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7 16:23:5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歐姆定律知識點整理,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利用課堂小結,給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新課結束以后,可以結合教材,給學生介紹物理學家的一些優秀品質和勤奮、嚴謹的研究態度,對學生進行思想熏陶。如授完八年級物理教材中《光的色彩 顏色》一節課后,我講述牛頓在研究光學時遇到的各種困難以及他克服這些困難的艱苦鉆研。學生還可以自己補充一些他們所知道的科學家刻苦鉆研的小故事。讓學生通過這些科學家的事跡從而了解到“刻苦和一絲不茍的鉆研精神,是科學家們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這種精神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科學家們的人格魅力和一絲不茍的刻苦鉆研精神極大地鼓舞和激勵著學生,使學生心中有榜樣,信心倍增。由此可見,巧妙地進行課堂小結,可以在潛移默化中陶冶學生的性情,鼓勵學生意志,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
二、利用課堂小結,理清學生的知識點,鞏固其知識體系
學生剛剛上完一節課,在課堂上初步建立的知識點由于很多是自己小組間討論形成的。往往是不牢固的,不穩定的,甚至有些知識點還不夠完整。特別是剛學的知識容易和以前的知識混淆,產生糊里糊涂的現象。因此,教師必須及時進行課堂小結,幫助學生理順知識,掌握學習方法。如八年級物理教材中《物態變化》一章中:“蒸發”和“沸騰”雖然在生活中經常見到,但由于學生平常沒有注意觀察,很容易發生混淆。為此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歸納“蒸發”的特點,同時把新學內容與生活中對“沸騰”的理解進行比較,歸納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且探究它們之間內在的聯系,使學生容易掌握、記憶。在歸納小結新舊知識時注意不能簡單、機械地重復,而是要有目的性,讓學生善于總結抓住知識要點,理清各個知識點的內在聯系以及它們的區別。使學生掌握住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由“學會”向“會學”轉變,使學生學習起來游刃有余。
三、利用課堂小結,承上啟下,為下節課的教學做好鋪墊
物理知識點它的特點就是具有一定的條理性和系統性,很多情況下上一章節的結尾和下一章節的開頭有著一定的聯系。所以,在課堂小結的時候教師要抓住各個章節之間存在的聯系,設下懸念,承上啟下,為新課的講解作鋪墊。如講完八年級物理教材中《光的反射》后,在歸納小結的時候我問學生:“如果把平面鏡換成其他器材比如玻璃磚,還是和剛才一樣用光線斜射玻璃磚,會什么現象?和剛才相同嗎?”等學生看清楚以后,我接下來又提問:“一部分光在玻璃上發生反射,而另一部分光卻進入玻璃磚中且傳播方向發生了改變,這是為什么?它遵循什么樣的規律?這就是我們下一章要研究的問題——光的折射。”這樣,既拓展了新課內容,又埋下了伏筆;而且預習了新知識,把課堂小結自然過渡到新課的內容,為新課的講解作鋪墊。那么,怎樣才能把一節課的小結做好呢?我覺得一節好的物理課堂小結應該具有目的的明確性、鮮明的針對性、整體的概括性、豐富的趣味性等幾個特征。
物理課堂小結除了要具有以上所講特征之外,還應該具有自己的獨特體現形式和設計理念,本人在教學中總結了如下幾種方法:
1.總結概括
學生在學后必須要對本節課所學知識有一個深刻完整的印象,在一節課要結束之前,教師可以用幾句簡單明了準確的話或者圖表等方法,對一節課所學的知識進行大體的概括,總結出知識的體系和主線,深入主題,強調重點,講清關鍵的知識點。這種小結的方法一般在新課知識點較多,講授時間較長或者章節的最后總結時使用。
2.分析比較
為了使學生對課上學習的知識在本質特征上有一個明確的認識,一個知識講解結束時,教師可以用提問、對比、總結等方法,將所學知識的各個知識點以及新知識與以前所學知識進行對比分析,弄清楚它們之間的聯系或者找出它們之間各自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使學生更深刻、更準確地理解所學知識。
3.練習鞏固
這種小結的方法一般適用于較難理解、學生容易混淆的知識點的講授。如在《歐姆定律》的教學后,學生對于公式不一定能夠很好的掌握,此時就可以通過一系列的練習題來強化學生的能力,達到鞏固的目的,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
4.設置懸念
物理知識點的特點就是具有一定的條理性和系統性,很多情況下上一章節的結尾和下一章節的開頭有著一定的聯系。
5.預習引導
物理各章節之間有很大的聯系,老師在講解知識的同時,要指導學生對后面的內容進行有目的的預習。教師在用這種小結方法時,要考慮全面,著眼整個知識體系,根據下一節課所要講解的知識提出有針對性的預習提綱,讓學生有目的地去預習,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做無用功。
6.首尾照應
很多老師在開始上課時都會提出一個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用來設置一個懸念以引入新課,這種方法會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因為老師提出的是他們經常見到卻不能解釋的問題,在接下來的學習中他們會學得非常有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