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頁 精品范文 環境烘托

環境烘托

時間:2023-05-30 09:05:5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環境烘托,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環境烘托

第1篇

1、釋義不同:烘托是指通過側面描寫,使所要表現的對象鮮明突出的表現手法。側面描寫即通過對周人物或環境的描寫來表現主要對象;襯托是指用事物間相似或對立的條件,以一些事物為襯來突出主體事物的手法。

2、用法不同:烘托是通過別的事物把想要表達的事物寫出來,即用一事物暗示另一事物;襯托是兩個事物,其中一個事物強調出了另一事物的好與壞。強調該事物的好為正襯,壞為反襯。

烘托的種類:

1、以人烘托人:

如著名的漢樂府民歌《陌上桑》,對羅敷外貌的描寫:“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綃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作者意欲極寫羅敷之美,卻未對羅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寫,而是通過描寫行者、少年、耕者、鋤者見到羅敷時的驚嘆、贊賞、癡迷等各種反應,烘托出了秦羅敷的美貌,把讀者的聯想向篇處延伸、擴散,從而間接構成了極為活躍的視覺藝術效果。難怪茅盾先生贊揚道:“不寫羅敷的美貌,而羅敷的絕世美貌躍然紙上,這真是前無古人的藝術描寫。再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作者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卻從”千古風流人物“說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戰時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為周瑜一人,烘托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他的感慨主要是因周瑜而發。

2、以物烘托人:

如《詩經·秦風·蒹葭》中首章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次章的”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末章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寫出蘆葦的顏色由蒼青至凄清到泛白,把深秋凄涼的氣氛渲染得越來越濃,烘托出詩人當時所在的環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高適的《別董大》首二句”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直接狀寫眼前之景,展示出一幅暮日黃昏、沙塵漫天、遙空斷雁、大雪紛飛的北方荒原天寒地凍的暮天景象。通過這送別時的環境描寫,烘托出離愁別恨的低沉氣氛。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第一曲彈完,”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這個情景描寫真切地烘托出聽者沉湎于動人的藝術境界中,醉心神往的情思,含蓄地描繪了音樂的神妙動人。

3、以物烘托物:

如王維的《鳥鳴澗》,”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描繪出一幅極其完美的春山月夜圖。在這春山中,萬籟都陶醉于那種夜的色調、夜的寧靜里了。因此,當月亮升起,給這夜幕籠罩的空谷帶來皎潔銀輝的時候,使幽谷前后景象頓時發生了變化,這時習慣于山谷靜默的鳥兒,似乎連月出也帶來新的刺激,居然鳴叫起來。這種以鬧襯靜的寫法,不僅沒有破壞春山的安謐,反而襯托得春夜山澗更加幽靜。再如王籍的《入若耶溪》,”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若耶溪山林一片幽靜,唯有不時傳來一兩聲”蟬噪“、”鳥鳴“。靜寂,本是無聲,有聲則打破了靜寂。但是詩人偏偏說因為那一兩聲”蟬噪“”鳥鳴“,山林愈發顯得幽寂了。作者有意識地運用”蟬噪“”鳥鳴“之動來烘托一種靜的境界。由此可見詩人匠心獨運之功。王籍在這里通過”寂外有音“的烘托藝術手法創造出一種幽靜恬淡的藝術境界,令人神往不已。

(來源:文章屋網 )

第2篇

一、比和興

按朱熹的說法,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興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實際上,比就是比喻、比擬,興就是在詩的開頭先說其他事物,以引出詩歌后面要說的內容。從古詩鑒賞看,比和興在詩中運用得非常普遍,作用也很大。例如《詩經?氓》,就采用了比興的表達技巧。詩中三、四章的開頭“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都是以女主人公常見之物起興,桑葉由光鮮到黃落比喻女子青春逐漸消逝,或是愛情由盛而衰,可以說起興自然、比喻貼切。由此可見,比運用在詩歌中,可以把人們不熟悉的事物變得熟悉,幫助人們認識事物的本質。不僅如此,形象的比喻還能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形象化。如屈原的《離騷》,為了表現詩人自己的高潔品質,作者拿“蕙”、“峨眉”、“芙蓉”來比,具體形象。用“鷙鳥之不群”比喻君子不能跟小人同流合污,用“眾女嫉余之峨眉”比喻許多小人對君子的造謠、誹謗,其憂憤之情溢于言表。興在詩歌中,有的是先言他物,引起下文;有的是先言他物,起比喻、烘托的作用。如《孔雀東南飛》中,“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就是托物起興,從孔雀因顧戀配偶徘徊不前的情形,引出焦仲卿和劉蘭芝不忍分離又不得不分離,最后雙雙殉情的故事,為全詩奠定了徘徊顧戀的感情基調。

二、委婉和直抒

委婉的主要特點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發,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但是我們應該看到這言外之意仍得于作品中語言文字的觸發。如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中,詞人在客觀景物的描寫中加入了自己濃重的感彩,使客觀環境和內在情緒融合交織,讀者可由此想象到詞人的寂寞傷情。而詞人正是通過具體的形象來啟發讀者的想象,來表達作者沉痛至深的感情的。直抒胸臆也稱直接抒情,這是一種不要任何“附著物”,而由作者直接對有關人物、事件等表明愛憎態度的一種抒情方式。如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結尾:“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就直截了當地抒發了詩人甘愿為天下貧寒知識分子的幸福而犧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三、想象和夸張

藝術想象和夸張是構思藝術形象的重要手段,是進行形象思維的基本方式,也是個常用的表現手法。古代詩人通過大膽、奇特、豐富的藝術想象和夸張,成功地塑造了許多瑰麗多姿、意義鮮明的藝術形象。例如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詩人通過豐富的想象將歷史人物、神話傳說、自然景物、幻覺感受等有機地組合起來,并以夸張的手法予以描繪,構成了奇異美妙的夢幻仙境。再如《蜀道難》中,通篇使用恣肆的夸張,不僅把蜀道的險峻艱難和祖國河山的奇偉壯麗形象地呈現出來,而且造成了一種排山倒海之勢和強烈的藝術氣氛,讀之使人驚心動魄。在古代詩詞中,詩人們的想象和夸張真正做到了“精鶩八極,心游萬仞”、“思接千載,視通萬里”。

四、渲染和烘托

渲染和烘托作為一種藝術手法,是通過對環境、景物或人們的行為、心理作多方面的描寫、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強藝術效果。如柳永的《雨霖鈴》,開篇描寫送別的環境:秋雨蒙蒙,暮靄沉沉,在送別的長亭邊,寒蟬一聲低一聲地鳴叫。作者通過這些環境和景物的描寫,極力渲染了一種凄涼的氣氛,加重了離愁別恨。再如《孔雀東南飛》中對劉蘭芝離開焦家時的“嚴妝”的描寫:“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作者不惜筆墨,精雕細繪,由足至頭、至腰、至耳、至口、至步態,渲染了劉蘭芝被逐前的沉著、冷靜、鎮定自若,突出了劉蘭芝的“精妙世無雙”,這既是對蘭芝的贊美,也是對封建禮教的譴責。可見,所謂渲染,就是在需要強調的地方,濃墨重彩、層層鋪敘,使描寫的形象更加鮮明、突出。

烘托本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面渲染襯托,使物象明顯突出。用于詩歌創作,指從側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使所要表現的事物鮮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應來烘托秦羅敷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以鬧襯靜;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寫江中之月,分別烘托了人物凄涼、孤獨、悲傷的心情和琵琶的美妙動聽。

五、虛和實

虛和實在古代詩歌中使用,可以使作品的結構更加緊湊,形象更加鮮明,并使作品增加容量。如《望廬山瀑布》,前三句描寫眼前所見,是實寫;第四句以銀河比廬山瀑布,為虛寫。

六、用典

第3篇

請看作家孫犁的代表作品小說《蘆花蕩》開頭一段的環境描寫:“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里,呆望著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到這樣的深夜,葦塘里才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里躲避炮火去了。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這段環境描寫,至少有以下三個作用。

一是交代故事發生的地點,揭示作品的時代背景。“陰森黑暗的大葦塘”交代了故事發生的地點——冀中平原的水鄉。“陰森黑暗”“敵人”“炮樓”點明了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險惡的時期。契訶夫的《變色龍》中的環境描寫也有同樣的作用。“四下里一片沉寂,廣場上一個人也沒有。商店和飯館的門無精打采地敞著,門口連一個乞丐也沒有。”“廣場”點明故事發生的地點,這段社會環境描寫揭示了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俄國沙皇軍警制統治的社會的蕭條敗落,同時也渲染出一種壓抑的氣氛。

二是渲染營造氣氛,為后邊的內容作鋪墊。“敵人”“炮樓”點明了環境的戰爭氣氛,而“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渲染了淀水的晶瑩明澈。“到這樣的深夜,葦塘里才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里躲避炮火去了。”白天連鳥兒也要躲避炮火,烘托了戰爭的殘酷無情。這些景物描寫不僅渲染了故事的氣氛,也為后文描寫老英雄的傳奇行為作了鋪墊。《斑羚飛渡》中的環境描寫也有同樣的作用。“這時,被雨洗得一塵不染的天空突然出現一道彩虹,一頭連著傷心崖,另一頭飛越山澗,連著對面那座山峰,就像突然間架起了一座美麗的天橋”,就渲染了一種神奇的氛圍。

三是象征和暗示。“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這句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葦子旺盛的生命力。這些葦子也象征著白洋淀人民,暗示著白洋淀人民在那種殘酷的戰爭環境里頑強生存,堅強不屈的戰斗精神,充滿了意志和力量。魯迅的《故鄉》中的一段環境描寫也有同樣的作用。“我在朦朧中,眼前展開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來,上面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這個神奇的境界,是美好和希望的象征,是理想生活的象征,是作者對新生活的想象和憧憬。

我們再來看《蘆花蕩》的一節環境描寫:“他狠狠地敲打,向著葦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此段對蘆花的描寫有以下兩個作用。

一是烘托人物心情。此段描寫的是老英雄把敵人置之死地時看到的蘆花也是無比美麗的,表達了老英雄報仇后內心的輕松愉快。《羚羊木雕》一文中,“我”從萬芳家出來后,“月亮出來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一個寒戰”,冷冷的月光烘托人物心理的哀傷。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兩處景物描寫亦有這樣的作用。“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方。”烘托出人物歡快的心情;“天邊遠處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鉆出來。”烘托了人物失望、沮喪的心情。

二是表現人物性格。這段景物是通過老頭子的視角寫出的,表現了老頭子鎮定、樂觀、充滿自信的性格。

環境描寫能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我們再來看看《智取生辰綱》一文中,作者反復寫氣溫、寫太陽、寫樹林;直接寫“熱”的近二十處之多,以“涼”襯“熱”也不下十余處。故事中的許多情節,都被炎熱的氣候條件所決定。因為“熱似火”,所以眾軍漢肩挑重擔,苦熱難熬,一路惆悵不已。因為天熱,所以不“趁早涼走”卻“正熱里”行路,因而引起抱怨。因為“紅日當天”“熱不可當”,所以行至黃泥崗,見到松林,便要歇涼,死活不走,楊志和部下的沖突也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因為天熱,所以口渴難耐,見到酒就要喝,最后楊志自己也喝了半瓢。因為天熱,所以晁蓋等人裝作歇涼,然后爭先喝酒也毫無破綻。總而言之,吳用用蒙汗藥智取的計策,就是根據炎熱的氣候條件設計的。寫炎熱,才使故事情節的發展順理成章。可見,這里的環境描寫直接推動著故事情節的發展。《斑羚飛渡》中的環境描寫也有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對神奇絢麗彩虹在不同情境中的三次描寫推動著故事情節一步步地向前發展。

第4篇

人在社會生活中都有自己特有的社會地位,即社會階層。而每個人又都體現了社會階層的特征。社會是人具體的存在體現,社會群體的活動,政治的,歷史的,文化的,民族的,民俗的,地域的,流行的等都會在人的性格和心理上產生影響。當社會大動蕩時,小說中社會環境的描寫就是要將人物置身于真實的形成人物思想性格的特定環境,這個環境甚至對于人生價值的形成都會產生長久的作用。可以這樣說,小說藝術價值體現在有無完整的社會環境描寫以及它能否充分展示歷史真實和民俗真實,社會環境描寫的主要作用:交代人物的生存環境、社會關系、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等。在回答其作用時必須結合當時當地的時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環境描寫的相關語句揭示了什么樣的社會現實。小說的環境情況描述分下面兩部分:描述自然環境情況,描述社會環境情況。社會環境方面的描寫其功效是凸顯時代特點、社會大環境情況等。如下作者就小說中自然環境描述的功能展開討論。

一、推進小說場景更好的襯托出來

小說中人物的詳細行動一定要有特別的場景。有一些情況下要想凸顯人物,或是把主題表達出來,就需要將場面中的自然景觀實施恰當的描寫,這樣會達到烘托場面氣氛的效果。比方說葉圣陶的《夜》這篇小說之中,有如下一段描寫:“遠方的樹木與建筑物的黑影一動不動,仿佛怪物一樣排列著陣勢。偶爾會出現兩三點螢火蟲飛起來又落下,這不是鬼在跳舞”通過以上一系列的詳細的自然景物的描寫,把刑場陰沉可怕的環境烘托出來,使人不寒而栗,心生恐懼。

二、推進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更好的襯托出來

在一個好的小說當中,情節的連續與環境情況描述是密不可分的,環境情況描述離不開情節,情節的向前發展又必不可少環境情況的描述。小說《邊城》中有這樣的句子:“天慢慢的黑了,其他的雀子幾乎都休息了,唯獨杜鵑叫個不停。石頭泥土被白天的日頭曬了一整天,草木也被白天的日頭曬了一整天,此時都散發著一種熱氣。空氣中混雜著泥土氣味,有草木的氣味,還混有多種甲蟲類的氣味。翠翠望著天上的紅云,耳邊響起渡口飄來生意人雜亂的聲音,心中燃起薄薄的凄涼。”小說中的翠翠正處于對情感很朦朧的年紀,她對愛情既有渴望又有擔心,不乏憂傷之感。這個時辰在渡船上忙個不竭的爺爺,也輕忽了她,杜鵑在旁邊沒完沒了的叫,土壤、草樹的氣息與甲蟲類的氣息夾雜在一起,經商的人叫賣聲不竭,如許的環境情況加倍地烘托了翠翠焦躁的心理,在此篇小說當中環境情況描很好的烘托了人物心里轉變,同時也把人物的表情凸顯出來。

三、推動小說主題的深化

對小說的主題實施剖析,主要就是圍繞人物和情節的描述進行的,但是對環境分析也是凸顯主題的一個主要的途徑。比方說老舍所寫的《駱駝祥子》,為達到凸顯人力車夫祥子的辛苦勞作的目的,將舊社會勞動人民的凄涼處境表達出來,老舍將酷日和暴雨之下的環境進行了細致的描寫。在烈日當頭的馬路上人們都感覺到要喘不上氣的情況下,祥子卻在路上為了多掙點錢拉著車飛奔;在暴雨之中,路上的人都四處尋找暴雨的地方,祥子依舊在路上拉車掙錢,這一系列的環境情況描述,將祥子辛勞勞動的景象與勤奮的性情凸顯出來,進而將舊社會勞動人民凄慘的生活情況的主題凸顯出來。

四、推動小說故事情節的延續

情節的向前發展和連續和環境情況描述之間存在必然的干系:環境情況描寫主要是為情節的延續服務的,情節的向前發展過程中環境情況描述也是必不可少的,環境情況描述可增進故事情節的連續。比方說魯迅先生所寫的小說《藥》中有這樣的句子:“秋天的后夜,月亮下去了,太陽還沒有露臉,只留下一片烏藍的天;什么都睡著了,除了夜游的事物。”這是文章的首句,將天亮之前最黑暗時刻的特點描繪出來:陰暗、凄清,還有幾分恐怖。僅是短短的幾個字,卻表了然全部文章的豪情基調,經由過程描述四周事物一副死寂的模樣,將華老拴繁重的表情凸顯出來。此后文中還利用“黑沉沉”“灰白”等詞語描寫了路,更是強調了文章的感情基調,給人以壓抑的感覺。我們也不難感覺出來這個人出來的目的,所要做的事情比較恐怖,這樣為以下情節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這樣對于接下來的買人血饅頭的事件心理上有所準備。

綜上所述,分析小說的主題,離不開對人物和情節的細致分析,也離不開對環境的認真考察。自然環境描寫在小說中的形式比較多樣,我們可以經過對小說的自然環境描寫進行詳細的分析,進而感悟作品的內容,體會藝術之美。

作者:牟小斐 單位:山東省臨沂第三中學

第5篇

【關鍵詞】環境描寫 特點和作用 課文《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教學

教學目標:

1.賞析課文中“風雪”的描寫。

2.分析環境描寫的特點及作用。

教學重難點:

分析環境描寫的特點及作用。

教學方法:

講授法、誦讀法、討論歸納法

教學程序:

1.導入

這節課我們先來看文章的題目“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文章為何不取名“林教頭山神廟復仇”或“林教頭槍挑陸虞侯”?下面我們來分析“風雪”的妙處。

2.賞讀本文

2.1 讓學生找出文中的風雪描寫并朗讀。

2.2 作者是如何描寫風雪的?

①學生討論;②師生總結:主要是正面和側面對風雪進行不同角度的描寫。

(1)直接描寫風雪。 課文有三處對風雪進行直接描寫。①林沖初到草料場時,寫風雪初起。“正是嚴冬天氣,彤云密布,朔風漸起,卻早紛紛揚揚卷下一天大雪來。”②林沖去市井沽酒時,寫雪勢正大。“雪地里踏著碎瓊亂玉,迤邐背著北風而行。那雪正下得緊。”③沽酒返回時,又進一步突出雪勢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緊了。”

(2)用側面描寫襯托風雪。①通過環境描寫襯托風雪。林沖看住處草屋時,只見:“四下里崩壞了,又被朔風吹撼,搖振得動。”林沖沽酒回到草料場,“那兩間草廳已被雪壓倒了。” 寫的是草屋,給人的印象卻是風很猛,雪很大。 ②通過人的動作、感覺襯托風雪。如寫林沖在草屋內“向了一回火,覺得身上寒冷”,是用人物感覺暗寫風雪。寫林沖在山神廟里“先取下氈簽子,把身上的雪抖了”, 上蓋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濕了”。因為風雪大,天氣冷,所以吃酒時,林沖“把被扯來蓋了半截身”。 總之,作者在描寫人物的動作、感覺時,時時不忘風雪二字。

2.3 描寫的風雪有何特點?

明確:越來越“緊”(風大雪大)。

2.4 師提問:“風雪”的描寫有什么作用?

明確:課文中描寫風雪雖然著墨不多,但非常精彩,對推動情節發展,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形象都起了很好的作用。當林沖懷著“不知何意”的惶惑取路投草料場來,情節逐步向發展時,風雪也隨之而起。“正是嚴冬天氣,彤云密布,朔風漸起,卻早紛紛揚揚卷下一天大雪來。”朔風卷著鵝毛似的大雪,低垂的濃云壓在頭頂上,天地茫茫,前途難卜。林沖來到草料場后,“仰面看那草屋時,四下里崩壞了,又被朔風吹撼,搖振得動”,難以安生。為了御寒,出門沽酒,“踏著碎瓊亂玉,迤邐背著北風”踽踽獨行,“那雪正下得緊”,正是雪借風勢,風助雪威,天地昏暗,原野寂寥。待沽酒回來,“仍舊迎著朔風”,“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緊了”。因為風大雪緊,回到草料場那兩間草廳已被雪壓倒,沒奈何只得去古廟棲身。他在風雪中奔來奔去,天地之大竟無他容身之處。林沖進入山神廟,為了抵擋風雪,掩上廟門后又將旁邊一塊大石頭“掇將過來靠了門”。由于雪大天寒,使林沖外出沽酒,未因草廳被雪壓倒而被壓死;大雪壓倒草廳,使林沖只能到山神廟住宿,未被陸謙等燒死;雪大風勁,使林沖用大石頭靠住廟門,陸謙等人放火燒草料場之后也來到山神廟避風雪看火勢,因推不開門便立在廟門外談話,造成冤家路窄,狹路相逢,隔門相對,一觸即發的緊張局面。風雪的描寫,為情節發展提供了合理的條件,推動了情節發展。當陸謙等看著草料場的大火躊躇滿志,林沖心中的怒火也像草料場的烈焰升騰,翻卷,終于拽開廟門,大喝一聲,手刃仇敵。朔風呼嘯,大雪鋪地,火光沖天,天地間站立著一位英雄好漢。我們可以說風雪把情節推向,風雪渲染了蒼茫、雄渾的氣氛,風雪映襯著人物形象。

描寫風雪的筆墨雖不多,卻是故事發展的重要因素。“風雪”的描寫,推動了情節發展,渲染了濃重氣氛,烘托了人物形象。作者筆下的風雪似乎一直伴隨著林沖由惶惑走向反抗,完成性格上質的變化,而我們也好像和林沖一塊兒置身于風狂雪緊冰冷的天地之中,為他著急,為他擔憂,為他慶賀。魯迅先生在《花邊文學·大雪紛飛》中曾說:“《水滸傳》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緊’,就是接近現代的大眾語的說法,比‘大雪紛飛’多兩個字,但那‘神韻’卻好得遠了。”《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的風雪描寫的確具有“神韻”,它體現了我國古代小說中景物描寫的藝術特色,亦如我國傳統的寫意畫,寥寥數筆,仿佛是信手點染,卻意境深遠,景中有情,并且留下大片天地讓讀者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去聯想,去補充,去發揮。這是我們在閱讀中應該認真體會、反復咀嚼的地方。

3.課堂延伸

3.1 溫習課本。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陽還沒有出,只剩下一片烏藍的天,除了夜游的東西,什么都睡著……點上遍身油膩的燈盞,茶館的兩間屋子里,便彌滿了青白的光。(魯迅《藥》)

渲染一種陰暗、凄清的氣氛。同時通過環境描寫反映時代的沉寂、肅殺。

微風早已停息;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銅絲。一絲發抖的聲音,在空氣中愈顫愈細,細到沒有,周圍便都是死一般靜。兩人站在枯草叢里,仰面看那烏鴉,那烏鴉也在筆直的樹枝間,縮著頭,鐵鑄一般站著。(魯迅《藥》)

烘托了環境的荒涼與陰冷,反襯人物的失望與茫然。

我給那些因為在近旁而極響的爆竹聲驚醒,看見豆一般大的黃色的燈火光,接著又聽得畢畢剝剝的鞭炮,……又隱約聽到遠處的爆竹聲聯綿不斷,似乎合成一天音響的濃云,夾著團團飛舞的雪花,擁抱了全市鎮。……只覺得天地圣眾歆享了牲醴和香煙,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蹣跚,豫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祝福。 (魯迅《祝福》)

呼應開頭,用沉悶的祝福環境來反襯祥林嫂的悲慘命運,同時烘托作者憤激、沉痛的心理。

“那荷花有裊娜的開著的,有羞澀的打著朵兒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突出作者淡淡的喜悅和淡淡的憂愁。

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孫犁《荷花淀》)

突出積極昂揚的喜悅之情。

3.2 師問:我們是怎樣得知這些作用的?

明確:①景物本身的特點:顏色、線條、音韻、氣味……;②景物修飾的對象:人、物;③景物在文中的結構作用:鋪墊、對比、呼應、蓄勢……

3.3 習題:近幾年高考試題小說閱讀中的景物描寫特點及其作用分析訓練。

4.課堂小結

出色的景物描寫,能渲染濃重的氣氛,烘托人物的形象(思想、性格、心理、情感、身份……),推動文章情節的發展,真實的反映社會背景。

5.作業布置

課后第二題。

附:板書

正面描寫側面襯托風雪渲染濃重氣氛 推動情節發展 烘托人物形象

景物本身的特點:顏色、線條、音韻、氣味……

第6篇

關鍵詞 室內照明;光環境;照明藝術;

中圖分類號TU1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1)43-0141-02

室內照明是我們在進行室內設計時必須考慮的問題,是室內環境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室內的照明設計可以營造出不同室內環境的氣氛、表達空間形態。室內的照明可以營造出室內環境的氣氛,也直接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下面簡單的介紹一下室內照明設計的藝術設計以及在生活中的處理方法。

1 室內環境照明的藝術設計

1.1 照明與室內環境的關系

室內環境氣氛除了受建筑規模、房間功能、室內裝修等內容的影響外,與燈光照明的關系主要體現在照明方式、光源類型、燈具形式、藝術處理技法等內容,這些因素為創造室內環境氣氛提供了充分條件,合理運用各個因素的變化,就可以創造出多種多樣的室內環境氣氛。要創造一個使人感到舒適的、良好的視覺照明環境,還需要注意適當的亮度分布,室內亮度變化過大,容易引起視覺疲勞,甚至造成眩光,但過分均勻的亮度分布反而會使被觀察物的清晰度降低,且使室內的氣氛過于呆板。為了更好地滿足照度適當、合理分布亮度、燈光的方向性好、色彩協調、照明設計安全可靠和經濟美觀等要求,室內環境照明還應注意綜合考慮燈具的各種因素,如光的特性、光的分布、裝飾色彩、材料質感、造型等多種因素的相互影響。以及使用燈光的針對性,整個環境照明和重點對象照明最好有分工。另外考慮白天和晚上的藝術效果,特別是晚上開燈后的效果,和白天作為建筑裝飾的一部分與其它裝飾有機地聯系起來的統一性。

1.2 室內照明藝術表現。

人工光源的選用影響著燈光的藝術效果,在構成室內環境的諸因素中,燈光是能夠為人們敏銳地感覺到的因素,它既能形成寧靜舒適的氣氛,又能烘托歡樂、熱烈的場面;能產生莊重肅穆的效果,也能制造豪華富麗的氣氛。在選用光源時,應該按照房間功能、照明方式、燈具形式以及要求的環境氣氛全面進行考慮,從而選用最適當的光源,以便控制整個室內的光環境。在室內空間中可利用光源的光強、顏色和顯色性,使室內空間出現色彩豐富的環境氣氛,表現出燈光的藝術效果。在現代室內裝飾照明藝術設計中廣泛采用的是混合照明方式,把整體照明與局部照明有機結合起來,在整體照明的基礎上加強局部照明,使室內環境產生千變萬化、生動活潑的效果。

2 家居空間照明的處理方法

在家居空間設計中,進行照明設計的處理是十分必要的。應在考慮使用功能的同時,利用不同的人工照明方式、光照亮度的變化、光影的分布來美化環境,烘托氣氛,增強空間感覺。照明作為一種裝飾手段,在具有藝術性的同時,也應注重實用性。

2.1 客廳的照明處理

客廳作為家庭的起居中心,又是接待客人的交際場所,照明環境應該較為明朗、高雅、柔和,以體現出主人的好客。若以大功率的吸頂燈作為基礎照明可以變得更加明亮,而落地燈作為輔的光源,一般擺放在客廳的休息區里和沙發茶幾配合。燈光的顏色以橘色,淡黃色等中性色或是暖色為主有助于營造舒適溫馨的氣氛。另外客廳的燈具應該和客廳整體風格保持一致,客廳的基礎照明應該位于客廳的中央位置,它的照度應該能滿足客廳各個角落的照明需求,可以采用可調光度的燈具,通過這種設計來調節我們的心情,滿足各種活動的照明功能需求。

2.2 臥室的照明處理

臥室是人們休息、睡眠的房間,要求有較好的私密性,這時的照明設計應柔和、溫馨,以使人更容易進入睡眠狀態,所以應盡量采用暖光色源。降低室內整體照度并盡可能采用局部照明,在床頭設壁燈,可以方便睡前閱讀使用。而利用壁燈向上照射至天花板產生的間接照明光線則可以使臥室的氛圍更加溫馨和諧。在臥室里,射燈雖然不是房間的主體照明燈,但是作為一種裝飾和輔助光源,卻為居室增色不少,它的作用是烘托居室的氣氛創造出豐富多彩神韻奇異的光影效果。

2.3 餐廳的照明處理

燈光是營造餐廳氛圍的主角,而燈光裝飾的焦點當然是餐桌,燈飾一般可用垂懸的吊燈,為了達到效果,吊燈不能安裝太高,在用餐者的視平線上面即可,使光線照射在餐桌范圍內,可以在劃定進餐區域的同時增強食物的美感,提高進餐者的食欲。光線要求色調柔和、明亮和高顯色性以突出濃厚的生活氣息,因此多使用低色溫的白熾燈、乳白燈泡或磨砂燈泡。另外還可以采用射燈或壁燈對餐廳的四壁進行輔助照明。

2.4 書房的照明處理

書房的作用主要是用于人們的工作和學習,光線要以明亮、柔和并避免眩光為宜。保證足夠亮度的同時,在需要重點照明的部位,如書桌面上,臺燈是必不可少的,臺燈光線覆蓋范圍應適當寬些,最好上方熒光燈管配有反射裝置。一些臺燈采用雙燈罩結構,這種燈罩既能起到反射光線的作用,又有一定的透光性能,使用時,燈具的四周形成一個半明亮的過渡區域,人的眼睛不容易感到疲勞。另外,書房不同于臥室或者是客廳,燈光的裝飾成分要少一點,更重要是實用性。

2.5 衛浴間的照明處理

衛浴間是家居空間中除臥室外另一個私密性空間,空間的燈光既要做到功能適用又要合理運用。衛浴空間的照明應當由整體、工作、漫射三種功能性燈光結合完成,同時要注意燈具的防水性和安全性是否可靠。在燈飾的選擇上,一般整體上宜選白熾燈,化妝鏡旁必須設置獨立的照明燈,應當直接又明亮,鏡子下方可以安裝嵌燈,起到補充照明的作用,又營造出了柔和的氣氛,還可以渲染出明亮宜人的氣氛。

2.6 玄關和走廊的照明處理

在一般的家庭住宅中玄關和走廊的面積都不大,而且缺少自然光源,因此照明設計顯得尤為重要。精心設計的燈光組合可以使小玄關和狹窄的走廊變得“寬敞”,同時通過焦點聚射營造不同的格調,照明設計的基本原則是光線明亮,因為在這些區域內,人們需要經常走動,所以充足的光照度以及不產生陰影是選擇光源的重要數據,通常采用吸頂燈與壁燈或射燈相結合的方式。

3 結論

室內照明藝術不僅直接影響到室內環境氣氛,而且對人們的生理和心理產生影響。室內照明,應根據室內空間環境的使用功能、視覺效果及藝術構思來設計。好的光照質量,不僅能表現空間,調整空間,還能“創造”空間。因而現代室內的光照環境設計通過運用光的無窮變幻和頗具魅力的特殊“材料”來創造、表現、強調、烘托空間感所取得的多層次性效果是其他手法所無法替代的。

參考文獻

[1]謝浩.現代家居照明設計[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第7篇

1、人物描寫。

(1)肖像描寫。描寫外形――容貌、神情、姿態、服飾等,要抓住特征,以形傳神即透過外形揭示出身份、性格和內心。

(2)語言描寫。要透露內心秘密并顯示個性特征。

(3)行動描寫。古典小說中有許多典型的行動描寫,如黛玉焚稿、范進發瘋、大鬧天宮和單刀赴會等。要透露內心秘密并顯示個性特征。

(4)心理描寫。要注意下意識的心理如幻覺。還要注意借助外在事物的間接描寫。

2、環境描寫。

(1)自然景物景物,包括時序節令、自然氣候、山川湖海、動物植物等描寫。作用:交代時間、地點,烘托作者或人物的感情心境,為人物活動提供背景,推動情節發展。

(2)社會環境描寫,一是某種社會生活情景的展示如《子夜》的開頭,二是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的陳設、格局、氣度、色調等描寫,來烘托人物的志趣、氣質和情操等,如《紅樓夢》中女兒們的居室小院。

3、場面描寫。對有中心人物活動的生活畫面的描寫。如《藥》中的殺人場面。

4、細節描寫。對有典型意義的細枝本節的描寫。如阿Q畫押、嚴監生的二根指頭。起著描繪人物性格、安排線索(如《百合花》中的被子)、推動故事發展的作用。

(來源:文章屋網 )

第8篇

如何把景物描寫具體呢?可以試用以下方法:

第一.抓住有形之物的形、色、味。如《春》中寫春花,就抓住了花的“形態”――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花的“顏色”――虹的像火.粉的像霞,自的像雪。花的“味”――甜。

第二.動態、靜態描寫相結合。如《與朱元思書》)中寫長江水,先寫靜態的“十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觀無礙”,再寫動態的“急端甚箭,猩浪若奔”。具體寫出了物的多變。

第三 以相關的景物加以烘托。如《十月潭記》中水中皆若空游無所依的“游魚”,以及照在潭底的“日光”來村托出水的清澈透亮。

第四 從不同角度描述。對同一景物進行觀察,俯視、仰視、遠眺等不同角度,給人的感覺不一樣,從不同角度去描述可使這個物有立體感。如(老山界)先仰視“從^腳向上望,只見火把排成許多‘之’字形,一直連天到天上… ”:再俯視“向下看.簡直是絕壁,火把照亮人的臉,就在腳底下”,俯仰生姿,寫出^的陡峭。

第五.用動人的全部感覺系統。人的各種感覺之間是相通的,對于不能從視覺角度感受的物,可從別的感覺角度去描寫。如《春》中寫春風,就運用了觸覺“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寫出了風溫柔的特點。

第六 巧用聯想、想象。豐富想象可化平淡為奇特、可以使內容更豐富.意境更深。如《濟的冬天》中作者把濟南城由^圍繞的地理環境,想象成小山流滿了溫情,把濟南當成一個嬰兒,呵擴看。景物描寫 具體化的方法昊錦花

在記敘類的文章中,往往都離不開帚物描寫,因為景物描寫能巧妙地交代事件發生時間,潑染氣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寄托作者的情感,甚至暗示主題思想。

如何把景物描寫具體呢?可以試用以下方法:

第一.抓住有形之物的形、色、味。如《春》中寫春花,就抓住了花的“形態”――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花的“顏色”――虹的像火.粉的像霞,自的像雪。花的“味”――甜。

第二.動態、靜態描寫相結合。如《與朱元思書》)中寫長江水,先寫靜態的“十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觀無礙”,再寫動態的“急端甚箭,猩浪若奔”。具體寫出了物的多變。

第三 以相關的景物加以烘托。如《十月潭記》中水中皆若空游無所依的“游魚”,以及照在潭底的“日光”來村托出水的清澈透亮。

第四 從不同角度描述。對同一景物進行觀察,俯視、仰視、遠眺等不同角度,給人的感覺不一樣,從不同角度去描述可使這個物有立體感。如(老山界)先仰視“從^腳向上望,只見火把排成許多‘之’字形,一直連天到天上… ”:再俯視“向下看.簡直是絕壁,火把照亮人的臉,就在腳底下”,俯仰生姿,寫出^的陡峭。

第9篇

一.襯托

《現代漢語詞典》:“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把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來陪襯或對照。”這里面至少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寫這一事物是為了突出另一事物,有主有次;二是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可正可反。

我認為這里面還應有一層意思: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應該是具體的。例如:

裴給事宅白牡丹/裴

長安豪貴惜春殘,

爭賞街西紫牡丹。

別有玉盤承露冷,

無人起就月中看。

長安豪貴爭賞紫牡丹,說明紫牡丹好看,美;因為爭賞者是長安豪貴,可以想象紫牡丹的美主要表現在其外在的顏色和姿態。顏色很招眼,姿態很招搖,美則美矣,但美得俗氣。標題是“裴給事宅白牡丹”,寫紫牡丹其意就在為后邊兩句寫白牡丹作鋪墊,就是為了襯托白牡丹,襯托白牡丹淡淡月光下脫俗的內在神韻!再如:

“翠鳥鳴聲清脆,愛貼著水面疾飛,一眨眼,又輕輕地停在葦稈上了。它一動不動地注視著泛著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來的小魚。

小魚悄悄地把頭露出水面,吹了個小泡泡。盡管它這樣機靈,還是難以逃脫翠鳥銳利的眼睛。翠鳥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小魚,貼著水面往遠處飛起了。只有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蕩漾。”(《翠鳥》)

機靈的水中小魚竟敵不過翠鳥,可見翠鳥的動作更迅速,更敏捷。這都是襯托的典型示例。

襯托,從事物的特征相似與否的角度看,有正襯和反襯兩種。上文小魚和翠鳥都機靈,是正襯;紫牡丹招搖媚俗,白牡丹淡雅脫俗,特征相反,是反襯。

需要注意的是,不少人經常將反襯和對比混為一談。應該知道二者看似相同,其實有異。

如前所論,襯托有主有次,寫那一個事物是為了突出這一個事物。其修辭效果主要在于突現正面或反面事物,表達作者對“這一事物”的強烈思想感情,從而深化文章中心思想,即俗話所說的“紅花還須綠葉扶”。

而對比是將兩種事物互相對照,兩種事物不分主次輕重。其修辭效果主要是用比較的方式揭示事物的本質,使好的顯得更好,使壞的顯得更壞。讓人們在比較中鑒別,給人們留下深刻而鮮明的印象。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自嘲》),魯迅寫到自己憎與愛,但寫憎并非是為了突出愛,反之亦然。魯迅愛憎并舉,實在是因為,一個人有愛就有憎,有恨就有愛。從一個人愛什么、憎什么,可知這個人。在魯迅的愛恨交織中我們可以看到他作為一個文人的社會良知、錚錚傲骨。

從事物類型上看,襯托又有以下三種具體情況。

(1)以物襯物。上邊兩例非常典型,不再贅論。

(2)以物襯人。請看《林黛玉進賈府》中一段精彩描寫:

“寶玉早已看見多了一個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媽之女,忙來作揖。廝見畢歸坐,細看形容,與眾各別:兩彎似蹙非蹙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兩句就把林黛玉外在的清麗和內在的脫俗生動地表現出來了。本寫林黛玉,卻描寫姣花照水、弱柳扶風的生動美景,這就是以物襯人,其妙處是不寫(不直接表現事物特征)而寫(卻把事物特征生動地表現出來),以少勝多,引發讀者豐富的聯想和想象,這便是人們常說的“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

下邊是一首很有名的古詩:

題都城南莊/崔 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詩歌前兩句以桃花之嬌艷爛漫襯托女子之美麗動人,可謂千古絕唱!

(3)以人襯人。上文描寫林黛玉,說她“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就屬這一種。

以人襯人最精彩的莫過于清末小說作家劉鶚在《明湖居聽書》中對王小玉(白妞)演奏技藝的精彩描寫:

“……出來一個男人:穿了一件藍布長衫,長長的臉兒,一臉疙瘩,仿佛風干福橘皮似的,甚為丑陋,但覺得那人氣味到還沉靜。……慢慢的將三弦子取來,隨便和了和弦,彈了一兩個小調,人也不甚留神去聽。……只是到后來,全用輪指,那抑揚頓挫,入耳動心,恍若有幾十根弦,幾百個指頭,在那里彈似的。這時臺下叫好的聲音不絕于耳,卻也壓不下那弦子去,這曲彈罷,就歇了手,旁邊有人送上茶來。

……出來一個姑娘,約有十六七歲,長長鴨蛋臉兒,梳了一個抓髻,戴了一副銀耳環,穿了一件藍布外褂兒,一條藍布褲子,都是黑布鑲滾的。雖是粗布衣裳,到十分潔凈……這姑娘便立起身來,左手取了梨花簡,夾在指頭縫里,便丁丁當當的敲,與那弦子聲音相應;右手持了鼓捶子,凝神聽那弦子的節奏。忽羯鼓一聲,歌喉遽發,字字清脆,聲聲宛轉,如新鶯出谷,乳燕歸巢,每句七字,每段數十句,或緩或急,忽高忽低;其中轉腔換調之處,百變不窮,覺一切歌曲腔調俱出其下,以為觀止矣。

……正在熱鬧哄哄的時節,只見那后臺里,又出來了一位姑娘,年紀約十八九歲,裝束與前一個毫無分別,……只覺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只是兩片頑鐵,到他手里,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以的。又將鼓捶子輕輕的點了兩下,方抬起頭來,向臺下一盼。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里頭養著兩丸黑水銀

王小玉便啟朱唇,發皓齒,唱了幾句書兒。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唱了十數句之后,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不禁暗暗叫絕。那知他于那極高的地方,尚能回環轉折。幾囀之后,又高一層,接連有三四疊,節節高起。恍如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來峰削壁干仞,以為上與天通;及至翻到傲來峰頂,才見扇子崖更在傲來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見南天門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險,愈險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極高的三四疊后,陡然一落,又極力騁其千回百析的精神,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盤旋穿插。頃刻之間,周匝數遍。從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細,那聲音漸漸的就聽不見了。滿園子的人都屏氣凝神,不敢少動。約有兩三分鐘之久,仿佛有一點聲音從地底下發出。這一出之后,忽又揚起,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這一聲飛起,即有無限聲音俱來并發。那彈弦子的亦全用輪指,忽大忽小,同他那聲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塢春曉,好鳥亂鳴。耳朵忙不過來,不曉得聽那一聲的為是。正在撩亂之際,忽聽霍然一聲,人弦俱寂。這時臺下叫好之聲,轟然雷動。……”

筆者不怕連篇累牘,就是不想讓讀者錯過再次感受以人襯人這種手法的藝術魅力!作者以“男人”的丑陋反襯黑妞(第一個姑娘)的美麗,以黑妞的美麗正襯白妞的“秀而不媚”;以“男人”丑陋的容貌反襯他不俗的演奏技藝,又以男人的不俗的演奏技藝正襯黑妞精湛的演奏和演唱技藝,最后又以黑妞的精湛正襯白妞的絕妙!無處不在的襯托手法將情節層層推進,將白妞的美麗和演奏技藝層層推高,可謂千呼萬喚,一鳴驚人!

二.烘托

本是國畫的一種畫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點染輪廓外部,使物象鮮明。后來引入文學創作,指寫作時先從側面描寫,然后再引出主題,使要表現的事物鮮明突出。烘托很多時候也叫襯托,但筆者以為烘托和襯托至少有以下幾種區別:

(1)襯托是以具體襯托具體,烘托卻可以是具體對抽象。

“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王實甫《西廂記?長亭送別》)

先描寫鶯鶯所見:秋空藍碧碧,黃花落滿地,西風緊緊吹,更有北雁紛紛往南飛。后寫鶯鶯心情:伊人即將遠別,不禁黯然垂淚。從凄苦枯索的具體可感的景象到縈繞胸懷卻無法言說無可觸摸的傷感,將縈繞胸懷卻無法言說無可觸摸的傷感寄托在凄苦枯索的具體可感的景象之中,其中的妙處真是可意會而難以言傳。

再如《詩經?秦風?蒹葭》中首章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次章的“蒹葭凄凄,白露未”,末章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寫出蘆葦的顏色由蒼青至凄清到泛白,深秋凄涼的氣氛,烘托出詩人當時所在的環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第一曲彈完,“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這個情景描寫真切地烘托出聽者沉醉于動人的藝術境界中,心醉神往的情思,含蓄地描繪了音樂的神妙動人。

(2)襯托與被襯托的具體事物特征具有可比性,或相似,或相反;烘托與被烘托的事物可以不具備可比性,彼此之間僅僅具備了某種關聯,構成了某種主次關系。比如白居易《琵琶行》寫道: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寫聽眾悄然無語,完全沉浸在極具藝術性的音樂中,白居易(還有他的友人)和歌女在音樂演奏能力的高低上沒有比較點,他們只是在音樂的演奏和欣賞上構成了關系,寫欣賞者的反應是為了突出演奏者絕妙的演奏技藝,也烘托出動人音樂攝人心魄的藝術魅力。

三.渲染

明代楊慎《藝林伐山?浮渲梳頭》:“畫家以墨飾美人鬢發謂之渲染。”渲染作為一種國畫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強調的地方濃墨重彩,使畫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為突出。用于藝術創作,就是指文章對環境等著意描寫,以加強氣氛,深化主題。

如上文《琵琶行》,詩人極盡筆墨之能事,通過對琵琶聲及其富于變化的演奏的鋪敘渲染,表現了音樂的高妙。

由此可見,襯托和烘托都是由此到彼,言此而意在彼;而渲染是“一個人的世界”,與“另一事物”無關。

但正如本文開頭所言,它們又往往形影相伴,共同為表現文章主旨服務。請看下面的敘述,體會三者區別。

《裴給事宅白牡丹》對長安豪貴“惜春殘”“爭賞”的渲染,烘托出紫牡丹的美艷招搖,又用紫牡丹的招搖媚俗反襯白牡丹的素雅高潔。

《陌上桑》對觀看羅敷者的神情舉止的渲染,烘托出羅敷的絕世美麗。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詞人想象今宵分離后酒醒所見,“曉風殘月”渲染出冷清氣氛,烘托出分離后自己孤獨傷感的情緒。

“雁啼紅葉天,人醉黃花地,芭蕉雨聲秋夢里。”(張可久《秋懷》)詩人對蕭索秋景的著意渲染,烘托出對遠方親人的無限思念。

四.襯托、烘托、渲染在文學欣賞中的應用

襯托、烘托、渲染在文學創作和文學欣賞過程中有著廣泛應用,創作中用得巧妙,可使作品主旨鮮明,極具藝術性;閱讀作品時注意它們的運用,可以很好地領略作者匠心,感受到作品魅力,獲得不可言傳的審美體驗。

下面以2007年高考試題為例說明它們在文學欣賞中的應用。

“我們村西有一條河,流水清澈,平平的河灘廓大寬展,自遠處眺望,淺亮亮的河水仿佛是鋪晾在沙灘上的一派銀箔,輕輕閃爍。

農村興訂婚,“訂”者“定”也,儀式既簡單又莊重,記得訂了婚的第二天,她隨我涉水過河以后,有意地、稍稍拉開些距離,不即不離,不緊不慢地行走在勻凈細軟的沙灘上。夕陽銜山,晚煙縈樹,河那邊農家矮矮的房屋半掩在煙靄里,上下遠近靜極了。她不上二十歲,剛剛撞破鄉下小女兒的“殼”兒,正要步入農家姑娘的行列。我斗膽擰過頭去,想仔細瞧瞧她。她那兒仿佛早就防我呢,倏地擺過臉去,避開了我,故意注視那落日。順著她的眼光瞄過去,西方天際遙遠的地平線上起伏著矮矮的黛青色的山巒,那就地綿延著的黛青色與她那披下的潔亮濃密的烏發是同一個色調。半邊臉頰紅紅的,與銜山半隱的落日遙相映襯,如火的晚霞從側面鋪張開來,勾畫出秀婉窈窕的一尊倩影。……”(楊聞宇《日月行色》)

16.本文開頭兩段的場景描寫有哪些特點和作用?(4分)

標答:選擇的是一個日落黃昏、清清河畔的特定場景,突出了場景的寧靜與和諧,具有詩請畫意的意境美。場景描寫與人物描寫融合在一起,人與景互為映襯,相得益彰。景中融情,場面描寫融入了“我”和“她”約會時的喜悅之情。

很明顯,“標答”分三個層次,含三個要點:開頭兩段所寫場景有什么特點,這些場景和人物有什么關系,這些場景和人物內在心情品格有什么關系。

第一個要點分析就場景說場景,符合渲染藝術手法的特征。“標答”其實就暗含渲染藝術手法的分析。開頭兩段要突出場景的寧靜與和諧,就需要對“日落黃昏、清清河畔的特定場景”展開描寫,著力渲染;換言之,只有對場景著力描寫(這個過程就是渲染),才能突出其寧靜和諧的特點。

第二個要點由具體的場景到具體的人物,二者具有明凈美麗的相似點,很明顯是以人為主,以物襯人,“標答”已經點明,無須贅論。

第三個要點分析是由此及彼,由描寫具體的場景到人物內心的情感(抽象的),符合烘托藝術手法的特征。

因此,如果在賞析小說開頭兩段的妙處時充分聯系三種藝術手法,可以形成如下答案:

第10篇

蘇教版必修四72頁習題三提到:劉熙載在《藝概》中說,點就是點名明情感;染就是景物渲染、烘托這種情感,他指出,《雨霖鈴》成功地運用了點染的手法。

點染本是國畫技法,用筆將主要線條和輪廓勾勒出來叫點,用筆點綴景物,將背景著色暈染叫染,畫家潑墨揮毫,時點時染,交互使用,相得益彰,創作出意境優美的畫面。而古典詩詞和國畫有相通之處,后來的詞人將國畫點染的技法不自覺運用到詞的創作中來,就有了劉熙載用點染評點詞的創作。劉熙載認為點即點明情感,染即景物渲染、烘托,強調點染結合,有點有染,營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習題三中舉例:詞中“念去去”點出了別時綿長愁緒,“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描寫了想象之景,渲染、烘托離愁別緒,既是寫眼前實景,也是寫想象別后路途遙遠的相思,前程不可預測的愁苦,虛實結合,情景交融。“念”字寫出了別時念念不舍,思來想去的心緒,“去去”二字點出了想象此番行程山調調,水迢迢,行了一程又一程,兩人將相隔千山萬水的愁緒。這是點,點出了愁腸百結、愁思剪不斷的傷感。“千里煙波”寫出了廣闊的江面煙波浩渺,云霧彌漫的情狀,借指路途遙遠,相隔萬里,而云霧迷蒙,思念難以傳達,浩渺江面的煙云像難以排遣的愁云。“暮靄沉沉”寫出了江面霧氣迷蒙,天色陰沉,烏云壓頂,借指別時的心情壓抑低沉,迷惘而沉重。“楚天闊”描寫了別后遼闊天際,借指內心空空蕩蕩,孤獨寂寥,又借天地廣闊無止境和個人漂泊輾轉對比,表達了人生孤獨渺小。這三種景物勾勒出了一幅浩渺、迷茫的圖景,把心中迷惘失落、悵然若失和彌漫天地、綿延渺遠時空的離愁渲染得淋漓盡致,以景染情,把抽象情感化為形象描述,化景語為情語。

再看前三句“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句,一點一染。凄切指蟬鳴,也指內心凄涼,陣陣涼意點出了哀婉愁苦之情。黃昏黯淡迷茫,秋蟬鳴哀,驟雨初歇,清寒冷寂,寫出了別時之景的悲涼,以景染情,渲染分別的凄切,烘托出離愁別緒,這是染。

再看“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句,點明了感傷之情,再以景物烘托渲染,有點有染。先說自古多愁善感之人總是在別時格外傷感,再說自己別離之際,正值蕭瑟凄涼深秋,這種愁苦比歷史上的文人愁緒更深了一層。“更那堪”指更難忍受,心有悲戚,將“傷離別”之情往前再推了一步,“冷落清秋節”是對清寒秋季景物的刻畫,冷冷清清的環境似在訴說主人公的冷落凄苦,此句從環境、季節、景物來渲染清寒氛圍,渲染的筆墨微妙點出了和情感的關系。

下句的景物點染更具體,更形象,“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句,通過一問一答的方式把點染的技法詮釋得淋漓盡致。先寫借酒澆愁,愁情濃烈,想一醉方休,忘記眼前痛苦,擺脫惱人愁緒,這時想象舟行江上,一夜醒來離愁越遠越濃,點出了不見戀人的失落感傷、寂寞愁悶更深。再寫醒來所見,江邊楊柳衰殘,破曉清寒,冷風蕭瑟,又見一彎殘月掛天際。楊柳、曉風、殘月是被賦予特殊含義的景物,柳是留的諧音,從“昔我往矣,楊柳依依”開始,柳就表達離別的憂傷;破曉清寒借指心里的孤寒,滿月寓意歸期團圓,而讓美好愿景落空的卻是一彎殘月。 這三個意象展現了一幅清秋拂曉時分寂靜清幽、蕭瑟凄涼的風景畫,由景生情,虛實相生,亦真亦幻,營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發人聯想,韻味無窮。這三句一點一染,以景襯情,具有情感的一致性和意境的渾然性,狀難寫之景,抒難達之情,詞中有畫,景中含情,成就了千古名句。

點即點明抽象感情,染即形象的景物描寫。點指出了情感、觀點,使文思清晰,感情突出。染是使用思想鮮明的景物渲染烘托,需要不留痕跡地融入情感,敏銳的直覺和高超的寫作技巧,難度大。點染的關鍵在于染,以達到情境融合。

點染手法包含“點”與“染”,是辯證統一的兩方面。“點”,指點石成金,畫龍點睛,點明文旨;“染”指意象渲染,鋪陳景物,景中含情。點筆多議論、抒情,是總起之筆。染筆緊承點筆,運用修辭,調動感官,多層次多角度地景物渲染,是服務點筆的藝術之妙。點染結合,或虛實相生,有聲有色,有味有感,妙趣橫生;或繪聲繪色,淋漓盡致,層層揮灑,讀來清新自然;或深化情感,化無形為有形,含蓄微妙,不著痕跡;或淡點濃染,情景交融,從而達到情境契合之妙境。

黃良才,教師,現居浙江長興。

第11篇

摘 要 本文主要針對初中語文敘事類作品中的景物描寫的作用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和弊端進行分析和探索,以期改變少、慢、差、費的現狀,提高教學效果。敘事類作品中的景物描寫對學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陶冶學生情操、發展學生智力、提高學生成績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著重從基本理論、基本訓練入手,來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以期提高學生對此的理解、分析以及運用能力,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

關鍵詞 敘事類作品 景物描寫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1-0091-02

敘事類作品中景物描寫的作用,總的說來,其屬于側面描寫,是正面描寫的補充藝術手段,對塑造藝術形象,反映社會生活,深化主題思想,增強審美效果,都起著積極重大的作用。具體地來說,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或提供人物活動場境,有時也揭示作品的時代背景。這個作用多出現在文章開頭。如孫犁《蘆花蕩》中有這樣的描寫:“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里,呆望著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到這樣的深夜,葦塘里才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里躲避炮火去了。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這里的“敵人”“炮火”交代了當時的社會背景,優美的自然景色入境提供了人物活動的場境。

2.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景物描寫有時可以渲染一種特定的氛圍,烘托人物的心理、情感、形象。渲染本指國畫中的一種技法,一般是在需要的地方濃抹重彩,使畫面在某一方面更加突出。文學創作中是指對環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形容營造意境。烘托也是國畫的一種技法,用水黑或是淡的色彩點染事物的整體輪廓,使事物明顯突出。藝術創造中是指從側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使所需要的事物鮮明突出,也就是不說本意,只說與此有關的其它事物,達到突出本意的目的。由此可知,渲染從正面醞釀一種氛圍格調,烘托從側面使所要表現的對象更加鮮明突出。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我們上了輪船,離開棧橋,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的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這兒“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的大理石桌面的海上”渲染了明麗輕快的氣氛,烘托了人物快活而驕傲的心情。又如曹文軒《孤獨之旅》,“鴨們十分乖巧。也正是在夜幕下的大水上,它們才忽然覺得自己成了無家可歸的漂游者了。它們將主人團團圍住,惟恐自己與這只惟一使它們感到還有依托的小船分開。它們將嘴插到翅膀里,一副睡覺絕不讓主人操心的樣子。有時,它們會將頭從翅膀里拔出,看一眼船上的主人。知道這一老一少,都還在船上,才又將頭重新放回翅膀里。”對鴨子濃抹重彩的描寫,渲染了空曠無邊寂寥無依的氛圍,烘托了人物好奇、孤寂、恐懼的心理。再如,孫犁《蘆花蕩》,“這里的水卻是鏡子一樣平,藍天一般清,拉長的水草在水底輕輕的浮動。”這里的景物描寫,烘托了老頭子足智多謀,沉著冷靜,愛憎分明的形象。

3.為故事情節的發展做鋪墊,或者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這是兩個不同的問題,但在分析時卻不易分辨明白。鋪墊是在一個人物出場前或一個事件發生前,預先布置局勢,安排一些情節場景作為征兆,制造氣氛。鋪墊指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前期準備工作。推動是指使事物前進,使情節展開,也就是說情節的發展本是平穩推進或是漸趨平淡,但由于外力的介入加劇了情節的急劇發展。如魯迅《故鄉》中:“這時候,我的腦里突然閃出一幅神異的圖畫來:深邃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刺去,那猹卻將身子一扭,反從他的夸下逃去了。”這是“我”回憶少年閨土海邊護瓜的英雄圖,既寫出了我對少年閨土的景仰,對農村生活的熱愛,也為后文寫閨土的變化做鋪墊。

4.委婉地表現主題,強化中心。這種作用一般出在文章的末尾。如魯迅的《故鄉》:“我在朦朧中,眼前展開一片碧綠的沙地來,上面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在文尾作者再次描寫了海邊奇異的景色,這與上面的景色并非重復。前面那些描寫,是“我”回憶的景象,是實寫;而此處“我”憧憬中的美麗景象,是虛寫。因為“我”看到故鄉蕭條、破敗之景,深感失望,于是就為故鄉的遠景勾畫了這楨美麗的藍圖,代表了“我”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愿望和決心,在此含蓄地表現了主題,強化了中心而又耐人尋味。

總上所述,敘事類作品中景物描寫的作用從思想內容上可歸納為交代、渲染、烘托、鋪墊、推動、突旨六個詞的基本理論。我們還要從結構、思路上加以分析,大致有二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為全文定下感情基調,這個作用由處在文首的景物承擔。丁玲《果樹園》中,“熟了的果子已經漸漸多了起……從樹葉中漏進來的稀疏的陽光,斑斑點點鋪在地上……葫蘆冰的枝條,向樹干周圍伸張,像一座大的寶蓋,莊嚴沉重。一棵葫蘆冰所蓋覆的地面,簡直可以修一所小房子。上邊密密地垂著深紅、淺紅、深綠、淡綠,紅紅綠綠的肥碩的果實。”這兒集中筆墨寫果園明麗宜人的晨景,給全文定下了歡樂的基調。

當然,文章中的有些景物描寫的作用是多元的,我們要綜合分析這樣的景物描寫的作用。比如魯迅《故鄉》開頭的景物就應這樣分析:(1)展現上世紀二十年代中國農村的貧困和破產。(2)渲染了沉寂蕭瑟的氣氛。(3)烘托了人物悲涼的心情(4)交代了故事發生的背景和人物活動的環境。(5)為全文定下了悲涼的感情基調。我們可將敘事類作品中的景物描寫作用的基本理論,可歸納為:首尾作用不一樣,首是交代尾突旨。中間問題較復雜,渲染烘托尋常見。鋪墊推動要細分,差別全在鋪與推。結構思路易分析,基調線索能掌握。這僅為簡單歸納,語言的精美,非在下的能力所及。雖貽笑大方,但更寄希望于有識之士能總結出瑯瑯上中的基本理論。光有理論,缺少訓練,是不能提升學生的能力的。我們還要通過不斷的訓練,學生才能擁有技能,乃至能力。在這方面,我認為應將課堂訓練和課外作業結合起來,在結合敘事類作品比較集中的單元(如九年級上第三單元)集中講練,重點突破,而后指導并要求學生在閱讀和寫作中具體運用,這樣效果會好得多。

第12篇

一、環境

小說的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社會環境是人物活動的歷史背景、社會情態、階級關系等因素的總和,抓住這一點很易深入理解小說的主題思想。

常見的命題方式:1、結合具體內容,簡要分析自然環境(或社會環境)描寫在文中的作用;2、簡要分析某段景物描寫烘托了人物什么樣的心情;3、小說幾次寫到“某某景物”,有什么作用?

解題思路:

1、自然環境,要善于從時間、地點、行動、季節、氣候和景物等描寫中揣摩人物的身份、地位、心境,揣摩出對主題的烘托作用。

2、社會環境要善于從人與人的關系、時代特征、社會風貌等社會環境中體悟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時代根源。

3、環境描寫的作用(有一些套話):①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②暗示社會環境,揭示社會本質特征;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現人物性格;④渲染某種氣氛;⑤推動情節發展。

二、情節

把握好故事情節,是讀懂小說的關鍵,是欣賞小說藝術特點的基礎,也是整體感知文章的起點。

常式題型

(1)全篇情節分為哪幾部分,試簡要概括。如安徽卷《茶垢》第8題:“這篇小小說的情節可分為哪幾個部分?請簡要歸納。”

解題思路:

①抓住小說里的人、事、物及其他們相互之間的關系。

②理清情節發展線索,從開端、發展、、結局的全過程來把握故事內容。

(2)分析小說的部分內容在全文所起的作用。如08年浙江卷《烏米》:“文中反復寫她的歌聲有何作用?”

解題思路:

情節是為刻畫人物性格、推進小說矛盾沖突、表現小說主題服務的,所以,我們要把這三點交織起來考慮,才能更好的把握情節。

情節的作用一般為四點:首先是在結構上的作用:一就開頭部分來說有為下文作鋪墊的作用;二就全文來說前后照應,使結構緊密、完整的作用;三就結尾來說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引起讀者思考和回味的作用;四是線索作用。其次是對表現主題的作用,再次是對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三、人物

文學即人學,以敘事為主的小說更是以寫人為中心。

題型:①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品質;②指認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具體方法;③對文中人物進行客觀公正的評析(包括人物的藝術價值、審美價值、社會意義)。

解題思路:第一,重視小說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教養、氣質等,因它們直接決定著人物的言行,影響著人物的性格。第二,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行動、心理描寫的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特別是那些“以小見大”的細節,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三,要把人物放在具體的故事情節中,結合時代背景進行分析。第四,要抓住人物與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注意分析人物間錯綜復雜的關系。

四、主題

小說的主題是小說的靈魂,是作者的寫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價值意義之所在。

常見的命題方式:1、找出體現小說主題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話概括作品的主題)。2、這篇小說反映了一個怎樣的主題?3、有人說這篇小說反映了這樣一個主題,又有人說這篇小說反映了一個那樣的主題,你怎么看?4、讀了全文后,文章讓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對你有何啟迪?談談你的一點體會)?5、結合全文主題,談談你對某一句話(某一個問題)的理解或看法。

解題思路:一是從小說的情節和人物形象入手;二是聯系作品的時代背景,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時代特征,達到揭示小說主題的目的;三是從情節與環境追問人物性格命運形成的原因。

五、品味語言特色

1、解答這類題的方法:①注意鑒賞人物語言的個性特色,以語言分析人物性格。②鑒賞作者運用語言的風格。

2、語言描寫的作用:有表現力、感染力,凸現人物性格,突出主題。①人物語言個性化,即顯示性格。②作品和作者的語言風格:幽默風趣、典雅莊重、含蓄凝練等。

六、鑒賞寫作技巧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淫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精品一级片高清无码,国产一区中文字幕无码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日韩91 | 一级做a爱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开 | 亚洲首页国产精品丝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