基地舉辦了一期“社區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適宜技術培訓班”,利用本單位的醫務人員為主對社區同行進行授課,對授課內容和形式進行改革,探索社區人培養社區人的模式,現將主要情況介紹如下。

一、基本情況

培訓班為期4天,有來自天津、吉林、福建、江西、武漢、寧夏、北京7個省份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管理人員、全科醫生、社區護士等共41人參加了培訓。

二、課程設計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但是我國人群高血壓患者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與發達國家相比仍非常低。而社區是高血壓患者防治的主戰場,社區醫務人員肩負著高血壓防控的重任,因此,提高他們對高血壓的管理知識和技能顯得尤為重要。在課程設計時,我們按照《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和《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技術規范》的要求進行備課,課程包括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的規范流程與案例分析、繼發性高血壓的社區診治、高血壓患者伴血脂異常的防治、妊娠高血壓患者社區管理、高血壓患者合理用藥、高血壓健康管理全科團隊服務;為了突出中醫特色,安排了高血壓患者中醫體質辨識、治療高血壓中成藥合理使用、高血壓耳穴治療、社區慢病患者中醫健康管理實踐與探討;為了發揮信息化在慢病管理中的作用,聘請外單位專家講授了信息化在慢病管理中的應用,以及依托社區衛生服務信息系統進行績效考核管理等內容。

三、師資安排

為了辦好這次培訓班,體現“社區人培養社區人”的理念,突出社區實踐經驗交流的特點,在前期籌備過程中廣泛發動本中心醫務人員申報,經過三輪試講和篩選,最終確定師資人選。本次培訓班共安排12名師資進行授課,其中9名講師為在社區工作多年、具有豐富理論和實踐經驗的社區全科醫生,另外3名是社區衛生管理專家和三級醫院專家。

四、授課形式

本次培訓班采取了分組討論、集中示教、現場觀摩等靈活多樣的授課形式,讓教師與學員、學員與學員之間充分交流互動。在培訓中以問題為基礎、以需求為導向,強化知識和技能,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習氛圍,使學員在快樂中學習。為了加強各學員之間的溝通交流,將學員分為6個小組,設立小組長,以積分形式評選優秀小組,促進學員積極參加答題和互動等活動。培訓班上學員們積極討論,踴躍發言,最終評出2個優秀小組。為方便聯系建立了培訓班QQ群,促進經驗分享、互相提高。

五、培訓效果

1.學員的培訓效果。培訓班共41人參加培訓并考試,培訓前最低分為55分,最高分為95分,平均分83.65分。通過4天的學習,學員的成績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最低分為80分,最高分100分,平均分為91.17分。培訓后成績大幅度提升(具體數據見表1、表2)。

表1 社區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適宜技術培訓班學員分數表

階段 考試人數 平均分 最低分 最高分

培訓前 41 83.65 55 95

培訓后 41 91.17 80 100

表2 社區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適宜技術培訓班學員不同成績比率

階段 0-59分人數 比率(%) 60-79分人數 比率(%) 80分及以上人數 比率(%)

培訓前 2 4.87% 6 14.63% 33 80.49%

培訓后 0 0.00% 0 0.00% 41 100%

2.學員對師資及課程的評價。本次培訓班在課程總體滿意度、師資總體滿意度、個人儀表、普通話、表達能力、親和力、互動交流、主題明確、內容完整、課件設計、內容實用、疑問解決、再次聽課等11個方面設計了調查表,在每堂課結束以后進行評價并提交,12次課的平均評分結果見表3。總體結果顯示,學員對課程和師資的評價都較高,均在9.6分以上,在普通話、表達能力、互動交流、課件設計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從而提高師資總體滿意度。

表3 學員對培訓教師和培訓課程的評價情況表

評價項目 師資總體滿意度 個人儀表 普通話 表達能力 親和力 互動交流 課程總體滿意度 主題明確 內容完整 課件設計 內容實用 疑問解決 再次聽課

平均分 9.63 9.72 9.64 9.66 9.71 9.68 9.72 9.72 9.76 9.68 9.72 9.74 9.69

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的方向

1.加強對學員層次和需求的了解。此次參加培訓的學員大多為具有中級職稱的醫務人員,社區工作經驗豐富,他們對于能夠指導實際工作的、可操作性的適宜技術關注度高,應多增加這方面的內容。由于地區發展的不平衡和既往的學習工作背景的差異,每個學員的對高血壓知識掌握的程度有一定差異,所以對于講師來說,要做到各個層面均能顧及,緊緊圍繞高血壓管理規范開展培訓,結合社區的實際情況提升管理的知識和技能,具有一定的挑戰性。

2.講師的授課技巧有待提高。由于大部分講師都是首次對外單位的同行授課,講課經驗有限,盡管講師們都做了3次以上的師資試講,反復修改課件,查閱相關資料,仍然不能完全掌控所講的內容。因此,講師需要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內涵,加強授課技能和臨場應變能力,在回答學員的提問、培訓時間的掌控、授課技巧以及課堂氛圍的調節等方面,都需要通過多次的培訓和演練來提升。

3.及時總結培訓經驗。通過培訓班的實施,增強了社區全科醫生對外授課的信心和技巧,激發了全科醫生參與教學培訓工作的熱情,為建立社區人培養社區人的模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作為剛開展社區培訓的基地,還需要及時總結和分析培訓中的問題和經驗,有針對性加強課程設計和培訓技巧。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和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以及我國衛生服務體系改革的深入和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對社區全科醫生的培養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需要利用培訓基地的平臺,在繼續教育對形式和內容上不斷創新,通過舉辦培訓班等形式,組織社區醫務人員互教互學、充分交流,加深對知識和技能對掌握,建立社區人培養社區人的模式,使受訓者能夠真正學有所獲。

參考文獻

[1]郭惠平.開展繼續醫學教育 管理各類培訓實施體會[J].中國水電醫學,2008(1):52-53

[2]杜靜,朱繼紅,李紅.關于完善我國全科醫生繼續教育的建議[J].繼續醫學教育,2014(8):1-3

[3]秦懷金,陳博文編著.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技術規范[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11

第2篇

[關鍵詞] 社區綜合管理; 高血壓; 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 R195.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11-367-01

依照2004年我國進行的《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結果》中指出,目前我國的高血壓發病率已達18.9%,接近1.6億的患者,其控制率僅為6.1%左右[1],因此,社區綜合管理對于控制高血壓患者的作用顯得越來越重要。本文通過調查分析我地區430例高血壓患者的患病率、治療和控制狀況,總結相關經驗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地區2007年9月至2010年9月430例高血壓的患者,男230例,女200例,年齡在35-79歲,平均年齡在41.5歲,依據實際測量的血壓水平進行臨床分級,其中I級高血壓(輕度)168例,Ⅱ級高血壓(中度)155例,Ⅲ級高血壓(重度)107例,根據靶器官損害、糖尿病及其它危險因素進行危險因素分類,低危271例,中危94例,高危65例,分別給予對癥治療及社區綜合管理,調查分析其患病率、治療和控制狀況。

1.2 方法 給予社區綜合管理,按照高血壓的分級進行針對性管理干預。1)I級高血壓及低危患者的管理:主要為健康教育和改善生活行為的相關干預措施,包括有心理疏導、運動指導及飲食指導,在患者的生活行為得到明顯改善并將其血壓有效控制在6個月以上,再加用藥物治療。2)Ⅲ級高血壓及高危、極高危患者的管理:針對此類患者的特殊高危情況,制定出相應的健康教育措施,并積極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良好的隨訪和溝通,為其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可以酌情選擇2-3種或以上的藥物進行聯合應用降壓,對并發癥進行延緩及控制[2]。每個月至少對患者進行1次隨訪,并常規測量血壓,記錄病情發展。

1.3 統計學方法 本組數據經卡方軟件V1.61檢驗,以P

2 結果 我地區430例高血壓患者中,I級高血壓168例(39.1%);Ⅱ級高血壓155例(36.0%);Ⅲ級高血壓107例(24.9%)。高血壓患病率為40.0%,其中男性的患病率為53.5%,女性的患病率為46.5%。年齡在50歲以上的患者有310例,患病率為72.1%,經調查發現,430例高血壓患者中合并有高血脂339例(78.8%),高血糖249例(57.9%),有吸煙史290例(67.4%),有飲酒史310例(72.1%),不良生活習慣有345例(80.2%)。隨訪干預一年,430例高血壓患者在干預前后對高血壓的控制率比較存在明顯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3 討論 本文中調查顯示,年齡在50歲以上的患者有310例,患病率為72.1%,可見年齡是高血壓的其中一個高危因素,年長者高血壓患病率明顯提高。另外,統計中發現,在430例高血壓受檢者中,有吸煙飲酒史的患者基本上在65%以上,可見飲酒吸煙史是高血壓發病的高危因素,再者,本身患有高血脂與糖尿病的患者,其高血壓的患病率明顯增高,因此,對于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除了依靠藥物治療,我們更提倡對其進行高危因素的全面防治,本文給予社區綜合管理干預,從患者的各高危因素調查結果出發,針對性配置防控方案。包括:1)建立起有效的互動模式:將健康管理擴大到患者的飲食調護、日常生活、安全保護及情感支持等范疇,主要通過宣傳資料的派發、講座培訓、家屬互動等形式。2)電話隨訪:每周1次電話詢問隨訪,內容包括患者癥狀、生命體征、用藥及副作用情況;并進行合理用藥的指導。3)短信提醒:通過短信的方式提醒患者定時體檢及進行血壓的定時監測,若患者對短信無回應,則改為電話提醒。

綜上所述,高血壓的患病率以年齡、家族史、高血脂及不良生活史為其高發病的危險因素,給予社區綜合管理能有效改變患者的生活方式,控制血壓變化,改善高血壓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患者自身的保健意識,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第3篇

【關鍵詞】高血壓; 老年; 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2-0332-01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及飲食結構逐步發生轉變,且我國人口已經不斷步入老齡化的進程,因此老年高血壓患者的比率逐年上升[1]。高血壓是許多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也是心腦事件發生的重要誘因,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安全[2]。因此不斷探索和分析老年高血壓患者發病的危險因素,并據此提出相應的預防措施具有重要意義[3]。本研究選取我院2009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高血壓患者的臨床病例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高血壓發病的危險因素,以期為降低老年高血壓的發病率及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提供參考和依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9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高血壓患者120例作為研究組,其中,男77例,女43例,年齡60~89歲,平均(66.2±5.4)歲。病程6~19年,平均(10.2±3.4)年。所有入選的患者均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4]的規定。選取同期來我院體檢的且無高血壓病史的120例老年人作為對照組。其中,男62例,女58例,年齡60~92歲,平均(68.7±7.3)歲。所有入選者均排除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者,入選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研究組和對照組均填寫統一的問卷調查表,其中包括婚姻狀況、文化程度、工作類型、疾病史、吸煙、喝酒、家族遺傳病史、是否有血脂異常、是否有血糖異常、冠心病史、腦卒中史、生活習慣、參加鍛煉情況等。填后由專業的調查員進行數據的整理和分析,所有調查員均經過統一的培訓,且測試通過。此外,進行血脂四項、腎功能、血糖、C-反應蛋白等檢查。記錄檢查結果。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5.0統計學分析軟件包進行數據的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先進行單因素分析,將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單因素再進行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當P

2 結果

2.1 高血壓發病的單因素分析

經χ2檢驗或t檢驗,性別,冠心病史,肥胖,糖尿病史,吸煙,打鼾,家族高血壓史,低HDL-C,高LDL-C,高尿酸血癥等方面,對照組和研究組存在顯著差異(P

3討論

目前,高血壓作為一種慢性疾病,其發病率不斷上升,流行病學調查顯示[5],60%以上的老年人群患有高血壓。高血壓是引起冠心病、糖尿病、腦卒中等疾病的危險因素。高血壓的發病原因較為復雜,一般認為,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及不良的生活方式都可能導致其發病。本研究對12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調查分析,選取120例無高血壓病史的老年人群作為對照,采用問卷調查結合常規檢查的方式,篩選高血壓發病的相關因素,并進一步通過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高血壓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包括:吸煙、糖尿病史、高血壓家族史、血脂異常等。

高血壓具有較為顯著的遺傳特征和明顯的家族聚集性。研究表明[6],若父母單方患有高血壓,子女患高血壓的可能性約為20%以上,若雙親均為高血壓患者,子女的高血壓患病率為40%~50%。本研究通過對病例的深入分析,結果發現,有高血壓家族遺傳史的患者患高血壓的風險性大大升高,為高血壓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

吸煙是導致高血壓的重要危險因素,其原因在于,患者在吸煙的過程中,可能產生大量的有害化合物而引起患者的組織出現缺氧、缺血等,從而引起血管壁內皮細胞的損傷,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等形成[7]。此外,管壁內皮細胞的損傷有可能促進NO的生成及釋放,從而抑制前列環素分泌,而引發血管收縮功能障礙,引起血壓升高。

糖尿病與高血壓是相互關聯的兩種疾病,由于有著相同的遺傳基礎,且發病機制較為相近,均與胰島素抵抗有關。血糖較高會引起動脈硬化及一系列的微血管病變,此外,可導致脂代謝異常。高血脂通過作用于細胞膜上的磷脂結構,影響鈣離子的轉運,從而引發高血壓的發病。本研究結果表明,糖尿病及血脂異常也是高血壓發病的危險因素。

綜上所述,吸煙、糖尿病史、高血壓家族史、血脂異常等為高血壓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應提倡戒煙,合理的生活方式,控制血糖,加強鍛煉,從而降低高血壓的發病率。

參考文獻

[1] 汪蓮開. 老年高血壓患者發生心血管事件相關危險因素[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6):1280-1281.

[2] 王志軍,周建芝,吳壽嶺. 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及隨訪分析[J].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5(2):151-154.

[3] 楊建設, 殷運收. 老年高血壓患者危險因素分析及干預對策[J]. 現代預防醫學,2012,39(19):5054-5058.

[4] 王元海,周瓊. 老年高血壓患者危險因素分析及干預對策[J]. 中國醫療前沿,2012,7(8):24,39.

[5] 田華偉,劉盛元,鄭南,等. 老年高血壓患者危險因素分析及干預措施探討[J]. 中國醫藥科學,2013,3(5):76-77.

第4篇

北京:46%居民死因同高血壓有關

2011年,北京市居民死亡原因中,和高血壓直接相關的疾病占據46.3%。為此,今年全市將對12萬名50歲及以上居民進行腦卒中危險因素篩查,并對公交司機、出租車司機等展開心腦血管急救培訓。

逾18歲市民每3年開展一次慢性病監測

在第15個“全國高血壓日”。記者從北京市衛生局獲悉,隨著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以及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的變化,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呈現上升趨勢。

2011年北京市居民死因分析數據顯示,與高血壓直接相關的心臟病和腦血管病占所有死因的46.3%。

為此,今年北京市將共計對12萬名50歲及以上居民進行腦卒中危險因素篩查,對篩查出的腦卒中高危人群進行健康指導、藥物干預等隨訪管理。此外,每3年擬對全市18歲以上成年人開展一次慢性病危險因素及行為危險因素監測,掌握腦卒中、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變化趨勢。

重點人群將接受心腦血管疾病急救培訓

北京市衛生局表示,今年,將對400名公交司機、出租車司機、交通警察和200名在機場、火車站、商場等密集地點工作的人員進行心腦血管疾病急救知識培訓,使其掌握緊急狀態下心肺復蘇和救助心梗、腦卒中發病者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溫薷)

“控鹽”就能防治高血壓嗎?

有些人相信“控鹽”就能防治高血壓。不久前,衛生部、科技部等15個部門公布了《中國慢性病防治工作規劃(2012—2015年)》,其中強調將減少居民食鹽攝入量作為工作目標之一。那么——

“我國高血壓發病率高與我國居民膳食習慣有密切關系,特別是高鹽低鈣的飲食容易引發血壓高,這已被多年的研究所證實。”中國營養學會主任醫師高慧英說。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高血壓研究室主任孫寧玲提出:長期情緒抑郁和不合理的生活方式等都十分容易導致高血壓。

那么,限制食鹽攝入量對防治高血壓到底有怎樣的影響?防治高血壓還須注意什么?

減鹽要循序漸進

“我們常用的食鹽即“氯化鈉”,其中鈉離子可以提供咸味,氯離子為助味劑,每攝入2300毫克的鈉,可使血壓升高2毫米汞柱。”高慧英說,普通食鹽日均攝入量增加2克,可使收縮壓及舒張壓均值分別增加2毫米汞柱及1.2毫米汞柱;而減少鹽的攝入量,可使人群血壓水平降低,鈉攝入量每降低2300毫克/日收縮壓可下降5.8毫米汞柱,舒張壓可降低2.5毫米汞柱。

世界衛生組織和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每人每日食鹽攝入量為6克以下。但我國特別是北方居民崇尚“咸中得味”,平均每人每日攝入食鹽為12克,甚至更高。

孫寧玲說,北大人民醫院曾做過高血壓病人尿檢,測試顯示只有26%的病人每天鈉攝入量在6克以下。而我國居民食鹽攝入量高于西方國家;北方人食鹽攝入量每人每天約為12~18克,南方為7~8克,北方人群血壓水平高于南方。“如果一個每天攝入18克鹽的人能減掉10克食鹽,那么收縮壓和舒張壓可分別降低10毫米汞柱和6毫米汞柱。”

鑒于飲食習慣的穩固性,孫寧玲建議減鹽行動要循序漸進,逐步減少鹽量,讓個人或家庭日常飲食慢慢適應。同時,食用鹽應細化分類,適用不同人群需要;出售的食鹽應明顯標注食鹽所含成分及適用范圍等。另外,患者應當注意少吃腌制品以及高鹽零食。

還要配合補鉀和鈣

我國居民飲食存在高鹽低鈣的情況,食鹽的特點一般是高鈉低鉀,這些都造成了我國人體中鈣、鉀等元素的缺失。有些高血壓病人,即使他按醫生囑咐吃藥、控鹽,但是血壓仍然未能穩定。

高慧英認為,補鉀能夠起到擴張血管、增加尿排出鈉來降低血壓的作用。“因此,在限制鈉攝入量的同時適量補鉀可使高血壓患者血壓下降。”

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統計中心資料《第三次美國營養監測報告》中在總結高血壓防治情況時,就為其公民未能控制鈉的攝入量并未能保持一定的鉀和鈣攝入量而感到擔憂。

高慧英建議大家,注意膳食平衡,少吃油脂,多吃含鉀食物,如梨、紅豆、扁豆、冬菇、紫菜、紅薯等。孫寧玲建議:“現在人們烹飪蔬菜時喜歡煎炒或熬燉,這容易破壞蔬菜的營養成分,應盡量改變蔬菜的烹調方法,能生吃就生吃,不能生吃就涼拌。當然,有的高血壓患者也可適當地采用藥物補鉀。”

僅“控鹽”還遠遠不夠

導致高血壓病并非單一因素,它可能與遺傳、肥胖、年齡,生活方式如飲食高鹽、高脂、飲酒、吸煙、缺少運動,以及精神緊張、焦慮等等密切相關。“控鹽”僅是改善飲食結構的一個方面,對于防治高血壓來說遠遠不夠。

隨著社會發展變化,生活方式也有很大改變,尤其是現在都市白領的工作需要面對電腦久坐,上下班也以乘車和開車為主,步行很少,缺乏足夠的運動,不利于身體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有些人還不知道熬夜也容易引發頭暈、目眩等疾病,繼而出現高血壓。“現在20、30歲就常見患有高血壓病的。很多年輕人是繼發性高血壓,原因是生活方式的改變,高血壓都提前發病。”高慧英說,社會競爭激烈,處在為美好生活奮斗階段的中青年工作壓力大,精神經常處在緊張狀態中,“越是這樣,越要注意勞逸結合,放松心情,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心理平衡”。

孫寧玲還提醒讀者,中國注重家庭文化,喜歡煎炒烹飪的食物沒錯,但一定要警惕,如果孩子生長在“高鹽”飲食環境中,形成高鹽、高脂、高油的飲食習慣,就容易導致過度肥胖,從而引起高血壓等疾病。“控鹽只是從生活方式上對高血壓防治進行干預,如果已經患高血壓病,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及時治療,選擇適當藥物治療。”(符毓萍)

血壓患者注意:家庭自測血壓記住135/85

新聞背景:由中國高血壓聯盟、國家心血管病中心高血壓委員會等聯合組成的中國血壓測量工作組近日公布了我國第一部《中國血壓測量指南》,推廣工作正式啟動。

“一般人對高血壓的認識是,同一天的3次血壓達到或超過140/90mmHg。而在家里量血壓,標準要降低5mmHg。就是說,如在家中不同時間、多次測量的血壓都達到或超過135/85mmHg,就可考慮診斷為高血壓。”中國高血壓聯盟副主席王文教授指出。

王教授解釋,家里環境比較安靜,也沒有“白大衣效應”,所以在測量血壓時往往比較放松,診斷標準也就更嚴一些。另外,國外多項對自測血壓資料的匯總分析也支持,將135/85mmHg作為家庭自測血壓的診斷標準。

自測血壓建議采用國際標準認證的上臂式電子血壓計,一般人群不建議使用腕式血壓計。自測血壓對初診高血壓或血壓不穩定的高血壓患者,建議連續家庭測量血壓7天(至少3天),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測2~3遍,取后6天的血壓平均值作為參考值。(左嬌蕾)

高血壓患者如何應對突發意外?

高血壓患者很容易會突發意外情況,如果稍有不慎,嚴重的會危及生命。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提前做好預防措施,避免意外發生。

勞逸結合 適當休息

高血壓患者要在平時注意勞逸結合,適當的休息是必不可少的。如果高血壓患者在勞累或興奮后,發生心絞痛,甚至心肌梗塞或急性心力衰竭,胸悶,并延伸至頸部、左肩背,面色蒼白、出冷汗,此時應叫病人安靜休息,并吸入氧氣。

及時服藥 情緒穩定

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如果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或者在一些突發事件中患者的血壓突然升高,并且伴有惡心、嘔吐、劇烈頭痛、心慌、甚至視線模糊,即已出現高血壓腦病。家人要做好高血壓患者的思想工作,安慰病人別緊張,臥床休息,并及時服用降壓藥,還可另服利尿劑、鎮靜劑等。

心悸氣短 警惕發病

由于高血壓患者常常面臨一些并發癥的侵襲,所以大家要時刻提高警惕。當高血壓病人突然心悸氣短,呈端坐呼吸狀態,口唇發紺,肢體活動失靈,伴咯粉紅泡沫樣痰時,要考慮有急性左心衰竭,應吩咐病人雙腿下垂,采取坐位,如備有氧氣袋,及時吸入氧氣,并迅速通知急救中心。

遇到發病 冷靜處理

在日常生活中高血壓患者的病癥是經常反復發作的,給患者帶來極大的健康危害。如果高血壓病人發病時伴有腦血管意外,除頭痛、嘔吐外,甚至意識障礙或肢體癱瘓,此時要讓病人平臥,頭偏向一側,以免意識障礙,或劇烈嘔吐時將嘔吐物吸入氣道。(高明慧)

高血壓治療要把握9大用藥技巧

專家認為輕松降壓應當注意用藥技巧:

1、使用長效降壓藥

提倡使用長效降壓藥物,每日服用1~2次,保證24小時血壓平穩,減少血壓的波動。

2、不要隨意換藥、停藥

降壓藥物只要有效,不必經常換藥,更不要隨意停用。合理治療方案的制訂,可能需要數周甚至1~2個月的摸索。長效的降壓藥物需要幾天或1~2周才能發揮最好的降壓效果,因此,在調整方案時不要著急。收縮壓

3、禁忌人群警惕服藥

選藥應遵循個體化原則,如充分考慮妊娠、心絞痛、腎功能不全、禁忌證等因素。

4、多數人睡前不宜服降壓藥

忌睡前服用降壓藥物,因其極易導致血栓形成,引發腦卒中或心肌梗死。具體用藥請咨詢醫生。

5、降壓標準個體化

對于僅患有高血壓而無并發癥者,應降壓至140/90毫米汞柱以下;老年患者血壓應降至150/90毫米汞柱以下;糖尿病或腎病患者應降至130/80毫米汞柱以下。

6、降壓不能太快

對有腦動脈硬化、腎功能不全及老年患者,降壓不可過快過猛。

7、聯合降壓

中等危險或低危險度患者可只用一種藥物,而高危險度和極高危險度患者則應同時聯合幾種藥物降壓。

8、對癥選擇降壓藥

老年人降壓多以鈣離子拮抗劑和利尿劑為主,年輕患者首選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

合并糖尿病或糖尿病腎病者首選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但血肌酐≥265微摩爾/升時慎用;合并冠心病時首選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β受體阻滯劑;合并心衰時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利尿劑,并在心衰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β受體阻滯劑。

高血壓患者腦出血后要緩慢降壓,應首選鈣離子拮抗劑,降壓幅度不超過治療前血壓的20%。腦出血后或者收縮壓長期≥180毫米汞柱時,禁止使用阿司匹林,當收縮壓控制到160毫米汞柱以下再考慮使用。

頑固性高血壓需住院同時服用3種及以上降壓藥物,血壓仍在目標水平(140/90毫米汞柱)之上,或至少需要4種降壓藥物才能使血壓降至140/90毫米汞柱以下者,屬于頑固性高血壓,建議住院詳細檢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高血壓。(和怡)

高血壓患者護血管的飲食6原則

高血壓需要終生調養,與其把健康的砝碼押給醫院,把養老錢花在保健品上,不如把精力更多地放在飲食療養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上,學會選擇食材、科學烹飪,學會保持科學的生活方式。這樣一來,困擾高血壓患者的健康問題將得以迎刃而解,并讓你重獲身心健康。

控制熱能及體重。肥胖者高血壓的發病率顯著高于正常體重,多數高血壓患者會伴有超重及肥胖。限制熱能攝取,使體重減輕后,血壓就會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肥胖者應節食減肥,體重減輕每周1~1.5千克為宜,體重每增加12.5千克,收縮壓上升約10毫米汞柱,舒張壓上升約7毫米汞柱。

限制食鹽攝入。食鹽攝入量高的地區,高血壓發病率也高。每天吃10克鹽,高血壓發病率約10%;而每天吃20克鹽,高血壓發病率則為20%,保持低鈉飲食,每天鈉量維持500毫克,以維持機體正常代謝。每天供給食鹽以2~5克為宜。

多吃降壓降脂食物。有降壓作用的食物:芹菜、胡蘿卜、番茄、黃瓜、木耳、海帶、香蕉等。有降脂作用的食物:山楂、番茄、大蒜、洋蔥、綠豆等

補充微量元素及維生素。保證膳食中鈣的攝入充足。據研究報告,每日膳食,鈣攝入800~1000毫克,可防止血壓升高。流行病學調查資料證明,每日平均攝入鈣量450~500毫克的人群比攝入鈣量1400~1500毫克的人群,患高血壓病的危險性高出2倍。含鈣豐富食物有豆制品、核桃、牛奶、花生、魚、蝦、韭菜、芹菜、蒜苗等。大劑量維生素可使膽固醇氧化為膽酸排除體外,改善心功能和血液循環。新鮮蔬菜和水果富含維生素,如:橘子、大棗、番茄、油菜、小白菜、萵筍葉等。

降低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脂肪攝入過多,可引起肥胖癥和高血壓病,高血壓是冠心病的主要患病因素之一,高脂肪高膽固醇飲食容易使動脈粥樣硬化。

保持飲食規律。宜少量多餐,每天4~5餐為宜,避免過飽。

第5篇

原發性高血壓病是目前世界上流行最廣泛的疾病之一。我國成年人高血壓患病率為18.8%,估計全國患高血壓病患者1.6億[1],嚴重危害著人們的健康,主要對心、腦、腎、眼等重要臟器損害,如果長期血壓控制不穩定,極易發生嚴重并發癥。原發性高血壓目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慢性病的管理范圍,已經開始規范地對高血壓患者進行管理。

1 管理對象

本轄區內已經確診高血壓患者730名,年齡在35-92歲,病程最長42年,最短4個月,其中男性患者440名,女性患者290名,分別由2名全科醫生、2名社區護士共同隨訪管理,隨訪的形式有電話隨訪、預約病人到門診隨訪、就診時順便進行隨訪、上門隨訪等。

2 存在問題

2.1 居民不配合、不信任 居民往往把社區工作人員與上門推銷藥品和游醫混為一談而拒之門外,常有“門難開、臉難看、話難聽”;還有些居民認為醫務人員上門是不吉利的,上門服務不受到歡迎;小城市大醫院較多,高血壓患者更愿意到大醫院看病,他們信奉大醫院。

2.2 護理人力不足 護理人力嚴重不足,一人兼多職,要完成社區九大塊任務,每天行走在各家各戶,還要完成就診病人的各項治療、健康教育、資料的整理和歸納。

2.3 經費不足 經費不足是對高血壓病患者管理不到位的主要原因,有些居民希望社區人員每次上門隨訪、進行健康教育講座時候都有點小禮物,每開展一次健康教育講座都需要花費300元左右的經費。

2.4 護理知識和技巧的缺乏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立時間不長,經驗不足,大部分是由醫院承辦的,部分護士由醫院外派的,沒有經過專門的培訓,針對群體性預防保健的意識薄弱。

2.5 政府對社區衛生服務宣傳力度不夠 許多居民不知道社區衛生服務的存在,不清楚能為居民提供哪些服務,有哪些好處和優惠政策等。

2.6 居民健康檔案信息系統不完善 相當部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慢性病實行了信息化管理,但上門隨訪時候不能在居民家中調閱患者檔案。

2.7 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聯系較少 很多高血壓患者均由醫院經過檢查后作出診斷,開始規則服藥治療血壓穩定后,未能及時將患者資料轉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就是說未能做到雙向轉診。

3 對策

3.1 提高居民防病、治病意識 全面評估高血壓患者的身體情況和不良生活習慣,有無肥胖、鈉攝入過量、吸煙、酗酒、精神壓力大等因素,對高血壓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定期舉行健康講座,每月1次,提前3天在各社區張貼通知,通過飛信將信息發到居民手機中,通過健康教育使居民們自覺地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減輕精神壓力。強調原發性高血壓病一旦確診就要終生服藥治療,以減輕或減緩并發癥的發生,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如何觀察藥物的作用與副反應,定時監測血壓,及時調整藥物,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和護士定時免費上門進行隨訪,患者也可以到轄區內的衛生服務中心進行免費血壓監測,省錢、省時、快捷、方便、服務周到。

3.2 加強護理隊伍建設 增加護理人力,目前社區護士是有編制的,但很多衛生服務中心的護理人員嚴重不足,由此導致護理人員工作負擔過重,造成對慢性病患者管理不到位,常常出現隨訪超期。建議按編制招聘護士,制定一系列規章制度,實行績效考核。也將隨訪的效果進行量化,每一階段進行對比,找出不足,進行分析和改進,這有利于社區護士不斷改進社區護理工作,提高社區高血壓病護理效果。

3.3 完善支持系統 很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依靠著大醫院,因為社區很多是公益性的,沒有收入,往往得不到醫院的重視,沒有車、沒有司機、沒有搬運工等,很多非護理性的工作由護士去完成,護士每天根據計劃對高血壓患者進行上門隨訪,往往在來回的途中花費較多時間,建議有專門的隨訪車,或配備電瓶車、自行車等,以方便隨訪。同時加大資金投入,給予社區護士足夠的補償,培養人才,留住人才。

3.4 加強在職教育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護士經過短期培訓就上崗,有的護士是醫院指派的,沒有經過社區護理 ,所以在與高血壓病患者溝通、健康教育方面欠缺,沒有掌握社區護理的技巧,社區護士要不斷學習,總結經驗,可以通過自學、社區小講課、各社區之間的互相學習、外出學習和培訓等形式不斷提高社區護理知識和技巧。

3.5 政府要加大宣傳力度 從中央到地方都進行了大張旗鼓的宣傳,但是仍然有相當一部分居民不知道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不知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功能,能帶來什么好處,這個宣傳是持續性、長久性的,小病到社區,大病到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從根本上解決了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高血壓病患者隨時可以得到醫生、護士的正確指導和幫助,能及時發現并發癥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對維護和促進健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3.6 完善居民健康檔案信息系統 加快居民健康檔案信息化系統建設,實現電子化管理,設置專人管理電子檔案,目前對高血壓病患者全面進行局域網管理,如果每人配有手提電腦和無線上網卡,上門隨訪時就可以直接打開患者的健康檔案,全面了解病情和用藥情況,直接記錄本次隨訪情況。全市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健康檔案能聯網的話,在高血壓患者搬遷時可以直接將其檔案移交給新轄區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這樣大大減輕了工作量。

3.7 密切醫院與社區的聯系,實行規范雙向轉診 小病到社區,大病到醫院,許多高血壓病患者一經確診后就開展了漫長的治療過程,醫院醫生根據患者的住址指導患者到所屬的轄區內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隨訪和治療,將患者信息轉給社區醫生和護士,社區醫生、護士全程監測、指導,一旦出現較嚴重的并發癥及時與醫院聯系,將患者轉入醫院治療,并在住院期間進行隨訪,這樣可以大大提高高血壓病患者的管理率。

第6篇

【關鍵詞】社區高血壓;健康狀況;危險因素;治療現狀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7-4741-02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onset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 in community, influence factors and treatment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Methods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 in community,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understand the pathogenesis of hypertension status, risk factors and treatment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 analysis summary. The results of High blood pressure cases in 453 cases, accounting for 9.52% of the population aged 17, male 278, female 175 cases. Conclusion High blood pressure, onset age 40 and older as the peak of the hypertension ,incidence of the main risk factors are smoking, alcohol consumption, body mass index, family history,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 in community is not standard,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not prescribed medication, lack of knowledge of prevention and cure or one-sided, bad living habits, etc.

【Key words】The community hypertension health Risk factors for Treatment of the status quo

高血壓病作為社區居民中最常見和多發的慢性病,是誘發各種心腦血管疾病發病并致殘、致死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并可導致腦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腎臟病等嚴重并發癥,使患者的生活質量顯著降低[1]。我國現有2億高血壓患者,每年因心血管病死亡者約有300萬人,其中一半與高血壓有關[2]。但由于很多患者高血壓治療依從性不高,導致血壓控制效果病不理想[3]。因此,有效控制高血壓,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是最為有效的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和致殘率、致死率的措施。

在2013年對陽泉市南深溝社區人群的衛生服務中,通過對453例高血壓患者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其高血壓發病狀況、影響因素和治療現狀,現報告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陽泉城區南深溝社區17歲以上4758人,高血壓患者453例,男性2411人,男性高血壓278例,女性2347人,女性高血壓175例。

1.2 研究方法 采用統一印制的調查表,由經過統一培訓的調查員進行入戶面對面問卷調查、體格檢查。問卷調查內容包括一般人口學特征,吸煙、飲酒、婚姻狀況、文化程度、家族史、體力活動、高血壓診療信息和高血壓病防治知識知曉等情況。體格檢查包括測量身高、體重、血壓。

1.3 統計學處理 取得的資料經過認真的現場核對,數據庫用EXCEL建立。資料的統計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行X2檢驗,P

吸煙指數=吸煙年限×每日吸煙支數(支/日)

飲酒指數=飲酒年限×每日飲酒量(兩/日)

2 結果

2.1 社區高血壓發病概況 高血壓患病人數453例,占17歲以上人數的9.52%,年齡35~89歲,病程0.5~31年。其中男性278例,占17歲以上男性的11.53%,女性175例占17歲以上女性的7.46%。

2.2 社區高血壓危險因素

2.2.1 吸煙、飲酒 吸煙、飲酒可增加高血壓的危險性(P

2.2.2 體重指數 資料顯示,體重與體重指數與血壓水平存在著明顯的正相關性關系,與國內的一些研究相一致[4]。

2.2.3 家族史 有家族史的人患高血壓的危險高于無此暴露的人群(P

2.2.4 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為在小學以下和文化程度在中專以上這兩個人群的患病率高,這可能與他們的工作性質、精神緊張程度、生活水平及健康知識水平有關。

2.2.5 婚姻狀況 在婚姻狀況中由于不同的婚姻導致家庭環境、心理因素、情緒等方面的差異,因而高血壓患病率有所差異,但因可能存在年齡的混雜,尚需進一步研究。

3 討論

高血壓是一種發病機制復雜的慢性疾病,是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5]。我國高血壓病患病率逐年增加,目前估計,我國高血壓患者至少2億,每10 個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有高血壓,月占全球高血壓總人數的1/5,但控制率不高,有75%的血壓沒有達到控制水平[6]。

調查發現,社區高血壓患病年齡以40歲以上為高峰,有患病年齡年輕化的趨勢。而且高血壓又與吸煙、飲酒、體重指數、家族史、這些危險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可歸屬為生活方式疾病。同時由于陽泉地處北方山區,居民鈉的攝入明顯高于全國高血壓防治組的推薦量,所以在高血壓的發生和預后方面也有著重要的影響。

調查資料顯示,社區高血壓患者的治療不規范影響因素主要有以下:(1)未按醫囑服藥 此為最主要原因。分析后發現,部分患者對高血壓的認識不足,用藥血壓降至正常,認為高血壓已痊愈即擅自停藥;一部分患者因懼怕藥物的副作用,盲目相信一些保健品,而不能規律用藥,或血壓降至正常即自行停藥;部分患者因工作忙等原因,不能按時用藥;還有一部分人因用藥方案復雜,或血壓控制不理想而產生不信任,導致對醫囑的依從性差。(2)不良生活習慣 主要包括吸煙、飲酒、運動少以及飲食中高脂、高鹽。煙草中尼古丁通過促進腎上腺,增加兒茶酚胺的分泌量,收縮血管從而升高血壓,這已得到廣泛的認同。飲酒存在著一定的誤區,有人認為可以適當擴張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從而能降低血壓,但酒精同時可刺激交感神經興奮,導致心輸出量增加,而升高血壓。運動少,可導致體質差、肥胖,身體脂肪含量與血壓水平呈正相關,BMI每增加3kg/m,4年內發生高血壓的風險,男性增加50%,女性增加57%,我國24萬成人隨訪資料的匯總分析顯示,BMI≥24kg/m者發生高血壓的風險是體重正常者的3~4倍[7]。(3)精神因素 患者由于離婚、喪偶、工作壓力等產生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引起血壓的波動。(4)其他 患者因經濟原因或突發事件等,導致治療不規范。

通過社區高血壓發病及危險因素、治療現狀的調查,反應出我國社區居民缺乏自我保健的意識,社區衛生服務中健康教育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要廣泛宣傳和普及高血壓的發病原因、危險因素、疾病危害和用藥常識,同時認識到高血壓病是一種生活方式疾病,可以通過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來降低發病率,通過規范治療使血壓降至正常水平,懂得降壓的意義和重要性,從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龍愛芳,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不佳200例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慢性病學雜志,2010,12(7):751-752.

[2] 夏鵬程,何振仿,丁宏,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相關知識及行為方式分析[J],安徽醫學,2012,33(4):489-491.

[3] 黃煊,范啟勇,電子健康檔案對實現慢性病目標管理的作用[J].中華全科醫學,2008,6(8):863-864.

[4] 鄭艷萍,高血壓與體重,中國醫療前沿,2009,5(4):19.

[5] 趙立群,聶雷,龍美潔,等.健康教育和膳食干預對高血壓社區綜合防治的效果分析[J],社會醫學雜志,2010,8(5):20-21.

[6] 顧凱,史方,李建新,等.上海市主要慢性病患病調查[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4,12(3):112-115.

[7]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第三版).2010年修訂版,3-11.

第7篇

【關鍵詞】健康教育;高血壓;社區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1-0264-01

在心腦血管疾病中,高血壓是一種重要的危險因素,直接嚴重影響著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存質量[1]。同時高血壓也是一種頑固性疾病,是目前全球公共衛生面對的重要問題。該疾病多發于中老年人群當中,并有年輕化的趨勢。我社區在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對選取的高血壓患者在常規社區護理基礎上進行健康教育。本次研究健康教育在高血壓患者社區護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提高服藥的依從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轄區管理的高血壓患者9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5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33例,年齡在45-7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3歲,共有5~16年的病程時間,文化程度小學以上,7.9年的平均病程時間,所有患者均無語言、意識和理解等障礙,同時也未患有其他嚴重性疾病,全部都實施規范的的社區護理管理。所有患者均根據相關診斷標準,確診為高血壓疾病。將兩組在例數、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病程等沒有顯著性差異,可以進行比較。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患者實施規范社區護理和一般健康知識宣教。研究組:在規范社區護理的基礎上給予患者實施強化的個體化的健康教育,具體措施如下:

1.2.1.管理方式:由護士長統一管理,確定詳細的管理方案和工作流程;對負責管理的護士進行統一培訓分工:一名主管護師負責健康知識講座,一名主管護師負責電話隨訪,其他工作實行網格化管理,誰分管誰負責,責任到人。要求每兩月進行一次高血壓健康知識講座及座談會,每月進行一次面對面隨訪;每兩周至少測一次血壓。

1.2.2健康知識指導

社區護士利用座談會、隨訪、問卷等多種形式收集患者健康需求和社區護理要求。問卷自行設計,內容包括高血壓的基本知識,用藥情況,個人生活方式等進行摸底調查。然后針對患者對高血壓的認知程度和健康教育需求確定相應的健康教育內容。我們對反饋回來的信息進行總結、分析、評估,確定共性的健康問題和個性的健康問題。對共性的健康問題,通過定期開展的健康知識講座、影像播放等形式開展;對于個性的健康問題,我們會根據患者的病情,相關危險因素,用藥情況,和患者,包括家人的參與,共同擬定健康教育計劃,開具個體化的健康教育處方,進行強化性的個體化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高血壓的定義,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及生活方式指導,高血壓的危害,高血壓治療的長期性,高血壓用藥指導以及注意事項,疾病發展預后以及治療原則,血壓自測指導等等,讓患者對自己的病情有了基本的認識,客觀正確認識疾病,家庭成員也參與健康知識學習。

1.2.3.生活方式指導

1.2.3.1. 低鹽飲食 社區給每個家庭發放鹽勺一個,社區護士指導每個高血壓患者的家庭詳細記錄:每袋食用鹽開袋時間,用完的時間,每天的就餐的人次,倒掉的飯菜(倒掉食用鹽的量),調味品等含鹽食品的食用情況。算出每個家庭每天食用鹽的量,及時進行指導。每人每日食鹽量小于6克。

1.2.3.2.低脂飲食 社區給每戶發放油壺一個;控制食用油的量,每人每天小于25毫升;盡量不吃動物皮和內臟;減少高膽固醇的食物攝入,多食含高纖維素、高維生素等食物,如新鮮蔬菜多吃豆類制品、綠葉菜及鮮奶等含有較高的鉀多鈣食物。

1.2.3.3.戒煙,限酒;適度運動,每周最少鍛煉3-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預防便秘;保持心理平衡。

1.2.4.社區隨訪

社區護士定期入戶隨訪,詳細了解患者的病情及用藥情況,生活方式改變情況,制定目標的完成情況等,相關行為的變化以及影響因素,根據每次隨訪內容進行健康結果評估,及時進行干預。

干預內容包括:健康需求及問題指導,制定相應的目標,開具個體化健康教育處方等;社區醫生根據病情隨時指導用藥,從而將藥物與劑量進行良好的調整,服藥依從性有了明顯的提高。

1.2.5.血壓測量指導 (1)為了避免血藥濃度、血壓計等因素的影響,測血壓我們要求做到定人,定時,定血壓計,測出的血壓值及時記錄。(2)血壓自測指導及注意事項?。

2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處理分析,通過x±s進行表示計量資料,并經t檢驗,通過x2檢驗進行表示計數資料,若P

3 結果

通過觀察兩組患者護理之后的血壓情況得知,兩組患者經相關護理人員精心護理后,其血壓水平均出現明顯降低的現象(表1),但是觀察組相對于觀察組,具有優勢,比較其差異,P

4 討論

目前,高血壓疾病是社區居民中常見的一種高發病疾病,通常情況下,多發生于中老年人群中,同時該疾病極易讓人們忽視[2]。因此,相關的社區醫護人員對于高血壓患者實行規范化管理,并結合健康教育,給予患者實施飲食指導、基本知識講解等,讓患者能夠對高血壓病有了系統的認識,能夠正確客觀認識自己的疾病,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服藥依從性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防止和減低患者發生更多的并發癥。

4.1首先,是健教護理人員對高血壓患者講解高血壓的相關知識,高血壓患者通過系統的學習,對高血壓疾病有了認知,社區護士通過健康教育的方式,讓患者了解了高血壓病一旦確診之后,必須在非藥物治療的基礎上結合藥物終身治療。認識到非藥物及藥物治療的重要性。相關護理人員耐心進行血壓測量指導并進行血壓監測,從而將藥物與劑量進行良好的調整,服藥依從性有了明顯的提高。

4.2、高血壓患者改變不良生活方式,是社區護理的重要內容,也是健康教育中的重要部分。經過調查,觀察組的約20%家庭每天的攝鹽量在10.0g左右;飲食搭配不合理;煙癮難戒除等不良生活方式仍存在,說明雖然對高血壓病有了認知,但養成健康行為習慣還需要高血壓患者及家庭重視起來并積極配合,不斷的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

4.3 通過強化個體化的健康教育,使我認識到社區健康教育必須深入,讓患者對疾病有了認知,在認知基礎上發生態度的改變,從而去培養其健康的意識和健康的行為,健康教育才真正具有意義。

總而言之,對于高血壓患者,積極采用健康教育,在患者社區護理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患者降低血壓水平,提高高血壓疾病的認識和了解,從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在臨床上值得廣泛應用[3]。

參考文獻:

[1] 李文利.健康教育對門診高血壓患者的影響[J].中國誤診學雜志. 2010,3(20):45-50.

第8篇

2019年,我院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市衛計局的關心和指導下,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和《浙江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四版)》為指導,積極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現將我院公共衛生2019年度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領導、制定計劃、完善制度

結合我鎮實際,我院制定了2019年臨海市白水洋中心衛生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計劃、2019年度白水洋中心衛生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管理辦公室工作計劃、2019年臨海市白水洋中心衛生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宣傳計劃、臨海市白水洋中心衛生院2019年村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經費分配方案、臨海市白水洋中心衛生院2019年基本公共衛生項目專項資金管理辦法、2019年白水洋中心衛生院社區慢性病管理質量控制方案、白水洋中心衛生院參保農民2019年度健康體檢計劃、白水洋鎮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績效考核辦法(2019年版)、2019年臨海市白水洋鎮基本公共衛生全科醫生責任服務團隊制度、白水洋鎮2019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日常督查制度。調整了臨海市白水洋中心衛生院基本公共衛生項目管理辦公室成員領導小組和公共衛生辦公室成員,并對領導小組成員及成員做了具體分工。調整了臨海市白水洋中心衛生院提高基本公共衛生理論知識水平實施方案。確保今年全鎮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順利實施。

二、強化培訓、定期督導

2019年我院定期不定期的對本院公共衛生人員和村衛生室人員進行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的培訓,就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健康管理服務規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規范、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規范進行了4次培訓。并于4月份對村衛生室進行了第一季度白水洋鎮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督查,6月份對村衛生室進行了第二季度白水洋鎮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督查和上半年度考核,10月份對村衛生室進行了第三季度白水洋鎮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督查,11月份對村衛生室進行了第四季度白水洋鎮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督查和年度考核,保證了各項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按照計劃完成。

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開展落實情況

(一)居民健康檔案管理

2019全鎮轄區內常住居民數104607,累計建立電子化居民健康檔案100058份,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95.65%,健康檔案合格人數58027份,健康檔案合格率57.99%,健康檔案動態使用人數85682份,健康檔案動態使用率85.63%。為轄區內居民健康體檢25160人次,其中65周歲及以上健康體檢6205人次。

(二)健康教育

我鎮共舉辦各類健康教育講座25次,約3166人參加;在街道市場及學校、人口聚集地進行健康教育咨詢活動10次,約3235人參加;發放健康教育印刷資料17種,發放健康教育印刷資料9863份;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資料11種,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資料206次;健康教育宣傳欄內容更新10次;個體化健康教育受益9985人。

(三)計劃免疫

建證建卡率100%;常住適齡兒童Ⅰ類疫苗接種率均達90℅以上,其中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種率95.41℅;入學入學托接種證查驗率100%;加強預防接種信息管理,加大流動人口預防接種力度,定期開展漏種排查并及時補種。對轄區內計劃免疫疫苗預防接種進行主動監測,全年共發生9起接種異常反應,并進行了積極處理。

(四)兒童保健管理與健康情況

新生兒訪視率98.74%;轄區內0-6歲兒童5799人,0-6歲兒童系統管理5552人, 0-6歲兒童系統管理率95.74%;轄區內應管理的 0-36 個月兒童1957人, 轄區內按照月齡接受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的 0-36 個月兒童1165人,0-36個月兒童中醫藥服務管理率59.53%。

(五)孕產婦管理與健康情況

全鎮共有產婦數555人,早孕建冊539人,早孕建冊率97.12%;孕產婦系統管理538人,孕產婦系統管理率96.94%;產后訪視產婦548人,產后訪視率98.74%。

(六)老年人保健

轄區65周歲以上老年人為12350人,在居民自愿的基礎上建立了健康檔案,并進行了規范化管理,共建立檔案人數12148人,建檔率為98.36%。老年人體檢數6205人,健康管理6205人,健康管理率50.24%。

(七)慢性病管理

慢性病管理,主要是針對高血壓、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進行健康指導。對35歲以上人群實行門診首診測血壓。對確診高血壓和糖尿病的患者進行登記管理,定期進行隨訪。管理高血壓患者人數9922人,高血壓患者管理率42.81%,高血壓患者規范管理人數5954人,高血壓患者規范管理率60.01%,最近一次隨訪血壓達標的高血壓患病管理人數4936人,高血壓管理人群血壓控制率49.75%;糖尿病患者管理人數2312人,糖尿病患者管理率36.14%,糖尿病患者規范管理人數1388人,糖尿病患者規范管理率60.03%,最近一次隨訪血糖達標的糖尿病患病管理人數1152人,糖尿病管理人群血壓控制率49.83%。

(八)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

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加強日常摸排,并對轄區內確診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進行隨訪管理。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人數467人,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率49.13%,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規范管理人數387人,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規范管理率86.77%。

(九)肺結核患者健康管理

轄區同期內經上級定點醫療機構確診并通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的肺結核患者26人,已管理的肺結核患者24人,肺結核患者管理率92.31%;同期轄區內已完成治療的肺結核患者32人,按照要求規則服藥的肺結核患者29人,肺結核患者規則服藥率90.63%。

(十)中醫藥健康管理

轄區內 65 歲及以上常住居民12350人,接受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 65 歲及以上居民8855人,老年人中醫藥健康管理率71.70%;轄區內應管理的 0-36 個月兒童1957人,轄區內按照月齡接受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的 0-36 個月兒童1165人,0-36 個月兒童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率59.53%。

(十一)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

1、是依據《傳染病防治法》《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規范》以及傳染病報告與處理規范要求,建立健全了傳染病報告管理制度。登記傳染病22例,網絡報告的傳染病22例,傳染病疫情報告率100%,報告及時的病例22例,傳染病疫情報告及時率100%。

2、是定期對本單位人員進行傳染病防治知識、技能的培訓;采取多種形式對轄區居民進行傳染病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了轄區居民傳染病防治知識的知曉率。

3、全年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

(十二)衛生計生監督協管服務管理

我院衛生計生監督協管工作在市衛生監督所的業務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有關文件精神,從食品安全、學校衛生、公共場所衛生、非法行醫等工作為出發點,加大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力度,對中心學校開展傳染病防治、健康教育、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處置,到各村巡查非法行醫,排查公共場所單位和個人,結合我鎮實際并制訂了實施方案,認真開展巡查、信息收集和報告等工作。上半年協助開展的食源性疾病、飲用水衛生安全、 學校衛生、非法行醫和非法采供血、計劃生 育實地巡查32次。開展衛生監督協管工作機構比例為100%。

(十三)各類人群健康體檢工作

各類人群健康體檢工作于2019年4月17日開始啟動,截止11月底,共計體檢25160人次,其中60周歲及以上健康體檢8419人次,60周歲下健康體檢5983人次,中小學生、幼兒園健康體檢7158人次,兒童體檢1602人次。

四、目前存在的問題

我鎮2019年基本公共衛生工作雖然有進步,但從考核、督導情況來看,仍存在一些問題和薄弱環節,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組織管理發揮不到位。特別是部分村衛生室鄉村醫生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中配合不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作質量。

(二)是措施不夠扎實。各村衛生室雖然都積極地開展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但督導發現個別村衛生室的工作流于形式,在檔案建立、兒保管理、婦保管理、慢性病隨訪等方面沒有進行入戶,部分信息自己編造,缺項漏項、缺乏真實性、邏輯性。

(三)是健康教育工作有待加強。個別村衛生室宣傳欄更新達不到標準要求;健康教育宣傳柜宣傳資料混亂、不全,質量較差。

(四)是項目總結不及時,培訓資料不及時整理; 0-6歲兒童花名冊未健全、高危兒漏選、托幼機構指導欠到位、報表存在邏輯問題等;孕產婦部分催診欠及時、高危漏選、葉酸部分隨訪欠及時等。

(五)是門診登記填寫不規范、不完整,與診斷有關的傳染病項目陽性結果未進行反饋;傳染病報告卡填寫不完整;未開展轄區傳染病報告數據常規分析工作。

五、明年工作安排

全鎮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重點是針對今年督查和考核存在的問題,扎扎實實地抓整改抓落實,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認真對照日常督導檢查中發現的問題,緊密結合上級業務部門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強化責任,落實措施,扎扎實實地抓好整改落實工作,力爭在年內完成各項公共衛生服務指標。

(二)健全工作機制,強化工作職責。各科室要切實加強對村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的指導,健全工作機制,強化工作職責,及時分析匯總上報項目實施情況,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整改,確保項目工作全面有序健康發展。

(三)積極與上級業務部門溝通,努力保質保量完成各項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

(四)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健康意識。加大對群眾進行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改變部分群眾的不良生活習慣,加強宣傳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內容及國家的相關惠民政策,努力提高群眾的健康意識。

(五)加強村醫對老年人和兒童的中醫藥健康管理培訓。提高村醫對老年人中醫體質辨識和兒童中醫保健知識的理解。

總之,我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在上級部門的指導下,我們更應該理清思路、集思廣益、敢于創新、查找不足,按要求完成各項工作,力爭取得更好的成績。

第9篇

【關鍵詞】健康教育;高血壓;護理效果

高血壓是臨床常見和多發的代謝綜合征之一,其主要是指體循環過程中血壓始終處于持續升高的狀態[1]。相關調查結果顯示,近年來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和飲食習慣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這導致高血壓的發病率呈現出逐年升高的狀態,且年輕化趨勢明顯[2]。本病是一種需要終身治療的慢性病,患者不僅需要長期用藥控制血壓,還必須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科學飲食,適當運動,以免病情反復或導致腎、腦、心等重要器官嚴重并發癥[3]。現選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壓患者112例作為研究對象,作以下總結和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月收治的高血壓患者112例作為研究對象,入選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高血壓診斷標準。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56)和實驗組(n=56)。對照組男患者24例,女患者32例,患者年齡41~60歲,平均年齡(50.8±1.6)歲;病程4~7年,平均病程(5.2±0.7)年。文化程度:本科5例,大專8例,高中20例,初中23例。實驗組男患者25例,女患者31例,患者年齡42~61歲,平均年齡(51.3±1.7)歲;病程4~8年,平均病程(5.3±0.6)年。文化程度:本科6例,大專10例,高中18例,初中22例。對照組與實驗組的基線資料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1.2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患者辦理完入院手續后,護理人員需要密切觀察其各項生理指標變化,增加巡房次數,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時必須保持和藹可親的態度,對患者臨床癥狀進行充分了解[4-5]。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健康教育,首先要準確評估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健康需求,對以綜合評估結果為依據,對健康教育目標進行制定,制定并完善個性化健康教育方案,對各項措施予以明確[6]。建立健康教育小組,要求進入小組的成員必須接受過專業的培訓指導和學習,并且要對高血壓方面的知識和宣教方法進行熟練掌握[7]。1.3觀察指標與療效評價(1)相關指標:包括健康行為、服藥依從性、日常生活、遵醫行為等。(2)血壓改善效果:分別在護理前后對患者舒張壓、收縮壓進行測量和比較。1.4統計學評析選擇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所有涉及到的數據,血壓改善情況、相關指標評分使用(x-±s)表示,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對比兩組患者相關指標評分情況,兩組患者日常生活、遵醫行為、健康行為和服藥依從性評分比較。實驗組56例,健康行為(8.2±0.5)分,服藥依從性(9.4±0.5)分,日常生活(8.5±1.1)分,遵醫行為(7.8±0.6)分;對照組56例,健康行為(7.4±0.4)分,服藥依從性(7.8±0.6)分,日常生活(7.6±1.0)分,遵醫行為(6.7±0.5)分。實驗組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高血壓在臨床中并不陌生,可分為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其中前者的發病率高于后者。相關調查資料證實,飲食結構、心理狀態、家族遺傳等是導致高血壓的主要原因[8-9]。本病屬于慢性疾病,若不及時有效控制血壓發展,會增加腦出血、心肌梗死、腦梗塞等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進而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危急生命健康。鑒于環境因素對高血壓發生、發展的影響,所以高血壓護理的同時必須對患者做好針對性健康教育工作。在研究中,實驗組患者護理后的舒張壓、收縮壓均低于對照組,其日常生活、遵醫行為、健康行為和服藥依從性評分則低于對照組(P<0.05)。可見健康教育應用于高血壓護理工作中可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有效調節血壓,提高臨床療效和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石蕾.臨床護理路徑在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7,24(23):188-190.

[2]劉寶珍.優質護理在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實施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2(21):149-150.

[3]陳曦,孫菁.清晨血壓臨床護理路徑在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OL].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28(S1):280.

[4]崔建潔.健康教育在高血壓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包頭醫學,2017,41(2):118-119.

[5]朱亞平.護理路徑對老年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7,23(13):165-167.

[6]張宏芳.健康教育在高血壓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5):28,30.

[7]鄭春風.健康教育在高血壓護理中的應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17,7(1):1-4.

[8]朱梅,李建英,孟瑋.健康教育應用于高血壓護理中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2):45-47.

第10篇

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開展落實情況

(一)、居民健康檔案工作

根據《2010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建立居民健康檔案項目工作方案》要求,在區衛生局統一部署下,我院于今年3月份開展了2010年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工作。

一是爭取領導重視,搞好綜合協調。為迅速落實建檔工作,我院多次向辦事處 居會等基層管理組織單位進行協調與溝通,得到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分管領導親自組織召開協調會,親自安排部署,使居委會對居民健康檔案工作十分重視,每個轄區都安排專人負責協助建檔工作。

二是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為確保居民健康檔案工作的順利進行,我站專門成立了由站長任組長的居民健康檔案工作領導小組,加強整個街道居民健康檔案工作組織領導,制定了操作性強、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成立專門建檔工作小組和居民健康體檢小組相互積極配合采取進入戶調查統一體檢服務的方式為居民建立健康檔案建檔工作。

三、是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居民主動建檔意識。為提高我轄區居民主動參與建檔意識,我站大力宣傳發放各類宣傳材料讓每一名社區居民了解居民健康檔案,積極主動配合我院建檔工作小組順利完成居民建檔工作。

四、加強人員培訓,強化服務意識。為確保居民健康檔案保質保量完成,我站對每一名參與居民健康檔案建立的工作人員進行了多次業務培訓,讓每一名工作人員熟悉居民健康檔案建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熟練掌握自己的本職工作和建檔程序。

截止2010年11月底,我站共為七社區居民建立家庭健康檔案紙質檔案3974份,并把紙質居民健康檔案完善合格錄入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系統。

(二)、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

根據《包頭市2010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老年人健康管理項目工作方案》及區衛生局要求,我院開展了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項目。

一、結合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對我街道65歲及以上老年人進行登記管理,并對所有登記管理的老年人免費進行一次健康危險因素調查和一般體格檢查及空腹血糖測試,并提供自我保健及傷害預防、自救等健康指導。

二、開展老年人健康干預。對發現已確診的高血壓和2型糖尿病患者納入相應的慢性病患者進行管理;對存在危險因素且未納入其他疾病管理的老年居民進行定期隨訪,并告知該居民一年后進行下一次免費健康檢查。

截止2010年11月,我院共登記管理65歲及以上老年220人。并按要求錄入市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系統。

(三)、慢性病管理工作

為有效預防和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根據《包頭市2010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慢性病管理項目工作方案》及區衛生局要求,我院對我社區居民的高血壓、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建立健康檔案,開展高血壓、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隨訪管理、康復指導工作,掌握我街道高血壓、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發病、死亡和現患情況。

1、高血壓患者管理

一是通過開展35歲及以上居民首診測血壓;居民診療過程測血壓;健康體檢測血壓;和健康檔案建立過程中詢問等方式發現高血壓患者。

二是對確診的高血壓患者進行登記管理,并提供面對面隨訪,每次隨訪詢問病情、測量血壓,對用藥、飲食、運動、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導。

三是對已經登記管理的高血壓患者進行一次免費的健康體檢(含一般體格檢查和隨機血糖測試)。

截止2010年11月,我站共登記管理并提供隨訪高血壓患者為204人。并按要求錄入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系統。

2、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

一是通過健康體檢和高危人群篩查檢測血糖;建立居民健康檔案過程中詢問等方式發現患者。

二是對確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登記管理,并提供面對面隨訪,每次隨訪要詢問病情、進行空腹血糖和血壓測量等檢查,對用藥、飲食、運動、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導。

三是對已經登記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一次免費健康體檢(含一般體格檢查和空腹血糖測試)。

截止2010年11月,我站共登記管理并提供隨訪的糖尿病患者為125人。并按要求錄入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系統。

(四)、健康教育工作 一是嚴格按照健康教育服務規范要求,認真貫徹落實區衛生局及上級部門的各項健康教育項目工作。采取了發放宣傳材料、開展健康宣教、設置宣傳欄的各種方式,針對重點人群、重點疾病和我蘇木主要衛生問題和危險因素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活動。

今年共舉辦各類知識講座和健康咨詢活動15次,發放各類宣傳材料12200余份,更換宣傳欄內容48次。

(五)、傳染病報告與處理工作

一是依據《傳染病防治法》《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規范》以及傳染病報告與處理規范要求,建立健全了傳染病報告管理制度。

二是定期對本單位人員進行傳染病防治知識、技能的培訓;采取多種形式對我街道社區居民進行傳染病防制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了社區居民傳染病防制知識的知曉率。

三是依據《傳染病防治法》《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規范》要求嚴格執行傳染病報告制度。

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中存在的困難

2010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如下困難:

(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投入不足,制約了基本衛生服務的發展。

(二)、人才缺乏,全科醫師人員不足,影響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開展進度。

(三)、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降低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工作人員工作熱情。

(四)、居民基本衛生服務認識存有距離,上門建檔和隨訪主動配合存在一定困難。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爭取地方政府支持,強化職能,加大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投入。

(二)、加大宣傳力度,認真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通過宣傳—吸引—再宣傳,以逐步改變社區居民的陳舊觀念,促使其自愿參與到社區衛生服務中來。

(三)、加強專業技術隊伍建設,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水平。

(四)、配套合理的激勵機制,提高工作人員工作熱情。

第11篇

關鍵詞 原發性食管小細胞癌 根治切除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193

原發性食管小細胞癌(PESC)是食管癌中惡性程度最高的腫瘤,生長快、轉移早,對化療及放療效果不佳,目前仍然沒有統一的治療標準。2001年7月~2011年10月通過手術方式治療78例經胃鏡診斷為食管小細胞癌的病例。現總結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78例經胃鏡診斷為食管小細胞癌患者,男47例,女31例;年齡42~73歲,平均53.5歲;臨床表現為進食哽咽感、胸骨后疼痛,1例為胃部不適。出現癥狀到初診時間為1周~3個月。術前胃鏡病理檢查報告為食管小細胞癌,術前檢查未見遠處轉移、無手術禁忌,有手術根治可能。

治療方法:對于上述病例均行手術治療。對于胸中上段食管癌行頸、右胸和腹正中三切口食管癌根治食管胃左頸部吻合術,對于胸下段食管癌行左開胸食管癌根治食管胃左頸部吻合術,術中均予以局部淋巴結清掃。

結果

78例患者術后有19例確診為小細胞食管癌,余為鱗癌或腺癌。19例小細胞食管癌中3例合并鱗癌,合并腺癌2例,11例術后證實有局部淋巴結轉移,全組無圍術期死亡者。術后病理分期:Ⅰ期1例,ⅡA期7例,ⅡB期3例,Ⅲ期8例,Ⅳ期1例。對19例小細胞食管癌予以隨訪,其中術后6~15個月發生肝、肺轉移3例;術后3~36個月發生頸部、縱隔和吻合口、殘胃、局部復發11例。余5例3年內無復發或轉移,未再隨訪。全組中位生存時間為14個月,有淋巴結轉移者的中位生存時間為10個月,低于無淋巴結轉移者。

討論

原發食管小細胞癌惡性程度高,出現淋巴道、血道轉移較早,而患者臨床表現及影像學檢查與一般食管鱗癌及腺癌患者并無區別,且小細胞癌分化程度較低、倍增較快。PESC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為遠處轉移。本研究中78例術前通過胃鏡活檢診斷為小細胞食管癌的病例術后僅有19例術后證實為小細胞食管癌、余為鱗癌和腺癌,說明胃鏡活檢為小細胞食管癌的患者會有相當一部分假陽性。這與王衛杰[1]與王國范等[2]報告假陽性率相仿。考慮可能為在取材過程中細胞受到壓榨或揉搓,使病理科不能很好地區分細胞形態、加上所取組織較少不能進行免疫組化檢查而造成對小細胞食管癌的誤診。有部分胃鏡活檢診斷為小細胞食管癌的病例,術后證實為小細胞與鱗癌及小細胞與腺癌的混合型。

Brega-Massone等[3]對分別為Ⅰ期和Ⅱ期和Ⅲ期的3例原發性小細胞食管癌患者進行了食管癌根治頸部吻合術,術后Ⅰ期Ⅱ期患者生存時間均超過了10年,對Ⅲ期患者術后綜合了化療治療存活時間亦超過了2年。Nagahama等[4]對1例原發食管小細胞癌肝轉移患者進行了手術治療和術后順鉑聯合5-Fu的灌注化療后,其生存時間亦超過了4年。國內李澄濤等[5]報告對25例食管小細胞癌行手術治療認為,根治性切除是治療小細胞食管癌的主要方法。梁軍等[6]對75例食管小細胞癌進行了回顧行分析,發現原發小細胞食管癌單純手術治療組生存時間長于單純化療及單純放療組。結合本組78例治療效果,筆者認為手術可以切治誤診為小細胞食管癌的鱗癌和腺癌;手術可以減少PESC腫瘤細胞的負荷;手術可切除PESC和鱗癌及腺癌混合腫瘤中對放化療均不甚敏感的腺癌及鱗癌成分,提升PESC混合腫瘤的治療效果;手術可切除對化療藥物不敏感的PESC的腫瘤細胞,提高其化療敏感度。故對胃鏡診斷PESC的患者,只要行術前檢查有手術指征的,均應優先考慮根治手術以提高患者遠期生存。

參考文獻

1 王衛杰,周福有,宋清榮,等.原發性食管小細胞未分化癌105例外科治療[J].臨床外科雜志,2004,12(10):650.

2 王國范,張百江,李道堂,等.食管小細胞未分化癌33例報告[J].山東醫藥,2003,9(2):19.

3 Brega-Massone PP,Conti B,Lequaglie C,et al.The role of surgical therapy for esophageal microcytoma.Experience of there clinical cases and results analysis[J].Minerva Chir,2003,58(4):629.

4 Nagahama T,Maruyama M,Tokairin Y,et al.A patient with small-cell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with synchronous liver metastasis surviving 48 months after surgery[J].Gan To Kagaku Ryoho,2001,28(11):1655.

5 李澄濤,鄭炳祥,李建民.25例原發性食管小細胞癌的臨床分析[J].中國腫瘤臨床,2005,32(5):294.

6 梁軍,陳東福,王綠化,等.食管小細胞未分化癌75例臨床分析[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01,10(1):24.

中國高血壓聯盟2012工作會在京召開

我國成功申辦高血壓領域“奧林匹克大會”

第12篇

Application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on High Blood Pressure in the Primary Hospital/BAO Cai-hua,HUANG Hui-yu.//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16):117-119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on blood 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high blood pressur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primary hospital. Method:104 hypertension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3 to September 2014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5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care,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The changes of blood pressure,the control of blood pressure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were compared. Result:After the nursing,the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the control conditions of blood pressure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The primary hospital; High blood pressure; 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 Quality of life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Huangbu Hospital of Huidong County Huizhou City,Huidong 516353,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16.043

高血壓是我國臨床常見多發疾病之一。近幾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壓患者人數呈明顯上升趨勢。我國是高血壓病的大國,患病人數已達2 億人左右,但與我國高血壓流行現狀和趨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患者對于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知識的掌握程度處于較低水平[1-2]。我國80%的高血壓患者主要分布在基層,因此,基層是臨床醫務工作者防治高血壓的主戰場[3]。高血壓本身并不可怕,但高血壓的并發癥如腦出血、高血壓腦病和高血壓腎病會危及患者生命,且患者如果一直處于心理緊張狀態,會進一步加重病情。因此對高血壓患者應該提供護理支持,優質護理是時展的產物,能強化臨床護理工作,優化工作流程,提高臨床護理質量[4-5]。本院對52例高血壓患者開展優質護理,并與常規護理對照,取得滿意效果,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3年5月-2014年9月內科門診收治的104例高血壓患者。高血壓診斷標準、分級標準采用2009年基層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標準[6]。104例高血壓患者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參照組,每組各52例。觀察組男32例,女20例;年齡48~74歲,平均(63.21±4.33)歲;合并冠心病21例,糖尿病12例,高血壓腎病10例;高血壓分期:I期21例,Ⅱ期23例,Ⅲ期8例。對照組男33例,女19例;年齡47~72歲,平均(61.32±4.12)歲;合并冠心病19例,糖尿病15例,高血壓腎病11例;高血壓分期:I期19例,Ⅱ期22例,Ⅲ期11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合并癥、分期等一般資料方面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優質護理,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2.1 用藥優質護理 對于高血壓患者而言,規范、嚴格按時間用藥對本病的治療有重要作用,因此用藥應嚴格按早期、聯合、終生原則進行,且每個患者的用藥方案都可能有差異,這就要求醫務人員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特點,并根據各自情況制定相應的用藥方案。此外,由于降壓藥的作用機制不同,副作用也不相同,因此,護理人員應當充分掌握降壓藥的名稱、類別、用法用量、不良反應,并叮囑患者定時測血壓,按療程用藥。如果患者病情好轉后,應當在醫生指導下逐漸減少用量,但不能私自停藥或減少藥量,以免血壓出現反彈現象,加重病情。

1.2.2 心理優質護理 由于情緒對血壓波動會有影響,而高血壓本身是一種慢性疾病,也是一種身心疾病,如果患者情緒波動劇烈,這將會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加重高血壓。因此,護理人員在患者治療期間應當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如發現患者心情焦慮,可讓患者適當運動,或聽輕柔音樂,或與人交流等,從而讓患者保持樂觀、良好的心態,以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樹立戰勝疾病的勇氣。

1.2.3 飲食優質護理 由于過度食用高脂、高熱量、高鈉飲食,是導致高血壓的發生重要因素,因此,為減少高血壓的發生,護理人員應當對患者的飲食予以調整,控制患者每天所攝入的脂肪及熱量,盡量以低鹽為主。除此此外,護理人員還應囑咐患者多食用水果、新鮮蔬菜、豆類及真菌食物,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并避免過度食用快餐食品[7]。

1.2.4 糾正不良生活習慣優質護理 由于高血壓病的發病原因復雜,除了遺傳因素外,也和飲酒、吸煙、攝入過量食鹽、精神緊張、缺乏運動等不良生活方式有關。研究表明:煙草和飲酒都是導致高血壓的主要原因。因此,對于嗜好煙酒患者,應當要求其逐漸減少抽煙量和飲酒量,這樣有助于血壓的調整。

1.2.5 運動與鍛煉優質護理 對于高血壓患者而言,運動療法也是一種較好的輔助治療方法,它可以促進糖的氧化利用,達到降壓目的,也能避免患者精神過度緊張和降低肥胖,使體重指數在正常范圍以內。常見的運動方式包括慢跑、散步、健身操、適當的家務勞動等。患者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以不疲勞為宜。

1.2.6 健康教育優質護理 護理人員定期開展對高血壓患者的健康教育,培訓內容主要包括高血壓病相關的知識,其目的是對高血壓患者進行高血壓病知識的普及,從而讓患者掌握高血壓病的基本常識、并發癥和預防措施。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護理前后血壓變化、血壓控制、采用SF-36生活質量評分表評價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改變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l4.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計量資料數據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前后血壓變化情況 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收縮壓和舒張壓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護理前后血壓變化情況(x±s) mm Hg

組別 時間 收縮壓 舒張壓

觀察組(n=52) 護理前 153.23±5.69 98.96±6.98

護理后 129.17±5.36* 79.15±6.36*

對照組(n=52) 護理前 151.98±6.65 98.02±5.91

護理后 140.96±4.43 85.36±5.54

*與對照組護理后比較,P

2.2 兩組護理前后血壓控制情況比較 觀察組護理后患者血壓控制情況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2 兩組護理前后血壓控制情況比較 例

組別 時間 正常 Ⅰ級 Ⅱ~Ⅲ級

觀察組(n=52) 護理前 0 30 22

護理后 32* 12* 8*

對照組(n=52) 護理前 0 31 21

護理后 14 22 16

*與對照組護理后比較,P

2.3 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量表比較 觀察組社會功能、心理功能、物質生活狀態、軀體功能等生活質量評分情況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向前發展,人民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發生明顯的變化,導致高血壓患者明顯增多。此外,正常人的收縮壓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升高,因此,高血壓的發病率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上升。它是嚴重威脅老年人健康的常見心血管疾病。本病發病率較高,且多伴有心臟、血管、腦、腎臟等器官功能性改變。有數據表明,我國腦血管病居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二位,而在農村處于第一位。若患者的血壓控制的不理想,則直接會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嚴重時還可能危及到患者的生命[8]。

由于高血壓病程較長,病情控制較難,患者需要長期用藥,而高血壓患者對高血壓病情的知識缺乏基本了解,且長期反復發作,容易導致患者出現憂郁、悲觀情緒,進一步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導致心跳加速、血壓上升,嚴重者甚至導致腦出血。此外,老年人自身存在的生理心理原因、文化水平差、不良的生活習慣、用藥依從性不好等同樣會影響到高血壓的治療。因此對高血壓患者除了藥物治療以外,還應該提供全面周到的護理支持[9]。研究表明,良好有效的護理,能有效的降低高血壓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使患者過上正常生活[10]。

隨著醫學模式向“詢證醫學”模式的轉變,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優質、滿意的護理服務逐漸成為臨床護理工作的重點內容,成為社會各界對護理工作的新要求[11]。此外,隨著人口老齡化,生活方式的轉變以及飲食結構的轉變,我國的高血壓患者的數量逐年增加,現有的基本護理已逐漸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廣大高血壓患者的需求 [12]。針對這一因素,衛生部于2010年提出對高血壓患者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13],其目的在于通過優質護理工作提高高血壓患者的臨床治療療效和生活質量。

優質護理作為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不僅能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還能推動我國護理事業的前行。采用優質護理模式后,其護理模式發生了轉化,由原來的功能制護理轉變為整體護理責任包干。在以往的護理中護理人員以往單純的機械化完成具體的護理工作,缺少和患者的溝通交流,這樣的護理模式下,患者在治療期間難以找到歸屬感,因此其護理效果、依從性大打折扣。采用優質護理后,由于實施了護理包干制,患者一旦入院,就有了自已的責任護士。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提供全程的護理,不僅能增強護理人員的工作責任感,還能融洽與患者的關系,減少醫患矛盾,并且在護理期間,通過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時做出相應的護理措施,做到早發現,早預防 [14-15]。此外,實施優質的護理服務能更好的展現護士的價值,提升患者滿意度,從而提高護理質量[16]。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淫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精品一级片高清无码,国产一区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网站 | 亚洲日韩一区精品 | 日韩亚洲欧美在线 |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视频入口一区 | 午夜一级国产经典欧美日韩 | 日本中文字幕亚洲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