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頁 精品范文 軟件管理論文

軟件管理論文

時間:2022-02-21 13:43:5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軟件管理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軟件管理論文

第1篇

1在能力成熟度模型(CMM)模型框架下的軟件工程管理工具及其效能分析

1.1能力成熟度模型(CMM)

1.1.1能力成熟度模型的概念能力成熟度模型(CMM)這一概念最初源自于西方發達國家。能力成熟度模型則是針對軟件組織在定義、規劃、實施、度量、控制以及調整軟件等過程的實踐階段的具體描述。從本質上來看,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的主要智能作用便是系統地規劃某一個項目的設計內容以及管控實施過程,直至項目最終建設完成投入使用。對于軟件工程管理項目而言,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的核心功能便是將軟件開發當作一個系統化的過程來處理,并且,根據能力成熟度模型本身的原則來突進軟件開發項目的拓展進度,如若遇到問題或需要進行系統維護,則在能力成熟度模型的操作下,能夠快速將問題解決,促使軟件開發能夠更加順利地執行下去。

1.1.2淺析能力成熟度模型在實施過程中的機理能力成熟度模型(CMM)是一種用于評價軟件承包能力并幫助其改善軟件質量的方法,側重于軟件開發過程的管理及工程能力的提高與評估。能力成熟度模型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的具體思路為:只要集中精力持續努力去建立有效的軟件工程過程的基礎結構,而且,要不斷進行管理的實踐并適時做出調整,就可以順利跨越軟件開發過程中的各項障礙[4]。

1.2基于能力成熟度模型(CMM)模型框架的軟件工程管理工具的應用效能

隨著國內外軟件產業的迅猛發展,有關軟件工程領域的研究亦日趨深入,給軟件研發以及產業項目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策略支持。在當前信息時代背景下,軟件開發不再取決于傳統資源框架搭建得是否完整,而是與能力成熟度指標密切相關。軟件過程成熟度則主要體現于對軟件開發過程的控制能力和自我改善能力,在優化項目質量管理的過程中,可對這兩項能力進行逐一改善,進而提升整體軟件項目的質量。實踐表明,能力成熟度模型(CMM)影響下的軟件工程管理工具具備提升軟件開發效能的作用。

2結語

通過對長期以來軟件工程及其相關管理工具的了解,可以看到,無論是在軟件工程項目的最初設計還是過程管控過程中,對于軟件工程管理工具的選擇極為重要。伴隨著電子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的生活及工作也步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人們受到了多種新科學技術的影響的,視野較以往更加開闊。通過執行軟件工程管理工具實驗操作的實踐過程表明,基于能力成熟度模型(即CMM)的軟件工程管理工具具備一定的可操作性,能夠完善軟件工程項目的各項設計環節,從而激發出軟件工程管理工具的最大效用,提升整個項目的實施效能。

作者:王海波 單位:南通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第2篇

一般來說,軟件工程師總是非常樂觀。當他們在計劃軟件項目時,經常認為每件事情都會像計劃那樣運行,或者,又會走向另外一個極端。軟件開發的創造性本質意味著我們不能完全預測會發生的事情,因此制定一個詳細計劃的關鍵點很難確定。當有預想不到的事情引起項目脫離正常軌道時,以上兩種觀點都會導致軟件項目的失敗。

目前,風險管理被認為是IT軟件項目中減少失敗的一種重要手段。當不能很確定地預測將來事情的時候,可以采用結構化風險管理來發現計劃中的缺陷,并且采取行動來減少潛在問題發生的可能性和影響。風險管理意味著危機還沒有發生之前就對它進行處理。這就提高了項目成功的機會和減少了不可避免風險所產生的后果。

2什么是風險

所謂“風險”,歸納起來主要有兩種意見,主觀說認為,風險是損失的不確定性;客觀學認為,風險是給定情況下一定時期可能發生的各種結果間的差異。它的兩個基本特征是不確定性和損失。IT行業中的軟件項目開發是一項可能損失的活動,不管開發過程如何進行都有可能超出預算或時間延遲。項目開發的方式很少能保證開發工作一定成功,都要冒一定的風險,也就需要進行項目風險分析。在進行項目風險分析時,重要的是要量化不確定的程度和每個風險相當的損失程度,為實現這一點就必須要考慮以下問題:

要考慮未來,什么樣的風險會導致軟件項目失敗?

要考慮變化,在用戶需求、開發技術、目標、機制及其它與項目有關的因素的改變將會對按時交付和系統成功產生什么影響?

必須解決選擇問題,應采用什么方法和工具,應配備多少人力,在質量上強調到什么程度才滿足要求?

要考慮風險類型,是屬于項目風險、技術風險、商業風險、管理風險還是預算風險等?

這些潛在的問題可能會對軟件項目的計劃、成本、技術、產品的質量及團隊的士氣都有負面的影響。風險管理就是在這些潛在的問題對項目造成破壞之前識別、處理和排除。

3風險管理

項目風險管理實際上就是貫穿在項目開發過程中的一系列管理步驟,其中包括風險識別、風險估計、風險管理策略、風險解決和風險監控。它能讓風險管理者主動“攻擊”風險,進行有效的風險管理。

在項目管理中,建立風險管理策略和在項目的生命周期中不斷控制風險是非常重要的,風險管理包括四個相關階段:

風險識別識別風險的方法常用的有風險識別問詢法(座談法、專家法)、財務報表法、流程圖法、現場觀察法、相關部門配合法和環境分析法等。

風險評估對已識別的風險要進行估計和評價,風險估計的主要任務是確定風險發生的概率與后果,風險評價則是確定該風險的經濟意義及處理的費/效分析,常用的方法有:概率分布、外推法、多目標分析法等。

風險處理一般而言,風險處理有三種方法,①風險控制法,即主動采取措施避免風險,消滅風險,中和風險或采用緊急方案降低風險。②風險自留,當風險量不大時可以余留風險。③風險轉移。

風險監控包括對風險發生的監督和對風險管理的監督,前者是對已識別的風險源進行監視和控制,后者是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監督人們認真執行風險管理的組織和技術措施。

在IT軟件項目管理中,應該任命一名風險管理者,該管理者的主要職責是在制訂與評估規劃時,從風險管理的角度對項目規劃或計劃進行審核并發表意見,不斷尋找可能出現的任何意外情況,試著指出各個風險的管理策略及常用的管理方法,以隨時處理出現的風險,風險管理者最好是由項目主管以外的人擔任。

險識別

風險識別就是企圖采用系統化的方法,識別某特定項目已知的和可預測的風險。常用方法是建立“風險條目檢查表”,利用一組提問來幫助項目風險管理者了解在項目和技術方面有些風險。在“風險條目檢查表”中,列出了所有可能的與每一個風險因素有關的提問,使得風險管理者集中來識別常見的、已知的和可預測的風險,如產品規模風險、依賴性風險、需求風險、管理風險及技術風險等。“風險條目檢查表”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組織,通過判定分析或假設分析,給出這些提問確定的回答,就可以幫助管理或計劃人員估算風險的影響。軟件項目一般有如下五類風險:

4.1產品規模風險

有經驗的項目經理都知道:項目的風險是直接與產品的規模成正比的。與軟件規模相關的常見風險因素有:

估算產品的規模的方法(LOC或代碼行,FP或功能點,程序或文件的數目)。

產品規模估算的信任度

產品規模與以前產品規模平均值的偏差

產品的用戶數

復用的軟件有多少

產品的需求改變多少

4.2需求風險

很多項目在確定需求時都面臨著一些不確定性和混亂。當在項目早期容忍了這些不確定性,并且在項目進展過程當中得不到解決,這些問題就會對項目的成功造成很大威脅。如果不控制與需求相關的風險因素,那么就很有可能產生錯誤的產品或者拙劣地建造正確的產品。每一種情況都會導致使人不愉快。

與客戶相關的風險因素有:

對產品缺少清晰的認識

對產品需求缺少認同

在做需求中客戶參與不夠

沒有優先需求

由于不確定的需要導致新的市場

不斷變化需求

缺少有效的需求變化管理過程

對需求的變化缺少相關分析

4.3相關性風險

許多風險都是因為項目的外部環境或因素的相關性產生的。經常我們不能很好地控制外部的相關性,因此緩解策略應該包括可能性計劃,以便從第二資源或協同工作資源中取得必要的組成部分,并且覺察潛在的問題。與外部環境相關的因素有:

客戶供應條目或信息

內部或外部轉包商的關系

交互成員或交互團體依賴性

經驗豐富人員的可得性

項目的復用性

4.4管理風險

盡管管理問題制約了很多項目的成功,但是不要因為風險管理計劃中沒有包括所有管理活動而感到驚奇。在大部分項目里,項目經理經常是寫項目風險管理計劃的人,并且大部分人都不希望在公共場合暴露自己的弱點。然而,像這些問題可能會使項目的成功變得更加困難。如果不正視這些棘手的問題,它們就很有可能在項目進行的某個階段影響項目。當我們定義了項目追蹤過程并且明晰項目角色和責任,就能處理這些風險因素:

計劃和任務定義不夠充分

實際項目狀態

項目所有者和決策者分不清

不切實際的承諾

員工之間的沖突

4.5技術風險

軟件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經歷豐富員工的缺乏,意味著項目團隊可能會因為技巧的原因影響項目的成功。在早期,識別風險從而采取合適的預防措施是解決風險領域問題的關鍵,比如:培訓、雇傭顧問以及為項目團隊招聘合適的人才等。主要有下面這些風險因素:

缺乏培訓

對方法、工具和技術理解的不夠

應用領域的經驗不夠

新的技術和開發方法

不能正確工作的方法

5風險估計

風險估計,又稱風險預測,常采用兩種方法估價每種風險。一種是估計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或概率,另一種是估計如果風險發生時所產生的后果。一般來講,風險管理者要與項目計劃人員、技術人員及其他管理人員一起執行四種風險活動:

(1)建立一個標準(尺度),以反映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2)描述風險的后果。

(3)估計風險對項目和產品的影響。

(4)確定風險的精確度,以免產生誤解。

另外,要對每個風險的表現、范圍、時間做出盡量準確的判斷。對不同類型的風險采取不同的分析辦法。

1.確定型風險估計

(a)盈虧平衡分析

盈虧平衡分析(Break-EvenAnalysis)通常又稱為量本利分析或損益平衡分析。它是根據軟件項目在正常生產年份的產品產量或銷售量、成本費用、產品銷售單價和銷售稅金等數據,計算和分析產量、成本和盈利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從中找出它們的規律,并確定項目成本和收益相等時的盈虧平衡點的一種分析方法。在盈虧平衡點上,軟件項目既無盈利,也無虧損。通過盈虧平衡分析可以看出軟件項目對市場需求變化的適應能力。

(b)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SensitivityAnalysis)的目的,是考察與軟件項目有關的一個或多個主要因素發生變化時對該項目投資價值指標的影響程度。通過敏感性分析,使我們可以了解和掌握在軟件項目經濟分析中由于某些參數估算的錯誤或是使用的數據不太可靠而可能造成的對投資價值指標的影響程度,有助于我們確定在項目投資決策過程中需要重點調查研究和分析測算的因素。

(c)概率分析

它是運用概率論及數理統計方法,來預測和研究各種不確定因素對軟件項目投資價值指標影響的一種定量分析。通過概率分析可以對項目的風險情況做出比較準確的判斷。主要包括解析法和模擬法(蒙特卡羅MonteCarlo技術)兩種。

2.不確定型風險估計

主要有小中取大原則、大中取小原則、遺憾原則、最大數學期望原則、最大可能原則。

3.隨機型風險估計

主要有最大可能原則、最大數學期望原則、最大效用數學期望原則、貝葉斯后驗概率法等。

5.1建立風險清單

風險清單是關鍵的風險預測管理工具,清單上列出了在任何時候碰到的風險名稱、類別、概率及該風險所產生的影響。其中整體影響值可對四個風險因素(性能、支持、成本及進度)的影響類別求平均值(有時也采用加權平均值)。

一旦完成了風險表的內容,就可以根據概率及影響來進行綜合考慮,風險影響和出現概率從風險管理的角度來看,它們各自起著不同的作用(見圖1)。一個具有高影響但低概率的風險因素不應當占用太多的風險管理時間,而具有中到高概率、高影響的風險和具有高概率及低影響的風險,就應該進行風險分析。

5.2風險評估

在風險分析過程中,我們對風險進行評估時可以建立一個如下的四元數組:

[ri,li,xi,yi]

其中,ri是風險,li為風險出現的概率,xi則表示風險損失大小,yi則表示期望風險。

一種對風險評估的常用技術是定義風險的參照水準,對絕大多數軟件項目來講,風險因素——成本、性能、支持和進度就是典型的風險參照系。也就是說對成本超支、性能下降、支持困難、進度延遲都有一個導致項目終止的水平值。如果風險的組合所產生的問題超出了一個或多個參照水平值時,就終止該項目的工作,在項目分析中,風險水平參考值是由一系列的點構成的,每一個單獨的點常稱為參照點或臨界點。如果某風險落在臨界點上,可以利用性能分析、成本分析、質量分析等來判斷該項目是否繼續工作。圖2表示了這種情況。

但在實際工作中,參照點很少能構成一條光滑的曲線,大多數情況下,它是一個區域,而且是個易變的區域。因而在做風險評估時,盡量按以下步驟執行:

(1)定義項目的水平參照值

(2)找出每組[ri,li,xi,yi]與每個水平參照值間的關系

(3)估計一組臨界點以定義項目的終止區域

(4)估計風險組合將如何影響風險水平參照值

5.3估計損失的大小

表1是風險分析表的一個例子,可以建立一個用風險、損失概率、損失大小和期望風險這樣的風險評估表。

在表1所示的風險估價的例子中,一個理論項目已經識別了從1到20周期間的潛在的幾個風險,風險發生的概率范圍在5%到50%之間。在現實的項目中,可能會識別出比此表要多得多的風險。

損失的大小常常比概率更容易受到控制。在以上的例子中,可以很精確地估計出完全支持自動從主機更新數據的時間是20個月。根據管理層將在何時討論項目建議書,可以知道項目不是在2月1日就是3月1日會被批準。如果假定會在2月1日批準,項目被批準的風險大小會比期望的長一些,也就是1個月時間。

如果損失的大小不容易直接估計出來,可以將損失分解為更小的部分,再對其進行評估,然后將各部分評估結果累加,形成一個合計評估值。例如,如果使用3種新編程工具,可以單獨評估每種工具未達到預期效果的損失,然后再把損失加到一起,這要比總體評估容易多了。

5.4評估損失的概率

評估損失的概率要比評估損失大小更具有主觀性。這里有許多實踐方法可以提高主觀評估的準確度。有以下方法:

由最熟悉系統的人評估每個風險的發生概率,然后保留一份風險評估審核文件。

使用Delphi法或少數服從多數的方法。使用Delphi法,必須要求每個人對每個風險進行獨立地評估,然后討論(口頭或紙上)每個評估的合理性,特別是最高和最低的那個。一輪輪討論,直到達成共識。?使用“形容詞標準”。首先讓每個人用表示可能性的形容詞短語選擇風險的級別,如非常可能、很可能、可能、或許、不太可能、不可能、和根本不可能。然后把可能性的評估轉換為數量化的評估(Boehm1989)。

5.5整個項目超限和緩沖

實際上,表1中表示的期望風險的計算數值來源于一個被稱為“期望值”的統計術語。設計欠佳引起的風險如果真正發生將花費15周的時間。既然它不是100%地會發生,當然不能預計損失15周時間。但它也不是沒有可能發生,所以也不應指望不會發生損失。統計學認為,預計損失的數量是概率乘以損失大小,即15%乘以15周。因此,在這個例子中,預計的是損失2.25周。由于只是談論計劃風險,可以累加所有的風險暴露量來得到項目的全部可預料超標值。這個項目可預料的超標值是12.8到13.2周,這就是如果不做任何風險管理的話有可能超過計劃的周數。

超出預期值的大小為整個項目風險控制級別的確定提供了依據。如果例子中的項目是個25周的項目,超出預期值的12.8到13.2周就很明顯需要進行風險管理了。

6風險管理策略

風險管理策略就是輔助項目組建立處理項目風險的策略。項目開發是一個高風險的活動,如果項目采取積極的風險管理策略,就可以避免或降低許多風險,反之,就有可能使項目處于癱瘓狀態。一般來講,一個較好的風險管理策略應滿足以下要求:

(1)在項目開發中規劃風險管理,盡量避免風險

(2)指定風險管理者,監控風險因素

(3)建立風險清單及風險管理計劃

(4)建立風險反饋渠道

7風險駕馭和監控

風險的駕馭與監控主要靠管理者的經驗來實施,它是利用項目管理方法及其它某些技術,如原型法、軟件心理學、可靠性等來設法避免或轉移風險。風險的駕馭和監控活動可用圖3來表示。

7.1建立風險駕馭與監控計劃

從圖3中可以看出,風險的駕馭與監控活動要寫入RMMP(RiskMonitoringandManagementPlan風險駕馭與監控計劃)。RMMP記述了風險分析的全部工作,并且作為整個項目計劃的一部分為項目管理人員所使用。

風險管理策略可以包含在軟件項目計劃中,也可以組織成一個獨立的風險緩解、監控和管理計劃(RMMP計劃)。RMMP計劃將所有風險分析工作文檔化,并由項目管理者作為整個項目計劃中的一部分來使用。一旦建立了RMMP計劃,且項目開始啟動,則風險緩解及駕馭及監控步驟也開始了。正如前面討論的,風險緩解是一種問題避免活動。風險駕馭及監控則是一種項目跟蹤活動,它有三個主要目標:?判斷一個預測的風險是否事實、是否發生。

進行風險再估計,確保針對某個風險而制定的風險消除活動正在使用。

收集可用于將來進行風險分析的信息。

風險駕馭及監控的策略如下:

與在職人員協商,確定人員流動原因。

在項目開始前,把緩解這些流動原因的工作列入風險駕馭計劃。

項目開始時,要作好人員流動的思想準備,并采取一些措施確保人員一旦離開時,項目仍能繼續。

制定文檔標準,并建立一種機制,保證文檔及時產生。

對所有工作進行細微詳審,使更多人能夠按計劃進度完成自己的工作。

對每個關鍵性技術人員培養后備人員。

在考慮風險成本之后,決定是否采用上述策略。

7.2軟件項目風險追蹤工具

追蹤風險的一個辦法是將風險輸入缺陷追蹤系統中,缺陷追蹤系統能將風險項目標示為已解決或尚未處理等狀態,也能指定解決問題的項目團隊成員,并安排處理順序。可將軟件風險項目依序排列出來,按照缺陷存在的時間與負責者等資料排列。這樣,缺陷追蹤系統就是追蹤風險的工作能更好執行并且不那么單調。

第3篇

關鍵詞:軟件公司;成本控制;探索

1經營決策階段的成本及其控制

經營決策階段成本是指公司經營方向的選擇,這是成本管理的第一個也是最為核心的環節。不過對于大多數IT軟件業公司而言,這個階段往往是最大的問題之所在,有時經常憑一個覺得是靈感的想法或者對市場初步的直觀層面的調研就進行的決策。而這樣的結果是往往沒有摸透市場的真實情況,輕率上馬項目,造成方向性錯誤,以至于導致企業的危機。

該階段的成本控制,關鍵在于經營決策前科學而深入的市場調研及準確分析,目前很多中小型IT軟件企業,其經營部的職員大多都并不是社會調查專業的,因而他們做市場調查的過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不太科學,如在樣本選取及抽樣過程不合理,沒有按照嚴格的社會調查方法進行調查和數據分析,甚至問卷設計都存在傾向性導致調查數據信度偏低。此外,大量的公司自我宣傳的各種形式的軟文和競爭對手有意的攻擊性文章夾雜在其中,并不是很容易的進行分辨,更何況數據的隨意性,來源的不可追溯性各種情況,所以只能作為參考。

2需求整理及分析確認階段的成本及其控制

需求整理指市場經營人員根據高管對于市場方向的決策,而提出的具體的產品或者項目的原始需求,需求分析是指技術員對市場部門的需求進行分析,評估其可實現性以及實現難度,大致工時等,提交相關需求分析報告,最后市場經營部門進行確認這個階段。

該階段的成本控制,首先需要搞清這種溝通過程中產生偏差的原因,最為主要的往往并不是技術語言和市場語言的差異,或者市場人員和技術人員之間的思維定勢的差異,而在于兩者缺乏確定的科學的流程和在交流之前的準備以及相關概念約定俗成的定義造成的問題,同時還由于溝通和確認環節由于其特殊性,經常難以被有效的納入進度管理程序流程當中。而提高該階段的成本控制效率,必須逐一針對性的解決以上問題,首先要清晰的確定并嚴格執行市場和技術溝通的流程,尤其是要明確每個環節的控制點,也就是雙方交付給對方的關鍵交付物,一定要有清晰的共同確認的模板,同時每次溝通前必須對于一些概念有著清晰的界定,然后公布這些信息,并在溝通前做好充足的準備,明確每次溝通前要溝通什么,要解決哪些問題,溝通結束后要交付哪些文檔讓雙方進行確認等,同時一定要通過線上或者線下的管理模式,講所有溝通環節全盤把握,并納入進度管理。

3規劃階段成本及其控制

規劃階段成本是指在需求已經得到確認后,進入技術規劃階段的相關成本控制,該階段有些軟件開發公司常常出現的問題是對于規劃予以過度的期望和過于沉重的內涵,在實際項目操作過程中,這個規劃實際上包含著技術規劃和非技術規劃兩個部分,因為對這兩個部分的混淆,導致一些技術層面和市場層面的東西不必要的糾纏在一起,并且直接導致項目進度的拖欠,而且會導致由于非技術規劃的不清晰,直接影響技術規劃層面的實施。

該階段的成本控制,必須清晰的區分非技術規劃和技術規劃,尤其在公司內部技術部門和市場經營部門之間的職責,需要設立一個在提出需求到技術規劃之間過渡的位置,即對于需求具體細節的整理,要對于交付物有著清晰的確定,尤其是在不同時期交付不同的關鍵文檔,如除了上面說的那六個文檔外,技術部項目組長在需求分析的時候,還應該明確提交功能模塊分析,開發代價,功能流程圖,功能關聯性圖,可維護性及可拓展性分析等六個文檔,此外在項目開發規劃階段,還要對于控制點的一些要素進行詳細的規劃用來提交給市場部門,如詳細頁面元素,頁面元素價值度分析,表現形式,頁面結構,頁面效果等。

4開發階段的成本及其控制

開發階段的成本指需求確定并且規劃清晰后的具體開發過程的成本管理問題,該階段相對其他階段來說比較清晰,但這里筆者認為需要關注的是,如何使得人力資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它是指公司第一線技術人員的能力最大程度發揮的狀態,包含幾個層次,(1)全部時間利用,(2)最大效率利用,(3)最大潛力激勵利用,這三步需要逐步遞進實現。這個需要一種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以及公平公正的價值認定模式和績效制度,從而一方面促進員工本身的發展,一方面增加對人才的吸引力。

該階段的成本控制,可以引入最大可控制成本的概念,這里是指人力資源最大程度發揮后所能控制的成本,是公司在一定投入前提下,最大的可能的減少因管理導致人力發揮不足夠而造成的成本,該成本為人力資源的極致成本,無法再進一步降低,此成本狀態下的仍然出現效益不佳情況,則可說明在經營定位和經營方向上的問題,而非內部問題。促使人力資源得到最大利用度和發揮度,在此基礎上的成本,為最大可控制成本,以上可以通過內部的管理系統來很好的實現。5需求變更成本及其控制

需求變更成本指在開發過程中,由于市場部門的需求改變導致的成本增加而實施的控制,對于項目開發的過程中,需求的頻繁變更就成本控制而言是致命的,很多項目由于需求的變更而導致破產。

該階段的成本控制,最關鍵的是要對于需求變更過程進行嚴格的管理,要從需求變更的開始,對于整個變更的每個具體的步驟進行跟蹤,并且嚴格核算每次變更所需要的工作時,從而做好評估。同時,務必要明晰需求變更的必要性和風險性,以及所帶來的實際成本的增加,所以需求要盡量經過詳細的論證。

6測試成本及其控制

測試成本指項目開發完成階段,在交付驗收前進行的測試過程中導致的成本及其控制,測試階段對于一個項目的最終交付具有重大的意義,往往在測試階段要才是使得項目真正完善的階段,很多細節的修補都在測試階段完成,正是測試使得一個項目成為一個可以交付,可以應用,可以產生效益的產品。但對于一些中小型軟件開發公司而言,往往缺乏真正建制齊全的測試部門和專業測試人員,經常是技術人員進行兼任,這種方式相當普遍。但同時也導致了一些問題,主要是對于測試缺乏經驗積累管理,或者說是錯誤管理,經常上次測試完出現的問題,過段時間又會出現,或者是開發下個項目的過程中又再次出現,增加不必要的成本。

該階段的成本控制,筆者認為最關鍵的是對測試進行錯誤管理模式,采取“有錯必改,凡錯必究,錯不再犯,預錯于先”的管理辦法,盡量在項目開發之前,就能整理出之前開發中出現過的所有問題,并用列表的方式進行技術會議,讓所有開發人員進行錯誤共享,盡量把測試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消滅再開發階段,另外需要把測試過程化、即時化,每周甚至每天都要求每個開發人員在交付自己的子模塊的之前就暗中預先準備的測試手冊進行測試,通過后再提交,同時定時抽查某些核心功能模塊,進行某個點的測試,這樣全過程的控制,會最大程度的減少測試成本,同時要加快反應速度,一發現開發中,或者測試過程中的相關問題,必須跟進徹底解決,并納入績效考核中,杜絕再犯。

參考文獻

[1]頡茂華,現代市場經濟成本的成本控制新理念[J].財會月刊2002,(06).

第4篇

[關鍵詞]企業規模人力資源人才結構培訓

近年來,我國軟件業雖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與一些軟件大國如美國、日本和后起之秀印度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沒有真正實現產業化、規模化、正規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我國軟件業屬內向型,主要是國內市場,而國外市場份額較小,且是先國內后國外。《2002年中國軟件產業發展公報》調查結果顯示,2002年全國軟件企業行業共完成軟件及系統集成收入1100億元,出口創匯僅15億美元,占總額的十分之一左右。

第二,我國軟件企業缺少核心技術。主要產品是各行業在信息化建設中基于系統平臺的各種應用系統和對于系統網絡與信息安全方面防范病毒、黑客攻擊的查/殺工具軟件,而像操作系統、數據庫管理系統等系統軟件則極少。如Linux,雖然已進入企業級應用,但也只是在服務器領域里取得了進步。

第三,軟件企業規模較小。《2002年中國軟件產業發展公報》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共有4700家各類軟件公司,其中,50人以下的企業占67%左右,50~200人的占26%左右,1000人以上的軟件企業則非常少。

第四,軟件企業正規化程度差距較大。我國具有CMM認證的企業為數極少,且通過CMM認證的最高級別僅為四級,如深圳華為公司。而全印度取得軟件CMM5級認證的軟件企業有40余家,有的企業還同時擁有ISO9000、希格瑪等國際認證。

第五,軟件企業的產業化程度較低。我國的大多數軟件公司還處于“手工作坊”階段,尚未形成規模化生產,缺少較規范的軟件過程監控、質量管理、文檔管理等。

這其中影響的因素很多,有內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有經濟體制問題,也有企業內部管理問題,如政府對軟件企業的投入、指導和各種優惠政策,教育體制和社會教育機構對軟件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軟件企業內部的資金和人力資源管理等等。筆者認為,制約我國軟件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軟件人才問題,以下將著重討論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問題。

一、構建軟件企業合理的人才結構

2002年,全國軟件產業從業人員59萬人,其中高學歷人才的比重較大,研究生共43208人,占全部從業人員的7%;本科生共196151人,占全部從業人員的33%;大專生共99431人,占全部從業人員的17%。

現階段我國軟件人才結構呈現為“拋物線型”,說明軟件人才結構極不合理。一方面是對技術水平要求較高的系統分析員和有豐富經驗與行業背景的項目策劃、管理人員較少;另一方面則是從事軟件編程等基礎工作的軟件程序員、軟件配置員和軟件操作員即“軟件藍領”嚴重缺乏。目前,我國軟件企業競爭能力差的一個因素是產品成本太高,質量欠佳,這也是軟件企業難以形成產業化的重要原因。現在一個學軟件的研究生月薪在1萬元以上,一個大學本科生月薪在2000~6000元之間,這樣高的代價必然給軟件企業帶來產品的高成本,使企業的產品無法與其他國家競爭。所以,降低軟件企業勞動力的成本是提高企業競爭能力和把企業辦大辦強的當務之急。

由于軟件企業規模都非常小,因此分工不可能特別細。然而軟件產業規模化是一個必然的趨勢,軟件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形成規模,軟件人才分工也會細化。細化便于科學化管理及降低成本,即便于利用不同層次的人才結構,有效合理安排使用人才,實現人力資源優勢最大限度地發揮,進而降低勞動力成本。

在我國軟件企業中,處于中間層次的本科程序員數量居多,他們從事簡單的編碼工作,一方面使得軟件的人力資源成本居高不下,直接影響軟件產品的競爭力,另一方面又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而他們作為系統分析員,管理經驗和知識技能還有欠缺,不能夠勝任項目的規劃設計工作,從而影響軟件企業本身的發展。一些軟件企業提出“非研究生不進”,對低層次“軟件藍領”人才不屑一顧,這實際上造成了人才的一種極大浪費,因為分工細化后的軟件產業恰恰需要大量從事一線編碼工作的軟件工人。

理想的軟件人才結構構成應該是“金字塔”型。處于頂層的、具有國際戰略眼光的項目高級管理人才以及能夠進行軟件整體開發設計的系統分析員,這部分人將決定我國軟件產業發展的方向和水平,決定我國將來在國際軟件產業鏈中的地位。處于“金字塔”中間的“中端”軟件人才是高級程序員,他們是我國當前軟件人才存量的主體。最后,我國還需要大量處于“金字塔”底層的從事軟件編碼等初級工作的程序員,這是我國軟件產業發展實現產業化的基礎所在。不同層次的人才可以完成不同層次的工作任務,合理科學的人才匹配既可以做到人盡其用,又能使高級軟件設計人員得到解脫,投身到更多的軟件開發、設計工作之中,從而為公司創造更多更大的利潤。

二、加強軟件從業人員職業培訓的必要性

軟件企業中軟件從業人員的職業培訓是不可或缺的,它的必要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軟件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需要

在微電子性價比18個月、軟件9個月就要更新換代的今天,軟件企業必須與院校和其他社會培訓機構建立緊密合作關系,及時獲取最新、最實用和最前沿的軟件動態信息,與時俱進,讓企業員工掌握最新的軟件行業發展動態,以利于企業的健康發展。

2.企業不同時期完成軟件工程項目的需要

基礎編程人員的工作任務是完成一個個基礎程序模塊的編制,而不同軟件公司在不同時期,軟件產品也不一樣,每個基礎程序模塊所需要的知識和編程語言也不盡相同。軟件企業中的程序員在企業工作一段時間后,還必須進行培訓,補充新知識,以適應IT行業的發展。

3.軟件企業人才培養和人才結構調整的需要

軟件企業人才的成長和培養過程都基本遵循這樣一個模式: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通過學歷教育或職業培訓,學員掌握了軟件編程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進入軟件企業,在初級的職位上工作;通過一段時間的工作實踐和在職短期培訓,逐步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成為中高級軟件工程師;通過參加更高級的培訓,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水平,承擔更為重要的工作。

軟件企業為確保自身處于質量——成本坐標系上的最佳位置,就必須形成“項目經理系統分析員高級程序員基礎程序員”的合理化人才結構。只有通過各種方式培訓,才能建立起一支適應企業發展的職工隊伍。

三、軟件從業人員職業培訓的方式和途徑

目前社會上存在的軟件人才培訓方式有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兩種。正規院校的學歷教育是我國目前軟件人才培養的主要途徑;而社會上各種非學歷軟件人才培訓項目則是層出不窮,對傳統軟件人才培養起到了很好的補充作用。它們差異較大,各有優點和不足,適用于不同層次的軟件人才培訓需求。

1.高級軟件人才培訓有多種不同的培養模式,如工程碩士方式、第二學士學位方式和其他專業學生轉向軟件專業方式,其培養對象主要是一些有軟件開發經驗、需要繼續深造的軟件人才。定位于技術教育的學歷教育,主要依托高等院校對學生進行系統全面的培養,有著良好的基礎教育和理論教育,但周期較長,費用較大。

2.中層軟件開發骨干培訓主要依靠社會培訓機構進行在職培訓。規范的社會培訓機構的在職培訓,由于和軟件企業有著良好的溝通,所以能夠制定合理的人才培養體系,可根據軟件企業的實際需求制定培養方向,周期較短,費用較低。

3.低層軟件技術工人培訓主要培養軟件技術工人,可以通過社會培訓和中等職業教育兩種途徑進行。由于基礎的軟件開發和編程是實踐性和規范性很強的工作,注重于動手能力,需要在實際軟件工程項目實踐中得以鍛煉,所以通過有針對性的在職培訓可以大量培養低層軟件技術工人。

4.規模較大、資金雄厚的軟件公司可以通過設立自己的培訓教育機構來提高現有人員的水平,不斷充實研發隊伍,為企業發展儲備能量。這些培訓機構的教材大多來源于企業本身,教師也都從企業中來,他們有著非常豐富的項目經驗,課程則針對企業需求進行設計,因此培養出的軟件人才更符合企業的實際需要。

第5篇

一般情況下,網絡管理軟件應用在網絡管理的部分,其自動化的應用已經與電信、銀行、金融、石油等很多部分結合在一起,成為這些企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從網絡管理軟件的角度出發,能夠將系統管理進行有效劃分,對提升這些部門的工作效率有很重要的作用。市場上的網絡管理軟件很多,已經廣泛使用包括聚生網絡管理、北塔網絡管理,對網絡管理的正常更新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網絡自動化功能管理技術分析

計算機網絡技術發展與互聯網結合在一起,他的整體結構和網絡模式都需要采用以及管理模式,與交換機以及路由器的特點相同,能夠實現總體效果的利用。當進行總體下載的時候會存在很多的隱患,當制定一個網絡管理體系的時候運用組織功能模型,以及安全日志等方面的內容可以有效的負擔相應的功能和方法。在應用過程中智能化的效果以及特點都很強,也是其中重要的管理協議,為網絡的發展奠定一定的基礎。網絡管理協議是網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包含SNMP和CMIP的形式,應用協議層需要面向無線連接,為管理員更好的分析和管理設備做好一定的分析,對收集相關數據以及顯示數據都提供很大的幫助,其中網絡管理的硬件以及網絡標準管理協議與其他的管理內容結合一起,與SNMP存在不同的特點在于,整體的網絡管理一些是標準化比較強。

3網絡軟件自動化管理的特點

網絡管理軟件的自動化管理在于這種軟件在應用過程中,可以對下載進行控制,同時也可以進行快帶流速等方面的建立,監控網頁中發送的郵件等。在監控過程中,也可以實現對郵件的全面發送。上傳工具在應用過程中也受到一定的管理,系統的內容在應用中可以通過FTP進行全面管理,在組織策略管理功能中,也可以跨越網絡管理段,對整體網絡進行有效控制,在改變權限,組成管理過程可以實現對實踐以及網絡跨越的自動化管理,在局部目錄中將管理過程提升到更高的層次。自動化管理軟件在結構方面需要相互遵循系統的規則以及優劣性指標,也是衡量網絡集中管理模式的重要指南,一般包括三種分層形式。其中集中式的管理模式都是以網路信息管理作為集中管理的內容,在管理過程中有利于分層的集中管理。采用分布式管理的形式與分層的管理模式實現了網絡傳播的快速發展,對管理者的自動化管理工作提供更準確的管理信息,也是幫助管理者實現系統管理模式提升的重要方向。目前分布管理模式將多種集中元素集成管理,可以實現多方面的管理形式,每個元素在其中都有其特定的方向,對分布式自動化管理的提升有很重要的作用。系統在實現管理中,將多種管理者分為集中管理的重要因素,每個元素之間的相互滲透,可以與通訊協議組合起來,便于以后再開發。

4網絡管理軟件的自動化應用

從自動化應用的角度出發,可以將網絡管理軟件劃分為兩個部分:一方面,有網絡存在的地方都需要進行網絡管理,網路管理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行業都應用這些內容。另一方面,網絡管理軟件本身的管理對象不同,可以將其劃分成不同的方面。按照網絡管理軟件管理對象不同,可以將網絡管理軟件劃分成系統管理軟件和設備管理軟件。其中系統管理軟件是針對網絡進行全面管理,將軟件設備深入到其中進行檢測管理,其中還應用到服務器管理、網絡設備以及應用系統等。很多網路管理軟件的自動化應用,都是一種強化的管理軟件,是自動化的根本保證措施。在應用形式方面,由互聯網發出不規范性的網絡信號,由于SNMP系統呈現一種簡單性的管理模式,將其中的內容要與管理體系結合在一起,實現管理模式的有效提升。在靈活應用過程中,靈活性的特點在安全等方面存在很大的隱患,也就是在OSI中制定了與CMIP的形式管理結合在一起,對創建網絡管理體系有重要的作用。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整體網路管理體系一般都運用三種模型進行管理,其中包括組織模型、功能模型、信息模型以及信息模塊等多種內容,當安全日志以及總體治理方式改變的時候,由于CIMP的設計方案比較復雜,實用的費用很高,很難被廣泛應用到系統管理中,應用過程也很難被推廣,主要原因在于實施的費用很高。CORBA屬于公共對象的請求,他與以前的網絡結合對比,對技術的規范性以及網絡的分布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對分布網絡管理技術的產生以及對象網絡管理系統的開放性提升具有非常顯著的作用。

5網絡管理軟件自動化應用的詳細分析

網絡管理軟件自動化管理涉及的內容。聚生網絡自動化管理。客戶可以根據具體要求在相關網站下載聚生網絡管理軟件,然后按照要求進行激活操作,激活以后就可以使用。聚生網絡管理軟件的好處非常多,最重要的是在應用的過程中并不用調整網絡結構。這種管理軟件的自動化應用可以實現對寬帶的動態監測,精確控制。管理人員可以全面掌握網絡資源的使用情況,有利于實現資源的自動化科學化利用。防止黑客,實現對網絡的自動化管理。軟件在控制過程中,集成了全面的自動化、智能化的節能監控,同時也強化了監控信息的安全性,是最有效的網絡監控軟件。控制過程中,操作簡單,對網絡的環境沒有任何要求,可以安裝在網絡管理任何一個軟件中,可以實現對外網站鏈接的全面監控。該種軟件的控制力非常強,可以全面控制網絡協議,對其中包含的一些國片軟件等都進行全面監控,減少任意類別的軟件攻擊,反攻擊性也非常強,可以檢測到局域網的終結者,可以稱為網絡剪刀手。在應用范圍這方面,網絡系統自動化管理軟件從宏觀角度分析,主要應用在銀行、電信、金融等很多行業,其中存在很多不同的劃分方式。系統軟件是對整個網絡管理提升的重要保證,對實現網絡自動化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當系統進行深入管理的時候,會全面檢測整個網絡,相關的設備管理廠商在推出管理過程的時候,可以很好的對網絡設備進行管理。市場上網絡管理自動化的軟件很多,很多軟件都能滿足廣大人員的需求,但是從總體的效果出發,軟件的費用過高,不能廣泛的被推廣,在家庭哨兵管理軟件中,可以實現更經濟的管理模式,具有廣闊的應用環境,也是計算機網絡管理軟件自動化管理的根本方式。

6網絡崗與家庭哨兵網絡管理軟件的自動化管理

網絡崗自動化管理軟件,在相關的網站下載,激活以后就可以正常使用,可以通過系統對整個網絡進行全面監控,適合機關,企業事業單位進行自動化管理。這款軟件具有以下功能:可以實現對郵件、傳輸文件、屏幕信息、注冊表信息、流量等進行全面監控,同時也具有報表統計的功能。家庭哨兵是針對家庭進行管理的網絡自動化管理軟件,在應用過程中,占用的內存也很少,應用過程更加簡單。可以限制上網的時間。在任務欄中也可以看到一些程序在運行。特點在于只能訪問規定的軟件,只能在限制時間內使用QQ,超出時間,QQ程序自動停止。

7結束語

第6篇

論文關鍵詞:從百年大計看當前建筑管理中的項目控制

 

在施工項目工程工序的建設中,施工項目工程工序質量控制,是企業中最經常、最大量的質量管理活動,是企業實現百年大計和質量目標的基本保證。其實,施工建設項目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想有效的控制工程質量,應該從影響工程質量的全過程進行工程控制。所以,在工程實施的全過程中,我們還應該認真總結出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以及施工單位的共同參與和控制的質管理經驗,探討更加科學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以確保施工項目工程工序建設的工程質量。下面,本人結合自己的工作,從百年大計的角度,針對建筑管理中的項目控制問題談些體會和看法。

一、實施項目控制的必要性

項目控制是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得到的中間結果可能與預期目標不符,甚至背道而馳,因此,必須及時調整人力、時間及其它資源,改變工作方法,以期達到預定目標。如果這樣做仍不能奏效,就不得不調整或修改目標。這個過程就稱為項目的控制。我國基本建設中浪費現象十分驚人,由于建筑工程項目投資失控、工期失控、質量失控的情況相當嚴重,給國家經濟發展造成了很大的損失項目管理論文,因此加強項目控制對保證項目目標的實現有著重要的作用。影響建筑工程項目目標實現的干擾因素很多,據國內外的研究資料表明,這些干擾因素主要包括:人的因素、材料設備的因素、機具因素、地基因素、資金因素、環境因素。在國內,一般認為人的因素對實現項目目標的干擾最大,如項目主管單位負責人用行政手段將自己的主觀意志強加于項目,使項目失誤;或者工人技術水平低,文化程度不高,責任心差等。其次是材料、設備因素的干擾,如材料價格上漲,引起成本失控;材料供應跟不上,延誤工期;設備制造企業不履行合同,設備質量低劣;設備不能按時到貨等。如果我們能設法找到項目干擾因素,試圖預先控制中間結果對預期目標的偏差,就可以對項目實行主動控制。項目控制的主要內容是進度控制、質量控制和成本控制。 二、項目控制的主要內容

1、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施工項目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涉及生產人員人身安全的目標管理,應給予高度重視論文怎么寫。確定安全生產責任制是以制度的形式明確企業各級領導、各職能部門、各類人員在施工生產活動中應負的安全職責,是最基本的一項安全管理制度。近年,建筑企業安全管理的生產實踐表明:嚴格執行安全生產責任制,使各級領導、各職能部門負起責任,建立健全安全專職機構,加強安全部門的領導,嚴格執行安全檢查制度,這是搞好安全生產有力的組織保證體系。通過制定安全生產責任制,做到安全生產“事事有其主,人人有其責”。每個施工項目應根據項目的性質、規模和特點,成立以項目經理為主的安全生產委員會或領導小組,并配備規定數量的專職和兼職安全管理員項目管理論文,做到按專業、崗位、區域等包干負責。同時隨著項目的推進開展文明施工競賽活動,做到有布置、有檢查、有考評、有獎懲。

2、合同管理

施工項目成本的控制,不僅是專業成本人員的責任,也是項目管理人員,特別是項目經理的責任。要按照自己的業務分工負責,圍繞生產經營這個中心開展工作。要建立以項目經理為核心的項目成本控制體系,實行項目經理負責制,就是要求項目經理對施工進度、質量、成本、安全和現場管理標準化全面負責,特別要把成本的控制放在首位。建立項目成本管理責任制,不同于工作責任,工作責任完成不等于成本責任完成。如:單方面強調質量,忽視了成本;單方面做到供貨及時,但忽視昂貴的價格等。因此在完成工作責任的同時,還應考慮成本責任的實施,進一步明確成本管理責任,使每個管理者都有成本管理意識,做到精打細算。對施工隊實行分包成本控制,項目部與施工隊之間建立特定勞務合同關系,項目部有權對施工隊的進度、質量、安全和現場管理標準進行監督管理,同時按合同支付勞務費用,并確保工資發放到工人手上。

3、信息管理

由于施工管理的多樣性和多變性。各部門和單位需要交互的信息量不斷擴大,信息的交流與傳遞頻度也在增加,相應地對信息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施工管理中,目前采取的還是傳統的信息管理方法。信息從它的產生、整理、加工、傳遞到檢索和利用都是基于紙介質進行的。結果,在整個過程中,信息都在以一種較為緩慢的速度在流動。這往往影響到獲取工程信息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將各種信息化技術引入項目的管理工作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目前市場上有著各種各樣關于進度、合同、材料、預結算、工程資料等的項目管理軟件項目管理論文,通過這些軟件將項目部的各個職能部門變成一個端口,利用Internet將各端口相互連接并匯總到一個終端(項目經理)。即有信息的互通又有集中的管理使項目運行的每一環節符合規范化、科學化、標準化。

4、進度控制

進度控制是指對工程建設項目的各建設階段的工作順序和持續時間進行規劃、實施、檢查、協調及信息反饋等一系列活動的總稱,是以周密、合理的進度計劃為指導,對工程施工進度進行跟蹤檢查、分析、調整與控制。進度控制的最終目的是確保項目動用時間目標的實現。為了工程項目有計劃地進行施工,需要制定進度計劃,并按計劃進行施工。計劃是組織或個人為達到即定目標制定行動方案的過程,是對將要進行活動所做的事先安排。也就是說,控制是在項目進展的全過程中,定進度計劃,并按計劃進行施工。計劃是組織或個人為達到即定目標制定行動方案的過程,是對將要進行活動所做的事先安排。對于工程進度,項目管理中主要是督促承建單位,在開工前按合同要求,安排整個工程的進度計劃,檢查其合理性。在以后的施工過程中要求承建單位按季、月安排實施計劃,檢查其執行情況,與此同時對原材料、設備、勞動力的實際情況也給予充分的注意,及時掌握其動態,當發現某一環境脫節時,除在有關的人員參加例會上加以闡明外,同時還應及時向承包單位計劃部門及至上級計劃部門提出,以便采取補救措施。因此,承建單位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從最初的報價到項目竣工、驗收,應始終抓住計劃這個環節,對項目進行全過程的進度控制,以實現合同對項目建設的進度要求。 5、質量控制 項目的質量控制項目管理論文,是為了確保實現合同商定的質量要求,質量標準而采取的各種預防措施論文怎么寫。建設項目的質量不僅僅取決于施工質量,而且還取決于勘察、設計質量、材料、設備的質量以及項目投入使用過程的質量。因此,它是由建設全過程中各階段質量組成的一個整體概念。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都有質量控制的任務。 6、成本控制

在施工階段,應充分運用企業自身優勢盡量提高經濟效益,以取得最大利潤。施工階段資金需求投入量、資金籌措、資金分配等方面應有計劃、有措施地協調運作,努力達到合理穩妥地控制投資。項目部相關部門應充分了解工程單價或總價的構成,掌握施工中的資金流動。施工過程的資金運動不是資金簡單地循環和周轉。在施工過程中,資金不僅發生價值形態的變化,而且發生價值量的變化。從成品資金的形態最后轉變為貨幣形態—最終結算和支付。在流動資金形態轉變中分離出利潤,給工程帶來生產能力,通過工程運行獲取收益。

7、組織與協調

組織協調是指在一個工作系統內,通過信息交換、會議溝通、函件往來、感情聯絡和研究討論等方式,消除系統內機構運行產生的矛盾、問題和障礙,確保系統內各個組織機構能夠正常運行的手段。利用會議進行協調。工程例會是進行協調的重要方法,參加會議的各方對工作的前一階段工作進行總結,對下一階段的工作進行安排。除例會之外,專題會議也是協調的方法之一。

項目管理是一門復雜的綜合性的工程管理,也是一門特殊的學科,是古今建筑業的結晶,其形象狀態從古代人居住的石穴、草房過渡到當今的高樓大廈以及地下建筑。施工管理科學在一代又一代人不斷的積累中不斷的得到發展,是一個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工程建設管理者應不斷積果經驗,學習高效的管理技能,努力實現項目管理的科學化。

參考文獻:[1]陳恒.工程項目成本管理中的問題與對策[J].太原大學學報.2006(01) [2]吳向東.鐵路施工企業成本管理新理念—戰略成本管理[J].2002(01) [3]王生謙.施工項目成本管理初探[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4(04)

[4]田世宇.工程建設質量控制[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7

[5](日)藤井隆雄編著.控制理論[M].科學出版社.2003

第7篇

關鍵詞:高校畢業論文管理;數字化;研究

中圖分類號:TP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2)23-0213-03

0 引言

近年來,隨著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畢業生數量持續增加,老師要承擔起更多的畢業論文指導任務,但教學資源,特別是軟件畢業生論文指導教師非常不足。各高校傳統的人工管理方式不能更好的滿足越來越繁重以及多樣化的論文管理工作,逐漸實現畢業論文管理的信息數字化。如濟南大學計算機工程學院開發了畢業設計題目申報與管理系統等,給我們帶來了值得學習借鑒的好經驗。現在各高校越來越清晰的認識到本科畢業設計 (論文)的重要性,依據事實,與專業特色聯系起來,質量管理體系逐漸完善。筆者從工作實際出發,了解到雖然現在僅有不到10%的高校未將畢業論文管理工作作為教學工作的重要部分納入教育信息化進程,但不少高校仍沒有提高對其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克服和解決這一問題迫在眉睫,勢在必行。傳統手工管理畢業論文的趨勢,必須從數字化構建畢業論文管理平臺著手。

1 畢業論文信息數字化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在對學生綜合素質以及學校教學情況進行檢驗時,重點依據的就是高校畢業生的畢業論文,它在整個指標體系中的地位很高。除了是高校人才培養計劃的重要一部分外,也能考察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培養學生追求真理、提升科研能力也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們所說的高校學生畢業論文,具體來講包括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的論文三種類型,分為優秀和普通論文二個等級制。這些論文大多數成為學校教研利用的重要資料之一,具有較高的學術和利用價值,其質量是衡量教學水平以及學生畢業與學位資格認證的重要依據,同時,還促進了學校信息的公開數字檔案室實時接收來自辦公平臺及業務系統的大量第一手的新鮮檔案資料,師生們可隨時突破時空限制足不出戶便可查詢相關論文教研檔案資料,改變了原有手工被動的查檔方式,論文的保管與利用價值得到了進一步體現。因此,科學及時有效實行數字化管理畢業生論文,對高校教學、科研的發展以及教學檔案管理,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現在大部分高校在儲存印刷品論文或采用雙軌制同時收藏電子版的論文制作成光盤,但效果不是很好,究其原因主要有:①學生論文太多,制成印刷品在儲存上存在困難,制成光盤在擴充上存在困難;②運用以上兩種方式收藏論文,在查詢時不方便;③紙質文檔數量大,往往“沉睡”在庫房不易開放,造成師生查閱受限,利用率低下而且占用庫房面積,極大浪費了庫存空間。由此可知,由于畢業論文數據量大、效率不高、差錯率高等因素的影響,信息數字化管理應運而生,其發展前景也非常廣闊,而在高校畢業論文管理平臺的協助下,可達到解決這些問題的目的。傳統的人工管理加紙質存檔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同時造成以下問題:

1.1 管理效率低下 在管理論文時,要發放很多文件,填寫各種表格。那么多的文件在管理時容易出錯。若將這些文件表格進行網上集中管理、查閱、填寫等,將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1.2 互動渠道不暢 如果不依托網上信息技術,就不能建立一個有助于各級管理人員、師生間面對面溝通交流的互動平臺,很可能出現信息和接收不一致、不能準確傳遞信息等情況。論文的統一格式和修改則需要教師逐字逐句地在文中作標注或通過電郵的方式發送等。

1.3 答辯成績共享難 最后進行的是畢業論文總評,給學生確定一個客觀、公正的畢業設計(論文)的總評成績不是件簡單的事情,是很復雜,這其中的困難可想而知。傳統方式一般采取等級制,進行小組表決,最后確定該生的總評成績。這種方法耗費的時間比較多,主觀性比較強。如使用系統答辯功能,將答辯記錄、答辯小組意見等結果提交等,為答辯小組成員共享資料提供科學便利,同時,老師對論文給出建議成績和答辯成績,折算提交后自動進入數據庫,學生可自行查詢成績,不必進行人工匯總。

1.4 數據缺乏同一性 畢業論文管理參與人員太多而且不集中,容易造成信息的不一致。如學生最初選題和最終論文題目,如果在論文秀做過程中有所改變,就會導致數據不一致;論文寫作中會經過多次修改,不同的修改稿會由于手工管理出現錯誤進而導致提交錯誤等。

2 建立高校畢業論文管理信息平臺可行性

應用高校畢業論文管理系統整合那些分散的信息,讓師生在一個互動的平臺上完成論文過程,對于改善論文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都是非常有幫助的。另外,系統中工作流技術的應用,可使各高校充分利用現有的網絡計算機豐富資源并根據各自不同的論文管理過程靈活選擇工作流程,具有較好的普適性。

長期以來,學校的教室幾乎成為了學生接受系統教育的唯一場所,而且教學活動的時間也受到了限制。現在各種專題數據庫網絡的應用就是很好的例子,師生可以使用專用軟件平臺、各種即時通訊軟件,用文字、音頻、視頻進行即時的交流,即使教師不能即時回答問題,學生也可以用發帖的方式留言。因此教學的場所可以是任何互聯網所能觸及的地方,教學時間可以是任意的。如果能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即時計算機通訊軟件的功能,并且在教學中因勢利導,可以使教學突破時空的限制,不但可以成為教師教學非常有效的輔助教學手段,而且還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系統的應用,也將促進了畢業生論文檔案管理質量的提高,達到了論文教與學以及檔案數字化管理的雙贏目的。

第8篇

論文關鍵詞:預算信息披露,可靠性

一、引言

在信息披露的研究中,國內外學者對歷史性會計信息含量的研究比較多,尤其集中在強制性披露的會計信息質量的研究方面,對預測性會計信息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IPO公司和證券分析師的盈利預測研究,對管理層的預測性信息研究相對較少。

預算信息作為一種預測性信息,筆者查閱文獻發現,現有有關預算信息披露的研究也只有少量的規范性研究,目前國內還沒有專門的文獻對預算信息自愿披露行為及其可靠性進行實證研究。在盈利預測信息由強制性披露改為自愿性披露的情況下,筆者對當前我國上市公司預算信息披露的可靠性進行研究,找出影響預算可靠性的因素,可以發現公司預算的質量和水平,反映公司治理的效率。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預算信息披露作為一種預測性信息,我們可以借鑒現有盈利預測的研究成果對其進行一定的研究。下面經過理論分析,提出研究假設,作為本文的研究重點。

1、外部環境變動與預算信息披露可靠性

預測是一種基于目前客觀性情況推測未來趨勢的主觀性行為。對于預測的準確性,一方面取決于預測所涉及的預測期間的長短,預測期越長財務管理論文,面臨的不確定性越大,從而預測的準確性也就越差。另一方面,公司預測期間的盈利變動幅度(程度)也是影響預測準確性的重要因素,盈利變動程度越大,代表盈利越不穩定,即盈利增長幅度或降低幅度越大,預測的誤差就大,則難以對下期盈利進行比較準確的預測。由于預算活動屬于預測行為,二者具有相似性,故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1:外部環境變動幅度與預算的可靠性負相關論文格式范文。

2、股權集中度與預算信息披露可靠性

傳統理論認為,股權結構越分散,單個股東就無力去監督經營者,容易形成“內部人控制”現象。隨著股權集中度的提高,大股東就更有動力和能力去監督經營者,提高經營者管理效能,從而減少成本。但是,在股權過度集中的情況下,比如我國上市公司就存在嚴重的“一股獨大”現象,大股東較容易操控上市公司,這樣,大股東實際上成為上市公司的“內部人”。Laporta等(1999)發現股權集中度與財務報告質量負相關。Fan(2002)分析東亞國家股權結構與盈余信息含量時指出,控股股東運用控制權對中小股東進行“掏空”時,控股股東會操縱盈余信息,這降低了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同時,控股股東為避免外部股東的密切監督,也會降低信息披露的充分性。

假設2:公司股權集中度與預算可靠性負相關。

3、會計事務所審計與預算信息披露可靠性

會計事務所站在獨立、客觀、公正的立場上對公司盈利預測報告進行審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盈利預測的實現。相對來說,聲譽越高、規模越大的會計事務所的審計質量也較高,致使公司預算的誤差較低。由于國際“四大”會計事務所的聲譽較高,他們對上市公司具有更嚴厲、更廣泛的信息披露要求(Graswell和Taylor,1992),通常認為經“四大”會計事務所審核的預算報告比經“非四大”會計事務所審計的預算報告的可靠性要高。蔣義宏、魏剛(2001)研究認為會計事務所審計對預測的可靠性有一定的影響。

假設3:經過“四大”會計事務所審核的預算報告的可靠性較高。

4、財務杠桿與預算信息可靠性

公司資產負債率越高,說明公司面臨較多的市場風險。根據融資優序理論,公司的資本來源在考慮資本成本的情況下財務管理論文,通常會優先選擇內部融資,再是股權融資,最后才是債務融資。但內部籌資有限,配股和期權融資受公司盈利能力和業績影響,外部債務融資面臨的風險較大。從而公司有操縱盈利預測和進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預算的可靠性也就越低。

假設4:資產負債率與預算可靠性呈負相關關系。

5、公司治理機制與預算信息披露可靠性

公司治理機制反映了公司的基本特征。董事會規模、監事會規模、獨立董事比例和董事長與總經理是否兩職合一等公司治理變量對公司的盈利預測和預算信息披露可能產生影響,通常認為,董事會規模和監事會規模越大、獨立董事比例越高,越能監控和約束公司管理層的機會主義行為,可以降低CEO或董事長控制董事會的可能性,促進信息的透明化和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而且聘任有能力的外部董事參與公司決策,會促使公司管理層披露更多的信息,從而對預算信息披露產生一定的影響。這顯然也會影響到預算信息披露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假設5:公司治理特征對預算可靠性有系統影響論文格式范文。

6、成本與預算信息披露可靠性

筆者在研究預算信息自愿披露行為中,預期成本與預算信息自愿披露行為負相關,并得到了實證檢驗,即成本越大,公司越不愿意披露預算信息。通常情況下,成本能影響公司管理層的信息披露行為,從而也對信息披露的可靠性產生一定的影響。

假設6:成本對預算信息披露的可靠性有系統影響。

7、信息性質與預算信息披露可靠性

信號傳遞理論認為,信息披露能向外界釋放有關公司基本信息和私人信息的信號,以緩解信息不對稱問題,促使投資者理性投資和決策,減少成本。管理層在有利好消息時,通常會向投資者披露更多信息(Clarkson,1992)。筆者在研究預算信息自愿披露行為中,已理論分析和實證檢驗得出信息性質與預算披露行為正相關的結論,即公司有利好信息時,管理層對公司前景持樂觀態度,也更愿意披露來年的預算。因此,信息性質對盈利預測披露行為產生影響,從而也造成盈利預測誤差存在差異(張翼、林小馳,2005)。

假設7:信息性質對預算信息披露的可靠性有系統影響。

三、研究設計

1、樣本選擇及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我國深市和滬市的A股上市公司2005-2008年共4年的年度公開數據。在原來研究預算自愿披露行為的3595家樣本中,我們篩選出對預算進行披露了的公司,有1215家。經過數據整理財務管理論文,剔除異常值和數據缺失的樣本,最終得到1189家樣本公司。所有樣本都剔除了金融類公司和PT公司。預算數據來自于各年度財務報告中的披露,筆者從其“董事會報告”一欄中一一查出,并經手工整理。財務報告主要從巨潮網中下載,其他如公司理治、董事會特征、會計事務所審計等變量的數據來自于CSMAR數據庫。

2、變量設計

筆者將會用到的變量指標進行了整理和歸類,所有解釋變量和控制變量指標的選取都參考了國內外著名學者的研究成果,并進行了取舍和適當修正,使得各指標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各具體變量及定義如表1所示。

表1 變量描述表

變量名稱

變量指標描述

度量

因變量

Error

預算誤差,代表預算的可靠性(也可稱之為預算編制松弛)

(營業收入預算數-當年營業收入實際數)/當年營業收入實際數的絕對值[2]

自變量

Cost

成本

管理費用與營業收入之比

News

是否擁有“好”消息

啞變量:有取1,沒有取0。收入預算數大于當年收入實際數,為好消息,否則為壞消息[3]

Ceodual

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是否由同一人擔任

啞變量:是取1,否則取0

Board

董事會規模

為董事會成員數

Ourdir

獨立董事規模

為獨立董事人數

Supervise

監事會規模

為監事會成員數

Environ

外部環境變動幅度

為小行業營業收入年度增長率

Audit

財務報告是否由國際“四大”會計事務所審計

啞變量:是取1,否取0

Square

股權集中度

赫爾芬德指數,等于公司前10位股東持股比例的平方和

Liability

財務杠桿

資產負債率

控制變量

Size

資產規模

為公司總資產的對數。

Year

年份虛擬變量

啞變量:若年度為2006,Year=1,否則取Year=0,依次類推

Industry

行業

啞變量:若為制造業,取1,否則取0

3、模型設計

本文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檢驗預算的可靠性。

Error=a0+a1Environ+a2Cost+a3Ceodual+a4Board+a5Ourdir+a6Supervise+a7Audit+a8News+a9Square+a10Liability+a11LgSize+a12Industry+a13Year+ε

四、統計分析

1、描述性統計分析

我國證監會于2004年12月31日條款規定,若公司公開披露過本年度的盈利預測,其利潤的實際數較預測數低10%以上或較預測數高20%以上,要求公司詳細闡明造成差異的原因。于鵬(2007)將盈利預測的準確性(可靠性)范圍定義為預測誤差在10%以內論文格式范文。本文將預算相對誤差進行分類,不管是預算數是“高估”了還是“低估”了,只要誤差絕對值位于0-10%、10%-20%和20%以上的,就分別認為預算是準確的、比較準確的和不準確的。

表2報告了預算相對誤差的分布情況。從各年份和整體上看,預算誤差在0-10%范圍內的公司比例在06年、07年和08年分別為50.99%、44.31%和42.83%,三年的平均值為45.33%,可以看出,我國有近一半上市公司的預算是準確的,但公司所占比例有逐年下降的趨勢;與之相反的是,預算誤差在10%-20%范圍內的上市公司數有逐年增加的趨勢;預算誤差在20%以上的公司比例沒有太大波動,各年份和整體平均值的公司比例保持在25%-30%之間;預算誤差在10%-20%范圍內和20%以上的公司比例在各年份和整體平均值上都是相當的;各年度的預算誤差平均值分別為14.55%、16.16%和17.23%,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且三年整體的平均值為16.24%財務管理論文,說明我國上市公司的預算總體上是比較準確的,可靠性一般,但可靠性越來越差。

表2 預算相對誤差統計表

年份

預算誤差范圍

各年度預算誤差均值

0-10%

10%-20%

20%以上

2006年

155(50.99%)

72(23.68%)

77(25.33%)

304(14.55%)

2007年

148(44.31%)

91(27.25%)

95(28.44%)

334(16.16%)

2008年

236(42.83%)

165(29.95%)

150(27.22%)

551(17.23%)

合計

539(45.33%)

328(27.59%)

322(27.08%)

1189(16.24%)

表3反映了各變量的基本信息。在1189家樣本公司中,預算誤差均值為16.24%,從整體上看,預算準確性比較好,可靠性一般;外部環境變動均值為25.47%,公司面臨的環境具有較強的不穩定性;成本均值為7.85%;董事長和總經理兩職合一的樣本有124家,占10.43%,董事會規模平均有9.5人,獨立董事人數平均為3.3人,監事會規模平均為4.2人;公司財務報告由國際“四大”會計事務所審計的公司有67家,占5.65%,說明絕大部分公司還是選擇“非四大”國際會計事務所審計;有利好消息的公司共996家,占83.77%,說明絕大部分公司有利好消息;股權集中度均值為19.08%,最大值達70.29%,說明我國“一股獨大”現象非常嚴重;資產負債率均值為52.14%。

表3 描述性統計

變 量

均值(1/0或總數)

中位數

標準差

最小值

最大值

Error

0.1624

0.1127

0.1673

0.0000

0.9892

Environ

0.2547

0.1943

0.4694

-0.3395

12.5749

Cost

0.0785

0.0610

0.0767

-0.1498

0.9809

Ceodual

124/1065

Board

9.5374

9.0000

1.9660

2.0000

17.0000

Ourdir

3.3263

3.0000

0.7405

1.0000

6.0000

Supervise

4.2330

4.0000

1.4744

1.0000

13.0000

Audit

67/1122

News

996/193

Square

0.1908

0.1652

0.1226

0.0099

0.7029

LgSize

9.3429

9.3102

0.4210

7.9667

11.2749

Liability

0.5214

0.5252

0.2339

0.0348

5.0638

Industry

806/383

2、變量相關性分析

相關性分析只是揭示了變量兩兩之間的相關關系[4]。本文的相關性分析結論如下:公司具有的信息性質與預算誤差顯著負相關;資產負債率與預算誤差顯著正相關;外部環境變動指標與預算誤差正相關,但在Pearson系數下統計不顯著;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合一、監事會規模、國際“四大”會計事務所審計與預算誤差負相關,但統計不顯著;成本、董事會規模、獨立董事規模和股權集中度分別與預算誤差正相關,但統計都不顯著;單變量相關分析只是簡單地介紹了變量兩兩之間的關系,在多元回歸分析中,我們可以進一步有效地揭示解釋變量與被解釋變量之間的關系。此外,相關分析表中各個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都比較小(都小于0.5),不存在高度相關性,表4中的每個變量的VIF值都小于5,故模型中變量之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

3、回歸分析

在利用Eviews、SPSS軟件回歸檢驗中,利用懷特檢驗,我們發現模型有異方差現象,通過加權最小二乘法(WLS)對模型進行修正,最終消除了異方差。又模型的D-W值為2.047,說明模型沒有自相關現象。模型的F值為39.833,在0.01顯著性水平下通過了檢驗,同時,修正的R2值為0.314財務管理論文,說明模型成立,具有一定的研究意義和解釋力。

我們發現,成本與預算誤差顯著正相關,即成本越大,預算越不準確,預算的可靠性就越低;通常成本越大,公司越不愿意披露預算信息,同時,對預算信息披露了的公司,成本越大的公司,預算的可靠性也比較差。具有“好消息”的公司與預算誤差顯著負相關,即具有利好消息的公司,預算的誤差越小,其可靠性就越高;通常具有“好消息”的公司更愿意披露預算信息,同時,對預算進行了披露和具有“好消息”的公司,預算的可靠性比較高。國際“四大”會計事務所審計與預算誤差顯著負相關,即經過國際“四大”會計事務所審計的公司,其預算的誤差較低,可靠性相對就高,這些與本文的預期相一致,假設得到了檢驗。資產負債率與預算誤差顯著正相關,即資產負債率越高的公司,雖然自愿披露了預算信息,但預算的誤差也越大,其可靠性也就低,這也與本文預期相一致。

在董事會特征變量中, 董事長和總經理兩職合一、董事會規模、獨立董事規模都與預算誤差正相關,但統計不顯著。由于我國特殊的公司治理結構,我國上市公司“一股獨大”現象嚴重,大股東有較強的控制權和表決權,董事會成員內部存在普遍的“搭便車”行為,同時,我國的獨立董事制度還不完善財務管理論文,獨立董事的專業勝任能力與工作精力和態度嚴重影響到獨立董事制度的有效運行,致使獨立董事制度未起到應有的作用,董事會治理效率和作用并沒有顯著提高。監事會規模也與預算誤差不顯著正相關,通常情況下,監事會只起到對董事會和管理層的監督作用,對他們的行為進行監控,但無權加以干涉,所以,監事會對預算可靠性沒有實質性影響。

此外,公司規模、行業虛擬變量和年份虛擬變量作為模型的控制變量也與預算誤差正相關。公司規模不同,行業不同,公司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也就不同,資產的配置也不一樣,故預算的可靠性也就不同。樣本在各年度由于公司不同、數量不同、環境不同,故各年度的預算可靠性也不一樣論文格式范文。

表4 回歸檢驗表

Variables

Un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t

Sig.

Collinearity Statistics

B

Std. Error

Beta

Tolerance

VIF

Constant

0.290***

0.044

6.607

0.000

Environ

0.006

0.004

0.044

1.462

0.144

0.635

1.575

Cost

0.063***

0.023

0.078***

2.682

0.007

0.682

1.466

Ceodual

0.006

0.004

0.042

1.325

0.185

0.562

1.778

Board

0.001

0.002

0.043

0.825

0.410

0.211

4.748

Ourdir

0.005

0.004

0.058

1.149

0.251

0.229

4.362

Supervise

-0.001

0.001

-0.032

-1.060

0.289

0.641

1.560

Audit

-0.031***

0.007

-0.106***

-4.194

0.000

0.902

1.109

News

-0.069***

0.005

-0.340***

-13.048

0.000

0.848

1.179

Square

0.072***

0.016

0.125***

4.578

0.000

0.769

1.301

Size

-0.021***

0.005

-0.137***

-4.466

0.000

0.611

1.637

Liability

0.093***

0.008

0.301***

11.156

0.000

0.796

1.257

Industry

0.014***

0.004

0.113***

3.858

0.000

0.675

1.482

06Year

0.020***

0.004

0.161***

4.705

0.000

0.492

2.030

07Yeay

0.032***

0.004

0.274***

7.212

0.000

0.399

2.505

R Square

0.322

Adjusted R Square

0.314

F Change

39.833

Sig. F Change

0.000

Durbin-Watson

2.047

注:***、**、*分別代表1%、5%、10%的顯著性水平。

4、穩定性測試

在穩定性測試中,我們可以從總樣本中隨機抽取三分之一的樣本數,再進行回歸檢驗,看回歸結果是否與總樣本回歸結果一致[5]。在1189家披露了預算信息的公司中,我們隨機抽了350家公司對模型進行了回歸檢驗,檢驗結果與本文上述的結論基本一致(限于篇幅,本文省略了回歸結果表),所以本文通過了穩定性檢驗。

五、研究結論與未來研究展望

在描述統計方面,我們發現,有近一半的上市公司的預算誤差維持在10%以內,預算誤差均值為16.24%,說明我國上市公司預算的可靠性較一般;且預算誤差逐年上升,預算的可靠性越來越差。

在多元線性回歸檢驗中,我們發現,成本與預算誤差顯著正相關,即成本越大,預算越不準確,預算的可靠性就越低。具有“好消息”的公司與預算誤差顯著負相關,具有利好消息的公司,預算的誤差越小財務管理論文,其可靠性就越高。國際“四大”會計事務所審計與預算誤差顯著負相關,經過國際“四大”會計事務所審計的公司,其預算的誤差較低,可靠性相對較高。財務杠桿與預算誤差顯著正相關,資產負債率越高的公司,雖然披露了預算信息,但預算的誤差也越大,其可靠性也越低。在董事會特征變量中,董事長和總經理兩職合一、董事會規模、獨立董事規模都與預算誤差正相關,但統計不顯著。監事會規模也與預算誤差不顯著正相關。此外,公司規模、行業虛擬變量和年份虛擬變量作為模型的控制變量也與預算誤差正相關。

對后續預算信息披露的研究,筆者認為同時發行A股和B股的公司由于面臨更嚴格的市場監管和信息需求,預算信息披露的可靠性應該較高,故樣本選擇可以擴展到B股上市公司,進而比較A股與B股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差異。再者,地區市場化水平不同,面臨的環境和市場競爭程度也不同,從而信息披露透明度和披露水平也不同,因此,我們也可以考慮把這些因素引入預算信息披露的研究中。

參考文獻

[1]蔣義宏,魏剛.中國上市公司會計與財務問題研究[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1.

[2]唐躍軍,程新生.信息披露機制評價、信息披露指數與企業業績-基于931家上市公司的調查[J].管理評論.2005(10):8-16.

[3]葉少琴,胡瑋.IPO公司自愿披露盈利預測:影響因素與準確性[J].金融研究2006.9.

[4]張翼,林小馳.公司治理結構與管理層盈利預測[J].中國會計評論,2006,12.

[5]Clarkson,P.A. Dontoh,G. The voluntary inclusion of earningsforecasts in IPO prospectuses[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1992,(Spring):601-626.

[6]Chen,C.J.P. Jaggi,B. Association between independentnon-executive director, family control and financial disclosure in Hong Kong.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00,19:285-310.

[7]Fan,J.P.H. T.J.Wong. Corporate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theinformativeness of accounting earnings in East Asia.[J].Journal of Accountingand Economics,2002,(33):401-425.

[8]Ferris,K.R.D. C.Kayes. Some evidence on determinants of Profitforecast accuracy in the United Kingdom.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Accounting. 1987,(16):27-36

[9]Craswell,A.Taylor S. Discretionary disclosure of reserves byoiland gas companies: an economic analysis[J].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nd Accounting,1992(19):295-308.

[10]Haskins,M.E. Ferris,K.R.,Selling,T.I. International financialreporting and analysis: a contextual emphasis, Irwin McGraw-Hill,Boston,2000.

第9篇

論文關鍵詞:區域性,產業,優化選擇,金融支持,機理及政策

一.研究述評及問題提出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是引導經濟資源配置的重要動力機制。在我國,產業政策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導向性作用,是我國經濟發展體系的中心,而金融也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核心支持機制。對于金融發展理論的研究,一直受到國內外金融學術界的重視。1970年以來出現的金融發展理論系統研究了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發現金融發展在理論上是經濟增長的動力之一[1][2],在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方面工商管理論文,Greenwood(1990)[3]、King(1993b)[4]、P.Arestis(1997)[5] 、Beck(2000)[6]等也證明了這一點。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20年來無論是經濟增長還是金融發展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對于產業結構問題的探討,就我國國內而言,談儒勇(1999)[7]運用1993-1998年的季度數據對兩者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發現我國金融中介和經濟增長之間有著顯著的相關關系,叢林(2002)[8]、張金瑞(1990)[9]、莊衛民(2003)[10]等分別對技術進步、產業發展與經濟發展問題展開了探討,揭示了技術進步對產業發展與經濟發展的支持機理,此外,宋泓明(2004) [11]等較為系統地探討了產業結構的調整問題,為國內學者展開對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問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引導性作用。對于金融支持產業結構調整問題的探討,已經成為國內金融學術界的研究熱點,由于這方面的研究剛起步,已有的研究成果不是太多,龔仰軍(2002)[12]等主要從宏觀視角探討了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的關系,并局限于對產業結構調整的宏觀考察,沒有通過產業結構調整的過程劃分,來深入揭示金融支持產業結構調整的內在機理。顧海峰(2010)[13][14] 則對產業結構的調整過程進行了劃分,并構建了金融支持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整體性框架,該框架理論認為,金融支持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過程,應包括金融支持產業類型的優化選擇、金融支持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和金融支持產業結構的高級化等過程。其中:產業類型的優化選擇是實現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前提條件,產業結構合理化是實現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中間環節與重要保障,而產業結構高級化才是實現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最終目標。而顧海峰(2010)[15]則討論了金融支持產業結構合理化演進的對策問題。

本研究認為,產業優化選擇的主要目標是從低附加值的一般性產業樣本中,遴選出具有高附加值潛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國。因此,從產業結構優化調整與升級過程來分析,產業優化選擇是實現產業結構優化調整與升級目標的重要前提條件。特別是國家進入“十二五”時期工商管理論文,隨著國務院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的出臺,彰顯出理論研究嚴重滯后的現狀。正是在這樣的理論與實現背景下,本研究針對“區域性產業優化選擇的金融支持機理與對策”問題展開深入探討。本研究的主要貢獻在于:在金融發展視角下,以分析產業優化選擇的原則與思路為切入點,針對產業優化選擇的金融支持機理問題展開深入探討,在此基礎上,選取上海市作為區域樣本,分別從政策性金融層面與市場性金融層面系統性地提出區域性產業優化選擇的金融支持對策。本研究將為政府制定科學高效的產業發展政策與金融財政政策,提供重要的理論指導與決策參考,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二.產業優化選擇的原則與思路

(1)產業優化選擇的原則

①比較優勢準則。區域比較優勢基準的理論來源于古典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的比較成本分析法以及赫克歇爾—俄林資源稟賦學說。雖然在區域各個時期的發展過程中不同的區域都具有某種資源的相對優勢,但某一區域不可能同時具有各個方面的相對優勢,這客觀上要求重點發展那些可以充分利用相對優勢的工業部門。區域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選擇必須突出產業的地域屬性,即強調與外部環境的適應性。

②產業關聯準則。根據美國發展經濟學家赫希曼提出的產業關聯度原則,優先考慮那些對較多產業有帶動和促進作用的產業。在他的《經濟發展戰略》一書中,依據投入產出的基本原理,對產業間關聯度與工業化的關系進行了詳細的研究。研究中發現,任何一個產業部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過供需關系與其他部門相互聯系、相互依賴并形成產業鏈條,產業彼此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效應。產業關聯度越大,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就越高,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就越大。

(2)產業優化選擇的思路

產業選擇的思路就是基于產業發展潛力指標,來實現從一般性產業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篩選功能。其中,發展潛力標準包括三個方面內容:

①技術進步潛力。20世紀50年代,索羅運用著名的索羅剩余計算出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遠大于資本的增長和勞動力的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繼索羅之后,羅默、赫爾普曼等又進一步建立了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的內生模型。在發達國家,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20世紀初只占5%左右,40-50年代上升到20%-40%工商管理論文,80年代以來已經達到60%-80%。一般主要從科技進步速度、科技勞動者比率、勞動生產率上升率等指標來衡量產業技術進步的程度。本研究選用技術進步速度作為衡量指標,其中:

科技進步速度n = Y/ Y - α·( K/ K) - β·( L/ L) ,這是由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推導所得, Y/ Y 為產業產出的增長率,K/ K為資本投入增長率,L/ L為勞動投入的增長率,α、β分別為資本和勞動的產出彈性。

②市場增長潛力。本研究選用需求收入彈性,作為衡量產業市場發展潛力的指標。所謂需求收入彈性是指某種產品的需求增長率與人均收入增長率之比,反映隨著國民收入增加而引起的對各產業最終需求的變化,收入彈性大于1的產業和產品,說明隨著收入的增加,需求增加更快中國。只有需求收入彈性大的產業,在未來的發展中才能占有較高的市場份額,獲得較高的利潤。

③增長表現:本研究選用產值增長率作為衡量產業增長表現的指標。

本研究通過給科技進步速度、需求收入彈性、產值增長率等指標社定一定的評價權重系數,即可得到任何產業的加權平均值,該數值就反映了每個產業的發展潛力程度。最后,本研究通過選擇加權平均值比較高的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這就是本研究設計的產業優化選擇的戰略性思路。

三.金融支持產業優化選擇的機理性架構

產業優化選擇機制包括具有明確的政策指向性的政府直接或間接干預的政策性選擇機制和市場性選擇機制。無論在何種機制下,金融都會發揮重要作用,因為產業選擇的過程就是資金向優質產業流動和集中的過程,需要金融的資金形成和導向機制來實現。金融支持產業選擇的機制主要包括政策性選擇機制和市場性選擇機制。其中,政策性選擇是指在政府通過直接或間接干預來實現產業選擇時,金融的支持作用體現在通過政策性金融和政府對市場性金融活動的適當干預使金融資源流向優質產業,促進產業類型結構的優化配置。市場性選擇是指通過市場競爭機制使金融資源流向邊際收益高的優質產業。兩種產業選擇機制并非是對立的,因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產業選擇也要通過市場性選擇來實現,要充分利用市場機制的作用。

本研究認為,金融支持產業選擇的過程,就是通過金融資源的初次優化配置來實現產業類型結構優化配置的過程。也就是說工商管理論文,通過金融支持產業優化選擇的過程,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從一般性產業樣本的順利遴選目標。需要說明的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據政府產業目錄的比重大小,完全取決于金融資源在產業優化選擇過程中的配置效率,也就是產業優化選擇的金融支持效率。因此,本研究所構建的金融支持產業優化選擇的機理性架構,以及下面將給出的金融支持對策,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其直接關系到產業優化選擇的金融支持效率問題。本研究認為,金融支持產業選擇功能的實現應通過政策性金融和市場性金融相互配合、相互協調、共同完成。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逐步完善,一方面,應逐步提升市場性金融支持產業選擇的作用程度,充分發揮市場性金融對產業選擇的作用機制,使我國市場性金融更好地發揮產業選擇功能。另一方面,也必須重視政策性金融的產業選擇作用,特

別是關注政策性金融對那些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無法獲得市場性金融支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國際上各國產業政策的實踐證明,在任何發達國家產業政策實踐中,市場機制作用總存在“失靈”的階段或范圍,一旦出現市場機制作用“失靈”的階段或范圍,政策性金融就要發揮其功能和作用。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所構建的金融支持產業優化選擇的機理性架構,如圖3-1所示。從圖上可以發現,金融支持產業優化選擇的機理性架構,主要包括政策性金融支持體系對產業優化選擇的支持過程和市場性金融支持體系對產業優化選擇的支持過程。其中:政策性金融支持體系是通過政策性金融支持機制作用于信貸體系與資本市場體系而形成的,市場性金融支持體系是通過市場性金融支持機制作用于信貸體系與資本市場體系而形成的。金融支持產業優化選擇的過程,就是通過政策性金融支持體系與市場性金融支持體系之間相互協調作用,通過金融資源的優化配置工商管理論文,保障產業優化選擇目標的順利實現。

圖3-1金融支持產業優化選擇的機理性架構圖

三.政策性金融支持上海產業優化選擇的政策設計

產業優化選擇的目標在于從處于低附加值狀態的一般性產業中遴選出具有高附加值潛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因此,必須強化金融對產業優化選擇的支持功能。金融支持產業優化選擇的過程應體現政策化扶持原則,這種政策化原則不僅體現在政策性金融方面,也要體現在市場性金融方面中國。以政策性金融支持上海產業選擇的思路是:通過政策性金融機構或政府間接干預金融市場等手段,來引導金融對上海產業優化選擇的支持活動,從而實現上海政策性金融支持產業優化選擇的功能,優化上海產業選擇的效率,提升上海一般性產業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遴選效率。具體而言,主要從以下方面給出支持政策:

(1)政府應積極引導政策性金融機構參與支持上海的產業選擇活動。比較全國各個城市,上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產業生態環境、金融生態環境等優勢,由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潛力水平指標值很大,但因其處于發展初期而導致產值較低的發展水平,這時最需要政策性金融機構的支持。具體的政策支持流程為:

①通過本研究提出的產業發展潛力指標評價模型,政府從中選取產業發展潛力指標居前的若干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然后重新對選出的若干產業進行反復比較篩選,確定上海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②一方面,政府積極引導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等政策性銀行在各自的政策性信貸領域參與對上海已確定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政策性信貸支持;另一方面,政府應引導政府全資或控股的政策性信用擔保機構積極開展對上海已確定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擔保業務,通過擔保方式來支持上海已確定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融資。

(2)政府應采取財政補貼或貼息方式引導商業性金融機構參與支持上海的產業選擇活動,這是通過政府干預商業性金融活動來實現產業選擇的政策性金融支持目標,也屬于政策性金融的支持范疇。由于戰略性新興產業在發展初期所表現出的低產值產業發展水平,難以滿足以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的商業性金融資本的信貸要求,如果信貸利率過低,則損害商業性金融機構的利益,如果信貸利率過高,則戰略性新興產業難以接受高啟的融資成本。這時工商管理論文,政府應通過財政補貼或貼息方式,通過補償市場利率與商業性金融機構發放給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實際貸款利率之間的差異部分,來引導商業性金融機構積極參與支持上海的產業選擇活動。

具體的政策支持流程為:首先,政府對參與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信貸支持的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等商業銀行,實行財政補貼或貼息,引導商業銀行參與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信貸支持活動;其次,政府通過財政補貼或貼息方式,來引導商業性擔保機構參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融資擔保。再者,政府通過財政補貼或貼息方式,來引導信托機構、金融租賃機構等非銀行金融機構參與支持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選擇活動。

(3)政府應通過制定地方性產業政策,來積極引導資本市場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并購活動,并利用資本市場強大的資金支持功能,從而有利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獲得資本市場的金融支持。

具體的政策支持流程為:政府制定地方性產業政策,明確對投資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企業給予營業稅、所得稅等稅收優惠,并引導上海或外市的上市公司利用資本市場的資金支持功能,通過增發或配股方式來并購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經營企業股權,一旦并購成功,意味著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得到了資本市場的資金支持。

四.市場性金融支持上海產業優化選擇的政策設計

市場性金融支持上海產業選擇的思路是:通過市場性金融手段,來引導市場性金融對上海產業選擇的支持活動,從而實現上海市場性金融支持產業選擇的功能,優化上海產業選擇的效率,提升上海一般性產業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轉換效率。市場性金融支持活動必須基于市場化原則開展金融支持活動,這明顯不同于基于政府干預原則的政策性金融。具體而言,主要從以下方面給出支持政策:

(1)政府應積極改善上海的金融生態環境,推進上海金融組織與企業組織之間良好協作機制的構建,并充分發揮上海地方性金融組織在支持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的示范性作用。具體的政策支持組成體系主要包括:

①政府應積極改善上海的金融生態環境,良好的金融環境有利于金融支持活動的開展。改善上海的金融生態環境工商管理論文,政府要加強企業的誠信建設,發起建立企業誠信信息數據庫,確定企業的信用等級,公布企業的信用執行狀況,為金融信貸提供一個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對于處于發展初期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獲得市場性金融支持尤其重要,因為金融信貸風險的發生,不僅僅取決于產業(項目)本身,還取決于信貸主體(企業)的誠信狀況。

②政府應積極推進上海金融組織與企業組織之間的良好協作機制,良好的銀企協作機制有利于降低金融信貸風險的發生。商業銀行信貸是基于風險內部化的,如果沒有貸款抵押或質押標的,則商業銀行將承擔全部風險,根本無法實現風險的轉移與分散功能,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承擔載體往往處于發展初期而無法提供足夠的貸款抵押或質押標的,因此,一般而言,由于商業銀行與貸款企業之間存在較大的信息不對稱,商業銀行出于風險控制而放棄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載體企業提供貸款。于是,由政府推進而建立的上海金融組織與企業組織之間的良好協作機制,對于支持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已顯得尤為重要。

③政府應充分發揮上海地方性金融組織在支持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的示范性作用。處于發展初期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因呈現低產值發展水平狀態,難以獲得一般商業性金融機構的青睞,而這時作為市場性金融機構的上海城市商業銀行、上海信托公司、上海金融租賃公司、上海財務公司等地方性金融機構,在堅持市場化運作原則下,優先為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載體企業提供金融支持,當然,這需要政府的引導與協調,因為政府畢竟擁有大部分地方性金融機構的控股權,所以這樣的政策性協調、市場化運作機制對于支持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完全是可行的工商管理論文,也是容易操作的,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典型模式。此外,還可為其他非地方性商業金融機構參與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活動啟到了非常重要的示范性引導作用中國。

(2)地方性產權交易市場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應盡快建立與完善上海的產權交易市場,形成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資金引導機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載體企業可能因無法獲得銀行信貸支持而缺乏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這時,如果上海具有一個完善的產權交易市場,則載體企業可以在產權交易市場通過企業產權的轉移,使擁有資金實力的新股東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載體,從而有助于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建立與完善上海的產權交易市場,實際上為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了一種直接融資的可行路徑,上海產權交易市場的建立與完善,有助于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資金引導機制的形成,也是對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間接融資的重要補充,拓展了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融資渠道。政府應盡快進行上海產權交易市場的籌建工作,上海產權交易市場的籌建工作主要包括制定產權市場的參與主體、產權市場的交易標的形式、產權市場的交易標的的評估與定價、產權市場的交易規則、產權市場的監管制度等交易監管政策,并提供科學有效的交易風險管理方案、高效的交易操作軟件、固定的交易場所、專業化運作的工作人員等一系列軟硬件設施。

五.結論與展望

產業結構優化調整與升級的過程應包括產業選擇、產業結構合理化與產業結構高級化三大過程,其中,產業優化選擇過程的主要功能是實現產業類型結構的優化配置,產業結構合理化過程的主要功能是實現產業比例結構的優化配置,產業結構高級化過程的主要功能是實現產業技術結構的優化配置。而在實現產業結構優化調整與升級目標的整個過程中,產業優化選擇過程的主要目標是從低附加值的一般性產業樣本中,遴選出具有高附加值潛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因此,產業優化選擇過程是實現產業結構優化調整與升級目標的重要前提,而產業優化選擇目標的實現必須依賴于金融支持。本研究主要探討區域性產業優化選擇的金融支持機理與對策問題。本研究構建的金融支持產業優化選擇的機理性架構,主要包括政策性金融支持體系對產業優化選擇的支持過程和市場性金融支持體系對產業優化選擇的支持過程。其中:政策性金融支持體系是通過政策性金融支持機制作用于信貸體系與資本市場體系而形成的工商管理論文,市場性金融支持體系是通過市場性金融支持機制作用于信貸體系與資本市場體系而形成的。金融支持產業優化選擇的過程,就是通過政策性金融支持體系與市場性金融支持體系之間相互協調作用,通過金融資源的優化配置,保障產業優化選擇目標的順利實現。該研究成果將為政府制定科學高效的產業發展政策與金融財政政策,提供重要的理論指導與決

策參考,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產業結構優化調整與升級對于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與戰略意義是顯而易知的,在國家關于培育與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現實背景下,加強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金融支持這一重大課題的研究,已經成為國內外金融學學術界的重要研究使命。特別是進入“十二五”時期,國務院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的出臺,彰顯出理論研究嚴重滯后的現狀,為了更好地指導戰略性新興產業政策制定的科學性與高效性,從事這一重大課題的研究無疑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本研究成果將為這一重大課題的研究作一前期研究基礎,為金融學術

界繼續深入進行這方面的研究作一良好的鋪墊。

參考文獻

第10篇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現狀及問題;相應對策

在信息化呈爆炸式發展的今天,海量、高速、便捷的信息傳遞途徑把人們深深地嵌入到互聯網之中。電子閱覽室是伴隨著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出現在圖書館領域中的新生事物,它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開拓了更廣闊的圖書館服務領域,更新了以往的服務理念,革新了傳統的服務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它是圖書館數字化的基礎和雛形。公共圖書館電子閱覽室因其服務對象、服務任務、服務手段、服務方式等的特殊性,其服務宗旨、服務方向和服務手段、應該與社會上的網吧及家庭上網有所不同。只有在公共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的建設上把握準確定位,明確職能,才能更好地發揮它的積極作用,探索一套對公共圖書館電子閱覽室建設進行有效管理的辦法是十分必要的。

1.我館電子閱覽室建設與管理的現狀

1.1 周密部署,推進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

深圳市下發建設公共電子閱覽室文件后,鹽田區文化局組織有關部門迅速開展調研,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考察以及召開座談會的形式,了解全區讀者的實際需求,明確了建設區圖書館電子閱覽室工作的目標和任務。在此基礎上上,鹽田區文化局下發了《關于開展“區圖書館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工作的通知》確定了著手籌建區圖書館電子閱覽室。已于2002年建成投入使用。

1.2 加強管理,實現免費開放與免費培訓

鹽田區圖書館電子閱覽室自2004年建成,完全向讀者免費。開放時間為周二至周日上午九點至晚上六點,中間從十二點至下午二點閉館二小時;雙休日、法定節假日照常開放,中間不閉館休息。2009年上半年,區圖書館對電子閱覽室進行改造,所有電腦硬件配置得到改善。改造后的電子閱覽室集電子閱覽、讀者培訓兩大功能于一體,開放機位數100余臺。按照文化部關于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與服務的最新要求,引領綠色上網,還對電子閱覽室的資源進行了優化配置,增加了新購的專題資料,中外文數據庫總數達到50多個,增補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國家中心推送的多媒體資源。為體現公共服務的均等性和普遍性,電子閱覽室將實行完全免費服務方式。讀者憑借書證進入電子閱覽室,刷卡后一人一機,對號入座,每次限定上網一小時,到時間,再次刷卡進入。與此同時,電子閱覽室還專設了48個機位用于公益培訓,針對外來務工人員、中老年人、少兒、下崗職工和待業青年等不同群體的讀者進行培訓。目前本室配備多媒體電腦89臺,通過光纖接入 Internet,為讀者提供館藏數據庫檢索瀏覽服務、1700多套音像資料欣賞服務、網絡信息檢索和瀏覽閱讀服務等。

    2.我館電子閱覽室建設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電子閱覽室在表現形式上更加強調圖書資料以電子信息的形式存儲和利用,是大量電子信息進入圖書館的一個有效窗口。但是目前我館的電子閱覽室并沒有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存在的問題如下:

2.1 館員素質參差不齊

目前,我館工作人員普遍存在“兩多”、“兩少”現象:即低學歷者多,非圖書館專業畢業生多;圖書館學專業畢業生少,懂得信息技術者更少。由于技術力量所限,無法及時將科研資料、論文成果等數字化,不能滿足數字圖書館建設的需要,不能更好地為讀者信息化服好務。

2.2 電子資源利用率低

我們在電子閱覽室,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場面:電腦前坐滿了讀者,門外排著長長的隊伍在等候上網,場面頗為壯觀,但仔細觀察其上網的內容,就會發現幾乎全都是QQ聊天、觀看娛樂節目、或看電視、電影(大多是韓劇、穿越劇等)更為甚者竟還有人瀏覽黃色內容的,玩電子游戲的大有人在。真正來學習、檢索數據庫和網絡信息資源的讀者卻寥寥無幾。

2.3 室內環境相對較差

目前的大致情況是:我館的電子閱覽室擁有龐大的讀者群。可以分成三種類型的入群:一種是地地道道的三無人員,沒地方住、沒地方吃、沒地方去,整天都泡在圖書館,長期的有7、8個人,他們在圖書館一晃5、6年了,每天一開門,就是他們幾個老面孔。一種是白天休息,晚上上班的人,就在電子閱覽室玩游戲,挨過白天,等待晚上的到來。另外一種就是利用圖書館電腦搜索信息,聯系業務。更為嚴重的是這些人長期不洗澡,全身惡臭,加上雙休日、節假日來館上網的人猛增,勢必造成室內人員擁擠、空氣污濁、環境惡劣。

2.4 設備的開通率不高

影響電子閱覽室電腦開通率不高的原因是:首先,資金投入不夠,電腦配置較差,大部分是政府機關淘汰、更新捐贈的。其次,讀者使用不當造成電腦的損耗,電腦經常處于維修狀態;電腦使用太過頻繁,導致鼠標、鍵盤等出現問題;電腦病毒的侵入。再次,缺乏專業技術人員是最重要、最迫切解決的問題。

2.5 信息檢索能力較差

目前,我館讀者群的信息素養差,提高專業學習和增強生存技能意識淡薄,缺乏必要的技能訓練,對情報信息反應遲鈍,更沒有主動搜索信息的意識和深層次挖掘信息的能力。因此,面對互聯網上浩如煙海的信息,讀者對此茫然失措,望而卻步的現象比比皆是,與“知識化、信息化”時代的要求相差甚遠。

2.6 誤把免費當成網吧

電腦上原來裝有阻止讀者玩網絡游戲的軟件,一打開游戲,軟件就會自動把游戲關閉。但讀者從網上找來解碼器破解了這種軟件,有的還刪除了電腦里的共享讀書工程等學習資源。電子閱覽室本應是學習的樂園,但走進來卻看到讀者們沉迷在格斗、槍戰游戲中,把電子閱覽室當成了免費網吧。

3.加強電子閱覽室建設與管理的有效對策

針對我館電子閱覽室發展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在電子閱覽室建設與管理上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對策:

3.1 建立健全規章制度

為了更好地保證電子閱覽室正常有序運轉,必須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包括計算機系統安全保護管理制度、計算機信息網絡安全保護技術措施、工作人員崗位職責、讀者上網使用規則等,使讀者與工作人員都能夠按章程操作和管理。

3.2 營造幽雅溫馨環境

良好的環境氛圍是電子閱覽室可持續發展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電子閱覽室如何為讀者提供溫馨舒適的閱讀環境,這就要求電子閱覽室在設計上要保證寬敞的空間和空氣流通,室內衛生要做好,讀者個人也要講究衛生;要在環境上體現人性化原則,要將人文精神貫穿于閱覽室設計的每一個環節。電子閱覽室應充分考慮讀者的需求、讀者的閱讀習慣、讀者的舒適度,為讀者提供適當的空間大小、適宜的環境色調、高雅的裝飾與綠色布置等。通過這些給讀者寧靜而又親切、典雅而又寬松的感受,讓讀者擁有一個舒適幽雅、賞心悅目的閱讀環境。

3.3 電腦設備時常維護

電子閱覽室的電腦及設備要定期維護,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不能處理的要及時報修,對出現的故障和處理的方法要做專門的記錄,為今后的工作積累經驗提供借鑒。為了保證電子閱覽室的正常運行,硬件設備和軟件系統的維護是做好電子閱覽室管理和服務的前提。

3.4 培養信息檢索能力

廣大讀者是電子閱覽室的服務對象,在明確“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前提下,加強對讀者的培訓,提高他們的檢索能力。開展信息檢索技術培訓,培養讀者的信息意識和獲取、利用信息資源的能力都體現在圖書館的教育職能。電子閱覽室可成為對讀者進行電子資源教育的課堂和實習基地,是培養讀者信息檢索技術的場所。

3.5 加強網絡安全管理

計算機網絡安全是電子閱覽室管理工作的重點,互聯網充斥著各種新奇的觀點、想法,漫游網上的讀者能夠方便地接觸到過去的歷史和現實的社會生活,對于讀者有著極大的誘惑。且讀者的好奇心和使用計算機的水平長參差不齊,有意或無意的非法操作頻頻發生,計算機系統崩潰,網絡癱瘓的事令人防不勝防。因此,電子閱覽室建立后,一定要加強網絡安全管理,警惕網絡中一些不良信息對讀者的負面影響,還要警惕一些人對網絡的攻擊,對散發的電腦病毒采取預防措施等。

3.6 制訂網絡法律法規。

目錄,我國有關互聯網方面的法律法規總體上有待補充完善,部分法律法規條文模糊,不少內容屬于原則性規定,可操作性不強;一些具體針對網絡管理問題的法規法律效力有限,內容涵蓋面小,難以從整體上給出較為全面的控約手段。我國的互聯網法律和互聯網行政法規中,除對經濟處罰有較為詳細、明確的規定外,設有明確規定刑事責任的內容,遇到嚴重互聯網犯罪行為,基本上是依照相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這給預防、打擊網絡違法犯罪帶來不少法律上的障礙,在處罰的考量上,往往以罰款為主,以刑事處罰為輔。

3.7 努力提高管理素質

建立一支具有高水平、高素質的工作人員隊伍是管理好電子閱覽室的決定因素。館員除具備一定的圖書館專業知識外,必須具有現代化的管理技能。這是做好電子閱覽室工作的前提條件。館員要做好電子閱覽室的讀者服務工作,就必須熟悉各種電子出版物的特點和使用方法,了解網絡技術方面的基本知識。因此,必須重視如下一些素質的培養:一是富有創新意識;二是具有網上信息搜索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三是具有向讀者提供信息和培訓讀者的能力;四是具有較強的事業心、責任感和積極向上的工作熱情;五是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識,特別是知識產權方面的知識。這就必須強化內部管理,制定培養計劃,支持館員參加各類專業學習,從而使電子閱覽室始終處于正常有序的運行狀態。

參考文獻:

[1]趙培云.中國數字圖書館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和對應策略[J].圖書情報工作,2001(6).

[2]李安平,試論高校電子閱覽室的讀者服務工作[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2001(5).

[3]楊愛榮.公共圖書館電子閱覽室讀者服務及管理[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5(4).

[4]湯納新.對中小型公共圖書館電子閱覽室建設的思考[J].中小學圖書館情報世界,2005(7).

[5]王大光.談公共圖書館電子閱覽室建設與管理[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4(1).

第11篇

關鍵詞:BOSS;eTOM;三戶模型;J2EE;MVC

中圖分類號:TP3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2)07-1467-03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Broadcast Television BOSS Based on J2EE

CHEN Hui1, YANG Xiang-hao2

(1.Dep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1804, China; 2.Dept.of BOSS Project Team, Shanghai Digivision Technology Company, Shanghai 200083, China)

Abstract: Business and Operation Support System (BOSS) has been used by many telecom operators. Combined with the oper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broadcast television, the system refers to eTOM(Enhanced Telecom Operation Map, eTOM)model to design three models for BOSS, give the platform architecture, and implement application system based on J2EE(Java 2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and MVC(Model View Controller).

Key words: BOSS; eTOM; three models; J2EE;MVC

電信管理論壇(TeleManagement Forum, TMF)[1]為電信領域的業務流程提出了eTOM(Enhanced Telecom Operation Map, eTOM)[2]和NGOSS(Next Generation Operations Support Systems, NGOSS)[3]框架。這兩個模型已經成為電信業務流程框架的標準,為BOSS的應用系統提供了參考價值。BOSS是一個綜合的業務運營和管理平臺,具有計費賬務、客戶服務、系統管理等功能。其綜合化的管理平臺和強大的功能體系具有巨大的商業應用價值,提高了經濟效率。

隨著廣電業務的發展及作為三網融合的一部分,廣電BOSS的構建尤為迫切,其業務分析,技術實現成為研究的熱點。本文以廣電BOSS的應用系統為研究對象,分析了業務模型,給出了基于J2EE的技術實現過程。

1相關工作

隨著電信領域的業務發展,電信業務不斷增多,業務的流程也逐漸變得復雜。電信管理論壇為規范業務的流程,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設計出eTOM和NGOSS模型。

eTOM模型從業務視圖的角度描述了業務需求,分析和設計業務流程,形成系統解決方案,滿足客戶需求。NGOSS基于eTOM,從軟件設計的角度提出基于組件,共享信息服務,與技術無關的分布式體系結構。

BOSS[4]參考了NGOSS框架,集成了業務運營與業務支撐系統,具有客戶管理,計費出賬,設備管理,系統配置等功能。2002年,北京信息產業協會BSS運營支持專業委員會成立。BBS專業委員會定期業務支撐系統存在的問題并征集解決建議,協調組織相關單位和人員組成專家組討論并整理收集到的建議及方案,形成方案建議書供參考。

2三戶模型的設計

eTOM模型[2]被分為四個水平的層次:市場、產品和客戶過程、服務過程、資源過程、供應商/合作伙伴過程。從這個四個層次中,我們抽象出客戶、用戶、賬戶三個實體模型,計費賬務,設備管理,接口設計,市場營銷,客戶管理等業務功能。

客戶是三戶模型[5]的關鍵,一個客戶下可以擁有多個用戶,一個用戶只能對應到一個客戶。一個客戶下可以擁有多個賬戶,賬戶擁有用戶的賬目。用戶可以有多個賬戶,用戶的各個產品訂購可以和歸屬于用戶的賬戶關聯,以確定產品費用的付費關系。一個產品訂購只能關聯一個賬戶,一個賬戶可以和多個產品訂購關聯。當訂戶完成一個產品訂購時必須選擇一個付費帳戶。三戶邏輯關系如圖1所示。

3 BOSS平臺架構

BOSS平臺架構提供多種規模、從低端到高端的硬件解決方案,以保證滿足廣電業務支撐與運營管理的需要。平臺架構客戶端與Web應用服務器采用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 VPN)虛擬專用網絡方式相連,以保障網絡的安全性。機房與客戶端之間采用防火墻提高安全性,防止遭到惡意攻擊。此外還需要考慮到廣電業務的應用規模,幾十萬用戶至百萬用戶級的規模。從系統可維護性、可靠性和高性能處理的要求看,我們選擇主流軟硬件提供商的產品來搭建BOSS的硬件平臺,比如SUN,其產品具有強大的商業應用能力,能夠支持廣電BOSS大規模的業務應用。數據庫服務器需要并發地處理來自外面的數據處理請求,同時在系統計費出賬的時候承擔大部分的處理任務。平臺部署示意圖如圖2所示。

圖1三戶邏輯關系

圖2平臺部署示意圖

前端接入部分:(圖示中的①)主要采用CISCO的PIX525進行安全訪問控制,其中可以是來自Internet的訪問,也可以是來自企業VPN的連接。在經過防火墻的接入之后,連接到WEB服務器或者遠程登錄服務器。

骨干網(圖示中的②):該層主要為企業的局域網,其中主要實現業務信息交換,訪問控制,以及數據存儲功能。在該局域網中,主要有應用層的接入,幾臺網絡平臺的接口機,數據庫服務器和計費服務器。

后臺數據備份層(圖示中的③):廣電BOSS設計中只包含了一個數據庫平臺,但作為一個BOSS中心,必然需要與其它系統直接進行數據傳輸交換。為了達到快速高效的數據交換,同時又不影響到業務控制數據流。因此數據庫信息的底層交換全部從后端來實現。另外為了實現全網的數據庫備份,該層提供了必要的數據帶寬保障。

該網絡拓撲結構不但架構清晰,而且完全符合BOSS的三層架構,同時將訪問數據流和管理數據流分開,并將數據庫系統和客戶端完全隔離,保證了數據的安全性。

4基于J2EE的技術實現

基于J2EE[6-7]技術來構建BOSS應用系統,實現系統功能。J2EE是一個具有多層結構的應用程序開發框架,基于EJB(Enterprise Java Beans)的組件來實現業務邏輯。客戶層、業務層、數據庫層三層在應用程序開發中具有不同的作用。MVC[8]最早是在Smalltalk中出現的,將一個應用分成了模型、控制、視圖三個部分。3個部分以最少的耦合協同工作,從而提高應用的可擴展性和可維護性。J2EE結合MVC架構將客戶層進一步劃分為試圖層和控制層使得頁面與控制邏輯分離,程序結構更加清晰,便于重用于維護。

4.1廣電BOSS的MVC架構實現

控制層用Servletfilter過濾客戶請求,根據XML資源文件將請求映射到WebAction類。

模型層執行WebAction完成Web層部分的業務操作,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返回EJBEvent類,則通過輔控制類(Web Controller/EJB Controller)執行并得到返回結果,選擇視圖發送給客戶端顯示,如果沒有EJBEvent,則直接選擇視圖發送給客戶端顯示。

模型層以Command模式為核心,將數據與業務邏輯執行相分離,在EJBEvent子類中定義處理EJB事件的Command類名稱。

視圖層使用JSP模板技術來動態產生客戶響應。頁面的選擇和處理由ScreenFlowManager類和頁面控制Servlet以及一些處理器類負責。頁面的流轉由XML文件定義。BOSS應用框架如圖3所示。

圖3 BOSS應用框架

5系統運行狀態

BOSS應用系統部署在Sun Fire V245應用服務器上,采用Oracle和WebLogic分別部署在不同的數據庫服務器上。登陸系統選擇綜合客服模塊下的客戶管理菜單,點擊用戶快速查詢按鈕,進入如圖4所示的頁面,輸入查詢條件查詢用戶,得到用戶信息列表。

圖4用戶快速查詢

6結束語

本篇論文結合廣電的業務需求,分析并設計了廣電BOSS的業務三戶模型,給出了BOSS平臺架構,基于J2EE分析并實現了BOSS的MVC架構,最后給出系統運行狀態圖。在三網融合和云計算環境下,BOSS的構建也將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 TeleManagement Forum-TMF[EB/OL]. .

第12篇

造船行業既是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又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具有產業關聯度大、創造就業機會多等特點,造船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對拉動國民經濟增長和穩定社會就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世界主要造船國如日本、韓國等,都把造船業作為帶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行業,政府通過政策性融資等手段大力支持造船業的發展。我國造船業憑借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造船行業廣大干部職工的辛勤努力下,近二十年來特別是近幾年來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已成為我國重要的制造行業。

中國進出口銀行作為重點支持大型機電產品和成套設備等資本性貨物出口的政策性銀行,支持船舶出口也是其義不容辭的職責。成立八年來,中國進出口銀行始終把支持我國船舶出口作為出口信貸的工作重點之一。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進出口銀行出口信貸業務累計對船舶出口發放貸款434億元人民幣,占同期放款總金額的23%;辦理船舶出口的對外擔保22.5億美元,占擔保總金額的74%;共計支持了包括超大型油輪、大艙口集裝箱船、液化石油氣船、化學品船、高速水翼船和自卸船等在內的各種出口船舶708艘,總噸位1767萬噸,合同總金額121億美元。同時,為貫徹國家鼓勵國輪國造的政策,中國進出口銀行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對內銷遠洋船舶的建造也提供了少量的出口賣方信貸支持。目前,國內的大中型造船企業基本上都是我們的客戶,中國進出口銀行近年來對我國船舶出口的支持率已經達到90%,與廣大造船企業形成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八年來,中國進出口銀行對船舶出口提供的政策性金融支持,促進了造船工業及其上游行業制造能力和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幫助相關行業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為我國船舶出口連續數年居世界船舶出口第三位的成績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目前,我國造船業的發展既存在優勢也面臨困難。從優勢來看,一是我國造船業技術力量較強,管理水平較高,不僅可以建造一般大型船舶,而且能夠建造30萬噸級超大型油輪,造船的質量和服務都能滿足船東的需求。二是我國人力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造船具有價格競爭優勢。三是與其他國家一樣,我國船舶出口得到了政府在出口退稅和出口信貸等方面的支持。我國造船業雖然與韓國、日本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但發展速度快,潛力巨大,發達國家的不少船東預言,未來世界船舶建造的主要市場將轉到中國,中國很有希望成為世界第一造船大國。從面臨的困難看,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和造船業國際化水平的提高,世界船舶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國際市場船價降低,我國造船成本提高,船舶出口難度加大。船舶出口如不能保持穩定增長,或者出現下降趨勢,勢必極大地影響造船業的發展,并將對拉動經濟增長和解決社會就業問題產生很大影響。我們應該從國民經濟發展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支持造船業發展的重大意義。中國進出口銀行將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對我國船舶出口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使我國早日成為世界第一流的造船和船舶出口大國。

二、借鑒國際經驗,運用出口買方信貸支持船舶出口

近年來,中國進出口銀行在主要利用出口賣方信貸支持我國船舶出口的同時,借鑒國際同類機構的通行做法,為我國船舶出口提供了出口買方信貸支持。向船東提供出口買方信貸是國際上通行的船舶融資方式。與國際金融市場的一般貸款相比,買方信貸具有期限長、利率低等特點,為造船企業、船東和融資銀行所普遍接受。去年11月和今年4月,我們先后向挪威索莫蓋斯有限公司和溫特蓋斯有限公司提供出口買方信貸,支持他們從我國進口四艘8刪立方米液化石油氣船和兩艘1萬立方米液化石油氣船,反響很好,受到出口企業和國外船東的歡迎,這兩筆貸款成為我們運用買方信貸支持我國船舶出口的有益嘗試。

運用買方信貸支持船舶出口有兩個明顯的優勢:一是向購買我國船舶的外國船東提供出口買方信貸,可以增強對船東的吸引力,提高我國出口船舶的競爭力。國外船東、船舶融資和中介服務機構普遍看好中國造船業的發展,他們希望能夠在為船舶及相關貿易提供融資與服務方面加強與中國進出口銀行的合作,并得到中國進出口銀行的支持。我們向挪威斯考根海運集團提供買方信貸后,在國際上引起積極反響,一些國際知名船運公司和船東對我們向船舶出口提供買方信貸等融資服務很感興趣,紛紛前來咨詢,表示愿意探討具體的合作項目。事實證明,運用買方信貸支持船舶出口能夠有效地增強我國造船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二是讓國外船東作借款人,可以解決國內造船企業資產負債率高和貸款擔保難的問題。從船舶建造到出口收匯,整個過程所需資金量大、占用時間長,如果單純使用出口賣方信貸,會加大船舶制造和出口企業的資產負債率,使企業承擔一定的出口收匯風險。過高的資產負債率也增加了船舶出口企業持續獲得貸款和擔保的難度。出口買方信貸免除了由造船企業直接承擔的長期負債,不僅可以改善國內船廠的資產負債狀況,解決他們貸款難及尋求擔保難的問題,也解除了企業船舶出口后存在收匯風險的后顧之憂。

中國進出口銀行運用出口買方信貸支持船舶出口有不少有利條件。首先是所需外匯資金有保證。建行初期,中國進出口銀行在外匯營運資金極度緊張的情況下,曾通過為國外銀團貸款提供擔保的方式支持船舶出口。現在,國家外匯儲備比較充裕,作為支持資本性貨物出口的國家政策性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可以通過購匯等方式補充外匯營運資金,因此,運用買方信貸業務支持船舶出口所需的外匯資金來源充足。其次是貸款風險能夠得到較好的控制。中國進出口銀行自成立以來,積極開展船舶出口融資業務,對中國船舶市場和造船企業的狀況有比較深入的了解,與國外著名船東和融資機構也有比較廣泛的聯系。目前,我們已形成了一套比較成熟的船舶出口信貸風險管理制度,船舶貸款的信貸資產質量也比較高,不良貸款比率低于其他行業的水平。在對船舶出口提供買方信貸時,我們可利用這些有利條件加強對借款人、擔保人的信用評估,控制和防范船舶建造風險。可以說,我國運用買方信貸方式支持船舶出口的條件已經成熟,只要各方共同努力,買方信貸應該也能夠在我國船舶出口融資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并逐步發展成為我國主要的船舶出口融資方式。中國進出口銀行將同時發揮出口賣方信貸和出口買方信貸的作用,兩個輪子一起轉,進一步加大對船舶出口的支持力度。

三、運用買方信貸支持船舶出口的幾點意見

中國進出口銀行運用出口買方信貸支持船舶出口的工作還處于起步階段,我們要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快發展這項業務,加大利用買方信貸對船舶出口的支持。

一是充分利用中國進出口銀行政策性金融業務品種齊全、功能強大等優勢,為船舶出口提供“一站式”融資服務。根據企業的需要,在船廠交船前我們可提供出口賣方信貸,同時提供所需的履約和預付款等保函服務,滿足企業在建造船舶中對資金的需求;在交船后根據船東及擔保情況,或提供出口買方信貸,或繼續提供出口賣方信貸,使造船企業和船東得到全方位的融資服務。我們鼓勵造船企業積極利用出口買方信貸方式進行融資。

二是進一步加強與國外有關金融機構的交流與合作,為國內船舶出口企業提供更多的融資便利。中國進出口銀行可以利用自身優勢,請國外金融機構繼續為我行出口買方信貸提

收藏本站

網站地圖

搜索論文

繁體

論文首頁圖片論文熱點論文專題論文管理論文經濟論文會計論文審計論文語言論文英語論文教育論文文學論文社會論文

哲學論文法學論文聲學論文藝術論文理學論文工學論文計算機文農學論文醫學論文其它論文搜索論文寫作指導應用文稿

考試信息考試軟件職稱評審信譽保證論文轉讓論壇交流論文qq群聯系方式論文訂單論文討論論文資訊聯盟知道首頁經濟論文經濟學國際貿易背景:閱讀論文

積極運用買方信貸業務

供擔保,還可利用這些機構長期從事船舶融資的經驗,借助它們廣泛的客戶網絡,為國內企業提供國際市場的相關信息。此外,對采用國外船用設備和材料、在中國制造并出口的船舶,可探討由中外雙方分別提供出口信貸,進行聯合融資。在條件成熟時,可以考慮開展利用國外買方信貸進口國外造船設備的轉貸業務,以支持國內造船企業更新設備,提高造船能力。要通過上述廣泛的合作與交流,擴大我國船舶建造項目訂單的來源,為國內船舶出口企業爭取更多的市場機會。

三是加強對船舶融資擔保方式的調研,有效地控制船舶融資風險。目前,中國進出口銀行船舶融資模式還主要建立在銀行信用擔保基礎上,我們要借鑒國際經驗,積極探索建立在船舶抵押擔保基礎上的融資模式,以降低船東的融資成本,有效地控制船舶融資風險,擴大買方信貸支持船舶出口的規模。此外,我們將借鑒國外有關金融及中介機構在控制船舶融資風險方面的成功經驗,改善船舶融資的風險評估辦法,更加有效地支持我國船舶出口。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淫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精品一级片高清无码,国产一区中文字幕无码
在线播放国产日韩 | 亚洲精品电影05在线观看 | 亚洲AV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 | 婷婷网色偷偷亚洲的天堂 | 制服丝袜99在线不卡 | 色婷亚洲五月hd免费在线观 |