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頁 精品范文 語法翻譯論文

語法翻譯論文

時間:2023-01-19 05:27:5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語法翻譯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語法翻譯論文

第1篇

摘要:提出用語法翻譯與交際并重的方法來提高外語教學效果.認為由于年齡差異將產生對語言的理解能力的不同.在外語教學中,成人教學與兒童教學應有所不同。

關鍵詞:語法翻譯交際法

從中世紀的歐洲人學希臘文和拉丁文所產生語法翻譯法起,在外語教學方法上已經歷了語法翻譯法(腳mmar一ranslationmethod)、直接法(directme小od)、聽說法(theaudio一lin只ualmethod)、認知法(theeo即itiveapproach)、交際法(theeommunieativeapproach)、功能法(thefunctional即講oach)的演變。在現階段筆者認為,高校的外語教學應從語法翻譯和交際法兩項入手,提高外語教學質量。

語法翻譯法是用本族語講解,強調語法的作用,強調對詞匯和語法規則的記憶和背誦,側重對原文的理解和翻譯。其長處在于利用文法和學生的理解力著重閱讀,著重使用原文,提高外語教學的效果。筆者認為這是比較適合有思考力的外語學習,者的方法。丹麥語言學家OttoJes沐rson在他的《為什么母語學得這么好》的文章中曾對學語言的嬰幼兒和成人作了一番比較研究,得出的結果是:在孩子這方面無論孩子有多愚笨,對語言都有一個完全的掌握,而在成人那方面,無論成人在其它方面的天賦有多高,大多數情況下,對語言的掌握,都是漏洞百出而且不正確的。如果從這個結果看,我們似乎應采用直接法,也就是以口語材料作為教學內容,強調模仿,主張用教兒童本族語的方法,模仿、反復練習,直到養成語音習慣。講述中只用外語加手勢、實物、圖畫等直觀手法。但直接法恰恰忽略了人的理解力的不同,兒童語言和成人語言的不同。一個兒童頭腦的“知識”含量是絕對比不得成人的,成人由于長期思考習慣的養成,已難以象兒童一樣運用直接法,因此,針對成人的教學法與針對兒童的教學法不應相同。

對于學外語的成人來講,使閱讀理解成為自己知識結構的一部分是一個更重要的目的,而語法翻譯法恰恰給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成人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研究空間。成人可以利用學到的語法知識,對原文進行深入的理解。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主謂賓的結構來分析一個較難理解的句子,這時候,就會發現面前的句子似乎一下子變得清晰起來,理解的難度減弱了。可是,我們光能理解是不夠的,還要進行書面或口頭形式的交流。因此,必須培養由漢語再翻譯成外語的能力,才可以說對外語有了初步的掌握。應用語音學家H·G·Widdowson在談到“語法”和“學會”時說:“對學習者而言,欲知曉語意,則應知曉語法在單詞與語境之間所起的作用(what15erueialforleamerstoknow15氣how腳nunarfunetionsinallianeewithwordsandeontextsfortheaehievementofmeaning)。”由此可見,語法翻譯法忽視了語教學,忽視了語音和語調的教學,過分強調翻譯而不利于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

交際法產生于本世紀六十年代。它主要是在社會語言學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它既要求語言形式和使用規則,還要求學會具體運用,使用真實的語言材料。比如說新聞報導、廣告、通知、表格、新聞廣播、電話談話等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因此,交際法可以彌補語法翻譯法所帶來的口語練習方面的不足,我們也可以盡可能地利用直觀教學帶來的各種好處,列如: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所學與他們每日的活動息息相關。而更加重要的是,我們可以讓學生學會在各種交際中的語音,知道怎樣去說,說什么,這恰好迎合了J·A·Fishman等提出的社會語言學的任務“誰在什么場合用什么樣的語言對誰講話(從小。SpeaksWhatla眼u眼etowhomandwhere)。”所謂交際能力正如MiehaelGanale在其文章((從交際能力到交際語言法(FromCommunieativeeompetencetoeonununicativeLa雌u職eped眼。盯)》中所說,是“知識和技巧:在交際能力的運用過程中,知識指的是人們對語音和交際語音運用的其它層面的自覺和非自覺的認識;技巧指的是人們在真正的交流中對這種知識運用的程度有多高。”可見交際法的最終目標是在什么場合說什么話的實現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它要以人們的知識積累作為基礎。同時,我們在學習中還要分清語言和語言知識的內涵,語言內涵是指能夠與不同語言的人進行簡單的交流,那么你已經掌握了這種語言的某種法門;而語言知識則不同,語言知識是指系統的規則,這規則可以使一句話聽起來語序正確,合乎這種語言的特點。因而,對大學生來講,僅僅靠淺層次的交際是無法在語言的掌握和運用方面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的,只有掌握了包括語法翻譯的語言知識,才能弄懂深層次的交際內容。

綜上所述,在外語教學中,應采取博采眾長的態度,既讓學生對語言能夠流利地運用,使之成為有效的交際手段;又要讓學生懂得語法翻譯的知識,在不斷的理解領悟中去體會語言的更深層次的作用。為此,教師在教授一、二年級學生時除了正常的教材,還應讓他們多讀些各個領域的原著,以適應不同語體的特點,這個階段也是詞匯量積累和擴大的過程,但這個過程是以語法翻譯為基礎的,其目的就是讓他們嘗試地進行部分運用;在三、四年級時可以利用視聽手段讓學生自發地學習在各種交際場合中的語言運用,提高聽說能力,使其對語言的掌握從穩健中走向靈活。

參考文獻

IH·G·稍ddowson.語言教學面面觀.上海教育出版社

第2篇

論文摘 要:國際間學術和技術交流的日益頻繁以及信息的全球化使得中國科技工作者用英文撰寫學術論文成為必要。本文分析了中國科技工作者英文學術論文中的中介語現象,并探討了其對專業英語教學的啟示,以期提高中國科技工作者用英文撰寫學術論文的能力以及專業英語教學效果。

1. 引言

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心理學和語言學的發展,第二語言習得的研究內容發生了重要變化,研究者們將其研究重點從“教學方法”轉到了“學習過程”,逐漸認識到學習者是語言學習的中心。作為在第二語言習得中學習者所使用的語言,中介語受到了研究者的廣泛關注。但遺憾的是,國內對中介語的研究大多都以學習者對普通英語的使用情況為研究對象,而忽視了中國科技工作者所使用的專業英語中的中介語現象。

2. 中介語簡介

中介語理論是二語習得中的一個重要理論,它產生于20世紀70年代初并于80年代初被介紹到我國,對我國的外語教學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人們也逐步認識到中介語在外語教學中的積極作用。Selinker在其論文Language Transfer(1969)中首次使用了“interlanguage”一詞,并于1972發表了題為Interlanguage的研究論文。Selinker認為,中介語是第二語言學習者獨立的語言系統,在結構上處于母語和目的語的中間狀態(1972)。

Selinker還提出了制約第二語言習得的中介語所表征的五個心理因素:(1)語言遷移,指學習者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運用已掌握的母語知識來幫助習得新的語言。學習者在運用目的語進行交際時,會試圖借助于母語中的語音、詞匯、句法等來表達自己的思想。這種母語的影響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積極的影響稱之為正遷移,它有利于第二語言的習得;消極的影響稱之為負遷移,它會阻礙學習者獲取目的語知識。(2)訓練遷移,指學習者由于教師的教學不當或采用錯誤的學習材料,或訓練方法不得當而產生的中介語。(3)第二語言學習策略,指語言學習者掌握、理解單詞、語法規則和其他語言項目的含義和用法時所采用的方法。(4)第二語言交際策略,指學習者在第二語言知識有限的情況下采用的一種表達意思的方法。(5)目的語規則的泛化,指學習者在第二語言學習的過程中,常常會把一些語言規則當成普遍性的規則套用,將目的語的語言結構系統簡單化,從而創造出了一些目的語中沒有的結構變體。

根據Selinker的定義,中國科技工作者在撰寫英文論文時所使用的語言也是一種中介語,帶有漢語的痕跡。筆者結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碩、博士用英文所撰學術論文,從以上五個方面探討英文學術論文中的常見錯誤。

3. 中介語在英文學術論文中的體現

學術論文中的母語負遷移主要體現在詞匯和句法層面上。在詞匯層面,學習者會受到新項的干擾。例如,英語有冠詞(a、an、the)而漢語沒有,冠詞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即是新項。漢語中名詞即可表示一類事物,而在英語中,要通過正確使用冠詞或變名詞為復數形式來表達“類”這一概念。學習者經常因忽略漢英的這種差異而忽略對冠詞的使用。詞匯內涵的不對應也是產生中介語的原因之一。漢英詞匯中有眾多內涵不對應的現象,需在翻譯時作區別處理,如:“對”不僅可以表示對象,翻譯為“to”,還可以表示邏輯的動賓關系,需翻譯為“of”;“同時”不僅可以表示同一時間,翻譯為“at the same time”,還可表示“也”,需翻譯為“also”;“首先”并不是“剛開始的時候”,因此不應翻譯為“at first”;“最后”既可表示“終于”,翻譯為“at last”,也可表示最終的時間,需翻譯為“finally”等;“下”不僅可以表示位置低,翻譯為“under”或“below”,也可以和“溫度”、“頻率”等搭配使用,表示一個抽象的地點,需翻譯為“at”。詞性的干擾也會產生中介語。漢語的詞性劃分標準主要是詞的語法功能,而不是詞的形態變化或詞的語法意義。英語有比較豐富發達的形態變化,有構詞形態。譯者往往忽略漢英的這一差異,在翻譯過程中對詞性不加區分,例如:“with the flourish development of economy”。習慣用法的干擾也是中介語的來源之一。漢語中經常會出現像“情況”、“現象”、“問題”、“使”、“有”、“種”等沒有實際意義的詞,學習者往往按照漢語習慣,在寫作時把這些詞都翻譯出來,使得譯文冗長,也不符合英語習慣。如:“the phenomenon of the disagreement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and the theoretical result”。句法層面上的母語負遷移主要體現在語態負遷移、時態負遷移和句型結構負遷移三方面。在漢語中,主動語態和被動語態在形式上并無嚴格差異,句子可以無主語,在主語位置出現的名詞也可能是動詞的邏輯賓語,或者句子以“據……”開始。學習者受漢語影響,往往將這類句子誤譯為無主語句子或主動語態。在時態方面,漢語的時態不具備具體形式,而英語中不同的時態有不同的形式,作者在寫作時要么忽略時態,要么錯誤使用時態。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科技工作者似乎對過去時態有偏好。在句型結構方面,英語重形合,造句注重形式接應,要求結構完整,句子以形寓意,以法攝神,因而嚴密規范,采用的是焦點句法;漢語重意合,造句注重意念連貫,不求結構齊整,句子以意役形,以神統法,因而流瀉鋪排,采用的是散點句法(連淑能,2006:46)。在寫作過程中,作者往往不從句子結構上作調整,而是按照漢語的習慣僅將各分句簡單堆砌,甚至在同一句話中出現多個動詞。

訓練遷移體現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將語法規則、語言技巧等按照章節孤立講解,使學習者進入了某些誤區。如:教師過分強調句子結構應靈活多變,以至于學生為此而忽略了連貫性;或者教師過分強調被動語態的重要性,以至于學生對主動語態望而生怯;更為嚴重的是,教師不能識別學生作文中的錯誤,甚或使用了錯誤的語言,從而誤導了學生。

第二語言學習策略不當體現為:很多學習者期望通過對詞匯和語法規則“死記硬背”來提高語言熟練程度。這種錯誤的學習策略導致了諸多問題的出現:記住了語法規則但不會使用,認識單詞但不知道其具體用法,如:“As a result, users could access to digital resources and services at anytime.”

在第二語言知識有限情況下,學習者不得不采取一些交際策略以使交際得以順利進行。回避是一種比較常用的策略。在寫作過程中,若表達受挫,作者往往會折中地選用一種能表達自己大意的方式,從而回避了能夠確切表達自己意思的方式。求助權威是另一種常用的交際策略。目前市面上所出現的漢英科技字典,無論是電子類的還是傳統的,都極少介紹詞的具體用法。作者在寫作過程中往往過分依賴工具書,導致論文中詞的誤用現象時有出現,如:“This method remains to be perfected.”

目的語規則的泛化在學術論文中也很常出現,如:學習者根據動名詞的定義,簡單推斷出所有動詞均可通過加后綴“-ing”變為名詞,如:“with the developing of the Internet”;學習者根據比較級的相關語法規則,簡單推斷出“越來越”均可翻譯為“more and more”,如:“People more and more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solar energy.”;學習者根據定語從句的定義,簡單推斷出所有定語從句用關系代詞引導即可,而忽略了介詞的使用,如:“The temperature that the machine operates normally is 28℃.”

4. 對專業英語教學的啟示

根據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課程設置,學生在碩士和博士階段均對專業英語進行系統學習,而碩士學術論文和博士學術論文中的中介語現象并無本質區別,這可以用石化現象解釋。Selinker對石化現象進行了闡釋:“語言的石化現象是指外語學習者的中介語的一些語言項目,語法規則和系統性知識傾向于固定下來的狀態,年齡的增長和學習量的變化對改變這種固定狀態不起作用。”(轉引自趙萱,2006:18)既然到達某一特定學習階段后,學習者并不能通過自身的作用消除石化現象(defossilization),顯然外界因素至關重要,而教師這一外界因素因和學習者的學習過程緊密相關,其作用不言而喻。因受交際法的影響,有學者主張在專業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應強調任務和話題本身內容,注重交流,不過多糾正錯誤,讓他們敢說、敢寫,鼓勵學生利用一切機會練習英語的應用能力,提高語言的流利程度。事實上,在學習者語言能力已經石化的階段,教師便有必要對學生糾錯。認知心理學及第二語言習得理論認為,輸入在語言習得過程中的確起到決定性的作用(Ellis, 1994)。語言的輸入是學習任何一種語言的基礎(丁雙紅、張學輝,2005:115)。教師的糾錯過程也是一種語言的輸入。教師還應在課堂上最大限度地提供目的語模式。中介語作為一種語言,在以自然進化的方式非常迅速地變化著。在這一過程中,可供學生模仿和對照的目的語模式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應在課堂上最大限度地給學生提供充分的目的語語言模式。這些模式不僅是學生模仿的對象,而且能夠對學生正確的語言運用給予鞏固和強化。

《大學英語教學大綱》規定:“專業英語課原則上由專業教師承擔”,各校“要逐步建立起一支相對穩定的專業英語課教師隊伍,成立由學校領導和專業英語教師組成的專業英語教學指導小組,統籌、協調、檢查專業英語教學方面的工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4)。事實上,目前我國的專業英語教學情況不容樂觀。據韓萍、朱萬忠等調查,由于ESP對教師有專業與語言的雙重要求,許多高校的專業教師由于自身語言底子不足又缺乏語言教學經驗,選擇的教學模式主要是“翻譯+閱讀”,很少涉及語言綜合技能的全面訓練(2003:24-33);同樣,由語言教師擔任ESP課程教學,若其不懂相應的專業知識也難以勝任。各專家、學者都曾就此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解決方案,劉潤清建議給大學英語教師舉辦師資培訓班(1999:7-12);蔡基剛也提出鼓勵年輕的具有碩士學位的外語教師攻讀其他專業的博士學位(2004:22-28)。筆者認為,有必要培養穩定的ESP師資隊伍,培養對象最好是有理工科基礎的英語愛好者,他們有理工科學生的思維習慣,易于接受專業知識;同時,他們愛好英語,容易打下扎實的語言基礎。此外,他們應該有機會進行專業英語翻譯或編輯工作,以便能將專業知識和語言能力有效結合起來。

5. 結語

中介語是第二語言習得中的一個必然現象。研究中介語可以有效了解學習者出錯的類型及其成因,提煉出語言學習的一般性規律,最終達到縮短中介語與目的語的距離、提高學習效果的目的。從中介語的角度研究學術論文中的常見錯誤能夠幫助學習者有效消除母語和其他不利因素的影響,提高用英文撰寫學術論文的能力,引出對專業英語教學的反思。教師在專業英語教學中的角色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Selinker, L. Rediscovering Interlanguage[M]. London: Longman, 1972.

蔡基剛. ESP與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發展方向[J]. 外語界,2004(2):22-28.

丁雙紅、張學輝. 理工科專業英語教學特點及改革意見[J]. 理工高教研究,2005(26):115.

韓萍、朱萬忠、魏紅. 轉變教學理念,建立新的專業英語教學模式[J]. 外語界,2003(2):24-33.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Z].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連淑能. 英漢對比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6.

第3篇

論文摘要: 詞匯對語言能力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詞匯量的大小直接影響聽、說、讀、寫、譯各項能力的發展。基于高職學生的特點,以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語言能力的目標,應該突出教學的實用性和針對性,用語法翻譯教學來夯實高職學生的的基礎,用交際教學法來提高他們的詞匯運用能力。兩種教學方法是互為補充的,兩者的有機結合對高職高專學生詞匯水平的提高起到促進作用。 

 

一、高職英語詞匯教學的現狀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是高層次的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規律。根據《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高職高專學生參加英語應用能力考試的詞匯量要求分別是a級3400個,b級2500個。但由于高職高專學生入學起點較低,對英語基礎知識的掌握較差;學習時間相對較短,學習任務重。僅靠學生在中學階段形成的認知策略來完成突然增大的這些詞匯任務有很大難度。而且很多教師只是單純地講解詞匯的詞義、拼寫及各種用法,把英語單詞和漢語意思籠統對應,缺乏對構詞法知識和詞的文化內涵的講解。由此而來,很多學生只能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依靠機械記憶的方法來背單詞,對詞匯的掌握無法熟練到能應用的程度。 

二、有關語法翻譯法、交際法研究 

1.對語法翻譯法的再認識 

長期以來,我國外語教學遠不能滿足國家發展的長期需要,社會各界對有關外語教學體制和教學方法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隨著語言學研究的日益成熟和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對語法翻譯法的認識逐漸變得客觀,語法翻譯法在當今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的外語教學中確有其存在價值。主張采取交際法教學的學者們即使在反對犧牲了語言的運用而單純注重語言形式正確性的同時,也沒有全盤否定語法翻譯法。由于傳統的語法翻譯法存在局限性,因此,要對其進行改革和創新,在堅持它的長處的基礎上,吸收包括交際法在內的一切符合我國教情學情的教學法的長處,擯棄其死記硬背、盲目灌輸等做法,使之適應變化的英語教學形勢,成為真正有效的教學方法。 

2.交際法的誤區 

自20世紀70年代末交際教學法傳入中國語言教學界以來,對中國語言教學的思想和實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專家學者到普通教師都在積極探索交際教學法在外語教學中的運用問題。外語教學也逐漸由傳統的語法翻譯法轉向了交際教學法,使其成為我國外語教學中的主流教學法,課堂教學、教材編寫和測試考核都圍繞“交際”二字來做文章,“聽、說”在外語教學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但是,鄭聲衡在《外語教學法主要流派評介》中提出,我們應該知道交際教學法首先是作為一種外語教學思想而不是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存在的,交際法的外語教學思想要求人們不能采取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來進行課堂教學。 

三.語法翻譯法和交際法結合應用于詞匯教學 

樊長榮(1999)在《外語教學中的折中主義》中指出,將交際教學法引進外語教學并不是否定語法翻譯法。片面地強調交際法無疑就排斥了語法教學勝外語教學中應有的地位,片面地強調語言使用的功能又忽視語言知識的系統性和整體功能。根據我國外語教學的實際情況,我們應該采取“綜合教學法”,不可偏激地推翻傳統的教學方法,也不可完全地“照搬照抄”交際教學法。應該在教學中,綜合使用交際教學法和語法翻譯法,使這兩種互補性很強的教學法的并存成為可能。教師在實踐教學中應該把語言形式與語言功能的教學結合起來,滿足社會對學生外語應用能力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需要,讓外語教學的方法達到最佳合理的狀態。 

作者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選定一年級同專業的兩個高職班:一個為實驗班,一個為控制班。利用高考英語成績和前測成績分別證明實驗班和對照班在語言水平和詞匯能力方面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在一學期實驗過程中,對照班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實驗班采用語法翻譯法和交際法相結合的教學法,即在語言輸入階段主要進行教師控制、以講解為中心的語言輸入;在知識內化階段進行教師半控制、以準確為目的、以語言形式為中心的語言操練;而在語言輸出階段進行學生控制、以流利為目的、以語言意義為中心的語言練習。 

對調查及實驗結果進行較為詳細的分析和討論之后,通過高考英語成績和前測成績發現:實驗組和對照組在語言水平和詞匯能力方面沒有顯著性差異;而在一學期的實驗后,通過后測成績分析實驗組的學生在詞匯能力方面,對照組的學生有了較為顯著的提高。由此得出結論:和單一的語法翻譯教學法相比,語法翻譯法和交際法相融合的方法在提高高職高專學生詞匯能力方面是有效的;在此基礎上,對今后的詞匯教學帶來了一定的教學啟示。 

參 考 文 獻 

[1] allen,e.d.and r.m.valette.classroom techniques:foreign language and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m].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77. 

[2] alreck,p.l.and r.b.settle.the survey research handbook [m].homewood:mcgraw-hill,1985. 

[3] ausubel,d.p.learning theory and classroom practice [m].toronto:ontario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1967. 

[4] brown,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third edition [m].london:pearson hall regent,1994. 

[5] 韓寶成.外語教學科研中的統計方法[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6] 何英玉,蔡金亭.應用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7] 劉潤清.外語教學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8] 魯子問,王篤勤.新編英語教學論[m].上海:華東大學出版社,2006. 

第4篇

如何設立論文題目副標題格式與原則?標準的論文題目格式應該具有、客觀、符合漢語語法、副標題具有邏輯性、準確性、簡練、以便于檢索。以下為參考標準

1.符合漢語語法

不合漢語語法的情況多出現在從其他語言翻譯成漢語的文章中。每種語言都有各自的語法體系,因此,既然是漢語文章,文章的正標題和副標題都要遵循漢語語法。

2.正副標題具有邏輯性

副標題是對正標題加以補充、解釋,所以,如果正副標題之間沒有任何邏輯關系,那么,副標題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

3.準確性

副標題應該和文章內容保持一致。如果副標題不準確,會適得其反,誤導讀者。無論從編輯對文章的文字處理角度,還是從作者修改文章的角度,都應盡量減少用副標題夸大文章的研究內容、意義和作用的現象。

4.簡練

學術期刊一般對文章正標題的字數有所限制,而對副標題的字數沒有明確限定,但是,副標題應避免使用煩瑣的形容詞和不必要的虛詞,也不應使用抽象、空洞或者生僻、生造的詞,以免使讀者不知所云。

5.便于檢索

副標題的用詞要為檢索提供特定的實用信息。副標題最好包括反映文章內容的關鍵詞,這樣也避免了副標題的空泛。

第5篇

【關鍵詞】機器翻譯畢業論文寫作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5-0110-01

本科畢業論文是本科教學計劃中的最后一個重要環節,是落實本科教育培養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本科院校相比,獨立學院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自主學習能力相對比較薄弱,英文學術論文寫作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很多學生過多依賴翻譯軟件,往往造成辭不達義。分析機器翻譯的消極影響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才能準確有效地解決問題。

首先,機器翻譯消弱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隨著國際互聯網絡的聯接,一些英文軟件可以很方便的實現翻譯,學生是網絡使用的主要群體,比較容易接受新事物帶來的便利,由于學生在畢業論文寫作階段忙于找工作或備戰研究生考試,學生對畢業寫作興趣不高,為此依賴機器翻譯就成了一普遍現象。

其次,機器翻譯降低了論文的寫作質量。單詞翻譯是目前翻譯軟件最大的功能,而文章翻譯是最常用的功能之一。雖然每一個單詞都翻譯的沒有問題,但如果作為句子的一部分來看就非常不準確,更不要提把這個單詞放在文章整個環境了。句子和整篇文章的翻譯對于翻譯軟件來說是軟肋,目前翻譯軟件百花齊放,軟件翻譯的結果和人工翻譯的結果差距甚大。

那么,如何應對機器翻譯對論文寫作的消極影響,可借鑒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提高畢業論文寫作認知。

在新生入學教育中,可介紹畢業論文在整個教學環節的地位,也可在低年級的基礎課程與高年級的專業理論課程教學過程中灌輸論文寫作的重要性。充分利用文學、語言學、文化和翻譯等課堂教學,幫助學生最大限度地獲取各個語言板塊的信息,讓學生更全面地了解英語語言。課程設置中要求學生完成書面提綱、報告或學期論文,在寫作中強化學生對英語語法規則的正確使用及詞匯的多樣化運用,提高學生謀篇布局的能力,訓練其英語語篇思維模式。

第二、開展學術論文寫作講座。

除了理論教學,開展以講座的形式介紹論文的研究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鼓勵要求學生能夠運用在校學習的基本知識和理論,結合自身的專業方向及研究興趣,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產出形式多樣化、質量較高的學術論文。

第三、加大獎懲力度, 增強學籍檔案可信度。

第6篇

外文畢業一收費標準是什么,隨著互聯網和社會畢業的需求增加,畢業機構不斷增加,但是在眾多的畢業機構中,能都小語種或者外文的畢業論文少之又少,在這里,為您整理外文畢業的一般收費標準。

一般來說,畢業機構處理外文畢業論文的有兩種方式,一是直接用外語寫作,二是中文版寫完之后再翻譯成英文。當然,翻譯可以是作者自己操作,也可以由畢業完成。因此,針對這兩種情況,的一般收費標準如下:

如果是直接用外文進行寫作,難度系數,和語法詞匯等要求都不低,要求寫作老師的專業程度高,一般收費標準是300-400元/千字。如果是一些小語種的畢業,費用也會隨著寫作難度而有所增加。

如果是先寫成中文然后再翻譯成英文,一般的收費標準是200/千字左右,當然,如果翻譯部分的工作由作者自己完成,畢業機構只負責中文的寫作,一般的收費標準就是100-150/千字左右。

針對普通資料而言, 例如文獻、作業或者報告翻譯費用要低于論文的翻譯費用,這個是根據難度系數而定的。翻譯周期長短參考翻譯字數。

最后,提醒一下想要尋求網絡畢業機構幫助的作者,在畢業平臺交接過程中,要隨時與他們聯系,一方面起一種監督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把老師的知道思路隨時匯報給畢業機構,他們也能及時調整。

第7篇

從讀者和文本因素談EFL閱讀中的圖式干擾

重語言,輕教育:探究ELT與普通教育研究及課程理論之隔離

基于語料庫的HAPPEN語義韻的對比研究

詞塊研究與英語學習詞典編纂

中英文報紙社論之元話語標記對比分析

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課研究性教學設計與實踐

精品課程建設與外語教師專業化發展

學生會話話輪轉換處的會話填充語——一項基于語料庫的研究

職前外語教師學科教學知識研究

中學英語課堂環境量表的編制與初步應用

文化翻譯:缺省與補償,多元與一元——“The Dirtiest Man in China”事件的啟示

偏愛與契合——村上春樹的翻譯思想

英-漢同聲傳譯中的數字口譯錯誤——一項基于2008年天津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口譯語料的實證研究

“第二屆全國語言教育研討會暨國際漢語教育專題研討會”通知

本刊改版暨征稿啟事

2010年華東師范大學“外語教學高層論壇”順利召開

英語專業學生英語語法能力的變化和發展

從神話到動機:新聞話語的“戲劇五位一體”批評分析

英語議論文寫作學習過程中的學習者心理研究

中國英語學習者話語標記語you know習得實證研究

基于薈萃分析的語言認知性別差異研究

日語接續助詞「て的誤用傾向及分析

應用IRT模型分析TEM4聽力理解項目的質量

從文本功能看無主語中文標語的誤譯

文學話語主觀情態意義的翻譯策略

效應幅度:外語定量研究不能忽視的測度值

詞匯聯想與心理詞庫:詞匯深度知識研究現狀

音系學重音理論簡述

《高等教育中的CBI模式》述評

翻譯的語境化研究——評介《翻譯與脈絡》

我刊榮獲上海市社會科學期刊編校質量檢查優秀獎

我刊入編2008年版中文核心期刊

《國外外語教學》更名擴版啟事

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自我效能感和歸因與自主學習行為的關系研究

不同投入量的任務對產出性詞匯知識附帶習得的作用

產出性詞匯知識廣度的發展特征——基于英語專業學生書面語的研究

二語朗讀研究的四個基本假設

模糊限制語——表達禮貌的語言策略

EFL教學中的糾錯——教師與學生的看法與糾錯效果的關系

全國英語專業四級口試評分員對評分標準的理解和使用

基于語篇理論體系的高級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背誦對英語語塊習得的影響

日語專業初級階段聽力教學的可能性

國內完形填空研究20年述評

教師認知視角下的二/外語語法教學——國外實證研究綜述

外顯語法指導的認知宏處理和微處理模式綜述

外語學習與認同研究在我國情境中的必要性——回應曲衛國教授

翻譯研究·詮釋學和接受美學·翻譯研究的詮釋學派

歷史、風俗與王爾德的私心——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余光中譯本某些缺憾的成因

評《Doing Culture中西文化之鑒》

翻譯鑒賞:一門亟待建立的學科——兼評《文學翻譯佳作對比賞析》

中國學生二語閱讀過程中語音激活問題研究

中國學生英語have的習得研究

首屆全國語言語塊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通知(第一號)

抽象實體回指中所指歧義的處理策略

中國非英語專業EFL學習者強化語使用研究——基于COLSEC的調查

第8篇

1.1科技英語翻譯的含義科技英語是指相關領域的科學工作者相互之間進行學術交流或者向廣大讀者介紹科學知識時經常運用的一種語言方式。而科技英語的翻譯過程就是指能夠充分理解原文并對文章創造性地用準確而精練的語言再現原文的過程。科技英語的翻譯要盡量避免帶有感彩,應該運用準確、清晰、嚴密的詞語和句子,使所譯出的文章充滿科技文章的韻味和風采。

1.2科技英語翻譯的基本認識人們對翻譯的相關認識一般是從不認識或簡單認識開始,經過實踐考驗最后達到深刻本質認識程度的過程,人們對翻譯的理解大都是一個從易到難的過程。理論上可以把翻譯理解成把一種語言所表達的信息傳遞到另一種語言的過程,而語言所表達的是語義精髓,其中也包含原文中所要表達的風格及文章通順性等。要想做好翻譯,必須抓住翻譯的本質,才能了解翻譯的表達精髓。

1.3科技英語翻譯的特點首先,由于學術界的科技知識更新速度快,科技英語翻譯工作者在處理科技英語翻譯時要以最新的科技術語表達習慣進行翻譯。其次,在詞匯方面上,科技英語大量使用專業知識方面的詞匯,而且同一詞語詞義多樣化、廣泛使用縮略語、前后綴出現頻率較高。科技英語的語法結構特點主要表現為大量使用長句,并且在語態方面廣泛使用被動語態,這些會給翻譯過程帶來很多麻煩。最后,科技論文文風質樸、文理清晰、描述準確、多用具有嚴謹性和單一性的專業術語,以使論文更準確、更簡潔,主要描述客觀事實,多數是給出定義、定律或概念、原理以及生產工藝等。

2科技英語翻譯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2.1科技英語翻譯的問題首先,科技翻譯工作者對相關科技行業的專業知識了解不透徹。例如,會在譯文中出現錯譯、漏譯、隨意增譯、譯文欠準確等問題。其次,在科技英語翻譯中不能合理區分正式詞和書面詞。再次,在科技英語翻譯中不能很好地理解詞語的內涵意義,很多人往往忽略句子結構的重要性,導致翻譯中句子的意思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最后,很多人對翻譯軟件過度依賴,甚至有的人把需要的文字用翻譯軟件翻譯后不作任何修飾改正,這樣就會在所得的譯文中出現很多錯誤。

2.2科技英語翻譯的應對策略首先,科技翻譯工作者應熟練掌握常用的翻譯方法和技巧,并且了解科技英語翻譯的特點。其次,在科技英語翻譯中,應明確文章要表達的語義,準確了解語境,并遵循一定的翻譯原則,做到合理利用正式詞和書面詞,使譯文更加符合科技英語翻譯的規范性。再次,應盡量多使用科技語言,使譯文充滿科技文章的色彩。翻譯的實質是一種跨文化的信息傳播和交際活動,科技英語翻譯工作者在翻譯過程中,應當以原文作者的民族文化背景為根本,爭取做到正確合理的理解。最后,科技翻譯工作者要仔細慎重選擇翻譯的輔助網站,按照英文的語法原則和通用習慣書寫規范正確的中文句子,之后再利用相關的翻譯軟件得到結構合理、句式通暢的譯文。

3科技英語翻譯的方法及技巧

3.1科技英語翻譯的常用方法科技英語翻譯工作者在翻譯過程中要達到一定的質量標準,在準確表達原文內容的基礎上,使表達文字準確無誤,達到通順易懂的要求,在中文意思上合乎邏輯規范。在技術上應該符合習慣用法,要達到質量標準,掌握科技英語翻譯的常用方法。在翻譯中精讀原文不僅是學習科學技術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譯好原文的前提。翻譯人員要想充分理解原文,可以在精讀過程中,查閱有關專業技術書籍、辭典或多向有經驗的老師和學者請教詢問。此外,翻譯工作者必須對譯文進行逐字逐句的推敲、加工和提煉,以便提高譯文的質量,要耐心認真地對譯文進行加工和修改。

3.2科技英語翻譯的主要技巧首先,科技英語翻譯工作者在翻譯過程中,需要認真處理詞匯和詞義問題,創造性地對辭典詞義作翻譯上的處理,并根據各個具體行業選定術語。其次,對科技文章的正確理解主要是建立在扎實的英語基本功和熟練的專業知識上以及恰當的閱讀技巧和分析方法,要了解數量時態和三個基本語法在科技翻譯中的作用,并將其運用到實際翻譯過程中。最后,要想真正理解句子的含義,必須經過語義辨認、語法分析和邏輯分析三個過程。邏輯分析能幫助我們弄懂從語法分析角度不能解決的問題,而其中邏輯判斷主要是指對原文語言思維邏輯的判斷和譯文的技術邏輯的判斷。

4結語

第9篇

關鍵詞:英漢翻譯 原文理解 語法分析

中圖分類號: H31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2-1578(2009)5-0027-01

翻譯是跨文化交際的重要方式,是各國進行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等內容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外語教學中,英漢翻譯是必不可少的。這就要求譯者或教師熟練掌握英語和漢語這兩種語言,從而能傳達原文的意思。翻譯過程大體可概括為理解、表達和校對這三個階段。而理解是翻譯的第一步,也是翻譯權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在英漢翻譯實踐中,正確的理解英語原文有助于運用漢語正確的表達,而要正確的理解英語原文,深入細致的語法分析則是不可避免的,它是理解的前提。在英漢翻譯中,語法分析不是進行純語法分析,而是從語法的角度去剖析英語原文里句子的語法結構,弄清原文句子所傳遞的意義。因此,本論文將從單詞和句子兩個層面闡述英漢翻譯中的語法分析的重要性。

1 單詞的語法分析

單詞是語言符號系統中的基本單位,是語言大廈的一塊塊磚石。在英漢翻譯過程中,要想正確理解和傳遞句子或篇章的意義,單詞是不可忽略的分析對象。

首先從詞類來看,英語和漢語有著大致相同的詞類,所不同的是英語中有冠詞,而漢語中有量詞和語氣詞。不同的詞類在句中充當不同的句子成分或起不同的語法作用。在英漢翻譯時,兩種語言的詞類常會發生轉換,即詞類轉換法。以下是幾個比較典型的例子:

I’m afraid I can’t teach you swimming. I think my little brother is a better teacher than I.

誤譯:我未必會教你游泳。我想我的小弟比我是個更好的老師。

在譯文中,第二句的意思表達不清。名詞teacher 雖是“老師”的意思,但根據前一句的意思,我們知道teacher 在這里并不指其身份和職業,而是具有較強的動作意味。在漢語中并沒有恰當的對應名詞時,這時就要使用詞類轉換法,將其翻譯成動詞“教”。該句應譯為“我未必會教你游泳。我想我的小弟比我教得好。”

又如:What kind of sailor are you?

誤譯:你是什么樣的水手?

同樣,上面的譯文沒有充分理解原文,從而造成誤解。這里名詞sailor字面意思是“水手”,但在原句中具有動作意味,所以譯時也要譯成動詞“暈”。該句應譯為“你暈不暈船?”

其次從名詞復數來看,有些抽象名詞變為復數形式后往往會有不同的意思。例如:

She had got securities from her father.

誤譯:她從父親那獲得了安全感。

名詞security 變成復數形式后,意思發生了改變,變成了“證券”。那么該句應譯為“她從父親那得到了證券”。

又如:He had not got any damages.

誤譯:他沒有收到任何傷害。

在該句中,名詞damage 變成復數形式后,含義發生了改變,變成了“賠償金”。那么該句應譯為“他沒有得到任何賠償金”。

2 句子的語法分析

句子是比單詞更高一級的語法層次,是能夠單獨存在并能表達相對完整意義的語言單位。因此句子在英譯漢翻譯過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英漢句子既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點。在英漢翻譯中我們主要注意它們的不同之處,特別是語序安排方面。同時還要進行句法分析,挑出英語原句的主干部分,再看其它的次要成分,從而充分理解原文所表達的含義,再用通順、流利的漢語將其展現出來。因此,此時英語的語法知識要牢記在心里,并能熟練運用。下面我們舉例來看一下,例如:

Prominent among the most prominent upon the most prominent shelf were series of splendidly bound volumes entitled “Skinner’s Works”.

乍看此句時感覺很復雜,但仔細研究后發現該句為一個倒裝句,其正常語序應為Series of splendidly bound volumes entitled“Skinner’s Works” were Prominent among the most prominent upon the most prominent shelf. 這樣該句的主干部分顯而易見:Series were prominent. 而of splendidly bound volumes entitled “Skinner’s Works”是定語,修飾series。而among the most prominent upon the most prominent shelf 是地點狀語,是按照由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的;而在漢語句子中,狀語則是由大到小排列的。這樣該句的結構就很清楚了。接下來就是運用漢語進行表述。該句應譯為“在那個最顯眼的書架上最顯眼的書籍中顯眼的幾卷就是精裝的名叫《史金納全集》的一套書”。

又如:… there was in the old library at Queen’s Crawley a considerable provision of works of light literature of the last century, both in the French and English languages …

本句主干部分為:there was a considerable provision of works,地點狀語為in the old library at Queen’s Crawley,修飾works的定語為of light literature of the last century, both in the French and English languages。本句句法結構分析后,理解重點則應放在light literature的理解上。在該句中,light literature應譯為“輕松的讀物”。全句應譯為“… 在英國女王的克勞萊大廈的書房里,有不少上世紀的文學作品,有英文的,也有法文的,都是些輕松的讀物”。該句采用了分譯法,因為在漢語中找不到light literature對等的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在英漢翻譯中要想充分理解原文,傳遞信息,首先就要進行細致入微的語法分析,這也是最基本的一步。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進行深透的理解和忠實表達,從而達到交流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郭著章.英漢互譯實用教程[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87.

第10篇

[論文摘要]中國近代教育開端于外語教育。中國教育史上的第一所新型學校就是外語學校——。這是由中國近代史的特殊條件決定的。從19世紀60年代到20世紀初,隨著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的侵入,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通商口岸的增多,英語的實用價值逐步升溫,出于內政外交及經濟發展的需要,英語逐漸得到重視,成為主要的教學科目之一。研究近代的英語教學法,挖掘其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有助于我們總結歷史經驗,為當代大學英語教學的改革發展提供借鑒,促進和繁榮我國的英語教育事業。

1 近代英語教學法概述

清朝末年,教會學校教授英語以達到文化侵略的目的;官辦外語學堂旨在培養英語人才,維護其封建統治;民間則為滿足貿易交往需要學習英語。特殊的歷史背景和目的應運而生了語法翻譯法(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古安系列(the Gouin series)、以及別琴英語(Pidgin English Method)等教學方法。這些教學法各具特色,共同推動中國近代外語教育事業的發展。

1.1語法翻譯法

語法翻譯法起源于德國,因其對學習希臘語和拉丁語起到良好的作用,故又被稱為古典教學法(the Classical Method)。這種教學法主要通過學習語法,查閱字典來理解文本,閱讀古典文獻,訓練學習者心智,以提高其人文素質。19世紀初期,語法翻譯法由歐洲早期傳教士傳入中國,成為當時中國主要的外語教學方法。1818年,外國傳教士成立了馬六甲英華書院,開設寫作、中英翻譯和語法等課程,翻開了中國“語法翻譯”教學的歷史。1862年成立了中國第一所官辦外語學校——,其目的是為清政府培養翻譯外交人才,因此,其核心課程仍是外語的文法和翻譯。同文館規定翻譯西方書籍文獻是其重要的教學內容,還對優秀者進行獎勵。大量的翻譯練習為學生打下了良好的語言基礎。這種教學特色是當時用人制度的必然產物。當時主要通過科舉考試選拔人才,依據成績實行嚴格的淘汰制度,而語法翻譯法強調準確性,書面表達的完整和準確性,評判標準上較客觀公正,少有隨意性,因此語法翻譯法與當時的考試制度相匹配。

從英語教學特點看,近代盛行的語法翻譯法有其合理的一面。英語教學的終極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交際能力,即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譯能力。語法翻譯法運用大量的語法,翻譯和寫作練習,強化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使其在寫作和翻譯上力求完整與準確。因此,它在培養學生寫和譯等書面表達能力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也培養了一批英文寫作和翻譯人才,如著名翻譯家嚴復。在提高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同時,語法翻譯法加大學生的詞匯量鞏固學生的語法知識,使學生具備潛在的口語表達素質,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說和讀的能力。

1.2古安系列法

古安系列教學法產生于19世紀中后期。由于資本主義的發展,殖民地的不斷擴張,國際政治經濟交往日益頻繁,外語口語交際能力逐漸得到人們的重視。于此同時,歐洲語言教學改革運動(the Reform Movement)興起,改革者們極力強調口語訓練在外語教學中的絕對重要地位。他們主張將語言教學的重點從提高學生的心智,提高人文素養轉向培訓學生的實際語言運用能力。在此歷史背景下,法國人弗朗索瓦古安(Francois Gouin)在觀察研究兒童學習語言過程的基礎上提出古安系列(the Gouin series)教學法。此教學法強調口語的重要性,主張運用實物和動作進行直觀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加強口語訓練,以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為宗旨。

1902年古安系列教學法引入我國蘇州東吳大學,不久被廣州嶺南學院等教會學廣泛采用,在英語口語教學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當時很多一二年級的學生經由古安教學法的培訓,都可做到口語流利,脫口而出。近代從語法翻譯法的采用到古安系列教學法的引入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的大門進一步打開,中國完全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中文交往日益頻繁,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交際型人才的培養成為社會之急需。古安系列教學法因其具有直接法,交際法,自然法等教學的合理成分,教學生動形象,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口語教學中效果明顯,成為培養交際型人才的重要方法。它與語法翻譯教學法一起成為我國20世紀初英語教學的兩大方法。

1.3別琴英語法

別琴英語起源于廣州,是我國19世紀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因當時中外民間經濟貿易交往頻繁,來華外國人和廣州華人為掃除語言障礙而逐漸發明的一種混雜的交際語言。它的最大特點是混合性和非規范性。其詞匯主要源于英語,還夾雜著廣東語,葡萄牙語,馬來語和印地語。其語法規則基本上按照廣東語的規則行事。它在近代外交,貿易和文化交流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別琴英語的教授方法非常特殊。它是一種口頭語言,沒有規范的語法規則,因此多以口授或漢語注音的方法來學習。其學習內容局限于商品名稱和價格,日常見面用語,討價還價用語等。學習者只是通過死記硬背漢語諧音學習英語,不可能掌握標準的英文發音,也不具備英文閱讀和寫作能力。

雖然別琴英語有很明顯的歷史局限性,但他能夠運用當時的英語教學條件,把教學目的和教學對象有機的聯系起來,順應了社會歷史發展的需要,孕育了強大的生命力。

2 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

2003年教育部高教司制訂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課程要求》將大學英語課程定位為“高等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不僅是一門語言基礎知識課程,也是拓寬知識,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質教育課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要實行四種轉變,即教育觀念的轉變,教師角色的轉變,學習方法的轉變和教學管理體制的轉變。回顧歷史,近代的外語教育與時俱進,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色,培養的人才符合市場需求,對當今大學英語教學的定位和發展不乏借鑒意義。

2.1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法

從開始,我國的英語教學就不斷的借鑒世界上先進的教學理論。從最初語法翻譯法的運用,古安系列英語教學法的傳播,到當代英語教學中直接法,聽說法,交際法的大膽嘗試,體現了我國英語教育工作者兼容并蓄,推陳出新,不斷進取的精神。任何一種教學法都各有利弊,全盤接收和全盤否定某一種教學法都是不可取的。聽說法和交際法易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語法翻譯法可為學生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使學生熟練的掌握閱讀,寫作,翻譯等基本功。只有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法,大學英語教學才能切實做到教學理念的轉變,從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從單純培訓學生語言技能到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2.2培養應用和實踐能力

近代英語教學的一大特點就是非常重視實踐。如同文館的學生除課堂上學習英語知識外,還經常做筆譯和口譯的實踐工作。除了翻譯書籍報刊外,學生們還直接間接的參加各種外事活動。由此可見,語法翻譯法也可以靈活運用,讓語言理論知識與翻譯外交實踐相結合,綜合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譯能力。中國今天正在加速國際化進程,中外交流日益頻繁,提高學習者語言運用能力迫在眉睫。因此我們在強調聽,讀等“輸入”能力的同時,努力拓展說,寫,譯等“輸出”能力的內涵。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調整各種語言技能訓練的時間比例,適度加大口語,寫作和翻譯的訓練力度。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與當地的社會實踐向結合,積極為地方的外語教育工作和外交旅游事業做貢獻。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學生的業務能力及語言應用水平。比如,組織學生到中學做助教,到旅游景點做導游,到外事部門做翻譯。在干中學,在學中干,而不是簡單的學習一些英文語法和單詞。

本文簡要回顧和分析了近代主要的三種英語教學法――語法翻譯法、古安系列教學法、別琴英語教學法,認為這些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能將英語學習與國家的發展和當地資源緊密的結合,培養了符合當時市場需要的人才,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特色的英語教學之路。同時這樣的教學方法給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以很大的啟示。當今的教學改革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只有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考慮主體和客體條件,適當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因地制宜,認真總結前人經驗,才能探索出一條具有創新性和時代特色的英語教學之路。

參考文獻:

[1]李傳松,許寶發. 中國近現代外語教育史[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2]范延妮. 試述近代英語教學方法及其啟示[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2).

[3]秦濤. 近代英語教學方法積極意義及其借鑒研究[J].江蘇科技大學學報,2008,(9).

[4]顧衛星. 近代“語法—翻譯”教學法剖析[J].蘇州大學學報,2002,(4).

第11篇

【關鍵詞】外語教學現狀 語法翻譯法 多領域研究 外語教學模式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0-0093-03

一、簡析外語教學現狀

我國學習外語人數為世界之最,但有兩個公認的不足之處:

1.耗時低效。以英語為例,從幼兒園到博士研究生,加上職稱外語,中國人要耗其一生學習英語。

2.聾啞外語。我們所學的外語多數人只能用于閱讀理解、寫論文;聽不懂說不出。以日語聽力考級為例,聽力考試基本上都是不及格,總分由語法詞匯、閱讀理解的分數來提高。

我們認為,形成這種現狀有以下幾個原因:

1.至今為止的外語教學計劃是以語法翻譯法理論為基準制定的,而語法翻譯法源于中世紀歐洲教會中拉丁文的教育模式。拉丁文是死語言,拉丁文教育的目的是提高教養。用拉丁閱讀有關書籍,不需要口語交流,所以重閱讀,無聽、說。

2.沒有遵循外語學習規律安排外語教學,只是形式上吸收以聽說為主的外語教學法--直接法的一些要素。

3.囿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當時科技水平的限制,外語教學設備簡陋,只有錄音機、幻燈機的語音教室和少數外語電影。

二、遵循外語學習規律,改革外語教學模式勢在必行

目前為止,外語教學法的研究沒有把生理學、腦科學、心理學等領域的研究成果利用起來,外語學習依然是“耗時低效”、“聾啞外語”的現狀,外語教學法仍然以語法翻譯法為主。筆者對目前主要使用的語法翻譯法和直接法之特點進行如下對比:

1. 語法翻譯法: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其特征,即以語法教學為中心,進行漢語和外語互譯為主要內容,以閱讀理解外語資料為目的的教學方式。該教學法源于中世紀歐洲,人們學習拉丁語,其目的是閱讀用拉丁語書寫的書籍,以便吸收古代文化,提高修養。由于當時拉丁語不是生活用語言,是書寫、書籍用語言,通俗稱“死語言”,不需要聽和說,所以教學法采用的是語法翻譯法。十八、十九世紀法語、英語興起,學校開設法語、英語等課程,由于找不到新的教學法就沿用教授希臘語、拉丁語等古典語的語法翻譯法[1]。它有以下優點:(1)可用母語教學,彌補師資的不足;(2)可進行大班授課,在人員交往極少,通訊媒體有限的時代,能滿足大批外語學習者的要求;(3)由于學習者理解能力較高,能系統高效地進行外語語法教學;(4)在短期內閱讀理解能力可明顯提高;(5)便于在教師、教室、教材的條件下組織教學等。上述優點使得語法翻譯法在中國的外語教學中起著主導作用,加之成人學外語過程中,更喜歡能獲取文化知識的讀寫和閱讀理解,不喜歡毫無知識可言的、枯燥無味的聽說練習,導致我們今天的外語教學任然跳不出語法翻譯法的老框框。

2.直接法:是為了彌補語法翻譯法的不足,滿足人們聽說外語、進行口語交流的要求而產生的外語教學法,有以下幾個特點:(1)直接法主張用外語直接教學;(2)通過句子的聽說和模仿掌握交際用生活語言;(3)在學生掌握了語言材料之后,再從所積累的感性語言材料中歸納總結出語法規則;(4)重點在于培養實際的外語交流能力。直接法要求通過外國人教師進行少數人小班教學,學習周期要短期集中,一般都是模仿在外語語言環境、外國生活的環境下進行習得為理想特征的外語教學法。

對比發現,直接法的特點較好地遵循了外語學習的客觀規律,但它所要求的條件在我國很難具備。所以,為了能夠提高直接法所追求的外語聽說能力,高校教學中一般在教學計劃中每周加入兩節聽力和兩節會話課。但由于對直接法的科學性原理不了解、教材的公式化,聽力和會話課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雖然今天與此相關的腦科學、發音器官運作原理的研究成果已相當豐富,但外語教學法的研究沒有把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利用起來,“耗時低效”、“聾啞外語”的現狀說明,外語教學法仍然是語法翻譯法的天下。所以,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外語教學界有必要充分利用當今與外語教學相關的科學研究成果,改革外語教學模式。

三、借鑒多領域研究成果,新時代下習得式直接法外語改革教學模式有據可循

在有關新形勢下的改進外語教學方式的分析論證中,有以下領域的研究成果值得借鑒:

1.腦科學、左右腦記憶模式的研究成果;

2.心理語言學有關學習與習得的理論;

3.科學技術的進步為外語視聽說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可行的技術手段,如光導纖維、寬帶互聯網、多功能手機及各種上網、播放的電子產品的開發與應用等,使外語習得所需的外語語言環境成為可能。以下與外語教學法研究相關的科學理論,能有助于我們提高外語教學效果,合理地安排外語教學計劃,特作重點的分析說明:

第12篇

等值概念在翻譯中引發的認識問題

英漢語篇結構差異的探討——淺析《紅樓夢》中的譯例

論“詞個體”與詞匯深度習得

語言漸變現象的研究——從語法梯度理論到語法化理論

第二語言習得中的程式語研究

英語習語與基督教

語用原則與英語幽默

外語教學的世紀思索

認知語言學對英語詞匯教學的幾點啟示

高年級寫作教學理論與實踐

芻議英語語篇教學策略

19世紀俄國詩歌和社會思潮中的中國

也談夏洛克對安東尼奧的報復

感傷與超越——析葉芝名詩《當你老了》中的張力美

喜劇與暴力·暴力與死亡·死亡與救贖——解讀奧康納的《好人難尋》

日語中“支那”一詞蔑視中國之意的歷史成因

從韓國兒童漢語教材的編寫談起

高級階段漢語詞義教學的幾個問題

愛神的花園——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園林詩歌研究點滴

加里·斯奈德的本土意識

敘述聚焦研究的嬗變與態勢

親鸞的圣德太子信仰

無序中的有序——論《拉格泰姆時代》中的變形意象和電影手法

英語存在型強勢主位結構的評價功能

語法構式中的語用信息

理想化、形式化與普遍語法

西方新修辭學研究的多元化態勢

敘事學對小說翻譯批評的適用性及其拓展

翻譯的本意——《楓橋夜泊》的五種漢學家譯文研究

口譯認知研究的心理學基礎

試析西班牙語過去分詞結構在翻譯中的靈活應用

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年總目次

英語語篇中的標記-價值結構及其功能

隱喻與轉喻:爭論與原型解釋

認知語言學視角下語言符號的非任意性特征釋解

體驗哲學——轉喻研究的哲學視角

全國首屆語言研究與外語教學研討會會訊

描述翻譯學理論發展概述

種族和性別權力下的瘋子——美國三部小說中女性的瘋狂

《飛越瘋人院》的解構主義分析

任務重復對中國大學英語學習者口語產出的影響

英語語言水平與聯想詞類型之相關性研究

獨立學院“市場型”英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索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淫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精品一级片高清无码,国产一区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96在线观看 | 夜夜久久国产精品亚州AV | 五月天在线精品 | 中文字幕巨大的乳专区 | 亚洲高清在线Aⅴ | 在线亚洲精品福利网址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